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爸爸妈妈》创意教案设计优秀30篇》
作为一名教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
内容导航
揣摩语言,体会文句的深层含义 1《亲爱的爸爸妈妈》教学设计 2《亲爱的爸爸妈妈》教案设计 3作家及相关资料介绍 4《亲爱的爸爸妈妈》教学设计 5八年级上册语文《亲爱的爸爸妈妈》教案 6初中八年级语文《亲爱的爸爸妈妈》经典备课教案 7感恩父母主题班会 8《亲爱的爸爸妈妈》教学设计 9《亲爱的爸爸妈妈》教案 10教学过程 11《亲爱的爸爸妈妈》教学设计 12《亲爱的爸爸妈妈》教学设计 13《亲爱的爸爸妈妈》教学设计 14《亲爱的爸爸妈妈》教案设计 15朗读课文,整体把握文意 16《亲爱的爸爸妈妈》教学设计 17《亲爱的爸爸妈妈》教学设计 18《亲爱的爸爸妈妈》教学设计 19《亲爱的爸爸妈妈》教案 20《亲爱的爸爸妈妈》教学设计 21《亲爱的爸爸妈妈》教案 22亲爱的爸爸妈妈的优秀教案 23八年级上册语文《亲爱的爸爸妈妈》教案 24《亲爱的爸爸妈妈》教案设计 25《亲爱的爸爸妈妈》教学设计 26教学重点 27《亲爱的爸爸妈妈》教案 28《亲爱的爸爸妈妈》教案设计 29《亲爱的爸爸妈妈》教学设计 30揣摩语言,体会文句的深层含义 1
多媒体显示(显示一题完成一题):
1、凄风。苦雨。天昏。地暗。
(连用四个句号,起到了什么样的表达效果?这里仅仅是在描写天气吗?)
2、“他们杀孩子、老师,也杀牧师、工人、木匠、小店老板、鞋匠……全是纯朴勤劳的普通市民。”
(“全是”一词强调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3、历史、现实,在雨中融合了──融成一幅悲哀而美丽、真实而荒谬的画面。
(如何理解这看似矛盾的议论?)
4、他们坐在书桌前……
(引用迪桑卡的诗句包含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5、世世代代“人”的声音,在诗和音乐的韵律中,响彻云霄,响遍山谷。
(为什么给“人”字加引号?)
6、人,是健忘的。不记仇,很对。但是,不能忘记。
(联系上下文,说说这句话的涵义。)
7、另一位作家讲话之后,日本人也要讲话了。
(“日本人”为什么不说“作家”?)
8、明赫白仍然双手撑着头流泪。我和安格尔走过去和他握手。许多人走过去和他握手。
(联系上下文,说说为什么明赫白得到众人的。宽恕和尊重。)
学生吟诵这些句子,悉心体味它们的深层含义。选8位同学回答。
明确:
1、这里不仅是描写天气,而且在渲染气氛,“天地亦与人同哀”。连用四个句号,成为四个短句,使每个字都最大限度地发挥出表意功能,易激发读者的想像,使读者充分感受到无限悲哀的气氛。
2、“全是”一词包含了作者对被残杀者的深切同情,对屠杀无辜平民的法西斯强盗的愤怒控诉。
3、其实并不矛盾。成千上万的人来纪念当年被残杀的人,特别是两位生还者来到这里,半个世纪前残酷的历史呈现在人们眼前,在凄风苦雨的悲哀气氛中,历史和现实融合了。残酷的历史令人悲哀;南斯拉夫人民没有忘记历史,成千上万人来到这里纪念死者,这又是美丽的。这一切都是真实的;47年前纳粹竟然认为种族有优劣,要消灭劣等种族,这是何等荒谬。
4、这些诗句歌唱孩子们“对未来的憧憬,对生命的喜悦”。孩子们的生命才起步,他们正努力学习,向往将来“在阳光下奔跑”,创造人生的业绩。他们在爱的阳光下成长,丝毫没有意识到近在眼前的死亡威胁。歌唱孩子们的可爱和希望,正是对纳粹强盗的控诉。
5、这个引号起强调作用,强调人的价值、生命的价值。
6、作者强调不能忘记历史,只有记住历史,吸取历史教训,才能保证世间永远不再有战争和屠杀。
7、日本作家为日本军国主义开脱罪责,他在自私地狡辩。作家本应具有人类的良知。作者不称他为作家,说“日本人”,表明了作者对他的鄙弃。许多人与西德作家握手,在无言之中表明人们对日本人的反感和唾弃。
8、明赫白反省本国的侵略罪行,认识非常深刻,情感非常真挚,态度非常诚恳。半个世纪前的罪行是纳粹强盗犯下的,明赫白是没有责任的,他却代上一代人受过,他把自己与整个民族看成一个整体,表达了整个民族的反省,所以赢得了人们的宽容和尊重。
《亲爱的爸爸妈妈》教学设计 2
[教学目标 ]
1、 继续进行朗读训练,做到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 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揣摩文中重点语句的含义。
3、 体会人们对战争的控诉和对和平幸福的向往。
[教学重点]
在整体把握中重点研读文中意味深长的句子。
[教学过程 ]
一、导入
由题目导入 。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伴随着“亲爱的爸爸妈妈”的呼
唤而来的是充满爱意的笑脸和亲切的呵护。但在这样一篇文章中,伴随着这声呼唤的是灭绝人性的枪声。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亲爱的爸爸妈妈》。
二、整体感知
快速阅读课文,概括四部分内容。
第一部分写作者在纪念第的所见所闻和与莫马的交谈。
第二部分写纪念地的演出。
第三部分写作家们在一起座谈。
第四部分摘录被残杀者的遗言。
三、问题探究
㈠ 阅读质疑 仔细阅读课文,边读边思考,每人至少提出两个问题,小组讨论解决;不能解决的全班交流时提出讨论。
㈡ 全班交流 师生共同对问题进行归类整理。
可以围绕萨特在引言中说他的记忆是“沉重”的,但有时“美丽”的,这句话展开问题。
问题:为什么说是“沉重”的,但有时“美丽”的?从文中找出令你感到“沉重”和“美丽”的词语或句子来。
“沉重”:在那场悲剧中,克拉库耶伐次这座小城成了一座巨大的坟墓,埋葬了7000个被残杀的人,其中还有300个孩子。这是一次惨绝人寰的大屠杀,是沉重的历史回忆。
景物描写:使人感到沉重。“气氛。苦雨。天昏。地暗。”是写天气,也是写信请。景物描写渲染了气氛,烘托了人们在纪念地的悲痛心情。
语言描写:“七千多人呀!”“一天之内,全杀光了!尸首染红了三百五十多英亩土地。”突出了屠杀的残酷和悲惨。
神态描写:两位老人“头发斑白,脸色肃穆,定定望着笼罩山谷的V石碑。”“眼神木然,仿佛眼前的景物已不存在”。幸存者和地下长眠的死者在这一刻是相通的。
“美丽”:面对这场大屠杀,塞尔维亚人表现出“整个民族的英勇”,又是美丽的。
场面描写——纪念的人群是美丽的:“人已满山满谷。……站在47年前300个孩只发出最后一声呼唤的地方:‘亲爱的爸爸妈妈!’”,孩子们对生的渴望是美丽的。
在雨中的朗诵和合唱是美丽的:人们用诗和音乐来表达塞尔维亚人对暴力的反抗和自由的执著。通过歌唱孩子的可爱和希望,反衬敌人的残暴凶狠。
西德作家的发言表达了整个民族的反省是美丽的。
遇难者的遗言中可以看到他们对亲人的爱,对生命的渴望和留恋,这份爱是美丽的。
四、作业
1、按照题目要求,发挥想象,扩写一个片断作文。
①想象在克拉库耶伐次这座小城发生的这场杀戮的具体情景,如塞尔维亚人民的晚清抵抗、孩子们临死前的情景、纳粹的残忍凶暴,写一个300字左右的片断。
②阅读课文这段文字,“纳粹在灭种呀!孩子们就从课堂里被抓走了,还有十几位老师。有一位老师,纳粹要他合作,他说:‘开枪吧!我给孩子们上最后一刻!’”香型课堂上的情景(那位老师的深情动作,纳粹士兵的动作),写一个200字左右的片断。
③想象巴法尔给他父亲写信时的情景,把巴法尔的新扩展成300字左右的片断。
2、交流点评。
《亲爱的爸爸妈妈》教案设计 3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握叙事性作品中的人物和事件。
2、领会文章的主题。
3、通过多种朗读方式,在读中感知内容要点,在读中领悟文章情感,并利用自己搜集的资料,提出自己的感悟。
过程与方法目标
1、搜集、整理有关战争资料,为阅读文本,贮蓄情感做准备。
2、借助阅读文本和有关资料,筛选、归纳、整合信息,进行阅读反思和阅读批判,培养阅读创新的能力,感受作品情真意切的语言。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在再现历史的画面和重温历史的过程中,激发学生对法西斯强盗的灭绝人性的恨和对南斯拉夫人民的英勇、对生活热爱的由衷敬佩,真正领悟和平与幸福的重要。
教学重点:
1、握叙事性作品中的人物和事件。
2、领会文章的主题。
3、通过多种朗读方式,在读中感知内容要点,在读中领悟文章情感
4、利用自己搜集的资料,提出自己的感悟。
教学难点:
1、培养阅读创新的能力,感受作品情真意切的语言。
2、对作品中感人的形象、情节和语言,有自己的心得和评价。
教学方法:
“三单元”教学法
课前准备
1、熟读课文,疏通字词。
2、查找有关二战期间纳粹暴行的资料。
教学过程:
认知阅读
一、激情导入,积蓄情感。
1、在进入课文之前,同学们先欣赏歌曲《我爱我家》。
(点击课件:《我爱我家》视频。)
同学们,你们能否用一个词来形容听了这首歌曲之后的心情或感受。
2、我们今天生活在和平幸福的年代,感受着爱的阳光。可是,64年前,在南斯拉夫的美丽小城克拉库耶伐次,就遭受了一次全城毁灭性的残酷杀戮。一天之内,就有7000多人被杀,那场屠杀中还有300个孩子,面对孩子们呼喊着亲爱的爸爸妈妈的是冰冷的枪声,多么撕心裂肺。(声音哽咽)今天,我们就跟着华裔作家聂华苓去重温那沉重而美丽的记忆。
3、出示课题。
4、简介作者。
聂华苓,美国华裔女作家,1921年生,湖北武汉人。
萨特,法国哲学家、作家、评论家。著有哲学著作《存在与虚无》。
5、展示教学目标。
6、检查预习情况。
理解阅读
二、速读,析一析内容与主题。
1、自由朗读,把握文章内容并复述。
(提示:抓住问中的记叙要素梳理情节)
2、快速浏览课文,概括文章四个部分的内容。
(学生默读,概括归纳。)
提示:第一个是坟地所见所闻;第二是记述各种演出记念活动;第三是记录作家座谈会;第四是摘录遗言。
3、文章的主题。
世间永远不能再有战争和屠杀了。
三、寻读,析一析“沉重”与“美丽”。
1、参观完这个遗址, 法国著名的哲学家萨特写下了这样一段文字。
(点击课件:萨特的话。)
2、从这段文学中你能发现萨特着重用哪几个词表达自己的观感呢?为什么?
3、再在全文中找一找,哪些是沉重的记忆,哪些是美丽的记忆吗?
(同学们先在文章中找找看,然后四人小组合作交流自己的阅读成果,推举一个同学代表小组发言。)
提示:纳粹杀了很多人,特别是有300个孩子,这是沉重的记忆。
面对法西斯的屠刀,南斯拉夫人是宁死不屈的。他们不做民族的叛徒,他们怀着对生命强烈的爱不向刽子手乞怜。他们表现了“整个民族的英勇”,这是美的,令人崇敬的。这真是个美丽的记忆。
4、不论是“沉重”的记忆,还是 “美丽”的记忆,作家聂华苓用文字记下的参加纪念活动的过程中,这里哪一个情节让你印象最深� 其中身为德国人的作家,因感到祖国犯下的滔天恶行,身感痛心而泪流满面。他这种行为是美丽的。日本人就坏多了,还狡辩
四、圈读,析一析“西德”与“日本”。
1、圈出西德作家和日本人的发言
2、具体说说面对当年法西斯犯下的滔天罪行,西德作家和日本人的态度、表现有何不同?
西德作家:真诚的忏悔,充满犯罪感
日本人:自私的狡辩,企图开脱罪责。
3、在座谈会上,人们为什么都和西德作家明赫白握手呢?
身为德国人的作家,因感到祖国犯下的滔天恶行,身感痛心而泪流满面。所以,人闷对他表示理解,尊重,谅解。
4、作者对那位日本作家的表现持一种什么态度?说说理由。
那个日本人只记得自己的痛苦,却忘记带给别人的痛苦,这就是忘记历史,这是自私的。我从“不必了。他和那位西德朋友一对照,就是很好的反驳。”一句话中可以想象会场上一定没有人理那个日本人。
拓展阅读
五、多角度探究情感体验。
同学们的发言太精彩了。还有很多同学似乎意犹未尽,跃跃欲试,我们课后再交流。是呀,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列宁就说过:“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我们记住这段历史就是记住历史带给我们的深刻教训。聂华苓在文中也同样发出了这样强烈的呼唤。请同学们从文中找出这样的文字。
六、善用资料,升华文本的情感。
战争带给人们的心灵的创伤,带给国家的苦痛,带给世界的灾难,是永远无法弥合的流血的伤口。下面我想展示一下同学们搜集整理的资料,更深刻感受作家对幸福生活,对和平世界的强烈呼唤。
(学生展示资料,并适当讲解。)
(教师展示二战中日本轰炸珍珠港的电影剪辑片段)
七、总结。
(配以背景音乐《和平之歌》)
我知道同学们准备的资料还有很多,在这里就不能一一展示了。虽然我们生活在和平的年代,但世界上仍然还有很多的地方销烟弥漫,母亲们痛苦的眼泪,孩子们惊恐的哭叫,那一双双流露着悲痛和渴望的眼睛似乎在向我们呼喊:不要战争,保卫和平。同学们,希望我们都是和平的维护者,热爱生活,珍爱生命,珍惜我们来之不易的和平与幸福。
作家及相关资料介绍 4
教师分发文字资料,资料内容如下:
聂华苓,女,美国华裔作家,1921年生,湖北武汉人。著有《失去的金铃子》《桑青与桃红》《千山外,水流长》《台湾轶事》等小说集,《梦谷集》《三十年后》等散文集,《百花文集》等翻译集。
《亲爱的爸爸妈妈》教学设计 5
教学目标:
1、 领会文章“世间永远不能再有战争和*了”的主题。
2、 体会重点语句的含义。
3、 珍视的幸福生活,提高警惕,防止悲剧重演。
教学重点:
理解文章中心,体会重点语句的含义。
教学内容:
文章记述了作者参加悼念活动的所见所闻所感,历史和现实的场景交织,贯穿其中的是作者强烈的爱恨和严肃的思考,对被*的孩子们的深深同情更是震动人的心灵,使人们不禁产生一个和作者同样的愿望,反衬出法西斯强盗的灭绝人性,表达了“世间永远不能再有战争和*了”的主题。学习本文,还要体味一些意味深长的句子的含义,探究作者是怎样安排材料的。
教学设计;
一、整体感知
1、阅读课文,概括每部分的内容
1) 在纪念地的所见所闻;2)看纪念演出;3)记述作家的座谈;4)参观纪念馆
2、本文表现了怎样的主题?—— 世间永远不能再有战争和*了。
3、对于当年法西斯犯下的滔天罪行,西德作家和日本作家的态度有何不同?
西德作家真诚忏悔,日本作家进行自私的狡辩。
4、萨特为什么说他的记忆既是“沉重”的,又是“美丽”的?
一天之内,七千人惨遭法西斯强盗的*,这个记忆是“沉重”的;但是,面对法西斯的*,南斯拉夫人民毫不畏惧,大义凛然,不论是那位面对枪口的威胁仍然坚持给孩子们上最后一课的老师,还是那些在生命即将被残酷剥夺之际仍不忘表达对亲人的爱的人们,都表现了“整个民族的英勇”,这是令人崇敬的,着是美的,所以说“这是个美丽的记忆”。
二、重点研讨
阅读一、三部分,思考下列问题
1、为什么着重再现孩子们被*的历史?
孩子们天真无邪,一直在父母亲人的关爱下幸福地生活,他们也思想单纯,力量弱小,不可能做出对纳粹“不利”的事来,灭绝人性的纳粹分子却把屠刀举向孩子,这让我们强烈地感受到*的野蛮残酷,使我们对法西斯强盗的本质有更深刻的认识。
2、西德作家明赫白为什么会得到人们的谅解/
明赫白反省本国的侵略罪行,认识深刻,真诚地进行忏悔。半个世纪前的罪行是纳粹犯下的,明赫白没有责任,但他却代上一代受过,所以人们宽恕他,尊敬他。
3、作者对那位日本作家的表现持什么态度?说说理由。
充满了鄙弃的感*彩。作者不称之为作家,而称之为日本人,用安格尔的话对他进行驳斥;写许多人与明赫白握手,表示理解。却对日本人的冷落表明了各国作家对日本作家发言的否定。*
三、品味语言
1、“凄风。苦雨。天昏。地暗。” 一句中连用四个句号,起到了什么表达效果?这里仅仅是在描写天气吗?
连用四个短句,使每个字都限度的发挥出表意功能。这里不仅写天气,也是在表明作者的心情,渲染气氛,使人感受到无限悲哀的氛围。
2、“他们杀孩子、老师,也杀牧师、工人、工匠、小店老板、鞋匠……全是纯朴勤劳的普通市民。” 一句中“全是”一词强调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全是”一词包含了作者对被残杀者的深切同情和对法西斯强盗的愤怒控诉。
3、你怎样理解“历史、现实,在雨中融合了融成一幅悲哀而美丽、真实而荒谬的画面。”一句?
