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研究报告范文(汇总11篇)》
小学研究报告范文十一篇
内容导航
小学研究报告范文 篇1小学研究报告范文 篇2小学研究报告范文 篇3小学研究报告范文 篇4小学研究报告范文 篇5小学研究报告范文 篇6小学研究报告范文 篇7小学研究报告范文 篇8小学研究报告范文 篇9小学研究报告范文 篇10小学研究报告范文 篇11小学研究报告范文 篇1
一、同学们,你们知道吗?我们中国的汉字十分有趣的,它是我国一种独特的文化,但我也有许多的.问题:汉字是怎么变化而成的?是谁发明的汉字?
二、研究方法
1、上网查找资料
2、询问老师、家长和问
3、其它方法
三、资料整理
1、甲骨文是我国最早的文字,那时都是象形字,后来随着朝代的变更,汉字也在不断地改变,历经多个朝代汉字不断地演变才形成了我们现在的汉字。
2、具体地说,汉字是以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隶书、草书、楷书、行书演变而成的,简略归纳为五个阶段:声、形、象、数、理。
3、古人之所以发明汉字,是因为人们需要更好地沟通和交流。简单的结绳记事,绘画记事,已经满足不了人们的需求。因为人们觉得麻烦了,所以古人们就发明了文字,后来汉字在历史的长河中不断地进化和演变,形成了我们现在的汉字。
四、研究结果
我觉得中国先人实在是太聪明了,汉字值得我们每一个中华儿女骄傲。通过不断地演变,现在的汉字十分简单、美观、不愧是国家的宝藏。我们生活在这么好的阳光下,拥有现在这么好的学习环境,我们更应该努力学习,为国添彩,让中国的汉字发扬光大。
小学研究报告范文 篇2
我们班大多数同学都喜欢吃肉,吃菜的很少。有些人,很瘦很矮,吃肉就是长不高,长不大。有些人,很胖,很高,吃菜,就是瘦不下去。
1、查阅有关食物知识的书籍,阅读报刊,上网查询了荤素搭配。
上网查询只吃肉会怎么样?只吃肉,不吃菜,会长胖,也会导致智商下降,说明营养不均衡。
上网查询只吃菜会怎么样?因为营养不全面,容易生病。
上网查询少吃菜和肉会怎么样?也会因为营养不良,并导致很容易生病。
查阅书籍怎样怎样吃肉和吃菜?应该,肉和菜,都要吃得均匀,就能增强免疫力,不容易生病。
我们必须融合菜都要吃,而且都要吃的很多,但不要肉多吃一点菜少吃一点,这样营养还是不均匀,必须肉和菜都要吃的,因为如果无论菜和肉,其中的一样都少吃的话,免疫力还是会下降的,导致生病。
小学研究报告范文 篇3
一、问题的提出
长辈经常用以前的生活情况来和现在的情况做对比,告诉我们要好好学习,懂得珍惜,所以我想知道爷爷奶奶、爸爸妈妈过去的生活是什么样的,就对我们家生活的变化进行了研究调查。
二、调查方法
1、询问爸爸妈妈
2、看爸爸妈妈之前留下来的照片
三、调查情况和资料整理
1、爸爸妈妈原来只有一辆自行车;现在有一辆汽车。
2、爸爸妈妈原来住在老家,只有一栋自己动手盖的三层的楼房;现在有了舒适的房子。
3、爸爸妈妈以前住在老家时没有煤气,烧饭时还要用自己砍来的柴烧饭;现在有了煤气,可以省下不少时间和力气,也更方便了。
4、爸爸妈妈以前小时候只有到过节、过年才能吃上鸡鸭鱼肉;而我们家现在天天都可以吃到大鱼大肉。
5、以前爸爸小时候当寄宿生的时候,连两毛买酱油的钱都没有,吃的都是咸菜萝卜,偶尔蒸一次芋子汤。
6、以前一个村庄才只有一台十二寸的电视机,全村的男女老少都聚在那里看。
四、结论
以前的生活条件很差,现在的生活条件比以前好很多,以前烧饭还要用木头烧,现在只要用煤气就行了;现在还有电脑能为我们服务,时代变化的真快啊!
小学研究报告范文 篇4
一、课例研究背景
语言的方式,语言文字的学习,是语文学习的最根本,所有的一切都应该是为了学习语言而设计,让同学们可以运用现在的知识可以充分体会到文字的魅力。众所周知阅读教学不仅是重点,更是难点。课堂上文章的剖析,即使教师把文本分析得再细,再清楚,练习题还是有学生不会写;还有的学生即便会说了,可是写在作业本上却又是另外的一番情形。有时,同样的回答,你换一种说法,有不少学生又不会了。同样的主题文章,换一篇来练习,不少学生又不会了,教师还得重新解析文本内涵。所以平时教学中进行阅读教学时,似乎总有讲不完的内容,除了把课文解析完,还要解析练习册上的阅读,否则学生做出的题不尽如意。
阅读课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学生通过阅读课,学习识字写字、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思想感情、学习写作方法、提高思维能力、想象能力、表达能力。在阅读和理解文本的时候,如果能采用合适的方法,创设一定的学习情境,学生在学习中肯定会更有积极性,学习的效率也会更高。
二、课例教学内容
(一)课例选择:《木兰从军》
(二)教学目标:
1.通过朗读、评价等方式,理解课文内容,理解人物心理活动。
2.了解文章的描写方法
(三)教学重点:体会木兰从军前后的心理活动,感悟木兰对家人深厚的情感。
(四)教学难点:理解文章写作手法,目标明确,重难点醒目,能抓住教材,拓展延伸,以点带面,感悟人生。
三、教学方法
1.朗读法
通过朗读内化了的语言,培养同学们的语感,通过朗读让学生体会情感,通过朗读培养学生审美和朗读能力。
2.自主、合作、探究法
新课程标准积极倡导这种学习方法,这也是创新的主要途径,在品味木兰心理活动的句子时,在交流学完此文的感受时,充分运用此种学习方法。
四、课例教案设计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认识2个多音字,认识1个偏旁,复习部首检字法,能熟悉应用部首查字法查字典。
2.感悟课文内容,能抓住具体事例中的关键词语、句子、段落,体会花木兰深深的爱国精神以及爱家精神,并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应用。
3.感情朗读,并背诵自己感受最深的部分。
(二)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感悟花木兰爱国也爱家的优秀品质,说说花木兰是如何说服家人的,并用几句话写下来。
(三)教学安排
第一课时:
首先引入主题,以历史上的爱国爱家英雄事例展开,如岳飞,戚继光等,然后突出巾帼英雄的事例,开篇引入花木兰这位女英雄。学生小组讨论有关花木兰的资料,互相补充,扩大知识面,然后根据自己所了解的资料,说说花木兰的形象。了解之后,教师展示出课题,第一节课时与教师一起,初读课文,走进课文,了解这位巾帼英雄。
1.借助拼音,把文章读通读顺。
2.老师根据学生情况选择不同的学生,指名分段朗读课文,检测学生生字掌握情况并及时纠正读音。
3.默读课文,思考文中主要描写了花木兰的什么事件。
4.此时,花木兰的形象在你心目中是什么样的。
5.文中是如何描写花木兰的,找出对应的语段并标注。
第二课时
1.复习检查,指名读生字词
2、分小节读课文,要求读得正确、流利。同学们注意听他们读得怎么样?读后师生评议。
3.精读课文二段。请同学们轻声读一读课文第二自然段,边读边想花木兰为什么会女扮男装去从军,找出有关的句子多读几遍。并讨论:花木兰为什么会女扮男装去从军呢?那时候,北方经常发生战争。(板书:战事不断)北方经常发生战争,会有什么样的后果呢?边防将士死伤无数,边疆百姓流离失所。 木兰看到文书上有父亲的名字焦急万分,什么叫“焦急万分”?引导学生体会木兰内心焦急担忧的情感。木兰想到了自己,她想到自己什么?引导学生体会木兰爱国爱家的情感。木兰的家人会同意她从军吗?不同意,交流木兰会是怎样说服他们的呢?学生分角色扮演木兰的爸爸、妈妈以及弟弟,他们又会如何劝阻木兰呢?
