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风水论文优秀5篇》
无论是在学习还是在工作中,大家都经常看到论文的身影吧,借助论文可以有效提高我们的写作水平。如何写一篇有思想、有文采的论文呢?它山之石可以攻玉,这里是人美心善的小编为家人们收集整理的建筑风水论文优秀5篇,欢迎参考,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建筑风水学论文范文 篇1
【关键词】古建筑选址;风水理论;建筑设计
中国建筑史是建筑设计技术专业的重要课程。其中古建筑选址问题非常深奥。涉及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风水内容。风水理论中有科学道理,包涵有非常丰富的哲理,对现代人的生活、居住乃至城市的规划发展有着很大的指导意义。建筑设计技术专业的学生应当对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风水理论有一定的理解。
1、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风水内容
古代人所说的风水,就是泛指地球中的所有物质,风水学就是研究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微观物质(空气、水和土)和宏观环境(天地)的学说。 根据古人的感知,在大地上除了地和水之外,余下的就是空间了,空间里只有风了。古人认为,风和空间和天是联在一体的,风水学中所说的风,既是空气,也代表空间,同时也包含天。 风水一词最早出于伏羲时代,太昊伏羲根据自己研创的简易图,推理出地球有过一段是风与水的时期。《简易经》里记载:“研地说:一雾水,二风水,三山水,四丘水,五泽水,六地水,七少水,八缺水,九无水。”这里所指的风水应是风水的原义。
风水之学说自古称之为“堪舆”,是中华民族祖先独创的一门文化景观,在中国数千年的文明历程中,风水是中国人追求美好环境一个化名词,现在已远播西方各国,影响遍及全球。因其所具有普遍的实用性,又具有预测性、神奇性,被西方人称之为神秘文化。在海外居住的华裔,无论在经商、建房、修造、卜葬等都很重视风水,不可思议的是这些人常常通过风水师的指点都大发财源,为此,西方人都羡慕不已,他们都想了解华裔发财致富的根由何在,得到的回答几乎都是因为得到了好风水的结果。因此引起西方人对中国风水的重视,他们也请中国的风水术士看风水。
2、中国古代建筑的选址问题
众多考古资料证明,重视人的居住环境,这是中国本土文化中一项重要的内容。早在六、七千年前的中华先民们对自身居住环境的选择与认识已达相当高的水平。仰韶文化时期聚落的选址已有了很明显的"环境选择"的倾向,主要表现在靠近水源,不仅便于生活取水,而且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位于河流交汇处,交通便利;处于河流阶地上,不仅有肥沃的耕作土壤,而且能避免受洪水侵袭;如在山坡时,一般处向阳坡。如半坡遗址即为依山傍水、两水交汇环抱的典型的上吉风水格局。中国古代建筑大多讲究中轴线,突出中心,两边有序地排列建筑。大型建筑群的北端最好有东西向山脉,南边宽敞的平原最好有河流弯曲地淌过。居中适中还有另外一层意思,那就是恰到好处,不偏不倚,不大不小,不高不低,疏密合适。
方位问题是古代建筑中的一个重要文化要素。但中国古代的方位概念却需要从两个谱系中加以探析,其一是见之于儒家经典,并获得官方认可的方位体系,这是一个以正交� 其二,则主要隐藏于中国古代民间流传的与住宅方位相关联的阴阳术数与风水理念中。而即使是风水术中的方位概念,在唐代或更早时期的观念,与明清晚近风水观念之间仍有很多的差别。本文从可能成书于唐代的《宅经》中有关住宅方位的分析,对古代基于阴阳术数与风水理念基础上的住宅建筑群中的方位问题做了一个梳理,其中既有浓厚的风水巫法术,也透露出古代中国人透过风水禁忌而力求在住宅布局中所希望保持的一些方位观念。中国古建筑布局讲究方位,十分注重方向,这是在建筑设计、施工建造时的一个重要问题。中国有句古话:“向阳门第春先到”,由此可知住宅宅院以及主要房屋都 应当面向正南,采取向阳的方向。阳光可以从上午9时到下午4时照射入室,居住在房屋之中舒服温暖。若建造西向的 房屋,则西晒,房里受热难当。若盖南房时,南房即房屋面北,北京人管这种房屋叫“倒座”,常年不见太阳。要造房子,其方向只有向南,中国的礼制制度对住宅建筑影响很大,都是要求以向南的方位为原则。 各种房屋,在选取方向时,都遵循这一条原则,自古以来一直不变。在一所住宅中,主要的房屋如客厅、明间、卧室、餐厅等等基本上都是向南的。例如:大理白族四合院都面向正南。
