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论文(最新9篇)》
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论文吧,论文是我们对某个问题进行深入研究的文章。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论文很难写吧,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本文是爱岗的小编帮家人们收集的科学论文(最新9篇),仅供借鉴,希望对大家有一些参考价值。
科学论文 篇1
在医学科学迅速发展的形势下,随着外科技术的不断提高,对手术室的洁净条件和功能要求也越来越高。层流洁净手术室是一个多专业功能的综合整体,洁净手术室采用空气净化措施,将空气中的尘埃离子过滤,使细菌无载体传播,能有效地预防和控制感染的发生。本院于2005年重新建造洁净手术室,通过近3年来的使用,逐渐积累了一些使用和管理经验,现报告如下。
1、洁净手术室的工作流程管理
严格着装管理
进入手术室人员务必按规定穿高压灭菌的手术衣,戴一次性无菌口罩、帽子,离开时衣裤、鞋、帽、口罩放在指定位置,患者均穿清洁的病员服,用交换车接送,戴隔离帽。
空气净化系统的开关及清洁
每日早晨由夜班护士提前1h开启手术间空调系统,并将温度按需调至22℃~25℃,湿度控制在40%~60%。每日手术结束后,有清洁工用标志明确、分区使用的卫生洁具将手术间打扫干净,关闭电动门,经1h层流后关闭空调系统。急诊手术间不关闭空调系统。连台手术在前一台手术完成后立即进行室内湿式清洁,并关闭30min后进行下一台手术。
手术床的放置
手术床放于手术间净化区域的中心。头面部手术时将手术床向病人脚部适当移动,下肢手术时将手术床略向头部移动,以保证手术区域和器械台完全处于净化区内。
保持手术间的正压
手术中保持电动门处于关闭状态,尽量减少开关次数,严禁开门手术。因为手术室的环境是一个密闭的洁净环境,门关闭时室内的气压大于室外的气压,从而保证手术室内的洁净空气只能向室外流动,室外的空气不会进入室内,开门后就破坏了压差系统,手术间的净化质量也将受到影响[1]。
污物处理流程
手术完毕后,污染敷料和器械由洗手护士从传递窗向外走廊传送,迅速关闭传递窗内门,取出物品后立即关闭传递窗外门。外走廊有清洁工及时处理,污染物扎紧袋子后运送指定处存放。
2、洁净手术室的维护
专人维护,定期监测
科学论文 篇2
——警惕全球变暖
最近这几年,大家觉得天气一下子就变热了,原本凉爽的秋天现在几乎要到10月下旬才开始,8月份最热的天居然达到了40度以上。这是为什么呢?原来,是人类自己惹的祸。
随着人类高科技发展进程越来越快,科学随之产生的副作用逐渐体现出来,全球变暖就是一个例子。天气炎热,在酷暑里泡空调成为了一项新的“业余爱好”,但人们可曾想过,空调会带来什么负面影响呢?答案当然是肯定的,空调排放的气体中含有大量的甲烷,输送到外面,甲烷也是导致全球变暖的气体。同时,空调还会浪费掉许多电,所以要尽量避免用空调,适当即可。
而另一个原因就是:二氧化碳!汽车尾气与工厂废气中含有大量二氧化碳,而二氧化碳最可能导致温室效应(即全球变暖)现在汽车逐渐增多,据有关方面统计,到21世纪,汽车在全世界已有7亿辆,大量的尾气严重影响着我们,咳嗽,喉咙发炎……最重要的是全球变暖。有人统计,美国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已达到了20吨一年!中国每年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人均排放量也有2。51吨一年!我们周围的环境在恶劣地变化。
更重要的原因就是:森林锐减,水资源破坏,生态链严重被破坏,大量土地贫瘠,水污染严重,据统计全世界10%的河水被污染,新鲜的淡水供应成了问题,同时由于矿物质被大量使用,燃烧出的CO2气体导致了大气污染,同时臭氧层被严重破环,南北极出现臭氧层洞,加剧了环境的恶化。这样恶性循环的话,最终会导致人们的生活被严重影响。
这样一来的悲剧是什么呢?当然是显而易见了!天气加热,海平面上涨,南北极冰川融化,海滨城市,岛国被淹。这一切,都严重影响了人类的生存,实验证明,以后300年,海平面将上涨半米多,这还是最乐观的数据。再过7年,全球变暖将会无可逆转地持续。更可怕的是,由于北极冰融化,降雨量加强,大量淡水汇入北大西洋,破坏了墨西哥暖流,一旦墨西哥暖流被切断后,欧洲西北部温度将会下降5—8度之多,从而造成的影响,很可能引发新的冰河时期!想必大家一定看过《后天》这部电影,剧中的情景正是几百年后对我们地球的一个真实写照:龙卷风,冰层断裂,温度急剧下降,冰风暴,冻雨,地震,洪水,海啸……这并不是疯狂的幻想,如果人类不停止毁坏环境的话,这将成为现实!全球变暖不仅仅是天气变热,更会牵连出许多负面影响!