4.学习第三段
教师朗诵第三段,学生边听边画出表示动作的词语,然后进行交流:在这些动作中,你体会到了什么?他英勇善战,立下了赫赫战功。观察图,说说你想象中的花木兰的形象,威武、威风凛凛、英姿飒爽等。花木兰在多年的征战中为国家立下了赫赫战功。大家再来读一读这段话,好好体会一下花将军跃马横枪、英勇善战的飒爽英姿。
5.学习第四段
过渡,这样英勇善战,英姿飒爽的女英雄胜利回乡后的样子?同学们想象一下她回乡后变回女儿身的样子,看课本中第二幅插图,说说将士们得知昔日英勇善战的花木兰原来是一位“文静俊美的姑娘时”,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同学之间讨论,大家是更喜欢这位女英雄英勇善战的一面还是文静俊美的一面?花木兰这样的女性,美的不仅仅是外表,更有一种内在的英雄气魄的美感。
(四)教学总结
小学语文教学,呼唤语文本位的复归,主张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这就肯定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在课堂上不仅是受教育者,更是实践者,是学习活动的主人。学生在教学课程中的认识和实践教师无法代替的。教师不再是课堂的主宰,而是一名引导者、组织者。在课堂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掘他们的内在潜能,激发他们的创造精神。我认为教师要大胆留给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让每一个人都积极地、自主地参与到学习当中,成为课堂上真正的主人。
这一轮授课总体上来说还比较成功,整个教学过程围绕主题开展得比较扎实,尤其是解决了阅读的重点问题,而且,学生参与很积极,在交流环节表现良好。自主解决问题的部分,真正把读书的权利给学生,在自由读的过程中形成问题的雏形,在议答过程中形成问题的实质,基本上能自主解决。
阅读课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学生通过阅读课,学习识字写字、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思想感情、学习写作方法、提高思维能力、想象能力、表达能力。在阅读和理解文本的时候,如果能采用合适的方法,创设一定的学习情境,学生在学习中肯定会更有积极性,学习的效率也会更高。
五、课例研究结果
通过本次课例研究,明确了小学阅读教学的任务,即通过阅读教学,让学生掌握一定的方法来读懂一篇文章,阅读教学中,一定要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最大限度地保证学生阅读、讨论交流,培养他们的求知欲、养成自主阅读的习惯,学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在这过程中培养能力。当前阅读教学需要把握住两大任务:一是要通过阅读教学,让学生掌握读懂别人写文章时所运用的方法,提高阅读鉴赏能力;二是要通过阅读教学,领悟文章的谋篇布局,借鉴他人好的写作方法,尝试灵活应用于自己的文章中,从而不断提高自己书面语言的表达能力。小学生的模仿能力是非常强的,如果在阅读的过程中忽略了对写作方法的关注,再靠单纯的习作指导去弥补是很困难的。因此,阅读中需要留心积累。
其次,在阅读教学中,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一定要有所体现,最大限度地保证学生阅读、讨论交流、动手实践,培养他们的求知欲、养成自主阅读的习惯,允许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提出不同的见解,有不同的体验和感受,鼓励学生独立思考问题、有丰富大胆的想象,用于开拓创新。
小学研究报告范文 篇5
一、课题实施的现状分析
课题研究的过程中,通过教学实践检验,我们所研究问题对改进教育教学水平的实际作用和价值与课题实施初期的预想基本一致。小学低年级儿童形象思维所占的成分较多,在研究过程中能够根据儿童的这种心理特点,设置不同的训练专题,并将自己的教学实践与儿童的想象发展相结合,促进儿童想象能力,培养儿童想象的精神世界,改革课堂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率。课题研究前期,主要进行了以下工作:
1、为了全面、真实地了解低段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当前写作教学不协调的现状,发放《小学低段学生习作情况调查表》。
2、学习课题相关理论,收集有关实验报告、交流论文、学术论著等资料,做好笔记并进行组内交流。通过学习进一步明确课题研究的意义和价值。
(1)心理学理论:人的任何心理活动,不论简单复杂都离不开想象,想象与其他心理活动都密切地联系着,想象是促使人的心理活动丰富和深化的重要因素。想象是学生掌握知识的必要条件。阅读需要借助于想象,写作更离不开想象。有了想象就可以使文思纵横驰骋,凌空翱翔,从而写出来的人物栩栩如生、活灵活现,景物生动形象、有声有色。有了想象力,就可以对生活更加地热情、充满期待,对学生的人生观能起到积极地作用。可见,想象力与作文能力、语文能力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依据心理学对想象的分类可以研究行之有效的想象作文训练教学策略。
(2)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核心是:以学习为中心,强调学生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这理论不仅要求学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且要求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获得知识的多少取决于学习者根据自身经验去建构有关知识的意义的能力,而不取决于学习者记忆和背诵教师讲授的内容的能力。建构主义提倡在教师指导下,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也就是说,既强调学习者的认知主体作用,又不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被灌输的对象。
