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范文 > 毕业论文 > 论文范文 > 土木专业概论论文【精选10篇】正文

《土木专业概论论文【精选10篇】》

时间:

现如今,大家对论文都再熟悉不过了吧,论文写作的过程是人们获得直接经验的过程。写起论文来就毫无头绪?本文是美丽的小编给大伙儿找到的土木专业概论论文【精选10篇】,仅供参考,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建筑学概论论文 篇1

随着科学技术高速发展,建筑企业间产品的优劣逐步消失,并且多数现代建筑企业已(略)和工具,如ERP、SCM,提高企业内部整体运作效率,但这种靠内部集成提高效率的手段也达到了极限,建筑企业要想生存和获得竞争优势在竞争十分激烈市场中(略)注焦点从内部资源转向外部资源,即“以客户为中心”,引入CRM管理理念,借助CRM的先进手段,了解客户的需求,有针对性地为客户提供优质服务,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获胜。基于此,论文对建筑企业CRM进行系统深入地研究,论证建筑企业CRM的必要(略)找出CRM实施支撑条件准备和实施步骤,从而帮助建筑企业成功地实施CRM战略。 在研究方法上,论文结合了现代经济学、现代营销学、战略管理学、信息科学等多学科的交叉优势,在承继前人研究成果基础上,概述了CRM基本理论,对建筑企业CRM进行针对性分析和(略)筑企业CRM理论体系,为建筑企业实施CRM(略)鉴。 论文首先从概述CRM基本理论入手,包括对客户、客户关系、CRM的概念、CRM发展动力、CRM的核心战略思想、CRM的特点以及CRM系统介绍,为建筑企业实施CRM打造坚实的理论基础;然后对建筑。

土木概论论文 篇2

地方工科院校是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一个相对独立的层面,是地方政府根据当地经济建设需求建立的,一般是指省、市政府为发展地方经济和社会事业而投资建设的地方工科院校或以工科为主的多科性院校。和国家高等学校相比,地方工科院校更侧重于培养地方应用型人才,其人才培养应当贴近地方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行业需要,以培养出为地方社会经济发展服务、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第一线的应用型人才为目的。工商管理专业主要研究盈利性组织经营活动规律以及企业管理的理论、方法与技术。它是一门跨自然科学、工程科学、技术科学以及人文社会科学的综合性交叉科学。该专业知识范围较广,学生所学课程也较多,涵盖了经济学、管理学的很多课程。按大类招生和培养是近年来一些高校采取的新的人才选拔和培养模式。在这种招生方式下,高校将相同或相近学科门类,通常是同院系的专业合并,按一个专业大类招生。考生填报志愿时,直接填报该大类名称即可。通过该方式录取的学生在本科阶段用前1年半到2年的时间统一学习基础课,然后再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双向选择的原则进行专业分流。

1工商管理大类招生的必要性

工商管理按大类招生培养,最大的受益者是学生,培养的学生具备“宽、专、交”的能力,即培养具备宽口径、厚基础、对专业学习深入了解的交叉复合型的人才。工商管理大类招生有以下益处:一是对学生有益,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考生填报专业志愿的盲目性。我国现行的高等学校学科和专业设置比较细,大体上分为11个学科,71个专业门类,几百个专业。在高考填报志愿的时候,很多考生并不能准确了解各个专业的内涵。因此,在具体选择专业时往往带有很大的盲目性,实行大类招生就可以避免这种盲目性,而学生入学后,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和生活,逐渐了解大学、学科、专业,不断地寻找和发现自己的兴趣点,全面了解和认识自己,再选择学习和发展方向,这样更符合学生利益。因此,通过延迟专业选择时间,从而能够更加相对准确地预测和了解毕业时国家和社会发展的趋势,专业的选择能够更加适合社会需求。二是有利于扩展学生的就业空间,大类招生的前2年,学生学习共同的专业基础课,后2年学习专业课。这样就为学生建立起了一个学科发展平台,使学生能够得到宽口径、厚基础的培养,避免学生因过早进入专业学习而导致知识面狭窄。

2工商管理本科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主要问题

(1)缺乏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从当前工商管理本科专业的教学体系来看,整个课程教学体系反映为传统的单一知识传授的课程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的特征表现为:培养出的学生基础知识扎实,但知识面相对较窄,缺乏创新精神。

(2)培养的学生“专业不专”。工商管理专业是按照一级学科设置的本科专业,在培养上必然要求学生有较宽的知识面,但这容易使学生的知识学习不够深入,产生对每个方向的知识都有所了解但又都不精的问题,很容易导致专业学习没有侧重,从而造成“专业不专”的问题,这对学生今后的就业存在一定影响。

(3)从教学安排来看,实践课程不足,学生动手应用能力比较差。现有的工商管理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虽有暑期社会实践、生产实习、毕业实习等实践环节,但由于时间短、资源少,难免使课程流于形式。为了适应现代化的社会对人才多方面能力的要求,工商管理专业应该把培养基础知识扎实、适应面宽、一专多能的工商管理专业的人才作为培养目标。为此,新的课程体系应该在注重理论教学的基础上,加强对学生实际综合能力的培养,包括社会适应能力、为人处事的能力、心理承受能力等多种能力以及综合素质,从而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为学生尽快适应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

3地方工科院校工商管理专业大类培养的方法

(1)依据地方建设需要,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地培养。地方高校的学生主要来自当地,毕业后也为该地区科技、生产、经济建设服务。大多数地方工科院校是地方政府根据该地区经济建设需求建立的,为此,学校在人才培养上应根据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实际需求情况来着力加强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优化人才培养方案,从地方的实际需要出发确立自己的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将工商管理专业大类培养目标定位于满足多个岗位的专门人才。在这一目标的指导下,专业课程设置不能过细、过专、过窄,在抓必修课的同时,重视选修课的设置。地方工科院校工商管理专业大类培养造就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具备管理、经济、法律及企业管理方面的知识和能力,掌握工商管理专业知识、方法和技能,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做人、做事、做学问同步发展,基础扎实、知识面宽、适应性强、综合素质高、有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能适应地方经济发展需要的复合型(宽口径)工程应用人才,富有求实和创新精神的应用型工商管理学科高级专门人才。比如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工商管理大类招生中,市场营销专业在培养学生具备管理、经济、法律、市场营销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的同时,依托“大土木”专业,该专业注重培养学生房地产及建筑材料营销方面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使学生能在建筑企业、房地产企业、建材企业等方面从事市场营销及相关工作[1-2]。

(2)对专业教学计划的课程设置需要进行适当的调整和优化。加强技术基础课教学,合理增加选修课比例,不断促进学科的交叉渗透,以拓宽学生的视野。比如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工商管理大类招生中,工商管理课程体系采用模块式设计,分为通识教育基础课程、工商管理大类学科基础与专业基础课程、专业与专业方向课程和实践教学环节等模块,具体可以归纳为下列课程群:思想政治理论类通识类教育课程群、理论基础课课程群、专业课程课程群实践、创新及课外课程群。在专业课程群中,有体现工商管理大类特点的学科及专业基础课程群和反映工商管理专业特点的专业课程群。在这一课程群的设置时,充分体现了经、管、法课程及建筑业特色课程的兼顾。工商管理大类课程群主要包括:管理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统计学、经济法、财务管理、会计学原理、市场营销、管理信息系统、运筹学、土木工程概论、技术经济学、建筑概论、金融学等课程。其中大类学科基础与专业基础课程中必修课中增加了土木工程概论、建筑概论。大类学科基础与专业基础课程中选修课增加了建设法规、工程造价、管理决策模拟、工程项目管、房地产营销。#p#分页标题#e#

土木概论论文 篇3

一、当前高职高专土木工程教学管理的现状

在土木工程专业课堂教学管理的过程中,学生不注意听讲,经常玩手机和游戏、听歌曲、看视频等,学生出现这样的课堂听讲现象主要是因为,学校忽视了职业教育,在制定土木工程专业课程课时设置的时候,课时的数量很少,导致教师很难完成土木工程教学任务,所以,在这种土木工程开设课时少的情况下,导致土木工程专业的教学管理水平低下。第二,教材内容缺少权威性能,没有突出土木工程专业教学的重点性。在当今的高职高专土木工程专业教材中,在编写教材的内容上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土木工程教材中的知识点混乱,缺少一些学生实践性的教学内容,从这一点上就能反映出缺少土木工程教材的权威性和教学的重点,没有针对性。一方面,缺少教材的创新性。在土木工程教材内容中,大多数的教材内容都是理论知识,没有突出土木工程的专业的特色,在高职院校的教育上来讲,根本没有提高学生学习土木工程专业的兴趣。另一方面,缺少土木工程教学特色,在教材编写的制定内容中,根本就没有体现学生学习土木工程的专业的学习目的,书中内容的知识体现的专业性太强,造成学生所学专业与相结合的不够,根本就没有满足培养人才目标要求。第三,学校把专业教学放在第一位,在教材的编排上,注重理论知识的编排,从而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导致高职高专土木工程专业教学管理质量下降。

二、针对高职高专土木工程专业教学管理的现状提出的几点教学管理的改革思路

1、教师要转变思想教学观念,通过激励的教学方式,来增加学生学习土木工程专业课程的信心。高职高专土木工程专业的教师要特别重视学生的主导地位,通过采用激励的办法来激发学生学习土木工程专业的兴趣,在教学过程中,高职教师要帮助学生建立一个明确的学习目标来激励学生学习土木工程专业课程,同时,学生在进行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不断的采用激励性的评价来评判学生的学习表现。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学生的自信心,教师也可以发挥榜样的力量激励学生,增加学生的自信心,从而来激发高职院校的学生学习高职高专土木工程专业课程的兴趣。

2、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教师是教学的根本,改变现状应从改变教师开始。在高职高专土木工程专业教学管理中,有很多教师都是刚刚毕业的大学生,这些教师由于刚走出校门,没有过多的教学管理经验,所以高职院校要鼓励这些年轻的教师要多参加一些有关土木工程专业的学习和培训考试等,多到一些与土木工程专业有关的实际工地去考察,不断汲取老教师的经验,多听老教师的课,多与老教师交流,以教书育人为己任,因材施教。另外,高职院校还要聘请一些有关有经验的工程师到本院校来进行演讲,这样不仅提高了教师的教学管理水平还丰富了学生的学习生活。

3、教师要创新教学方法,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在传统陈旧的土木工程专业教学管理中,教师还在沿袭着陈旧的教学方法。土木工程教学本身就是一门理论与实践互相结合的课程,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思想。为了提高高职高专土木工程专业的教学管理效果,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起到辅导学生的作用,充分的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地位,因此,教师要创新教学方法,采用理论与实践互现结合的教学模式,把全新的教学理念带进土木工程专业教学管理课堂中来,用于指导教学。

三、结束语

从以上的阐述中,不难看出,高职高专土木工程教学管理改革是一项不断反思,不断革新的教育工作。我们只有高度的重视高职高专土木工程教学管理改革这项工作,认清当前高职高专土木工程教学管理的现状,然后根据现状进行对其采取正确的改革思路措施,这样才能提高高职高专土木工程教学管理质量,从而来促进职业教育的发展。本文只是对高职高专土木工程教学管理改革阐述了自己几点淡薄的观点,如有不对的地方,请各位同行加以指正批评,同时也衷心的希望,在今后的教育工作中,有更多的人士能够参与进来发表自己的见解。

作者:王岩 单位:吉林科技职业技术学院

第二篇:土木工程地质教学

1提高土木工程地质教学的趣味性,激发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创新意识

人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人们好奇心的具体表现,是引导人们不断萌发创新意识和进行创新实践的最原始、最直接的原动力。在这种原动力的促使下,人们的自发性和积极性、主动学习和创新实践的兴趣能被充分地、持续不断地调动起来。大学同一个班的学生往往来自全国多个省份或不同的城市。我国幅员辽阔,工程地质种类很多也较复杂,因此,第一堂课就可以让学生结合自己家乡的工程地质特点自我演讲一下,以引起学生对工程地质学这门科学的共鸣,从而让学生感到这门科学就是自己身边的各种环境与工程建设的相结合的一门学问,把科学具体化,使学生对专业知识产生亲近感,让学生能感受得到将要学习的专业知识就在身边。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会主动思考自己以前所看到的,没有引起自己注意的那些事物,然后串联起来,进行深刻体会后,使之与专业融合在一起,有了熟悉的感觉,就容易提高学习的兴趣,有了最初的入门基础意识,学生的注意力就容易集中,思维活跃,思想的源泉才会不断冒出,创新意识才能在不知不觉中激发出来。

