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魏德友事迹学习心得体会汇编18篇》
内容导航
2022年魏德友事迹学习心得体会 篇12022年魏德友事迹学习心得体会 篇22022年魏德友事迹学习心得体会 篇32022年魏德友事迹学习心得体会 篇42022年魏德友事迹学习心得体会 篇52022年魏德友事迹学习心得体会 篇62022年魏德友事迹学习心得体会 篇72022年魏德友事迹学习心得体会 篇82022年魏德友事迹学习心得体会 篇92022年魏德友事迹学习心得体会 篇102022年魏德友事迹学习心得体会 篇112022年魏德友事迹学习心得体会 篇122022年魏德友事迹学习心得体会 篇132022年魏德友事迹学习心得体会 篇142022年魏德友事迹学习心得体会 篇152022年魏德友事迹学习心得体会 篇162022年魏德友事迹学习心得体会 篇172022年魏德友事迹学习心得体会 篇182022年魏德友事迹学习心得体会 篇1
富兰克林曾说过:“如果说,生命力使人们前途光明,团体使人们宽容,脚踏实地使人们现实,那么,深厚的忠诚感就会使人生正直而有意义”。最近阅读了《忠诚胜于能力》一书,让我对“忠诚”一词的理解日益深刻。该书以美国海军陆战队为素材和主线,穿插了许多生动形象的企业案例和寓言故事,深入浅出地阐述了“忠诚不仅是一种品德,更是一种能力,而且是其它所有能力的统帅与核心”这一主题思想。缺乏忠诚,其他的能力就失去了用武之地。
书中提到:“忠诚是一种义务,忠诚应该包括对国家的忠诚,因为你是一个国家的公民,国家给了你人身安全和保障,你就有义务忠诚于国家,在国家面前应尽自己的义务;忠诚还包括对社会的忠诚、对同事的忠诚、对职业的忠诚、对自己的忠诚、对朋友的忠诚、对家庭的忠诚等。其中对自己职业的忠诚,是最基本的忠诚。”忠诚是一种责任,这是我体会最深的一点,我认为要真正做到忠诚就要从自我做起、从工作的细节做起、从点点滴滴做起、把这种理念融入到生活和工作的每一个环节中去。忠诚的人会主动追求卓越,而缺乏忠诚的人最多在“合格”处就停止了脚步。
联系到我们的日常工作中,作为企业发展建设中的一员,就是要从热爱公司、热爱项目部集体做起,像领导常常要求我们的那样,对工作敬业,对企业忠诚。无论在哪个岗位,肩负什么职务,都必须以履行自己的职责为己任,用忠诚书写成长的历史,使自己每一天都有新的收获。不要因为受一点儿委屈,吃一点亏就牢骚满腹、耿耿于怀。其实在很多时候,吃亏是进步的扶梯,失去的越多,得到的.也就越多。我们只有齐心协力,才能造就一个优秀的团队,才能推动各项工作实现高质量高标准的跨越式发展。
在我看来,忠诚应该首先表现出高效率、高效益。“要成为一名优秀的员工,你无需有多高的智商、情商等,而是要首先具备一种品德,那就是忠诚。”我们的忠诚就是要见诸于行动,为领导出谋划策,为企业建设多提合理化建议,自觉维护公司尊严,切不可一时冲动,为了一点私利,做出危害公司形象和利益的可耻之举。一份职业,一个工作岗位,是一个人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保障,只有爱岗敬业的人,才会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勤勤恳恳,不断钻研学习,一丝不苟,精益求精,才会为社会、为企业作出贡献。也只有爱岗敬业的人,才有可能成为企业的栋梁之材和希望所在。
其次,忠诚不谈条件,不讲回报。忠诚是一种与生俱来的.义务,忠诚是发自内心的情感。美国肯尼迪总统在就职演讲时曾说过“不要问美国为我们做了什么,而要问,我们为自己的国家做了什么?”是的,不要问企业为我们做了什么,而要问,我们为自己的企业做了什么?当我们接到领导交办工作的时候,是讨价还价能推就推,还是尽职尽责努力完成不讲任何理由?当我们在工作中遇到困难和挫折的时候,是等待观望半途而废,还是自我激励攻坚克难无往而不胜?当我们自觉晋级升迁没有达到期望值的时候,是牢骚满腹怨天尤人,还是自我反省加倍努力厚积而薄发?现实生活中很多人尽管才华横溢,但总是怀疑环境、批评环境,殊不知,就是因为所持有的这种态度,才对他的进步和成长打了一个很大的折扣。
爱岗敬业、忠诚奉献是一种责任,也是一种精神。歌德曾经说过:“你要欣赏自己的价值,就得给世界增加价值。”像我们这样的建筑企业,工作环境比较艰苦,流动性大,收入也不算高,但即便如此,我们绝大部分员工仍然在环境艰苦、劳动繁重的工作岗位上兢兢业业、任劳任怨地工作,我们的企业正因为有像他们这样具有崇高敬业精神的员工队伍,才能在一次次的竞争中夺得胜利,赢得荣誉,取得辉煌的业绩。试想,如果没有施工一线广大员工的无私奉献、爱岗敬业,我们的企业生产经营目标如何实现?俗话说得好,干一行就该爱一行。今天我们选择了这份职业,哪怕工作环境再艰苦恶劣,工作内容再枯燥繁琐,我们都应该满腔激情地工作,应该像热爱自己的家庭一样去爱岗敬业。
一支乐队,需要全体成员的齐心协力,才能呈现出余音绕梁的华章;一枝玫瑰,需要根茎的无私奉献,才能散发出沁人心脾的芳香;一个企业的蓬勃发展,同样需要每一位员工的脚踏实地、真抓实干,需要每个员工的爱岗敬业和忠诚奉献。我们经常说:今天工作不努力,明天努力找工作。每份工作都来之不易,所以我们都应该本着“努力、努力、再努力,实践、实践、再实践”的精神,把诚信当成习惯,把忠诚作为信念,在人生的旅途中不断实践这些理念,就能获得更多的提高和拓展,就能使我们的事业驶向更宽更远的海洋。
2022年魏德友事迹学习心得体会 篇2
纵观中华民族数千年的繁衍与发展历程,大大小小的瘟疫其实从未远离人类,在历代应战疫病的过程中,中医已形成了一整套系统且独特的理论和实践体系。新中国成立以来,在乙脑、流脑、出血热、SARS、甲流等流行性传染性疾病的防治中,中医药均发挥了应有作用,社会各界对中医药治疗新冠肺炎也寄予希望。
在一次次临床诊察和研究中,张伯礼发现中药在减轻发热症状、控制病情进展、减少激素用量、减轻并发症等方面均有疗效。他建议:轻中症患者中药汤剂个体化治疗,重症患者中西医结合治疗。一切,都要以病人受益最大为原则!
