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发管理制度热门6篇》
研发管理制度(精选6篇)
研发管理制度 篇1
(1)认真贯彻国家和上级部门有关环境职业健康安全方面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及相关规章制度。
(2)负责组织制定原材物料和产品质量标准、技术措施计划及工艺操作规程等,在制定以上工艺文件时,必须考虑环境职业健康安全要求。
(3)负责组织对本单位的危险源、环境因素进行辨识、评价、更新和学习,并制定措施或管理方案加以控制。
(4)负责对本部门员工进行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知识的教育和培训,不断提高本部门员工的环保和安全意识。
(5)是公司产品质量的归口管理部门,负责从原材物料使用、生产过程质量监控到最终产品的质量管理,确保公司生产产品符合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的相关要求。
(6)持续推进清洁生产工作,不断应用新技术改进生产工艺,在推行新工艺技术、改进工艺操作、试制新产品时,应落实环境职业健康安全“三同时”原则。
(7)负责在开发、研究新产品时,采取和落实相应的环境职业健康安全措施。
(8)在进行中、小试验时,必须严格遵守有关操作规程,穿戴相应的劳保用品。
(9)认真履行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文件内规定的本部门的各项具体工作。
研发管理制度 篇2
一、目的和作用
新产品开发是企业在激烈的技术竞争中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命脉,它对企业产品发展方向、产品优势、开拓新市场、提高经济效益等方面起着决定性作用。为了使新产品开发能够严格遵循科学管理程序进行,取得较好的效果,特制定本制度。
二、管理职责
1、统筹规划部负责新产品的调研分析与立项等方面的工作。
2、技术研发部负责产品的设计、试制、鉴定、移交投产等方面的管理。
3、物控部、生产部、质管部应在整个开发过程中给予支持配合。
三、新产品开发的前期调研分析工作
新产品的可行性分析是新产品开发不可缺少的前期工作,必须在进行充分的技术和市场调查后,对产品的社会需要、市场占有率、技术现状、发展趋势以及资源效益等五个方面进行科学预测及经济性的分析论证。
1、调查研究
(1)调查国内市场和重要用户以及国际重点市场的技术现状和改进要求。
(2)以国内同类产品市场占有率高的前三名以及国际名牌产品为对象,调查同类产品的质量、价格及使用情况。
(3)广泛收集国内外有关情报和专利,进行可行性分析研究。
2、可行性分析
(1)论证该产品的技术发展方向和动向。
(2)论证市场动态及发展该产品具备的技术优势。
(3)论证该产品发展所具备的资源条件和可行性(含物资、设备、能源、外购外协配套等)。
(4)初步论证技术经济效益。
(5)写出该产品批量投产的可行性分析报告。
四、产品设计管理
产品设计时从确定产品设计任务书起到确定产品结构为止的一系列技术工作的准备和管理,是产品开发的重要环节,必须严格遵循"三段设计"程序。
1、技术任务书
技术任务书市产品在初步设计阶段内,由设计部门向上级提出的体现产品合理设计方案的改进性和推存性意见的文件,经上级批准后,作为产品技术设计的依据。其目的在于正确地确定产品的最佳总体设计方案、主要技术性能参数、工作原理、系统和主体结构,并由设计员负责编写(其中标准化规则要求会同标准化人员共同拟定)。现对其编写内容和程序作如下规定:
(1)设计依据(根据具体情况可以包括一个或数个内容):
A、国内外技术情报:在市场的性能和使用性方面赶超国内外先进水平,或在产品品种方面填补国内"空白"。
B、市场经济情报:
在产品功能、特点、形式(新颖性)等方面满足用户要求,适应市场需要,具有竞争能力。
(2)产品用途及使用范围。
