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范文 > 毕业论文 > 论文范文 > 中文专业毕业论文优秀5篇正文

《中文专业毕业论文优秀5篇》

时间:

“中文系”作为组织机构名称,称谓前冠之以高校名称使用,如北京大学中文系、武汉大学中文系、清华大学中文系、复旦大学中文系、中山大学中文系等等。下面是整理的中文专业毕业论文优秀5篇,您的肯定与分享是对小编最大的鼓励。

汉语毕业论文范文 篇1

论王维山水田园诗的画意与禅意

王维是盛唐时期一位才华横溢的杰出诗人,他一生流传下来的诗歌有四百多首,其中山水田园诗尤为人所称道。盛唐的殷在《河岳英灵集》中评价王维的诗曰:“词秀调雅,意新理惬;在泉成珠,着壁成绘;一字一句,皆出常境”。北宋的苏轼也曾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1这些评价都十分精当地指出了王维诗歌富有诗情画意的特征。在描写山水田园等自然景物方面,王维有着独树一帜的造诣。无论是名山大川的壮丽雄伟,还是边疆关塞的辽阔荒远;无论是小桥流水的恬静,还是丛林古刹的幽深,他都能运用最自然、最凝练、最生动、最富于特征性的语言,点缀成一幅形象鲜明、意境深远的优美画卷。在这一幅幅画卷里,诗人的自我形象与外界景物融成一体,作者的个性与自然达到完美的契合。正如钱钟书在《中国诗与中国画》中所指出的:“恰巧南宗画创始人王维也是神韵诗的大师”,“在他身上,禅、诗、画三者可以算是一脉相贯,‘诗画是孪生姐妹’这句话用来品评他是最切不过了。”王维的山水田园诗不仅画意盎然;而且其中不少作品,尤其是后期的描写隐居终南、辋川的闲情逸致生活的诗歌,还包孕着耐人寻味的禅意,表现出一种静淡之美,这与其家庭环境的影响,社会现实的刺激,个人际遇的沉浮等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本文试图从画意与禅意两个角度来探讨王维山水田园诗的美学价值。

一、王维山水田园诗的画意

张舜民说:“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画墁集》卷一,《跋百之诗画》)黄庭坚说:“诗成无象之画,画出无声之诗。”(《豫章黄先生文集》卷十四,《写真自赞》)明代著名画家董其昌引晁以道的诗云:“诗传画外意,贵有画中态。余曰,此宋画也。”(《画禅论画》)诗画一体论的思想在中国古典诗歌创作中的影响是很深的。王维的山水田园诗创作也潜移默化地渗透了他的绘画思想。他曾在《偶然作(其六)》中云:“宿世谬词客,前身应画师”,他不仅是一个大诗人,更是一个大画家。在画坛上他堪与北宗之祖李思训媲美2,有“文章冠世,画绝千古”之美誉。南宗画派主张诗的发想与画的发想是同一性的。王维以诗人兼画家的眼光来观察客观世界,凭着自己长期隐居于山水林壑之间对自然美的独特的敏感与对画理的娴熟运用,他别具匠心地剪取自然界中那些最有特征的水色山光来写入诗作,使其诗以色泽苍润制胜于人;并且善于把人物丰富复杂的感情融化在一幅幅优美隽永的画面上,给自然景色注入了人的气质、人的性格、人的精神,从而使他的诗形神俱佳、气韵生动,“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月、镜中之象,言有尽而意无穷”(严沧浪语)。

(一)、经营结构之美

王维的山水田园诗在结构上吸取了绘画技法的特点。南朝谢赫始唱的《画之六法》云:“一曰气韵生动,二曰骨法用笔,三曰应物象形,四曰随类赋彩,五曰经营位置,六曰传移模写。”而“经营位置”是“画之总要”(张彦远《历代名画记》),画家善于把许多个别景象通过“经营位置”组合成一个整体,王维的山水田园诗也深谙此法。如《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媛。倚仗柴门外,临风听暮蝉。

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

整首诗犹如从一个定点拍摄出来的照片,这个定点就是“柴门外”。诗人以此为立足点,游目驰骋,广摄四旁,剪辑了寒山、秋水、落日、暮蝉、孤烟等富有季节和时间特征的景物,再剪接入诗人与裴迪两个隐士活动的特写镜头,组合成一幅墨色清淡、悠远静谧的辋川秋日黄昏图。这种经营位置的功夫是深得画理的。又如《渭川田家》,作者运用散点透视的方法描绘了一幅怡然自乐的田家晚归图,在前八句中罗列了许多农村生活中的个别迹象,看上去似乎很散乱,但是第九句中用“闲逸”二字一点,就把那些个别迹象贯串起来了,组成一幅和谐而又具体生动的完整画面。

这种带有绘画特色的结构也体现在组诗的创作上,如著名的《辋川集》二十首,作者描绘了辋川二十景,即孟城坳、华子冈、文杏馆、斤竹岭、鹿柴、木兰柴、茱萸片、宫槐陌、临湖亭、南诧、欹湖、柳浪、栾家濑、金屑泉、白石滩、北诧、竹里馆、辛夷坞、漆园、椒园等。这二十首绝句大都清新自然,俨然入画,历历在目。若从单首的组织来看,基本上是运用焦点定视的方法,即有一个固定的审视范围并具有固定的视角,通过这一视角来切割出辋川园林别墅的某一角落入画的景象。如有的写诗人与来客泛舟到湖心亭饮酒赏荷:轻轻迎上客,悠悠湖上来。当轩对樽酒,四面芙蓉开。(《临湖亭》)有的写诗人吹箫送友登岸而去的场景:吹箫临极浦,日暮送夫君。湖上一回首,青山卷白云。(《欹湖》)有的写独坐幽竹深处,弹琴长啸: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竹里馆》)还有的写秋山之夕照、柳浪之倒影,宫槐之荫径,茱萸之开花、芙蓉之落红等等,无一不是取其一点而不及其余,把最入画的一景框定下来,使人口诵之而心生无限之向往。若从整体的联缀来看,又是中国画特有的散点透视的巧妙运用,即时时变动视点,不断变换视角,也就是我们在中国画中常见的面面观、步步看的观察方法,在运动中剪接不同视角所得的视觉印象,使之合为一个完整的、在总体视觉范围内的意象的大致形象基调。这二十首绝句就这样组合成一幅“山谷郁盘,云飞水动,意出尘外,怪生笔端”3的辋川别墅图,其园林之精巧别致,山水之清秀,境界之静美,真是爽心悦目。也难怪后世文人墨客在观赏王维的遗画《辋川图》时,多借助辋川集二十首所写内容来抒写赏玩画图之所得。如吴仲圭右丞辋川图诗4:

潇洒开元士,神图绘辋川。树深疑宅小,溪静见沙圆。

径竹分清霭,庭槐敛暮烟。此中有高卧。欹枕听飞泉。

画里诗仍好,萦回自一川。湖晴岚气爽,浪静柳阴圆。

赋咏成珠玉。经营起雾烟。当年满朝士,若个在林泉。

总之,这二十首诗,每一首都是一幅独立的精美绝伦的绘画小品,组合起来又是和谐的井然有序的园林全景,与我国古代的“通景画”十分相似,使我们不禁想起了五代的《韩熙载夜宴图》,宋《千里江山图》、《清明上河图》等绘画的构图格式,上述组诗二十首绝句的意象构筑在本质上与此是多么相近。

