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物理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精选33篇】》
2024物理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精选33篇)
内容导航
2024物理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 篇12024物理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 篇22024物理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 篇32024物理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 篇42024物理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 篇52024物理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 篇62024物理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 篇72024物理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 篇82024物理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 篇92024物理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 篇102024物理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 篇112024物理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 篇122024物理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 篇132024物理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 篇142024物理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 篇152024物理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 篇162024物理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 篇172024物理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 篇182024物理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 篇192024物理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 篇202024物理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 篇212024物理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 篇222024物理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 篇232024物理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 篇242024物理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 篇252024物理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 篇262024物理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 篇272024物理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 篇282024物理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 篇292024物理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 篇302024物理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 篇312024物理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 篇322024物理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 篇332024物理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 篇1
社会在进步,时代在变迁,在新课标中立足于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把学生学习地理从死记硬背和满堂灌中解放出来,目前新课标的改革,无论从改革的理念上,方向上,以及其具体的要求上,都很贴近时代的脉搏,把培养人的核心素养及价值观的导向作为地理课标目标的理念,加强地球学科、空间科学、海洋科学和国家安全教育,并突出义务教育学段的综合性和实践性特征,是真正关注人的素质提升和尊重人的发展。通过对新课标的学习、理解得出了以下几点心得:
一、夯实基础——空间感知
新课标从空间尺度的视角引导学生逐步认识人类地球家园,从太空→地球→地面→世界→中国由远到近的认识逻辑,将学科知识逻辑与学生学习逻辑很好的结合。地理学科中有许多章节都或多或少涉及对空间的感知。一位法国地理学者提到对于空间感知需要把握的原则有,一是分布的原则:看空间,二是调合的原则:看个体与整体之相关——空间联系,三是互关的原则:看要素间,人地间相互关系,四是因果的原则:看因果关系,五是演变的原则:看地理过程。从空间看待一切是地理学的根本思想。
二、开拓创新
新课标中提到的“创设多样化的学习情境”、“积极开展地理户外实践”这就是让学生动起来手,例如在“附录2地理课程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设计参考示例”中找到了令人兴奋的“学习活动设计”,“探索太空,筑梦航天”作为一个对“认识地球宇宙环境”的延伸,可以结合我国的航天事业的飞速发展,帮助学生认识地球宇宙环境的同时极大的提升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形成科学探究的兴趣和情怀,在学生心中种下一颗“飞天”的种子。
三、与时俱进
课程标准指出:“地理学兼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性质,在现代科学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并在解决当代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问题,维护生态安全,建设美丽中国具有重要作用。”无论是将来人类的可持续发展还是地球的演化过程,都会涉及到地理知识,这反映出地理学对科学和社会发展的贡献。因此作为一线教师,除了要将地理知识准确无误传授给学生外,还要通过课程引导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培养他们成为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新时代好少年。
2024物理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 篇2
20xx年9月4日,我在三高的龙门教研室参加了初中物理新课程培训学习,这次初中物理新课标新教材培训在老师的认真组织下开展的有声有色。经过这次培训我得到了许多启发。下面谈谈我在这次培训过程中感受最深的一些、培训内容系统全面,主要内容:
1、《课程标准》的修订进程;
2、《课标标准》解决了哪些教学实践问题。;
3、落实《课程标准》要求,提高物理教学的有效性;
4、人教版《初中物理教材》修订简介。
由薛世龙老师讲解,主要内容是:
1、教学设计为什么;
2、教学设计怎么做;
3、教学设计实例。
接着分组互动交流:
1、修订后的课标和教材主要变化及在教学中的基本对策;
2、在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3、在新课标新教材的背景下如何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二、通过本次培训学习,我知道我国第八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从20xx年开始,至今已经过了11年头,经过十余年的课改实践,国家层面在全国范围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调查研究。反复征求业界,政界,知名人士,高等院校及基础教育各方人士的意见。针对课改实验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对基础教育各学科的课程标准进行了认真修订。对相应教材进行了修订调整。新课程各学科课程标准《修订版》已于20xx年11月底正式发布,今年秋季起全面付诸实施。
三、对教师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新课程标准不仅对教材进行了修订调整,对教师的角色也提出的了新的问题,即是如何按课改的要求搞好物理课堂教学。课堂教学过程涉及理念、内容、学生、教师、环境、资源等诸多因素,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它是有既定目标的、讲求效率的、师生共同发展的过程。目标、效率、发展是搞好课堂教学的三要素,是上课或评课的基本依据。在新课改的要求,搞好初中物理课堂教学要做到如下几点:
(一)教师如何落实“三维”目标,我们要变化回顾教学目标,认识到知识的地位,技能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注重过程提高教学的开放度。
(二)学生主体地位与学习方式多元化
1、现代教育是主体性教育、多元化教育,学习方式多元化十分重要。在课堂教学中正确把握探究学习方式十分重要。学习方式不是万能,也不是唯必须用好:七阶段;六要素;
(三)发挥教师主导作用,教师首先要提高教学素养,做到话怎么讲?字怎么写?课怎么上?
2、教师的引导作用:有效启发。
(1)明确启发目标(针对什么?);
(2)注重启发策略;
(3)遵循思维规律;
(4)营造和谐氛围。
3、组织作用:依托科学合理的课堂教学结构。
(1)科学而合理的课堂教学结构的重要性。
(2)设计科学合理的课堂教学应考虑:教学目标;师生关系;课堂结构;学习方式;心理需求;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训练活动;资源整合。我必须要在新课改的要求,提高自己的教学素质。
经过这次培训,我认识到了新课程标准的教材的整体结构与每个章节内容的关系,也深深体会到科研的重要性,也认识到继续教育的重要性。树立了终身学习的目标,我一定在课改的实践中找准自己的出发点和位置。并不断的学习中提升自己,完善自己。
2024物理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 篇3
作为这次培训班的学员,我由衷的为结识众多的优秀老师而高兴;为能与众多的同伴共成长而欣喜。这次培训,虽还是第一阶段,但我感受颇深、让我受益匪浅。下面我就谈谈对这次培训的`一些认识和体会:
首先,我想先告诉大家一个秘密:我无意中加到了培训班级老师管理群中,我发现了各位领导、班级老师们个个都积极投身于这次培训中来,且密切关注着各位学员的学习情况、学习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并能及时的解决。这让我感受到我们的领导们对这次培训的高度重视,服务的细致周到。
言归正传。大家都知道,此次网络培训模块一的内容并不针对某一学科而言,而是针对我们广大的教师群体日常教学工作中的实际问题而进行的解决问题型的一次重要培训。比如北京教育学院伍芳辉教授讲解的《积极应对压力,追求职业幸福》这一课题,就让我感触极深。面对工资收入底低、升迁难、工作成绩不像其他工作那么明显,并且我想有的老师经常会因为学生的事情而懊恼、生气,甚至可能还会有不想当老师了的想法。亲爱的老师们,如果我们作为老师的就因一些个人的利益而产生某种情绪,那么我们还有资格去教育孩子们吗?我们经常教育孩子说:学习不要有畏难情绪,这样是学不好的,我们要在学习中找到快乐,我们要快乐学习,那么我们老师们呢?
听了伍教授的讲解,我懂得了怎样去调节自己,正如伍教授说的,我们在工作中要:有恰当的目标和追求;保持高度的自信心;经常保持微笑;学会与别人分享喜悦;常和别人合作,并从中获得乐趣;保持自己的一颗童心;有空找朋友聊聊;尊重弱者;注意锻炼身体;学会休息。我们要善于调节自己的心情,在教育工作中享受快乐。其实幸福很简单:做有意义的事,从中寻找快乐!教育是一件无比高尚的职业,我们应该享受它!
老师们,教育无小事。一个教师最可贵的品质在于他能从日复一日的教学生涯中领悟和体会到教育的真谛,开掘出散发着新鲜芳香、体现着高尚情操的教育细节。学生是具有极大可塑性的个体,是具有自立发展能力充满创造力的生命体。概括地说,“教育的真谛在于启发自觉,在于给心灵以向真、善、美方向发展的引力和空间。这才是我们教师应该去做的。
好吧,我只简单的举这一个例,当然,其他老师讲的都非常好。在这第一阶段的学习中我相信各位老师学员们也有更多的体会和想法,我们可以借助这个学习平台多交流交流,我们共同充实、共同成长,让我们这个假期有所收获。
在这里,希望让我们借这次培训的东风,领导们给教师们搭建的学习、沟通和交流的平台,为了我们自身的成长,携起手来;为了教育的发展,学教结合。大家积极行动起来吧,全情投入学习。各自今后在工作岗位上也能不断学习、不断进取,为涪陵区的教育事业做出更多的贡献!
最后,我想借用这次培训的研修寄语:因对教育的热爱,我们选择了教书育人的职业;因对教育事业的追求,我们勤研善修锤炼技能。
2024物理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 篇4
我参加了《道德与法治》的培训活动。虽然只有一天的时间,但培训所给予我的启发和经验却是一笔永久的财富。聆听专家老师的讲解,让我对新编《道德与法治》教材有了一个更新的认识,从而让我懂得了怎么才更好的把握好教材,如何有效的去教,下面就谈谈几点我的学习体会。
一、把握课程基本理念
1、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学会关心、积极探究是课程的核心;
2、珍视学生年生活的价值,尊重学生的权利;
3、道德存在于学生童的生活中,德育离不开学生的生活;
4、让教与学植根于学生童的生活。
二、理解《道德与法治》的性质
在《道德与法治》低年段,我们需要摒弃那种认为法治教育就是讲法条、讲案例的观念,把传播法的理念、精神、价值贯穿于学生日常的生活当中。俞老师总结了该学科教学的三大性质:生活性、活动性、开放性。
1、生活性
珍视学生的生活为宝贵的课程资源。课程学习本身是学生生活的组成部分,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真实体验生活、主动参与生活、创造生活的过程。
本课程遵循学生生活的逻辑,以学生生活中的需要和问题为出发点;以学生的现实生活为课程内容的主要源泉;以用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为课程的基本追求。
2、活动性
超越单一的书本知识的传递和接受,以活动为教和学的基本形式。课程的呈现形态主要是学生直接参与的各种主题活动、游戏或其他实践活动;课程目标主要通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活动过程中的体验、感悟和主动建构来实现。
学习是知与行相统一的过程,注重学生在体验、探究和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形成良好道德品质,实现社会性发展。课程设计与实施注重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发现和提出问题,在亲身参与丰富多样的社会活动中,逐步形成探究意识和创新精神
3、开放性
教学内容从教科书扩展到学生生活的各个方面;课堂从教室扩展到家庭、社区以及学生的其他生活空间;教学时间在学校其他活动或学科的配合和联结中灵活而弹性地延展。
内容根据社会生活的发展变化和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有弹性地吸纳鲜活的社会生活事件;教学空间从课内向课外延伸,从课堂向学校、家庭和社区扩展。
三、新教材四个方面的突破
1、将涵养实践智慧作为“学习做人”的核心。
品德课的中心任务是教孩子“学习做人”,但这不是一个单纯的知识学习过程,而是在综合、整体、深入的意义上实现“对生活的洞察”,是一种实践智慧的获得过程。深入挖掘知识内在的意义与价值内涵,使知识成为人的实践智慧的生长因子。
2、打破“自我中心”的倾向,走向“在—世界—历史中”的人。
新教材借鉴生存论的思路和中国“天人合一”的观念,引导学生实现对自然与人的关系的理解。新教材注重文化共同体的节日、习俗教育,注重引导学生与“过去”对话,使学生成为文化传统的承载者,并且注重引导学生通过“回望”去品出生活的文化与道德的意蕴。
3、超越技术主义和狭隘的功利思维。
新编教材特别强调,教学的重点不是学会书上范例中包含的(如果有)操作性的知识与技能,而是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发现对于自己的世界而言的整体上的好办法。
4、挖掘生活事件的意义与价值内涵。
做人的关键不是技术,而是智慧,而智慧来自于对生活意义的领会。新教材重在引导学生对生活事件中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了解,对生活中无处不在的关爱的领悟,从而感受生活当中的意义与价值,进而懂得感恩。
2024物理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 篇5
物理的课程改革改革方向是“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下面谈谈一点自己的看法:
一、 首先是教师要控制得住大局
虽然是探究性的开放型物理课,是把主动权还给学生的课,但也应该是井然有序的课堂教学,而不是一堂乱糟糟的课,课堂纪律无法控制,学生各搞各的,像一个自由市场。中专学生的自制能力本来就是很弱的,现在还把很多时间给他看,给他讲,给他做。如果作为一个任课老师,压不住课堂的话,不但上这个课没有什么效果,而且让他们有一种感觉就是上物理课就是可以玩、就是可以说闲话、就是可以开小差、就是可以闹翻天的时间。这就与我们的目标越走越远了。我们的目的只是让他们轻轻松松地学习,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让他们学会知识,培养能力,了解社会。
二、 其次,教师要把提问题的权利还给学生
