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大学生考研动机调研报告范文》
不想一无所成的度过大学,想让自己多做点实事,或者想对自己专业有更深层次的研究。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大学生考研动机调研报告,欢迎观看。
大学生考研动机调研报告(一)
大学生考研动机调查
组员姓名:贾琦 组员学号:1101000003 组员姓名:尚园 组员学号:1101000010 指导教师:姜月
一、问题的提出
研究生教育是在本科教育的基础上对于高等教育的进一步提升,它担负着为社会培养创新型实用人才的重任。随着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考研的人数逐年增加,录取的比例也在增加,这对于我国现有的教育体制和教学资源带来了很大的影响。因此,要想减少考研带来的负面效应就需要从源头做起,了解大学生考研的真正动机。而且,研究生就业形式也不十分理想,因此在考研问题上有必要进一步加强教育和引导。
二、研究的目的及其意义
在渡过大一、大二两年的大学生活之后,很多同学在大三阶段开始为自己的前途担忧,大学毕业后是工作还是考研,同学们开始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实力进行着取舍。随着国家本科生的招收数量逐年递增,给大量的高中生提供了进入大学学习的机会,随之而来的现象是每年都有大量的学生面临着就业问题。并且近年来,在高等学校本科扩大招生规模的同时,本科生的就业出现一定的困难;加之,高学历人才在社会上的地位呈不断上升趋势,报考研究生的人数逐年递增。为了真实地了解应届毕业生考研的动机,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目的和考研心态,提高大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并为大学生提供必要的考研学习条件,于是有了这次调查。同时,也希望能够为教育等事业单位的决策提供一些参考,更好地将有限的师资力量、教学场地等教育资源做到合理的分配,为培养出高质量的研究生打好基础。
三、研究的主要内容
1、 自身因素对大学生考研动机的影响
(1)求知进取,自我实现。大学生成就动机表现在求知欲上也较为强烈,希望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期待在学术上有所建树,因而选择考研。他们选择考研是希望通过考研来开发自身的潜能,证明自己的实力,在考研中得到锻炼、提高,以实现自我价值。
(2)兴趣爱好。个人兴趣爱好、个性特征是引发应届毕业生考研动机的另
一个重要因素。考生对所学专业十分爱好,觉得有继续研究下去的必要,因而产生继续深造的打算。考生认为本科所学的专业不符合自己意愿,因而选择考研给自己一个重新挑选的机会。
(3)逃避工作。很多本科生没有准备好步入社会,甚至惧怕参加工作。所以选择考研来逃避工作。
2、社会因素对大学生考研动机的影响
(1)就业压力。在许多家长及学生看来,拿到硕士文凭,才算取得了理想工作的敲门砖。针对就业带来的压力,许多大学生选择考研这条路,以求得预期的“好工作”。
(2)社会待遇。研究生不仅在学习期间享受国家优惠政策,在毕业后也享受较好的福利待遇,甚至在一些地区出台的人事制度中,就岗位设置、福利待遇等规定只有硕士以上才能享受。在职务的调整上,一些用人单位似乎除了学历之外找不其它的刚性标准,不考虑本单位的实际需求以及毕业生的实际工作能力,在选人用人上先来一条“硕士以上”。这些情况使得本科毕业生就业时感到遭受冷落,即使工作了也会时刻有危机感和落伍感。
3、家庭因素对大学生考研动机的影响
(1)父母期望。一些应届生考研并非完全出于个人自愿,而主要来自家庭的压力。家长往往将自己的梦想寄托于子女,认为考研对孩子的成长有利。
(2)爱情需要。一些本科生在校期间谈恋爱,为了爱情,考研便成了最好道路。
4、学校因素对大学生考研动机的影响
(1)积极引导、创造条件。随着本科生就业的困难逐步加大,按照规定,毕业生考取研究生应计算在就业范围之内,并且学生考研也能反映出学校的教学水平。所以,很多学校十分注意引导应届毕业生考研,积极地为学生考研创造有利的学习环境。
(2)群体效尤。一些学生最初没有考研的打算,但是看到周围的同学为了考研而刻苦努力,虽然学习压力较大,很苦很累,但生活充实。而自己由于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压力较小,但是时常感觉空虚、无聊,为了面子,为了能够融入到同学之中去,为了找点事干,而逐渐蒙生考研动机。
四、研究的主要方法和手段
1、到高校随机找到志愿者进行口头访谈,以访谈的形式初步了解大学生考研的普遍动机。
2、编写《大学生考研动机调查问卷》,共打印30份,到不同高校随机发放。 3、将所有问卷收集回来之后,用excel对每道问题的答案进行统计。 4、分析统计数据,得出定量结论。 5、撰写《大学生考研动机调查结果》
五、实施的步骤
1、编写《大学生考研动机调查开题报告》。 2、到不同高校尽心随机口头访谈。 3、编写《大学生考研动机调查访谈结果》 4、编写《大学生考研动机调查问卷》
5、将问卷打印出30份,到不同高校进行随机发放,填好后回收。 6、用excel录入调查数据,画饼状图。 7、分析调查数据并得出结果。 8、编写《大学生考研动机调查结果》
大学生考研动机调研报告(二)
探究考研热背后动机:现实考量多于理想追求?
