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范文 > 毕业论文 > 论文范文 > 孙子兵法论文范文 孙子兵法论文范文800字通用7篇正文

《孙子兵法论文范文 孙子兵法论文范文800字通用7篇》

时间:

选修课《孙子兵法》论文 篇1

课 次 一、二节

班级学号 110198140

《孙子兵法》研读结课论文

五事七计与战略决策的研究

名:张 姗 姗

授课老师:黄 雪 松

院系名称:会计学院

专业名称:财务管理

2012年12月16日

开题报告

参考文献

[1]檀明山著。赢在谋略:孙子兵法与现代商战 (上册)。团结出版社,2006年01月第1版。 [2]岳水玉 梁敬民著。孙子兵法与高技术战争。国防大学出版社,1998年07月第1版。 [3](日)滕冢邻 森西洲。孙子兵法奥秘深探。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年08月第1版。 [4]吴如嵩 著《孙子兵法浅说》解放军出版社 1997 年7 月第3 版 [5]洪兵 《孙子兵法的现代应用》 2004 年11 月02 日舰船知识网络版 [6]郭化若 著《孙子译注》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6 年6 月第1 版

[7]刘晓宇,《孙子兵法》的“五事”“七计”,《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08年10月第24卷第5期

[8]张冀湘。倪发军。陆军师进攻战术演习机动处置能力评估模型[期刊论文]-军事运筹 与系统工程2007,21(3) [9]饶淑华。张文贤《孙子兵法》中的智力资本思想[期刊论文]-财会月刊(会计)2005(7) [10]_dzcpsj200523042.aspx 写作大纲:

一、《孙子兵法》的相关介绍 二、五事七计的概述

(一)五事与七计内容及相关解释

(二)五事与七计的关系 三、五事七计的重要性及运用

(一)古时说战,多以道论成败

(二)“士卒孰练”是孙子“七计”内容之一,也是权衡战争胜负的最重要因素之一

五事七计与战略决策的研究

摘要:五事,是孙子从战略角度,分析研究战争胜负的五大因素,即“一曰道,二曰天, 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七计,是战时比较敌对双方胜负的条件,实施战略决策时 应着重考虑的七个方面的问题,即“主孰有道?将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众孰强?士卒熟练?奖罚孰明?”战争中的胜负,是综合因素作用的结果。孙子第一次站在战略的高度,研究战争中的敌我之情的基本因素,把“五事七计”作为衡量胜负的主要因素和条件,这是朴素的“战争因素综合论”思想的反映,无异是非常正确的,而且仍不失其现实意义

关键字:五事、七计、战略研究

一、《孙子兵法》的介绍

《孙子兵法》又称《孙武兵法》是中国古典军事文化遗产中的璀璨瑰宝,是中国优秀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容博大精深逻辑缜密严谨,是我国最古老、最杰出的一部兵书历来备受推崇,研习者辈出,作者为春秋末年的齐国人孙武。《孙子兵法》全书共十三篇。 《孙子兵法》在唐朝时传到日本,十八世纪传到了欧洲,相继出现了法、英、德、俄等译本,目前世界各国大都有自己的译本。《孙子兵法》被推崇为“兵学圣典”、“东方兵学的鼻祖”、“武经的冠冕”,在世界军事史上占有突出的地位。

其作者孙武是公元前535年-公元前480年,字长卿,被后世尊为孙子、“兵圣”、“世界兵学鼻祖”,他出生于齐国。但齐国内部矛盾重重,危机四伏,四大家族相互之间争权夺利的斗争愈演愈烈。孙武对这种内部斗争极其反感,于是他毅然离开齐国,长途跋涉投奔吴国而来在吴国的都城过起了隐居生活,潜心研究兵法。在吴国,孙子结识了伍子胥,伍子胥便将孙子推荐给了吴王。孙子晋见吴王,呈上所著兵书十三篇。吴王看后,赞不绝口。吴王任命孙子为将军,孙子后来助吴王攻克楚都,北威齐鲁,南服越国,使吴国发展成为春秋五霸之一。孙武是古代第一个形成战略思想的伟大军事理论家。