最传统的授课方式是老师讲足一节课,学生只是在下面被动地接受;之后改变了很多,变成了老师以“提问启发式”授课,学生终于有了发言的机会;现在的课程改革则更进了一步,让学生自己提出疑问,再想办法解决。爱因斯坦说过,提出问题有时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别人提出来的问题,你不一定有兴趣“帮”他解决,但是如果是你自己提出来的问题,你肯定会有兴趣、而且会想方设法来解决,人在生活中是这样,在学习知识上也是这样。我觉得物理课上应鼓励他们提问题,各种稀奇古怪的大自然问题、生活生产中的问题都行。平时上课也是这样,有相关的他们想知道的问题让他们自己提出来,而不是我提。当然,相应地,教师一定要多看书,多了解相关方面的知识,才能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同时使他们被你的'知识魅力所折服。
三、 再次,老师要敢于把解决问题的权利还给学生。
现在是一个信息时代,得到信息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一个现代的人不是看谁记住了多少知识,毕竟能记住的只是一小部分,而是谁能用最短的时间把最有用的知识搜集出来。有些他们自己能够解决的问题你不一定要帮他们解决,因为他们最需要的不仅仅是结果,而是过程。他们可以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基本的技能,基本的动手能力,一般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体会到过程的乐趣,感受到成功的喜悦;说远点甚至对他以后的生活产生很大的影响,在学校里培养他的独立解决问题能力尤其重要。不要怕他们走的路颠簸,这是他们成长中需要的锻炼。
现在信息流通很快,他们可以在图书馆中查找资料,也可以请教别人,更可以上网去找,或者自己通过实验来解决相关问题,都可以,关键是他在其中学到了东西。 做实验是解决物理问题的一个重要途径。
现在的物理课本没有把演示实验与学生实验分开来,目的就是尽量让学生多做一些实验,而不是让他们看着老师在台上做。自己经历过的与看别人的毕竟不一样。所以如果有学生提出问题时,我们可以引导一下,鼓励他们从哪些方面入手得到答案,而不是直接给出他们答案。指导他们进行实验来检验,而他们也非常高兴,自己像一个科学家一样来通过实验来研究问题,这大大提高了他们学习物理的积极性。
四、 最后老师要敢于把下结论的权利还给学生。
听说过这样一件事,有一个全国优秀教师代表到首都去开会时介绍他的经验说:“我教得很好,我的成功来自我的不善言辞和我的粉笔字写得很差”。怎么一回事呢?原来由于他的表达能力不强,所以无论什么他都自己少说,想办法借学生的口说出来,结论、总结也是如此,大家来下,而他只是引导一下,纠正一下错了的;由于他的粉笔字写得不好,他总是让学生自己出去写,所以没有一定模式的板书。如此一来他教的班级成绩却大大出人意料。
当然了,学生自己下的结论,又是自己记下来的,又经过自己的一次次修改,怎会不特别深刻呢?这样也促进了他们的积极性。 所以不要认为你是老师,下的结论比他们要清楚、精炼,就要帮他们写实验结论,让他们记下你的结
2024物理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 篇6
我是一名初中物理教师,在实行新课改之前,我热爱自己的职业,热爱自己的学生,按照领导的要求,把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看成是天经地义的事。我紧跟中考的形势,认真分析中考试题的变化趋势,对区教研员的出题思路更是了如指掌,基本上能做到未雨绸缪,进行的练习具有针对性、前瞻性,学生的成绩也基本上处于领先地位;为了提高成绩,我还加班加点,中午时间给部分学生义务辅导;同时,积极参加教育教学课题的申请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我已如此,领导对我的评价也是很高,委以重任,可以说前途一片光明。
新课改开始了,我以更大的热情投入了新课改。在新课改之始,我们备课组就进行了许多尝试:
1、我们上课的形式在变,由灌输式的课堂授课转变成探讨研究型的课堂教学模式。
2、我们的作业形式和内容在变,把原来的单纯的习题式练习变为多元化的作业形式:小制作、家庭小实验、小探究、物理小报、所及相关资料、社会调查等等。
3、我们对学生的评价方式在变,由单纯的学习分数变为评语、课堂纪录、作业、考试成绩等以指导学生发展为目的的多元化评价方式。
4、我们的考试题目在变,改变以往单纯的考察知识与技能的题目,增加考查学生的学习过程、学习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题目。
5、我们的师生关系在变,以往老师是权威,老师的话都是正确的,学生只是在老师的指导下,接受知识,改正缺点,课改后的很多时候,我们的课堂是开放的,讨论了很多没有明确结论的问题,课堂延伸的内容丰富多彩,学生在很多领域超过了老师,老师仅仅是课堂的组织者、指导者。
6、我们还认真研究了《课程标准》,把授课的难度降低到《课程标准》要求的难度。因为新课程标准要求杜绝繁难偏旧的题目。在当时,我们所作的努力得到了很多领导的肯定评价;学生们也相当配合,学习物理的积极性空前高涨,他们总是盼着上物理课,在上课前,翘首以待,课堂上,积极地参与,课后,对形式多样的作业也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与课改前相比,大部分学生都找到了自主学习的感觉。很多学生的作业超出我们想象的好。而且,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们合作的机会较多;完成作业时,也可以协作完成。在形式多样的作业中,每个学生的个性都得以展现:能写的写;能画的画;会上网的搜集资料;动手能力强的做小制作、做小试验;几乎所有的学生都找到了自己的用武之地,感受到了自身的价值,也增强了学习的信心。
曾经记得:有一个小女孩,数学成绩不理想,一开始学物理时,听了别人的话“数学不好的物理很难学好”,一度没有学习信心,作为老师,刚接触时我竟没有察觉,后来,我布置了一个关于“八孔竖笛的发音原理”的作业,她竟然做得最好,它把作业设计成物理小报的形式,有实验、有分析,而且,组织语言,版面设计都非常棒,她的这次作业不仅得到了我的大力表扬,也是她获得了学习物理的信心,课堂上,她敢于发言了,做作业也不觉得很难了。后来她和我聊天,我才知道她是怎样开始学好物理的。
在做作业时,学生们的学习方式也在悄悄改变着:为了弄清楚汽车的速度仪去请教当司机的亲戚朋友;为了掌握认识交通规则上网搜集资料;为了了解听诊器的原理甚至跑到医院挂了号去请教大夫;为了了解衣服鞋子的号码进入商店去请教售货员。正当形势一片大好,我们准备深入进行教学改革的时候,课改后的第一次全市统考到来了,我的学生并没有取得令领导满意的成绩。
后来我分析了这次学生成绩不理想的原因如下:毋庸讳言,在新课改中,虽然很多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在提高,但是,我一共教150多个学生,总有关注不到的角落,有个别学生还不能适应这种新型的教学模式,他们惯于接受,惯于在老师、家长的逼迫下学习,一旦放手,他们无所适从,在班主任和我还没注意到的时候,学习成绩已经有所下滑了。再就是,我在教学中,追求和《课程标准》要求一致的同时,忽略了教研员的思想转化情况,我的授课难度降低了,但是,教研员出的统考题的难度比课改前反而提高了。还有就是,我所关注的学生学习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合作能力方面的提高并不能在单纯考察知识与技能的试卷上体现出来。
第一次统考后,很多老师都清醒了,及时调整了方向,继续搞应试教育,继续搞题海战术,继续逼迫学生拔高练习,因为统考题目中还是有很多繁难偏旧的题目。而我,却一时很难适应这种变化,我中新课改的“毒”太深了:我投入了那么多精力研究《课程标准》,研究《多元智能理论》,研究《建构主义理论》,研究《头脑风暴法》,研究课堂教学的改变,研究作业的改变,研究测试题目的改变,竟然不如原来的研究教研员、研究中考题,到底什么是正确的?在我的徘徊思考中,领导对我失望了;家长也开始挑剔,认为我对学生要求不严格,放松了对学生的管理,学生的作业完不成时没有及时采取措施;班主任也认为我不够狠,对学生放纵;要好的同事开始劝我:你不能给学生好脸,他们就是欺负你好脾气,你狠一点,看他们还敢不完成作业吗?作业做得少,当然成绩就提不上去了。
同事的话,在现实生活中是正确的,可是,根据我学习的教育理论,却是不符合学生的发展规律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过程不是学习者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积极地建构知识的过程;在学校里,学习不是教师向学生传递知识的过程,而是学生建构自己的知识和能力的过程,靠老师的威逼利诱来学习,那怎么算是积极的建构知识的过程?而且,我也从各方面了解了学生的作业情况,每个任课老师都急于出成绩,作业很多,而且大多数老师手段毒辣,学生不敢不做,经常有学生作业做到十一二点,面对缺乏休息、面容憔悴的学生,我实在是不忍心再逼他们。由于顽固不化,不思悔改,我被靠边站了,教差班,但是,我依然故我,继续研究,当时正好是30岁,三十而立,我虽然不能有自己成功的事业,但是我选择了自己认为正确的教师之路,搞教育教学研究,哪怕不能得到领导的认可。
后来,学校要参加新课改学校的评选,领导想起我来了,把我们组的新课改材料整理收藏展览,把我们的新课改经验大书特书。这时,领导对我说了几句恭维的话:“这才是真正的素质教育,这样的教学才会教出科学家。”但是,我的用处,也就是在论文评选、先进学校评选这些活动中。
近几年,应试教育之风越刮越烈,领导对老师的要求越来越高,管理手段逐步升级,老师们的生存状况越来越差,待岗、交流、支教,校长的权力越来越大,看谁不顺眼,那您就走人了。在无奈之中,我的理想化的新课改实践越来越难,毕竟,要让学生学会主动学习需要一个过程,教育还具有曲折性、反复性、合作性,单凭个人之力,怎么能实现新课改?我开始向应试教育低头,学期初,按新课改的要求去教育教学,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主动学习的要求、科学素养等等,临近考试,加强练习,不再回避繁难偏旧,只要是教研员有可能考的,我就要紧跟形势。面临当前的教育教学评价体系,我想:是否有一天,我会彻底的变回到原来的应试教育模式?
总结我的新课改历程,我觉得,新课改的阻力来自于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现行的教育教学评价体系,教育局按考试成绩评价学校,学校按考试成绩评价老师、学生,家长按考试成绩评价学校老师。而在《初中物理新课程标准》中,明确要求:“不宜评定“综合”的分数或等级,不以同一模式要求所有的学生,要对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予以同等重视。要对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进行全面评价。应该采用笔试、实验操作与学习档案等多种方式进行评价。
不同的评价方式反映不同的侧面,在很多情况下它们是不可比的,所以不宜按某种权重对各种评价的结果进行合并,不宜给出一个“综合”的分数或等级。应该鼓励学生按照自己的特长和爱好分别在实验、制作、理论学习、社会调查等某方面有突出的发展。不能削长补短,以同一个模式要求所有的学生。”新科改在推广,但是,管理者的评价方式不改变,教师的教学行为又怎么能改变呢?而且,现行的评价体系,使得教师之间的合作性越来越差,班主任、任课教师都在关注自己学科的教学成绩,没有人再考虑学生的全面发展。
第二,新课改理论的推广,虽然,新课改搞了6年,针对教师的培训、考试接二连三,但是,老师们真正明白新课改理论的很少,甚至很多管理者、校长对新课改理论一窍不通。
第三,老师的教学能力及学习能力,长期以来的教学习惯,不思创新,不会创新。
第四,还有社会的整体意识,按照新课改的要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也要接触社会、了解社会,可是我们的社会能提供的机会却很少,很多企事业单位、相关机构还没有做好准备。
第五,现行的教师编制,按照新课改的要求,教师要掌握学生的思想情感,要对学生有全面地评价,按现在的教师编制,一个老师至少教100个孩子,向我们这个学科,每年一个人教200来人,根本达不到关注每一个学生。
第六,现行的学校教育管理模式,现在的学校管理者,提出的口号是:面向每一个孩子,其实,根本做不到,看似每个人都在管理每一个孩子,但是,具体到某一个孩子,谁对他真正负责呢?班主任?一个班主任要管50个左右的学生,他就是有三头六臂也做不到;校长,教导主任、德育主任,团委书记、任课老师,好像都能管到这个孩子,实际情况是,谁都不会走到这个学生的心里。学生的思想状况基本处于失控状态,怎么能自主发展呢?
第七,教研员,现行的教育体制中,教研员是一个很重要的职位,市教研员负责出中考题、区教研员负责出区统考题,而中考题、各区统考题是现在衡量教师教学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准,每一学期,各区都在用统一的题目考学生,给学生、老师排名次;每年中考结束,市教育局都会按照学生成绩给每个学校排名次。所以,教研员这个职位是相当重要的,他在制定一个标准,一个衡量学生、老师的标准。那么,这个标准是不是一定合理呢?
大多数情况下,是不合理的,怎么能用一个标准去衡量所有学生的发展过程,这不符合多元智能理论,怎么能用一个标准去衡量老师的教学,每个老师遇到的学生、学生家庭千差万别,这不符合马克思主义的“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更何况,教研员由于长期脱离教学一线,不了解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一味的拔高考试难度。不能落实“杜绝繁难偏旧”的新课改要求。更有一些教研员唯利是图,利用手中的权利办培训班、编辅导材料捞取利益。
2024物理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 篇7
20__年版《义务教育艺术课标》与20__年版《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对比,在诸多方面有所不同和增加,新课标更加强调素养指引、问题导向、情境创设,辅助学生的综合全面发展,下面我将结合教学实际谈谈我的几点感受:
一、艺术核心素养贯穿始终,注重学生素养提升。艺术课标中提出义务教育阶段艺术课程的核心素养确定为:审美感知、艺术表现、创意实践与文化理解,标志着初中美术课程也正式跨入核心素养时代。并且提出在课程的设计思路中要聚焦核心素养,组织课程内容,课程目标的设置上关注核心素养,课程的内容选择与评价量规都与核心素养密不可分,形成由“核心素养-美术学科总目标-美术学科分段目标一美术学科课程目标”的递进。强调了课程的综合性,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在教学中要帮助学生发现美、感知美,提升审美情趣。
二、学科融合和跨学科教学是艺术新课程最大的亮点。我们不能只关注本国艺术教育,还要和国际接轨,既有民族也要放眼世界。新课标提到音乐美术仍是艺术教育的支柱,增加看戏剧、舞蹈、和影视学科,丰富艺术修养,完善学生人格魅力。
三、任务驱动的目标设置,注重学生的真实生活情境。新课标的课程实施建议中提出:“设计与学生经验、社会现实和当地文化资源相关联的情境与任务”,意图通过更多的任务驱动的方式,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结合身边的事件、结合现实生活营造身临其境的学习氛围,在真实情境的任务创设中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迁移。
作为一名美术教师,我将继续学习新课程标准,利用好新课程标准,在课堂实践中关注学生掌握艺术知识和技能,重视学生整体的素养提升,为学生价值观、必备品格、关键能力的发展起积极引导作用。
2024物理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 篇8
20xx年7月11—15日,我有幸参加了由市教科所举办的自贡市20xx年中职学校教师暑期培训。在为期5天培训中,来自四川理工学院的沈明鸿、刘跃军、黄英杰、赵永平、高文波、田一坡等专家为我们就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新形势、中等职业教育管理、语文教学案例分析、国学等方面的内容进行了系统培训。我认真听课、做笔记,主动向老师、同学请教,积极参与讨论交流,收获良多。现此将此次学习活动总结如下:
一、更新了教育观念
沈明鸿老师的讲座《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新形势》用数字和事实说话,从宏观就业形势分析开始,展开对就业形势,特别是中职教育面临的形势分析入手,在全面阐述中职学生所面临的就业压力的同时,也从内外部分析了中职教育的优势和发展空间,让我获益匪浅。
黄英杰老师关于《中等职业教育管理》的精彩论述,引发我们关于"中职学校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才"的思考和讨论。中职教育应该狠抓教育教学改革与创新,着眼于给予学生立德、立志、立行方面的方向指引,实现由培养单一专业型人才的"就业教育"向培养复合集成型人才的"综合职业素质教育"的转变。为此,职业学校教师的教学观由"单一型、绝对权威型"向"一专多能型、行为引导型"转变,教学组织形式由"班级固定教室、集体授课"向"课内外专业教室、实习车间、小组化、个别化"教学转变;教学手段由"口授、黑板加简单化教学"向"多媒体、网络化、现代教育技术"转变。
二、提升了专业知识
赵永平老师为我们作了《国学专题》讲座。她以国学内容及范围作为切入点,系统讲解了国学"四库"(经、史、子、集)方面的专业知识,她引经据典,旁征博引,阐述简要精辟,不仅让我们饱尝了一顿国学文化大餐,更为我们在教育教学中如何开展国学经典教育指明了方向。
在教学手段日新月异的今天,如何把现代教育技术巧妙运用于日常教育教学?刘跃军老师在讲座中指出,现代教育技术作为把现代教育理论应用于教育、教学实践的现代教育手段和方法的体系。运用好现代教育技术,既可以最有效地实现程序化教学、启发式教学等先进的教学方法,同时又可以提高学生的学生兴趣,使学生生动地进行学习,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思想的实现。他不仅演示了当今主要的现代教育技术,还就翻转课堂等现代教育技术的使用和我们进行了互动交流,耐心地进行技术指导,让我们收获良多。
三、更新了教学理念
针对中职学生语文基础差、学习积极性不高的实际,必须要更新教学理念、改进教学方法,什么样的方法科学有效?高文波、田一坡老师通过生动翔实的语文教学案例为我们分门别类地罗列了语文教学中容易出现的各种问题,并讲授了打造中职语文高效课堂的基本方法。老师们指出,要着眼于中职学校人才培养的方向,立足于中职学生走出校门就业的语文知识需要,关注学生实际的学习需要,着力培养他们的语文素养,提升他们的人格魅力,引导他们快乐学习、快乐成长。
四、更关注学生情商
多位专家都倡导后天的情商训练,除了在教师的语言艺术、教师礼仪等情商训练方面有其独到的见解与真知灼见,其中有这么一句话让我感触颇深:如果把学生看成是"要管好的人",就会把自己置于学生的对立面,造成师生关系紧张,给教师带来许多烦恼。如果把学生看成是"有独立人格的人",就会尊重学生,也会赢得学生的尊重;如果把学生看成是"成长中的人",就会宽容学生,对学生始终有信心,对自己的教育行为也有成就感。老师们还指出,宽容是对生命体验的尊重、对个体差异的尊重,也是一种爱的教育。要面对差异化的学生,采取和而不同的态度,和睦相处,并保留各自的独特性。课堂上教师应该真诚,恰如其分地给学生激励,认真倾听学生的意见,给犯错的学生一个台阶,防止伤害学生的自尊。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会多一些宽容,少一些训斥;多一些关爱,少一些冷漠;多一些欣赏,少一些打击。