随着中医药诊疗参与力度和广度的不断推进,目前,中医或中西结合救治患者七千多人次,已有近千名患者治愈出院,中医药在抗击新冠肺炎的全过程中都发挥了作用。
张伯礼说,“从深度看,中医在此次疫情防治过程中有了成建制队伍和定点医院,仅湖北省中西结合医院和武汉市中医医院两家定点医院就有400余张床位,金银潭医院开设了中医病床40余张。由中医药人员进行救治,使患者得到了系统规范的中医治疗,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此外,全国多地中医院参加病人收治,或建立了中医会诊制度;多个省市发布文件,要求全部患者都能得到中医药治疗。在这次抗击新冠肺炎中,中医药全过程发挥了作用,对于普通型患者改善症状,缩短疗程,促进痊愈;对于重症、危重症患者,可减轻肺部渗出,控制炎症过度反应,防止病情恶化;对于恢复期患者,可促进康复进程。除了临床救治,还同步开展了临床和药物科学研究,我们承担了国家科技应急攻关项目-中西医结合防治新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的临床研究,目前已经启动,正在紧张有序的进行中。”
2022年魏德友事迹学习心得体会 篇3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央关于推进反邪教正面宣传教育的指示精神,深入宣传展示以来反邪教工作取得的重大成就,大力宣传反邪教系统典型事迹。5月9日上午,新疆库车县人民法院组织全院干警集中学习新华社刊发《远离邪教的阴霾——各地积极开展反邪教宣传教育厚积反邪教土壤》的通稿,学习了全国防范处理邪教系统优秀工作者“屈申”同志先进事迹。
20xx年间,屈申和他的同事一起,帮助300多名邪教人员重新步入正常生活轨道。屈申同志坚守反邪教岗位不离不弃,在不幸患病两次手术后,依然抱病忘我工作,用无悔的选择、执着的追求和无私的奉献,生动诠释了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优秀品格。屈申同志多次荣获中央、省、市政法战线和反邪教战线先进个人荣誉称号,20xx年,屈申同志被评为武汉市劳动模范,20xx年被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务院防范和处理邪教问题办公室评为全国防范处理邪教系统先进工作者。
该院党组号召全院干警,要学习屈申同志对党忠诚、干净、担当的优秀品质。学习屈申同志爱民为民的大爱情怀。学习屈申同志,扎根一线、勤奋钻研、脚踏实地、永不放弃、舍己忘我、无所畏惧,为反邪教斗争牺牲自我、甘于奉献的精神。
全院干警纷纷表示要向屈申同志那样,甘于奉献、甘当无名英雄,扎实工作,增强反邪教意识和反分裂斗争意识,自觉抵制极端思想渗透,把反邪教工作做得更好。
2022年魏德友事迹学习心得体会 篇4
张继先,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呼吸与重症医学科主任。一个月前,她最早发现这场疫情苗头,并和院方一起上报。
1月30日,长江日报-长江网记者采访到了这位54岁的温和女医生。个头不足1.6米,话语轻柔,一双疲惫的眼睛透出和善。
7个相似病人4个来自华南海鲜
她判断“这肯定有问题”
20__年12月26日上午,医院附近小区的一对老两口因发烧、咳嗽来看病。当时两人是自己走到医院来的,拍出来的胸部CT片,却呈现出与其他病毒性肺炎完全不同的改变。
张继先让老两口叫来他们的儿子做检查,儿子没有任何症状,但CT一照,肺上也有那种表现了。
这一天,还来了一位华南海鲜市场的商户,一样的发烧、咳嗽,一样的肺部表现。
“一般来说,一家来看病,只会有一个病人,不会3人同时得一样的病,除非是传染病。”张继先给这些病人做了甲流、乙流、合胞病毒、腺病毒、鼻病毒、衣原体、支原体等与流感相关的检查,病人全部呈阴性,从而排除了流感。
张继先头脑中的疑团越来越大,12月27日,她把这4个人的情况向业务院长夏文广、医院院感办和医务部作了汇报,医院立即上报给江汉区疾控中心。
12月28、29日两天,门诊又陆陆续续收治了3位同样来自华南海鲜市场的病人,这一下就有7个相似的病人了。
“这是我们从来没有见到过的病,同样来自华南海鲜市场的有4个病人了,这肯定有问题。”张继先判断。
7个病人,症状和肺部表现一致,只是轻重有区别。张继先敏锐地意识到情况不对,立即又向医院进行了报告,并建议医院召开多部门会诊。
会诊专家一致认为不正常
立即向卫健委疾控处报告
12月29日下午1时,分管院长夏文广召集了呼吸科、院感办、心血管、ICU、放射、药学、临床检验、感染、医务部的10名专家。
大家对这7个病例进行了逐一讨论,影像学特殊,全身症状明显,实验室检查肌酶、肝酶都有变化,专家们一致认为,这种情况确实不正常,要引起高度重视。
追问到还有两例类似病史患者,到同济医院、协和医院去治疗,留下来的地址也是华南海鲜市场后,夏文广副院长立即决定:直接向省、市卫健委疾控处报告。
疫情越早发现越有利于控制
6位病人当天转院金银潭
12月29日是星期日,省、市卫健委疾控处接到报告后快速反应,指示武汉市疾控中心、金银潭医院和江汉区疾控中心,来到医院,开始流行病学调查。
傍晚,武汉市传染病定点收治医院——武汉市金银潭医院业务副院长黄朝林和ICU主任吴文娟来到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逐一查看了这7个病人,接走了6位病人,其中轻症3位、重症3位。那一家三口的儿子坚决不去金银潭医院,留在张继先这里继续治疗,今年1月7日病愈出院。
张继先接受采访时坚定地说,疫情越早发现越有利于控制。“我们现在感觉自己做对了!”
