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范文 > 毕业论文 > 论文范文 > 波普艺术论文【优秀6篇】正文

《波普艺术论文【优秀6篇】》

时间:

读书是学习,摘抄是整理,写作是创造,这里是漂亮的小编给家人们整理的波普艺术论文【优秀6篇】,欢迎参考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

波普风格 篇1

第1章 电影镜头分析

1.故事梗概与表达主旨

本片是一部将伟大的摇滚乐队披头士的音乐和波普视觉艺术完美结合而成的二维插画风格的动画片,整部片子中共穿插了披头士的15首经典歌曲。影片讲述了披头士成员保罗・麦卡特尼在半梦半醒之间来到花椒国,这是一个讨厌音乐的地方,正遭遇蓝色恶魔的侵略,老船长弗莱德召集披头士成员一同乘坐黄色潜水艇共同保卫花椒国。

2.色彩在镜头中的运用

影片的大部分是色彩缤纷的流行风格混合装饰风格的手绘制作。多种手段的动画制作方法和多种风格的音乐使此片创意满溢。其中,《黄色潜水艇》属于“限制性动画”。这是一种有别于全动画的动画制作和表现形式。这种类型的动画较少追求细节和大量准确真实的动作。画风简洁平实、风格化,强调关键的动作,并配上一些特殊的音效来加强效果。

这部分动画主要使用平移排列,重复,旋转,生长等动画动作。动画帧注重构图,色相变换是本片画面风格的特有的手法。在海底探险中,画面采用大量的色彩对比,其中一个场景是描绘一群鞋子在飞行,画面非常类似达利的《记忆的永恒》,红色为主色调,与少量的绿色形成对比色,画面元素虽多以白色为主但是整体效果仍然醒目跳跃。超现实的角色和环境设定,立体艺术字的使用丰富了动画的视觉元素。当人处于单一色彩环境时,视网膜因为习惯于同时感知到一系列丰富颜色而产生混乱感。这种混乱感就像导火线,唤醒了观者意识中对色彩的认知。简单的平面化的物体轮廓和多色彩的搭配填充,使短片多少带些迷幻和花俏。

第2章 电影折射的文化元素

波普艺术

英国画家理查德・汉戴尔顿曾把波普艺术的特点归纳为:流行的(面向大众而设计的),转瞬即逝的(短期方案),可随意消耗的(易忘的),廉价的,批量生产的,年轻人的(以青年为目标),诙谐风趣的,性感的,恶搞的,魅惑人的,以及大商业”。

第3章 在设计领域的应用

1.服装设计领域

设计师大玩波普风格混搭,动感几何图案和条纹与简单利落的服饰轮廓组合,显得时尚而实用。有意配以几何图案或不规则底纹,藏青、墨绿、银紫、深黑、绛紫等许多流畅的颜色一泄而下。

2.环境艺术领域

波普艺术以流行的商业文化形象和都市生活中的日常事物为题材,采用的创作手法也往往反映出工业化和商业化的时代特征。室内壁纸经常采用波普风格装饰,以剪影的手法将头像处理得简单明了,在色调上或以浓度较高的红、白、黑为主,或以明亮的蓝、白、黄为主,带有强烈的波普风格和视觉冲击力。

3.视觉传达领域

波普艺术在视觉传达领域的应用非常广泛,作为自己在研究生期间所学的专业,并结合自己本科广告学的知识,对波普艺术在该领域的应用进行了大量搜集,并挑选其中一部分进行列举分析。

(1)雷朋太阳镜

雷朋(Ray-Ban)最新的Colorize系列商品广告也已经出炉,将原有的厚重的黑色等色彩褪去,在镜框上有着大胆鲜艳的活泼配色,一系列广告也像是安迪沃荷Andy Warhol般的波普艺术表现,拍摄的广告短片也围绕在色彩之上,并加以幽默的元素相当有趣。

(2)Ipod U2波普广告

在苹果推出Ipod U2系列产品的早期年间,苹果为了配合Ipod的产品属性及人群定位拍摄了一个波普视频广告,人物以剪影为主,背景是纯度很高的黄、绿、蓝、紫等,形式视觉反差,传达的是一群玩摇滚的青年自由不羁的青春形象。