成千上万的人来纪念当年被残杀的人,特别是两位幸存者来到这里,半个世纪前残酷的历史呈现在人们眼前,在凄风苦雨的悲哀气氛中,历史和现实融合了。残酷的历史是令人悲哀的;南斯拉夫人民没有忘记历史,成千上万的人来这里纪念死者,这又是美丽的。这一切都是真实的;47年前纳粹竟然认为种族有优劣,要消灭劣等种族,这又是何等的荒谬。
4、联系上下文说说“人,是健忘的。不记仇,很对。但是,不能忘记。”的含义。
作者强调的是不能忘记历史,因为只有记住历史,吸取历史教训,才能保证世间永远不能再有战争和*。
八年级上册语文《亲爱的爸爸妈妈》教案 6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整体感知文章的内容、主题;
2、体会议论和描写的作用,理解重点语句的含义;
3、教育学生热爱和平,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教学重点]
重点:有感情地朗读全文,理解语言的深层含义;
难点:了解描写、议论的作用。
[课前准备]
1、熟读课文,疏通字词。
2、查找有关二战期间纳粹暴行的资料。
[教学过程(本文来自优秀教育资源网斐。斐。课。件。园)]
一、导入新课
有谁知道“六一儿童节”的由来?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1942年6月,德国法西斯枪杀了捷克利迪策村16岁以上的男性公民140余人和全部婴儿,并把妇女和90名儿童押往集中营。村里的房舍、建筑物均被烧毁,好端端的一个村庄就这样被德国法西斯给毁了。
为了悼念利迪策村和全世界所有在法西斯侵略战争中死难的儿童,反对帝国主义战争贩子虐杀和毒害儿童,保障儿童权利,1949年11月,国际民主妇女联合会在莫斯科召开执委会,正式决定每年6月1日为全世界少年儿童的节日,即国际儿童节。
同样,在二次大战中,在南斯拉夫,在克拉库耶伐次,一天之内,7000多个无辜生命遭到杀戮,其中包括300多个孩子。这是怎样一个血淋淋的事实啊。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美国华裔女作家聂华苓写的《亲爱的爸爸妈妈》,认识战争的罪恶,懂得和平的珍贵。
二、整体感知
1、检查预习
杀戮(lù) 荒谬(miù) 健忘
2、听课文录音;齐读。
3、思考:这篇课文主要表达什么主旨呢?
要和平,不要战争。
三、精读研讨
1、为什么萨特会说记忆是“沉重”的,又是“美丽”的?
(学生小组讨论解决)
① 沉重—— 南斯拉夫:克拉库耶伐次大屠杀,其中300个孩子遇害;
中国:南京大屠杀。
② 美丽—— 整个民族的英勇:
a、一位老师宁死不屈,大义凛然;
b、无辜平民(包括孩子们)的遗言,怀着强烈的爱、仇恨,没人乞怜。
2、找出最令你感动的语句,说说你的理解。
(允许学生自由发言,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预设:
① 凄风。苦雨。天昏。地暗。
不仅写天气,而且一词一顿,极力渲染无限悲哀的气氛。
②“他们杀孩子、老师、工人、工匠、小店老板、鞋匠……全是纯朴勤劳的普通市民。”
包含了作者对被残杀者的深切同情,对屠杀无辜平民的法西斯强盗的愤怒控诉。
③ 历史、现实,在雨中融合了——融成一幅悲哀而美丽、真实而荒谬的画面。
历史的印迹(包括两位生还者),在这凄风苦雨中,与现实融为一体。残酷的历史令人悲哀,但不忘历史、纪念死者,又是美丽的。这一切都是真实的;纳粹竟然认为种族有优劣,要消灭劣等民族,是何等的荒谬。
四、探究反思
1、对于当年法西斯犯下的滔天罪行,西德作家、日本人的态度和表现有何不同?
西德作家:真诚的忏悔,充满犯罪感;
日本人:自私的狡辩,企图开脱罪责。
2、大家如何评价这两位作家的行为?
(学生自由发言,不拘一格)
五、课堂训练
1、根据课文内容填空(每空填2字)。
孩子们对未来的( ),
对生命的( ),对死亡的( ),对亲人的( ),父母失子的( )和( ), 塞尔维亚人对暴力的( )和对自由的( )——世世代代“人”的声音,在诗和音乐的韵律中,响彻云霄,响遍山谷。
2、句式仿写。
不记仇,很对。但是,不能忘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试用简明的语言概括下面文段的内容。
人已满山满谷。人潮仍沿着山路泻下。白色石雕边浓烈的色彩一抹一抹漫开去——孩子们仍不断涌来。他们正站在47年前300个孩子发出最后一声呼唤的地方:“亲爱的爸爸妈妈!”
六、课堂小结
对照德国,我们的邻国日本忤逆民心,一意孤行,肆意推卸蓄谋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的责任、美化日本军国主义对中国东北地区的殖民统治、掩盖南京大屠杀历史事实、攻击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对日本战犯的正义审判,拒绝修改歪曲历史、美化侵略的教科书。种种卑劣行径,告诉一切爱好和平的人们,要时刻提高警惕呀!
七、布置作业
初中八年级语文《亲爱的爸爸妈妈》经典备课教案 7
教学目标
1、积累“肃穆、荒谬、健忘、杀戮、纳粹、憧憬、缭绕、”等词语,掌握字音、字形、字义。
2、引导学生整体感知文章的内容、主题。
3、体会议论和描写的作用,理解重点语句的含义。
4、教育学生热爱和平,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教学重点
理解文章中心,体会语言的深层含义。
教学难点
了解描写和议论的作用。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有谁知道“六•一”儿童节的由来?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1942年6月,德国法西斯枪杀了捷克利迪策村16岁以上的男性公民140余人和全部婴儿,并把妇女和90名儿童押往集中营。村里的房舍、建筑物均被烧毁,好端端的一个村庄就这样被德国法西斯给毁了。
为了悼念利迪策村和全世界所有在法西斯侵略战争中死难的儿童,反对帝国主义战争贩子虐杀和毒害儿童,保障儿童权利,1949年11月,国际民主妇女联合会在莫斯科召开执委会,正式决定每年6月1日为全世界少年儿童的节日,即国际儿童节。
同样,在二次大战中,在南斯拉夫,在克拉库耶伐次,一天之内,7000多个无辜生命遭到杀戮,其中包括300多个孩子。这是怎样一个血淋淋的事实啊。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美国华裔女作家聂华苓写的《亲爱的爸爸妈妈》,认识战争的罪恶,懂得和平的珍贵。
二、文学常识
聂华苓,华裔旅美作家。
萨特,法国哲学家、作家、评论家,著有哲学著作《存在与虚无》等。
三、整体感知课文
1、听录音(萨特的话),稍微讲解沉重的记忆,美丽的回忆,等全文教学结束后再总结分析。“沉重”“美丽”是矛盾性词语,因为指代内容不同,所以并不矛盾。“那就是我带走的沉重记忆。但这是个美丽的记忆。”前一句是对上面几句话的总结,指纳粹杀害了7000多人,所以这是沉重的记忆。后一句是对下面几句的提示,指小城人面对敌人的杀戮而表现的英勇无畏的精神,因此让人留下美好的回忆。沉重的记忆很好理解,美丽不好理解。人们如何英勇?我们学完课文就很容易明白了。(美丽指整个民族的英勇,面对法西斯的屠刀,南斯拉夫人是宁死不屈的。他们不做民族的叛徒,他们怀着对生命强烈的爱不向刽子手乞怜。他们表现了“整个民族的英勇”,这是美的,令人崇敬的。这真是个美丽的记忆。A、一位老师宁死不屈,大义凛然;B、无辜平民包括孩子们的遗言,怀着强烈的爱、仇恨,没人乞怜。)
2、归纳文中四部分的内容。
⑴坟地所见所闻;
⑵记述各种演出记念活动;
⑶记录作家座谈会;
⑷摘录遗言。
四、分析文章各部分,体会文中一些句子的含义和情感
(哪一个情节印象最深刻?)
第一部分:坟地所见所闻。(请学生找出另其有所感触的部分,说明缘由后,再加以讲解或补充。)
1、“凄风。苦雨。天昏。地暗”,是写景色,以景抒情,在作者眼中他的景色是怎样的?同样他的心情也是怎样的?句号,有抒情的作用,起停顿作用,使读者放慢了阅读的速度,同时脑海中也可以想想一下画面,凄、苦、昏、暗,因此有种悲哀的气氛笼罩在身边。因此,不是单纯的写景,写景还为了渲染悲哀凄凉的气氛。
2、他们杀孩子、老师,也杀牧师、工人、工匠、小店老板、鞋匠……全是纯朴勤劳的普通市民。
“全是”一词有着强烈的情感,对被杀者──表示深切的同情;对*无辜平民的法西斯──愤怒地进行控诉。
3、有位老师,纳粹要他合作,他说开枪吧!我给孩子们上最后一课!所谓的合作就是要他做民族的叛徒,这位老师是有民族气节的,他毫不畏惧、大义凛然。
第二部分:看各种演出纪念活动。(请学生找出另其有所感触的部分,说明缘由后,再加以讲解或补充。)
1、历史,现实,在雨中融合了──融成一幅悲哀而美丽、真实而荒谬的画面。
历史与现实的融合指成千上万的人来纪念当年被残杀的人,其中包括两名生还者。人们悼念死去的亲人时,半个世纪前残酷的历史再次呈现在人们面前。人们的心情是怎样的?(悲痛)因此在这么一种凄风苦雨的悲哀气氛中,历史与现实融合了。
“悲哀”是指残酷的历史令人悲哀,“美丽”指南斯拉夫人民没有忘记历史,成千上万的人来到这里纪念死者。,“真实”是指眼前这一切都是真实的,没有半点虚假的成分在里头。,“荒谬”指二战时,纳粹竟然认为种族有优劣,要消灭各种种族,这是何等的荒谬。
2、文中引用迪桑卡的诗句有什么作用?(听这首诗歌的录音)
这些诗句歌唱孩子们“对未来的憧憬,对生命的喜悦”。他们还年幼,还在小学念书,他们的生命才起步,对未来充满美好的梦想。他们正努力学习,向往将来“在阳光下奔跑”,创造人生的业绩。他们在爱的阳光下成长,丝毫没有意识到近在眼前的死亡威胁。歌唱孩子的可爱和希望,正是对纳粹强盗的控诉。
3、人,是健忘的。不记仇,很对。但是,不能忘记。
强调不能忘记历史,只有记住历史,吸取历史教训,才能保证世间永远不再有战争和*。
第三部分:有关纪念的作家座谈会。
首先讲解:历史是沉重的。现实呢?看出第二部分回顾历史,第三部分是从历史的回顾中看现实的走向。提问:对于当年法西斯犯下的滔天罪行,西德作家、日本人的态度和表现有何不同?西德作家:真诚的忏悔,充满犯罪感;日本人:自私的狡辩,企图开脱罪责。
如何评价这两位作家的行为?(学生自由发言)
西德作家:明赫白反省本国的侵略罪行,认识非常深刻,感情非常真挚,态度非常地诚恳,而半个世纪前的罪行是纳粹强盗犯下的,明赫白没有责任,他却代上一代人受过,所以人们宽恕他,尊重他,因此许多人走过去和他握手(最后一句话)。
日本作家:那个日本人只记得自己的痛苦,却忘记带给别人的痛苦,这就是忘记历史,这是自私的狡辩。中国人在这里提到南京*,并不是要报仇,而是让子孙明白和平来之不易,让日本人的内心感到无地自容。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列宁就说过:“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我们记住这段历史就是记住历史带给我们的深刻教训。同时我们不能忽视,至今还有人不愿正视历史,仍为侵略辩护,这是潜伏着的新的危险。
第四部分:参观纪念馆。摘录了被残杀的人留下的片纸只字。可看见人们怎样怀着对亲人的爱而从容面对法西斯匪徒的枪口。
死者遗言,是人性中最美丽的体现,让人据此想象被残杀者生前的情形,目的是通过再现被残杀者有血有肉的生命活动,反衬出法西斯的残酷,并向全人类提出警示:永远不要再有战争和*了。
鲁迅说过:“悲剧是将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亲爱的爸爸妈妈》中最后摘录的被残杀者留下的只言片纸,就是拾取人性中最为闪光的几个瞬间控诉了泯灭人性的战争。
五、总结
虽然我们生活在和平的年代,但世界上仍然还有很多的地方销烟弥漫,母亲们痛苦的眼泪,孩子们惊恐的哭叫,那一双双流露着悲痛和渴望的眼睛似乎在向我们呼喊:不要战争,保卫和平。同学们,希望我们都是和平的维护者,热爱生活,珍爱生命,珍惜我们来之不易的和平与幸福。
感恩父母主题班会 8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下午好!
我是实验小学三年级三班的班主任老师,我叫刘列平。今天,我很高兴能和在座的各位班主任老师们一起共同探讨如何组织班会活动。
下面,我将该节班会课的设计和大家交流交流,不妥之处,还望大家批评、指正。
第一:背景分析
1、“感恩”是一个永恒不变的话题,不管哪朝哪代,不管官居何职,我们都应该懂得感恩,“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2、在平时与家长的谈话过程中,我得知现在的学生大都是独生子女,因此,父母对他们大都是娇生惯养,使他们养成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习惯和不关心他人的自私的品质。甚至有的同学还经常对父母大呼小叫,无故发脾气,丝毫不顾及家长的感受,使做父母的很伤心。的儿童教育专家郭建国教授说:“感恩之心是一种美好的感情,没有一颗感恩的心,孩子永远不能真正懂得孝敬父母、理解帮助他的人,更不会主动地帮助别人。”
为了让孩子们能了解父母,感恩父母,并落实到实际生活之中,我设计了以“感恩父母拥抱亲情”为主题的班会。
第二:活动目的
通过主题班会活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参与讨论,表演小品,演唱歌曲等多种形式来引导学生提高感恩父母的意识,体会父母的辛劳,明白感恩父母的道理,用实际行动报答父母养育之恩。
第三:活动准备
1、提前布置主题班会内容,叫同学们收集有关“感恩父母”的材料。
2、准备班会。
3、叫同学们如何感恩父母做好发言准备。
4、准备一份感恩卡。
第四:活动形式
讲故事、快板、讨论、写“心愿卡”和唱歌等形式。
第五:活动过程
第一板块:感受父母之爱
(一)讲故事《地震中的妈妈》,在音乐、图片的渲染下,让孩子们充分感受在特定环境中,父母表现出的伟大的爱,深沉的爱。
(二)小组讨论并汇报:自己所感受到的父母之爱。
这个环节设计的目的是让学生感受到父母之爱其实是无处不在的',正是因为这种爱是那样的平凡和普通,因此,我们常常没有留意,觉得是理所当然。因此,通过这个环节就是让学生把父母的爱找出来。
第二板块:回报父母之爱
(一)在主持人的组织下,以不同的语气呼唤“妈妈”,让学生情感达到共鸣。
(二)小品表演《妈妈生病了》
通过“妈妈生病了,淘淘回家照顾妈妈,直到妈妈病好”这个故事,让学生谈谈体会。从而向淘淘学习这种感恩父母的品质。
(三)观看公益广告《洗脚》
通过观看《洗脚》让学生感受充满着浓浓爱意的一家人,彼此是怎样相互体贴和关心的,然后让学生说说看后的感受。
(四)快板《孝敬父母十要求》
(五)拍手歌《孝敬父母人人夸》
快板和拍手歌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这两种形式,感恩父母应该做些什么?
(六)写心愿卡,画“感恩树”
①想一想;②说一说;③写一写;④读一读;⑤贴一贴。
通过这五个环节,让学生把感恩父母落实到具体的行动上,落实到孩子的生活中去,这样才能实现本次教育的目的。
(七)全班共同表演《感恩的心》结束本次班会活动。
以上就是我们班这次主题班会《感恩父母拥抱亲情》的设计过程,该节班会课还存在着许多的不足,请在座的各位领导和老师们批评指正。
最后,我想借用当代作家毕淑敏说过的一句话来提醒自己:“当我们年轻的时候不懂事,当我们懂事的时候已不再年轻。世上有些东西可以弥补,但有些东西却永远无法补偿。”所以现在的我们,就要对父母多一份关心,尽一份孝心。也许它只是一杯粗茶,也许它只是一碗淡饭,但在爱的天平上,他们等值,因为——孝心无价!
谢谢大家!
《亲爱的爸爸妈妈》教学设计 9
5《亲爱的爸爸妈妈》教学设计
马街中学 彩云生歌
●教学目标
1、领会“世间永远不能再有战争和屠杀了”这个主题;2、学习揣摩文中重点语句的含义;3、学习本文是如何精心选材的;4、联系现实,树立自强意识,防止悲剧重演。
●教学重难点
重点:本文是如何精心选材的
难点:体会文中重点语句的含义
●教学方法 情境描绘法、矛盾分析法、合作研讨法。
●教学内容及流程:
第一课时
一、广告设计导入 :
如果我是导演,我想摄制这样一个公益广告:慢镜头播放。
第一个画面:一群孩子郊游归来,快乐地呼喊着“亲爱的爸爸妈妈”,挥舞着衣服、帽子奔向父母,父母们扔下东西,张开手臂,高兴地将孩子抱起,转圈,天地响彻一片欢笑声,笑声久久回荡。
第二个画面:一群悲哀无助的孩子恐惧地面对一排黑压压的枪口,发出最后的深情呼喊“亲爱的爸爸妈妈”,而回应他们的却是法西斯灭绝人性的枪声,枪声也久久地回荡、回荡。你们知道这样的广告,要表达什么吗?我的灵感来自聂华苓的这篇文章——《亲爱的爸爸妈妈》。
(板书课题)
二、学生介绍交流作家和背景情况。
1、作家:聂华苓,女,美国华裔作家。小说集《失去的金铃子》、《桑青与桃红》、《千山外,水流长》、《台湾轶事》;散文集《三十年后》、《梦谷集》。
2、背景:1941年10月21日,在南斯拉夫克拉库耶伐次这个小城,德国纳粹匪徒杀死了7000人,其中有300个孩子。47年来,南斯拉夫人民没有忘记这段沉重的历史,每年10月21日都要在这里举行悼念活动,控诉纳粹的暴行。
三、整体感知
听课文录音,引导思考下列问题:
1、课文再现了半个世纪前残酷的历史,主要是为了告诉人们一个什么心声(主题),请你找出课文中的一句话来回答。
2、课文正文四个部分记述了纪念活动的哪四个片断,请你用简洁的语言分别给各部分加个小标题。(纪念地见闻;看纪念演出;参加座谈会;参观纪念馆。)
四、引导学生抓住一组组矛盾统一的事物进行简要分析。
人性的呼唤——罪恶的枪声
历史——现实
沉重——美丽
(德)忏悔——狡辩(日)
五、合作探究一:本文是如何选材的?
1、齐读课文中引用迪桑卡的诗,感受孩子们的可爱与他们“对未来的憧憬,对生命的喜悦”。
2、引用迪桑卡诗句的作用?(反衬法西斯强盗的灭绝人性)
3、朗读课文中最感动你的遗言,说说结尾引用死者遗言的作用?(反衬法西斯强盗的灭绝人性)
4、读引文,说说引文的作用。(是全文的纲)
5、六十几位作家聚在一起讨论,发言一定很多,作者只记下了三四个的的发言,为什么特别记下西德作家与日本人的发言?
6、结合文章主题,体会本文在选材上的妙处。
六、合作探究二:理解文中有深意的语句。
1、“研讨与练习”第一题。引文萨特的话:“那就是我带走的沉重的记忆。但这是个美丽的记忆。”结合课文内容,说说为什么说记忆是“沉重”的,但又是美丽的?
