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算会计论文【最新7篇】》
会计分为两大类,即企业会计和预算会计。作为预算会计,它核算和监督我国中央与地方各级政府的预算资金,以及行政和事业单位的日常资金动向。问学必有师,讲习必有友,本文是漂亮的小编为家人们收集整理的预算会计论文【最新7篇】,仅供借鉴。
内容导航
预算会计论文 篇1中医内科学教学现状及改革措施研究论文 篇2预算会计论文 篇3有关预算会计研究论文 篇4预算会计论文 篇5浅谈事业单位预算会计制度改革论文 篇6改革我国本科会计教育的措施论文 篇7预算会计论文 篇1
乡镇财政所所涉及财务工作以及预算会计都是当前基层组织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我国财政管理体系及经济发展都有着基础性作用。乡镇财政预算会计工作作为财政所落实财务工作的'关键核心,一方面为乡镇政府在制定财政报告时提供了数据支撑,另一方面也是完善乡镇基础建设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一环,这就要求着财政所相关人员加强对于预算会计工作的重视,充分发挥其管理体制的优势,从而助推乡镇发展。本文侧重于针对加强乡镇财政所预算会计工作的重要意义以及落实途径进行分析,希望为相关人员提供参考和借鉴。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当前我国乡镇建设的进程也有着显著提升,可以发现乡镇基础建设日益完善,管理体系也趋向健全,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质量也逐渐提高,这些建设成果都来源于经济的高速发展,而乡镇财政就是保障乡镇经济稳定运转的必要基础。要想推动乡镇经济更加长远高速的发展,一个必要的前提就是加强对于乡镇财政所发展的重视,这就要求着乡镇财政所预算会计工作水平也要有所提升,借助财务人员专业素养的增强以及针对会计工作管理体制的完善等方式,真正促进乡镇实现更好的发展。
一、加强乡镇财政所预算会计工作的重要意义
1有助于规范乡镇财务资金管理
乡镇基层单位一切工作事项的开展以及活动的举办都离不开充足的资金支持,从这个角度来说切实提升财政所预算会计工作,是实现科学促进乡镇财政管理体系的有效抓手,更是确保乡镇经济高速稳定发展的基本前提,所以需要相关财务人员及时夯实自身专业水平,将预算会计工作做实做细。其中需要注意的是,针对财政资金管理工作不能仅仅限制于加强财政收入的提升,这不仅无法解决实际性问题,也违背了乡镇经济的发展规律,最有效的落实途径仍然是提升针对资金的把控,有鉴于此,可以说切实加强乡镇财政所预算会计工作是十分有必要的。一方面,全面落实乡镇财政所预算会计工作可以实现针对财政资金的精准管理,避免资金的不当使用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另一方面也能全面清晰的将资金的使用过程进行记录,从根本上强化财政资金的利用效益,所以说乡镇财政所预算会计工作的加强正当时。
2有助于树立政府良好工作形象
切实加强乡镇财政所预算会计工作能够明确财务人员的工作职责,在单位内部营造一个良好的工作氛围,在此基础上乡镇政府形象也会实现进一步优化。具体而言,第一,加强乡镇财政所预算会计工作,能够清晰细致的将与财政有关的支出及收入继续汇总记录,通过定期的统计以及严格的管理,避免一些工作人员出现违规违纪的现象。第二,在开展财政预算会计工作的过程中,通过严格结合相关规定进行资金的拨付,能够强化资金利用率,以此引导基层组织工作人员树立正确的工作作风,从根本上防止出现腐败行为。第三,严格落实财政预算管理工作能倒逼工作人员端正自身工作态度,通过财务管理队伍整体工作作风的进步,提升政府公信力。第四,乡镇财政预算工作从一定程度而言也是呈现乡镇经济发展的凭证,不仅确保乡镇财政收入与支出能够符合国家相关规定,树立良好的政府形象,也有助于群众全面解读政府出台的一系列政策,建立密切的干群关系。
二、加强乡镇财政所预算会计工作的落实途径
1切实提升财务会计人员的专业素质
为进一步加强乡镇财政所预算会计工作,首要重视的就是针对预算会计人员自身综合素质的提升工作,通过强化财务人员专业水平带动乡镇经济的高速发展。具体而言:首先,重视财务会计人员思想道德的提升,引导财务会计人员加强对于预算会计工作的重视,真正发挥主观能动性从而积极履行自身的工作任务及工作职责,同时对于相关的法律法规以及政策制度也有有着全面细致的理解并严格遵守,通过这种方式推动乡镇财政所财务管理机制趋向标准化、规范化,从而保障真正发挥出财务工作的作用以及资金使用的安全性。其次,财务会计人员在开展预算工作的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相关法律规定,以此为政府及基层单位树立良好形象,从而促进群众更好的理解政策制度,这样不仅能推动政策的落实效果,也能进一步带动乡镇整体发展。再次,注重强化财务会计人员专业水平。在日常工作中定期开展有关于财务工作的学习培训活动,引导财务人员开展系统学习,以此促进财务人员具备全面的财务专业知识储备以及相应的业务能力,实现自身工作水平的提升,可以真正在日常工作中应对各项突发情况,最终成为促进乡镇经济发展的关键核心。最后,在日常的业余时间也需要引导财务人员开展会计基础知识学习,使其真正了解相应的财政法规等内容,在确保其树立正确职业操守的前提下,将其打造为综合性人才,从而更好地推动财政预算会计工作的有序开展。
2科学构建完善的预算会计管理体系
乡镇财政所预算会计工作的有效落实,需要一套科学完善的预算会计管理体系,通过严格的管理与监督,有序指导各项工作的开展,避免在工作过程中出现失误,从根本上提升预算会计工作的全面性、细致性以及精准性。具体而言:第一,建立预算会计管理制度。针对会计及出纳的账目报表要进行定期检查,避免账目报表出现堆积的情况,一旦这一环节出现滞后,极容易造成工作的疏忽和漏洞,进而导致财务资金管理工作的失序。第二,建立专项资金管理队伍。以往针对财务资金的管理工作,大多数财政所都是交由一个人管理的,不仅管理效率出现严重滞后,相应的管理效果也很难达到理想状态,通过专项管理队伍的建立,不仅在队伍内部能够起到良好的相互制约及监督的良性作用,同时也能确保管理力度真正落实到预算会计工作的各个流程,切实提升管理效果。第三,制定规范管理条例,督促财务预算会计人员严格依照管理条例开展工作,针对乡镇财政的资金使用细节进行实时的监督,与此同时对于资金使用的收据也要全面保留,在此基础上配套出台一项专业的资金拨付标准,针对一些数额较大的财政开支,通过上级领导及相关人员共同决策的方式,确保资金使用的安全性。第四,仔细核对财政账目。通过及时的核查工作,确保资金的使用与实际需求相匹配,将各项资金支出都要明确好相应的负责人,真正做到权责清晰,最终通过多方面管理工作的严格落实,切实提升管理工作的规范性,为财政预算会计工作的开展提供保障。
