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式教学论文【最新6篇】》
如下是可爱的小编帮大伙儿找到的6篇案例教学法的相关文章,欢迎参考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案例分析教学法 篇1
1.1学生现有的知识体系不能满足教学内容的要求
经济法涵盖的知识点非常多,需要学生要具有丰富的知识理论体系,但是高职院校对经济法的开设一般是在学生入学之后的第二年,学生对法学的前期基础知识几乎空白。因此学生只是熟读了课本,却不能吃透该法律的内涵。导致学生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更谈不上灵活运用相关法律来处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出现的实际问题了。
1.2传统应试教育制约教学手段创新
教师重理论知识教学、轻实践能力培养;重考试成绩提高、轻创新思维拓展。具体到实践中就是教师采取应试的教育模式,结果导致教学手段被限制,例如基于课时的限制,很多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得不得采取讲授的方法,而不能应用多种教学策略的方法,结果忽视了向学生阐述相关立法的原则与初衷。学生学到的知识永远离不开课本,离不开教材,一旦走向社会就会力不从心,不能将理论联系实际,解决实际问题。
1.3教材混乱,教师不精
教材是支撑整个教学体系的重要因素,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工具,因此教材的质量直接影响教学质量,但是结合当前高职院校经济法教材的现状发现,目前存在教育体系中经济法教材种类比较多,截止到目前为止有十几种版本的教材,过多的教材版本会给教育教学带来系列的问题:一是过多版本的教材,导致高职院校在选择教材时缺乏针对性,使得教育目的不明确。二是教材内容的繁琐,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以我院校使用的教材为例,我院应用的教材多则500多页,大量的内容依靠教师在课堂上讲解是不现实的,因此需要学生通过自学进行,而由于经济法具有非常专业的知识结构,因此学生的自学又很难得到应有的效果。三是教材的内容比较落后。近些年我国相关法律在不断更新,但是教材的内容却没有及时更新,结果导致学生学到知识具有滞后性。经济法教学内容丰富、抽象,理论性和实践性很强,要求教师知识全面。然而,教经济法的教师主要是从相关院校毕业之后直接从事教学工作的,他们缺乏相应的实践经验,因此该部分教师在教学中也会忽视实践教学。
2将案例教学融入到经济法教学中的意义
2.1有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和积极性的调动
经济法教学中艰深晦涩的法律条文会让学生产生厌倦、抵触的心理,典型案例则具有生动性、真实性和具体性的特点,两者的有机结合能让课堂变得活跃、愉快,激发学生深入钻研的求知欲望和自觉思索、主动创新的热情。而兴趣是学习的第一老师,能够由内而外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让学习变成一件主动的事情,实现从“让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大大提高教学效率和学习成绩。
2.2有助于提高学生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是经济法教学区别于其它课程的一个重要表现。选择恰当的案例,让学生自行组织信息,运用已学的知识再现真实的情景,优选出最佳的解决方案,能够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记忆和对案例的印象。这样经济法理论知识才真正转化为动手操作能力,才真正体现出其课程设置的意义所在。
3经济法教学应采取的措施
基于高职院校经济法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结合教学工作经验以及参考相关文献,笔者认为应该采取以下措施:
3.1创新教学方法
经济法教学不同于其他学科的教学,因此在进行经济法教学的过程中除了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之外,还需要创新教学模式,建立多种教学模式相结合的教学策略,并且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选择相应的教学方法。比如在进行概念教学时需要教师采取传统的教学方法,即重点进行讲解式,而在进行相关立法方面的知识时,需要教师采取案例教学法,通过真实的案例将相应的知识融入进去,以此加深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力。
3.2选取合适的案例
案例可以是来自教师的司法实践活动,也可以来自查阅资料。在选取案例的时候,应遵循的原则:一是典型性原则。典型就是要求教师选择的案例要具有时代代表性,能够体现出经济法的核心内容。教师选择典型案例需要教师要多关心社会中发生的具有社会影响力的案例,通过典型案例的引入引导学生进行讨论,提升对相关知识的理解。二是针对性原则。案例的选择必须要具有服务教学任务的性质,同时还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特点,考虑如何通过案例引入引导学生进行相关知识的学习,以此达到教学的目标。三是启发性和疑难性原则。启发性是案例引入的最终目的,如果只是一味的强调通过案例引入让学生学习到相关的知识并不是案例教学的真实目的,而是要求通过案例引入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质疑能力,提升他们独立分析案例的能力。
