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心理师论文优秀8篇》
二级心理咨询师是由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推出的一个中级职业资格认证称号,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以下是编辑为家人们收集整理的咨询心理师论文优秀8篇,仅供借鉴。
咨询心理师论文 篇1
、工作性质上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冲突
高校辅导员的角色决定了他的工作性质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把握大学生的政治方向,培养大学生的道德意识和正确的价值观,树立大学生为人民服务的政治观念和觉悟,为社会培养合格的建设者。
心理咨询师的工作性质是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咨询服务。他们要掌握大学生的心理状态,深入探索大学生的内在自我,让他们了解自己、认识自己、悦纳自己,进而以积极的情绪和心态面对外部世界,成为心理健康、个性完善的社会接班人。
、指导思想上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心理学理论的冲突
高校辅导员工作以马克思主义、xxx思想、xxx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自己的指导思想。心理咨询则是以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心理咨询的知识和技术以及教育学、社会学、医学等相关知识为理论支撑。二者在指导思想上不同。
、工作方法上思政方法和心理学方法的冲突
辅导员作为学生思想的引领者,主要通过说服、灌输等方式对学生进行思想引领和道德教育,这一角色的本质在于“说”,以做到以理服人的说教者的形象。心理咨询师则是学生心理的引导者,主要是通过倾听、共情、理解、影响等心理咨询的方法与技术,协助来访者成长。
、工作原则上价值判断和价值中立的冲突
辅导员的工作是要看学生的行为方式和思想动态是不是符合目前社会的道德规范、法律法规,是否有正确的、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因此,在辅导员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是存在对错的价值判断的。而心理咨询师要对来访者做到无条件接纳和无条件积极关注,他所采取的是价值中立的原则,完全尊重来访者想法的基础上,协助来访者自己解决问题。
、工作目标上解决问题与助人自助的冲突
辅导员的工作目标是帮助学生解决他们在思想、生活、学习、工作、就业等各方面遇到的问题。心理咨询师则是通过心理学的理论与技术深入探索来访者的内心世界,引导来访者树立面对问题的正确心态,让来访者自己找到问题解决的办法。因此,辅导员是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心理咨询师是帮助学生认清自己,让学生自己去解决问题。
、工作关系上师生关系与咨访关系的冲突
辅导员与大学生的关系是师生关系,所谓尊师重道,师生关系需要学生对教师有足够的尊重。教师是学校与学生沟通的桥梁,是学校的代言人,在学生心中具有一定的权威地位。心理咨询中建立的是咨访关系。咨询师和来访者之间也需要尊重,但是更需要的是平等。二者是在彼此信任的前提下,对最隐私的话题进行探讨,因此,心理咨询中对关系的要求会更高。
、工作要求上及时上报与隐私保密的冲突
辅导员的工作是上下协调及管理说教,因此,当发现学生有一些思想和行为上的异常时,及时将情况上报给院系书记,或者学生处领导,乃至校领导,并要采取一切措施,利用所有资源,纠正学生的异常情况。而心理咨询师在面对来访者的异常心理与行为时,在来访者的问题不会出现危机或给他人造成危机的前提下,咨询师是采取保密性原则,避免第三方知道来访者在咨询关系中所透露的任何事情。
咨询心理师论文 篇2
、准确把握角色要求,适时进行角色转换
辅导员的角色定位是学校管理制度的执行者,强调集体原则;心理咨询师的角色定位侧重于学生人格个性的辅导培养,侧重个体感受。辅导员受聘于学校,必须站在学校的。立场向学校负责,但在做心理咨询时,又必须站在学生的角度向学生个体负责。辅导员在兼职心理咨询师的过程中,要准确把握二者的角色要求,找好角色定位,并在需要的时候能较好地进行角色转换,有利于解决二者的角色冲突。
、加强辅导员自身人格修养
无论是辅导员还是心理咨询师的角色,都需要具有较完备的人格素质才能很好的完成工作。完善的人格素质会提高辅导员在学生心中的威信,增加辅导员的说服力。同时,也会使心理咨询师更好地建立起与来访者的关系,更有效地帮助来访者成长。因此,辅导员应不断提高自身的人格修养,符合角色期待的同时,扮演好角色。
、提高心理咨询理论与技术
高校辅导员因为日常工作繁忙,他们除了完成国家心理咨询师从业资格考试之外,很少有时间和精力系统地学习心理学的基础知识以及心理咨询的方法与技术。而心理咨询方法不够熟练、技术使用不灵活、咨询原则和规范不了解等问题,严重影响了辅导员兼职心理咨询师过程中角色的转换和扮演。因此,辅导员兼职心理咨询师的过程中,应通过自学、培训、进修等各种方式不断学习心理咨询理论与技术,较好地掌握角色要求,才能成为合格的心理咨询师。
、寻找角色联系,整合角色功能
虽然辅导员与心理咨询师角色不同,但服务对象都是大学生,是成长中的人,因此,二者的工作有其相通之处。心理咨询与辅导的倾听技术、共情技术、积极关注技术都可运用到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辅导员既要从思想现象发现问题,又要从心理现象来研究人的问题。因此,辅导员可以将将心理咨询的方法与理念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相融合,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
[1]王晓莹。关于高校辅导员与心理咨询者角色的思考[J].山东省团校学报,2010,(2):39-42.
[2]冯雯雯。关于高校辅导员兼职开展心理咨询与辅导的困境探讨[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11):61-62.
[3]张万钰,于清泉。浅谈高校辅导员兼职心理咨询的素质要求[J].科技信息,2014,(33):223-226.