3合理建立全面细致的预算编制方式
预算编制工作可以说是开展财政所预算会计工作过程中的重要一环,针对预算的编制方式应当结合当地乡镇财政所的实际情况以及自身的业务特点来进行,再加上全面考量自身的信息管理水平并遵守相关法律法规规定的基础上,确保财政预算编制方式具有较强的科学性、合理性以及高效性。具体而言:第一,制定零基数预算,通过清晰精准的预算编制内容,使得预算编制工作更好的执行到预算会计工作的过程中,将财政资金的拨付以及专项资金的编制有效协调到一起,确保预算执行人员专款专用,避免基层财政所内部资金的使用出现超支的情况,有效规范资金的使用流程。第二,切实加强预算收入与支出的创新力度,将财政所内部的收入细则依据经济类型进行分门别类,针对支出细则要结合资金的使用功能以及经济类型进行细致划分,以此确保各项收入与支出都能对应到专项的预算科目上,进而全面准确的呈现财政所预算的各项支出情况以及收入情况。第三,加强各财政所之间的配合。相关乡镇财政部门以及预算单位在开展预算会计工作的过程中要注意及时的交流与协调,真正依照各单位年度业务计划制定科学合理的预算编制方式,从而使得预算项目的各项内容更加细化、清晰。第四,确保预算工作的有效执行。乡镇财政所的收入与支出预算经过人大审批后,乡镇政府以及财政单位应当严格执行,通常情况下不能轻易追加预算,对于特殊情况需要追加的需要及时向人大机关申请。
三、结语
总而言之,乡镇财政所预算会计工作是呈现乡镇经济发展现状的重要理论依据,不仅关系着财务管理工作的有效落实,也是推动乡镇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前提。有鉴于此,为进一步加强乡镇财政所预算会计工作,完善财务管理体系,相关人员需要结合当前实际情况以及执行过程中出现的不足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与总结,在此基础上制定出具备针对性的管理制度,通过严格的管理、资金的投入以及预算编制的细化多方面手段,真正将预算会计工作做实做细,为乡镇整体经济的发展奠定夯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王娟。乡镇财政总预算会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当代会计,20xx(09):187-188.
[2]韩海燕。乡镇财政总预算会计核算现状和改进对策[J]。财经界,20xx(26):135-136.
[3]季家刚。加强乡镇财政所财务预算管理及会计核算[J]。财会学习,20xx(16):97+99.
[4]福建省南平市财政局乡镇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课题组,陈超,高碧英。推进乡镇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的实践与思考[J]。预算管理与会计,20xx(01):46-48.
[5]吴红萍。政府会计制度体系下乡镇财政财务核算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经济研究导刊,20xx(22):53-54.
中医内科学教学现状及改革措施研究论文 篇2
浅议事业单位预算会计中权责发生制的必要性论文
摘要:对权责发生机制进行落实,除了能够对常规会计工作的核算模式实施优化之外,还能对事业部门及单位进行引导,使事业部门和事业单位能够对会计工作形成新的认知。为此,作者依照个人在事业单位中参加财会工作、从事会计职位的经历,对落实权责发生制的价值实施探析,并解答如何践行权责发生制这个关键问题。
关键词:权责发生制预算事业单位会计工作
一、前言
目前国内所有的事业部门和事业单位在开展预算工作方面需要遵循收付实现这个财务原则。目前国内整体的会计工作氛围都出现了转变,在转变过程还暴露出了比较突出的弊端。为消除这些弊病,事业部门以及相关单位需要对权责发生制进行探究,并逐步将这种机制落实到财会系统中。文中作者立足多个层面探析将权责发生机制落实到事业部门内部财会系统的必要性,同时依据事业部门落实财会工作的现状,研究让此类部门和单位过渡到权责发生制的实际方式。
二、将权责发生机制落实到事业部门内部财会系统的必要性
(一)为顺应事业部门内部预算结构改革需落实权责发生
建国至今,国内开展了公共财政系统的构建,在事业部门推行了预算工作,同时还构建了与事业部门对应的采购系统、并形成了集中支付模式。推进上述革新策略令事业部门中的各种财会项目工作出现了多重转变,这些转变使事业部门的会计结构发生改变,同时还影响了财务信息报告编制的方式。然而,许多事业部门未曾根据这些转变对机制实施调适与改良,导致制度无法跟上实务工作的变化进程。尤其是目前主导会计工作的仍然是常规的收付实现机制,所以进行实务工作会呈现某些尖锐的矛盾和根源性问题,所以为顺应事业部门内部预算结构改革需落实权责发生。
(二)优化事业部门的服务业绩需要依靠权责发生机制
在现行的收付实现机制中,处理全面预算时,对投入环节的咨询信息进行处理是关键步骤。比如要调查款项具体应用在哪个项目,并确定不同项目所约束的实际支付规则及标准。在这种常规的会计机制中,支出的实际控制环节以及使用环节存在矛盾。其中公共性的资金资源将被二者相互抢夺。在运用款项时,事业部门如果得到了相应的资金,其使用过程将被资源所制约和管控,导致使用环节不能自主,欠缺机动性。而过渡到权责发生机制之后,事业部门的会计资讯信息将重点放在费用资金的分配、提供服务和相应成本的关联上。这样可以让事业部门的实际业绩能更为透明,让大众能公开对事业部门践行职责的水平进行评判,以此使事业部门的实际服务水准得以提升,所以优化国内事业部门的实际服务业绩,就需要依靠权责发生机制。此外,为了促成融资模式的革新也需要推行权责发生机制。
三、使事业部门和单位过渡到权责发生制的实际方式
(一)通过逐层渐进的形式进行过渡
由于传统的。机制在财会系统中生成了庞大而复杂的根系,所以要想清除旧机制并向新的机制过渡必须逐层渐进,不可操之过急。国内在实现某个项目或全面性的机制改革时,中央政府一般会安排几个典型的试点,并将新机制放在这些试点进行实验,通过验证探索新机制是否成熟,并对该机制进行调适,随后才能面向全国大面积推行。同时,对于某些根源性的机制革新一般可以通过两个方向进行改革,如从中央或省会逐层向各地实施推广,或者由各地先落实再逐步深入中央实现改革。所以在事业部门内部的财会系统推行权责发生机制时,同样需要循序实现改革的传统模式,通过逐层渐进的形式让财会系统在一段比较长久的时间中慢慢适应新机制,这样这种机制才可以真正扎根于事业部门,完全替代原本的财会机制。
