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护理论文范例【优秀7篇】》
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培养护理专业学生形成稳定牢固的职业态度,对于稳定护士队伍,保证护理人才的有效利用。这次漂亮的小编为您带来了本科护理论文范例【优秀7篇】,在大家参照的同时,也可以分享一下给您最好的朋友。
护理毕业生毕业论文 篇1
关键词 森林昆虫学 实践教学体系 森林保护专业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Construction of Practice Teaching System for Forest Entomology
NAN Xiaoning, HE Hong, GUO Xinrong
(Northwest A & F University, Yangling, Shanxi 712100)
Abstract Starting from the construction of forest entomology undergraduate practical teaching system, according to the requirements of Forest Protection training objectives and the actu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practice teaching, building completed a "four-level integration of open application" of innovative practice teaching system, so that students able to apply knowledge, theory and practice combine to strengthen and improve the ability to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Key words forestry entomology; practice teaching system; forest protection professional
1 森林昆虫学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依据
森林昆虫学是森林保护专业森林昆虫系列基础课、专业基础课程及专业课的统称。而森林保护专业森林昆虫系列课程传统的实践教学模式大多都是将实验、实习放在理论课程之后,每门课程实践教学相对独立、容易出现内容重复、购置重复、低利用率等现象,极不利于学生创新性思维和独立动手能力的培养。近年来,教育部把实践教学作为高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的关键指标之一,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积极开展了实践教学改革,通过加大实验室和实习基地建设经费投入,极大地改善了实践教学条件,在学生实践创新能力方面产生积极影响。而在学校实践教学条件与硬件设施建设的基础上,还存在许多不足和改进的地方,实践教学体系尚未建立;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有待加强;开放性实践教学资源的开放性和运作规章制度尚待完善。森保专业学生创新和动手能力的提高,必须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积极开展实践教学的改革和实践研究,构建起以应用型创新实践能力培养为目标的森保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提出切实可行的各项措施。
2 四层次一体化开放式森林昆虫学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森林昆虫学 “四层次一体化开放式”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遵循“以学生为中心,以创新为核心,以实践学研究型为主题”的实践教学理念;以培养“基础宽厚扎实、实验技能全面、科研创新能力强”的森林保护专业应用型创新人才为建设目标。
层次一:开放式实验教学模块。森林昆虫学系列课程实验教学环节主要包括:以普通昆虫学、植物化学保护为主的专业基础实验课、以森林昆虫学、森林动植物检疫、资源昆虫学内容为主的专业实验课等实验教学。通过专业基础和专业实验课的统筹安排,进行实验内容的分层设计,随现代技术的改进不断加强实验内容更新,在保证各项功能实验开出的基础上,将实验按照验证性实验、综合与设计性实验、研究性实验等层次分别设计实验内容。通过验证性实验的减少、综合性与设计性实验逐年增加,通过实验的分层设计带动实验教学内容的更新,使具有创新思维的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教学所占比例不断提高。同时整合实验内容和实验资源,创造学生进行创新性实验的时间和条件,制定相应的开放式实验教学管理机制,增加开放式实验教学管理的经费投入,设置开放式实验教学基金,从而强化对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层次二:教学实习模块。传统的森林昆虫学系列课程教学实习缺乏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内容,难以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实习效果也大打折扣。我们针对该课程教学实习存在的问题,在实习地点、内容、方式以及考核管理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改革,提出了集“认知—调查—分析—研究”为一体的专业教学实习模式,即把原来的普通昆虫学实习与森林昆虫学教学实习合并,然后按照基础实习、专题实习、创新性项目实习三大部分组织实习。选择森林有害生物发生历史悠久和多样性丰富、尤其是地处我国南北地域分水岭的秦岭火地塘作为实习基地,开展森林昆虫学专业综合教学实习。秦岭独特和丰富的生物资源完全满足了森林保护专业的实习要求,不仅使实习内容实现了南北兼顾,克服了以往实习主要集中在北方的缺陷,而且极大地丰富和补充了森保类相关专业课程的实习内容。独特的实习条件和丰富的生物多样性也吸引了全国各地相关专业和同行带领学生实习,从而提供了极佳的同行交流和切磋机会,促进了全国各院校森保专业在野外实习基地的交流内容。
层次三:大学生创新项目模块。近两年,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科创项目的运作和一些科创项目具有影响力科研成果的产生,带动了学生投入到创新性科研项目的兴趣和主动性,为创造浓厚的学术气氛和应用型创新性人才的培养提供了保障。将科研创新训练纳入到实践教学体系,把大学生科研创新训练真正作为实践教学的功能,看作实践教学的一种形式来进行管理。具有一定科研兴趣的学生自主选择导师,从本科阶段就直接参与到导师的科研课题。随着学校开放实验室和实习基地的建设,该模式势必在全校范围各个专业推广而实行。
