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范文 > 个人报告 > 调研报告 > 残疾人需求调研报告正文

《残疾人需求调研报告》

时间:

布局和拟定提纲,是调研报告构思中的一个关键环节。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残疾人需求调研报告,希望对你有用!

残疾人需求调研报告篇1

根据__市领导干部下基层“三解三促”活动领导小组《关于开展全市领导干部下基层“三解三促”调查研究月活动的实施方案》等相关文件要求,市残联组织开展了“走进社区(村),走近残疾人”为主题的大学习、大调研活动。活动分成领导干部小组,各处室、中心分别为1个小组,共计7个小组,采取从主要领导到普通工作人员,每人负责1个社区(村)等方法在全市对30个社区(村)进行调查。此次调研,我结合全市领导干部下基层“三解三促”调查研究月活动和市残联开展的“走进社区(村),走近残疾人”为主题的大学习、大调研活动,对__区新孔社区、浦北村和__县瓜安村等283名残疾人进行调查,通过问卷调查、入户访谈、召开座谈会等形式,得到如下结论:(1)调查的283名残疾人中197名残疾人有贫困残疾人救助与扶持、残疾人医疗服务与救助、残疾人康复训练与服务、辅助器具、法律援助与服务、教育费用补助与减免、职业教育与培训、就业安置与扶持、无障碍设施与信息无障碍等需求,占调查的残疾人总数70%。(2)选择需求的残疾人依次贫困残疾人救助与扶持、残疾人医疗服务与救助、残疾人生活服务、残疾人康复训练与服务、无障碍设施与信息无障碍等需求较大,对残疾人的需求进行了分析,找出了原因和问题。(3)本调研提出了以需求为导向,认真贯彻落实残疾人大政方针政策、省、市惠残政策,推动残疾人事业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为特殊困难群体提供更有针对性的经济支持等对策建议。

“两个体系”建设是中央7号文件的核心内容之一。随着我市社会经济发展,残疾人的社会保障制度建设正在逐渐完善,而残疾人社会服务体系建设还刚刚开始。为了更好地了解残疾人的需求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结合全市领导干部下基层“三解三促”调查研究月活动和市残联开展的“走进社区(村),走近残疾人”为主题的大学习、大调研活动,我此次主要对“__市残疾人需求问题”进行调查。目前,该项调研已完成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以及调查研究报告的初稿。限于时间的要求,本报告仅围绕调查数据谈几个问题。

一、调研目的及方法

本次调研活动以__市各类残疾人为核心,通过调研,充分认识和准确把握我市残疾人工作面临的形势和任务,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锐意进取,切实增强投身残疾人事业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深入了解残疾人基本状况,掌握残疾人各方面的需求,切实帮助他们解决生活和生产中的实际困难;进一步宣传党和政府残疾人工作的方针政策,推动各项惠残政策的落实,促进残疾人保障体系的建立完善,为推动全面工作提供基本思路和理论依据。

本报告将回答四个问题:(1)残疾人有哪些需求?(2)分别选择贫困残疾人救助与扶持、残疾人医疗服务与救助、残疾人康复训练与服务、辅助器具、法律援助与服务、教育费用补助与减免、职业教育与培训、就业安置与扶持、无障碍设施与信息无障碍等需求的残疾人有哪些主要特征?(3)选择需求存在原因,提供的保障和服务等是否已满足需要,还存在什么问题?(4)工作思路及对策建议。

调查方法包括问卷调查、入户访谈和召开座谈会。

二、被调查者的基本情况

本次通过简单随机、等距抽样等方法共抽出283名被调查残疾人。

1、性别结构:男性150名,女性133名,男女比例大致为8:7。

2、年龄结构: 0-18岁占15.5%,18-60岁占64.4%。按60岁划分,非老年人占79.9%,60岁以上的老年人占20.1%,与我市领证的残疾人年龄结构相似。

3、户口性质:农业户口占88.1%;非农业户口占11.9%;农业与非农业比例大致为7:1,与__市人口的整体构成一致。

4、婚姻状况:初婚有配偶63.8%,未婚占23.8%,再婚有配偶占0.7%,离婚占0.8%,丧偶占10.1%。

5、文化程度:小学文化程度27. 2%,初中文化程度12.5%,高中文化程度占2.2%,大专及以上程度0.8%,未上学的占到了56.5%。

6、残疾状况:(1)残疾类型:视力残疾占25.8%,肢体残疾占35.1%,智力残疾占5.5%,精神残疾占4. 3%。(2)残疾等级:一级占19.2%,二级占31.9%,三级占29.9%,四级占18.8%,与我市领证的残疾人残疾状况大约一致。