具体而言,事业部门在开展内部预算工作方面,为了达成理想的会计核算目标,并让上层管理人员掌握收付环节的信息资料以及建立在权责发生机制之上的相关财会信息资料,以此提升事业部门承担工作的能力,令事业部门内部资金使用情况更为透明,部门内部的预算效率得以显著提升。从国内事业部门的情况看,可以沿着两个步骤对权责发生进行落实:先从当前正在使用的常规收付实现制着手,对常规机制的内容进行调整,逐步淡化收付实现,然后再尝试对权责发生机制进行推广,使两种机制并行,让事业部门的财会人员可以慢慢对新机制进行适应;当事业部门对权责发生这种新的机制形成认知并能够接受这种机制之后,再转变新机制与常规机制之间主次地位,将权责发生机制推上主导会计工作的首要地位,并进一步对收付实现机制进行淡化。
(二)在预算工作方面可维持原机制
在财务系统中,预算工作所涉及的信息资料与财务报告所涉及的信息存在不同的侧重点,对于预算来说,需要先对财务工作的方案计划进行编订,但对于财务报告来说,详细的会计资讯信息需要建立在具体的交易项目或财务活动事件之上,其真正反映的是事件取得的结果。建立在权责发生机制之上的有关财务工作报表,尤其是债务的相关报表能够证实过去推行财务决策所达到的结果,同时还可以对目前做出的决策进行结果分析。把预算工作涉及的财务报告资料与建立在权责发生机制之上取得的财务报告信息相互的联合,就能达到互补的效果,通过这样的方式财务人员能够全面了解事业部门内部的财务运转情况。同时,联合两种财务报告信息还能对预算工作进行检验,确定预算的编制以及落实是否科学。将预算所产生的财务信息账目和财务报表资料进行对照,能够让这两种资料相互衔接,使二者逐步达到统一。同时对照两种资料能够使达到验证与核对两种财务资料信息的效果,以此判断出两种信息是否准确可靠。同时开展对账工作还可以判断使两种财务资料产生区别的根源,给事业部门带来了确定会计政策的依据。
(三)先落实支出的环节再处理收入
通过权责发生机制不但能对收入环节进行验证和计算,还可以对支出环节进行确认以及计算。但根据西方事业部门推进会计机制的经历我们知道利用新机制对收入环节进行验证确认,其困难程度会超过支出环节,同时验证和计算收入环节难以达到理想的适应性[4]。这是因为,在不可控制性方面,支出受到的影响比收入环节低。所以,在落实权责发生机制时,需要先对收入环节进行处理,令收入能得到准确计算以及验证,随后再处理支出环节。此外,对收入的详细类别进行确定时,也需要遵循从易入难的方向落实权责发生制。比如,在对缴纳税款的相关义务进行处理时,要分析收支环节多个项目受不可控因素干扰的程度,先处理干扰最小的项目,随后再逐步对受干扰较大的项目进行处理。
四、结束语
上文作者对于将权责发生制落实到国内事业部门和事业单位的具体必要性实施了探究,同时在分析当前国内事业机构内部会计工作开展情况的基础上提出详细落实权责发生制的科学策略,如通过逐层渐进的形式进行过渡、在预算工作方面可维持原机制、先落实支出的环节再处理收入等,妥善实施这些策略能够让国内众多的事业部门及单位能尽快过渡到权责发生制中,使该机制可以在真正意义上为会计工作发挥辅助及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路军伟,殷红。政府会计改革的动力机制与分析模型——基于制度变迁的理论视角[J]。会计研究。,(02):425—437
[2]张琦,张象至,程晓佳。政府会计基础选择、利益相关者动机与制度环境的影响——来自中国的问卷数据检验[J]。会计研究。2010,09(07):786—788
[3]查良春。OECD国家改革经验对我国事业单位引入权责发生制的启示[J]。财会通讯。,31(22):567—570
[4]路军伟。我国政府会计改革取向定位与改革路径设计——基于多重理论视角[J]。会计研究。2010,12(08):1363—1365
预算会计论文 篇3
预算会计只是事业单位会计的一个组成部分,但对于制定政策和监督预算实施而言则至关紧要。以下是“事业单位预算会计论文”希望能够帮助的到您!
预算会计又称拨款会计。用来追踪和记录涉及财政拨款及其使用的营运事项,它覆盖拨款、拨款分配、拨款增减变动、承诺、核实的支出,以及付款阶段的资金拨付。会计集中核算是在单位预算治理体制、资金支配权及会计主体不变的前提下,取消事业单位现有的银行账户和会计岗位,只设立报账员,负责本单位财务资料的收集、传递和报销,由财政部门设立会计集中核算中心(以下简称会计中心),在银行统一开设账户,集中进行会计核算、办理资金支付结算、治理会计档案及统一财务公开的核算机制。
一、会计集中核算的必要性
(一)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和工作效率的要求
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后,事业单位的会计业务纳入会计中心统一核算,会计中心选配高素质的专职会计人员,运用会计电算化系统,严格按照国家统一会计制度进行核算,大大提高了会计核算工作的质量和工作效率,保证了信息资料的真实完整、及时和统一,同时也提高了各个主体利用会计信息的效率。有利于事业单位做出科学的决策。
(二)加强财政资金治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的要求
会计中心成立后,各事业单位的财政资金全部集中在会计中心的单一账户上,有利于财政部门对资金加强统一治理,加强了管理部门对资金使用的监管,使资金调度更加灵活,有效提高了资金的使用效率,保证财政资金的安全使用。
(三)强化财政监督职能,减少违规违法行为的要求
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后,事业单位的每一项支出都必须经过会计中心的严格审核,不合规定的票据不予受理,不合理的开支不予报销,对超范围、超标准的违纪、违规支出果断予以拒付。这样的监督体系必然会限制违规、违纪行为的发生,使资金的使用更加透明化、科学化,有利于我国事业单位健康的发展。
(四)促进了政府采购与“收支两条线”治理工作的顺利实施的要求
事业单位提出支付申请的依据是其预算指标。所有开支在单位审核的基础上再经会计中心审核人账;同时政府采购资金由会计中心统一支付,资金直达供给商,杜绝了回扣等问题。在“收支两条线”治理方面,事业单位撤消了所有银行账户,各项事业性收费及处罚收入均直达国库,实现了收缴分离、罚缴分离。
二、会计集中核算存在的问题分析
会计的集中核算是加强财务、财政资金管理的一项新举措,在它的初始阶段和任何新生事物一样。也必然存在其局限性和不够完善的地方。具体如下:
(一)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与监控问题
原始凭证是反映经济业务最基本的资料,对原始凭证的审核和监督是判定会计信息真实性的重要环节。由于会计中心的人员不参与单位的具体业务,只能根据票据来判定,一是看单位报账发票的手续是否完备;二是看票据是否规范合法。凡是手续完备,票据合法有效,不管反映的经济内容是否真实,都必须报销。由于分类不清和监管制度不健全,所以对会计信息的真实性提出疑问。