层次四:毕业论文设计模块。毕业设计(论文)是对大学本科四年所学知识的综合检验。然而毕业阶段本科毕业生必然存在本科毕业后的选择和完成毕业论文的矛盾。毕业生在毕业论文时间、精力以及热情投入方面都会大打折扣,毕业论文的验收和考核模式的单一,限制了部分学生选题的范围和学生投入时间,从而使毕业论文的过程流于形式。根据近年来就业形势和全国范围对森保专业的要求,采取灵活的毕业论文的考核模式,将毕业班学生根据考研阶段毕业生、找工作阶段毕业生、考公务员阶段毕业生分为不同类型,依据毕业班学生类型确定毕业论文的考核模式和考核办法以及毕业论文内容,从本科阶段随着本科导师的确定,毕业论文的内容也渐渐形成,从而避免了毕业论文与工作或前途之间安排的冲突,从根本上提高本科毕业论文的质量。
3 实践教学体系的管理与实施
(1)健全规章制度。改革和完善了关于实习、实验、毕业设计(论文)一系列规章制度。尤其是开放性实验室的规章制度的制定势在必行,以应用型创新性人才培养为目的的实验进程、实习计划、实验教学大纲、实习教学大纲、实验和实习指导书等重新编写,保障了各项工作规范有序进行。
(2)加大实验室、创新实践基地的开放力度。实验室、创新实践基地的开放和共享,对有效利用和挖掘实践教学资源,加强对学生实践与创新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本科实验室的开放等相应制度和运行机制尚未健全。尤其是开放性实验室的运行经费来源以及开放实验室管理形式和开放共享形式,通过设立开放性实验室基金配备专门人员来制定合适的运行机制是一种可行经验。
(3)培训青年教师促质量。制定相应的《教学建设和人才培养奖励办法(试行)》,对指导学生参加各类科技竞赛等进行表彰奖励,鼓励教师指导学生实践锻炼。同时,为了保证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学校还重视对青年教师的培训工作。森林保护系举行了中、青年教师实践技能培训活动,提升教师的实践指导水平,提高学生实践训练的质量。
护理学毕业论文范文 篇2
随着人们物质生活的提高和社会竞争压力的增加,高血压病患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我国目前高血压患者已超过1亿人[1]。随着科技的发展,传统的生物医学模式逐渐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的模式进行转变,人们开始逐渐重视心理因素对健康的影响。社会环境应激因素、心理因素与不良行为对其发病的影响已为现代心身医学所证明。高血压患者近几年有增多趋势,而且已向年轻化发展。现在很多学者也充分认识到,在治疗高血压患者时,不能单靠药物治疗,心理护理的干预治疗也尤为重要。因此,心理护理在高血压的防治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本文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高血压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一般资料随机选取胶州市第二人民医院2012年7月~2013年6月收治的100例高血压患者,均符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规定的诊断标准[2],全部病例排除继发性或恶性高血压、高血压合并心肌梗死、心力衰竭、脑血管意外、肝肾功能衰竭等疾病,且排除无法坚持治疗或不愿参与心理干预者。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50例。治疗组男29例,女21例;年龄40~74岁,平均年龄(56.3±3.3)岁,收缩压(167±4)mmHg(1mmHg=0.133kPa),舒张压(103±5)mmHg;对照组男28例,女22例;年龄42~78岁,平均年龄(58.2±4.1)岁;收缩压(165±5)mmHg,舒张压(104±3)mmHg。两组患者病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治疗方法治疗组常规给予降压药的同时给予心理护理;对照组常规给予降压药。治疗组心理护理为1次/d,30min/次,共2周。指导患者掌握和学会应对、减轻心理压力的方法。心理压力,即精神压力。现代医学研究证明心理压力过大会降低人体免疫系统的功能,致使外界致病因素乘虚而入,而致机体罹患疾病。因此,应指导患者做到正确面对压力;避免在同一时间内做多件事情;目标制定要合理,要有“知足常乐”的心理;量力而行,注意劳逸结合;适当的娱乐,会使心情舒畅;学会主动宣泄不良情绪。
保持乐观情绪心理学研究显示,有美好的愿望,充足的自信,积极的信念及顽强的意志是保持乐观情绪的前提。所以,在日常生活中,患者应制定切合实际的目标,善于发现事物的美好面,理智对待生活和工作中的挫折;培养广泛的兴趣爱好,广交朋友,积极参加活动;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保证睡眠充足。
本科护理论文 篇3
1.1对象
荆州市7所二级甲等综合性医院,其中市级医院2所(S1、S2),县级医院5所(X1~X5),共计2567名护士作为本次调查对象。
1.2方法
1.2.1调查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方式,对荆州市所辖的7所二级甲等综合性医院2010~2012年护理科研开展情况进行调查,为保证结果的真实性、准确性,全部资料实行原件查看,由护理部将所有发表的论文期刊、科研课题下达文件、课题登记证书及著作等原件集中存放备查,调查内容包括:全院护士数、数、统计源期刊篇数、专著、承担省市级科研课题、科研成果以及专利情况。
1.2.2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描述分析。
2讨论
2.1结果分析
2.1.1护理人员整体学历水平偏低,科研能力有待提高
科研能力是指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或在分析问题时,有所发明有所创造的能力。这种能力需要通过系统的学习而获得。从我国目前的护理教育体系来看,专科教育对于护理科研的内容基本是空缺,本科教育中虽然有开设护理科研课程,但由于本科阶段有较大的基础理论及实践课程量,学生没有更多的时间投入到护理科研的工作中,只是初步具备了科研意识,只有在研究生教育中才会进行系统的科研知识的学习及实践。从表1结果可以看出,目前在我市二级医院中尚无硕士学历人员,本次调查中本科、大专学历的护士是在中专起点上通过自学考试、成人或在职函授教育等形式取得的学历,没有高考起点的全日制本科生。绝大部分护士没有经过系统培训,缺乏科学研究应具备的相应的知识,导致护理人员护理科研能力普遍不足。
2.1.2护理人员参与积极性不高,科研氛围不足
根据荆州市护理重点专科要求,护理人员的数量要占到总数的10%,其目的是希望从制度层面要求更多的护理人员参与护理科研及论文的写作,但从表2可以看出,这个数量并没有完成,且已发表的文章中有大部分是同一作者的文章,所以,护理人员写作的积极性尚未充分发挥。部分医院也只是依赖于这小部份人来完成上级的指令性任务,并未达到整体提高的目标。
2.1.3护士人力资源的严重匮乏,导致护士疲于应付工作,缺乏护理科研的积极性
以上7所医院虽然有3所达到了国家规定的最低1∶0.4的床护比,但这3所医院均是为即将迁址到新医院前所做的护士人力资源储备,如搬新院后随着床位的扩张,仍达不到1∶0.4的最低标准配备,且都是刚入职的新护士,不具备撰写论文及开展科研的能力。因为人力资源的严重不足,所以护理人员的劳动强度增大,疲于去完成日常工作,无时间去观察、发现、思考科研问题,即使在工作中发现有价值的问题,由于工作的被动与人员的压力,护理人员也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深入探究这些问题,这种状况不但挫伤了护理人员开展科研活动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也加重了护士的工作疲溃感。