(3)对计划任务书提出有关方面的改进意见。
(4)基本参数和主要性能指标。
(5)总体布局及主要构件结构叙述。
(6)产品工作原理及系统:需简略勾画出产品原理图、系统图,并加以说明。
(7)国内外同类产品的水平分析比较。
(8)标准化要求:
A、应符合产品系列标准和其他现行技术标准情况,列出应贯彻标准的目的和范围,提出贯彻标准的技术组织措施。
B、新产品预期达到的标准化系数:列出推荐采用的标准件、通用件清单,提出一定范围的通用件、标准件系数指标。
C、对材料和元器件的标准化要求:列出推荐选用的标准化系数和外购件系数指标。
D、与国内外同类产品标准化水平对比,提出新产品标准化要求,并预测标准化的经济效果。
(9)关键技术解决办法及关键元器件、特殊材料资源分析。
(10)对新产品设计方案进行比较,运用价值工程,着重研究确定产品的合理性能(包括消除剩余功能),并通过不同结构原理和系统的比较分析,从中选出最佳方案。
(11)根据有关方面对新产品设计方案进行的评议情况(A评价),共同商定设计或改进的方案是否能满足用户的要求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12)叙述产品既满足用户需要,又适应本企业发展要求的情况。
(13)新产品设计实施、试调周期和经费估算。
2、技术设计
技术设计的目的,是在已批准的技术任务书的基础上,完成产品的主要计算和主要零件设计。
(1)完成设计过程中必需的实验研究(原理结构、材料元件工艺的功能和模具实验),并写出实验研究大纲和实验研究报告。
(2)做出产品设计核算书(如对运动、刚度、强度、振动、热变形、电路、能量转换、能源效率等方面的核算)。
(3)画出产品总体尺寸图、产品主要零部件图,并校准。
(4)运用价值工程原理,编制技术、经济分析报告。
(5)绘制系统工作原理图,并作简要说明。
(6)出特殊原件、外购件,材料清单。
(7)对技术任务书提出的某些内容进行审查和修正。
(8)对产品进行可靠性、可维修性分析。
3、工作图设计
工作图设计的目的,是在设计基础上完成试制(生产)及随机出厂用的全部工作图样和设计文件。
五、新产品试制的管理
新产品试制是在产品按科学程序完成"三段设计"的基础上进行的,是正式投入批量生产的前期工作。试制一般分为样品试制和小批试制两个阶段。
1、样品试制
是根据设计图纸、工艺文件和少数必要的工装,由试制车间试制出一件或数十件样品,然后按要求进行实验,借以考验产品结构、性能和设计图的工艺性,考核图样和设计文件的质量。此阶段完全在研究所内进行。
2、小批试制
在样品试制的基础上进行小批试产,其主要目的是考核产品的工艺性,检验全部工艺文件和工艺设备,并进一步校正和审验设计图纸。此阶段以研究所为主,由工艺科负责工艺文件的编制和工装设计图纸的完成,部分试制工作扩散到生产车间进行。
3、编制技术文件
在样品试制和小批试制结束后,应分别对考核情况进行总结,并编制下列文件:(1)进行新产品概略工艺设计。根据新产品任务书,安排利用厂房、设备、测试条件等设想简略的工艺路线。
(2)进行工艺分析。根据产品方案设计和技术设计,作出材料改制、元件改装、复杂自制件加工等项的工艺分析。
(3)产品工作图的工艺性审查。(4)编制试制用工艺卡片。(5)设计产品试验的工装。
(6)计算试制用材料消耗和加工工时。(7)编写试制记录。
(8)编写试制总结。着重总结图样和设计文件验证情况,以及在装配和调试中所反映的有关产品结构、工艺及产品性能方面的问题及其解决过程,并附上各种反映技术内容的原始记录。样品试制总结由设计部门负责编制,供样品鉴定用;小批试制总结由工艺部门编写,供批试鉴定用。
(9)编写定型实验报告。定型实验报告是产品经全面性能实验后所编的文件,内容包括定型实验所进行的实验项目和方法、技术条件、试验程序、实验步骤、参照的有关规定等。定型实验报告由检验科编制。
(10)编写试用(运行)报告。试用(运行)报告是产品在实际工作条件下进行试用试验后所编制的文件。试用(运行)试验项目和方法由技术部门规定。试验通常委托用户进行,其试验程序、步骤和记录表格由研究所设计室负责编制。