4实施案例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4.1提高教师自身素质
教师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教学效果。要讲好经济法这门课程,至少需要做到以下两个方面:(1)构建多元化的知识结构。实施案例教学除了要求教师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之外,还要求教师要更多的掌握其他专业知识,尤其是要具有将多种学科综合应用的能力。例如基于高职经济法教学需要,很多金融知识、会计知识以及文学知识等都会应用其中,因此需要教师要具有全面的综合素质。总之经济法包含的知识点比较多,如果教师的综合素质不够其势必会影响教学的效果,最终也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果教师对经济法有联系的其他知识一无所知或知之甚少,知识的渗透力不足,无法满足学生的求知愿望,打开学生的知识视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2)丰富的实践经验和及时的教学反思能力。教师在实施案例教学时,首先应当明确司法实践中的审判方式、方法和过程,才能灵活、熟练地运用案例教学法进行教学,并能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4.2明确的教学理念
在经济管理学院给学生讲法律应立足管理、结合管理讲法律,这又不同于给法学专业的学生讲法律。课堂内容的组织要结合教材,紧贴企业管理实践,多讲企业经营中法律误区和盲点,以往企业所犯错误和付出的代价。这就要求案例的选择要有针对性,多选择失败型、教训型案例,对学生有举一反三作用。
4.3课堂讲授中加强互动,并与现代教学手段相结合
案例分析教学法 篇2
关键词:案例教学;曲式分析;作用
现如今,由于曲式分析课程的理论知识在某种程度上表现得较为枯燥,它的纯理论性使得很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极容易产生泛味性,从而消极学习。而案例教学法是一种在形象思维的过程中进行教学的施教方式。在其他教学方式的尝试中,都没有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的时候,我们采用了案例教学法,收到了较为理想的教学效果。以其形象的案例教学形式进行教学,从而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保证了曲式分析教学的教学质量。
1案例教学法和曲式分析介绍
1.1案例教学法和曲式分析的内涵
案例教学法指的是教师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而制定出教学目的,并依据教学目的,来引导学生对典型案例进行调查、思考、讨论、分析等各项活动,以此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案例教学方法相比于传统的教学方法来说,有许多的优势:首先,它采用形象而生动的案例直接和学生接触,使学生对其乐于了解、乐于分析;由于在教学中表现得十分直观和具体,因此,化抽象化为形象化,克服了理论教学过程中的抽象化、难理解等不利因素,使学生在学习中更好更快的得到理解和掌握。其次,在教学过程中,案例教学方法表现出更加能够侧重对学生进行启发的优势,案例教学方法能够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观能动性,它不再是强硬的填鸭子式的灌输教学,而是学生自身积极的和主动的学习。再次,案例教学表现在沟通方面有着十分强大的优势,它有助于教师与学生之间教学互动以及学生和学生之间的学习互动,从而大大提高了学生在学习中的趣味性。最后,案例教学的优势还表现在能够较快地达到教学目标,因为它并不是希望学生通过死记硬背来记住知识,而是重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能力。
曲式分析,简而言之,就是对音乐作品的曲式结构、形态、类型以及规律进行分析和研究。曲式分析教学的主要教学目的是在于培养学生对曲式结构规律的理解能力以及运用能力。
1.2案例教学法与曲式分析的相通之处
案例教学法,指的是在教学中采用具体的案例进行教学,进而使学生掌握普遍性的理论规律,它是从案例的特殊性上升到理论的普遍的一个教与学的过程,是一个由实践到理论、再由理论到实践、不断往返循环上升的过程。这一过程符合人类的认识规律,即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在案例教学中,学生通过对直观形象案例的了解,加深了对理论知识的正确性和普遍性的理解和认识。
曲式分析在某种程度上与案例教学是相通的。曲式分析本身也叫作曲式与作品分析,它需要对大量音乐作品进行分析,进而总结出曲式结构形态、类型以及普遍的曲式规律,从而形成曲式结构原理,再通过理论去指导实践。而曲式分析教学的目标也在于培养学生理解、分析作品的能力。因此,案例教学法对曲式分析教学具有重要的意义。
2案例教学法对曲式分析教学的作用
2.1增加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在传统的曲式分析教学中,由于曲式结构形态等理论知识的枯燥,使得学生失去学习曲式分析课程的兴趣,进而影响该课的教学成效,最后影响音乐专业学生的专业素养。