《孙子兵法》不仅对中国古代战争产生过重要的影响,而且随着人类的不断交融与合作。它已经成为世界各国人们的共同财富。作为华夏文明乃至世界文明中璀璨的瑰宝,《孙子兵法》的意义,不仅仅是一部军事著作,不仅止于中华文化中的重要遗产,她更是华夏智慧与朴素思想的象征。它更代表着炎黄子孙的智慧、思想、文化,是几千年华夏文明的结晶,是中华文明的智慧根基、源泉。《孙子兵法》自春秋末期由其作者孙武著成之日起就受到社会的广泛重视和传播。 二、五事七计的概述

孙子是第一个形成战略思想的伟大人物,《孙子兵法》可谓世界第一部“军事谋略学”。这毋庸置疑,《孙子兵法》一直在历史的画卷中光彩夺目、熠熠生辉。

(一)五事与七计内容及相关解释

① 百度文库

《孙子兵法》中说“故经之以五事,校之以计,而索其情: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道者,令民与上同意也,故可以与之死,可以与之生,而不畏危。天者,阴阳,寒暑、时制也。地者,远近、险易、广狭、死生也。将者,智、信、仁、勇、严也。法者,曲制、官道、主用也。凡此五者,将莫不闻,知之者胜,不知者不胜。故校之以计,而索其情,曰:主孰有道?将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众孰强?士卒孰练?赏罚孰明?吾以此知胜负矣。”

意思是说应该以五个方面的情实为纲,通过具体比较双方的基本条件来探讨战争胜负的情形:一是“道”,二是“天”,三是“地”,四是“将”,五是“法”。所谓“道”,就是从政治上使民众与君主的思想一致,这样,民众就能与君主同生死共患难,誓死效命,毫无二心。所谓“天”,就是气候的阴晴、寒暑、四季节令的更替规律等。所谓“地”,就是指行程的远近、地势的险峻或平易,战地的广狭,是死地还是生地等。所谓“将”,就是看将领们是否具备智、信、仁、勇、严五种素质。所谓“法”,就是指部队的组织编制制度,军官的职责范围规定,军需物资的供应管理制度等。大凡这五个方面,将领们没有谁没听说过,但只有透彻掌握了的人才能取胜,没有透彻掌握的人则不能取胜。因而,还要通过比较双方的具体条件来探究战争胜负的情形。这些条件是:双方君主哪一方施政清明、有道?将领哪一方更有才能?天时、地利哪一方占得多?军中法令哪一方执行得好?兵力哪一方更强大?士兵哪一方更训练有素?奖赏与惩罚哪一方更加严明?我凭着对这些情况的分析比较,就可知道战争胜负的情形了。

(二)五事与七计的关系

“五事”、“七计”是孙子提挈全书的“纲”,认为是决定战争胜负的基本因素。前“四计”比较的是“五事”,是“七计”中最重要的部分;后“三计”比较的项目与前四“计”密切相关,是前四“计”作用的结果。兵众强需要在主有道、将有能、天地得、法令行的情况下才能做到;士卒练和赏罚明都需要在将有能和法令行的情况才能实现。

三、重要性及运用

(一)古时说战,多以道论成败

孙子说:“道者,令民与上同意也。”通俗讲,就是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所以,“道”从狭义上理解,是指封建国家的统治、道德、伦理等;从广义上理解,就是泛指个国家的政治和道义。把“道”和战争联系起来,又可从两个方面来理解,即统治是否有道,出师是否合道。古今中外凡起事者,莫不打出“道”的旗号和招牌,以期得到人民的拥护和支持。在我国历史上,那些不论是占山为王,还是落草为寇,不论是绿 ②②

②刘晓宇,《孙子兵法》的“五事”“七计”,《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08年10月第24卷第5期

(日)滕冢邻 森西洲。孙子兵法奥秘深探。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年08月第1版。

