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学论文最新24篇》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写过论文,肯定对各类论文都很熟悉吧,通过论文写作可以提高我们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那么你知道一篇好的论文该怎么写吗?
内容导航
信息论文 1信息科学技术论文 2信息论文 3信息论文 4信息科学技术论文 5信息论文 6信息论文 7信息论文 8信息论文 9信息论文 10信息科学技术论文 11信息论文 12信息学论文范文 13信息论文 14信息科学技术论文 15信息学论文范文 16信息科学技术论文 17信息学论文范文 18信息论文 19信息科学技术论文 20信息学论文范文 21信息论文 22信息论文 23信息论文 1
(一)审计队伍素质不强
基础薄弱随着国家经济建设的发展,审计内容和范围的不断增加,审计职能对所从事的人员应该具备的业务知识要求也不断提高,审计人员在日常工作中不仅要熟练掌握财会知识,还要了解基本建设、物资采购、法律法规、商品价格等等各种知识。而现在的审计人员大部分所学的专业都比较单一,要么是专门的财会人员,要么是专业的工民建专业,或者是法律专业,没有形成一支综合型、复合型的人才队伍。这就导致审计过程中,审计人员不能很快进入角色,准确识别良莠,对各类被审人员利用自身熟练的业务水平从中作弊的情况看不出或拿不准,现翻资料,现学现问,使问题迟迟不能披露,这必然推延时间,影响审计工作效率。
(二)选用审计方法不当
浪费资源审计方法是贯穿于审计过程始终,衔接各项具体工作的纽带,审计人员采用正确方法,就可以及时查清问题,取得充分有效的审计证据。而实际操作中,如果对审计项目不能做到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将各种方法结合运用,一味追求齐、全、深,逐页看凭证,泛泛抄写数字、资料,顾此失彼,因小失大,抓不住主要问题和主要矛盾,浪费审计资源,降低审计效益,从而制约审计效率提高。
(三)法律法规不熟悉
定性不准审计依据就是审计人员进行审计时判断经济活动合规性、合法性、正确性的准绳,是提出审计意见、做出审计结论的客观标准,是加快审计任务顺利完成的关键。审计依据的种类很多,包括法律、法规、计划、合同、业务规范、会计制度等等,审计人员因自身所学限制不可能掌握与审计对象有关的所有政策,因此在审计过程中,要么是不知道依据,到处收集、寻问,认定不准,难以一锤子定音;要么是不能全面、历史、辩证地使用审计依据,造成对套用的法规依据产生模棱两可的看法,无所适从,欲用不得,欲弃不舍。延误时间,错误判断,影响审计工作效率。
(四)论据不能说明问题
取证乏力收集、鉴定、综合评定审计证据,并据以做出审计结论和意见的过程,不仅是审计实施的过程,也是审计人员对审计对象认识不断深入,并逐步对其评价的过程。审计按要求取证,是提高审计工作效率的前提。在审计中由于取证不慎重,因而有时取得的证据不真实或者只凭被询问人的口证取得旁证,证明质量不高。为避免审计风险对证据要进行复查,这必然费时、费力,影响审计工作效率。
(五)审计手段较落后
不能适应监督的需要目前,审计人员的审计工作大部分还是手工操作,没有形成全国性的联网审计,审计手段相对落后。随着国家经济建设的发展,各行各业为了提高自身的工作效率,都在开展信息化建设,审计作为依法治国的重要监督手段,为了开拓工作领域,提高工作质量,更好地行使“免疫系统”的职能,必须与时俱进,紧跟被审计行业的发展。当前,审计工作一是缺乏相应的审计软件,无法实现审计工作的流程化、标准化和规范化;二是审计队伍中计算机和信息系统专业人才比较缺乏,难以对信息系统工程的成本和造价进行核实;三是信息化建设属于新兴产业,国家还没有相应的规章制度,也没有相应的造价信息,造成信息化审计无据可查,无本可依。影响了审计工作的效率,不能实现“信息工作基础化,基础工作信息化”的工作目标。
二、提高审计工作效率的几点对策
(一)努力建设审计队伍,提高人员素质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优秀的审计人才是做好各项审计工作的基础,只有懂本行,拥有过硬的业务能力,凭自己的实力、技艺、智慧、毅力去拼搏,才能在审计过程中发现被审计单位财经方面存在的问题,才能规范他们的管理行为,使被审计单位口服心服。因此建设一支过硬的审计队伍,是审计事业发展的重中之重。要抓好人才队伍建设,一是要选好用好人。二是要培育审计人员高尚的职业操守。三是要加强业务能力。要采取业务培训、岗位练兵和实践锻炼等方式,不断提高审计人员查找发现问题的能力。如何“强素质”?笔者认为学习是关键,应做到“三个结合”,一是定期培训与自学相结合;二是理论研究与实践经验相结合;三是应用法规文件时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审计人员素质提高了,审计工作就能得心应手,审计工作效率也会随之提高。
(二)正确运用审计方法,提高审计效益
审计方法分为两大类,即一般方法和技术方法。不同的审计方法,在审计投入与产出方面的作用是不同的,如抽查法适用于业务量大,允许一定审计风险存的项目,详查法适应于业务量少,需要做出准确审计结论的项目,分析法适用于侧重经济管理和经济效益的审计项目。在审计过程中,审计人员要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运用科学的分析、推理和判断来决定应该使用的审计办法,形成正确的审计结论,不断提高审计质量和效益。
(三)及时掌握审计依据
保证定性准确法律、法规、制度等是审计工作报告最后定性的重要依据,十八届四中全会强调依法治国,依法行政,审计的核心价值观也提出了“忠诚、依法、公正、廉洁”的要求,因此,作为经济运行的监督者,审计人员更要知法,守法,对待每一个审计项目要严肃认真、严谨细致、严格执法,时刻把神圣的职责放在心中。日常工作中一要重视各类法规制度的收集和整理,发挥专职与兼职法规机构的作用,指定专人收集文件,收藏、借阅进行登记并有手续,保证文件、法规的存在性;二要正确地运用审计评价依据,要做到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相结合,兼顾国家、集体和个人利益,要用历史的眼光评审已经过去的审计事项。三要以书面文件为准。引用依据时,必须查对原文,不能单凭记忆,防止歪曲文件精神。只有选择最恰当的审计评价依据,提出切合实际的审计意见,做出正确的审计结论,才能提高审计效率。
(四)密切联络双方关系
创造和谐环境被审计单位的配合和支持是按时完成审计任务的外部条件,审计小组成员在审计期间,应严格按照审计准则办事,遵守职业道德,严肃审计纪律;要主动向被审计单位征求意见;办理审计事项时,做到客观公正,实事求是,以良好的自身素质取得被审计单位的信任。只有审计人员与被审计单位配合默契,审计业务核对及交换意见等工作才能顺利完成,从而提高审计工作效率。
(五)加强理论研究
信息科学技术论文 2
(一)教师应通过积极主动的学习和应用,不断加深对信息技术的认识我认为,要想实现信息技术和生物学科的“整合”,教师首先要对信息技术有一个全面的认识,至少每一位教师要能熟练使用电脑,平时要经常主动上网搜集各种与生物学科相关的信息资料来丰富自己的课堂教学资源,并结合课堂教学内容经常动手制作PPT、FLASH、AUTHWARE等,还要积极学习和掌握电脑的多种应用手段,在不断尝试中将其变成自己生活的一部分。
(二)对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整合的理解“整合”实际上是一种课堂教学中呈现出来的状态,或是效果,每一节课都有具体的任务,都有一定的教学目标。在信息技术的强大功能面前,教学不能退居于后,成为次要部分,无论如何,教学都是首要内容,教学目标的达成,学生获得的学习结果,都是第一位的东西。利用信息技术的强大功能去实现课堂教学的目标是必要的,但信息技术从属于课堂教学的地位也是必然的。若信息技术能在教学过程最需要的时刻发挥作用,非常自然真实地成为教学过程中一个环节、一个步骤、一段过程……,这样状态下的课堂教学,就成为一种整合状态,它所达到的效果是我们所追求的课堂教学效果,此刻很难说是教学还是信息技术在起决定性作用,因为它们之间不分彼此,已经完全融为一体,也就整合在一起了。
(三)信息技术在生物课堂教学中的应用1.将微观世界或宏观现象通过视频、动画、声音、图片等形式展现在学生面前,加强了教学的直观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有利于揭示事物本质,使抽象事物具体化。同时运用信息技术还可以刺激学生的视、听、看等多种感官,如用形象生动的图像信号吸引学生的视觉,用音响适中、悦耳精炼的语言信号吸引学生的听觉,特别是电教媒体的特技效果突破了信息传递中的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使学生能直观地看到宏观世界、微观世界、远方或过去的事物,使信息通道得到了无限的延伸和扩展。2.关注全体、分层教学、因材施教,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改变学生对学习的倦怠心理,提高学习效率。例如:在学生做题时,可以运用PPT打出不同难度的题,教师通过活动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参与其中,这样既关注了全体,又达到了分层教学,同时也照顾了学困生的自尊心,起到了一举两得的作用。
二、在实践中发现的一些问题
在信息技术与生物学科整合的实践过程中,我有过困惑,总结过经验教训,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在课堂教学中不能盲目突出信息技术在实际教学中,不能片面追求效果的最优化,不分课型、内容,不顾实际教学需要,盲目使用各种媒体。信息技术只是一种教学工具或教学手段,如果利用得当,它就可以推动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如果没有正确认识信息技术,那么素材、课件等就会变为教师的“电灌”工具。我们如果片面夸大信息技术的效果,排斥传统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如以电子板书替代传统板书,或是本应使用实物、模型、挂图等常规教具的情况下,一味使用多媒体技术,就会搞得学生视觉疲劳,失去了观看的兴趣。长此以往,不但会影响信息技术的使用效果,而且还会事倍功半。因此,我们在使用信息技术时,应注意时间长短适中,信息适量,媒体搭配合理、有序、适当,而且要根据不同年龄特点的学生及教学内容需要选择不同的信息技术手段,内容、设计上不应过于花哨,以免分散学生的注意力。
(二)使用信息技术时,应处理好教师、学生、教材的关系“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我想,不论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还是在信息技术环境下,都不能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新型的课堂教学中学生应在教师的引导下适当地通过各种媒介进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主动质疑等来提高判断事物、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良好的思维习惯。同时教师也能对课堂收放自如,只有这样才能达到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高效性。但大家要注意的是在使用信息技术时不能忽视教材,脱离教材,因为教材承载了当节课的教学内容、学习任务。
信息论文 3
1.1虚拟化技术的定义。在计算机领域中的虚拟化技术是指计算机内的元件进行抽象化的运行,而不是在真实的环境中进行操作。虚拟机软件(简称VM)可以将计算机内的服务器、应用程序等都分隔开,每一个虚拟机都有各自的虚拟化的硬件、软件、桌面等,这样可以在各自的硬件上安装不同的应用程序和操作系统,应用程序就可以独立运行而不受干扰,计算机的资源利用效率也得到显著提高。另外,每一个VM机都设置了不同的访问限制、IP地址、应用程序等,所以每一个独立的虚拟机的运行和一个实体的主机的运行差别不大。
1.2虚拟化技术的发展趋势。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虚拟化技术已经逐渐深入到各个行业领域中,不断改变计算机运行管理模式。虚拟化技术可以对计算机的服务器进行虚拟化,也可以将计算机不同网络的软件和硬件资源信息整合成一个虚拟化的整体。一直以来,刀片服务器都是应用在数据中心的固定服务器,而如今,随着虚拟化技术的提高,刀片服务器受到网口接口限制和VM限制,很多企业已经不再会选择刀片服务器了。近年来,随着多核系统以及云计算的不断发展,虚拟化技术已经逐渐应用在商业市场中。虚拟化技术不仅降低了计算机运行成本,而且系统的安全性也得到保障。
2虚拟化技术的优点
2.1虚拟化技术可以在线转移服务器中的文件。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对应用了虚拟化技术的计算机进行拷贝或者转移文件,这是因为计算机的每一个独立的虚拟机都会形成一个目录,计算机的系统可以升级成统一的版本,计算机内的数据是连续且可转移的。虚拟机器的在线转移可以使虚拟机在开机状态下持续地提供服务,将一台虚拟机内的信息转移到另一个服务平台中。
2.2虚拟化技术可以提高服务器的利用效率以及降低成本。随着计算机网络科技的水平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企业采用计算机来推广和管理产品,因此,对计算机服务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采用虚拟化技术的服务器可以分隔成独立的服务器,不同的软件可以在不同的操作系统下自由的运行。将虚拟化技术应用到计算机领域中可以整合不同服务器的资源,计算机服务器的利用效率也受到很大的提高。
2.3虚拟化技术可以使计算机系统维持在相对安全的环境中。传统计算机的软件以及应用平台都是基于同一个服务器和操作系统的,不同的软件对操作系统的兼容性不一,而且一旦受到攻击时整个计算机将无法正常使用。而运用了虚拟化技术的计算机将主机分隔成若干个独立的系统,当某一系统不能正常运作时并不会影响到其他的系统。这样可以确保其他的系统不受到干扰而正常运行,使计算机维持在一个相对安全而稳定的环境中。另外,平时可以对系统文件进行备份,一旦子系统崩溃时可以在较短时间内恢复正常。
3虚拟化技术在医疗信息管理中的应用
3.1虚拟机种类的选择。常用的虚拟机软件有三种,分别是VMwareWorkstation(简称VMware)、MicrosoftVirtualPC(简称VPC)和VirtualBox(简称VBox),其中,VMware的功能最为强大。VMware可以对team进行虚拟化,还可以对虚拟机添加注释说明。(1)VMware服务器可以创建服务器并对其进行编辑和运行,另外,它还可以运行VirtualPC产品的虚拟机。VMware服务器具有远程控制管理的功能,运行过程中需要得到基层操作系统的支撑,不能充分利用计算机的硬件资源。(2)VMwareESX服务器的硬件在初始化时可以将本身的Linux系统替换掉,并且提供了很多例如远程控制台的管理界面。这种服务器可以更好地控制虚拟机对资源的分配以及较少了管理的成本,系统的安全性能也得到很大的提高。(3)VMwareWorkstation是VMware公司最畅销的软件之一,该软件包含一个X86的虚拟机套装,每个虚拟机可以独立运行windows、Linus等操作系统。VMwareWorkstation不支持远程管理功能,而且处理效率相对较低,所以这种版本的软件可以在学习或者测试的环境下使用。
3.2医院可以运行的信息系统。(1)医嘱传输系统是医院的主要业务系统,它是其他所有系统的支架。医嘱传输系统主要用在急诊部门、住院部门和行政管理部门中,采用AIX服务器操作系统,数据库采用的是Oracle。医嘱传输系统具有自动更新升级的功能,系统管理员将新的更新文件程序上传到FTP服务器后,医嘱传输系统的程序在启动时就会检测到新版程序信息,程序会自动完成下载和安装的过程。(2)医院实验室信息系统的软件开发商和OCS不同,它采用的是SQLserver数据库。这种系统可以将患者的检验样本经过仪器的检测后计算出相关检测数据,通过网络技术将检验报告传到医生工作的计算机中,这样医生可以及时、快捷的看到病人的检查结果。(3)医学影像归档与通信系统(PACS)可以对图像进行存储和处理,它是PACS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医学影像归档与通信系统采用的是SQLServer数据库,是基于JAVA系统运行的。该系统需要利用数据库中间表来和OCS系统进行数据传输和交换。
3.3虚拟化系统在医院中的实际运用。(1)医嘱传输系统(OCS)是将医嘱信息进行数字化,医院的其他任何诊疗信息都是源自医嘱信息。在医嘱信息经过一系列传输过程后会产生一定的诊疗结果和治疗费用,因此,医嘱传输系统在医院日常业务管理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医嘱传输系统能够提高医院的工作效率,提高了工作的安全性以及稳定性。(2)PACS和LIS主要涉及专门的就诊工作,因此需要和相关的医疗设备进行数据传输,而且PACS系统的数据传输量很大。因此,PACS和LIS也是属于医疗系统中的关键部分,在运行过程中应该采用独立的存储设备以及专门的服务器。(3)在医疗系统中还存在其他的业务系统,这些系统包括医院内部的邮箱服务、医保信息服务、挂号和缴费服务等等。这些系统采用的数据库各有不同,服务器的配置也不高,运行时只占用少量的空间。
4结束语
信息论文 4
1农业会计信息网络化存在的问题
我国农业经济存在国有农场、村集体经济组织、家庭农场、农户和农民合作社等多种不同性质和组织类型的经济主体,他们在对外提供会计信息和实现会计目标中,要考虑到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将信息提供给不同的会计信息使用者。目前农业会计信息网络化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方面。
1.1内部控制存在的缺陷
1.1.1内部控制活动方面的风险
在会计信息系统中,内部控制的一项内容是人员权限的控制。在会计信息网络中,对人员操作权限的控制具体表现在会计人员的分工上,通过对不同人员授予不同权限来实现,而不同人员通过不同的口令进入操作系统。就目前来看,操作口令的安全系数并不高,一旦被人窃取或破译,就会影响会计信息系统的安全,甚至给单位带来巨大损失。在会计信息系统中,会计凭证、账簿、报表信息的存储介质采用的是磁(光)介质。这种介质存储的优点是存储量大,查询速度快,但是这种无纸数据极易被篡改或伪造而不留任何痕迹,弱化了纸质数据所具有的较强的控制功能,同时,磁(光)性介质容易损坏,一旦受损则很难修复,增加了会计信息丢失或毁坏的风险。在会计信息系统中,要求对各项经济业务的处理做到标准化和规范化,必须按照规定方法、规定流程处理各项经济业务,实现会计信息处理的集中化、自动化。但在实际工作中,由于会计人员干预的减少,基本上依靠会计软件运行的程序实施控制,一旦部分业务处理发生错误,就可能造成部分甚至全部会计信息的失真。