(二)会计核算与财产物资管理的脱节问题
会计中心将记账、算账等工作进行集中。而财产物资等需要反映的客观经济事物仍分散在单位。假如单位领导与报账员法制观念淡薄,或因工作疏忽而不提供真实情况,会计中心将无从得知各单位的资产实有状况。凡是固定资产,会计中心只核算一级总账科目,明细账仍由单位登记保管,财产物资由原单位进行治理,核算与物资管理的脱节问题必然会滋生一些违法违纪的行为。
(三)经费开支标准问题
各预算单位执行不统一的经费开支标准。或者没有按经费开支标准规定执行,从而导致在报账业务的审核中。会计中心难以把握原则性与灵活性的。尺度,经常会造成对某一支出项目预算单位请求支付与会计中心拒绝支付的矛盾。
(四)管理层对本单位的往来经济业务的控制问题
在处理单位往来经济业务时,由于单位报账员不进行日常账务处理,而会计中心只提供月报表资料,使单位领导及报账员对本单位债权债务不能及时把握,给其结算工作增添了不必要的麻烦。
(五)预算治理问题
由于我国当前的预算治理体制、预算监督机制还不健全,未能建立一套科学的公共支出预算治理体系;且纳入会计中心治理的事业单位在实行部门预算规范化方面尚有差距,在支出方面随意睦仍然存在,因而造成预算对支出的控制和约束仍然非常薄弱。
三、完善会计集中核算的几点设想
(一)构建财政稽查监督、稽查、审计、资金绩效评价机制
新型的财政稽查部门通过加强财政监督,加大对违法乱纪行为的处罚力度,建立违法乱纪行为档案,提高财政监督的威慑力;可以对经费支出的内容及时进行分析,找到相对比重较大的项目进行重点监控,特殊专项经费跟踪调查,实地实时监督;也可以通过上下年度之间的纵向比较以及部门与部门之间的横向比较,查找经费支出的不合理成分,分析原因,加以纠正;还可以充分发挥会计电算化的优势,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等媒体的作用将部门经费使用情况和管理建议等会计信息及时反馈给各部门。
(二)加强集中核算与国库集中收付的融合
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制和国库集中收付制是财政部门当前公共财政改革的两项重要内容。其目的是进一步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和加强会计监督,有利于财政资金统一调度,降低财政资金的运行成本。由此可见,两项制度的改革主体和目的是完全一致的,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制和国库集中收付制改革相结合是完全可行的。而且会计集中核算的顺利实施和稳健运行,为实行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打下了良好基础。
(三)切实重视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
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并不改变单位会计责任主体。并不减少各部门财务职能,而且随着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支付等财政改革政策的出台,部门财务管理的职能还需更进一步加强,范围也要进一步扩展。因此,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后,统管单位应更加重视财务管理工作。单位的报账会计应当持证上岗,有据登记会计台帐,定期与会计中心核对。对单位会计事项的合法性进行领导审批前的审核及说明,向会计中心报账并说明单位经济业务及票据的真实情况等职责。因此要加强报账会计队伍建设,提高报账会计整体素质是强化财务管理和提高会计工作质量的前提条件。而制定报账会计的道德规范,建立遵守职业道德的监督考核机制是提高会计工作质量和报账会计总体素质的保证。
(四)加强预算的治理
预算是一个涵盖各部门所有公共资金的完整预算,其预算编制以部门为单位,将各类不同性质的各项财政资金均统一反映在该部门的年度预算之中。部门预算的编制采用综合预算形式,统筹考虑部门和单位的各项资金,将预算内外资金全部纳人政府综合财政预算管理。因此,要进一步推行预算管理改革,扩大部门预算的范围,制定科学、符合实际的定员定额标准,改进和完善预算支出科目体系,早编细编预算。通过提前编制预算,延长预算编制时间,使预算细化到各个部门及各个项目。提高预算的科学性、合理性。在编制预算方法的选择上,应该综合各个方法的优点,尽量选择混合预算方法,将预算结果与现实的企业运营情况进行良好的结合,在最大程度上凸显预算管理的作用。
有关预算会计研究论文 篇4
预算会计抑制腐败功能研究
摘要:反腐倡廉一直是我党高度重视的一项工作,近年来腐败问题呈现出日益突出的状况,在加强打击腐败之风的同时,预算会计在监督控制资金流向上起到了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有助于财政的公开、透明以及科学合理的使用,如何正确认识预算会计对抑制腐败的功能,以及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办法,是做好反腐倡廉工作的重点。
关键词:预算会计;抑制腐败;功能;问题;对策
一、预算会计的含义
预算会计是一种用来监督政府、行政事业单位或者非营利组织资金流向和使用结果的会计体系,将核算财政使用情况作为工作的重点,从而起到监督管理的作用。预算会计本身的工作特点就带有抑制腐败的意味,因此做好会计预算,能够有效监督政府、行政事业单位和其他非盈利组织的会计预算实行情况与实行结果的统一性,在发挥自身职能的同时,起到抑制腐败的作用。
二、预算会计发展对抑制腐败的功能
(一)预算会计的控制功能
预算会计通常包括资金使用的具体项目,具体数额,通俗来说就是钱用在哪里,用了多少。各单位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依据相关法律法规严格制定预算,在满足需求的情况下,尽量降低预算,从源头抓紧财政的口袋,不给腐败以可乘之机,明确每笔帐的去向,这样非法挪用公共资金的情况就会在预算会计的监督下大大减少,抑制了腐败现象的发生。预算确定之后,资金使用过程中,一旦发生需要超额使用的情况,就需要经过各级单位和领导的严格审批,这一过程很好地抑制了腐败的苗头,更好地从源头打击了腐败的现象。
(二)预算会计的监督功能
各政府和单位的预算一旦制定好之后,所有的支出都要受到预算会计的制约,时刻提醒采购或者其他人员不可超支,更不能挪用公款,一定程度上避免了腐败的发生。对于开支凭证也会相应重视起来,确保每一笔支出都是有依据,有证据的合法消费,这种预算制约在一定范围内弱化了各单位的财政使用权,督促资金的合法合理使用,很好地抑制了腐败现象的发生。