心理咨询师二级论文 篇3
[关键词]心理咨询师职业;自我成长分析;职业行为分析
[DOI]101.3939/jcomkizgsc20162.7092
1自我成长分析
1.1快乐的成长时光
笔者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工人家庭。父亲是农场工人,母亲是随父亲从河南押送犯人而远嫁青海的家属。家中兄妹五人,笔者是唯一的女孩。对笔者成长影响最深远的非母亲莫属了。
那时全家的吃穿用度仅靠父亲微薄的工资是远远不够的,而母亲像是有个百宝箱,总是能变出全家最需要的稀罕物。她在自家的小院里开了一块十米见方的菜地,应季种上辣椒、番茄、四季豆……菜地旁边因陋就简但也像模像样地搭了鸡窝。不但院子里郁郁葱葱,笔者家的餐桌上也丰富多彩。
母亲虽是家属,却酷爱看书,那时晚上没电,家里的五个孩子就围坐在母亲旁边,听她讲西游记、安徒生童话……母亲讲故事在农场是出了名的,有时家里挤满了孩子,俨然成了家庭故事会。
讲故事的母亲手里永远也不会闲着,不是在给哥哥缝那已经补了又补的书包,就是在给笔者的新衣上面绣一只栩栩如生的蝴蝶。那时的笔者从记事起就知道在整个农场的孩子堆里自己虽不是最漂亮的,但一定是衣服最干净,最整齐的女孩子。
正是母亲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点点滴滴,造就了笔者自信、自尊,积极向上、开朗乐观的性格品质。一路陪伴笔者从不谙世事的黄毛丫头,成长为当时农场里凤毛麟角的大学生。而笔者也永远是父母眼中的骄傲。
1.2走向成熟的青年时代
步入大学校园的笔者一度有着鱼儿入海、飞鸟入林的感觉。高中课程基础的扎实,让笔者在学业上轻松自如。年年获奖学金的同时并不妨碍笔者可以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笔者喜欢的乒乓球、旱冰、健身操的活动中。由于笔者的活泼、热情被辅导员选入学生会,担任文艺部部长。大三时“西部彩虹”西北五省大学生文艺汇演中,青海省工业职业技术学校参赛的舞蹈“敦煌飞天”获二等奖。而笔者也是当时的六演员之一。次年笔者顺利地成为一名大学生党员。
到了工作岗位初为人师的笔者工作充满激情:经常为了批改作业熬到深夜;为了教学问题辗转反侧;课堂上和学生一起分享知识、共获成功;业余时间和学生促膝谈心、共同成长。每逢节假日,看到学生们送来的贺卡,听到孩子们的祝福,笔者深深体会到作为一名老师的幸福。回想起来,应该说笔者能够成功地走进学生的心灵,很大程度上与笔者活泼开朗的性格有关。
美好的乐章里也有不和谐的音符,在笔者刚开始担任班主任期间,班上总有一两个令笔者头疼的学生,对他们开始是批评教育后来也学着老教师的样子“武力镇压”,虽然让学生遵守了纪律,但笔者明显感觉到他们被压抑的对抗情绪。这让笔者深深地体会到手足无措的挫败感和无力感。因此自己找来与青少年心理相关的很多书籍,希望能够找到好的解决方法。
2职业行为分析
世界就这么奇妙,看似风马牛不相及的两件事居然这么自然、和谐而又出人意料地联系在一起。
笔者原专业是机械设备加工,曾是这方面的老师,每天都浸润在厂房、机器、金属这些冷冰冰的氛围中。在此之前从未听说过心理咨询师。说起与心理学的结缘,要回顾到201.1年,借“国家示范性院校”的东风青海省工业职业技术学校拟建立心理咨询室。也许是当时笔者刚好负责学生社团工作,和学生相处融洽,亲和力较好,经单位选拔、专家推荐笔者去参加二级国家心理咨询师的培训。
从此笔者便深深地迷恋上这一高尚的职业。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说过:“心理咨询师是通过与个体连续的、直接的接触,向其提供心理帮助并力图促使其行为、态度发生转变的专业人员。”
“咨询师能走多远,就能带领来访者走多远”要成为一名合格的心理咨询师不仅仅是考上资格证这么简单,还要有深厚的心理学基础和掌握多种心理咨询技能。成为一名合格高尚的心理咨询师,是笔者一直以来的美好愿望,这一愿望的形成,深受着笔者个人的成长经历以及家庭教育和工作环境的影响。
2.1成为心理咨询师是笔者自我人生理想和职业要求
通过对笔者人生历程的分析,让笔者切身地感受到,一个良好健康的心态是多么的重要,健康的心理是人生成功的前提。心理咨询师职业正是一项能让笔者思想走向成熟、心理走向健康、人格趋向完善的高尚职业,同时,它也是一项送人玫瑰而手留余香的职业。
成为合格高尚的心理咨询师是笔者内心里的一种渴望。
在十多年班主任工作中,笔者深深地体会到孩子的心灵是那样的脆弱,他们多么需要老师悉心的呵护,多么需要专业心理咨询师的帮助!这更增强了笔者从事心理咨询事业原本强烈的动机。
2.2成为心理咨询师的优势和不足
2.2.1优势
(1)对于搞学生心理咨询来说,笔者的成长经历是笔者开展心理咨询工作的一笔财富,通过对笔者学生时代成与败的分析,可以从中提炼出丰富而宝贵的经验。
(2)笔者稳定的人格特征及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可以成为学生的榜样。
(3)将近五年的心理咨询专业培训丰富了笔者的专业理论基础。
2.2.2不足
随着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深入开展以及笔者本人心理咨询实践,使笔者越发认识到了自身的不足。
(1)理论知识和专业技术尚有一定的缺陷,有一些心理问题还不能给求助者以成功的解决。
(2)从事心理咨询师职业的一些硬件条件尚需改善,尤其缺乏比较完备的各种心理测验量表及相关软件。
2.3努力方向