1.1.2内部稽核、审计难度大
会计信息系统是一个由计算机硬件、软件、操作人员和各种操作规程构成的复杂系统。在会计核算中有许多不相容的岗位,这些不相容岗位在会计信息化中无法得到充分体现。目前实际工作中,会计信息化系统中这些不相容岗位比较集中,增加了舞弊的可能性,也弱化会计内部的复核作用。会计信息以电子数据的形式存储,也容易被修改、删除或伪造,增加了内部稽核、审计工作的难度。在审计工作中需要运用更复杂的查核技术,审计所需的时间和审计难度大大增加。
1.2数据安全存在风险
农业会计信息网络能否安全运行,直接影响单位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完整性,进而影响单位的经营活动和管理活动。会计信息系统中,会计相关的信息数据流动性很大,会计信息不仅仅影响会计业务核算与会计信息的披露,同时影响利用数据的决策,一个单位的财务机密一旦泄露后果是难以想象的。具体安全风险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2.1软件系统存在的信息安全风险
会计信息系统中包含着单位内部的机密数据,如果被不法分子非法窃取,必然导致会计信息的泄露,给单位造成不良影响甚至是严重经济损失。这种风险来自于软件系统本身存在的安全隐患,以及操作人员的蓄意破坏和黑客的非法侵入等。
1.2.2硬件系统存在的信息安全风险
会计信息网络化实现以后,集中的服务器承载着所有的会计信息资料,一旦服务器在运行中出现问题,必然造成整个计算机网络瘫痪,而且有些因素引起的硬件损坏是不可修复的,这样必然造成会计信息丢失。
1.3农业会计人员综合素质有待提高
农业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离不开高素质的会计人员,特别是在经济快速发展、各方面知识相互融合的今天,对会计人员的要求也不断提高。在农业会计信息网络化环境下,要求农业会计人员必须精通财务知识,懂得网络信息技术,熟悉网络常见故障的排除及维护方法,同时还应具备相关的农业知识,具有数据分析能力、经营管理能力和一定的经营决策能力。在我国数千万会计从业人员中,虽然高学历的会计从业人员越来越多,但仍有相当一部分农业会计人员并未接受过系统的会计理论知识及相关知识的学习,对会计信息网络化的相关知识知之甚少。而一些具有高学历的财务会计人员,多侧重会计理论知识,对会计电算化、ERP、计算机方面知识不够熟悉,致使我国农业产业系统非常缺乏“会计-计算机-农业管理”复合型人才。
2解决农业会计信息网络化问题的对策
2.1网络风险的防范与控制
2.1.1增强内控风险防范意识
强化会计信息网络化的内部控制,是防范计算机网络犯罪的重要措施,也是减少会计信息失真的有效措施。会计信息网络化,是会计发展的必然趋势,必然增加会计内部控制的风险,威胁到会计信息的安全性,社会上一再出现的互联网犯罪行为,提醒单位和部门要清醒地认识加强和完善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单位各级领导部门、财务部门和信息部门都应提高风险意识,认识到会计信息管理软件的应用,并不能完全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必须把会计信息内部控制放在头等位置,防范风险,从平时一点一滴做起,采取操作控制、保密控制、监督控制等多种内部控制措施。
2.1.2制定切实可行的内部控制制度
健全的会计信息网络化系统内控制度是会计活动必备的基本条件。《会计法》中关于会计内部控制的相关规定要求职责明确、相互制约、严格程序、如实记录、定期检查。这就要求各单位在会计机构设置、人员配备、岗位分工方面制订出相应的管理措施,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监督作用,每一个单位都应结合本单位自身的特点制定切实可行的内部控制制度。
2.1.3加强对软硬件控制,规范操作流程
会计信息网络化条件下,必须加强计算机硬件控制和软件控制。可以通过进入口令的校验等来保证计算机硬件系统安全可靠。可以通过设计的计算机应用软件处理各种故障、防止并纠正可能发生的错误,通过计算机系统安全的控制软件,保证会计信息的系统的安全运行。会计人员按照规范进行操作,保证各项经济业务输入数据的准确性、确保财务软件正常运行。计算机软硬件的安装,要保证可靠性、先进性。操作上一般采取的措施主要有:财务部门内部的职责分离,建立凭证的填制、审核、复核和报表等岗位职责,建立科目名称与代码对照文件等。
2.2对会计人员的要求
2.2.1加强对复合型财会人才的培养
农业会计信息网络化需要的是同时具备多种专业知识的复合型人才。会计人员必须不断提高专业知识水平,不断丰富充实专业知识。农业会计网络化人才的培养,要注重多种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的结合,特别是会计实务操作与计算机软件操作技能的结合,以及会计实务知识与网络技术知识的结合。
2.2.2加强对财会人员的后续教育
农业产业各单位应有计划、有步骤、有针对性地组织财会人员学习现代网络技术知识及相关知识,使财会人员尽快结合会计理论知识和计算机操作能力,适应当前会计信息网络化对财会人员的要求,满足信息时代对复合型财会人才的需求。
2.2.3财务人员要发挥主观能动观性
信息科学技术论文 5
关键词:信息技术;高中语文;整合
信息技术是教学多要素、多渠道、多角度、多层次、科学化、艺术化、民主化的重要手段,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教学又是科学与艺术的统一,是实现教学科学的艺术化和教学艺术的科学化的完美融合。
一、高中语文与信息技术整合的初探
(一)、高中语文与信息技术整合的必然性
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不但具有工具性、人文性,而且与日常生活联系非常密切,涉及范围广,实践性很强,高中语文课程更是强调应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并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基于这一目标,传统的“填鸭式”教学已不适应语文教学发展的要求,也与社会发展相脱节。按新课程语文教学理念,语文课程重在实践,要适应现实生活和学生自我发展的要求。但传统的教法:老师讲,学生听,学生学习少了主动性和自主性,学习学得被动,对语文学习缺乏创新精神。现在新的教学策略、教学方式是让学生自己学、主动学,老师主要是“导”,以体现高中语文课程的时代性、基础性、选择性,培养高中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实现素质教育,而语文课程的革新与现代化,必须要求相应的教学工具、教学途径也现代化、科学化,信息技术作为最广泛最先进的科技,它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是必选无疑的。
因为在信息技术的环境下,学生能更好地学语文,用语文,使语文教学与日常生活更贴近,更符合社会发展需要。如语文口语训练,高中语文课本的每一单元都设有口语练习。就拿演讲训练来说吧,听名人的演讲,用传统的工具,学生只能听到演讲者的声音,是种远听而不可近视的感觉,不能引发学生较浓厚的兴趣。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就不同了,学生除了听到演讲者的声音外,还能看到演讲者的动作、神态和表情,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并受到感染,从而激发内心对演讲的兴趣和欲望,达到主动训练的目的。所以信息技术与高中语文学的整合是势在必行的!
(二)、信息技术与语文整合的内容和意义。
信息技术和高中语文的整合,可以从两方面探讨:
1、信息技术作为一种先进的教学工具和学科相融,就如传统的“粉笔+黑板”,作为传授知识的工具。
信息技术在教学上用得最广的是多媒体和互联网的运用,因为它们具有图、文、声、像并茂的特点及独有的系统功能。教学中与语文整合,可使计算机的视、听功能全部展现出来,打破传统媒体的“线性限制”,以随机性、灵活性、全方位、整体化的方式把语文知识形象、直观地展现给学生。如学习《神奇的极光》一课,对什么是极光,极光的形、色如何,只看文字,显得有点枯燥无味,印象也不能深刻。这时,可以通过多媒体和网络播放极光的影像,让学生直接观看极光的形、色及极光发生的过程,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从而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探讨极光发生的原理,更深刻、更全面地理解课文。而网络的运用,可拓宽思维空间,学生可以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唾手可得自己想要的材料。
二、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整合,能够培养学生在信息社会中具有良好的信息素养。
信息素� 信息素养不仅是一定阶段的目标,而且是每个社会成员终生追求的目标,是信息时代每个社会成员的基本生存能力。
1、培养学生信息获取、分析的能力
能够根据自己的学习要求,主动地、有目的地去发现信息,并将获取到的信息进行筛选及鉴别,对真实有用的信息进行分类。
2、培养学生信息加工、利用的能力
计算机给阅读带来最大变革是高效率检索式阅读方式的出现,网上连通就能实现文本节点的跳跃,向多重时空辐射和伸展,学生驾驭了超文本的写作,也就完成了“换笔”‘(从手写走向键盘输入),形成网上获取知识、加工、反馈、整合的能力,具备了现代人应有的素质之一。
3、培养学生协作意识和使用网络语言交流的能力
通过互联网等平台拓展自己的交流范围,开阔视野,并能利用信息技术加强与他人的联系、协作。
(1)活用“电脑”语言
在以多媒体为手段形成的电子文本中,除文字之外,符号、声音及三维动画,都成了构成电子文本的“表情语言”、“有声语言”。尤其在电子邮件和“聊大室”中,人们适时采用创造出的“脸谱”语言,表情达意,眉目传情。这种“脸谱”简洁、含蓄、形象、幽默,给电子文本增添了无限情趣,并与文字语言相互配合,共同完成网上交际任务。
(2)形成个性的语言风格
信息论文 6
关键词:直销移动商务电子商务
经过近几年的摸索,《直销管理条例》最终于2005年12月1日起施行。直销行业资深人士认为,直销法规的出台将使所有直销企业获得合法的发展空间,对我国直销业规范、健康、持续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给我国直销企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本文就当前这一形势下,为在法规允许的范围内推动和促进我国直销行业的发展,找到一种发展的新动力,即移动商务解决方案。
移动商务的发展情况
电子商务以其方便快捷、低成本、高效率的优点在近十几年里得到迅速的发展,而移动商务就是在电子商务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近几年来手机、PDA等个人无线终端设备的广泛应用,加上无线通信技术的新发展,一种从有线通信到无线通信、从固定的商务形式向随时随地的商务形式延伸的新型电子商务形式出现并快速发展起来,这种有别于一般电子商务定义的商务形式就是移动商务。它比电子商务有着更为方便自由,更大市场空间,更多价值潜力,更具安全个性化等特点。
我国直销业的发展情况
1990年,中美合资广州雅芳有限公司的成立,标志着直销业进入中国大陆的开始。这种全新的销售方式使国人耳目一新,但由于我国没有直销方面的经验,更没有相关的立法,整个90年代的直销市场极其混乱,更有甚者打着直销的幌子从事非法传销,严重扰乱了市场秩序,造成极为不良的社会影响,以致国家在90年代末取缔了所有非法传销企业,并要求从事直销的企业进行全面整改,使得直销企业的发展一度受到抑制,且在之后的几年里,国家一直没有明确的立法,我国直销业也就成为一个非常不规范的行业,从事直销的队伍也越来越少,直到2004年,政府正式对直销开展调研、试点、起草法规等工作,使得我国直销业的发展又迎来了新的契机。
移动商务对直销业快速发展的推动作用
据有关机构的估算,中国有着600亿以上的直销市场份额。但对于这个相对新兴的市场,如何才能在短期内取得竞争的优势,从中获得更大的收益呢?移动商务解决方案就是一种不错的选择。《直销管理条例》对直销企业有着如下规定:本条例所称直销系指,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依法注册的企业在设立店铺销售本企业自产产品的同时,通过推销员将产品直接销售给最终消费者的经销方式;直销员奖金比例最高可以达到30%;直销企业注册资本不低于8000万元人民币(或等额外汇);已按照本条例的规定在中国境内设有生产企业和直接销售产品的店铺;已按照本条例规定在指定银行足额缴纳保证金(2000万)。
从中可以看出,虽然国际上存在单层次结构和多层次结构的直销模式,但考虑实际情况,我国的直销模式是以单层次结构为主体的,也就是所有直销员都是由企业掌握,每个直销员的工资只与其销售额有关;条例对从事直销的企业要求有较为雄厚的资金实力,注册资本加上保证金之和不低于一亿元人民币。移动商务解决方案正是符合我国直销业发展趋势的。
我国直销业发展为移动商务的实施提供可能性
移动商务要求有分布较为广泛的销售点和每个销售点中大量的直销人员和客户资源,从而形成一个覆盖范围广、受众人群多的开放式网络。它不但保证网络的有效性,而且做到层次简单、明晰,便于网络的管理与发展。移动商务在资金投入方面也是要求比较高的,它是由基础构架、应用平台、内容集成、移动运营服务、各类终端和客户等组成,并要求实现商务活动的自由、高效、安全、个性化等。
移动商务将推动我国直销业的快速发展
移动商务提供了更多的自由,突破了商务对时空的限制,对直销业的网络铺设及开拓,吸引更多的资金和人员进入直销业,发掘更多的客户等提供了有力的支持。移动商务创造更大的价值,可以缩短商务活动时间,降低商务活动的成本,另外还实现了自由价值,为直销业的经营活动节约开支并带来更快更多的收益。移动商务带来无穷的潜力,是在电子商务的基础上建立并发展起来的,凭借着灵活便利的特点,特别是手机等移动通讯工具的快速普及,其发展前景将无可限量。
当然,移动商务解决方案还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技术不成熟、支付配送手段相对落后、存在安全风险等。但直销业在中国正进入一个新的起步期,只要合理的、循序渐进的实施移动商务解决方案,我国的直销业必然会迎来一个新的大发展。
参考文献:
1.海畴。中国直销问题全景透视[J].企业导报,2004-6
2.周朝民,石峰。移动商务的模式架构和发展对策[J].上海管理科学,2003-5
信息论文 7
1.网络使用特征
首先是对于搜索引擎的使用上,82.6%的未成年网民会选择使用,网络音乐81%,网络视频63.5%,网络文学44.8%,以上均低于青少年总体水平。但在网络游戏中,未成年网民使用比例高达76.4%,导致的网游上瘾和沉迷的人群越趋庞大,也出现了形形且备受争议的“戒网瘾”培训班。
2.信息技术教育关注度差
没有关注就没有发展,未成年阶段信息技术教育的重要性并未能够深入人心,导致教学配套的整体滞后。因而,制度和观念的约束,是我国信息技术教育面临的巨大挑战。
二、信息技术教育改革具体实践
基于笔者对国内外信息技术教育发展的了解以及教育信息化的应用,结合自己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的一些观点,针对我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改革提出如下的意见或建议。
(一)组建专业信息技术
教育科研机构目前我国职业信息技术教育已经具备一套完善的体系,而义务教育阶段却没有专业的研究机构进行这片领域的产学研相关工作。面对众多的社会职业培训机构,应该有一些专业的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机构,将其课程进行合理的转化,有选择的嫁接在中小学课程中。教育信息化和信息技术的教育工作,将是此类机构的主要工作内容。
(二)教材的信息化信息技术
教育区别于其他课程,更新快,呈现方式需要更加多样化,很多知识无法通过课本有效传递。而信息化的教材具备更新方便、成本低、表现形式多样性的特点,已经在诸多网络教育平台中广泛使用。
(三)教学过程的改革
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网络应用的使用情况进行有目标的改革,可以使用如下方式。
1.增加信息获取方法的学习截止到2013年12月,仅我国境内的网站数目就达到了320万个,网页数达到了1500亿个,网页长度更是进入了PB的计数时代,而全球的信息量会更多。在海量的信息中,如何通过有效的方法准确、快速地查找到所需的信息,有一定难度除加强搜索引擎学习之外,更应该讲解信息在网络上的分布特点。同时,对于其他学科的知识学习,可以通过在线教育平台获取相关信息,比如现如今有关作业批改、题库试卷、课程视频、问答、文库、百科、资源共享网站等,构成了庞大的学习信息获取网络。
2.增加信息良莠的判别与认知,加强信息素养教育早在2011年,中国预防青少年犯罪研究会就分析报告,80%以上未成年人犯罪与网络相关。2013年美国有一项最新研究也显示,青少年浏览一条香烟广告就想吸烟的欲望增长22%。更何况在如今的互联网中,充斥着大量不良信息,如涉黄、涉赌、暴力等,这些内容要比香烟广告更加影响未成年学生的健康发展。因而,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就应该尽到教育应尽的责任,起到早期预防的功效。
(四)教育体制的变革
首先,可以增加高等院校信息技术相关专业的自主招生或者特殊招生的考核。这也是在我国现行的高考体制下,信息技术这门课程不作为“大课”前提下的一条出路。其次,增加各层次信息技术课程课时,尤其是农村学校。
三、结论
信息论文 8
1光纤通信技术的特点
光纤通信技术的特点有:(1)频带极宽,通信容量大。(2)损耗低,中继距离长。(3)抗电磁干扰能力强。(4)无串音干扰,保密性好。
除以上特点之外,还有光纤径细、重量轻、柔软、易于铺设;光纤的原材料资源丰富,成本低;温度稳定性好、寿命长。
2我国光纤光缆发展的现状
为了适应网络发展和传输流量提高的需求,传输系统供应商都在技术开发上不懈努力。富士通公司在150km、1.3μm零色散光纤上进行了55x20Gbit/s传输的研究,实现了1.1Tbit/s的传输。NEC公司进行了132x20Gbit/s、120km传输的研究,实现了2.64Thit/s的传输。NTT公司实现了3Thit/s的传输。目前,以日本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在光纤传输方面实现了10.96Thit/s(274xGbit/s)的实验系统,对超长距离的传输已达到4000km无电中继的技术水平。在光网络方面,光网技术合作计划(ONTC)、多波长光网络(MONET)、泛欧光子传送重叠网(PHOTON)、泛欧光网络(OPEN)、光通信网管理(MOON)、光城域通信网(MTON)、波长捷变光传送和接入网(WOTAN)等一系列研究项目的相继启动、实施与完成,为下一代宽带信息网络,尤其为承载未来IP业务的下一代光通信网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3光纤通信技术的发展趋势