2月1日,记者多方求证,各方信源均证实是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最早上报疫情,并评价,给政府及早监测疫情争取了时间。
她订购了30套帆布工作服
一直用到了1月22日
在收治那一家三口住院时,张继先在呼吸科病房隔出一块与其他区域相对独立的地方,建立了有9张病床的隔离病房。
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是离华南海鲜市场最近的两家三级医院之一。那6个病人被金银潭医院接走后,张继先的呼吸科门诊又陆陆续续收治了类似的病人。到元旦时,这9张隔离病床不够用了。
从发现那一家三口起,张继先就要求所有的呼吸科医护人员戴口罩。医院给他们科室批了N95专业防护口罩,“我们只有进入那个区域才戴N95,其他区域还是一般医用口罩”。
与此同时,张继先嘱咐科室人员在网上订购了30套细帆布的白色工作服,12月31日那天,这批被她视为隔离服的工作服寄到了科室。
自购的工作服被大家穿到了医生白大褂和护士服的里面。“不管怎么说,我们多穿一层,对自己防护好一点。”
这一套厚帆布的“防护服”一直到1月20日,钟南山院士明确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能够人传人,才完成它的使命。这一天,医院给他们配备了三级防护服。
元旦期间,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呼吸科的门诊量开始激增,由原来一天100人左右,增加到230人左右,收的像最开始7名患者那样的病人越来越多。
张继先他们去给其他呼吸道慢性病住院病人做工作,让他们尽快出院,有的病人不愿意出院,医护人员就找各种理由劝说。
敏锐和防护意识
来自于“非典”时期的锻炼
医院处处小心,因陋就简地把防护做到可能做到的极致。从最初收治那一批病人到现在,张继先所在的科室做到了无一例医护人员感染,无病人交叉感染。
病人的病号饭要从隔离窗口送进病房
张继先说,对传染病的防护意识生根于“非典”。20__年抗击“非典”时,时年37岁的她是江汉区专家组的成员,每天的任务就是下到各个医院排查疑似者。
“我从那个时候就有感觉了,什么叫公共事件,什么叫群体事件。”张继先说,医生看病,要问病人的住址、职业,这一下来了4个华南海鲜市场的,怎么会没有问题?“这就是‘非典’时期锻炼出来的思维。”
病人太多 医护人员太苦
“这次把一生的眼泪流光了”
原定采访张继先的时间是29日中午,记者出发时,接到医院党委书记邱海芳的电话:“您现在别来了,张继先主任在病房大哭!”
1月30日,长江日报-长江网记者当面问起张继先悲伤的原因,她说:“病人太多了,我们的医护人员太苦了!”
1月26日,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成为第三批定点医院,收治病人由医院统一安排。病人太多了,必须按轻重缓急来统筹。
北京东直门医院援汉的医护人员抵达医院,张继先忙着安排食宿以及工作岗位
有的病人病情发展太快,手段用尽,还是走了,张继先大哭;有时防护服快没有了,口罩快用完了,张继先大哭……张继先说,这个传染病,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多的病人涌向医院,从来没有见过。
“我这次把一生的眼泪流光了!”这一个月来,睡眠严重不足,体力严重透支,她竭尽了全力。
痛哭一场
她又一头扎进病房
那里是
容不得她一丝马虎的战场
2022年魏德友事迹学习心得体会 篇5
除夕,这个中国人眼中最重要的日子,再远的路,再大的风雪,也阻挡不了团聚的力量。亲人相聚,相互陪伴,如同依偎着生命的根与源,像枝与叶般相拥相偎。可是,这种司空见惯的美好在今年却是无比的奢侈。
疫情的爆发使你们不得不坚守在岗位,随着时间的流逝,你们还记得逆流而上的那一天吗?
那天,你换上了崭新的西装,把头发梳成了大人的模样,买来回家的车票,你想终于可以回家和数月未见的家人团聚了,但是在知道疫情之后,你脱下了西装并穿上了白大褂,拿起手机拨打家里的电话:“对不起啊,今年我不能回家过年了,疫区需要我,提前祝你们新年快乐,对了,记得注意身体,”你强忍住内心的悲伤,微微一笑说:“明年我一定回家过年。”说完,你就奔向自己的工作岗位上接着工作
那天,你为了方便疫情的工作,你剪了心爱多年的长发,脱去了漂亮的衣服,你专心致志的投入到防护疫情的工作中去。你想,没有关系的,头发可以再留长,短发也是超酷的,漂亮的衣服可以日后再穿,身穿白衣的你依旧最美。
那天,你拿着今年刚发的工资,你想一定要好好犒劳犒劳你自己,在得知疫情的相关需要以后,你将自己多年的积蓄全部捐出,自己又加入到志愿者的队伍,你想,等疫情结束之后一切可以重头再来。
你可能已经年过花甲,但你知道疫情之后,你用你的毕生所学去研究如何克服疫情;你可能只是一位清洁工,但你将自己的全部积蓄捐往疫区,自己再前往疫区帮忙;你可能是一位老师,但是你只身前往疫区给你的所有学生们树立了一个榜样;你可能只是一个军人,服役多年后你终于可以回家,但是知道疫情爆发之后,你又一次放弃了回家的机会,“若有战,召必回”你奋不顾身的赶往了一线......
你,你,无数个你,你们来自五湖四海,你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做“逆行出征者”你们将涓涓溪流汇聚成大海,你们将点点星光聚拢并照向四方,你们在疫情来临时用沉默去代替旁人的抱怨,用最实际的行动去抵御疫情的不断侵袭。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你们拿起心中的信念作为武器去抵御疫情,你们为众人负重前行,用一袭白衣来守护我们的平安。逆流而上,危险重重,但是你们依旧昂扬而去,留下一个个坚实的背影。
你们也有自己的家人,你们也有自己的生活,你们也是一个平凡的人,但是你们的平凡造就了伟大。我觉得世界上所有的赞美之词都不足以用来赞美你们。
我相信不远的将来,和煦的春风定会吹拂梦境的河岸,生命的绿树必将生机勃发,翠荫如烟......