(11)编制特种材料及外购、外协件定点定型报告,由研究所负责。
六、新产品鉴定的管理
在完成样品试制和小批试制的全部工作后,按项目管理要求应申请鉴定。鉴定分为样品试制后的样品鉴定和小批试制后的小批试制鉴定,不准超越阶段进行。属于已投入正式生产的系列开发产品,经过批准,样品试制和小批试制鉴定可以合并进行。
1、鉴定工作需准备的文件
(1)鉴定应具备的图样及设计文件:供鉴定委员会用的成套资料。
(2)正常生产应具备的图样及设计文件:供产品定型后,正常投产时,制造、验收和管理用成套资料(产品图应备有二十套,发设计、工艺、全资办、检验科、生产科、工具室、装配和零件加工车间、总工程师办,并存档)。(3)随产品出厂应具备的图样及设计文件:随产品提交给用户的必备文件。
2、组织技术鉴定
履行技术鉴定书签字手续。技术鉴定结论的内容是:
(1)样品鉴定结论的内容:
审查样品试制结果、设计结构和图样的合理性、工艺性,以及特种材料解决的可能性等,确定能否投入小批试制。
明确样品应改进的事项,搞好试制评价(B评价)
(2)小批试制鉴定结论的内容:
审查产品的可靠性,审查生产工艺、工装与产品测试设备,各种技术资料的完备性与可靠性,以及资源供应、外购外协、定点定型情况等,确定产品能否投入批量生产。
明确批量制造应改进的事项,搞好产品生产工程评价(C 评价)。
(3)各阶段应具备的技术文件及审批程序按照产品图样、设计文件、工艺文件的完整性原则和有关的审批程序办理。
七、新产品移交投产的管理
1、新产品移交投产应具备的文件
(1)新产品要力求结构可靠、技术先进,具有良好的工艺性。
(2)产品的主要参数、形式、尺寸、基本结构应采用国家标准或国际同类产品的先进标准;在充分满足使用需要的基础上,做到标准化、系列化和通用化。
(3)每一项新产品都必须经过样品试制和小批试制后方可成批生产,样品试制和小批试制的产品必须经过严格的检验,具有完整的试制和检验报告,部分新产品还必须具有运行报告。样品试制、小批试制均由总工程师召集有关单位进行鉴定,并决定投产与否个下一步的工作安排。在同一系列中,个别工艺上变化很小的新产品,经工艺部门同意,可以不进行小批试制,在样品试制后,直接办理成批投产的手续。
(4)新产品移交生产线由总工程师办组织,总工程师主持召开由设计、试制、计划、生产、技术、工艺、全资办、检查、标准化、技术档案、生产车间等各有关部门参加的鉴定会,多方面听取意见,对新产品从技术、经济上作出评价,确认设计合理,工艺规程、工艺装备没有问题后,提出是否可以正式移交生产线及移交时间的意见。
(5)批准移交生产线的新产品,必须有产品技术标准、工艺规程、产品装配图、零件图、工装图以及其他有关的技术资料。
(6)移交生产线的新产品必须填写“新产品移交生产线鉴定验收表”。
2、技术资料验收
(1)图纸幅面和制图要符合有关的国家标准和企业标准。
(2)成套图册编号有序,蓝图与实物相符,工装图、产品图等编号应与已有的编号有连贯性。
(3)产品图应按会签审批程序签字。总装图必须经总工程师审查批准。工艺工装图纸资料应由工艺科编制和设计,全部底图应移交技术档案室签收归档。
(4)验收前一个月应将图纸、资料送验收部门审阅。
(5)技术资料的验收、汇总、归口管理由技术研究部门负责。
研发管理制度 篇3
1、目的
为了加强技术研发经费的管理,加速公司的技术研发和新技术的推广应用,促进公司经济效益的提高,根据国家有关规定,结合公司的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研发经费是用于进行技术研发、新技术推广应用的专项费用。研发经费必须按计划统筹安排,节约使用,讲求经济效益。
2、研发经费的来源:
由公司成本列支的研发项目费用;
3、研发经费的使用范围:
3.1为进行技术研发、新技术推广所发生的调研费、资料费、差旅费、技术协作费、材料费、测试仪器的购置费等费用。
3.2为进行研发项目评定,进行技术咨询和学术交流等活动所发生的评审费,咨询费,会议费等费用。
3.3为开展科技情报及知识产权工作所发生的技术资料费、出版印刷费、专利年费等费用。