在曲式分析教学中采用案例教学法可以很好地增加学生学习该课程的积极性。案例教学是一种形象化教学,它的教学形式表现得十分丰富。教师在曲式分析教学中,恰当和科学地采用案例教学法能够激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强烈的共鸣。特别是与学生专业方向相接近的音乐作品案例,能够很好地提高学生学习理论学习兴趣,实现曲式分析教学的目标。例如,在教授钢琴方向学生曲式分析课程时,可以选择学生经常弹奏的作品,增加学生学习积极性,运用学生对作品的感性认识,强化理论知识的学习与理解,使曲式分析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成效。
2.2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曲式分析原理
案例教学方法并不是将曲式分析理论知识灌输式地教给学生,而是通过案例讲解、分析、探究,让学生深刻地理解原理知识,它重视的不是单一的结果答案,而是整个案例分析的思维过程。在案例分析讨论中,学生们通过积极开动脑筋,真正地对原理知识心领神会,而不再是通过死记硬背来对付。
譬如,通过案例分析讲解一段曲式里复乐段的时候,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复乐段为何属于一段曲式,复乐段与乐段反复有何不同等问题,使学生在案例讨论分析的过程中更加深入地理解复乐段。通过这种案例分析方法,学生将更好地理解曲式原理。
2.3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的能力
案例教学法不同于传统的教学方法。在传统教学中,教师是占主导的传授者,学生只是消极的接受者,教师讲授原理知识,学生只能狼吞虎咽的接受,无疑这种方法不能培养出较高综合能力的学生。而在案例教学中,学生不再是被动的接受者,教师与学生之间是一种互动的关系,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在曲式分析教学中,教师采用案例教学法,展示典型的作品案例,引导学生主动去探索分析。学生将所学的曲式结构、类型等理论基础知识应用到实践中,理论联系实际,主动思考、分析与研究。同时,相较于传统教学中,学生的消极接受,案例教学方法通过增加学生的主动性,无形之中迫使学生积极开动脑筋。通过一系列创造性的思维活动,使学生不断开拓知识的深度与广度,提高学生曲式分析的综合运用能力。
3结语
案例教学法以其独特的优势,在曲式分析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深化学生对曲式分析理论知识的认识、并提高学生将知识运用到实践中的综合能力。案例教学法是改善曲式分析教学成效,实现其教学目标的有效方法。
参考文献:
[1] 高为杰,陈丹布。曲式分析基础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 唐小波。刍议三种教学法在高师曲式与作品分析课中的应用[J].艺术教育,2007(02).
[3] 谢秋菊。案例教学法对曲式分析教学的几点启示[J].音乐时空(理论版),2013(01).
案例教学法 篇3
【关键词】初中政治教学;案例教学法;运用
初中政治教学作为培养学生政治思维、树立科学价值观的教学内容,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符合新课程改革对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教育目标。在当今政治教学过程中却存在现实问题影响教学内容的有效落实,教师应迎合时展需求有效创新教育内容,达到提高初中政治教学质量的目的,而案例教学法作为创新型教学模式,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掌握政治学习方法。基于此,为了使案例教学法得以有效落实,探析其在初中政治教学过程中的运用方略显得尤为重要。
一、探析案例教学法内涵
案例教学法最早由美国哈佛学院于1920年所提出,案例主要来源于该学院中商业管理中真实情境,通过这些真实情境构建为课堂讨论,在讨论过程中融入教学内容,可以有效丰富课程教学内容的同时,使学生在真实情境中可以有效掌握学习内容,达到提高课程教学趣味性与学生学习效率的目的。随着我国新课改的深入发展,当今案例教学法早已跳脱工商管理教学领域,可以与专业技能教学、理论知识传授等教学内容灵活交融,为提升课程教学质量提供有效教学方法,使学生可充分参与到课程教学过程中,提升学生学习兴趣,有效落实教学内容。其中,初中政治教学内容,作为理论知识的一种,可以通过案例教学法,有效提升教学质量,使教学内容更加生动,转变初中政治晦涩难懂、脱离学生生活且理解较为抽象的固有认� 在初中政治教学过程中,案例教学法若想得到有效运用,需要结合学生学习需求,赋予案例生活化与学生本体的特性,使案例教学法更具科学性,为提高初中政治教学质量奠定基础。
二、分析初中政治教学中案例教学法的运用方法
(一)在课程导入过程中合理运用案例教学法。行之有效的课程导入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加强学生的专注度,为师生良性互动营建良好氛围,使初中生可以在案例教学法有效的课程导入下,深入探析教学内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与能力并提升初中政治学习效率。为了使案例教学法之初中政治课程导入更具科学性,教师应在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下,充分发掘与学生生活关系密切的案例内容,提升案例与学生之间的关联,引导学生可积极参与到案例探讨中,为提高初中政治教学质量奠定基础。例如,教师在进行“为坚强喝彩”的教学时,教师可在课程开始前,利用互联网向学生播放一段《千手观音》的舞蹈视频,而后播放这些聋哑舞者在日常刻骨训练的花絮,那些聋哑舞者并无法听到音符的律动,只能一遍又一遍跌倒后再爬起来,只为可以找准节拍,她们的坚强意志是不断进取的动力,最终呈现给人们一台完美的演出。在案例教学导入下,学生会陷入沉思,设想若是自己处于聋哑舞者的境遇会不会富有坚强精神并直面挑战,达到提高自身综合素养的目的。