(1)不断提高理论知识和咨询技能,克服自己性格上的一些弱点,以职业性的理智态度去严格要求笔者,使自己在工作中始终能够保持中立性态度,无条件地接纳求助者,并能够合理看待咨询过程中的挫折。在出现问题需要帮助的时候,能够积极争取上级心理咨询师的督导和同事的支持,以积极严谨的态度对待求助者。
(2)由于笔者的职业特点和个人能力,笔者较为擅长青少年的发展性心理咨询,帮助家长和来访者建立良好的行为模式是笔者多年来所从事的研究,在今后的职业历程中,笔者要在这个领域深层次地发掘下去,让自己在这一领域中能够有独到之处,从而为社会做出贡献,为自己的人生增添色彩。
2.4踏步前进
尽管如此,深晓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深懂人无完人的道理深知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的价值,于是总要鞭策自己学习、完善、提高笔者觉得自己需要加强的方面还有以下两点:
(1)修身养性,完善人格,成熟内心。学习心理学不仅让笔者知识更加丰富、感情上也更加愉悦了,懂得了人无完人,要做一个合格的心理咨询师,首先要做好自己,其次学会更好地处理人际关系。
(2)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由于心理咨询在学校是新鲜事物,毫无可借鉴的经验,要想做好本职工作,只有夯实心理学理论基础,多学咨询技能。利用网络课堂、微课、甚至旁听其他学校的心理老师培训课等一切资源,提高自己的理论和实操技能。在工作中理论联系实际,更多走进社会,参加心协的学习沙龙。
咨询心理师论文 篇4
在这个个案中,治疗者并没有对Eellen的xxx问题给予纠正,因为DSM-IV中不再把xxx置于疾病分类中,更重要的是Eellen并不认为xxx是变态的,她认为自己有选择xxx的权力。注意到这一点很重要,它涉及了心理治疗的基本原则。但是xxx者在异性恋的人眼中仍然是异常的,由此带来的诸多问题及Eellen对此的非功能性认知、情绪、行为模式成为了治疗的重点。
在治疗中,对于Ellen的每个问题,首先要致力于减轻其面对具体情境产生的过度情绪反应(如愤怒、内疚、自我贬低、焦虑等),然后,再与她一起分析讨论这引起问题背后不合理信念的核心是什么,以扩大治疗的影响,使之能从更高更抽象的层面上理解情绪反应的来由,有更多的机会确立建设性的适应模式。
心理咨询师二级论文 篇5
学历:硕士
藉贯:辽宁
职业:广州市某政府机关心理工作室咨询师,兼任暨南大学心理中心特邀咨询师。
从业时间:1999年至今
曾获荣誉: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中国科学院EAP签约咨询师、沙盘游戏治疗师、第五届中国心理学家大会特邀代表。
简要介绍:咨询风格真诚、温暖,思维严谨,成熟稳定。生活阅历丰富,在为人女、为人妻、为人母的人生角色中实现生命的回归与思考,与大爱连接;在倾听与陪伴中引导来访者遇见未知的自己、释放自身内在的能量,接纳生命中的一切如是。擅长运用认知疗法、沙盘、绘画、空椅子等表达性艺术疗法解决恋爱、婚姻、家庭、亲子、人际、与父母关系及个人成长等一般心理问题及抑郁、强迫等神经症的治疗。
1.您是因为什么样的机缘进入心理学领域的?
1989年,我父亲在中央党校学习期间曾专修社会心理学,并。受父亲影响,12岁的我第一次接触到“心理学”这个词,很是好奇,问父亲什么是心理学,父亲说就是研究人的内心世界的学问。虽然我还不懂,但这个词已经印入了我的脑海。1995年,在大学期间,我第一次接触到犯罪心理学,进而对心理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经老师推荐,读了很多心理学经典著作,如弗洛伊德《梦的解析》、罗杰斯《人本主义疗法》、派克《少有人走的路》等。在梁漱溟的《人心与人生》中有人生三个阶段的论述:第一阶段是处理人与物质的关系,第二阶段是处理人与人的关系,第三阶段是处理与自己心灵的关系。我第一次意识到了处理与自己心灵关系的重要性,从此与心理学结下了不解之缘。我系统学习了心理学知识,并考取了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资格。多年来,在无数人生面临困惑、迷茫、挫折的时刻,心理学给了我莫大的力量,让我在个人成长、助人自助的路上越走越宽,越走生命越丰富、圆融,人生充满爱、喜悦与平和,也使无访者和他们的家庭焕发生棚。我越发感到,咨询师这个职业虽然有诸多不为人知的艰辛,但我对心理学的热爱却与日俱增,为自己的选择无怨无悔,快乐前行。
2.请谈一谈对您影响最大的心理学名家。
接触心理学以来,对我影响较大的心理学名家有弗洛伊德、荣格、罗杰斯、欧文·亚龙、海灵格等多位大师,其中对我影响最大的是存在一人本主义的代表人物卡尔·罗杰斯和欧文·亚龙。他们相信人本身是可信任的,并且自身有能力去理解和解决自己的困难和个人成长,强调人的正面成长和发展,并且非常着重治疗师本身的态度如一致、真诚、无条件尊重和同理心等,而非治疗的技巧,并指出治疗关系是决定治疗效果的最重要因素。尤其是罗杰斯对人的本质的看法对我启发很大,他认为:基本上,人具有社会性、向善向上的倾向,不仅会设法维持自己的生命,同时也在追求自我实现,以及提升生活的经验,每一个人都会尽力改善自己的生活,如果人处在一个不受批评与威胁的环境中,并且能客观地省视自己的问题时,他即能对未来做出建设性的抉择。我认为,心理学是研究生命的学问,在总结成功经验的时候,我越发清晰地意识到,正是我首先将来访者看作是一个有自我疗愈意愿和能量的鲜活生命,才能真诚陪伴、无条件积极关注来访者,使其能够在安全受保护的氛围中挖掘出自身内在的能量,面对和解决问题。
3.从业以来,您最大的心理感受是什么?