2.1.4缺少护理科研的学科带头人
由于多种原因,基层医院中高职称的护理人员很少,此次调查的7所医院均没有达到临床护理重点专科要求高级以上人员达5%的最低要求,特别是在县级医院更低。此次调查中,县级医院正高级护理人员只有1名。有调查显示,目前基层医院护士护理科研原动力较差,普遍存在为了晋升才进行护理科研的现象。这与本次调查结果一致,基层医院职称晋升由于受指标限制非常难,这样导致护理人员职称晋升没有希望,也就丧失了科研与撰写论文的动力。同时,由于护理岗位管理、层级管理还未真正实施,不论学历和技术高低都做同样的工作,没有真正做到人尽其才,使具有丰富临床经验和部分较高学历的护士的积极性受到打击,没有很好地发挥能动性,带动护理队伍的科研。
2.2对策
2.2.1改革护理管理模式,大胆创新,引入竞争机制
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想让护理人员积极投入到护理科研中去,首先要充分调动大家的科研热情。要充分调动护士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就必须要实行护理岗位管理,只有从护士的岗位设置、护士配备、护士分级、岗位培训、绩效考核、护士晋升等多方面着手,才能够更好地调动护士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同时还可实施目标管理,将护理论文撰写数量与质量作为院科两级考核指标之一,对中级以上人员要求每人每年至少l篇,同时,对于超额完成的给予适当奖励,在评先表优、外出进修学习时给予政策倾斜,笔者所在医院(三级甲等医院)就是通过该方式,使护理论文及科研的数量及质量得到很大提高,护理人员的科研能力得到了提升。
2.2.2加强护士素质教育,完善知识结构,提高基层医院护士科研能力
有研究显示,护理教育能增加护士的科研知识,提高护士评估研究成果的能力。各医院要重视护理继续教育工作,在课程设置中要增加对护理科研写作方面知识的内容。同时,将科研骨干送出去学习与深造,回归后成立院内科研小组,由其负责组织有科研积极性和写作能力的护士,请相关专家讲授科研知识,定期召开学术小讲座、论坛等活动,营造学术氛围;同时开展从易到难、从小选题到大选题的护理科研,以点带面提高护理科研水平。
2.2.3争取各级领导的支持各级医院要认真落实
护理学业毕业论文 篇4
那么究竞什么是介护?是否等同于我们熟知的护理,在我国究竟怎样推广这个概念和培养介护专业人才呢?正文当中,会系统介绍日本介护概念的产生和发展,从字典释义到社会理解并与护理概念进行比较,提出介护福祉理念在我国推广,以及培养介护专业人才的价值和意义。
关键词:日本介护;理念推广;介护人才培养
根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截止2010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占比已经达到13.26%,中国已经进入了老龄化社会。国务院印发的《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中指出,“十二五”期间中国将迎来老年人口增长的高峰,年均增加860万人左右,预计到“十二五”末期,全国老年人口将达到2.21亿,占总人口的16%。根据人口统计学原理计算,到2050年,老年人口将超过4亿人,占30%以上。于此相对的是我国社会养老体系的建设目前还处于初级阶段,很多问题都处于探索中。
同为东亚国家的日本作为我们的邻国,素来有“银发之国”之称,是当今世界各国当中老龄化程度最高,发展最为迅速的国家之一。日本在20世紀70年代就进入了老龄化社会,当时的日本也经历过养老行业的发展和探索阶段,也曾面临过社会资源不足,人才紧缺,社会制度不完善等问题。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日本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和探索性发展,社会福祉制度和养老行业的产业化发展成果十分突出,特别是日本“介护”福祉制度的构建和专业化人才队伍的壮大,近年来引起了很多国内专业人士的关注,但对于“介护”概念大多解释模糊,或直接等同于护理,那么就先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究竟什么是“介护”。
一、什么是“介护”
日语的“介护”是一个造词,是由日语词“介抱”的“介”和“看護”的“蘸”两个字组合而成,日语古语辞典中并没有这个词。日语的“介抱”即为中文“照顾”的意思,“看护”即为中文“护理”的意思,“介护”即可视为介于普通人都可以做到的“照顾”和专业人员提供的“护理”之间的一项工作,台湾学界将其翻译为“长期照护”。
“介护”这个词在日本出现,最早是与1963年制定的《老年人福祉法》相关联。日本养老制度的构建经历了补缺型,适度普惠型,普惠型,三个阶段的社会福祉制度,与以上三个阶段相对应的则是三部法律的颁布,1946年的《社会救济法》、1963年的《老年人福祉法》、以及1997年的《介护保险法》。其中的《老年人福祉法》规定了建立养老院新体系,新建一批专门面向失能老人的特别养护老人院。但是在大量新建的特别养护老人院里出现的新问题,就是究竟由谁来照顾老年人。从前的养老院都是由阿姨来给老人做饭并照看(日本称为“寮母”),但在特别养护老人院中,大多数都是一些患有认知障碍症或者身体功能严重障碍的失能老人,照顾他们的工作与从前阿姨做的事情是完全不同的。日本政府也考虑过采用一些护理专业的护士,但护士的数量不足,完全应对特别养护养老院的工作是不现实的。
当初设立这种特别养护老人院,就是怀着为了解决一些家庭无法照顾老人,由专业设施代为照顾的初衷。所以照顾老年人的人员,如果要让一些完全没有护理专业知识的人员来进行,就背离了当初的初衷。这样一来就产生了一个问题,谁来进行这项工作,为了吸纳人才,日本首先提高了从业人员的薪资待遇水平,并且大力推广设立专业基础技能的培训机构,来壮大服务人员队伍。那么这些长期从事照顾老人的人员,却无护理专业资格者,究竟怎么界定?他们没有护理资格证,肯定无法称其为护理人员或者护士,就在这个时期,“介护”一词诞生了。
二、“介护”专业的发展
介护专业产生之后,随着日本特别养护老人院和地区养老院援助活动的实践积累,对介护工作的专业性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987年确立了日本《社会福祉士法》以及《介护福祉士法》,对介护给予专业的资格认证,以保证介护工作的专业化。
1997年颁布的《介护保险法》更是彰显出了介护人员多年形成的专业水平。日本政府为开发介护保险法给付标准评级体系,从1995年开始进行了大规模的调查,从全国被评为优秀的养老机构中选定51家,由专家对机构中的介护工作人员进行了为期两天的全天24小时跟踪,并对他们的行为进行具体到分钟的详细记录,最后得到2379名介护人员向3800位老人提供的约1000万分钟的具体资料,此项调查的依据完全是介护人员多年来形成的专业技术和工作方法,并依托这项调查,开发出了沿用至今的判断介护服务对象初步状况的电脑评断工具。
三、介护与护理的区分
可能有人会说,既然已经有了传统的护理专业,介护还有必要当做一门专业来对待吗?那我们就要从以下几个角度来看一看介护和护理的区别。
本科护理论文 篇5
【关键词】社区护理;护理本科生;互联网;学习平台