2、课后练习第二题分组自选探讨。各组派代表品析句子含义。
七、拓展延伸
1、德国人和日本人的态度有何不同?你认为那个日本人的说法正确吗?可如何批驳他?
2、在电视连续剧《还珠格格》中出演还珠格格的赵微,是同学们最喜欢的影视名星之一,可她曾因穿着了一件用日本太阳旗做的服装拍照,结果引起了社会强烈的谴责,你知道这个事件吗?这个事件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震动呢?
3、关注历史,请你查一查日本帝国主义制造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的资料;关注时事,请你留意日本军国主义不顾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反对,一再参拜靖国神社、修改教科书,篡改历史的举动,然后结合课文谈谈你的看法。
八、课外作业 :补充阅读《致命的母爱》,并自拟题目写下体会(200字以上)。
致命的母爱
敌兵冲进民宅,以枪口对准男主人的胸膛,命令女主人拿出仅存的食物,并占据了他们唯一的房间。
夜深了,精疲力尽的敌兵纷纷睡去,月光洒进窗口,照在浑身泥沙、满脸倦容的敌兵身上。
“都是人子啊!才十七八岁,还不全懂事呢!在家恐怕还要母亲提醒他多穿衣服的孩子,只为了别人争权夺利,被强迫远离家乡,多么可怜。”瑟缩在墙角的女主人突然想起自己离家的孩子,一股母爱和同情油然从心底升起,“夜里多冷,那孩子的军毯居然滑落了!”
女主人缓缓站起,轻步走到敌兵身边,惟恐自己的脚步会惊醒那年轻人的故乡梦。
“你的梦里或许正有着疼爱你的母亲呢!”女主人弯下身,拾起军毯为年轻人盖上。
突然,那敌兵张开双眼,吃惊地浑身震动,如同野兽般怒吼,明晃晃的刺刀穿透了女主人的胸膛,滴血的刀尖在月色下闪着寒光。
接着又一声枪响,冲过去援救的男主人也倒在了血泊中。
“这女人居然想暗算我!”年轻的敌兵喃喃地抽出刺刀,“妈啊!幸亏我被惊醒,也幸亏您在梦中保护,否则我就再也看不见您了!”
(感慨:文章将伟大的母爱放在战争面前,让罪恶的战争撕碎了温馨的人间至情,读后令人惊心动魄。世间不能再有战争和屠杀了!)
●板书设计 : ●教学后记:
5 亲爱的爸爸妈妈
聂华苓 美国华裔作家
人性的呼唤——罪恶的枪声
历史——现实
(残酷)沉重——美丽(英勇)
(德)忏悔——狡辩(日)
“世间永远不能再有战争和屠杀了!”
《亲爱的爸爸妈妈》教案 10
教材分析
文章记述了作者参加悼念活动的所见所闻所感,贯穿其中的是作者强烈的爱恨和严肃的思考,通过对被屠杀的孩子们的深深同情,反衬出法西斯灭绝人性的强盗本质,使人们不禁产生一个和作者同样的愿望,“世间永远不能再有战争和屠杀了,人类渴望和平。”
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具有一定的阅读能力,对战争历史也有一定了解。学习本课只要注重引导、点拨,可以通过自主学习,达到教学目的。
教学目标
1、领会文章“不要战争和屠杀,要和平”的主题。
2、体会重点语句的含义。
3、珍视幸福生活,防止悲剧重演。
教学重点
理解文章中心,体会重点语句的含义。
《亲爱的爸爸妈妈》一文的主旨。
教学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积蓄情感
在进入课文之前,请同学们先看一个电影片断。
点击课件:《南京大屠杀》影片片断剪辑。
老师提问:这是故事片《南京大屠杀》中的几个片断,同学们,你们能否用一个词来形容看到这个小片段的心情或感受。
老师归纳总结:沉重
恐怖
残忍
是啊,任何一个有良心的人看到这一场面无一不会感到悲痛,惨烈。这个痛苦不仅是中国的,而是世界的。在二战中,面对这样屠杀的人,又何止千万。1941年,在南斯拉夫的美丽小城克拉库耶伐次,就遭受了一次全城毁灭性的残酷杀戮。一天之间,纳粹就杀死了7000多人,其中有300多个孩子。法国著名的哲学家萨特在参观这个遗址后写下了这样一段文字。(点击课件:萨特的话。)萨特着重用“沉重记忆,美丽的记忆”表达自己的观感,1988年10月21日,旅美作家聂华苓在南斯拉夫参加悼念活动后,写下了《亲爱的爸爸妈妈》一文,今天,我们就跟着华裔作家聂华苓去重温那沉重而美丽的记忆。
二、自由朗读,把握文章内容,把握文本情感
1、概括文章四个部分的内容:
第一部分是坟地所见所闻;第二部分是记述各种演出记念活动;第三部分是记录作家座谈会;第四部分是摘录遗言。全文的顺序是回顾历史,面对现实,呼唤和平。
2、这些记录中,萨特为什么说他的记忆既是“沉重”的,又是“美丽”的?你们可以看出哪些是沉重的记忆,哪些是美丽的记忆吗?同学们先在文章中找找看,然后四人小组合作交流自己的阅读心得,推举一个同学代表小组发言。
沉重的记忆:
1941年10月21日300个孩子被纳粹集体残杀。
“那V形石碑象征被害孩子的班级……最后一声呼唤亲爱的的爸爸妈妈的地方他们杀孩子,还杀老师,也有牧师、工人、木匠、小店老板、鞋匠……全是淳朴勤劳的普通市民。”
他们在临死前几分钟,在小纸片上,或在身份证上,给亲人写下的最后几个字。
300个孩子发出最后一声呼唤:“亲爱的爸爸妈妈!”
美丽的记忆:
有一位老师,纳粹要他合作,他说:“开枪吧!我给孩子们上最后一课!”所谓“合作”就是要他做民族的叛徒,这位老师是有民族气节的,他毫不畏惧,大义凛然,表现了南斯拉夫的民族精神。课文第四部分的遗言,表现了无辜的平民面对死亡的威胁时,仍然怀着强烈的爱向生者吐露心声和愿望,没有向刽子手乞怜。还有一位工人要“孩子们为父亲报仇”。表现了“整个民族的英勇”,这也是美丽的记忆。
老师总结:一天之内,七千人惨遭法西斯强盗的屠杀,这个记忆是“沉重”的;但是,面对法西斯的屠杀,南斯拉夫人民毫不畏惧,大义凛然,不论是那位面对枪口的威胁仍然坚持给孩子们上最后一课的老师,还是那些在生命即将被残酷剥夺之际仍不忘表达对亲人的爱的人们,都表现了“整个民族的英勇”,这是令人崇敬的,着是美的,所以说“这是个美丽的记忆”。
3、对于当年法西斯犯下的滔天罪行,西德作家和日本作家的态度有何不同?
西德作家真诚忏悔,日本作家进行自私的狡辩。明赫白反省本国的侵略罪行,认识深刻,真诚地进行忏悔。半个世纪前的罪行是纳粹犯下的,明赫白没有责任,但他却代上一代受过,所以人们宽恕他,尊敬他。作者对日本作家充满了鄙弃的感情色彩。这位日本作家还能承认南京大屠杀的事实,而日本右翼分子还在鼓吹军国主义,这是值得警惕的。作者不称之为作家,而称之为日本人,安格尔对战争进行了客观地评价,并给予了驳斥。写许多人与明赫白握手,表示理解。对日本人的冷落表明了各国作家对日本作家发言的否定。(引用德国总理勃兰特在华沙纪念馆长跪不起的事例和日本官方依然百般抵赖,不承认当年滔天的罪行,不承认南京大屠杀、不承认曾经在中国使用生化武器、不承认有过随军慰安妇。他们恬不知耻地说,他们是“进入”而不是侵略。然而,抗日战争胜利半个多世纪以来,在中国东北陆续发现大批昔日遗留的化学武器的事例进行对比。)提醒人们不能忽视至今有人不愿正视历史,仍为侵略辩护,这潜伏着新的危险。
4、本文的写作意图是什么?
世间永远不能再有战争和屠杀了。正确认识历史,消灭战争,保卫和平。课文中写有很多人每年来纪念,说明他们没有忘记历史。在37页下面就有“人是健忘的。不记仇,很对。但是,不能忘记。”那个日本人只记得自己的痛苦,却忘记带给别人的痛苦,这就是忘记历史,这是自私的。中国人在这里提到南京大屠杀,并不是要报仇,而是让子孙明白和平来之不易,让日本人的内心感到无地自容。
三、品味语言
1、“凄风。苦雨。天昏。地暗。”
一句中连用四个句号,起到了什么表达效果?这里仅仅是在描写天气吗?
连用四个短句,使每个字都最大限度的发挥出表意功能。这里不仅写天气,也是在表明作者的心情,渲染气氛,使人感受到无限悲哀的氛围。
2、“他们杀孩子、老师,也杀牧师、工人、工匠、小店老板、鞋匠……全是纯朴勤劳的普通市民。”一句中“全是”一词强调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全是”一词包含了作者对被残杀者的深切同情和对法西斯强盗的愤怒控诉。
3、你怎样理解“历史、现实,在雨中融合了融成一幅悲哀而美丽、真实而荒谬的画面。”一句?
成千上万的人来纪念当年被残杀的人,特别是两位幸存者来到这里,半个世纪前残酷的历史呈现在人们眼前,在凄风苦雨的悲哀气氛中,历史和现实融合了。残酷的历史是令人悲哀的;南斯拉夫人民没有忘记历史,成千上万的人来这里纪念死者,这又是美丽的。这一切都是真实的;47年前纳粹竟然认为种族有优劣,要消灭劣等种族,这又是何等的荒谬。
4、联系上下文说说“人,是健忘的。不记仇,很对。但是,不能忘记。”的含义。
作者强调的是不能忘记历史,因为只有记住历史,吸取历史教训,才能保证世间永远不能再有战争和屠杀。
5、文中引用的迪桑卡的诗句包含怎样的思想感情?
这些诗句歌唱孩子们“对未来的憧憬,对生命的喜悦”。
他们还年幼,还在小学念书,他们的`生命才起步,对未来充满美好的幻想。他们正努力学习,向往将来“在阳光下奔跑”,创造人生的业绩。他们在爱的阳光下成长,丝毫没有意识到近在眼前的死亡的威胁,歌唱孩子的可爱和希望,正是对纳粹强盗的控诉。
6、世世代代“人”的声音一�
7、六十几位作家在一起讨论,发言一定很多,作者只记了三四个人的发言,为什么特别记下西德作家与日本人的发言?
能体现作者的写作意图。要消灭战争,保卫和平,前提是正确认识历史,西德作家的态度是那样诚恳,他把自己与整个民族看作一个整体,表达了整个民族的反省,这样的态度赢得人们的宽容和尊重,那个日本人跟日本右翼势力相比,还算好的,他还承认南京大屠杀是事实,但他� 作家写许多人过去与西德作家握手。无形中表明各国作家对那个日本人的反感。
8、课文为什么以“亲爱的爸爸妈妈”为题?
在我们生活中,伴随孩子“亲爱的爸爸妈妈”的秩嫩的呼唤而来的,常常是充满爱意的笑脸和亲切的呼唤,但在这篇文章中,伴随着这声呼唤的却是灭绝人性的枪声。用“亲爱的爸爸妈妈”为题,通过孩子们撕心裂肺的呼喊,写出了屠杀的野蛮残暴,揭露了非正义战争的罪恶,表达了作者对和平与幸福的向往,同时也可以引起读者的思考。
四、总结
作者在这篇文章中,再现了法西斯的残酷,赞扬了塞尔维亚民族的英勇。虽然我们现在生活在和平的年代,但世界上仍然还有很多的地方销烟弥漫。母亲们痛苦的眼泪,孩子们惊恐的哭叫,那一双双流露着悲痛和渴望的眼睛似乎在向我们呼喊:不要战争,保卫和平。同学们,希望我们都是和平的维护者,热爱生活,珍爱生命,珍惜我们来之不易的和平与幸福。
教学过程 11
一、导语设计
设计一: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战争如恶魔一样吞噬了无数的生灵。法西斯如泯灭人性的怪兽,如一部开动着的杀人机器,中国南京30万不眠的英灵,南斯拉夫7000个善良的灵魂,仍在无声地控诉着法西斯的罪恶。历史为之颤栗,然而历史不能遗忘,罪恶不能遗忘。今天我们学习《亲爱的爸爸妈妈》,去感受南斯拉夫每年10月21日举行的盛大祭奠活动那“悲哀而美丽、真实而荒谬的画面”。
设计二:
在我们的生活中,伴随着“亲爱的爸爸妈妈”这声稚嫩的呼唤而来的,常常是充满爱意的笑脸和亲切的呵护。但在这篇文章中,伴随着这声呼唤的却是灭绝人性的枪声。面对曾经发生过的惨剧,你对非正义战争的罪恶,对和平与幸福,也许会有更多的认识和更深的思考。现在让我们一起学习《亲爱的爸爸妈妈》。
《亲爱的爸爸妈妈》教学设计 12
1.给下列加粗字注音。
执著( ) 荒谬( )
憧( )憬 蜿( )蜒
恍惚( ) 肃穆( )
杀戮( )
2.填空。
①文章开头有一段引文,引用了萨特的一段话,话里说记忆是“沉重”的,这是因为________,又说“但这是个美丽的记忆”,这是因为________。
②文章第二节开头说“历史,现实,在雨中融合了——融成一幅悲哀而美丽、真实而荒谬的画面”,句中的“悲哀”指的是________,“美丽”指的是________,“真实”指的是________,“荒谬”又指的是________。
③文中第二节最末一段说“人,是健忘的。不记仇,很对。但是,不能忘记”,“不能忘记”的是________,“不能忘记”的原因是________。
(一)语段点将
我们一共六十几位作家,从世界许多地区应邀在南斯拉夫讨论“放逐与文学”。所有的作家都看到和感染到克拉库耶伐次山谷中重现的半个世纪前的一段历史。历史是沉重的。现实呢?
安格尔在餐桌上写诗。只见他写下第一行:
黑色在这儿也太明亮了……
中国大陆有三位作家在座。杨旭站起来说话了:“我从南京来。1937年,日本军队攻进南京时,有一场震惊世界的大屠杀。那一场屠杀受害者有30万人!我们在南京也建立了一座南jing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1937年,我五岁,我是那一场大屠杀的幸存者。今天我对南斯拉夫人在受害者面前所表现的感情,完全理解。我注意到:今天的仪式上有许多青年和少年。我们这些大人应该对孩子们负责:永远不要有战争了。”
西德作家明赫白缓缓地站起来,他沉重地说:“……我有犯罪感:感到是我杀害了那些孩子。我们简直就是禽兽!所有集中营都必须粉碎!你们允许我和你们在一起,我非常感激……”
他说不下去了,坐下来掩面哭泣。
另一位作家讲话之后,日本人也要讲话了。
“……南jing大屠杀是事实。但是,请不要忘记:我们也有广岛yuan了弹,也有一片沉寂。”
安格尔低声对我说:“我要问他三个问题:中国人侵略过日本吗?中国人屠杀过日本老百姓吗?美国在日本进攻珍珠港之前扔过炸弹吗?他们先发动战争!他们先杀人!”安格尔接着问我是否应该站起来反驳他呢?