(3)小学生年龄心理特征:小学生思维的基本特征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过渡为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
3、了解国内外研究现状
(1)想象写作源自于中国古代
①想象一词,出现于春秋战国时期。《韩非子解老》中说:“人希见生象也,而得死象之骨,案其图以想其生也。故诸人所以意想者,皆谓之象也。”这是古老的“想象”的词语。故想象是在原有感性形象的基础上造出新形象的心理活动。
②自古以来想象之作有如长江大河,滔滔不绝。如神话、唐宋传奇、宋人评话、明清小说。提倡想象作文,正是对优秀璀璨的民族文化的忠实传承。
(2)当前,国内许多学校也在进行想象作文方面的研究。
如上海的音响作文,湖南的藤昭容老师及浙江金华的施民贵老师所进行的童话写作实验等,这些教学都取得了相当好的教学效果,其中影响最大的是藤昭容老师进行的“童话引路,作文提早起步”实验。
(3)目前国内仍然缺乏想象作文方面的系统训练。
教材中的想象作文训练的篇目和方法手段都还不能够满足儿童想象的天性成分中对想象的渴求。所以增加学生想象作文训练的机会和研究现代化的符合儿童心理的想象教学策略已成为必然。
(4)国外,学者们在重视作文的特殊能力研究的同时,关键是发展一般心理能力,即观察能力、记忆能力、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
①加拿大的一位语文老师出了一道“仰望星空”的作文题目,作了如下提示:当你仰望天空的时候,当你仰面躺在地上凝视蓝天的时候,你看到了什么?想到的了什么?天空突然出现什么?你进入了怎样的梦境?你产生怎样的幻想?学生只要根据题目和提示语,可以随便驰骋想象,写出许多丰富多彩、新奇怪异的文章来。
②美国,中小学作文教学中有对学生写书编书的要求。具体做法是:第一步,写故事;第二步,根据故事画连环画;第三步,设计封面、装订成册;第四步,贴上自己的照片,写一篇自我介绍。让学生身兼作家、画家、出版家于一身,为的也是开发学生的想象力。
4、阅读是根,习作是果实。为了让学生多看,多读,多积累,下发《致学生家长一封信》,列出推荐书目。
(1)阅读教学和习作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两个中心环节,它们既各有分工,又相辅相成。阅读是写作最好的老师,大量的课外阅读既可以丰富学生的词汇,又可以使学生广泛地学习语言表达的方法。也只有多阅读,多积累,才能激发学生的说写灵感。
(2)每天安排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进行课外阅读,进行积累。
二、课题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做了大量的工作,在理论上进行了一些探索。但由于科研能力有限,理论素养还有待提高,本课题研究的内容还有待进一步的深入挖掘,研究方法还有待进一步完善。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存在着以下几个更为突出问题:
1、理论知识薄弱,理论支撑不够,研究的深度、广度不够,教师边学习边实践的能力还有待提高。
2、教师工作任务比较繁重,导致研究记录不及时,研究资料收集不全,过程性资料保留的不够完善。
3、班级学生人数较多,学生参与面互动面体现得还不够,教师评价、指导不是很及时。
4、有的学生发挥想象时随意,不能合理想象,跳跃的思维导致偏离了图画所要表达的意思。
三、课题实施方案调整
1、要进一步借助于远程培训、网络教研、自学等途径努力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和专业素养。
2、加强资料的积累。计划、总结、教案、学生习作、论文等资料要随时收集、妥善保管,及时归档。
3、轮流练写日记,相互促进提高。把全班分成若干组,每组有五个同学,并给每组配备一本接力日记本——《成长的足迹》,每人每周按顺序轮流,写一篇自主选材、篇幅不限的日记。前面一位学生写好后将日记本传给下一位学生,轮到的学生,先给前一位同学的日记写上评语,再自己写上一篇日记,依次轮流进行。一本写完后,再按星级来评选优秀小组并在全班加以公布表扬。
4、加大童话阅读量,进行课堂阅读指导,充分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习作指导要避免对学生加以种种限制,教师应更多地为学生创设情景,提供条件,营造宽松的环境。应把重点放在唤醒学生的记忆和积累上,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让学生在童心童趣的世界里自由驰骋,乐此不疲。
四、结语
通过这一段时间的课题研究,教师与学生一同经历想象的过程,见证孩子想象发展的浪漫瞬间,孩子也写出了很精彩的内容,也激励了自己不断地对自己的想象作文教学进行诊断和反思,共同体验了快乐,也经历着共同的专业成长。今后,要做的工作仍然很多,将继续对这一课题作更深层次的研究探讨,吸取研究过程中的经验教训,借鉴国内外先进做法,继续在行动研究中创造性地运用更加适合儿童发展的想象训练教学手段。
小学研究报告范文 篇6
一、研究背景
综合实践活动课是中小学新一轮课程改革中增设的一门高度综合的课程,是国家计划规定的独立的课程,是直接经验取向的课程,也是本次课程改革的最大亮点。新课程实验五年来,综合实践活动这一必修课程的实施都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和挑战,我校逐渐在实践中摸索出了一条适合自己学校特点的发展道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出现多元、开放、民主的局势。
二、研究方法
1、构建出“以研究性学习为核心,以信息技术教育为补充与拓展,以劳动与技术教育及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为主要活动形式”的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基本模式。
2、各年级要根据班级实际开展好综合实践活动,任课老师要以布置综合实践性作业为主要形式,指导学生开展好学科型综合实践活动。
3、在校内和社区开辟学生综合实践活动基地,开发综合实践活动资源,为学生提供活动的舞台。
4、提供若干综合实践活动备选主题,各年级各班各根据自己年级实际选择一个进行研究,注意活动过程中资料的积累,期末整理好资料上交。
5、各班班主任和辅导员都将作为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指导老师,全程指导各班开展好综合实践活动。