2017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1]中明确指出要深入推行“互联网+”行动,倡导利用信息技术提高教学质量。社区护理学是一门交叉学科,只基于课本的课堂教育,不利于学生了解我国最新的社区护理发展动态以及认识基层卫生工作。信息化资源平台建设对于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临床思维的形成以及终身学习目标的实现有重要的意义[2]。为了拓展社区护理学的学习途径、辅助《社区护理学》教学并对社区护理学相关知识进行宣传和普及,2017年2月我校社区护理拓展学习平台正式投入使用。本研究旨在探讨护理本科生参与网络拓展学习的学习需求,评价护理教学类拓展学习平台的使用效果。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2017年3-6月,便利抽样法选择中国医科大学护理学院2014级使用过社区护理拓展学习平台≥3次的全日制护理本科生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完成《社区护理学》课程学习,且使用社区护理拓展学习平台≥3次的护理本科生。排除标准:不了解社区护理拓展学习平台内容者。本研究共纳入护理本科生71名,其中男10名(14.1%),女61名(85.9%);年龄20~23岁,平均(20.44±0.57)岁;均为高考统一招生入学,现为大学三年级的护理本科生。
1.2方法
1.2.1社区护理拓展学习平台的构建
社区护理拓展学习平台-于2017年2月建成,并于2017年3-5月伴随《社区护理学》课程的开展投入使用。学习平台中的网络讯息由具有10年《社区护理学》教学经验的教师提供及筛选,由1名护理专业本科生作为网络管理员协助教师参与网络数据统计、相关资料的上传等辅助工作。学习平台分为“知学”、“纵横”、“视界”、“多巴胺”、“回声”、“关爱”、“任意门”、“声音”8个版块。其中“知学”作为与《社区护理学》教学密切配合的板块,主要包括章节的学习提纲、练习题、思维导图和课程相关拓展知识。“纵横”板块纵向收集社区护理学的发展历史、重要研究机构等,横向比较国内外社区护理学的发展现状,如《世界社区护理发展史》。“视界”板块则多为来自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和中国社区卫生协会等关于社区护理的最新资讯,如家庭医生签约、“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的探讨等。“多巴胺”模块,是教师推荐社区护理相关书目、网络课程、临床技能、经验分享的专区。在这一区域中,学生可以对以往课本中学过的课程及知识点进行指向性的复习和学习。“回声”板块提供了网站用户满意度反馈平台。“关爱”板块中的内容则是以教材为指导,与生活实际相关的小知识,既是教材内容的拓展延伸,又体现平台的人文关怀。“任意门”板块是教师根据教学需求及学生反馈的学习需要,提供视频、音频、动画、文本文件、图片等资料,供学生下载使用。管理员在“声音”板块定期提出讨论话题,师生可以就社区护理相关的热点问题进行互动讨论。
1.2.2学习平台在教学中的应用
在开始学习新章节前,学生可借助“知学”板块中的学习提纲进行预习;在课后,学生完成平台上相关练习题。教师在讲授新章节前利用思维导图带领学生回顾本章节内容并讲解练习题。教师在课上也会根据教学需求播放学习平台上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视频,并告知学生视频链接位置,便于学生课下自行反复观看。学生在课后也可以利用学习平台了解社区护理最新权威资讯。采用教师课上推荐,学生课后自由选择在平台上查阅学习的形式。
1.2.3效果评价
(1)问卷调查法:采用庄辛鑫[3]编制的基于用户满意度的网络学习资源调查问卷评估社区护理拓展学习平台的应用效果。该问卷包括学习者期望和质量感知两部分,其中学习者期望部分包括个性化期望、可靠性期望和总体期望3个维度;质量感知分量表包含内容质量、形式质量、操作质量和技术质量4个维度(共18个条目);该问卷可用于调查学习者在使用网络资源前对其重要性的认知程度以及在使用网络资源后对其的实际感受。该问卷采用Likert5级评分法,其中将重要性分为“非常重要”、“重要”、“一般”、“不太重要”、“无所谓”,依次计为5~1分,得分越高,表示学生认为学习平台的该条目越重要;将实际感受分为“非常满意”、“满意”、“一般”、“不满意”、“非常不满意”,依次计为5~1分,得分越高,表示学生对学习平台的满意度越高。该工具用于调查学习者对于网络平台的期望、使用前对各条目重要程度的认知期望和使用后的实际满意度。本研究中问卷的总Cronbach’sα系数为0.912。(2)访谈法:研究者于调查问卷数据统计分析结束后,在填写调查问卷的学生中,采用目的抽样,选择男生2名,女生8名,共10名同学进行访谈,以期深入了解学生使用社区护理拓展学习平台后的感受,为平台的改进提出宝贵建议。
1.3资料收集方法
由一名经过培训的2015级学生作为调查员,于课程结束2周时对中国医科大学2017年上半年完成《社区护理学》课程学习,且使用平台≥3次的2014级护理本科生进行集中问卷调查。经过询问该年级学生均使用平台≥3次。发放问卷前调查员说明问卷调查的目的、填写问卷的具体要求,问卷当场回收,共回收问卷71份,剔除填涂不完整的2份问卷,回收有效问卷69份,问卷的有效回收率为97.18%。1.4统计学处理采用双人录入法将数据录入Ex-cel表格形成数据库,核对无误后,采用SPSS20.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珚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频数和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并进行描述性分析,以P<0.05或P<0.01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学习者期望得分情况
学习者期望总分为(4.03±0.55)分,其中个性化期望维度均分为(4.01±0.64)分,可靠性期望维度均分为(4.08±0.67)分,资源整体期望维度均分为(4.00±0.60)分,护理本科生对社区护理拓展学习平台的兴趣很高。
2.2质量感知得分情况
本研究结果显示,仅操作质量维度护理本科生使用社区护理拓展学习平台前的重要性认知和使用平台后实际感受感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使用后实际感受中,形式质量(多样性、合理性、识别程度)得分较低,技术质量(安全性、稳定性、兼容性)得分较高。
3讨论
3.1护理本科生对社区护理拓展学习平台有较高的兴趣
本次调查发现,护理本科生对学习平台有较高的期望。信息化时代的今天,传统课堂越来越满足不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大学生对互联网很熟悉,对接受新鲜事物态度积极[4]。学习平台的交互作用使学生参与其中,改变了传统上“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式,这种新颖的方式,增添学习的趣味性,让学生充满期待。
3.2护理本科生对平台内容质量满意度较高,但针对性方面有待改善