3、建筑设计与风水理论
将人性重新奉为设计的出发点为许多建筑师所共识。十几年来新兴的心理学、行为科学、社会学的研究,将人们向往自然、追求安全感和温情的理想渗透到建筑理论中,从而推动设计向人性的回归。
某些建筑设计思想以及进行的研究,在以中国的传统哲学思想为基础的,在中国风行近千年的风水理论中早有系统的论述,如:建筑择址的风水――地理学角度的思考;天人合一,注重自然,建筑、人的关系――现代的环境理论;封闭围合性的空间布局――场所观念;形势学――外空间设计理论。以上列举的几项对应关系可谓是风水理论和现代建筑思想殊途同归的证明。“风水”学关于建筑的选址,布局及营造的学说。是我国传统建筑文化发展中不可缺少的指导性理论,它具有当代也适用的科学性。因此,用到建筑设计的方案设计中去,会获得了好的效果。如坐南朝北的设计格局,凸显了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保障居住者冬暖夏凉,有效的调合人的生物磁场与地球磁场之间的和谐,促进居住者身体的健康和心灵的愉悦。
生态建筑学是研究人类建筑环境与自然界生物共生关系的生态学,是探索地球上生命活动能够均衡持续发展的生态学延伸于建筑学领域的一个分支。生态建筑学一方面把人类聚居场所视为整个大自然生态系统平衡共生的规律;一方面把自然生态视为一个具体建筑结构和对人类产生影响力的有仉系统,因而要求人类在建筑规划选址时,应考虑其自然生态环境的结构功能和对人类的各种影响,从而合理利用、调整改造和顺应其建筑生态环境。 我们会发现:延绵发展了几千年的中国传统风水学理论,其环境观、自然观与建筑观,竟与当代生态建筑学的新思潮理论如此相似。 将传统风水学的合理内涵与当代生态建筑学相融合,即研究建筑的方位、形态、材料色彩等等对于不同人的身心健康与事业发展的正负效应,也研究建筑的种种要素组合格局面对于大自然生态的正反影响,掌握对建筑要素及其格局的调整、优化,使之与人体生命信息和整个自然生态更协调、更同步,以更有利的科学方法探索人、建筑物、自然生态三位一体和谐共生的客观规律。
结 语
选择适合于人们居住的外环境是十分必要的,我们应当利用风水的理论为当代建筑设计服务。风水学宝贵的哲学思想,有强大的魅力。风水学历来都是有争议的,我们要让学生用科学的态度去对待它,就上而提到古代建筑方位问题,积极成分占主导地位,特别是一些与自然环境要素的关系方面,它为我们提供了全新的理论方法,值得我们借鉴。当年的祖先就是凭借掌握了这样的自然科学,很好的结合当时的社会,才有了几乎超自然的神奇,我们应当重视这份遗产。风水学是初步的唯物论,辩证法,是人们对大自然法则的逐步认识,具有一定的科学性。用风水理论对现代建筑进行指导,有利于建筑设计人性化,自然化,为人类提供更好的生活和生存环境。
建筑风水学论文范文 篇2
关键词:传统风水文化、现代城市景观、影响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 A
一、前言
随着社会发展的步骤,最近这些年,“风水”一词再次的闯入让门的视野中,在科学的应用下,我们慢慢的发现,它是有很多的科学根据,对现在城市建筑的发展和规划具有不可忽视的参考价值,下面我们就分析传统的风水文化对于现代城市景观的设计和影响。
二、风水学的理论基础
风水,又称堪舆。说文解字中提到,堪是天道,舆是地道。风水即是上观天文,下知地理的知识体系,它是古人在对抗自然环境的过程中摸索出的一套生存经验,经过历史的推动己经形成为一门学科。纵观人类的发展史,风水意识存在于多个古老的民族中。如埃及法老王的陵墓选址,玛雅文化中金字塔的方位等,这种文化现象� 从新石器时代开始发展,兴盛于隋唐,明清时期达到鼎盛,并逐渐向东南亚各国传播,只要有汉文化的国家和地区都受到风水文化的影响。风水学是以易经中的哲学思想为骨架的,理论与人们生活和思维方式息息相关,反映着中国人的民族心理和文化沉淀,是民俗的一部分,体现出最淳朴和最丰富的历史信息,从而具有了无穷魅力。在近代,风水学的理论遭到质疑,但随着现代科学的涉人,风水学有了新的定义,即是地球物理学、水文地质学、环境景观学、生态建筑学、宇宙星体学、地球磁场方位学、气象学和人体信息学合一的综合性科学。我国近几年也逐渐恢复了对风水学的重视,在2007年广东开平申遗中,申报材料中提到的第三条理由就是开平建筑风水。我国政府也在积极的筹备为风水学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其目的就是要保护和抢救风水文化,并要让它/古为今用,有更好的发展。