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开发者、组织者、引领者,要蹲下身来,用赏识的态度看学生。我理解了职业学校的教师是职业,更是专业,而我们专业化发展主要是实践智慧的积累。教师同时也要学会反思,反思是教育智慧的源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用发现课程资源的眼睛,去用"用教科书教"的态度,创建情境与环境,让学生去参与、去体验。而对学生的评价过程中,在适当的批评的同时,更多的是要给于夸奖和激励。
如何进一步提高专业教学及管理水平,提高教学科研能力,提高教师专业化发展水平,是摆在我们每个中职老师面前最现实的问题。此次培训给我们提供了这个再学习、再提高的机会,让我们中职学校的语文同行有机会聚集在一起相互交流,共同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在这里,我们不仅学到了丰富的知识,也进一步提高了业务素质。通过5天的系统培训,我的教育观、教学观、学习观、教师观、评价观及课程资源观等都有了显著改变,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得到及时充电,特别感谢市教科所倾力组织了这次暑期培训。在以后的工作中,我将更加致力于自己钟爱的职教事业,以更加饱满的热情,积极投身于中职学校一线教学实践工作中去。
2024物理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 篇9
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一个基本取向就是要改革学校教育与社会、生产、生活实际严重脱节的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新课程理念的核心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我想这就是评价新课程课堂教学的惟一标准。通过教学实践,下面谈谈自己的一点体会:
1:创设情境,发挥最佳效果。
在教学实践中,试图从日常生活入手,创设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使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同时把学习到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实际,使学生亲近数学,感到学习数学的快乐,初步体现与现时生活的联系。
2:奖励激励,提高学习积极性。
在教学中,充分关注学生情感态度变化,采取积极的评价,较多地运用激励性的语言。如:说得真好!你懂得真不光少!你想象力非常丰富!真聪明等等!调动了学生积极探求知识的欲望,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情感,让每个学生体验成功,增强自信心。
课改:要能发挥学生主体性和积极性,有一个创新思维活动的空间,关键在于教师;教师如何引导,启发,点拨?能否真正地把学生引到这一领域?教师在平时备课中不但要吃透教材,而且要尽量地搜集,制作与教材有关的知识,教具;又要善于把握学生的心里,使学生能够与老师发生共鸣。生物学科与自然界紧密相联,和生活,生产密切相关。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从熟悉的事物,现象出发,根据学生掌握的情况,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激励学生共同参与,发挥想象,积极思维来解决问题的意向。
3:面对新课程,教师应确定更高层次的教学目标。
对于教学课而言,不能光是知识的传授,而是包括知识与技能、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等几个方面。那种追求“能够教好一节课”或“教出了几个能高分的学生”为目的的教学已经不符合课改精神了。教会学生知识,教给学生方法,教给学生独立和生存的能力应成为所有教师的职业追求。
2024物理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 篇10
美术新课程标准的理念要落实到课堂教学中,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在贯彻落实新课标的过程时不断提高认识和实践。几年来的一线教学,我在美术课程改革上取得了以下几点体会:
一、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为学生全面发展提供动力。
兴趣是学习的基本动力之一。美术课程应该突出趣味性,使课程内容与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的情意和认知性相适应,以活泼多样的课程内容和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这种兴趣转化成持久的情感态度。例如在传统的“色彩知识”课中,教师利用矿泉水瓶数个,盛半瓶清水,分别调入红、黄、蓝三色,不做解释,让学生注意观察、思考。然后再相互注入,使色彩产生变化,像变魔术一样展现在学生面前。在此基础上,教师让学生就“如果改变各种色彩比例,将会产生何种效果”的问题,自己组织讨论色彩和实验。通过有趣的实验,学生能够完全主动地了解色彩调配产生的效果和色彩的一般规律。观察能力和创造、表现能力都得到培养和锻炼。
二、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为学生全面发展开拓视野。
由于美术是人类文化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社会生活方方面面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美术绝不仅仅是一种单纯的技能技巧训练,而是一种典型的文化学习。例如:在《远古的呼唤》一课中,教师在课前让学生自主收集资料图片,使学生自觉、主动、广泛地了解人类远古时代文化历史背景。在课堂内,有意识地创设情境,让学生自愿选择扮演自己理解的各种角色,或演戏、或舞蹈、或对话,利用所学美术知识,巧用各种简易、废旧材料制作远古时代的服饰、用具、面具等。课堂效果生动活泼,学习气氛轻松浓烈。学生通过美术学习活动,可以深刻感受到古代文化的纯朴、自然、遥远。完整认识人类文明的变迁历史,充分享受到自己发现、理解、创造、表现的乐趣。
三、培养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全面发展创造条件。
现代社会需要充分发挥每个人的主体性和创造性,美术课堂应特别重视对学生自发个性与创新精神的培养,采取多种方法,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变通性和发散性,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例如在《绿洲》一课中,教师有针对性地让学生在课前了解环境保护的有关资料。在课堂上,首先让学生以节目主持人的身份,展现北京等地沙尘暴肆虐横行的图片及文字资料。在课堂里,首先让学生主持讨论“沙尘暴的形成原因”。学生们群情激昂,各抒己见,纷纷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自己归纳出“环境恶化是导致沙尘暴产生的原因”。教师在此基础上适时引入《绿洲》课题,并展现各种美术作品让学生分析欣赏,使学生分析了解艺术家是如何利用美术作品表达对自然环境的情感,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充满激情地创作以《绿洲》为主题的美术作品。在取得较好教学效果的同时,增强了学生的道德修养,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得到开发。
四、为促进学生发展而进行评价,为学生全面发展增添了翅膀。
在中小学的美术教育中,评价目的主要是为了改善和促进学生的发展。评价标准应体现多维性和多级性,以适应不同个性和能力的学生,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能力和水平,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特点提高学习美术的能力和兴趣。同样的教学内容,教师不能简单的用一把尺子来衡量学生水平。如《透视知识》一课,有的学生画的透视关系十分准确,有的学生却不够准确。实际上,准确与否在美术课程中是相对的,关键看其是否大胆、是否观察、是否表现、是否思考。只要学生大胆地表现出自己的感觉,就应当受到鼓励,受到肯定。
现代美术课程要求在评价学生成绩时,注意发掘每个学生的闪光点,注意肯定学生学习过程的积极方面,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适合于学生个性和特点的鼓励和表扬。使每个学生通过科学的评价,不断改善学习状况,学会不断总结经验,发展和提高自己的创造精神和综合实践能力。
2024物理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 篇11
伴随新一轮中高考改革的到来,考试方式和选拔方式的革新,作为教师如何更好的更高效的把握课堂,是迫在眉睫的事情,我市作为山西中考改革的`试点,前无经验可借鉴,特别是作为一名初中地理教师,初次接触中考的初中地理学科,感到无所适从,但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和《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指明前路,谁能首先读透课标,把握新课改的本质,谁就能在未来改革的道路上首先步入轨道,通过对《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的研读,结合自己十年的教学实践,对《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的认识如下:
一要从生活入手,“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
新课程理念倡导让学生“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并构建“开放的地理课堂”。
地理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人们的服饰、饮食、旅行等,无一不与地理环境密切相关。在教学中,要从生活中提取地理素材,以社会热点为重点,以增强教材的说服力和感染力。以阅读材料为例,“荷兰的风车”、“地球在变暖”、“‘地球之肺’”、“印度的牛”、“以色列的节水农业”、“欧洲联盟”等,都有着丰富的地理内涵。教材活动设计多取材于现实生活,贴近学生的生活经历,使学生有“鲜活”的感受。
教材选材时,紧扣时代脉搏,既贴近生活实际,又反映地理科学的发展动态,如遥感技术、电子地图、大气质量监测等。
同时还要抓住生活片断,超越教材。生活中随时都有一些偶发或有规律发生的地理现象,如汶川地震,冻雨、雪灾、洪涝、寒潮、台风、灰霾等。还有国家正在进行或即将进行的工程建设,能源调配等。有的是我们通过电视新闻、报纸了解到的,有的就发生在我们身边。比如:昼夜更替现象、四季变化、昼夜长短变化,草木枯荣等是我们每个人都能感受的,只要我们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生活中到处都是素材。
在适当的时机我们没有必要严格遵守教学进度,因为一些看似抽象的地理事物,难懂的专业术语,一旦直接呈现在我们面前,此情此景,胜过任何的说教,强烈的好奇心能调动所有的学习感官,还能会为学生插上理想的翅膀。
二要转换角色,注重能力的培养
新课程强调学生的课堂主体作用,不再是老师教,学生记,而是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自己分析,自主生成,达到分析问题能力的提高和训练,在课堂教学中注重老师的引导,学生的自主学习,所有的重难点通过学生自己的资料分析解读,让学生自主生成。《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在技能方面的要求主要包括:掌握阅读和使用地球仪、地图的基本技能;掌握获取地理信息并利用文字、图像等形式表达地理信息的基本技能;掌握简单的地理观测、地理实验、地理调查等技能。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注重从问题分析入手,引导学生从地理的角度思考问题,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例如,“探究太阳直射与斜射下的温度差异”、“探究海陆温度变化的差异”“读世界夜晚灯光分布图,结实世界工业的分布特点”,这是对学生“理解”层面的要求;“归纳中国的工业分布特征及其原因”。
三要加强学习方法指导,灵活运用教材
在教学方法的运用上,教师应因材施教,因生施教,还必须针对地理学科具有综合性和区域性的特点,多采用比较、归纳、综合分析等方法。在学习方法的运用上,学生应针对地理问题积极开展探究性学习,尝试运用地理知识、地理技能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在教与学的实施过程中,可以按照以下程序来设计教学过程:“提供一个背景→提出一个问题→收集一些材料→组织一些活动→得到一点启示”。在了解某区域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特征时,可采用读图和查阅资料的方法。
例如,在“亚洲”一节中,教材安排了“亚欧大陆轮廓”、“亚洲和欧洲地形分布”、“亚洲和欧洲气候类型分布”、“亚洲和欧洲人口分布”等一系列地图,以及相关的文字材料,帮助学生认识区域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水系的特点及其相互关系,并在此基础上,认识区域人口、国家的分布等。每个地理区域都有其独特的地方,可通过比较法来认识区域间的异同。
比较相同或类似的地方,可加深学生对地理规律的认识;比较不同的地方,可帮助学生认识地理区域的独特性,加深对“因地制宜”的理解,同时有助于理解世界不同地区的文化传统。
教材中要求运用比较法来学习的一个典型案例就是“亚洲及欧洲”。教材将“亚洲”作为学习的主线,而对于欧洲则以阅读、活动等形式,鼓励学生自主学习。通过借鉴学习“亚洲”的方法,学生进行比较研究,掌握欧洲的地理特征。因此,教材对地理教与学的方法指导比较清晰、准确,方便教师组织教学和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
2024物理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 篇12
初中地理新《课程标准》有助于学生感受不同区域的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特征,从地理的视角认识和欣赏我们所生存的这个世界,从而提升生活品位和精神体验层次,增进学生对地理环境的理解力和适应能力;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和良好的行为习惯,培养学生应对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问题的初步能力。
特别是对于地理新《课标》下的教学设计以及新课改下地理教师的角色转变,有些体会。地理新《课标》之新,就在于地理新《课标》要实现的目标就是:“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这一目标体现了素质教育者的新思想、新观念、新理论、新要求。
因此,新《课标》在地理课程目标定位上有了变化,定位于“使学生具有作为一个公民所必需的地理科学素养”,新地理课程把学生学习地理从死记硬背、教师满堂灌中解放了出来,从而让地理教育首先体现“教育”的功能,关注人的素质提升和人的发展,然后才是用“地理”去“教育”,这才是地理教育在新《课标》中升华的本质特征。
一、对于教材有了新的感受
初中地理新《课程标准》提出:要教会学生学习生活中的地理,终身有用的地理。侧重于基础知识的掌握,联系生活,感悟知识。展开一个地理知识内容,首先考虑学生的生活情境,生活体验,让学生从生活中感受地理。
并应用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小知识解决大问题。新课程标准还特别注重要使学生具有初步地理素养,爱国意识,全球性认识,更加注重对学生的情感教育,构建开放式地理教育。
二、对目标有了新的认识
按初中地理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今后的教育目标是以指向学生的能力和个性为核心,培养学生发现、思考、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创造力,生存能力,及良好的个性品质。满足学生不同的地理学习需要,初中地理课程应该具有多样性、选择性,以满足学生探索自然奥秘、认识社会生活环境、掌握现代地理科学技术方法等不同的学习需要。
三、对多媒体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为了在课堂上给学生提供更多的信息,创设各种教学情境,提供直观的教学材料,仅凭教师的语言和行为动作是无法完全达到效果的。多媒体的应用,给学生以具体形象、有声有色的情境感受,让学生充分的参与到学习中去,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使抽象教学形象具体化,使学生在行动中获取新知。再比如初中地理第一章《地球和地球仪》,内容较为抽象,学生很难理解、掌握,借助多媒体教学辅助手段,可以展示各种真实的图片及动画,演示各种天体的运动,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规律等,学生可以直观地理解,这种形象逼真的方式比教师口干舌燥的讲解要好得多。
2024物理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 篇13
通过这学年的校本培训,我认为新课程中有爱心,有创意,能够扩展教学资源,对学生自主学习,终身学习产生影响的具有注重人文关怀的教师才是有真才实学的教师。“给学生一杯水,自己首先得有一桶水”的说法已经有些过时,但若将自己拥有的那桶水变成不断更新的“活水”,又有何不可?同时,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也越来越广泛,以学生为友,甚至以学生为师都是必然趋势。只有这样,才能感染学生勤学善思。也只有这样才能更和谐地与学生相处,才能成为学生心目中的好老师。
首先,对学生胸怀要博大,情感的体验要细微,“没有理由要求每个学生喜欢我,但我必须喜欢每个学生”。师生关系和谐、融洽,学生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肯定,便会主动亲近教师,乐于接受教师的教诲,使师生心灵沟通,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其次,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是深远性的,影响不是一时的,而是长远的。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的思想、行为和品质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学生都喜欢模仿,将会给学生带来一生的影响,因此,教师一定要时时处处为学生做出榜样,凡是教师要求学生要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凡是要求学生不能做的,自己坚决不做。严于律已,以身作则,才能让学生心服口服,把你当成良师益友。