2022年魏德友事迹学习心得体会 篇6
在万众期待的20__虎年的钟声响起之际,于20__年12月,一个由新型冠状病毒引起的肺炎侵入了中国。使沉浸在新年欢乐气氛之中的我们猝不及防。
《英雄之城》用科学的态度和平实的语言,客观讲述中国有力有效防控疫情“魔鬼”的真相和事实,留下那些最真实、最生动、最温暖、最有力量的故事。
面对这场疫战,年轻的医护人员用他们并不厚实的肩膀挡在前方,用口罩磨破的鼻梁顶住了生死一线的疯狂。84岁的老人钟南山院士领衔200多名专家迎战疫情,给大家传授相关知识,这无疑是给全国人民吃了一颗定心丸。
这两天看新闻,发现很多人,很多组织都在给武汉捐赠食物、口罩、防护服等重要的物资。捐赠物资上都写着“湖北人加油,祝早日战胜疫情,”“众志成城,抗击病毒,武汉加油,湖北加油,”等温暖的祝福语。
每一个逆行者,都是中国的英雄,不论是含着眼泪剃光头的女医护人员,还是不留姓名捐赠物资的亲爱的陌生人,也有瞒着家人偷偷支援武汉的不归人,所有的平凡英雄,值得我们所有人致敬,正是因为有了你们,中国才有今天。向你们致敬的同时,也希望你们保重,尽管每天只能休息四五个小时,也不要累垮自己的身体,听到医护人员太累死亡的消息比确诊人数的增加更让我们痛心,你们从来不是孤身在战斗,中华儿女的心永远寄于你们,所以请一定要保重自己的身体,救治别人的同时也要关爱自己,你们的家人还在等着你们回去。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牵动着全国14亿国人的心,对疫情防控,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亲自指挥,亲自部署,多次召开会议,作出重要指示。相信在总书记的领导下,中国人民众志成城,定会战胜疫情的!
“Stay with you,等待着日出,不想说多累多辛苦,总有人会知足。”这是林俊杰和孙燕姿用歌声表达了爱,希望奋战在疫情防控的一线医护人员能听到这份特殊的音乐的鼓舞。
武汉,别怕。全中国都在等你痊愈,我们相约武汉,一起吃一碗正宗的热乎乎的热干面。
待凛冬离去,雪融草青,相信,一定会有新的温暖延续。
2022年魏德友事迹学习心得体会 篇7
52年时间,魏德友始终坚守在兵团第九师161团二连,放羊、巡边,他一直做着这样看似平凡但让人感动至深的事。连日来,魏德友老人巡边的事迹,在我区各族干部群众中引起强烈反响。大家表示,魏德友的精神品质可歌可泣,坚定的理想信念、献身党的事业的赤胆忠心令人钦佩和敬仰,要以魏德友为标尺,立足岗位,为兵团事业发展不懈奋斗。
兵团第七师131团号召全团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以魏德友为榜样,结合“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掀起学习热潮,拟定学习计划,组织1300余名党员干部认真学习先进事迹,并组织召开学习先进事迹专题讨论会,通过讨论加深对魏德友先进事迹的理解,形成立足岗位学先进、见行动、比贡献的浓厚氛围。
兵团第十三师淖毛湖农场组织全场党员干部认真学习魏德友先进事迹和崇高精神,教育和激励广大干部群众,做像魏德友同志那样理想信念坚定、富有责任担当、甘于吃苦奉献、矢志维稳戍边的兵团人。
7月29日,看到《新疆日报》刊发的《向巡边老人致以崇高敬意》的消息后,塔城地区政协工委、地委编办、地区红十字会住裕民县阿勒腾也木勒乡阿勒腾也木勒村联合工作组成员张春明说,魏德友老人屯垦戍边的精神让自己感动,心中有祖国、用心爱祖国,他的精神值得自己用心学习,而今自己的住村地点就与161团临近,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今后会以魏德友老人为榜样,立足基层工作,服务奉献各族群众,倾心尽力去完成“访惠聚”各项工作任务,向党和人民交一份满意的答卷。
161团职工张华说,魏德友老人身上所体现的爱国情怀值得大家深思与学习,裕民县有全国闻名的小白杨哨所,魏德友老人就如哨所旁那笔直挺立的白杨树,扎根边疆、顽强生长,默默戍守着祖国的边防,他吃苦就是为了大家生活的甜美,他做的事既是平凡的,又是伟大而光荣的,他永远是各族干部群众学习的榜样。
2022年魏德友事迹学习心得体会 篇8
7月31日,三十六团林园连组织该单位党员干部在会议室集中学习了老党员魏德友同志的先进事迹。据了解,近日三十六团号召全团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以魏德友同志为榜样,结合“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学习魏德友同志坚定信念、对党忠诚,遵守纪律、服从安排的政治品格,淡泊名利、吃苦耐劳、不计得失、甘于吃亏的奉献精神,学习他忠于职守、坚韧执着、脚踏实地、认真较真的崇高境界,热爱家乡、保卫祖国、勇于牺牲、寸土不让的国防国土意识。为掀起学习热潮,三十六团政工办统一部署,14个党支部迅速拟定学习计划,组织本支部党员干部认真学习魏德友同志先进事迹,要求参学的每名党员分别结合自身工作实际写一篇心得体会,形成学先进、见行动、比贡献的浓厚氛围。通过学习,党员干部纷纷表示要做向魏德友同志那样理想信念坚定、富有责任担当、坚持艰苦创业、矢志维稳戍边的兵团人,立足岗位、发挥作用、建功立业,为维护社会稳定和团场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2022年魏德友事迹学习心得体会 篇9
通过学习滕启刚的先进事迹,我认识到他在完成职业所赋予的职责与使命中,肩负起了作为法官应有的担当。我深刻体会到向英模学习必须要落实工作中的每一个环节。
不管多忙,现场永远是滕启刚的冲锋阵地,接到案件,他会第一时间到现场去调查,查清案件事实。我要学习他对案件的“较真”,对真相的执着追求。
见贤思齐、奋发努力。我要向先进看齐,以先进为榜样,身处行政岗位,要以“螺丝钉”的精神,沉下心,耐得住寂寞,把忠诚担当镌刻进日复一日的琐碎工作中,将默默奉献书写在平凡岗位里,以扎实可靠的作风,以奋斗拼搏的姿态,主动投身到辽河法院高质量发展的进程中,贡献自己的青春和力量!