王维山水田园诗还在画面的空间感作了精心设计。我国古代绘画非常讲究画面布局的虚实、大小、远近、疏密、浓淡等关系的处理。王维的山水田园诗成功地运用了这些技巧。《汉江临泛》是一首融画法入诗的力作,首联“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以大泼墨手法渲染出汉江雄浑壮阔的景色,作为画幅的背景,诗人将目力所不能及之景,予以概写,收漠漠平野于纸端,纳浩浩江流于画幅,为整个画面渲染了气氛;颔联“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以山光水色作为画幅的远景,则亦实亦虚:前句状滔滔江水的流长邈远,后句则以苍茫山色烘托出江势的浩瀚空阔。诗人用墨甚淡,其效果却远胜于重彩浓抹的油画和色彩绚丽的水彩画。首联状众水交汇,密不间发;颔联则苍茫寥阔,疏可走马,画面上疏密相间,错综有致。接着诗人的笔墨从“天地外”收拢,由远及近,绘出眼前波澜壮阔之景:“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这两句更具浪漫主义的雄奇的夸张和想象,以虚实相间的飘逸流动的笔法形象地写出了人的视错觉(动与静的错位)造成的美感:城郭宛若是在水中央的小舟,浪拍云天,恰似天空在翩然起舞。再如《终南山》全篇以虚实结合,“以少总多”(刘勰语)、移步换形的手法,仅寥寥四十个字就描绘出偌大一座终南山的奇峰广脉之雄伟,深壑云烟之幽秀,景象变幻之瑰丽。

(二)光色映衬之美

1、丰富多样中的倾向性。马克思说:“色彩的感觉是一般美感中最大众化的形式。”5美国阿恩海姆在《色彩论》中说:“色彩能有力地表达感情。……红色被认为是令人激动的,因为它使我们想到火、血和革命的涵义。绿色唤起对自然的爽快的想法,而蓝色则像水那样清凉。”6诗人总是苦心孤诣地去寻求那些富于色彩的语言,以期淋漓尽致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强有力地感染读者的情绪。在色彩的运用上,王维的山水田园诗很好的吸取了绘画的长处。大自然的景色是丰富多彩的,诗人便采用多样化、整体化的色彩,逼真生动地展现出自然界中的形形,又用统一的基调组成完整和谐的画面,使景物跃然纸上,情态飞动。如《田园乐》(其六):“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春烟”,诗人在勾勒景物的基础上进而着色,“红”、“绿”两个颜色字的运用,使景物鲜明怡目,给读者一幅柳暗花明的图画。“桃之夭夭,灼灼其华”,加上“杨柳依依”,景物宜人。着色之后再加一层渲染:深红或浅红的花瓣沾着隔夜的雨滴,色泽更加柔和可爱;雨后空气澄鲜,碧绿的柳丝笼在一片若有若无的水烟中,更婀娜迷人。经层层渲染、细致描绘,诗境自成一幅工笔重彩的国画,其整体色调偏于暖。《辋川别业》“雨中草色绿堪染,水上桃花红欲然”,也与此仿佛,更妙的是诗人着一“染”与“然”(燃)字,就夸张化地浓敷出了草色绿之深,桃花红之艳,其视觉感受是极为强烈的。诗人还讲究色调的对比与映衬,如《积雨辋川作》“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转黄鹂”,水田之“绿”与飞白鹭之“白”,夏木之“青”与啭黄鹂之“黄”,比照本极鲜明,再加上“漠漠”“阴阴”两组叠字则益虚益深,为原有的固有色加上了一个条件色,就具有了很浓的装饰画的味道。还有像《新晴野望》中的“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与《春园即事》中的“开畦分白水,间柳发红桃”以及《白石滩》“清浅白石滩,绿蒲向堪把”,都注意了冷色与暖色的对比映衬,并注意到亮度转换的巧妙处理,每句的意象虽单用一种色调,两句之间又有鲜明的反差,但是这样不同颜色的两组意象的并置投射在人的视觉“荧屏”上所呈现的是“一种互相作用的复合效果”,7使意象色彩空间的构型更具张力。再如《山中》:

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

这幅由白石磷磷的小溪、鲜艳如火的红叶和蓊郁无边的浓翠所组成的山中冬景,色泽斑斓鲜明,而整幅画的底色倾向于苍翠。“这种写法纯用白描,靠精选的细节触发读者的联想。表面上似乎是朴素的叙述,实际上是异常生动的直觉。”8诗人敏锐的将自己的直觉印象通过色彩这一有意味的符号形式传达给读者,给读者以画意。

2、敷色点彩中的情味美。王维在色彩的运用上并不拘泥于随类赋彩的传统法则,而率先走上了传情达意的道路,使色彩情调化。他善于研究和发现在不同的时间、环境下,客观对象的某种色彩与人的某种情绪的联系,因而能通过恰当地描绘物象的色彩来渲染情绪,抒发感情,烘托意境,从而使诗的画意更耐玩味。如《皇甫岳云溪杂题五首》种的《萍池》:

春池深且广,会待轻舟回。靡靡绿萍合,垂杨扫复开。

萍池中轻舟回荡,归舟之后,绿萍漫慢慢合拢,忽然又被垂杨扫开。春池、绿萍、垂杨神态生动,又用了同一种色调。“绿色给人以一种真正的满足”(歌德),俄国的康定斯基也曾说:“绿完全平静和安定不动,是所有颜色中最安定的。它不向任何方向移动,没有相当于诸如欢乐、悲哀或热情的感染力。”王维此诗中的满眼绿色,有如缕缕温馨的春风清新人的头脑,荡涤了心头的几多烦躁郁闷。为了表达恬静平和的生活环境,飘渺的意态和清朗、明净的境界,王维往往采用绿、青、浅蓝、银灰、白等色调,来营造一种幽静、澄澈、空明、冲淡的氛围。如“清浅白石滩,绿蒲向堪把。家住水东西,浣纱明月下。”(《白石滩》)“檀栾映空曲,青翠漾涟漪。暗入商山路,樵人不可知。”(《斤竹岭》)“空谷归人少,青山背日寒。羡君栖隐处,遥望白云端”(《酬比部杨员外暮宿琴台朝跻书阁率尔见赠之作》),“言入黄花川,每逐青溪水”(《青溪》)“千里横黛色,数峰出云间”(《崔濮阳兄季重前山兴》),及《竹里馆》《宫槐陌》《木兰柴》《欹湖》等都以青绿色为基调。

3、光影交织中的立体感。王维的山水田园诗比较讲究光影的摄入与映衬,很多诗中都反复描摹了朝晖夕阴、月光云影和松林清泉日月光晕烘托之下的折光投影。光影的巧妙编织,使画面流光溢彩,更具立体感。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山居秋暝》)皓皓月光朗照下的森森松林、淙淙流泉、苍苍山石以及蓊蓊郁郁的树影,清流的折光组成一幅韵味幽远的山水画。又如“日落江湖白,潮来天地青”(《送刑桂州》)使人看到淡淡的斜晖投射在广阔的江面,汹涌的怒潮,仿佛使得天地也为之阴暗起来。“澄波淡将夕,清月皓方间”(《泛前后》)一幅夕阳在地,微波荡漾,皓月临空,清辉照人的画面又呈现出来。类似的还有“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鹿柴》),“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竹里馆》),“残雨斜日照,夕岚飞鸟还”(《崔濮阳兄季重前山兴》),“斜光照墟落,穷巷牛羊归”(《渭川田家》),“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终南山》)等等,都是注意准确捕捉自然界景象瞬间的光线明暗变化,然后驱遣彩笔,绘出精美绝伦的画卷而让人心旌摇曳,叹为观止。

(三)音声律动之美

王维不仅工诗画,而且善音乐。《集异记》曾称赞他“性闲音律,妙能琵琶”。《史鉴类编》中说:“王维之作,如上林春晓,芳树微烘;百啭流莺,宫商迭奏;黄山紫塞,汉馆秦宫。芊绵伟丽于氤氲杳渺之间。真所谓有声画也。非妙于丹青者。其孰能之。矧乃辞情闲畅,音调雅驯。至今人师诵之。为楷式焉。”王世贞说他的诗“顿挫抑扬,自出宫商之表”。他精通音乐,做过大乐臣,不仅善于把音乐中的节奏美,运用到诗作中去,使其诗韵律悠扬,令人涵咏不尽;而且作为一名音乐家,他对自然景物的声响感受特别敏锐,因而他的山水田园诗常常流淌着大自然的天籁之音:鸡鸣犬吠、暮鼓晨钟、莺歌燕语、猿啼蝉噪、落叶飞花、流泉风雨、弹琴鼓瑟……多数都是极鲜活的有声画。如“月渡天河光转湿,鹊惊秋树叶频飞”(《秋思二首》)与“嫩竹含新粉,红莲落故衣”(《山居即事》),用清新含蓄而饶有韵致的笔调,写出了自然景物的细微变化和音响,令人恍然觉得每一句诗中铸造的意象刹那间都活动了起来。再如《春中田园作》:

屋中春鸠鸣,村边杏花白。持斧伐远杨,荷锄觇泉脉。

归燕识故巢,旧人看新历。临觞忽不御,惆怅远行客。

在这首诗中,春鸠之鸣啾,燕子之呢喃与斧伐之“坎坎”、锄觇之“锵锵”混合成一首悠扬的春天奏鸣曲;雪白耀眼的杏花纷纷扬扬,鸠歌燕舞,农人忙着整桑治水……一幅春意盎然的田园风情画就栩栩如生地展现在我们的眼前了。在这幅充满乡土生活气息的世俗画卷里,意象的铺排是循着音声的律动徐徐展开的,尽管整幅画面始终是淡淡的色调,然而有了鸣禽人声就变得热闹多了,使读者在视觉与听觉的双重刺激中悟及“东风暗换年华”的人生哲理。这是借音响来突出渲染画面物象的动感,传达一种积极向上的健康的精神状态。而“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过香积寺》)则是声与色相映,一个“咽”字就惟妙惟肖地模拟出流泉在嶙峋的危石间艰难穿行的幽咽之声,又与上一句“深山何处钟”所写的隐隐钟声呼应,渲染了深山丛林的幽邃与僻静。还有的如“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鸟鸣涧》),“雀乳青苔井,鸡鸣白板扉”(《田家》),“晓钟鸣上苑,疏雨过春城”(《待储光羲不至》),“声喧乱石中,色静深松里”(《青溪》),“野花丛发好,谷鸟一声幽”(《遇感化寺云兴上人山院》),“花落家童未扫,莺啼山客犹眠”(《高原》),“谷静秋泉响,岩深青霭残”(《东溪玩月》)等等,也都是借大自然的种种声息来衬托心境之恬静、闲远、平和、淡泊,恰如钱钟书先生所说的“寂静之幽深者,每以得声音衬托而觉愈深。”9

(四)气韵生动之美

我国古典艺术特别是诗与画,从来强调“传神”,要求“以形写神”、“气韵生动”,与西方艺术强调对客观事物的模拟相比较,中国古代艺术更侧重于思想感情的表现。清朝唐岱的《绘事发微》认为“画山水贵于气韵。气韵者,非云烟雾霭也,是天地间之真气也。凡物,无气不生……然有气则有韵,无气则板呆矣”基于气韵说的画论认为,一幅画若没有《画之六法》中的“气韵生动”,即使它在其它五法方面无可非议,也仍然不过是出自“众工”之手的死画,而不是活画、真画。正如元杨维桢认为,画贵于传神,而不在于传形。而气韵生动则正是传神(《图画宝鉴序》),它不单是视觉官能的怡情对象或装饰性的东西,它还是陶冶人们精神,给人们带来充实性,丰富性或圆熟性,从而给人以美的印象、美的感受的一种精神性力量。作为南宗山水画开山祖师的王维,他的山水田园诗在模山范水、描画田园佳景时多于简易闲淡之间寓深远无穷之味。看似随意而写,不事雕琢;然而写得真切生动,含蓄隽永;不露斧凿之痕,却有精巧蕴藉之妙。如《归嵩山作》:

清川带长薄,车马去闲闲。流水如有意,暮禽相与还。

荒城临古渡,落日满秋山。迢迢嵩高下,归来且闭关。

整首诗景的展开很有层次,前六句可以说是一句一景,一景一画,每句中都有一个主导意象:清川、车马、流水、暮禽、荒城(古渡)、落日(秋山),在意象的频闪(同时兼有隐性声象的叠加,如车马之辘辘、流水之浅浅、暮禽之鸣叫等)映现之间,我们恍然觉得这山水禽鸟,这秋山残照都刹那间活了起来,它们简直就附着了人的性情意绪与精神气质,而不仅仅是逼真酷似。尤其是“荒”、“落”、“暮”、“秋”、“古”等极具韵味的形容词的修饰,还有“临”、“满”两个动词的妙用,使以上一系列意象的组合所形成的内蕴更具张力,这其中有凄清寥落,有安详从容,更有恬静澹泊。又如《山居秋暝》中诗人选取泉水、明月、青松、翠竹、青莲来写照个人的高洁情操,描绘浣女渔夫无忧无虑的淳朴生活的图景,蕴涵对政通人和的理想境界的憧憬。山中秋日夜晚的景色笼罩在一片薄纱似的月华下,透露出幽远清绝的气韵。

清代王士祯《艺苑卮言》中说:“人物以形模为先,气韵超乎其表;山水以气韵为主,形模寓乎其中,乃为合作。若形似无生气,神采至脱格,皆病也。”王国维的《人间词话》说:“诗人对宇宙人生,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入乎其内,故能写之,出乎其外,故能观之。入乎其内,故有生气;出乎其外,故有高致。”王维的山水田园诗正是以气韵来拟形模,遗貌而取神;常常在山光水色、松风月影中注入个人仰观宇宙、俯察人生、领悟生命所得的感触,堪谓“妙谛微言,与世尊拈花,迦叶微笑,等无差别,”(《带经堂诗话》卷三)值得人“细细熟玩”,获得审美愉悦。

二、王维山水田园诗的禅意

在我国诗歌史上,王维以“诗佛”着称,早在他生前,就有人称他为”当代诗匠,又精禅理”(苑咸《酬王维序》,《全唐文》卷一二九)。至宋代,有人明确指出,王维的写景作品,“岂直诗中有画哉”,认为他的诗中包孕着一种抽象的哲理。清人王士祯说:“唐人五言绝句往往入禅,有得意忘言之妙……观王、裴《辋川集》及祖咏“终南残雪诗”,虽钝根初机,亦能顿悟……予每叹绝,以为天然不可凑泊。”10今人刘大杰先生进一步认为,王维的作品是“画笔禅理与诗情三者的组合”(《中国文学发展史》中卷)。而朱光潜则说得明白:“陶潜以后,中国诗人受佛教影响最深而成就最大的要谢灵运,王维和苏轼三人。他们的诗专说佛理的极少,但处处都流露一种禅趣。”11这都说明王维的诗歌创作与其佛教信仰和修行有着密切联系的,他的山水田园诗中尤为明显地表现出这一点。

(一)禅意生成的因缘

1、家庭环境的熏染王维在《赞佛文》中称自己“以般若力,生菩提家”,其全家人均虔信佛法,茹素戒杀。王维的名字本身就深含禅机,他名维,字摩诘,连读恰为“维摩诘”。稍通佛学的人,都会知道有一部《维摩诘所说》,其中通达甚深般若智能,神通广大的维摩诘长者,是一位得到释尊称许的大居士。又此经专说般若,是禅宗的根本经典之一。王维既以维摩诘作为自己的名与字,可见他对其人的仰慕之情,又可透露出他与佛教、尤其是与禅宗的深厚缘分。其母崔氏在他很小的时候就开始带发修行,并因同乡的关系,师事一代名僧大照(《宋高僧传》记为大慧)普寂禅师三十余年(大照禅师名普寂,是禅宗北宗首领神秀的弟子,神秀圆寂后,“天下好释者咸师事之”,唐中宗还特地下制“令普寂代神秀统其法众”,于是名望更高,“王公士庶竞来礼谒”,成为当时的佛教首领),一生“褐衣蔬食,持戒安禅,乐往山林,志求寂静”(《请施庄为寺表》),这对事母至孝的王维产生了重大的影响。环境极为清幽的蓝田辋川山居就是他为了方便母亲宴坐经行修道而购置、营建的。其弟王缙,《新唐书》记其“素奉佛,不茹荤食肉,晚节尤谨”,甚至劝说代宗皇帝李豫信佛。他在《东京大敬寺大证禅师碑》中说“缙尝官登封,因学于大照”,也是大照禅师的弟子。《王右丞集》中尚有《为舜赭黎谢御题大通大照和尚塔额表》一文,可见王维与大照也有千丝万缕的联系。王维自己也是常年素食,到晚岁就更加严格,《旧唐书》说他“斋中无所有,唯茶铛、药臼、经案、绳床而已。”素食生活的淡安与平和,加之他是个很重感情的人,中年丧妻后终身未娶,史称“三十年孤居一室,屏绝尘累。”(《旧唐书•王维传》)岑寂的独身生活也使他的意志多少消沉了一些,惟有到林泉中寻找精神寄托;因而王维笔下的山水田园诗,就更增添了几分舒惬的雅韵与禅悟的意味。