最大的感受是咨询师的“术”和“道”的关系。刚入行时,我也曾痴迷于学习各个心理学流派的知识和疗法,奔波于无数个讲座、沙龙、成长坊,一心想学习全部的心理学知识和技能,认为只有学习到更多知识才能胜任心理咨询师的职业。但是,随着咨询实践的不断增加和个人成长的积淀,我越来越觉察到,咨询师本人的人格和个人成长才是最重要的技术,咨询的成功因素中80%是安全、信任、非评判、无条件积极关注与支持的咨访关系。而咨询师的知识储备、专业技能必须是在建立了良好的咨访关系的基础上才能充分发挥效能。而一旦有了这个意识,长久以来储备的知识和技能就会慢慢内化和整合,与咨询师的人格融为一体,在咨询中自如应用,所谓手中无剑心中有。
4.您对目前国际心理研究领域的治疗方法有什么见解?
目前国际心理研究领域门派林立,基于不同治疗理论创立的心理疗法日渐增加。每种疗法都有存在的意义和价值,也代表有越来越多的人在积极研究心理治疗,所谓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不失为好事。但是,万变不离其宗,心理学是研究人的生命的学问,各个疗法无论理论和形式上有多大差别,最终将殊途同归。对于当今心理学处于起步和发展阶段的中国,心理学还是舶来品,我们中国的心理学研究者和咨询师最需要的就是将之本土化,与中华传统文化相结合,批判地继承和发展国际成熟的心理学研究成果,积极探索研究更适合中国人的心理疗法,更好地为国人服务。
5.您如何看待当代中国人的心理健康状况?
由于改革开放和经济的高速发展,使多数人的物质生活得到了改善,但相伴而生的是收入差距加大导致的心理失衡,人性在金钱和物欲面前的迷失,精神的空虚以及对道德良知的敬畏和信仰的缺失。而人们不同程度地对寻求心理服务仍然抱有误解和偏见,将心理问题等同于精神病,存在顾虑,碍于面子而自己死扛,不肯求助,贻误了最佳干预时机,导致国人整体健康状况令人堪忧。
6.您认为当代中国人最大的心理问题是什么?
一是和自然灾害对国人精神世界的影响深远。五零、六零后的人是亲身经历过和六十年代自然灾害的,他们大部分由于思想上受到的禁锢和身体上挨饿的痛苦,存在焦虑、恐慌、强迫思维和强迫行为,不同程度地缺乏安全感,在乎他人的评价,自我认同感低;而他们的下一代七零、八零、九零后在这样的原生家庭中成长,必然不自觉地受到父母的影响。二是信仰缺失、价值观崩塌成为国人心理问题的深层次社会原因。除了上述原生家庭的影响,当代中国人口众多、资源有限,加上竞争加剧、人情淡漠,基于价值观崩塌和信仰缺失导致的恐慌感和焦虑使越来越多的中坚力量、社会精英都处于焦虑、抑郁、失眠的亚健康状态,他们在空虚与茫然中体会不到生命的快乐,急需寻求与自己心灵的连接,在迷失中找回自我,认知自我,完善自我。
7.您如何看待中国目前的心理咨询的发展现状?
我国的心理咨询发展迅猛但不平衡,从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从业门槛较低,监管不够严格。但对于一个新兴行业来讲,是发展的必经阶段,随着心理保健知识的普及,人们思想意识的提高和行业规范管理的加强,我国心理咨询发展总的趋势是好的,是朝阳产业,经全社会一起努力,定会逐渐走向成熟和完善。
8.普通人(儿童、情感婚恋、育子、老人、职场、成功心理学、网瘾等特定群体)如何调节自己的心理?
在咨询中,我接触了较多的婚姻家庭情感及与父母关系的个案,并从中总结出了一些具有普遍意义的建议:
A.臣服与接纳。臣服自己力所不能及的事情,接纳不完美的父母、接纳不完美的自己,减少内耗,释放生命潜在的能量。
B.懂得划清边界。臣服老天爷的事儿,不操心别人的事儿,做好自己的事儿。
C.学会驾驭情绪。允许自己有情绪,及时觉察自己的情绪,不在情绪中做决定和争吵,分清自己的言行是为了发泄情绪还是解决问题。
D.夫妻同步成长。婚姻中,当激情退却,爱情慢慢变成亲情,当夫妻彼此不再有欣赏和吸引,我们应该做的不是流连过去、失去自我,而是充分认知自我、追求个人成长,每一个家庭成员自己活得好,整个家庭才会和谐、富有生机。
心理咨询师二级论文 篇6
关键词:严重心理问题;心理咨询;合理情绪疗法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22-0088-02
一、基本资料
1.人口学资料。求助者张艳,女,19岁,在校大一学生,在校住宿。读大学前一直与父母同住。父亲是普通职工,母亲下岗在家,详细询问和调查后,没有重大身体疾病和严重的精神疾病,无精神疾病家族史和遗传。高中文理分班时,经父母劝说选择文科,高考成绩不理想。开学后父母将其送去报到。
2.精神状态。情绪低落,感到委屈,对学习生活提不起兴趣,认为大学生活没有意思,回到宿舍感到恐惧,和同宿舍同学相处感到焦虑。能坚持上课,但注意力无法集中,经常请假甚至逃课。
3.身体状态。近两个月睡眠较差,无食欲,经医院检查无身体疾病。无家族病史和精神病史。
4.社会功能。不能和同宿舍同学和睦相处,与宿舍同学吵过架关系冷漠。能坚持上课,但注意力无法集中,学习效率较低,不愿意参加班级活动,经常请假甚至逃课。
5.心理测验结果。(1)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分:粗分47,标准分58,为轻度抑郁。(2)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分:粗分50,标准分62,为中度焦虑。
二、求助者个人陈述
本诉:进入学校四个月来不能适应宿舍生活,与宿舍同学关系不好,害怕与同学相处,心慌焦虑、情绪低落,前来咨询。
个人描述:我从小就在父母的照顾下生活,性格内向,比较温和,对学习的期望也很高,但高考失误并没有考入自己理想的大学,对考入的这所大学自己并不满意。进入大学后发现同宿舍的同学都比自己优秀,家庭条件也要好很多,我觉得因为我的成绩在班上不是最好的,经济条件也不是很好,宿舍的同学对我都不理不睬,故意冷落我。军训回来后的一天,同宿舍的同学说她的手机不见了,同学手机丢失的时间我刚好在宿舍,我觉得大家都认为其他同学都有手机,只有我没有手机一定是我偷的,我感觉大家当时看我的眼光就很特别,对我更冷淡了。尽管后来同学的手机找到了,但一想到这件事情我就不想待在宿舍里,感觉和同宿舍的人很难相处,没有知心的朋友。一天晚上宿舍熄灯后,我想早点睡觉,宿舍里的一个同学一直在打电话,我想她肯定在嘲笑我没有手机,后来我说她打电话影响到我学习了让她小声点,她很冒火就和我吵起来了。从那以后我和宿舍同学的关系变得更差了,我想宿舍里的同学都看不起我,都在孤立我,我不知道她们为什么会这样对我。我不想住在这个宿舍,也不想在这个学校学习,只要回到宿舍我就会不由自主地紧张,和班上其他同学也无法交往。上课无法集中精力,甚至想请假逃课。我想这样下去我大学也完了,特别希望得到心理咨询师的帮助。