7、生活自理状况:生活能自理63.4%,不能自理36.6%。

8、就业和社会保障情况:(1)18—50岁130名残疾人中(除一级残疾人)未工作的近1/2,因丧失工作能力未工作的1/4。(2)个人生活主要来源:靠离退休金25人,靠家庭成员供养的近1/2,靠领取基本生活费的16人,靠保险收入和财产险收入的不足4人。(3)社会保险状况:城镇残疾人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障不足4/5,农村残疾人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不足1/2。(4)职业技能培训状况:有就业能力残疾人,接受过职业技能培训不足1/3。(4)享受定期生活救助状况:近1/4的享受民政部门的最低生活保障或城市重残人生活补助。

9、康复服务状况:有康复需求的残疾人近2/3没有得到康复服务,得到治疗与康复训练服务的残疾人1/10以上,心理疏导服务不足1/10,康复知识普及服务不足1/5,辅助器具配置不足3%,日间照料与托养不足2%

三、被调查者需求分析

本分析主要基于问卷调查数据和访谈资料。

本部分的分析集中在:通过对被调查者对需求选择分析,了解需求的原因和在残疾人事业发展中存在问题。

1、需求选择分析

按照问卷调查的要求,被调查的残疾人根据自己实际情况和意愿选择需求,对选择需求的残疾人进行具体分析:48%需求者选择贫困残疾人救助与扶持,18%需求者选择残疾人医疗服务与救助, 8.3%需求者选择残疾人无障碍设施、残疾人信息无障碍,7.9%需求者选择残疾人康复训练与服务,7.8%需求者选择残疾人辅助器具,5.9%需求者选择残疾人法律援助与服务、残疾人文化服务、残疾人生活服务,4.4%需求者选择残疾人教育费用补助与减免、残疾人职业教育与培训、残疾人就业安置与扶持。

2、需求原因分析和存在问题

(1)残疾人社会保障观念落后,救济色彩太重。传统观念认为残疾是残疾人及其家庭的事情,与社会无关,过分强调家庭自我保障与残疾人自立,使得残疾人保障在某种程度上具有施舍和救济的浓重色彩。在调查中,近1/2的残疾人要求政府给予经济救助,特别是农村残疾人对残疾人的服务需求很少,认为政府给点钱,家人给吃给穿就满足了。家人承担了家庭中残疾成员由生到死的“无限责任”以及巨大的精神负担。这种残疾观及受此影响下的社会保障观念不能适应社会、经济发展与整个残疾人事业发展的客观要求。

(2)保障覆盖面窄,保障水平低。在 “普惠”加“特惠”的政策环境下,残疾人社会保障的核心内容应该是“特惠”。而作为欠发达地区,残疾人除城乡最低生活保障以及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普惠”政策外,为残疾人提供的“特惠”保障很少,标准也较低。无固定收入的二级以上重度残疾人按月领取低保金或低保标准的生活补贴,只有市区、__县和__县已全部落实,其他县正在落实中;肢体三级以及三级四级的智障和精神病人等更多残疾人还享受不到这一“特惠”。享受这一“特惠”的标准也很低。现行低保标准是城区230元/月,农村155元/月,只是勉强“饿不死”的水平。除此以外的就业、康复等其他方面的“特惠”则更少,同样也是标准低,覆盖面窄。

(3)保障服务的层次低。现行的保障措施几乎只能考虑残疾人的基本生活资料方面的温、饱需求,精神层面的需求则很少顾及。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随着政府对残疾人事业投入的不断加大,残疾人的温饱问题已基本得到解决(或即将解决)。起码的生活需要得到满足后,广大残疾人要求精神层面生活享受将成为必然。目前,现行的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在保障残疾人多种类、多层次需求方面存在明显不足。

(4)保障经费投入不足。近年来,用于残疾人社会保障的经费投入实现逐年增长,但由于总体经济发展水平不高的制约,投入的残疾人社会保障经费远不能满足实际需求。由于经费不足的制约,只能是低覆盖率的、低水平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其他方面的保障多为空白,或是刚刚起步。当前,我市残疾人社会保障资金投入不足的主要原因,是制度化、多渠道的资金供给方式还没有建立起来,从残疾人社会保障基金的筹集来看,渠道还比较狭隘,主要依靠政府投入为主,福利彩票、福利基金会为辅,社会捐赠有限支持的模式。特别是社会捐赠方面,还没有建立起长期稳定的捐赠管理机制和激励机制,来自社会的资金投入很少。