中新网北京9月28日电(吕春荣)昨日,2017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网上预报名时间截止。近些年,考研热度不减,去年报考人数更创下历史峰值,达到177万人。在考研一族中,除应届生之外,不乏“三战”“四战”考生,而且人数相比往年都在增加。那么,众多考研一族背后有何动机?
点击进入下一页
资料图。赵玉国 摄 视觉中国供图
应届生考研:为提升自己 暂避就业压力
已准备快一年,每天除了看书就是看书,北京师范大学学生张义正备战他人生的又一场大考。三年前,他成功考上了自己理想的大学,而今,他想更进一步,期待考上北京大学。
“难”,这是张义对考取北大研究生的直接感受。据他介绍,相比往年,今年考取北大硕士的难度更大,主要原因在于,他所考取的专业,今年录取人数在减少,但报名人数预计仍会有上百人,录取率降低,让他压力不小。如今,他只能不停地复习,不敢偷懒。
大三开始,张义就没有考虑过本科毕业后直接就业,他认为,以本科学历去谋得一个理想工作,并非易事。
去台湾交流学习过、拿过几次奖学金、有多个企业的实习经历,这是张义大学前三年所交出的答卷。他说,若是以这些经历找工作,在人才济济的北京,自己并没有多少优势。显然,像张义这样,如今,选择暂时躲避就业压力而考研的大学生越来越多。
渴望找个更大的学习的平台,然后继续深造提升自己,这是张义考研的愿景。“今年如果未能如愿考取北大,我将再战一年。”张义说。
点击进入下一页
资料图:2015年12月26日,2016年中国研究生招生考试在全国开考。图为考生步入山东省烟台市福山区崇文中学考点。孙文潭 摄 视觉中国供图
再战考研:期盼给学历镀金
并非名校出身,渴望考取名校,这是许多二本院校考生考研的一大目的。山东某二本院校毕业生白静第一年考研总分为340多分,但她报考学校当年的录取分数线是365分,最终她遗憾收场。
相差20多分,第一年的失利未能阻挡白静再战考研的决心。白静认为,第一年考研之所以失败,主要原因在于自己未好好准备,并且学习精力有些分散。
如今,白静在山东一高校附近租房,每天除了吃饭睡觉,剩下的大部分时间她就扎到学校图书馆去,和一群考研小伙伴们一起自习。如今,她的考研时间表相当紧凑,大体是每天早上7点上自习,直到晚上10点半走出图书馆。
“再战考研是有压力,但如今,自己什么也不想,就想着考研的事,没有多余的时间去想考研之外的问题。”白静说。
点击进入下一页
7月19日,3000多名学子聚集济南的山东会堂参加考研培训班,备战考研。中新社记者 张勇 摄
职场人士重上考场 盼能“再就业”
考研大军中除了大学生,职场人士希望回炉再造的也大有人在。去年12月,由中国教育在线发布的《2016年全国研究生招生数据调查报告》显示,最近5年,不少省市的非应届考生比例持续增加。2015年北京地区考生中,非应届与应届生人数占比为42%、58%;辽宁的数字则分别为35%、65%。
2013年从广西某高校毕业的王芳今年就决定再拼考研。王芳在北京工作已近3年,薪资不高、岗位不佳、职业前景渺茫,这是让她选择辞职考研的一大原因。
其实,王芳的选择,代表了很多处于职业发展瓶颈的职场人士想法。此前,国内第三方数据调查机构麦可思研究院发布考研专题报告,调研人数超过2.2万人。数据显示:部分考生将考研视为转换专业、继而重新为自己规划职业生涯发展方向的重要机会。
王芳认为,自己所毕业的高校并非名校,自己又只是一个本科生,这些客观因素制约着自己的职业发展,当前她只想通过改变学历来改变职业前景,她将考市场管理专业的研究生,想以此作为自己将来重新踏入社会的入口。
提升学历,为将来在更高的平台再就业,如今,越来越多的职场人士有考研的想法。有观点分析,高等教育各种专业设置的人才供给结构,与经济社会发展的专业岗位需求必须相互匹配,而这种匹配往往有一定滞后性,也就是供方跟不上需方变化。由此,在职考生正越来越多地通过考研,进行第二次更为匹配的专业选择。
点击进入下一页
资料图。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考研动机越来越现实?专家析称更加多样化
考研热度持续不退,有分析称,一大现实原因在于,中国教育体制在不断的改革与发展,高校不断扩招,本科毕业人数也逐年增加;同时随着经济发展,社会对更高层次人才的需要量随之增加,因此,学历的提升成为越来越多考生的必然选择。