(三)预算会计的反馈功能
每年的年末各单位要进行财务整理核算,将当年的实际支出和预算进行对比,明确每一笔资金用在什么地方,跟预算相比是超支还是低于预算,并将资金使用情况及时准确详细地向员工和社会公布,接受群众的监督,预算会计的发展不仅可以反馈各单位的发展情况,更能监督每笔资金的使用
(四)预算会计的导向功能
预算会计不仅可以监督资金使用情况,还能反映经济的调控。各单位对外公布真实有效的财政预算信息,国家才能正确掌握资金的流向,更好地调控经济,合理科学地分配资金,减少人为因素,依据客观事实,让资金用在需要的地方,避免被不法分子贪污;另外,预算会计通过控制支出,起到减少投资风险的作用,公众可以通过各单位提交的预算报告,了解风险状况
三、预算会计存在的问题
(一)预算会计制度不完善
目前我国普遍采用的还是早期的会计编制方法,过于死板,已经不能适应当今社会经济的发展,预算项目过于笼统,通常只包括单位每年固定的几个大项目,预算编制不够细致,这就会导致后期资金使用的不便,更会给有贪污意图的人制造借口;同时,这种死板的预算制度无法应对具体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一旦情况有变,按照原来的预算制度就会出现无法解决的局面,这个时候,为了必要的发展,就不得不改变预算,按照实际情况执行,这就给腐败的滋生制造了机会。
(二)预算会计透明度不高
各单位和政府的财政预算信息在大部分时候都只有内部少数人知道,没有得到及时的披露,给单位内部从事财政相关工作的人员提供了修改数据,制造假账的机会,公众无法知道国家每年分拨的资金流向何处,即使公布了使用情况,也是非常笼统,使得会计预算解释起来具有很大的随意性,
(三)预算会计监督体系不完善
好的计划离不开严格的执行力,各单位完成预算编制之后,要有一套完善的监督体系,当实际情况发生变化时,人员无法及时沟通,影响正常的发展,另一方面,当预算会计成了一纸空文的时候,就会有很多不法分子挪用公款,贪污受贿,助长了腐败的歪风邪气。
四、预算会计发展对抑制腐败的几点建议
(一)建立完善的预算会计体系
政策的执行离不开完善的体系,要想预算会计有序健康发展,必须建立一套完善的体系来监督,具体包括,可以改变以往预算会计和财务会计分离的运行模式,将二者结合起来,取长补短,发挥优势;各级领导要重视预算会计体系的建设,把这项工作当作发展过程中的重点项目来推进,制定详细的预算会计规章制度,包括预算类目,金额,资金使用流程,经手人等,严格按照制度执行;对于报上去的预算项目要严格审批,杜绝虚假不存在的类目出现
(二)推进信息公开制度建设
各级政府和单位要将财政信息的公开透明作为预算会计的重点工作来做,随时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上级部门可以将财政信息的公开作为考核标准,以硬性规定的方式督促各部门定期开展,将预算与实际支出情况进行核对,接受广大群众的监督,并设立举报投诉机制,出现问题绝不姑息;另外,公开的信息要避免过于笼统,重大项目支出要披露;信息的公开要改变以往一年一公开的模式,可以采取年中和年末各核算公开一次,及时清算,做好时刻接受监督的准备
(三)建立完善预算会计监督机制
反腐倡廉工作的顺利开展离不开各级政府和单位的有效监督,预算的每一笔资金是否得到了合理的使用,是否取得了预期的效果,都有必要事后进行核对及反思。各单位内部在预算会计方面要坚持各财政人员既相互独立又相互制约的原则;各级领导和单位要不定时走访,检查财政预算和使用情况,将监督工作作为日常事务的重点,发现问题及时清查,对腐败行为绝不手软。预算会计的健康有序发展对我国的反腐倡廉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正确认识其面临的问题,并积极解决是做好预算会计的关键。
参考文献:
[1]徐敏辉。论预算会计在我国抑制腐败的作用。中外企业家,2013(09)。
[2]陈德普。预算会计发展对抑制腐败的功能初探。经济研究导刊,2014(20)。
[3]贺敬平。制度变迁视角下的政府会计改革路径选择[D]。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2013.
预算会计论文 篇5
1、适应新公共管理模式要求,建立政府会计体系
现行预算会计制度是在吸收企业会计改革的成功经验和借鉴国际公共会计习惯做法的基础上,建立的与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有中国特色、科学规范的管理型预算会计模式和运行机制。但这与国际政府部门公共会计还有很大的差别,还不是规范的政府会计体系。按照现代政府公共管理理论,世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提供了一个“新公共管理模式”的基本框架性建议,概括地说它应包含5个方面的主要要素原则,即透明度、负责任、灵活性、前瞻性、法律和正直;其宗旨是倡导建立一种“以市场为基础的公共管理,最大限度地重视国家资源的使用效率”。这种新公共管理模式,也正指引着国际上政府会计的改革发展趋势。
2、引入权资发生制记账基础,充分反映受托资任和业绩僧息。
目前我国预算会计采用的是单一的收付实现制记账基础。其不足之处很多,突出地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不能全面反映政府债务、资产和财务状况等情况。在收付实现制下,一些在当期已经发生、但尚未用现金支付的政府债务(如欠发的退休养老金、拖欠征地补偿款、农民工工资等),或者具有年度连续性的经济事项(如应由本期负担、但却在以后年度偿还的贷款本金和利息)等,均被制度“善意”地变成了“隐性负债”,从而实质上隐蔽了财政风险,人为地夸大了政府可支配的财政资源,造成一种失真的财政预算平衡假象。
2.2不能有效地分析政府的资金运用情况和效果。收付实现制是以款项的实际支付作为成本、费用确认的依据,现行制度规定行政、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不计提折旧,这就意味着购置固定资产的财政资金一旦支出后,就以其原始成本始终挂在账面上,其结果是使提供公共服务的资源产生的业绩和其利用效率,不能从预算会计中得到完整反映;因而为将资产处置游离于财政监督之外的`财务处理创造机会;同样,在实行财政国库集中支付和政府采购制度后,对己收到但未付款的物资、或均衡拨款支付采购的物资,在该记账基础上因未付款而不予纳人预算会计核算之中,削弱了对各项财产物资的全面控制管理;同时,收人、费用是按其款项实际收付的时间来确认记账的,它不考虑收支项目的配比性。管理当局可根据其意愿和效用,将收付的时间人为地在当期和以后期间进行调节,从而形成满足其期望的预算收人的增加(减少)或支出的节约(超支),导致年度预算结余金额与实际情况不符,最终客观上影响财务信息的可靠性、一致性和可比胜,使国家对宏观财政经济形势的分析和决策缺乏相关、有用的预算会计信息。为真实反映政府的财务状况和管理业绩,提供高质量的财务信息,使社会公众能客观全面地评价政府的受托责任,消除以上不良现象的产生,引人权责发生制记账基础,成了我国预算会计制度改革的必然趋势和要求。