2、时代流风的渐染禅宗始于北魏,在盛唐以后兴起,安史乱后才开始广泛流行,可能与“寒士”阶层(中小地主、庶族地主)的崛起有关。禅宗比之与道教是较为悲观的,是美好理想幻灭的产物,比较符合那个时代知识分子个人在现实社会中被挤压、难以自我主宰的感觉。禅宗的本质是通过自省而明心见性,也就是使人挣脱现实的樊笼,从有限走向无限。正如日本禅学大师铃木大拙所说的:“从本质上看,禅是见性的方法,并指出我们挣脱桎梏走向自由的道路。由于它使我们啜饮生命的泉源,使我们摆脱一切束缚,而这些束缚是使我们有限生命时常在这个世界上受苦的,因此我们可以说禅释放出那适当而自然地藏在每个人内心的一切活力,在普通情况下,这些活力是被阻挡和歪曲因而找不到适当的活动机会的。”12被禅宗吸引的士大夫,无不处在对封建秩序既依附又疏异的矛盾心情之中,因此也极易接受禅宗的这种从不自由中寻求的精神生活方式。正如唐代另一为禅宗吸引的典型代表——白居易所言“本之于省分知足,济之以家给身闲,文之以觞咏弦歌,饰之以山水风月:此而不适,何往而适哉?”(《序洛诗》)王维也是一样不得不在对现实社会秩序的屈从下来寻求感性生活之愉悦,寻求精神生活的幸福。寻求一个可怜的而有限的“自由身”。他在理性上无力也根本无心与森严、顽固的封建秩序相抗衡。何况禅宗在理性上并不主张反叛,在感性上也并不真正主张放纵,而主张“净心”、“觉悟”。它所昭示的不触动现存秩序的自由精神,与士大夫尚存的本能的自由要求在某种程度上是相合拍的。现实世界中所无法满足的,只好遁入艺术创造与审美的虚境中来弥补。于是乎,他的山水田园诗便很自然地融入“禅法”,运用直觉、暗示、联想、顿悟、感应等手段来营构自然、清幽、静谧、肃穆的诗境。使其诗语言朴素而含义深远,给读者留下了审美再创造的广阔天地,令人读后满嘴余香、咀嚼不尽。

3、社会现实的刺激与个性思想的蜕变王维的思想,以40岁左右为界分为前后两期。前期支持张九龄的开明政治,倾向进步,有“为苍生谋”的宏愿,这一阶段的诗作有不少反映边塞生活、歌颂游侠精神,抒发创建宏业的豪情壮志,诗歌气象雄浑,入世思想较强,充满着英雄主义气概。即使是山水诗也是气象峥嵘,意境开阔的,如《华岳》、《晓行巴峡》、《汉江临泛》等。以后张九龄罢相,李林甫上台,接着杨国忠专权,朝败与社会黑暗日重,王维渐生退隐之意。于是他的后半生一直处于“身心相离”而“理事”不能俱如的矛盾中,一方面,他一直在中央朝廷担任官职,虽然官位到底不很高,但也逐渐升迁;另一方面,从四十岁开始他过上了长期隐居山林的生活(以前曾在嵩山隐居过),先是在终南山,以后在蓝田辋川,两处的景色都很优美。他过着“晚年唯好静,万事不关心”的亦官亦隐的生活,身在朝廷,心存山野。同时对佛教的信仰日益发展,他在山水田园诗中也就不自觉地渗入了禅的意味。特别是经历了安史之乱的惨痛遭遇后,他以“进不得从行,退不能自杀”的内疚心情,接受了责授太子中允的降职处分,在“一生几许伤心事,不向空门何处销”(《白发叹》)的感叹下决定皈依佛门,专以“以诵禅为事”。他后期的山水田园诗更多的是轻微淡远之音,描绘深山溪涧或寺院幽邃的作品更多了。

中文系毕业论文 篇2

关键词:声乐演唱;本科毕业论文;管理

随着毕业生人数的不断增长,在近些年的发展过程中,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在毕业论文管理方面,针对当前毕业论文写作的质量管理和论文管控等方面的改革工作,一直在不断地探索和调整。本科生毕业论文的设计工作是各大高校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更是检验学生的专业技能或专业理论知识的方法之一。

一、音乐类院校本科生毕业论文的管理体系

(一)组织管理环节

1. 管理方式及内容

按照我国音乐类院校本科生论文管理的具体流程,在毕业论文的设计和指导方面,主要以教研室主任和系主任共同组建起本科生毕业论文小组的形式进行管理。本科生毕业论文小组主要负责本科生毕业论文的选题或设计的确定、分派指导教师、对导师指导过程的监控、对论文答辩工作的组织和实施、对论文或设计质量的评估及对答辩后的理论论文及设计类论文的存档等。针对本科生毕业论文的管理,需要从领导小组组建开始,贯穿整个本科生毕业论文的开题和答辩完成之后的存档等环节中。

目前,我国高校对于毕业论文的组织和管理按照各校具体形式的不同而采取不同的管理制度,如分级管理负责制,主要以毕业论文的具体工作为基础,在教务处的统一筹划和安排下,由本科生毕业论文小组、毕业院系、指导教师、教研室等构成整个毕业论文管理体系,从各自的职业范畴来对音乐类院校本科生论文的管理进行责任的划分。

2. 管理的弊端

分级管理负责制尽管条理明晰,对毕业论文管理涉及的各个负责部门的工作进行划分,以确保论文管理的各一个环节可以按照相关规定顺利开展,但是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很容易出现信息传递不及时而导致失败或出现信息传递的失效等问题。音乐类院校本科生论文管理涉及教务处、教研室、各个系、本科生毕业论文小组、指导老师等多个方面,难免因为交叉管理和层级检测而出现制约论文管理规范性等的问题。

此外,由于各类高等院校在进行本科生毕业论文组织和管理的过程中缺乏具体的实践检验和调研单位的参与,如某学生的论文内容主要就某公司所筹办的音乐会的流程和管理等进行研究,在检验和监控论文质量时,指导老师、院方无法就该名学生是否深入实践进行调研而进行检测。此外,针对专业技巧等方面的研究,需要在实践过程中借助案例来检验,但是学校和公司之间缺乏合作,无法为学生的研究提供第一手的研究资料或实验的机会。因此,在此方面当前音乐类院校本科生论文的命题研究方面很容易趋向毕业论文的设计而轻视理论性论文的现象。

(二)管理程序环节

我国各类音乐高等院校在进行本科生毕业论文管理时,最容易出现管理问题的环节主要在管理程序的实施过程中。本科生毕业论文的管理需要覆盖到从选题到论文的写作,再到答辩和论文总结报送等环节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疏漏都会影响本科生毕业论文管理的全过程。按照不同的程序需要,目前每个环节的内容包括以下几点。