结语

波普艺术范文 篇2

关 键 词 :实验室 波普艺术 波普广告 艺术文化

矛盾使人们赖以生存的社会空间变成了一个大的实验室,各种各样的文化思潮都是在这个实验室里得到产生、检验、重生和升华的,广告艺术文化也不例外。它借助社会发展出现的审美矛盾冲突,为时代的潮流要求,不断地把艺术和设计,甚至是多种语言形式融合在一起,试图寻求它独特的社会美学风格。不同的社会时期有不同的审美倾向,广告艺术文化要以不同的精神姿态表现、影射时代的审美特征,就必需不断地寻求最佳的时代设计表现语言,才能求得它的社会商业出路;波普艺术的诞生发展,给广告设计艺术注入了新的血液,借助波普表现语言发展起来的广告艺术文化,我们暂且称之为波普广告艺术文化。波普广告艺术文化也跟其他的广告一样,也是要不断地进行试验和尝试才能更好地寻求社会商业出路的,因此,我们说,波普广告艺术文化是实验室里的文化。

随着科学技术、工业的发展,知识爆炸的社会面临着层出不穷的问题,政治、经济、道德、文化等各个领域都在所难免,传统的美学文化也受到前所未有的一次考验和历练。事实证明,传统的绘画已很难满足所有人的精神需要,在这样的情况下,20世纪50年代,在社会这个实验室里,一种新的艺术形式——“波普艺术”应运而生,并且成为那个时代时尚的代名词。广告艺术往往是通过把握艺术文化潮流来把握流行的商业文化的,当波普艺术冲击着传统绘画领域并试图打碎生活与艺术的界限时,作为大众文化实用艺术的广告艺术也同样被“波普”风潮所波及。为了迎合人们的审美口味,也为了自身的生存需要,广告设计者把波普艺术的观念和其大胆的表现手法尝试引用到广告设计中来,使得广告艺术几乎在一夜之间有着翻天覆地的变化。这种变化以崭新的面貌出现在时尚的大街小巷上时,让那些追求“酷”生活的现代年轻人喷发出了对它火一样的热情。这种不循规蹈矩的广告艺术实验,它粗糙却很是标新立异,它抽象但又个性鲜明,它平面但意会的简洁图案、随性但隐喻的诉求文字、抽象但张扬艳丽的色彩,还有纯粹舞动的表现线条,所有这些都恰恰象征着青春的一种挥霍,一种潮流年轻人的自由自在的写照。这次广告艺术与波普艺术的混合反应,不管是物理反应还是化学反应的实验结果,都暂时迎合了具有复杂审美倾向的年轻新一代的口味,抓住这样的一种口味倾向,设计者更是相信了安迪·沃霍尔说过的一句话:“everything is beautiful.pop is everything.”(所有的事物都是美丽的,波普就是所有的事物。)

因此,任何事物都成了设计者尝试用来设计广告艺术的构成元素,所有的构成元素都被试图在实验过程中求证它们的存在价值,或许是浮躁的现代年轻人喜欢新奇的艺术视觉冲击力,或许是毫无禁忌的表达游戏更能体现时尚气息和现代人的生活态度,年轻人喜欢借助这种文化潮流来宣泄情感,标榜自己的个性,同时证明自己跟艺术文化走得最近;虽然广告艺术的这种波普实验尝试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一些人的审美倾向,但波普广告艺术毕竟是踩着年轻的步子而来,它在一点点地逼近人们的生活、影响人们的生活,淋漓尽致的波普广告艺术,也诱发了我们对广告艺术领域的更多期待。但通俗、趣味、大众和即时的时尚之风,无论是在概念上还是在行为方法上,它们都是有待于人们的发掘和发展求证的。因此,波普广告艺术文化也仍然需要设计者们不断地探索和把握,仍然需要时间、空间对它的考验,仍然被不同时期、不同人群的审美情趣所左右,它注定要带着实验室的味道一路走去,这样,它才能把准流行文化的脉搏,才能更具时代的时尚精神内涵,才能更好地立足于商业市场。

波普广告艺术作为一种大众文化,又产生在观念艺术这样的文化背景中,在一定嬗变的时期内,其概念的定义,需要一定的实验求证过程。波普艺术是踏着工业的尘埃而来的,是后现代美术的征兆。一开始,波普艺术就是以理性的、批判的、自然的、直白的、嘲讽的、矛盾的等这样一种复合姿态出现的。对于这样一种新的艺术形态,理论家们关于“波普”的定义最初也曾有过多种不同的解释,那么,在艺术文化多元化的新观念激发下,借助“波普”来刺激和推动广告艺术发展和变化而形成的波普广告艺术文化应怎样来定义,这是人们需要解决的一个课题。当科技不断地被运用到艺术领域里来时,艺术和生活的界限逐渐消解,纯艺术的波普艺术和大众艺术的波普广告艺术,它们无论是在手段上还是在形式上都有交集,更何况它们还存在于不同的社会时期和不同的地域里。不同时期和不同地域,对它们的含义界定是不同的,正如“……各种不同类型的图像正以惊人的速度不断地增加。因此……例如广告、电影和电视等,也要求我们对其作出新的文化阐释。”①那么,怎样把握波普艺术和波普广告艺术之间的界定,需要一个相当的求证过程,这个过程就是社会的肯定和人们的认可。什么是波普艺术,什么是波普广告艺术,这要由它们在人们的生活中所起的作用来决定的。这个决定需要时间和空间的验证,况且,概念又是一个抽象物,要想正确地把握一种新生事物的概念,需要人们长时间的实践活动才能证明概念的准确性和科学性。因此,我们说波普广告艺术文化的概念也一样,在多元化的艺术文化概念遍地开花的社会时期里,在一定时期内,其概念的定位注定是要在社会实验室里来等待着最终的最佳结论。