科学科学论文范文 篇3
1妇产科学的教学目的
在妇产科学教学中,首先应该明确培养什么样的学生,即妇产科学教学的目的是什么。讲授妇产科学是为培养出合格的从事妇产科的临床医生、妇幼保健和助产师。其要求在妇产科学教学中遵循一条原则,即培养出具有能够独立学习、研究、思考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临床高素质人才,重视培养学生勤奋和钻研精神,培养学生对妇产科学浓厚的兴趣、临床思维能力和熟练的临床技能操作,还要重视培养团队协作、与人沟通等能力,使其学会处理好医患关系,了解医院各科室的运作,熟悉相关卫生法规,有崇高的品行、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的合格医师。
2妇产科学教学改革中教师的作用
教师担负着教育和培养未来学者和临床工作者的重任。妇产科学教师帮助医学生,使其逐步过渡到没有教师的学习阶段。多年来习惯于以教师为中心,以课本为中心,教师教,学生听,记笔记、背笔记,应付考试现象严重,在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上存在着弊病,即只强调了传授知识,忽视培养能力。教师争分多秒地满堂灌,学生不遗漏地背,完全处于被动应付地位,不能进行主动地学习与独立思考,联系能力差。在知识爆炸的今天,妇产科学课程的教学时数有限,妇产科学知识不断增长,教师应该分析知识的内容,用较少的时间把最基本知识(重点)教授给学生,使学生能有效地承受负荷,将较多的时间用来培养学生运用这些知识的能力上,更多地提倡学生自学。改变自学能力差,独立思考、工作能力低,创新能力更低的状况。要达到上述要求,作为教师,主要的工作是如何搞好教学。教学作为一门学术性事业,是从自己所懂的事物开始,所以教师一定要不断地获取新的信息,不能只沉浸在自己专业领域的知识中。只有广泛涉猎各相关学科的进展,并在智力上不断深化,不局限于本学科的小天地,这样其教学才能得到好评。教学也是一个能动的过程,其需要各种类推、比喻和形象来建立起学生兴趣和教师理解之间的桥梁。教学上的程序应当认真计划、周密安排、不断地检查、修改,并同所教科目直接联系起来。通常教师传授学生的是须要记忆并加以回顾的信息,也改造和扩展知识。通过不断阅读研究新的信息,课堂讨论,学生提出问题,教师自身也将被推向新的创造性高度,在教学、学术水平上得到升华,更上一层楼。好的教师重视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鼓励创造性思维地发挥,使其获得毕业后继续学习的能力。
3强调情境学习和技能的掌握
结合学习目标,将临床病例作为重要教学资源,充分利用图书馆、网络、教材等设施,使学生主动对疾病地发生、发展、诊断和治疗有一个全面的自我更新认识,使学生的学习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发现和掌握的过程,这种学习方法可以贯穿到从实习到整个妇产科学课程[3]。在课堂上教师适当的行为对学生的影响较大,教学也是一种情感学习;教师展示出积极的态度,最终会使学生争取一个积极成功的妇产科学学习经验[4]。
4提倡学科间的交叉联系和新技术的相互应用
应重视妇产科学与其他基础和临床学科的交叉联系,在教学中要有一定学时安排生理、生化、病理、分子生物学、CT、核磁共振成像、内外眼儿科等讲座;不断更新知识,将新技术在医学中的应用讲授给学生,使其能够适应科学发展。如核磁共振成像(magneticresonanceimaging,MRI)无辐射伤害,软组织分辨率高,适用于妇科肿瘤的诊断与治疗。MRI所获得的图像清晰精细,显著提高了医生的诊断率,对早期肿瘤地诊断及预后评估有很大的价值,应在基层医院进行推广,作为将来在基层医院工作的学生,应了解和掌握这些新技术的应用。随着教育技术向着信息化和数字化发展,教育资源开放共享的理念已进入到妇产科教学工作中,微课作为一个新兴的教学资源,通过短视频记录,精确表述妇产科教学中的某一个关键知识点或难点,起到较好的辅助教学作用,将手术操作的重要过程进行录制,引入教学讨论,为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达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5注重科研能力的训练
临床医学生最缺乏是科研能力的提高。训练医生重视临床科研工作,培养医学生的科学态度、科研意识和创新精神,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授课过程中应结合科研实例,介绍临床科研基本知识,培养学生科研兴趣,使其主动参加到科研课题设计、实验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实验结果的分析及撰写科研论文中。重视基础医学科研,通过基础研究,将所获得的新发现、新技术、新方法转化为对临床疾病的发病机制、诊断和新药物研发的应用性成果,促进临床问题的解决。
6重视临床实训室的建设
妇产科学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科学,实际操作训练是妇产科学的重要教学环节,必须重视实训室的建设,不断添加和利用现代化的仪器和设备,进行临床实践操作教学,培养医学生的独立动手能力。采取学生小组讨论式教学,提出要讨论的问题和观摩手术过程,然后由学生运用其学到的临床医学知识,通过采集病史、体格检查,综合临床诊疗室、化验室及CT辅助检查的结果,对某项特殊病例的特点进行分析,提出诊断的思路,思考诊断和鉴别诊断的依据,并提出处理和治疗的方法。使学生的学习从被动到主动,从依赖到独立,发生根本性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中心,注重知识的传授,学生被动地接收知识,部分学生已习惯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对于学习的主动性认识不足。但传统的课堂讲授具有系统性、广泛性、深入性的特点,与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法相结合是妇产科教学改革的新方向。
7采用新的临床教学质量评估和考核方法