通过案例教学法做好初中政治课前导入,学生将产生极大的学习兴趣,为提升课堂教学质量营造良好氛围,达到提高初中政治教学质量的目的。(二)在落实教学内容过程中有效落实案例教学法。初中政治教学内容理论性较重,有些学习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环境差别较大,使学生并无法有效参与到课程教学过程中,无法有效落实教学内容,案例教学法则选择学生身边的真实案例,支撑理论性较重的政治教学内容,在有效应用案例教学法的同时,可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例如,教师在进行“公民的义务”教学时,可以介绍治理沙漠模范杜芳秀,十年如一日坚守在治理沙漠最前线,时刻践行环境保护是公民的基本义务,通过该案例学生可充分了解义务的内涵,培养其热爱环境、保护生态以及乐于奉献等品格,为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奠定基础。(三)在巩固政治教学内容时有效运用案例教学法。巩固政治教学内容,可以使学生更加明确学习重点,明确学习方向,并认清自身在学习中的不足之处,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例如,教师在进行“诚信是金”的教学时,可在课程教学结束后向学生讲述我国数学家华罗庚一件生平趣事,有一次华罗庚去店铺买东西,当坐车回家后发现店家算错了账,多找了他几分钱,于是华罗庚又原路返回将钱还给了店家,同时询问学生华罗庚具有何种品格,所谓诚实守信就是如此。结束语:
综上所述,案例教学法作为有效教学模式,应通过课前导入、教学融入以及课后复习得以充分应用,在提高教学质量的同时,达到提升学生政治素养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姚鸿燕。浅谈案例教学法在初中政治教学中的运用[J].亚太教育,2015(10):54-54.
[2]王殊华。案例教学法在初中政治教学中的运用探析[J].新课程研究(下旬),2014(8):24-24,25.
案例教学法 篇4
应用型本科教育是高等教育的一种重要类型,以培养具有扎实理论基础、熟练专业技能和较强创新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社会对人才的需要更注重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操作技能,应用型人才成为社会经济建设需求的主要力量。因此,应用型本科院校更强化实践教学,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这样的人才培养模式决定教学方式体系的构成,一些开放式、创新型教学方法更能适应应用型人才培养。案例教学法的引入并不是对传统教学法的否定,它易于与传统教学法相结合做到教学相长。在二者结合点处,可将复杂难懂的理论知识带入一个特定案例中,然后抛出一个情景假设,学生会对此案例进行思考、分析、实践、讨论,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主体地位发生转变,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迅速提高,思路变得开阔,有助于对复杂问题的理解和创新思维的培养,同时获得一个展示自我、互动交流的平台。多媒体技术课程本身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涉及应用软件种类较多,软件功能知识点比较零散,操作步骤较多,学生难以记住。所以,学生学习完一定的理论知识后,教师通过案例教学建立软件操作方法知识链,组织学生联想思考并要求学生在实践教学环节模拟完成案例。课程教学取得阶段性进展后,教师可以设计一个综合案例,将不同软件常用开发技术串联起来,学生通过学习和上机实训后能做到“瞻前顾后、融会贯通”,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强化对操作技能的应用。因此,在多媒体技术课程中引入案例教学法会显著提高教学效果。
2案例教学法在多媒体技术课程中的实施
2.1案例的选择与设计
案例教学法的基础是案例,案例的选择与设计直接影响案例教学的效果。因此,在开展案例教学前要精心选择与设计案例。一个成功的案例设计应符合以下几个方面的要求:第一,案例设计必须围绕教学目标。教师根据一个既定的教学内容确定一个教学目标,编写的案例要能体现目标实现的过程,这样学生就能带着一个明确的目的开展探索式的学习;第二,案例应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客观真实性、深刻启发性。案例教学主要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要求学生具备较全面的理论知识与操作技能。所以选择的案例在一定的客观环境下具有可操作性,学生根据所学知识经过思考、分析后在实践中能体验到开发的成就感。此外,案例教学应该超越案例本身的限制,应该能提供给学生完善的作品、举一反三的思考空间;第三,案例应以学生为中心,具有充分的吸引力。案例设计应与学生的兴趣爱好、知识发展水平、思维方式等相适应,这样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使他们在学习中不断获得成就感,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2.2案例分析与知识点演示