滕启刚工作和生活中的大爱情怀打造了他独有的人格魅力,甚至影响着身边人的职业理想。一件件日常工作事迹,是审判一线的同志学习的榜样,一桩桩故事折射的精神也为我们行政岗位干警立下标杆。
我们要学习他“一切听从组织安排,无论在哪个岗位,他总能满怀激情,干一行爱一行精一行”的奉献精神,忠诚审判事业,勤勤恳恳一丝不苟尽责尽心完成每一项工作任务;学习他朴素的价值观,潜心扎根基层30年,牢记为民宗旨,认认真真坚守正义勤俭持家当好法庭和自己家庭的大家长;学习他“心中装着百姓,在具体司法实践中体现人民性”的百姓情怀,善于换位思考,踏踏实实沉下身子幽默智慧做群众工作的能力。
2022年魏德友事迹学习心得体会 篇10
曾有不少人问过袁隆平:此刻大家称您为“杂交水稻之父”,当初,您为什么学农,为什么走上研究杂交水稻这条路的呢
袁隆平回答:“学农缘于一次偶然:小学一年级时一次郊游,教师带我们到一个私人园艺场去参观,我看见树上的桃子红红的,葡萄一串一串的,花也很漂亮;正好那时,卓别林主演的电影《摩登时代》上演,影片里有一个镜头,窗外就是葡萄什么的,这些印象叠加起来,我感觉田园确实太美了,就想长大后学农,如果那时教师带我们到真正的农村去看,又苦又穷又脏,那我肯定不会学农了。”其率真的回答,赢得了大家的掌声和笑声。
因为儿时的这个愿望,高中毕业后,袁隆平考上了重庆相辉学院(后改名为西南农学院)。1953年,袁隆平毕业后,被分配到湖南安江农校,成了一名教师。
因为这个偶然的选择,至今,袁隆平已在田间忘情忙碌了半辈子。
2022年魏德友事迹学习心得体会 篇11
“哀乐如歌祭忠魂,挽联低垂颂英雄。”8月2日上午,因遭遇恐怖袭击英勇牺牲的我驻索马里大使馆警卫人员、武警山东总队临沂支队上士张楠烈士遗体告别仪式在山东省举行。外交部、山东省委省政府、武警部队领导,以及驻济解放军和武警部队官兵代表,社会各界群众代表近千人怀着无比悲痛和无限崇敬的心情到场与英雄告别。
在济南市粟山殡仪馆第一告别厅内,放满了社会各界敬献的花圈、花篮,门前悬挂着“向张楠烈士告别仪式”的横幅,厅门左右悬挂着挽幛:忠诚使命血洒异域卫士永垂不朽;矢志从军为国捐躯英雄青史长存。电子屏上滚动播放着张楠烈士生平、照片和在异国他乡战斗的视频画面。两名礼兵庄严肃穆,菊花青纱簇拥着张楠烈士的遗像。遗像下,昨晚刚刚被迎接回国的张楠烈士的灵柩上覆盖着鲜艳神圣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
张楠烈士英勇牺牲,牵动着各级各地领导的关注。党和国家、军队领导人分别作出重要批示、指示,向牺牲和受伤武警战士表达亲切关怀,向烈士亲属表示亲切慰问,要求全力做好各项善后工作。外交部、山东省委省政府、驻济解放军和武警部队、烈士的家乡所在地政府和社会各界等各单位纷纷发来唁电、唁函,并送花圈挽联。武警山东总队批准张楠同志为烈士,武警部队追授他“中国武警忠诚卫士”奖章。
9时30分,遗体告别仪式开始。仪式由武警山东总队王爱国政委主持,外交部张明副部长,山东省委姜异康书记、郭树清省长,武警部队张瑞清副政委、政治部陈国桢副主任,索马里驻华大使等军地领导分别看望慰问了烈士父母及亲属,并参加告别仪式,向英勇牺牲的张楠烈士表示沉痛哀悼。
在悲恸的哀乐声中,参加告别仪式全体人员肃立,向张楠烈士默哀三分钟。山东省委姜异康书记简要介绍了张楠烈士生平,称赞他是有灵魂、有本事、有血性、有品德的新一代革命军人,是献身警卫事业、建设精锐之师的杰出代表。张楠烈士满怀报国之志、执着强军梦想,用28岁的青春热血书写了中国武警忠诚卫士的价值追求和时代风采。
随后,参加仪式的代表、烈士亲属、社会各界群众、解放军和武警官兵依次进入大厅,围着烈士灵柩缓缓绕行一周,向张楠烈士作最后的送别。然后,大家走到烈士亲属们面前,一一紧握烈士亲属的双手,低声安慰悲痛中的亲人。
浩气存寰宇,忠骨归故土。11时,张楠烈士告别仪式结束。两名礼兵手捧张楠烈士的骨灰盒缓步前行,送上灵车。张楠烈士的亲属、家乡有关领导、武警山东总队部分官兵将随同护送灵车返回烈士家乡、河北沧州。下午14时30分,张楠烈士骨灰安葬仪式将在河北沧州烈士陵园举行。
2022年魏德友事迹学习心得体会 篇12
温州市教育局召开陈莹丽老师先进事迹报告视频会议,追忆最美女教师。先后听取了报告团5位同志的报告,被陈莹丽老师那心挂家人、情系学生、留恋讲台,为梦想打拼、为事业献身,以实际行动践行“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古训的“红蜡烛”精神深深感动着。下面,我来谈谈学习的深切体会。
一、不忘初心,爱岗敬业
陈莹丽老师今年26岁,花季般的年龄,对未来的理想和希望在她那年轻的心中涌动着,她用青春的琴弦弹奏着动人的音符。据她的爸爸陈玉臣介绍,“当老师是她从小的愿望,高中毕业以后,独自填报师范院校。虽然大学毕业后当年没有考上教师岗位,但她毅然决定到乐清公立寄宿学校代课,一边工作,一边复习。功夫不负有心人,两年后通过公开招聘考试,当上了正式教师,被分配到大荆镇镇安学校工作。家里人担心她在山区学校吃不了苦,可她开心得像一个得了糖的孩子。她还说,当老师是她的追求。”谢晓晓老师深情地回忆了自己眼中的同事陈莹丽老师,生活中她是热情的90后,工作中她是不放弃每一位学生的好教师。“我为我的同事陈莹丽而感到骄傲,她是90后的榜样,也是所有教育工作者的榜样。我愿意向她学习,耕耘于平凡而又伟大的教育事业,奉献自己的青春力量。”谢晓晓还回忆说,“我们初中只有三个班,陈莹丽老师去年一入校便担任七年级的班主任和七、九年级两个班的任课老师。她负责的是历史与社会、思想品德两门功课。为了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莹丽每周二要去一次大荆镇一中请教她的指导老师,镇一中11点半下课,她要赶回来参加12点20的午自修,这50分钟去掉坐车、转车的时间,她根本就没有时间吃上中饭,她的心里只惦记着班里的孩子。她班上有一个留守儿童,常年由老迈的爷爷和亲戚帮助照顾,平时对学习不上心,常常还有烦躁不安、爱发脾气的表现。莹丽和他家人联系的次数多到不可计算,办公室三天两头都能看到家长的身影,孩子的爷爷姑姑轮流来,电话那头莹丽还和孩子远在外地的妈妈联系。后来,莹丽还在耐心地做着工作,学生家长先受不了了,一气之下说,这孩子我们管不了,不管了。但莹丽却担忧而生气地说:“我是他的老师都没有放弃,你们怎么能放弃?”。听了陈莹丽老师的事迹报告后,深受感动和鼓舞,我要学习她不忘初心、献身理想的坚定信念和爱岗敬业、恪尽职守的拼搏精神,并号召我县教师以陈莹丽老师为榜样努力做好“立德树人,教书育人”工作。
