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体告别仪式讲话稿【推荐4篇】》
遗体告别仪式讲话稿(精选4篇)
遗体告别仪式讲话稿 篇1
尊敬的各位前辈、各位领导、各位亲朋好友!
今天您与我在这里,以万分沉痛的心情,向我最敬爱的父亲——王铭球的遗体告别,我既感到悲痛万千,又感到十分欣慰。生我养我哺育我长大成人的父亲,一旦撒手西去,一个为人子的我,无论如何悲伤都是人之常情。但是,且不说大家平时对我父亲的关心、支持和帮助,也不说我父亲生病期间,大家对我父亲的关顾,就说说今天,父亲生前的领导、亲属、好友以及同事,在此济济一堂相聚一起,共同缅怀父亲生前的工作、生活,更难能可贵的是,台州电厂、台州市财政局、招商银行、台州市集邮协会等单位送来了花圈,不少领导在百忙中也参加了今天的告别仪式,说明大家高度肯定父亲,这足以告慰父亲的在天之灵。在此,我谨代表家属,向今天参加告别仪式的,以及其他领导、亲属和好友表示衷心的感谢!
我父亲是一个普通而平凡的人,和大多数人一样,对工作充满爱,对家庭充满爱,对生活充满爱。
父亲出生于1942年11月8日,1962年参加工作不到半年后,父亲就被选送到铁道兵部队,他在人民军队的大熔炉里整整锻炼了五年,当战士时,父亲是五好战士;当班长时,父亲所在的班被评为“学习毛泽东著作先进集体”。军旅生涯使父亲具备了钢铁的意志、精湛的技能和严谨的作风,使他在今后的工作、生活受益非浅,所以,无论是在福建省的8450军工厂,还是在台州电厂的修配分场、煤气站,在工作上,父亲总是刻苦钻研、精益求精,不攻克难关不罢休。
父亲对工作充满爱,体现在精心的投入、精湛的技能、精细的作风这三个“精”字上。远的不说,在修配分场工作期间,面对冷冰冰的加工件,父亲都像呵护婴儿一样尽心,东瞧瞧、西看看,心里琢磨着怎样走刀,如何切削„„经过父亲加工的工件,尺寸标准丝毫不差。因此,说起父亲的技术,没有一个人不竖大拇指的,就连在机械加工技术方面人才济济的海门水泵厂(即今天的浙江真空设备厂),好多次碰到技术难关,也想方设法委托台州电厂相关部门,请父亲过去指导、帮助。对企业、对同事,父亲在技术方面从来不留一手,父亲在修配分场带的几个徒弟,个个都是技术能手,对其他同事,也是悉心指导、帮助,所以,修配分场整体具备较高技能,以至于台州地区不少机械企业闻名而来,请修配分场加工高精度、难度高的机械产品,这其中也凝聚了父亲不少的心血。父亲在机械加工方面的技术,在台州地区也小有名气,以至于在父亲退休后,不少私营企业争相聘请父亲当技术顾问。
父亲在退休前的几年,调到煤气站工作,这对于父亲是一个全新的工作。但年近花甲的父亲,硬是凭着一股临老也不服输的韧劲,在短短的时间里,掌握了制造煤气的技能。在此期间,每当我父亲上班时,母亲在烧饭时就会乐呵呵地说:今天你父亲上班,煤气质量好。果然,一打火,煤气颜色蓝旺旺的。父亲就是这样一个人,对工作做到“尽心”两个字,使我们子女也无形中受到熏陶。
父亲是一个热爱生活的人,业余时间喜欢养花种草,不但在家里莳弄花花草草,就连以前工作的煤气站,父亲和喜爱花卉的同事,一起把车间打造成如花园一般美丽,以至于到过煤气站的人,无不啧啧称赞煤气站优美的环境,浑然不觉这里是制造煤气的地方。
遗体告别仪式讲话稿 篇2
家属、子女、亲友,各位同志、各位乡亲:
今天,我们怀着万分悲痛的心情在此集会,向我们的好党员、人民的好干部遗体告别。我首先代表镇党委、人大、政府向表示沉痛的哀悼。向家属、子女表示慰问。
于1938年8月出生于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童年和少年时代,过着饥寒交迫的生活,共产党来了,新中国诞生了,他也开始了新的人生。他从小就认真学习,追求进步,考取XX中学后曾担任班学习委员、学生会宣传部长、学生会主席等主要职务。1962年8月,以优异的成绩从扬州师范学院中文科毕业。毕业后,他被分配到XX中学任教,历任教师、副教导主任、副校长。在任教期间,他积极上进向党组织靠拢,于1972年9月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并时刻以一名共产党人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走上领导岗位以后,他更是带领广大教育工作者,兢兢业业,勤奋工作,为教育发展作出了不懈的努力。1962年8月离开了他热爱的教育工作,走上了行政管理的岗位,历任公社秘书、XX乡宣传委员兼组织委员、XX镇党委组织委员等职。1998年11月光荣退休。因病于20xx年06月4日晚9时不幸去世,享年73岁。
一生是革命的一生,奉献的一生,光荣的一生。早年,他热心于教育工作,始终以实现共产主义为不懈的追求;他对党忠诚,始终同党中央保持一致,坚决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中贡献青春与活力。后来,他一心从事党的农村工作,在基层兢兢业业,任劳任怨工作了一辈子。党组织分工他干什么,他就干好什么。他本人年年被市委、市政府表彰为先进工作者。他为党的事业贡献出了毕身的心血,在每一个村民组的土地上都留下了他闪光的足迹!就在退休以后,他还继续为党的事业贡献余热,他经常向镇党委政府和村“两委会”提出自己的工作建议,真正是:老牛自知夕阳晚,不用扬鞭自奋蹄!