再次,教师要转变思想。在很多人的印象里,优秀教师的形象无外乎就是起早贪黑,废寝忘食,一天到晚泡在学校里,几乎没有属于自己的时间。他们的身体大多不好,有的带病上课,甚至当场晕倒。他们没有天伦之乐,老人卧病在床,却不能侍奉左右;活泼可爱的孩子没人带,只能反锁在家;亲人过世,却不能赶回家见最后一面。教师是凡人,不是笼罩在崇高光环中的圣人,教师不应是站在讲台上拖垮早已患病的疲惫身躯,而充当学生含泪学习的崇高榜样;教师也不应无情地把正发高烧的子女留给年迈的父母,自己却被颂扬为舍小家、顾大家的优秀典型。依靠透支健康来获得事业上的成功。现在,教师们不能再像一部部快速老化的汽车超负荷地在公路上疾驶,社会应该重视教师资源的可持续使用,在教师中大力提倡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
总之,通过这学年的教师校本培训学习,使我深深地体会到做一名让领导放心、学生满意、家长信任的好教师就是要以热爱事业为核心,把热爱学生视为灵魂,在构建师生和谐关系的基础上不断进取。
2024物理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 篇14
在新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的指导下,在今后的语文教学中努力做到:
一、转变观念、更新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
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
三、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四、在注意培养语文基本功的基础上,自觉恰当地进行创新教育,指导学生独立探索、求异思维、发现新知识、创造新方法。
五、在阅读教学方面,指导学生探究性地自主读书学习,而不是单纯地讲“书”,还给学生与文本直接和多次对话的权利,让学生学会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体验美感。
六、在写作与口语交际方面,培养学生写作兴趣和自信心,让他们自由想象、自由表达,讲真话、讲心里话,内容贴近生活实际。
总之,在学生语文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应尊重信任学生,给学生恰当的指导和点拨,使学生进行高效率的学习,为学生提供交互式的学习的平台,提供学习的时间、空间和展示自我的机会,促进每个学生主动参与,健康发展。
2024物理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 篇15
《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__版)(以下简称“新课标”)自20__年4月21日正式发布以来,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它是初中历史教材编写、教学活动、考试评价和教学研究遵循的重要依据,必将引导和推动新一轮初中历史教育教学改革。与《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__版)(以下简称“老课标”)相比,其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进一步强化了历史课程的育人导向
新课标强调了历史课程的目标是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着力于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达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的目的。
二、明确了历史课程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历史课程目标从老课标“三维目标”发展到新课标“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反映了新时代新的课程理念。新课标将历史学科核心素养表述为“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五个要素,与《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__年版20__年修订)的思路保持一致,有利于加强初、高中学段的衔接,更好地体现学习的连续性和进阶性。
三、精选和优化了课程内容
新课标强调了历史课程要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为指导,按照历史时序,展示中外历史发展的基本过程。将历史课程内容分成了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史、中国现代史、世界古代史、世界近代史、世界现代史、跨学科主题学习,共七个板块。新增了“历史课程内容结构示意图”,将课程内容与课程目标融为一体,值得关注。
课程内容中的前六个板块是历史学习的基础,每个板块都包括了内容描述、内容要求、学业要求和教学提示四方面的内容。值得强调的是,新课标在课程内容设置上增加了“跨学科主题学习”,以此来加强培养学生运用多学科知识与技能进行综合探究的能力。在总课时中专门规划出10%的课时,设计若干活动,将分散的知识整合,借助不同课程所学知识和方法,培养学生多角度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新增了学业质量板块
这一板块包含学业质量内涵和学业质量描述两部分内容。新课标将7-9年级作为一个学段,研制了相应的学业质量标准,从“掌握历史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史事”“了解历史发展过程中的各种联系”“认识历史发展的基本规律和大趋势”三个方面来整体把握学业质量的评价,可以引导教师更好的把握教学的深度与广度,进行更加符合学情的教学设计。
五、课程实施的要求更加具体、针对性更强
在教学建议中,新课标特别强调了课程实施中要突出核心素养的培养。
在教学评价中,强调了“教—学—评”一致性。同时,特别强调了“学业水平考试”的要求,弥补了老课标在这一部分内容的缺失。充分体现了国家对命题工作的重视,与近期国家出台的相关政策文件精神高度一致。
新课标特别增加了“教师研究和教师培训”的要求。从培训内容到培训实施都给予了详细的阐述,旨在强调提升教师培训的质量,让教师乐于参加各级各类培训以提升教学能力,解决教师“怎么教”的问题。同时,新课标还从区域教研和校本教研两个方面明确了教学研究的方向,目的是不断促进教师个性化、精准化的专业发展水平的提升。
2024物理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 篇16
一.人教版初中生物教材总体变化
1、新教材总体框架体系不变,教材编写思路、理念基本不变。在内容的选择和组织上保留整套教材“突出人与生物圈的知识体系”;以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以帮助学生建构和理解重要概念、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以促进学生转变学习方式——变被动接受式学习为主动探究式学习为突破口,使教材符合学生发展的需要和社会需求,同时反映生物科学的新进展及其在社会中的广泛应用。
2、内容上的变化
(1)知识内容上的变化:框架体系基本不变,七年级教材做减法,八年级教材做加法。
七上:整合、简化生态部分、“细胞的生活”,基因、DNA、染色体内容移至八下,病毒”移至八上,整合、简化绿色植物部分。
七下:删去三节:“计划生育”“空气质量与健康”“人粪尿的处理”
八上:增加动物的类群、病毒等内容
八下:增加基因、DNA、染色体关系的内容(从七上移来)
此外,强调重要概念的教学,也给教材带来知识内容详略程度上的变化及练习题的变化。
(2)科学探究活动内容变化:
删除了几个可性行不高或价值不高的探究活动(植被对空气温度的影响、根的什么部位生长最快、晚育的意义、采集和测算空气中的尘埃粒子、废电池对生物的影响)。
提高了探究活动材料选择的开放性;突显了科学方法的指导;增加了实验与演示实验,增加了一些反映时代发展的阅读内容
3、呈现方式的主要变化,有利于落实重要概念的教学:
(1)单元引言指向本单元重要概念;
(2)每节开头增设“想一想、议一议”栏目;
(3)每节开始部分的“通过本节学习,你将知道”以问题形式列出本节重要概念或相关知识;
(4)部分章节的标题本身就是重要概念的陈述;
(5)精选事实性材料支持概念的建构;
(6)注重通过探究活动建构概念;
(7)更加明确地表述概念并以黑体字排印;
(8)增加辨析概念的练习题;
(9)“单元小结”引导学生所学重要概念进行梳理和总结。
(10)版式的变化:版式设计突出不同功能板块的区分(如主副栏编排,学习的主干内容放主栏,相对次要的内容以“小资料”、“试一试”“?”的形式放在副栏)
(11)每节另起面。
(12)插图的变化:更新大部分插图,突出原创性,提高精美度。
二.新课标新课程特别注重学生的创新能力、探究能力的培养
新课标和新教材就注重启迪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创造性地学习,努力为学生创设宽容、理解、和谐、平等、民主的课堂氛围。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尽管讲得滔滔不绝,头头是道,分析得有板有眼,入木三分,但由于忽视了综合、归纳、渗透,结果造成学生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严重不足。而新教材的内容与时俱进,图文并茂,精选了一些反映生命科学最新进展并与人们的生活、工作、学习、健康等息息相关的内容,尽可能精简课堂讲授时间,为学生创造更多的探究、观察、操作、思考、表达、交流的机会,为学生的创新活动提供了更广阔的时空。例如“探究种子萌发需要的外界条件”的实验,通过分组做发豆芽的实验,再分组讲出由学生自己归纳的关于种子萌发需要的外界条件:水分、空气、温度。在做发豆芽的实验的同时,请学生注意观察自己发的豆子有多少发了芽,又有多少不发芽,同时计算出种子的发芽率。通过探究实验的教学,充分发挥了学生的动手、观察能力,给学生表现的机会,学生既学习了知识,培养了操作技能,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新课标和新教材强调注重知识形成过程的分析,把握知识系统内部的关联和转化,促进知识、技能、思维的迁移,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以便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究能力。
2024物理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 篇17
经过近一个月的网络学习,使我对中等职业教育的新任务与新趋向以及当前形势下我国职业教育的一些新理念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这对我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都会起到积极促进的作用,下面就我的学习情况写下一些心得体会。
一、 当前职业教育的新任务
20__年党的“报告”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发展战略,并把“建立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文化教育上的奋斗目标。它赋予了职业教育在新形势下的新任务。
当前职业教育改革的主要任务是:
1.多途径发展中等职业教育
就我国实际情况看,发展职业教育的重点是中等职业教育,并要顺应国际职业教育的改革趋势,积极发展高职教育。
2.大力发展高职教育
职业教育高移化,发展高职教育是目前国际职业教育改革的趋势之一。科学技术的发展要求培养高技术人才和高技能人才。我国高职教育要立足我国工业化发展的需要,同时要学习借鉴国外经验
3.开展多种形式的职业培训
无论是对于人的发展,还是对于人力资源的开发,职业培训与职业教育具有同样的价值。
二、当前职业教育改革的新趋向
当前,国际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呈现出社会化、终身化、综合化、法制化和高移化等新趋势。
(一)职业教育社会化
在当前职业教育改革中,职业教育更要与社会需要紧密结合,以充分实现职业教育社会化,这是我国职业教育改革的发展趋势。正如《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所指出的那样:“教育是实现我国现代化的根本大计”,“职业技术教育是现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工业化和生产社会化、现代化的重要支柱。”
(二)职业教育终身化
职业教育终身化是指每一个社会成员一生中都要接受职业教育。它是全员的教育,要求为每一个社会成员提供为其发展所必需的职业教育。职业教育具有终身性,职业教育终身化,这是终身教育的进一步深化和发展。
职业教育终身化是现代职业教育的一个特点,是当今世界职业教育发展的趋势。
(三)职业教育高移化
职业教育高移化是指职业教育由中等向高等发展的趋势。在当前,高职教育不仅担负着培养高技术人才和高技能人才的重任,而且成为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基本策略。
(四)职业教育综合化
(五)职业教育法制化
2024物理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 篇18
沐浴着新课程的春风,享受着新课程带来的幸福:学生的主体性在不断的师生互动中得到充分的发展,课堂气氛在愉快的交流中变得亲切自然,学生对知识的把握和理解在不知不觉中体验到位,教师的个人意识与素养在整体要求下不断提高。下面谈一谈我对课改的点点感悟。
一、充分挖掘教材资源,以生为本
思想品德课已经把心理品质、健康人格、高尚的道德情操与思想方法教育有效地进行了结合,即依托于心理学的知识,又区别于心理学课程。学习时应该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设计一些活动,最大限度地让学生敞开心扉,通过学生自身的成长和生活中的一些经历、心理现象来体验、来获取对知识的认同和掌握。
1、合理开发利用教材上的空间
实践教改就会发现在教材编写上有一闪光点--—教材中都留有大量的空间。我们可以利用这些空间去让学生思考、去写、去评论、去留下感想,这是非常可贵的,让学生有了更多的体验和感受场所,去实现心理交流。我主要从两个方面用好这些空间:一方面,要求学生把教材中“议一议”“想一想”等内容能物化为语句的,尽量用最精练的语句表达概述出来。另一方面,让学生在自主学习、小组合作过程中,把发现的问题、得出的感想写在空白的地方。使学生的情感和探索能够有一个停留的场所。等到一学期学完,再回顾一下过去的思想与情感,学生又会对原有的所思所想产生新的共鸣,提升到一种新的.认识高度。
2、挖掘教材中的活动内容,实施活动化教学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强调“做、学、教”合一,他说:“先生拿做来教乃是真教;学生拿做来学方是实学。”新教改中有许多活动性要求,因此采取“活动化教学”,可以通过让每一个学生参与一个个活动,让学生获得情感的体验,在活动中激发兴趣、引出疑问、引起思考、引导创新,最终实现在活动中学习,在学习中活动,在活动中真正达到影响全体学生心理健康的目的。
针对“我们的责任,理解参加公益活动,不做有损人格的事”这一部分内容,我采用以下活动方式:组织“我为人人、人人为我”辩论会,使学生正确地看待自己和他人和社会。此外还采用角色换位训练:按照性别将学生分成两组,让他们站在不同的角度反思自己平时的所作所为,懂得应如何关爱社会。这些活动方式的开展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兴趣,使他们在活动中受益,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二、充分挖掘学生资源
《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指出:在教学中,开发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选取学生关注的话题,围绕学生在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社会生活的要求和规范,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因此,在《思想品德》教学改革过程中,我们应该充分挖掘学生的资源,从而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
在讲授“法律保护公民的生命和健康,不得侵犯和危害别人的健康、生命和权利”时,我针对学生中的违法案件,如打架斗殴,使他人致伤、致残等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并分别列出这些行为的后果,即对自己、对家庭,对他人、对社会所造成的危害。可以做可以让学生在体验中分辨是非,体会遵纪守法的好处,违法的危害,从而达到通过自我教育提高教学实效的目的。
针对“保护个人隐私”,我以“家长是否可以拆阅子女信件和日记”为题,开展一次学生与家长的对话活动。通过开展亲子对话活动,既可以让学生体会父母对自己的关爱、期望,又能以平和有效的方式保护自己的隐私,有助于学生与父母的沟通、密切亲子关系,提高法律意识和是非观念。
三、充分挖掘社会资源
课改要求思想品德是一门实践性课程,因而教学的时空就不能局限于学校时间及教师,而是要走向社会、走向实践。因此,在教学中,积极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社会现实与自己成长的问题,通过调查、讨论、访谈等活动,不断丰富自己的经验,不断激发道德学习的愿望,提升自己成长的需求。
(1)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让学生在合作的氛围中充分地学习。在教学过程中贯彻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获得知识,能力得到提高。例如处于初中二年级的学生,欠缺“我与他人、集体、国家的关系”这些方面的认识,以及缺乏较好的处理与他人的关系的能力。那在“走进父母和理解老师”,以及有关友情等的课文,就应该结合学生实际想法,生活中具体做法,了解学生对于父母、老师和朋友的看法。然后再设计教学方案。在讲“走进父母”这课时,我提前了解了一些学生对于亲情的认识和理解,了解到的情况并不是很好,由于一些原因使得学生对父母的关心较少,甚至一些学生连自己父母的生日都不知道,那我在教学中就设计了一些环节,是让学生主动了解父母,去做到关心父母,甚至在作业设计突出实践性,让学生从生活中实实在在去关心帮助和体谅父母和长辈。