(5)服务体系不完善,不能提供多样化的保障服务。残疾人保障需求的增长和转型,增加了社会保障的难度。目前残疾人的社会保障突出生存性需求保障,重点解决残疾人的基本生活保障问题,在改善残疾人生活状况以及扶贫就业等方面力度不断加大,但是还没有建立起针对残疾人特殊性、多样性、类别化需求的服务体系,相关专业机构、社区之间没有形成畅通的服务网络,鼓励社会资本兴办残疾人服务机构的相关政策和行业标准、管理措施还没有出台,导致不能为残疾人提供多样化的保障服务。我市残疾人康复中心投入少,设备不上规模,人才缺乏等,不能很好发挥应有的功能作用。已建成的乡镇及部分村残疾人康复室,由于残疾人居住分散,加之缺少专业康复指导人员和合理的运行机制,普遍存在利用程度不高的问题;去年启动建设的市、县级残疾人托养中心,尚处在规划设计,建设、装修等阶段,建成后的功能定位和运作机制等的有待摸索探讨。

(6)残疾人社会保障法律法规不健全,法制化进程缓慢。残疾人社会保障政策法规的建设总体滞后,难以适应新阶段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需要。一方面,社会保障法律体系的不健全制约了残疾人社会保障的发展。目前,我国从整体上还没有形成完整的残疾人社会保障法律体系,残疾人的社会保障还没有一个明确的落脚点,制约和影响了残疾人的社会保障法制建设的实现。另一方面,现有的保障残疾人合法权益的法律法规不完善,与社会保障立法比较起来,残疾人社会保障立法更为滞后。虽然我国已经出台了《残疾人保障法》、《残疾人教育条例》等专门的法律法规,在《宪法》、《选举法》、《婚姻法》等法律法规中也都有保障残疾人合法权益的条款,但其内容总的来说过于笼统,许多条文还停留在原则性的规定上,缺乏可操作性,难以适应新形势的需要;作为保护劳动者就业权利的《劳动法》,对残疾人劳动就业的规定也显得空泛。

四、发展残疾人事业的基本思路和对策建议

(一)大力推进残疾人就业。一是大力弘扬“三创”精神和残疾人“四自”精神,树立先进典型,激励残疾人积极投身“全面奔小康、重振连云港”的伟大实践。保障残疾人平等就业、社会参与的机会和权利,积极开展职业教育培训,加大就业援助力度,多形式、多渠道就业,努力提高残疾人就业率。二是大力发展残疾人教育。进一步健全教育培训体系,教育部门切实将残疾人教育纳入当地教育发展体系,维护残疾人平等接受教育的权利,提高特殊教育质量,力争使残疾学生高中和大学入学率达到60%和40%。三是通过残疾人扶贫基地建设、小额贷款、提供就业岗位、购买公益性岗位等形式,帮助更多有就业能力的残疾人就业。

(二)逐步提高社会保障覆盖面和保障水平。一是建立健全保障制度。建立健全普惠政策与特惠救助相结合的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做好残疾人生活救助工作,确保符合条件的残疾人全部享受最低生活保障和有关生活救助。根据社会经济发展速度,不断提高保障覆盖面和保障的标准。二是不断完善社会保险制度。劳动保障部门要保证残疾职工能平等参加养老、医疗、失业、工伤和生育等社会保险,保证所有农村残疾人都能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证城镇无业残疾人都能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三是发展残疾人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采取多种措施,积极为贫困和低收入残疾人争取更多的福利政策,切实提高他们的生活水平,确保残疾人生活改善程度与当地群众生活水平提高幅度相适应,不断缩小残疾人生活状况与社会平均水平差距。

(三)加快服务体系建设。一是加大硬件投入和资金投入,建立规模大、服务设置齐全,档次高,内容多,为残疾人提供优质服务的机构建设。二是各职能部门,特别是残联要开展各服务机构精细化管理,其中有一项内容就是对各服务机构服务进行认定型管理,建立健全监督管理机制和工作绩效的评估奖励机制。三是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建立一支恪守“人道、廉洁、服务、奉献”职业道德的高素质管理干部队伍和一批爱岗敬业、精益求精、默默无闻勤勤恳垦的专技工作者队伍。鼓励各服务机构引进、选拔、培养和使用一批一专多能的残疾人工作骨干,从政治上、工作上、生活上关心爱护他们,解决好他们待遇问题,促进服务体系建设可持续发展。

