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市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摘要)2》
一、认真学习领会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分析、把握形势,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统筹城乡发展、促进农民增收工作的重要性2003年,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1.76亿元,按可比价格比上年增长1.9%,[JP3]粮、棉、油总产分别达到50.4万吨、1.36万吨、5.87万吨,肉、蛋、水产品总产分别达到6.16万吨、1.92万吨、8.61万吨,除粮食因播种面积减少和退耕还林影响有所减产外,分别比上年增长9.9%、11.4%、1.9%、2.2%和2.2%;[JP]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385元,增长5%,居全省第八位。农业结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工作稳步推进。茶叶、秋浦花鳜、皖南土鸡、山野菜、花卉苗木、食用菌等优势农产品初具规模,天方、美思佳、九华冷冻、官港市场等一批龙头企业竞争力、带动力明显增强。生态家园富民工程建设步伐加快。全年新建沼气池1.5万口,全市已累计建设沼气池3.1万口,占全省沼气池总数的1/7。安全绿色有机农产品市场竞争优势逐步显现。全市有6种农产品通过有机食品认证,4种农产品获得国家绿色食品认证,28种农产品获省无公害农产认证,17万亩茶叶获得无公害产地认证。农村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进一步改善。全年水利资金总投入1.03亿元。统筹城乡配套改革取得明显进步。农业特产税改征农业税直接减轻农民负担1127万元,粮食直补全面完成,向农民发放补贴1150万元。社会救助、新型合作医疗、基础教育等各项工作也取得积极进展。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要清醒地看到,一些困扰农业、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深层次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农业面临的市场和效益问题、农村面临的就业和全面发展问题、农民面临的维护经济利益和保障民主权利等问题,还相当突出。而整个“三农”问题,当前最突出的,就是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年初中央出台了一号文件,省委出台了八号文件,这两个文件含金量都很高,是指导当前和今后“三农”工作的纲领性文件,我们要深入学习领会,用足用好用活政策。我的理解,关键要把握好三点:一要坚持把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作为统筹城乡发展的中心任务,挖掘农业增收潜力,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二要把增强政府的统筹能力作为统筹城乡发展的关键环节,切实将政府的职能转变到完善公共服务上来;三要把深化体制改革作为统筹城乡发展的根本保障,消除体制性和政策性障碍,形成城乡一体化的发展机制。总之,各级各部门都要从讲政治、顾大局的高度,深刻领会中央加强“三农”工作的战略意图,深刻认识解决好“三农”问题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的特殊地位和作用,切实把解决“三农”问题摆到重中之重的位置,增强统筹城乡发展、促进农民收入较快增长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二、采取更有针对性、更加有力的措施,千方百计促进农民收入的较快增长1、加快农产品优势产区建设。现在我市的水稻、棉花、“双低”油菜、水产品、沿江水禽、中药材等被分别列入了全国和省优势农产品区域规划;市农委这次又拿出了农业产业化的8个主导产业发展规划,以及已有一定基础的茶叶、鳜鱼、皖南土鸡、茧丝绸等地方特色产品。这些产业和产品,就是池州的比较优势所在,就是我们结构调整的重点所在,各地都要按照规划的要求,强化特色和规模,促进优势产业和特色农产品向优势产区集中,形成各具特色的区域主导产业。要着力抓好优势产品基地建设,逐步形成北部沿江洲圩粮、棉、油、鱼,南部茶、禽、茧的农业块状区域经济,以及以贵池为中心的秋浦花鳜、以青阳为中心的皖南土鸡、以东至为中心的沿江水禽、以石台为中心的中药材优势产业带。建设优势产区,核心要抓好两点:一个是要抓好加工型龙头,一个是要抓好市场和流通组织。向优势产区集中不是把产品简单地拢到一起,而是要依托龙头企业的带动,形成区域化种养、标准化生产、规模化经营的产业整体开发模式;不仅要把优势产区建成生产基地,更要建设成为农副产品的加工基地、农产品销售基地,建设成为农村劳动力的培训和转移基地。2、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推进产业化的关键是培育龙头企业。要认真落实国家和省、市扶持龙头企业的政策措施,今年市财政继续设立了产业化扶持资金,各地也要根据财力状况,加强扶持。一是坚持多种所有制、多种形式一起上的原则,谁有能力谁牵头,谁能牵头扶持谁,尽快使更多的龙头企业进入省级重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行列,增强辐射带动能力。