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范文 > 毕业论文 > 论文范文 > 小学数学论文优秀4篇正文

《小学数学论文优秀4篇》

时间: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论文吧,论文是一种综合性的文体,通过论文可直接看出一个人的综合能力和专业基础。那么问题来了,到底应如何写一篇优秀的论文呢?这次为您整理了小学数学论文优秀4篇,希望能够给予您一些参考与帮助。

有关小学数学的论文 篇1

摘 要:离散数学作为一门高度抽象的计算机专业课,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本文系统地介绍了其关系理论中的实验设计,意在培养学生理解理论知识的同时锻炼学生的思维构架和计算机语言操作能力。

关键词:离散数学;关系理论;实验设计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1 引言

离散数学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一门重要学科,它以研究离散量的结构和相互间的关系为主要目标,所涉及到的一些概念、理论和方法被大量地应用于其他学科中。例如,数理逻辑在应用于人工智能理论研究的同时,着重培养了学生的概括抽象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归纳构造能力;图论和集合论不仅为数据结构和算法科学奠定了数学基础,同时也为软件工程和数据库提供了抽象和描述的重要方法。

然而,由于这门课程具有概念多、理论性强、高度抽象等特点,学生普遍反应难于理解掌握,同时由于学生知识面的局限又导致学生认为该门课程对专业知识无用,致使学生学习兴趣不高,教学效果不理想等现象。因此,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成了离散数学教学的当务之急。而在离散数学的教学过程中适当的引入一些实验设计,不仅是对离散数学的基本理论的很好验证,也锻炼了学生计算机语言的操作能力,同时也为其他课程的学习做了一个很好的铺垫。

本文将以关系理论为基础,深入探讨离散数学实验设计的可行性。

2 关系理论的实验可行性

在离散数学中,关系理论是其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它的知识点主要包括关系的性质、关系的复合、逆运算和闭包运算、关系的划分和覆盖,以及等价关系、相容关系、序关系几种特殊的关系,这些内容都可以建立在矩阵的基础上,因此本文以关系理论为基础,设计了一个系统的模型,在加深学生对理论理解掌握程度的同时,也有效地锻炼了学生的编程操作能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1][2]。

3 设计模型

离散数学中关系的表示可以采用矩阵法,矩阵在计算机中可以以二维数组来存储,而数组的建立和存储在计算机语言中都有介绍,因此这一部分在本文中将不再赘述,而以算法的实现为讨论的重点。这里,假定关系R1、R2均是集合X上的二元关系,其中X中有n个元素,将R1、R2的关系矩阵设为M1、M2。

3.1 关系性质的算法设计

关系的性质主要有自反性、对称性、传递性、反自发性、反对称性,其中除了传递性外,其它四个性质的判别方法都比较简单且易于实现[1[2]],因此,这里主要给出传递性的判别方法。从矩阵关系图上是不能直接得出的,因此可以通过求关系的传递闭包来实现传递性的判断,而传递闭包的实现需要借助于关系的复合运算,因此可以先给出关系的复合运算和闭包运算的算法设计。

3.2 关系的复合运算算法设计

给定关系R1、R2,计算R1和R2的复合关系R的关系矩阵M:

(1) 置i=1, j=1;

(2) 按逻辑乘和逻辑加计算 ;

(3) j=j+1,若j≤n,转(2),否则转(4);

(4) i=i+1,若i≤n,转(2),否则停止。

3.3 关系的闭包运算算法设计

从关系的已知理论可以方便地计算出一个关系的自反和对称闭包,因此我们这里重点给出传递闭包的算法设计。

若 ,则R具有传递性。这里, 表示R的i次复合运算。由此,可以通过调用关系的复合运算来实现。

(1) 置MR=M, M1=M, M2=M, i=1;

(2),→←调用3.2中算法计算M,按逻辑加计算;

(3) 若 , 置 ,转(2),否则转(4);

(4)为 的传递闭包,同时若 ,则 具有传递性,否则 不具有传递性。

3.4 等价关系与划分的判定算法设计

由等价关系的定义可知,等价关系具有自反、对称、传递性。其中,自反、对称性的判定可以直接通过矩阵得出,传递关系可以通过调用3.3算法验证。当验证了一个关系是等价关系后,就可以由该关系得到相应的划分。已知等价关系和划分是一一对应性的,因此可以通过等价关系来判断划分。设集合 上有一个等价关系 ,把与 的固定元 有等价关系的元素放在一起做成一个子集 ,则所有这样的子集就是由关系确定的一个划分 。具体算法如下:

(1) 设X中有n个元素,xi是X中第i个元素,置i=1,;

(2) 令 , ;

(3) 若 ,则 ;

(4) j=j+1,若i≤n,转(3),否则置 ,转(5);

(5) 若i≤n,则置i=i+1,转(2),否则结束;

3.5 相容关系与覆盖的判定算法设计

相容关系具有自反、对称性。因此一个关系是否是相容关系可以参照3.4中算法判定。

3.6 序关系中各个特殊元素的确定

一个偏序集合 ,且 是 一个非空子集,则 上一定有极大元、极小元,但最大元、最小元却不一定存在。设 中有 个元素,下面给出这几个元素的判定算法:

极小(大)元的判定:

(1) 设bi是B中第i个元素,置i=1;

(2) 令j=1;

(3.1)若 或( 且 ),则 ,转(3.1),否则转(4.1);

(3.2)若 或( 且 ),则 ,转(3.2),否则转(4.2);

(4.1)若 ,则 ,转(2),若 ,则 是 中极小元。

(4.2)若 ,则 ,转(2),若 ,则 是 中极大元。

最小(大)元的判定:

(1) 设 是 中第 个元素,置 ;

(2) 令 ;

(3.1)若 且 ,则 ,转(3.1),否则转(4.1);

(3.2)若 且 ,则 ,转(3.2),否则转(4.2);

(4.1)若 ,则 ,转(2),若 ,则 是 中最大元。

(4.2)若 ,则 ,转(2),若 ,则 是 中最小元。

4 小结

本文以关系理论为基础,重点讨论了其各个知识点的算法设计并给出了具体的算法设计思想。通过本文的算法练习,可以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探索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使学生的思维具有发散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实验设计的成功也给了学生一定的成就感,同时使得学生在练习计算机语言操作的同时加深了对离散数学中理论的理解,可谓一举两得。

参考文献

[1] 涂建斌,周小强.离散数学课程教学改革初探[J].数学理论与应用,2001,(11),41-42.

[2] 何锋.离散数学教学中的命题符号化难点讨论[J].计算机教育,2007,(9).38-40.

[3] 左孝凌.离散数学[M].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8.

[4] 徐凤生.离散数学及其应用[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

Systemic Experiment Design of Relation Theory in Discrete Mathematics

YU Hong-bin

(School of Computer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Henan Normal University ,Henan Xinxiang 453007)

Abstract: Discrete Mathematics is a height abstract of the calculator professional lesson, give tremendous pressure when student's study it. In order to string up student's interesting, a systemic experiment about relation theory is introduced in this paper introduced, to toughens student's thinking frame and develop the ability in operate computer language, at the time to train students’ comprehension of theories knowledge.

小学数学论文 篇2

学会生活,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实践,是素质教育的培养目标中使学生达到“四会”的基本要求。学会学习,是素质教育的主要任务和目的,而如何学会学习是我们课堂教学改革的主要内容,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只有加强学法指导的研究,才能真正使学生学会学习,从而全面落实素质教育的培养目标,使学生成为具有全面素质的社会人才。那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加强学法指导呢?

一、学会阅读数学课本

课本既是教师教学的主要依据,又是学生获得知识的主要来源。教会学生阅读数学课本是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第一步,因此,在教学中应重视引导学生使用课本,养成阅读课本的良好习惯。

小学数学教学中对学生阅读课本的指导可从以下三方面进行。一是可以指导学生课前预习,课前可让学生先预习课本,对于将要学到的新知识先自学,看哪些能看懂,哪些看不懂,课堂上带着问题听课。这里要注意的是,学生看书时往往只重视回答问题,寻找答案,忽视思考探索的过程。我们要通过提出一些关键的有探究性的问题,指导学生重点看过程。二是指导学生在课堂上看书,一般是新授之后,让学生阅读课本,给学生留有质疑的余地。有时教师也可以有意识地创设情境,让学生质疑,以培养学生的兴趣。有的内容学生看书就能看懂理解的,教师不必讲解。如比例中什么是前项、后项、比号;圆的各部分的名称等。三是指导学生课后自读课本,其目的是对所学的知识消化品味,如一些文字长或难记忆的概念,则需要学生加深理解和记忆。另外,课后学生还可以阅读一些教师推荐的数学课外读物,以丰富自己的知识,这比较适合学有余力的学生,如果教师引导得力,则会对这些学生产生不可估量的积极影响,如一些数学竞赛成绩突出的学生大多都有自学的兴趣和能力,这将使他们终生受益。