林聚首,还是合伙为盗,不论是江湖侠客,还是山中好汉,无不打出“替天行道”、“杀富济贫”、“为民除害”之类的旗号,至于那些起事造反争天下者,更是如此,但他们的升沉兴衰,最终还要靠人民取舍。当今世界,不论是局部冲突,还是“外科手术式”的打击,不论是民族纠纷,还是宗教之争,不论是掠夺资源,还是恃强凌弱等,也无不打出“正义”、“圣战”的幌子。

汉时刘邦拜韩信为将,曾问计于韩信,韩信就是从道的角度,分析了刘邦与项羽双方的成败因素。韩信说:就勇力而言,大王不如项羽,但项羽因失道而必败,即他虽勇而不能用人才,是匹夫之勇;表面看他待人慈善,可对有功的人却吝啬。后入关而强权称霸,军队所过,烧杀抢掠,不得人心。大王若反其道而行之,可先取三秦,再定天下,垓下一役,霸王别姬,历史发展果然如此,证实了韩信的预言。统治有道,则国泰民安,人民拥护,国强兵壮;出师合道,则可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才能得到战争的物质资源和兵力资源。

历代开明的政治家和军事家,无不非常重视“顺乎民意”。战争更是如此,因为兵源来自于人民,用于战争的一切物质来自于人民,而战场上士卒的精神和情感也都和人民息息相连。所以,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合道则昌,失道则亡,这是历史的规律。 纣王无道,军队战前纷纷倒戈,使武王伐纣成功;秦胡亥无道,才使陈胜吴广大泽乡揭杆而起,应者云集,使秦朝很快灭亡。以后封建时代的各个朝代也莫不如此,因道而兴,最后又因失道而亡。“道”的背后,乃是民心的向背。

共产党白手起家,从星星之火,终成燎原之势,靠小米加步枪打败了凶恶的日本帝国主义,打败装备精良的八百万国民党反动派。究其原因,是因为共产党行的是符合人民之道,顺民心、合民意,得到人民坚决的拥护和支持。没有人民就没有共产党的一切,如果把共产党比做一棵参天大树的话,人民就是沃土。

所以,孙子分析战争胜负因素,把“道”放在首位,是有其深刻道理的。我们研究战争,也不能忽视研究其“道”。和平时期,注重治国之“道”,要首先把本国的事情办好,政通才会民和,民和才会国富,国富则兵强;战时则注重出师之“道”,深入地宣传群众,动员群众,最广泛地取得人民的拥护和支持,有广大的人民做后盾,军队才能夺取胜利,国家才能走上昌盛。

(二)“士卒孰练”是孙子“七计”内容之一,也是权衡战争胜负的最重要因素之一④

士兵是部队建设的基础,是构成战斗力的最基本的和最重要的元素。只有训练有素的士兵才能谈得上有战斗力。所以,古时常常把兵众的数量及是否训练有素,作为衡量一支部队是否有战斗力、是否强大的标准,这是由当时的战斗力状况及战争样式所决定的。吃苦头的,这也是被现代高技术局部战争所反复证明了的。

两伊战争打了8年,交战双方手中都握有世界先进的武器装备,但却发挥不了应有 ④(日)滕冢邻 森西洲。孙子兵法奥秘深探。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年08月第1版。 的作用。先进的坦克被当作落后的“固定炮台”使用,一流的作战飞机却发挥不了一般飞机的作用,现代化的雷达网,却发现不了普通的目标,使对方的飞机自由出入,如入无人之境。虽握有尖端的导弹,却只能攻击对方的油船和城镇,高技术战场却出现了传统的“人海战术”等等。8年无胜负。这是一场举世公认的用“高技术武器打的是低水平战争”,原因就在于“人的素质太低”。

海湾战争,更是一场典型的高技术战争,在这场战争中,与其说是高技术的较量,更不如说是人的素质的较量。

因此,《孙子兵法》中的五事七计具有其非常重要的意义。

⑤ 中国知网

参考文献:

[1]檀明山著。赢在谋略:孙子兵法与现代商战 (上册)。团结出版社,2006年01月第1版。 [2]岳水玉 梁敬民著。孙子兵法与高技术战争。国防大学出版社,1998年07月第1版。 [3](日)滕冢邻 森西洲。孙子兵法奥秘深探。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年08月第1版。 [4]吴如嵩 著《孙子兵法浅说》解放军出版社 1997 年7 月第3 版 [5]洪兵 《孙子兵法的现代应用》 2004 年11 月02 日舰船知识网络版 [6]郭化若 著《孙子译注》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6 年6 月第1 版

[7]刘晓宇,《孙子兵法》的“五事”“七计”,《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08年10月第24卷第5期

[8]张冀湘。倪发军。陆军师进攻战术演习机动处置能力评估模型[期刊论文]-军事运筹 与系统工程2007,21(3) [9]饶淑华。张文贤《孙子兵法》中的智力资本思想[期刊论文]-财会月刊(会计)2005(7) [10]_dzcpsj200523042.aspx

孙子兵法选修课论文 篇2

《孙子兵法》在政治世界和商业世界的应用

2500多年来,《孙子兵法》早已超出军事领域,而广泛应用于政治、外交、企业经营、市场竞争等社会生活诸多方面的,并远播海外,不断掀起《孙子兵法》研究的热潮。各种介绍《孙子兵法》以及关于《孙子兵法》的现代应用的书籍纷纷出版,畅销不衰。而今天,我只想针对《孙子兵法》中的几个思想,对于其在当今政治世界和商业世界的应用的理解进行简单的阐述。

一、不战而屈人之兵:

孙子认为战争仅仅是不得已而为之的,“上兵伐谋,其次伐交”,下策才是“伐兵”、“攻城”。《谋攻篇》强调以“全”为上,以破为下,以“不战”为善之善者。“不战而胜”,既能使己方以最小的代价取得胜利,又能尽可能地保全对方,使胜利果实更为牢固,使战争带来的灾难降为最小,达到“兵不顿,而利可全”。这是一种“全胜”,是以“仁爱”为指导的战争观的体现。

这种“全胜”思想用于现代政治同样是有效的。20世纪60年代发生的古巴导弹危机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当美国在正式实行封锁政策之前,向多国驻美大使通报了情况,国务卿还会晤苏联驻美大使。在采取了这一系列措施之后,美国才开始正式实行封锁政策。之后,美国还向全世界公开宣称:企图闯越封锁线的任何船只,都将被美国海军击沉。最后,苏联迫于压力退让了,撤除了在古巴的导弹,一场可能发生的核战争被避免了。美国虽然冒着发生核战的风险,但正确的策略方法使其成为当然的“全胜”赢家。从军事方面来说,美国利用了自己的军事优势,取得了“不战而屈人之兵”的胜利;从政治方面来说,美国采取了“伐谋”、“伐交”等一系列措施,首先在道义上尽可能取得最大的国际支持,同时配合强势的军事行动,以最小的代价赢得了胜利。

除了在政治上我们要学会这种不战而全胜的哲学思想,在当今世界,竞争更为激烈的经济世界中,我们更应该充分应用孙子的这一哲学思想。 企业的战略目标必须是“不战而全胜”——占领但不毁坏市场。首先,你必须要确定所要追求的市场,并致力于在这些市场中取得相对的市场优势地位。通过这样做,企业将能够确保生存和繁荣。这方面,美国的微软公司在过去的十几年对于整个个人计算机操作系统软件市场的支配控制地位是有目共睹的,也因此微软公司在九十年代初期,每年的销售额增长可以达到47%,每年的利润率增长可以达到53%,可充分的体现出利用这一战略取得的成功和繁荣。但是在达成胜利的同时,天下还能保持“完整”,从商业的意义上说,就意味着你在市场的争夺战中不应该败坏行业利润。而航空业就是一个自认为在击败对手,实际上却使自己也遭到了破坏的例子,他们通过猛烈降价来夺取市场份额,但结果却是从1989年到1995年间,整个航空业的公司既没有提供利润,也没有提供工作职位。正如你所看到的,如果行动过后一无所获,那么夺取“整个天下”对你毫无意义。