用户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的信息量越丰富,对学习过程的满意度也越高[5]。学生对内容质量满意度较高,说明学习平台内容丰富等方面得到了学生的认可。社区拓展学习平台是一个以学生自主学习社区护理拓展知识为中心的平台。平台将学习变成学习者的主动行为,让其自主学习所需要的知识,感兴趣的内容。在与学生的访谈中,学生反映喜欢通过学习提纲、思维导图梳理教材知识,平台内容丰富,既可以了解专业资讯又可以学习对自己及家人起到积极教育作用的小常识,但针对性稍差,有的板块中资料分类不够清晰。比如可以在“关爱”板块的资料标题中写出所属方向,并且尽量涵盖儿童、妇女、中老年人、慢性病等方面,为同学们提供更清晰、更全面的资料。通过访谈可以得知学生更喜欢有针对性的内容,这也印证了评价工具得出的针对性均值偏低。学生更喜欢阅读与自身或生活相关的内容,同时也对资料内容之间的均衡、资料的丰富性、资料的分类整理有一定的要求,平台可以针对这些方面进行改善。
3.3护理本科生对平台形式质量满意度较高,但多样性有待加强
构建行之有效、丰富多彩的学习平台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尤为重要[6]。社区护理拓展学习平台中资源表现形式仍以文本为主,辅以思维导图、视频、图片。学生希望学习平台可以增添更多动画、音频等形式。这与高立雅等[6]的研究结果一致,通过网络进行学习时,护理专业学生更加倾向于演示式的方式,能够更加直观地了解如何做,加深理解和记忆。但学生普遍提到对思维导图很感兴趣。通过网站点击率也可发现思维导图的浏览量很高。思维导图是一种使用节点(信息段)表示信息的可视空间方法[7],将一串枯燥的信息变成彩色、高度组织性的树枝状图表,有助于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提高学生记忆的效果,激发学习兴趣。通过学习提纲、练习题和思维导图辅助学习的方式得到了学生的好评,学生表示可以扎实地掌握本章节的知识,记忆重点知识。关于平台的合理性和识别程度方面,学生表示,学习平台的界面设计友好,板块分类清晰,界面以蓝白为主,简洁大方,清晰美观,文章中需要注意的地方用不同颜色标记,提高了阅读的便利性。印证了王宁[8]等的研究结果,友好的界面设计能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
3.4护理本科生对平台技术质量满意度最高
本研究发现,护理本科生对拓展学习平台技术质量使用前重要程度的认知和使用后实际感受的满意度得分均最高。说明学生对资源使用过程中是否存在安全隐患、能否正常下载、阅读,以及是否能在不同网络环境下正常使用的问题很关心。如今网络发展迅速,大学生对互联网的应用越来越熟练,要求也越来越高。使用移动设备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进入学习平台浏览资料[9],是平台受学生欢迎的一个原因。学习平台兼容性好,运行稳定,得到了学生的认可,可以继续发展。
3.5护理本科生对平台操作质量满意度尚可,互动性亟需加强
护理学业毕业论文 篇6
[关键词] 社会评价 护士生培养 护理教育
为了更好地总结高等护理教育的规律,探索高等护理教育与社会需求的关系。台州学院医学院护理系、学生工作办公室、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对2002~2008届的护理专业毕业生进行了调查。本次调查历时三个月,陆续走访了浙江省的上百家医疗卫生单位,采取问卷调查、座谈、访谈等形式对护理专业毕业生工作情况进行了实地调查。
调查结果显示,护士的工作是面向社会,面向广大公民,除有些在卫生保健机构从事保健工作,在学校从事护理教育工作外,目前重点是在医院从事临床护理工作,其中主要包括基础护理、专科护理、护理管理、护理教育、护理科研、预防保健等。用人单位普遍认为毕业生的素质较高,工作态度端正、工作责任心强、专业基础知识比较扎实、专业技能娴熟、适应能力较强。毕业生能将自己所学知识运用到护理临床实践中,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风范。部分毕业生在各方面表现均很突出,已经成为单位的骨干力量或是重点培养的对象。同时,用人单位也指出部分毕业生需要加强的方面,例如,人文素养、人际沟通、开拓创新能力等。他们认为,一些毕业生的自主意识过强而心理素质相对较差,易满足,缺乏实干精神,在职业道德,吃苦精神方面都有所欠缺,在触及个人利益事情上表现比较偏激,有时表现为职业心理的不稳定。通过本次调查,医学院与毕业生和用人单位的联系得到了进一步加强。用人单位对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提出的建议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一、进一步加强对护士生的综合素质教育
现代护理人才的素质包括思想政治道德素质、专业业务素质、综合能力素质等几个方面。护理事业的发展有四大趋势:护理人员将成为医生的平等合作者;护理人员将成为社区卫生保健的主要力量;护理人员将成为健康教育的主要实施者;护理人员将为危重患者提供高质量、高技术服务。在经济飞速发展、改革不断深化的转型期社会里,社会各方面(包括护士生、家庭、用人单位、社会大众)对医学院校培养出来的护理专业毕业生有很高的期望。针对本次调查所显示出的毕业生的不足,护理教育应更加注重以下五个方面:
1.将护士生的素质教育纳入教学培养计划。护士生由于专业特点,基础及专业理论知识学习的时间相对较多,课程压力大。可以一方面适当增加他们选修科目的比例,另一方面,整合课程之间的共同点,以增加素质课教育比例,减少专业课负担。此外,加快医学院校人文社会学科的发展,针对不同年级和专业开设选修课程,建议开展心理学相关课程的教学,系统的培养护士生的人际交往与沟通能力。
2.重视对护士生心理品质的培养。现代医学模式的发展,对护理工作的要求不断提高,也包括病人的心理护理。这就需要护士有良好的心理品质,它主要表现在:工作中高度责任感、果断而坚韧的意志、准确而持久的记忆、热情而稳定的情绪及敏锐的观察力等,要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创造各种氛围,逐渐养成良好的心理品质。
3.充分发挥第二课堂的优势。丰富校园文化活动,鼓励学生参与各类学生社团,参加各种实践和志愿活动,在活动中锻炼人际交往和沟通能力。学校应该主动为学生搭建社会实践平台,鼓励护士生走出校园,深入到社会各个层面及基层医疗机构,使他们了解我国医疗卫生现状,培养职业素养和团队精神。定期邀请专家学者及各界人士,举办素质教育讲座,使护士生能够了解不同领域的知识,开阔视野。
4.加强职业荣誉感的教育。目前,大多数护士生都是独生子女,他们在为人方面还存在许多不足,譬如他们好以自我为中心,怕吃苦,怕脏怕累,自己又不肯吃亏,挫折能力差,心理素质相对较弱。再加上社会上普遍认为护士只是从事打针发药等简单工作的初级劳动者,使得他们觉得护士这个职业社会认同感不强。因此,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更要加强学生的职业教育,以南丁格尔精神为指引,加强职业荣誉感教育,提倡奉献精神。
5.在校内管理方面,应加强学生“三自”工作力度,“三自”指得是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使广大护士生从校内各种行为的自治中增强组织管理和人际交往能力。
二、建立执业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