二、学会动手操作

小学生数学概念、技能、数学思想方法的形成,往往需要借助操作活动。通过对感性材料的观察、比较、分析来实现,正确的操作才能真正发挥操作的功效,而学生正确的操作来自于教师对操作方法的指导。如学习“长方形的计算”时,为什么长方形的在面积等于长乘以宽?长、宽与面积之间有什么联系?这是教学中必须突破的难点,我们让学生摆面积单位学具,求出一个长方形的面积,然后再问:“如果求长方形操场或更大的长方形面积,用这种方法行吗?”接着让学生动手操作,用12个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拼成一个任意的长方形有几种拼法?拼好以后思考以下问题:(1)这些图形的面积各是多少平方厘米?(2)这些图形的长、宽分别是多少厘米?(3)你发现每个图形的长、宽与面积之间有什么联系?随着操作,学生的思维也随之展开。他们通过动手、动脑很快发现长方形的长有几厘米,沿着它的边就可以摆几个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长方形的宽有几厘米,在这个长方形里就可以摆几排这样的正方形。再通过直观演示和共同讨论,发现每个长方形的面积都刚好等于长和宽所含厘米数的乘积,于是推导出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这样学生从直观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不仅理解了公式的含义,更明白了公式的由来。

三、学会质疑问难

所谓质疑问难就是要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它是学习过程中极重要的一环。如果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使这些问题经过教师的引导或者学生的讨论得到解决,则不仅会促进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所学知识,而且还能从中培养独立学习的能力。小学生受知识、年龄等限制,有的胆小不敢质疑问难,有的满足于一知半解,不愿质疑问难,更多的是难以把握知识要点,不知所云,不会质疑问难。我们要创设条件,努力营造氛围激发学生质疑问难。例如,教学三角形的认识,在引导学生按角度的不同把三角形分成三类后,为了使其更进一步理解三角形概念的外延,可以启发学生对这三个概念进行质疑: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只根据三角形中有一个角是直角或钝角就可以判断,为什么锐角三角形要根据三个角都是锐角才能得出呢?对此设疑进行分析:逐个用纸板遮住三角形的两个角或一个角,判断它是什么三角形。通过讨论分析比较后,学生自己提出的疑问得到了解释:因为三角形的三个角中,钝角、直角最多只能有一个,而锐角可以有三个,所以判断锐角三角形必须三个角都是锐角才能确定。这样才能使学生对这个知识达到真正融会贯通。对小学生来说,虽然质疑问难的学习方法开始时较难掌握,需要教师的启发引导,但养成习惯后,他们会提出许多我们意想不到的问题。

四、学会总结学习过程和方法

科学的学习方法来源于成功的学习实践。在进行学法指导时,要注意在学生主动参与认知的过程中不断引导学生回顾学习过程,帮助他们从一点一滴零散知识的学习中揭示出学习规律,以便今后自觉运用这些规律去探求新知。中、高年级学生通过回顾学习过程,不仅可以领会掌握知识的方法,而且可以进一步完善知识结构。例如学生在学习《圆柱体的认识》时学生通过观察形成圆柱几何图形有概念和探索掌握圆柱体图形特征的两个阶段学习后,圆柱的空间观念已经形成,于是让学生闭上眼睛,回忆今天是怎样认识圆柱体的,怎样发现圆柱特征的,进而意识到学习的新知识是通过观察、操作、读书、想象、练习等一系列学习活动去尝试,去认识,去发现而得到的。再如学习小数乘、除法计算法则时,在总结出小数乘、除法实际上就是在整数乘除法的基础上,增加了积、商的小数点定位知识,进而意识到小学数学新知识大都可以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发展而来,在学习新知时就能主动地“见新思旧,化新为旧,以旧学新”。

总之,把学法指导渗透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掌握学习方法,引导学生由“学会”向“会学”发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加强学法指导,是素质教育的需要,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小学数学论文 篇3

摘要:

信息技术发展日新月异,传统教学手段不断受到冲击。小学阶段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基础阶段,教师要针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进行着重的培养。作为一名优秀的小学数学教师要能够积极吸收新的教学理念,结合已有的信息技术,显著提升自身班级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本人结合自身多年实际数学教学经验,就如何借助微课教学模式显著提升学生数学逻辑思维能力提出自身的看法,希望能够给广大同仁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

关键词:

小学数学;微课教学;逻辑思维;教学效率

无论哪一门学科的学习,基础夯实都十分重要,这就和建造大厦一般,只有地基夯实建造工作才能够顺利实行,否则一旦刮风下雨,整个大厦就会倒塌。小学阶段是学生进行数学学习的基础阶段,教师要帮助学生在此阶段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以及思维习惯。为此,教师需要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微课教学模式的运用。借助微课教学模式,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可以得到显著的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效率能够得到飞速的增长。

1借助微课创造生活化的场景从而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2借助微课教学模式显著提升学生自主探究能力

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持续深入推进,当前社会对小学阶段学生的数学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要能够借助数学课堂显著提升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只有保证学生具备一定程度的自主探究能力,学生的数学学习效率才能够得到保证,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才能够得到显著的增长。为了有效提升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借助微课教学模式引导学生进行新知识点的思考和学习,在自我思考的过程中不断提升自身的逻辑思维能力,帮助自己在最短的时间内最大程度的提升数学学习技巧,为自身今后的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只有如此,学生才能够达到社会的要求,教师的教学效率也才能够得到保障。例如,我为了有效提升自身班级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显著培养和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以“圆柱圆锥体积公式”相关内容为例,在微课中我录制了这部分内容的自主学习顺序,以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难点的解答。通过我录制的微课的帮助,学生能够显著提升自身自主探究的效率,并且能够显著增强自身的数学能力。在微课录制过程中,我始终重视学生逻辑思维的培养,引导学生探究圆柱圆锥体积公式出现的缘由。学生通过自身的探究,挖掘相关知识的逻辑思维,可以深入理解相应的数学知识,从而能够最大程度的提升自身的逻辑思维能力,为自身今后的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3利用微课技术建立教学资源库从而提高每一位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微课资源相较于传统数学教学存在一个不可替代的优势,就是可以重复进行利用。教师在录制完微课资源以后可以建立微课资源素材库,将所有的微课资源都整合在一起,供所有的教师进行下载和修改。通过全体数学教师的共同努力,每一个微课视频资源都能够做到最优,从而能够最大程度的发挥微课的优势,帮助每一位学习微课视频内容的学生都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最大程度的提升自身的逻辑思维能力。并且每一位教师都参与微课视频的制作,总体微课的制作时间就能够缩短,教师就可以利用节约下来的时间进行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针对性培养。例如我在自身的学校就建立了微课视频资源库,并规定每一位教师就自身制作的微课视频进行维护,我每个月会做总结维护。每一位同行有新的想法都可以在已有的微课资源上进行修改。每一位学生都能够自由的下载微课视频资源。通过此类开放式的微课学习模式,每一位学生的微课学习效率都能够达到最大化,每一位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的提升都能够得到保证。结语:小学数学教学对学生今后的学习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作为一名优秀的小学数学教师,要充分重视学生数学能力的培养以及逻辑思维能力的提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深入理解微课教学的优势、劣势以及使用的范围,在充分熟悉教材内容以及自身班级学生的实际数学基础之后,对已有微课教学模式进行优化,从而最大程度发挥微课教学模式的优势,帮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最大程度的提升自身的数学能力以及逻辑思维能力。此路漫长,任重而道远。

有关小学数学的论文 篇4

数学小论文的写作,对于一般的群体来说,专业性质太强而导致写作的难度非常大。如果没有一般的数理知识,就会缺失相关论文的论文研究方法及研究思路。而且在进行与研究课题相关的理论介绍的过程中,也同样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

其实,无论是数学类专业性质的人才,如数学教师、数学系学生而言,还是非专业性人才,进行具有专业水准的文章写作,难度都是不容小视的。尤其是涉及数学学科内容的相关知识,都需要进行必要的文献阅读才能够得到自己想要的结果。除了数学类论文的写作,会遇到上面所谈到的问题。

教育小论文的写作与整合,也同样会遇到这样的问题。正是由于一部分的群体,需要进行与自己专业或者工作相关的,才衍生出了许多与论文有关的业务需求。在众多的业务需求中,论文代谢服务是最常见也是随普遍的。因为可以借助目前市面上已经存在的通讯工具进行直接的交流,使得文件的传输与写作任务的统一分配及结算变得越来越规范化。

同时,同时涉及上面两个领域的论文写作,即同时涉及数学类小论文及教育论文两个专业性的领域,就很有可能是与职称论文相关的。关于职称论文仿佛在相关领域内,并没有具体的限定与解释。

基本理解就是,为了评定职称而进行的论文写作。一般来说,对于所的数量以及质量都没有严格的标准。所以也就有很多人选择他人进行帮助自己获得相关的文献资源,或者直接全权委托这些中介机构进行职称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