2、如何利用有限的资源创造出高品质、低经济、宜居住的城市,成为当前城市规划中的主要臆想。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风水理论为其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风水理论倡导“天人合一” ,把人看作自然的一部分,认为人与自然同属于一个有机整体,人与人居住的建筑空间应与周围环境相互协调。风水理论实际上就是地球物理学、水文地质学、宇宙星体学、气象学、环境景观学、建筑学、生态学以及人体生命信息学等多学科综合一体的一门自然科学。其宗旨是缜密考察,了解自然环境,利用和改造自然,创造良好的居住环境,聚集最佳的天时地利与人和,以达成天人合一的至善境界。在许多民间意识里,“风水术”一直是与封建迷信、糟粕相连的。其实“风水”也孕育着朴实的科学道理,风水理论中许多朴实的观点实则包涵有极为丰富的现代生活哲理,对现代人的生活、居住乃至城市的规划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清华大学建筑系景观研究所所长孙凤岐说,“风水并不全是迷信,在什么地方该建房子在什么地方不该建,我们祖先琢磨出了一套经验理论,这是有科学依据的” 。中国古代的风水理论很讲究人与建筑跟自然环境的关系。因此,早先的风水学被称之为古代的环境观、发展观。
三、风水学对中国传统景观的影响
1、风水格局对城市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城市中轴线的确定和重点建筑的布局上。例如以宫殿、寺庙、陵寝等建筑群的中轴线面对某些山峰(祖山、主山、朝砂、案砂),构成对景以壮城市之形势。战国时吴国大臣伍子胥为给吴国都城选址,总结出“相土尝水、象天法地”的城市规划布局思想,此后一直到明清北京城,历代都城基本都沿用了这种风水学的规划理念。例如明南京城是以相土以及宇宙形象来建造城市的;明清北京紫禁城更是风水规划建设的典范:紫禁城位于北京城的中轴线上,宫殿布局东西对称、左右衬托。西靠中南海,北倚景山,南有金水河。可谓前水后山、阴阳交汇,符合风水所要求的“藏风聚气”利于生态的最佳风水格局。因此故宫城址虽已距今千年却无较大变化,这正是因为风水文化在城市规划中强大不灭的生命力。现代城市规划布局方式中放射状布局和卫星状布局都明显体现了“相土尝水,法天象地”的思想。近日2013财富全球论坛专题研讨会“成都新未来”提出了成都卫星城市发展模式。所谓卫星城市,也是引用了宇宙间卫星和行星的关系,借以表明子城与母城相互依存的关系,此为“法天”。放射状城市则是蜘蛛网的布局形态,此为“象地”。
2、在传统景观的发展历程中,风水学理论影响着中国景观文化的形成"它与中国营造学和中国造园等构成了古代建筑理论的三大支柱"大到城镇村落的规划!山川河流的改造,小到家宅苑囿的选址!窗权门梁的雕琢,风水理论的运用都起到了其他学科无法替代的作用"它主要体现在专注于空间的总体组织处理,以敏锐的尺度感和娴熟的空间艺术技巧,灵活而妥善的运用多样的建筑形式,结合自然进行各种规模的空间设计,同时兼具生理学与心理学功效,使景观达到极高造诣。例如北京紫禁城的格局、明清皇家陵园的选址、苏州古典园林的特色!平遥古城的结构等。这些景观兼并自然美与人文美于一体,形成了宜居的微气候和小环境,展示出天人合一,藏风聚气的风水理念,尤其是明清两代对北京城及周边地区的改造,更是将景观设计和风水理念的结合推向了顶峰,风水文化的产生依赖于日积月累的经验和中国儒道等哲学思想的影响以及各历史阶段对美感的标准,可称其为我国传统文化的活化石。
四、现代景观与风水学的结合