3.4用于技术进步奖励所发生的费用。
4、研发经费的管理。
4.1公司研发部是研发经费的归口管理部门,具体负责研发项目的审定和费用指标方案的制定以及项目结果的评定工作。
4.2研发经费由公司按研发项目计划下达到具体项目,实行专款专用,严格管理,不得挪做它用。
4.3各项目团队对已发生的研发经费要及时填报公司财务部。公司财务部按内控制度规定每月核对一次经费支出明细,核对记录由财务部负责人共同签字认可。
4.4各项目团队对于因研发工作需要,购置元以上设备、仪器者,须列入单位固定资产并经物装部签收后方可到财务核销,项目完成后办理有关转资手续。
4.5对于研发经费的使用情况,公司将组织适时审查,如发现经费使用不当的,要追究项目负责人的责任,并视具体情况,收回项目计划安排的投资款项;如发现违法乱纪行为,追究当事人的法纪责任。
5、研发经费的核算办法
为准确核算公司的研发经费支出和加强经费支出的管理,结合公司的研发活动,进一步建立项目研发经费支出的核算管理模式。此核算管理模式主要是通过项目费用辅助帐和相对完善的会计核算科目体系来实现。
5.1公司研发经费支出费科目设置及核算规范
公司在核算研发经费支出时,在管理费用下设置三级科目对研发活动进行核算:
5.2对于公司在研发过程中形成的专利和专有技术,由于二者的收益的不确定性,只有部分专利有较大的经济价值,所以,公司在进行会计处理时,只把具有巨大经济价值的专利,从管理费用中转出来作为无形资产核算,予以本金化;对其他专利和专有技术,一般不从管理费用中转出作出金化处理。
5.3项目核算辅助帐的管理的方法
为加强研发经费的'管理,明晰研发经费的支出结构,配合经费预算的执行,逐步在公司内建立起符合企业实际情况、可操作的研发项目的事前、事中、事后评估管理体系和模型,以“研发经费支出”科目明细子目为经脉,以研发项目为纵纬,建立“经费支出子目——项目”管理模式,具体示范如下表:
研发管理制度 篇4
1.目的和作用:
新产品开发是企业在激烈的技术竞争中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命脉,它对企业产品发展方向、产品优势、开拓新市场、提高经济效益等方面起着决定性作用。为了使新产品开发能够严格遵循科学管理程序进行,取得较好的效果,特制定本制度;2.范围:
公司内工程部日常工作内容等各项流程的管理;
所包含的过程具体见如下章节:
2.1负责新产品的设计与开发,现有产品的改良;
2.2新产品工艺的贯彻与落实;
2.3产品材料的改良
2.4工艺文件的编制与核准
2.5生产中技术问题的解决;
2.6客户样品的跟踪,采购样品的确认
2.7 BOM表(产品零件结构表)的编制与
2.8新材料供方的,新材料技术问题的改善
2.9新产品质量的跟踪
2.10协助品质部建立品质标准与计量标准化工作
2.11指导生产部做好机器、设备的保养与维护
2.12供方的评审
2.13特采作业的核准
2.14负责公司工程资料的制作,发放及存档
2.15负责样品的打样
2.16负责样板、夹具的图纸制作
2.17在整个开发阶段系统地衡量客户的满意度
3.权责:权力
3.1有权参与公司生产政策的制定;
研发管理制度 篇5
为加强对公司软件研发部门工作管理,缩短开发周期,提高软件开发质量,降低开发成本,提高开发效率,特制定软件研发部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
为保证日常工作正常有序的进行,让开发中各个环节更紧凑,更可控,需要尽可能实现软件研发部项目管理的正规化,工作过程的流程化,以便提高软件质量和开发效率,达到项目能按质按量按期交付的目标。
1、软件开发总体遵循项目管理和软件工程的基本原则。
2、项目管理涉及项目立项、项目计划和监控、配置管理。
3、软件工程涉及需求分析、系统设计、软件实现、系统测试、用户测试、试运行、系统验收、系统上线和数据迁移、产品维护。
第二章、阶段成果
根据软件工程的过程理论并结合公司目前的实际情况,制定以下工作流程,并规定了各个重要环节需要提交的交付物。
1、立项:市场需求分析(或者合同)、项目立项申请表、项目风险分析清单。