3、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条件下现行预算会计制度的缺陷
3.1从会计体系和内容来看,按国库集中收付的内容和环节,现行预算会计体系和核算内容将远远不能满足核算、反映、监督国库集中收付资金运动的过程和结果要求。现行预算会计体系是建立在现行财政资金运动过程基础上的。现行财政资金运动过程大致可分为两个阶段:一是财政资金人库和拨款阶段;二是财政资金进人行政事业单位后具体的资金耗费阶段。根据现行财政资金这一运动过程特点,现行的预算会计制度相应分为财政总预算会计和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两部分,并以各自的会计主体在资产、负债、净资产、收人、支出五要素框定的核算体系下进行核算。
3.2现行总预算会计制度的暂存款科目反映的内容失真。现行总预算会计制度按财政拨款数列报财政支出。实行国库集中收付制度后财政实际支付数和单位预算支出数的差额,即单位年度结余,按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试点单位结余会计处理办法规定作为财政暂存款列报,使暂存款科目名不符实。
3.3现行预算会计制度不能覆盖或兼容国库集中支付环节的会计核算。国库集中收付使财政拨款环节跟以往相比又多了一个机构,即国库支付执行机构。虽然“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试点会计核算暂行办法”规定,国库支付执行机构进行的会计核算是总预算会计的延伸,执行总预算会计制度,且在资产类和负债类分别增设了“财政零余额账户存款”和“已结报支出”两个总账科目,但这两个科目运用的前提是财政零余额账户存款的银行必须先垫付当日各预算单位的各种支出,再于当日结清,一旦出现逆向变动业务,即银行不愿垫付而须国库资金先划人财政零余额账户,则现行核算暂行办法就无法处理。事实上,实践中除中央部门国库集中收付试点的银行能够做到这一点外,地方各银行并不一定都能做到。因此,由于资金清算办法和核算环节不同,会计核算过程中其原始会计凭证的审核和传递、相应会计业务的处理等必然有别于总预算会计,而这些要依靠现行的总预算会计制度来实现是十分困难的。
4、重塑财务报告体系
预算会计制度改革能否得以顺利、圆满的完成,不仅从管理模式、核算基础、制度等方面需要加以改进和调整,还与预算部门管理和执行等问题有关。
4.1由于政府的财力有限,各部门、单位事业发展的资金需求与财政资金相对不足的矛盾依然突出,这是部门上报建议数与财政最终批复数悬殊过大的重要原因,也是不严格执行预算、挤占挪用专项资金等违规问题的重要原因。
4.2部门利益的驱动。部门预算是零基预算,预算单位往往更多考虑自身利益,不考虑国家财力负担情况,编制过于理想化的部门预算,将预测到的各项支出全部列出,甚至编制尚未立项、无依据、不必要的项目预算,加大了预算资金总量,使预算建议数大大超过控制限额,在编制收人预算时又想方设法隐瞒可自行组织的财力,最大限度地争取财政拨款。
4.3财政拨款的时间限制,预算外资金的申请、拨付手续烦琐,时效性差,会影响部门、单位的用款计划,财政追加预算拨款多集中在年底,由于拨款较晚,当年根本无法开展或实施项目,造成单位虚列支出挂账,或者以拨列支,结转隐瞒。财政追加的预算,除政策性、突出性因素外,许多追加专项经费带有明显经费补助性质,资金使用带有一定的随意性,客观上使一些单位挤占挪用财政资金。
4.4单位属性、关系不明。有些部门所属单位性质模糊,非企非事,事企不分,人、财、物、职能与主管部门界限不清,这些单位的人员工资、水、电、暖等费用仍由财政负担,而其财务收支又游离于预算之外,导致预、决算收支不实,成为滋生腐败的温床。
4.5政府采购工作不到位。一方面,有些部门、单位过多考虑花钱方便,对政府采购、国库集中支付态度不积极;另一方面,目前政府采购在时效性、规范性、效益性和服务质量等方面存在不足,影响了采购单位对政策采购的积极性。
5、结语
尽管我国的预算会计制度改革在1997年以来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然而,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人,政府预算管理体制和行政事业单位管理体制的改革也在进一步加深,预算会计也必须与时俱进,积极探索,以期将我国的预算会计构建成适应市场需求的完善的会计体系。
浅谈事业单位预算会计制度改革论文 篇6
浅谈事业单位预算会计制度改革论文
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财经管理体系也在不断创新,事业单位的预算在执行与编制方面也在不断进步,运行预算会计的内外部环境也与之前大不相同。众所周知,预算管理是预算会计的关键所在,将社会主义的各项事业作为发展目标,将核算预算的收支为关键点,并将之运用于社会再生产中包括行政单位、各级职能部门、非营利机构等分配领域的资金预算活动和结果中来,而且还要作为事业单位会计数据预算编制的理论基础。所以,预算会计制度的革新是事业单位充分合理利用财政拨款等资金、合理有效的开展日常工作的前提保障。
一、当前事业单位预算会计制度存在问题
(一)无法适应投资制度改革
当前,市场化已经越来越深入到我国的事业单位投资和融资的制度中,并且中国事业单位在投资和融资方面的发展范围也越来越广泛。公共领域投资开放的程度越来越高,社会各界要求事业单位做出会计报告的准确性和真会性的要求也随之加大,一方面要求事业单位必须做出有一定可比性和参考性的会计信息,另一方面对这些成本的定价和核算由社会上的各界人士自行完成。中国的预算会计水平要随着世贸组织的加入而跟上世界发展的脚步,更要在全球化经济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这就要求政府部门必须加快办事效率,积极参与全球竞争,同时,事业单位也要将先进单位的管理措施应用到“为人民服务”的事业中来,例如,为了提高事业单位的管理效率,就要用权责发生制来代替被事业单位公共管理所淘汰的收付实现制,从而实现绩效的导向作用。
(二)会计与核算存在分离现象