广告艺术要想借鉴和融会波普艺术来实现它的不一样的社会价值,就得寻找两者之间的艺术交汇点,寻找就是不断地尝试和实验。要想波普广告创造出最大的商业经济价值,再精明的广告设计者也要在艺术思想、题材选择和表现手法上学会怎样去把握波普艺术的内在魅力,消化并有效地利用其积极因素,这样,波普艺术才能真正地服务于广告艺术,最大限度地为广告艺术带来商业卖点。达尔文的《进化论》里说道:任何事物都有一个发生、发展的过程。波普广告艺术也有其发生、发展的过程,要发展、要立足于市场,甚至要渗透到商业的各个领域去,这需要波普广告艺术既要恪守传达信息的职责,又要满足不同的消费群体的欣赏需求;既要对审美潮流“见风使舵”,又要不断地紧跟时代的潮流。当波普艺术作为一种大众文化扩张到广告设计领域时,要个性化、要全球化品位的广告艺术设计,当然不能对波普艺术进行简单的复制、移用或是全盘照搬,而是要设计者不断地探索和寻求设计艺术与波普艺术的切入点。考虑时代、人文、时间、空间的不同,尝试运用、投放市场、总结经验,最终找到更能赢得人心、深入人心,更能保持鲜活生命力的经典波普广告艺术文化的发展思路。所有这些,都是设计者们绞尽脑汁地去尝试、去研究的结果。有研究就有设计实验的可能,设计者的设计实验行为,其实就是波普广告艺术在社会实验室里的实验行为过程。

波普艺术的发展经历了矛盾曲折的道路历程,通过把脉文化潮流而发生发展的广告艺术,受波普潮流起落的影响,波普广告艺术文化也随时经历着市场的考验。流行的艺术风格在一定程度上往往是一个社会的政治、经济的晴雨表,社会的某个时代、某个阶段都有它相应的不同的艺术风格产生、流行,就算是同一种风格,也可能会有不同的表现手法、解释技巧等现象出现,并且,波普经历的盛衰也是众所周知的。社会在进步,人们的生活条件不断提高,审美情趣也随着在发生变化,怀着想做现代先锋设计师雄心的广告设计者,密切关注波普艺术在社会文化领域的变化动态,随时准备尝试调整自己的设计思路,以便使自己的思路能赶上潮流、引领潮流。如:当波普喊着“颠覆”或盛行或混沌于人们的生活时,设计师就在审视波普元素在设计中的地位,领会波普的实在精神意义和其他设计元素的关系,种种。以此企图形成鲜明个性风格,独占市场风骚,因为,毕竟广告艺术不是设计师一个人的艺术行为,而是社会对商业信息的视觉艺术要求的行为。广告的目的是为了传达商业信息,信息又在观众读取时经过消化形成“加式”的信息艺术内涵,观众的参与使波普广告艺术受时尚文化思潮的影响很大,波普广告艺术要不断地迎合和引领人们的审美时尚。它需要学会怎样精致地去言明他物,需要随着时尚文化、艺术思潮的浪头,调整和挑战自己的艺术领域极限,让设计更加具有品位,以求社会、商业市场对它最大限度地接纳。调整和挑战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在不断地实施试验的过程。

我们不难看出,当人们试图要给波普广告艺术定义时,当设计者们不动声色地把波普的精神引领到广告艺术中来时,实际上,他们在做着一件非常了不起的艺术文化实验活动,他们真正地使“波普艺术”的“打破艺术与生活的界限”“艺术生活化”的宗旨得以实现,从而也使广告设计艺术进入到一个全新的表现、视觉效果境界,波普广告设计艺术文化的社会生活化,正是关注大众文化的艺术思潮的结果“……通俗的、大众的、可消费的、便宜的、大批生产的、年轻的、机智诙谐的、诡秘的、有刺激性和冒险性的……”②是它的本色,它的视觉符号通过与“波普”的日益撞击与交融,使现代的街头表现得异常的活跃,易于辨别的公共图像使冰冷的街道多了几分调侃和浪漫。大众文化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它时刻影响着设计文化的发展,就像有一句话说的“更有意义的是,大众文化对于设计的影响作用也从此成为设计领域中一个不容忽视的课题。”③既然是课题,就不会没有试验,波普广告艺术就是一个要有试验的设计艺术课题,所以我们说,它是社会实验室里的产物。