“不必了。他和那位西德朋友一对照,就是很好的反驳。”
明赫白仍然双手撑着头流泪。我和安格尔走过去和他握手。许多人走过去和他握手。
1.文段第一段末尾一句话“历史是沉重的。现实呢?”在结构上的作用是什么?联系下文,说说“现实”给人的感觉。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段中记述了德国作家和日本作家对侵略战争的不同态度,请用简要的语言加以概括。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读文段的最末一段,联系上下文,说说为什么明赫白能得到众人的宽恕和尊重。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迁移过关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一些法国老战士回到了他们的故乡,他们当中许多人都生活得蛮不错。弗朗科·雷勃因为中了毒气,健康始终不曾恢复,丧失了劳动能力,生活很是贫苦。弗朗科·雷勃自尊心素来很强,他从不接受别人的施舍。
每年,这些老战士要举行一次团聚。有一天,他们在朱力斯·格兰汀家里聚会。格兰汀长得胖乎乎的,钱袋总是满满的。席间,他兴致勃勃的掏出枚古金币,滔滔不绝地介绍起这枚古币的年代、价值和来历。来客们坐在长桌上——传着观赏,溢美之词不绝于耳。客人们在欢宴中开怀畅饮,谈笑风生,话题从古金币转到别的上面了。忽然格兰汀记起了金币,但是,这枚金币不翼而飞了。
众座哗然,指责的指责,否认的否认,最后,有人提出抄身的建议。大家深表赞同,只有雷勃反对。朋友们无不为之惊讶。
“你不同意抄身?”格兰汀问道。
雷勃涨红着脸说:“是的,我反对抄身。”
“你是否明白,拒绝抄身意味着什么?”金币的主人不客气地追问道。
“我没有偷金币,所以我不允许抄身。”雷勃回答。
尽管如此,抄身照样进行。人们一个个把袋口翻开,等着搜查。但始终不见金币出来,于是注意力又移到雷勃身上。
“现在,你总不见得还坚持自己的意见了吧?”格兰汀问道。雷勃默不作声。主人气乎乎地走出了房间,雷勃则在众目睽睽之下,狼狈地退了出去。
从此,雷勃的声誉一落千丈,人们有意避开他。雷勃更穷了。不久,他妻子也离开了人间。
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格兰汀家的房子大修,一位工人在地板缝里发现了那枚光灿灿的古金币。
真相既白,格兰汀感到十分内疚。于是,他急忙跑进雷勃那破旧的小屋,连声道歉。
“不过,老弟,你也太固执了,既然金币不在你身上,当时何必反对抄身哩?”格兰汀嗔怪道。
雷勃那滞呆的目光停落在格兰汀的脸上。“不,我那时确实是个贼啊!几个星期来,我们全家老少实在饿坏了,我不得不把餐桌上的食物偷偷地装进自己的口袋,一心想让我那可怜的妻子跟孩子美美地吃上一顿啊。”
1.对小说第一段文字作用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
a.交代雷勃的性格特点,点明雷勃决不会是偷金币的人。
b.交代雷勃与战友的生活贫富悬殊,暗示了雷勃的悲剧的必然性。
c.交代故事发生的背景,揭示了造成雷勃悲剧的是战争。
d.交代了雷勃的身世,为雷勃性格发展作铺垫。
2.文中“朋友们无不为之惊讶”的原因是
( )
a.有人提出抄身的建议。
b.大家赞同抄身。
c.大家深表赞同(抄身),只有雷勃反对。
d.雷勃自尊心素来很强,而他却反对抄身,大家不相信是他偷了金币。
3.文中加粗词语“涨红”表现了人物怎样的心理活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小说第一段中说:“弗朗科·雷勃自尊心素来很强,他从不接受别人的施舍”,这与结尾所写的是否矛盾?为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对小说情节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故事的开端:格兰汀的金币不翼而飞。
b.故事的发展:格兰汀决定抄身找金币。
c.故事的高潮:雷勃在众目睽睽之下,狼狈地退了出去。
d.故事的结局:雷勃告诉格兰汀,他偷了食物。
答案:
zhuó miù chōng wān huǎng hū mù lù2.①纳粹将整个城市变成一座巨大的坟墓,7000人被残杀面对屠杀,塞尔维亚人表现了“整个民族的英勇”②残酷的历史令人悲哀 南斯拉夫人民没有忘记历史,成千上万人来到这里纪念死者 眼前的一切 47年前纳粹竟然认为种族有优劣,要消灭劣等种族 ③历史 只有记住历史,吸取历史教训,才能保证世间永远不再有战争和屠杀
(一)1.承上启下 既令人欣慰,也令人失望与不安 2.西德作家:态度诚恳,把自己与整个民族看成是一个整体,表达了整个民族的反省 日本作家:承认南jing大屠杀是事实,但是他还想为日本军国主义开脱罪责 3.明赫白反省本国的侵略罪行,认识非常深刻,感情非常真挚,态度非常诚恳。半世纪前的罪行是纳粹强盗犯下的,明赫白是没有责任的,他却代上一代人受过,所以人们宽恕他,尊重他
(二)1.c 2.d 3.表现人物的自尊心受到伤害 4.不矛盾。他是自尊自爱的人,他之所以偷食物是迫于无奈,不得已而为之 5.c
《亲爱的爸爸妈妈》教学设计 13
教学目标
1、积累“肃穆、荒谬、健忘、杀戮、纳粹、憧憬、缭绕、”等词语,掌握字音、字形、字义。
2、引导学生整体感知文章的内容、主题。
3、体会议论和描写的作用,理解重点语句的含义。
4、教育学生热爱和平,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教学重点
理解文章中心,体会语言的深层含义。
教学难点
了解描写和议论的作用。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有谁知道“六•一”儿童节的由来?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1942年6月,德国法西斯枪杀了捷克利迪策村16岁以上的男性公民140余人和全部婴儿,并把妇女和90名儿童押往集中营。村里的房舍、建筑物均被烧毁,好端端的一个村庄就这样被德国法西斯给毁了。
为了悼念利迪策村和全世界所有在法西斯侵略战争中死难的儿童,反对帝国主义战争贩子虐杀和毒害儿童,保障儿童权利,1949年11月,国际民主妇女联合会在莫斯科召开执委会,正式决定每年6月1日为全世界少年儿童的节日,即国际儿童节。
同样,在二次大战中,在南斯拉夫,在克拉库耶伐次,一天之内,7000多个无辜生命遭到杀戮,其中包括300多个孩子。这是怎样一个血淋淋的事实啊。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美国华裔女作家聂华苓写的《亲爱的爸爸妈妈》,认识战争的罪恶,懂得和平的珍贵。
二、文学常识
聂华苓,华裔旅美作家。
萨特,法国哲学家、作家、评论家,著有哲学著作《存在与虚无》等。
三、整体感知课文
1、听录音(萨特的话),稍微讲解沉重的记忆,美丽的回忆,等全文教学结束后再总结分析。“沉重”“美丽”是矛盾性词语,因为指代内容不同,所以并不矛盾。“那就是我带走的沉重记忆。但这是个美丽的记忆。”前一句是对上面几句话的总结,指纳粹杀害了7000多人,所以这是沉重的记忆。后一句是对下面几句的提示,指小城人面对敌人的杀戮而表现的英勇无畏的精神,因此让人留下美好的回忆。沉重的记忆很好理解,美丽不好理解。人们如何英勇?我们学完课文就很容易明白了。(美丽指整个民族的英勇,面对法西斯的屠刀,南斯拉夫人是宁死不屈的。他们不做民族的叛徒,他们怀着对生命强烈的爱不向刽子手乞怜。他们表现了“整个民族的英勇”,这是美的,令人崇敬的。这真是个美丽的记忆。A、一位老师宁死不屈,大义凛然;B、无辜平民包括孩子们的遗言,怀着强烈的爱、仇恨,没人乞怜。)
2、归纳文中四部分的内容。
⑴坟地所见所闻;
⑵记述各种演出记念活动;
⑶记录作家座谈会;
⑷摘录遗言。
四、分析文章各部分,体会文中一些句子的含义和情感
(哪一个情节印象最深刻?)
第一部分:坟地所见所闻。(请学生找出另其有所感触的部分,说明缘由后,再加以讲解或补充。)
1、“凄风。苦雨。天昏。地暗”,是写景色,以景抒情,在作者眼中他的景色是怎样的?同样他的心情也是怎样的?句号,有抒情的作用,起停顿作用,使读者放慢了阅读的速度,同时脑海中也可以想想一下画面,凄、苦、昏、暗,因此有种悲哀的气氛笼罩在身边。因此,不是单纯的写景,写景还为了渲染悲哀凄凉的气氛。
2、他们杀孩子、老师,也杀牧师、工人、工匠、小店老板、鞋匠……全是纯朴勤劳的普通市民。
“全是”一词有着强烈的情感,对被杀者──表示深切的同情;对*无辜平民的法西斯──愤怒地进行控诉。
3、有位老师,纳粹要他合作,他说开枪吧!我给孩子们上最后一课!所谓的合作就是要他做民族的叛徒,这位老师是有民族气节的,他毫不畏惧、大义凛然。
第二部分:看各种演出纪念活动。(请学生找出另其有所感触的部分,说明缘由后,再加以讲解或补充。)
1、历史,现实,在雨中融合了──融成一幅悲哀而美丽、真实而荒谬的画面。
历史与现实的融合指成千上万的人来纪念当年被残杀的人,其中包括两名生还者。人们悼念死去的亲人时,半个世纪前残酷的历史再次呈现在人们面前。人们的心情是怎样的?(悲痛)因此在这么一种凄风苦雨的悲哀气氛中,历史与现实融合了。
“悲哀”是指残酷的历史令人悲哀,“美丽”指南斯拉夫人民没有忘记历史,成千上万的人来到这里纪念死者。,“真实”是指眼前这一切都是真实的,没有半点虚假的成分在里头。,“荒谬”指二战时,纳粹竟然认为种族有优劣,要消灭各种种族,这是何等的荒谬。
2、文中引用迪桑卡的诗句有什么作用?(听这首诗歌的录音)
这些诗句歌唱孩子们“对未来的憧憬,对生命的喜悦”。他们还年幼,还在小学念书,他们的生命才起步,对未来充满美好的梦想。他们正努力学习,向往将来“在阳光下奔跑”,创造人生的业绩。他们在爱的阳光下成长,丝毫没有意识到近在眼前的死亡威胁。歌唱孩子的可爱和希望,正是对纳粹强盗的控诉。
3、人,是健忘的。不记仇,很对。但是,不能忘记。
强调不能忘记历史,只有记住历史,吸取历史教训,才能保证世间永远不再有战争和*。
第三部分:有关纪念的作家座谈会。
首先讲解:历史是沉重的。现实呢?看出第二部分回顾历史,第三部分是从历史的回顾中看现实的走向。提问:对于当年法西斯犯下的滔天罪行,西德作家、日本人的态度和表现有何不同?西德作家:真诚的忏悔,充满犯罪感;日本人:自私的狡辩,企图开脱罪责。
如何评价这两位作家的行为?(学生自由发言)
西德作家:明赫白反省本国的侵略罪行,认识非常深刻,感情非常真挚,态度非常地诚恳,而半个世纪前的罪行是纳粹强盗犯下的,明赫白没有责任,他却代上一代人受过,所以人们宽恕他,尊重他,因此许多人走过去和他握手(最后一句话)。
日本作家:那个日本人只记得自己的痛苦,却忘记带给别人的痛苦,这就是忘记历史,这是自私的狡辩。中国人在这里提到南京*,并不是要报仇,而是让子孙明白和平来之不易,让日本人的内心感到无地自容。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列宁就说过:“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我们记住这段历史就是记住历史带给我们的深刻教训。同时我们不能忽视,至今还有人不愿正视历史,仍为侵略辩护,这是潜伏着的新的危险。
第四部分:参观纪念馆。摘录了被残杀的人留下的片纸只字。可看见人们怎样怀着对亲人的爱而从容面对法西斯匪徒的枪口。
死者遗言,是人性中最美丽的体现,让人据此想象被残杀者生前的情形,目的是通过再现被残杀者有血有肉的生命活动,反衬出法西斯的残酷,并向全人类提出警示:永远不要再有战争和*了。
鲁迅说过:“悲剧是将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亲爱的爸爸妈妈》中最后摘录的被残杀者留下的只言片纸,就是拾取人性中最为闪光的几个瞬间控诉了泯灭人性的战争。
五、总结
虽然我们生活在和平的年代,但世界上仍然还有很多的地方销烟弥漫,母亲们痛苦的眼泪,孩子们惊恐的哭叫,那一双双流露着悲痛和渴望的眼睛似乎在向我们呼喊:不要战争,保卫和平。同学们,希望我们都是和平的维护者,热爱生活,珍爱生命,珍惜我们来之不易的和平与幸福。
《亲爱的爸爸妈妈》教学设计 14
《亲爱的爸爸妈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
1、 领会文章“世间永远不能再有战争和屠杀了”的主题。
2、 体会重点语句的含义。
3、 珍视的幸福生活,提高警惕,防止悲剧重演。
教学重点:
理解文章中心,体会重点语句的含义。
教学内容:
文章记述了作者参加悼念活动的所见所闻所感,历史和现实的场景交织,贯穿其中的是作者强烈的爱恨和严肃的思考,对被屠杀的孩子们的深深同情更是震动人的心灵,使人们不禁产生一个和作者同样的愿望,反衬出法西斯强盗的灭绝人性,表达了“世间永远不能再有战争和屠杀了”的主题。学习本文,还要体味一些意味深长的句子的含义,探究作者是怎样安排材料的。
教学设计;
一、整体感知
1、阅读课文,概括每部分的内容
1) 在纪念地的所见所闻;2)看纪念演出;3)记述作家的座谈;4)参观纪念馆
2、本文表现了怎样的主题?—— 世间永远不能再有战争和屠杀了。
3、对于当年法西斯犯下的滔天罪行,西德作家和日本作家的态度有何不同?
西德作家真诚忏悔,日本作家进行自私的狡辩。
4、萨特为什么说他的记忆既是“沉重”的,又是“美丽”的?
一天之内,七千人惨遭法西斯强盗的屠杀,这个记忆是“沉重”的;但是,面对法西斯的屠杀,南斯拉夫人民毫不畏惧,大义凛然,不论是那位面对枪口的威胁仍然坚持给孩子们上最后一课的老师,还是那些在生命即将被残酷剥夺之际仍不忘表达对亲人的爱的人们,都表现了“整个民族的英勇”,这是令人崇敬的,着是美的,所以说“这是个美丽的记忆”。
二、重点研讨
阅读一、三部分,思考下列问题
1、为什么着重再现孩子们被屠杀的历史?
孩子们天真无邪,一直在父母亲人的关爱下幸福地生活,他们也思想单纯,力量弱小,不可能做出对纳粹“不利”的事来,灭绝人性的纳粹分子却把屠刀举向孩子,这让我们强烈地感受到屠杀的野蛮残酷,使我们对法西斯强盗的本质有更深刻的认识。
2、西德作家明赫白为什么会得到人们的谅解
明赫白反省本国的侵略罪行,认识深刻,真诚地进行忏悔。半个世纪前的罪行是纳粹犯下的,明赫白没有责任,但他却代上一代受过,所以人们宽恕他,尊敬他。
3、作者对那位日本作家的表现持什么态度?说说理由。
充满了鄙弃的感情色彩。作者不称之为作家,而称之为日本人,用安格尔的话对他进行驳斥;写许多人与明赫白握手,表示理解。却对日本人的冷落表明了各国作家对日本作家发言的否定。
三、品味语言
1、“凄风。苦雨。天昏。地暗。” 一句中连用四个句号,起到了什么表达效果?这里仅仅是在描写天气吗?
连用四个短句,使每个字都最大限度的发挥出表意功能。这里不仅写天气,也是在表明作者的心情,渲染气氛,使人感受到无限悲哀的氛围。
2、“他们杀孩子、老师,也杀牧师、工人、工匠、小店老板、鞋匠……全是纯朴勤劳的普通市民。” 一句中“全是”一词强调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全是”一词包含了作者对被残杀者的深切同情和对法西斯强盗的愤怒控诉。
3、你怎样理解“历史、现实,在雨中融合了融成一幅悲哀而美丽、真实而荒谬的画面。”一句?
成千上万的人来纪念当年被残杀的人,特别是两位幸存者来到这里,半个世纪前残酷的历史呈现在人们眼前,在凄风苦雨的悲哀气氛中,历史和现实融合了。残酷的历史是令人悲哀的;南斯拉夫人民没有忘记历史,成千上万的人来这里纪念死者,这又是美丽的。这一切都是真实的;47年前纳粹竟然认为种族有优劣,要消灭劣等种族,这又是何等的荒谬。
4、联系上下文说说“人,是健忘的。不记仇,很对。但是,不能忘记。”的含义。
作者强调的是不能忘记历史,因为只有记住历史,吸取历史教训,才能保证世间永远不能再有战争和屠杀。
《亲爱的爸爸妈妈》教案设计 15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探究文中看似矛盾实则统一的语句的含义,理解文章的内容、主题,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认真读书的习惯和探究学习方法。
情感目标:引导学生热爱和平,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探究文中看似矛盾实则统一的语句的含义,理解文章的内容、主题。
难点:培养学生认真读书的习惯和探究学习方法。
教学方法:探究式教学
教学时数:一课时
课文内容说明:
文章记述了作者在参加一次悼念活动中的所见所闻所感,此次活动是为了悼念二战中被屠杀的三百个孩子们。在历史和现实交织的场景中,贯穿着作者强烈的爱恨和严肃的思考,反衬出法西斯强盗的灭绝人性的罪恶行经,震动读者的心灵,使人们不禁产生一个和作者同样的愿望——“世间永远不能再有战争和屠杀了”。
探究的目的、方法:
从文章的语言角度出发,进行探究、感悟,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融入到作者丰富的感情旋涡中,使学生对文本产生一种全新的认识。采用发现式探究方法,培养学生认真读书的习惯和大胆质疑的“问题意识”。
创意说明:
这篇文章是一篇对法西斯的控诉词,细读文章不难发现,文中充满了一组组看似矛盾对立实则统一的事物:历史与现实、美丽与沉重、忏悔与狡辩、人性的呼唤与罪恶的枪声。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发现这些看似矛盾的语句并对之进行分析探究,深刻体会文章的主题思想。
探究教学过程设计:(简案)
一、导入新课。
由“六·一”儿童节的由来导入新课:请你结合对“六·一”儿童节的了解和认识,说说�
三、教师谈自己对文章的感受和认识。
四、学生深入研读课文,发现问题。
注意探究文中一些看似矛盾实则统一而含义深刻的词句,如“沉重而美丽的记忆”、“历史与现实”等。
五、分组研讨,合作探究。
汇总学生发现的问题,归纳出两个与文章主题关系紧密的大问题,要求学生再次深入阅读课文,分学习小组进行探究讨论,在深入阅读、探究讨论中达到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和文章主题,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的目的。
六、迁移阅读,拓展探究。
补充阅读《致命的母爱》,思考这篇文章最震动你的情景是什么?为什么?
七、课堂总结。
1、简评同学们的探究学习的情况。
2、总结文章的主题和语言特色。
八、布置课后作业。
请以“历史告诉我们”为题作文,说说你学完本文后的感想。
探究教学过程设计:(详案)
一、导入新课
有谁知道“六·一”儿童节的由来?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1942年6月,德国法西斯枪杀了捷克利迪策村16岁以上的男性公民140余人和全部婴儿,并把妇女和90名儿童押往集中营。村里的房舍、建筑物均被烧毁,好端端的一个村庄就这样被德国法西斯给毁了。为了悼念利迪策村和全世界所有在法西斯侵略战争中死难的儿童,反对帝国主义战争虐杀和毒害儿童,保障儿童权利,1949年11月,国际民主妇女联合会在莫斯科召开执委会,正式决定每年6月1日为全世界少年儿童节日,即国际儿童节。现在,我们每年都要庆祝这个节日,请你说说,庆祝的最重要的目的是什么?
在庆祝“六·一”儿童节的同时,我们无法忘记,在二次大战中,在南斯拉夫的一个小城里,一天之内,有7000多个无辜生命遭到杀戮,其中包括300多个孩子。这是怎样一个血淋淋的事实啊。孩子们在面临死亡的时候,呼喊着亲爱的爸爸妈妈,而回应他们的却是冰冷的枪声。今天,我们就跟随着华裔作家聂华苓去回顾那段惨痛的历史。
板书:
亲爱的爸爸妈妈
二、学生初步感知课文,谈阅读感受。
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文,读完后请说说这篇文章给你留下最深的印象是什么?
板书:(概括学生的感受)
残酷、罪恶、恐怖等
三、教师谈自己对文章的感受知识。
老师在读这篇文章的时候,与你们一样,心中充满了对这场罪恶的战争的痛恨,和对所有爱好和平的人的敬意。同时,我又发现文中有许多看似矛盾的语句很难理解,如文章开头的引文中提到的:“那就是我带走的沉重记忆,但这是个美丽的记忆。”同学们,你们在阅读时有没有发现这样的语句呢?能不能把它们找出来,再细细琢磨这些句子的含义?
板书:
矛盾
四、学生深入研读课文,发现问题。
任务:
要求同学们在阅读过程中找出文中看似矛盾的语句,将其勾画出来,并归纳出自己不能理解的问题。
教师预设学生发现的问题如下:
1、课文开头的。引文说:“那就是我带走的沉重记忆。但这是个美丽的记忆”。为什么既说是沉重的记忆,又是美丽的记忆?
2、文中说到:“历史、现实,在雨中融合了— — 融成一幅悲哀而美丽、真实而荒谬的画面”。这句话如何理解?
3、如何理解以下语句:“南斯拉夫的塞尔维亚人就那样年年不间断地表达他们的历史感:没有仇恨,没有愤怒;只有悲哀,只有记忆,只有警告——世间永远不能再有战争和屠杀了”。“人,是健忘的。不记仇,很对。但是,不能忘记。”
4、作者为什么要写西德作家与日本作家在参加纪念活动时的不同表现?日本人对战争的态度如何?
5、文章写的是血腥的屠杀,可作者却以《亲爱的爸爸妈妈》为题,有什么用意?