2、需求分析:软件需求报告或设计方案、需求规格说明书。
3、总体设计:概要设计说明书或功能模块描述。
4、详细设计:详细设计说明书,包括软件接口说明、单元测试计划。
5、软件实现:软件功能说明、源代码、源代码说明或者注释
6、产品测试:测试报告
7、产品发布:产品说明书、使用手册
8、产品维护:问题反馈记录
9、项目总结:提交客户方的项目总结和公司项目汇报的PPT。
第三章、岗位设置
根据公司目前的开发过程主要分为分析、开发、测试三个阶段。分析阶段完成用户需求文档的编写,系统总体设计的编写;开发阶段完成设计文档的编写,代码的编写、代码的维护。测试阶段完成系统的测试,测试文档及其他材料。通过逐渐的调整岗位,明确工作职责,逐步实现项目经理,需求分析工程师,高级软件开发工程师,软件开发工程师,测试工程师的岗位设置。
软件研发项目管理制度
第四章、项目立项
1、需求分析工程师进行应用调查与分析,确认软件的应用需求。
2、成立项目评审会,开发总监、部门经理和指定人员必须参加。对项目进行可行性研究,编写项目建议书,评估项目的难度和工作量,形成可行性研究报告。
3、根据项目配置的优劣成立项目开发组,制定软件开发计划,确定项目经理,由部门和项目经理共同来确定具体项目配置,知识技能要求,团队成员及团队的角色。
第五章、项目计划与监控
1、以项目为单位,项目经理负责整个项目的计划、组织和控制。
2、在整个项目过程中,项目经理定期检查项目进度和完成情况,调整人员分工和安排。
3、项目计划需要变更时,需要明确变更内容并及时汇报。项目经理需要说明客户变更原因并将变更说明提交公司领导审核,以便根据变更内容及时调整计划。。
第六章、需求分析
1、对用户提出的需求进行分析汇总,梳理用户的业务流程和详细的功能定义。
2、做出简单的界面原型,与客户进行有效的沟通, 编写需求详细说明书。
3、根据现有条件进行估计,制定项目进度,制定详细的软件开发计划。
第七章、总体设计
1、在该阶段确定总体结构和软件开发架构,文件命名规范,编码规范。可按软件需求划分成子系统,也可直接定义目标系统的功能模块及各个功能模块的关系。
3、确定软件模块结构,给出每个功能模块的功能描述、数据接口描述,并完成系统概要设计说明书。
4、完成数据库的设计,并编写数据库设计说明书。
5、完成的文档需提交公司进行归档管理。
第八章、详细设计
1、调整前一步设计的不足,确认各模块之间的详细接口信息。
2、设计功能使用的具体描述、行为者、前置条件、后置条件、UI描述、业务流程/子流程/分支流程,界面说明等。
3、确定模块内的数据流或控制流,对每个程序模块必须确定所有输入、输出和处理功能。
4、汇总并提交所有相关文档,审核确认质量和进度。
第九章、软件实现
1、项目组根据概要设计说明书、详细设计说明书制定系统实现计划
2、有条件的情况下保证开发、测试和生产环境独立。选择软件工具,明确项目成员的职责分工,按照编码规范和详细设计实现软件功能。
3、代码应满足结构良好,清晰易读,且与设计一致,符合编码规范。
4、开发人员需要软件实现过程中编写软件功能说明,源代码说明。软件功能说明文档应说明项目名称、编号、软件名称和版本号,软件功能、主要功能实现过程。源代码说明应说明项目编号、源代码类名称、编写人员、编写日期、变更履历、功能、全局变量、数据库字典、函数功能、接口。该文档包含在源代码文件中,以注释形式存在。
5、项目组进行单元测试和集成测试。开发人员处理测试人员反馈的测试问题,并以书面形式反馈主要问题及解决办法,直至系统运行稳定。
6、汇总并提交所有相关文档,提交公司备案,形成项目知识库。
第十章、软件测试
1、根据单据测试和集成测试两个过程,制定测试计划。按阶段设计测试实例,并将测试结果记录,未通过的的反馈给开发人员调整。
2、完成测试文档、操作手册、安装维护手册的编写。
第十一章、用户培训
1、准备用户培训计划、培训手册
2、确定培训时间、培训地点,向用户进行系统使用培训、操作指导及提供软件操作手册。
3、保留培训签到表,用户意见等存档。
第十二章、系统上线