1、城市规划应具有风水文化和谐统一的思想由于古代风水学的基础建立在中国传统哲学文化的阴阳、五行与元气说之上,因此“天人合一”、“万物一体”的思想就成为贯穿整个风水文化的灵魂,强调建筑与周围环境的和谐是风水文化关于城市规划建设思想的主旨。所以要避免在不利于人类生存的环境中生存,就需要人的建筑环境和生产生活按照自然秩序,从而求得天地自然的和谐。在当今城市规划科学化的设计内容中,规划已不能仅仅局限于城市自身发展,而是要综合地方自然环境、人文精神与民俗文化,以达到塑造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与居住环境互利互荣,即“天人合一”的目的。在各类因素相互协调促进的前提下,寻求适宜人居的城市发展规模、发展速度与发展方式,才能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由此可知,城市的外部环境是城市生存与发展的基础,必须要选择及保护好城市的外部空间,才能保证城市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城市总体规划之初需要分析与城市密切相关的山水背景,在区域层面划定与城市生态环境、景观艺术息息相关的背景。保护城市所在的山水形势,也是保护城市的“风水大背景”,包括山、林、河、湖的空间形态、历史风貌。因此几乎所有的风水环境均要求山水匹配,并按一定空间结构进行组合, 规划学家吴良镛先生指出:“中国城市把山水作为城市构图要素,山、水与城市浑然一体,蔚为特色,形成这些特点的背景是中国传统的‘天人合一'的哲学观,并与重视山水构图和城市选址布局的‘风水说'等理论有关。”他在认识到风水文化在中国古代城市选址在山水构图发挥重要作用的同时,也启示我们风水学关于外部山水环境的理念能在“山水田园城市”的规划建设中发挥积极的作用。
2、现代景观的概念是西方国家在上世纪60年代经历环境危机后提出的,他们开始研究/人与生态的关系,并取得了显著的效果,随着城市化建设的发展,我国现代景观在形成过程中借鉴很多国外的设计,大尺度的广场,几何形的切割,仿欧式的建筑比比皆是,可以说这是中国现代景观发展的一条弯路,是毫无中国特色的外来文化的堆砌"那么中国特色的现代景观应该是什么样呢?我认为古人早已给出了答案,他们把师法自然天人合一的理念应用于造景中,并总结为风水学,将现代景观与风水学结合研究的目的,就是要因地制宜的建立有中国特色的宜居环境,首先是建筑的特色"中国的古建筑以气势的宏大和细节的精致闻名,色彩浓重,是依据风水中五行相生相克的原理而建。采用以色克形,以形生气等方法达到阴阳平衡,中国现代建筑侧重于高度和形状,装饰材料相似,颜色单一,形成千楼一面的景观效果,建筑是城市的面孔,其受瞩目程度甚至高于城市的规划,在城市发展的最初时期,四方盒样的大楼确实能彰显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但随着时代变迁,一味的复制无法反映文化的精髓,针对这种现象,我国的建筑师做出了新的尝试。例如王澎,因其建筑设计符合自然环境并具有中国人文价值而获建筑界诺贝尔普里兹克奖,他提到,/如何让人生活在处于山和水之间的建筑是其设计的思想背景,这种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也正是风水学的真谛;其次是环境的利用"每个区域都有它特有的自然条件和生态系统,当各种客观因素相互融合时,整个环境才能充满活力。也就是促进气场的形成"例如园林选址,以四灵 而现代景观对环境的改造力度之大令人堪忧。开山、填海、挖湖等对地形的改变,同时也改变了几百年甚至几千年形成的气候条件,周边的生态环境都会受到影响,随着对环境的注重,使人很难产生归属感,是人文理念的流失,对此,设计者在积极寻求新的发展道路。2001年岐江公园的建成,开创了中国现代景观的新篇章,它运用环境主义生态恢复及城市更新的设计理念,成为对旧址保护和再利用的成功典范,也是我国现代景观做出的有益探索。
五、结语
风水学是我们从古至今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根据自已长久以来的实际生活总结出来的一套适合人们居住的精华,它无时无刻都显示着中华民族对人和自然的和谐相处。如果破除迷信的说法,它就是建筑学最精华的部分。
参考文献:
[1] 洪惠群,杨安。:《受风水意识影响形成的现代城市景观》,《 南方建筑》,2006年12期
建筑风水学论文范文 篇3
近来,有关风水学在一些建筑业、房地产业、装饰业颇有越演越烈之势,在安徽的一所大学中开设了“风水学”课程,曾经沸沸扬扬,南京大学也有过“风水师培训班”风波,一时招致社会舆论报道多多,争论其是否适合在高校中展开等等,大多数老百姓对它的神秘性也是越传越玄,并不真正了解其内涵。那么究竟什么是风水?风水是属于科学技术还是一种传统文化?风水学中的建筑美学又是指的哪些内容呢?它对我们当前的室内设计究竟有多少帮助?这一系列问题值得我们去探讨。