(1)超大容量、超长距离传输技术波分复用技术极大地提高了光纤传输系统的传输容量,在未来跨海光传输系统中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近年来波分复用系统发展迅猛,目前1.6Tbit/的WDM系统已经大量商用,同时全光传输距离也在大幅扩展。提高传输容量的另一种途径是采用光时分复用(OTDM)技术,与WDM通过增加单根光纤中传输的信道数来提高其传输容量不同,OTDM技术是通过提高单信道速率来提高传输容量,其实现的单信道最高速率达640Gbit/s。
仅靠OTDM和WDM来提高光通信系统的容量毕竟有限,可以把多个OTDM信号进行波分复用,从而大幅提高传输容量。偏振复用(PDM)技术可以明显减弱相邻信道的相互作用。由于归零(RZ)编码信号在超高速通信系统中占空较小,降低了对色散管理分布的要求,且RZ编码方式对光纤的非线性和偏振模色散(PMD)的适应能力较强,因此现在的超大容量WDM/OTDM通信系统基本上都采用RZ编码传输方式。WDM/OTDM混合传输系统需要解决的关键技术基本上都包括在OTDM和WDM通信系统的关键技术中。
(2)光孤子通信。光孤子是一种特殊的ps数量级的超短光脉冲,由于它在光纤的反常色散区,群速度色散和非线性效应相互平衡,因而经过光纤长距离传输后,波形和速度都保持不变。光孤子通信就是利用光孤子作为载体实现长距离无畸变的通信,在零误码的情况下信息传递可达万里之遥。
光孤子技术未来的前景是:在传输速度方面采用超长距离的高速通信,时域和频域的超短脉冲控制技术以及超短脉冲的产生和应用技术使现行速率10—20Gbit/s提高到100Gbit/s以上;在增大传输距离方面采用重定时、整形、再生技术和减少ASE,光学滤波使传输距离提高到100000km以上;在高性能EDFA方面是获得低噪声高输出EDFA。当然实际的光孤子通信仍然存在许多技术难题,但目前已取得的突破性进展使人们相信,光孤子通信在超长距离、高速、大容量的全光通信中,尤其在海底光通信系统中,有着光明的发展前景。
(3)全光网络。未来的高速通信网将是全光网。全光网是光纤通信技术发展的最高阶段,也是理想阶段。传统的光网络实现了节点间的全光化,但在网络结点处仍采用电器件,限制了目前通信网干线总容量的进一步提高,因此真正的全光网已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
全光网络以光节点代替电节点,节点之间也是全光化,信息始终以光的形式进行传输与交换,交换机对用户信息的处理不再按比特进行,而是根据其波长来决定路由。
目前,全光网络的发展仍处于初期阶段,但它已显示出了良好的发展前景。从发展趋势上看,形成一个真正的、以WDM技术与光交换技术为主的光网络层,建立纯粹的全光网络,消除电光瓶颈已成为未来光通信发展的必然趋势,更是未来信息网络的核心,也是通信技术发展的最高级别,更是理想级别。
参考文献
信息论文 9
(一)相关性的定义。在相关性规则下,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被要求可以明确反映企业的财政状态、经营结果以及现金流量成果。会计信息根据与使用者的决策需求是否相关来评判它是否有效,是否具备价值,是否有助于决策或者提高决策水平,这是一个重要环节。提供有关资料可以帮助用户分析过去决策的好恶,证实或修正过去的有关预测,因此具有反馈价值。它还应当具备预测价值,帮助使用人按照财务报告所供应的信息预测企业将来的财务景况、经营效果和现金流量。同时,在决策者进行未来企业决策时,其会计报告必须反映时下的公司运转状况,使使用者不会对已决策的条例进行反复的修改,甚至是纠正错误,所以会计信息应当具有及时性。在识别的过程中,企业的实际应用要求会计信息系统的关联性,会计信息的计量和报告,充分考虑用户决定形式和信息的需求。多年来对于质量的需求一向偏重于会计的信息反馈价值证明和改正之前预期的才力,而伴随着社会步入知识经济时期,各方面竞争将更为剧烈,产品寿命周期缩小,导致预测价值和及时性显得尤为重要。综上所述,预测价值、反馈价值、及时性三个要素组成了相关性。从另一个方面来说,相关性就是说会计信息应当和相关于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决定。更进一步的说,会计的信息需与国家对经济的要求、投资者与债权人进行的决定相符合,懂得财务景况、经营结果和现金流量情形的需要,满足企业内部加强经济管理的需要。(二)可靠性的定义。也称客观性,真实性,是要求会计核算以现实情况发生的贸易往来或事项为根本,照实说明企业的经济状况,经营结果和现金流量。1、可靠性中包含真实性,可检验性和中立性,真实性是最重要的测量标准。真实性大体上指会计信息与实际相符,具有客观性,进一步来说,会计信息还需具有可信性,在可靠性中真实性不代表具有可靠性,但是可靠的信息一定具有真实性,两者成后者包容前者状态。然而,在实际会计应用中,可靠性并不是唯一的,不可辩的,它并不是把整体的经济活动原样呈现,也就是说,会计的真实性并不完全代表客观事实,原因是会计核算中的假设前提,像货币价值,所以会计的真实性只拥有普遍的适用性。并且在会计制度的许可内,会计处理的方法有可选择性,不同组织的对接下各自的客观情况有差异,所以制度允许对核算方式进行选择。总之,会计的真实性是对会计生命和使用者信赖的保障。2、可靠性中也包括对会计信息的可验证性,指在会计信息采集中不同的人员检查相同的数据,证据和记录可以得出相同或相近的结论,这个规定其实不要求每一次检查都得出完全相同的论断,它容许在有限的范围内可以有差别。会计信息的可验证性决定了会计决策者提供的信息在主观和客观上都具有可靠性,是信息使用者对会计信息是否真实的重要凭据。3、中立性指判断一个信息的可靠性,这条信息就必须具有中立性,会计信息不可通过选取或罗列资料来获得,只要具有影响决策和判断的因素,这些信息都不具有中立性,就会缺乏可靠性。
二、会计信息可靠性和相关性的关系
(一)二者相互排斥,是对立的。在会计环境设定不变的情况下,会计信息的可靠性与相关性在经济活动的追求的讨论中往往成对立状态。在经济情况变幻莫测的今天,及时性将变得尤为重要,企业获得具有相关性的数据后,无法确定其客观和可验证就匆匆进行会计核算,同时此类信息易受公司管理层操纵,使这些信息可靠性较差。而具有可靠性的信息并不一定与企业决策相关,如果提供给使用者一堆与企业决策无用的信息,即使其是真实的,也会使使用者迷惑,从侧面降低了公司信息的可靠性。(二)二者相互依存,是互为前提的。会计信息可靠性如果丢失了,相关性的意义就将落空。可靠性与相关性之间并不冲突。在实际企业应用中,会计信息的使用者才是决定会计信息这两种属性的主要决定人,而两者的主次顺序以相关性为重,决策者需求的是与公司高度相关并且可验证真实可靠的信息,所以会计信息的选取离不了两种属性的依存。(三)对两者关系的进一步分析。在衡量会计信息的质量中,可靠性与相关性无法永远保持一致,在现实环境中,不可能编制一份具有完全可靠并且完全相关的财务报告,权衡两者的比重就变得尤为重要。目前来说,无论国内还是国际都以权责发生制为确认原则,因为在反映企业的真实财务情况,权责发生制可以清楚地反映企业的经营成果,可以指出财务状况变化的实质而不是形式。但是同时有人提出权责发生制无法像现金收付制那样具有可靠性,无法对每一条经济事项进行细致的记录,虽然现金收付制中的会计信息具有完全的可验证性和中立性。现今的会计行业中,对权责发生制和现金收付制的争论一直存在,大多会计制度现在都是以权责发生制为主体,以现金流量表作为充分披漏信息的补充。所以,在制度下的企业对这两种属性的选择大多依托与信息使用者息息相关的包括公司管理层、投资人等所需要的主要信息体。
三、对改善两种属性权衡的方法
(一)对财务报表的项目和内容进行整理和精简。大部分的财务报表中都会有因为历年的突发性或意外性的变故而改变的项目,而会计部门的人事更迭很可能会把一些对目前无用的会计项目保留下来,同时在报告外的补充信息中也会存在一些对会计信息决策有用的项目。应该对公司报告的账户体系进行检查和改动,使财务报告具有更高的相关性。虽然频繁的改变会计报告项目会对公司的效率有影响,但是会计报告所增加的及时性可以让决策层更准确地下达下一个目标的任务,减少错误发生所造成的损失。(二)会计信息处理科技的提高。如今社会中,快速的计算机发展,其计算量和计算速度不断提高,通过计算机的精确地运算可以加快会计报告生成的效率,这有时候也会解决上一点中公司效率下降的缺点,同时,在运算领域越来越广泛的情况下,在未来,很可能计算机会计算出相关性和可靠性之间准确的取舍度。(三)对财务报告中的附注进行规划。同第一条,会计报告中的信息补充大多是通过附注和对外信息披露,这其中也会产生对决策不必要的干扰项,但是对外披漏信息有两条制约,在改变过程中一定要遵守两个原则,分别是成本效益原则和自我保护原则。1、成本效益原则。成本效益原则是说当供给和需求不平衡时,对二者成本运算必须成比例,保证所花费的成本不能超过由此取得的效益,有时候成本效益约束是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和可靠性的主要矛盾点,但是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追求的是最大的经济效益,所以成本战略管理成为当下热议的企业管理项目,减少片面的降低成本方法和避免狭隘的传统成本管理理念,可以有效地加强公司收益,也可从另一方面减少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和相关性的冲突。2、自我保护原则。自我保护原则是指消息利用的素质和能力,会计信息是不是具备相关性和可靠性,大多是使用者的一种评价,一个具备专业修养和丰富履历的使用者每每都会比他人挖掘出更多实质,对他来讲,会计信息包括更多相关性和可靠性,所以公司在选拔人才制度上可以进行更多的考核以选出有用的人才。(四)对会计信息可靠性处理的差异性。在选取可靠的信息时,应当动态地了解会计信息的本质,不能每一项都理解为确切无误的数据,做到有差异的了解每一项信息的可靠程度,更加全面地掌握会计信息带给决策者更加有用的经营讯息。(五)国家会计制度改进。国家会计部门应当时常对国内和国际的会计报告差异进行了解与分析,并且对不同地区的不同客观情况进行记录,从而针对地方针对时间的对会计制度调整,加大对会计人才的训练和培养,也可以对会计制度和会计行业之间主观上的偏见和水平差异弥补,还可以在此过程中纠正不合理的治理结构和增加没有完善的法律法规方面的治理。
四、结束语
信息论文 10
现在的证券市场是一个信息化的市场,在这里,所有的买卖活动都是信息化的交易活动。因此,保证信息的透明度是证券市场有效高速运行的关键所在。如今,我国的证券市场经过数十年来的高速发展已经有了一定的规模,渐渐建立起来的基本制度也在一步步完善中。但与此同时,不可忽略的是,基本制度存在的缺陷问题和变幻的的市场环境的影响,使我国的会计信息在质量上良莠不齐。总的来说,会计信息的透明度仍不高,依旧存在着一些造假现象。而资本市场的信息的不均匀性,将导致无法有效配置现有的经济资源。高度透明的会计信息能正确引导投资者做出理性的决策,减少在投资中的风险,正确有效的配置资源。同时,相关研究也表明,在证券市场中,一个信息透明度越高的行业,其资源配置的效率越高,也更具市场竞争力。下面,本文将就以上现状做出以下分析。
二、会计信息的质量对资源配置效率的作用机制
(一)会计信息的透明度对市场的有效性影响在资本市场中,高效的资本市场分为以下三种:弱式有效的资本市场、半强式有效的资本市场、强式有效的资本市场。这样划分的标准是价格能够对标准的相关信息造成的影响,通过以上三种不同的划分,反应对不同效率的市场价格反应信息完整与否。如果会计信息透明度不高,所得信息也就不准确,这时资本市场就会出现一个弱式有效的市场。对内幕信息有一定了解的人就可以利用自己的信息优势,在资本市场上进行操作以获取更多的收益。而如果会计信息透明度很高,所获信息十分准确,这时,市场价格个金融证券就能全面的反应整个市场信息,就没有人能够通过内幕信息投机取巧,为大家营造一个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故而,会计信息的透明度将直接决定资本市场的运行效率。会计信息的质量高才能营造一个公平竞争健康发展的资本市场环境,帮助投资者做出理性的判断和决策,进一步实现资源的合理有效配置。
(二)会计信息的透明度对信息传导机制的影响在资本市场中,不同的人群对于信息的了解程度会有所不同,以外部投资者和企业管理者为例,对于企业的内部信息了解的准确程度就大有不同。企业在资本市场中寻找融资渠道,外部投资者则需要在决定投资与否之前对企业信息有一定的了解。在这个过程中,高透明度的会计信息,可以充分满足投资者的信息需求,减少在做投资决策时的风险疑虑,促使外部投资者快速做出投资决策。故而,在投资市场中会计信息的及时性准确性至关重要。高透明度的会计信息能够使处于资本市场的人们面对变幻不定的资本市场及时把握投资时机,企业也能够通过及时高质量的会计信息获得更多的融资。促使资本市场资源快速有效的进入配置。高质量的会计信息披露,可以促使资本市场信息传输有效性和高效性,产生良好的信息传输机制,稳定资本市场、股票价格。从而进一步使得资本市场资源得到有效配置。
(三)会计信息的透明度对资本市场交易成本的影响在资本市场中同样会出现一些造假现象,而这些造假现象对于普通的投资者乃至专业的注册会计师或审计师来说都是很难发现的。这些低质量的会计信息会导致股票价格和金融产品等的发展不符合常规。使其价格和其真正价值出现较大的出入。而这时,投资者对市场就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利益也将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资本市场中的资源也将不能得到合理有效的配置,使正常的工作需要无法得到满足。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该企业所的信息也会受到越来越多的质疑,失去越来越多的投资者的支持。这种低质量虚假的会计信息会使得资本市场的交易量和成本增加,利润却不断降低、与此同时,市场正常的运行机制遭到破坏,并进一步影响资本市场的资源配置效率。
三、加强会计信息的透明度以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
由上可知,会计信息的透明度对于资本市场的资源的配置有着直接有效的影响,并进一步作用于资本市场,资本市场是否能够健康稳步发展,信息是否透明在其中起着至关重要的影响。那如何加强会计信息的透明度,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首先,明确会计透明度的衡量标准。会计透明度是指报告的会计盈余对企业真实经济收益信息的反应程度。这就要求要有完善的会计管理制度,并随时依照市场环境和外部政策等的变化,对制度做出调整。通过已有的制度,使财务系统受到很好的监督控制,进行高效的运作来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也只有拥有良好健全的内部会计核算系统才能确保企业的良性稳定的发展,减少和消除在市场经营过程中的各种错误,同时大大提高会计信息披露的频次和准确性。企业建立相应的会计部门和较为完善的工作程序,包括数据信息的沟通传递,各个职能部门的协同合作,明确会计师的职能等。企业中其他职能部门对于其会计部的工作给予充分的支持。在制度运行的过程中,保证系统运营的高效性和协调性,并结合企业内部的规程,不断完善现有的会计管理制度。从而进一步提高会计信息的透明度,为投资者提供更为清晰准确的会计信息,进一步优化资本市场的资源配置,使企业和资本市场都还能获得长足稳定的发展。其次,加强政府对于各大企业会计信息披露的审查监督。通过政府的监测调控,进一步提高会计信息的真实度可信度,并适时由权威部门统计资本市场的会计信息,促进会计信息的快速有效的传递流通。对于中小企业加强培训,使之明确各自的责任与义务,同时加大对会计信息的监管和出现问题时的问责力度,促使资本市场会计信息的质量的提高,从而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同时,依据各个企业之间的不同特性,企业可根据市场需求做出更为多样的改革,不断提高企业的实力和影响力,这也需要政府的有力监管。因此,政府适当的监督管理,为企业会计信息提供一定的保障,也可确保市场资源高效配置,市场公平有效交易。最后,加强会计信息和资本市场的联系性,通过对于企业会计信息的整合和对资本市场的正确理性的认识,进一步明确会计信息和资源配置效率之间的紧密关系。加强会计信息对资源配置效率的作用机制。
信息科学技术论文 11
【摘 要】信息技术作为一门重要的技术,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所使用;在当今及未来社会,掌握信息技术是对人的一种基本要求,人们都知道不懂得信息技术的人必将被现代社会所淘汰;目前的高中课堂已经普遍开设了信息技术课程,但是,信息技术课作为一门新课,还很年轻,需要我们教师同行及社会各界人士等不断地关心、支持、探索、交流,使我们的信息技术课教学内容不断更新,教学水平不断提高,而人文素养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发挥了不小的作用,本文简单论述人文因素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作用。
关键词 信息技术;高中教学;人文因素;作用
目前的高中教学正面临着课程改革,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发挥人文因素在高中教学中的作用是改革的一个重要趋势,无论任何一门学科都是为了学生的发展考虑,为了学生成才,未来人才的竞争是文化的竞争,是人文素养的竞争,新课程标准重视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信息技术这门学科是既具有科学性又具有人文性的一门学科,发挥人文因素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作用非常必要。
一、人文因素与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信息技术简称IT,是主要用于管理和处理信息所采用的各种技术的总称,一切与信息的获取,加工,表达,交流,管理和评价等有关的技术都可以称之为信息技术, 它主要是应用计算机科学和通信技术来设计、开发、安装和实施信息系统及应用软件,它也常被称为信息和通信技术,主要包括传感技术、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特点主要有三个:第一,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与人文素养的培养目标相融合;第二,设计符合学生身心发展和时代需要的课程;第三,要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从以上特点也不难看出,目前的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已经非常注重人文因素的融合。