注释 :

①(德)汉斯·贝尔廷等著,常宁生编译。艺术史的终结?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9月第1次印刷,第24页。

②门小勇主编。平面设计史。湖南大学出版社,2004年8月第1版,第155页。

③同②,第156页。

参考文献

[1](德)汉斯·贝尔廷等著,常宁生编译。艺术史的终结。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9月第1次印刷。

[2]李世丁,袁乐清著。沟通秘境:广告文案之道。广东经济出版社出版,2001年4月。

[3](英)杰里米·安斯利著,蔡松坚译。设计百年——20世纪平面设计的先驱。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2005年2月。

《西方美术流派》系列之二十五波普艺术 篇3

波普艺术来源于英文缩写POP,又译为“通俗艺术”或“流行艺术”。是20世纪西方后现代主义艺术中最为风行、传播最广、影响也最为深远的艺术形式。

波普艺术于20世纪50年代初萌发于保守的英国艺术界,60年代鼎盛于具有浓烈商业气息的美国,并深深扎根于美国的商业文明。工业化时代,人们聚居于现代都市,商贾云集,城市的广告、杂志、电视、卡通漫画等宣传造就了波普艺术的问世。波普艺术家强调日常可视物体作为一种更能让人理解的语言形式,是表现抽象精神世界的可靠手段。波普艺术家则不断尝试反映当时工业化和商业化特征的新材料、新主题和新形式,表达日常生活中司空见惯的事物和流行文化而获得了大众普遍接受。波普艺术运动是传统艺术的延续和发展,它打破了传统架上绘画的方式,通过借助运用大量的现代科技传播手段,确保强大的生产力和高效的传播速度,从而使它成为20世纪最有影响的艺术运动之一并获得普遍的接受。代表画家有英国人汉密尔顿、美国人劳森伯格和约翰斯、沃霍尔等。

第一件波普艺术作品以1956年理查德・汉密尔顿(Richard Hamilton,1922~)所作的《是什么使今天的家庭如此非凡,如此有魅力?》的问世为标志。那是用拼贴的技法完成的作品,画中是一间现代公寓,里面有从画报上剪下的一个肌肉丰满的男子和一个傲慢的女人。公寓里有大量的文化产品:电视、带式录音机、放大的连环画书封面、一个福特徽章和一个真空吸尘器的广告。透过画里的窗户可以看到一个电影屏幕,正在放映电影《爵士歌手》中艾尔・乔尔森的特写镜头。男子手上还拿着一支其大无比的棒糖,糖上有三个很大的字母POP。POP既是英文棒糖lollipop一词的词尾,又可以看做是“流行的、时髦的”一词的缩写。整个画面充斥着日用消费品以及影响着人们的广告、商标、传媒,人物在表情里显露出炫耀、自负和虚无的精神生活。

汉密尔顿的艺术创作与他个人的成长过程有密切的关系。与其他多数艺术家相比,他实际上是一位自学成才者。他14岁小学毕业后就开始从事广告工作,同时在多所艺术学校读夜校。他的教师经历成为对他的绘画生涯的又一有力影响,他长期教授设计课,这使他格外注重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还使他常常是一个实用主义者。1957年,他为波普艺术的风格做了著名的注解,认为“波普”应当具有以下方面的特征:通俗的(为广大观众设计的)、短暂的(短期方案)、可消费的(容易忘记的)、低廉的、大批量生产的、年轻的(面向青年人的)、妙趣诙谐的、性感的、诡秘狡诈的、有魅力的、大生意的。汉密尔顿的口号无疑是经过深思熟虑的才形成的,在他那看似肤浅的口号是一种后现代主义风格的隐喻,它宣告着通俗文化的繁盛,预示着流行文化时代即将到来。