(四)完善促进残疾人事业发展的协调机制。党委、政府将残疾人事业纳入全市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体系并予以优先发展,纳入当地党委政府年度工作计划和年终考核,实现残疾人事业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残工委协调各部门在残疾人社会保障、康复、教育、就业、维权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广泛动员社会力量,伸出援助之手,关爱残疾人、支持残疾人事业,在残疾人机构建设上给予优惠政策。

(五)加强对残疾人的教育管理。积极引导残疾人勇敢面对现实、超越自我、自主创业,鼓励残疾人发扬乐观进取精神、帮助他们树立“自尊、自信、自强、自立”信念,对生活充满信心。加强对残疾人的法制教育,不要让他们成为法制教育的一个盲点,使残疾人自觉遵纪守法。

残疾人需求调研报告篇2

残疾人是社会中的弱势群体,需要全社会的关注和帮助。加快残疾人事业发展,是党和政府关注民生的重要体现,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也是广大残疾人过上更好生活的殷切期待。为更准确地了解残疾人生活状况,让普通民众更加关心爱护残疾人,因此进行一个关于残疾人现状的社会调研报告。我将会在武城县残联的帮助下对武城县的残疾人情况进行调研,大致了解残疾人的普遍状况和个别残疾人家庭的生活状况,根据残疾人的特殊需要,对残疾人康复、教育、就业、社会保障、文体生活、无障碍环境建设等方面问题进行调查。呼吁广大民众关注残疾人关爱弱势群体,建设和谐大家庭贡献自己的力量。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我县残疾人工作现状

近年来我县残疾人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下,牢固树立“服务大局、服务残疾人”的工作理念,认真解决残疾人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是残疾人就业扶贫工作扎实推进。组织对全县残疾人生活及就业状况进行调查摸底,普及了残疾人知识,为更好开展残疾人工作提供科学依据。以最大限度促进残疾人就业为目的,整合社会资源,挖掘就业岗位,2011年共推荐50余名残疾人实现就业。开展了奖励资助贫困残疾大学生活动,对考入大中专院校的5名学生进行了资助。大力实施“安居工程”,为22户贫困农村残疾人新建或维修了房屋,残疾人危房改造后均达到当地一般农户住房标准,基本生活条件得到改善。二是培养树立典型,对残疾人进行文化知识普及,让残疾人给残疾人做榜样,培养树立典型,残疾人榜样增强大家的信心,让大家积极面对生活。

二、乡镇残疾人概况

根据以上数据,四个乡镇的残疾人数为7608人,占全部总人口的比例为6.39%,全县残疾人的数量为38700人,残疾人在全县人口中是一个相对数量较多。

三、调查情况及分析

此次调查统一设计了《残疾人生活情况调查表》,调查中,每个乡镇先介绍镇内残疾人大体情况,然后由村委会有关人员陪同,深入到残疾人家庭中,面对面同残疾人本人及亲属进行直接交谈,按照调查表内容,逐项询问,据实填写调查表,调查组联合汇总材料,形成调查报告。本次调研活动,共入户调查182户195名残疾人,其中13户为一户多残。

对此次调查情况进行分析,主要从残疾人家庭收入情况,残疾人年龄等方面展开。

残疾人总体年龄偏大,调查的所有残疾人中,年龄50周岁上的有118人,占残疾人总数的比例为60.5%,其中七八十岁的残疾人人数占相当一部分残疾人年龄偏大。在调查村庄中,仅有1名5岁残疾儿童,残疾儿童数量较少。从年龄分析,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优生优育知识的普及,先天性残疾已经较少。大多为后天不确定因素造成。调查中发现,致残原因主要有:(1)生产事故。(2)交通事故。(3)疾病。及生活中其它一些不确定的意外事故。

残疾人家庭收入情况,普遍收入较低、负担沉重。一家有残,全家困难。调查的182户残疾人家庭,年均收入在5000元以上的仅有14家,占残疾户总数的7.7%。年均收入3000元以下的有151户,占残疾人户数的82.9%。残疾人人均收入则更少。(注:数据说明,残疾人家庭收入来源在于对乡镇残联,村委委员、残疾人本人及亲人询问及调查人员亲眼目睹,无专业人员统计,与实际情况有部分出入。但调查总体情况,残疾人家庭收入明显少于普通家庭。)