中公教育考研英语辅导专家杨凤芝告诉中新网(微信公众号:cns2012)记者,近几年的考研人群中,在职人员与专科毕业生也在逐年增加,主要原因是用人单位对高学历人才的需求量加大,新加入的员工也多为研究生学历,同时各大用人单位的薪资体系及培训晋升机会也有学历相关等,这些也是对于在职及专科毕业生的冲击与压力。
“如今,三战、四战考生也相对增加,这与考试难度及竞争难度增加也有直接的关系。”杨凤芝说。
考研热度不减,背后有何动机?对此,有专家解读,在如今的互联网时代,人们能够更容易地接触到更多信息,大学生可以主动思考、选择自己想走的路,同时思考的角度也能够更加的全面与客观。
大学生考研动机调研报告(三)
考研背后:往届生读研比例上升 奔就业成首要动机
12月23日,早晨8点30分。
又一年的考研大幕开启,无数大学生走进考场,准备通过这两天的考试踏上人生的下一段旅程。据统计,2018年,高校毕业生达到820万人,创历史最高纪录,就业成为报考的最主要动因。继2017年硕士研究生报名人数高涨之后,2018年硕士研究生报名人数继续高涨。考生中,往届生增幅超过应届生。
中国教育在线供图
往届生读研比例上升 “二战”只为圆梦
不久前,中国教育在线联合微博教育发布的《2018年全国研究生招生数据调查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显示,2017年在职研究生首次纳入统考,致考研报名人数大增,达到201万人,增幅超过13%,已连续两年上涨。从2018年的各省数据看,研究生报名人数继续高涨。考生中,往届生报名增幅超过应届生。
胡安琪就是一名往届生,她是湖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2017届的毕业生。去年年底,她以11分之差未能如愿考上自己的理想院校——中国人民大学。毕业之后,她没有选择工作,而是在休整一段时间之后准备继续考研。
“从本科时期接触学年论文和毕业论文时候,我就对学术研究有了浓厚的兴趣,大三的时候,我把考研当作自己的未来目标。中国人民大学位于北京,有着全国顶尖的新闻学科,非常适合我的发展。”胡安琪说。
作为连续两年考研的学生,胡安琪感觉今年考研的人比去年多了许多。“去年考研的时候,图书馆还能找到空座位来复习,而今年如果不是早上很早起去占座,几乎没有多余的座位”。
河南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专业的大四学生许诺表示:“今年我身边本专业的同学除了一位决定报考公务员外,全部决定考研,这可能是文博考古专业的特殊之处。从与其他专业同学的接触上看,很多人都对现有学历不满意,我也遇到了很多二战、三战的学长学姐,所以我感觉今年考研的人数应该是更多了。”
《报告》显示,近年来,硕士研究生招生规模不断增长,从2007年36.1万,迅速增长至2016年59万,增长比例达到63.6%。全国硕士研究生的报考竞争度、录取难度整体呈下降趋势,到2016年达到3∶1。从招生上来看,工学招生比例最大,占36%。与此相对应的是,高校专业的报录比数据,工学类报录比相对较低,而管理类、经济类等专业报录比相对较高。
相比起来,胡安琪选择报考的志愿竞争压力很大,据她介绍,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专业的报录比大致为25∶1,而今年肯定会更难。但她说:“如果不再给自己努力一次的机会,我会后悔一辈子。”
事实上,“今年肯定会更难”已经成为了不少备考同学的共识。“今年,身边的同学80%以上都选择考研,感觉今年考研的人数肯定比往年增加了很多。”林楠是北京农学院的大四学生,准备考中国社科院社会工作专业研究生的他认为,这两年社科院的录取分数越来越高。
奔就业成为大学生考研首要动机
考研究竟是为了啥?《报告》中一项关于考研动机的调查显示,“改变学校背景出身,提高就业竞争力”是考研的主要动机,比例超过70%。而比较茫然、还没有做好就业准备以及为就业备胎分别达到30%、21%。
国际关系学院大四学生李宇韬选择考研的原因就是如此。