(2)理论联系实践,适时拓展课堂教学内容,使教学贴近生活,贴近实际。思想政治课具有很强的社会实践性。如果离开了学生实际生活,不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就必然失去活力,成为僵死的教条。所以,教师要贯彻新课标理念,搞活课堂教学,充分设计好教材中所展现的探究、讨论、反思、分享等活动,并且自己根据实际创设情景,使教学延伸到课外,使课内知识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让学生体会到思想政治知识在实现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中的现实意义,从而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例如结合时事政治给学生拓展知识,也给对于十分关注时事政治的同学好的平台,他们可以各抒己见发表自己的看法,在这样的过程中可以逐渐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不仅是以自我为中心,慢慢学会去处理“我与他人的关系”。
总之,现在我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面对新课改的实践探索与思考,我们目前的专业知识储备和教学经验还远远不能满足于任课,我们的见识、修养和经验还待进一步提高,因此必须不断地汲取其他人的成功经验,充实进步思想,时时“刷新”。这样,我们才会更新观念,用全新的眼光来审视新课程,驾驭新课程,积极投身到更加有效的教学之中去。
今年暑假我参加了霍山县教研室组织的新课标培训,为了进一步搞好今后的教学工作,这段时间以来,我又对新课标进行了深入的学习,通过培训和自学,我对新课标有了新的认识。
一、教学目标的改变仍是主角
新课标的出台是教学改革的必然,是时代的要求,新的课程标准对数学概念的界定更加科学;对课程的基本理念表述得更加准确;对学生的培养目标进一步细化,由原来的双基变四基,即: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特别突出了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改革方向和目标价值取向,这要求广大教师必须不断更新教育教学观念。注重体验和感悟、注重能力的培养、编排体系新是新课标新的所在,我们要严格遵循新课标的编排体系、充分利用好课本,吃透课标,避免教学的随意性和盲目性。
二、抓住契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新课标为学生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学习空间,广大教师应抓住契机,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效果。采用形式各样的激励办法,开展各项数学活动。从课堂到课外,从一堂课到一个单元再到一册书,都要匠心独运的设计一定的检验学习效果、推动学习动力的办法。
三、要不断更新教学方法
通过这次数学新课程标准学习,我越来越感受到这次课改绝对不仅仅是改变一下教材而已,也是学生学习方式的彻底改革,更是我们教师教学方法上的重大改革。从新的课程标准来看: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数学教学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思考、探索、交流,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学会学习,促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鼓励学生大胆创新与实践。它实际上是一种探究性的学习,教师是探究性学习的组织者,在学习中对学生提供经验和帮助,做好组织协调工作。总之,我们要不断总结教学方法,大胆的创新,才能新时期教育发展的要求。
2024物理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 篇19
20xx年8月19日到20日,全省135名初中物理骨干教师汇集在省电教馆,参加了为期两天的新课标新教材培训。紧接着8月24日到26日,这群参加培训的骨干教师回到各市县、各单位,开展了全省初中物理全员培训活动,26日下午就培训内容,在省中学物理教研博客上举行了一次有关培训的在线研讨,参与人数多,讨论发帖多,发帖质量高是物理研讨史上罕见的,为本次培训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
一、总体情况介绍
1、集中培训情况
本次培训共有来自海南各市县初中骨干物理教师以及教研员共计135人参加培训,分别由罗基鸣老师,徐建华老师,吴革老师主持。8月19日上午8:30,由罗基鸣老师主持了简短的开班仪式,黄恕伯老师,徐建华老师,吴革老师作为嘉宾出席。开班仪式上,罗老师强调了本次培训的目的与意义,并要求各位培训老师能够借助本次培训深刻认识新的物理课程标准的基本精神,领会新修订教材的特点,认真做好新课标,新教材下初中物理教学策略的转变。
先后进行了来自江西省特级教师,教育部物理课程标准研制核心组成员黄恕伯老师关于《学习新课程,优化初中物理教学》的专题报告、海南中学徐建华老师《新教材教学设计案例及分析》、海南省教育研究培训院罗基鸣老师《细细品味,积极反思、科学评价》的报告,以及各个培训小组进行了“关于修订后课标和教材的主要变化及在教学的中的基本对策”的小组研讨等活动。活动形式多样,内容丰富。
2、各地培训情况
8月24日到8月26日,参加集中培训的各地骨干老师,对当地全体初中物理老师做了集中培训,他们分别通过观看视频、骨干专题讲座、集中讨论、完成作业等方式,对新课标新教材修订进行了专项研究性学习。儋州市、三亚、海口等地的活动在网络上有详细的呈现。
3、在线研讨情况
8月26日下午15点到18点,省课程团队在中学物理教研网上组织了在线研讨。除了正在进行集中培训的海口市之外,其余各市县老师踊跃参与研讨活动,在三个小时时间内发帖2780,后来跟进发帖3200多条。老师们发帖紧扣研讨问题,表达了自己在本次培训中成长的喜悦,是历史上最为热烈的一次研讨活动。
二、本次培训特点
(一)专家精彩的讲座,让大家对新课标和新教材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
1、对课标的解读,对三维目标的要求、内容标准把握更明了。
黄恕伯老师为我们带来了一场精彩的《学习新课程,优化初中物理教学》报告。在上午的报告中,他介绍了新的课程标准修订的相关背景、进程;重点论述了《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的修订解决了哪些教学实践问题。黄老师介绍,新的物理课程标准的变化主要是,通过对部分内容的删减以及降低教学要求的层次,从而达到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目的;通过明确认知领域的三个层次,将行为动词结合概念、规律、现象的具体表述,明确教学要求,以及明确对科学探究的知识要求,使教师的教学做到心中有数。针对三维目标的优化;科学探究的实施;学生学习的评价等方面的变化做了详细的说明。
2、案例示范,对如何落实情感态度目标更清楚
尤其让老师们耳目一新的是,黄恕伯老师现场示范,通过声现象中用废弃物品做乐器的活动,展示自己在教学中如何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他通过一根根看似平常的吸管,饮料瓶,通过层层分析和探究,制作出一件件乐器,折服了在座的每一位老师,使大家对于新课程的物理教学大受启发。他的展示和讲解,让现场老师非常感兴趣,大家不再强调学校的客观条件不足,而是知道如何创造条件激发并保持学生学习兴趣,有效落实情感态度目标。
3、作业修订说明,对如何处理好教学与考试的关系更有谱
过去,很多老师总是把作业、考试与新课程和实施对立起来。针对这种情况,黄恕伯老师介绍新教材中课后作业的修订原则、修订过程、修订目标、修订结果,并从修订后课后习题的形式,难度,以及怎样对待教科书上的练习题等问题作了详细的论述。大家对如何对待课后作业,如何处理好教学与考试的关系有了正确的认识。最后黄恕伯老师和在座了老师进行了简短的提问交流,及时的帮助老师解决了培训中的困惑,提升了培训的效果。
(二)课程团队的精心引领,让大家对新课程的有效实施更加有信心
1、徐老师的案例分享,对新课程教学设计起到示范作用
20日上午的培训,由吴革老师进行主持,海南中学徐建华老师进行了《新教材教学设计案例及分析》的报告。在报告中,徐老师首先介绍了如何准确的编写新课程标准下的教学目标,分别从认知目标、动作技能目标、情感目标进行了详细的解释。并通过向大家剖析《光的反射》的教学设计案例,为大家的在新课程标准下如何进行教学设计,提供了很好借鉴。其后,为了让各位培训的老师提高对本次培训的认识和收获,各个小组进行了小组讨论,讨论期间各位老师,针对新课标,新教材下,物理教学策略的改变,各抒己见,发言踊跃。
2、罗老师的“细细品味积极反思科学评价”的讲座,有针对性地解决一线教师面临的现实问题。
20日下午的培训,由徐建华老师进行主持,罗基鸣老师结合海南实际,作了题为《细细品味,积极反思,科学评价》的专题报告。在报告中,他着重强调,课标和教材的调整,不是走回头路,而是“坚持课改方向,巩固课改成果;深入分析和积极回应发现的问题;按照教育规划纲要精神全面修订各学科课程标准”,进一步统一了认识。罗老师还就新课程实施以来,海南省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总结和分析,指出在老师方面、学生方面的突出问题,并就如何解决这些问题进出很有效的建议。最后,罗老师就如何进行全员培训作了具体指导和安排。
(三)学员积极参与,提升学习的效果
8月19号到8月20日两天的骨干培训,三场讲座,两小时的分组讨论,大家都积极参与。在讲座的现场,老师们通过摄像、拍照、笔记等方式进行记录,讨论的时间即紧扣培训内容又联系实际,热烈而又有效。骨干们回到市县,就紧锣密鼓地准备全员培训,他们通过海南初中物理QQ群、及各市县学科教研网,相互联系,交流培训方案、分享培训资源、使培训影响最大化。尤其值得一提的是26日下午的在线研讨,参与老师多、发帖数量多、发帖质量高,充分反应了学习的收获和参与的热情。
三、培训后的反思
培训的效果是明显的,但也有不尽人意之处。如集中培训时间较短,在和黄恕伯这样的专家面对面的同时,却是接收信息的时间多,交流的时间少或几乎没有,大家讨论交流因为时间的关系也不是很充分。还有,在线研讨发帖多,交流少,每个人都急于表达自己,少有人关注别人的表达,并主动和别人进行交流。团队的引领很快淹没在蜂涌的评论中,得不到反响,从某种程度上削弱了研讨的质量。
2024物理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 篇20
好运动者健,好思考者智,好读书者博,好追求者成。为了提升教师专业化素养,鼓励和引导教师读书学习,更新观念,拓宽视野,增强理论知识水平和教书育人能力,我们物理学科的老师8月23日参加了“全市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培训”,聆听了北京师范大学罗莹老师《从新旧课标比较,看初中物理教学变革》和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范佳午老师的《基于课程标准的初中物理教学及案例分析》的讲座,通过学习,不仅让我对新课程、新教材增加了进一步的认识,知道了具体案例的分析设计,也为我们今后的教育科研工作指明了方向。现将学习记录和个人感想总结如下:
一、注重核心素养的提升
新课程标准在继承三维目标的基础上提炼了物理课程核心素养,强化了物理课程的育人导向。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注重落实物理课程的育人价值,通过物理课程的学习,引导学生经历科学的探究过程、学习科学的研究方法、养成科学的思维习惯,培养学生适应个人终生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引导学生明确人生发展方向,形成科学的态度和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通过对物理自然观、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科学态度与责任感等方面的培养,提升学生探究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国家培养高素质人才。
二、注重物理课程与社会生活的联系
新课程标准继承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课程理念,课程内容中列举了大量的样例对三级主题进行了举例说明。物理学科的价值在于知识的应用性,用知识解决问题,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是教育的目的所在。关注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特别是重大科技成果和科研成就,可以增加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民族自豪感,使之立志成为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
三、注重课程基础性和综合性
新课程标准注重课程的基础性和综合性,为学生全面发展奠定基础。继承了主题式课程结构,以主题为引领围绕物理学科核心内容,完善课程内容结构。凝练了五大主题,主体内分级呈现,层层递进;每个主题间相互关联,各有侧重,都对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具有独特的价值。
四、注重物理实验的育人功能
实验教学是物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落实物理新课程目标、全面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途径。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的理解,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新增的“实验探究”主题,增强了物理实验的整体设计,要求更加具体科学,体现了实验育人功能。新增的“跨学科实践”主题,关注各学科间的渗透与关联,体现了课程的实践性。同时将生命安全、健康教育等主题融入课程中,增强课程的思想性。
五、注重科学探究,倡导教学方式的多样化
新课程标准注重科学探究,提倡通过创设让学生积极参与、乐于探究、勤于思考的学习情境,引领学生进行科学探究,形成物理观念,养成科学思维习惯,提高科学探究能力。同时指出教学中要突出问题导向,让学生在真实的问题情境中探索和发现知识,掌握技能,发展思维。要求为学生提供交流、合作、探索的平台,促使学生在问题解决的实践过程中学会运用知识,从而达到“知行合一、学以致用”的作用。
六、发挥评价的育人功能,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坚持素养导向,强化过程性评价,改进终结性性评价,健全综合评价。构建目标明确、主题多元、方式多样和功能全面的物理课程评价体系,发挥评价的诊断和激励功能,以评促学,以评促教。同时不仅注重学生学习成果的评价,还要注重评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的学习态度和精神,从而帮助学生建立自信,激发学习兴趣和动机,发挥评价的育人功能。
总之,要践行新课标,我们就必须深化课程改革理念,坚持素养导向,明确课标要求,加强学科类知识的整合,推进跨学科实践,因材施教,让教学成为适合每个人成长和发展的教学。以上只是学习课标后一点所思所想。今后我会更深入的学习课程标准,以课标指导教学实践,改进教学实践,更好地实现物理学科独特的育人目标。
2024物理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 篇21
——适应新时代发展,做研究型教师
重庆市第十一中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踏上了三尺讲台,也就意味着踏上了艰巨而漫长的育人之旅。怎样才能从一名年轻教师成长为一名优秀教师呢?通过这次培训,我收获良多。
还记得20__年7月5日至7月9日,我在南岸区教师进修学院参加重庆市南岸区中学教师全员培训。那短短几天的培训学习,令我的情绪久久不能平静。对于我这个才走进教育行业的年轻老师来说,能够听到各位优秀专家和教学经验丰富的一线老师的讲座,并对部编教材进行深入解读是一次中受益匪浅的学习交流,百听不厌,百学不倦。
这次培训资料丰富、形式多样、注重实践,充溢着对新课程理念的深刻阐释,充满了教育智慧,使我们开阔了眼界。有集中培训、分小组培训、有学员间的互动交流,有优秀教师的展示探讨,还有专家进行讲座。专家的教育教学理念、人格魅力和治学精神深深地印在我的心中。他们所讲资料深刻独到、旁征博引、通俗易懂、发人深省。这次听了他们各具特色的前沿讲座,虽然我不能做到照单全收,但他们先进的教育理念、独到的教学思想、全新的管理体制,对我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无不起着引领和导向作用。这次培训之后,更增添了我努力成为成熟型教师的信心,给了我们强烈的感染和深刻的理论引领。
(一)年轻教师务必要更新教育观念
通过全员培训,让我深刻地认识到作为年轻教师务必更新教育观念。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广泛运用,教书匠式的教师已经不适应时代的需要了。所以新时代的年轻教师务必要具有现代教育观念,并将其运用于我们的教育工作实践中,不断思考、摸索,朝着科学教育、素质教育的方向努力。新时代以人为本,强调学生的主要地位。在教学观念上我们必须紧跟时代步伐,以教师为本的观念应当转为以学生为本,自觉让出主角地位,让学生成为主角,让教师成为主导,教学相长,互相促进。
作为教师,不能为了教书而教书,要明确教书的方向。叶圣陶先生说过:“教是为了最终到达不需要教。”为了达成这个目标,教学不光是简单的传授知识,要重在教学生掌握方法——学会学习。除了学习,教师还要注重启迪学生的智慧,给学生充分的空间、时光,发挥出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不能只让学生学到什么,还要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独立思考。学生掌握了学习方法,能够独立思考,自己获取知识,将终身受用。
(二)坚持不断地学习,提高自身素质和教育教学水平
通过在此培训,让我深刻地认识到作为一名教师,要坚持不断地学习,用心进行知识的更新。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教育现代化工程的不断推进,当前以多媒体与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的迅速兴起,正猛烈地冲击着各学科的教学。在网络理论下知识突破了原有书本的限制,不再以点的形式出现,而是以流的形式传递,使教学观念,教学主体,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和教学形式都发生根本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靠教师主讲的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新课程主动、探究、合作学习方式;传统观念下的师者传道、授业、解惑闻道有先后的观点,也将被基于新课程教学提出来的教育要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让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合作,学会实践,学会创新的理念所代替。