“风水”一词最早出于晋人郭璞著的《葬经》(气感篇):“气乘风则散,界水则止,古人聚之使不散,行之使有止,故谓之风水”;“风水之法,得水为上,藏风次之”。这个意思就是说自然界的龙脉真气遇到风就会散开,不利于人的身体健康,靠近水的地方又会聚在那里;为了健康,古人就想寻找合适的临近水的地方,让大家聚在一起形成村落,使这个地方不能产生大风,可以积聚真气,这就是风水好的地方;风水中,靠近水是最重要的方法,聚气是其次的方法,说白了,非常清楚,其实就是古人有目的的改造自然,以满足人们居住需要的一种活动,是古人在与自然斗争的过程中,依靠自身积累出来的经验来规划、营造自身的居住环境,达到身心健康的目的,我们也知道山环水抱才是好的居所,也是指能生气和聚气的地方,这是作为风水的基本概念的解释。
在当今其它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许多高等院校都开设了中国风水课程,并邀请国内部分著名的易学专家出任讲课,但从这些院校的课程内容来看,大都是将中国的风水学当作一种民俗文化和中国式建筑学来研究的,而其中的建筑学又大都集中在美学方面。可以这么说,尽管中国传统风水学的内容涉及到天文、地理、气象、人文、建筑、心理、生命、美学等许多学科,从民俗文化和建筑美学文化方面去探讨中国风水学才是更客观和有价值的,也才更具有现实意义。
中国古代建筑理论依据主要来源于风水学,并且从一开始就是和建筑环境联系在一起的。
我一直认为风水学对于建筑有其科学无法解释的理论,有它别具特点的一面,是有价值的中国传统文化遗产,它曾经对我们古代建筑、村落规划等起到过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我们人类经历过这么多年,从原始森林进入高楼大厦,生活方式和对自然的依赖程度与以往相比已是大不相同,对于以往的风水理论,现在也许已经不相适应,但风水学中的自然、协调理论却与现在建筑美学理论相通,与中国传统文化思想一脉相承,适合于我们现在大部分环境设计。
中国传统美学观从文化性格来说,是内向、含蓄的,建筑美学也不例外,中国古代建筑的美学主要体现在“山环水抱”和“曲径通幽”两个方面。从文化上来看,“山环水抱”是一种“有情”、“簇拥”,“曲径通幽”则表现出一种含蓄、幽美,这就是中国传统美学的文化特征,无论宫殿还是陵寝,都体现出这样一种美学思想,这种美学思想都能在传统风水学中找到相对应的内涵,也即中国传统思想的最大特点之一――“天人合一”、“万物归一”,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
作为建筑的一种延伸、也被称为室内建筑的室内设计,继承并发展了建筑的绝大部分的特征,事实上,当今的建筑美学大概念中就包含了室内设计美学,同样,风水中的建筑美学理论也对室内设计美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室内设计作为人们改造自身生活环境的一项工作,自成为一个独立的行业以来,不断得到发展、深化,直至成为对现实环境有很大影响的一门学科,所涉及到的相关行业也因此得到蓬勃发展。进入二十一世纪来,室内设计中的风水理论逐渐被带入内地,内地也开始盛行,但由于这些风水理论所讲无非就是富贵位、发财地等等,其理论与现代科学价值观有一定冲突,从科学角度来看,比较玄,都不是太靠谱。
现代室内设计的基本原则就是实用,这种实用也应该包括视觉上的“实用”――简约、精致,简约其实就是一种不外露,一种含蓄,有一种雅致在内,这和我们的传统建筑美学相吻合,我们现在的“玄关”空间也包含了让人不直接看到客厅的作用,同时又有一种缓冲、停顿来取得与全新环境相适应的效果。精致则是对任何细节的关注,是一种现代工艺的美感,在中国传统建筑上雕梁的精细程度是令人惊讶的,我们仍然为之美而赞叹。
当然,室内设计也是一直在不断发展的,但其实它的发展是离不开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的影响,不仅室内,我们所有的生活中的东西都离不开它的影响。
建筑风水学论文范文 篇4
引言
