《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13课《诗词三首》课文原文及教案【精选4篇】》
古体诗格律自由,不要求对仗、平仄,押韵较自由,篇幅长短不限,句子有四言、五言、六言、七言体和杂言体,也说古风、古诗。以下是人见人爱的小编分享的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13课《诗词三首》课文原文及教案【精选4篇】,希望可以启发、帮助到大家。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篇1
宋代·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水调歌头》 篇2
【情境导入】
同学们,“一切景语皆情语”,大自然的万物在作家笔下都是一首浪漫的歌、一首美丽的诗。中秋佳节浩瀚深蓝天空中那轮明月本就牵动无数文人墨客的情怀,赏月玩月便成了人们久谈不衰的话题,有诗道:明月四时有,何时喜中秋。为何人们独独钟情于中秋赏月呢?今天让我们一起领略苏轼的怀秋思绪吧。
【新课解读】
一、整体感知——疏通文意
1.教师示范朗读,学生听准字音、节奏,体会语言的缓急,划出朗读节奏,分辨朗读语气及重音。
2.说说上下两阕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明确:上阕写月下饮酒,下阕写对月怀人。
二、研读品析——深入探究
1.这首词在正文之前有个小序,请结合关键字词分析小序给我们提供了哪些信息。
明确:(1)“中秋”,交代写作时间,已暗含相思之意。
(2)“醉”,苏轼因何而醉?
(3)“兼”,可见本词表达的感情不止一个方面。
2.那么,在这首词中,苏轼到底以月为媒抒发了哪些情感呢?这就是我们解读本词的核心问题。请同学们结合写作背景及词中具体内容以小组为单位合作探讨这个问题。
学生讨论,师生共同归纳总结:
上阕:
(1)矛盾、苦闷的心情:政治上失意,使他心情郁闷,想回到朝廷做官又担心朝中激烈复杂的党派斗争使自己难以容身。
(2)积极乐观的情怀:只要奋发有为,做地方官同样可以为国家效力。
下阕:
(1)反诘埋怨:为何月亮在人们别离之时分外圆呢?
(2)旷达乐观:人月无常,悲欢离合阴晴圆缺在所难免。
(3)美好祝福:希望人人岁岁平安,虽然相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光。
3.这首词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合作学习,展示交流,明确:
这首词反映了作者仕途失意、幻想超然物外的情绪,但积极的处世态度最终战胜了消极遁世的念头,表现了作者旷达的胸怀和乐观的精神。
4.品味佳句。
你喜欢词中哪些句子?说说你喜欢的理由。
示例:
(1)我喜欢“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因为这句话写出了作者在月下起舞的姿态和心情,用对比的手法表现了他对生活的赞美和向往。
(2)我喜欢“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这句话反映了词人对天上生活的向往,政治上的失意让他产生了乘风归去的奇想,但他又顾虑“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反映了作者理想与现实的矛盾。
(3)我喜欢“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这句话写出了人月无常,自古皆然的道理,人的悲欢离合与月的阴晴圆缺一样,两者都是自然的常理,是人生无法克服的遗憾,表现了词人旷达的胸怀。
(4)我喜欢“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词人希望分离的人们从共赏明月中互相慰藉,互相祝福,希望大家岁岁平安,表现了词人崇高的思想境界和乐观的情怀。
三、拓展训练——月中有情
月是文人钟爱的形象,十五夜望月,皎月当空,月明如昼,似白玉,似明镜。在这良辰美景之中,古人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样的千古名句表达了他们心中思故里、念亲人的真挚感情。
你还知道哪些借月写情的诗词作品?