教师应与时俱进,适应时代的发展,做好自己的主角定位,充分利用网络环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生的实践潜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促进教与学的改革深化。新时代教师应以更宽阔的视野去看待我们的教育工作,积极提高自身素质和教育教学水平。作为一名教师,我们要以扎实的作风潜心实践,坚持不懈;要以自觉的精神对待学习,不必急功近利,心浮气躁;要以务实的心态思考问题,力求兼收并蓄,博采众长;要以独特的眼光大胆创新,做到不拘一格,匠心独运;要不断完善自己多元而合理的知识结构,持续用心而健康的心理品质,逐步构成巧借外力的综合素养,让自己的工作、生活与学习始终处于一种研究的状态,让自己的生命处于不断探索与追求的过程之中。
(三)加强课程改革,做课程改革的实践者
通过培训,让我深刻地认识到务必用心加强课程改革,做课程改革的实践者。课程改革虽然还处于探索阶段,许多未知的领域需广大教师去进行认真摸索和总结。经过这培训,认识到每一位教师都应用心参与到课程改革中去,不做旁观者,而应去推动它朝正确方向发展,做一个课改的用心实施者。随着课程教学改革,新推出的部编教材也对我们教师提出全新的教学要求。这就要求教师既不能脱离现在的教学实际,又要为解决教学中的问题而进行长远的研究。作为一线教师,我们的教学绝不是在书斋进行的闭门造车式的研究,而是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随着各种问题的探讨以及解决的研究。
身为老师,要把握新课改的动态、要了解新理念的内涵、要掌握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我将不断地学习理论知识,用理论指导教学实践,研究和探索教育、教学规律。我会时时处处都要注重自己的师德修养和人格塑造,并加强自己的理论素养和专业技能的学习和提高,有目的地总结教育经验,反思教学实践,一切从实际出发,切实担负起教师应尽的职责和义务。
时光总是喜欢带走难忘的记忆,留下的是闪烁在记忆中的点点星光。走过这几天培训,我们作为新时代的年轻教师找到了今后前进的方向。今后我会将在这里学到的新知识尽快地内化为自己的东西,运用于教育教学过程中去;我会结合我校的实际状况,及时地为学校的建设和发展出谋划策;我会加强平时的学习、不停的充电,努力向经验丰富的优秀教师们认真学习。他山之石,能够攻玉,我必须将学到的知识运用于教育教学实践中去,让培训的硕果在教育事业的发展中大放光彩。
2024物理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 篇22
高中地理新教材与以往老教材相比,教学内容、结构、教学方法等都有很大的变化,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突出以下特点。
一、新教材的特点:
教材设计生动,图文并茂;课文内容与学生生活的联系强;增加了地理学科发展的新内容;增加了地理研究性课题;同时,新教材对部分知识内容作了调整,把一些较深、较复杂的内容以及与其他学科有重复的知识删除了。
二、教师角色的转换:
1、由知识的传授者变为学习的促进者。
传统教学以知识传授为主,教师是唯一的知识拥有者,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上课老师讲学生听,甚至是老师讲答案,学生背答案。新教材下的地理教学并不仅仅是让学生记住多少地理知识,重要的是通过有效的方法和途径,使学生学会认识地理的方法和正确的地理思维。所以,在教学中,一是要重视“感知――概括――应用”的思维过程,让学生弄清事物发展的来龙去脉。二是教学的重心放在如何促进学生的“学”上。如帮助学生制定适当的学习目标。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和课堂氛围,为学生提供各种便利等,让学生自己去探究、合作、体验和创造完成各种教学活动,获得自己所需的知识。
2、由课程的传递者变为课程以及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者。
过去,教师的任务是教学。教材、教参、教案成为教学的主导,教师作为传递者,受制于它。现在,老师要树立“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意识。教材只是呈现一定的内容和信息以供师生开展教学活动的材料,并不完全等同于学习内容,教师应积极主动地选择和增添教学资源。
3、由教书匠变为教学活动的研究者。
在传统的教师生涯中,许多教师只顾埋头教书,是名符其实的教书匠。新教材的使用,教学中的问题多、变得复杂,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以研究者的姿态进行自我反思,对问题进行探讨和总结,逐渐形成规律性的认识,形成教育教学的策略。教师的研究是以解决问题为中心的一种研究方式。
三、地理教学中注重教育教学方法创新:
1、注重方式方法灵活多样。
在新课程背景下的地理课堂教学中,我们要本着“关注学生发展,实现教学目标”的原则,积极使用多种教学方法(也包括传统的教学方法讲授法等)。需要注意的是,新课程并不是完全抛弃讲授法,这种方法在课堂教学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教师精彩的描述,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有效提高学习期待值;教师缜密的分析论证,有助于学生严密思维的形成,准确把握学习要点;教师诙谐幽默的语言,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在教学时应根据教学内容与学生知识、能力、水平的实际选择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方式,如问题讨论、情境设计、实地考察、实验模拟、网络学习都可以运用,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
教学应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教法改革与学法发展相结合,传授知识与发展能力相结合,课堂教学与因材施教相结合,传统的教育手段与现代化教育手段相结合,课堂教学与课外教学相结合。研究学科之间的关系、章节之间的关系,尝试“愉快教育”的新方法,探索既减负又高效的新路子。课外可以让学生研究,调查,甚至考察,课堂上可以讨论、辩论,学生之间可以单独研究,可以集体协作。
2、了解学生的地理学情。
地理现实就是每个学生所接触的客观世界中的地理规律以及有关这些规律的地理知识结构。如:地理课讲些什么内容,地理教科书的结构,怎样学好地理这门课程等。教师可以因势利导告诉学生,地理这门学科研究的问题既有全球性的、全国性的,也有区域性的,但都与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以增加学生学习地理的激情。对于某一主题学生目前知道什么,不知道什么,知道多少,急需了解什么,学生目前可以通过哪些渠道可以了解,教师能做些什么、怎么做等等,教师在授课前要清楚,从教学程序上讲应该叫教学需要分析,从学生学习角度讲可以叫学情吧。
3、建构学生提供良好的地理体系。
所谓地理知识结构,是指基本统一的地理观点,或者是一般的、基本的地理事物。教师在地理教学中要引导学生了解地理的基本观点、基本概念、基本地理事物间是怎样相互关联的。如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揭示地与理的概念是不断发展的观点,通过知识内容小结掌握知识、了解其整体性和系统性,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总结所学知识的方法和能力。并通过教学较为完整地向学生展示知识间局部与整体、纵向与横向、正向与逆向的网络结构。
4、合作探究,积极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新课程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而小组活动有利于学生的自我发展意识、协作能力、自学能力的培养和增强。在开展小组活动时可采取了“分工―合作―交流―展示”四大步骤,全班根据学习需要分成若干组,小组内成员分工协作承担不同的任务,组员分头搜集资料,在小组内合作交流形成本小组的观点并制成表格、文档、小报、幻灯片等形式,然后在课堂上展示小组成果。
5、构建基于信息技术的地理教学新课堂。
现代多媒体及信息技术不仅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学习资源,而且在支持学生进行研讨―探究学习方面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恰当使用信息技术所达到的效果是传统课堂教学所无法比拟的。基于信息技术的教学方式不仅能够在课堂教学中拓展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思维深度,为学生开展高水平的认知活动提供有效的帮助。而且,信息技术对地理教学的最深刻影响就是,它提高了学生搜集、分析地理信息的意识和能力。因此,新课程强调信息技术在地理学习中的应用,并依据学校的条件来构建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地理新课堂。
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和“对学生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已经成为当代地理教育的重要理念。基于此,新课程注重将高中地理课程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结合,在过程与目标上要求学生尝试从学习和生活中发现地理问题,提出探究方案,与他人合作,开展调查研究,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要求学生通过在生活中学习来帮助他们养成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
我们已经意识到,传统的地理教学由于过多地强调了学科的逻辑体系而忽略了学生的真实体验。所以,新课程要求教师构建开放式的地理课堂。将教学内容与学生身边的地理知识、学生的身心特点及认知水平结合起来。
四、压力和困惑:
地理新教材提供了许多新的教学方式,教师要有创意地教学,也对教师的创新精神提出了挑战,给教师再创造留下足够的空间。有时为了上好一节课,往往要花更多的时间去备课、上网、找资料;现在的课堂要求学生自主、探究学习,但部分学生的基础差,往往影响课堂的效果。此外,开展小组辨论、讨论时,课堂纪律易于控制;野外观察还要考虑学生的安全问题而难于开展等。
作为新教师的我们还需要不断地学习,提高自身素质,以适应新课程的要求。新课程的推进是一个渐进探索的过程,需要教师不断去总结与学习,但只要我们勇于实践、勤于探索,不断更新教学理念、改革教学方法,就一定能实现教育的跨越发展与学生的全面发展。
2024物理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 篇23
新一轮课改正是从适应时代的需要出发,对化学教材大幅地进行改编,要求教师必须以一个全新的观念去审视新教材,在新课标、新教材的使用过程中,遇到一些问题,也有过思考,通过学习,实践和研究,加深了对新教材的认识和理解,现谈几点认识和体会。
一、对新教材的认识:
高中化学课程改革一个非常显著的变化就是课程结构的变化。因为课程结构的变化而带来了课程内容、教学要求以及考试评价等诸多方面的变化。所有的学生都要学化学,而不同的学生可以学不同的化学。所有的学生在科学素养方面都要有最基本的发展,但是在进入高中之后,不同的学生可以根据他们的个性、特长、潜质在科学素养发展方面获得不同的发展。新课程的课程结构强调领域和模块,层次性和选择性。领域是构建人的整体素质,模块具有选择性,为具有不同能力和个性的学生提供更大的发展空间,新课程必修共有两个模块,选修有六个模块。必修的内容比较少,学生的心里负担较轻,对培养孩子的兴趣有好处。除此之外,必修课内容比较简单,学生学完必修课以后对化学有了一个基本的认识,在这基础上学生就可以进行选择。选修有六个模块,内容非常丰富,为学生进一步深入学习化学打下基础,很有好处。
具体从教材结构形式上看:增设了许多插图,编入了趣味性小故事,图文并茂、色彩鲜艳、生动活泼。从内容上讲:新教材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加强了学科教学与日常生活、现代科技和生产劳动等方面的联系,注重反映学科发展及新的科技成果,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教材中安排了大量的阅读性内容和选学资料。“家庭小实验”更使学生感受到化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从观念上说:新教材融进了大量的新知识,甚至有些知识对教师和学生来讲是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像: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合成氨前景展望等。设置了较多的讨论和生活观察题目,从中折射出新的知识、学习观和教学观。教师必须转变教学观念,切实承担起引导、启发、点拔、评价的责任,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兴趣和创新意识,让学生感受、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树立良好的学习观。
新课程必修共有两个模块,选修有六个模块。必修的内容比较少,学生的心里负担较轻,对培养孩子的兴趣有好处。除此之外,必修课内容比较简单,学生学完必修课以后对化学有了一个基本的认识,在这基础上学生就可以进行选择。选修有六个模块,内容非常丰富,为学生进一步深入学习化学打下基础,很有好处。
二、学生学习方式将多样化
问题讨论:在问题情境中激发学生思考、解疑
信息加工:从多种媒体和场所获取知识并整合
方案设计:针对不同任务设计有效的学习策略
合作学习:在小组活动中共同配合,互相交流
学习方式的多样化:由排排坐改为团团坐
实验探究:体验探究过程,揭示化学变化的规律
调查咨询:理解化学与生活、环境和科技的关系
反思评价:反思、调整学习过程,评价学习成果
三、新课程应倡导主动学习
主动学习具有自主学习的特征。自主学习是元认知监控下的学习。学习者依自己的学习能力、学习任务、学习要求积极主动地调整学习策略和努力程度,取得有成效的学习结果,得到成功感和满足感。
⑴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能动性和独立性(被动接受式学习学生的学习是带有客体性、受动性、依赖性)。
⑵让学生带着强烈的学习兴趣和动机积极主动地参与(认知参与、情感参与、行为参与)学习,通过学习活动不断提高元认知能力,寻找适合与自己的学习策略和方法,以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⑶教学设计要关注并支持学生的自主学习: 注重教学情景设计、给学生自主学习以时间和空间,使学生有参与学习活动的机会,学习指导要重视学生元认知能力的培养与提高;使学生要学、能学、会学、主动地学。
四、教师在课程改革的实践中必须不断充实自我
(1)重新认识教师的角色地位
新课程改革后教师不再是教书的匠人,而应肩负起了解人。培养人的工作。
教师不是学生的主宰,学生也不再教师的工作成绩与效果的表征。新课程下教师只是学生学习阶段的激励人。引导者,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支持。帮助。辅导,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特长。潜能,为学生的发展提供指导。
教师不是教教科书,而是用教科书教:在课堂上教师不单纯是知识的讲解。传授者,是学习活动的设计。组织。指导。调整者。
教师的教学工作:了解学生的学习需要。发展方向和可能性,予以指导。帮助:创设学习情景,提供学习工具;组织学习活动。参与学习过程;倾听学生发言。发问;观察学生的学习活动,给予帮助和指导。
师生要共同创造美好的有生命力。创造力的教学生活
(2)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
通过新课程的学习,我觉得作为教师必须自觉进行教学反思,发扬继承优秀的教学传统,更新教学理念和教学思想,努力实践。探索,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水平。结合新课程的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化学专业知识。对STS的认识水平扩大知识面。提高信息获取。加工和传播水平。
(3) 争做学生满意的化学老师:挑战与机遇并存
A、树立新的课程意识,树立新的教育理念。
B、转变教学观念,实施新的教学方式。
C、运用全新评价理念,全面公正地评价学生。
D、转变角色,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引导者。
E、不断充电,更新知识,提高驾驭新课程的能力。人人争做学生满意的化学老师。
总的来说:新课改可以说是对教师的教法和学生的学法的一次变革,是教育的一次革命,一年来,在实施新教材的实践过程中,我们努力在课堂上通过多种形式完成师生角色转变的同时,也大胆地让学生参加到对新教材的评价中来,参加到对老师教法、改革的评价中来,尽管他们的评价有时还显得很幼稚,但在学生参与的过程中,不仅还可以提高他们的欣赏、审美能力,而且使其思维能力得到升华
2024物理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 篇24
20__年7月20日、21日,在学校进行了为期2天的物理新课标培训,由四位专家为我们讲解新版的课程标准,受益良多。
物理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与小学科学和高中物理相衔接,与化学、生物等课程相关联,具有基础性、实践性等特点。物理课程要培养的核心素养,主要包括物理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科学态度和责任。在以后的教学中,要把核心素养体现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
物理教学不仅是教会学生做题,更应该培养学生对物理的兴趣和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作为一名物理教师,我时刻提醒自己要让自己的学生喜欢物理这门学科,可是在教学中我一直有这样的感觉,教学好象就是在教学生做题目,会做题,能考高分就行,有时会忽略了对学生科学思维和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通过这次培训,我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
一、加强实验教学。物理教学以实验为基础,9个测量类必做实验、12个探究探究类必做实验,一定要让学生自己动手,这样会给学生留下真实感。尤其是演示实验选用的器材,越贴近生活,教学效果越显著。比如用吹风机和乒乓球演示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用盐水和鸡蛋演示物体浮沉条件;用水气球演示近视眼、远视眼看不清物体的原因等。
二、加强直观教学。对于实验室无法完成的实验,可以在网络搜索合适的图片、视频来加强直观教学,加深学直观感。比如利用天宫课堂的视频进行教学,既让学生直观地看到太空中实验的现象,又加强了学生对祖国的自豪感,培养了学生的爱国情怀。