6、将综合实践活动与开发校本资源、社区资源结合起来,也要与学校“十五”省级科技课题的研究结合起来,办出学校特色。
三、取得的成绩
因为我校地处城中心最北面,四周有菜场、采石场、水泥厂等,生源也主要来自于这些厂矿和菜农,所以本着以人为本,尊重学生,信任学生,帮助学生开展主题设计活动和小型的自主研究活动,亲身体验,感悟生活。构建出“以研究性学习为核心,以信息技术教育为补充与拓展,以劳动与技术教育及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为主要活动形式”的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基本模式。
1、开发综合实践活动的资源
(1)开发学校资源。一是学校的图书室进一步增添藏书量(图博中心无偿提供服务),并发挥好现有图书的功能,提高图书的流通率;二是分班分期开放阅览室,供学生博览群书和查找资料;三是重视信息技术教育,教会学生围绕主题在网上搜寻资料。学校电脑室定期向学生开放。如今许多孩子在上课之前都会接到老师布置的查找资料的任务,孩子们也通过老师的引导学会了在网上和图书馆寻取对学习有帮助的课外知识。
(2)开发了社区、自然资源。与学校周边的社区联系,对学生进行热门话题研究。如黄木子老师和余巧艳老师对开发的《夸夸咱们金龙泉》就是在实践中了解了金龙泉这一家乡名牌产品;六(1)班的文婷婷同学撰写的社会调查报告《走向生活探索大自然的奥秘》解开了树干为什么是圆的这个奥秘;还有《关于菜市场价格的调查》认真比对了苏畈桥、象山、北门、泉口几个菜场关于菜市的价格;学生在分析《竹皮河的变化》中又培养了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2、合理地安排好综合实践活动的时间。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技术教育等。我校在实践过程中,以综合主题或综合项目的形式将四大指定领域融合在一起实施,使之彼此渗透,形成整合。综合实践活动的课时与学校自主使用的课时结合在一起使用,既有分散安排,如课外调查,也有集中使用,如书法课、体育活动课等。做到了内容有分有合,灵活掌握。
另外,指导老师充分地利用双休日、节假日、寒暑假充足的时间资源和丰富的校外资源指导学生以活动小组的形式开展好综合实践活动,期间发挥校外辅导员和家长的指导作用,以保证活动的质量和学生的安全。在20xx年五一期间,学生就利用放假大量收集童歌童谣,并进行自主创编,让我们发掘了大批值得推广的童谣作品。
3、我校要求每班每学期至少制订一个有主题设计的长线活动,两个机动的短线活动。我们按照“选择主题——制定方案——成立研究小组——实践活动——交流研讨——成果展示——总结评价”的模式进行实施。实践证明这是开展专题综合实践活动的有效模式。
如我校五年级的综合实践活动是按班级为单位开展。各班要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社会发展的实际,确定好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并围绕主题制定好切实可行的活动计划,以保证活动有序深入地开展。他们结合我校科技特色教育,提供了如下备选课题,要求各班可选择其中一个课题(班与班之间不要重复)。
主题一:环保小卫士(环境污染情况调查、整治环境的举措与建议)
主题二:家庭小医生(感冒、中暑、牙疼、红眼病、狗咬等的起因、症状、治疗)
主题三:小小发明家(废纸的利用、巧用易拉罐、酒瓶的妙用、碎木块的利用等)
主题四:电器的利与弊(电视机、电脑、电冰箱、微波炉、复印机等的利与弊)
4、整合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的四大领域。
在实施综合实践活动的过程中,我们妥善处理好综合实践活动的各指定领域的关系,将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融合为一个整体。如我们开设了书法课、双百工程开发课,让这些课程贯穿到以上课程中去,很好地整和了课程之间的关系。
5、提高了学生综合素质能力。
在活动实施阶段,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资料搜集的指导;帮助学生掌握利用工具书、使用视听媒体、做笔记、进行访谈、对资料做整理和分类等方面的技能;在具体的活动过程中,指导学生有目的地收集事实材料,指导学生运用调查、观察、访问、测量等方法;指导学生写好研究日记,及时记载研究情况,真实记录个人体验等,正确地引导了学生形成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和习惯。特别是在中高年级大部分学生中,采取多种方式收集自己需要的资料已是轻车熟路。
6、做好了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的评价工作。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评价的目的是为了激发学生对本课程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我们在制订活动方案是,就坚持评价应以形成性、发展性评价为主的原则,注重学生主体参与实践的过程及在这一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积极性、合作性、操作能力和创新的意识。评价方式有多样性和可选择性,采取了自评、生评和师评相结合。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不采用书面考试的方法,我们常采用作品(手工、劳技、科技作品、调查报告、研究性学习小论文等)评价、展示与交流、成果汇报活动、技能比赛等多种方法进行。在这样的评价模式中,越来越多的同学及家长都主动地参与到综合实践活动课中来。
四、研究中的困惑与反思
1、综合实践活动课对于很多老师还是个模糊的概念,在老师们心目中,活动课就是带学生学习课本以外的知识,没有意识到这个课程的开展是重在培养学生的多方面能力。认识达不到,实践操作也必然遇到诸多问题。
2、会有冲突。它们到底有多少是重叠的,有多少是交叉的又有多少是平行的呢?没有一个界线。
3、学生们在老师的组织下有多少是实实在在地参与了,如何照顾到所有的孩子。当孩子在开展社会调查时,万一出了安全事故该谁来负这个责任?
4、综合活动的开发与实践是需要大量的时间,是具有延续性的,特别是课外的部分如何取得家长和社会的支持,真正把它落到实处?