2引入经典的、孰知的工程地质案例进行探讨,启迪学生的创新实践意识

在课堂教学中,最好能多引入经典的工程地质案例进行分组讨论,这些案例最好也是大家孰知的,这样更容易引起大家的共鸣,经过老师适当的引导,学生们的思考与讨论,容易取得共识;很多新奇的点子往往在与别人相互争论时,很容易闪现出来,学生从中即增长了见识,也学到了如何进行思考,在不知不觉中有了自己的见解,不再是人云亦云的学习。这样的工程地质案例有很多,例如:大家孰知的道路塌陷,突然出现一个大土洞,还可能有汽车掉进去,这个大家都在新闻网站上或电视上看到过,这个不良的地质现象容易引起学生探索具体原因的兴趣,促使大家去解决问题,如何在以后的建设中防治类似的现象发生,如在可能导致这种现象发生的路段或重要路段建立定期的地质雷达扫描制度;再比如,南方有些省份有很多农田在一场大暴雨过后,会突然下陷,并冒出大量的水来,这个问题不仅要求学生思考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地质现象,还有思考如何加以利用,从而把不利的现象变成有利于人们的事物;有很多人把这样的有水出现的农田塌陷改造成鱼塘,据说这样的鱼塘养出来的鱼比较鲜美。此类地质塌陷问题还可以更深地引导学生去思考我国南北方地质塌陷的不同特点与共同点,进一步思考不同的防治重点与特点。这样的工程地质案例可以极大地引起学生的兴趣与关注;根据以前的教学经验,学生们很喜欢讨论这样的工程地质案例,并都能经过班级的集体讨论后,得出令人感到新颖的点子或结论,还鼓励大家在课后,自己动手研制可以做此类实验的装置,并做实验进行对比,找出更好的防治此类工程地质现象的方法与措施。这个过程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创新与动手实践能力。

3创设情境,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与创新思维

学问从发现问题开始,同样创新实践也是从发现问题开始!学生只有发现了问题,才会积极主动地进行创新与实践。让学生摒弃如“就该是这样的”或“似乎就是如此”之类的想法,要有自己的判断,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精神。对于土木工程地质中一些重点难点的内容,可以通过应用地质科教影视片再现地质现象,让学生尽量能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使学生能更深刻地理解工程地质现象,但是观看地质视频不能仅仅只是欣赏,老师要引导学生带着发现问题的眼光去看,要能发现问题,或能验证自己的想法。就是让学生在质疑和解释质疑过程中发展属于自己的问题意识和创新思维。

4开展丰富多彩的地质实习活动,培养学生创新实践精神

湖南科技学院位于湖南省永州市,永州是一座具有两千多年历史文化的历史名城,具有丰富的土木工程地质实习景点。特别有利于土木工程地质的野外教学,结合我校近几年土木工程地质实践教学环节的教学经验,具有永州特色的工程实践实习路线可选择:朝阳岩洞→愚溪→小石潭记遗址→小石城山记遗址→古零陵楼→萍洲岛→大陂岩→月岩洞,这条路线不仅离学校近,节省开支,而且这条路线及其附近的地质内容比较丰富,包括课堂上所讲的主要内容。参观这些工程地质景点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还有利于陶冶工科学生的文化情操。野外地质实习可以锻炼学生吃苦耐劳的意志,丰富的历史文化吸引着学生们探索知识的好奇心,有利于加深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感性认识和深刻理解;学生看到野外的地质现象往往会用课堂学到的知识进行解释,当发现有些现象不好解释或不理解时,就会提出问题,仔细研究,相互讨论,从而提高了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

5结束语

湖南科技学院作为地方普通院校,学校定为于应用型和区域性大学,致力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科技创新能力为核心的内涵发展,提高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服务水平。湖南科技学院土木工程专业已有四届学生接受过《土木工程地质》创新改革课程的教育,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效果,培养了一批喜欢该门课程的学生,学生们也很喜欢问与工程地质相关的问题。相信随着我们学校不断加强课程教学改革,教师的教学质量会不断得到提高,有力地推动我们学校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科技创新能力为核心的内涵发展。

作者:靳鹏伟 单位:湖南科技学院土木工程与建设管理系

第三篇:土木工程施工课程教学

1探究性教学模式探究性教学模式

1.1创设情境

教师根据教授课程的教学目标要求和进度确定讲授的知识点或学习对象,就可以通过问题、任务等多种形式,使用适宜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来创设与此知识点或学习对象相关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进入目标知识点或学习对象的学习。

1.2启发思考

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认为教学应当“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这句话深刻地揭示了在教学过程中应重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为了使探究性教学取得成效,首先教师要确定学习对象,然后根据学习对象向学生提出一些富有启发性、引人思考、并与学习对象密切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探索创新,要教会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思考的方法和学习的方法,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过程中提高思维能力。

1.3自主探究

由于大学生学习的独立性增强,使得教师教的成分逐渐减少,而学生自学的成分随着年级的升高而不断增加。大学生不再需要现成的知识和“张口吃食”的被动学习方式,他们更渴望“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在这种学习方式下,学生不仅可以从教师处获取信息,也可从其他同学那里获得有价值的信息。他们从别的学生处理知识的态度和方式以及别人对知识的解释中,获得新的知识,使自己的认识由浅入深。在这种情形下,课堂讲授时间不断减少,相应地,课堂讨论、提问、质疑、练习、实验、分组讨论等时间会显著增加。

1.4合作交流

合作交流环节是与前面的自主探究环节紧密相连的。学生只有经历过认真的自主探究和积极思考后,才能搭建起为其他学生提供思路交流、观点碰撞、成果分享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上才会有高质量的合作交流。在探究性教学过程中,分组讨论或合作,有利于成员之间观点和感情的交流,更有利于对知识的深刻理解。

1.5总结提高

在充分思考与高质量合作交流之后,教师要引导学生运用自己的探究成果对那些富有启发性、引人思考、并与学习对象密切相关的问题进行回答与总结,对自己学习成果进行认真分析与归纳,并联系实践,对学习对象进行深化、迁移与提高。

2土木工程施工课程的探究性教学

探究性教学模式不仅可帮助学生对知识技能的理解与掌握,而且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与能力的形成与发展。这种教学模式的核心是“主导—主体相结合”。在探究性教学过程中,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是否得到充分的体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是否得到充分发挥,这是探究性教学能否取得成效的关键。

2.1精选学习对象

扬州大学的土木工程施工课程一般是在本科3年级第1学期开设,理论授课40学时。为了适应土木工程专业培养高素质专业人才的需要,精心挑选具有继承性、创新性、实用性的土木工程施工教材。但是,教材在与时俱进方面往往会滞后,因此,教师有必要对现场施工实践中的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新工艺等信息进行关注,并将这些信息第一时间补充到教学中去,让学生既能掌握基本概念和技能,又能了解社会实践中最新科技的发展。

2.2精炼探究性教学的启发性问题

启发性问题要指引学生积极思考,探索创新,问题的质量关乎着探究性教学是否能取得成效。教师在探究性教学过程中肩负主导地位,他们直接影响启发性问题的质量,因此,教师在开展探究性教学活动之前应做好充分的准备,努力提高自己的科研水平和专业知识来满足探究性教学的要求。教师拥有较高的业务水平才能精炼出更具启发性的问题。例如,在“模板工程”这一章的探究性教学中,“如何支模才能使模板变形最小”比“模板是由哪些组成的”更具有启发性。

2.3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土木工程施工课程的实践性与综合性很强。在探究性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计算机多媒体将繁杂的施工工艺、机械设备、技术要求等信息用文字、数据、图片、音响、录像等体现出来,能给予学生更多的感官刺激,以加强学生对陌生的实践过程和难以想象的抽象概念的认识和理解。为了发挥了高校与社会的潜力,教师应引导学生将所学的专业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带领学生到施工现场参观和实习。例如:2013年扬州大学建筑科学与工程学院组织土木工程专业学生到杭州市国际博览中心施工现场进行认知实习,施工教研室教师进行了现场指导,并针对现场施工提出了许多启发性问题,引导学生的感性认识与思考。这种参与社会实践的教学方式有利于巩固学生的专业基础理论,能够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锻炼学生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2.4加强团体协作精神

土木工程施工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考虑到土木工程施工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即使一个较小的工程项目都涉及很多施工工艺复杂、机械设备繁杂以及技术要求高,这需要现场项目部管理人员之间通力合作才能顺利建成。分组讨论或交流时,教师应充分考虑到小组组员之间的相互协作,讨论或交流完成任务过程中,学生之间团体协作精神得到了锻炼。

2.5多种考核方式相结合

对学生学习的考核是教学过程中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教育评估的一个重要方面。它不仅作为检查学生是否达到教学要求的手段,而且在促进学生学习、改进教师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等方面都有重要的意义。探究性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思考能力,因此教师对学生学习的考核不应只局限于试卷成绩,还应考虑学生的理论学习、现场实习、分组讨论成果、课外自主学习情况、回答问题等多方面,通过比重不同分配系数,综合考核学生的学习情况。通过这些方法,既全面考核了探究性教学的成果,又充分调动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3结语

探究性教学要求学生能够自主学习、深入探究并进行小组合作交流,强调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通过探究性教学探索适合土木工程施工课程的新教学模式,可以更好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巩固与深化学生的理论知识,并为学生后续专业课程学习取得感性认识,同时也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实践中汲取知识及概括总结的能力,可以加深学生对土木工程专业的兴趣与了解。

作者:马洪伟 殷为民 单位:扬州大学建筑科学与工程学院

第四篇:土木工程识图教学策略

一、教学中应以学生为主体,通过识读工程图实例的典型活动强化识图技能训练

我结合识读工程图实例的典型活动,向学生阐述、讲解公路排水系统工程图识读的具体阅读方法和步骤:先详细阅读图纸设计说明,重点关注说明中有关材料的选用、技术指标,有关重点部位的关键技术要求。然后看道路的结构组成、管道位置、标高、管径等。看剖面图时,重点看管道、检查井、沉泥井、集水井等的标高、位置、管坡度是否与平面图相对应;看平面图时看管道、检查井、沉泥井、集水井等的标高、位置、管坡度是否与立面图相对应。如此,自然有利于学生在加深主观印象的同时,实现对于“城市排水系统工程图的识读”这一专业知识点的更好理解与掌握,真正收获了一举多得的良好教学效果。

二、适应中职学生的特点和知识结构,授课时理论知识浅显易懂,贴近生活体验

相较于语、数、外等公共基础学科来讲,《土木工程识图》科目具有强烈的专业性特征,不但理论性、逻辑性较强,而且知识点也较为抽象、复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若是单纯向学生灌输学科理论知识,不注重知识点同学生生活实际的紧密结合,一来会给学生的理解与掌握带来较大的困难与挑战;二来,将会严重制约学生学习兴趣、求知欲望及实践运用愿望的滋生及蓬勃发展,长此以往,将会对学生《土木工程识图》造成非常负面的影响及弊端。

其实,任何课程知识体系都是来源于对现实生活现象的总结、升华与归纳,中职《土木工程识图》这一课程同样也不例外。《中等职业学校土木工程识图教学大纲》更是提倡“生活化”的先进教学理念,大力倡导“教师教学中应结合学生熟悉的生活环境,培养学生养成善于观察和勤于动手的良好习惯,并逐步提高其空间想象能力。”这就要求我们中职《土木工程识图》一线教师们在日常的教学实践中必须有意识、有目的地将具体知识点同中职学生的生活实际形成密切的联系,以此为学生营造熟悉且亲切的学习环境,促使学生在这一环境中借助已有的生活实际经验实现对于所学知识点的更好认识与理解。对此,我有着非常深刻的体会。例如,在讲解轴测投影时,我们的课堂教学模型就是生活中常见的形体,课前准备好的模型和按难度程度递进的任务单,按照试一试、评一评、讲一讲、比一比、理一理的环节进行。试一试环节,要求学生四人一组试一试根据三视图和模型绘制出长方体的正等轴测图。