二、大爱无痕,乐观坚强
大荆镇镇安学校校长金峰回忆,“四月底,我试探性地问她:身体调养得如何,什么时候可以回来上课?‘我在喝中药,感觉好多了,可以上课了。’电话里的她,说话还是那样轻快。五月初,陈莹丽老师又回到了她念念不忘的讲台。还是一样的笑脸,还是一样的阳光,只是原本消瘦的身体看起来似乎更瘦了。”金校长的讲述,将陈莹丽坚强乐观、认真负责的90后女教师形象,又展现在人们面前。“那个时候的她,癌细胞早已经扩散,但她却对我说‘感觉好多了’可以上课了。”金峰校长讲到这,哽咽地说不出话,台下不停地有人埋头抹泪。这时金校长一直为自己当时没有深入了解和关心陈老师的病情而感到自责。他虽为镇安学校失去这样一位优秀教师而感到痛苦和内疚,但也为镇安学校拥有这样一位优秀教师而感到骄傲和自豪。学生卢晓琪介绍,陈莹丽老师在我的心目中是一位拥有沉稳的蓝、温暖的红和隽永的绿的“三色”好老师。她虽然表情严肃,但课堂充满热情和风趣,教学方法灵活有效,如她问“与我国隔海相望的国家有哪6个?”,同学们总是记不住,可她那“韩(韩国)日(日本)飞(菲律宾)来(文莱)一只印尼(印度尼西亚)马(马来西亚)”的诙谐语言,让大家至今还记忆犹新;她那温暖的微笑和亲切的关怀,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平时经常自费给同学们买奖品,总把贴心给予所有的人;一句“同学们,有不懂的问题要抓紧问,再不问就没有时间了”的贴心话,我们年幼的同学当时没能领会其中的一语双关,真是后悔莫及呀!卢晓琪还回忆说,那段时间,陈莹丽老师一直用手捂着肚子,脚步非常缓慢,连说话都是有气无力。最后一堂课上,她难受地靠着讲台,坚持用最大的声音为学生讲完最后一张试卷……“我一直希望能成为一位教师,我多么想对陈老师说:我还想再听您上一堂课!”台上,卢晓琪边讲述边落泪。同事谢晓晓回忆,陈莹丽老师是我心中最美的“红蜡烛”。为了解决小镇信息不畅的局限,莹丽特意下班后跑到乐清城关的中学,她打听到城里的老师订什么复习资料,她就也给她的学生订什么资料。为了让孩子们形成把学习融入生活的习惯,她抓住每次偶遇学生的机会抽查背诵。孩子们就在一次次偶遇中以这种游戏的方式巩固了知识。为了帮助孩子们树立明确的学习目标,她制定了详细明确的奖罚制度,学生们下课后都忙着去她的办公室查看自己的积分,兑换奖品不亦乐乎。谢晓晓还回忆说,莹丽是一位热爱大自然更爱学生的姑娘,记得有一次到山上摘桔子,其他同事都喜欢摘外表好看的,可她却摘不同大小不同颜色的橘子,她说摘桔子不能只看颜值,好看的橘子不见得甜。其实,这就是她对待各种个性差异学生的态度呀!听了陈莹丽老师先进事迹报告后,我的深切体会是:有一种精神感人至深,有一种大爱凝心聚力,有一种态度乐观坚强,这就是对陈莹丽老师的真实写照。陈莹丽虽然走了,但她的事迹永远印刻在三尺讲台,她的师德精神永远播种在人们心间。我将以实际行动弘扬陈莹丽老师胸怀学生、大爱无痕的师德师风和敢于担当、乐观坚强的坚毅勇气,并向全县中小学幼儿园教师传递师德师风正能量。
三、汇聚能量,再立新功
陈莹丽老师的感人事迹,催人泪下。从教的岁月虽然短暂,可她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古训和“爱岗敬业,舍己为人,甘于奉献”的精神内涵,同时展现了人民教师崇高的思想境界,不愧是我市乃至我省普通教师的优秀代表,是全市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学习的楷模。浙报集团乐清日报社全媒体记者蔡甜甜说,陈莹丽来到偏远的镇安学校后,一直生活在城市的她没有因为环境艰苦而退缩,而轻言放弃。反而在记事本里说“这里四月吃枇杷,五月吃杨梅,六月吃桃子,七月吃西瓜,十月吃桔子,简直太棒了”……一个信念坚定、执着理想、乐观豁达的女孩仿佛就在眼前。陈老师与时间赛跑的执着与坚韧,用青春践行当人民教师的唯一心愿,是她言传身教和热爱教师职业的最好诠释。陈莹丽老师虽然走了,但她爱岗敬业、舍己为人、甘于奉献的精神深深烙在我们心中。正如有句话说的好:“死并非生的对立面,而作为生的一部分永存!”……时代呼唤“最美女教师”,陈莹丽的精神让她永存。乐清日报全媒体独家原创、浙江日报重磅连续报道,人民日报、新华社等央媒有序跟进,乐清90后最美女教师感动亿万国人。“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夙夜在公,勤勉工作”是我对这次学习教育活动的真切体会,也是我的庄严承诺。在教育不断改革创新的今天,只有加强学习,才能适应新世纪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在工作上遇到难题,我一定要虚心地向同行和领导请教,汲取知识的营养和宝贵的教学经验。在工作之余挤出时间学习,让阅读、思考和研究成为我生活的一部分。如今,陈莹丽老师虽然离我们远去,可她那种“不忘初心、献身理想,爱岗敬业、恪尽职守,胸怀学生、大爱无痕,敢于担当、乐观坚强”的精神品质和可歌可泣的动人事迹将永远驻留在我们心中,激励着我们前进,让我们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提振精神,汇聚能量,克难攻坚,再立新功。
2022年魏德友事迹学习心得体会 篇13
20__年9月7日,是袁隆平90岁阳历生日。他在家中许下生日愿望,希望自己领衔的第三代杂交水稻双季亩产3000斤早日实现。去年,第三代杂交水稻单季亩产取得2092.6斤的成绩。袁老的生日愿望透露出无尽的家国情怀,我们共同企盼着袁老的生日愿望早日实现!