另一位波普画家罗伯特・劳森伯格(Robert Rauschenberg,1925~)1925年出生于得克萨斯州,40年代末在巴黎儒莱因学院学习。他早期曾受抽象表现主义的影响,在50年代初期画过一系列全白的画,上面惟一的图像就是观赏者的影子。后来他又画了一系列全黑的画,但这些画法并不是他的首创。后来他朝着“组合绘画”的方向发展,采用生活中的寻常之物构成画面――啤酒瓶、废纸盒、旧轮胎、报纸、照片、绳子、麻袋、枕头等等。画布和固定在画布上的物品组成作品,然后再在上面甩些颜料。他在作品中使用现成品的目的,是要打破艺术与生活的界限。正如他所说:“绘画是艺术也是生活,两者都不是做出来的东西。我要做的正处在两者之间。”同时,他的作品都留有抽象表现主义的痕迹,常常有恢弘的气魄。

在劳森伯格的创作生涯中,一直保持着与周围的都市和技术社会的联系,他的这种“集成”式的手段极能反映出关于一个时代的丰富图像。在他的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所有具有美国60年代特征的信息,明星总统肯尼迪、黑人领袖马丁・路德・金、越战士兵、登月宇航员,以及追求性解放的嬉皮士等等。

贾斯帕・约翰斯(Jasper Johns,1930~)的生涯与劳森伯格有许多相同之处,在他们发展的关键时刻两人曾合用一间画室。约翰斯以采用单独而平凡的形象出名,一排数字、靶子、美国国旗、美国地图等等,这些成了波普艺术的经典之作。他之所以选择这类形象,就是因为他认为它们不会再产生任何能量了。他所要强调的是“绘画就是它本身,而不是任何其他物体的再现”。

约翰斯无意于通过作品表达对艺术或者社会的批评。在他看来,艺术家想做什么是他个人绝对的自由,不该受到因顾及评价而产生的限制。他认为在大多数情况下,作品会被误解和错用,艺术家不能控制形势和他的作品被评价的方式,对于这种有趣的情况他毫不介意。他的一件著名的雕塑就是用铁复制了两个啤酒罐,人们常常理解为这是对社会某种现状的批判。但实际上这次创作纯属偶然。“当时我正在用小物件制作雕塑――手电筒和电灯泡。然后发生了这样一个故事,威廉・德库宁不知怎么被我的经纪人弄得很恼火,他说:‘那个狗小子,你给他两个啤酒罐,他也能卖出去。'我听了这句话就想:‘多好的雕塑――两个啤酒罐。'这似乎完全适合我当时的口味,因此我就干了――然后我的经纪人就卖了它们。”

安迪・沃霍尔(Andy Warhol,1928~1987)是美国波普艺术中又一重要成员。他出生于宾夕法尼亚州的匹斯堡,是捷克移民的后裔。这位著名的艺术家在成名之前从事的并非传统艺术,而是商业插图。1962年他以作品《金贝尔汤料罐》和《布利洛肥皂盒》一举成名。随后沃霍尔的创造天赋得到了极大的发挥,接连创作了《二百一十个可口可乐瓶》、《彩色的玛丽莲・梦露》、《杰奎琳・肯尼迪》等。沃霍尔从商业艺术到“高级艺术”的转变十分合乎情理。观察沃霍尔的作品会发现它常常是一种乏味的、单调的图像的重复。他所选取的图像都是典型的地道美国文化产物,表现出美国生活对艺术的影响;同时重复的图像突出了事物的单调性和平凡性,符合“短暂的”波普式趣味,观众无需对每一个图像花费太多的时间,因为每一个都是对前者的重复。沃霍尔所做的是要消解艺术作为高雅象征的传统,他要做的就是将现代艺术的商业化彻底展示给人们。他公开宣称自己是一部工业机器,靠印刷、复制和再生产出新颖但是廉价的物品,他是在生产出各种工业制品而不是普遍意义上的绘画。他试图通过这样的做法来消除商业与艺术之间的界限、大众与精英之间的界限。沃霍尔本人对大众传媒的态度是积极的,他认为他所做的是为了作品利用并重复传媒,在他眼里传媒甚至就是一种艺术。“沃霍尔的创作题材已经清楚显示了其艺术的主要内容,即消费社会、大众文化和传播媒介的产物,它们正相对应的是战后美国社会的三个主要特征:消费主义、商业主义和个人崇拜”。

对波普艺术的评价通常是从艺术史的层面来分析,但是波普所包含的意义远远超越了传统艺术的社会功用。它使一种原本属于小众的艺术转化成为被大众所接受的流行艺术。在这层意义上我们可以说波普第一次将精英式的艺术转化成为了通俗的流行文化,艺术第一次成为流行文化的内在动力,从而弥合了艺术与生活间不可逾越的鸿沟,这或者便是波普艺术最大价值之所在

(责编 李曼)