……
五、分组研讨,合作探究。
1、教师将学生发现的问题进行归纳、整理,呈现两组矛盾的词语:
①“沉重的——美丽的”
②“血腥的——亲爱的”
板书:
矛盾
教师提出问题:如何理解这两组矛盾的词语?请同学们再次认真阅读课文,从文中找到相关的语句进行分析。
2、学生再次深入研读课文后,分学习小组就以上两个主要问题进行探究、讨论,理解句子含义,把握作品的主题。
步骤:每两组同学解决一个大问题,先在四人小组内自由讨论、探究,交流研讨结果,然后各小组推举一名代表阐述观点。
3、学生展示“沉重的——美丽的”探究结果。
教师预设学生探究结果如下:
①一天之内,七千人惨遭法西斯强盗的屠杀,这是沉重的;但面对法西斯的屠刀,南斯拉夫人民毫不畏惧,大义凛然,他们怀着对生命强烈的爱,却不向刽子手乞怜,表现出了“整个发族的英勇”,这是美丽的。
②孩子们从课堂里被抓走,老师和学生惨遭屠杀,这是沉重的;有一位老师,纳粹要他合作,面对敌人的枪口,他说:“开枪吧!我给孩子们上最后一课!”表现出大义凛然的精神,这是美丽的。
③一天之内,七千人惨遭法西斯强盗的屠杀,这个记忆是“沉重”的;但是每年的10月21日这一天,成千上万的人都到这来纪念死难的人们,各种艺术家用各种艺术作品来纪念他们,这是美丽的。
④多年后,日本作家还在为日军的罪行进行狡辩,这是沉重的;西德作家却在死难者面前沉重地忏悔,深刻地反省,代上辈人受过,这是美丽的。
⑤孩子们被残杀,是沉重的;他们临死前留下的片纸只字表达了他们对生活强烈的爱,这是美丽的。……
4、教师补充引导,深入探究:
其实,在我们中国,也有沉重而美丽的记忆。今年是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也是纪念我国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同学们能够说说哪些是“沉重而美丽的记忆”吗?面对历史,我们应该持怎样的态度?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引导明确:
我国在抗日期间,同样遭受了苦难,日本侵略者肆意践踏中国的大好河山,屠杀我国人民,使中华民族蒙受了巨大损失。这段历史是沉重的;我国人民不忘记历史,开展各种纪念活动,并不是延续仇恨,而是要以史为鉴、面向未来,这也是美丽的。
5、学生展示“血腥的——亲爱的”问题探究结果:
教师预设学生探究结果如下:
一天之内残杀了7000余人,300个孩子面对刽子手,发出了“亲爱的爸爸妈妈”的呼唤,回应他们的却是冰冷的枪声。这是血腥的。但在这次血腥的屠杀中,被残杀的无辜的人们留下了片纸只字,表达了他们对生命的强烈的热爱和对和平的渴望,这正是“亲爱的”所蕴含的深刻含义。
6、齐读课文第四部分,请同学们谈谈自己最强烈的感受。
引导明确:
一方面,是罪恶的枪声,是血腥的屠杀,另一方面,是孩子们“亲爱的爸爸妈妈”的亲切呼唤,正是罪恶的战争,破坏了一切美好的生活和情感。
六、迁移阅读,拓展探究。
1、阅读《致命的母爱》,归纳主要内容。
2、请学生思考:这篇文章最震动你的情景是什么?为什么?
预设学生思考结果:
一个母亲深夜为一个敌兵盖上军毯,表现出强烈的母爱,却招致杀身之祸。这让读者最为震撼,正如鲁迅所诠释的:“悲剧是将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战争撕毁的是人间最美好的感情,使人们更深刻地体会到了战争的罪恶、和平的可贵。
七、课堂小结:
1、简评同学们探究学习的情况:
同学们在学习的过程中,注意自己去发现问题,并抓住一些重要语句进行深入探究,深刻理解文章的主题,与作者产生了共鸣。在探究学习过程中,我感受到了同学们认真读书的习惯和大胆质疑的“问题意识”,我想,这是你们学习的致胜法宝,希望你们今后能将这种良好的习惯保持下去。
2、结束语:
这篇文章通过一些看似矛盾实则统一的语句敲击人们的心灵,让读者受到震动,与作者产生共鸣,深切体会到战争的罪恶。虽然我们生活在和平的年代,但世界上仍然还有很多的地方销烟弥漫,母亲们痛苦的眼泪,孩子们惊恐的哭叫,那一双双流露着悲痛和渴望的眼睛似乎在向我们呼喊:不要战争,保卫和平。同学们,希望我们都是和平的维护者,热爱生活,珍爱生命,珍惜我们来之不易的和平与幸福。
八、布置课后作业:
请以“历史告诉我们”为题作文,说说你学完本文后的感想。
板书设计:
亲爱的爸爸妈妈
战争:残酷、罪恶、恐怖……
矛盾 世间永远不能再有
战争和屠杀了
附:
(一)课前预习题:
1、熟读课文,疏通字词。
2、查找抗日战胜时期,日本对我国的残酷虐杀的有关资料(文字、图片、音像均可)
3、阅读《致命的母爱》一文。
(二)阅读材料:
致命的母爱
敌兵冲进民宅,以枪口对准男主人的胸膛,命令女主人拿出仅存的食物,并占据了他们惟一的房间。
夜深了,精疲力竭的敌兵纷纷睡去,月光洒进窗口,照在浑身泥沙、满脸倦容的敌兵身上。
“都是人子啊!才十七八,还不全懂事呢!在家恐怕还要母亲提醒他多穿衣服的孩子,只为了别人争权夺利,被强迫远离家乡,多么可怜。”瑟缩在墙角的女主人突然想起自己离家的孩子,一股母爱和同情油然从心底升起,“夜里多冷,那孩子的军毯居然滑落了!”
女主人缓缓站起,轻步走到敌兵身边,惟恐自己的脚步会惊醒那年轻人的故乡梦。
“你的梦里或许正有着疼爱你的母亲呢!”女主人弯下身,拾起军毯为年轻人盖上。
突然,那敌兵张开双眼,吃惊地浑身震动,如同野兽般怒吼,明晃晃的刺刀穿透了女主人的胸膛,滴血的刀尖在月色下闪着寒光。
接着又一声枪响,冲过去援救的男主人,也倒在了血泊中。
“这女人居然想暗算我!”年轻的敌兵喃喃地抽出刺刀,“妈啊!幸亏我被惊醒,也幸亏您在梦中保护,否则我就再也看不见您了!”
朗读课文,整体把握文意 16
1、教师播放示范朗读磁带或教师范读,学生听读,初步感知文意。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梳理课文主体四部分之间的关系,把握本文的叙事脉络。
⑴选两位同学复述课文。
⑵教师提示学生抓住文中记叙的要素梳理情节。
明确:作者一行来到克拉库耶伐次参加纪念活动。第一部分写来到坟地的所见所闻。借莫马迪密其之口,诉说当年大屠杀的惨状;写亲眼所见,写南斯拉夫人民冒雨参加盛大的纪念活动。第二部分具体记叙这次纪念活动,记述朗诵、合唱、歌剧等等演出活动。第三部分记述作家的座谈。第四部分写参观纪念馆,从摘录的被残杀的人留下的片纸只字可以看出。概括起来,四个部分记述纪念活动的四个片断:来到纪念地,看纪念演出,参加座谈会,参观纪念馆。
3、学生筛选文中一些运用抒情、议论表达方式的句子,默读,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⑴学生默读,悉心体会。
⑵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交流,要求人人发言,小组长记录总结。
⑶各组选代言人进行全班交流。
明确:课文再现了半个世纪前的残酷历史,着重再现了被残杀者的心灵,让我们强烈感受到法西斯屠杀的野蛮残酷,表达了作者对南斯拉夫人民的同情和崇敬,对法西斯分子的刻骨仇恨。
4、提问:除了与纪念活动有关的文字,作者还写了些什么?有什么用意?
学生思考,交流。
明确:课文还联系到南京大屠杀。作为华裔作家,一颗“中国心”使她想到了南京大屠杀,那更是惨绝人寰的杀戮,被害者达30万人,日本法西斯匪徒的疯狂,更是灭绝人性,惨无人道。作者把西方与东方联系起来,在宽广的层面上突出世界和平这个主题。
另外,课文还写到一位西德作家和一位日本作家的发言。西德作家真诚的忏悔赢得了人们的宽容和尊重。日本作家则是自私的狡辩,想为日本军国主义开脱罪责,只能引来人们的反感与冷落。作者这样写,意在警示人们:至今还有人不愿正视历史,仍为侵略辩护,这潜伏着新的危险。
《亲爱的爸爸妈妈》教学设计 17
亲爱的爸爸妈妈
一、介绍作者
聂华芩,湖北人,现居美国。1925年出生,1948年毕业于南京国立中央大学外文系。1949年去中国台湾,到1960年一直担任《自由中国》编辑委员和文艺主编。1962年应聘在中国台湾大学、东海大学教文学创作。1964年美国爱荷华大学聘为“作家工作坊”顾问。1967年和美国诗人安格尔(paulengle)一同创办爱荷华大学“国际写作计划”,每年邀请世界各地有名作家三、四十位到爱荷华,写作、讨论、旅行。1977年起主持“国际写作计划”。已有80多位中国大陆、中国台湾、香港和新加坡、菲律宾等地的华文作家参加。1977年300多位各国作家联名推荐聂华苓、安格尔为诺贝尔和平奖候选人。在美已获3个荣誉博士学位(honorarydegreeofhumanelatters):universityofcolorado,dubuqueuniversity,coecollege.1981年,与安格尔同获美国50州州长所颁文学、艺术贡献奖(awardfordistinguishedservicetothearts),1981年至1982年,任美国纽斯塔国际文学奖(neustadtinternationalliteraryprize)的评审员之一;1988年至1989年,任美国飞马国际文学奖顾问。已有22本书(小说、散文、评论)在中国大陆、香港、中国台湾和美国出版,并被译为英文、意大利文等多种文字。其中《桑青与桃红》1989年英文版获1990年“美国书卷奖”(americanbookaward)。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这篇文章是作者参加了哪次活动之后写的?
1988年南斯拉夫人民纪念克拉库耶伐次事件的活动,作家们围绕“放逐与文学”
2、这次活动留给作者什么印象?你能用一两个词语概括吗?
(沉重)
三、细读课文分析品味
为什么说这次记忆是沉重的?
(1)杀戮的人数
47年前,纳粹在这座小城大肆屠杀,一天之间,杀死7000多人,其中包括300个孩子。
(2)杀戮的对象
孩子、老师、牧师、工人、木匠、小店老板、鞋匠……(身份:普通)
是一群什么样的人?(个性:纯朴勤劳、心地善良、对未来充满美好憧憬,热爱亲人)
分析诗歌:抒写孩子们“爱和盟誓”的“梦想和秘密”,及对“阳光”的渴求与热爱。这些孩子还年幼,正在阳光下茁壮成长,他们的生命才刚刚开始,对未来充满美好的梦想。在诗中,校园生活是如此的亲切、温馨,令人留念;孩子们的身影是如此的熟悉、清晰得如在眼目前;孩子们的心灵是如此透明、澄澈,可感可见。
分析遗言:对亲人的爱
分析老师:整个民族的英勇美丽
(3)杀戮的理由:
纳粹竟然认为种族有优劣,竟然以优等种族自居,要消灭劣等种族荒谬
四、揣摩体验深入探究
1、面对本民族曾经犯下的滔天罪孽,德国人(作家明赫白)和日本人有什么截然不同的表现?
(忏悔狡辩)
2、周围人们听完他们的发言后,又是什么表现呢?
(1)分析“明赫白仍然双手撑着头流泪。我和安格尔走过去和他握手。许多人走过去和他握手”这个细节
世界各地的许多作家原谅了西德作家。作家们对西德人的尊敬。
(2)分析称谓“日本人”
作家们对那个日本人的反感和他的孤立。许多人和明赫白握手,却没有人答理那个日本人。
3、为什么会有截然不同的表现?你能不能分析一下这两个民族的民族性格?
补充资料一:
那是六年前,在与一位曾在欧盟任职的德国教授座谈经济改革问题时,有人不合时宜的地提起日本对侵华罪行的暧昧态度,询问教授的看法。就在大家感到有些难堪时,这位德国教授回答道:“对于日本的态度我无法评价,但对于德国在二战中犯下的罪行我们完全承认。尽管我是战后出生的,但如果在座诸位需要的话,我可以在这里代表德国表示忏悔。”会议室中的空气骤然凝固了。大家都被这位德国教授的坦诚态度所震撼。他赢得了入会者的尊重,正像德国人民赢得世界人民的尊重一样。深究下去,这是与德国知识分子坚持理性原则,并对青年进行理性主义的历史教育分不开的。有关法西斯的历史,是德国学生必学并反思的一段历史。
补充资料二:
1970年12月7日上午,整个东欧大雪压境,这是东欧最寒冷的季节。当时的联邦德国总理勃兰特访问波兰时,冒着凛冽的寒风,来到华沙犹太死难者纪念碑下。他向纪念碑献上花圈后,肃穆垂首,这本来是一个十分普通的仪式,随行的人开始等着这个仪式的结束。
突然,勃兰特的双腿跪在了犹太人死难者的纪念碑下,他这一举动让所人都猝不及防。
所有人都被勃兰特的举动惊呆了。广场上一片肃静,只有大雪在天空中纷纷扬扬。
随即,在场的记者醒悟过来。镁光灯在华沙犹太人死难者碑前划出道道耀眼的光芒。
第二天东欧的各大媒体上,都登着德国总理跪在二战时期被德国人杀害的犹太人死难者纪念碑前的照片。凡是看到这张照片的人无不为之动容。
这是一个国家和民族深深的忏悔,这一跪的份量重如泰山。
三年后,当勃兰特接受意大利著名女记者奥莉亚娜-法拉奇的采访时,问他为什么在敬献花圈之前没有安排这个仪式,而你自己突然作了这个决定。
勃兰特说:“尽管我很早就离开德国,二战期间在国外从事反法西斯的斗争。但是现在我是西德的总理,我对希特勒上台搞法西斯主义觉得有道义上的连带责任。那天早上醒来时有一种奇异的感觉,我觉得不能只限于给纪念碑献一个花圈。我本能地预感到将有意外的事情发生,尽管我不知道是什么事情。献完花圈后,我突然感到有下跪的必要,这就是下意识吧。”勃兰特解释他的下跪之举“不仅是对波兰人,实际上首先是对本国人民”,因为“太多的人需要排除孤独感,需要共同承担这个重责……承认我们的责任不仅有助于洗刷我们的良心,而且有助于大家生活在一起。犹太人、波兰人、德国人,我们应该生活在一起。”
在这里,人性、良知、公道占据了勃兰特的思维,一切外在的东西都形同虚设。勃兰特这是向正义和公道下跪,他敬畏的是天道人心,是向数千万被纳粹杀害的犹太人的灵魂下跪。
世界也许就在那一刻原谅了德国,这一跪成为一段光辉的历史载入了人类的史册。有人问犹太人:你们恨德国人吗?他们说不恨,因为德国是一个光明磊落的民族!因为他们跪着都比站着的日本人要高大!勃兰特这一勇敢的行为使他成为1971年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并在他杰出的政治生涯中画上了浓重的一笔。
多年后,一位诗人写了这样一首诗:
当勃兰特在华沙双膝跪下,
全世界看到一个反差。
跪着的德国总理,
比站着的日本首相高大。
30多年后,德国的新一代领导人沿着维利-勃兰特的足迹又踏上了这块土地:德国统一后的第二位联邦总理施罗德在对波兰进行短暂访问期间,再次来到他的前辈曾经真诚下跪的纪念碑前,郑重地献上了一个花圈。随后,施罗德为安放在犹太人死难者纪念碑附近的维利-勃兰特纪念碑揭了幕。施罗德说,勃兰特以一种特殊的姿态表明,只有承担起历史责任,才能走向未来。
阳光下,纪念碑上这位前西德领导人维利-勃兰特下跪的浮雕侧影显得凝重而神圣
总结:
借用第二位联邦总理施罗德谁忘记历史,谁就在灵魂上有病,对于历史犯下的错误,只有勇于承担责任,才是一个高大的“人”。德国是一个理性的民族,具有反思精神的民族。
补充资料三
日本政府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并不承认这一事实,日本的历史教科书里也没有侵华战争这段历史。
参拜“靖国神社”
在战争赔偿方面,德国为230万纳粹时期劳工幸存者建立赔偿基金;日本即使对血泪斑斑的“随军慰安妇”赔偿也百般抵赖和拒绝。
总结:极端的民族主义
理性的民族主义是,抵御外来入侵,捍卫民族尊严,促进民族进步,是捍卫人类基本价值规范的正义之剑。而狭隘的民族主义,盲目自大、因循守旧、仇视异族,则往往是践踏人类基本价值规范的邪恶之剑。
五、拓展延伸,反思自我
补充资料
每次日本灾害过后,我们的网络上往往会很快响起一阵欢呼雀跃,即使有哀悼和惋惜,也被狂风暴雨般的批判打得抬不起头。这是一种很习以为常的“仇恨运动”了,每一次那个岛国发生灾难,都如同气象学里的那只蝴蝶,在海的彼岸卷起阵阵幸灾乐祸的飓风。
其实每次灾害过后,其潜在或现实受害者,多是和你我一样的小老百姓、守法公民,他们和我们一样为生计奔波、为儿女呵护、为社会出力。在他们身上,没有军国主义的影子,没有鹰派政客的嘴脸,没有极右狂热者的脸谱,甚至不少人都是中国人的朋友。然而,不知为什么,总有一些人,一听说某国遭灾了,马上就联想到n年前的国仇家恨,翻出历史的旧账,让“军国主义、帝国主义、反华分子”所在国度的后人们来偿还。多少年过去了,这种单一错乱的“报仇”思维依然生生不息,而“生命至上、同类相悯”这些最基本的人本价值观,还没有深入人心。甘地、马丁•路德•金在执着反对某个恶的制度的同时,不忘告诫人们要学会宽容,因为“因剑得到的也必将因剑而失去”——多少年过去了,这些思想却还寂寞地躺在蒙尘的书本里。吗?难道“宽容和仇恨”就真的与我们一些的愤怒年轻人,格格不入吗?