医学教育研究的目的是为医学生提供一个高质量、适当的教育课程及高效的技能训练方法和相关的准确、有效的评估标准。其须要进行医学教育理念的更新和评估标准的变革。借鉴北美医师资格考试标准化病人(SP)和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OSCE)的经验,结合医学专科院校职业化教育的特点,探索全新的教学模式和全能的教学评价体系,使医学生真正得到包括临床思维、临床技能和医疗团队协作能力在内的全面培训,培养出德才兼备的合格医学生,更好地服务于社会。目前专科院校正在努力地准备实行SP进行经典OSCE考试的条件,首先做到的是对临床医学生毕业前实施仿真型临床实践技能多站式考核,包括模拟诊疗站,内外妇儿科技能站、实验室检查站、医患沟通站等,创造出模拟手术室、模拟病房,甚至模拟医院等各种医疗环境,使学生身临其境,得到培养和训练,有助于医学生增强处理真实医疗问题的自信心。其次,要规范临床带教教师的实践技能操作,使每一个带教老师的教学水平与快速发展的技能操作相一致,避免不同学历层次或带教水平上存在的差异,做到能够正确客观评估医学生掌握临床技能的情况,达到考核评分标准的统一。
科学论文 篇4
一些人认为人文要重于科学,在以后的发展中要侧重人文。在他们看来,国家要强大,发展科学没有错,但不能舍本逐末,人们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还是不能放弃的,发展科技的问题不能让利益泯灭了良知。在小悦悦事件以及跌倒老人不敢扶事件发生后,比残酷的死亡更加抨击人们心灵的是人们对自身的反省,究竟这个社会还有没有良知存在?我们一直在倡导的科教兴国真的是对的吗?是否应该在发展科技的同时遗落人文?这些都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当然,也有一部分人认为科学要重于人文,俗话说xxx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xxx,由此可见国家富强,人民富裕是道德高尚的基础,小偷出现是由于物质的缺乏,他如果是个亿万富翁还会去偷别人的钱吗?只有国家富了,人民富了,才会令道德素质更上一层,而这一切自然是要依靠科技的发展,人文素养的培养可以暂时放放。
其实,在我看来,人文与科学是相辅相成的,谁也离不开谁,它们对生活有着同等重要的作用,从小我们就背xxx人之初,性本善xxx,也就是说后来我们所谓的这些坏人的出现都是政治、环境等各种因素导致的结果,我们需要用爱来包容他们,而不是冷眼相对、冷嘲热讽,这就需要我们不断提高人文素养,这样,我们的社会才能变得更加和谐,而只有社会和谐了我们才能更加团结,经济才能发展的更快,我们更加专心地去探索科技领域。同样的,在科技领域取得成就,像在医学方面的发展则又利于人民的生活,从而使人们的心态更加积极向上,以此循环往复相互促进,失去人文素养的科学只会让我们变成机器的奴隶,而失去科学的人文会使我们成为强国的奴隶。
总而言之,科学与人文必须同时发展,共同进步,共创我们美好的明天。
科学论文 篇5
表姐刚来的时候,身穿一件方格衬衣,补了几块补丁,脚穿一双沾着泥土的白凉鞋,走路说话都不敢大声,我们都说她土里土气。可是现在,我们不敢说表姐了。你看她穿一件漂亮的上衣,一条紧身牛仓裤,一双锃亮的高跟鞋,脖子上戴着闪光的金项链,肩上披着长长的黑发,显得神气大方。回到家里又说又笑,像生活在蜜糖中一样。想》演讲稿,我身边的小能人,月,透蓝的天空,悬着火球似的太阳,云彩好似被太阳烧化了,也消失得无影无踪。回到了家里,我闷闷不乐地看着爸爸,他高高的个子,宽宽的肩膀,穿着褪了色的军衣,古铜色的脸上嵌着一双明亮的。大眼睛。额角上已经有好几道皱纹了。这时,爸爸可能发现我在注视他了,就亲切地问:“卿卿,你在想什么呀?”我不高兴地说:“爸爸,你怎么当过解放军还回乡种田呢?别人问我你做什么工作,我都不敢说。”
爸爸听了一怔,闪动了一下大眼睛,忽而眉尖一挑,说:“卿卿,卢不到你也有这种思想,连爸爸也看不起了,没有我们农民辛勤劳动,你们吃的白米饭碗、蔬菜、水果……从哪里来的?”
暗蓝色的高空中闪耀着一颗白亮耀眼如钻石的星星——启明星。
科学科学论文范文 篇6
妇产科学论文3600字(一):面向基层的专科妇产科学教学探讨论文
[摘要]妇产科学知识是专科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专业知识,是学生今后从事专业工作的重要基础。对专科学生妇产科学教学,不同于中专及本科学生,作为教师,要深入研究学生情况,研究教材,采用科学合理的方法,引导专科层次的学生学会并能运用妇产科学知识。
[关键词]基层;专科学生;妇产科学;教学探讨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6-0603(2019)27-0070-02
报告指出,“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要完善国民健康政策,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全面建立中国特色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医疗保障制度和优质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健全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和全科医生队伍建设。”在农村,高学历人才招聘难、留不住,群众看病难、看病贵,很多人因此导致贫困。要培养在基层能留得下来并能提供优质服务的医务人员,专科层次学生培养十分重要。
作为“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的卫生人才,目前我校大专临床医学专业培养较为适合我省省情,对促进农村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发挥了极大的作用。通过笔者近年来担任专科层次临床医学专业妇产科学教学,通过对专科学生妇产科学的教学,探讨面对基层专科层次学生的教学方法。
一、了解学生情况
我校专科层次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学生主要来源于贵州各市州乡镇或农村,年龄多在17~18岁,生源大部分是应届未考上本科的高中毕业生,部分为中职单报高职学生。学生基础较为薄弱,学习主动性不强,尤其男生,认为毕业后不大可能从事妇产科临床工作,思想上不太重视。所以,教学中首先要做到的是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医学专科学校临床医学专业围绕社会需求,培养的医学生定位于毕业后能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从事预防、保健、临床医疗、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临床医学专业专科人才。但是农村生活环境较差,基层工作条件较为艰苦,学生没有充分的思想准备,有的甚至想毕业后到大城市打工。作为专业课教师首先要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己掌握的知识和技能,今后从事的工作主要在农村基层、社区才能真正发挥自己的特长,所以教师不是在上课铃响后进教室,而是充分利用课间时间,引导学生热爱家乡,爱自己生活的地方。利用课前5分钟与学生轻松交流,“你的家乡在哪里?有什么风土人情介绍给大家?”“你所了解的乡镇卫生院的情况是什么样的?谈一谈印象最深的家人生病了就诊的情况。”“谈一谈家乡近年的变化,推荐一首家乡的民歌。”与学生交流由于农村缺医少药,医生在农村基层大有作为,越是社会需要的地方,越能实现自己的价值。这些活动中既拉近了师生的关系,也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同时也激发了学生服务家乡、服务基层的热情。