案例引出后,教师分析案例的内容结构,准确把握案例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然后,将案例拆分成若干个子案例,分析每个子案例中蕴含的知识点,如表1所示,并辅助进行相关知识点的操作演示,必要时对部分知识点边演示边解释,从而让学生掌握知识点的操作技巧与应用场合。同时,教师在分析与演示过程中应留有余地、� 学生在研究案例之后,很快进入情景之中,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问题间的关联,找出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从而逐一解决问题。例如,使用Premiere制作气球相册的案例。教师展示综合案例后,分析案例诠释的重难点是气球内照片如何产生变色效果,三个气球内照片按何规律显现。从内容结构上进行分析,三个气球照片显示可由三个视频序列组成,每一个序列又作为一个剪辑素材合成最终的变色效果。更进一步,指出如何实现一个变色的气球序列的关键。这里,教师进行建立“照片变色1”序列的演示操作,同时提出建立“照片变色2”、“照片变色3”的思考问题。学生就会带着问题学习,对演示过程能够产生深刻的记忆。此时,提示学生仔细观察,照片还具有淡入淡出效果,提问将如何做到?启发类比PhotoShop中学过的“蒙版”与视频中的“遮罩”,回顾视频遮罩原理,并演示一个气球内照片淡入淡出效果。同理,另外两个要求学生自行完成。这样,通过层层剖析的方式将一个大的案例分解成多个子案例,演示个别子案例的实现过程,突出重难点技术,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同时激发学生探索的欲望,带着问题完善细节,培养了独立创新的能力,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2.3实训与总结
这一阶段由教师提供素材、提出制作目标,要求学生完成视频制作并提交总结报告。制作目标可以是与演示案例类似的大作业,也可以要求完成整个演示案例。这个阶段,教师的角色发生了转变,由授课者变成了指导者,主要以学生动手操作为主,教师起到辅导、答疑的作用。例如,对于气球相册案例,上机训练过程中,基础薄弱的同学对运动效果的设置、色彩属性的改变和时间起始的计算可能不熟,教师应对其加以指导。对于共性问题,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网络教室的教师端统一进行讲解。实训过程中鼓励同学互相讨论,有利于思路的打开、技巧多样化的形成。当学生完成提出的任务之后会有一种较高的成就感,教师可以对完成较好的同学给予适当表扬,激发学生继续探索、延伸任务的兴趣。因此,还可以扩展案例、提高要求,设置具有一定梯度的相关任务,让学有余力的学生继续完成。最后,指导学生撰写案例总结报告,总结在学习案例时的具体收获,提出自己所解决的实际问题,对于存在的问题分析原因并尝试提出解决方案。教师应对学生的总结报告给予点评并给出正确的操作方法。通过总结,使学生加深对案例的认识,强化操作技巧的训练,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3结束语
多媒体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用型人才教育强调的是操作技能、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而案例教学法就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能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调动学习的积极性,促进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实践证明,案例教学法的实施提高了学生学习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了相互协作、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同时,案例讨论使学生学会了相互学习、取长补短,而且学生与教师之间建立了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并提高了教学效果。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们将继续研究与专业相结合的教学案例,使案例教学法进一步取得实效,真正培养社会所需的人才。
案例教学法 篇5
【关键词】《中外名记者》 中美案例教学法 比较
美国案例教学法以“哈佛案例教学法”为代表,国内案例教学法则以《中外名记者》为课程载体。
哈佛管理案例教学不同于国内学科的案例讲授方法,它不是为了给学员一个标准答案或者解决具体问题的办法,而是侧重于理论应用,需要学员积极参与讨论,是一种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方法,这与国内案例教学模式是一致的。
《中外名记者》的课堂采取案例式教学模式,打破了国内应试教育体制下的教学方法,将传统的课程观转变为“实践性课程观”。这转变了教师与学生的课堂角色,教师不再是单一地传授知识,学生不用被动地接受知识。在教学过程中,案例以书面形式被展现,是学生剖析的对象。因此,教师和学生要共同直接参与对名记者案例的分析、讨论、评价,进而总结不同记者的新闻理念与采访技巧。
一、教师角色与学生角色的设置区别
现在,不论国内外,案例教学作为一种独特的授课形式,相比较于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它对教师的教学能力与水平有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在备课时不仅要选择、准备高质量的教学案例,自身还必须具备深入剖析案例、总结与回归教学重点与要点的能力,将案例分析的能力提到一定的高度。因此,教师不仅是课堂的主导者,也是案例教学过程中的课堂导演, 不仅要“导”,而且要“导好”。教师甚至可以将讲台变为舞台,对课堂投入全部的热情,成为一个激情澎湃的演员。同时,教师还必须控制好自己的课堂,不仅需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还要为学生在课堂上设置发言交流的平台与时间,将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充分调动起来,使课堂灵活而有效率。