风水又称堪舆,在中国古代有着重要地位。中国古代人希望通过风水思想在建筑中的运用,能够获得良好的居住环境,还能通过建筑环境中的风水布局达到祈求阖家幸福、驱凶避祸、广纳福德的目的,实现家族的兴盛。在当今建筑学、家居设计方面,风水对提供良好的居住环境和建筑结构有其积极贡献。
风水概念
风水是汉族历史悠久的一门玄术,风指的是元气和场能,水是指流动和变化。风水在中国古代建筑活动中有着重要的影响,是建筑活动的指导原则和操作技术。从当今的建筑学角度来看,中国风水理论具有很完善的系统性。风水是中国古人协调人居环境和自然环境的一门理论,风水是中国古人对自然规律总结后得出的思想,风水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天人合一思想观念。中国风水思想在中国经过长期发展形成了多个流派,各个流派的风水学理论不同,侧重点也不同。如形势派,这一流派下又分为峦头派、形象派和形法派,形势派的理论多集中在建筑布局城市规划等方面。而理气派下的各个流派众多,包含方面也更为丰富,有占卜、住宅布局、还有医学方面的理论。风水学中的众多流派共同构成了中国传统风水思想。风水思想在建筑结构、建筑装饰中的体现反映了中国古人的审美观念和文化思想,对中国风水思想进行研究,是研究中国传统建筑的重要步骤。
风水思想在中国传统建筑装饰中的体现
在中国传统建筑中,风水思想占据着重要地位,中国传统建筑在建筑布局、结构设计、建筑选址等重要建设步骤都要以风水进行指导。古代大户人家在这方面更为讲究,建筑的基础建设结构等方面不但要遵循风水思想,房屋中的各个细节和装饰也要表现出风水文化。在古代中国人看来,住宅能够运用好风水思想不但能够使居住者拥有良好的居住环境,还能使这个家族获得更多的运气,家族发展的更好,反之,建筑没有形成良好的风水布局,不但影响居住者的居住质量,还会给家族带来噩运,不利于家族成员的发展。因此古代中国人对风水在建筑中的应用十分重视。
1.门窗中的体现
住宅的大门是整个建筑的门脸,代表这一个建筑的精气神。这种观念不但影响着古代中国人,当代中国人也很重视住宅大门的设计。从风水学上讲,住宅大门是住宅“集气”的重要通径。在古代,自家住宅大门不能正对邻家屋脊,否则财气和福气的通径会被阻挡无法“集气”。另外中国古代的大户人家大门口都会摆放两只石狮子,石狮子的摆放在风水学上也有着讲究。通常来说,石狮子中的雄师要放在左侧、雌狮子应放在右侧。石狮子都会踩球或口含宝珠,有驱邪避凶之意。之所以要将石头雕�
建筑的窗户具有采光通风的作用,无论是从风水学,还是当今的建筑学、家居设计学角度来看,窗户都应具有良好的采光能力,窗户的设计会影响居住者的心情,在传统园林中,窗户不但具有采光通风的功能,还是园林观景的重要视窗,是园林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2]。
2.镇宅辟邪构件
在古代中国建筑中常常会出现一些石雕或砖雕,这些雕刻最开始设立的目的与大门石狮子的功能类似,多是用于辟邪镇宅。特别是在房屋奠基期间,一些房屋的墙壁会有“泰山石敢当”的雕刻,在古代中国人看来其可以保证房屋安全,为家人驱除厄运。但是,随着时代的进步,这种镇宅辟邪的迷信思想逐渐淘汰,石雕和砖雕的美观性在现当代得到重视,并不断发展成为满足居住者审美情趣的家居装饰品。
风水与家住装饰的关系
中国风水学说是中国文化中的一种文化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另一种体现。中国风水思想中有着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观念,风水在中国古代不仅体现在城市规划和建筑结构设计方面,建筑装饰也蕴含了丰富的风水思想。风水思想对我国建筑理念有着巨大的影响,但是风水思想中也有着消极方面。风水思想中有阴阳观念,认为事物具有两面性,与中国传统的哲学思想有着深厚的渊源,因此当今的人们对于风水思想也应该秉持两面性的观念来看待,要以扬弃的思想来对待风水思想,继承发扬其精华思想理论[3]。风水思想对中国社会影响深远,传统建筑装饰体现了风水思想,随着社会发展进步,这些建筑装饰的功用逐渐发生了改变,一些不能满足当今社会建筑需求的建筑装饰被时代所淘汰,但是更多的建筑装饰和制作工艺得到继承和发展,如石雕、木雕、盆栽等多种装饰都在当今建筑中得到应用和发展。这些装饰都蕴含了丰富的风水思想,也是风水思想在当今时代中的传承,可以说,传统建筑装饰与传统建筑一样,都是风水思想的重要物质载体。
建筑风水学论文范文 篇5