二是鼓励城镇工商企业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尤其是精深加工,构建我市农产品加工体系,尽快形成布局科学、大中小企业并举、高中低技术搭配的加工企业集群,努力提高我市农产品加工率。三是大力推广“公司+合作社+农户”的产业化发展模式,引导龙头企业通过合同契约、资产参与、投资入股等多种形式,与农户建立新型利益分配机制,带动和帮助农民由生产环节进入附加值较高、经济效益较好的加工、流通等环节,让农民从中得到实惠。四是积极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农村致富带头人,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按照“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探索多区域、多层次的联合与合作。今年各地都要抓好1-2个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培育。3、加快农业标准体系和质量安全体系建设。一是抓好标准化生产。大宗农产品要全面采用无公害标准,特别是粮、棉、油等大宗农产品的优势产区要逐步走上标准化生产的路子。地方特色产品,要抓紧制定生产标准和配套的技术规范,尽快使生产向规模化、专业化发展。二是抓好质量认证。这是产品进入市场的通行证,当然我们现在有了一些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但与生态经济示范区建设的要求相比,总体上数量还不多、规模还不大。要继续以国家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为指导,加快产品和产地认证,尽快形成群体优势。三是抓好质量控制。要逐步建立健全农产品的质量检测体系,抓好市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建设,探索区域性质检站、市场速测站建设,逐步实行从田头到餐桌的全程质量安全检测。四是抓好执法监督。要切实加强执法机构和执法队伍建设,强化对产地环境、农业投入品和产出品质量安全的依法监督检查,逐步使执法监督走上法制化、规范化的轨道。同时还要注重动物产品的质量安全问题。4、保护和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综合分析,我市粮食安全是有保障的,粮食生产仍有潜力可挖。现在关键是要建立起有利于粮食生产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这里我特别强调,各地要加强耕地的使用管理,由“藏粮于库”向“藏粮于地”转变。要严格落实基本农田“五个不准”:除法律规定的国家和省重点建设项目外,不准非农建设占用基本农田,不准将平原地区耕作条件较好的基本农田纳入退耕范围,不准占用基本农田进行植树造林,不准在基本农田内挖塘养鱼和进行畜禽养殖等严重破坏耕作层的生产经营活动,不准占用基本农田进行绿化隔离带建设。要严格落实耕地占补平衡制度,确保占一补一,同时搞好土地后备资源开发利用,加快中低产田改造。5、加快农村二、三产业和小城镇发展。要大力发展农村中小企业,重点是要放宽农村中小企业的市场准入条件,清理和修订限制农村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和法规,消除体制性障碍,加快完善覆盖中小企业的信用担保体系,切实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创造农村中小企业发展的良好环境。要继续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全面提升乡镇企业的整体素质,增强竞争力。要重点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服务业和劳动密集型企业。小城镇建设要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科学规划,合理布局,产业支撑,突出特色,综合开发,配套建设”的方针,加快建设步伐。要继续抓好6个中心镇的建设。6、加大农村劳务输出力度。要把农业搞上去,就必须把农民减下来。进城务工是农民增收的现实途径,各地要继续下大力把劳务输出作为产业来抓。要积极开拓劳务市场,扩大劳务输出的规模。今年要加强我市驻沪、京、浙、粤等地的劳务输出服务机构建设,大力培育和发展劳务中介组织,引导中介机构把劳务培训和职业介绍结合起来,努力提高劳务输出组织化程度。要改善农民务工环境,简化农民跨地区就业和进城务工的各种手续,禁止巧立名目向外出务工就业的农民乱收费。要进一步搞好就业指导和中介服务,为农民及时提供外出务工就业信息,引导农民有序流动。特别要把对农村劳动力的职业技能培训作为一件大事抓紧抓好,坚持培训与市场需求相结合原则,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适用性。三、完善农村公共服务,为农民增收提供有力支撑1、加快农业科技进步。先进技术的推广应用,关键是要加强对农民技术培训和咨询服务,核心是“教会农民怎么干”。要充分发挥科技示范园、龙头企业、农村致富带头人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对培训农民的作用,通过多种形式向农民传授农技知识,大力培育农民技术员。要稳定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同时,积极扶持民间农业科技队伍的发展,建立与优势农产品产区建设相适应的跨区域、专业性的新型农技推广服务组织,尽快形成国家推广机构和社会服务组织相结合的多元化农技推广新格局。2、加快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着力培育农产品的营销主体。要进一步完善农产品的市场体系,以批发市场和区域性专业市场为重点,放手发展、积极引导、逐步完善,为农产品销售提供载体。