目前,医学院的护理教育大多仍是以专业知识为基本导向的教育模式。护理专业多数课程的理论体系与教学内容仍依附于以生物医学模式为基础的医学教育,强调疾病和治疗的多,讲病人与家庭社会、护理和预防的少。在护理专业的人才培养计划中,重点放在专业知识的积累和学习。医学基础知识内容的安排偏重,课程内容和护理专业要求有一定的偏离,学科间衔接有待进一步调整。近年来,护理教育中“课堂教学与临床实践相脱离”的问题已被多数人所认同。目前,护理专业教育已经普遍关注了学生专业技术,也就是实践技能培育的重要性,以专业技术为导向的教育模式逐渐进入实施阶段。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医学模式的转变, 护理模式和护理概念已发生了变化,护理工作已从以疾病为中心转变为以人的健康为中心,从功能制护理转变为整体护理。执业能力的核心内容专业能力已成为当今护理专业培养的客观要求。这就需要我们建立执业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修正护理教育课程体系框架。
执业导向的护理素质教育模式应该包括以下内容:借鉴世界各国护理教育改革的成功经验,建立以执业为导向的护理素质教育结构理论模型,修订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建立和执业要求相适应的课程体系及教材体系,不断调整教学方法提升教学效果,建立以执业为导向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及质量跟踪体系。
三、加强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工作
由于护理专业自身的特点及我国社会人群存在对护理价值认识不足的现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护理专业大学生专业思想的稳定、学习的热情及就业竞争力的提升。因此,护理专业大学生就业指导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帮助学生形成对本专业的正确认识和评价。学校要建立大学生就业指导的长效机制,从大一开始,就要重视大学生就业指导、就业教育等工作,帮助大学生了解护理专业职业发展和职业素质要求,指导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设计,帮助学生培养多方面的兴趣和能力。就业指导的内容还包括就业思想、心理、就业信息、应试技巧、求职礼仪指导和专业技能训练,以提高学生的求职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护理专业的毕业生在临近毕业时会面临较大的就业压力。主要原因是毕业生就业时的首选目标是城市里的大医院,而各地招收毕业生的时段相近,因此部分毕业生首次择业失败后就会面临就业“困难”。对此,医学院校应当积极鼓励毕业生转变就业观念,让学生们意识到在相对不发达的地区工作更能体现人生价值,也有更多的机遇。鼓励先就业,后立业,再创业。同时,医学院校应加强毕业生的职业规划教育,帮助学生瞄准目标、摆正位置,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脚踏实地做事,避免好高骛远。
四、加强对外交流和合作,培养合格的护理人才
在毕业生中进行跟踪调查,是促进学校教育教学水平发展和提高的手段之一。此次调研工作不仅使我们能够了解到毕业生在各自工作岗位上的表现、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评价,而且能够了解到社会对护理教育改革的观点和看法。调研工作加强了学校与其他单位的联系,使我们有机会学习和借鉴其他医学院校的教学经验,有的放矢地开展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通过实地考察用人单位和毕业生的情况,可以向即将毕业的学生更全面地介绍用人单位,扩大毕业生的就业思路。同时,发挥毕业指导中心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加强与毕业生的联系,加深他们对母校的感情,让他们了解学校的新发展和取得的成就,使他们更有归属感。加强与用人单位的联系,征求他们对毕业生的意见和建议,为学校不断完善护理教育提供最直接的依据,及时了解用人单位的需求,并根据社会需求及时调整我校的培养方向和教学内容,与时俱进地培养人才。尤其是实地调查,能够得到更真实、更深入的调查结果,能够加强与兄弟院校的联系,相互借鉴一些有特色的教学和培养模式,共同为护理教育教学的发展创新提供宝贵的素材和思路。
参考文献:
[1]袁芳,徐云。面向21世纪护理人员应具备的知识与技能。实用护理杂志,1999,15(7).
护理学业毕业论文 篇7
近年来,电大现代远程教育作为一种新型的成人教育模式,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特别是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而取得了跨越式的发展,满足了我国产业调整阶段大量在岗及转岗人员提出的学历和技能再教育需求,本专科招生数量呈逐年递增趋势,充分体现出远程教育模式的特殊优势。以分散学习、开放性学习和自主性学习为主要特点的电大远程教育在很大程度上迎合了成人求学者的实际需求,引领着我国成人高等教育模式的改革,是我国建立终身教育体系和学习型社会的重要保证之一。但由于我国远程教育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国家层面仍未形成统一的规范和指引,教学理念未摆脱传统高等教育的影响,网络教学资源建设相对滞后,师资队伍和专业建设较为薄弱,学生的主导地位和学习自主性尚未得到真正意义上的实现,教学质量管理体系有待完善。
1.教学目标与学生需求脱节现阶段的电大远程教学功能定位仍局限在学历层次提高和文凭的获取,忽略对学生综合能力和专业实践能力培养。而对于成人教育来讲,教育的首要功能应服务于学生的岗位需求,在专业设置和课程设置上以市场为导向,分层级解决学员的就业和再就业的职业能力培养,帮助学员提高就业能力和职业成长能力。
2.教与学的主体地位倒置在远程教学中,课堂面授教学仅占总学时的三分之一,因此教师的作用不再只是知识的填充和灌输,而是整个教学活动的设计者、学习方法的指导者、课外学习的答疑者和课堂教学的指导者,整个学习活动的真正主体应是学生本人。而成人学生由于工学矛盾和自律性差,他们以机械式记忆和应试复习为主要学习方法,主动获取学习资源的意识和能力不足,大多数学生成为被动受教者。
3.远程教学特点体现不足成人远程教育是基于现代网络技术开展的学历教育或继续教育,因此,要实现真正意义的远程教学,不仅需要强大的技术支撑平台,满足学生在线学习、管理人员在线管理等需求,还需要有强大的教学资源库支持,这包括网络课程设计、多媒体教学资源和配套教材的开发等一系列内容。现阶段,电大远程教学的网络资源相对落后,远不能满足开放教育的需求,也与普通高校的远程网络教学能力存在很大差距。
4.教学监控系统性缺失长久以来,电大教学管理往往是照搬普通高校教学管理模式,制定的教学管理制度缺乏电大特点,存在管理漏洞和真空,各教学环节的质量标准不明确、不健全。各级电大对教学的监管往往侧重教学结果,对教师的教学过程和学生的学习过程监控投入不足,对教育教学过程的精细化、系统化管理较为缺乏,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电大教育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基于电大远程教育的特点,我们必须客观分析制约电大远程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立足现实条件,剖析远程教育教学的细节流程,加强薄弱环节的建设和管理,从而确保广播电视大学远程教育的可持续发展。近年来,各分校在北京广播电视大学的基本要求框架下,不断进行着尝试和改革。作为基层广播电视大学,朝阳分校在教学管理工作中,以多媒体网络教学平台为依托,逐步探索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和教学手段,狠抓日常工作规范管理和关键教学环节质量管理,把入学教育、面授教学、实践教学作为保障教学质量的关键环节,进一步加强关键环节的教学过程管理,力争既要通观全局,又要细致入微,逐步建立起教育教学质量管理的长效运行机制。