波普风格 篇4

研究背景

1.经济的发展,生活品质的提高。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大幅度提高,人们已经从最基本的物质生活需求,上升到如今的心理和精神文化需求的高度上来,社会更加繁荣,商品市场也日益琳琅满目,在这样一个大的社会环境下,为人们追求更高品质、更个性的家居生活环境,奠定了一个良好的基调。

2.家居软装饰行业需要创新。科学技术不断创新与发展,市场经济繁荣昌盛,社会分工也越来越细化,各式各样的行业层出不穷、应运而生。横向来说,各种行业分支日益细化,纵向来讲,在同一行业里的各种产品种类、款式也越来越多,消费者可选择的余地日益宽泛,因此,就必然出现目标消费群体的细分定位,家居设计行业需要顺应时代的大潮流,不断地创新,满足不同目标消费群体的需求,才能不断地保持新鲜感,更好的为更多的人服务,经久不衰。

3.特定消费群的需求(尤其是年轻消费者)。如今,家居软装饰中的产品种类繁多,年轻人作为一种特殊的消费群体,具有巨大的影响力和特殊的影响力。如今,他们活力四射,消费意愿很强烈,并且具有一定的消费能力和水平,他们追求新鲜的事物,与众不同的产品最能吸引他们的眼球。再加上,近几年,80后的宅男宅女越来越多,并且也成为了大部分年轻人的生活方式,因而与“家居”打交道的时间也大大增多,如此对家居软装饰的品质也有较高的要求。

4.波普艺术的影响。波普艺术追求艺术生活化、大众化,在历史的长河中,也给人们留下了通俗流行的深刻印象。许多艺术大师将随处可见的生活元素提取,重新排列叠加,甚至可以大量生产,更是将艺术拉近了人们的生活,为大众所能接受。至今,波普艺术风格都广泛地应用于服装设计、平面设计等领域,对当代艺术影响深远。

市场环境分析

长久以来,人们的观念都是“重装修、轻装饰”,无论对于装修公司,还是消费者自身而言,软装饰都是不被重视的。然而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除了满足最基本的生活所需,现代人更加注重精神层面的追求。软装饰设计也在市场需求的呼唤下,逐渐发展。纵观软装设计的发展,始终是和人们的审美不断提升紧紧相连的,而伴随着人们物质生活的满足,对于精神层面的关注自然就更多了起来。

消费者分析

追求个性化,提升生活档次,满足心理需求是消费者购买产品的主要动机

目标消费人群:软装饰品潜在消费者主要集中在橙黄色区域内。主要以年轻群体、中高收入阶层为主流客户群体。购买倾向为追求个性化、时尚化、文化多元化,家居艺术化。

消费者性别比例:女性人群比例到 64.4%,男性人群占比为 35.6%。

影响消费者购买因素:品牌、款式、价格、实用性、环保、售后服务、购买途径

消费者需求分析:1.追求创意、时尚、个性化;2.产品精致、价格平民化;3.绿色低碳,环保安全。

以年轻人为主,在消费中价格敏感度低,注重的是品牌、舒适度和生活方式,具有强烈的“享受生活”的观念。

调查结果显示:1.家居软装设计近年来逐渐地改变了人们的消费习惯――消费观念从重视产品,到重视功能,再到今天重视生活方式。2.重装饰已经形成了一种趋势;3.软装饰市场还没有得到全面的开发;4.人们的居住环境得到了很大的改善,生活品质也有了大幅度的提高;5. 软装饰越来越被重视,并且装修中比重日益增加。

波普主义设计理论

在波普艺术风格的历史长河中,有三位艺术大师对当代艺术影响深远。1、安迪・沃霍尔:他擅长捕捉流行符号,并常以重复母题元素为主要风格,将相同的元素不断地重复叠加,创造一种视觉上的延伸感。他的作品大多体现人们的日常生活,广泛地将生活中的物体、风景等元素融入到自己的艺术当中,具有社会化和大众化的特征;2、理查德-汉密尔顿:他认为波普艺术是通俗廉价的、性感迷人的、短暂但风趣的,最重要的是能够大量生产的。他的作品一直以来都致力于探求表现艺术、大众化和设计这三者之间的关系。他擅长将非常有代表性的视觉元素进行拼贴,这种艺术手法至今仍在各个领域被使用着,对当代艺术影响颇深;3、罗伊・利希滕斯坦:他的作品表现了当时美国商业的时代特征,他的作品的灵感来源于美国漫画的形象和情景。利希滕斯坦通过复制和放大美式漫画中的卡通形象为人所熟知,运用大众所熟知的元素,更容易为大众所理解和接受,使艺术不再是那么遥不可及,高高在上,使艺术回归生活。