1、 制定上线计划,确定上线工作时间表,部署的环境。
2、上线操作步骤以及问题处理步骤;
3、根据软件特点、客户需求进行软件部署,并记录软件部署和运行结果;
4、项目组根据系统运行请款对系统进行优化,记录系统的运行情况、系统问题和处理后的版本。
第十三章、系统验收
1、验收工作准备,按要求整理项目成果物,打印装订成册,并提交客户方。
2、系统主要使用部门及信息技术部门联合成立项目验收小组,从需求功能及技术需求层面对系统进行综合评估和项目成果物的审核,根据验收情况形成系统验收报告
3、应用部门及信息技术部门负责人根据系统试运行情况签署验收意见。
第十四章、产品维护
1、调出项目主要开发人员,按照合同要求安排维护人员对系统进行技术支持。
2、系统需求变更或调整,记录变更原因和软件及源代码的版本控制,按照软件变更要求对系统进行维护。
第章十五、源码和文档
1、源代码/文档管理采用版本控制软件VisualSourceSafe。
2、按项目的阶段性完成源代码、文档的上传。项目负责人每天对代码进行检查,开发总监或部门经理定期进行抽查。
3、文档分为项目文档和个人文档,文档上传前进行归类和汇总。
第十六章、质量检查
1、项目负责人每天要检查成员的工作完成情况,特别是新员工的工作进展;
2、工作抽查制度:不定期的进行抽检,并将检查对象、检查时间、检查内容、检查结果反馈给被抽检人。
3、内部审核制度:针对业务需求、概要设计(功能界面、数据库)或疑难问题组织评审会,提出意见或解决方案。
第十七章、文档规范
1、需按照软件实施的阶段落实成果物,参照《软件过程提交成果表》。
2、如果客户有特殊要求,请按照客户要求的规范完成。并将最终的问题提交公司归档备份。
第十八章、软件变更
为规范软件变更与维护管理,特制定本制度。本制度适用于应用系统开发完毕并正式上线,移交给客户方之后的运行支持及系统变更工作。
1、系统变更工作可分为功能完善维护、系统缺陷修改、统计报表生成。
2、需求部门提出系统变更需求,项目经理同开发人员一起根据重要性和紧迫性做判断,确定其优先级和影响程度,并进行相应处理,同时将变更需求整理成系统变更申请表。
3、系统变更实现过程按照软件开发过程规定进行,遵循软件开发过程统一的编码标准和版本控制,并经过测试通过才能完成部署和上线。
4、在系统变更完成后,开发人员需将系统变更表的执行结果提交给项目经理,测试人员确认执行结果后,项目经理与需求提出方确认签字后,提交至公司进行归档管理。
研发管理制度 篇6
1、目的
为了建立一个良好的激励机制,更好地调动科技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充分发挥大家的潜能,科学、合理、高效地完成公司的新产品开发工作。特制订本管理制度。
2、适用范围
适用于研发二部所有人员。
3、定义
无
4、职责
4.1统筹规划部负责新产品的调研分析与立项等方面的工作。
4.2技术研发部负责产品的设计、试制、鉴定、移交投产等方面的管理。
4.3采购部、生产部、质检部应在整个开发过程中给予支持和配合。
5、产品研发部管理程序
5.1日常管理制度
5.1.1严格纪律,不迟到、不早退、工作时间不串岗、不办私事、不私拿或损坏公物
5.1.2注重仪表,注意着装及仪表整洁,禁止穿拖鞋、无袖上衣,工作时间佩戴厂牌
5.1.3严格按公司考勤规定出勤。上、下班必须亲自打卡,严禁委托他人代签或打卡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上午08:30-12:00下午13:30-18:00
5.1.4所有请假需提前申请。未经有效批准无故不上班者,按旷工处理。
5.1.5调休:凡节假日加班者,须提前填写《加班申请单》经部门经理批准,交人力资源部核准后,方可享受调休或计算加班工资。未经申请且无加班申请单的,人力资源部一律不给予调休。
6、休假
休假申请人必须填写《请假申请单》并在销假时提供相关资料(病假证明或结婚证或婴儿出生证或死亡证明)并在休假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