三、制定合适的教学计划
专科层次学生将来面向基层,主要从事预防、保健、临床医疗、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工作。教学中注重让学生掌握常见病、多发病诊治,对危急重症能辨识及转诊,学会急救技术等,并贯穿公共卫生服务、宣传教育等知识的学习。所以,在有限的课时内,注意教学计划制定,在常见病、多发病,如正常分娩、产后出血等,需详细讲解,相对多安排学时;少见的、在基层条件不能处理的疾病少安排学时,如生殖器结核、妊娠滋养细胞疾病等,了解即可,少安排学时。
四、根据工作重点调整授课内容
基层农村医疗工作,主要掌握疾病的病因及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要点,同时熟悉这些常见疾病的预防方法、转诊过程中的护理方法。因课时有限,故在教学中,根据实际需要,课堂教学应有侧重点。例如常见急诊异位妊娠、卵巢肿瘤蒂扭转等,要教给学生识别其主要的临床表现,并掌握急诊转诊的流程即转诊途中的注意事项。在产力异常所致异常分娩中要教会学生缩宫素静脉点滴的方法,产道异常所致异常分娩中要教会学生骨盆外测量的方法等。因此,結合工作实际的《妇产科常见疾病诊疗技术》校本教材编写极有必要。
五、教会学生对群众开展妇产科相关的科普宣传
“全民科学素质教育是推进社会文明进步的一种重要手段,卫生系统作为为群众健康服务的一个窗口,更应不断提升其职业素养和专业水平。”[1]在实际工作中如何对广大群众开展健康教育、宣传预防疾病就是医学生应掌握的知识。在教学中教会学生认识并宣传住院分娩的好处;宣传孕前、孕早期补充叶酸的好处;孕期检查及早发现高血压,预防胎盘早剥、抽风(子痫);广大妇女宫颈癌普查的意义等。教学中采用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方法,学生学会书本知识的同时,还学会宣传、讲解卫生科普知识。
六、多种教学方法提高学习效果
学生基础薄弱,接受能力不足,传统教学法学生可能面对枯燥的教学睡觉、玩手机,或逃学厌学。作为教师,要让课堂具有吸引力,知识能进入学生头脑并能内化,要使用多种教学方法。
(一)找适当案例进行讨论教学
在教学中多采用临床案例引入,用浅显易懂的案例引导学生,通过课下准备、课堂讨论,在讨论中学习,“学生的自主创新学习能力提高了,学习兴趣得到激发,尤其拓展了学生的独立思考和临床思维能力。使学生与患者的沟通能力、解决问题能力都有了长足的进步,事实证明在如产科学教学工作中应用PBL教学模式较传统的LBL教学模式更有优势。”[2]在课前设计学习情境,找合适的案例,如“打催产针催生”,引导学生讨论缩宫素的正常使用;“产妇临产后要求剖腹产”,引导学生讨论分娩发动后的正常表现、子宫异常收缩表现、剖宫产的指征;“坐月子吃什么好”,引导学生讨论产褥期的保健等问题,在以问题为导向的讨论中,教师提出问题,辅以适当临床案例,学生讨论后,教师实时引导、点拨、总结,教学效果良好。
(二)视频教学
要教会学生看病,就要展示实际案例,否则,学生学习理论知识看到的只是一鳞半爪。妇产科病案在实际生活、影视作品中时有反映,教师在做课程建设的过程中注意寻找相關视频资料,如《产科医生》中产妇“DIC(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大出血手术”、《北京遇上西雅图》中孕妇“妊娠高血压疾病”未及时确诊险些丧命,“精卵结合的过程”“产科四步触诊法”等,理论讲解枯燥无味,而结合3~5分钟的短小视频,学生喜闻乐见,从而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知识印象。另外,各种教学视频也可给学生展示,还可通过自行制作一些小微课来讲解课程中的重点、难点。
(三)理实一体教学法
在理论教学中,充分设计理实一体的教学课堂,如妇科检查,课堂上利用模型,边讲解边操作,让个别学生体会,课后学生可在已体会过的学生的指导下一一进行操作。如正常分娩,可在理论讲解后,教师操作铺产床、接生操作模拟表演,学生课堂模拟,课后再进一步操作练习,较单纯的理论可容易理解。
(四)实训室课外开放
妇产科学是一门实践技能很强的学科,包含大量的技能操作课程,所以要求学生要养成既要动脑又要动手的习惯,反复训练,切实掌握产科操作技能。在实验课上教师教会学生掌握常规操作,示教后还需个别反复手把手操作,需要的时间较长,而课时有限。课后实验室开放,学生自行到实训室练习,可以得到充分练习。教学中可用口令式教学法进行操作,即教师在领做时,应先呼口令,后做示范动作,随着示范动作的出现,让学生跟着教师模拟练习,这样便于学生尽快地领会动作和步骤,既可节约时间,又便于进行实验考核。[3]在产前检查、正常分娩接生、妇科检查等妇产科实验中,通过课堂操作、课后练习,学生能基本掌握操作要领。
(五)工学结合
妇产科学是一门应用型学科,工学结合原则仍是专科层次临床医疗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原则,学生第三年才进入临床实习,但是,在理论教学中,可在教学中做短小的场景模拟角色扮演,尽早进入职业角色。也可以在课外联系教学实习医院,分期、分批让学生进入妇科、产科科室见习,体会临床工作的场景。实习期间,跟随临床医生实际操作,掌握更多的卫生服务能力。
通过实际工作,不断总结,通过适当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喜欢看(视频)、能够说(讨论)、动起来(实训操作),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专科学生学习妇产科学的学习兴趣,提高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针对专科学生,做好适当的教学设计,让学生学到的知识适用、够用、会用,能更好地服务基层、服务群众,为更多百姓提供医疗帮助。
妇产科学毕业论文范文模板(二):TBL教学法在高职高专妇产科学实训教学中的应用论文