收入低的原因,一是残疾人受自身条件所限,有的有部分劳动能力,有的基本没有劳动能力,劳动收入较少。二是重度残疾人需要专人照顾,家庭中能创造劳动收入的人减少。三是治病。多数残疾人治病是家庭的主要开支。有的原来比较富裕的家庭,一个后天残疾,就使整个家庭陷入贫困。一户多残疾家庭和单身残疾家庭尤为困难。调查中发现,有13户是一户多残,占残疾人户的比例为7.1%,单身残疾人生活更困难,泉林镇卞一村的秦庆然、杜希兰夫妇,年龄分别为66岁、69岁,一个是视力残疾,一个是肢体残疾,没有享受低保。生活困难。

四、建议采取切实有效的救助措施

1、扩大残疾人参加低保覆盖面

近年来,农村低保覆盖面不断扩大,残疾人所占的比例也应由目前占农村贫困人口加入低保总数的16%左右,逐步扩大至占贫困人口加入低保总数的30%以上,由目前的占残疾人总数的40%左右扩大至50%左右,以保证贫困残疾人有基本的生活来源。(从县残联了解到数据全县残疾人享受低保的比例大约为40%)

2、鼓励支持残疾人创业就业

大力支持有劳动能力或有部分劳动能力的残疾人就业创业。政府要在土地调剂、信贷支持、政策优惠等方面予以扶持,鼓励他们自食其力。对自谋职业的残疾人,工商部门免费办理登记手续,或只收工本费,税务部门在个别税种上给予优惠,有关部门优先提供场所,信贷部门优先给予资金扶持等。对于从事各类生产劳动的农村残疾人,有关部门要在生产服务、技术指导、农用物资供应、农副产品收购和信贷等方面,给予支持和帮助。大力促进农村残疾人开展种植业、养殖业、小型加工业和多种经营。鼓励县内企业,招用有一定劳动能力、适合一定岗位的残疾人就业。大力开展残疾人就业创业扶贫工程,扶持残疾人就业基地建设,辐射带动更多残疾人脱贫致富。

3、鼓励支持企业、社会各界,关心扶持残疾人事业

通过各种形式开展扶残助残活动,发挥慈善协会的作用,宣传扶残助残的先进典型,在社会上营造关心残疾人、为残疾人献爱心的良好社会氛围。开展为残疾人捐助活动,鼓励社会人士及企业积极伸出援助之手,献出一份爱心、捐款捐物,资助残疾人,让广大残疾人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感受到社会大家庭的关爱。

五、无障碍环境建设的主题调查

无障碍环境是残疾人走出家门、参与社会生活的基本条件, 也是方便老年人、妇女儿童和其他社会成员的重要措施。同时它也直接影响着一个城市的文明和谐形象。本文以创建文明城市,加强无障碍设施建设为视角,通过对绍兴市越城区关于残疾人公共设施的配备以及使用情况进行调研分析,综合阐述了在城市的发展和创建过程中,无障碍设施建设实 施的现状以及存在的诸多问题,并提出了相关意见和建议。

在我们的实地调查及走访中,我们了解到,就整个越城区关于残疾人公共设施的配备上,其整体情况较好。行进盲道、提示盲道、缘石坡道、轮椅坡道等的建设都较为完善,不论是在街道社区还是在景点广场,这些设施基本能够满足残疾人出行的需要。

当然,在走访中,我们还发现了很多亟待完善的地方。在一些商场、超市和银行内,基本没有任何无障碍通道,这使得肢体残疾的人出入更加困难,因为在其入口处,基本都是层层台阶,轮椅在无他人帮助的情况下,根本无法顺利进入。在实地调查中,我们发现了以下几个突出问题。盲道被占不容忽视 在我们的走访中,不难发现,盲道被占用这个“老生常谈”的情况,依旧存在。一路上,我们都看到有机动车停放在盲道上,有的车头侵占盲道,有的车尾侵占盲道,还有的甚至车身横跨盲道。而通过我们的调查发现,商场和小餐馆前,盲道被侵占的现象尤其严重。在我们走访的三八路那条街道上,短短几十米的路程,就有多处盲道被车辆侵占,其大部分都是前来用餐的食客随意地将自行车、摩托车停放在餐馆门口,使盲道基本被这些机动车占用,根本无法通行。在解放路的一些商场前的人行道上,盲道位置被圈入自行车停放带内。有的虽然停放的自行车并未直接摆放到盲道上,但摆放得不太整齐的自行车、摩托车,也让盲道变得狭窄无比。