当然,有疑问才会有研究才会有过程以及成果。综合实践活动课跟随课程改革已经来到我们身边五年了,要纵深推进肯定会遇到不少困难,我们坚信办法总比困难多。明天的成功,有赖于今天的努力。
小学研究报告范文 篇7
一、研究的目的
依据国家“九五”规划重点课题《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中小学校内考试理论和操作体系研究》的方案精神,我们从实际出发,确立了《小学低年级语文素质测评的实践与研究》子课题,该课题旨在探索小学低年级语文素质及其可测评的项目、评估标准、考试或考查的方法,为学校推进素质教育,实施校内学科考试改革的研究,提供参考的经验和材料。
二、研究的内容
1.根据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苏教版低年级语文新教材和《江苏省九年义务教育部分学科教学内容调整方案》(小学语文部分)的要求,分析低年级语文包含的素质因素,确定可测评的素质及项目。
2.借鉴美国教育家布卢姆的认知学习水平分类说,分册按单元编制知识要点、双向细目表及相应的书面检测样卷。
3.研究汉语拼音、识字、写字、说话、写话、朗读、背诵习惯等单项考查项目的测评标准及评估方法。
4.总结试用单项考查项目测评标准的做法和经验。
三、研究的方法
研究时间:19xx年8月——20xx年8月。
研究的方法:总体采用了行动研究法,由区教研室和区教科所合作制订课题研究方案,组织7所小学有28位教师和领导参加的研究小组,然后分解任务,用两年时间开展研究和实践活动:一年编制苏教版小学语文1-4册按单元划分的双向细目表和相应的单元测试题;一年研究单项考查的评价标准及方法,并进行实验和总结。具体方法有:
文献法:查阅有关考试方面的理论和已有经验资料,研究低年级语文素质测评标准及评估方法。
实验法:检验在单项考查中使用测评标准的效果。
经验筛选法;在试用测评标准的基础上,修改和完善素质测评标准,总结可行的检测方法。
四、研究的成果及分析
1.确定低年级语文素质可测评的项目。
根据语文学科的性质和苏教版小学语文新教材的教学特点,我们认为小学语文教学不仅要重视它的“思想性”和“工具性”,更要重视它的“基础性”,即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确定小学低年级语文素质,应把汉语拼音认读、识字、写字、朗读、背诵、说话、写话和语文学习的习惯作为主要的测评项目,至于思想素质和观察、思维、想象能力只作为教学中培养和训练的要求,不列入专门测评内容。把上述可测评的语文素质,列为考试或考查的项目,有助于教师把握低年级语文教学的要求,突出训练重点,从而为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打好基础。
2.编制出测评认知能力的双向细目表及相关试题。
为向学校提供进行校内考试改革的参照,课题组一线教师,结合教学实践,编制出苏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1-4册各单元的知识要点、双向细目表及其配套试题,朗读与背诵,说话与写话的评分标准。
编制双向细目表,我们针对小学低年级的实际,将布卢姆划分认知学习水平的六个层次,减至为五个层次,即保留除“评价”之外的前五个层次。具体表述如下:
“识记”指辨认或记忆所学的语文知识、规则和概念的能力。如:认读汉语拼音、读拼音写汉字、听写生字词、背诵课文段落、按课文填空等。
“理解”指掌握所学材料意义的能力,要求被试能用自己的话进行复述或解释某些抽象的原理法则和事实。如:解释字词、词语归类、理解句子的意思等。
“应用”指将学习过的内容用到新的和具体的'情景中去的能力。如:造句,形近字组词,写近反义词,变换句式,选词填空等。
“分析”指将材料分解成部分以了解它的组织结构,找出部分的本质属性和彼此间关系的能力。如:分析段落层次、判断段意正误、阅读回答问题等。
“综合”指组合各个部分形成一个新的整体的能力。如:排列句序组成一段通顺的话,写话、作文等。
上述五个层次的试题在整份试卷中所占的成绩比例,小学低年级可定为:识记35%、理解20%、应用20%、分析10%、综合10%,卷面分占5%。
3.总结出单项考查的评价标准及其操作办法。
要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校内考试体系,只重视认知能力的书面考试是无法实现的。就小学语文学科而言,要形成考试体系,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除了要研究期中期末的书面综合考试之外,还应重视教学过程中的单项考查,尤其是非书面形式的单项考查。为此,课题组教师依据确定的低年级语文素质项目,重点研究了认读汉语拼音、识字、写字、朗读、背诵、说话和学习习惯的测评标准、考查方法,其中大部分项目还进行了实证性研究,并撰写出研究报告或经验文章(附后)。这些研究报告和经验总结对学校进行单项考查,以致构建学科校内考试考查体系具有很强的参考价值。
4.提高了教师对考试改革的研究能力。
参加本课题研究的大都是青年教师,他们热情高,责任心强。两年来,他们学习了有关考试改革方面的理论,认真读了《小学语文测验原理及实施方法》一书,经历了“选题——计划——实施——总结”课题研究的全过程,从中增强了科研意识,学到了科研方法,提高了研究能力。这为他们参与校内考试改革、从事考试命题研究奠定了基础。
五、反思与讨论建议
本课题研究,历时两年,我们对小学语文素质测评作了较为系统的研究,其成果具有实用价值,对实施素质教育、推行校内考试改革具有现实指导意义。在研究中,由于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还处在修改变动之中,尽管我们编制完单元知识要点、双向细目表及配套样卷之后作过修改,但是仍跟不上教材的变化,因此在推广应用该项成果时,不能照抄照搬。此外,关于认知水平书面试题的评分比例和单项考查评定成绩的方式也不尽统一,有的采用等级制,有的采用“星级”制。这些都只能为学校进行校内学科考试改革提供有益的参考。
小学语文素质测评,属于校内考试的范畴,因而它不同于升学或竞赛性的考试,不具有选拔性。它的定位应该是形成性的,以为教师改进教学查漏补缺并对学生进行再培养为目的的考试或考查。因此,研究和实施小学语文素质测评,应注意“四性”:①全面性。要依据大纲和教材的年级教学要求,尽可能全面地考查学生的知识和能力,但又要突出重点,防止面面俱到,使考查的项目设置过多,以致教师无所适从。②多样性。指考试测评方式的多样。要使学科素质得以全面考查,通常要用到口头、书面、动手操作和行为观察等方式。③教育性。要发挥校内考试的教育功能和激励作用,注意调动学生主动参加考试或考查的积极性,对于考试或考查的成绩,提倡学生将自己的现在和过去比,如果考得不理想,尤其是单项考查,允许学生努力后再考,以争取满意的成绩。对于进步生,也应给予及时地表扬和奖励。④系统性。校内考试是系统工程,应把它纳入学校教学管理之中,充分调动学校领导和学科教师两个积极性,处理好全校统一安排的考试(如期中期末考试)和学科教师自主安排的素质测评的关系。总之,考什么、何时考、怎么考、怎样评分,全校或同年级任课教师应有统一的基本要求和合理的安排。在实施校内考试和素质测评过程中,要重视发挥教师的创造性,并通过质量分析和信息反馈,不断完善校内考试及素质测评的运作机制,改革考查的内容和方法。
综上所述,在大力推进素质教育、深化教改的今天,区县一级的小升初统考已被取消。如何把好教育教学质量关,显然,加强校内考试改革势在必行,各校应按素质教育的要求,为自主构建校内考试体系和运作机制而努力。
小学研究报告范文 篇8
一、课题研究现状分析
识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识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培养读写能力,识字是前提,同时识字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又是一个新的任务,也是一项重要的任务。阅读必须要有一定的识字量才可以进行;而习作又建立在阅读和写字的基础上才得以完成。低年级学生识字量不足,将严重制约读写能力的发展。识字教学的速度和质量,直接影响着语文教学的速度和质量。然而从以往实践看,识字教学形式还比较单一,在激发学生的兴趣方面办法还比较少,识字和书写缺乏有效的指导。教师教得累,学生学得苦,普遍存在“逐个识字效率低、无章可循周期长、回忆再现难度大、易于混淆错别多”的缺陷,高耗低效的现象严重。