二、目前的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特点
目前的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有如下几方面的特点,从这些特点当中我们可以看到信息技术与人文因素的相互融合。
1.发展性。如今是信息化的时代,信息技术发展日新月异是一个非常明显的特点,无论从硬件还是软件上来看,很多新观点、新理论和新技术的提出,发展和应用都使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具有明显的随着时展而发展的特点,不得不承认的是,以计算机和网�
2.综合性。综合性是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又一特点,与其它学科单一知识或仅几门关联知识不同,信息技术涉及范围既包括基础学科,又包括边缘学科,比如信息论、控制论、系统论、哲学、美学、文学、数学、物理、机械、电子、工程、光学、生物学……等等,从一定意义上来说,高中的信息技术课程还不具备严格意义上的计算机科学性,而具有一定的文化课性质,需要人文因素的渗透。
3.工具性。信息技术是一门工具性学科,与其他工具性学科不同,信息技术学科是人类通用的智力工具,可以通过这门学科的工具性特点,把它与其它学科的学习相融合,特别是一些人文学科中,使学生在拥有信息技术的同时又能提高人文素养。
4.应用性。高中的信息技术课程具有很强的应用性,这种应用性可以渗透到学生学习的方方面面,一个有信息技术知识和信息技术能力的人,需要将自己所拥有的知识和能力,通过正确的价值观导向和社会责任感,应用到具体实践当中,而这中间的桥梁就是人文素养。
三、人文因素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作用
人文素养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是体现在多方面的,结合高中信息技术学科的特点和人文因素与高中信息技术的关系来看,人文因素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作用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提高学生的信息辨别能力。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一个信息量非常庞杂的时代,各种信息需要我们去辨别,高中生正处在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阶段,心智并未完全成熟,因此人文素养在信息技术的教学中渗透,可以正确地引导学生,使学生不会在信息技术的海洋里迷失方向。
例如:在互联网上经常可以看到一些抵制某某产品的极端活动,一些抵制行为是爱国的表现,但有一些是别有用心的人故意为之,因此人文素养在信息辨别上的作用能使学生具有辨别信息的能力。
2.避免因信息技术而造成情感弱化。需要承认的是,信息技术的发展加强了人与人交流,便利了人与人的交流方式,因信息技术的优势而拉近了人与人的沟通,但信息技术归根结底还是机械化,技术化的产物,当中缺少人文化,一定程度上弱化了人的思想交流和情感交流,因此人文因素的作用可以说是对信息技术机械化、技术化的一种弥补。
3.带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欲望。人文因素一个重要的作用是可以带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欲望。
例如:在信息技术学习的第一课讲述比尔·盖茨的成功历史和经验,以一个人文气息浓厚的励志故事带动学生学习的欲望。
4.培养学生的完整人格。高中时代的学生是道德发展的重要阶段,在一门学科的教学中不能仅仅教会学生一门知识或一门技术,还要引导学生建立完善的人格,将信息技术应用到正确的地方。
例如:熊猫烧香的病毒制造者李俊,他拥有很强的信息技术能力,却没有将自己所学到的信息技术应用到正确的地方,反而给人民造成了巨大的损失,破坏了社会的和谐,这是最典型的在信息技术的学习中没有给予及时的人文素养教育,没有形成良好的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
5.避免过度依赖科学技术而忽视自我意识。目前的信息技术正以一个非常高速的状态发展,在取得了较大进步的同时,一些消极的思想也随之出现,过度注视信息技术而忽视人的自我意识,对于一些工具性,科学性较强的学科如信息技术,人文素质的教育作用就显得格外重要了。
四、总结
在信息技术的教学中渗透人文素养,既可以在理性科学的学科教学中提升学生的内涵和修养,还可以在对信息技术的学习过程中,提升学习的效率,通过一门技术的学习提高自己的修养能力,而不只是简单地学会一门技术,可以让学生深刻地领悟到学习信息技术的意义和作用,让学生成为一个拥有技术本领和人文素养,能将学到的技术应用到实践当中,成为一个综合素养高,完整和谐的人。
参考文献
[1]官少卿。德育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渗透[D].山东师范大学,2008
[2]李岩。普通高中信息技术教师信念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2
[3]赵克己。关于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改革的思考[J].电脑知识与技术,2008,S2:95-96
[4]盛龙。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探究式教学模式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3
信息论文 12
卫生信息学基础理论研究现状
缺失特色理论一门学科的特色理论至少有两方面的作用:一是代表本学科的科研水平与发展趋势,成为学科发展的里程碑标志;二是对专业特有概念和特有规则从理论的角度进行系统解释,使本学科区别于其他学科。笔者认为,现阶段还没有一套成熟的基础理论能够明确标志卫生信息学成熟与完善程度,即卫生信息学尚缺乏较为系统的特色理论。究其原因,一是卫生信息学现有特色理论研究有待进一步的深化研究,理论阐述本身系统性欠缺,不能充分凸现卫生信息学的存在特征和发展需要;二是,卫生信息学的特色研究之间的关联研究不够。卫生信息学由于其是一门新兴边缘学科,主要由信息学、图书馆学和档案学在卫生领域的应用而产生,因此,生命周期理论、核心价值理论、价值理论、全宗理论和价值鉴定理论被看作为卫生信息学基础理论。但是卫生信息学有其本身学科特色,也有其特有的概念,这些特有的概念引伸出与卫生信息工作相符合的卫生信息工作规则与规律。如果简单地把信息学、图书馆学和档案学的理论套用到卫生信息学中,将会妨碍对卫生信息学自身理论特色理论深层面的挖掘。简单套用现象从信息学、图书馆学和档案学中“套用”其原理和方法应用于卫生信息学学科是现阶段该学科的主要研究方法。卫生信息学中涉及情报学、信息学、图书馆学和档案学等学科,它们之间的界限日趋模糊,套用信息学、图书馆学和档案学的原理和方法,并移植于卫生信息学,能够为本学科开拓出许多新的研究领域。然而这种方法容易造成简单套用信息学等相关学科理论,使得卫生信息学基础理论产生生搬硬套、生吞活剥的套用现象,失去学科生命力。笔者认为,应在卫生信息学研究中灵活运用信息学、图书馆学和档案学相关学科的概念、理论、公式,并使之与卫生信息学进行有机融合,使套用而来的理论根植于卫生信息学学科,使卫生信息学学科理论更精巧、理论理解更简便,并在此基础之上发展卫生信息学的特色基础理论。理论与应用脱节对卫生信息学进行理论与应用的研究有利于适应高科技带来的新现象、新方法、新经验。卫生信息学既是来源于实践,又反作用于实践。现阶段卫生信息领域的现状是基础理论研究远落后于应用实践。如电子病历,由于卫生信息领域的特殊要求,信息技术、标准、电子签名技术、数据库技术等运用与信息学学科是相一致的,但是其理论研究却远落后于信息学学科,进而造成电子病历的理论研究与实际操作相互隔阂,阻碍了电子病历信息资源的进一步开发与利用。另外,在卫生信息学基础理论研究中,对新事物、新技术不敏感,人云亦云,甚至生搬硬套外国卫生信息学者的研究,或把外国卫生信息学者的某些言论作为金科玉律。如对电子病历的研究,其中有些研究者并不精通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与网络技术方面的知识,对国外文献不能领会其意,因此其研究成果让人不知所以[3]。无庸讳言,如果这种情形得以存续,卫生信息学基础理论研究将很难深入。
卫生信息学基础理论研究思考
明确学科意义,调整理论研究的思维方式研究卫生信息学基础理论的前提是明确什么是卫生信息学学科。卫生信息学学科是一个门类繁多、层次分明、结构复杂的知识系统,在这个系统中,不仅包括自然科学、技术科学和社会科学方面的知识,而且也包括在这三大领域之间由于门类交叉、学科交叉、知识交叉、方法交叉所产生的知识。但是任何科学知识,都有自己发育的过程,都有自己的演化历史。卫生信息学学科知识也经历了四个演化阶段:准科学、前科学、常规科学、后科学[4]。该学科现阶段仍处于前科学阶段,它是研究者从各个不同侧面观察和研究事物表现效应的结果,因而对同一卫生信息实践现象有着多种不同的认识和看法。前科学阶段的批评或反驳对方的批评,无论怎么激烈,谁也难以取代谁。前科学阶段,科学存在的形式乃是“多重态”的科学,不可能形成排斥异己的所谓“科学共同体”。这个阶段的卫生信息学研究对象的众说纷纭,卫生信息学内容结构划分方法的各异,卫生信息学理论研究现状的不同评价,片面追求学科分支的逻辑增长,过量移植相关学科的理论与方法等等。这是大科学观正确认识某一学科的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式,是以解放思想超越自身有限经验的局限为前提,以人类卫生信息活动的全部历史和实践为对象的开放型思维,这一开放型思维是开展卫生信息学理论研究的思想基础。拓展研究范畴,探寻理论研究生长点探寻卫生信息学学科新的知识生长点是面对新的信息环境研究卫生信息学基础的重要课题,不研究这些新课题,卫生信息学基础理论就没有生命力,卫生信息学学科也就可能萎缩。研究卫生信息学基础理论必须掌握卫生信息学学科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业知识,必须掌握与本学科研究领域有关的相关学科的理论知识和先进的技术方法,只有如此才能创新性研究卫生信息学基础理论。卫生信息学基础理论的研究范畴,始终处于不断更新和拓展的过程中,没有更新就没有发展,没有局部的拓展就没有全局的进步。在这方面,既不可墨守陈规,也不可人为地设置和障碍。不能只强求“同”,而不谋求“和”。应更加注重学科和学者的多样化,更加关注学科的融合,探求卫生信息学基础理论多元发展模式[5]。卫生信息学研究不能仅从病案、医院等实体来进行研究,而是要顺应跨学科研究的趋势,将现代信息技术与卫生信息学理论结合起来开展前沿性课题的研究。探寻学科新的知识生长点与加强卫生信息学理论研究不是矛盾的,而是有助于卫生信息学理论的创新。信息环境新变化和卫生事业的变革为卫生信息学基础理论研究创造了发展的良机。在理论发展的前科学阶段,卫生信息学基础理论研究更多地是研究学科对象、性质、内容、结构、相关学科、研究方法等方面;而当卫生信息学处于整体变革这一特殊阶段时,基础理论研究应关注变革中出现的新问题,总结变革中出现的新理念和新方法,推动卫生事业变革的进行;要审时度势,注重学科新的框架建构,为新理论、新方法的发展提供可容纳的空间;还要关注卫生信息学应用领域中的基础理论问题,离开了应用领域中具有普遍意义问题的研究,卫生信息学基础理论就将成为无源之水。理论与技术融合,促进学科发展优势融合理论与技术,创造学科发展新优势,是卫生信息学基础理论研究的一个新趋向。当前现代信息技术突飞猛进,卫生信息产业快速发展。卫生信息学特有的分类、编目、索引、文摘、检索语言等专业理论和方法仍然占有重要的地位,卫生信息学在虚拟知识空间中并没有失去继续存在和发展的机会。信息技术专家主要考虑怎样提供一种智能化、自动化、高效率的信息存取机制,而卫生信息学专家更多地考虑卫生信息内容本身的合理逻辑性,寻求科学的知识建构、组织和控制的途径。这两者应该相互补充和支持,因为卫生信息学是技术敏感型的学科,在卫生信息学发展史上,信息技术总是渗透到其业务工作和技术设备之中,并武装了卫生信息管理员,成为卫生信息管理领域中最重要的生产力因素。在卫生信息学研究中,应用性技术研究无疑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卫生信息学理论和方法必须与现代信息技术紧密地结合起来,只有这样才能创造交叉发展的学科优势,并继而使之转化成为资源优势,在虚拟知识空间中产生显著的效益。理论与技术相融合的关键,在于正确处理基础与应用的关系。重应用轻基础乃至否定基础研究的价值,这是当前卫生信息学研究中应该反对的一种思想倾向。基础理论和应用技术既相对独立而又不可分割,应用技术的发展与完善是以相应的理论和方法为条件的;没有基础理论的指导,便没有应用技术的发展,也无法解决卫生信息实践所提出的现实问题。
信息学论文范文 13
电脑在生活中的应用,使学生非常喜欢上信息技术这门学科。教师应该抓住这一特点,使学生的积极主动性能够得到充分发挥,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投身到信息技术的理解和学习中去。例如,在讲解PowerPoint的超链接时,教师可以让学生练习没有衔接的作品。学生在做的时候觉得非常的麻烦。这时教师就要提出:是不是有一种可能让学生能够随意播放指定的图片呢?教师让学生先通过看书自主学习,从书中找到可行的办法来。有的学生就会发现超链接的办法来,教师这时就要趁机把超链接讲给学生。学生学习完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自主创作作品,进行超链接练习。
二、整合学科,全方面发展
计算机为学生学习更多的知识提供了可能,同时也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信息技术教师就要充分把计算机知识和其他各科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使计算机知识在生活中能够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让学生的每一门学科的知识都能做到学有所用,例如,在讲解Word时,教师可以利用Word对作文进行创作和修改。当讲解图画软件时,教师就可以结合美术,让学生通过网上绘画进行图画练习。当学到互联网知识时,学生可以通过互联网查找语文、数学、英语等资源,为这些学科的学习提供便利。这样的学习既为学生学习计算机知识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又可以完成其他学科的学习任务。这样让学生切身感受到计算机在学习中的重要性,提高了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拓展了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学习计算机的爱好,也同样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得到培养,创新思维得到加强,使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了可能。
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
凡是富有成效的学习,学生必须对要学习的材料具有深厚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感兴趣的事物表现出极大的热情,会主动地投入时间和精力去钻研和学习它。我们应该加大教学的新颖性,以此来引导学生,使学生这种兴趣长盛不衰。小学生尤其如此,多媒体技术使数学字母变成了图画、声音,对学生的视觉进行刺激,从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身到学习中去,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的互动活动中去。例如,在进行“圆的认识”这一课时,我便通过Flash做成直观形象的图画:第一辆车的车轮是方的,第二辆车的轮子是是圆的,但是车轴却是方形的,并且车子行驶起来往往是颠簸的,第三辆车子的轮子也是圆形的,而车轴是圆形的,车子在路上行驶的时候,非常平稳。于是,我便针对这一情况提问学生:为什么第三辆车子行驶起来非常快和平稳呢?学生针对这一情况展开了激烈的讨论,积极举手回答问题。
四、充分利用动画展现规律,提高课堂效率
信息技术以动画形式给学生展示了直观,形象的事物规律,它把声、光、电融于一体,利用多媒体的各方面功能,闪烁、移动地让学生真实地感受,理解概念的内涵。例如,在两位数减一位的退位减法中,在画面上出现了三捆小棒和五根小棒,让学生减去九根小棒,教师可以首先让学生试着自己操作一下,找出简单的方法来。这时画面上出现了一只小熊,小熊首先把一捆小棒分开,从分开的小棒中拿出四根小棒和五根小棒放在一起,去掉九根小棒,等于二十六根小棒。在小熊摆放小棒的时候,加上音乐,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亲自观看了整个过程。看完之后,学生可以反复操作,不断观看,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学会两位数减一位数的关键是不够减得向前借一,在个位上加十再减。这种利用多媒体的特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抽象的知识变成具体的思维形式,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五、信息教学中需要解决的问题
信息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作为教学的辅助工具,教师不仅要上好信息技术这门学科,还要使信息技术在其他学科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以求使学生在将来的社会和学习中立于不败之地,为培养高素质的学生发挥主要作用。首先,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以适应不断改变的社会形势,使学生能够在以后的信息社会竞争中提高自己的竞争力。其次,跨世纪的中国需要的是能迎接21世纪挑战、全面发展、潜能大、素质高的建设人才。计算机辅助教学以其不可替代的优势,克服传统教学的弊端,有效地调动了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促进了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和学生素质的发展。再次,近年来多数农村小学配置了多媒体电脑,如果不培训出相应的教师,势必会造成资源的极大浪费。由于缺乏简洁、易操作的课件制作平台,使得课件的制作相当麻烦,这也是计算机辅助教学在农村小学得不到迅速普及的一个重要原因。如果能加强校际之间的交流,促成资源的共享,无论是对课件制作水平的提高,还是课件的使用率都将大有裨益。