妇产科学是临床医学的四大主干课程,是一门理论性及实践性较强的临床学科。学生通过实训技能学习,掌握妇产科学的实践操作技能,为今后的临床实践打下良好的基础。传统实训教学通过教师课堂讲授、演示,学生听讲、进行随堂实践练习达到教学目的,学生被动的接受知识,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教学效果不理想。TBL教学法(Team-BasedLearning)是美国的Michaelsen教授最先提出并命名的一种教学法,是指在建立学习团队的基础上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及团队合作能力的教学方法。现该教学法已被多数医学院校引入应用,教学效果较好。依据高职高专妇产科学实训教学特点,我们将TBL引入妇产科实训教学中,探讨以团队为基础的教学法在高职高专妇产科学实践教学中的应用可行性。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选择我校临床医学专业2016级的2个班共92名学生进行妇产科学实训课TBL教学研究。一班采用传统教学方式,为传统教学组,42人,另一班采用TBL教学法,为TBL教学组,50人。两班学生在性别、年龄、整体学习水平上匹配。
1.2研究方法
1.2.1教师培训对参与TBL教学法的授课教师组织培训。选定TBL教学内容,进行集体备课,制定授课教案,录制操作视频资料,准备课堂问题,所有资料提前一周在授课前发放给学习小组成员,以利学生预习。设计考核评价标准,制定授课效果评价问卷表。
1.2.2TBL教学实施确定TBL学习团队,将42名学生分为7个学习团队,每队6名成员,均衡各团队中学生的成绩差异,选出一名活跃、有责任心的同学为队长。课前,授课前一周教师根据选定的教学内容向團队发放操作视频及相关资料,由队长组织队员完成学习,讨论,课前进行操作练习。课堂上,教师进行课堂示教,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练习,并进行组内成员间互评,随机抽取小组成员进行操作考核,参加组间班内测评。最后,教师总结学习过程,纠正错误操作、强调注意事项。
1.2.3传统教学实施与TBL教学组选择相同的教学内容。提前发放预习阶段的资料、课堂示教,课程结束进行个人操作考核。
1.2.4效果评价授课结束后,由教师对TBL教学组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学生课程满意度,将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
1.3统计方法统计分析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测验成绩分析采用两样本均数的t检验,问卷调查结果统计采用χ2检验。
2.结果
2.1两种教学方法学生实训成绩的比较
TBL教学组学生实训平均成绩为93.15±2.28分,传统教学组学生实训平均成绩88.86±2.46分,TBL教学组学生成绩明显高于传统教学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TBL组问卷调查结果
与传统教学相比,95.2%的学生认为TBL教学法更有利于激发学习兴趣。88.1%的学生认为TBL教学法能够加强技能的掌握程度。83.3%的学生认为TBL教学法能加强团队合作、沟通交流的能力。92.8%的学生对TBL教学实践的组织表示满意。81%的学生接受TBL教学法,78.6%的学生愿意继续接受这种教学法。
3.讨论
3.1TBL教学的优势
TBL教学法有利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本研究中,95.2%的学生认为TBL教学法更有利于激发学习兴趣,88.1%的学生认为TBL教学法能够加强技能的掌握程度。因为该教学法更强调课前预习,对于学习中出现的新问题,TBL组的同学相互交流讨论,大家相互指导、纠错,操作更规范、更严格,甚至为解决问题,同学们需要主动查找资料,花费更多的时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有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TBL教学法有利于学生团队合作精神的培养,本研究中,83.3%的学生认为TBL教学法能加强团队合作、沟通交流的能力。妇产科临床是一种合作性很强的临床学科,需要与其他医护人员紧密合作,实训教学中进行合作精神的培养为将来的临床工作打下基础。
TBL教学法节约教学人力资源,高等学校招生不断扩大规模,生师比上升,造成教学资源的不足。临床医学专业各课程中均有大量技能操作性内容,教师的辅导任务较重,很难对每一名学生进行指导。TBL教学法,可以充分发挥团队互帮互助的作用,成员间相互矫正、监督、激励,极大减轻教师的工作量。在技能考核时,无需对每个学生进行考核,仅需抽查小组成员的掌握情况,结合成员间的互评,便可掌握学生的技能掌握情况,极大的节约了教学人力资源。
3.2TBL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TBL教学法的实施对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设计知识点,提出问题,如何设计考核评价标准,掌控课堂节奏,调动所有学生的积极性是教学的关键。其次,团队成员的协作是TBL教学法的另一关键因素,每个团队成员都应该意识到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小组成员间只有充分做到团结协作,勤加练习,才能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教师在团队划分和各个教学环节中注意团队成员的表现,依据学生的反馈信息,及时调整成员状态,促使各个团队形成强大的凝聚力。
4.结论
科学论文 篇7
摘要:生成性教学在科学课堂中的应用是一种突破,它能促进学生的探究能力从滋生到成熟的发展进程。在生成性教学中,关键在“活动—体验”的基础上发挥动态生成的作用,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自主发挥、自主思考、自主获取教师与学生之间交流的经验、科学知识,使课堂在对话中生成,在生成中引导,在引导中感悟,最终促进学生实现认知水平的提升、探究能力的提高和科学素养的完善发展。
关键词:科学 课堂教学 生成 动态 探索
叶澜教授曾经指出:“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线路而没有激情的行程”。新课程标准所倡导的学生学习方式是自主的、合作的、探究的,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基础,以合作学习为途径,以探究学习为目的新型教学模式,成为课堂动态生成的沃土,这些“生成”演绎着课堂的精彩,更充分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从而激发了学习的积极性。课堂教学不再是教师按照预设的教学方案机械、僵化地传授知识的线性的过程,而应是根据学生学习的实际需要,不断调整,动态发展的过程。课堂因生成而出彩,课堂因生成而充满生机。