这一环节的目的是将难点分解,通过直观演示、学生分组讨论、师生共同探讨等手段,活跃课堂气氛,还学生以期望和激励,让学生更有成就感。使整个过程循序渐进,步步深入,变难点为趣点,使学生轻松掌握所学知识。评一评环节,对学生绘制的长方体进行评比,比速度、比质量。用幻灯片进行投影,共同指出典型问题并纠正。讲一讲环节,被评为最佳绘图能手的学生总结正等轴测图的作图步骤,教师用课件展示作简单总结。(1)定原点及坐标轴。(2)定出A、B、D点。(3)过B点作x轴平行线,量取C点,并连接各点,得长方体底。(4)过A、B、C、D点量取高h,并连接各点,即得上底面长方形。(5)擦去多余图线。比一比环节,课件展示,第二个模型并给出任务单2,要求学生四人一组根据三视图和模型绘制出垫块的正等轴测图。比一比速度和质量。理一理环节,被评为最佳绘图能手的学生总结正等轴测图的作图步骤,教师用课件同步展示。理一理环节不仅能找到问题所在,而且能很好地鼓励学生的积极性。最后,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这堂课的收获。总结时主要肯定学生的成绩和进步、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同时指出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最后师生共同评选出全班绘图能手,激励学生绘图的欲望和兴趣,并顺利构建新知。

三、应在土木工程识图基本技能训练过程中渗透职业意识和职业道德教育,使学生养成实事求是、严谨细致的工作态度

《中等职业学校土木工程识图教学大纲》将德育摆在了一个非常突出的位置———“教师在土木工程识图基本技能训练过程中必须积极渗透职业意识和职业道德教育,使学生养成实事求是、严谨细致的工作态度,从而为其今后解决生产实际问题和职业生涯的发展奠定基础。”例如,受到市场经济不良思想的影响,部分建筑工程者在工作实践中有时会采取投机倒把的勾当,其建筑质量根本就无法得到充足的保证,如此既给人民的利益带来了极大的损害,还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资源的严重破坏与浪费,弊端重重。鉴于这种情况,我在日常的教学实践中会针对当代中职学生的特点对他们进行“诚实守信”“集体主义”等内容的职业道德教育,以此使他们即使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也能强化自身的社会责任意识,从而促使自己能正确地处理国家、集体与个人的利益关系,进而树立公民意识、集体意识,自觉维护社会的整体利益。

四、小结

《土木工程识图》课程在道路与桥梁工程施工专业中占据着绝对的重要地位及作用,教育工作者有必要对这一课程的有效教学策略进行细致的分析与研究。以上仅为我个人关于《土木工程识图》这一课程教学有效策略的初步认识及理解,不到之处,还请大方之家不吝赐教,多多指正。

作者:崔婷婷 单位:吉林省城市建设学校

第五篇:土木工程课程教学与考试改革

1《土木工程概论》课程改革目标

土木工程是各类建筑工程设施的科学技术统称,其主要指导思想是“大专业、宽口径”,这也使得我国高等院校的土木工程专业正式规范于“大土木”的框架。而刚刚进入大学校门的“大土木”专业的学生对专业的理解只停留在日常的房屋建筑、桥梁等具体构筑物上,迫切希望了解自己所学专业的发展方向及内涵,以便确立正确的学习目标和职业发展方向。因此,“大土木”培养模式下必须通过《土木工程概论》这门课程向学生介绍“大土木”的总体情况,使学生对所学专业有一个大致的了解,以便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指明方向。《土木工程概论》课程的主要任务是系统的介绍“大土木”专业的综合知识构成及主要内容。因此,本《土木工程概论》课程教学与考试改革的最终目标就是为有效提高该门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效果,以更好的完成该门课程的教学任务,具体表现为:①让学生了解土木工程的作用和地位,认识土木工程专业的教学内容及学科体系,熟悉和掌握土木工程设计、施工技术、构造、项目管理、材料等基本知识,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②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及工程意识,初步确立正确的专业工程方法和思想;③激发学生对土木工程专业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建立热爱土木工程专业的感情及责任心,为今后更好的学习和应用专业课程打下思想基础。

2《土木工程概论》课程改革内容

(1)教学模式改革

鉴于《土木工程概论》课程涉及知识面多、知识更新速度快的特点,同时,结合湖南科技学院土木工程专业教师年轻化趋势明显、研究方向单一、且缺乏工程经验等实际问题。在《土木工程概论》课程教学改革中,将一改以前《土木工程概论》课程只由一位教师单独授课的教学模式,尝试组织该校几个土木工程主要研究领域的专任教师合上该门课程的专题化“团队教学”模式,这样《土木工程概论》课程不同章节不同专业领域的内容便可由不同专业方向的教师授课。因此,通过专题化“团队教学”模式的改革,可有效避免单独由一位教师来浅显的讲授该门课程内容所存在的主要问题。

(2)教学方法和手段改革

①充分利用多媒体及网络辅助教学由于《土木工程概论》课程主要讲授的是房屋建筑工程、铁路工程、道路工程等专业领域的总体情况,与工程实际问题结合非常紧密,其课程信息量大、教学内容多,而教学学时少的矛盾非常突出。为有效解决上述问题,在本课程改革中将全部采用基于多媒体的“专题化”教学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授课教师可充分发挥多媒体的教学优势,一方面,可通过工程现场拍摄的工程录像、图片等影像资料来系统地讲授理论,加深学生的理解;另一方面,还可通过动画来展示一些较为抽象的施工工艺、过程等,以给学生留下第一印象。课后,教师还可以借助网络平台与学生进行交流,通过辅导答疑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

②采用启发、互动式教学“大土木”专业是一门工程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学生在日常生活、学习过程中已经对房屋建筑、桥梁等实际工程有一感性认识。因此,教师在授课时可有效结合《土木工程概论》课程的实际特点,通过周边房屋建筑、桥梁等实际工程对学生进行启发、互动式教学,如在讲授房屋建筑中最为常见的梁、柱、板构件时,可让学生对教室的结构进行观察,并启发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观察谈一下房屋建筑中有关荷载传递的路径问题,然后教师再对上述问题进行详细讲解,这样可让学生很快的了解基本构架的概念,并熟练掌握荷载传递的基本原理等知识;而在介绍桥梁、房屋建筑等实际工程时,可以让学生来讲授有关内容,然后由教师和同学进行讨论。通过这种启发、互动式教学方式,不仅可以显著提高教学效果,还可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极大的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③工程实践现场教学与课堂教学有机结合由于《土木工程概论》课程是对“大土木”专业各相关学科的知识进行系统介绍,为了让学生更直观的了解各建筑的相关结构及材料,本课程改革将适当的安排一些工程现场教学,如在日常的课程教学中,当讲到某一工程相关知识时,授课教师将尽可能在课余时间带领感兴趣的学生去相关工地现场给他们讲解。这样不仅可以促使学生更好的了解该工程的相关专业知识,还可以极大的提高学生的专业兴趣。

(3)考核方式改革

教学质量是高等院校办学的立校之本,而考试又是检验教学质量的最基本、最重要的手段,也是课程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而《土木工程概论》课程作为一门考查课,其涵盖内容多、工程信息量大的教学特点,使得单一的传统理论考试形式对其缺乏了灵活性,而灵活多变的结课论文考核方式却体现出较大的优势。因此,本课程改革将充分结合《土木工程概论》课程的实际特点,在课程结束时将采用结课论文的期末考核方式。同时,授课教师在设计论文题目时应注重题目的综合性,除了考查学生对“大土木”专业相关学科方向的了解外,还要体现学生对“大土木”专业的认识及热情。这样,通过对《土木工程概论》课程考核方式的改革,可以有效避免传统理论考试限制学生思维空间的问题。

3结语

《土木工程概论》课程作为“大土木”专业新生入学的第一门必修专业基础课,其教学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学生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热情和效果。本文正是鉴于《土木工程概论》课程涉及内容多、知识更新速度快的特点,充分考虑地方院校年轻教师缺乏工程经验等实际问题,并以湖南科技学院为例,通过对《土木工程概论》课程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手段、考核方式等方面的改革,提出了《土木工程概论》课程专题化“团队教学”体系,不仅有效的解决了青年教师因缺乏实际工程经验,无法高质量的单独胜任教学工作这个问题,还可有效的解决《土木工程概论》课程以往教学中存在的教师传授的信息量有限,教学方法和手段相对单一,课堂气氛不活跃等问题。该课程改革成果对于地方院校培养复合应用型人才将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作者:陆仁强 单位:湖南科技学院土木工程与建设管理系

第六篇:土木工程专业创新人才培养

1创新人才的定义及其重要性

进入21世纪,中国的两大发展战略是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人才战略和创新战略。科教兴国战略就是以教育为本,坚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把国民经济的发展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高素质的劳动者身上。实现科教兴国战略关键是普及教育和培养创新人才。可持续发展战略是指在经济社会发展的过程中满足当代人需求的时候不以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为代价。对于现阶段的中国就是必须坚持经济、人口、社会、资源、环境等要素的协调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现,需要各行各业的共同努力,但是主要还在于各行业创新人才的大量涌现。土木工程专业创新人才的大量涌现对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我国两大战略的提前实现。

2创新人才的培养目标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不断有新技术融合到土木工程专业当中,使得新技术在土木工程中得到了更多的应用。根据土木工程专业出现的新情况,培养行业的创新人才首先要明确培养目标,本文认为土木工程专业的创新人才培养目标应该包含培养创新精神、创新欲望、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等方面。

2.1创新精神

创新精神是创新人才从事创新活动的动力源泉,是创新活动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一种态度,一种理智的思想;一种持之以恒的意志。土木工程专业培养人才的创新精神从以下几方面展开。创新人才首先要有创新的理想和坚定的意志。创新活动的过程有一种探索性,这种探索性决定了在创新的过程中需要面对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突破原有的思维定势,才有可能成功,而且大部分的创新往往是在失败的基础上多次实验才能找到成功的道路,这样就要求创新人才必须具备创新的理想和坚定的意志,有不怕失败的精神,才能够有所创新。其次,土木工程创新人才必须要有实事求是的精神。土木工程专业的人才将来大多数从事建筑方面的工作,这就要求土木工程的创新人才必须实事求是,不能想当然,否则他们的成果不合格会给广大老百姓带来极大的安全隐患。创新人才实事求是的态度本身就极具价值,不仅能够起到很好的带头作用,还能给后人留下宝贵的精神财富再次,创新人才在创新过程中视野要开阔。土木工程是多学科融合的一个专业,需要广阔的视野,将很多知识相互作用,才能有所创新。一个人拥有多学科的知识和深刻的思想,在学科之间进行联想、类比、运用,全面考虑,才能在学科之间摩擦出火花,取得创新。最后,创新人才要有团队精神。土木工程专业要求完成一项任务、一个作品需要多人的合作,一个人单枪匹马很难完成任务。在创新过程中,不能与人很好的合作将会是整个团队的效率下降,甚至成为整个团队前进的阻碍因素。因此,优秀的创新人才必须要有团队精神,善于交流。

2.2创新欲望

创新欲望是在外界的刺激下,创新人才能够迅速的捕捉到新情况,自发的产生要创新的意识。创新的欲望是一切创新活动的起点,土木工程专业的学生要是没有创新欲望就不会产生创新意思,萌发创新的动机。创新欲望的培养是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方面,培养学生求知的意识和积极向上的心态。培养学生不断学习、不断追求新知识的基本素质,有助于学生发挥个人的能动性和创造性,突破传统思想的禁锢,刻苦钻研,不断努力,保持积极进去的态度。不断的学习和积极向上的态度是创新欲望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另一方面,培养学生对新事物既有好奇心,又有怀疑的态度。一个人对一个事物有了强烈的好奇心才会去进行思考,失败了也会重新思考,直到弄清事情的原委。好奇心有的天生就有,有的学生需要后天的培养和学习。后天培养的好奇是在学习的基础上养成的,对新生事物产生一定的怀疑,不盲目的听从他人的意见,也不怀疑一切。高等院校要培养学生对新事物产生敏锐的质疑能力和对新事物产生持之以恒的兴趣。

2.3创新思维

创新思维,就是人们在从事创新活动过程中产生一系列新方法、新技术、新观念的思维活动的总称,这些思维活动具有新颖、独创、模糊等特点,是创新活动的核心。高等院校培养土木工程专业的创新人才关键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思维起着主导的作用。创新思维分为以下几种。第一,直觉。直接又称为灵感或者是突发思维,在思考过程中,不受逻辑和传统思维的约束,能够直接领悟事物的本质,在思维活动中体现了突发性、跳跃性、直接性。值得注意的是直觉不是天生就有的,是通过后天培养出来的,是人们在进过长期的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后养成的一种思维活动。第二,发散思维和收敛思维。发散思维和收敛思维相对应,发散思维是一种求异思维,针对一个问题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次去思考,寻找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收敛思维是一种求同思维,围绕一个问题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次寻找最佳解决问题的方法。这两种方法结合起来运用,首先围绕问题发挥想象、联想类比等思维方法展开思路寻找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最后运用分析、综合、演绎思维寻找最优方法。