信息论文 14
【关键词】服装行业;服装物流;物流信息化;ERP
一、服装行业的特点以及服装物流的提出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服装消费国,同时也是世界服装产品出口大国。服装行业已� 在中国加入WTO后,我国迅速成为全球经济最活跃的发展中心,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服装行业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其主要特点有以下几种:
(一)劳动密集型行业,产品具有高附加值、高利润
服装行业属劳动密集型行业,具有投资少、见效快、技术含量低,服装款式经常变换的特点。而服装产品与其他产品相比,具有较高的利润和附加值。特别是知名品牌服装,其新产品的毛利润率可达百分之几百。
(二)消费需求个性化,但信息传递慢
当前,服装的消费需求越来越趋于个性化。这既给服装行业带来了较大的机遇,使服装行业有了更大的发展空间,同时也向服装行业提出了挑战,要求服装行业加快信息化建设。在服装行业,产品较为单一,业务简单,但任务繁重,每天需要统计的单据量非常大,因此在信息的传递方面速度较慢,造成业务与财务的核算不能同步,难以保持一致。
(三)产品生命周期越来越短,经营管理复杂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服装的要求也不断提高,越来越追求时尚。因此服装产品的生命周期越来越短,卖不出的、过时的产品在价格上将大打折扣。这就要求服装生产企业及时跟踪顾客的需求,及时调整生产计划以满足顾客的需求。由于每件服装都是以款式、颜色、尺码定义的,使服装的经营管理很复杂。
(四)市场反应能力弱,品牌宣传力度小,产品开发具有一定盲目性
与国外同类企业相比,中国服装行业在市场的反应力方面及新产品的设计、创新,流通的速度方面,尤其在品牌的宣传影响力方面还有一定的距离。产品开发对于服装行业是重要的一面,其取决于设计师的优秀设计与对市场销售的分析、预测,但有些服装企业只核算商品的品名和货号,并不管理商品的颜色、款式、规格、版型。这样,产品开发就存在一定的盲目性。
(五)生产、销售管理自动化程度低,对原材料管理困难
根据《2005年中国产业发展报告》统计,我国纺织服装业虽然2004年总体保持增长态势,但从长期来看,其效益状况却难以改善。原因之一是我国服装行业仍属于劳动密集型行业,中小企业居多,自主品牌少,生产、销售管理自动化程度低,管理水平不高,制造商与销售商之间的信息共享程度不够。行业中的生产流程具有连续性的特点,工序较为复杂,单位价值较低,因此,难以对其原材料进行管理。
(六)国际贸易持续增长
服装行业多年来一直是我国出口创汇大户,并且保持着持续增长的态势。发达国家商业管理的自动化和仓储物流的信息化、标准化对我国服装行业的信息化建设有着重要影响,一定程度上对我国服装产品出口造成了信息技术壁垒,给我国服装行业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近年来,中国服装行业发展迅猛,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进步,但同时由于这个行业具有投资少、见效快等特点,服装店的数量在猛增。服装生产企业面临着异常激烈的竞争,它们必须在提高服务水平的同时降低成本以达到提高利率的目的。因此,众多服装企业都在需求减少成本的新途径。此时,我们就不能不提到服装物流了。
二、服装物流中存在的问题
服装物流是现代物流学科在纺织服装业的具体应用。是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在我国千千万万服装加工企业里,人们往往重视设计和生产,而作为对服装生产系统提供的、支持的、必不可少的物流系统则没有受到重视。随着现代物流管理理念、方法、技术的进步和广泛应用,服装生产加工企业开始关注自身的物流系统。服装物流中常见的问题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点:
(一)市场快速反应机制问题
服装本身具有强烈的季节性和短暂的流行周期,如果企业市场反应速度慢,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它将付出惨重的代价。很多企业的产品仅仅停留在流通的中间环节,根本没有达成现实的销售,库存和现金流严重制约了企业发展。
(二)单品管理问题
单品管理是对服装企业供应链中货品管理的细化。单品管理思想,就是在整个生产、营销、物流环节中,将每件货品细分到品种、款、色、码、价、面料质地等。通过单品管理,可提高货品周转率,增加货品调拨次数,大大降低滞销品库存,加快畅销品追单反应速度。
(三)多品种、小批量趋势问题
服装市场的发展演化,越来越显示出多品种、小批量趋势,而这种趋势也必将影响服装企业供应链管理的方方面面。如何满足服装产品的这种多品种、小批量的发展趋势,需要服装企业、物流公司共同努力,建设共同配送系统,通过设存储配送中心等现代物流设施来实现。
(四)合理库存问题
现代物流的一个根本理念就是要尽量降低库存,直至零库存。但是,没有库存对于正常运作的服装企业来说是根本不可能的。对服装企业来说,库存控制的目标不是消灭库存,而是如何合理控制库存。合理库存的一个基本准则是将库存尽量集中在畅销产品。根据20/80法则,服装产品的销售中,20%的产品贡献了80%的利润,因此服装产品的库存应该首先保证这其中的20%的产品,即为企业带来销售,带来利润的20%的款式,这些产品的库存是必要的,不可或缺的库存量。即使是位列20%的服装产品,企业也应当适当控制库存,或者配合销售部门的推广、促销活动安排,及时在不同门店、仓库之间调配,将库存集中到促销活动辐射区。
三、服装物流信息化
对于服装企业来说,每个企业的物流解决方案都各有特点,不尽相同。因此,它们对于物流系统的要求也不相同,不过解决途径却始终不离一点:物流管理信息化。所有的解决方案都是围绕着信息化这一点来发展的,但是物流要信息化必须先搭建一个有效的、高速运转的物流系统。
服装企业物流信息化是服装企业供应物流、生产物流、销售物流的结合与统一,它贯穿于企业物流的各个环节。正是因为有了物流的信息化,现代物流才有了生命。物流信息化表现为物流信息的商品化、物流信息收集的数据库化和代码化、物流信息处理的电子化和计算机化,物流领域网络化的基础也是信息化。这些都需要高科技的信息技术的支持,例如:条形码技术、电子数据交换(EDI)、销售时点系统(POS)。
企业资源计划(ERP)系统是物流信息化的集中体现。ERP在国外已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实践证明这是一种先进的管理模式,能给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近年来,在中国的企业界掀起了一股ERP的热潮。ERP系统是今后中国企业信息化的重点,服装行业ERP系统的应用是发展趋势之一。
(一)服装企业需要ERP
通过对众多的服装企业进行调研后发现,企业原始积累已经完成,内外环境已发生变化,企业正处于转折期,企业进一步扩大将面临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公司业务信息量大,手工方式难以处理;产品交货期要求要短,而且要及时;客户要求高质量、低价格的产品;订单的款式繁多,产品多样化,批量大小不—;面、辅料的种类繁多,仓库管理任务繁重;服装企业管理还不够规范,水平有待提高。
中国加入WTO,为国内服装企业提供了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机会,但也使企业面临着提高管理水平的挑战。ERP作为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核心组成部分,它的优势不仅在于帮助企业建立一套信息化管理系统,更重要的它是当今世界最先进的现代管理思想和方法之一。它可以尽快改变我国服装企业管理粗放、落后的局面,进而建立一套符合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现代企业管理模式。服装企业进行信息化改造、实施ERP也是进行国际竞争的需要。
(二)ERP能够完善企业物流
ERP是全球制造、销售企业推崇的管理标准,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经非常成熟,能成功地控制企业的全盘经营活动,降低经营成本和制造成本,提高企业竞争力。通过对企业业务流程的分析和重组,同时结合ISO9000系列,规范企业的管理和信息流,达到企业的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畅通。同时又能解决企业传统手工所无法解决的问题。
四、结语
中国的物流市场目前还存在一些效率低下的状况,有一部分是因为库存系统不够健全,在仓储方面的费用成本也比发达国家高。一般的物流成本在中国会占到整个成本的20%,远高于美国的10%以及日本的12%。服装行业的物流也往往因为物流条件的专业化程度不够而使服装的一部分价值在运输的过程中流失。因此,我们一定要重视起服装物流的作用,利用物流信息化解决企业在产品运营中遇到的销售和库存之间的矛盾,使物流系统更高效地运转起来为企业服务,使企业资源得到最有效的利用,这也是物流发展的原则和目标。目前物流业在中国逐步发展,方兴未艾,而服装业面临更重大的发展契机,因此,服装物流将成为下一个促进行业发展和企业赢利的重要力量。
【参考文献】
[1]王军。关于我国服装行业现代物流发展的几点思考[J].连锁与特许,2003,(10).
[2]董明望,胡志辉。依托物流发展中国服装业[J].交通企业管理,2004,(9).
信息科学技术论文 15
关键词: 高中信息技术课 教学实效 科学教育 信息素养
高中信息技术课是高中阶段一门新兴学科,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很多教师、教育管理者,甚至有一部分信息技术教师本身在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对信息技术这门学科缺乏全面的认识,认为信息技术教学就是教会学生会使用计算机,会操作常用工具(应用)软件,会上网,等等。
其实,早在2000年10月我国教育部颁发的《中小学生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就明确指出,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的深刻影响。信息技术课程应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2003年教育部颁布的《全日制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更是进一步指出,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总目标是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学生的信息素养表现在:对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与交流的能力;对信息及信息活动的过程、方法、结果进行评价的能力;发表观点、交流思想、开展合作并解决学习和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遵守相关的伦理道德与法律法规,形成与信息社会相适应的价值观和责任感。
正是由于对信息技术这门学科缺乏全面的认识,信息技术课教学长期以来教学实效不佳。我们曾在本校与兄弟学校作过调查,发现有90%的学生喜欢计算机(电脑),对当今的信息技术保持有较强的好奇心与较高的兴趣,有98%的学生对互联网有浓厚的兴趣,但同时调查也显示有60%的学生不喜欢老师讲授信息技术课。这是一组令人震惊的数据,这个现象值得我们所有信息技术教师去反思。
信息技术课是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重要途径,如果学生连信息技术课都不喜欢上,那还如何谈实现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总目标?每次学生进入计算机教室,他们对网络如痴如醉,对电脑(网络)游戏无师自通,可教师一讲授信息技术课,课堂就会马上变得僵硬起来,甚至有一部分学生总盼着老师快点讲完,授课内容难以吸引学生。究其原因,我们的课堂中不是纯粹的任务布置,就是机械式的操作。在教学的过程中,不少教师仍以“权威”方式进行教学,生搬硬套地按照过时的知识讲解,也有不少教师的教学方法完全照搬其它学科的模式。在教师还津津乐道于课本上的“WIN XP”时,学生已在谈论“Vista或WIN 7”了。难怪学生会说:我们喜欢计算机,喜欢信息技术,但不喜欢信息技术课。这说明了什么?是我们的学生不能胜任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吗?答案是否定的。信息技术课只是流于形式,缺乏实效性,学生自然不会有兴趣。此时提高信息技术课教学的实效性就成了我们必须仔细思索与探讨的问题。
信息技术课程是也属于科学课程,而科学课程的教学在国内外基础教育领域中已经有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本教学年度我校信息技术教研组全体教师就从科学课程理念出发,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注重实施全面的科学教育,从而找到了若干提高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实效的策略,现总结如下。
一、用科学课程理念指导全体信息技术教师进行信息技术学科教学。
从科学课程教育的角度来看,科学教育不仅是指科学理论教育,而且包括科学思想教育、科学方法教育、科学态度教育、科学精神教育、科学实践技能培养、科学道德教育和科学审美教育等诸多方面。由此,我们可以将信息技术课教学看作是信息科学文化的教学,从而大大地拓宽信息技术课教学的内涵,丰富信息技术课教学的内容,摆脱当前信息技术教育中单纯技能训练的窠臼,使信息技术教育走向文化素养的教育。
因此,谈信息技术,隐含的潜在意义包括了技术文化;谈信息文化,隐含的潜在意义也包含了技术层面的东西。一方面,社会的道德、伦理,乃至各种价值观无不影响技术的发展,另一方面,技术也影响着它们的进一步发展,不断生成新的观念,也带来了许多积极与消极的影响,忽视这些问题也必然带来技术意识乃至整个社会意识的危机。如果在科学技术教育中只强调科学的概念结构和熟练的技术能力,忽视人文观念的形成,那么培养出来的人必然是畸形的片面发展的人。同时,这种枯燥的忽视人文情感的说教势必也大大影响信息技术教学课堂的活力,影响信息技术教学的实效。
实践证明,信息技术教师用科学课程理念指导信息技术教学之后,教学思路活了,多样化了,信息技术课堂上教授的内容也丰富了,不再局限于技术培训,教学方式也发生了很大变化。调查发现,信息技术课堂上师生的互动多了,教学中相互配合协调的程度有了很大的提高,当然教学实效也较以前有了较大的提高。
二、深入分析教材,充分挖掘教材中的科学知识内涵。
为了充分利用教材,引导学生以教材为基础系统学习信息科学文化知识,同时也让教师在教学中更好地把握和利用教材中的重要科技知识点和信息科学文化素材,对学生进行全面的信息科学文化素养的教育,我们组织全组教师集中对教材进行分析研讨,将教材中涉及的重要科技知识点和信息科学文化素材一一列出,编成了小册子,教师首先弄懂学会贯通这本小册子的知识内容,再在自己的教学中有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信息科学文化知识的普及和科技创新知识的培养,达到提高信息技术课教学实效,实现对学生信息科学文化素养培养的教育目标。
三、科学规划学科课外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信息科学文化素养。
信息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要提高学生的信息科学素养特别要重视让学生在实践中学,在实践中引导学生虚心好学,勇于实践,认真钻研。让学生在实践中体会学习、研究的价值,享受学习、研究的乐趣。
我校全组教师经过认真研讨,决定在信息技术学科中成立三个兴趣小组,每学年开展一次全校性的“学生文字录入”竞赛,一次全校性的“学生电脑作品”竞赛。
其中“学生文字录入”比赛是团体性质的,按排在每学年上学期举行,学生可跨班级、跨年级进行自由组合,每10人一个小组,小组名称自定。各小组以小组团体为单位进行文字录入速度、正确率的竞赛。“学生电脑作品”则可以是个人独立完成,也可以小组合作完成,竞赛分平面设计、电脑动画、程序设计三个类别,安排在每学年的下学期举行。三个兴趣小组则分别是“电脑制作”、“程序设计”、“机器人制作活动”,这三个兴趣小组的辅导活动贯穿信息技术教学的整个过程。
在各项活动的过程中,都有教师的参与指导。实践证明,这些竞赛活动的举行和兴趣小组辅导活动的开展,有力地补充了我们的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也让学生在一个更为广泛的学科学习环境中得到了更真实、更全面的科学理论、科学思想、科学方法、科学态度、科学精神、科学实践能力、科学道德、科学审美的培养。由于这些活动的开展,让更多的学生热爱上了信息技术科学领域,对信息技术科学文化表现出更为浓厚的兴趣。2008年与2009年两学年度,学校“学生文字录入”竞赛结果、“学生电脑作品”竞赛评比作品,让教师与领导感到惊讶并对学生充满信心。我校学生在参加“全国中学生电脑制作竞赛”和“全国信息学(计算机)奥林匹克竞赛”中获得了一个一等奖、两个二等奖和三个三等奖与一大批地市级奖项的较好成绩。
四、利用校园网在校内开设开放的网上论坛,教师引导,直面当今信息社会,展开全方位讨论,提高学生对是非善恶的认识与评价。
当今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给教育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多媒体网络机房的建立,给信息技术课教学一个广阔的空间。我们利用校园网在校内开设开放的网上论坛,结合信息技术的发展、个人电脑的普及、互联网的广泛应用与如何应用等提出不同的主题,让学生展开讨论。学生可以在互联网上查找大量有用信息来支持自己的观点,反驳他人的观点。同时教师参与其中,作好恰当的引导。这样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利用网络查找信息的能力,另一方面能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同时能树立正确的信息意识,逐步培养他们有责任的使用信息技术的信念。
参考文献:
[1]芮廷先。信息科学概论。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0.