要加快培育各类中介组织和农民经纪人,发展壮大以农民为主体的农产品营销队伍。要加强农业信息服务,加快市、县、乡三级农业信息体系建设,继续组织实施好“农业信息进村入户到企活动”,抓紧实现与乡镇站所、农产品市场、龙头企业、农业中介组织的联网,开拓无形市场。要进一步搞活农产品流通,开通农产品运输的“绿色通道”。同时要加大名牌农产品开发和宣传力度,加强农产品商标和标识管理,努力提高池州农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和竞争力。3、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一要继续实施好防洪保安工程,建设一批防洪除涝骨干水利项目,抓好险病水库的除险加固,搞好大型灌区水利设施的配套改造,努力扩大稳产高产田、旱涝保收田面积,提高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二要加强农村“六小工程”建设,坚持多元化、市场化等多种途径筹措资金,强化农业基础设施投入。三要组织实施好退耕还林等重点林业生态工程建设,搞好城镇和村庄绿化,强化森林资源保护和管理,积极发展速生丰产林、名特优经济林、苗木花卉等林业生产基地;全面深化林权制度改革,大力推进林业产业化,促进林农增收。特别是要继续抓好生态家园富民工程建设,这是我们的特色和优势,是当前“三农”工作的抓手。4、加快建立投资保障机制。一要认真落实中央和省提出的“一个倾斜”、“一个主要”和“两个高于”,依法安排并落实好对农业和农村的财政投入,建立财政支农资金稳定增长机制;积极争取国家对我省农业和农村发展的资金支持,千方百计落实好地方配套资金。二要加大金融资金对“三农”的支持力度。要把农村信用社改革作为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重点,明晰产权关系,强化约束机制,增强为“三农”的服务功能。今年农村信用社农业贷款占新增贷款的比例不能低于80%以上。三要采取贴息、配套、补助、奖励等形式,鼓励和引导工商企业资本、民间资本和外资直接开发农业。5、加快农村社会事业发展。要突出“路、水、电、医、学”五个重点,科学编制农村公路发展规划,加快县乡道路建设,提高公路通达度;完成农村电网改造,抓紧验收,年内实行城乡居民生活用电同网同价;高度重视农村教育发展,加大投入力度,改善农村办学条件,提高农村教育质量;大力发展农村卫生事业,改善农村卫生环境,解决农民看病难问题,逐步建立和完善农村卫生服务和医疗救助体系,加强农村预防保健和计划免疫工作,对农村贫困农户实行医疗救助。同时,要努力解决农村困难群体的基本生活问题,有条件的地方要建立和完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继续搞好扶贫开发。四、深化农村各项改革,为农民增收提供机制保障1、推进农村税费改革。这次中央一号文件又提出今后5年内农业税税率每年将减少一个百分点;我省又在全面取消农业税附加和农机养路费的基础上,将农业税下降了2个百分点。这是中央和省在农村税费改革上的又一次重大政策调整。必须严格按照政策调减到户。要加快推进配套改革,进一步精简乡镇机构,按照时间要求,积极稳妥地完成乡镇区划调整,搞好分流人员的安置,进一步降低行政运行成本。同时,要切实加强农民负担监管,重点是要进一步清理规范涉农行政事业性收费,落实农民负担的领导责任制和部门责任制,严肃查处各类加重农民负担的行为,规范“一事一议”筹资筹劳行为,确保农民负担不反弹。2、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继续贯彻实施农村土地承包法,稳定和完善家庭承包经营制度。各地要妥善解决当前土地承包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尤其是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不能随意打农民土地的主意,出现类似情况坚决纠正。要在长期稳定并不断完善家庭承包经营的基础上,按照“自愿、有偿、依法”的原则,促进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稳步发展适度规模经营。要按照保障农民权益、控制征地规模的原则,改革征地制度,完善征地程序,逐步建立起符合市场经济要求,有利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有利于保护耕地和农民利益的土地征用制度。要高度重视失地农民的保障工作,合理分配使用征地费用,实行就业安置和养老并举等措施,妥善安置失地农民。3、推进粮食流通体制改革。按照中央统一部署,今年我省要全面放开粮食收购、粮食市场和粮食价格。我们要抓住机遇,面对沿海发达地区的粮食市场,进一步提高我市粮食质量,加强粮食销售,建立稳定的产销合作关系,增加农民种粮收入。要加快推进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改革,按照有利于社会资本参与,有利于保全国有资产、保全银行债权,有利于确保粮食安全的原则,全面推进国有粮食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和机制创新,建立健全企业经营者激励和约束机制,使其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市场主体。要加强地方粮食储备,市政府今年安排了80万元作为粮食储备基金,要发挥好作用,增强政府对粮食的调控能力。要进一步推进粮食直补方式的改革。这里特别强调,任何情况下都必须严格按照中央、省的要求,把直补资金直接发放到农民手中,绝不允许用粮食直补资金抵扣农业税,各地对此要高度重视,认真进行检查,违者要坚决予以纠正,并追究相关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