在哈佛案例教学中,学生在课堂上充当不同的社会角色。在转变角色之前,就要求每位学生在课前阅读大量的教学案例并从案例中总结出要点与分析思路,进而归纳出自己的发言要点。在国外的案例教学中,学生必须争取发言的机会,因为其课堂参与度是学期末成绩评定的主要依据。这就完全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充分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相比较于国内的案例式教学,这里以黄河科技学院新闻传播学院开设的《中外名记者》为课程载体。《中外名记者》的案例式教学并无墨守成规,虽然尚处于初级阶段,却力求在保持课程特色的前提条件下,汲取“哈佛案例教学法”的优势。但案例教学法在国内实施的过程中,在教师与学生角色设置方面却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例如,教师在《中外名记者》的课堂上虽着力采取案例教学法,但并没有完全打破传统教育模式的陋习,在课堂上的部分有效时间段内,教师依然是课堂的主导力量,学生仍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比较少。此外,在《中外名记者》课堂上践行案例教学法的过程中,学生会出现思维惰性与行为惰性的状态。这就导致了课堂无法跳出传统教学模式的怪圈,方式比较保守,形式比较呆板,所谓的案例教学实质上变成案例的罗列与讲解,尤其是学生对案例的分析和总结不足。当然,《中外名记者》的案例教学只是国内案例教学模式的一个缩影,它在教师与学生的角色设置上存在一定的区别,这也反映出国内教育存在的一些弊端。
二、中美课堂教学组织的比较
与国内案例教学模式不同的是,哈佛商学院教给学生的不仅仅是管理知识、创新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会了学生如何去发现问题与思考问题。它要求学生必须以领导者的角色去考虑问题,强调的是学生的参与性与苏格拉底式的学习方法。但在国内,案例教学模式存在无法实现的现象,或者说它并没有完全摆脱传统教学模式的怪圈。例如,在《中外名记者》的课堂教学组织中,案例教学仍是以教师讲授为主,点名提问为辅;学生在课前对教师所讲授的名记者知之甚少,他们在课下并没有进行详细的资料收集与查阅。但哈佛强迫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因此学生成立课外学习小组来缓解自身的学习压力。学生为了能够顺利毕业,他们必须发挥自身的学习积极性,主动在课堂上发表自己的要点与见解。相反,在国内却出现了截然不同的教学现象,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并不是很明显,学生依旧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缺乏思维能力与问题意识。由此可见,国内案例教学的课堂设置存在学生沉默的现象。但在《中外名记者》的案例教学过程中,教师不断进行着探索与实践,引入经典案例,积极组织课堂讨论,着力打破学生在课堂上的失声现象。
三、中美案例教学效果的区别
哈佛的学生自信且有很强的自学能力。哈佛的课堂案例具有国际化视野,不仅具有美国本土案例,还有大量来自亚洲、非洲、拉丁美洲的教学案例,@就培养了学生的全球化视野。此外,哈佛学生成绩的评定是以学生的发言次数、参与程度以及对案例的破解能力为依据的,这就要求学生在课下要认真阅读案例,否则会造成与教学进程脱轨的现象。因此,哈佛的学生具有很强的学习主动性。
国内的案例教学效果不如美国。在国内,案例本身存在局限性,大多以中国案例为主,这就导致学生形成了狭隘的视野。在期末成绩评定过程中,平时成绩只是起到一个参考的作用,这与哈佛的案例教学模式是相反的,这也是国内教育中存在的一个普遍现象。但《中外名记者》的案例教学则完全打破了这种局限性,至少在案例的选择上更具有国际化视野,课堂教学主要是以国外记者为主,例如哥伦比亚广播公司的爱德华・默罗、沃尔特・克朗凯特、丹・拉瑟等,意大利晚邮报的奥莉娅娜・法拉奇,美国广播公司的芭芭拉・沃尔特斯等。因此,在《中外名记者》课堂上所提出的教学案例具有国际化视角。学生在掌握了大量的国外新闻记者的新闻理念、采访技巧、新闻思想之后,可以将其与国内著名的新闻记者相比较,梳理出他们思考问题的方向与规律,进而总结出报道新闻事实的最佳新闻角度。
四、中美案例在课堂教学中各自所占比例的区别
在国外,在正式将案例引入课堂之前,都要经过反复的研讨,以确保案例的多样性和全面化。并且,国外的案例分析占教学内容的80%以上,学生甚至要在两年的时间里分析800多个案例,一个案例通常要占据到两到三节课的教学时间,而每节课为80分钟。
但在国内,案例教学只占整个课堂的5%,教师甚至可以在一节课的时间内讲述5~6个教学案例,案例讲解的量多却缺乏精辟。因此,从比例上来看,国内的案例教学并不注重学生的思考,只是简单地为某一个理论知识点服务,对案例的分析过于肤浅,缺乏深度,也导致了学生的参与意识薄弱。但教师在《中外名记者》的课堂上试图改变这种现象,引入了国内外大量的著名记者的案例,讲述不同记者的生平资料、新闻理念、采访方式等,旨在引导学生能够在诸多的名记者案例中总结出新闻采访的方式与技巧。
【参考文献】
[1]王青梅,赵革。国内外案例教学法研究综述[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9,31(03):7-11.
[2]雷焕贵,段云青。中美案例教学的比较[J].教育探索,2010(06):150-151.