波普风格 篇5

“所有的叛国者都不会有好下场,他们不是变成酒鬼就是瘾君子,要么就是流落街头。他们一定会付出叛国的代价。”今年7月,普京在接见被遣送回国的10名俄罗斯克格勃时如是说。而这句话从克格勃出身的普京口中说出来时,那冰冷坚决的语调真是好莱坞范儿十足。看来,虽然俄罗斯相关部门都在对《生意人报》近日爆料的内容进行辟谣,但关于俄罗斯情报部门高官出卖俄驻美情报网的消息确实惹恼了这个国家的高层。

双重“潜伏”

可能是因为10年以来,谢尔巴科夫的工作成效一直很卓著,所以俄罗斯对外情报局对他过于信任,忽视了他成为双重间谍的蛛丝马迹。

11月11日,俄罗斯《生意人报》的一条消息让这个世界炸开了锅――原来今年6月,闹得沸沸扬扬的俄罗斯克格勃在美国全盘被“端”事件,是因为俄罗斯安全部门的内鬼叛变所致,而这个人正是俄罗斯对外情报局驻美国分部的负责人谢尔巴科夫上校。他也是近20年来,俄罗斯叛变美国的最高级别的情报人员,他甚至还参加了美国方面对被捕俄罗斯情报人员的审讯。谢尔巴科夫的举动给俄罗斯情报工作带来了巨大伤害,包括著名的美女克格勃查普曼和几乎已经不会说俄语了的“俄罗斯当代最有价值情报员”维岑科夫在内的10名“深度潜伏”的情报人员遭到美方逮捕。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不得不以释放4名美国一级间谍及其家属为条件,来换取这10名俄罗斯克格勃。而如果不是谢尔巴科夫的出卖,这些“背景完美”的克格勃们恐怕现在还舒服地“潜伏”在美利坚的土地上。

据《生意人报》披露,谢尔巴科夫本是一个长期“潜伏”在美国的克格勃领导人,负责管理俄罗斯对外情报局设在美国的谍报网络“s小队”。但可能是因为这个网络设立10年以来,谢尔巴科夫的工作成效一直很卓著,所以俄罗斯对外情报局对他过于信任,忽视了他成为双重间谍的蛛丝马迹。谢尔巴科夫的女儿已在美国生活多年。他本在俄罗斯缉毒部门工作的儿子也在事发前突然辞职并离开俄罗斯。更令人怀疑的是,一年多以前,谢尔巴科夫拒绝了一次上好的升迁机会。就在今年6月底,梅德韦杰夫访问美国前3天,谢尔巴科夫正式叛逃,美国方面担心事情败露,于是才将被他出卖的10名俄罗斯克格勃逮捕。事实上,当时美国方面在逮捕某些俄罗斯情报人员时,甚至都没有确凿的证据和十足的把握。这也让白宫感到很尴尬,因为美国并不想将梅德韦杰夫那次访美搞得很复杂。

就在这场美俄谍报风波之后,谢尔巴科夫的名字登上了俄罗斯对外情报局的黑名单,俄罗斯有关方面也开始对整个安全系统进行大清查。这篇报道甚至还称,俄罗斯主管情报工作的对外情报局局长弗拉德科夫可能会被解职。

谢尔巴科夫or波捷耶夫?

11月16日,俄罗斯情报部门的一位消息人士又向俄新社透露说,应该为今夏俄美谍报风波负责的罪魁祸首是潜逃到美国的俄罗斯对外情报局上校波捷耶夫,而非谢尔巴科夫。

11月11日,《生意人报》的消息甫一发出,就被大量转载,影响巨大,俄罗斯各方面也迅速做出反应。对外情报局一位高官向俄罗斯新闻社表示,该报道大部分内容都有“文学创作”的色彩。其实今年7月就有不少俄罗斯记者已经知道谢尔巴科夫上校的消息。这个名字是在俄美谍报风波后的一个秘密会议上第一次被提及。《生意人报》不知道从哪里打听到了这个名字,便开始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实际上,谢尔巴科夫只是一个假名,其真实姓名外界几乎没人知道。但他同时也承认,目前俄罗斯的反间谍工作的确存在不少问题,俄罗斯情报机构必须做出重大人事变动,以加强反间谍工作。

但仅仅1天之后的11月12日,在韩国出席G20峰会的梅德韦杰夫证实了《生意人报》的消息,“这对我来说已经不是什么新闻了,谍报风波发生后我就知道了此事。”梅德韦杰夫还说,这件事对俄罗斯情报部门来说是一件应该反思的事情,“我们必须要吸取教训”。