三、心理咨询师观察与家长反映
1.心理咨询师观察的结果。求助者跟随父母一同来咨询,身体健康,智力发育是正常的,性格内向,情绪低落,有自知力,有需要帮助的明确要求。叙述与交谈较正常,但在谈到同宿舍同学时,心情显然很担心和焦虑。
2.来访者父母叙述的情况。张艳从小懂事可爱,她很在意他人对自己的看法,爱面子,自尊心比较强,很难接受别人的批评。自从宿舍里同学丢失手机那件事后,一提起上学就不高兴,身体不舒服,曾提出要搬离那间宿舍或休学,但父母没有同意。强制送去学校,但无法坚持正常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常常显得烦躁、不安,有时向父母发脾气。
四、评估与诊断
1.对来访者心理状态的评估。(1)精神状态:求助者智能完整,烦恼、焦虑,情绪比较低落,注意力不集中,自知力完整,不愿与同宿舍同学交往,与同学交往出现障碍。(2)相关资料:被怀疑偷了宿舍同学的手机,因为休息时间打电话问题与同学发生争吵。(3)资料可靠性:可靠。(4)来访者心理问题产生根源:表现出的症状起源于宿舍中发生的相关联事件,从本质看和求助者的认知、信念不合理有关。
2.诊断与鉴别诊断。(1)诊断:根据心理咨询诊断标准,该求助者属于严重心理问题。(2)对该求助者需做的鉴别诊断有:①确定是否属神经症:基于正常与异常心理判断的三项原则,张艳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相统一,认知、情感、意志协调,有自知力,可以主动寻求帮助,具有稳定的人格,精神病可以排除。②从临床表现来看,张艳有一定程度的恐怖、焦虑、抑郁情绪伴有躯体症状,并出现了回避行为,但求助者内心心理冲突是与现实宿舍生活中矛盾有关,因此不构成神经症,属于常形冲突。③张艳心理冲突出现已超过两个月以上,有强烈的情绪反应并出现泛化,严重影响了正常学校和宿舍生活,可排除属于一般心理问题。
五、通过协商确定本次咨询欲达到的目标
1.具体目标和短期目标。缓解当前存在的抑郁、焦虑情绪,学会一些简单人际交往技巧,改善与宿舍同学的相处方式,缓解与同学的人际关系,减轻对宿舍生活的惧怕。
2.最终的目标和长期目标。帮助张艳理解和改变不合理的观念,提高和完善其个性,形成正确的自我意识,处理和应对在学校生活遭遇挫折的能力得到有效提高。
六、制定咨询方案
1.主要咨询方法与适用原理。(1)采用的咨询方法:合理情绪疗法、放松训练。(2)适用原理:合理情绪疗法提出人们的悲伤和痛苦不是由外部事件所造成的,而是人们不正确的态度、看法和评价,因此改变人们的认知会减少情绪困扰。其理论依据为ABC理论。通过与来访者对话,找出具体表现出来的情绪困扰和不适感(C),相对应的诱发事件(A),并对两者之间的不合理信念(B)进行分析,帮助求助者认识和理解自己的不合理信念,最终修通原有不合理信念,从而使不良症状可以减少或消除。
2.咨询时间与收费。(1)咨询时间安排:每两周一次,每次60分钟。(2)咨询与心理测验收费:高校心理咨询中心义务咨询不收费。
七、咨询步骤
1.首次心理咨询:心理评估与诊断。目的:了解并收集相关信息;与寻求帮助者建立良好咨询关系;确定张艳存在的心理问题;探求张艳寻求改变的意愿,并最终确定咨询目标。方法:摄入性会谈、心理测验程序:填写报名表格,咨询师了解基本情况,介绍咨询相关事宜及要求;进行摄入性会谈,通过提出开放式问题来帮助张艳父母描述详细信息,用同情心和无条件的积极关注探索求助者的心理困境与改变意愿,建立良好咨询关系;对求助者进行抑郁自评量表、焦虑自评量表测验;做出初步诊断;向求助者父母反馈测验结果和初步诊断;共同商定咨询目标和咨询步骤。
2.咨询阶段(第二次至第五次咨询)。第二次心理咨询。目的:进一步强化咨询关系;帮助求助者积极认知;教会其放松。方法:谈话、合理情绪疗法、行为放松训练。步骤:合理情绪疗法:张艳说:“我感觉宿舍的人都看不起我,对我很冷谈,疏远我。”我问她为什么这样想,她说:“因为我成绩一般,家里经济条件也不好,她们有的东西我都没有。”心理咨询师指导张艳根据以下模式,尝试把自己所有的问题都罗列出来:诱发事件A:宿舍同学手机丢失,和舍友吵架。不良情绪C:紧张不安,烦躁。不合理信念B:(1)成绩不好,家里经济情况不好,同学就看不起我;(2)同学睡觉时打电话是故意气我。布置家庭作业:在纸上列出自己的十个优点,并大声朗读和领会;反复训练,每天2~3次达到放松。第三次到第四次咨询:目的:进一步巩固重建认知结果和放松训练;对求助者的核心错误观念的争论,并使用“黄金法则”,帮助其建立一个合理的信念和认知。方法:“产婆术”辩论技术。家庭作业反馈:张艳说没找到自己很多优点,问父母和同学后知道了一些,大声朗读后发现“原来我也有这么多优点和价值”。过程:(1)分析求助者心理问题产生的深层原因。(2)帮助救助者放弃不合理信念,树立合理信念。布置家庭作业:让求助者进行自我不合理信念辩论,进行一些与他人交往的人际能力练习,如面带微笑,遇到老师同学主动打招呼。
3.巩固与结束阶段(第五次至第六次咨询)。目的:检查咨询结果,巩固咨询效果,强化新的观念,从而使求助者能灵活应对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帮助其成长。方法:暗示法。过程:(1)对前几次咨询进行总结,并总结她的认知过程与行为的改变对自己和同学有何影响。(2)强化求助者的积极自我暗示:建议每天早上起床后对面镜子微笑一分钟,在心里默念“我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五遍。(3)建议求助者学习和模仿社交技巧和方法,提高社交技能。(4)施测:SAS、SDS,并与咨询前对照。
八、咨询效果评估
1.求助者自我评估。回到宿舍不再紧张,跟舍友相处氛围缓和了许多,不再感到她们都在针对我,比以前更开心了。
2.他人评估。父母老师同学反映,张艳能够按时上课,和同学正常交往,在宿舍能主动和同学打招呼。
3.心理测验复测。(1)SAS:粗分40分,标准分50,无焦虑。(2)SDS:粗分36分,标准分45,无抑郁。
4.咨询师的评估。后续回访中发现本次咨询已基本达到预期目标:张艳的恐惧情绪得到消除,提升自信心和适应学校生活的能力,咨询过程能较完整的组织。张艳及其家长认为为了更好地与学生和老师交往,提出还需要进行长期的心理咨询,并与咨询师就长期咨询方案进行探讨。
参考文献:
[1]郭念锋。心理咨询师(三级)[C].民族出版社,2011,(6):22,68,240.
[2]郭念锋。心理咨询师(二级)[C].民族出版社,2011,(6):38.
心理咨询师二级论文 篇7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队伍;思路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2)16-0226-02
西方发达国家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已经有近百年的历史,我国台湾和香港地区开展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始于20世纪50、60年代。经过长时间的发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队伍培养培训工作上已经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体系。我国大陆地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发轫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2001年3月,教育部把心理健康教育正式纳入政府工作中,并强调了建设好这支队伍的重要性[1]。2003年教育部出台的有关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文件强调了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队伍建设问题,即要通过专、兼、聘等多种形式,建设一支以专职教师为骨干、专兼结合、专业互补、相对稳定、素质较高的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队伍[2]。
据教育部全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数据分析中心统计,到2007年,全国高校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专职教师已有2 106人,但与日益扩大的办学规模相比,依然是编制紧缺,师生比严重不足。在队伍结构方面,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主要是专兼结合的队伍,以兼职为主,专职人员少,兼职的有学生辅导员、班主任、学生骨干、任课教师等,专兼职人员培训制度还未形成,兼职人员培训机会更少[3]。经过多年的工作实践,笔者总结出建立和培训一支包括专职心理咨询师、兼职心理咨询师、心理辅导员、心理信息员、大学生心理健康协会在内的复合型队伍对于推进心理健康教育三级网络建设和更加系统、深入、广泛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有着重要作用。
一、专职心理咨询师队伍:以发展、教育和咨询为导向的学校级专业化、全方位队伍
专职心理咨询师队伍是指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的老师,专业从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工作。专职心理咨询师必须全面、系统地规划全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包括结合学校性质和学生特点制定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目标,构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系,建立心理健康教育队伍,设定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制等。具体工作包括: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讲座,组织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进行定期的心理健康测评,实施日常心理咨询和危机干预工作,培训心理健康教育队伍等。
以美国为例,1999-2000年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老师和学生的比例为1∶1681.5。美国设置了完备的课程体系来培养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另外还注重专业训练和实践。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要达到专家(是经过硕士学位以后的学习,但得不到博士学位的一种称呼)水平,最少需要54个小时的受督导实习、一年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见习期”。要达到博士水平最少需要78个小时的受督导实习、一年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见习期”。在硕士、博士学位的课程中也都要求包括有督导的实习期,在规定的实习期内,学生们由实习单位的职业学校心理学家给予指导,每周要求工作20-40小时,实习期为10-12个月[4]。
据调查,我国大约不足10%的高校能达到1∶5000的师生比,有的高校则为1∶30000。屈正良等人2006年对我国27所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的调查显示,目前我国高校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主要有心理学教育学工作者、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和医学工作者,以兼职为主,女性教师多,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培养培训上,尚未形成制度。