李宇韬正备战中国传媒大学新闻与传播专业的研究生。他表示,今年考研的人特别多,让自己感到巨大的压力。“我们系去年考本校研究生的只有5个人,今年有12个,最近有很多人坚持不下去而选择放弃了。”
中国教育在线供图
“去中传读新闻,一直是自己梦寐以求的事情。由于高考失利,我来到了这所规模比较小的学校,相关领域实践机会不太多,本科期间也没有什么特别突出的能力,就业的话没有什么竞争力。如今,我希望通过考研,圆自己曾经的一个梦。”
在李宇韬看来,择校时自己更多还是考虑专业需要。“我觉得学历和能力都非常重要,在新闻领域中传跟北大、人大相比会更加注重实践,专硕的研究方向也是我感兴趣的地方,对自己的未来发展会更有利”。
“现在本科毕业生越来越多,社会竞争压力比较大,本科的学历显然不够了。我想通过读研究生积累一些知识,为以后步入社会打一个良好的基础。”林楠表示,自己报考的社科院的名气和实力都很好,学术资源丰富。此外,学校是否位于北京也是当初选择学校的重要因素。
值得注意的是,考研似乎越来越成为大学女生的首选。《报告》显示,在硕士研究生招生规模不断增长的同时,女生考取研究生的比例不断提高。在2007年仅占到48%,到2016年已经增长至55%,提升近7个百分点,女生渐成考研群体主流。
对此,许诺认为,女生考研比例上升或许和专业相关,文科类专业普遍考研的女生很多。
此外,《报告》显示,2017年拥有推免资格的高校新增54所,总数达到366所,推免渐成名校招生的主要方式,大量名校推免生占比逼近或超过50%。中国教育在线进行的一项关于推免生高校增加的调查显示,86%的考生认为推免高校扩容至366所会影响研究生统考生的选择机会。
专业热度分化严重 “非典型专业”的典型考生
《报告》统计显示,2017年非全日制研究生与全日制合并考试录取,非全日制研究生招生出现大面积缺额。山东大学、南京大学等“双一流”高校,也只完成计划60%左右。从专业选择上看,专业区别被进一步放大,各高校经管类专业招生往往超额完成,工程类出现大量零录取。
然而,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一些大学生为了追求自己的梦想,在考研中并没有“按套路出牌”,追求传统热门专业。
许诺可以说就是这样一个例子。大学时,她因为自己的学术兴趣从管理学专业转到文物与博物馆学专业,放弃了备受大学生“追捧”的热门专业。而后她了解到,大部分文博考古机构招聘至少需要硕士学位。“所以我选择考研一是为了继续自己的学术理想,二是想要更高的平台,前者可以通过自身努力去改善,但平台只能从提高学历上入手”。
刘畅是中国石油大学石油工程专业的学生,就业前景非常光明的他却作出一个令许多人都意外的决定——他要报考北京体育大学武术套路专业的硕士研究生。
事实上,刘畅从小喜欢武术,来到大学后,他还在学校学习了空手道、跆拳道、中国武术等多项功夫,还曾代表学校在北京市的武术比赛上获奖。
“武术是我的梦想,从小就对我有着极大的吸引力。武术作为中国的传统文化具有独特的魅力,应该得到更好的发扬和传承。我想更好地学习武术并通过自己的努力让更多的人了解武术,热爱武术,从练习武术的过程中受益。”刘畅说。
另外,“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以下简称“骨干计划”)自2006年首届招生以来,已为民族地区培养了3.7万余名少数民族骨干计划研究生, 2017年起,各高校录取的“骨干计划”新生将直接进入招生学校进行基础强化学习,不再单独安排强化基础培训。
森巴提·阿山是北京物资学院金融专业的大四学生,作为一名哈萨克族姑娘,她报考了中国最好的民族大学——中央民族大学的研究生。她说,自己身边考研的人也越来越多,再加上自己是跨专业考生,困难要更多一些。为了稳妥一些,她决定报考少数民族骨干计划,避开和统招同学们的竞争。
“我的本科学校,就业竞争力不那么大,没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所以选择考研。少数民族骨干计划是和同生源地的、考同一学校的人竞争,今年新疆报中央民族大学的同学大概有160人,最终录取12人,竞争相比统招来说没那么激烈。”森巴提说。(记者 叶雨婷 实习生 窦红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