袁老身上有很多标签,比如“首届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得主”“杂交水稻之父”“魔稻祖师”“最酷的90后”“90后梗王”等等。这些标签或大气、或诙谐、或酷炫,反映的是这位“90后”老爷子热爱田野、热爱人民、热爱生活的本真。而这些品质,是需要广大基层党员干部学习的。
基层党员干部要永远热爱田野。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广大科技工作者要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把科技成果应用在实现现代化的伟大事业中。”科学没有国界,科学家有祖国。袁老深爱着祖国,他把论文写在田野之上,把一生都贡献给了乡间,为的是实现“禾下乘凉”和“覆盖全球”两个梦想。广大基层党员干部大都来自田野乡间,要时刻想着扎根祖国大地,将自己的前途命运和祖国的前途命运紧密结合在一起,如此才能不负韶华、不负青春。田野不只有秀美的风景,也有荆棘坎坷的泥路,但是只要我们把心沉下去,一定可以在把泥泞小路变成康庄大道,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基层党员干部要永远热爱人民。“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为人民服务是伟大而光荣的事业,袁隆平强调,不能搞牺牲产量来求优质,为了国家粮食安全,满足人民群众不断提高的消费需求,“应该要搞既高产又优质的800公斤的”。正是如同袁老这样伟大的科学家热爱人民、不断奋斗,才让我们解决了吃饱和吃好的问题,从而“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广大基层党员干部也应如此,对于人民要心存热爱,想人民之所想,急人民之所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在平凡的岗位上为人民谋福祉、谋利益,为人民创造更美好的生活。
2022年魏德友事迹学习心得体会 篇14
启迪他人,刚柔真我。滕启刚扎根基层书写了精彩人生,用生命诠释了法官廉洁自律的政治操守。
滕启刚同志的一言一行深深激励着我,我要向滕启刚同志学习,学习他对党的事业无限忠诚,对审判工作无比热爱,始终站在人民法院化解矛盾纠纷的前沿,探索调解新思路;学习他以群众苦为苦,实实在在解决百姓的难心事,时时同民意对表,事事向民心对标,把为人民服务作为审判工作的指南;学习他敬业奉献,手受伤“三指”打字、从不午休、看三小时监控只为找出关键证据……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在他的感召下,我对社会、对工作、对家庭,都多了一份责任感,一份使命与担当。作为新入职干警,我将怀揣无限的热情投入到法院工作中,无私奉献、精益求精,时时刻刻扎实做好本职工作,努力践行初心使命,以实际行动向榜样致敬!
2022年魏德友事迹学习心得体会 篇15
5月10日上午,全省优秀共产党员龙增刚同志先进事迹宣讲团走进中坪镇,全镇干部职工90余人参加了此次宣讲活动,掀起了新一轮学习全省优秀共产党员龙增刚先进事迹的热潮。
宣讲团首先介绍了龙增刚同志在26年的工作生涯中,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用有限的生命创造了无限精彩的人生,以一心为民的实际行动和清正廉洁的光辉形象忠实践行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庄严承诺。
五位宣讲团成员,分别以《用生命兑现入党誓词 用行动践行群众路线》、《情洒红色故土难舍组工情怀》、《贵州大山里腾飞的巨龙》、《长辈式的领导》为题作的报告,他们饱含深情的讲述,一个个催人泪下的故事把一个在场的人都深深打动。
最后,中坪镇党委书记肖福勇指出: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们应该向龙增刚同志学习。全镇广大干部职工要把龙增刚同志作为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一面镜子,深入学习他心系群众、一心为民,真心实意为群众谋利益,心甘情愿与群众同甘共苦的公仆情怀;学习他爱岗敬业,对党忠诚对待事业和工作的实干精神;学习他公道正派,清正廉洁,甘于奉献,严于律己的高尚情操,始终以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
2022年魏德友事迹学习心得体会 篇16
这几天,时尚圈突然被一个叫王德顺的花样爷爷刷屏了。
在中国国际时装周一场以“东北大棉袄”为设计元素的时装发布会上,一位须发皆白的老者登上T台,赤裸上身引发轰动,一起时尚圈刮起东方花样爷爷的旋风。自己点开一看,什么叫热腾腾的劲浪!简直是仙风道骨,直接秒杀小鲜肉。老爷子不摆酷,不装高冷,从T台热烘烘地走来,率性,健康,穿着大棉裤和千层底黑布鞋演绎过去的恋情,从内涵上又再次让小鲜肉们望尘莫及。
确实,这位79岁的老爷子哪里和“老”沾边嘛!这个老不是说看不出年龄,一定的年龄,皱纹和暗沉不可避免,已经写在脸上。但是他的表演和他的活法,他的人生状态,真的完全没有精神衰老的迹象。
但是,更多尚未老的老人,随着岁月的增长,生活的压力,很早地“放弃”了自己。比如我们这代中年人的父母,其实就是像王德顺一样年纪或者年纪更大一些老年人。让这个年纪的老年女性穿细高跟,哪怕她们想试,也怕别人会笑话,不怕摔跤吗?还有,如果不花绝大部分精力忙着儿孙的事情,就显得不务正业,不那么贤良。而另外一方面,过多的付出和关注又让老人习惯心理上依赖儿女,而儿女这边呢,又感到被亏欠绑架,搞得两代人皆不自在。