2.4创新能力

人们在创新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能力称为创新能力。在建筑业,大多数建筑产品都不一样,充分表现出了土木工程专业人才的创造能力。高等院校在新形势下培养土木工程专业的创新人才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第一,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指人才能够熟练准确的运用文字进行流畅的语言表达,这是创新人才的基本功。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不仅能够准确的进行专题报告、实验方案、论文撰写、答辩、演讲等,还能够与创新能力起到相互促进的作用。第二,良好的观察能力和记忆能力,主要是培养创新人才观察事物整体和局部的能力,观察事物瞬间变化和缓慢发展的过程,培养学生记住事物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信息,并且能够把这些信息结合起来进行思考。良好的观察能力和记忆能力是创新能力的基本素质。第三,独立的学习能力,主要是指独立的制定学习任务、制定学习计划、实现学习目标的能力。这是高等院校培养创新人才必须具有的能力,独立的进行科研实践能力。这种能力的核心是阅读的能力,包括各种阅读方法和技巧,能够独立的从书本中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这种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创新人才养成良好的学习和思考的习惯。第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能力主要是对一个问题进行分解、分析、找出关键点、解决关键难题、最终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整个过程中运用哲学的思维方式,运动和静止的思考方法,部分和整体的思考方法,否定之否定的思考方法,最终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第五,良好的领导能力,创新人才往往是一个团队的核心人才,在科研过程中还要扮演组织和领导的角色。任何难题的攻关都需要高超的组织能力和协调能力,还需要将科研成果表现出来,这就决定了一个合格的创新人才不仅要有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要有卓越的领导能力。

3创新人才的培养方法

土木工程创新人才的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政府、社会、高效、学生共同努力的一个长期、复杂的工程。本文根据设定的土木工程专业创新人才的培养目标,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3.1转变观念

说过:“打铁还需自身硬”,培养创新人才首先就需要创新教育理念。高等院校培养创新人才先要明确创新人才的内涵,以创新为己任,树立合理的创新人才观念。在继承我国传统教育中有利于土木工程专业创新人才培养精神的基础上,全面认识创新人才,减少目前学历热、证书热等不良现象。高等院校培养创新人才的观念要转向创新教育的观念。高等院校培养学生的观念要与时俱进,教育功能要实现从强调培养社会化的个体向培养社会化和个性化相结合的方面发展。培养创新人才个性化发展的理念,要和社会化培养结合起来,不能简单的只培养个性化的学生,这样往往会走到另外一个极端。高等院校的教育模式要从应试教育转向培养能力的教育。传统教育培养的学生应试能力极强,学习能力一般,和工作不能很好的对接。高等院校把学生当作主体,激发学生的独立思考、独立探索、创新的能力,培养出具有健全的人格、具有怀疑精神的创新人才。高等院校培养创新人才一方面要注重专业知识的传承;另一方面要注重对知识的创新。学生的思维非常活跃,只注重知识的传承会使学生头脑中只有传统的知识和思维方法,不会有创新,只注重知识的创新没有知识的传承则会使学生没有根据的创新,最终是没有用的创新。因此,高等院校要把两方面结合起来培养创新人才。

3.2营造良好的环境

高等院校培养创新人才需要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转变教育管理体制。政府要向社会放权,从“刚性管理”过度到“柔性管理”,充分发挥市场在教育资源分配当中的作用。政府要弱化管理,更加法制、透明、高效,学校的学术地位要提高,建立有利于提高学术地位的制度,建立有利于创新人才培养的制度环境。高等院校培养土木工程专业的创新人才非常复杂,对高校培养创新人才的评价涉及面就比较广,时间上也需要有延续性。对创新人才的评价内容要通盘考虑,突出合作、交流、资源的应用情况等,兼顾系统性和全面性。评价主体要实现多元化,政府、社会、学校都要参与,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评价学校创新人才培养的质量。高校对创新人才的培养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所以对其评价也是一个动态的评价,评价的过程中加强评价方式的多样性,从多个角度进行公平、公正的评价。

3.3教学改革多元化

教学改革首先就要从高等院校的课程改革开始,创新人才的培养要从课程设置的创新开始,确立全球化的课程理念,借鉴国外先进的课程理念和教材,结合学校目前的优势,巩固基础课程,调整优化课程结构,把厚基础与宽口径相结合,缩短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课程的改革主要实现三个方面的转变:第一,课程向多样化转变,除了基础课程必修以外,其余课程全部选修,做到因材施教,培养学生的个性化;第二,土木工程专业课程要和其他学科的课程结合起来,做到综合化设置课程,新形势下的土木工程是和其他多门学科的融合,因此需要设置综合化的课程;第三,课程想创造性方面转变,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仅能学习到专业知识,还能接收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培养。

课程设置的改革要注意专业课程和人为课程相结合。土木工程专业的教学大多数注重专业知识的教育,这在有些方面将约束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从事土木工程方面的创新要注意人文知识的学习,因为一味的学习专业知识,使得专业知识越巩固,创新性的思想就越难产生。有重要贡献的创新人才往往是兴趣广泛的人,其成功的基础就是拥有渊博的知识。因此,土木工程专业的课程和人文学科的课程结合起来使学生的知识结构做到既博且专,培养的学生能够做到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统一,培养学生用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去指导科研工作、创新工作。高等院校教学改革的另外一个方面是需要重视实践,最好是建设土木工程专业学生的创新基地。创新不仅需要进行各方面的培养和教育,还需要学生主动地进行多方面的探索、研究,创新才有可能成为其自身的一种能力。教育相当于是理论学习,学生进行实践是对理论知识的巩固又是对理论知识的检验,理论和实践不一致的地方就有可能产生创新。

最后,高等院校的教学改革中要注重培养创新性老师。培养土木工程专业创新人才需要教学的创新,教学的创新关键在于建设具有创新精神的老师。高等院校的老师大部分存在“近亲繁殖”的现象,教师来源渠道比较单一,这就使得学术创新收到阻碍,不能实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学术氛围。因此,高等院校要实行开放办学,营造开放的学术氛围,培养大批具有创新性的老师,才能培养出具有创新性的学生。

4结论

(1)明确定义了创新人才的概念,指出了土木工程专业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意义。(2)研究制定了土木工程专业创新人才培养的目标包括创新精神、创新欲望、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四个方面。(3)提出了政府、社会和高等院校培养创新人才要从转变观念、营造良好的环境、教学改革多元化等方面展开。

作者:陈文学 单位:河南理工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第七篇: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

一、国内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起步大约在20世纪90年代,而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研究是在近10年时间,已经成为我国高职院校教育教学研究的重点。目前,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也层出不穷,特别是国家百所高职示范院校的建设,带动了高职院校校内实训基地和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并为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奠定了基础。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就有了“2.5+0.5”、“2+1”和“1.5+3个0.5”等人才培养模式,主要体现在产学结合上的时间分配不同。而随着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和国家在2010年启动的百所高职骨干院校建设,高等职业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又取得了新的突破,从原来的只是产学结合时间上的不同,向着更符合专业特点的人才培养内涵发展,于是就有了“项目导向工学单元紧配合”人才培养模式、“德技双馨、岗证融通”人才培养模式、“以岗定教、学工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等。

二、高职土木工程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一)人才培养的行业背景

黑龙江省地处我国北疆,长期以来,路桥建设相对全国严重滞后,制约了经济发展。近年来,黑龙江省委省政府提出公路建设计划,投入1000亿元,建设各级公路66991公里,覆盖全省13个地市及50%县城的高速公路网,实现公路建设跨越式发展。哈尔滨市政府投资近千亿元,实施城市道路提档升级、三环路全部贯通、出城口道路改造等多项城市交通工程。此外,哈尔滨地铁1号线、哈大齐客运专线已经全面开工建设。随着路桥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以及新工艺、新材料、新技术、新设备的不断推陈出新,对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高级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交通部政府网站信息显示,目前全国路桥行业人才严重不足,全省公路建设技术人才缺口每年都在5000人左右;据黑龙江省高职院校数据平台显示,目前,我省仅有8所高职院校招收本专业学生,每年毕业生大约1000人,实际缺口约为4000人左右,急需加大培养力度。而土木工程建设其他行业的人才需求,更是与日俱增,黑龙江省建设行政部门对我省的建设行业的统计调查显示:在黑龙江省现有的31个城市中,在建筑勘察设计院、房地产开发公司、建筑工程施工企业、建设工程监理公司、市政给排水与环保企业等建设行业的从业人员有60多万人,按照目前国家建筑工程技术与管理的总体水平标准,具有大学学历的人员比例应该占从业人员的15%。但目前,在上述建设行业的从业人员中,具有大专学历以上的人员比例仅占从业人员的8%,按照缺口比例7%计算,大约缺少4万多人。因此,培养土木工程建设行业的高端技术技能型人才,成为促进黑龙江省经济建设和发展的迫切要求。

(二)人才培养的初步成果

经过多年的探索、研究和改革,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与合作企业创新并实施了土木工程类专业“1.5+3个0.5”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即“四段式”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学生在学校学习一年半,然后到施工企业实习半年,在回到学校学习半年,最后半年进行增强技能训练、毕业设计、毕业实习并就业。该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使得土木工程类专业的实际就业率连续多年100%,专业对口率95%以上,双证书获取率100%。该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成果2009年获得黑龙江省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

(三)人才培养模式的进一步创新

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于2010年11月被批准为国家高职骨干院校建设单位,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及专业群被批准为央财支持的重点专业及专业群建设项目。随着重点专业及专业群建设项目建设方案和任务书的进一步修改和论证,及其专业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与企业合作办学的力度不断加大,原有的人才培养模式的不足之处也显现出来,一是第一段的1.5年全部在校学习时间太长,不利于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二是原有人才培养模式只是强调工学交替的形式,没有显示专业特色和人才培养的内涵。经过进一步的市场调研,校企合作创新了“校企共育、德能双修、季节分段”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即以校企合作机制为保障,打造校企合作“双主体育人”平台,将学生的职业道德和职业能力培养贯穿于整个教育教学的始终,构建基于路桥建设工作过程导向课程体系,开发融入职业道德标准及岗位工作标准的工学结合核心课程,结合黑龙江省寒区特点,采取季节分段的工学交替教学方式,校企共同培养满足路桥施工一线的技术与管理岗位扎实工作的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高端技术技能型专门人才。

三、总结

综上所述,高职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就是要适合行业企业的人才培养需求,适合区域经济发展要求,体现专业特点。

作者:程桢 孙汝君 杨化奎 单位: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

第八篇: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

一、土木工程专业毕业去向统计分析

通过笔者所在高校2008届-2012届土木工程专业(交通土建方向)学生毕业后去向统计分析,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三种类型:一是施工单位,这是主要的毕业去向;二是选择考研,继续深造;三是其他的一些方向,包括设计院所、业主单位、监理单位、检测单位及与土木工程专业相关的单位,或者选择报考公务员或事业单位。本科在毕业后从事施工仍然是该专业毕业生主要的选择方向,所占比例维持在65%-75%之间,尤其是男生居多;选择考研的比例随各年的就业大环境有所波动,所占比例在10%-20%之间;选择其他方向具有不确定性,但基本比例在10%-15%之间,其中以女生居多。

二、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改革方案

根据上述土木工程专业(交通土建方向)毕业去向的统计分析,将学生的毕业设计对应的选题方向分为三种类型:基本型、科学研究型和工程实践型。在毕业设计的内容安排上,将毕业设计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侧重大学所学专业知识的综合应用,第二部分为针对毕业去向的知识储备和技能训练。具体的实施方案如下。

(一)毕业设计选题环节

A.通过与设计院的联系与合作,充分收集实际工程的设计图纸和地形、地质、水文等其他设计原始资料,使学生的毕业设计内容与工程实际情况相一致。B.针对上述三种毕业设计类型,提出每种类型的学生选题建议:基本型适合毕业后从事施工方向的学生;科学研究型适合已经考取研究生的学生;工程实践型适合已经确定工作单位并且未来从事的工作已经确定,可以将工作单位的实际工程作为毕业设计的题目。C.将毕业设计的内容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内容三种类型均一样,为道路、桥梁或隧道等结构物的基本设计,主要考查学生对大学所学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第二部分针对三个选题方向分别制定不同的完成内容:基本型完成施工组织设计和工程概预算;科学研究型针对研究生导师的研究方向或目前的课题进行选题并开展研究;工程实践型针对未来实际工程开展专题设计或专题研究。D.学生毕业设计选题实行双向选择,即学生可以选择指导教师,指导教师也可以选择学生,形成自主选择为主、调剂为辅的双向选择机制。