在当前中国市场经济的推动下,一些像大型体育场等类型的事业单位,兼具有公共服务和自身经营的双重性,其收入也包括财政拨款和自营盈利两方面,其经济核算方式也是独立的。包括修购和医疗基金在内的专项基金,将直接被列为支出项目进行提取,借方以“事业支出”为由,记作设备购置费或者社会保障费,贷方则以“专用基金”为由。事业单位实际上可以以支出的形式处理发生的医疗和固定资产购置费用,而不用专用基金。假如年底,以“调节基金”的名义记录修购和医疗基金,将支出规模和结余做人为的控制调整,则事业单位的会计信息必然会失去真实性。当前,《国有建设单位会计制度》普遍被事业单位的基建会所采用,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又是事业单位的财务会计所采用的,由于采用的会计制度的不同,事业单位的基本建设借款就会受到影响,例如,有的单位将他们使用的基建借款放在基建账上,往来账的报表上显示不出借款的痕迹,在资产负债表来看,其单位的借入资金为零,如此一来,其会计信息也会失去真实性。
(三)预算会计报告系统存在缺陷
收入支出表与资产负债表构成了一个单位的会计报表。其中收入支出表的形态是动态的,一个单位在某一时间段内的收入和支出情况以及财产分配情况都由此体现,而资产负债表的形态主要是静态的,它体现的是特定时间段内,一个单位的财务情况。事业单位是在“资产+支出一负债+净资产+收入”的基础上编制资产负债表的,我们可以看出,其资产负债表中也体现除了收支状况,反映出来的信息也包括静态和动态两个形态,这完全脱离了以反映某一时间段内的财务状况为理论的基础,这样做出来的财务报表缺乏一定的合理性。在当前的预算制度下,负债、资产、基金以及支出和收入等项目都是目前事业单位的资产负债表中的内容,这些重叠的财务数据使得负债、资产和基金总金额出现虚增,使事业单位的`财务状况得不到很好的体现。当前,中国的事业单位还缺乏健全的预算会计报告体制,设计制作预算报表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对自己单位的财务情况缺乏了解,其作出的会计报告不能全面完整的概括整个财务状况,获取财务信息的途径被束缚,如此一来,资金动向的情况不能完整的反映到事业单位的领导层,从而进一步限制事业单位整体运营管理工作的开展。
二、事业单位预算会计制度改革措施
(一)权责发生制的采纳与应用
当前中国的财经制度受多方面因素的制约,其改革具有复杂多样的特点,而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步发展,事业单位要跟上时代的步伐,其财务管理制度和会计制度就必须进行有效的改革和调整。第一,权责发生制的采用,事业单位的财务运营状况可以在这一制度下得到准确完整的体现,使会计的信息系统保持完整与全面,从而进一步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第二,一个单位的内外部资金动向都可以通过权责发生制得以体现,从而使事业单位能够清楚明白的进行财务活动,从根本上杜绝会计违规现象的发生;第三,单位使用资金的状况得到准确的体现,使事业单位的四项基本经济事项真实客观的体现其完成情况。
(二)推进预算会计体系信息化
满足需求信息人员对信息的使用需求是预算会计信息体系的关键性作用之一。对事业单位而言,要使其预算会计信息满足使用该信息人员的需求,其会计制度就必须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和全面性。所以,推进预算会计信息制度的发展,建立健全事业单位会计信息体系势在必行,从而加快获取信息的效率,使事业单位评价会计业绩的系统得以完整,使核算效率得以提升,财务报告更加具有公开性与透明度,进而提高财务预算工作的质量。针对当前财务信息使用者无法满足于预算会计报告系统的现状,我们采用创建会计信息体系的方式,使财务信息更加系统全面,进一步加大事业单位的财务报告公开力度,使可持续发展战略朝着更加坚实的目标迈进。
(三)不断完善会计核算方式与内容
收付实现制是原有经济体制的产物,在现有的市场经济体制下,已经无法满足事业单位的预算会计核算的发展需求。而权责发生制则是适应当前经济环境的产物,它可以使事业单位的预算会计财务状况得到客观、全面、有效的体现。为了上述管理目标,我们改进了当前的会计预算科目,为了使各部门的预算制度与其部门情况相适应,将部门设定为一级科目;同时,为了使事业单位的预算状况得到客观真实的体现,我们将预算会计核算的范围作了扩大,分别增加了二级、三级会计科目。继续改进与健全事业单位的预算会计,将核算业务等与财政改革相关的国库集中支付进行修订,将会计核算的方式进行改革,将收支类的财务明细核算内容做改革重置,进一步完善固定资产核算,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要把基建业务纳入其范围,将原有的“应缴财政专户款”和“应缴预算款”进行改革,使预算会计管理系统更加健全和完善。
三、结语
当前中国的预算会计制度要跟上财政管理制度的发展变化,就要进行适当的改革和完善,从而与飞速发展的财政改革相适应,作为当前中国会计制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预算会计制度对中国未来的经济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所以,实事求是、科学合理的进行改革,是预算会计制度的必然趋势,也是促进我国市场经济发展,是预算会计制度与经济同步发展的必然之路。
改革我国本科会计教育的措施论文 篇7
我国预算会计的现状及改革思路刍议论文
—、预算会计的内容
1.财政总预算会计
按财政部颁布的预算会计制度规定,是指各级政府的财政部门核算、反映和监督政府预算执行和财政周转金等各项财政性资金活动的专业会计。其核算对象为各级政府总预算执行过程中的预算(包括一般预算和基金预算)收入、支出和结余,以及在资金运动中所形成的资产、负债和净资产;财政总预算会计的管理体系和国家预算组成体系相一致,分五级,也就是一级政府要建立一级总预算,每一级政府的总预算都在财政部门设立财政总预算会计;会计基础为收付实现制;会计要素依据财政总预算会计的对象特点和会计核算要求,划分为资产、负债、净资产、收入和支出。
财政部发布了《财政总预算会计制度暂行补充规定》规定:财政总预算会计核算以收付实现制为主,但中央财政总预算会计的个别事项可以采用权责发生制。财政总预算会计采用权责发生制进行会计核算的事项,平时不作帐务处理,待年终结帐,再做处理。
2.行政单位会计
按19预算会计制度,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各级权力机关、行政机关、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以及党派、政协机关等行政单位核算、反映和监督本单位经济业务活动的专业会计。它是预算会计的组成部分。行政单位的会计组织系统,根据机构建制和经费领拨关系,分为主管会计单位、二级会计单位和基层会计单位。它们实行独立会计核算,负责组织管理部门、本部门的全部会计工作。会计对象是各行政单位发生的各项经济业务,并采用借贷记账法来记录和反映行政单位自身的各项经济活动。会计基础为收付实现制。会计要素分为资产、负债、净资产、收入和支出,并对旧制度的会计科目进行了撤并和增删。会计报表包括资产负债表,收入支出表,必要的附表和会计报表说明书。