去世了,这是我党的损失,是人民事业的损失。我们今天在这里悼念,就要学习他坚定的革命信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学好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用科学发展观引导自己,做党的好干部,做人民的好公仆;要学习他勤奋的工作精神,能挑千斤担,不挑九百九,为人民的利益贡献出自己的全部力量,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要学习他严格的组织纪律,党叫干啥就干啥,不讲条件不打折扣。参加工作后,没有向组织提出任何个人要求,一心一意在基层,踏踏实实干工作,为党和人民的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要学习他朴实的工作作风,生在农村,长在农村,工作在农村,他的心中装着农村、农民和农业,他也永葆着农家子弟的本色,在工作中与农民打成一片,始终保持着血肉联系,在群众中树立了自己的威信。虽然去世了,但他风貌犹在,精神永存!
去世了,但仍然活在我们的心中。我们全镇的党员干部一定以他为榜样,保持党员的先进性,当好人民的好公仆,认真学习,努力工作,开拓进取,再攀新高,推进全面小康,实现富民强镇,为经济社会跨越先行作出我们新的更大的贡献!
永垂不朽!
遗体告别仪式讲话稿 篇3
尊敬的朱老夫人、子女亲属,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同志们:
今天,我们怀着无比悲痛的心情,在这里深切悼念一位德高望重、深受衢州社会各界敬仰的老前辈——衢州一中原校长、离休干部朱子善同志。朱子善同志不幸因病医治无效,于20xx年9月7日上午10时55分,永远地离开了我们,享年81岁。
朱子善同志,浙江萧山人,1920xx年2月出生,1949年4月参加革命工作,同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53年浙江师范学院历史系毕业后,留校任教;1958年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研究生毕业后,在杭州大学历史系任教;1961年后历任龙游中学、航埠中学、姜家山中学、衢州一中教师,衢县县志编辑室主编,衢县教研室主任;1981—1988年任衢州一中校长、党支部副书记。后任衢州一中名誉校长,衢州市志主编,先后兼任衢州市(县级)政协副主席,衢州市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主任等职务。1990年离休。离休20xx年来,朱子善同志始终离休不离岗,情系教育,为衢州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奉献出毕生心力。
学术无愧人师,德行堪为世范。朱子善同志从风华正茂的青年时代开始,就对教育事业怀有挚爱,后历经坎坷,但始终矢志不渝,潜心钻研教育理论,认真践行教育理想,教育造诣深厚。担任衢州一中校长后,他身先垂范,身体力行,尤为重视学校的教学与科研活动,推行一系列具有开创性和前瞻性的举措。他深入教学前沿,在教授高中政治课的同时,带领学校领导班子成员和教师走进课堂开展听课评课活动,每学期听、评课多达四、五十节;邀请专家来校讲座,在全市率先成立学校教科室,创办浙西第一本校刊《积步集》,开展教改活动,使教学为基础科研为指导,以科研反思教学提升教学的观念逐步成为全校教师的共识。人生的晚年,他致力于陶行知生平及其教育思想的研究整理和宣传工作,年届八旬,依然笔耕不辍:先后出版《陶行知德育思想新编》、《廿载陶研纪事》两部理论专著,并发表有《毋忘求真——关于陶行知生平事迹的几点辨析》、《再说毋忘求真——陶研资料中有待澄清的一些问题》、《三说毋忘求真——谈某些陶研著作的引文问题》等多篇学术论文,参编《陶行知词典》。多采用古朴的考据之法,继承了陶行知先生求真务实的治学风范,纠正澄清了之前陶行知研究中的诸多讹误、粗疏之处,辨析清楚陶行知生平中的一些重要事件。他一手创办和推动了衢州市陶行知研究会、衢州一中“小小陶子班”、“行知班”。为推动陶行知教育思想在浙西大地广为流传做出了史无前例的开创之功。朱校长不仅是衢州一中的校长,也是全市学校的校长,是校长的楷模;朱老师不仅是学校学生的老师,也是社会各界学生的老师,是学生的好老师。朱子善同志还热切关注青年教师的成长,即使在退休之后也一如既往。他经常在衢州一中、菁才中学开设讲座,给青年教师传授经验。他经常参加青年教师的备课、听课和评课活动,每次进课堂前他都要跑图书馆、资料室,精心准备,他是青年教师的良师益友。