1. 选题环节的管理

对本科生毕业论文选题环节的管理主要集中在选题时间、选题方式、选题的具体要求等方面。具体到时间的安排问题上,一般音乐类高校的本科生毕业论文答辩会定在第八学期,选题需要定在第七学期或第八学期。具体的选题时间需要按照各个学校和院系的具体安排来执行。在选题方式上,当前我国高校基本设定为学生自拟或院校代为拟题两种形式。在具体选题方面,学生必须按照自身的专业目标和教学的基本要求来确定选题,题目同时要提交指导教师审核。如果音乐类高校实施由学校代为拟题方式,则需要选择富有教研经验的专业教师来拟定毕业论文或毕业论文设计的题目并提交本科生毕业论文、毕业论文设计领导小组来审核,审核后提报到教务处做题目备案。在拟题过程中,必须要保障题目的设定数目多于现有的毕业生数目,避免出现学生的擅长领域与选题不相符,无法顺利选题的问题。在毕业论文的选题设计方面,以学生本科期间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大纲的要求为核心,以激发学生创作激情为理念,从助力学生综合使用知识的角度来设计选题。

2. 写作环节的管理

对于选择毕业论文设计的学生,针对此类学生所选定设计的内容和在内容中对专业技巧的运用,校方必须明确毕业设计的流程和要求,对于毕业论文设计和毕业论文撰写两方面按照格式和内容分别列出明确的要求并将此信息传达到学生个人。格式要求由于涉及写作的规范性,因此必须统一,而毕业论文的内容要求则是对学生毕业论文写作的原则的基本规定。

3. 答辩和总结环节的管理

答辩环节在开题环节之前按职责分配到音乐学院的各院系,在具体的执行中同样由各个院系按照学校规定的章程和时间来组织和实施。音乐学院的各院系的具体答辩流程、规定、审核的方式及总结提报要有差异性,在对答辩和总结两个环节进行管理的过程中,主要对答辩的时间、组织方式、答辩的程序、论文成绩的审定等各个方面进行规范。答辩结束后,学生的论文需要报送到各个院系的论文管理小组备案,对论文的归档进行保存,就论文的工作总结报告等方面进行存储并按照成绩进行汇总。

4. 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毕业论文的撰写和答辩时间通常集中在第八学期,而此学期一般是就业高峰期。毕业论文的写作时间与就业之间的矛盾同样会影响毕业论文的质量。在毕业论文的选题方面,尽管目前采用学生自主拟题和学校代为拟题两种方式,但是从实际情况来看,由于与企业之间合作的脱节,很多学生缺乏实践经验,因此在具体论证中,只能从理论角度进行论证或设计,实用性并不高。在对指导教师的资格认证方面,目前仅限于对本校的教师进行职称梳理,校企共建中的企业指导教师无法被纳入到本科毕业论文的管理工作中来,论文设计和管理均具有局限性,尤其是校企共拟选题的设想显然缺乏落实的土壤。

(三)监管程序环节

监管环节在不同的学校落实的方式不同,主要借助监督工作来开展,具体包括学校的自检、毕业论文撰写的中期抽查、毕业论文撰写完成之后的抽查、对毕业论文导师的抽查等。其中,学院的自查需要将抽查到的结果提送相关部门,中期检查则主要针对论文的进展和撰写过程中主要存在的问题等方面来进行检测。对于答辩前毕业论文的检测主要在于对毕业论文的重复率、抄袭、拼接等方面进行抽查和检测。前三个环节比较容易实现,第四个环节,即对指导教师和学生之间交流情况的检测,由于受到各类人为因素的影响,在具体的落实过程中很难进行有效的把控。

二、音乐类院校本科生毕业论文的体制改革

(一)明确管理意义,明晰管理方向

针对我国当前音乐类院校的本科毕业论文管理阶段所存在的各类问题,对其进行整改就务必从源头出发,如明确管理体系构建的价值和意义。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音乐类院校的本科毕业论文管理其主要目的并不在于对毕业论文的管理本身,而在于如何以毕业论文为基础,对本科毕业生的知识架构、专业理念、专业技术、艺术素养及综合表现能力等方面进行考核和指导,力争在学生离开学校之前找出学生目前知识和能力等方面所存在的问题,争取在就业之前加以完善。音乐类院校的本科毕业论文管理工作是对学生和教师进行考评的最为直接的标准和评估要素,同样也反映着高等院校的教学水平、管理水平和办学水平等。音乐类院校的本科毕业论文和设计作为一项极其重要的独立二级指标,应体现在音乐类院校的本科毕业论文管理工作的每一个环节里,按照具体的要求来执行考评标准。

(二)确定工作目标,提高质量意识

论文质量是教学质量的评估标准之一,同样也是学校谋求生存和发展的核心动力之一,因此在对论文管理的过程中,务必按照每一个阶层的要求开展工作。在明确工作目标方面,注重管理和组织是首要任务;在监控教师和学生就毕业论文工作开展方面,需要在思想动员的同时,强化绩效考评政策,强调各个环节中管理的质量要求和行为规范要求,尤其在选题把关、指导教师的资格审核、训练指导、中期检查、审阅和评阅、答辩及最终成绩的考核和评定等方面,均需要对学生和教师进行培训和指导。提高质量意识的前提是构建合理、科学的管理体系,以先进的管理理念、认真负责的管理精神和规范科学的管理方法等,力求在增加执行力度的同时,为论文质量的把控提供基本保障。

(三)建立校企共评机制,灵活运用考评标准

在一些音乐类高校,校企合作作为为学生提供实践平台的方法之一,应在对学生进行日常管理的同时引入企业专业人员对学生进行指导,例如,如何筹划音乐会等方面所提供的经验课堂教学指导,在学生进行毕业设计和毕业论文撰写的过程中,企业的指导人员也可以作为学生论文或者设计里,实践方面的指导老师。此种方式更有利于促进学生们在毕业论文撰写和毕业论文设计时,融入更多的创意,在拓展他们思维空间的同时,也有利于就业后视角的开拓和提升其理论联系实际的熟练操作能力。灵活运用考评制度,将原本的传统考核和考评制度及规范延伸到对学生能力和素质的考评中来,将实践作为评分标准之一,转移到企业的考评和管理中来,可以更有利于减少学校在毕业论文管理中所花费的人力物力财力。

参考文献

[1]刘平,周琪。对高校本科毕业论文管理工作创新的思考[J].经营管理者,2011(10).

[2]黄灿。独立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质量提高研究[J].江西农业大学,2012(04).

[3]胡廉民,李英。地方本科院校提高毕业论文质量研究[J].内江科技,2012(11).

[4]贝金,王春雨。基于PDCA循环提升本科毕业论文质量[J].科技与企业,2011(12).

[5]静文佳。赤峰学院音乐学院声乐教学分析及改革探究[J].内蒙古师范大学,2012(04).

汉语专业论文 篇3

关键词:小学教育专业;现代汉语;学科教学知识(PCK);教学设计与实施

引言

梅里尔(Merrill)等人在《教学设计新宣言》一文中指出:“教学是一门科学,而教学设计是建立在这一科学基础上的技术。”教学理念的更新与落实要通过教学设计及其实施来完成。“现代汉语”作为小学教育专业语文方向学生核心专业课程,应始终致力于培养提高学生小学语文教学能力。然而,师范生并不是掌握了一定量的知识就可以胜任教学工作的。20世纪末,国内外学者积极探索教师如何就特定学科进行教学,PCK理论营运而生。PCK即学科教学知识,是教师职业的知识基础,是讨论教师如何去教的知识,这一理论的提出为教师教学提供了新的视角,能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可见,PCK关系到小学教育专业学生的专业发展。联系课程知识,运用PCK理论指导“现代汉语”课堂教学设计,一方面让高校教师更能明确“教什么”和“如何教”等问题,另一方面也能让小学教育专业学生结合岗位实践,明白如何进行课程知识迁移,以及“教什么”和“如何教”等问题。本文基于PCK理论探讨小教专业“现代汉语”课堂教学设计的一般流程与方法,并以现代汉语修辞“词语的选择”教学设计与实施为例,探讨丰富小教专业学生学科教学知识的有效途径。