[2]张立新。信息文化的形态与内涵――解读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辽宁基础教育教研网。
[3]顾建军,李艺,董玉琦。《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实验)》解读。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4.
信息学论文范文 16
信息技术与物理学科的整合是指在物理教学过程中,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法、人力资源和物理教学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其相互渗透、相互作用、相互协调,利用信息技术支持物理的教与学,并在这一过程中提高学生的信息获取、分析、加工、交流、创新、利用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协作意识和能力,促进学生掌握在信息社会中的思维方法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信息技术与物理教学整合的本质是教学方法的变革.在整合过程中,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作用可以分为三个方面:演示工具(信息技术作为教学工具)、学习工具、环境建构工具.在两者整合中,信息技术不仅是物理教学的辅助工具,它更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和情感激励工具.信息技术与物理教学的整合,不是简单地把信息技术仅仅作为辅助教师教学的演示工具,而是要实现信息技术与物理教学的“融合”.突出人的地位,实现人与物化的信息之间、网络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之间的融合.其本质是指信息技术有机地与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资源以及课程实施等融合为一体,成为课程的有机组成部分.信息技术与物理教学的整合,不是被动地纳入,而是主动地适应和变革课程的过程,信息技术与物理教学的整合,将会对物理这门课程的各个组成部分产生变革性影响和作用.
2信息技术与物理学整合在物理教学中的作用
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与物理学的有机整合,会给现在的物理教学带来根本性的变革:使教学信息传输网络化、教学过程智能化、学习资源系列化、教学形式多样化.突破现有的教学结构、教学模式,改变传统教学的方式、方法.其在物理教学中的作用具体体现在以下几点:
2.1易于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想象力
许多物理知识比较抽象,不容易理解,这是造成物理难学的一个原因.例如运动电荷在磁场中所受到的洛伦兹力和电场的双重作用时,它的运动轨迹是怎样的?交流发电机是怎样工作的?在传统教学方式下只能描述,而且很难说清楚,学生也很难想象出那种情景来.但在新技术下,利用Flash制作的动画利用多媒体在屏幕上演示出来,学生一看,马上记住了它的运动情景和工作情景,建立起感性认识,难点随即被突破.类似的问题还有好多,如运动的合成与分解(飞机投弹),机械运动(地球绕太阳公转),光学(双缝干涉)等,这些内容既是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在传统教学方式下不易被突破,但在信息技术下的多媒体中,利用虚拟实验室,可以非常形象、直观地演示出来.在信息技术下,学生感受到的不再只是语音和静止的图像.由于多媒体技术把电视机的视、听功能和计算机的交互功能合二为一,产生一种图文并茂、丰富多彩的画面,进行多方位地刺激,这有利于知识的获取和保持,还有利于右脑的开发.实验心理学家赤瑞特拉曾经做过一个关于人类获取信息途径的实验.实验表明:人类获取的信息其中83%来自视觉,11%来自听觉.可见,视听功能在学生的学习中有重要的作用.另外,网络的应用,使学生做物理实验的机会更多,学生得到的信息会更多,更方便,能够弥补由于教师或地域文化的不同所造成的教学质量信息技术与中学物理教学整合模式的教学设计研究的差异,最大限度地做到资源共享,聆听名师的授课.所有这些都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使其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从而形成学习动机.信息技术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学生不但比较容易地理解知识,而且还有利于培养想象力.通过动画模拟物理动态图景,能大面积地提高学生的想象力,能使学生建立起正确的动态物理情景,特别是对培养时空和微观动态方面的想象力,作用十分明显.
2.2有利于因材施教和个性的培养,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在信息技术下,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构建的导师系统能够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和需求进行教学和提供帮助.学生可以自主选择适合自己的和自己喜欢的内容和方式进行学习,甚至可以选择个别化教学策略;学生选择的空间会更大,更有利于教师个别指导.信息技术与物理教学的整合有利于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是课堂的主宰.从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方式到作业,都由教师决定,学生只是被动地听、写、记,学生缺乏学习的主动性.但在整合的情况下,学生可以按自己的学习情况来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内容.这有利于因材施教和个性培养.基于信息技术的物理教学更是动态的.在教学中,通过人-机,人-人交互,通过亲自做实验,让学生更主动地思考、探索、发现,感受获得知识的过程.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师的指导性活动和学生的自主参与性活动增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充分体验到了作为学习主体的感受.
2.3有利于学生经历知识的产生和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由于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主的学科,所以许多知识都源于实验.但在传统情况下,学生很难亲自体验知识的产生过程.这是因为很难做到每人都能亲自做每一个实验,没有有利于体验的环境,交流主要发生在师生之间.但在信息技术与物理教学整合的情况下,却很容易做到这一点.利用网络提供的虚拟实验室及所提供的器材,学生可以做各种各样的实验,而且还可以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构建新的实验.学生利用计算机网络可以完成合作的小组作业,学生合作的频率也增大,另外,计算机还可以扮演同伴角色等等.所有这些都有利于学生体验知识的产生和培养合作的精神.
2.4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信息能力
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信息能力(包括对信息进行获取、分析、加工利用和评价)是信息社会的人所必备的能力.在整合的情况下,教学方式、方法是新的,再加上网络所提供的丰富材料和方案,学生会利用多种手段和方法达到目的.在这种方式下训练,这对学生创新信息技术与中学物理教学整合模式的教学设计研究意识、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十分有利.在整合的情况下,教与学是开放的.教师提出问题后要靠学生自己收集信息、分析信息和应用信息来完成.信息技术和网� 在军队各级医院就诊的地方患者(除国家、地方政府要员外),基本上都不是从事国家机密工作的人员,其医疗健康信息资源通过网络或数据库实行与地方医院共享,不会也不可能给国家和民族安全带来危害或灾难。
2共享的必要性
2.1人性化医疗所系军地医院地方患者医疗信息资源共享系人性化医疗行为要求所� 军地医院医疗信息“一卡通”式的资源共享就诊模式,彼此认可对方的疾病检查结果为患者带来了便利,如:共享CT、磁共振、超声等检查结果。把患者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减少转诊患者在疾病检查、检测中财力、精力、时间的重复浪费,真正体现出为人民的人性化医疗服务。
2.2挽救生命时间所系由于各家医院因设备设施和人才技术等客观因素和专科重点方向的不同,因此重症患者在各医院间的转出转入治疗,是十分常见和必要的。患者检查检验过程与其病情相关,病情越复杂检查就越繁琐,时间也越长,花费也就越多,所
3共享的重要性
3.1地方患者身份性质决定了医疗信息资源共享的可能性。在军队各级医院就诊的地方患者(除国家、地方政府要员外),基本上都不是从事国家机密工作的人员,其医疗健康信息资源通过网络或数据库实行与地方医院共享,不会也当地卫生相关部门的区域人群健康调查分析结果,当地政府就可以据此制定并实施相关的科学、宏观卫生医疗政策,避免了以往因在军队医院就诊的地方患者医疗信息不能及时得到统计而造成卫生政策制定时调研的不全面性。
4共享的方法
4.1政府统筹为了便于对当地群众的医疗信息进行统一管理,统筹安排,实现区域共享,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可以在军队医院投入部分资金,建立传输地方患者医疗信息网络平台,便于及时掌握当地来军队医院就医的群众健康状况信息。同时,指令性要求当地各家医院主动与军队医院医疗病案信息部门建立网络联系,及时了解曾在军队医院就诊的地方患者病史情况,减少对就诊或转诊患者重复项目的检查环节,节约医疗资源,进一步提高患者就诊率。
4.2院间联网在政府不参与患者医疗信息管理的前提下,军地医院为了相互掌握地方群众就诊的医疗信息,给地方患者在军地医院间就诊时带来方便、实惠,通过院间网络平台实现信息共享,提高患者就医检查确诊效率。
5共享的途径
5.1局域网有资金条件的军地医院,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建立地方患者医疗信息共享局域网。局域网能保证患者医疗信息及时、快捷地在军地医院间传输共享,并能实现对同一病例的病情诊断时网络商榷,进一步提高患者就诊率和诊断的准确率。
信息科学技术论文 17
论文摘要:信息技术是一种技术手段,既应用于教师的教,又适用于学生的学。如何将信息技术手段运用于教学,我们就此进行探讨
一、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内涵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本质与内涵是要求在先进的教育思想、理论的指导下,把计算机及网�
信息技术是一种技术手段,既应用于教师的教,又适用于学生的学;既是辅助教学的演示工具,又是学生学习的认知工具。整合要以系统论的观点为指导,综合应用传统媒体与信息媒体,使二者各扬其长、相互补充。整合要让信息服务于课程,以更好地完成课程目标:又以学生个体符合时代需要的和谐发展为目的,让学生充分接触、使用信息技术,以信息技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基本要求
课程整合的教学模式是我国面向21世纪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新视点,它与传统的学科教学有一定的交叉性、继承性、综合性,并具有相对独立特点的教学类型。它的研究与实施为学生主体性、创造性的发挥创设了良好的基础,使学校教育朝着自主的、有特色的课程教学方向发展。课程整合将信息技术看作是各类学习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它主要在其他学科的学习活动中有机结合使用信息技术,以便更好地完成课程目标。它强调在利用信息技术之前,教师要清楚学科教学的需求,设法找出信息技术在哪些地方能提高学习效果,使学生完成那些用其他方法做不到或做不好的事。其基本要求是:第一、课程整合是以各种各样具体学科的任务或学科任务包含其中的真实性的情景问题开展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相联系的横向综合的教学,使学生置身于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动态过程中进行学习。通过一个或几个任务,把相关的各学科知识和能力要求作为一个整体,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学生在完成任务的同时,也就完成了所需要掌握的学习目标的学习。但这一切都需精心构思和设计。如何与信息技术整合,这是最值得讨论的一个问题。例如,自然学科的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就不同于其它学科在利用信息技术时可以利用丰富的视、听等多媒体效果刺激学生的感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果在教学中一味利用视听刺激,久而久之学生必然产生厌倦情绪,反而不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自然学科有其自身的魅力,也就在于探索学习者未知的知识领域,因此信息技术的利用,还需要教师不断改进教学设计,利用“问题”吸引学生,达到激发兴趣的目的。
第二、课程整合要求学生学习的重心不仅仅放在学会知识上,而是转到学会学习、掌握方法和培养能力上。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过程,是一个充满想象、不断创新的过程,同时又是一个科学严谨、有计划的动手实践过程,它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所以在设计教学任务时就必须给予学生自由、独立思考的时间。用粉笔加黑板的传统教具,教师在黑板上板书是需要一定的时间的,这一段时间正是学生审题、思考的时间,利用信息技术后,往往出现这样的情况:教师认为把许多东西都呈现给学生了,很快就过去了,没有给学生以思考的时间,表面上看整堂课信息量大,学生反映良好,其实由原来的“人灌”改为更高效的“机灌”。
第三、在课程整合的教学模式中,强调学生的主体性,要求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学生被看作知识建构过程的积极参与者,学习的许多目标和任务都要学生主动、有目的地获取材料来实现。同时,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咨询者,教师的主导作用可以使教学过程更加优化,是教学活动中重要的一环。但是不是就让学生在计算机上瞎碰瞎撞?是不是每一个概念都要学生自己去建构?教师的演讲、解释、传授知识是不是都是多余的?这些问题都值得研究和探讨,在教学中教和学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片面地强调某一方面忽视另一方面都会走入极端。
第四、信息技术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开放性的实践平台,可以采用多种不同的方法实现相同的目标。同时,课程整合强调“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教学目标固定后,可以整合不同的任务来实现,每一位学生也可以采用不同的方法、工具来完成同一个任务。这种个别化教学策略对于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进行因人而异的学习是很有帮助的。在现代学习中,尤其是一些复杂问题的解决、作品评价等认识场所,要求多个学生能对同一问题发表不同的观点,并在综合评价的基础上,协作完成任务。而网络正为这种协作学习提供了很好的平台。
三、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基本模式和实施途径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基于加强课程的综合性和实践性的一种课程模式,它是将计算机和其他信息技术作为认知工具,以各学科知识为载体,以学生素质提升和培养综合能力为基本过程。下面,以活动《认识垃圾》为例,谈谈具体实施的过程。首先,让学生进行有关垃圾的调查,考察周围的垃圾处理站,并提出有一定价值的问题。然后,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研究的课题,查阅相关资料,浏览有关网站。第三,将自己收集到的资料和研究的成果在班上与老师、同学进行交流。最后,评选出优秀作品在班上、学校及社区进行环保知识宣传,并将部分优秀作品发送到相关的网站上。
通过活动,使学生认识到:“垃圾是放错了地点和时间的资源。”而利用垃圾的前提是对垃圾进行分类收集,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环保意识。同时让学生在“玩”中学习科学知识,学习信息技术,学会做事,学会做人。
信息学论文范文 18
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教学档案;教务信息管理
中等职业学校一直以来都是用“理论加实践”进行有专业针对性的教学计划,教务信息管理是教学质量的表现,因此加强教务信息管理是很有必要。运用计算机网络来对学校的教学任务进行管理,是教育工作与时俱进的一种表现。所以,在中等职业学校教育工作管理者要加强并不断完善教学档案建设,利用教务信息化对教学工作进行科学管理。
一、中等职业学校教务信息管理的价值
(一)改变了传统的教务信息模式。教务信息管理是以计算机、互联网为平台,把教务信息保存在数据库中,这些信息包括教学的计划、学生的成绩、评教信息、排课计划等,它们相互联系,从而形成了一个庞大的教务管理信息网。这种管理模式使得教务信息的规范化、科学化,形式更加丰富,不仅减少了人工投入,还使得信息保存的时间更加长久,在需要二次利用的时候检索时间短、效率高。比如,教师在教务信息管理系统中可以随时查询教课时间、课程安排以及学生的学习成绩等。(二)使教务工作科学化、系统化。在教务信息管理中,可以分类进行学生的信息查询,包括专业、考试、档案、选课等,同时还能实现统一的保存管理。在一定的权限范围内,学生也可以通过登录教务信息管理系统进行自己学籍、档案、成绩以及学分信息的查询,一方面方便了学生的学习,另一方面对于教师的教务信息可以进行系统化的检索,使得学校的教务信息流程简化,效率高效,增加学校教务工作的科学化、系统化。(三)促进了学校的发展建设。如今的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生源不断增加,教师的数量也在递增,给教务工作带来了严峻的考验。通过教务信息管理,能够对复杂的、大量的信息进行统一管理,在很大程度上减少学校在教务工作上投入的人力、物力、财力。比如,每一个系有专门的管理模块,与其他系别不相互交叉又统一协作,这种管理模式分化了教务中心的功能,但是又促进了教务信息管理的发展,不仅使学校的教学质量得到保证,还有利于促进学校对庞大的学生群体和教师队伍进行管理,同时学校的领导管理者还能够通过教务信息管理来对学校的教务工作进行实时的查看与监督,并针对不同的情况做出科学的学校发展策略,促进学校的健康发展。
二、提高中等职业学校教务信息管理质量的措施
(一)树立先进的教育管理理念。教务信息管理中心人员要不断创新管理模式,结合学校教育的目标不断改进和加强管理,树立科学化、信息化的管理理念。教务处要以当代教育理论为载体,以现代教育思想为推动力,完善教务信息的改革和创新,推广教务信息化技术,让教师积极参与到教务信息管理过程中,让教务信息充满活力。(二)健全教务信息管理的规章制度。调动各方面资源,对教务信息管理进行科学的管理,改善用人制度,改革人事管理机制,提高教务工作管理人员的思想意识。在教务信息化工作中进行分组定岗,依据岗位需求进行人才的安排调动,合理运用人才,节约建设的成本,强化教务人员工作的职责。例如,在教务信息中心,教师如果要进行私人的、主管的改变教育任务这种情况,必须制定出严谨、科学的规章制度,防止教务信息的肆意篡改,保证教务信息的正常、合理运行。(三)加强管理人员的管理意识及团队建设。再好的规章制度也比不上人的自我约束。中职学校要通过名师讲座、自主学习等方法提升档案管理人员的专业知识,使管理人员熟练掌握计算机操作和办公自动化技术。同时要促进管理人员的管理意识和思想觉悟的提高,这是是教务信息化管理的重点。创造良好的工作条件和环境,调动教务信息管理人员工作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不断完善教务管理人员团队的建设,使团队面向现代化、信息化。
三、结语
在信息化时代下,教育工作要充分发挥科技和心理的力量,不断完善教务信息化的管理,进而提高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学质量。在我国,职业学校中等职业学校是中流砥柱,因此,提高中职教育的质量是重点工作。以教学质量为出发点,运用目前互联网教学和管理的工作,促进管理人员的中和素质,促进教务信息的资源共享,推动中等职业学校的发展,同时国家教育部门也要进行必要的支持和监督。
作者:梁月芳 单位:广西水产畜牧学校
参考文献:
[1]杨川。高校教学档案建设与教务信息管理[J].西部素质教育,2016,2(3):37.