【关键字】风水理论,审美,建筑
中图分类号: TU986 文献标识码: A
一、前言
“风水”这个概念最先在《周易》中出现,看似迷信,实际上是古人根据长久以来自然变化规律所总结出来的抽象理论,它能帮助人们在大自然中选适宜人居住的自然环境并适应自然规律的发展。而风水中形成的审美效果更是能陶冶人的情操,增加人的审美情趣。
二、风水理论中审美原则
1、实用性
在传统风水理论中,最合适人宅居剪墓葬的并非那些最美丽的地方,而是那些既能达到人们生产与生活水平标准, 又符合审美要求、能满足人们对美的认识的自然山水。从古人所遗留下来的墓葬或者房屋地址我们可以看到,大多数此类地点走位于环境优美,土肥水清之地,适宜居住。由此可以得知,风水理论不单单是一种为了“吉利”而存在的理论,它结合了科学与艺术,理性与感性,是实用性与审美性统一。这是风水理论中基本审美原则。
2、象征性
象征性是风水理论中最重要的美学特征。风水理论在长期的演化过程中形成了相对稳定的象征体系,其要表达的内在含义往往通过象征手法间接达到。常用的手法有数的象征, 形的象征, 物的象征。比如古代将数字“九”作为权威的象征,因此故宫很多地方景物数量都是九,比如说九龙壁等,这象征着皇权与威严。形的象征的更是不胜枚举。在中国大地上无论南北东西的居民住宅中, 其建筑大部分坐北朝南,前低后高,中间平整虚空。这样的形象可以理解为风水理论中的负阴抱阳,象征了一个人双手环抱,正在张口向天纳气。物的象征中最� 而古代百姓中住宅装饰更是和象征手法分不开。如合和如意、年年有余、富贵长寿、百子千孙等吉祥祈福图案都用谐音的方法以动物为象征,如年年有余的余可以被鱼代替,人们采用这些相应的装饰内容和形式来寄托自己对国泰民安的向往以及希望生活喜庆吉祥。
3、创作对象的自然性
风水理论中体现了强烈的自然美学特征。风水理论所作用的基本对象是山、水、风、土、气、向等自然要素,根据这些自然要素特征辨别吉凶祸福。根据观察这些自然景观排列等是否符合风水理论中原则, 是否有其自然属性和审美情趣,是否违背生活常理与审美原则。这表明了风水作用对象的自然性,它亦使风水美学脱不出自然美学的思想范畴。
4、秩序性
风水理论中强调事物要主次分明,轻重缓急有序(如图1)。这符合中国传统文化的道德观,天子最大,下面是臣子,再下面才是人民百姓,形成了等级森严的社会制度。这也体现在了风水理论里面,风水理论以主体居中与否建立秩序,重要的为轴,其余的均衡四方,体现出一种主次分明的秩序美。
5、地域性
由于风水理论作用对象是自然地理环境,自然地理自然在空间上不可移动不可更改,因此各个地区的风水都有其独特特征与地理优势差异以及不同的土壤、地貌特征。自然地理还有着耐久性,它始终存在, 可能的变化仅仅是人为或自然地改变其表层结构形态。因此,风水和其他艺术门类的创作对象不同,具有地域性的审美特征。
二、风水理论中审美效果――以传统建筑为例
1、对称美
均匀对称, 是自然美的最高表达。从古到今, 许多古城、皇宫、民宅、陵墓, 多是左右对称均匀的。传统建筑讲究四面方正、体形均衡、重点突出等, 完全符合风水学对构图美的追求。风水空间位置的这种对称性设计, 体现风水理论中构图均衡, 是对大自然的有机模仿, 在这种模仿中人类得到了一种追求美感的梦想实现,陶冶了情操,有利于人民审美感受。比如,紫禁城的建筑就是典型的对称原则的体现。一条中轴线贯穿于紫禁城,穿过其中心,在这条中轴线的东西两侧, 最重要的建筑群沿着中轴线均匀对称排列。进入午门之后, 所有建筑物都采用了更加严格的均匀对称排列形式。只有代表皇权统治中心的建筑才穿过中轴线布置在正中央。
2、含蓄婉约美
我国建筑讲究依山傍水,这在风水理论中也是有根据的。山环水抱必有气,山环水抱的地区给人一种曲屈生动的美感。这样的规则在我国非常普遍,比如很多名山大寺甚至著名的帝王陵墓都是山环水抱。人们最熟悉的四合院建筑厢房排列在主题建筑两侧,像一个两臂环抱的人,这也体现了山环水抱的原则,这代表了欢迎。中国传统文化含蓄而婉约,建筑风格也是这样,曲径通幽处。含蓄、幽曲的最终效果,通过建筑丰富的层次变化, 以及对称有序风格,实现了统一,获得博大幽深的艺术效果。
3、比拟象征美
在风水理论中,大地和人体一样有穴位和经络。而中国传统文化最看重繁衍生育,因此建筑所处之地往往为生机勃勃之地。选地要选雌雄交合之地,穴乃阴阳交合之区。阴阳交合而万物化生, 这样的象征意义是人类在这篇土地上繁衍生生不息,故而可以说人们长期以来追求的。
4、和谐美