三、加强激趣设疑。物理是融知识性、科学性、趣味性于一体的学科,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求知好奇的心理,开展有趣的实验,尤其是用玩具做的实验,更能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在进行“机械能及其转化”的教学时,我利用易拉罐和橡皮筋制作“听话的滚筒”,作为导入,引起学生的兴趣和疑问。根据实验现象提出设问,让学生思考,学完本节课后,再进行回扣,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讲解“听话的滚筒”的原理,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
总之,在以后的教学中,要以实验为基础,深入贯彻核心素养,适应时代要求,为培养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人才而努力。
2024物理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 篇25
今年暑假我参加了xx县教研室组织的新课标培训,为了进一步搞好今后的教学工作,这段时间以来,我又对新课标进行了深入的学习,通过培训和自学,我对新课标有了新的认识。
一、教学目标的改变仍是主角
新课标的出台是教学改革的必然,是时代的要求,新的课程标准对数学概念的界定更加科学;对课程的基本理念表述得更加准确;对学生的培养目标进一步细化,由原来的双基变四基,即: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特别突出了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改革方向和目标价值取向,这要求广大教师必须不断更新教育教学观念。注重体验和感悟、注重能力的培养、编排体系新是新课标新的所在,我们要严格遵循新课标的编排体系、充分利用好课本,吃透课标,避免教学的随意性和盲目性。
二、抓住契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新课标为学生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学习空间,广大教师应抓住契机,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效果。采用形式各样的激励办法,开展各项数学活动。从课堂到课外,从一堂课到一个单元再到一册书,都要匠心独运的设计一定的检验学习效果、推动学习动力的办法。
三、要不断更新教学方法
通过这次数学新课程标准学习,我越来越感受到这次课改绝对不仅仅是改变一下教材而已,也是学生学习方式的彻底改革,更是我们教师教学方法上的重大改革。从新的课程标准来看: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数学教学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思考、探索、交流,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学会学习,促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鼓励学生大胆创新与实践。它实际上是一种探究性的学习,教师是探究性学习的组织者,在学习中对学生提供经验和帮助,做好组织协调工作。总之,我们要不断总结教学方法,大胆的创新,才能新时期教育发展的要求。
2024物理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 篇26
新课程实施以后,教育教学随之发生了很大变化。原来的“一言堂”、“满堂灌”、“填鸭式教学”都将退出历史舞台,我们这些上述行为的曾经的践行者们,也要与时俱进、改进工作方式了。
新课标指出,所谓新课程的实施,是由应然的“理想课程”“正式课程”转化为学生实然的“经验课程”的过程,教师对课程的“领悟”与“执行”至关重要。换言之,教师专业发展是制约课程改革的关键因素。新课程改革以来,各级教育主管部门、高校、教研机构、学校上下联动,组织了多层次的新课程培训与学习,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有利地推动了课程标准的落实与实施。
就高中地理教师而言,高中地理教师的课程能力正在形成与发展。我们的课程本质上是一种教学事件,教学本质上是课程的开发过程。用整合的视角看待课程与教学就会发现,课程标准的文本是静态的、固定不变的,具体的课程实施——课堂教学过程——却是动态的、千变万化的。教师不是课程改革的“旁观者”,而是主体,每一位教师的每一堂地理课,就是组成地理课程改革的基本单元。
地理课程改革与地理教师的专业发展,是“互动式发展”的关系,即课程改革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教师专业发展是课程改革的重要支撑。经过十多年的课程改革实践,高中地理教师的课程能力正在形成与发展,一线教师不再仅仅对教学过程负责,不再只是教材的忠实执行者与传递者,而是更为全面地关注高中地理课程的理解、组织、实施、评价,从而触发了课程能力,包括课程设计与开发能力、课程组织与实施能力、课程评价与研究能力的形成与发展。反过来,高中地理教师的课程能力的发展,又极大地推动了课程改革的推进。
有鉴于此,我认为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高中地理教师也要改变自己,积极适应新形势。
一、地理教师要思想转换
以前的课堂,教师是主宰,教师在讲台上讲,学生在讲台下认真听、认真记,然后认真背,整个教学过程基本上是一个枯燥乏味、机械传导的过程,其核心在于教师如何“教”。老师把自己备的课和盘托出之后如释重负,然后就是监督学生学习、落实检查作业了。这样的结果往往是老师教的累,学生学的困,学习过程是一个繁重、辛苦,令人望而生畏的过程,以至于每一个走过高考独木桥的过来人有机会的话都想对后学者说教一番“想当年”,聊以告慰自己“多年的媳妇熬成婆”的心理。
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重点不仅要重视“感知——概括——应用”的思维过程,还要指导学生如何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思维习惯、甚至做题习惯,更要为知识的顺利传授创设一个良好的课堂情境和学习氛围,其核心变成了学生如何“学”。所谓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生如果习得了学习能力,那么就会自行解决前进道路上的困扰和难题,并且在解决学习困难的过程中获得了成功的欣喜,从而进一步增加了攀登高峰的信心。那么这样的学习过程就变成了一个认识自己、挑战自己、提升自己的过程。学生不仅学会了学习,掌握了知识,更是丰富了人生阅历,提升了思想境界,有利于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二、教师要引导课堂
以前的课堂,教师的主要任务就是教学、上课。教师备课的主要工作就是研究知识,充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所以教师的形象是刻板的、严肃的,学生的面貌好多是怯懦的、疲惫的。
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师要从教教材变为用教材。教材内容不是知识传授的终极目的,而是让学生获得学习能力的一个途径而已。教师的工作重点也要相应的从研究知识内容向开发课程资源转变。教师要学会创设情境,要让学生学会利用图文资料自主学习,也要善于引导学生在课上课下能够有效地合作探究。此时的教师,与其说是教师不如说是导演。所谓“懒教师教出好学生”大抵就是如此。在这样的背景下,教师的主要工作成了研究学生,研究学生差异化的个性特点因材施教,继而可以对教材进行整合,对教材内容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补充、增减。所以,教师要成为课堂的引导者。
三、教师需要改进评价方式
新课程的评价体系,注重激励与改进功能,关注个体的进步和多方面的发展潜能。正如新课改下的考试命题已从原来的“知识立意”转变为了“能力立意”一样,对学生的评价方式也要改变过去的“唯分数论”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变化,学生在合作探究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思维方式、学习能力的变化,甚至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出来的探索能力的变化和求知欲的提高等等,都可以作为考评学生学业水平的参考标准。
那么这就需要教师带着一颗宽容的心,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去评价学生,要不吝赞美,及时鼓励,力争能把学生内在的潜力激发出来。古人云“遣将不如激将”大概就是这个道理。
总之,新课改是素质教育的延伸,我们每个教师都要责无旁贷的融入其中。
2024物理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 篇27
课程的新改革,这无疑是教育的一个飞跃吧!听资深历久的老师说,新课程中加入了许多关于社会实践性的问题,这为学生们在以后社会交际与沟通定了很好的基础……
但在许多老师与学生们看来美足不足的地方实在是太多了:
第一,教育的方式不知从何着手,按老路子来走又怕跟不上潮流,要想开辟“新航路”,却又没有“圣经”可取,所以就只能过着“摸着石头过河,走一步看一步”的凄惨生活了……
第二,就说我们高二呢,现在又是搞什么新课程水平测试,没过关的听说还拿不到毕业证,更严重的是还有可能不允许参加高考。所以我们就不得不将新课搁一边,去为这所谓的水平测试作准备,弄得如同高三一般,忙得像热锅上的蚂蚁……
第三……
但奇迹还是要靠自己去创造的:如何去合理安排时间与功课,让自己“新旧”两不误;如何让自己学习与娱乐有机结合……
生活在这“水深火热”的学子们:让我们为自己创造出奇迹,从而取得最终的胜利吧!!!!
2024物理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 篇28
三月的福州乍暧还寒,街上却已是春风扫落叶,树梢萌新芽。带着问题、困惑,满怀期朌,参加了福建省小学数学《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xx年版)》高级研修班培训活动,两天时间中,我们聆听了首都师范大学王教授、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付老师、北京市东城区教师研修中心王老师三人分别作的《整体把握小学数学课程》、《课标实施要点》、《人人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等专题讲座,三位专家老师分别就整体把握新课标、解读新课标、应用新课标等作了深入浅出的精彩剖析。培训的时间虽然短促,却如春风拂过,让我们感触很深,受益匪浅。通过这次培训活动,专家对新课标作了深入浅出的剖析,让我对新课标有了更全面的了解与认识。下面谈谈我的一些收获和感受:
一、通过培训,了解到新课标颁布的背景。
新课标是在经历了十年课程改革的实践检验与8年时间的修改与完善才得以颁布的,其意义重大,是对十年课改方向的肯定与坚持,也充分回应了当前社会关切的热点与焦点问题而制定颁布的。
二、通过培训,对新课标的理念与变化有了更深层的理解和较全面的认识。
与20xx年版相比,数学课程标准从基本理念、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到实施建议都更加准确、规范、明了和全面。新修订课标呈现了几大变化,如基本理念“三句”变“两句”,“6条”改“5条”,这样的改动有更深的意义和更广的内涵,落脚点是数学教育而不是数学内容,有更强的时代精神和要求,突出了教育的公平、教育的优质、教育的均衡、教育的和谐;又如“双基”变“四基”,本质是培养学生的思维形式和思维方法,培养学生的智慧和创造力,这一变化对数学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数学教师必须为儿童的学习和个人发展提供了最基本的数学基础、数学准备和发展方向,促进儿童的健康成长,使人人获得良好的数学素养,不同的人在数学得到不同的发展。这一变化让我们每一位老师感到任重而道远。再者,核心概念的关键词由“六个”变“十个”,这些核心概念相当于目标的一些要素,它们非常重要,彼此之间是密切联系的,上面连着目标,下面联系着内容,反应了数学最要紧的东西,最本质的东西。
三、通过培训,认识到整体把握小学数学课程的重要性。
在这次研修的过程中,让我感触最深的是王尚志老师教授关于《从算术到代数——整体把握小学数学课程》的讲座。王教授首先提出了几个主题词:整体、问题、数学、学生与教育。接下来,王老师用了一连串的提问,什么是重要的知识?重要的的根据是什么?课上怎样展示出重要的东西?用什么方式?同时,王教授提出一个让我们所有小学数学老师值得自豪并且倍感压力的观点,即:重要的数学,从小学数学开始;在数学教育中,小学数学将为个人的发展奠定重要的基础;许多重要数学(内容、思想等)都是从小学数学开始;“做的快”不是重要的数学能力,会、理解、思考才是重要的。通过培训,我认识到,作为一名小学教师,不仅仅对小学教材要全面的理解,也要理解的来源及的影响,所以也要全面了解初中、高中甚至大学的一些知识体系,在今后的每一节课时,都要能认真地去思考一下这些知识的起源,这些知识对学生后续学习起着怎样的作用,只有在这样的基础上,你才能真正的给学生完整的数学,学生对数学的理解与认识才是系统的。
四、通过培训,促进自身专业的发展。
经过两天的培训,我更深刻地认识到,做为一名教师,只有不断充电学习,努力具备丰富的知识内涵,扎实的数学专业知识。努力拥有宽厚的数学文化,了解数学的核心知识。进一步研读新课标,新教材,清晰的认识各年级教材的编排体系,从教材、教参、课程标准中去触摸新课改的灵魂,准确把握教学的尺度,体会其中蕴涵着的教学思想,教学方法;掌握数学知识与其他知识之间的关系,要对知识点的生长点及延伸点有清楚的认识,建立知识树,从较高的观点认识数学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了解形成这些知识的数学思想方法。因为,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不仅仅要有一桶水,而且要有源源不断的自来水;做为一名教师,必须象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树,需要吸收多方面的营养:学习科学的教育思想,树立先进的教育理念,拥有渊博的学识,掌握令人佩服的教学艺术,培养较强的人格魅力,具备不断开拓创新的精神……。让自身专业发展的过程,成为一个持续学习、深刻理解数学学科知识的过程;成为一个数学教学能力不断提高的过程;成为一个数学教育观念不断形成和发展的过程;成为一个数学教学能力不断提高的过程。
2024物理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 篇29
我校全体数学老师参加了新教材培训学习,使我对新课程标准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对新教材有了一个新的认识。对今后如何践行课改理念,实现教学最优化起到很好的指导作用。新教材无论是外观还是内容呈现、结构安排都发生了一定的变化。下面将本人对这次培训的收获整理如下:
一、教材的变化
修订后的教材清晰地体现了教育教学新理念和新要求,设计出有效的、可操作的路径或方式,确实使学生获得“四基”,形成“四能”;也更加细致地反映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过程,突出关键点和启发性,体现学生学习、能力发展、思维发展等规律。
1、结合各部分知识安排应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内容。
在第一学段各册教材的主要教学单元,都安排了教学“解决问题”的例题;第二学段各册教材的大多数教学单元,也安排了教学“解决问题”的例题。这些丰富多样的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案例,不仅为培养学生“四能”提供了必要的资源,也有助于学生积累探索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有效策略的经验。
2、提供丰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体现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
为了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实现“问题解决”的课程目标,修订教材大大丰富了解决问题方法的教学内容。
3、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教学内容的选择与编排,注意题材广泛、联系实际解决问题的内容结合各部分教学内容的选择与安排;数的运算部分仍保留传统应用题内容中合理的部分,但又注意突破传统应用题教学内容的束缚。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与思维水平,选择学生将会面对且结合所学知识能够解决的问题作为例题。
二、加大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的力度,为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提供更多的机会
1、本次教材修订注重落实课程标准提出的“四基”课程目标,关于“获得数学的基本思想”,本套教材采取的措施有两个方面。一是在各个内容领域结合各部分知识的教学渗透数学的基本思想方法;二是利用操作直观等手段渗透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修订后的教材在各个内容领域的教学中加强对基本思想方法的训练,让学生逐步获得数学的基本思想。
2、重视估算方法多样化和估算策略的教学
估算即“近似计算”,一般将算式中的数据看成整十、整百或整千的近似数,通过口算得到结果。近似数的选取通常是用“四舍五入”法,有时也会用“进一”法和“去尾”法,具体的方法需要根据数据的特点和问题的情境灵活选择。修订后的教材注意呈现估算在解决问题中策略的多样性,并让学生体会估算策略中蕴含的不等式的性质。
总之,一个好老师要专业地读懂教材,要用心地读懂学生,要智慧地读懂课堂,这样的课堂一定会充满活力。这次培训对今后的教学能起到很好的作用,给我提供了更为科学的教学理论和教学方法。
2024物理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 篇30
3月30日我有幸参加了在右所中心小学举行的澄江县20xx年市级名师示范教学活动,在活动中聆听了20xx年“秋韵杯”道德与法治组第一名周岚洁老师的一堂优质课《五星红旗升起的地方》周老师的这堂课给了我极大的感触,让我深刻的体会到道德与法治课教学的魅力,如何去“简简单单”上好一堂道德课。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1、教师亲切与蔼的态度就是一堂课成功的基石
在本次教学观摩学习活动中,让我感触最大的就就是周老师的普通话非常标准,态度亲切与蔼,温柔耐心地与孩子们沟通,使学生很快的就能够进入到情境当中,仿佛就是身临其境地参加了一次天安门升旗仪式。周老师在说课时提到《道德与法治》课程就是一门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为目标的综合性活动课程。我觉得既然就是活动课,就应该以多维性角度去感染与教育学生,这堂课的成功之处正就是在于,教师以情激情,使得孩子们的心灵得到净化、受到震撼,激发起她们对国旗的热爱与尊敬之情。