宽容不意味着怯懦,而是一种强大后的自信,自省不意味着忘记,而是让悲剧永不重演的自我强大。
我们也应该反思:在批评日本狭隘的民族主义的同时,是不是自己也犯了类似的错误。
记住雨果说过的话“治人者的罪行不是治于人者的过错;政府有时会是强盗,而人民永远也不会是强盗。”
记住塞尔维亚人每年举行纪念活动的目的吧:就那样年年不间断地表达他们的历史感:没有仇恨,没有愤怒;只有悲哀,只有记忆,只有警告——世间永远不能再有战争和屠杀了。
但愿新时代的我们也不要不丧失理性的独立思考,仅仅为了狭隘的民族主义而丧失了对生命的尊重。
《亲爱的爸爸妈妈》教学设计 18
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目标
⑴积累“肃穆、荒谬、健忘”等词语,理解其词义并用词造句。
⑵了解作家及作品所反映的时代特征。
⑶把握文章内容,理解作品战争的主题。
2、过程和方法目标
⑴整体感知文意,把握文章四个部分的内在联系,理清文章叙事脉络。
⑵把握引文与正文的联系,力求从主要方面把握课文内容,学习如何
快速准确全面地理解文意的方法。
⑶揣摩文中意味深长的语句,领会语言的深层含义,增强语感,提高
理解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目标:
文章控诉法西斯罪行,并向全人类提出警示:要和平,不要战争。学习本文,让学生铭记历史,正视现实,呼唤和平,培养热爱和平的情感和社会责任感。
教学重点
把握引文与正文的四个部分之间联系,全面深刻地理解文意。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精读课文,揣摩含义丰富的语句,领会语句的深层含义。
教学方法
朗读-讨论-探究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请同学们思考一下,“亲爱的爸爸妈妈”这句话,这种称呼一般会出现哪里?出现在什么情况下?从中导入课文。
二、整体感知:
由学生们快速阅读全文,学生给课文各部分取上小标题。
(一)来到纪念地
(二)看纪念演出
(三)参加座谈会
(四)参观纪念馆
三、问题探究
1。由学生齐读引文,围绕萨特在引言中说他的记忆是“沉重”的,但有时“美丽”的,这句话展开问题。同时明确关键词为“沉重”“美丽”
问题1:为什么说是“沉重”的,但有时“美丽”的?从文中找出令你感到“沉重”和“美丽”的词语或句子来。
“沉重”:在那场悲剧中,克拉库耶伐次这座小城成了一座巨大的坟墓,埋葬了7000个被残杀的人,其中还有300个孩子。这是一次惨绝人寰的*,是沉重的历史回忆。
景物描写:使人感到沉重。“气氛。苦雨。天昏。地暗。”是写天气,也是写心情。景物描写渲染了气氛,烘托了人们在纪念地的悲痛心情。
语言描写:“七千多人呀!”“一天之内,全杀光了!尸首染红了三百五十多英亩土地。”突出了*的残酷和悲惨。
神态描写:两位老人“头发斑白,脸色肃穆,定定望着笼罩山谷的V石碑。”“眼神木然,仿佛眼前的景物已不存在”。幸存者和地下长眠的死者在这一刻是相通的。
“美丽”:面对这场*,塞尔维亚人表现出“整个民族的英勇”,又是美丽的。
场面描写——人们的抗争是美丽的:如有一位老师,纳粹要他合作,他说:‘开枪吧!我给孩子们上最后一课!’”表现出塞尔维亚人的英勇。
纪念的人群是美丽的:“人已满山满谷。……站在47年前300个孩只发出最后一声呼唤的地方:‘亲爱的爸爸妈妈!’”,孩子们对生的渴望是美丽的。
在雨中的朗诵和合唱是美丽的:人们用诗和音乐来表达塞尔维亚人对暴力的反抗和自由的执著。通过歌唱孩子的可爱和希望,反衬敌人的*凶狠。
西德作家的发言表达了整个民族的反省是美丽的。
遇难者的遗言中可以看到他们对亲人的爱,对生命的渴望和留恋,这份爱是美丽的。
问题2:对照历发生的事情,现在的我们应该怎样去对待呢?
分析:人,是健忘的。不记仇,很对。但是,不能忘记。(作者强调不能忘记历史,只有记住历史,吸取历史教训,才能保证世间永远不再有战争和*。)
问题3:面对当年法西斯犯下的滔天罪行,西德作家和日本人的态度、表现有何不同?
分析:西德作家:真诚的忏悔,充满犯罪感;(“许多人走过去和他握手”)
日本人:自私的狡辩,企图开脱罪责。(安格尔的反驳;称其“日本人”,而非“作家”——鄙弃)
意在告诉人们,至今还有人不愿正视历史,还在为侵略辩护,这潜伏着新的危险。
四、总结
这确实是一个沉重而美丽的记忆。我们崇敬塞尔维亚人的英勇,认同他们的历史观,让我们用良知、用正义和着作家的心声一同呼吁:永远不要再有战争和*了!
五、拓展与作业
1、在正文中中,有一个很好的机会,聂华苓为什么不反驳那个日本人?如果是你在场,你会对日本作家说什么?又会对明赫白说什么?
板书设计
亲爱的爸爸妈妈
引文正文
↓↓
沉重法西斯的残酷
美丽塞尔维亚民族的英勇
《亲爱的爸爸妈妈》教学设计 19
5.《亲爱的爸爸妈妈》
【教学目标】
⒈ 知识与能力目标
把握叙事性作品中的人物和事件,对作品中感人的形象、情节和语言,有自己的心得和评价。领会文章的主题。借助阅读文本和有关资料,筛选、归纳、整合信息,进行阅读反思和阅读批判,培养阅读创新的能力,感受作品情真意切的语言。
⒉ 过程与方法目标
搜集、整理有关战争,特别是二战中战领国对被占领国实行残暴统治的有关资料,为阅读文本,贮蓄情感做准备。通过多种朗读方式,在读中感知内容要点,在读中领悟文章情感,并利用自己搜集的资料,提出自己的感悟。
⒊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在再现历史的画面和重温历史的过程中,激发学生对法西斯强盗的灭绝人性的恨和对南斯拉夫人民的英勇、对生活热爱的由衷敬佩,真正领悟和平与幸福的重要。
【人教八上】
一、导入激情,积蓄情感。
1. 课件:《南京大屠杀》影片剪辑。
同学们,你们能否用一个词来形容看到这个小片断的 心情或感受:沉重、恐怖、残忍、凄惨。
是啊,任何一个有良心的人看到这一场面无一不会感到悲痛,惨烈。这个痛苦不仅是中国的,而 是世界的。在二战中,面对这样屠杀的人,又何止千万。
在南斯拉夫的美丽小城克拉库耶伐次,就遭受了一次全城毁灭性的残酷杀戮。参观完这个遗址, 法国著名的哲学家萨特写下了这样一段文字。(点击课件:萨特的话。)请一位同学朗读一遍。
师:从这段文学中你能发现萨特着重用哪几个词表达自己的观感呢?
生:痛苦、沉重记忆、美丽的记忆。
师(沉重地):是的,我们的心应当沉重呀。因为那场屠杀中还有300个孩子,面对孩子们呼喊着亲爱的爸爸妈妈的是冰冷的枪声,多么撕心裂肺。(声音哽咽)今天,我们就跟着华裔作家聂华苓去重温那沉重而美丽的记忆。
2.聂华苓,女,美国华裔作家,1921年生,湖北武汉人。著有《失去的金铃子》《桑青与桃红》《千山外,水流长》《台湾轶事》等小说集,《梦谷集》《三十年后》等散文集,《百花文集》等翻译集。
二、自由朗读,把握文章内容;复述重点,把握文本情感。
1.快速浏览课文,概括文章四个部分的内容。
来到纪念地;看纪念演出;参加座谈会;参观纪念馆。
2.课文重点是控诉法西斯的罪行,并向全人类提出警示:永远不要再有战争和屠杀了!要和平,不要战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呼声,也是这篇课文的主题。
3.这些记录中,你们可以看出哪些是沉重的记忆,哪些是美丽的记忆吗?
萨特说到,克拉库耶伐次这座小城成了一座巨大的坟墓,埋葬了7 000个被残杀的人。课文再现了半个世纪前那一段残酷的历史,一天之内,纳粹杀死7 000人,其中包括300名孩子,鲜血染红三百五十多英亩土地,被残杀者临死前的哀号仿佛就在我们耳畔回响。大屠杀惨绝人寰,历史是沉重的,记忆是沉重的。
面对屠杀,塞尔维亚人表现了“整个民族的英勇”。课文中写到一位不愿苟且偷生,宁死不屈的老师,就是一个例子。这一方面的记忆又是美丽的。
4.作家聂华苓也来到这个纪念地,她看了纪念演出,参加作家座谈会,参观了纪念馆。在她用文字记下的参加纪念活动的过程中,这里哪一个情节让你印象最深� (鼓掌)我觉得他是想告诉孩子们,生命虽然如此痛苦无值地结束,但是要以血的代价告诫人们,我们要热爱和平和祖国,临死不屈,反对战争。
②我印象最深的是在面对死亡时300个孩子发出的那声“亲爱的爸爸妈妈”的真心呼唤,让我的心深深地为之震撼,这是多么情真意切的呼唤,这是发自肺腑的呼唤,让人不禁潸然泪下。(鼓掌)
我感受最深的是那些孩子们在临死前,依然惦记着亲爱的爸爸、妈妈、亲朋好友,虽然惦记的是一些微不足道和小事,但是足以表达他们对父母、对亲朋好友的感情。这� (沉默片刻)
③我认为把南斯拉夫的屠杀和南京大屠杀拿来比较写,印象很深。南京死了三十万人,这种惨无人道的行为,让我们感到德国、日本人太残忍,非常同情死去的人,尤其是妇女和孩子,他们是无辜的。
④我从这几位知名作家之间的谈话中感受匪浅。其中身为德国人的作家,因感到祖国犯下的滔天恶行,身感痛心而泪流满面。他这种行为是美丽的。日本人 不愿正视历史,仍为侵略辩护。
课文中写有很多人每年来纪念,说明他们没有忘记历史。在37面下面就有“人是健忘的。不记仇,很对。但是,不能忘记。”那个日本人只记得自己的痛苦,却忘记带给别人的痛苦,这就是忘记历史,这是自私的。中国人在这里提到南京大屠杀,并不是要报仇,而是让子孙明白和平来之不易,让日本人的内心感到无地自容。(喝彩,鼓掌。)
三、多角度探究情感体验。
1.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列宁就说过:“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我们记住这段历史就是记住历史带给我们的深刻教训。聂华苓在文中也同样发出了这样强烈的呼唤。请同学们从文中找出这样的文字。
①在37面,“塞尔维亚人对暴力的反抗和对自由的执著世世代代‘人’的声音”,“南斯拉夫的塞尔维亚人就那样年年不间断地表达他们的历史感:没有仇恨,没有愤怒;只有悲哀,只有记忆,只有警告世间永远不能再有战争和屠杀了。”“这是历史事实。但是,多少人记得呢?世界上多少人知道呢?人,是健忘的。不记仇,很对。但是,不能忘记。”
2.我们在读完之后,大家的心情怎样呢?同学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谈谈自己的想法。
①我们要和平的世界。爱好和平,更要牢记历史,让悲剧不再重演,更好地把握现在,把握未来。
②我在历史书上看到,日本人不但入侵中国,还实行愚民政策,也就是“欲灭其国,必先灭其史。”我开始并不懂它的意思。现在我真切地体会到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谁否认过去,谁就在冒重蹈覆辙的危险。
③从文章中我想到伊拉克的孩子。在电视上看到他们血淋淋的样子,还有那么小都拿着枪,我感到真可怕,也很庆幸自己生活在幸福的和平环境里,真好。我一定会更珍惜它。
④我想呼吁美国总统小布什:别打了,快从伊拉克走吧,你的士兵也很可怜。
四、善用资料,升华文本的情感。
战争带给人们的心灵的创伤,带给国家的苦痛,带给世界的灾难,是永远无法弥合的流血的伤口。下面我想展示一下同学们搜集整理的资料,更深刻感受作家对幸福生活,对和平世界的强烈呼唤。
(学生点击播放软盘或投影资料,并适当讲解。)
①(读收视笔记)这是我在收看了中央电视台“探索·发现”栏目关于日本部队揭秘这期节目后的日记。以前我只知道中中国有731部队,看了节目才知道还有6支,60多个细菌工厂,遍布大半个中国。他们在广州用碳疽茵杀害了4万多香港人,还有的人因被细菌感染得烂脚病残废了,留下的伤痕看了真恐怖。但是有的日本人还否认这段历史,修改教科书,这简直就不是人。
②(展示图片)这是我在网上下载的南京大屠杀的图片。这真是血淋淋的事实呀,居然有人否认它。在历史的镜子面前日本人是丑恶的,他也让我知道落后就要挨打,我们要用智慧和科技武装我们的头脑,强大我们的国家。
③(读报心得)这几张是前些日子关于侵华日军介子气毒害现在中国人的报道。五十多年过去了,它们还可以杀人,多可怕。从报纸上描写的那些中毒者的情形,我可以遥想当年被毒害的无数中国人的惨状。再不要有战争了,它留给人类的痛苦太长了。
④(电影《美丽人生》片断)爸爸对儿子说这是一场游戏,他是为了不伤害儿子幼小的心灵,为了不让儿子知道那其实是多么血腥的残杀。
⑤(中央电视台伊拉克战事报道片头)当时我只觉得它的解说词写得很好,和音乐画面结合在一起让我的心有一种颤抖的感觉,就让爸爸录下来了。
五、课堂小结
我知道同学们准备的资料还有很多,在这里就不能一一展示了。虽然我们生活在和平的年代,但世界上仍然还有很多的地方销烟弥漫,母亲们痛苦的眼泪,孩子们惊恐的哭叫,那一双双流露着悲痛和渴望的眼睛似乎在向我们呼喊:不要战争,保卫和平。同学们,希望我们都是和平的维护者,热爱生活,珍爱生命,珍惜我们来之不易的和平与幸福。
《亲爱的爸爸妈妈》教案 20
参评教案填写模板
学科: 语文
课题
《亲爱的爸爸妈妈》
章节名称
《亲爱的爸爸妈妈》
课型
自读课文
教学内容分析
文章记述了作者参加悼念活动的所见所闻所感,贯穿其中的是作者强烈的爱恨和严肃的思考,通过对被屠杀的孩子们的深深同情,反衬出法西斯灭绝人性的强盗本质,使人们不禁产生一个和作者同样的愿望,“世间永远不能再有战争和屠杀了,人类渴望和平。”
教学目标
知识能力目标:理解重点词语、句子,体会作者的情感;
感悟非正义战争的罪恶,领会文章的主题。
过程方法目标:自主、合作、探究
情感态度目标:激发学生对法西斯强盗的灭绝人性的恨和对南斯拉夫人民的英勇、对生活热爱的敬佩之情,真正领悟和平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
及解决措施
理解重点词语、句子,体会作者的情感。通过学生找出重点词语、句子,让学生在反复的朗读中,在老师的点拨启发下充分体会和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及解决措施
感悟非正义战争的罪恶,领会文章的主题。通过一组配有音乐的图片展示,让学生深入直观的感受到法西斯的罪恶,给中国人民乃至世界人民带来的灾难,从而感悟非正义战争的罪恶。
教学方法
朗读法、品读法、自主合作学习法 、情境感染法、读写结合法
教学资源
多媒体
教学过程
教学
环节
教学内容
时间
分配
设 计
意 图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导入
出示
学习
目标
自
主
学
习
合作
学习
点
拨
启
发
点
拨
启
发
拓
展
运
用
带领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入新课。
出示本堂课的学习目标
将针对学习目标的三组问题用多媒体展示出来。
深入学生中巡查并发现问题。
1、明确:“沉重”:在那场悲剧中,克拉库耶伐次这座小城成了一座巨大的坟墓,埋葬了7000个被残杀的人,其中还有300个孩子。这是一次惨绝人寰的大屠杀,是沉重的历史回忆。
要求学生找出并反复品读环境描写、神态描写、语言描写等语句,体会其中的作者的情感。
“美丽”:面对这场大屠杀,塞尔维亚人表现出“整个民族的英勇”,又是美丽的。
2、倾听学生关于第二组问题的答案,并明确:西德作家是真诚的忏悔,充满犯罪感; 他反省本国的罪行,认识深刻,态度诚恳。明赫白是没有责任的,他却代上一代的人受过,所以人们宽恕他,尊重他。日本人:自私的狡辩,企图开脱罪责。
3、倾听学生对第三组问题的回答。充分让学生说话。点击课件:播放《南京大屠杀》相关图片,理解作者这句话的意思:强调的是不能忘记历史,因为只有记住历史,吸取历史的教训,才能保证世界永远不再有战争和屠杀。进一步引向主题:珍惜和平,远离战争。
出示课件,要求学生按照题目要求,发挥想象,扩写一个片断作文。
1、阅读课文这段文字,“纳粹在灭种呀!孩子们就从课堂里被抓走了,还有十几位老师。有一位老师,纳粹要他合作,他说:‘开枪吧!我给孩子们上最后一刻!’”想象课堂上的情景(那位老师的深情动作,纳粹士兵的动作),写一个100字左右的片断。
2、想象巴法尔给他父亲写信时的情景,把巴法尔的信扩展成100字左右的片断。
回忆上节课的内容
朗读并明确本堂课的学习目标:1、理解重点词语、句子,体会作者的情感;2、.感悟非正义战争的罪恶,领会文章的主题。
阅读问题并独立思考下列问题:
1、萨特在文中为什么说是“沉重”的,但又是“美丽”的?请从文中找出令你感到“沉重”和“美丽”的词语或句子来。
2、对于当年法西斯犯下的滔天罪行,西德作家、日本人的态度和表现有何不同?为什么德国作家能得到众人的宽恕和尊重?
3、如何理解“人是健忘的。不记仇,很对。但是,不能忘记。”这句话?
学生将自己的答案在小组内交流,并提出自己不清楚明白的地方,交由小组内解决。
找出并体会文中环境描写、神态描写、语言描写等语句的作用,感受作者字里行间透露出的情感。
“凄风。苦雨。天昏。地暗。”是写天气,也是写心情。景物描写渲染了气氛,烘托了人们在纪念地的悲痛心情。
“七千多人呀!”“一天之内,全杀光了!尸首染红了三百五十多英亩土地。”“他们杀孩子……全是纯朴勤劳的普通市民。”突出了屠杀的残酷和悲惨。
两位老人“头发斑白,脸色肃穆,定定望着笼罩山谷的v石碑。”“眼神木然,仿佛眼前的景物已不存在”。幸存者和地下长眠的死者在这一刻是相通的。
“人已满山满谷。……站在47年前300个孩只发出最后一声呼唤的地方:‘亲爱的爸爸妈妈!’”,孩子们对生的渴望是美丽的。
在雨中的朗诵和合唱是美丽的:人们用诗和音乐来表达塞尔维亚人对暴力的反抗和自由的执著。通过歌唱孩子的可爱和希望,反衬敌人的残暴凶狠。
西德作家的发言表达了整个民族的反省是美丽的。
遇难者的遗言中可以看到他们对亲人的爱,对生命的渴望和留恋,这份爱是美丽的。
全班交流西德作家与日本人的不同之处和人们对他们的态度。并深入讨论,造成这样结局的原因。
谈自己对本句话的理解,小组内相互补充。
观看多媒体图片,感知非正义战争带来的罪恶。思考这样的历史我们能忘记吗,为什么不能忘记?作者强调的是什么?