二、避实而击虚

在《虚实篇》最后,孙子以兵形象水作比说:“夫兵形象水,水之形,避高而趋下;兵之形,避实而击虚。水因地而制流,兵因敌而制胜。故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其实,掌握了这种虚实运用之妙的“神”不仅能在军事中取胜,同样可以在政治、经济等多方面取胜,取胜之道没有一定的规矩,关键的在于对己对人虚实的了解,对这种虚实的分析运用,能够“因地制宜”达到自己的目的。 新加坡的成功的发展道路对此可以作一说明。新加坡独立之初是一个既无矿产资源又无技术优势、劳动力素质一时又很低下的岛国。他们详细地分析了自己的特点以及国际形势,没有人云亦云地盲目追求工业化的发展,而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了一条避实就虚的发展道路。根据国家的现实条件,他们避开大工业,重点放在树立国家、城市形象,吸引外资上。他们努力树立高效、廉洁的政府形象,改造城市建设,建立花园城市,吸引了外资的大量涌入,走出了一条独特的低成本高速发展的国家现代化建设之路。

而在商战中,“避实击虚”就是达到目标成功的关键,通过集中你公司的资源来攻击竞争对手的致命弱处,你就会获得成功。这条原则背后的道理非常简单,攻击竞争对手的弱处比攻击对方的优势能更有效力、更有效率地利用你的资源。攻其劣势可以更好地利用你的有限资源,而攻其优势只会浪费你的资源。攻其劣势可以缩短取得胜利的过程,而攻其优势只会使这个过程变得更长。攻其劣势可以增加你胜利的价值,而攻其优势只会丧失这种价值。总而言之,避实击虚可以使资源消耗最少并在最短的时间内取得最大的回报,因而能使利润最大化。

三、知彼知己,胜乃不殆 对信息的掌握了解,对全局的把握分析能力,决策之前的“知彼知己”显然既是政治决策科学也是政治决策艺术中一个基本要求。伊朗第五任总统穆罕默德·哈塔米执政伊始,面临的首要任务就是要使伊朗的经济恢复活力,从而解决伊朗高通货膨胀、失业率高以及出口不景气的问题。哈塔米经过多方调查了解,并根据多年的工作经验,认为经济问题的主要症结在于工业投资不足以及非石油产品出口不景气。因此,哈塔米决定采取措施,增加工业出口,放宽对出口商品的限制条件,建议修改法律,鼓励非石油产品的出口,以便把大量的游资吸引到本国工业中来,并保证要采取步骤加强货币的稳定。由于哈塔米决策之前进行了大量的调查研究,因而做出了正确的决策,有力地改善了伊朗的经济状况。

而在商业世界亦是如此,要想赢得竞争,就必须了解竞争对手,了解自己的公司,了解自己的市场。

《孙子兵法》看似是古代指导带兵打仗的兵书,但却在21世纪的今天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同时,我们也看到了这本我们中国流传下来的经典书籍也受到了全世界的肯定和喜爱。在美国,哈佛大学商学院的学生们会背诵它,前总统布什在海湾战争期间会阅读它,而企业界更是将它视为“金科玉律”。 在日本管理学界中,研究《孙子兵法》的人也有很多,甚至还有所谓管理学中的“孙子兵法学派”。看到《孙子兵法》这样的广为流传,作为一名中国人,我也是十分的感到自豪和骄傲。

有关孙子兵法论文 篇3

孙子兵法与中华文化

摘要:《孙子兵法》是中国古典军事文化遗产中的璀璨瑰宝,是中国优秀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够体现中华文化,受中华文化影响,又反过来影响着中华文化。