周老师不仅普通话标准,而且写着一手漂亮规范的粉笔字。在教学中周老师的板书简洁而漂亮,虽然谈不上书法作品,但就是在一堂道德与法治课上能让学生感受到要如何去书写汉字,给了学生与在场的老师一个榜样,在日常的教学中我们都会发现一个问题,教师的字写的好,班级上绝大部分学生的字也也得好,可见教师书写的示范作用就是何等重要。
作为一名小学教师要周老师学习,说一口标准流利的普通话,写一手工整漂亮的粉笔字。
2、不要把一堂道德与法治课上成语文课
在教学过程中周老师将课堂内容简单化,她设计的内容分为以下几大环节:
(一)生活引入,初识国旗;这一块里周老师以认识国旗,了解国旗的含义为主,简单而深刻地介绍使得学生知道五星红旗就是我们的国旗,就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象征。
(二)走进国旗,深化感情;周老师首先播放了1979年10月1日的开国大典升旗仪式,在庄严雄伟的国歌声中五星红旗冉冉上升,象征了中华民族从此站立起来了。
(三)合作探究,尊重国旗;这一环节的重点周老师放在与学生交流各类场合的升旗仪式,视频播放了国庆典礼上的升旗仪式,在国富民强的今天,我们的升旗仪式仍然威严壮丽。奥运会赛场上,我们的运动健儿赢回了一枚枚金牌,伴随着义勇军进行曲我们的五星红旗高高飘扬在赛场上方,周老师引导孩子们谈感受,同学们一个个都表达了激动的心情,我们中国人真了不起。
(四)走进生活,实践礼仪;分享了升旗仪式,带着强烈的民族自豪感,我们的少先队员都懂得了尊重国旗,热爱祖国。周老师带领孩子们进行小组讨论交流,我们应该怎样做才就是尊重祖国?我们应该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从每周一的升旗仪式做起,指导学生规范地敬队礼并现场播放升旗视频,全体孩子一起体验规范的升旗仪式。
(五)拓展延伸,升华情感;爱国旗,更爱我们的祖国,随着嘹亮的“五星红旗迎风飘扬,胜利歌声多么响亮,歌唱我们亲爱的祖国,从今走向繁荣富强”我们的课堂结束,瞧,孩子们一个个挥舞着手里的小红旗,一个个激动的心情溢于言表,我们周老师的课赢得了大家洪亮的掌声。
古人云:德不优者,不能怀远。周老师的一堂课向我们娓娓道来,并肯定了这一观点,只有德才兼备的人,才就是真正的人才,培育孩子,我们从良好的品德教育开始,灌输知识的同时,还应该树立正确的人生导向。
2024物理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 篇31
通过体育新课标培训,我对体育新的课程标准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
首先,体育健康新课程的基本理念。
(1)、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新课程以促进学生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整体健康水平的提高为目标,构建了技能、认知、情感、行为等领域并行推进的课程结构,融合了体育、生理、心理、卫生保舰环境、社会、安全、营养等诸多学科领域的有关知识,真正关注学生的健康意识、锻炼习惯和卫生习惯的养成,将增进学生健康贯穿于课程实施的全过程,确保“健康第一”思想落到实处,使学生健康成长。
(2)、激发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
学校体育是终身体育的基础,运动兴趣和习惯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终身锻炼的前提。无论是教学内容的选择还是教学方法的更新,都应十分关注学生的运动兴趣,只有激发和保持学生的运动兴趣,才能使学生自觉、积极地进行体育锻炼。因此,在体育教学中,重视学生的运动兴趣是实现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和价值的有效保证。
(3)、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新课程关注的核心是满足学生的需要和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从课程设计到评价的各个环节,始终把学生主动、全面的发展放在中心地位。在注意发挥教学活动中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特别强调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体现,以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潜能,提高学生的体育学习能力。
(4)、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
新课程充分注意到学生在身体条件、兴趣爱好和运动技能等方面的个体差异,根据这种差异性确定学习目标和评价方法,并提出相应的教学建议,从而保证绝大多数学生能完成课程学习目标,是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学习和成功的乐趣,以满足自我发展的需要。
其次,体育健康新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
(1)、根据课程目标与内容划分学习领域
新课程改变了传统的按运动项目划分课程内容和安排教学时数的框架,根据三维健康观、体育自身特点以及国际课程发展的趋势,拓宽了课程学习的内容,将课程内容划分为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五个学习领域,并根据领域目标构建课程的内容体系。
(2)、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征划分学习水平
新课程标准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征,将中小学的学习划分为六级水平。
(3)、根据可操作性和可观察性要求确定具体的学习目标。
为了确保学习目标的达成和学习评价的可行性,学习目标必须是具体的、可观察的。在心理健康的社会适应两个学习领域,要求学生在掌握有关知识、技能的同时,强调学生应在运动实践中体验心理感受并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这使情感、意志方面的学习目标由隐性变为显性,由原则性的要求变为可以观测的行为特征。这既便于学生学习时自我认识和体验,也便于教师对学生的观察和评价。教师可以通过对学生情感、态度和行为习惯的观察,判断教学活动的成效,从而有效地保证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的实现。
(4)、根据三级课程管理的要求加大课程内容的选择性
教师在制定具体课程实施方案时,可以根据课程的学习目标,从本地、本校实际情况出发,选用适当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学生可以根据学校确定的内容范围,选择一两个项目作为学习内容。
(5)、根据课程发展性要求建立评价体系。
课程评价是促进课程目标实现和课程建设的重要手段。新课程标准力求突破注重终结性评价而忽视过程性评价的状况,强化评价的激励、发展功能而淡化甄别、选拔功能,并根据这样的原则对教学评价提出相应的建议。新课程标准把学生的体能、知识与技能、学习态度、情意表现与合作精神纳入学习成绩评定的范围,并让学生参与评价过程,以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培训,我认识到体育健康新课程标准突出强调要尊重教师和学生对教学内容的选择性,注重教学评价的多样性,使课程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养成坚持体育锻炼的习惯。因此,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我会进一步尝试增强课堂的趣味性,提高学生上课的积极性,提高上课的效果。
2024物理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 篇32
20xx年x月x日,在冰溪小学参加了小学英语新课标培训。我认真聆听教研员沈佳红与瑾山小学老师的讲座,使我受益匪浅,在此期间我积极参与研讨,研讨的过程中,从同行那里学到很多,同时体会到自己在学科专业方面的不足,我要以此为契机,进一步加强学习,这样才能更好的承担起本职工作。
通过这次学习我获得小学英语课标方面很多理论:20xx版课程标准的要点、课程标准与小学英语教学、改进课堂教学的一些重要建议以及小学英语教学技能方面的要求等等,所有这些理论和要求,都需要我们在日常的工作中结合实际课堂教学进行自主分析和灵活应用。
通过学习我体会到以下几点:
一、英语教学要以学生的发展为基本出发点,力求体现素质教育的思想。
《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英语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注重素质教育。课程特别强调要关注每个学生的情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发展有效的学习策略,强化祖国意识,开拓国际视野,形成一定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课标具有强烈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就这一特点,我们作为教师要树立为学生终身发展的思想,坚持人本位,以生为本就是以学生为教学的主体,就是要把学生看成有思想、有情感的人,而不要把他们看成学习的容器,因为他们也有喜怒哀乐,
有个人的追求,有对事物的看法,有自己的情感经历,这些正是搞好教学的基础。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师在备课时就要考虑学生的这些经历、情感、思想和认识,从而激活他们的这些实践经验,让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把旧课堂的“要我学”变为新课堂的“我要学”,适时地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让课堂真正成为有趣、有序、有效的课堂。
二、倡导体验、实践、参与、交流与合作的学习方式,强调学生能用英语做事情。
我清晰地记得沈老师是那么生动形象的讲解这样的一个理论,让学生能用英语做完整的事情,使我很受启发,以往我们关注的只是支离破碎的知识点和技能块,而不是一个面的累积。要根据课标所描述的“能做某事”为主线,实现学生能用所学语言做事情,在做事的过程中发展语言、思维、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教学设计中要贯彻一种重要的教学观:整体观念、主体思想、个性发展、和谐关系。同时坚持“发展为本”的原则,在时间、空间上为学生提供充分条件,引导学生多思、多说、多练,使学生在更轻松更愉快的环境下实现更多的信息交流,真正做到快快乐乐学英语,扎扎实实打基础。改版后的《英语课程标准》特别强调学生要能用所学的英语做事情,在做事情的过程中发展语言能力、思维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语言学习要从语法讲解中和单词的死记硬背中解脱出来,要通过创设良好的语言环境和提供大量的`语言实践的机会,使学生通过自己的体验、感知、实践、参与和交流,形成语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观察、发现和归纳等方式,掌握语言面、公正地对学生进行评价,不仅评价的形式要多样化,还要保证评价主体的多元化,提倡学生、同伴、教师、家长等共同参与评价。建立“形成性与终结性相结合”的课程评价体系,既关注过程,又关注结果。
新课标对课程评价进行了较为详尽的阐述,最核心的理念是改变传统课程中以考试定终生的终结性评价体系。新的评价体系体现了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形式多样化以及评价目标多层次的特点。新课标特别强调评价应有利于帮助学生认识自我,树立自信,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促进每个学生在已有水平上的发展。新课标提出了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他评与自评相结合、综合评价与单项评价相结合等多种评价方式,既关注学习结果,又关注学习过程。形成性评价
的提出有助于改变传统教学中只以考试分数来评价学生的做法,使评价体系除了具有基本的检查和选拔、筛选功能外,更重要的是使评价具有了反馈调节、展示激励、反思总结、记录成长、积极导向的功能。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为了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取得的进步,要尊重个性差异,除强调学生在评价中的主体地位外,还倡导学生本人、教师、同学、学校以及家长等多方人员共同参与评价。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以上是我本次学习的粗浅体会,我想更多的还需要我在实际工作中深入基层,深入课堂,认真踏实的学习和实践,一点一滴地积累本地经验,更好的帮助一线教师提升自身素养,更好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更好地提高学生语言学习的交际能力。
2024物理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 篇33
通过体育课程的培训,我对体育新的课程标准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
首先,体育健康新课程的基本理念
(1)、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新课程以促进学生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整体健康水平的提高为目标,构建了技能、认知、情感、行为等领域并行推进的课程结构,融合了体育、生理、心理、卫生保舰环境、社会、安全、营养等诸多学科领域的有关知识,真正关注学生的健康意识、锻炼习惯和卫生习惯的养成,将增进学生健康贯穿于课程实施的全过程,确保“健康第一”思想落到实处,使学生健康成长。
(2)、激发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
学校体育是终身体育的基础,运动兴趣和习惯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终身锻炼的前提。无论是教学内容的选择还是教学方法的更新,都应十分关注学生的运动兴趣,只有激发和保持学生的运动兴趣,才能使学生自觉、积极地进行体育锻炼。因此,在体育教学中,重视学生的运动兴趣是实现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和价值的有效保证。
(3)、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新课程关注的核心是满足学生的需要和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从课程设计到评价的各个环节,始终把学生主动、全面的发展放在中心地位。在注意发挥教学活动中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特别强调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体现,以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潜能,提高学生的体育学习能力。
(4)、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
新课程充分注意到学生在身体条件、兴趣爱好和运动技能等方面的个体差异,根据这种差异性确定学习目标和评价方法,并提出相应的教学建议,从而保证绝大多数学生能完成课程学习目标,是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学习和成功的乐趣,以满足自我发展的需要。
其次,体育健康新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
(1)、根据课程目标与内容划分学习领域
新课程改变了传统的按运动项目划分课程内容和安排教学时数的框架,根据三维健康观、体育自身特点以及国际课程发展的趋势,拓宽了课程学习的内容,将课程内容划分为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五个学习领域,并根据领域目标构建课程的内容体系。
(2)、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征划分学习水平
新课程标准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征,将中小学的学习划分为六级水平。
(3)、根据可操作性和可观察性要求确定具体的学习目标。
为了确保学习目标的达成和学习评价的可行性,学习目标必须是具体的、可观察的。在心理健康的社会适应两个学习领域,要求学生在掌握有关知识、技能的同时,强调学生应在运动实践中体验心理感受并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这使情感、意志方面的学习目标由隐性变为显性,由原则性的要求变为可以观测的行为特征。这既便于学生学习时自我认识和体验,也便于教师对学生的观察和评价。教师可以通过对学生情感、态度和行为习惯的观察,判断教学活动的成效,从而有效地保证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的实现。
(4)、根据三级课程管理的要求加大课程内容的选择性
教师在制定具体课程实施方案时,可以根据课程的学习目标,从本地、本校实际情况出发,选用适当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学生可以根据学校确定的内容范围,选择一两个项目作为学习内容。
(5)、根据课程发展性要求建立评价体系。
课程评价是促进课程目标实现和课程建设的重要手段。新课程标准力求突破注重终结性评价而忽视过程性评价的状况,强化评价的激励、发展功能而淡化甄别、选拔功能,并根据这样的原则对教学评价提出相应的建议。新课程标准把学生的体能、知识与技能、学习态度、情意表现与合作精神纳入学习成绩评定的范围,并让学生参与评价过程,以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培训,我认识到体育健康新课程标准突出强调要尊重教师和学生对教学内容的选择性,注重教学评价的多样性,使课程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养成坚持体育锻炼的习惯。因此,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我会进一步尝试增强课堂的趣味性,提高学生上课的积极性,提高上课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