(二)毕业设计过程控制环节

A.日常指导方面。根据毕业设计类型对教研室教师进行分组,同时针对工程实践型毕业设计聘请企业指导教师,实行指导教师值班制度,学生设计中遇到的问题可以随时解决;明确指导教师的职责,要求指导教师每个星期对自己指导的学生设计完成情况进行检查;充分发挥互联网的功能,建立当面答疑和网络答疑相结合的指导模式,缓解学生人数多设计室不足造成的不足。B.过程检查方面。建立一套毕业设计过程检查管理办法,界定指导教师、指导小组和教研室的职责和分工,时间上形成指导教师每周至少检查一次设计进度、教研室不定时抽查和期中随机抽取学生答辩相结合的方式,对于进度慢和设计质量差的学生,提出推迟答辩或直接进入二次答辩的预警。C.设计成果提交方式和提交时间。将原来的在答辩前提交全部设计成果的方式改为分两个阶段提交设计成果。根据第一部分设计的时间安排,在完成第一部分设计内容后,提交第一分册设计成果,对第一阶段设计成果进行期中考核,将考核结果和设计成果存档在教研室;在完成第二部分设计内容后,答辩前提交第二分册设计成果,第一分册和第二分册共同构成设计完整成果。

(三)毕业答辩环节

A.答辩分组。针对学生多教师少的现实,根据教师的职称和指导方向进行答辩分组,保证每组答辩教师职称和指导方向上的均衡。在学生分组上,以自然班级为基础,同时避开指导教师所在的分组,保证指导教师不评阅和参与答辩自己所指导的学生。B.答辩成绩评定。在毕业设计成绩评定方面,指导教师成绩、期中考核成绩、评阅成绩和答辩成绩相互独立,最后汇总到答辩小组形成总成绩。每个答辩小组学生的优秀和良好成绩人数按规定比例控制上限,而不及格人数控制下限。随机抽取每个答辩小组部分优秀、良好、中等和及格的学生,加上每个答辩小组的所有不及格学生,参加由所有答辩委员会全体成员组成的二次答辩,最终成绩以二次答辩的结果为准。

三、土木工程毕业设计改革实践及效果评价

土木工程专业(交通土建方向)毕业设计改革方案已经连续实施了四年,涵盖了笔者所在学校该专业的所有学生,其中2009届6个班级,共172名学生,2010届7个班级,共189名学生,2011届9个班级,共245名学生,2012届6个班级,共178名学生。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对以下几个方面的实施效果进行分析和评价:

(一)选题的自主性和毕业设计的主观能动性

由于毕业设计选题实行了学生结合自己未来毕业去向自主选择,同时部分情况存在双向选择,因此学生对毕业设计的选题非常慎重。同时学生在内心上把毕业设计作为自己走向下一段人生旅程的一个很关键的阶段,从思想上达到了对毕业设计的正确认识,态度较为端正,杜绝了应付、混学分的想法,使得在完成毕业设计过程中学生能充分发挥自身的学习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完成了一个从被动到主动的转变。

(二)选题的针对性和毕业设计的质量

由于选题是针对学生毕业去向完成的,同时第二部分完成的内容又和下一步的工作或学习生活紧密相关,部分学生的选题完全是结合自己的毕业工作开展的(例如有单独完成基坑设计、风力发电基础设计、软土地基处理设计方案必选与评价等各种类型的选题),所以学生的设计变成了“真题真做”,设计成果质量有了大幅度提高。

(三)两阶段设计和毕业设计的过程控制

毕业设计的第一部分内容为大学所学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训练,由于学生在课程的学习过程中均完成了主干课程的课程设计,而第一部分设计内容中部分内容是课程设计的指示,因此学生在完成第一部分设计时难度不大,基本能按设计任务书按时完成相应的设计内容。而第二部分为针对性设计,需要学生独立完成,这就杜绝了学生的“等、靠、抄”想法,学生自然会抓紧时间完成。另外,毕业设计过程中指导教师、指导小组和教研室形成了不同层次的对毕业设计过程的监控体系,能对学生的毕业设计进度随时把握。由于在第一部分完成后需要提交正式的设计成果,并且作为期中考核的主要依据,三个月的毕业设计就变成了两个阶段的分别考核,这相比以往毕业设计中“进入状态慢、先松后紧、最后突击”的现象有很大改观。

(四)严格考核制度和毕业设计的成绩评定

一个科学、客观、公正的毕业设计考核机制和成绩评定是对学生认真完成毕业设计很好的促进。在毕业设计最后的成绩评定中,指导教师(10分)、两名评阅教师(20分)、中期考核小组(20分)和答辩小组(50分)分别对学生的毕业设计完成情况进行评定,并且做到上述几个成绩相互独立,“背靠背评定”,最后答辩之前前三部分成绩已经形成并存档密封,答辩完成后四个成绩汇总后形成最后的设计总成绩。在制度设计和执行上,严格按照以下四个基本做法:1.指导教师不评阅自己指导学生的毕业设计;2.两名评阅教师评阅成绩分差在4分以上者要第三名教师进行评阅,然后取三者平均值;3.指导教师避开学生中期考核分组和毕业答辩分组;4.全体教师参加的“二次答辩”成绩为最终的毕业设计成绩。上述的毕业设计成绩评定方法基本上能保证每个学生的成绩的科学性和公正性,有效避免了成绩的随意性和主观性。实践证明,学生对毕业设计的最终成绩从内心上认可,这对于学生完成毕业设计过程中的积极性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同时也解决了目前土木工程专业普遍存在的师生比偏小的现实情况下学生毕业设计成绩的评定的难题。

(五)实施过程中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1.如何通过毕业设计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由于毕业设计完成的内容都是依据设计规范和设计手册完成的,因此在满足规范的前提下应探索积极鼓励学生在新方法、新材料和新工艺方面的创新能力培养途径。2.如何处理好使用设计辅助软件和基本手算能力的训练。由于毕业设计属于大学教学的一个环节,不完全等同于设计院完成的设计,是对大学所学知识的一次系统复习和应用。因此学生既需要通过毕业设计夯实专业基础,又需要和当前计算机辅助设计的大趋势相适应,因此处理好二者关系对于新时期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四、结论

新形势下提高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的质量是国内高校普遍关注的问题,通过对笔者所在学校土木工程专业(交通土建方向)的毕业设计进行改革和实践,创新性的提出了可实施的改革方案,取得了良好的成效。1.提出了基于毕业去向的毕业设计选题思路和方法,充分发挥学生完成毕业设计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既达到了毕业设计和实际工程的有机结合,又实现了毕业设计对学生毕业后工作或学习的知识与能力储备。2.提出了两阶段毕业设计的管理办法,把学生基本知识的应用能力培养和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有机结合起来,既达到了毕业设计作为教学设计的基本要求,又有助于毕业设计的过程控制和设计质量的提高。3.制定了科学的毕业设计成绩评定方法,对学生毕业设计在成果的评定的基础上增加了过程的评定,同时避免了评价的简单化和主观性,使评价结果更加科学合理,这反过来又进一步促进了学生完成毕业设计的积极性。毕业设计是大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上述研究仅是一个初步的探索和实践。新形势下,我们需要进一步研究,为培养社会需要的土木工程人才探索更加有效的途径和方法。

作者:易富 张二军 赵文华 单位: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土木与交通学院

第九篇:土木工程专业生产实习的改革

1生产实习中存在的问题

1.1学校方面

1.1.1实习基地较少由于安全等因素的问题,很多单位不愿接收学生实习,所以实习单位主要为少数长期合作的企业。目前,校区在张家港的实习基地主要为江苏德丰建设集团。1.1.2与实习单位沟通不够虽然实习基地目前愿意接收学生实习,但是对于实纲、实习内容、实习要求、现场实习指导人员要求等与实习单位的沟通欠缺,很难保证实习效果。另外最后的实习考核评语等也缺乏科学性,缺乏公平公正。1.1.3实习模式需待改变为了便于管理,在实习过程中,校区采用的实习模式为集中实习,即:由指导老师统一组织和安排在实习基地单位的工地实习。但这种模式也存在问题,生产实习的安排与实习工地在时间上有时难以协调统一。另外,随着学生实习人数的增加,实习经费也会增加。同时,集中实习不利于学生的就业。

1.2实习单位方面

1.2.1实习单位不愿接受目前采用的集中实习模式,一般一个实习工地安排十名左右学生实习,人数较多,存在安全隐患,同时学生在实习期间并不能给项目带来利益,反而增加了风险负担,给施工单位造成压力,因此多数企业不愿接收学生实习。1.2.2现场实习指导人不重视对于接收实习的单位,虽然安排了现场实习指导人,但存在着很多指导人并不重视,甚至不指导学生,对学生的实习情况不关心,放任自由。

1.3学生方面

1.3.1实习目的不明确,不能吃苦,心理上的落差有些学生实习目的并不明确,开始时热情很高期望值很高,觉得能够真正接触实际工程,但是到真正实习的时候会因为实际情况,比如每天重复一些简单枯燥的劳动而产生心理上的落差,影响了学生实习积极性。另外,实习一般安排在第七学期,这个学期正好是考研学生最紧张的一个学期,因此有些考研学生就以考研为重,觉得实习不实习不重要,缺乏了实习主动性和积极性。1.3.2学生人数增加,实习效果下降实习的时候是按组分配工地,由于学生人数较多,导致实习工地较多同时也比较分散,而校内指导教师较少导致去工地检查的次数就少,再加上现场实习指导人的不重视,导致部分自我约束能力较差的学生缺乏约束后经常不去实习,严重时还会带动其他学生不实习,实习效果下降。

2基于校区实际的生产实习的改革探索

针对上述问题,结合我校区的实际情况,对生产实习进行改革,主要从以下几方面来进行探索:

2.1实习模式从集中实习转变为集中实习和分散实习结合为了让学生能尽快适应未来的就业工作岗位,鼓励学生采取分散实习的形式,到就业单位实习。所谓分散实习是指学生可以自己或者通过家人联系实习单位进行实习。不过由于实习只有两周时间,很多单位不愿意接收这么短的实习,因此对于参加分散实习的同学可以将实习时间调整到第六学期末的暑假进行,利用一个暑假的时间可以使想在实习单位就业的学生更好的了解单位了解岗位,更好的锻炼自己,有利于以后的择业和就业。对于无法参加分散实习的学生,学校则统一安排集中实习,安排指定实习工地进行实习。目前这种实习模式已经实践了一次,学生普遍反应分散实习效果较好,有更多的实习时间能够更好的了解工程实际,也锻炼了他们的能力。

2.2加强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加强与企业的合作与交流建设稳定良好的校外实习基地是完成生产实习的一个必要条件,张家港有不少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等,应加强与地方建设单位联系。也可根据往届学生就业情况,针对性选择就业单位联系,有了往届学生良好的就业表现,一些就业单位也会愿意接收学生实习。通过不断扩大并逐渐形成稳定的实习基地,可为实习单位积累指导实习经验,降低学生实习时的安全风险,同时带队教师越来越熟悉实习基地,能充分发挥指导作用。学校可聘请实习单位中一些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工程师等给学生做讲座、授课等,同时学校还可利用自身优势,比如技术、人才等加强与企业的合作,拓展产学研基地的建设。

2.3加强校内指导教师“双师型”队伍建设针对目前校区师资力量不足,同时大部分专业教师都是从学校直接到学校,缺乏相应的实践知识,指导能力有限的弊端,可采取以下措施:一方面,积极引入有工程背景、实践经验丰富,同时又具备教学能力的教师。另一方面,定期安排专业教师到企业实训,从而增加工程经验。同时随着教师队伍的强大,可以指派多名教师进行生产实习指导,从而减轻指导压力。“双师型”队伍的建设既有利于教师实习指导,同时也有利于科研教学等。

2.4制定科学规范的生产实习管理制度及考核标准制定一套完整科学规范的生产实习管理制度以及考核标准是生产实习能够顺利完成的一个制度保证,从学校及校内指导教师到实习单位及现场指导人员的职责要求,从实习内容、实习纪律到实习成果的要求等,从实习准备(包括实习的宣传、分散实习、集中实习的统计安排等工作)、实习动员、实习期间检查制度到实习结束时的考核标准等,涵盖方方面面,做到有据可依,并使得最终的考核形式更科学全面。

