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书记讲话》
尊敬的各位领导,村官朋友:
大家好。我叫侯婷婷,毕业于河北农业大学,学的是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去年通过了村官考试,成为了大学生村官的一员,现在桥东区工作,任大梁庄乡拐角社区书记助理一职。
今天能在这里和大家进行交流,首先我要感谢各级组织和领导的关怀和信任。正是由于组织的亲切关怀,领导的谆谆教诲,才能使我在短短一年时间内,各个方面都有了长足的进步。面对大家,说真的很激动也很紧张。想想去年这个时候,刚刚从学校毕业,在得知党中央要从XX年起花5年的时间选聘10万名高校毕业生到农村任职,我毅然报名参加考试并有幸成为其中一员。回顾一年来的村官生活,可以说酸甜苦辣咸五味俱全,有不知路在何方的迷茫,有四处碰壁的苦恼,也有收获的快乐,但更多是通过努力后,被人理解的欣慰、被人认可的成就感。很庆幸自己当初的选择,近一年的工作经历,成长了我,历练了我,让我从一名稚嫩的大学生变成了一名真正村官,让我对未来充满信心。无论三年后,我从事什么样的工作,这一年的村官生活都会让我一生受益。
今天,我想把我一年来的思想和工作情况与大家进行一下交流,共同分享下村官生活的甘苦乐。一年来的经历与感触,希望能够对在座各位即将开始的村官生活有所启发、有所帮助。如有不当之处,请领导和朋友们批评指正。
我今天汇报的题目是扎根社区,历练自我,在拼搏奉献中成长提高。
如何度过适应期,尽快进入工作角色
村官生活对我们刚走出校门的大学生来说是,既兴奋又紧张。兴奋的是在目前如此严峻的就业形势下,我们通过自己的努力拥有了一份很不错的工作,能够自食其力了;紧张的是面对农村这样全新陌生的环境,一切不知道从何做起。记得我去年刚到拐角社区工作时,每天的工作就是打打水、扫扫地,看看报纸,每天来得很早,对新工作充满好奇和热情,但没有什么具体工作可以插的上手。我在大学的时候学的是公共事业管理,其中社区工作是我最为重要的专业课之一。拿到报到证的时候,我还很高兴,自己大学所学的专业与现在的工作十分对口,觉得自己上了四年的大学没有浪费了,可以把所学的运用到工作里去。对工作也充满信心。可真的到上班后才发现,大学里所学的社区管理知识就根本没法运用的实际工作里去。我在大学里的学到的社区模式多为那些大城市比较成熟、比较完善的社区。而我所在的拐角社区是村转社区,是由于城市化进程加快,它靠近城郊,由农业村转为的城市社区。它在各个方面正处于过度期。就拿居民的思想观念来说吧,我在的社区,居民还保留了很浓重的小农意识,思想上也比较保守,小富即满的思想普遍存在,缺乏创造和奋斗的意识和观念。而先进的社区则恰恰相反,居民的思想比较先进开放,创新意识比较强,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意识也很强,居民也非常注重平日的文娱生活来丰富他们的精神生活。而我的社区则不同,他们平日里没有什么文娱活动,除了在每年的阴历5月份的庙会上唱唱戏扭扭秧歌外,就没有什么文娱活动了,自发的不去组织活动,就是社区搞些活动他们的参与意识也不是很高。记得今年我想在社区搞一个爱国卫生知识竞赛,因为每年的4月7号不是世界卫生日嘛。我就想通过这种方式,一是能够使居民交流下感情,最重要的是学习一些预防疾病的知识,保护居民的身体健康。我就把这个想法说给了书记听。他很赞同我的想法,但是觉得操作起来不好弄。他说居民对参与这些事情没有兴趣的,你要是组织啊,肯定没有人报名的。听了后,我不得不放弃这个想法。这个就是我所在的社区,各个方面都处在过渡期,与我书本学的那些社区在发展上还差一大截子。这一度曾让我苦恼和迷茫。觉得自己所学和实践实在是差距甚远。
我感到好多事情做起来都不顺,牵一发而动全身,想要谋划一件小事做起来非常的难。我就很担心,害怕如果三年就这样度过,甭说考选调生、公务员了,恐怕自己连一名合格的村官都不能当好。那段日子真的很让我苦恼。就我一年的经历来说,在座的各位刚刚从事村官工作,肯定会碰到自己的理想与现实的情况产生差距的时候,有些情况下这些差距还很大,因此而产生的困惑和迷茫都是在所难免的。任何工作都有一个适应期。越是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就越要坚守自己当初的选择。不彷徨,不动摇,要以一颗执着的心,朝着自己设定的目标,坚定不移地走下去。如何尽快度过适应期,在最短的时间内进入工作角色,我这一年来总结的感受是这样的:
1、放平心态,摆正位置。我们年纪轻,刚走出校门,说话和做事多少还会带有学生的惯性思维,可能在村干部和群众眼里,对我们了解不多,信任度不强,在心理上还会把我们当成是学生,甚至是孩子。许多事情他们不放心交给我们做。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一定要意识到自己是一名村官,要走出自己的学生身份,事事处处都要把自己当成是名村干部。我刚到社区的时候,社区干部也总是不过问我的情况,也不交办给我做什么事情,每次我都是我跑过去问书记有什么事情让我做没?书记总会说没事,都是些小事,不用你做,看看书去吧。听上去感觉上像是高看我了,但其实是他们并没有真正的把我当成村里的一员。到社区近一个月了,我却从来没有真正上手做过事情,尤其是年底大小会议很多,但是社区领导也从来不说让我参加。我感觉很苦恼,感觉游离在社区“圈子”之外。回去后我把这些苦恼说给家人听。家人则安慰我,遇到事情时候不要发牢骚,发牢骚不会解决任何问题,只会让自己更加烦恼。而应该多从自己身上找找原因。是不是自己不够好,不够努力,不够争取。要端正自己的心态,摆正自己的位置。家人的话给了我很大的启发,让我对从前的自己有了新的认识,原来一直以来是我把自己定位的太高了,觉得自己既有文化又有学历,但却不知道,很多时候文化和学历是不能代表一切的。