关键词:孙子兵法,中华文化,慎战,辩证思维

《孙子兵法》成书于春秋末期,是我国古代流传下来的最早、最完整、最著名的军事著作,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军事理论著作,也是中国古籍在世界影响最大、最为广泛的著作之一。《孙子兵法》曾被誉为“前孙子者,孙子不遗;后孙子者,不遗孙子”。它所阐述的谋略思想和哲学思想,被广泛地运用于军事、政治、经济等各领域中。 其内容博大精深,思想精邃富赡,逻辑缜密严谨,已被译成日、英、法、德、俄等十几种文字,在世界各地广为流传,享有“兵学圣典”的美誉。 《孙子兵法》不仅仅是一部兵书,不仅止于中华文化中的重要遗产,她更是华夏智慧与朴素思想的象征。它深深地扎根于中华文化的土壤中,体现着中华文化,又以其独特而强大的能量反哺着中华文化。

《孙子兵法》体现了中华文化中的“非战”、“和”的精神。 《孙子兵法》虽然是一本以战争指导为写作目的兵书,但其本质却又是反对战争的。《孙子·计篇》说:“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攻城之法为不得已。”“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它强调“慎战”,不轻易发动战争,强调“先胜”,使用“软实力”战胜对手,而避免正面的硬碰硬的战争。 《孙子》开篇就指出了“慎战”的重要:“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在《作战篇》和《用间篇》开头,孙子又重复论述了战争对国力的重大消耗以及对国家的潜在危害(“诸侯乘其弊而起”)。这是《孙子》全书的基础。 这与道家“不争”的思想有相通之处,老子说:“天之道,不争而善胜。”“不争”怎么能善胜?那就是使用“伐谋”、“伐交”的手段了。这种“不争”并非如墨家“非攻”思想一般全面否定竞争,而是指将竞争限制在社会道德所能容纳的范围之内。在这种思想之下,战争仅仅是一种用于解决争端的,与换质、联姻等并列的外交手段。而达到这种目的的方法就是用“礼”“义”来限制战争。强调进行“正义之争”,将战争纳入进步的轨道中去。 孙子兵法虽然是战争的学问,但其根本目的是维护和平。正如武术要讲武德,孙子兵法高深的兵学思想也该被运用于维护和平的事业中,这才是孙子的真正愿望。

正是基于“慎战”的思想,孙子的新式战争观体现了前所未有的实用主义。孙子兵法在具体运用上的核心战争指导思想就是:最小的消耗达成最大效率击败敌军的目的。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就必须使用“兵以诈立”。这个“诈”除了战术上的欺蒙敌人之外,更多地是从战略的高度上讲的,即在变化中争取战争的主动权(因而也不会对战争的性质——“仁义”与否——产生影响):“善战者,致人而不致于人。”调动敌人而不被敌人所调动。具体说来,“善攻者,敌不知其所守。善守者,敌不知其所攻。微乎微乎,至于无形;神乎神乎,至于无声。故能为敌之司命。”怎样才能做到这一点呢?一是“任势”,二是“诡道”。

实用主义的另一方面是指,《孙子兵法》侧重的不仅是对战争理论的阐述和总结,还包括战争实践的指导。这部兵法对战争实际有着非常强的针对性,在历史上有着非常强的实践价值。这正是中国传统文化所强调的“实用理性”。 “实用理性”扎根于农耕文明,体现在中华文化的方方面面。“文以载道”、“经世致用”,中国人的思想对一切事物的观察都以这些事物对人的关系为基础,看它们有无道德的应用价值,有无艺术价值。孙子兵法也正暗合了这点。 《孙子兵法》还有着朴素的辩证思想。如果说,基于对战争现实深刻认识的“慎战”思想更多体现了孙子军事思想的务实的话,他的辩证转化思想则达到了高超的艺术境界。