关注课堂教学的生成性,决不意味着“预设”已不再重要。恰恰相反,课堂教学生成机制的高效发挥,正][有赖于科学预设的充分和周到。充分的“预设”不仅与“生成”不相矛盾,而且高度统一,相辅相成。“预设”不为别的,正是为了更有效的生成。科学的“预设”应当也包含了对课堂生成前景的估计。
[案例]:
这是我自己在今年执教的一堂课,内容是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空气的性质》。我按照预设好的教学设计流程进行教学。在做“喷气气球充气量的多少与它跑的距离是否有关?”的实验时,第一个气球是按照预设向前前进的,然而第二个气球在实验时却出现了状况,它在原地动了动,最后是往长气球中间缩了,没有按照原计划向前进,而且连续几次都是这种状况。这种情况与我设计的相差很大,但是我并没有放弃让学生时刻养成留意各种现象的习惯,我接着就提问学生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你们能找出其中的原因吗?学生们是大眼瞪小眼,东张西望后没有人举手。我就说:“请同学们再看一遍,发现这次与第一次的情况有什么区别,然后思考为什么会出现往中间缩的情况?”通过再次实验,有些同学找到了它们之间的区别,就是第一次气球打气时,气球前后粗细是差不多的,而后来几次气球都是中间特别大,前后不一样粗细,但是还是不能回答为什么会往中间缩。这时候我就给学生讲这其中的原因了:是因为气球本身的材料有弹性,当中间特别大时,中间部分的收缩力就小,而两端的收缩力较大,导致了气球往中间缩了,而不向前去。最后,我又找了好几个气球,直到充气后前后差不多大小才进行实验。结果当然按照预设的那样:充气多的气球跑得远,充气少的气球跑得近。课堂在经历了一些插曲后终于回到了正途。
[反思]:
传统的课堂教学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是教师有充分的预设,然后通过自己丰富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机智来引导学生进入自己的预设,从而达到顺利完成教学任务的目的。同样我们现在的科学教师包括我自己,为完成一堂成功的课堂教学,同样是在课前进行精心的酝酿,每一个环节都考虑的十分周到,无非也是在做更为精细的预设。我能够深刻理解课堂教学预设的重要性,但课堂教学是千变万化的,再好的预设也不可能预见课堂上可能出现的所有情况,更多的时候我们都会突然遭遇。并且是和预设相距甚远的生成。在这种情况下就要我们教师依靠自身的机智和文化科学底蕴来把这个课堂生成处理成锦上添花,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生成还是会不断地涌现,那么我们要怎样地来处理这些生成呢?我想从下面几点来尝试:
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也是教师生成新的实践智慧的立足点。
1、捕捉亮点,让“花絮”在课堂中绽放。新课程提倡的课堂是一个绿色的生态环境,在课堂中,学生要有思考的自由,更要有说话的权利。在学生的小脑袋中,总有着大人觉得不可思议的“奇思妙想”,在课堂中,他们也会浮想翩翩,令教师措手不及。课堂中,教师要鼓励学生的“奇思妙想”,善待学生的“奇谈怪论”,面对学生突如其来的、个性化的理解,应巧妙地将“生成”与“预设”融合起来,现场捕捉,启迪智慧,使学生在与学生、学生与教师的思维碰撞中领悟科学真谛,形成一定的创新能力。
2、聆听稚音,让“意外”在课堂中争鸣。课堂是教师与学生生命体验的交流场,倾听是师生之间内心世界的呼应。教师要学会倾听,因为倾听意味着理解、尊重,一味着接纳、期待,意味着分担痛苦、分享快乐。它的意义远不是给孩子一个表达的机会,它或许带来的是早已失落的人格尊严,点燃的或许是即将熄灭的思维火花,扬起的或许是尘封已久的信念追求。学会耐心倾听,就能获取来自孩子的一切信息,学会耐心倾听,就会发现学生在制造一个个的“意外”,它或许会打乱教学的节奏,而正是这一个个的“意外”,许多不曾预约的精彩不期而至,课堂也呈现出“百家争鸣”的精彩。这样的课堂,教师与学生都能够彼此享受到尊重的幸福,交流的幸福,思索的幸福,成长的幸福。
一堂普通的科学课,让我体验到了理想与现实的差距,也深深感受到了预设与生成的重要。“映阶碧草自春色”--台阶上的小草虽然不起眼,但诗人用心灵发现了它的生命价值,发现了每一个生命独特的春情、春意。如果,我们每一位教师都能像这位诗人一样,用自己的慧眼去捕捉课堂中的每一朵浪花,每一抹亮色,让他们自由畅谈个人真实的想法,使课堂在对话中生成,在生成中引导,在引导中感悟,那么我们的课堂也将在生成中绽放生命的旋律,课堂也会萌发个性化的气息,听到学生灵动的表达。这样的课堂,一定会时时精彩的!我们也会在课堂中找到作为一名教师的幸福。
科学论文 篇8
爱因斯坦认为存在着一个独立的、外在的、客观的实在世界,这个世界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终其一生,爱因斯坦追求的都是对自然界秩序和规律的理性理解。这种执着的追求最终成为一种深挚的信仰,爱因斯坦称之为“宇宙宗教感情”。在这种信念的影响下,爱因斯坦最终转向了科学理性论。下面我们就来具体分析爱因斯坦哲学思想的发展历程。
1、从朴素的唯物主义到“宇宙宗教感情”
爱因斯坦的哲学思想集众家之所长,早期曾受到休谟、康德、斯宾诺莎、马赫、亥姆霍茨、彭加勒等哲学家和自然科学家的影响。其中,马赫对爱因斯坦早期哲学思想形成所起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有的人甚至认为爱因斯坦早期的哲学思想就是马赫哲学。但实际上爱因斯坦接触到马赫哲学后,并不是不加选择地全盘接受,而是抛弃了其中的唯心主义成分,接受了经验论。那么,是什么原因促使爱因斯坦形成唯物主义观点呢?
当爱因斯坦还是个四五岁的小孩的时候,他的父亲给了他一个罗盘,这只罗盘深深震动了爱因斯坦,让他第一次对世界感到了惊奇。爱因斯坦思考,一定有什么东西深深地隐藏在事物后面。事实上,隐藏在事物后面的正是是看不见的规律,幼年时期的爱因斯坦第一次对现象背后的规律有了模糊的印象。
青少年时期,通过阅读一些通俗科学书籍,爱因斯坦很快相信,《圣经》里面的许多故事是不可能会真实发生的。爱因斯坦少年的宗教天堂就这样失去了,他意识到世界不是《圣经》上描述的那样,所谓的天堂可能并不存在。爱因斯坦认识到在我们自身之外还有一个巨大的世界,这个世界以自己独有的形式存在着,横亘在人类面前的这个世界就像是一个永恒的谜,但人类可以依靠观察和思维来感知它——至少可以部分地来感知。于是,爱因斯坦在这个时期就树立了朴素的唯物主义信念,从此再也没有发生动摇。