3结语

建筑学概论论文 篇4

关键词:建筑结构 概念设计 设计应用

中图分类号:TU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6)11-0286-01

在科学技术不断革新的大环境下,计算机对建筑结构程序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这给建筑结构工程师的工作提供了越来越大的方便,使建筑结构设计的效率和质量也大大提高。但是,计算机的便捷性也造成了许多设计人员对计算机的过分依赖,并把建筑结构设计想的非常简单,认为只要用计算机软件依据规则和相应的图集东拼西凑就可以完成,而对计算机软件所计算出的结果不加以判断,也不了解软件和规则之间的差异,使得建筑结构设计的整理性、经济性和合理性都得不到很好的协调。

加快新型高强轻质、环保建材建筑材料的应用,并辅助以先进的计算理论和计算机软件,是现代建筑结构设计朝着更安全、更实用、更经济的方向发展。并用结构工程师的创新能力对一陈不变的传统建筑结构设计进行改善。完成以上目标需要结构工程师对整体结构体系和每个基本分体系之间的力学关系都能深入认知,并把概念设计应用运用到建设结构设计的实践中。

一、概念设计的涵义

概念设计一般是指在难以做出精确数值计算或者在规范中难以确定的问题,根据整体结构体系和分体系之间的力学关系、结构破坏机理、地震灾害、试验现象和实际工程经验所得到的基本设计原则和思想,从整体的视角确定建筑结构的总体布置和抗震细部措施的宏观控制。

对概念设计的思想合理运用,可以是整个建筑的结构设计思路拓展。传统意义上的结构计算主要方向在于提高结构抗力,使混凝土的标号越来越高,配筋量越来越大,导致工程造价越来越高,最终使肥梁胖柱等情况越来越普遍。在抗震设计中,结构刚度越大,地震的作用效果就越明显,配筋、刚度的提高使地震力也相应提高,这样为了抵御地震灾害的设计却适得其反,使地震作用效应增强。

隔震消能是目前抗震设计中的一个很好例子。在基础和主体之间设柔性隔震层是隔震消能的一般做法,并加设消能支撑,有的会在建筑物顶部装“反摆”装置,使地震发生时,“反摆”的位移方向与建筑物顶部的位移方向相反,使建筑物的振动阻尼作用增大,加速度降低,减少位移,有效降低地震灾害对建筑物的影响。合理地设置“反摆”可以是地震对建筑物的作用效应减少60%,同时屋内物品的安全性也得以提高。

由于现实中多种情况的影响,建筑结构设计计算不可能解决所有不确定因素。因此,重视对建筑整体的概念设计,从抵抗地震灾害等意义上说,概念设计甚至比精确计算更加重要。

二、概念设计与结构设计的逆向关系

概念设计在过程中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个人经验,也结合了建筑功能要求、抗震等级、结构安全等级、地质材料和环境材料等内容。概念设计主要确定三缝设置、基础形式、结构体系和埋深的几何尺寸等内容。概念设计和结构设计是一个互为逆向的过程,结构设计依据概念设计的总体要求、力学及数学原理,由定量过度到定性的过程。由此可见概念设计与结构设计的同等重要性,所以,只追求理论和计算结果,一味用精确的计算结果评审设计图纸是不正确的。

三、在建筑结构设计中应用概念设计的注意事项

1.刚度适宜

在建筑结构设计过程中,使刚度保持在合理的范围很重要。建筑物的刚度并不是越大越好,刚度过大则钢结构自振周期就短,在地震灾害发生时所受到的地震作用就大,地震后果就较严重,刚度大也会造成材料浪费;刚度过小,使建筑物的强度、稳定性受到影响,发生地震灾害时就会引发变形,不能正常使用。

2.等强度与耗能设计

抗震结构在总体设计的时候要仔细考虑设计原则,避免由于设计考虑不全面或工程的局部瑕疵使主要承重结构提前损坏,最终使整个建筑物连续破坏。在整体的结构设计上做到等强度,并对薄弱环节加以注意,与此同时,还应该在建筑结构中恰当的部位设计一个好的耗能系统。

3.结构延性设计原则

延性系数是表示结构延性的方式,它是结构极限变形与屈服变形的比值,比值大则延性系数大,建筑物结构的延性就越好,反之结构延性越低。组成整体结构的所有构件延性都很好,整体结构也会有很好的延性。

4.强柱弱梁设计原则

强柱弱梁,顾名思义要对支撑性柱强化,而对梁要进行适当弱化,目的在遭到强烈地震灾害时,柜架结构塑性铰首先发生在梁上,而不是在柱上,通柜架结构出现楼层破坏机制。

四、概念设计的意义

概念设计是在一定的地理环境下和建筑空间中,用整体的概念来考虑建筑结构的综合方案,并可以积极利用结构总体系和分体系之间的力学特性关系。再精确的计算数据也需要由概念设计从整体上进行科学判断和取舍。

概念设计一定程度上体现着结构设计的原则。建筑物不是独立的构件,而是一个需要所有构件通过复杂受力方式协同工作的的完整空间结构。目前在建筑结构设计的整体性问题上,还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结构工程师一定要严格遵守设计过程中的要求,坚持结构设计原则,但也不能照本宣科,尤其是对有现实意义的设计进行合理的应用及取舍,这对结构设计工程师的专业知识和职业素养提出很高的要求。

从近年来我国频发的地震灾害来看,概念设计要比分析计算更为重要,精确的分析计算需要有,但为了弥补理论计算的缺陷,也需要在实际工程设计中应用概念设计。

结论:随着我国经济的长期发展和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人们对建筑物的认知已经有很大的提升,同时对建筑物的品质要求也越来越高,通过建筑结构设计中的概念设计的创新,做出结构合理、性能优秀又经济实用的建筑方案一定会成为未来建筑行业的发展趋势。因此,加大对建筑结构设计中概念设计的理论研究和实践经验的总结,是顺应建筑行业发展的当务之急。

参考文献

土木工程概论论文 篇5

(一)着眼工程素质和实践能力培养,建设实践教学体系

建立三个层次的子系统实践教学体系,并将实践教学体系落实到新修订的教学计划和实践教学大纲中第一子系统以认识实习为主体,涵盖工程制图、土木工程概论、测量实习等。使学生了解、认识、描述土木工程产品的功能要求、内部结构,激发学生学习土木工程的热情。第二子系统包括力学、工程材料、土力学及结构实验及课程设计等。使学生掌握材料性能、结构建模及结构分析设计方法。第三子系统包括结构检测、生产实习、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使学生掌握与实践土木工程的分析、设计、施工检测和控制方法。三个子系统的层次结构是“综合—分解—再综合”的关系;具有“实验、实习和设计”三要素,符合人的认识规律;以能力培养、特别是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的培养为主线。在教学计划和实践教学大纲中,从以下三个方面纳入实践教学体系。

1.与土木实验平台相对应,设立《实验系列课程》,打好全面开放式实验的基础。

2.设《集中实践教学环节指导表》,将课内各集中实践环节与课外社会实践、科研实践、学科竞赛、创新实践、学年作品和文化素质教育实践等结合起来,形成为一个完整的体系;将研究型、创新型实践课和课外科技竞赛活动列入教学计划,如力学模型测试、应用软件培训、结构模型竞赛实验课等。

3.增设创新实践学分,即对学生参加的各类竞赛、科技创作和论文写作等活动,进行考核后计入学分,且可免修其他课程。

(二)将工程素质和实践能力培养寓于教育教学全过程

本科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工程素质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创新活动的开展,必须寓于教育教学全过程。

1.对实践性较强的课程,以创新能力培养为主线,进行课程改革。对土木工程专业中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如《土木工程概论》、《土木工程施工》、《土木工程材料》以及结构类实验课等进行课程改革,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主线。《土木工程概论》可计划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进行形象生动、引人入胜的教学,组织有丰富经验的老师、专家授课,使新生刚入学就重视素质和能力的提高,发挥以智引人、以志树人的作用。土木工程施工教学有一定的特色,将课程分为两个层次进行:第一层次是以子项工程中的工种工程施工为对象的基本施工知识;第二层次是以整个项目工程施工为对象的现代土木工程施工,在后者中引入现代化的最新方法,采用多媒体授课,授课过程中,使学生站在项目经理的高度,统管全局,运用最新技术,去解决复杂的工程问题。土木工程材料和结构类课程内容广泛,实验课时较多,长期以来采用传统方法进行实验,学生主动参与少,可计划制作各类实验课件,让学生利用课件,主动参与,进行模拟实验后,再正式进行实验室试验,这项改革可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助于开发创造性思维,潜移默化地掌握创新方法。

2.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四年级的导师制与毕业设计相结合。为贯彻因材施教的育人原则,更好地实行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和科学研究三元结合的教学模式,给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良好的条件,全面提高学生的工程素质和实际工作的能力,必须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因此,拟将毕业设计改在一年内机动安排,规定对四年级的导师制必须与毕业设计相结合。导师关心学生的全面成长,在负责指导学生毕业设计的同时,要提供学生参与工程实践和科学研究的条件,与科学研究、创新活动结合起来。

3.探索寓于教学过程、形式多样、可持续开展创新实践活动的新路子。在教学过程中,开拓一些形式多样的创新实践活动。组织学参加挑战杯结构设计竞赛:以激发学生崇尚科学、追求真知、勤奋学习、锐意创新、迎接挑战的主动精神,竞赛活动鼓励跨专业、跨年级、跨学科的合作,以体现团队精神。组织学生科技活动:设置学生科技活动基金,推动课外科技活动的开展,课外科技活动与教学过程相结合。结合教学环节,撰写小论文:从一年级到四年级,结合课堂教学、实验、实习及毕业设计等教学环节,安排撰写小论文,促进学生参与创新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4.为实行开放性实验创造硬件条件。对专业基础课及专业课实验进行调整、投入,围绕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开展工作。在保证开出原计划规定的混凝土结构、土力学、建筑材料等各类课程的实验基础上,拟增开一些实验项目如“预应力张拉工艺”、“结构非破损试验”、“道路工程现场检测”等。

(三)通过“产、学、研”结合,依靠社会力量办学,有效提高实习和毕业设计的质量

搞好专业的认识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的关键是理论联系实际。拟将广大教师的“产、学、研”结合点形成为较大的、互惠互利的合作网络,组成可跟踪最新技术、灵活的校外实践基地。这是依靠社会力量办学的新观念。观念的更新,可使我们克服困难,有效地提高实习和毕业设计的质量。在认识实习的两周时间里,充分发挥校外实践基地的作用,利用实践基地的有利条件,使学生了解国内外的现状、高新技术及发展趋势,使认识实习具有内容广、技术新的特点。依靠“产、学、研”合作网络,生产实习可实行“开放式”,为强调能力的培养并进一步提高生产实习的质量,修订适用于土木工程专业的生产实纲并用于实践。落实毕业设计指导教师的“产、学、研”基地,保证有相对稳定的、内容涉及到土木工程各个领域的合作单位;每年拟聘任10名左右校外毕业设计指导教师,为学生结合实际工程进行毕业设计创造有利的条件。在毕业设计中实现五个结合,即四年级导师制与毕业设计相结合;设计题与实际工程相结合;校内外指导教师相结合;产、学、研相结合;设计题目与用人单位要求相结合。

二、结语

高校土木工程专业为培养适应社会发展要求、具备一定的理论功底、实际动手能力强的学生,就必须提高教学质量,强化实践教学环节,着眼工程素质和实践能力培养,建设实践教学体系,将工程素质和实践能力培养寓于教育教学全过程,通过“产、学、研”结合,依靠社会力量办学,有效提高实习和毕业设计的质量,才能最终实现土木工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土木工程概论论文 篇6

关键字职高;土木工程;概论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4.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3-8500(2013)01-0171-01

为提高职高土木工程概论课程的授课效果,在总结同行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树立专业荣誉感、改革教学方法、灌输可持续发展理念、设计职业规划、提高教师执教水平等方面,结合该课程的知识结构特点对授课方法进行了系统探讨。实践表明,相关教学方法的改革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丰富了教学内容, 提高了教学质量。