二、课题研究目的
1、转变观念,愉快教学,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充分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变“苦学”为“乐学”。
2、引导学生自主识字,化被动接受为主动获取,养成主动求知的好习惯。
3、引导学生勤于观察、善于观察。在观察中学会比较、辨析,发现规律,掌握识字方法
三、课题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各地类似实验借鉴法;2、课堂教学案例研究法;3、不同教师同类型课堂教学观察比较法;5、综合试验教师对课题的收获,谈经验总结法。
四、课题研究重点
从“教师中心”到“学生中心”,从关注识字结果到同时关注学习过程,从关注识字技能的记忆保持到关注汉字在不同情境中广泛灵活的迁移,注重培养识字能力,促使学生由“学会”变为“会学”,由“被动的学”变为“主动的学”,激发学生的主体精神,提高学习效率。运用各种各样巧妙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把枯燥的识字教学变得充满乐趣,使识字教学的面貌发生改观,识字教学不拘于死板的公式,因文而异、因词而异、因地而异,把课内外有机整合,引导学生生动活泼地去理解,积累和运用,给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打下扎实的基础。
五、课题研究的设想和设施
八月份:
1、制定本组小课题研究计划,各研究教师根据分工制定自己的研究计划;
2、组织学习当前课题的研究现状以及与客体类似的相关理论。
3、精心组织教研组一课两评活动,在活动中全面开展课题的研究
九月份:
1、教研组小课题成员对自己课堂的一次教学反思。
2、在教研博客上传课教后反思。
3、充分利用好“达标课”,提高课堂教学水平的同时对教学评价进行研究。
十月份:
1、学习有关“生本高效高效语文课堂“的教学新理念的文章;进一步明确“生本高效语文课堂”如何上才能体现高效。
2、每位教师精心设计一篇识字教学课堂教案,寻找教学模式,归纳教学流程。
六月份:
1、设计师生调查问卷,归纳总结课题研究中的成果和不足。
2、收集整理过程性研究材料,从材料中寻找研究策略。
十一月份:
1、研究教师针对研究过程,提出自己的研究认识,开好课题的期末总结会议。
2、撰写课题研究报告。
六、课题研究预期效果
我们希望经过这样的实践研究,最终让孩子们对识字充满了兴趣,提高识字能力,扩大识字量,感受阅读的乐趣。
小学研究报告范文 篇9
一、研究问题
怎样创设贴近生活的问题情境,使学习回归生活?怎样使学生感知信息技术在生活中存在和应用的必要性?
二、研究前课堂分析
基于学生的生活是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基本要求,但传统的信息技术教学还没有摆脱课堂讲原理、课后背"条条"的教学形式的束缚。教学多以教材为主,注重操作实践,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常常觉得简单枯燥,没有过多的兴趣和情感体验。
三、改进措施
措施1 创设的教学情境要贴近学生的生活,是学生生活中能够普遍感知到的。
在陶老师五年级下册《电子绘本的制作》一课中,老师放了一段录像:班上一位同学的妈妈对孩子成长的回忆。妈妈慈爱的面庞,亲切的话语,打动了每一个学生,每一位老师,他们都流泪了。看过录像之后,老师通过电脑软件的演示化无声为有声,化抽象为具体,从听觉上、视觉上感染学生,可谓“事半功倍”。学生在信息技术所营造的氛围环境中,进一步的区采取信息技术手段,利用powerpoint制作“我妈妈”为主题的电子绘本,信息技术与生活紧密联系,学生能够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情感的表达。
措施2 给出最常见的范例启发学生在生活中该如何实践。
本学期我所执教的四年级下册《四季奏鸣曲-word中插入图片》一课中我以展现美丽的四季为主题,在导入时,和学生进行对话沟通,说一说自己喜欢的季节和原因,简单、明了的对话为了教学需要而营造的一种具有形象性、生活性、问题性的动态环境氛围。之后通过范例:摄影、电脑绘画、音乐等等让学生明确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能够,让学生感知不同的的表达方式,并且能够欣赏和发现大自然的美。
措施3让学生能够主动思考,利用信息技术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本学期六年级开展主题单元教学活动中,以“应对自然灾害”为主题,鼓励和指导学生从实际生活中找与这一课相关的材料,课堂上,学生们进行了充分的交流,首先通过网络了解近几年来我国和世界范围内比较大的几次自然灾害的情况,确定自己感兴趣的主题,小组合作确定自己想要知道哪些问题,然后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查相关的问题的答案,最后以调查报告的形式进行交流展示,整个活动过程中从了解新闻,查找资料,到总结展示,让学生不断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解决自己所遇到问题。
四、研究后课堂情况分析
我们的课堂教学经常要再现社会生活、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的各种场景。教师如果只凭一张嘴,一本书,教学将是十分空洞的说教。信息技术可以作为教学联系生活的手段,将社会生活、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的各种场景重现于课堂,就极易引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激发他们的参与热。
五、成功经验
从小学三年级开始,小学生开始初步接触计算机及其网络系统。对于学生而言,这一切都是新奇、新颖的,但同时也是陌生的,他们对计算机的功能、作用了解不够全面。对此,教师应当强化这一方面的介绍,如果教师着力点从国防科技、世界科技发展等大的角度讲授计算机的功能,学生会听得茫茫然,较为恰当的方式是从社会生活中的具体运用开始,如以自己的习作开展文字输入编排。运用画图工具开展生活内容创作。提供生活场景图片制作幻灯组件。结合日常生活安排运用电子表格。根据生活常识学会上网查询资料。建立班级学生网络联系快捷方式等等,这些方面的运用与学生生活距离较近,为他们所熟悉,以这些实例组织教学能够拉近学生与计算机技术之间的认识距离,有助于学生更加形象直观地了解计算机的功能,从而激发他们信息技术学习的兴趣。
六、进一步研究的建议
信息技术课堂与生活的联系是千丝万缕的,生活化的教学内容能够提高学生信息技术学习的兴趣,提高知识掌握与技能训练的效果。在此基础上,教师还要指导学生学以致用,将课堂所学在家庭生活中广泛运用,如运用电子表格帮助家长记录每天的开支,每月进行分类统计,从而对家庭生活中各方面的开支情况具有更为直观的了解。再比如家长遇到一些问题的时候,可以帮助他们上网查找答案,无论是生活小常识还是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等等,都可以通过网络这样的平台搜集到大量的信息,这样的运用能够更好地体现信息技术学科的广泛运用空间。
小学研究报告范文 篇10
一、提出问题的背景
作文是学生认识水平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体现,作文教学将为学生进入社会时具备足以适应社会生活的写作水平,打下坚实的基础。小学作文教学效果如何,将直接影响到以后写作能力的发展,但当前的小学作文教学普遍存在费时、费劲、低效的问题,许多学生怕写作文,写作文时常是敲额头,皱眉头,咬笔头,好半天也开不了头。