对于城市无障碍环境的建设,我有以下几点建议:1、加强宣传教育力度,提高市民公共道德水平。加大宣传力度应该充分利用各种媒体手段,并启用部分在社会上具有较大影响力的人出任形象大使,这样才能不断地将对残疾人的关怀融入社会的每一处。而对于民众不清楚无障碍设施的真正含义,相关工作人员可以开展“无障碍设施宣讲日”,集中对公众进行这方面的培训和教育。也可以通过制作视频或者发宣传册让大家在日常生活中了解无障碍设施,从而更好地关心身边的残疾人。2、政府和相关部门加强重视。加大资金投入,增强宣传教育力度,加强监管力度,引进新技术。

调研活动中我们深切地感受到残疾人需要我们的关心和爱护,所以希望广大群众提高自身素质呵护身边的残疾人,因为维护和保障残疾人等社会特殊群体合法权益的一件大事,是体现社会人文关怀的高尚之举;是完善现代化城市功能的需要,更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

残疾人需求调研报告篇3

残疾人群体是社会中的特殊困难群体,也是需要全社会高度关注和关爱的群体。为促进____县残疾人事业发展,县政协工青妇、党政、教育、工商联界别组专题视察了兴隆镇、鹤峰乡、永安镇残疾人事业发展情况和县特殊教育学校,走访调研了朱衣镇卫生院精神病专科,听取了县残联关于全县残疾人工作情况通报,开展了“爱心助残促和谐、政协委员在行动”助残捐赠活动。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____县残疾人基本情况

____县共有残疾人6.5万人,占全县总人口的6.13%,其中城镇残疾人1.04万人,农村残疾人5.46万人。目前全县持证残疾人2.5万人,其中一级残疾0.28万人、二级残疾0.41万人。此外,约4万余残疾人尚未办理残疾证。

二、残疾人事业发展现状

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残疾人事业,出台了诸多政策法规,从养老、低保、医疗、教育、就业等方面保障残疾人基本生活。经过多年的努力,残疾人事业发展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残疾人事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一)残疾人工作网络体系初步形成。初步建立以县残联为主导、乡镇残联为骨干、村级残协为基础、残疾人志愿组织为依托的残疾人工作网络体系,新建了1个残疾人法律援助中心和31个法律援助服务岗,呈现出残疾人事业有人抓的良好格局。

(二)残疾人救助项目大力实施。近五年来,共组织实施白内障免费复明手术2206例,改造农村贫困残疾人危房772户,实现残疾人就业1290人,残疾人职业技能和实用技术培训1045名,对全县447名贫困残疾学生进行了“爱心天使”扶残助学资助,为所有持证残疾人支付参加新型合作医疗保险其个人缴纳部分。今年已为33名脑瘫儿童实施了抢救性治疗和康复救助,落实16人次残疾人机动车燃油补贴,为50户残疾人进行了家庭无障碍改造,为全县250户贫困残疾人家庭落实增收致富帮扶资金37.5万元。

(三)残疾人康复设施逐步完善。建成市级残疾人康复示范社区14个、农村残疾人扶贫基地1个、残疾人艺术培养基地1个、聋儿语训机构1个,为3100名残疾人提供了康复咨询、转介服务。共免费发放残疾人辅助器具1862件,为残疾人的逐步康复提供了尽可能的物质保障,切实解决了部分残疾人生活中的实际困难。

(四)残疾人文化生活不断丰富。各级残联在注重抓好残疾人日常文化生活的同时,多次组织残疾人参加各类比赛。在0年重庆市第四届残疾人运动会中,____县残疾人代表团获得了4枚银牌、1枚铜牌的好成绩。____县特殊教育学校残疾人学生自编自演的节目《真善美》更喜获“第六届全国特殊学校学生艺术汇演”一等奖,书画、刺绣、缝纫、剪纸等工艺作品在各种大赛中也多次获奖。