[2]宋丽,全娜。浅谈加强中职学校教务档案管理建设[J].广东职业技术教育与研究,2015(1):16-17.
信息论文 19
论文提要:本文分析了手机媒体目前在传播信息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具体解决措施。
手机媒体作为新兴媒体,依托现代高新技术迅速发展。手机媒体在为我们带来了种种便利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本文试图从传播内容、技术、市场以及监管立法等方面探究手机媒体现阶段出现的这些问题,并提出解决的办法。
手机媒体发展过程中的问题
手机媒体作为大众媒介在兴起与兴盛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信息传播方面的局限性
1、新闻信息尚未成为手机媒体的核心竞争力。国内媒介市场上手机与传统媒体的结合已经有了良好的开端,自从2004年7月18日,《中国妇女报》推出全国第一家手机报《中国妇女报·彩信版》以来,许多大报相继推出了手机报,手机电视、手机电台也在一些大城市开始推广。但是手机尚未成为人们获取新闻信息的主要途径。主要原因在于手机媒体信息传播缺少深度和原创性,主要还是依托于报纸、广播、电视、网络4大媒体的信息内容。如果仅仅停留在复制传播新闻事实或描述事物的表面现象上,显然难以赢得受众。再者,当前手机媒体提供的新闻信息质量普遍不是很高,也没有推出为受众量身打造的特制手机新闻。虽然现在有些网站提供了手机订阅新闻短信的服务,但推出的个性化服务尚少。手机媒体的潜在受众大多集中在知识水平、消费水平、社会地位都比较高的人群,他们对信息的需要量多质高,而目前的手机媒体尚处于初创阶段,更不用说分众化与细分化的市场开拓了。
2、手机媒体负面信息泛滥。当前,手机通讯技术在建构出前所未有的个性化自由传播空间的同时,也传播了不少负面信息。手机负面信息主要通过短信传播,表现为虚假信息、不良信息、泄露个人隐私信息、危害社会公共安全信息等。笔者于2006年3月上旬在长沙市街头做过小型问卷调查,调查对象为公司职员、教师、大学生、退休人员等,发放调查问卷113份,回收100份。调查结果显示,绝大多数调查对象都受到过手机垃圾短信的侵扰(见表1)。
泄露个人隐私的信息主要存在于彩信和可拍照手机上。可拍照手机用户几乎能够随时随地隐蔽拍摄,而且可以马上将所拍摄的图像随意发送到其他的彩信手机或互联网上。如今许多网站都有用手机偷拍的图片,成为网站吸引眼球增加浏览的一大法宝。
危害公共安全信息主要指利用手机短信传播危害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信息。如2003年广东“番禺剧毒农药沉船案”以及“非典”中的谣言危机等,曾经一度搅得人心惶惶,正常社会秩序受到一定影响。
二、手机媒体技术层面的局限性
尽管手机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各款新功能的手机层出不穷,然而,手机媒体在信息传播过程中,除了信息存储量有限、终端屏幕小、传输速度比较慢等受普遍技术制约的瓶颈之外,还存在着手机病毒和3G技术不成熟等缺陷。
目前市场上流行手机一般都拥有播放MP3、上网、播放视频、编发彩信等功能,这些功能在为人们带来便利与欢乐的同时,也为各种不良有害信息的传播提供了便利通道和场所。随着彩信的流行,各种不良图片、色情暴力小电影等也开始在手机中传播,手机病毒的“温床”就这样滋生了。在表2中,我们可以看到手机用户遭到手机病毒侵袭的占36%。“根据国内外现有的手机病毒报告,手机病毒最常见的危害就是通过干扰软件运行环境或修改硬件配置信息,而导致手机系统无法正常运转。”而且黑客或病毒编写者通过病毒所携带的程序,还能窃取用户存储在手机里的重要信息,比如个人通讯录、日程安排、个人身份信息,甚至信用卡卡号和密码等,对机主的信息安全构成重大威胁。
另外,随着彩信的普及,图片的发送对手机的兼容性要求更高,这方面的技术问题将影响到各类信息的正面、快速传播,最终会影响到人们使用这部分业务的兴趣。手机与手机的互通将是一个技术上研发的重点,也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而另一个影响到手机多媒体信息传输的关键环节是“3G”的推广。3G的特点是高速度、多媒体、个性化。它不按时间收费而是按数据流量收费。它的速度很快,不仅能进行高效通话而且能高速浏览网页、参加电视会议、观赏图片和电影等。但是,目前3G手机价格普遍较高,受国内研发水平的限制,还没有真正走进普通大众的生活。
三、手机媒体市场开拓方面的局限性
众所周知,广告是媒体生存下去的重要保障之一。但是,现阶段的手机媒体在如何进入广告市场的问题上还在游移不决。手机有一个致命缺陷——显示屏固定且偏小。不符合广告商通过大版面、有冲击性的画面、图片、镜头以及有穿透性的语言来打动受众的需要。在选择广告市场运作方式上也存在困难,手机媒体的广告以何种形式发送到用户的手机上,是采用不经过用户同意就发送的强迫型还是由用户自选或同意发送的选择型呢?同时,手机媒体的广告业务还需要工商、税务等主管部门的监督和职业培训
通讯产业的市场化决定了手机媒体走的也是市场路线,移动运营商、SP(serviceprovider服务提供商的简称)、手机供应商以及手机用户之间就可能存在不可避免的矛盾。具体表现在:用户在开通手机各项业务时,需要填写各种资料,但有的运营商为了谋取利益,不惜出卖用户私密资料;某些SP大范围地发送短信给手机用户,言之可免费订阅某短信,但是实际上却要收费且有时收费很高,最终导致消费者对移动运营商在收费、计费等方面出现的问题很反感。目前,移动运营商、SP、手机供应商以及手机用户的产业链已经形成,但是在如何开发利用现有资源、提供更多个性化的服务、利润如何分成等问题仍然纠缠不清。特别是如何提高商业信誉,吸引更多的手机用户使用手机的多媒体功能,是开拓市场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四、手机媒体监管层面的局限性
对手机媒体的有效监管,是要有法律作保障的。由于手机媒体是新兴媒体,国内尚无相关立法。目前只有《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条例》、《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两部法律明文规定了控制手机“污染”的相关条例。但是,相对于当前手机短信传播的自由现状,这些法规操作性不强。未来sP的内容究竟是由电信部门还是由广电部门亦或由文化部门来管理,尚无定论。另外,随着各种极富特色的手机文字、音频、视频作品不断涌现,如何保护手机作品著作权问题也值得相关监管部门探讨。手机媒体问题的解决
一、合理配置信息结构,倡导积极健康的信息传播。
手机媒体的新闻信息面对的是社会上不同层次的众多手机用户。因此.手机媒体在新闻信息的配置方面应该做到有针对性、内容精练、独创性与信息健康等。
首先,从受众出发,有针对性地选择新闻信息。手机媒体应当充分利用自身的传播优势,培育自己独特的、难以被模仿和移植的核心竞争力。按不同受众进行市场细分,选择受众比较关注的话题和事件,尽可避免对手机媒体而言并不具有报道优势的新闻。手机媒体应当在信息传播的时效性、便捷性上大显身手,积极开发诸如新闻短信订制等业务,大力拓展手机新闻业务市场,扩大媒介影响力。
其次,手机新闻必须精简。手机传播新闻信息终究属于手机的附属功能,加之技术条件的制约,现在还不可能像传统媒体那样不间断地信息。所以,在新闻的选择方面,必须做到简而精。
再次,倡导积极健康的信息传播方式。对于新闻类短信,编辑要极其慎重,不但求快更要求准,尤其是重大新闻,要经过核对证实后才予以发送,这样才会减少假新闻的传播机率。同时,要力推绿色短信活动,如长沙“移动家校通”平台就为学校和家长构架了一个有效沟通平台。
二、防控结合,开发高新技术。
新媒体发展的最重要依托是高新技术,对新媒体的监管也要依托高新技术。监管部门可以启用自动监测系统监控手机媒体的信息传播。不论手机短信通过什么方式发送,都需要经过移动通信运营商的短信网才能到达对方手机上。因此,移动通信运营商可以设置安全警戒线,启用监测系统,对不良信息进行判别并删除。对于可拍照手机侵犯隐私权或窃取机密,应该进行有效限制和约束。国外一些国家正在限制这种“隐蔽照相机”的使用范围,“在日本,健身房、全国性政府机关等场合不允许使用可拍照手机;中东的很多国家都在准备立法限制这种手机的使用。”。我国也可制订限制使用可拍照手机场合的相关规定。
对于手机病毒防控,未来的技术发展趋势可能是在手机出厂前安装杀毒软件,之后运营商定期更新,或者通过提供网上下载来出售手机杀毒软件。由于软件开发尚需时间,目前用户对付手机病毒的办法主要是尽量避免一些可能会感染病毒的操作,并在使用中加倍小心。手机软件开发商也可以参照互联网“防火墙”软件技术,研制手机“防火墙”安全智能软件,以识别不良信息、恶意病毒信息,将之拦截、消除。
三、积极开拓市场,健全竞争机制,加强有效监管。
手机媒体正处于市场开拓期,市场开拓不仅有内容方面的开拓,也有用户层面的开拓。目前国内手机用户中拥有技术更为先进的中高端手机产品的为数不多,手机新闻信息传播的受众范围小,社会影响力不大。为此多媒体手机的平民化趋势是必由之路,这将有助于手机报、手机电视等方面的信息传播普及到普通大众中去。
在市场竞争方面,应当倡导良性竞争,反对恶性竞争和不正当竞争。就移动运营商而言,目前的局面是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两大“寡头”独霸天下,中国电信、中国网通、中国铁通等占据剩余空间,手机运营商为了各自的利益不惜放弃利润来打压竞争对手,从而导致一些恶性竞争的产生,而很多国外移动运营商则对我国移动运营市场虎视眈眈。因此,国内移动运营商既要做好应对来自国外同行竞争的准备,又要化解SP与运营商以及用户之间的矛盾。
信息科学技术论文 20
1.传统科学实验教学中,由于学校条件的限制,学生探求知识的欲望往往不能得到很好的满足,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它为学生提供了“探索、研究”的有利条件。合理借助多媒体技术和网络软件,可创设虚拟仿真环境,让学生不断的探究和体验,能将学生从机械、简单、繁琐的数据处理过程中解脱出来,让他们有更充沛的精力和更多的时间用在创造力的培养方面。由于现代教育技术表现手段有多样化的特点,学生能在动态情景空间中读取数据、观察现象、探索和发现研究对象之间的数量变化关系。增添了学生自身的能动性、自觉性。唤起学生学习兴趣。激活并训练了学生的探索研究的能力,既促进了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又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
2.农村小学由于教育经费不足,利用多媒体可以使教学过程得到控制。它使数据采集更精确、更理想、更智能化,还解除了实验者繁重的劳动,同时解决了学校经费的不足这一难题。
3.信息技术的应用,更大程度的显示了它的自由性和开方性,将学生带入无比辽阔的世界。要使“静”态变成“动”态、“微观”变成“宏观”、“高速”变“低速”、“连续”变“定格”,只有通过多媒体来实现。虚拟实验、同步录像,它能使许多看不见、摸不着的变化变成有“形”、有“声”、有“色”的事物,能变抽象为直观,变讲不清道不明为“一目了然”。它可以多次重复模拟自然实验过程,再次呈现自然现象。用慢镜头对科技实验过程加以分析,既有实验的真实性,又有频闪照片的特征。在教学中,若将多媒体和真实的实验有机结合,使学生的科学研究活动不限于课堂上,实现学习空间的拓展。
二、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方法
信息技术与科学课程整合的目的,它能给科学课堂教学带来丰富的教学资源,拓展了教学模式。补充传统教学的不足,它将过去传统的、静态的、封闭的课堂变成了现代的、动态的、开放的教学模式。但也不能应完全丢掉传统教学的优势,更不能过多、无限制地使用信息技术手段取代科学实验。
1.边远山区的教育长期以来,受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结构得限制,束缚了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尤其是抑制了孩子们的创新思想和创新能力。因此,利用信息技术整合学科课程,把培养创新思想和创新能力,促进学生个性发展作为教育的基本出发点,建立一种能够充分体现学生认知主体作用的新型教学结构。因而,也改变了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结构。
2.将信息技术和传统的教学有机结合,信息技术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有效手段。但不是简单地把信息技术仅仅作为辅助教师用于演示的工具,而是要实现信息技术与教学的“融合”,更重要的是所表达的一种新的教育理念。网络环境下的科学教学如果仅停留在搜集、加工、交流信息这一层面,是永远不够的。因此,我们必须把信息技术所具有的信息量大、方便快捷等优势与传统教学的板书、面对面情感交流等长处有机地融合起来。为学生创造机会展示学习成果。所以,要注重将“传统”与“现代”有机地融合。
3.在教学过程中最核心问题是如何利用好教学资源,因为教师的自身知识和教材上呈现的教学资源是非常有限的,所以,现代信息技术网络恰恰弥补这在一不足。它有丰富的教学资源可以利用,在互联网上有着许多专门的科普宣传、科技博览等网站。它不但给我们提供了最新的研究成果和珍贵史料,而且向我们展示了古今中外的科学奥秘,以及过去、现在乃至未来科技发展动态等信息。这样既丰富了课堂教学的内容,拉近了科学与现实生活的距离,又增强了科学课教师教学引导作用以及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就解决科学课程教材上的教学资源非常有限的问题。同时,也解决不受时空限制,资源共享,快速灵活的信息获取,丰富多样的交互方式。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优化学生学习环境。打破地区界限的协作交流。
4.从演示实验方面看,有些科学现象或科学过程无法直接用实验演示,一些科学过程不能作定量研究,一定程度上造成学生对科学现象和过程没有感性认识,理解比较困难。信息技术可以突破传统实验仪器的局限性,对那些难以观察到的、复杂、困难的实验进行模拟和再现,成为常规实验的补充,把两者有机结合起来,教学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摆脱实验的局限性。
三、信息技术与小学科学整合的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1.整合过程中要实现两个转变,即教师角色的转变和课堂教学模式的转变,整合过程中首先要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要打破以往以学科知识为中心的教学观,改变教师讲学生听的固定教学方式及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方式。在整合过程中应采用多种形式课堂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通过使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及多媒体网络,来提高教师教学热情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形成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交互式的信息技术教学环境。
2、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教师不忘其作用是辅助教学,是利用它来揭示知识的形成及来龙去脉,让人感到生动、形象、真实,让学生易于接受。但不要过多的使用课件,使之成了讲课的主体,而教师则成了课件的辅助工具,起的作用只不过是电脑的操作者。如果这样其作用就本末倒置。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做到师生互动,人机交流。因此,电化教学手段不能完全替代教师,教师不是机械的操作者。