专职心理咨询师队伍必须是一支专业化水平高、全面发展和全方位教育的队伍,最好能按照师生比1:5000-1:3000来配备,最好是医学、心理学、教育学专业硕士以上学历,最好能达到“中国心理学会临床与咨询心理学专业机构和专业人员注册系统”注册心理咨询师的标准,即专职心理咨询师在获得其硕士学位后2年内,在有效注册的督导师督导下与寻求专业帮助者直接接触的实践小时数不少于150-250小时,接受有效注册的督导师正式的、面对面的案例督导或集体案例督导小时数不少于100-200小时。
专职心理咨询师的培训应该包括专业培训和个人成长两部分。主要培训形式是参加培训班和自我学习。专业培训由以下部分组成:心理咨询基本技能培训;心理咨询与治疗高级培训;不同视角的心理培训,咨询师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各种培训,如心理剧培训、叙事治疗、焦点治疗、家庭治疗、格式塔心理培训、催眠技能培训等。个人成长也是专业咨询师培训的重要部分,个人成长主要通过自我反思和接受督导来完成,所谓督导是指在培训实习阶段由资深的心理咨询师对培训对象的专业操作状况加以监督、指导和评估的过程。
二、兼职心理咨询师队伍:以咨询和干预为导向的学校级治疗性、实战型队伍
兼职心理咨询师队伍是以咨询和干预为导向的,是学校心理咨询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般由校内外咨询师组成,主要负责日常心理咨询值班和危机干预工作,也可以参与到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心理健康教育讲座、团体心理辅导活动中。兼职心理咨询师必须是医学、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思想政治教育等相关专业硕士毕业,要求获得劳动部国家心理咨询师三级、二级认证,同时具有3年以上的心理咨询实践经验,接受过专业督导师的督导。
兼职心理咨询师的培训包括心理咨询技能培训、心理障碍相关知识培训、危机干预培训、职业道德训练、心理测量工具使用、团体心理辅导培训等几部分。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要定期选送兼职心理咨询师参加以上相关培训,帮助他们专业上成长;心理健康教育中心要组织各类活动,促进咨询师的个人成长,如案例讨论、咨询技能研讨会、个案督导、专家讲座、咨询师成长小组等。
心理咨询师二级论文 篇8
〔关键词〕中小学;心理咨询;问题;调查研究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684(2014)06-0014-03
我国中小学的心理咨询从20世纪80年代起步,90年代逐渐发展,21世纪开始在全国各地受到重视,2010年后逐步呈现遍地开花的趋势。中小学心理咨询在促进学生的发展、预防意外发生以及改善师生关系等方面起到很好的作用。但我国中小学心理咨询工作也由于时间短、经验少存在诸多的问题,2013年10月到11月,笔者对福建省中小学专职心理教师(以厦门市心理教师为主)进行问卷调查,收回问卷120份,有效问卷116份。
一、本调查中心理教师队伍的基本结构
调查结果显示,中小学专职心理教师中,女性达到87%,占绝对比例;本科学历84%, 硕士学历14%,学历层次比较高;参加调查的小学和中学教师各占一半左右,其中一半以上属于教龄在5年以内新教师,75%的教师是心理学专业毕业,13%为教育学专业,12%为其他专业毕业;职称以初级和中级职称为主。
二、心理咨询存在问题的调查结果分析
(一)学校硬件建设投入比较到位,软性支持不足
调查结果显示,专职心理教师所在的学校普遍重视硬件建设,96%专职心理教师所在的学校配备了专用的心理咨询室,面积30~100平方米的占24%,大于100平方米的占19%。 一半以上的学校配有沙盘游戏室,37%的学校配有专用咨询电话,34%的学校配有测评系统,29%的学校配有宣泄室。与重视硬件建设不同的是,学校在心理健康教育软性环境建设上并不同步且相对滞后。调查显示,有76%的学校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首先是领导的认识问题,43%的教师认为学校领导对心理咨询持冷淡态度,“随便你做,偶尔关心但不到位”;11%的学校只把心理咨询当摆设而已;7%的学校领导和教师认为心理咨询是万能的,什么疑难问题都往咨询室塞;只有24%的教师认为学校领导和教师对咨询认识到位,也比较重视。软性环境是起最主要作用的,只重视硬件投入不重视软性环境的建设,心理咨询充其量就是面子工程而已。 在“你在心理咨询中遇到的挑战是什么”问题上,40%的心理教师认为自己缺少时间做咨询;而在开放式问题“你有什么好建议”中,不少教师写到:请学校不要给心理教师安排那么多与心理咨询无关的工作,要让心理教师有时间做业务,请把咨询纳入工作量。这也从另一个侧面说明,不少学校不重视心理健康教育的软性建设,把心理教师随意安排到其他工作岗位上,心理教师待遇随意化且待遇偏低的现象在中小学比较普遍。
(二)咨询内容以发展性咨询为主
在“学生咨询得较多的问题是什么”中,同伴关系占首位,达到73%;其次是青春期情感问题,占42%;情绪问题、学习压力太大、学习障碍、厌学各占41%、39%、32%、30%。学校的咨询以发展性咨询为主,在咨询的次数上也显示出学生咨询的特点,咨询次数为1~2次的占79%,三次或三次以上的占21%,可能是因为学生咨询的问题比较简单,经过一两次辅导就可以解决,所以每个案例咨询的次数比较少。但也有另一种可能,即学生或心理教师缺少咨询时间或者咨询效果不尽人意而影响了个案咨询的次数,纵观中小学生前来咨询的问题,同伴关系占到首位,所以属于后者的可能性不大。
(三)咨询数量和质量不尽人意
在咨询室每周开放时间的问题上,开放时间5小时以上的占48%,2~5小时的占29%,0~2小时的占23%,一半以上的咨询室开放时间在5小时以下,咨询室开放时间略嫌不足。
题目 答案 人数
(共116) 占百
分比
每周开放时间? 0~2小时 27 23%
2~5小时 34 29%
5小时以上 55 48%
每学期做的咨询案例大概有几个? 0~10个 56 49%
10~30个 41 35%
30个以上 19 16%
咨询效果如何? 很好 25 22%
一般 68 59%
不怎么样 12 10%
无法得到反馈 11 9%
对于非自愿来访者,您是怎么处理的? 谈话,说明保密与自愿原则 60 52%
让他自愿选择是否留下或离开 17 15%
从玩游戏开始 36 31%
您对非自愿来访者的处理有多大效果? 效果不佳 50 43%
有50%效果 62 53%