二、以质量为核心,抓好教学关键环节
朝阳分校在“十二五”期间,在北京广播电视大学的基本要求框架下,提出了“稳定规模,提高质量”的总体要求,并将“抓规范、抓质量、抓改革”作为教育教学工作的重点,围绕新生第一课、面授第一课堂、网上第二课堂、实践教学等关键环节,实现关键环节标准化,标准工作流程化,流程工作日常化,把各项工作指标向日常管理工作不断内化和固化,逐渐形成良性教学管理循环模式,从而切实保障育人质量的真正提高。
1.重视入学教育,上好新生第一堂课
众所周知,在远程教育过程中学员的主体地位尤为重要,而实现学生主体地位和学习成效的关键点是学生自治自理自学能力。入学教育是开放教育学员入学后的第一节课,入学教育的内容设计和实施效果直接影响学员自治自理自学能力的形成。朝阳分校始终坚持抓好新生入学教育工作,不断总结以往入学教育的经验,调整入学教育各环节设计,使入学教育内容与时俱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入学教育的形式多样化,增进与学员的互动与交流,使入学教育的主讲队伍不断优化,增强学习效果,切实发挥入学教育的作用,帮助学员顺利完成大学学习角色转变。
(1)发放新生手册,帮助学员掌握学习规则分校为每位新生学员发放新生入学须知和开放教育指南,内容涉及“入学教育活动”安排计划、学校简介、北京广播电视大学和朝阳分校相关文件、常见问题解答、常用联系方式等方面,尽可能全方面帮助学员了解学校相关规章制度、学业和学位相关政策,为学员合理安排个人学业计划提供科学依据。
(2)认真组织开学典礼,增强学员认同感和归属感典礼作为一种仪式,在人生的各个阶段都担当着不同的功能,蕴含着不同的意义。新生开学典礼标志着学员新的社会角色和社会责任的开始,为此,朝阳分校认真为每期新生组织隆重而严肃的开学典礼,并将其列为全校开学最重要工作之一进行周密筹备。开学典礼过程中,由教师代表介绍电大学习特点,学校领导提希望、提要求,为学生播放北京广播电视大学宣传片,力求通过开学典礼激发学员的求知激情与冲劲,给新生留下难忘精彩的第一课,形成一个良好的学习开端。
(3)精心准备专业辅导,加强专业认知新生入学教育活动中,朝阳分校邀请北京广播电视大学各专业责任教师为新生进行开放教育学习特点介绍和专业介绍,帮助学员理解开放教育学习的特点和重点,了解本专业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计划、学习方法等内容,让学员对所学专业有全貌性了解,加强对个人未来学习的计划与管理。
(4)重视网上学习技能指导,解决学生自主学习的关键手段新生入学后,通过机房面授的形式分班组织新生网络技能培训,使学员切实了解现代远程开放教育的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资源特点,初步掌握开放教育的远程学习方式和学习技巧,学会利用计算机进行网络自主学习和有效使用网络资源,为学员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积极参与教师网上教学和进行自主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5)加强新生班级建设,促进优良班风建设根据分校惯例,每个新生专业在开课前由班主任组织召开班会,进行师生面对面交流,宣讲学校相关制度,并开展诚信学习主题教育,组建班级管理委员会,成立班级学习小组,加强班级内部建设。通过开展多种班级活动,建立师生沟通机制、学员间交流平台,促进班级集体建设,培养学员的主人翁意识,推动班风建设,为今后学员提供有效学习支持,增强班级凝聚力。
(6)召开新生座谈会,加强教学信息反馈与沟通为及时了解新生入学后的学习状况,掌握教学工作开展效果,朝阳分校在新生入学一个月后组织召开新生代表座谈会,并邀请校领导和相关教务人员、班主任和老生代表参加。座谈会上,老生代表介绍远程学习的关键点和学习经验,分校教务老师介绍面授学习、网络自主学习重点并听取新生对教学工作的意见和建议。通过新生座谈会,增进了师生间的沟通交流,为提高学校教学质量、改进教学组织和教学管理起到了积极作用。同时新生代表将发挥桥梁纽带的作用,把学校的育人理念和教学要求传达给本班同学,从而建立起学生与学校间良性沟通渠道。
2.有序开展面授课程,确保第一课堂教学质量面授辅导是电大开放教育区别于网络学历教育的重要特点,是体现大学强烈的学习氛围、真实有效的师生互动的重要环节,面授教学质量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远程教育的质量。朝阳分校在面授课程管理过程中,以理念更新为先导,不断调整面授环节管理模式,以期实现面授环节的有效教学。
(1)加强面授课程设计,逐步确立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朝阳分校在落实教学任务过程中,要求任课教师结合远程教育特点,改进教学设计和教学行为,并根据学员需求和认知能力,科学设计面授教学计划和内容,尽可能把面授课教学环节安排在学生最需要辅导的时候,使学生在有限的学习时间内了解课程的基本框架,掌握本门课程的基本学习方法,明确自学阶段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和难点。
(2)加强面授组织管理,确保教学秩序稳定为确保教学秩序稳定,朝阳分校实行面授课值班制度、推门听课制度和任课教师课前、课后签到制度。每次面授课安排教务管理人员值班、班主任随班听课,对教学过程中突况进行及时处理,同时对课堂教学进行必要巡查。为提高课堂出勤率,朝阳分校对考勤工作常抓不懈,利用教师、班主任、短信平台等多种手段督促学生参加日常教学活动,每月公布班级出勤率,并把班级出勤率和班主任考核挂钩。
(3)提高学员学习能力,引进情感育人朝阳分校重视在面授课上对学员学法的指导,指导学员如何使用教材和教辅用书、如何调配自学时间和自学内容等,帮助学员提高学习能力和学习效果。此外,朝阳分校在面授课教学过程中,重视教师与学员的情感沟通和互动,营造宽松的面授教学氛围,面授教师对学习困难学生能够提供耐心热情的辅导,使学员能够真正体会到面授教学的魅力,提高学生出勤率,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3.建立有效的网络教学平台,提高第二课堂参与面和有效性教学内容是一个动态多变的开放性系统,而远程教学的网络教学模式为教师开展形式多样的立体化教学活动提供了有力手段。朝阳分校在充分了解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和北京广播电视大学网络平台的基础上,不断加强朝阳分校在线的自主开发和使用,充分开发利用学校、教师资源,为教学提供全方位的支持服务,力求将“朝阳电大在线”打造成为一个虚拟校园,与现实校园相结合,共同发挥全面育人功能。朝阳分校紧紧围绕《北京广播电视大学关于加强和提高网上教学质量的实施意见》,进一步深化《朝阳电大网上教学实施细则》的落实工作,深入开展教学一体化设计规范建设,强调面授教育与网上资源同步,要求任课教师定时、保质、保量上传网上学习资料,开展各种形式的网上教学活动,为学生提供各种助学服务,有效推进校级平台的教学资源建设,帮助学生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和学习效果。为确保网上教学活动的效果,朝阳分校采取任课教师、教务人员、技术人员、班主任四位一体联动机制。鼓励专兼职教师结合教学安排组织网上教学活动,定期召开教学研讨会,围绕如何利用网络平台开展教学,如何利用网上教学资源促进教学,如何利用管理手段督促学生参与网上教学等问题展开讨论,为推动网上教学出谋划策。同时,为配合任课教师开展网上教学活动,教务人员加强了与任课教师、班主任的沟通,采取班主任催促、任课教师督导等方法,吸引、鼓励学生参与网上学习,充分利用三级教学平台的教学资源,提高第二课堂的学习效果。分校技术人员实时加强网上教学监控,第一时间了解网上教学开展情况,将相关数据提供教务管理人员,并定期向学生发送短信提醒通知,多管齐下,督促学生参与网上教学。