(五)残疾人创业典型不断涌现。鹤峰乡蔬菜水果种植带头人吴国春、永安镇瘫痪女孩精细蜀绣的石胜兰,还有众多媒体报道过的残臂教师朱怀圣、独腿教师黄大仲等大批残疾人创业先进典型人物涌现出来。他们这种身残志坚、拼博不息的精神,为____残疾人树立了良好的榜样。

三、残疾人事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困难

残疾人是社会中的弱势群体,其劳动技能差、社会竞争力弱、经济压力、心里压力大,对各级政府的诉求多。虽然各级政府在残疾人基本生活保障方面作了大量扎实的工作,但与残疾人康复和生活的需求还有一定的差距,还存在一些需要加强和改进的方面。

(一)扶残助残氛围不浓,残疾人心理压力大。一是残疾人自身不愿融入社会。众多的残疾人由于身体和心理缺陷,在社会中处于弱势地位,自卑心理严重,不愿或不敢大胆地参加社会公共活动。二是歧视残疾人的现象时有发生。残疾人群的呼声很难被社会公众知晓,众多残疾人的心理创伤难以得到正确的引导和抚慰。三是先进典型宣传不够。调研中发现,对残疾人群中涌现的先进典型人物、社会各界扶残助残的好人好事、充满大爱的残疾人家庭和残疾人事业中的优秀工作者宣传力度不够,示范辐射作用不明显,全社会助残扶残的良好氛围还没有真正形成。

(二)保障程度低,残疾人生活质量差。竹园镇邓坪村的段光碧双目失明,视力一级残疾,丈夫因摔伤导致长期瘫痪卧床,有一女儿在读中专。因夫妻双方都没有劳动能力,只有在破旧土屋中吃低保维持生活。鹤峰乡76岁的向元波,双目失明,年老病多,独居危房中,生活不能自理,家中唯一儿子为了生计在外地打工,政府虽然每年给与低保金,但他的生活照料还是不能解决,煮饭洗衣都是问题。目前虽有危房改造、重点救助等相关政策扶持,但因其家庭贫困程度深,仍无力改变其贫困现状。我县像此类生活不能自理、无人照料的重度残疾人还有2100余人,他们的生活状况非常让人忧心,现有残疾人保障政策无法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一是保障范围窄。残疾人基本生活保障重点关注对象是现有持证的重度残疾人,政策极少惠及到轻度残疾人,更没有保障到我县尚未办证的4万残疾人。二是保障标准低。就纳入低保范围的农村重度残疾人而言,每年能享受到的保障金不到1000元,只有城镇低保对象的三分之一,很难从根本上解决他们的基本生活,更难满足康复和医疗需求。三是保障渠道有限。对残疾人的保障政策主要是新型合作医疗保险免缴个人部分并提高5%的报销比例,低保政策将部分一二级重度残疾人纳入保障范围。但还有许多政策落实不够,如掌握残疾人低息扶贫贷款发放权的商业银行因考虑的贷款收回率,资金增效率,极少给予残疾人发放贷款;我县尚未出台残疾人优惠乘坐交通工具政策。

(三)康复条件差,残疾人康复需求难满足。一是康复设施严重不足。____县还没有县级康复托养中心,现有康复设备的数量和功能也十分有限,只能惠及少数的残疾人,绝大多数的残疾人根本不能享用。二是康复专技人员严重匮乏。我县残疾人康复主要依托社区康复站、当地卫生院(康复中心)及家庭康复。全县残疾人康复治疗技术的专业人才严重匮乏,护理人员缺乏正规的康复技术培训,不能满足残疾人身体和心理康复需求。三是康复手段单一。各级政府针对残疾人康复需求,只是为残疾人提供了一些简单的康复服务,如发放轮椅、盲杖等,无力顾及更多的居住分散的农村偏远残疾对象,具体的康复措施和手段不多,难以满足广大残疾人的康复需求。

(四)部门联动不够,残疾人项目实施难。帮扶和救助残疾人,涉及到残联、财政、民政、社保、卫生、建委、扶贫、教委等众多部门和所有的乡镇,由于各部门和单位各行其是,没有统筹规划,难以通力合作,协调配合,解决残疾人实际困难。如残疾人危房改造项目,涉及到县残联、发改委、扶贫办、建委都有危房改造资金,县残联贫困残疾人危房改造项目资金每户11000元,发改委实施的易地扶贫搬迁项目资金每人6000元,扶贫办高山移民搬迁项目资金每人6000元,建委实施的危旧房改造资金每户25元,国土局金土地工程资金每人5000元,目前资金仅进行了有限的统筹打捆,其分散使用力量不大,一些真正困难的农村残疾人因贫困程度太深,仍无力进行危房改造。