很有效果 4 4%
与此相应的是,每学期的咨询案例数量不多,49%的心理教师每个学期咨询案例在10个以下,35%的教师每学期咨询案例为 10~30个,30个案例以上的占16%。咨询效果上,认为自己咨询效果一般的占59%,咨询效果不怎么样的占10%,认为咨询效果很好的只有22%,9%的心理教师认为咨询效果无法反馈。在对非自愿来访者的处理上,43%认为咨询效果不佳,认为很有效果的只占4%,咨询有一半效果的占53%。总体来说,中小学心理咨询不管从数量还是质量上,咨询的效果都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四)心理教师面临的专业挑战大
在心理咨询的挑战问题上,没有督导摆在首位,占58%;其次是专业能力不足,占51%;角色冲突和缺少时间做咨询也占了40%左右,说明这些问题是当前影响中小学心理咨询开展的主要因素。另外,60%的心理教师在遇到自己专业能力以外的问题,需要将学生转介时,不知道要往哪里转介,反映了当前校外转介资源的匮乏以及心理咨询支持系统明显不足。
题目 答案 人数
(共116) 占百
分比
你在心理咨询中遇到的挑战是什么?(多选题) 专业能力问题 59 51%
没有或很少学生来咨询 31 27%
保密困难 10 9%
角色冲突 48 41%
非自愿来访者的阻抗 26 22%
没有督导 67 58%
自己没时间做咨询 46 40%
其他 4 3%
当学生需要转介时,您一般怎么处理? 不知道往哪里转介 69 60%
经常转介的部门:医院、大学相应单位、儿童保健中心、精神病院、咨询中心、上级单位 47 40%
三、思考与建议
(一)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师生对心理咨询的认识和理解
可以通过多种形式和渠道进行宣传,如通过网络、讲座、宣传栏、广播等宣传心理咨询,消除师生误解,营造有利于咨询的氛围。
(二)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
改善咨询室的工作条件,硬件上最少要有一间专门的咨询室;要提高心理教师的待遇,为心理教师提供进修学习的机会,保证心理教师有足够的时间从事心理咨询;要拨出专款用于开展心理健康活动。
(三)要突出发展性咨询
学校的心理咨询要突出发展性咨询特点。首先,要突出发展性目标。学生前来咨询的问题是他们当中多数人都会遇到的问题,而不是疾病;即使有短暂的不适应,也可以通过重新学习获得改变,所以针对学生的咨询要突出发展性和教育性。其次,辅导教师可以主动介入。中小学生由于年纪比较小,缺乏社会经验或对事件的认识不到位,往往不会主动求助,所以辅导教师应主动介入和引导,“价值中立”“价值不干涉”的态度并不适合中小学生的特点和学校的需求。此外,心理咨询形式、方法应符合中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对于小学低年级学生的咨询可以通过讲故事,或者通过玩“布袋游戏”“木偶游戏”等将其内心的担忧恐惧投射出来,并在活动中与儿童沟通。对于中学生宜用他们能够接受的语言与之交谈,特别要注意建立友善关系,消除其疑虑。
(四)注重与班主任、科任教师及家长的沟通合作
首先,经常向班主任及家长宣传心理咨询的作用、心理咨询的工作范围,让大家对心理咨询有正确的认识。其次,让班主任和科任教师参与到对学生的辅导中来,除非学生的问题与学校没有关系或不宜让班主任及科任教师知道。心理咨询要取得效果,班主任和科任教师的配合很重要,特别是当学生的问题与班级或科任教师相关时,更需要班主任和科任教师的支持。这是因为他们对学生最为了解,与学生相处时间最长,是学生心理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最有条件整合学校、家庭和社区的力量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再次,将学生咨询与家庭咨询、家长咨询结合起来。很多时候,学生心理问题的根源来自家庭。如果对家长进行咨询,改善父母的养育方式,由父母影响孩子,其效果往往更好、更持久,且事半功倍。越是低龄的学生,对其父母的咨询越是重要。当然,与家长沟通合作是否成功很大程度上要依靠心理教师的沟通技巧。
(五)做好非自愿来访者的工作
严格地说,非自愿来访者并非咨询对象,但由于中小学生年龄小经验少,主动求助意识差,学校心理教师经常会接到班主任或德育处甚至家长“押送”甚至“骗来”的各种非自愿来访者,其中不乏违反校规校纪的学生,这类来访者对心理咨询充满怀疑,抗拒性和防御性都比较强,通常一到咨询室就沉默不语,不理不睬,一副拒人于千里之外的愤怒表情,有的否认问题的存在,直接为自己辩白;有的故意滔滔不绝,转移话题而拒绝谈论或回避自己的问题,他们常常会随时中断辅导。对待这类学生要以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为首要任务,为其提供温暖没有压力的环境。在说明保密原则后,让他们决定说与不说。谈话通常可以由来访者感兴趣的话题开始,或者听听音乐或玩一些小游戏让来访者放松,再进入主题。这些做法会让来访者转变对咨询的看法。
(六)注重咨询实践工作
首先,多接个案。心理咨询要靠经验的累积,来访者是心理教师最好的老师。个案的问题是活生生的教材,多接个案可以扩充我们的视野,帮助我们了解各种不同的问题现象与心理成因,可以得到更多的锻炼机会,使自身咨询技巧更加成熟。其次,如果自己有被咨询的经验,不仅有助于解决个人的心理困扰,增进自我了解,而且可以真实地体验个案的感受。所以,与同行之间练习着互相当个案,会让我们更懂得如何帮助他人。
(七)努力寻求专业的督导与支持
俗话说,三人行必有我师。不接受督导使咨询师难以进步。首先,督导可以让受督导者从不同的角度去完备地思考,为受督导者提供专业、理论及技术上的帮助,提高受督导者分析和解决个案问题的能力;其次,能提高受督导者自身的心理健康水平;再次,避免咨询师自身问题对咨询的干扰,保护咨询师免受来访者负面情绪的影响。
在目前国内督导师资质不清晰和数量严重不足的情况下,国内督导形式多为团体督导,或者小组(10~30人)同时接受某一督导师督导,“一对一”督导比较少见,级别上分为上对下的专业督导和同级别的同行督导。
总之,目前中小学心理咨询中要注重解决师生对心理咨询的认识、辅导教师的专业能力的提升、咨询督导等问题,创造良好的心理咨询支持体系,提高中小学心理咨询的效益。
主要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