从少年时期就形成的唯物主义信念伴随了爱因斯坦一生。不可否认,爱因斯坦在一些场合也使用了“神”和“上帝”等字眼,但我们应该看到,爱因斯坦所说的“神”,绝不是大众所认为的真正宗教意义上的“神”,而是斯宾诺莎的与自然等同的泛神论之“神”。
爱因斯坦非常欣赏斯宾诺莎的人生观和处世态度,并以他为榜样。斯宾诺莎是一位泛神论哲学家,他一生思想自由,品德高尚,个人生活经历却十分坎坷。斯宾诺莎认为神是一个有广延的东西,同时认为只存在一种广延实体,他称之为自然界。在斯宾诺莎看来,上帝与自然是等同的,他提出“对上帝的理智的爱”,这成为爱因斯坦生活的最高目标和科学探索的强大动力。
“对上帝的理智的爱”,即追求对自然界秩序和规律的理性理解。爱因斯坦认为,思维的对象是自然的奥秘而不是人格化的上帝;思维的内容是宇宙的合理性而不是上帝的神圣性。爱因斯坦汲取了斯宾诺莎泛神论的思想,并进一步升华为一种宇宙宗教的信仰,即“关于世界的合理性或者可理解性的信念”:“我认为人类世界的可理解性(如果允许我们这样讲的话)是一个奇迹,或者是一个永恒的神秘”在爱因斯坦看来,科学就是以宇宙宗教的信仰(信念)和感情为基础的。他说:相信世界在本质上是合理的和可知的,这一信念是建筑在宗教感情上的。
在爱因斯坦看来,宇宙宗教感情是一种最高的宗教感情,拥有这种宗教感情的人常常被大众看成是无神论者或是圣人。在他眼里,德谟克利特、斯宾诺莎、开普勒和牛顿都是有着强烈宇宙宗教感情的科学家。
爱因斯坦认为宇宙宗教感情的纯粹形式是难以找到的:没有拟人化的上帝概念,没有固定的教条,所以让人很难理解。真正具有宇宙宗教感情的科学家表现出来的是一种对自然规律的和谐所感到的狂喜和惊奇,这种和谐表达出了一种极为高超的理性,对这种理性的追求和强烈想要了解这种理性的愿望构成了一种深挚的感情。这种感情成为这些科学家生活和工作的指导原则,同时也作为他们进行科学研究的最强有力和最高尚的动机,促使他们献身于那种远离直接现实生活的工作。
从根本上来说,爱因斯坦的宇宙宗教感情与他的唯物主义信念是一致的。正是秉持着坚定的唯物主义信念,爱因斯坦才对宇宙自有的规律产生惊奇。从某种意义上说,爱因斯坦的宗教信仰就是对整个宇宙规律的热爱和追寻,他的一生都在为寻找宇宙的奥秘而奋斗。
与此相似的是,作为牛顿科学研究动力的那种对于神的虔诚信仰无疑也是一种诚挚的宗教感情,促使他通过科学研究来寻找宇宙的规律,从而揭开神的奥秘。从本质上来看,牛顿对神的崇拜与爱因斯坦的宇宙宗教感情是一致的,都是强烈想要了解自然界的理性,并且都对这种理性抱以谦恭的态度。只是,牛顿给这种理性的来源冠以神的名义,而爱因斯坦却自始至终认为,这种理性不具有纯粹的形式。
2、从怀疑的经验论到科学理性论
1938年,爱因斯坦给兰佐斯的一封信中有这样一段话:“从有点像马赫的那种怀疑的经验论出发,经过引力问题,我转变成为一个信仰理性论的人,也就是说,成为一个到数学的简单性中去寻求真理的唯一可靠源泉的人”。爱因斯坦早期对马赫极为推崇。在悼念马赫的文章中爱因斯坦对他评价很高,其中着重提到了两个观点:
第一,概念和规则是经验材料归纳和排列的结果。
按照马赫的观点,科学就是一种用我们已知的观点和方法,把实际的感觉经验加以比较和排列的结果。从这个结果中产生的抽象概念和规律是这样来确定的:概念和规律组成一个排列的纲目,那些经验材料就可以在这个纲目中可靠又清楚地排列起来。
这就像绘制一份图表,先把表格中的每个项目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然后把具体的内容填进去,形成一份结构清晰,内容完整的图表。这个图表要求要能够准确体现所要描述的材料内容,所以项目的拟定,排列顺序的选择就不是随意的,而是要根据材料的内容来形成最佳组合,这和概念和规律的确定是一样的。
与马赫观点相似的是,爱因斯坦也认为经验事实是理论原理的来源。在普鲁士科学院的就职讲话中,爱因斯坦在开始就提到理论物理学和实验物理学两个物理学领域,并且认为理论家的方法在于应用那些作为基础的普遍假设或者“原理”,从而导出结论。于是工作就分为两部分,首先发现原理,然后从这些原理推导出结论。其中,对于第一步原理的发现,爱因斯坦是这么说的:“科学家必须在庞杂的经验事实中间抓住某些可用精密公式来表示的普遍特征,由此探求自然界的普遍原理”;“归纳的物理学向演绎的物理学提出问题,反过来,演绎的物理学也向归纳的物理学提出问题。”也就是说,爱因斯坦认为原理是来源于经验事实的,后面提到的“归纳的物理学”对应的是前面的“理论物理学”,而这正是他研究的领域。也就是说,理论的原理是从经验事实中归纳出来的,这种认识论的方法带有明显的马赫认识论的成分。
第二,概念是可变的。
马赫认为概念是会发生“嬗变”的,没有绝对的永远有效的观点,精确的观察和巧妙的本能是科学家完全可以信赖的导师,只要他们的概念显得是不适用的,这些概念就会最好地和最快地被事实改正过来5。爱因斯坦认为,“物理学是从概念上掌握实在的一种努力”,“然而为了科学,就必须反反复复地批判这些基本概念,以免我们会不自觉地受它们支配”。相对论的产生修改了空间和时间学说以及力学中的某些概念。为了说明概念不是不可改变的,爱因斯坦提出了概念发展的三种情况:如果它们不能被证明为充分合法,它们就将被抛弃;如果它们同所给定的东西之间的对应过于松懈,它们就将被修改;如果能建立一个新的、由于无论哪种理由都被认为是优越的体系,那么这些概念就会被别的概念所代替。这也就是说概念在发展过程中有三种情况,被抛弃、被修改和被代替。相对论对力学中某些概念的修改就是三种情况中的第二种,而被代替的概念也有很多,著名的“光的波粒二象性”的提出就代替了原来的光的波动性和光的粒子性理论,这是目前为止最优越的解释光的性质的理论。所谓“充分合法”,“对应松懈”和“优越”,判断的标准其实就是概念和事实的对应程度,与事实更接近的概念就被认为是更优越的。这和马赫的'观点是一致的。
广义相对论的完成对爱因斯坦的哲学观转变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在悼念马赫后的第二年,也就是1917年,广义相对论刚刚完成不久,爱因斯坦在给贝索的信中是这样评价马赫的:“至于马赫那批小马,我并不骂它;你会全明白,对此我是怎样想的。但是,它不可能创造出什么有生命的东西,而只能扑灭有害的虫豸。”爱因斯坦清楚认识到,马赫哲学在创新上的能力是薄弱的,但他也承认马赫哲学对理论体系的批判作用。
著名自然科学史家许良英先生在他的研究中指出,爱因斯坦的哲学思想在早期就已经有了理性论的思想,并举了五例加以说明。我认为这五例已经是很好的证明,现简述如下几点。
第一,爱因斯坦在《自述》中提到,失去宗教天堂后,他开始思考“在我们之外又一个巨大的世界,它离开我们人类而独立存在,它在我们面前就像一个伟大而永恒的谜,然而至少部分地是我们的观察和思维所能及的。 从思想上掌握这个在个人以外的世界,总是作为一个最高目标而有意无意地浮现在我的心目中。”,这种信念和感受和经验论是格格不入的,是理性论者所特有的。