3.有效利用好多媒体,关键是一节课利用多媒体的教学形式,可以利用一个教学片断,一个具体事例,解决一个知识点,一个具体问题,这样的简单课件也同样是一个好课件。因为小学生在40分钟的时间里,能够接触和理解的知识和要培养的能力是有限度的,如果超过了这个限度,更多的信息会造成学生学习质量的下降。因此,在教学中,要科学地控制信息量,将多媒体技术当做达到教学目的的一个手段,来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围绕教学重、难点,组织学生分组合作学习。从而找到信息技术与本节教学内容的最佳结合点。
4.在信息技术与小学科学教学整合过程中,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尤为重要。因此,教师在信息技术与小学科学教学整合的过程中,可根据教学的内容设计一定的信息量。只要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从而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所以,信息技术与小学科学教学整合要注意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发挥各种设备的潜力,实施高质量和高效率的教育教学,从而实现教学过程的最优化。
信息学论文范文 21
关于“信息哲学”这个名称,我们似乎可以回顾一下哲学中“逻辑实证论”这个名称问世的情况。“维也纳学派”的重要成员费格尔(HerbertFeigl)曾于1932年在《哲学杂志》发表了名为《逻辑实证论——欧洲一个新的哲学运动》的具有宣言性质的论文,介绍“维也纳学派”的基本观点和任务。在美国哲学界引起广泛的关注和不同的反响。而“逻辑实证论”这个名称就是这篇论文首先提出的,后来就也被人广泛使用,成为经典的科学哲学的标识。那么“信息哲学”作为“新的哲学范式”的标签,无疑应归于《什么是信息哲学?》这篇论文。
费格尔首创“逻辑哲学论”名称的情况,使人联想到费格尔与“维也纳小组”的关系。费格尔的那篇文章实际上是在宣扬“维也纳学派”的哲学观点和任务,因为费格尔曾是维也纳学派创始人石里克(MoritzSchlick)的学生。但是,“信息哲学”的情况又有所不同,因为它的创始人与美国哲学界并没有类似于石里克与费格尔那样的关系。因而,将其说是欧美哲学界的互动和呼应更为贴切。在英美学术圈,往往是一个学科先在英国问世,然后再到美国完成所谓的“乘数效应”,最后达到其应有的功效。
信息哲学的纲领已经问世一年多了,但关于“信息哲学”的名称,国际哲学界似乎还有些方面需要没有完全达成一致。我以为也需要就名称问题检讨一下。
1、国际现状。弗洛里迪认为,关于这个新兴的研究领域的名称存在两种趋势:一是追赶时髦,如“赛伯哲学”(cyberphilosophy)、“数字哲学”(digitalphilosophy)、“机哲学”(computerphilosophy);一是表达某种特殊的旨趣,如“计算科学哲学”(philosophyofcomputingscience)、“计算哲学”(philosophyofcomputation)、“人工智能哲学”(philosophyofartificialintelligence)、“计算机与哲学”(computerandphilosophy)、“计算与哲学”(computingandphilosophy)等。而弗洛里迪则认为,“信息哲学”(philosophyofinformation)这个名称是最令人满意的,因为它明确指称一个新兴的哲学学科。可是,一年多来事情似乎并没有那么单纯,人们对“信息哲学”这个名称还是有不同的意见。
2、PCI之一。弗洛里迪在《元哲学》(Metaphilosophy)发表的奠基性文章用的是“信息哲学”(PhilosophyofInformation,PI)。而在《布莱克威尔哲学导引丛书》(BlackwellPhilosophyGuidesSeries),却用的是《计算与信息哲学》(PhilosophyofComputingandInformation,PCI)。这究竟是为什么?弗洛里迪的在《计算与信息哲学》的前言中是这样解释的,“对于本书的名称,布莱克维尔的哲学编辑和我同意使用“计算与信息哲学”(PCI)这个名称。PCI是个新的但依然是个鲜明的标签,希望这个新标签既可以满足学术的需要,也可以满足市场的需要。本书导言的标题是“什么是信息哲学?”,其中我对这个新的范式进行了论证,认为“信息哲学”(PI)在概念上要比现在这个名称更令人满意,因为它明确地保证了新范式背后真正的东西与名称的一致性。作为本书的基础,我认为还是将其放在网上,免费供大家使用。”不难看出,“计算与信息哲学”这个名称,显然有比较强的妥协因素在其中。其结果就是“导言”不放在这部书的印刷本中,弗洛里迪还是坚持他的理念。
3、计算与信息。那么这著作在多大程度上有悖于弗洛里迪的意愿呢?我以为瑞典学者的解释很有启发意义,可作为。在《科学哲学的范式转移:信息哲学与新的复兴》这篇文章中,多迪希-斯诺科维奇(GordanaDodig-Crnkovic)说:“在德语、法语和意大利语中,人们分别用‘Informatik’,‘Informatique’和‘Informatica’(在中对应的术语是informatics)来指称computing。有意思的是英语术语computing具有经验的取向,而与之对应的德语、法语和意大利语术语informatics,却具有抽象的取向。”在她看来,“这种术语的差异可以分别追溯到19世纪英国经验主义与欧洲大陆的抽象传统之间的差异。”实际上,信息与计算恰巧强调了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比如说,我们常说的“informatics”就是指利用计算机和统计学技术来管理信息的学科,更具体一些,它是以及时保有和在空间传输知识为目的,对于看作知识媒体的数据与信息进行系统处理的学科与技术的总称。举例来说,在基因组计划中,informatics包括快速搜索数据库、DNA序列信息、从DNA序列数据预测蛋白质序列和结构的等。
4、PCI之二。今年8月份在土耳其召开的“第二十一届世界大会”(21stWorldCongressofPhilosophy)专门新辟了一个section,其名称为philosophyofcommunicationandinformation。我注意到五年前的1998年,在美国波士顿召开的“第二十届世界哲学大会”上,并没有这个section。可以推断,作为一个新兴的哲学分支,1998年之后才引起国际哲学界的关注。这与信息哲学得以确立的时间基本吻合。参加此次大会的代表团成员,社科院哲学所原副所长姚介厚教授,回国后在哲学所做了专场报告,其中还专门提到这个新兴的领域,并说哲学所也有人在从事这方面的。他把philosophyofcommunicationandinformation译为“交往与信息哲学”,我以为这也是个意蕴深远的理解。在中文中communication也是个外延很广的词,有“传播”的意思,在这个词项下它往往与“传输、传递(transmit)、扩散、散布、广播(dissemination,spread,broadcast)”相关联,表征的是某种(物质、能量和信息的)单向“流动”,还有我们通常所谓的“通讯”或“通信”的意思。但是,communication这个词的真正意思是“、交流、交换(exchange,intercourse)、互动(interactive)”具有双向流动的意思。这使人联想起当下比较流行的哈贝马斯的“交往”。机构成的语义空间就是一个交往空间,是一个公共领域,因而在这个空间中引发的诸多话题�
信息论文 22
关键词:信息文化 税收信息化建设 信息技术
一、信息文化的内涵
信息文化是信息社会的主流文化,是人们借助于信息、信息资源、信息技术,从事信息活动所形成的、信息社会所特有的文化形态,是信息社会中人们的生活样式。信息作为一个科学概念,最早出现在通信领域,但随着信息概念向各门具体科学渗透,被纳入了哲学的视野。在研究信息的过程中日益倾向于探究信息的本质,逐渐赋予其高度的抽象性和概括性,同时也赋予了世界观和方法论意义。信息是在信号的刺激下产生的,就其形成的过程而言,具有一定的客观性,但不能据此否定信息的主观性,无论是生成的信息,还是生产的信息,最终都以主观的形式而存在,而且随着人们意志的改变而改变。如果没有大脑的出现,就根本不可能生成和生产信息,这个世界也永远是充满各种信号的呆板的世界。
信息的本质是主观虚拟存在,而事物的本质则是客观实际存在。首先,信息决定于事物,离开了事物,信息就失去了赖以产生的客观基础。其次.信息不同于事物,信息是虚拟的、主观的,而事物是实际存在的、客观的。第三,信息具有一定的超越事物之外的独立性。因为信息是虚拟的、主观的,所以信息可以超越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自由地进行信息运算,并据此改造事物。第四,信息对事物的反映有时是扭曲的。信息之间的联系基本上与事物之间的联系相符合,有时超越事物之间的联系,并生产出新的信息。
智能信息是“情报学”与“信息学”发展融合的产物。在知识环境下,智能信息学注重对知识传播、获取、管理和情报交流的研究,以及“探索信息激活的规律”。目前,人类对信息的需求已从最初的单一需求转向了适用于各领域的决策信息需求,因此,智能信息已超越以往文献情报学及科技情报学的研究范围。传统的科技情报理论、文献情报理论正在与现代的竞争情报理论、工商情报理论、技术情报理论、安全情报理论等现代情报理论相结合,从而形成智能信息理论。
信息技术的使用也给信息社会带来了许多伦理问题,这些伦理问题包括信息的获取、保存和扩散;信息的质量控制,可靠性、自由流动和安全性;普遍存取的扩大;内容的共享与交换;创建新数字空间的技术支持;公众意识;对多样性、拥有权和隐私权的尊重;对信息通信技术的伦理性使用;以及新信息通信技术与传统信息技术的集成等。
二、信息文化对税收信息化建设的影响
1、信息文化改变了税收管理体制、组织形态和结构,未来税收工作的主体将围绕网络建构。在信息社会中,社会系统的各个环节都需要信息和反馈作为运行与控制的依据,各种制度的运行也都建立在相应的信息传播技术基础上。税务征管也将围绕网络建立起新的虚拟社会结构及虚拟组织而展开税收管理工作。面对社会组织分散化和社会结构日益复杂化的趋势,信息文化将建立起社会运转的新规范,将引导税收信息化的发展趋势,决定税收管理的新机制。
2、信息技术渗透到人们生活的各个角落,深刻影响人们的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在信息社会中,人们的活动日益依赖各种信息中介.并由此改变人们的工作方式、交往方式和教育方式。同时,人们的信息意识、信息素养、信息心理和信息生产、传播、选择和应用等方式也受到信息文化的影响。一是信息时空观的形成。信息社会通信技术的发展,使得信息传递时间不断缩短,空间距离相对缩小使人类社会的空间特征有更加时间化的趋向,即空间可以被时间置换。二是信息世界观的确立。传统的物质意识二分世界观将被信息世界观所取代,信息与物质、能量被视作是共同构成世界的要素,对于人们所生存的世界,信息更具有了无可取代的地他,其地位超过了信息和能量。三是信息价值观的确立。信息的特征决定着信息价值在增值中的作用。信息作为一种生产要素在各领域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信息拥有者在竞争中占据着有利地位,权力“从资本占有者手里转移到职业官吏和技术治国论者,及信息提供者手里”,信息的价值观得以确立。“信息经济”、“知识经济”都足信息价值的体现。
3、信息垃圾与信息污染挤占了信息空间,造成信息选择困难。大量的信息由于未经筛选而产生,其可靠性难免良莠不齐,甚至大量的虚假信息、失效信息、垃圾信息污染了信息环境。挤占了信息空间,而且无序的信息也使人难辨真伪。信息量的巨大不仅未能消除人们认识中的不定性。反而使人们无所适从,妨碍了信息的有效利用。
4、信息超载与信息贫困的日趋对立。由于信息的不对称性,存在着信息垄断的可能性,信息不对称性同时体现在信息获取与处理能力的不均衡方面。一方面,我们面对无时无刻不在产生、交换和使用的大量信息流。另一方面税务机关却义难以获得实施征管工作必须的社会和纳税人的有效信息,出现有效信息贫困现象。信息超载和信息贫困同样给我们处理和有效利用信息带来危害。
5、信息依赖与信息焦虑日益加剧。信息时代,人们往往不加批判的接受信息的改造,日渐丧失判断能力和选择能力,产生信息依赖。同时,由于信息技术的高科技特征,使得信息专家和信息部门逐渐成为各方面的权威。整个社会笼罩在一派“信息至上”的氛围中,过量的信息使人精神紧张、敏感,指纹考勤、排队机、管理卡、门禁系统等信息化手段在口常_L作中的过分崇尚,信息化手段成为管理的亡具,税务_F部对信息化的恐惧感和厌恶感与日俱增。“信息能力”成为评价一切事物的标准,信息意味着权力。掌握信息的人就具有了对他人的支配能力,不掌握信息的人则受到歧视,会产生信息焦虑。
6、信息生产和利用中的“马太效用”加剧。信息的生产和传播具有自组织性,会产生自动的聚集效应,即在信息生产和利用过程,一口一优势出现,就会不断地加剧,自行强化运作、滚动。信息活动的“马太效应”主要体现在社会信息的牛产、布局和利用过程中。同样。机械、片面、僵硬化的信息格局一旦肜成,就会产生负面效应,从而抑制信息化对税收工作的积极作用。
信息论文 23
关键诃网络信息地方文献
由于地方文献对区域经济与文化建设所起到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地方文献资源建设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近年来,随着网络化进程的发展,地方文献的载体形式发生了极大的变化,数字化的地方文献资源大大增加,如何把网络中丰富的地方文献资源转化为图书馆信息资源的—部分,并提供给包括非网络利用者在内的广大读者,已成为—个有待地方文献工作者关注和探索的问题。
1网上地方文献信息
1.1网上地方文献信息应归属于地方文献范畴。早期的有关论述多认为地方文献的收录范围包括地方史料,地方人士著述和地方出版物三部分。近年来,随着地方文献的不断发展,一些地方文献工作者提出了新的见解。认为地方文献是有关地方的一切资料,包括当代社会现实生活产业的各种资料,如凡一地之就业、开学、产业、旅游、工商、纳税、医疗、艺术活动等等资讯,都应属公共图书馆地方文献部门收藏并提供查询服务的范畴。随着信息产业的发展,大量数字化的有关地方的信息在互联网上涌现出来,以地方网站为例,例如从我旗的统计局网站上可以查询到我旗各个部门近年来工农业、文化、教育、卫生等部门的发展情况。从教育网站上,可以看到2004年我旗高考的排行榜等等,这些都是十分重要并为当地市民十分关注的信息。综上所述,网上地方信息应成为地方文献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
1.2重视开发网上地方文献
地方文献传统的读者服务工作主要是围绕文献的征集、整理、加工、借阅来进行,而网络环境下的读者服务工作则是以读者为中心,以信息咨询为手段,指导读者如何利用网络信息技术。这就要我们地方文献工作者来承担此任务。
首先要从浩翰的网络信息中界定出重点选择对象,图书馆地方文献工作必须在资源建设的目的性和系统性原则的指导下,建立—个评估体系,这个体系的建立要紧密依托现有的馆藏地方文献优势,在充分了解网络信息资源分布的前提下,利用搜索引擎对网上涉及本地信息化网站和信息源进行定向搜寻,积累一批反映地方文献的站点,而且还要充分考虑被选的网络信息与现有馆藏地方文献的互动性,例如收录这些信息后,是否会加强图书馆馆藏的广度和深度,最终确定一批有参考价值的网站和信息源。超级秘书网
其次要根据已界定的网络和信息源范围,把网络上相关主题的节点按照类目,分门别类地逐层加以重新组织,以主题树的形式,通过信息线索指引用户直接找到相应的网络信息资源。这是地方文献工作者对网上资源进行重组二次开发的结果。它为读者提供了这些资源在网上的分布,指引读者到特定的地址去获取所需信息,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网络信息分散变化大,准确性较低的同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