其实,王德顺中年非常不顺。1985年,49岁的王德顺和妻子放弃了稳定的工作,带着两个孩子离开家乡,成为最早的“北漂”一族。多年来,王德顺以家庭哑剧团的形式进行巡回演出,走遍了中国、走遍了欧洲,被人们称为“中国的吉卜赛”。吉卜赛是什么?就是不管流浪何处,无论在任何苦难中,都可以用一百种乐器、一百种腔调、一百种体姿呈现出欢乐的歌舞,其中所体现的都是无往不靡的乐观主义。几十年,他演了无数部电视电影的配角,不是这次T台秀,估计很少有人知道王德顺这个名字吧?现在他和家人都签约了遗体捐献。他说他的身体活着为“艺”用人体,死后为“医”用人体,一点没糟蹋。
这些都是王德顺岁月积累的豁达乐观和精神气。人在老年的时候,也许体力不及年轻人,但经验是财富和宝藏;也许记忆力不及年轻人,但智慧却无可比及。年轻时,历经了沧桑和困苦,但是一直没有放弃自己,这就是那场秀,王德顺展示的他,保持的实力和他独特的魅力。
老人的天地其实可以很宽广,为什么王德顺会成为热捧的对象?其实现在的年轻人中年人不仅仅希望老年人能活出这个格局,这个范儿;更有,其实是对自己的鼓励,希望那也是将来的我们自己。希望我们这代人会优雅地老去,会摆脱父辈、祖辈年老时沉重局促的影子,而像王德顺这样的老人一样,去健身,去学习,去展示自己,活出每一个年龄的精彩。
2022年魏德友事迹学习心得体会 篇17
反邪教战线这是一个特殊战线,战斗在这个战线上的每一个同志,都有着不平凡、不为人知的故事,他们做了哪些工作,他们付出了多少,是如何付出的,鲜为人知。屈申作为他们中的优秀代表,通过他的事迹,将这些战斗在反邪教这一特殊战线的人们的那种敢于不畏邪恶、不惧恐吓,勇于战胜一切困难;把邪教人员当亲人,“挽救一个人就是挽救一个家庭”的默默贡献的精神风貌展现给全国人民、世界人民,可歌可泣!
对于邪教人员的教育转化工作是反邪教中的一项全新的、困难之大无法想象的工作。邪教把人变成“鬼”,教育转化工作者要把“鬼”再变成人。这个过程之艰难谁都无法想象和预料。而且,每一名邪教人员因为年龄、性别、身体状况、家庭环境、接受教育程度等等各方面的因素不同,教育转化工作也得因人而异。更何况,需要教育转化的对象,大都是邪教痴迷人员。这些人都受到邪教的严重精神控制而成为了邪教的“棋子”,无论是从语言上还是行为上,都“言行一致”的听从听令于邪教教主及邪教组织的指挥、操纵。对于这些人的教育转化,需要的是“斗智”,而不是“强攻”。
屈申同志之所以能在20xx年的教育转化工作中转化了300多名痴迷邪教人员,就在于他在工作中能够因人施教、因人施策,并且摸索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教育转化痴迷邪教人员的工作方法。
正如上所述,做邪教人员的教育转化工作是把“鬼”变成人的过程,这个过程对于邪教人员来说是非常艰难和痛苦的。对于教育转化工作者来说,需要的不仅是高度的政治觉悟和工作责任感,而且还要有对邪教人员如亲人的热情和温度,更需要极大的耐心。屈申同志就具备上述这些品德和素质。因此,他战斗在反邪教教育转化工作岗位上才会无坚不摧、战无不胜,再痴迷的邪教人员在他的教育帮助下都能从“鬼”变成人。
全国各大主流媒体大篇幅对屈申同志事迹的宣传报道,是对全国反邪教战线默默工作的同志的成绩的充分肯定,从一定程度上讲,开启了我国反邪教工作进入“新常态”——从隐蔽走向公开的新局面。而这,表明了党和政府对开展反邪教工作的自信。
反邪教工作是项艰巨、复杂、长期的工作,需要千千万万个像屈申这样的“反邪教卫士”继续为之奋斗和奉献。
屈申的事迹是平凡的,屈申的事迹又是感人的、催人奋进的。我们反邪教战线的同志们应该向屈申同志好好学习,并且向“反邪教卫士”屈申同志致敬!
2022年魏德友事迹学习心得体会 篇18
当了解蔡蕴敏老师事迹后,我被她的职业精神深深打动,同时也震撼到了我!
蔡老师,是复旦大学附属金山医院的一名普通护士。当我看到她照片的时候,她的端庄、朴素,富有亲和力的笑容就大致能感觉出她的为人。20xx年的护理生涯,她基本上是在换药室里度过的。如何让患者的伤口尽快愈合并让患者就医方便是她时刻关注的问题。
在我在参阅她的事迹时,一张照片一段故事深深的映在了我的脑海里,故事讲述到一位农村的失智老人,来到了她的换药室。因平时家属护理的不是很周全,当蔡老师揭下压疮伤口时的那一刻,惊呆了!伤口上已密密麻麻爬满了正在蠕动的蛆虫。换药室刚来的小护士见状,吓得手中的药瓶都掉了。蔡老师强忍着惊讶和恶心,故作镇定地对其他护士轻声说:“不要叫,不要惊扰到病人和家属。”她迅速找来医用钳子,伏在老人的侧腰前,距离仅有10厘米,小心翼翼地为老人一只只地把蛆虫清理干净。恶臭袭来,连走廊都闻得到,她带上口罩,为老人清理伤口,渐渐地她的嗅觉都变得麻木,闻不到臭味了。最后,她一共捉出66条蛆虫,随后的清创包扎按部就班。
事后有人问:“是什么信念支撑你一定要处理完这些发臭甚至生蛆的伤口?”蔡蕴敏回答道:“总得有人去做啊,干上这一行,就要有这个心理准备,看着病人饱受伤口难愈的痛苦折磨,我真的很心痛。蔡老师表示曾经有过一次,她俯身低头为病人处理创口时,病人肠胃里空气蠕动,大便直接喷了她一脸,表示自己曾经有胆怯与无法面对的时候!
蔡老师的事迹让我们感同身受,通过学习蔡蕴敏的事迹,让我体会到作为一名招商员:只有勤于学习,注重过程,努力专研才能担当得起招商引资的责任。 特别我们做招商工作的,更需要一丝不苟的精神,要让客户完完全全的信任我们,放心把公司交给我们园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