传统风水学所追求的美,是自然的美, 不需要雕饰。这种自然美, 就是井然有序的和谐。传统风水理论中有有山无水休寻地的说法,因此,它追求的是一种整体美,就是有机统一的和谐。这里的和谐体现为人为建筑与周围大自然的和谐统一, 在这个前提之下再追求建筑与建筑之间和自身的和谐美感。古代帝王陵墓常常以横向的山脉作为天然围帐,与周围景物融为一体,浑然天成。而今的建筑却越来越不注意与周围环境的和谐统一,缺乏审美情趣,各类电线附着在建筑物外面,杂乱无章,长期处于这种环境中,会使人变得更加容易焦躁,因为受到混乱的环境影响。因此, 城市建筑的整体和个体面貌都应当和谐, 使人们的居住环境力求符合人们的审美需要。
5、气象之美
中国建筑追求气象宏大以代表运势旺盛。堂局宽阔,气象宏大,本来就是风水理论中的基本要素。这个要素我我国建筑中也体现的淋漓尽致。高山难得者明堂,明堂是山地中灵气聚集之地,明堂宽阔而四周山地粗朴才符合建筑选地要求。这种宏大的气象之美在我国宫殿建筑 中国从古至今,宏伟的宫殿建筑很多,比如故宫,还有唐朝大明宫,秦始皇兵马俑等。统治者奉行气象之美的原则,也具备同等的物质条件,
四、风水美学理论所体现的价值观
1、天人合一价值观
风水理论的哲学基础是天人合一价值观,它由中国几千年漫长的农业文明演化而来。在古人严重,自然是与人类息息相关、血脉相连的存在,而不是对手或者是征服对象。基于这样的历史,中国人的生存方式很特殊,具体表现为信仰天地万物和向自然学习。这样的生存经验使中国人的哲学思想和价值观念和西方哲学思想价值观迥然不同。
由于儒道两家在天人合一思想上的表述会有一定的区别,风水理论更多时候表现现了“外儒内道”的特征。儒家哲学推崇实践理性和伦理道德,主导了中国历史几千年,很多著名的风水大师都是出色的儒学家,因此风水理论很难改变儒家文化的外表。而道家哲学更为关注人与自然的关系。因此,作为“山水之术”的风水理论在其内在演变过程中实际上是遵循了道家哲学的思路。举个例子,风水家借用儒家的道德纲常将风水形势要素概括为“三纲五常”。气脉为富贵贫贱之纲,明堂为砂水美恶之纲,水口为生旺死绝之纲。风水五常,分别是龙要真,穴要的,砂要秀,水要抱,向要吉。细心的人可以发现这将地理状况和社会组成进行了类比,建立了一种隐秘的内在联系。其实风水家真正要辨别的是上述自然要素是否具有良好的自然性征与审美特征,是否违背自然常理和审美意趣。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天人合一价值观是当代环境美学的榜样,这更加与环境美学的最新研究有异曲同工之妙。这对于当代景观设计者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工业革命使人们重视经济发展,也污染了环境,忽视了人类和自然需求。当代景观设计学过于强调人单方面感受单方面的喜好,而忽视这这一切的根源,即天人合一,人与自然的有机联系。在日益注重保护环境的今天,景观设计者越来越强调自然性和谐性,尊重自然固有的美并 这也印证了风水理论的核心思想。
2、安稳内敛中和观
风水理论作用是为人们选择合适的居住环境,其最重要的一点理论是“负阴抱阳”,实际生活中表现为背山面水,这样的环境充分表现了一种安全沉稳的风格。风水理论十分重视“中和”的观念,蔡元定在《发微论》中说:“山属阴,水属阳,故山水相对有雌雄;阳山取阴为对,阴山取阳为对,此主客相对有雌雄也。其地融合,则雌雄必合,龙穴砂水左右主客必相登对,若单雌单雄,不相登对,虽或结地,必非真造化也。经曰:雌雄相喜,天地交通。……其次又当辨强弱。强弱者,言乎其察气也。夫天下之理,中而已矣。”是强调在选择穴地的时候,要注意阴阳调和,雌雄匹配,才能找到上好的吉地。气脉太强或太弱的地方都不宜用作穴地,太强则“折”,太弱则“柔”,而以中和最好。
五、结束语
风水理论反映了中国传统价值观,包括天人合一的和谐观和安稳内敛的中和观等,而其中的美学观念对我国古建筑影响至深,使中国传统建筑成为一道文化鲜明独特的风采。对于风水理论中的美学原则和审美取向研究有利于我们理解中国博大精深文化,而今环境美学发展与建筑设计也可以借鉴风水理论中的基本思想,打造宜居的家园。
参考文献
[1] 俞孔坚。景观:生态、文化与感知[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8
[2] 吴良镛。 人居环境科学导论[M]. 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