一、PCK理念的内涵与发展

(一)PCK的内涵

20世纪80年代,美国教授舒尔曼和同事在《新教师如何学习教学》《全国教学测评标准》的研究中提出了教师专业知识基础,其中明确提出学科教学知识(PedagogicalCon-tentKnowledge,简称PCK)。其后,他进一步阐释学科教学知识是内容和教学的特殊混合物,是指将学科内容知识转化为有利于教学的各种形式的知识,是教师独特的知识,是教师自己特殊形式的专业理解。同时,他还强烈呼吁教育研究要兼顾学科知识和教学知识[1]。学科教学知识是教师知识基础的核心,是教师如何帮助学生理解特定学科内容知识,包括如何细化学科主题、各相关因素如何组织、问题、表现方式、如何适应学生各种兴趣和能力,以及以哪种形式呈现知识等[2]。具体而言,PCK涉及到教师如何管控课堂、设置任务、分组合作、互动教学、分配时间、安排顺序、设置提问、设计课程、了解学情等多个方面。小学教育专业学生具有多少学科教学知识直接关系着其自身教学能力的高低。学科教学知识将作为教学的催化剂,直接影响课堂教学的质量。小学教育专业学生若能在大学“现代汉语”专业课程的学习过程中,不仅掌握丰富的专业知识,同时还能直接或间接构建自己的学科教学知识,内化作为教师解释、认识、评价教学活动的框架或模型,并能生成有效处理各种教学问题的原则或方法,便能助其顺利走上教学岗位,快速完成专业成长。

(二)小学语文教师PCK结构

舒尔曼最初认为PCK由“学科知识”“关于学习者的知识”“使学习易于理解的策略知识”三部分构成。其后又有许多学者进行了深入研究。Cochran等(1993)研究者运用建构主义理论分析教与学,提出教师PCK由学科知识、一般教学知识、关于学生的知识、教学环境知识四部分构成。随着PCK理论不断深入发展,学者们发现,PCK实则融合了多种要素,尽管学者们对PCK研究要素的分类并不统一,但却一致认为“学生知识”是PCK构成的核心要素之一。“学生知识”主要是教师对学生发展水平和特点等情况的了解,以及在此基础上发展而成的知识。综合国内外已有研究成果,若给PCK搭建层级关系,第一层是学科知识,关乎小学教育专业学生的专业知识基础;第二层是关于学生的知识,关乎小学教育专业学生对未来从教对象的了解程度;第三层是教育背景、教学评价、课程设计、学科性质、教育环境、教学管理、社会文化、教育政策等方面的知识,关乎小学教育专业学生对专业发展的广泛学习和深入思考。梳理国内外研究,结合小学教育专业语文方向学生专业课程学习实际,本文将小学语文教师PCK认知模型分析为图1。分析小学语文教师PCK结构,有利于小教专业学生的专业发展。基于小学语文教师认知模型,本文认为小学语文PCK是小学语文教师针对某一教学内容,为达到特定教学目标,创设教学情境,将语文学科内容转化为学生易于理解的方式,并用于教学实施与评价的知识。

二、小教专业“现代汉语”课堂教学现状

现代汉语课程对小学教育专业语文方向的学生来说,具有重要的作用。但尽管现代汉语课堂教学的教改与科研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当前师范院校现代汉语课堂教学状况不容乐观。由于学生基础薄弱、教材内容陈旧、教学方法老套、无知识迁移与对接岗位等原因,小教专业“现代汉语”课堂教学现状可分析归纳为以下几点。

(一)“现代汉语”课堂教学不受重视,缺乏检查评价机制

因“现代汉语”的理论性较强,学生基础薄弱,教师采用传统的“一言堂”讲授模式,通常仅仅讲授知识点,学生学习兴趣不高。调研显示,许多教师未曾深入思考和建构每一堂课,没有详细的教学设计,对教学内容没有进行深入研究,更没有科学的教学理念的指导,只主观地凭借教学经验来处理课堂。加之,课堂教学与教学设计等缺乏行政部门的检查与评价,“现代汉语”课程教学不重视,长此以往,出现恶性循环。

(二)课程大纲中课程任务和目标界定模糊,缺乏科学性与系统性

当前,“现代汉语”课堂教学多关注学生的基础理论与基础知识的学习,忽略了基本技能的训练。课程大纲中强调“学生理解、分析和运用现代汉语的能力”,但具体的标准与水平却不详细[3]。“理解、分析和运用现代汉语的能力”这一教学目标针对的是现代汉语课程本身,而实际上根据不同层次院校的培养目标和教学情况应该提出不同的要求。现行大纲中尤其缺乏与学生的岗位对接,缺少小学语文学科教师培养的相关内容,无法为相关院校与教师开展教学提供支撑,势必造成师范生学科教学知识的缺乏,使他们在走上岗位初期对自身PCK的发展感到困惑。

(三)小教专业学生缺乏学科教学知识运用的具体情境

“学科教学知识主要有两个要素:一是教师对学科知识的表征,二是对学生在特定情境下的学习困难的理解。”师范生普遍存在着自身具备一定学科知识和教育知识,但教学质量低下的现象。究其原因,可归结为师范生现代汉语学习过程中学科教学知识学习的去情境化。客观来说,院校在师范生的实践能力培养过程中,无法为他们提供真实的教学情境,而真实的教学情境作为学科教学知识的关键性一环,它的缺失必然会导致学科教学知识的不稳固;从学生自身的角度来看,师范生进行教学实践的意愿及能力薄弱,反思的意愿及能力薄弱,寻求职业导师的意愿及能力薄弱,共同体合作的意愿及能力薄弱,这些都从主观方面导致师范生学科教学知识的薄弱。

(四)教师不能将现代汉语课程标准与小学语文课程标准相结合,甚至不能把握好教材内容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起着主导作用,教师对现代汉语学科的认识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现代汉语教学活动的开展以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态度。在文中我们也谈到,部分教师对自己要教授的教学内容并没有深入的了解,在教学方法上也沿用传统的讲授法,使得课堂枯燥无趣。此外,小学专业的现代汉语需要学生运用相关现代汉语基础知识来解决小学语言教学以及语言运用中存在的问题,但根据具体的课程要求在实践运用过程中,仍存在知识运用脱节的问题[4]。教师没有将两个课程标准的要求相互结合,从组织教学的初期就存在着不可忽视的问题。

三、基于PCK理论的小教专业“现代汉语”教学设计

根据高职教育教学改革要求,依据《小学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现代汉语课程标准》以及《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基于“翻转课堂”教学理念,还有“岗位导向”“互联网+”应用技术,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进行总体教学设计,师生密切配合,完成从现代汉语课堂学习到岗位教学实训的整个过程。充分利用国家语委现代汉语语料库、“现代汉语”课程、云班课在线教学资源、教学资源库、网络课程平台的教学资源,开展“课前导预习、课中导学习、课后导拓展”,逐步完成“基础知识”“岗位能力”“发展能力”的任务要求。

(一)课前导预习

教师将课前学习资源上传到云班课网络教学资源平台和世界大学城网络课程平台,并通过云班课、邮箱、QQ群、微信群等课前预习通知,布置课前任务。教师整合已有微课资源,录制新的微课程。学生接到预习通知后,下载电子课本、教学课件、教学视频和文档学习文件等信息化教学资源进行自主学习,教师在云班课问卷,调查学生学习基础、学习意向和难以理解的知识内容,完成预习作业情况检查,形成可参考数据,指导课堂教学,师生同步拓展学习的时间与空间。

(二)课中导学习

教师根据课前任务,统计分析展示学生自学之后的自测成绩,查看学情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学习情绪动态,明确重难点。教师利用蓝魔云班课教学软件下发学习任务书,依据多媒体教学课件按教学计划进行课堂教学,穿插大学城空间网络课程资源、行业导师互动平台,充分利用信息化教学手段。学生按照任务书要求,独立自主或以小组为单位,实施各项任务作业。教师在教学平台收集统计学生作业,及时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做到课堂教学有的放矢。任务完成过程中,教师要针对提问学生进行屏幕控制,一对一指导,实现差异化教学。任务完成后可在平台中进行优秀学习成果展示。岗位能力提升环节,学生微信联系行业导师进行远程答疑;在基础知识及岗位能力模块,学生在网络平台完成知识能力竞赛,激发学生求知欲,检测学生学习成果,查漏补缺;在发展能力模块,发散知识,运用视频分析及学术论文研讨等活动,培养学生分析语言现象的能力与论文查阅的技巧,进一步将知识迁移至学生今后的岗位能力提升及其他方面的发展上。