汲古通今,记一方之史光耀千古;继往开来,修盛世之志青史留名。1988朱子善同志卸任衢州一中校长后,担任衢州市地方志主编。在朱子善同志的主持下,前后历时4年时间,四改纲目,三易其稿,广泛搜罗、多方求证,查阅了大量的书籍史料,终于写成了一部206万字的衢州市志。该志是新中国建立后衢州市的第一部志书,比较全面客观科学地保存了衢州1989年前的历史资料,在衢州市志的修撰过程中具有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特殊历史作用。1999年《衢州市志》被评为浙江省地方志优秀成果一等奖,这充分体现出朱子善同志的治史功力。该志还创设《国土整治》篇,此举曾得到许多志界同仁的赞许,对环境保护和国土资源的重视体现出朱子善同志的真知灼见。
为人处世持坚守白,传道授业格物致知——这就是朱子善同志一生生活和工作的生动写照。他是一个有着大爱的人,不仅关心教育,关心学校,也关心着国家,关心着衢州,关心着我们整个社会的发展,积极参与各项社会活动。他的学识,他的境界,他的为人,他的风范,不仅赢得了学生的敬重,赢得了同事朋友的敬重,赢得了衢州市教育界的敬重,更赢得了全社会的敬重。去年,衢州市教育学会、衢州市陶研会专门为朱子善同志举办了庆贺《廿载陶研纪事》出版暨80华诞座谈会,一中语文组也召开了朱子善同志教育思想研讨会暨八十华诞祝寿茶话会。去年10月,我市召开老干部“双争”活动总结表彰大会,朱子善同志被评为“可敬离休干部”。
朱子驾鹤流芳一代德永在,善者归仙勋记千秋文长存。朱子善同志倾其一生都在教育事业上奋斗、奉献。他生前所发起组织和参与过的活动,都为衢州一中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更为衢州教育目前在浙江乃至全国的领先地位创设了良性的环境,为衢州历史文化的传承和发扬做下铺垫。虽然我们没有办法把握生命的长度,但是,他却用自己的奋斗增加了生命的厚度。无论是作为教师、作为校长,抑或是作为志书专家,他的一生都是火热的一生,光彩照人的一生,有益于人民的一生。朱子善同志永远的离开了我们,他的辞世使我们失去了一位好同志好朋友好伙伴,他的儿女们也失去了一位可亲可敬的慈父。但我们相信,逝去的是一个鲜活的生命,留下的是一种不朽的精神。那就是全身心投入教书育人事业的敬业精神;孜孜不倦“活到老学到老”的求索精神;“与人为善,以德为首”的待人、助人、做人精神。他既是授业的经师,又是处世的人师。他是衢州一中的骄傲,衢州教育的骄傲。他是一座不朽的师魂丰碑,他的优秀品德和高贵的情操、奋发向上的敬业精神是我们永远学习的典范,他珍贵的教育思想和学术著作将代代相传,永远泽披后人!
朱子善同志千古!
遗体告别仪式讲话稿 篇4
各位领导,各位尊长,各位来宾,各位亲友:
今天,我们怀着极其沉痛的心情,深切悼念县广播电视台的好干部易重阳同志。
易重阳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不幸于20xx年8月19日晚上11时45分与世长辞,享年70岁。
易重阳同志出生于1942年9月21日,湖北省黄梅县人,助理会计师职称。1959年11月参加工作。
1959年11月至1968年10月,任县药材公司出纳;
期间1960年7月至1964年2月,在福州第312部队服役; 1968年10月至1970年10月,下放到山湾公社张塘大队工作; 1970年10月任县广播站会计,至20xx年6月退休,把毕生精力奉献在了我县广播电视事业上。
易重阳同志一生工作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任劳任怨、默默奉献,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是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钻一行的典范,他负责的单位会计账务工作,几十年来没有一分钱的差错,各项资料整理规范齐全,是同事们学习的榜样。他为人正直,光明磊落,谦虚谨慎,平易近人。他生活节俭,艰苦朴素,家庭和睦,街坊友好。他对子女慈祥大爱,严格要求,子孙个个遵纪守法,好学上进,业绩优秀。退休后,易重阳同志仍然不忘单位的改革与发展,时时关注广播电视事业的进步,为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献计献策。
易重阳同志的去世,使我们失去了一位好同志。虽然他离我们而去,但他那种勤勤恳恳、埋头苦干的奉献精神,那种艰苦朴素、不骄不躁的优良作风,那种团结友爱、忠厚善良的高尚品德,永远值得我们学习。我们为他的家庭失去这样的好丈夫而惋惜,为他的家庭失去这样的好父亲而伤心,为他的家庭失去这样的好爷爷而悲痛。但人死不能复生,我们只能控制自己的感情,抑制自己的悲切,节哀顺变。我们要化悲痛为力量,更好地在工作、家庭、学习、生活等各方面都再创佳绩,再上台阶,以慰易重阳同志的在天之灵。
易重阳同志的一生,是光荣的一生、是坦荡的一生、是兢兢业业为人民服务的一生。我们怀着沉痛的心情,向易重阳同志致以深切的哀悼,并向易重阳同志的亲属致以亲切的慰问!
易重阳同志安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