究其原因,主要表现为:作文教学随意性大,序列性不强;脱离训练空谈作文知识写作方法;指导方法缺乏针对性,不够多样化;写作量偏少;个别化学习和辅导难以开展;作文教学不能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不少学生视写作为畏途。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很多,重要原因之一是:“教”仍然是一个低技术的劳动密集型产业,整个教育都是一个手工操作方式的、劳动密度大而且效益甚微的产业。
基于上述理论和实践的多方面考虑,我校在上级教育科研部门的指导下,根据学校的实际条件,于一九九七年十二月开展了小学作文TV教学实验,力求借鉴电视散文和MTV的特点,以其动态可视的优点, 给学生提供丰富的生活素材、直观的视听感受,以达到改善学习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开发学生自身学习的潜能,达到作文教学整体效率的最优效果。
二、研究理论依据
(一)理论假设
本研究以“小学作文TV教学”为主题,其基本假设是:通过设计制作系列“作文TV”课件,并根据“作文TV”课件及相关理论的要求设计课型,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帮助学生有效地掌握作文的基本技能,迅速提高写作水平。设计制作一系列“作文TV”课件,并根据“作文TV”课件及相关理论的要求设计新型作文课是我们假定的原因变量,即自变量;实验学生对作文的兴趣明显提高,能关心周围事物,注意观察生活,积累写作素材,基本了解各类文体的写作方式,掌握不同的写作表达手法,能叙述、说明一般事物,发表简短议论,会写日常应用文,做到有内容、有中心、有条理,语句通畅,不写错别字,养成观察──思考──写作──修改──定型的习惯,是假定的结果变量,即因变量。假设这二者之间的因果关系,需要经过实验加以验证。
(二)理论依据
1.语文教学大纲所规定的培养目标
语文教学大纲指出:“语文是基础工具”学科, “语文这门学科,它的重要特点是思想教育和语文教学的辩证统一。” 作为语文学科重要组成部分的作文教学,既要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又要培养学生认识事物、观察事物、分析事物的能力,也就是要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2.建构主义理论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其它(包括教师或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
3.认识规律
(1)由内容到形式
坚持从构思内容入手,先解决“写什么”的问题, 再考虑形式,解决“怎样写”的问题。
(2)由写句、写段到写篇,实验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先指导学生写句、写段,再指导学生写篇,放缓作文的坡度。
(3)由注意到兴趣
小学生受心理、生理年龄特征影响,好奇心强,对新鲜事物非常敏感,特别是直观、具体的事物或形式新颖、色彩鲜艳的对象,最能引起他们的注意,由注意从而产生兴趣。
(4)由模仿到创作
坚持读写结合,范文引路,通过模仿,过渡到学生独立创作、自由想象。
4.教学规律
(1)提高学生认识水平与培养学生表达能力紧密结合。
(2)口头语言训练与书面语言训练紧密结合。
(3)由易到难,循序渐进。
(4)勤写多练。
三、研究目标
研究的目标是:设计制作系列“作文TV”课件,探索一条大面积提高小学生作文水平的新思路。
教给学生观察事物、分析事物的方法,养成观察事物、分析事物的习惯;培养学生科学的思想方法,健康的审美观和高尚的思想情操,塑造美好的心灵;发展学生的思维,发展学生的语言,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
四、研究过程与管理
(一)研究方法
本实验研究主要采用自然实验法和行动研究法,并辅之以现场观察法、问卷法等方法,整体实验是教学常态下的单组实验,不打乱原有的学校班级组织,校内不设对比班和实验班。
(二)研究思路
研究工作的基本思路是:先开展“作文TV”课件摄制及制作,再进行课堂教学实验运用。在保持实验教师相对稳定的情况下,先对各年级依据教学大纲要求及学生的作文现状分段要求,分类指导,分层实施,制订各年段各单元的拍摄计划、作文写作要求、写作指导、范文、评点等书面资料,然后将制作的“作文TV”课件运用于教学实践。分批完成实验方案中的各项任务。
(三)研究步骤
研究的基本步骤是1997年10月──1998年3月为研究的第一阶段,主要工作是购置各种硬件设施,制订完善实验方案,申请立项开题;1998年4月──1999年8月为实验的第二阶段,主要工作是制作“作文TV”系列课件,举行全市小学同行的公开课,展示作文教学的各类课型,广泛征求意见;1999年9月──20xx年12月为实验的第三阶段, 主要工作是召开专家、学者、同行的讨论会,作归因分析,总结实验的全过程,验证实验目标。
(四)研究过程管理
为保障实验顺利进行,我们从如下几个方面加强了实验的管理:
1.科研意识,形成“改革作文教学现状”的共识。
一支科研意识浓厚,教改积极性高涨的教师队伍,是教学改革的活水源头。为了保证实验的顺利进行,我们组织教师学习《小学语文教学大纲》、《小学生心理学》、《杨老师家教》等系列理论、经验,使教师强烈地意识到当前作文教学的弊端,并愿意为小学作文教学改革尽一份努力,作一份贡献,解放“作文难写”的苦恼的小学生。
2.培训师资,提高教师思想素质和科研水平。
提高教师的素质是开展实验的根本保证,承担实验任务,对教师来说,无疑是增加了工作量,加重了教师负担,因而要求教师首先要有奉献精神。为此,我们一方面强化教师职业道德,一方面不断完善激励机制,鼓励教师敬业爱岗。许多实验教师利用节假日,加班加点工作,使实验按进度如期完成。
承担实验任务,既要有敬业奉献精神,还要具备过硬的业务水平和较高的实验能力,为此,我们采取了以下措施:
一是狠抓教师基本功训练,主要内容是一份优秀的教案,一节优质作文课,一篇优秀文章,会微机操作和软件制作。训练方法是请校外有专长的教师辅导与老师的钻研相结合。
二是请进来,为提高实验教师的理论水平,我们每期都要请专家教授来校作辅导报告,提高教师科研水平。
三是走出去,全国各地有影响的作文教研活动或培训班,我校都克服经济困难,尽力去参加。
四是坚持岗位培训,走内涵发展的道路,我们规定每周半天科研活动,每期每位教师读一本教育专著,每周记不少于20xx字的读书笔记,写2篇实验心得等,使教师在实验中学会实验, 在实验中提高自身素质。
3.三位一体,加强联系,保证实验教师操作符合要求。
4.加强领导,建章立制,规范实验过程管理。
小学研究报告范文 篇11
一、课题的研究背景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教材是以几十篇文质兼美的文学作品为主体。这些作品是学生学习祖国语言的典范,是识字的有效途径,是学习作文的范例,是了解民族文化传统、拓展知识视野、培养道德情操和审美情趣、锻炼思维能力的凭借。语文课中,阅读教学占的比重大,用的课时多。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投入的精力大,花费的时间多。因而,人们一提到语文课,往往想得较多的是阅读教学,不难看出阅读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地位。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可是,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不少语文教师觉得越来越不会教了,这也基本是针对阅读教学而发出的。首先是因为在语文教学课堂中集中地反映出一个教师的语文教学理念,集中地表现出一个教师驾驭教材、控制课堂、组织学生、运用教法的能力和水平。其次,阅读课是以一篇篇文章为师生课堂对话的中介。而且每篇文章,都是一个以文字为媒介的、表达特定思想感情的、有篇章结构的统一整体。每篇文章都富有思想性、情意性和美感性;每篇文章都讲究结构完整、用语准确、表达清楚。语文教师要研究和处理好每篇文章,都要调动多方面的知识储备、全方位的理论素养,甚至教师个人的人格魅力。由此可见,阅读教学也是语文教学的难点。