第二,1901年4月,爱因斯坦给格罗斯曼的信中表达了他对探索自然界统一性的乐趣。而相信自然界的内在统一性存在并且是可以认识的,这是理性论最基本的信念。
第三,在1905年狭义相对论论文中,追求统一性和对称性,赋予两个原理以公设的地位,这也体现了理性论的思想。
第四,1906年,当考夫曼宣称他的实验结果与爱因斯坦关于电子运动的假设不相容时,爱因斯坦并没有动摇,还是相信自己的理论是正确的。这表明爱因斯坦否认实验在认识论上的优先权,更不用说感觉经验的优先权了。
第五,在关于原子和分子实在性的争论中,爱因斯坦始终坚持实在论的立场。从这五个例子我们可以很清楚地看到,爱因斯坦早期的哲学思想中确实已经有了理性论的思想,但这个时候还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只是在涉及到与物理学直接相关的问题时才会表现得比较明显。所以,爱因斯坦后来转变为一个信仰理性论的人,并不是突然和偶然的,而是一个在科学探索中长期积累的结果。
在这个转变过程中,普朗克的理性论的实在论、斯宾诺莎对上帝的理性理解、陀思妥耶夫斯基理性论的诗体,还有毕达哥拉斯、伽利略、牛顿、笛卡尔、莱布尼茨、休谟、康德、彭加勒等人的思想对他的理性论的形成都有很大影响。
爱因斯坦的理性论与前人的理性论最大的区别在于,他并不认为理性是科学知识的唯一源泉,同样,他也不认为经验是科学知识的唯一来源,而是把两者结合起来,在传统的理性论和经验论之间开辟了一条“交叉地带”,我们可以称之为科学理性论。
参考资料:
[1][美]阿尔伯特·爱因斯坦着:《爱因斯坦文集》(增补本)第一卷,许良英,李宝恒,赵中立,范岱年编译。商务印书馆,2009年第2版。
[2]朱亚宗着。《伟大的探索者——爱因斯坦》,人民出版社,1985年第1版。
科学论文 篇9
生态环境与科学技术的变迁
摘要:人类与自然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共同构成了一个生生不息的有机整体。自然生态系统和科学技术作为人类生存及发展的两大主题,对人类世界的存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自然先于人类而存在,但人类的活动在某些方面改变了自然发展的过程。工业革命后,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人类加快了发展的脚步。一、生态文明和科学技术的冲突
(一)生态文明与科学技术的关系
从马克思主义生态观念的理论研究出发,随着科学技术的日益发展,人类社会的生态问题越来越呈现多样化的姿态。科学技术的异化造成了人们心态的变化,人们只能看到眼前的发展利益,而忽视了对于资源消耗、环境破坏造成的恶劣影响。科学技术并不是生态问题产生的唯一原因,但是科学技术所带来的消极影响却是我们不容忽视的。生态危机是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矛盾作用下的产物,相对与资本主义社会,人类文明虽然达到了更高的层次,但是环境问题始终是困扰着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原因。
(二)生态文明对科学技术发展的现实要求
科学技术的发展是一把双刃剑,我们在享受科学技术成果的时候,也在承受着科学技术异化的产物。2015年,柴静的一部《穹顶之下》以真实的数据呈现了雾霾对于人类社会造成的恶劣影响,究其根源是科学技术发展下人类社会对于环境的肆意破坏。生态环境建设刻不容缓,以生态辩证法的角度来看,从单一现代性走向多元现代性是现代性自我否定的结果,也是构建生态文明的必然要求。在全球化发展的今天,不同的生态参与主体产生了不同的环境问题,由环境问题衍生的道德问题、健康卫生问题等呈现了多种的问题形态。环境的保护已经成为了关系到我们生存发展的主要问题。尊重自然资源的保护,以科学的理念和健康的生活模式作为指导,在生态文明建设的模式下,保留我们最为传统的民族文化,为子孙后代留下一片可以生存的空间。
二、科学技术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协调发展途径
(一)创新驱动与生态文明建设的统一
科学技术与生态文明建设都是社会主义建设的必然选择,科学技术的创新驱动是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动力。通过科学技术的有效指导实现对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有效提升,咱满足生产生活的基础上,通过创新实践带来更多的生产力发展的可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环境下,将科学技术作为提升我国社会生产力和综合竞争力的和总要因素,在保障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发展方向的基础上,实现对我国利益的维护。科学技术创新是在继承和发展的基础上实现的,对于传统的生产经验和技术特色我们更应该继承和发扬,不断的挖掘技术创新点,在总体规划和部署的基础上,推动科学技术创新的稳步发展。同时科学技术创新应该善于学习和借鉴,通过对国外先进的技术人才进行有力的吸收,在不断的摸索发现的过程中实现科学技术的创新发展,为生态文明建设创造更多的科技成果。
(二)生态文明理念与理论建设的统一
在技术上实现创新,在生态文明的建设理念上也要实现科学的发展。科学技术的发展让人们看到了巨大的经济利益,经济的快节奏发展让人们迷失在利益和欲望的追逐之中。最根本的还是需要从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识上提升人们的思维模式,通过形成生态文明的建设理念,促进人类社会思维方式、生产和生活方式的科学发展。注重对马克思主义生态观念的理性把握,确立科学的科学技术和生态文明建设的思维模式,树立大众普遍的生态文明建设的观念,倡导多元化、健康化的生态文明建设模式,构建合理的生态文明建设途径。以马克思主义生态辩证法为生态文明与多元现代性的实现提供了哲学基础,实现技术成果和理论成果的丰富统一,促进人类社会文明不断的发展。
三、结论
综上所述,现代化生产实践下,科学技术的发展必须同生态文明建设保持一致性。生态文敏建设作为重要的时代话题将会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呈现更加具体化、多样化的表现形式。而科学技术和生态文明之间的存在的矛盾也并非不可调和的,从技术上、理念上实现不断的更新,满足现代社会发展的现实需求,以生态文明这一建设理念作为总体的发展方向,实现对现代化建设的保驾护航,促进现代化建设向着更长远的方向发展。在享受现代化带来的科技成果的同时,实现积极有效的生态文明的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