示例: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王建)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
四、本词小结
回顾悠悠历史,掩卷沉思,我们不禁为苏轼坎坷的一生而扼腕,为手足不能执手言欢而神伤。但当我们再次仰望当空的明月之际,更为他那挺拔的人格、豁达的胸襟而深深折服!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篇3
【情境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这首诗,是刘禹锡被罢和州刺史后回归洛阳,途经扬州与被罢苏州刺史后也回归洛阳的白居易相会。在酒席上,白居易吟诗《醉赠刘二十八使君》相赠,诗中白居易对刘遭贬表示了同情和不平,刘写此诗回赠白居易。这首诗同样表现了诗人意志不衰、坚忍不拔的气概。
【新课解读】
一、整体感知——疏通文意
1.有感情地朗诵本首诗。
(1)教师范读,学生划出朗读节奏,分辨朗读语气、语调及重音。
(2)学生自由诵读,并相互评价,教师给予适当的鼓励。全体同学有感情地齐声朗读诗歌。
2.结合课下注释,用自己的话疏通这首诗的意思。
明确:巴山楚水一片荒远凄凉,二十三年来,我被朝廷抛弃在那里。回到家乡,熟悉的人都已逝去,只能吟着向秀闻笛时写的《思旧赋》来怀念他们,而自己也成了神话中那个烂掉了斧头的人,已无人相识,真令人恍如隔世啊。我如同一艘沉船,新贵们好比千帆竞渡,飞驰而过;又如一棵病树,眼前都是万木争春,生机盎然。今天听到你为我歌唱的那一曲,就凭借这杯水酒重新振作精神吧。
二、精读诗歌——深入探究
1.本诗各联分别写了什么?
明确:首联:表现辛酸,愤懑不平。
颔联:悲悼旧友,感叹变迁。
颈联:新贵得意,悲叹身世。
尾联:意志不衰,坚忍不拔。
2.谈谈你对各句诗的理解。
明确:首联直抒胸臆。刘禹锡因参加王叔文领导的政治革新运动而遭贬,被贬到“巴山楚水凄凉地”,一去就是“二十三年”,其间苦楚可以想见。“凄凉地”和“弃置身”两句富有感情色彩的字句的渲染,把诗人抑制已久的愤激之情表现了出来。
颔联用了两个典故。一个是“闻笛赋”,另一个是“烂柯人”。“怀旧”句表达了对受害的战友王叔文等的悼念,“到乡”句抒发了诗人对岁月流逝、人事变迁的感叹,颔联用典贴切,感情深沉。
颈联承颔联而来。“沉舟”和“病树”是比喻久遭贬谪的诗人自己,而“千帆”和“万木”则比喻在贬谪之后那些仕途得意的新贵们。后来对本句的欣赏者和引用者不以“沉舟”和“病树”自比了,而只采取这一联所表达的哲理,来表明:没落的事物就让它没落吧,新生事物必然要发展起来,社会在前进,前景无限美好。这种与诗人不同的理解,并不奇怪,因为时代不同,欣赏某一作品的感受和作者不同是很自然的。
尾联看似平淡,其实是点睛之笔。“长精神”三字,含义深刻,表现了诗人意志不衰、坚忍不拔的气概。
3.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既表达了诗人对自己被贬谪、遭弃置的无限辛酸和愤懑不平的思想感情,同时也表达了诗人的坚定信念和乐观精神。
三、研读诗歌——品味语言
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品评诗句,感受哲理美。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两句,历来为人们所称道。这两句本意是抒发诗人的身世之感,但其中包含的哲理使诗句具有了普遍意义,请你谈谈对这两句诗的理解和认识。
明确:这两句本意是以“沉舟”“病树”喻指自己,抒发诗人对自己身世的感慨。这两句借用自然景物的变化暗示社会的发展,蕴含着深刻的哲理。意思是说,个人的沉沦算不了什么,社会总是要向前发展的,未来肯定会比现在好。
四、拓展延伸——模拟对话
白居易与刘禹锡相逢,他们之间会有怎样的对话?请做模拟表演。
五、本诗小结
在这首诗里,诗人抒写长期贬居生活的艰辛和对世事沧桑、亲朋凋零的伤感,含蓄地表达了内心的不平。但诗人并未因此消沉下去,而是振作精神面向未来。“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一联,以生动的艺术形象,表现出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揭示了新陈代谢的自然规律。
全诗起伏跌宕,沉郁中见豪放,是酬赠诗之上品。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篇4
唐·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