战争中敌我双方的各种因素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双方关系的“主、客”,天时地利的“险、易”,士卒状态的“勇、怯”,战争行为上的“进、退、攻、守”,等等。孙子认为,这些矛盾关系都是可以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的,战争制胜的根本就在于充分利用各种条件,使这些关系向有利于己方的方向发展。《老子》一书揭示了事物的矛盾性,并认为矛盾对立的双方是可以互相转化的。孙子的这种兵法上的辩证思维明显受了道家“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高下相倾”的哲学辩证思维影响。

《孙子兵法》深刻地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道家和儒家思想。除了上述的“不争而胜”和辩证思维以外,它提倡的“避实击虚”、“以迂为直”等思想,造势、分合、治气等方面,也体现了老子的“以柔克刚”思想。另一方面,孙子提倡的师出有名,强调战争的正义性,“慎战”的思想,也体现了儒家的仁爱与民本思想,这就形成了中国自古以来非扩张性和非侵略性,以防卫与反击为主的战争战略思想。

《孙子兵法》的成书受到中华文化的影响,又反过来影响了中华文化本身。

春秋时期,国与国之间的战争讲究“为战以礼”战争的目的是分出胜负,而非决出生死。往往两军对垒,左军对左军,右军对右军,中军对中军,三站定胜负,击溃对方也不去追杀,败的一方还保有兵力也不再战,这是一种很“骑士”的精神。

公元前589年的齐晋鞌之战,齐国的邴夏请求齐顷公杀死晋国将领韩厥,顷公就以“非礼也”之由未许;而当晋军要俘获齐顷公时,还得拜两拜,向他行稽首礼,以极为委婉谦卑的口气向被俘的尊者解释,说明逮捕他是万不得已的。

公元前638年的泓水之战,宋国因恪守“为战以礼”的原则,不愿趁楚人势弱时进攻,而被楚国击败,面对国人的责怪,春秋五霸之一的宋襄公解释说:“君子作战,不再次击伤已经受伤的敌人,不抓敌军中的老人和孩子。要像古代打仗的,不困敌于险形,不击鼓出击还没摆好的阵势。”这场战役可能对孙子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宋襄公的做法被后人看作迂腐,然而他却是“为战以礼”的一个典范,这个典范的失败说明,在战争这个残酷的现实面前,很多旧有的军事思想都要改一改了。春秋末期,已经有不少将领贤士从战争实际出发,讲究“以正合,以奇胜”,成为新兴战争观的先声。但直到孙子的“兵者,诡道也”、“兵以诈立”等观念的出现才真正脱出了旧有的战法的桎梏,将新型战争观系统化、理论化。 《孙子兵法》在中国被奉为兵家经典,后世的兵书大多受到它的影响,对中国的军事学发展影响非常深远。自成书以来,中国古代的战争一再地向诡诈化,残忍化发展。在孙子后的战国时期,无所不用其极的战争手段愈演愈烈,兵车这种观礼性的打斗模式,也慢慢改成胡服骑射。战争的残忍性在加剧,坑杀四十万赵卒的事情也有了„„当然,这些情况的出现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并不能怪罪于《孙子兵法》,但《孙子兵法》的军事思想明显催化加速了战争手段的进化。这种进化持续了整个封建王朝时代。 《孙子兵法》不仅在军事思想方面十分先进,而关于治军方面的管理思想近年来也受到国内外的重视。老子与孙子被列为几十位有影响的管理思想家之首。在一个企业中如同在一个军队中一样,官兵素质、教育训练、管理协调、赏罚激励等同样构成“企业文化”的要素。在军队中士气的重要不言而喻,在企业和其他单位中,人际关系尤为重要。孙子最早表明,军事除了硬件之外,软件的重要性。

《孙子兵法》同儒家思想共同塑造了中国传统文化,而这种思想完全深入到现代人的思想之中,使得中国人的思维与西方人产生了普遍性的不同。这种不同可以在人们常说的“西方人的思维是直的,中国人的思维是弯的”这句话中看出。严格来说,中国人的思维里有着“计”的烙印,这是几千年来世世代代遗传的结果,中国的文化中本就有着孙子思想的难以抹消的影响。

综上所述,孙子是一位值得我们为之感到自豪的伟人,《孙子兵法》是一部博大精深,恒久不衰的巨著,它体现着中华文化,又以其独特而强大的能量反哺着中华文化。《孙子兵法》是一部深深地扎根于中华文化,同时又提升中华文化到达一个新的历史高度的不朽著作!