实例教学法 篇6
〔论文摘要〕基于知识产权法的特点,结合独立学院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在教学中应当特别注意强化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克服传统法学教育的不足。文章通过实例揭示案例教学方法的基本操作环节,努力探索案例教学法在课堂教学中的深度运用。
一、“知识产权法”传统教学方式的基本特点和问题
就世界范围而言,法学教学方法无外乎两种,其一是案例分析教学,其一是讲授式教学。可以说,包括“知识产权法”在内的各种法学课程的展开都以这两种方式为依托。案例分析教学是把案例当做一种可以从中阐明法律原则的经过推理归纳的原始经验材料。讲授式教学注重教师系统讲授相对抽象的概念、原则、基本原理和理论,旨在向学生传授知识。
从目前来看,我国“知识产权法”教学方法的主要特点是:第一,最主要的教学目标仍是对现有法条的阐释。尽管知识产权法本身的实践性非常强,但师生的教学活动仍然主要是围绕着对现行法律的阐释而进行的。教学评估也主要是考核学生对现行法条的掌握情况。第二,最主要的教学方法仍是课堂讲授。以知识为主要目标的教学模式仍然是主要的教学方法,而自学、讨论、调查研究、实验实习等都处于非常辅助的地位。第三,以教师和既定教材为中心。能决定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完全是教师,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是被动、从属的。第四,评估手段主要是笔试。在升学、就业和职业生涯中,笔试作为一种保障公平的手段被日益广泛地使用,并强化着各级教育的应试特征,包括国家司法考试。
这种教学模式也存在着一些问题。首先,在现行的教学模式中,学生在课堂上主动思考和操作的机会非常少。其次,现行的教学模式压抑学生个性,不利于培养学生创新的能力。第三,现行的“知识产权法”教学模式无法提供创新所需的宽松环境。
二、“知识产权法”教学方式的转型与实践
在本科“知识产权法”的教学中大量引人创新活动势在必行,关键在于改革教学模式,吸引学生回到课堂。
(一)对案例教学法局限性的思考
首先,目前的案例教学法局限于“举例”,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满堂灌的情况。
其次,案例教学法在我国的运用有一定的局限性。从理论上看,案例教学法是一个从特殊到一般的过程,旨在进行归纳。这与它发源于英美法系相关,英美法系有“遵循先例”的原则,为此,必须将先例所产生的所有问题归纳整理出来,与本案对比,以突破灰色地带,寻求对本案的合理判决。所以,这种案例教学法的功能就在于训练学生的归纳整理能力。嘀我国并非英美法系国家也没有所谓的“遵循先例”原则。作为一个成文法国家,我国是一个以特定的价值 在法律适用过程中,考察的不是具体规范,而是在整个法律体系中寻找解决问题的答案。
在实践中,教师在运用案例教学法时,较为倾向选择知识点针对性极强且相对单一的案例。但现实中发生的纠纷或者是司法考试出现的案例题,往往都是综合的、较为复杂的,或者说是涉及多重法律关系,需要用到几个甚至十几个相关知识点的。而传统的案例教学方式并不能帮助学生解决真正的问题。所以,在学生们参加司法考试或者做模拟法庭等活动中,总是感到自己的知识不够,总是会漏掉一些重要的知识点。这实际上就是人为地将完整的法律体系和知识割裂成若干小点,而学生聚沙成塔的能力又是相当有限的,这样一来,教学效果在某种程度上适得其反。
(二)案例教学法深度运用的实例分析与探索
虽然案例教学法在适用的过程中有着种种的不尽如人意,但不可否认,案例教学法是弥补单纯法学理论演讲式教学缺陷的一种较好的选择,它仍是我们法学教学的最重要手段和方法之一。笔者认为,倘若能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深化,即将单纯的举例教学方式向实例研习方式转化,就能使我们的教学方法更加多样,教学效果更加良好。
所谓实例研习,是指在法律课程教学中,学生除上课听讲外,尚须研习若干实例,在考核方面,考试以实例分析为原则。这种方式,目的在于通过教学过程,培养学生对法律解释、漏洞补充、法律续造等法学方法的掌握,训练学生的法律思维,加强增进学生处理法律问题的能力。这是一个不同于单纯由教师举例并分析的方法,而是一个从一般到特殊的过程,即演绎的过程。
笔者认为,实例研习方式是对案例教学方法的深度运用。因此,教师可在继续贯彻举例教学方式的同时向实例研习方式转化,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强化学生法律思维的训练,使学生的知识由点连成线进而扩展成面,让学生学完课程之后能够切实地解决一些现实的纠纷。
在实践中,笔者选择了近年来引起社会广泛关注的“《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与电影《无极》的著作权纠纷”案为实例,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尝试。我们选择该实例的意图有四:其一,该案件社会影响非常广泛,学生可十分轻松地获取该案件的相关资料;其二,该案件还未最终定论,存在研习、探讨的广阔空间;其三,涉案视频内容轻松搞笑,趣味性十足,容易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其四,该案涉及的知识点较多,适合学生运用课堂所学的知识点,系统化地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环节一:通过教师介绍,学生了解案情的大致情况。