又过了4天,11月16日,俄罗斯情报部门的一位消息人士又向俄新社透露说,应该为今夏的俄美谍报风波负责的罪魁祸首是潜逃到美国的俄罗斯对外情报局上校波捷耶夫,而非《生意人报》此前提到的谢尔巴科夫。“今年春天潜逃到美国的对外情报局上校波捷耶夫是这起事件的罪魁祸首,美国方面因为担心会东窗事发,所以帮助波捷耶夫潜逃到美国。现在他和他的家人正在美国政府的保护之下。不排除他们将会长时间受到保护的可能性,因为叛逃者将会对俄罗斯在北美的情报站产生极大威胁。”

“梅卡德尔”在路上

“别担心,我们知道他在哪里,‘梅卡德尔’已经在路上。”

虽然作为总统的梅德韦杰夫对此事的表态还算平静,但克格勃出身的总理普京却态度非常强硬,表示“绝对要让叛国者付出代价”。据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克里姆林宫消息人士称:“我们知道这个叛徒是谁,也知道他在哪里,梅卡德尔(俄罗斯政府暗杀小组)已经上路了。”

这可真是个足以让这位不知是谢尔巴科夫还是波捷耶夫的叛国者胆寒的消息,因为“梅卡德尔”可是这个世界上暗杀效率和成功率最高的行动小组之一,一旦登上他们的目标名单,很难有人幸免。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前总统叶利钦将克格勃一分为二,建立了对外情报局和联邦安全局。其中,对外情报局主要承担了原克格勃的对外谍报任务,是当今俄罗斯进行情报工作的主要工具。克格勃出身的普京担任总统后,俄罗斯对外情报局的权限得到大幅提升,2006年,俄罗斯议会批准对外情报局可以在国外执行针对“”的暗杀行动。

波普风格 篇6

上饶畲族是山地游耕民族,从福建迁徙至广东、广西、江西等地,上饶地区铅山县一带有许多畲族村落。 “畲”字有“垦田而居者”之意。光绪《龙泉县志》曰:“民以畲名,其善田者也”。“畲”字作为族称,始于宋代,如刘克庄《漳州谕畲》,文天祥《知潮州寺丞东岩先生洪公行状》等文中已言及。畲族自称“山哈”,畲语意为“山客”。1956年12月畲族作为单一民族被确认,畲族文化由此更深远意义地传播开来。

上饶畲族服饰图案包含着百年来广大民众的艺术创造精华,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较深的文化内涵,它的内容十分丰富。畲族服饰崇尚黑色、蓝色和红色,以黑、蓝和红为主调,显得凝重深沉、庄严朴实。在服饰上特别以黑、蓝为主调的基础上,有的加上一点色彩鲜艳的花边或头巾、围腰之类,平添几分情趣。畲族妇女的彩虹式花襟由五节很宽的蓝、红、白、绿、黑布圈或彩缎镶接而成,有的彩袖颜色却以红、黄、绿、蓝、紫为主。总之,是以彩虹的色彩模式设计的。这其中又包含着一定的象征意义,如蓝代表天空,绿代表草地,红代表太阳等。畲族彩虹式花襟五彩缤纷、色调和谐、美观大方,但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表现手法。

董辰生先生艺术创作中结合Pop艺术表现了畲族风情绘画系列――《畲家凤凰》,大胆表现畲族妇女的“凤凰装”别具一格,双肩挑起的竹篓等饰品同样也引人注目。她们头上盘着螺旋形的红绒线,宛如凤头;花团锦簇的彩衫犹如凤尾,美丽动人。那些醒目的色块碰撞在一起,民族文化与现代艺术手法相结合,给人一种独特的美感以及视觉上产生强烈的冲击力。

畲族画家蓝丽娜在作品《畲女》中用深蓝和黑白色调以Pop巨幅海报的形式表现了畲族美丽少女较好的面容及华丽灿烂的畲族女性服饰。畲女服饰的这些“附加物”丰富多彩,它们作为服饰的有机组成部分,不仅具有强烈的装饰性,更具有代用物、补充物、保护物的多种功用,因而显得十分实用,不可或缺。从更深的文化层次考察,它们在另一方面又具有民族、历史、爱情等象征意义。

配饰为畲族服饰增辉添彩,成为畲族服饰的精华,服中有饰、饰可成服是民族服装的一个特色。而从20世纪60年代兴起的嬉皮风格,到近几年再度燃起的民族风格,配饰对服装风格个性的强化作用越来越突出。比如表面斑驳而陈旧的镶有天然石头、珊瑚、动物骨头的充满异域风情的银质藏饰,平实的材料散发出浓烈的古味、土味,将现代时尚与异族风情搭配得完美而协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