1注重对学生工程意识与专业素质的培养

土木工程的综合性、实践性比较强,要求工程技术人员要具有很强的工程意识和专业技能。专业技能有待于日后不断学习与实践训练得到充实,而工程意识的养成非一朝一夕之功,它是集专业知识、技能、经验、甚至是教训的不断积累而逐渐形成的综合素质。在现阶段,学生还没有积累足够的专业知识与技能,主要是使学生建立完整的工程概念并从专业角度理性分析问题的意识。如:在讨论房屋工程的建设过程时,介绍它包括规划、审批、勘察、设计(建筑、结构和设备)、施工、验收、交付使用等阶段,使学生清楚工程建设的过程是各部门、多工种全面协调合作的过程,牵一发而动全身,从而建立统筹整体、协同工作的大局意识。工程意识的培养关键在于教学过程中不能照本宣科,而要理论联系实际,灌输实际工程具有系统性和完整性的思想,使学生对土木工程有一个感性认识,形成一个完整的工程概念,树立专业的思维方式,为工程意识逐渐形成日后的自觉行为打下坚实的基础。

2根据课程特点采用启发性、典型工程实例引导等教学方式

孔子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这八个字的意思就是要实行启发式教育,把学生作为教学的中心,使学生在学习的整个过程中保持着主动性,主动地提出问题,主动地思考问题,主动去发现,主动去探索。启发式教育的核心就是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思维。所谓教是为了不教,就是要使学生自己掌握学习的方法,提高创新的能力。该课程面向刚入学还没有建立工程、专业概念的新生,既要向他(她)们介绍土木工程形式、建造技术、发展等知识,更要传授他(她)们专业的知识体系、学习方法,包括课程学习、设计、实习和实验等环节的注意问题,帮助他们转变思维方式,还要帮助他(他)们树立专业观念、工程意识,通过课程学习让他(她)们热爱上建设事业,热爱上土木工程专业,激发起学好专业的兴趣,使学生在进一步接触专业的其他课程前,充分了解将来可能的工作岗位、工作环境,极大提高学生在本科的学习过程中寻找适合自己的方向,有目的性地学习,提高学习的有效性。组织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结合课程内容进行专题演讲,可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锻炼学生的能力,效果更好。有条件的话课余时间安排若干场有关土木工程各领域发展前沿的讲座,聘请设计或施工企业知名的设计、建造师、和其他专家,让学生与工程领域的专家学者见面,探讨土木工程发展成就、专业技术现状及发展前景等弥补课程教学之不足。

3改进教学方法与手段是提高教学效果的关键

《土木工程概论》课的内容繁杂,涉及面广,图片丰富,叙述性强,如果以课堂灌输的方式教学,不仅教师讲的口干舌燥,而且学生听得枯燥乏味,为了提高教学效果,关键是要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与手段。首先,利用多媒体教学。以多媒体为载体,通过丰富的图片、视频和动画等素材实现理论知识与工程实际的结合,使学生对土木工程的知识结构、应用领域和发展动态能够有比较清晰的了解和感知。制作与教学内容相符的教学课件,通过大量直观明了的图像配合抽象内容的叙述,并结合参观进行现场教学,如充分利用校内实践教学基地;或者通过参观校园内的现有建筑及建筑工地现场等进行现场教学,使学生的工程意识得到极大提高。可观看与土木工程有关的DVD录像片,欣赏优雅闻名的悉尼歌剧院、令人惊叹的埃及金字塔、气势恢宏的故宫建筑群、雄伟壮观的万里长城、融合最前沿技术的奥运场馆等,这些古今中外优秀的工程范例深深吸引着学生,激励学生为之奋斗,既对学生进行了工程美学教育,也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动力与社会责任感。其次,结合问题式教学,使学生养成查阅文献的学习习惯。 “填鸭式”的课堂教学使师生间缺少必要的互动与学生的独立思考,况且学时有限,学习知识光靠老师课堂传授是远远不够的,采用问题式教学可启发学生深入思考。如古代土木工程离我们较远,讲起来比较抽象、乏味,若提问:山西应县木塔为何历经多次大地震仍完好无损?埃及金字塔在历史上有什么作用?古人是怎样开采如此巨型石材的?又如何建造高程如此精确的工程的?这些问题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也可留些问题让学生课后解决,如在“土木工程中的灾害”之“地震”一节中,在讲解地震发生的原因、危害及抗震防震的方针及措施等问题后,联系1906年美国旧金山大地震,1923年日本关东大地震,1976年唐山大地震,再让学生回去查阅5.12四川汶川地震的发生原因、强度等级、危害范围、社会影响等文献,并思考今后如何防震减灾,作为工程技术人员应肩负起哪些社会责任等。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将课本知识融会贯通,学会汲取前人或他人的知识,提升理性的思维能力;并通过撰写读书报告或总结报告,训练学生写作的能力,为今后书写摘要、论文、报告等文章奠定写作基础,养成遇到问题查阅文献的学习习惯。

土木专业概论论文 篇7

前言

钻孔灌注桩是按成桩方法分类而定义的一种桩型。灌注桩由最早的100多年前的1893年,因为工业的发展以及人口的增长,高层建筑不断增加,但是因为好多城市的地基条件比较差,不能直接承受由高层建筑所传来的压力,地表以下存在着厚度很大的软土或中等强度的黏土层,建造高层建筑如仍沿用当时通用的摩擦桩,必然产生很大的沉降,钻孔灌注桩由此而生。

论文正文首先根据工程的地质、水文、周围环境等情况接下来针

对工程的难点和特点论述该工程钻孔灌注桩具体施工过程,包括放桩、护筒埋设、泥浆制备与循环、钻孔、清孔、钢筋笼的安放、灌注混凝土等各主要施工工法和质量的控制要点;接着对本工程中的土层中影响钻孔灌注桩承载力分析。再结合本工程施工中出现的钻孔偏斜、卡管、导管进水、钢筋笼上浮等事故的原因进行分析,并叙述采取的防治措施。钻孔灌注桩属于地下或水下隐蔽工程,如果施工中操作不当,就可能会出现卡管、坍孔、钻孔偏斜、断桩等质量缺陷,影响桩身的完整性和单桩承载能力,从而对整个工程安全造成威胁。由此在事故发生前的施工中采取一定的防治措施来减小事故发生显得极其重要。因此,有必要针对具体工程、地质等条件,探讨钻孔灌注桩的施工过程及质量控制方法,以确保工程治理质量。

一、工程概况

论文根据工程苍南县人民法院审判法庭综合大楼迁建大楼工程编写。

工程地点:苍南县县城新区渎浦路以西、玉苍路以北地块;

工程规模:总建筑面积21131㎡,其中地上面积17111㎡,地下室4020㎡。地下一层,地上12层,框架结构;总建筑高。

工程地质情况:根椐勘察地质报告,其施工涉及到的土层自上而下依

1素填土:灰、灰黄色,松散状,主要由块石、碎石、砂等次为:○

2黏土:灰黄色,软组成,为人工新迁回填而成,全场均有分布。○

塑~可塑状,中高压缩性,含氧化斑点和炭化物,干强度高,摇震反

31含细砂淤泥:青灰色、流塑状,高压缩性,含应无,切面光滑。○

贝壳碎屑和10~30%粉细砂,局部含有薄层状细砂,该层全场均有分

32淤泥:青灰色,流塑状,高压缩性,干强度中等,摇振反应布;○

无,切面光滑,含少量粉细砂,贝壳碎屑和半炭化物。

场地水文地质条件:场地内地下水主要为赋存于浅部粘性土中的孔隙水与下部圆砾层的孔隙承压水。孔隙潜水赋存介质主要为黏土含砂淤泥,水径流条件较差,水量小,主要接受大气降水的补给,排泄以蒸发为主,地下水位埋深,地下水位变幅较小,一般小于,孔隙承压水赋存介质为埋深大于73m的圆砾层,水位,变幅较小。

二、钻孔灌注桩施工工艺及技术措施(根据苍南人民法院具体分析总结)

施工流程

图6-2钻孔灌注桩施工流程图

选用XUD

回旋钻机:包括钻头、钻管、导管、护筒等。

图6-3

钛合金钻头

图6-4XUD回旋钻机

施工方法

测量定位

土木专业概论论文 篇8

关于土木工程概论小论文

1、土木工程的历史

土木工程的起源几乎是和人类文明的发展同步产生。远古人类利用树枝,岩石,泥土等材料构筑巢穴或者为掩埋死者而建造墓穴,这些都可以认为是土木工程的雏形。随着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和第一次社会分工的完成,在氏族社会中,土木工程已经有了相当的发展水平了。

在以后的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中,土木工程发展得相当缓慢。工程技术的传承主要是以经验的形式进行,长期徘徊在一个较低的水平上。没有或者只有很少的专门的机械工具可以使用,所使用的材料主要是来自天然的木材,石料。大型的工程主要依靠的是数目巨大的劳动力投入。代表工程建设最高水平的一般也是国家组织修筑的公用设施和宫殿等大型建筑。据记载,秦始皇驱使了数十万的民工修筑长城和陵墓,而参与埃及金字塔修建的民工也多达20万。这些古代的宏伟土木建筑今天都成了文明的标志。

自然科学的发展大大加速了土木工程发展速度,力学和数学的发展使得土木工程由定性的经验主义的年代进入了定量的科学分析的年代。成为系统的,正式的科学。在这一时期,土木工程所采用的材料也由木,石等天然材料过度到混凝土,钢材,玻璃,工程塑料等人工材料。这些材料相对以往的木石材料,具有更好的物理性能。这同时也推动了新的结构理论的突破。

2、土木工程的发展及现状

现代的土木工程已经是一门多学科交叉的综合,相关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学科的进步都会对土木工程的发展产生影响。作为土木工程理论的一个支柱,力学在19-20世纪取得了巨大的发展。由于实际需要的推动,力学发展出许多小的门类,如弹性力学,损伤力学等,都服务于土木工程。现在的理论力学已经达到了一个相当成熟的境界。数学工具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也使得一些以前无法分析的问题可以为工程师们所掌握。本时间初,随着边界层理论的发展,流体力学逐渐发展,并在此基础上发展出了湍流理论。固体力学也有很大的发展,对土木工

程有直接作用的断裂力学的发生使得工程师们可以比较可靠的估计建筑物的强度和可靠性。这一发展改变了设计的观念。大大推动了结构研究的发展。预应力理论的提出标志着力学理论进入了一个新时期。另一方面,有限元分析等新的数学分析方法在计算机技术的支持下迅速发展,拓宽了工程师的研究对象,使得工程师们能够把握更加复杂的系统。数学工具的发展不但作用在结构分析计算上,也体现在优化设计当中。概率与数例统计的应用完善了各种结构物的计算。材料科学的发展为土木工程带来了广阔的发展空间,新的工程材料,如碳纤维,高强度混凝土,高分子复合材料等加入到土木工程的应用中来,为工程师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在不同的专业方向上,随着超高层建筑的发展,结构理论也不断发展,从框架到剪力墙再到筒式体系,越来越成熟。在桥梁工程方面,从比较原始的板梁桥,拱桥发展到现代常用的斜拉桥,悬索桥。发展不但体现在形式上,而且也体现内涵上。多种技术的交叉运用突破了单纯的桥梁结构的种类划分。并且出现了一些独特的斜桥和曲线桥。

电脑在土木工程设计上的重要性,已不再需要辩论。利用电脑绘制各类平面、立面、剖面、细部等二度空间图集已成为全球事务所的标准方法。CAD技术使得工程师从烦琐的。绘图作业中解放出来,大大提高了效率。CAD最重要的一个功能是它的虚拟现实功能,可以直观的反应和模拟建筑的外观,结构,以及在不同外力作用下的效果。在国家大剧院的设计中,太原理工大学土木系结构分析工作站,采用ANSYS软件成功地对中国国家大剧院进行了结构分析。验证计算内力、多种载荷组合工况下的变形、结构抗震分析以及验证结构设计的合理性与可靠性。

和工业化大生产相适应,土木工程也经历了一个标准化规范化的过程。现在土木工程的规范化和标准化已经达到了相当的高度,不仅仅完成了单位和术语的统一,也形成了一整个由行业规范和国家强制标准共同构成的标准体系。统一的标准和规范使得技术资料有更大的通用性,同时也保证工程设施的可靠性。

现代土木工程的建设,尤其是大型基础设施的建设,牵涉到社会的各个方面。对社会产生巨大的影响,包括经济的,政治的,甚至思想观点的影响。广泛的社会协作是现代土木工程的一个重要特点。小到一个城市道路岔口的改造。大到三峡工程这样的世纪工程,都体现了社会对土木的影响,有协助也有干预。从工程建设的规划,立项,预算到建设过程,社会力量广泛的参与其中。同时工程自身也会对社会影响产生回馈。工程对资金,材料,设备,人员的要求,工程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工程建成后使用过程中的经济,环境等问题,都不仅限于土木工程技术本身。俗话说的“要想富,先修路。”从中也可以看出土木工程建设对社会经济的作用。而且类似三峡工程这种投资巨大,影响深远的工程甚至会影响到整个国家。现在我国政府也把西气东输,青藏铁路等巨型工程作为贯彻“西部大开发”的一种手段。