阅读课件内容,并在课堂上进行写作。
写作完后,全班朗读交流。
1分钟
1分钟
6
分
钟
5
分
钟
17
分
钟
17
分
钟
10
分
钟
温故知新顺利引入
明确本堂课的学习任务
在三组问题的引导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
学生在自主合作学习的基础上,经过老师的点拨,明确答案,深化对问题的认识,感知语言所传达的含义。在朗读中充分理解和体会作者在字里行间透露出的情感。
通过对比阅读,理解两个不同国家的作家对待同一事物的不同态度,深入理解造成不同结果的原因。
充分通过多媒体将非正义战争的罪恶用最直观最感人最震慑人心灵的图片帮助认识战争。
了解学生对文章主题的理解程度,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在全班交流中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板书设计
远离战争
珍爱和平
人性的呼唤——罪恶的枪声
历史——现实
沉重——美丽
(德)忏悔——狡辩(日)
通过美丑的对比让学生理解主题
课后作业
你对那位日本人的言论有什么看法?写一则200字左右的感想或评论。
充分发挥学生的相信同时,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在教学设计时候,重在从多方面培养学生的能力:对文章的概括能力、对语言的品析能力、对主题的分析能力,以及学生的表达和写作能力都有涉及。在教学中也较为重视对这些能力的培养,但对文章字里行间透露出的感情还不是很好,尤其是对孩子们撕心裂肺的哭喊声:“亲爱的爸爸妈妈”情感渗透不够,学生在情感上感染还不是很深。
《亲爱的爸爸妈妈》教学设计 21
五《亲爱的爸爸妈妈》教案ssslll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识记重点词语,把握全文的情感脉络;
2、理清文本思路,体会环境描写的作用。
(二)能力目标:
引导学生整体感知文章的内容、主题,体会散文“形散神不散”的特点,并体会文中语言的深层含义;
(三)德育目标:
领会文章“世间永远不能再有战争和屠杀了”的主题,教育学生热爱和平,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二、教学媒体:多媒体、录音机
三、课前准备:
1、熟读课文,疏通字词。
2、查找有关纳粹暴行的资料。
四、教学过程 :
(一)导入 新课
从“六一”儿童节的来历导入 :
提问:有人知道“六一”儿童节的来历吗?
1942年6月 ,德国法西斯枪杀了捷克利迪策村16岁以上的男性公民140余人和全部婴儿,并把妇女和90名儿童押往集中营,并焚毁了这个村庄。
为了悼念利迪策村和全世界所有在法西斯侵略战争中死难的儿童,反对帝国主义战争贩子虐杀和毒害儿童,保障儿童权利,1949年11月,国际民主妇女联合会在莫斯科召开执委会,正式决定每年6月1日为全世界少年儿童的节日,即国际儿童节。
从这两段资料里,我们知道了这个令当今儿童欢欣鼓舞的一个节日,居然是来源于二战期间,成千上万无辜儿童的被毒害这么一个悲惨的事实。在我了解了“六一”儿童节的来历之后,今后再遇到这一节日时,应该不能仅仅把它当作一个节日来看待,还应 把它当做一个纪念日来对待,悼念那些在二战中死难的无辜儿童。
在南斯拉夫,每年的10月21日,成千上万的人会来到一个叫做克拉库耶伐次的地方举行这么一个悼念活动——悼念半个世纪前,被德国法西斯在一天之内残杀的300个孩子。这个悼念活动的场面如何?那半个世纪前的残酷历史是怎样的?我们将在文中找到答案。
(二)揭题解题
作者简介:聂华苓,美国华裔女作家;代表作有《台湾轶事》等小说集,《三十年后》等散文集,《百花文集》等翻译集。
(三)识记重点字词
注音:杀戮(lù) 悼念(dào) 屹立(yì) 肃穆(sù mù) 恍惚(huǎng hū)
荒谬(miù) 憧憬(chōng jǐng) 健忘
2、词解: 响彻云霄 憧憬 荒谬 恍惚
(四)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概括课文每一部分的主要内容。
2、文章表达的主题是什么?
引文
坟地见闻 呼唤和平,面向现实,
记述各种纪念活动 回顾历史,反对战争。
记录作家座谈会
摘录遗言 “形散神不散”
(五)合作探究
1、寻读,析一析“历史”与“现实”
(1)分别寻找文中写“历史”写“现实”的内容,并联系起来析其作用。
第一部分中作者参加的南斯拉夫人民集会,悼念二战中被纳粹杀死的3000个孩子,眼中所看到的情景为现实。而莫马·迪密为作者作的回顾和解释基本展现了几十年前的历史。作者以凄风、苦雨、静默的人群、白色的石雕、老人木然的眼神……来烘托集会的沉重,让人感受到这里曾经发生的一切是多么地悲惨,同时借莫马·迪密之口引出那段令人发指的历史,二者的交错出现使那些悲惨、沉痛之感相互烘托,同时让人体味现实,反思历史,形成了立体交融的效果,如同影视镜头的来回切换,把历史与现实沟通、融合,深化了事件的作品和意义。
(2)为什么说“历史、现实,在雨中融合了——融成一幅悲哀而美丽、真实而荒谬的画面”?
成千上万的人来纪念当年被残杀的人,特别是两位生还者来到这里,半个世纪前残酷的历史呈现在人们眼前,在凄风苦雨的悲哀气氛中,历史和现实融合了。残酷的历史令人悲哀,南斯拉夫人民没有忘记历史,成千上万的人来到这里纪念死者,这又是美丽的。这一切都是真实的;47年前纳粹竟然认为种族有优劣,竟然以优等种族自居,要消灭劣等种族,这又是何等荒谬。
2、听读,析一析“沉重”与“美丽”
一天之内,七千人惨遭法西斯强盗的屠杀,这个记忆是“沉重”的,但是面对法西斯的屠刀,南斯拉夫人民毫不畏惧,大义凛然,这又是“美丽”的。
3、圈读,析一析“引文”与“正文”
(1)文中引用迪桑卡的诗句有什么作用?
这些诗句歌唱孩子们“对未来的憧憬,对生命的喜悦”。他们还年幼,还在小学念书,他们的生命才起步,对未来充满美好的梦想。他们正努力学习,向往将来“在阳光下奔跑”,创造人生的业绩。他们在爱的阳光下成长,丝毫没有意识到近在眼前的死亡威胁。歌唱孩子的可爱和希望,正是对纳粹强盗的控诉。
(2)结尾引述死者的遗言有什么作用?
死者遗言,是人性中最美丽的体现,让人据此想像被残杀者生前的情形,目的是通过再现被残杀者有血有肉的生命活动,反衬出法西斯的残酷,并向全人类提出警示:永远不要再有战争和屠杀了。
(3)引文和正文有什么关系?
“引文”是纯客观的记录,是正文得出观点、进行议论的依据。
(六)品读课文(四人小组讨论)
1、提问:第一层的第一句话“凄风。苦雨。天昏。地暗。”这里为什么一个词就是一句话,起到了什么表达效果?
【明确】使阅读速度放慢,读两个字就停顿一下,想象一个画面,从而达到一个词就产生一个画面;让人感到无限悲哀的氛围,渲染气氛
2、提问:第三层,分析对比西德与日本两位作家的发言,思考:面对当年法西斯犯下的滔天罪行,西德作家和日本人的态度、表现有何不同?
(可展示一些二战史料和日本右翼的美化侵略的言论)
【明确】
西德作家:真诚的忏悔,充满罪恶感
“许多人走过去和他握手” 意在告诉人们,至今还有
日本人:自私的狡辩,企图开脱罪责 人不愿正视历史,还在为
安格尔的反驳 侵略辩护,这潜伏着新的
称其“日本人”,而非“作家” 鄙弃 危险。
3、提问:第四层,为什么用这么一大块的篇幅摘抄遗言?
【明确】“悲剧是将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 ——鲁迅
最后摘录的被残杀者留下的只言片纸,就是拾取人性中最为闪光的几个瞬间,控诉了泯灭人性的战争。
(七)拓展延伸
致命的母爱
刘墉
敌兵冲进民宅,以枪口对准男主人的胸膛,命令女主人拿出仅存的食物,并占据了他们惟一的房间。
夜深了,精疲力竭的敌兵纷纷睡去,月光洒进窗口,照在浑身泥沙、满脸倦容的敌兵身上。
“都是人子啊!才十七八岁,还不全懂事呢!在家恐怕还要母亲提醒他多穿衣服的孩子,只为了别人争权夺利,被强迫远离家乡,多么可怜。”瑟缩在墙角的女主人突然想起自己离家的孩子,一股母爱和同情油然从心底升起,“夜里多冷,那孩子的军毯居然滑落了!”
女主人缓缓站起,轻步走到敌兵身边,惟恐自己的脚步会惊醒那年轻人的故乡梦。
“你的梦里或许正有着疼爱你的母亲呢!”女主人弯下身,拾起军毯为年轻人盖上。
突然,那敌兵张开双眼,吃惊地浑身震动,如同野兽般怒吼,明晃晃的刺刀穿透了女主人的胸膛,滴血的刀尖在月色下闪着寒光。
接着又一声枪响,冲过去援救的男主人,也倒在了血泊中。
“这女人居然想暗算我!”年轻的敌兵喃喃地抽出刺刀,“妈啊!幸亏我被惊醒,也幸亏您在梦中保护,否则我就再也看不见您了!”
(八)作业 练习:
1、生字、词解;
2、完成课后练习
3、作业 本
【附教学后记】
《亲爱的爸爸妈妈》教案 22
教学目标
1、领会文章的主题。
2、体会议论和描写的作用,理解重点语句的含义。
3、热爱和平,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教 材 分 析概述
重点
难点体会议论和描写的作用,理解重点语句的含义。
教具录音机、投影仪
教学法
设计朗读法、引导法
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和学生活动
一、课前准备
1、熟读课文,疏通字词。
2、查找有关纳粹暴行的资料。
二、导入新课
课题《亲爱的爸爸妈妈》所包含的动人感情。
三、出示目标
1、领会文章的主题。
2、体会议论和描写的作用,理解重点语句的含义。
3、热爱和平,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四、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概括课文每一部分的'主要内容。
2、文章表达的主题是什么?
五、合作探究
阅读课文,找出最令你感动的语句,并说说你的理解。
六、研读赏析
课文中有不少意味深长的描写和议论,说说它们的含义和作用:
1、凄风。苦雨。天昏。地暗。
2、“他们杀孩子、老师、工人、工匠、小店老板、鞋匠……全是纯朴勤劳的普通市民。”
3、历史、现实,在雨中融合了——融成一幅悲哀而美丽、真实而荒谬的画面。
七、拓展延伸阅读课文第三部分,回答问题:
1、对于当年法西斯犯下的滔天罪行,西德作家和日本作家的态度和表现有何不同?
2、你对这两位作家的行为是如何评价的?请以“历史告诉我们”为题作文,说说你学完本文后的感想
亲爱的爸爸妈妈的优秀教案 23
教学方法:
本文是对法西斯的控诉词,抓住一组组矛盾统一的事物进行分析探究。(历史——现实,美丽——沉重,忏悔——狡辩,引文——正文,人性的呼唤——罪恶的枪声)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步骤:
1、导入
朗读课外文章《致命的母爱》,让学生谈体会。
致命的母爱
敌兵冲进民宅,以枪口对准男主人的胸膛,命令女主人拿出仅存的食物,并占据了他们唯一的房间。
夜深了,精疲力尽的敌兵纷纷睡去,月光洒进窗口,照在浑身泥沙、满脸倦容的敌兵身上。
“都是人子啊!才十七八岁,还不全懂事呢!在家恐怕还要母亲提醒他多穿衣服的孩子,只为了别人争权夺利,被强迫远离家乡,多么可怜。”瑟缩在墙角的女主人突然想起自己离家的孩子,一股母爱和同情油然从心底升起,“夜里多冷,那孩子的军毯居然滑落了!”
女主人缓缓站起,轻步走到敌兵身边,惟恐自己的脚步会惊醒那年轻人的故乡梦。
“你的梦里或许正有着疼爱你的母亲呢!”女主人弯下身,拾起军毯为年轻人盖上。
突然,那敌兵张开双眼,吃惊地浑身震动,如同野兽般怒吼,明晃晃的刺刀穿透了女主人的胸膛,滴血的刀尖在月色下闪着寒光。
接着又一声枪响,冲过去援救的男主人也倒在了血泊中。
“这女人居然想暗算我!”年轻的敌兵喃喃地抽出刺刀,“妈啊!幸亏我被惊醒,也幸亏您在梦中保护,否则我就再也看不见您了!”
感慨:文章将伟大的母爱放在战争面前,让罪恶的战争撕碎了温馨的人间至情,读后令人惊心动魄。世间不能再有战争和屠杀了!
2、板书课题
检查预习(正音、解词):
呵h…护 杀戮l” 纳粹 肃穆m” 恍惚 木然 荒谬mi” 憧憬chngjng 缭绕 健忘 片纸只字赤裸裸lu
3、问题探究
⑴“研讨与练习”第一题、第二题。
⑵ 引用迪桑卡诗句的作用?结尾引用死者遗言的作用?
⑶你认为那个日本人的说法正确吗?为什么?
⑷“引文”与“正文”的关系怎样?
“引文”是纯客观的纪录,是正文得出观点、进行议论的依据。
八年级上册语文《亲爱的爸爸妈妈》教案 24
教学目标
1、积累字词,了解文章思想内容。
2、通过引文和正文的关系整体把握文章;能概括文章思想内容;能联系上下文,体会意味深长的句子的深层含义。
3、感受作者强烈的对和平呼唤的心声以及对法西斯野兽行径的愤慨,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和平生活。
教学重难点
1、学习引文,对应正文,整体把握文章内容。
2、仔细体味文中意味深长的描写和议论的句子。
教学准备
1、布置学生熟悉课文,借助工具书给不认识的字注音;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教师准备二战有关背景资料。
设计思路
文章篇幅较长,分为引文与正文两大部分,正文分四个部分。整体把握全评论人引文和正文的关系入手。
安排两个课时。第一课时,总体把握全文,有感情地朗读;第二课时,体味描写和议论的文字,深入理解课文。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941年10月21日,顺南斯拉夫克拉库耶伐次这个不城,德国纳粹分子杀死了7000多人,其中有300个孩子。南斯拉夫人民没有忘记这段学生的历史,每年10月21日都要在那里举行悼念活动,控诉纳粹暴行。作者参加了一产供销,并记述了她的所见所闻所感。下面跟随作者,我们也来“参加”那次悼念活动吧。(板书课题。)
二、整体感知。
1、请八个同学分两级分别朗读正文的四个部分。
(朗读交流,师生及时点评。)
2、正音:
3、萨特说他的“记忆”既是“沉重”的,又是“美丽”的,结合刚才所读正文四个部分,说说萨特这们说的原因。
要点归纳:
历史定格的1941年10月21日,在南斯拉夫小城克拉库耶伐次,德国纳粹杀死了7000多人,其中有300个孩子,回忆这一血腥*令人悲哀且愤怒。南斯拉夫人民没有忘记这段沉重的历史,每年的悼念活动中,人们控诉纳粹暴行,抒发和平心声,惨痛的历史更给了人们对美好的向往和追求之心。(仅作参考。)
三、语言揣摩。
请试着找出文中有深刻含义的描写句和议论句,说说它们的意味。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总体把握全文,有感情地朗读了文章。这一节课,我们要深入地理解文章。从一些有意味的描写句和议论句中,我们可以体味其深刻含义,进而可以深入对文章的理解。
二、语言揣摩。
文中有一些描写和议论的句子,它们或渲染气氛,或抒发情感,或阐述观点,请分别找出一个,说说你对它们的理解。(可结合课后“研讨与练习”二。)
讨论归纳:
1、凄风。苦雨。天昏。地暗。
提示:两字一句,渲染悼念活动的悲哀气氛,烘托人们此刻沉痛的心情。
2、历史、现实,在雨中融合了——融成一幅悲哀而美丽、真实而荒谬的画面。
提示:历的血腥*令人悲哀愤慨;记取历史教训,热爱和平,追求美好,责任在肩。“历史”的又是“
现实”的,“悲哀”的又是“美丽”的,“真实”的又是“荒谬”的。
三、探究思考。
1、300个孩子,如果没有被*,他们的生活会怎样呢?
学生交流发言。
2、悼念会上,女诗人迪桑卡的诗描绘了孩子们的生活情景,请说说小诗的作用。
讨论归纳:
诗人以简练的文字组合了孩子们被*前的生活片段,突现了他们的天真淳朴以及他们的梦想和秘密,由此反衬了法西斯的野兽暴行,更是对纳粹野兽暴行声泪俱下的控诉。
四、总结归纳。
生活在现在的如你们一般的孩子真是幸福,让我们不忘历史,记取教训,莫让悲剧重演,追求美好,热爱并维护和平吧!
五、布置作业。
完成“研讨与练习”剩余部分。
《亲爱的爸爸妈妈》教学反思
引导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既要抓住重点,又要力求全面。课文重点是控诉法西斯的罪行,并向全人类提出警示:永远不要再有战争和*了!课文特点是通过再现被残杀者有血有肉的生命活动,反衬出法西斯的残酷。标题是如此,引用诗句是如此,第四部分引述死者遗言也是如此,要让学生据此想像被残杀者生前的形象,从而体会法西斯的残酷。
整体感知又要全面,对塞尔维亚民族的英勇,对塞尔维亚人民的历史感,对德国、日本对侵略战争的不同态度,都应该包括在感知的范围内,不应忽视。
要把文前的引文与正文联系起来。萨特的一段话,可以看作本文的一个纲,特别是“沉重”与“美丽”是两个主题词,看课文怎样写出“沉重”,怎样写出“美丽”,就容易从主要方面把握课文内容了。
《亲爱的爸爸妈妈》教案设计 25
一、教学目标
1、正确理解正文之前的引文的作用和表达的内容。
2、速度课文,能抓住关键词句理解课文内容,提高阅读速度和质量,体会本文“要和平,不要战争”的中心思想。
3、反复诵读文中表现作者浓烈感情的句子和段落,体会议论和描写的作用,理解重点语句的含义,体会作者鲜明的爱憎情感。
4、懂得要热爱和平,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二、教学重点:
理解文章中心,议论和描写的作用,理解重点语句的含义。
三、教学难点:
体会议论和描写的作用,领会文章的主题。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学步骤: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朗读课外文章《致命的母爱》,让学生谈体会。
致命的母爱
敌兵冲进民宅,以枪口对准男主人的胸膛,命令女主人拿出仅存的食物,并占据了他们唯一的房间。夜深了,精疲力尽的敌兵纷纷睡去,月光洒进窗口,照在浑身泥沙、满脸倦容的敌兵身上。
“都是人子啊!才十七八岁,还不全懂事呢!在家恐怕还要母亲提醒他多穿衣服的孩子,只为了别人争权夺利,被强迫远离家乡,多么可怜。”瑟缩在墙角的女主人突然想起自己离家的孩子,一股母爱和同情油然从心底升起,“夜里多冷,那孩子的军毯居然滑落了!”