四、加快残疾人事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残疾人事业是一项崇高而光荣的事业,残疾人工作是需要政府、社会、公众广泛参与的社会系统工程。结合____县情和财力状况,提出如下建议:

(一)广泛宣传,营造扶残助残良好氛围。充分发挥报刊、电视、网站等媒介作用,利用会议、农村赶集等有利时机,向全社会广泛宣传党和政府对残疾人的各项优惠政策、扶残助残的先进典型、残疾人群体中涌现出的创业典型和残疾人工作先进个人,将保障残疾人权益的法律法规和各项优惠政策汇编成册发放到每个残疾人家庭和相关部门、企事业单位。培养残疾人自尊自信,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和自强不息的精神,弘扬残疾人工作者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的精神,激发社会各界积极参与扶残助残献爱心活动。

(二)建立残疾人基础信息档案。县残联近期内对全县所有的残疾人进行系统调查摸底,建立比较详细的档案信息库,档案信息中要对每一位残疾人的残疾种类、级别、家庭住址、就业状况、监护人信息、康复需求、保障情况等进行详细的登记,做到家底清、情况明,一目了然,清清楚楚,便于政府对照信息库组合慈善资源、杜绝漏助、重复救助的情况发生,更好地进行具体决策和帮扶救助活动。

(三)完善残疾人优惠政策,提高保障水平。进一步完善落实残疾人优惠政策,将现有持证的一二级重度残疾人全部纳入低保范围,对三四级轻度残疾人在同等条件下优先纳入低保对象,对已农转非原享受低保的残疾人执行城镇低保标准;把持证残疾人纳入医疗救助范围,对残疾人合作医疗报销比例进行适度调整;对生活不能自理、无人照料的重度残疾人建立护理补贴制度并落实护理人员;政府引导鼓励社会力量举办残疾人托养机构,充分发挥现有敬老院作用,接收部分无人照料的重度贫困残疾人;对未达到领取养老保险年龄的重度残疾人,养老保险个人缴费最低标准部分由政府全部补贴;整合资源,切实实施农村贫困残疾人危房改造工程;在征地拆迁中适当提高残疾人家庭生产安置、住房补助标准;大力开展残疾人就业和实用技术培训,政府培育更多的公益性岗位,鼓励和引导残疾人实现充分就业。

(四)增强残疾人家庭“造血”功能。注重残疾人家庭 “智力”扶持,增强他们自身的“造血”功能。对有劳动能力又有创业愿望的残疾人,在政策、资金、项目上予以重点支持和帮扶,探索建立残疾人创业融资贷款担保基金;对残疾人家庭的学生应予重点关注,认真落实贫困残疾人家庭儿童生活补贴制度,对在读残疾人家庭学生,特别是在高中和大学阶段,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要尽全力帮助他们更好地完成学业,研究出台残疾人家庭大学生就业优惠政策,从根源上解决残疾人家庭的长期贫困问题,以达到残疾人家庭和全社会共同富裕的目标。

(五)完善残疾人康复服务体系。以县级医院为依托,建立县级康复托养中心,在社区、乡镇卫生站成立残疾人康复辅导中心,增添和改造残疾人公共康复设备,不断充实残疾人志愿者队伍,加强残疾人、残疾人亲属、有关工作人员及志愿者的专业康复知识培训,形成以县残疾人康复中心为指导,社区、乡镇卫生医疗服务中心为载体,残疾人亲属、志愿者为对接链的残疾人康复网络。

(六)加强领导,认真落实残疾人工作。建议县委县府召开全县残疾人工作会,总结部署残疾人工作,表彰奖励助残先进个人和残疾人创业先进典型,出台政策,落实工作任务,在全县范围内形成扶残助残的良好氛围;建立落实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负责,工作人员负责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层层建立残疾人工作考核机制。制定出台残疾人工作考核文件,把具体帮扶、就业、就医、助学、救助、残保金征缴、扶残资金使用情况等方面纳入考核内容。要加强残疾人工作者的责任心,充分发挥残疾人基层组织服务能力。按国家有关规定落实残疾人特殊岗位工作人员的工资倾斜待遇,逐步提高专职委员、助残志愿者的误工补贴标准,对残疾人工作岗位实行手语翻译特殊津贴。


残疾人需求调研报告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