案例背景介绍:陈凯歌导演执导的电影《无极》于2005年底、2006年初在国内公映。该片由中国电影集团公司与北京21世纪盛凯影视文化交流有限公司共同投资,耗资人民币约3亿元。著作权中除了保护作品完整权等之外,其余权利分别转让给了香港银都公司、韦斯汀兄弟公司和IDC亚洲公司等。
胡戈,依靠销售音像技术、器材谋生。他观看了电影《无极》后,以该片为主要素材,独立制作完成视频短片《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以下简称《馒头》)。片长约20分钟。在该片中,胡对《无极》的部分画面进行了重新剪辑和配音,以中央电视台CCTV12频道的《中国法制报道》栏目的形式呈现,将《无极》的故事演绎为电视台主持人向观众讲述2005年某月在某市发生的“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的侦破过程。
《馒头》片尾载明—导演、演员以及使用背景音乐等具体信息。
胡戈通过网络把《馒头》贴在某网站论坛里。《馒头》的趣味使之获得了网民的推崇并迅速传播。一些报纸开始介绍《馒头》,电视台也把它作为互联网上的一个现象进行报道。陈凯歌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将起诉胡戈。中影公司、盛凯公司的律师认为胡戈的行为涉嫌侵犯著作权。胡戈通过媒体表示,向《无极》方表示歉意,但不承认侵权。
教学环节二:教师提出了引导性问题并播放相关视频
《馒头》涉及著作权法中的若干重要的知识点:作品的判断标准;著作权包含的专有权利;著作权的归属,进而涉及知识产权诉讼的主体资格;合理使用制度与滑稽模仿的基本理论;对于著作权权利限制理论的探讨与批判。这些知识点可谓是环环相扣,若能系统地针对这些问题进行思考和分析,将使学生对著作权法的掌握达到相当的熟练程度,并能切实地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这些知识点,教师可提出相应的引导性问题,要求学生带着问题观看视频。
引导性问题:(1)《馒头》是否属于著作权法意义上的作品?
(2)《无极》的著作权人应享有哪些专有权利?《馒头》是否侵权?
(3)《无极》的著作权应归属谁?本案中谁是适合的原告和被告?
(4)如何理解合理使用与滑稽模仿?(5)关于权利限制理论的反思和探讨。
在提出问题之后,播放电影《无极》的片段和《馒头》的视频,该视频的制作和内容属于对电影《无极》的恶搞,内容轻松诙谐,很能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力。在学生欣赏视频的过程中不必再给学生过多提示,充分发挥学生自主思维能力,适时适当地鼓励学生进行自主深人的思考。
在观赏完视频资料之后,教师可以将当前的各方评论和争议向学生进行介绍,让学生了解目前普通百姓、当事人、律师、法官、学者们对该案的不同看法。这有助于学生发散思维,而不是一门心思只去考虑《馒头》侵害了《无极》的哪些权利的问题。
教学环节三: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分析研习实例。
将学生分为6一8人的若干小组,引导学生围绕讨论的案例陈述自己的观点,教会学生如何思考问题,如何抓住“案情”的关键点,如何进行分析。鼓励学生对教师提出的相关问题和解决方案展开讨论,甚至辩论,以求达成共识。在讨论或者争论的过程中,充满着学生各种观点的碰撞,不仅训练了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法律思维,也同时训练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与人沟通的能力。
教学环节四:进行全班交流,激发思想的火花。
教师可邀请各小组代表对该组的分析意见进行陈述,以进行全班的交流。同学们通过听取其他同学的分析,相互交流、讨论乃至争辩,不断检验和修正对案例问题的分析,进一步完善解决方案。在此过程中,教师无须做过多的干涉,而应放手让学生自主进行沟通和交流。
教学环节五:教师分析总结,传授方法。
在讨论结束时,教师针对学生的分析思路和分析结论进行评价,但这种评价并非绝对的孰对孰错。法学教育最容易给学生形成某个案件的对与错的判断,这是值得我们反思的一个问题。在现实生活中,本案并没有一个确切的结论(即便有的案例是有法院最终判决的,也并不代表法院的判决就一定是完全正确的),教师不应当只停留在分析结果的给出,而更应当注重分析方法的讲解。在《知识产权法》的教学中,有时候对实例的研习更多的并不是结果的对与错,更重要的是学生在研习实例的过程中学会的分析角度、分析方法和对知识的融会贯通。阵是案例教学法深度运用的精要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