女主人缓缓站起,轻步走到敌兵身边,惟恐自己的脚步会惊醒那年轻人的故乡梦。
“你的梦里或许正有着疼爱你的母亲呢!”女主人弯下身,拾起军毯为年轻人盖上。突然,那敌兵张开双眼,吃惊地浑身震动,如同野兽般怒吼,明晃晃的刺刀穿透了女主人的胸膛,滴血的刀尖在月色下闪着寒光。接着又一声枪响,冲过去援救的男主人也倒在了血泊中。
“这女人居然想暗算我!”年轻的敌兵喃喃地抽出刺刀,“妈啊!幸亏我被惊醒,也幸亏您在梦中保护,否则我就再也看不见您了!”
感慨:文章将伟大的母爱放在战争面前,让罪恶的战争撕碎了温馨的人间至情,读后令人惊心动魄。世间不能再有战争和屠杀了!
链接: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规模空前的全球性大战,六十一个国家和地区,二十多亿人口被卷入其中,参战兵力超过一亿人,大约九千万士兵和平民伤亡,三千万人流离失所。其空前的广度、浓度和烈度,成为人类战争史上的一次大革命,给予军事战略和战争观以巨大影响。
回首二战,那一幅幅残酷而血腥、雄伟而悲壮的历史画面,永远震撼着人们的心灵,令人难以忘怀。但我们今天通过课文所要看到的,从严格意义上讲,不是一场战争,而是一场丧失人性的大屠杀。板书课题
2、自读感知,整体把握:
A、简介作者。
B、正音、解词:呵护 杀戮 纳粹 肃穆 恍惚 木然 荒谬 憧憬 缭绕 健忘 片纸只字赤裸裸
3、整体感知,梳理结构:
A、学生活动:概括每一部分的主要内容:
一、些当年大屠杀的惨状和南斯拉夫人民盛大的纪念活动。
二、看纪念演出:记述朗诵、合唱、歌剧等演出活动,告诫人们不要忘记历史。
三、参加座谈会:记述作家的座谈,表现世界人民希望和平。
四、参观纪念馆:记录被残杀的人留下的片纸只字,引入深思。
B、概括文战的主题
通过记录在南斯拉夫克拉库耶伐次参加的一次纪念活动,再现了半个世纪前一段残酷的历史,表达了热爱和平的人们的呼声:永远不要战争了!
全文以纪念活动为主线,回顾历史,面向现实,呼唤和平。
4、问题探究
⑴在正文前面的引文中,萨特说他的“记忆”既是“沉重”的又是“美丽”的,试结合课文烁烁萨特这样说的理由。
点拨:“沉重”:面对大屠杀,记忆是沉重的,历史是沉重的。
“美丽”:面对屠杀,塞尔维亚人表现出了整个民族的英勇,记忆因此而美丽。
萨特的话可
⑵凄风。苦雨。天昏。地暗。连用四个句号,有什么表达效果?
点拨:不仅是描写天气,而且是渲染气氛,连用四个句号,使每个词都最大限度的发挥出表意功能,一读一停顿,想象一个画面,感受到无限悲哀的氛围。
⑶“他们杀孩子、老师、工人、工匠、小店老板、鞋匠……全是淳朴勤劳的普通市民。”“全是”强调了什么感情?
点拨:对被残杀者的深切同情,对杀人者的愤怒控诉。
⑷历史、现实,在雨中融合了——融成一幅悲哀而美丽、真实而荒谬的画面。为什么?
点拨:残酷的历史让人感到悲哀;人们没有忘记历史,成千上万的人来到这里纪念死者,这又是美丽的;这一切都是真实的,47年前纳粹竟然认为种族有优劣,要消灭劣等种族,却又何等荒谬!
⑸人,是健忘的。不记仇,很队。但是,不能忘记。内涵是什么?
点拨:作者强调不能忘记历史,只有记住历史,吸取历史教训,才能保证实践永远不再有战争和屠杀。
⑹“引文”与“正文”的关系怎样?
“引文”是纯客观的纪录,是正文得出观点、进行议论的依据。
5、拓展延伸:
总结反思:阅读课文第三部分,思考:
⑴对于当年法西斯犯下的滔天罪行,联邦德国作家和日本作家的态度和表现有何不同?
点拨:联邦德国作家明赫白反省本国的侵略罪行,认识非常深刻,感情非常真挚,态度也很诚恳,他宁愿替人受过,人们宽恕他、尊重他。而日本作家却想为军国主义开脱,因次招致人们对他的反感。
⑵你对这两位作家的行为作何评价?请以“历史告诉我们”为题,写下你读完本文后的感想。
6、板书设计:亲爱的爸爸妈妈
来到纪念地回顾历史
看纪念演出呼唤和平
参加座谈会面向现实
参观纪念馆记忆沉重
永远不要战争了!
7、教学后记:
《亲爱的爸爸妈妈》教学设计 26
教学目标:
1、 领会文章“世间永远不能再有战争和*了”的主题。
2、 体会重点语句的含义。
3、 珍视的幸福生活,提高警惕,防止悲剧重演。
教学重点:
理解文章中心,体会重点语句的含义。
教学内容:
文章记述了作者参加悼念活动的所见所闻所感,历史和现实的场景交织,贯穿其中的是作者强烈的爱恨和严肃的思考,对被*的孩子们的深深同情更是震动人的心灵,使人们不禁产生一个和作者同样的愿望,反衬出法西斯强盗的灭绝人性,表达了“世间永远不能再有战争和*了”的主题。学习本文,还要体味一些意味深长的句子的含义,探究作者是怎样安排材料的。
教学设计;
一、整体感知
1、阅读课文,概括每部分的内容
1) 在纪念地的所见所闻;2)看纪念演出;3)记述作家的座谈;4)参观纪念馆
2、本文表现了怎样的主题?—— 世间永远不能再有战争和*了。
3、对于当年法西斯犯下的滔天罪行,西德作家和日本作家的态度有何不同?
西德作家真诚忏悔,日本作家进行自私的狡辩。
4、萨特为什么说他的记忆既是“沉重”的,又是“美丽”的?
一天之内,七千人惨遭法西斯强盗的*,这个记忆是“沉重”的;但是,面对法西斯的*,南斯拉夫人民毫不畏惧,大义凛然,不论是那位面对枪口的威胁仍然坚持给孩子们上最后一课的老师,还是那些在生命即将被残酷剥夺之际仍不忘表达对亲人的爱的人们,都表现了“整个民族的英勇”,这是令人崇敬的,着是美的,所以说“这是个美丽的记忆”。
二、重点研讨
阅读一、三部分,思考下列问题
1、为什么着重再现孩子们被*的历史?
孩子们天真无邪,一直在父母亲人的关爱下幸福地生活,他们也思想单纯,力量弱小,不可能做出对纳粹“不利”的事来,灭绝人性的纳粹分子却把屠刀举向孩子,这让我们强烈地感受到*的野蛮残酷,使我们对法西斯强盗的本质有更深刻的认识。
2、西德作家明赫白为什么会得到人们的谅解/
明赫白反省本国的侵略罪行,认识深刻,真诚地进行忏悔。半个世纪前的罪行是纳粹犯下的,明赫白没有责任,但他却代上一代受过,所以人们宽恕他,尊敬他。
3、作者对那位日本作家的表现持什么态度?说说理由。
充满了鄙弃的感*彩。作者不称之为作家,而称之为日本人,用安格尔的话对他进行驳斥;写许多人与明赫白握手,表示理解。却对日本人的冷落表明了各国作家对日本作家发言的否定。*
三、品味语言
1、“凄风。苦雨。天昏。地暗。” 一句中连用四个句号,起到了什么表达效果?这里仅仅是在描写天气吗?
连用四个短句,使每个字都限度的发挥出表意功能。这里不仅写天气,也是在表明作者的心情,渲染气氛,使人感受到无限悲哀的氛围。
2、“他们杀孩子、老师,也杀牧师、工人、工匠、小店老板、鞋匠……全是纯朴勤劳的普通市民。” 一句中“全是”一词强调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全是”一词包含了作者对被残杀者的深切同情和对法西斯强盗的愤怒控诉。
3、你怎样理解“历史、现实,在雨中融合了融成一幅悲哀而美丽、真实而荒谬的画面。”一句?
成千上万的人来纪念当年被残杀的人,特别是两位幸存者来到这里,半个世纪前残酷的历史呈现在人们眼前,在凄风苦雨的悲哀气氛中,历史和现实融合了。残酷的历史是令人悲哀的;南斯拉夫人民没有忘记历史,成千上万的人来这里纪念死者,这又是美丽的。这一切都是真实的;47年前纳粹竟然认为种族有优劣,要消灭劣等种族,这又是何等的荒谬。
4、联系上下文说说“人,是健忘的。不记仇,很对。但是,不能忘记。”的含义。
作者强调的是不能忘记历史,因为只有记住历史,吸取历史教训,才能保证世间永远不能再有战争。
教学重点 27
把握引文与正文,正文四个部分的联系,全面深刻地理解文意。
《亲爱的爸爸妈妈》教案 28
知识目标:
1、识记重点词语,把握全文的情感脉络;
2、理清文本思路,体会环境描写的作用。
能力目标:
体会不同的表达方式在表达作者情感方面的作用。
德育目标:
教育学生珍爱和平,捍卫和平。
教学媒体:
多媒体、录音机
课前准备:
1、熟读课文,疏通字词。
2、查找有关纳粹暴行的资料。
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
解读课题《亲爱的爸爸妈妈》所包含的深刻内涵。
一、识记重点字词
二、出示学习目标
1、领会文章的主题。
2、体会议论和描写的作用,理解重点语句的含义。
3、热爱和平,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四、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概括课文每一部分的主要内容。
2、
2、文章表达的主题是什么?
五、合作探究
阅读课文,找出最令你感动的语句,并说说你的理解。
五、研读赏析
课文中有不少意味深长的描写和议论,说说它们的含义和作用:
1、凄风。苦雨。天昏。地暗。
2、“他们杀孩子、老师、工人、工匠、小店老板、鞋匠……全是纯朴勤劳的普通市民。”
3、历史、现实,在雨中融合了——融成一幅悲哀而美丽、真实而荒谬的画面。
六、拓展延伸
阅读课文第三部分,回答问题:
1、对于当年法西斯犯下的滔天罪行,西德作家和日本作家的态度和表现有何不同?
2、你对这两位作家的'行为是如何评价的?
八、巩固提高:
请以“历史告诉我们”为题作文,说说你学完本文后的感想。
课后记:本文是一篇沉重悲壮的文字,但是距离学生现实生活过于遥远,因此,要通过多媒体展示让学生们从感性上了解这段历史,真切感受历史的沉重与残酷,然后才能取得摄人心魄,动人情感的教育效果。
《亲爱的爸爸妈妈》教案设计 29
教学目标:
1、 领会文章“世间永远不能再有战争和屠杀了”的主题。
2、 体会重点语句的含义。
3、 珍视的幸福生活,提高警惕,防止悲剧重演。
教学重点:
理解文章中心,体会重点语句的含义。
教学内容:
文章记述了作者参加悼念活动的所见所闻所感,历史和现实的场景交织,贯穿其中的是作者强烈的爱恨和严肃的思考,对被屠杀的孩子们的深深同情更是震动人的心灵,使人们不禁产生一个和作者同样的愿望,反衬出法西斯强盗的灭绝人性,表达了“世间永远不能再有战争和屠杀了”的主题。学习本文,还要体味一些意味深长的句子的含义,探究作者是怎样安排材料的。
教学设计;
一、整体感知
1、阅读课文,概括每部分的内容
1) 在纪念地的所见所闻;2)看纪念演出;3)记述作家的座谈;4)参观纪念馆
2、本文表现了怎样的主题?—— 世间永远不能再有战争和屠杀了。
3、对于当年法西斯犯下的滔天罪行,西德作家和日本作家的态度有何不同?
西德作家真诚忏悔,日本作家进行自私的狡辩。
4、萨特为什么说他的记忆既是“沉重”的,又是“美丽”的?
一天之内,七千人惨遭法西斯强盗的屠杀,这个记忆是“沉重”的;但是,面对法西斯的屠杀,南斯拉夫人民毫不畏惧,大义凛然,不论是那位面对枪口的威胁仍然坚持给孩子们上最后一课的老师,还是那些在生命即将被残酷剥夺之际仍不忘表达对亲人的爱的人们,都表现了“整个民族的英勇”,这是令人崇敬的,着是美的,所以说“这是个美丽的记忆”。
二、重点研讨
阅读一、三部分,思考下列问题
1、为什么着重再现孩子们被屠杀的历史?
孩子们天真无邪,一直在父母亲人的关爱下幸福地生活,他们也思想单纯,力量弱小,不可能做出对纳粹“不利”的事来,灭绝人性的纳粹分子却把屠刀举向孩子,这让我们强烈地感受到屠杀的野蛮残酷,使我们对法西斯强盗的本质有更深刻的认识。
2、西德作家明赫白为什么会得到人们的谅解/
明赫白反省本国的侵略罪行,认识深刻,真诚地进行忏悔。半个世纪前的罪行是纳粹犯下的,明赫白没有责任,但他却代上一代受过,所以人们宽恕他,尊敬他。
3、作者对那位日本作家的表现持什么态度?说说理由。
充满了鄙弃的感情色彩。作者不称之为作家,而称之为日本人,用安格尔的话对他进行驳斥;写许多人与明赫白握手,表示理解。却对日本人的冷落表明了各国作家对日本作家发言的否定。
三、品味语言
1、“凄风。苦雨。天昏。地暗。” 一句中连用四个句号,起到了什么表达效果?这里仅仅是在描写天气吗?
连用四个短句,使每个字都最大限度的发挥出表意功能。这里不仅写天气,也是在表明作者的心情,渲染气氛,使人感受到无限悲哀的氛围。
2、“他们杀孩子、老师,也杀牧师、工人、工匠、小店老板、鞋匠……全是纯朴勤劳的普通市民。” 一句中“全是”一词强调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全是”一词包含了作者对被残杀者的深切同情和对法西斯强盗的愤怒控诉。
3、你怎样理解“历史、现实,在雨中融合了融成一幅悲哀而美丽、真实而荒谬的画面。”一句?
成千上万的人来纪念当年被残杀的人,特别是两位幸存者来到这里,半个世纪前残酷的历史呈现在人们眼前,在凄风苦雨的悲哀气氛中,历史和现实融合了。残酷的历史是令人悲哀的;南斯拉夫人民没有忘记历史,成千上万的人来这里纪念死者,这又是美丽的。这一切都是真实的;47年前纳粹竟然认为种族有优劣,要消灭劣等种族,这又是何等的荒谬。
4、联系上下文说说“人,是健忘的。不记仇,很对。但是,不能忘记。”的含义。
作者强调的是不能忘记历史,因为只有记住历史,吸取历史教训,才能保证世间永远不能再有战争和屠杀。
【教学总结】
本文是美籍华裔女作家聂华苓写的一篇揭露法西斯残酷暴行的文章。作者通过人们悼念在二战中被纳粹杀害的遇难者的活动,再现了那一段残酷的历史,表现了塞尔维亚人在面对屠杀时所表现出来的整个民族的英勇,从而告诉人们世界上不要再有战争了。
为了让学生们能更好的把握课文内容,理解文章主旨,我在课前给孩子们介绍了相关的一些历史背景,然后让孩子们带着对这段历史的真切认识去阅读课文,认真思考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何在?因为有对课文中所介绍的那段历史的认识,很多学生都能说出文章的主旨就是世界不要再有战争了。
在这一课中我通过介绍历史让学生更轻松的理解了课文内容,弄清了文章的主旨,同时也让孩子们对历史、战争、和平有了更深的认识,达成了单元目标要求。
《亲爱的爸爸妈妈》教学设计 30
【课文说明】
《亲爱的爸爸妈妈》的中心意思是“世间永远不能再有战争和屠杀了”。1941年10月21日,在南斯拉夫克拉库耶伐次这个小城,德国纳粹匪徒杀死了7000人,其中有300个孩子。47年来,南斯拉夫人民没有忘记这段沉重的历史,每年10月21日都要在这里举行悼念活动,控诉纳粹的暴行。“亲爱的爸爸妈妈”就是孩子们最后一声呼唤,孩子们本来有金色的童年,“每个人都以为自己将在阳光下奔跑”,而法西斯强盗为了灭种,竟把他们斩尽杀绝。作者记述自己参加悼念活动的所见所闻所感,着重通过再现被残杀者的生命活动,反衬出法西斯强盗的灭绝人性。根据课文特点,要着重探究一些意味深长的句子的含义,探究作者怎样根据表达中心意思的需要来选择材料。
【教学设计举例】
一、导入
1、我们向爸爸妈妈深情呼喊时的回应的是亲切的呵护,而课文中300个孩子的呼喊却回应的是法西斯灭绝人性的枪声……
2、交流课前搜集的有关的背景资料
二、整体感知
范读课文或听录音,思考下列问题(可参见《导航》):
1、齐读课文中引用迪桑卡的诗,感受孩子们的可爱与他们“对未来的憧憬,对生命的喜悦”。
2、课文正文四个部分记述了纪念活动的哪四个片断,请你用简洁的语言分别给各部分加个小。
3、课文再现了半个世纪前残酷的历史,主要是为了告诉人们一个什么心声,请你找出课文中的一句话来回答。
三、合作探究
1、作者在正文前引用了萨特的话:“那就是我带走的沉重的记忆。但这是个美丽的记忆。”结合课文,说说为什么说记忆是“沉重”的,但又是美丽的?
2、六十几位作家聚在一起讨论,发言一定很多,作者只记下了三四个的的发言,为什么特别记下西德作家与日本人的发言?
3、你觉得文章这好不好,为什么?你能再给文章拟个好题目吗?
四、拓展创新
1、关注历史,请你查一查日本帝国主义制造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的资料;关注时事,请你留意日本军国主义不顾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反对,一再参拜靖神社、一再创造机会要出兵海湾的举动。然后结合课文谈谈你的看法。
2、在电视连续剧《还珠格格》中出演还珠格格的赵微,一定是同学们最喜欢的影视名星之一,可你知道一年前,她曾因穿着了一件用日本太阳旗做的服装拍照,结果引起了社会强烈的谴责,你知道这个事件吗?这个事件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震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