3.事业单位会计
年预算会计制度将其定义为:以事业单位实际发生的各项经济业务为对象,记录、反映和监督事业单位预算(年度财务收支计划)执行过程及其结果的专业会计,是预算会计的一个组成部分。会计信息应当符合国家宏观经济管理和要求,适应预算管理和有关方面了解事业单位财务状况及收支情况的需要,并有利于事业单位加强内部经营管理,会计使用者分别是政府、财政部门、外部使用者和事业单位管理者;会计基础一般采用收付实现制,但经营性收支业务核算可采用权责发生制。会计要素分为五大类:资产、负债、净资产、收入和支出;会计报表结构包括资产负债表,收入支出表,必要的附表和会计说明书。
二、预算会计现状
通过考察,笔者得出如下几点认识:
1.我国预算会计体系自1950年创建以来,其间虽有所调整,一直变化不大。1997年改革后形成的预算会计体系较以前有较大调整,1997年财政部将预算会计体系划分为财政总预算会计,事业单位会计,行政单位会计,把事业单位会计和行政单位会计相分离,基本适应了我国改革开放后经济发展的需要。
2.预算会计逐步规范化,国际化。1997年以来,预算会计核算管理模式改变了建国后实行的制度管理,开始走会计准则管理的路子,如,专门对事业单位制定了《事业单位会计准则》。这也是对国外政府会计改革和我国会计改革的经验的借鉴,有利于我国预算会计制度与国际惯例的协调。改收付实现制为以收付实现制为主,部分项目可使用权责发生制记帐法:为便于交流,统一会计语言,预算会计采用借贷记账法:对会计要素和会计报表重新进行了设计,使预算会计既能完整地反映出单位经济全貌,反映单位业务活动收支的主要类别、收支水平,又能详细反映出单位各项支出的'用途以及主要基金的变动情况。
3.对预算外资金的核算要求和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形式有了较大变化。单位为履行政府管理职能收取的费用,未纳入预算管理的作为预算外资金实行专户管理,收支两条线。1997年改革前,预算会计对事业单位按不同的预算管理形式来加以核算。由于不同管理形式的单位存在同样的资金筹集手段和运用方式,三种不同的管理形式之间已不存在明显界限,加之单位活动成果的不确定性,因此取消了按不现预算管理形式实施会计核算的方法。
三、预算会计改革的总体思路
综上所述,现行预算会计虽然在以上述及的重大问题上有新的突破或重新进行了规范,基本上满足了各级财政部门和行政、事业单位加强预算管理和会计核算的需要,对提高我国预算会计的整体管理水平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同时也为我国政府会计核算进一步向国际惯例靠拢打下了基础。但为了能使我国政府会计改革有的放矢,研究建立我国政府会计准则体系,研究建立我国政府会计报告体系,迫切需要研究下如下问题:
1.研究现行预算会计制度中存在的问题
(1)研究我国现行预算会计制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尤其是我国政府职能转换和公共财政体制改革对于预算会计提出的新要求和对政府会计会计信息的新需求,并进而研究在新形势下解决这些问题的具体对策。
(2)研究政府会计准则建设方面的国际动态和各国在政府会计改革方面的经验与教训,以供我国借鉴和参考。
(3)研究我国政府会计准则体系的内容及构成,包括我国政府会计准则建设的具体步骤、方案和实施中需要配套改革的措施,包括我国政府会计准则的建设是否需要建立政府会计概念框架、应当制定哪些具体会计准则、每一项会计准则的具体结构等。
(4)研究我国政府会计准则建设中引入权责发生制会计的程度问题。从世界范围来看,在政府会计领域,推行完全的权责发生制会计的国家还是少数,大多数国家在政府会计改革上都是循序渐进的地推行权责发生制会计。由于我国的经济改革走的是渐进式道路,政府会计改革势必将是循序渐进式的,在引入权责发生制会计上也将是渐进式的,不可能1蹴而就。基于此,对我国政府会计准则建设中引入权责发生制会计的程度、以及如何分阶段地引入权责发生制会计基础,哪些会计核算项目应当首先引入权责发生制等问题的研究,就显得十分重要,而且具有现实意义。
2.国外政府会计的理论体系、运作模式和我国企业会计改革的经验,对于我国预算会计改革有许多值得借鉴之处
(1)非营利组织
非营利组织,就是不以营利为目的政府机构或经济实体。关于其特征,美国会计学会在《非营利组织会计实务委员会报告》中称:通常区分营利与非营利的基础,乃是有无营利的动机,美国的非营利范围,包括联邦政府机关和州及地方政府机关,以及公立和私立的非营利组织,具体例子有学校、医院、慈善组织、教堂和基金会等。
曰本的非营利组织包括政府部门,公立非营利事业体,民间非营利事业体。由上述考察,笔者得出如下认识:
其一、各国对非营利组织划分的内容不尽相同,但划分的标准实际是一样的,即是以非营利为标准。
其二、这种划分都是为了便于核算和实行不同的会计制度。
(2)非营利组织体系
如上所述,非营利组织是与营利组织(企业)相对而言的。非营利组织的会计体系在许多方面与企业会计相近或相同,但在一些内容上仍有其特殊性。因此,国际上许多国家都形成了适合本国的非营利组织会计体系。
3.我国企业会计改革的经验
我国企业会计自1993年来,进行了多次改革和调整,形成了现在企业会计模式,所有的营利组织共用一套会计准则即企业会计准则,并在此前提下,根据行业性质和企业规模的大小分别制定了三套会计制度来规范来各自类型的企业,即是企业会计制度、金融企业会计制度和中小企业会计制度。企业会计制度适用于各类股份公司、国有企业和集团公司;金融企业会计制度适用于银行、证券公司等各类金融企业,中小企业会计制度适用于规模较小和不适于用企业制度加以规范的小企业。企业会计改革给我们的启示是:
(1)在目前,我国会计人员素质不是很高的情况下,运用会计准则加会计制度模式是适宜的,既与国际靠拢了又适应了国情。
(2)营利组织虽有各行各业,但他们的目标是相同的,即都以营利为目标。所以,他们适用一套共同的会计准则来规范,对各项经济业务用具体会计准则来加以规定。对行业相差特别大的再制定少量制度来加以规范,以便于具体操作,而不是对营利组织内的各行各业分别制定不同的会计准则。
(3)便于政府的宏观经济管理及企业之间的相互可比性。
参考文献:
[1]丛树海。中国预算体制重构[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5-20
2]陈志斌。公共受托责任:政治效应、经济效率与有效的政府会计J.会计研究,2003;6:3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