3、未来土木工程的发展趋势和未来

在可以预见的将来,土木工程工程技术理论的核心部分仍然是力学,新的分析方法和新的数值处理方法将是土木工程中力学的突破方向。在对复杂结构,流体介质等情况下的受力分析和近似上,现有的方法仍然具有很大的局限性。更加专门化的数学在将来也应该有很大的发展,用以处理土木工程技术中复杂的数值问题。更先进的电子计算机的应用,使得对复杂的情况的模拟更有把握,更接近于现实。力学也会突破宏观框架,向微观发展,控制论,虚拟现实等技术也在力学中加深影响。

信息化的特点将更深的渗透到未来的土木工程中,重点是但又不仅仅限于CAD方面,也对工程进度的管理。运行中数据资料的收集,分析,整理。对建筑物结构,强度,可靠性的分析和相应对策的决策等。这些也是主动控制和智能化实现的基础。全过程信息化对今后的土木建筑构造物的维护有很大的意义。我国现在正是基本建设的高潮。信息化也成为专家系统技术的基础。程序的解题能力不仅取决于它所采用的形式化体系和推理模式,而且取决于它所拥有的知识。要使一个程序具有智能,必须向它提供大量有关问题领域的高质量的信息输入。

人性化则是近年来兴起的,主要是在体现在关系到人们日常生活使用的工业民用建筑方面。设计,施工,维护,使用都对土木建筑提出了人性化的要求。国外为此提出过3E的概念。实用 、经济、优美,是一个逐渐提高的要求。我国现在在这方面还有欠缺,更多的注重了第一层次实用性的要求,对后两者有所欠缺。

伴随着其他方面的科技的发展和人类活动的扩张,土木工程的工程对象也会有很大的扩张,在可以预见的将来,人类的活动将向地下,海洋和太空的发展。

土木工程在新材料,新科技等的支持下,在这些方面也大有用武之地。相当部分的工程将在大洋底部进行,这对现在的结构设计和施工技术都是一大考验。中国工程院的院士们也曾提出过中国城市地下空间利用的战略对策。以解决城市的可持续发展问题。

4、结语

土木工程发展到今天已经深入到社会的各个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并且必然会随着社会的发展而继续进步。我们作为未来的土木工程师,不但要继承和发扬老一辈工程师的严谨求是,正直诚信,创新进取的优良品质,也要用现代的科学理论武装自己,不单包括专业知识,也包括的其他方面的知识。而且我们更应该在实践中锻炼,总结,提高。土木工程既是一门科学,同时也是一门应用技术,是为人服务的的职业,它建设了整个文明的物质基础。土木工程的根本工作目的是不断的提高生活的质量。所以我们不仅仅是一个工程技术人员,也是社会的建设者,积极的投身社会建设是我们应尽的责任。

土木专业概论论文 篇9

关键词:土木工程;监理分析;施工管理;有效措施

土木工程建设监理在工程建设中涉及到很大的利益问题,容易出现很多偷工减料以及以次充好的现象,导致工程质量大打折扣。所以需要建筑工程监理机构对施工中的材料质量、安全问题以及人员素质等做出严格的监督以及控制,保证施工的合同的管理,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另外,土木工程建设监理还可以及时处理建设单位与施工单位之间的质量纷争,协调两者的关系,对两者的利益做出保证。通过对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关系的协调,有助于施工质量以及施工进度的提高,有效地减少工程周期,避免工程中的冲突。

1土木工程建设监理概述

现阶段的土木工程建设监理的中心思想就是经过科学的规划对所确定的工程项目的投资、进度和质量目标予以控制。它一般是指具有相应资质的监理单位受整个工程项目建设方的委托,依据现有的工程建设的法律法规等在一定的时间内对工程建设实施的专业化监督管理,在此管理的基础上,要经过有关的主管单位的批准,并结合建设工程项目建设主要法律文件、监理合同等依法实施,不得擅自行动。它具有科学性、独立性、服务性、公正性。而它监理的基本方法有以下五种:分别是动态控制、信息管理、目标规划、合同管理和组织协调。最基本的制度有从业资格与资质制、安全生产责任制、工程竣工验收制、建设工程质量终身责任制等。

2土木工程建设监理要点

文章根据实际监理情况,对土木工程建设监理要点做一重点归纳分析,供同类工程参考使用。首要的是建立监理组织框架图。在确定监理项目下来后,我们要制定相应的监理组织结构,主要起到协调督促监督的作用。我们用下面的结构图加以表示,从图1中我们可以看到要确定项目监理机构人员岗位及岗位职责,签发工程款支付证书,调解建设单位与承包单位的合同争议。其次是对监理人员整体素质进行高标准要求。监理人员的素质在整个监理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目前不断创新的大力倡导下,要让我们的监理人员积极主动的学习,了解掌握先进的监理知识、技术和监理工作相关的法律法规,不断拓宽知识面,促使监理人员从业能力逐步提高,做到对土木工程建设的保证作用。除此之外,土木工程建设监理单位和监理人员应该有抵御风险的能力,不断提高监理工作质量,提高自我控制能力。监理单位在建设单位签订建设工程委托监理合同时要在合同专用条件下细化监理工作内容,以及监理范围等。另外地方建设行政部门和监理协会应该协同监理单位创造条件参加监理单位责任保险,不断提高监理企业的抗风险能力。再次是加强对监理工作的监管。这方面的监管主要是指相关政府职能部门的监管力度和监管政策的落实实施。政府职能部门重视了监管工作才可能得以进一步的实施,才能把好工程监理企业资质审批关,同时要及时完善现行监理法规中不适应目前监理发展要求的条款,根据施工当地的实际情况,制定工程监理合同备案登记制度等,进一步改进和完善工程监理企业资质的动态管理。第四,做好原材料购买、储存、使用的质量监理。在购买原材料时要依照相应的程序予以购买,购买后再对其进行质量抽检,抽检合格后方可使用。同时在材料进场以后要做好储存,并做好现场实物的标记核对工作。材料在使用中,我们要严格按使用说明规范操作。对新型材料要取得专家论证意见和实际施工经验后方可投入使用,禁止盲目选用,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甚至造成质量安全事故。第五,做好技术控制系统。我们知道在土木工程建设中有很多项施工技术交叉在一起施工,在这种情况下就要涉及到技术控制,对影响施工技术的气候条件、材料性能等各种制约性因素进行预测、识别调整,最终在可以控制的范围内最大限度地实现设计目标,比较分析实测值和预测值,进一步满足实际施工的需要。第六,做好质量的检查工作。施工项目完成后,我们监理人员要做好对工程质量的检查,对土木工程中的每一项内容都要详细检查,保证每一个环节的质量,避免出现“豆腐渣”工程,同时要以制度监督的严格方式,保证土木工程施工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从而提高土木工程的质量。

3土木工程建设监理难点

土木工程建设监理的好坏直接与工程监督管理有关,一般地,土木工程建设监理包含人员方面的监督管理、施工方面的监督管理、机械方面的监督管理等,这里面有以下几个方面是土木工程建设监理的难点:施工阶段质量问题是难点之一。现在许多的建筑工程质量问题都是由于建筑施工人员自身素质低造成的,又缺乏技术知识,同时组织方面的措施无法准确落实、质保的体系也不完善,另外建筑所需的技术质量监管人员与等级工的数量不达标等一系列的施工阶段的问题都使得建筑工程的质量无法得到有效的保障。难点之二是设计方面出现的质量问题。这个问题一般得是专业技术方面的人员进行精细的分析检测才会发现,出现这样的问题会危急整个工程结构方面的安全,这就要求从工程建筑的设计阶段到方案设计、施工图的设计方面,建筑工程的监管师一定都要对其进行彻底且精细的检查。对一般的建筑工程建设,监理师要特别的重视施工图设计的交底工作;另外要以仔细阅读设计图纸为基础,针对涉及整个公众的安全、隔音、防火、节能、环保等方面的内容来进行详细的审核检查。难点之三是施工工艺、材料的选取。土木工程施工的工艺以及方案则是进行科学的施工措施与手段,其对整个建筑工程的质量的影响是很大的。所以,对于施工的工艺与方案,其所包含建筑施工的整个周期之内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检测的手段、工艺的流程、还有组织的措施以及组织的设计等等方面需要进行慎重的监督管理。在建筑工程之中建筑材料是其最为主要的物质基础,因为这些方面都会对建筑施工的质量产生直接的影响。

4土木工程建设监理发展方向

近年来随着科技技术的不断发展,监理的发展也在土木工程建设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未来它更可能地向信息化技术方面发展,包括像CAD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图,计算机在材料检测的运用,这些的使用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设计的质量及对材料的检测质量,实现了计算机信息化管理,对于人员进行详细的分工,对于财产进行合理分配。同时在创新管理技术,转变运营方式方面也有所发展。改变以往的手工操作,运用现代化工具实现机械化管理。利用股份制实现公司股份制化,创造出规模化效益,提升企业竞争力以及抗风险力。

根据上文的阐述分析,土木工程建设监理工作在当前建筑领域属于高速发展期,随着对优质工程建设的不断提高,这就要求我们的监理人员要在科学合理安全的制度下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监理专业水平,并加强对机械设备、施工工具和建筑材料的管理,保障建筑施工现场的安全,提高建筑施工的质量和效率,对建筑监理市场秩序进行合理维护,以实现建筑业的健康有序发展。

参考文献

[1]陈林东。对建筑工程施工监理问题的思考[J].中华民居:下旬刊,2013(11).

[2]吴俊驰,王希文。关于加强土木工程施工项目质量管理的对策浅析[J].科技致富向导,2011.

[3]陈林东。对建筑工程施工监理问题的思考[J].中华民居:下旬刊,2013(11).

[4]咸光明,李淑国,李健。我国工程项目管理的发展趋势及对策[J].建筑技术开发,2011.

土木专业概论论文 篇10

土木工程概论论文题目

1、论建筑工程施工工序的质量控制

2、浅析工程造价管理和工程概预算

3、房屋工程施工质量管理与控制讨论

4、当前中国的工程现状及其成因与建言

5、浅谈建筑工程外墙保温系统

6、论降低工程成本的途径和措施

7、安装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8、论文指导企鹅舞衣衣期玖巴期玖叁

9、浅谈工程质量通病发生的原因及预防措施

10、浅谈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悬臂灌筑法施工技术

11、桥面防水屋施工应用实践

12、钻孔灌注桩基础主要质量问题分析及处理办法

13、降低工程成本的途径和措施

14、关键链在我国工程项目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15、浅谈建筑工程管理中存在问题及解决办法

16、谈施工招标投标管理

17、对建设工程项目管理模式探讨

18、土建结构工程的安全性与耐久性

19、工程成本控制方法及重要性

20、施工现场质量控制对成本的。影响浅析

21、浅谈现场施工管理

22、双层通风玻璃幕墙的应用

23、高速公路沥青混泥土路面施工质量控制

24、混凝土裂缝分析及处理方案

25、浅谈项目安全管理与新模式

26、浅谈转岩地基中木桩的极限承载力

27、浅谈无缝施工技术在大面积混凝土楼板施工中的应用

28、土木工程的信息化建设运用

29、论某E院建筑项目的前期策划

30、大体积混凝土施工项目问题和技术支持

31、浅析砼裂缝的原因,预防探讨

32、施工方建筑工程项目施工风险控制

33、如何有效进行工程造价控制

34、厦门某工程施工组织设计优化对工程造价影响的研究

35、浅谈建筑工程项目成本控制及有效措施

36、施工企业项目管理及成本分析

37、建筑施工企业项目合同管理

38、建筑工程项目分承包管理

39、论建筑施工管理技术与成本控制

40、工程施工中安全管理的重要性及对策

41、谈施工招标投标管理

42、浅谈节能建筑推广与实施

43、智能建筑的工程建筑管理

44、工程项目过程管理质量控制影响因素

45、我国现行工程投标体系的制度分析

46、建筑工程项目分承包管理方式的探讨

47、浅谈建筑装饰工程安全管理

48、影响硬化混凝土的耐久性的因素及内处

49、建筑工程项目成本管理分析

50、浅谈工程项目成本管理

51、浅谈如何加强建筑项目管理

52、浅谈硂裂缝的原因预防探讨

53、隧道喷射混凝土施工的质量控制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