(三)课后导拓展

学生通过网络课程平台及云班课平台完成课后检测,将课中所学条理化、系统化,形成可共享的思维导图;对感兴趣的问题进行提问,联系行业导师进行指导;完成教学赏析实训及微课视频录制,将微课上传云班课平台,供全班交流学习,拓展学生的职业能力。

(四)教学反思

对教学过程的每一环节的完成程度与效果进行评估,总结其中出现的有代表性的问题,思索解决或改进的方法;重视学生对课堂形式与教学环节设置的反馈等,为下一次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提供经验。

四、基于PCK理论的小教专业“现代汉语”教学设计案例

此处,我们以“现代汉语”课程中“词语的选择”为具体教学单元来进行教学设计的展示,课程参与对象为小学教育专业语文方向2016级学生。

(一)教学分析

1.教学内容及学情。本课选自小学教育专业(语文方向)“现代汉语”课程,参考了高职高专教育类“十二五”规划教材,依据人才培养方案,立足乡镇地区小学教育人才需求,结合学院现有设备优势,将教学内容确定为词语的意义、色彩和声音、词语选择的原则及运用两个教学单元。本课程的授课对象是高职教育专业语文方向一年级学生,学生通过本课程前一单元的学习,已掌握言语交际的基本原则、言语交际中语言运用的主要注意事项等基础知识,能较为合理地分析和处理言语交际中的选词问题。2.教学目标及重难点本课的教学目标由知识目标、技能目标和素养目标三部分构成。知识目标要求学生掌握词语选择的原则;技能目标要求学生能合理选择词语表达并能分析词语表达的效果,在日后运用于岗位教学;素养目标着重培养学生的选词修辞素养,教学活动中的团队合作精神以及作为职业教师的必备素养。课程的重点在于使学生根据语境合理分析并选择词语,难点在于对小学语文课文用词的特定表达效果的分析。3.教学策略及方法为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与实践能力,“现代汉语”课程教学中可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与小组合作探究法,基于“互联网+”技术,充分利用语料库、网课资源、在线平台等信息化手段辅助教学。

(二)教学过程

1.课前准备。借助翻转课堂的学习模式,教师将课前学习资源上传到蓝墨云班课及大学城空间网络课程学习平台,布置课前任务:自学现代汉语教材中词语的选择相关知识内容;在语料库搜词找句,感知同一词语的不同语用;查找人教版或语文S版小学语文课本中与词语选择相关的内容;小组合作,选取小学语文课文中的典型用词的例句和语段,分析例句或语段中词语使用的特定表达效果,完成分享课件,并做好课堂展示、讲演的准备。2.课中互动。(1)基础知识模块。教师根据课前任务,统计分析学生们自学基础知识内容之后的自测成绩。学生发言指出理解有困难的内容。教师展示某一学生在语料库中查找的同一词语在不同例句中的运用,学生初步分享预习之后的理解。教师创设情境,利用图片导入关于“胖”的多种表达,探讨各类表达的不同效果。学生自主学习网络课程资源,了解词语选择的相关常识,列出思维导图并上传到云班课。教师针对学生上传的内容,帮助学生对基础知识进行梳理,明确词语选择需要关注词语的意义、词语的色彩和词语的声音。学生进行小组讨论,结合生活语言实践,举例说明选择词语的每个原则与要求的重要性,并通过小组代表进行讲解展示。教师进行评价并组织学生投票评出最优秀的一组。(2)岗位能力模块。教师播放视频,请学生欣赏配乐朗读,选取课文中出现的好词。教师选取优质小学语文词语赏析教学视频,引导学生关注字词赏析的重点,请学生思考并记录学习体会,在云班课后台展示优秀内容,请学生互相补充。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根据预习环节准备的语料,结合本课所学知识,微信联系职业导师请教学习,进一步分析好词的表达效果,并请小组代表进行展示。教师通过网络平台知识竞赛题,检测学生学习成果。(3)发展能力模块。教师播放小品《想跳就跳》片段,引导学生体会并选择小品中的特殊用词,利用本课所学,分析其效果,学生小组讨论口语和书面语表达各需注意哪些方面。教师演示在中国知网查找“词语的选择”相关论文,选取一篇有代表的论文《词语的锤炼与语言事实的选择———从冯志纯《现代汉语说起》(曹石珠,1997)与学生一起阅读体验。3.课后拓展。教师布置课后任务,将本课知识形成思维导图上传至作业平台;选取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典型用词,分析其表达效果,录制微课并上传至课程网络平台。

(三)教学反思

丰富的网络媒体资源拓宽了学生的学习渠道,小组讨论和分享演讲活跃了课堂气氛,培养学生的言语表达能力,在线技能竞赛和成果展示等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然而课前准备的学习任务较重,在缺乏监督的情况下学生的完成度还有待提高,以及学生对于课堂分享的时间的把控能力有待提高。

五、结束语

中文专业论文 篇4

关键词:新疆药物研究所;comKI;中文论文

科技论文是科研人员在对所研究领域的现象或问题,利用科学的研究方法,进行分析、试验、综合的研究和阐述,是科研人员对科研研究成果可行性、有效性、创新性的直观表现和价值体现,是进行学术交流、成果推广及促进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载体。科研论文的数量、质量、被引用次数等指标是反映一个单位及个人科研能力、科研水平、科研实力、科研重视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常被作为职称晋升、科研项目申报、成果报奖等的量化指标和重要参考依据。本文回顾分析我单位1986年~2013年中文学术的数量及质量,通过对的期刊分布、学科分布、基金分布、高引论文、热点分布等指标,希望能从文献计量学的角度了解我所的中文文献概况,客观评价我所科技论文水平。为其进行科研管理提供基础资料、评价数据及管理新思维,为单位绩效考核科研目标的实现提供参考依据[1,2]。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以《中国知网》(comKI)数据库搜索核对结果为数据源。

1.2方法 应用文献计量学原理和数理统计学方法分别对的年份、作者、数量、期刊级别等进行统计分析。

2结果

2.1基本情况 新疆药物研究所于1987年建所,截至2014年12月31日,共有12个科室,在职职工72人,其中高级职称20人、中级职称34人、初级职称13人、其他系列人员5人。

2.2情况统计(按年度分布) 1986年至2014年我所共计发表中文论文604篇。29年间,发表中文论文情况见表1。

2.3 情况统计(按期刊分布) 按期刊分布排序,发表中文论文情况,见表2。

2.4 情况统计(按学科范围分布) 按学科范围分布排序,发表中文论文情况,见表3。

2.5 情况统计(按基金资助分布) 按基金资助分布排序,发表中文论文情况,见表4。

2.6 情况统计(按热点分布) 按热点分布排序,发表中文论文情况,见表5。

2.7 情况统计(高引论文) 按高引论文排序,被引次数前三位的,见表6。

3讨论

3.1 更加注重质量 截至2014年底,我所在职职工72人,其中高级职称20人、中级职称34人、初级职称13人、其他系列人员5人。1986年~2014年我所共计发表中文论文198篇。29年间,2007年发表中文总数最高为22篇,2008年次之,为19篇,2014年发表文章8篇,均为中级职称人员发表,人均发表文章0.11篇。从分析数据可以看出,科研论文已从强调数量转变为注重质量,高级职称人员转而注重SCI论文的发表。这与单位不断完善的科研管理制度与科研奖励机制密切相关,为了激励单位专业技术人员科研工作的积极性,不仅对论文版面费的全额报销,还逐步加大对的奖励额度,在科研奖励办法及制度到位的落实下,大大激励的论文的发表数量及质量,也大大拓展了大家科研思维,善于总结日常工作,积极探索创新的工作方式,着手进行科研论文的写作。

3.2 研究方向明确,更加注重基础研究 从分析数据可以看出,按期刊分布排序,第一位为《新疆中医药》,发表44篇,占总发文量的22.2%;按学科范围分布排序,第一位为中药学,发表99篇,占总发文量的50.0%;按基金资助分布排序,第一位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发表24篇,占总发文量的12.1%;按热点分布排序,第一位为高效液相色谱,发表16篇,占总发文量的8.1%;按高引论文排序,被引次数最多的也是中药药理学方面的研究论文。这与单位的主要研究方向也是一致的,作为研究性质的单位,也将更加注重基础研究。

参考文献:

[1]顾华,高筱萍。某疾控中心职工科技情况分析[J].浙江预防医学,2011,23(10):91-93.