4.严格实践教学环节,把好出口关实践教学是远程开放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教学质量和学生综合理论进行全面检验的关键环节,是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途径,朝阳分校把实践教学环节纳入教学关键环节体系,不断加强实践教学体系建设,摸索出适合分校实际的实践教学管理手段和方法。
(1)加大基础投入,改善校内实践教学条件朝阳分校一直重视教学硬件条件建设,近几年先后建成了护理急救专业教室和模拟病房、工商企业管理综合实训中心、学前教育奥尔夫音乐教室等专业实习实训教室,为实践教学的开展提供了必要的硬件保障,也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学校的办学能力和办学空间。
(2)加强实践环节管理,坚持质量为先实践教学环节,朝阳分校通过“召开两个会议,签订两个协议,严把一关,实现四个目标”落到实处:即召开毕业论文指导教师座谈会和毕业学生论文动员会,分别与指导教师和学生签订责任协议书,严把本校论文初审关,师生共同重视、有序进行、责任分明、目的明确。
(3)严格选聘制度,重视指导教师能力要求实践指导教师的指导水平直接关系到实践教学质量,朝阳分校多年来坚持实践指导教师队伍建设,形成了较为稳定的专兼结合的指导教师队伍。日常教学管理过程中,重视对指导教师的培训和信息沟通,每次下达指导任务前,召开指导教师培训会,明确指导任务、指导标准和指导进程,同时要求指导教师,在选题来源上尽可能与学生实际工作相结合,将基础理论知识有效运用到实际工作当中,以切实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并按照时间要求,与学生协调好写作进度,确保按时保质保量完成毕业论文(实践报告)。通过近几年的努力,分校的实践教学效果取得显著提高。2013年春我校共有14个专业325名学员提交毕业论文和毕业设计,其中321人合格。2013年春,分校全部完成10个专业、116名学员、10场次的论文答辩工作,会计学、法学、英语、土木工程、社会工作、学前教育、工商管理、护理学等本科专业通过率为100%,行政管理专业本科通过率为92.30%。
三、系统推进教学过程管理,重视教学质量评价和反馈
建立和完善适应成人教育的过程管理体系是提高成人高等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朝阳分校以标准建设为先行,不断完善各教学环节的标准体系,加强对教育教学各环节的过程监控,逐步实现了教学管理制度化、教学检查常规化,教学督导全程化,质量监控日常化,并将领导听课、督导听课、同行听课、学生反馈、学生评教贯穿到整个学期中,进一步保证了教学活动的质量,教育教学效果得到学生的认可和好评。
1.不断完善制度建设,规范教学管理流程为了加强教学管理,严密教学组织过程,建立和稳定正常的教学秩序,朝阳分校在日常管理中坚持“务实、规范、高效”的原则,不断加强过程管理的规范设计,探索并逐步形成了教学管理工作的长效机制。近两年,朝阳分校根据教学实际情况,共制定、修订教学管理制度近20项,涉及教学运行管理、网上学习管理、考试环节管理、实践教学管理、教学质量管理、师资队伍管理、科研工作管理、班主任队伍管理、学风建设等九个方面,有效增强了教学管理工作的规范性和科学性,进一步激发了教师参与教学改革的积极性,有效推进了学生德育工作进程,为全面提升分校教育教学工作水平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2.逐步开展全过程监控的质量管理模式朝阳分校设置专门教学管理岗,协调推进全校的教学质量监控工作。同时,学校建立了一支以校领导、系主任、学术委员会委员等组成的督导工作组,确保督导工作的顺利运转。针对以往在教学质量监控中只注重结果的情况,朝阳分校不断加大教学质量管理投入,根据各学期教学管理工作安排,逐步加强教学管理的全过程监控和督导,严格把好教学入口关和出口关,进一步重视各项工作落实的实效,加强对学生的过程性学习和网络学习的监控,加强对教师教学准备和教学组织的监控,深入推进毕业实践环节、考试环节等重点工作的工作流程设计和执行力度,促进学生的在线学习比率、网考通过率和论文通过率。从2012年起实施推门听课制度,听课小组随时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进行了解,重点对“双低课程”即低及格率和低出勤率进行听评指导,并将听课、评课的情况向教师本人反馈,鼓励教师改进教学组织形式,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结合北京广播电视大学自开课改革和一体化考试等相关工作,朝阳分校积极主动调整网络考试工作思路和方法,加强对考务工作的全程监控,不断加强考务工作规范操作,通过考前严密部署、认真培训,考中全程监控、强化考纪,考后全面总结、及时反馈,各个环节实行标准化操作,确保考试全过程真实公正公平。
3.开展教学质量因子数据分析,提高工作科学性和指导性为了更好做好教学质量的评估总结,提高教学质量,同时更加全面而认真总结日常教育成果,朝阳分校在主管校长的领导下从2011年开始开展教学质量因子数据分析,并形成学期教学质量因子分析报告。此项工作的数据来源基本涵盖了各主要教学环节,通过在校生基本情况分析、面授课程管理情况分析和面授课程出勤情况分析,全面了解日常课堂教学的开展情况;通过对毕业论文复审通过率、毕业生统计、学位率统计、全国统考网考通过率、第一学期考试及格率统计和优秀学生数量统计、专升本情况等相关教学质量因子进行了分析,进一步检验我校的教学成果;通过与兄弟院校进行网考通过率分析,查找不足。教学质量因子分析工作为我校进一步调整管理手段,深入推进远程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科学指导教学管理和教学工作的改革提供了第一手资料,为今后建立完善的教学质量保障和督导体系夯实了基础。经过多年的摸索和积淀,朝阳分校已基本建立了一套比较完备的教学管理体系,形成了较为优化的教学管理工作机制,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的理念不断强化。在未来工作过程中,将以建设开放大学为契机,不断深化教育教学管理改革,稳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进一步发挥学校的育人功能和为区域经济服务功能,聚精会神打造核心竞争力,提高基层电大分校的社会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