要想做好村里工作,就得先了解村里情况,熟悉身边的同事,脚踏实地的用心做好手边的事才行。于是,我开始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除了每天照样早早到社区,打扫卫生,发放报纸。还把社区里的每一个人当成长辈来看待,不忙的时候就会给大家闲聊几句,用真心和真情,拉近彼此之间的距离。这时的我,用心去体会我的社区,去学习我在书本上没有学到的社区。并且我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证明自己,让自己的全身心真正投入到社区里。渐渐地,社区里的党员干部都接受了我,把我当成了社区里的一员,有时也会主动和我拉拉家常,说说社区里的情况。也会让我帮着分担下他们手头忙不过来的工作。渐渐的,我找到了自己的位置,感觉自己渐渐的忙碌、充实起来。
虽然我们在学历上是大学生,但是我们的社会阅历和工作经验还很少,在这些方面我们还只能算是“小学生”。工作能力与社区干部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我们在工作中应该放低姿态,认真负责地做好身边的每件“小事”。绝不能眼高手低,而应虚心的向周围的村干部和群众学习。其实这个阶段是我和社区信任度建立的阶段。没有信任度,就不能通过自己的工作来证明自己的能力;没有信任度,也就不能让别人了解自己。建立信任度其实很简单,就一个字“诚”字,真诚的“诚”,真诚无敌。所以在这里我想提醒大家一下,无论今后在工作中碰到什么事都要用真诚面对,以诚动人,以诚做事,这也是我们迈向社区,走向成熟的第一步。
2、戒除浮躁,脚踏实地。记得刚到社区不久,我正在办公室准备双学位考试,书记突然说有工作安排给我,我便兴冲冲的跑过去,感到自己终于有用武之地了。可是,书记安排给我的第一个工作竟然是打材料这样的事。我表面上虽然没有说什么,心里却在想:就这事啊,太简单了。可当我把材料打完后,书记看着我打得材料,皱了下眉,他说我打得材料不符合公文要求,并又给我讲了讲正确的写作格式。后来我连续修改了2遍才算完成任务。那天回家后我就一直在考虑,之前,书记什么也不让我做,我还为此苦恼。可现在好不容易让我做事情了,可为什么自己却连这样的小事都做不好呢?现在想想,那些小事正是我熟悉社区、积累工作经验的过程,也是我和社区其他干部相互了解的过程。当时由于自己心态过于浮躁,没有把心真正的沉到社区里。对小事看不起、不用心,甚至还不屑于做些小事,没有认识做好小事的重要性。假如小事做不来,做不好,那么领导还怎么会信任我,安排更重要的事给我做呢。套用一句古语,“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工作之初,我们身上或多或少都会存在着浮躁情绪,这也是我们在村官生活中的第一道坎。跨越这道坎的法宝就是脚踏实地的做好身边的每一件事情,无论事情否简单,是否重要,都要当成是最重要的事情去做,全力以赴、尽善尽美的去完成。
3、发挥优势,有所作为。要想得到干部群众的认可,除了甘当“小学生“,脚踏实地做好每一件事外,还要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主动考虑一些问题,主动做一些事情,把自己的优势最大程度地发挥出来,让干部群众感到自己的价值。我所在的拐角社区是一个村转社区,区里把今年定为“社区建设年”,一直以来对如何加强社区建设方面很关注很重视。我就在想,我学正好就是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它就涉及到社区建设方面的内容,就考虑着应该为我的社区建设做些什么。为了真正了解社区的基本情况,尽快融入社区,今年4月份,我和同批分到大梁庄乡大吴庄村的另一位村官张勇,一起在拐角社区搞起了村情民意调查,前期我们把想了解的关于社区就业、养老、医疗、就学、文化生活等方面做成了近百份的调查问卷,在社区里发放,并走访39户社区居民,详细了解情况。通过这次调查,我们对社区有了初步了解和认识。我便把我们了解到的情况,运用我大学所学的学科知识,将我所在社区与国内外先进社区进行了对比,提出了许多促进社区建设的合理化意见建议,写成了七千字的调研报告。这份我们辛苦做的调研报告也得到了区、乡领导的重视,里面提到的一些意见和建议有些已经成为实际行动。在加强社区服务方面我们做了些努力。一个社区的社区服务是否完善是衡量这个社区是否完善的重要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