既然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要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性,就以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为突破口。在我们的语文阅读教学中,虚化现象比较普遍,热热闹闹走过场,认认真真搞形式,语言训练不到位,不落实。改善小学语文教学“少慢差费”(学得少、速度慢、效果差、费时多)的这一现象已刻不容缓了。可以说,提升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当前深化课程改革的关键。
因而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迫在眉睫。
从我们调研的情况看,导致阅读教学低效的因素归纳起来有:目标不明确,对年段阅读目标、课时阅读目标把握不准;不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特别是良好的预习习惯和良好的阅读习惯;一讲到底,一问到底充斥课堂;泛读、滥读比比皆是,只一味的读,没有层次、没有点拨、甚至没有要求;不重视对教材进行有机整合。
基于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我们提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研究》。
教学的有效性是指有效率的教学,在40分钟内教师优化教学过程,创造性地整合、使用教材,促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最大限度的提高。具体指在一定的教学投入(时间、精力、努力)内,教师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从而实现一定的教学目标,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是卓有成效的教学。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
⒈探索出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途径与方法。
⒉在所在学校形成阅读教学高效性研究的氛围,带动学校青年教师形成一支较强的语文教师队伍,提升所在学校的语文教育教学质量。
⒊通过研究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⒋努力建立一套有效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的管理、指导和服务机制。
三、课题研究的内容
为了提高研究的系统性与针对性,拟分学段重点进行如下研究:
低段:
⒈阅读兴趣的培养;
⒉预习习惯的培养;
⒊随文识字能力的培养;
⒋认真倾听习惯的培养。
中段:
⒈抓关键词句理解课文能力的培养;
⒉概括能力的培养;
⒊质疑能力的培养;
⒋积累好词佳句习惯的培养。
高段:
⒈略读、浏览等读书能力的培养;
⒉深入理解重点句段,领悟文章思想感情;
⒊读写结合能力的培养;
⒋搜集与处理信息能力的培养。
以上内容,由各位实验教师结合个人及所教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性研究。
四、课题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一)研究的思路
本课题决定以学生发展为目标,以阅读教材为载体,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以阅读教学效益为核心,以教师教育教学水平提升为重点,探索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途径与方法。
(二)研究的方法
本课题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践与研究》总课题的指导下开展研究,以行动研究法为主,以调查法、经验总结法、文献法等为辅。
⒈行动研究法
行动研究是在一定理论指导下,把教育教学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研究,尤其注重实践者也要成为研究者,研究的结果要及时运用于教育教学实践的研究方法。在这里,课题组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让他们成为本课题组研究的实践者,同时也成为本课题研究的研究者。在实践中研究中,不断反思和总结,把研究的结果及时运用于实践。
⒉调查法
调查法主要是通过调查,深入课堂弄清当前课堂教学现状,从中发现问题。为解决问题,为探索和改进当前课堂教学现状提供相关依据,以便有针对性地研究。以期达到最佳研究实效。
⒊经验总结法
经验总结法主要是通过对本课题研究过程中较有效的学校的研究工作进行及时的总结提炼,形成成果在学校推广应用,促进本课题研究的进一步深化研究。
⒋文献法
文献法就是收集有关文献资料作为课题研究的理论指导实施材料。
五、本课题的研究基础和条件保证
本课题实验者都是一线教师,大部分都是学校的骨干教师,有一定的小学语文教育科研经验。为了使该课题顺利实施,取得实效,有如下条件保证:
⒈教育专家的引领,我们将聘请特级教师王文丽为研究顾问,为课题研究提供智力支持。
⒉课题组在区教科培的指导下,对课题进行科学管理,采用竞争机制,调动实验教师研究的积极性。
⒊利用“名优教师”的“教育论坛”、“教育博客”及“课题组QQ群”这三个交流平台,促进研究群体智慧的交融与提升。
六、课题研究的步骤和措施
(一)研究步骤
根据本课题研究的目标和内容,本课题研究分为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课题准备阶段(20xx年9月至20xx年11月)
成立课题组,小组成员就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现状进行调查研究,思考课题研究的方向,确定研究课题,制定研究方案,布置研究工作,明确分工,下达研究计划。
第二阶段:课题实施阶段(20xx年12月至20xx年8月)
课题组综合运用教育科研的方法,在研究过程中不断修正完善研究措施,全面开展课题研究,力求圆满完成研究任务。
第三阶段:课题总结阶段(20xx年9月20xx年3月)
课题组进行结题的相关工作,完成研究报告和相关课题成果资料的整理工作。
(二)研究措施
为确保研究工作有序有效地进行,提高研究成果的信度和效度,我们拟采取以下措施进行课题研究:
⒈成立课题领导小组
组 长:陈琼
副组长:江华 滕莹
成员:黄青春 陈玉文 胡迎春 刘晓芳
⒉加强管理,指导研究
课题组成员实行层层负责制。根据低、中、高年段研究内容的侧重设立子课题,以备课组为单位进行研究,备课组长担任子课题组长,在总课题组的领导下,实施组长负责制。
⒊加强交流,突出实效
(1)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优势,通过网络研讨教研活动内容,交流实验情况。
(2)通过博客等平台建立资源库,实现网络资源共享。
(3)结合“五段式”开展研究活动,加强子课题组间的交流。
⒋提炼成果,总结推广
参研人员要强化成果总结意识和成果推广意识,对过程性研究成果认真进行总结、提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