中文系毕业论文 篇5

陈锦先生我至今未曾谋面,只知道是位勤于写作、扎根民间百姓生活的纪实摄影师。认真读了他的新书《茶铺》,他集天下各色人等的生活触觉,努力用影像去提升天府之国安逸日子的体验,我觉得这样的摄影人实在不多。文如其人是一种境界,图如斯人则是一种意境。从这个角度上讲,我对他充满了敬意,因为他的画册可以雅俗共赏,让市井文化传承下去,如果每个摄影人都做到这一点,我们的摄影事业还怕走不进世界,还怕没有瞬间的力量推动时代进步吗?

余海波先生我认识有些年头,当年在深圳偶遇,看了他拍了多年的《夜的呼吸》系列,颇为好奇,回来即编发了一组图片及专访《夜的魅力》,没曾想这竟是海波兄积淀多年,重新发力的开端。第二年他获得了第49届世界新闻摄影比赛(荷赛)艺术类二等奖,连续两届获得中国国际新闻摄影比赛(华赛)艺术类金奖。如果你要了解中国的改革开放历程,深圳是不可或缺的;如果你要了解中国人三十年来生活的变迁,余海波的照片也是无法忽略的。海波的摄影不是有心无心的街头纪实,他的作品有庞大的体系坐标,可以引领你搜寻曾经岁月痕迹的关联,让你回到记忆的时空隧道。

看陈锦的作品,总觉得他的文字很恬静,照片很纯净,除了他关注的事物,世界没太多的变化。这种静静的力量,来自文化摄影人陈锦安贫乐道的心态。

出身于文化世家的陈锦,有过一番特殊的读书经历,谢谢他勇于讲出来,与大家分享。

陈锦从小在出版社院子里长大,父亲就是从事出版的,可以说是在书堆里成长的,小时候学习文化的氛围非常好。但在文革年代,所有地方都一样,对文化人打击厉害,“封、资、修”的书籍一律封存。陈锦记得,初中时找到了《三国演义》偷着看,父母非常紧张,不仅批评了他,还把书没收了。

在那个文化禁锢的风雨年代,陈锦和小伙伴们对知识渴求强烈。他们省下本不多的零花钱, 在街头的小人书铺看一分钱一本的小人书,从中了解有限的故事和文化。但随着年龄的增长,总觉得小人书不过瘾,大家都瞄准了出版社大院的资料馆,这个资料馆是四川的版本库,很多民国时出的书样本都有。

在求知和好奇的驱动下,陈锦和小伙伴们胆子大,经常是选择月黑风高夜,进去把书偷出来看。当时至少得三人合作, 有望风的,有进去找的,有接应的。每次就偷几本看,看完再去偷。记得当年偷出了《红楼梦》、《三国演义》的全套小人书,主要是看情节,接受点历史文化知识。后来大家觉得太没劲,就开始偷字书,主要是文学和绘画艺术的书籍。比如肖洛霍夫《静静的顿河》有四大本,当时读不懂,但那种大师刻画宏大的时代气势和主人公的精神,深深地印在脑海中。一直到他去边疆插队,才由他弟弟继承了他们的“事业”。那时,长辈也知道孩子们的行径,甚至有几次发现过他们的行动,但都默许他们偷书学习。

也正是从书中汲取了充分的滋养,培育了陈锦的广阔心怀。初中毕业,按政策他是可以直接升学的,但他觉得学校没什么可学的,执意要去农村插队,到外面去经历风雨和锻炼。至今他仍感谢父母的宽容,他们的理智和开明,让不知生活艰辛和苦难的陈锦在云南兵团农场待了近8年。陈锦回忆说,每次回家过年,最高兴的事是走的时候,可以带走弟弟偷来的没看过的“新书”。在荒蛮的农场边地,在那清苦的漫漫长夜,陪伴自己度过就是那些给予无数人生活激情的艺术大师;在那凄苦贫寒的日子,他从书中不仅获取了生活的助力,精神上也非常富足,支撑他昂扬向上追求生活的高点。由于爱学习,陈锦有机会调到农场的学校当老师,这样学习环境更好了,老师们在一起也有学习的氛围。

1978年陈锦考上了云南大学中文系。选择主攻汉语言文学专业,和他以前读法国、俄罗斯、中国的古典文学多有关系,那时自己的志向就是想当个作家或评论家。他说,77和78级的大学生很多都是久经磨砺的读书人,非常珍惜来之不易的读书机会,以致在入学前两年,他一直感觉在云里雾里,常常不敢相信自己身处校园,可以自由开心地读书。在大学,陈锦每天早上吃完饭就到教室,要一直到熄灯时才会回宿舍。那时没人觉得辛苦,就想抓紧每一秒时间,学好自己的专业,努力去回报社会的厚爱。

在大学里除了正常的课程,老师还想法给他们请来了外面的音乐和绘画老师,给大家补充知识,完善了大家的知识结构。他记得讲美术课时,外面站满了外系的同学,全程鸦雀无声,安静陶醉地欣赏大师的作品。他非常感谢中文系老师的开放心胸,让他们接受了多元化的艺术启迪,也使陈锦在走上摄影之路后,充分领略了读书学习各种知识后的“共生”效应。

大二时,陈锦有机会自己拍照片,也看到了冲洗照片的神奇过程。他自己很喜欢,平时也借系里的相机出去拍照。后来看到去昆明巡展的“四月影会”的展览,明白了影像艺术也可以呈现思想和情感,也有自身的表达形式。暑假时,云南大学中文系和省社科院联合组织到各地搜集民间艺术,要求拍摄当地风土人情的画面,陈锦争取到了干拍摄的活。一个月的时间,他随老师走了滇南的许多地方,拍摄了大量的少数民族原生态素材,最后自己冲洗放大编成了两本图册。至今,陈锦没有留下一张当年的照片,但这对他成为纪实摄影师是很重要的铺垫。

陈锦叙述了他买相机的传奇故事。为了摄影,陈锦决定自己买台相机创作,但苦于钱不够。他就向担任班长的同学借,因为只有他平时花销少,有点积蓄。结果这位同学非常反对他“不务正业”,坚决不借。陈锦就想了个主意,找班上女同学借钱,并保证第二天还钱。凑足了130元钱,陈锦跑到街上店里买了台天津产的东方135相机,接下来就是和不借钱的男同学摊牌,告诉他自己不能失信,没办法的情况下,同学只好给他钱去先还了女同学。毕业前夕,陈锦把相机拿到寄卖行,由于平时保护好,再加上缺货,他用了两年的相机竟卖了110元,陈锦又凑了20元,终于在毕业前还了债。

已爱上了摄影的陈锦,毕业论文执意要写摄影,没有指导老师,他最后找到懂摄影的古典文学老师指导,多番争取系里才同意。他的毕业论文是《试论新闻摄影的美学特性》,这不仅是云南大学中文系历史上的第一个写新闻摄影的,还因为当时新闻摄影理论刚起步,他的论文竟入选中国新闻摄影学会第一届理论年会论文集,并被邀请参与年会的讨论。之后,陈锦非常关注新闻摄影的理论研讨,第二年也有论文入选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