参考文献:

青海民族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0年06期

2010年20期

孙子兵法与三十六计 选修课 论文 篇4

孙子 兵法 与三 十六 计和 商业 战争

2011级信息学院电信五班

张雪琦

201100120115 本学期我选修了孙子兵法与三十六计这门课,课上老师给我们介绍了关于三十六计的一些知识并且看了一部非常经典的电视剧。电视剧浅显易懂,但是过后回顾细细品味,发觉这些计谋策略是建立在相当的内心修养之上,就如第一计瞒天过海,在计成之前需付巨大的忍耐和耻辱。深刻的看完此剧,必叹一句修心之路何等漫长,古人智慧何等博大精深。

老师在讲课时也列举了大量关于这些计谋的实际应用,我发现大多计策后来被后人应用于商战,惊叹后人用计巧妙的同时也在敬仰这部作品的原作者的前瞻性,一部作品既能够在军事上被广泛认可又能够在我们的生活中发挥广泛作用,这无疑是伟大的。但仔细想一想商场如战场,做生意时的每一步都是步步为营,需要随时掌握最新的消息,有时候更需要比作战更谨慎的态度,本次论文我想就孙子兵法与三十六计和商场上的联系做一次系统的论述。

《三十六计》虽然有其确定的条文在上面,却不能不能生搬硬套,否则还会适得其反,要想熟练的运用它就要潜心琢磨,灵活应用。 踏入商海,做个全局的掌舵者,不但能使你在商场上深谋远虑,进退自如,见风使舵,抓住一个个商机,还能使你掌握现代经营管理技能,成为最能创造效益和利益的人。

经商同作战一样,也不能侥幸获利,而必须在赚钱之前分的准备。谋算对手势力的变化,弄清对手是防备周全、集中强大、情况分明,还是初陷困境、危机四伏、指挥无度。分清敌我情况后,要区别对待。在充分掌握自己所处领域内的要求、结构、现状及趋势占有对策的基础上,对经营的目标、树立什么样的自我形象等等,都要有一个总体的设计。利用三十六计中的方法和技巧展开经营活动,方可蒙蔽对手、战胜对手,达到经营赚钱的目的。

三十六计中的第一计便有很博大的学问。这一计讲究虚虚实实,虚实兼备。虚在于内,而实在于表。用真实的表现麻痹敌人造成对方疏忽。在商业中,当双方同时招标一个项目,互为对手时,为了取得较高的利润,可以事先散布谣言蒙蔽对方。可以请对方老总出来,互相谈谈条件,在酒桌之上坚决不能松口,但是几个小时之后,借着酒醉,隐约透露出你无意于此项工程的想法,那么对方会产生怀疑。之后便在内部造成一种印象,你对此项工程不感兴趣,或者公司资金出了问题,无意于此项工程,当对方通过他的内线得到此消息同时你又在内部造成一种影响时基本上计策已接近尾声,这时你需要做的只是等待,等待你的对手放松警惕,最后不要忘记和你的员工解释这一切。说话要诚恳,告诉他们原因,那样你的形象会提升很高,同时你的威信也会提升,对于提高整个团队的凝聚力也有帮助。一举多得,何乐而不为。然而此法也有缺点,缺点在于使用人前期要有很高得表演天赋,同时还要故做低姿态,同时在员工心理上造成一种无能何挫败得感觉。但是十天之后你得形象会有很大得转变。这就是商人的智慧,瞒天过海蒙蔽对手还体现出了自己的睿智与能力。

通过解析、分类与统计《三十六计》中每条计策的谋略主体,可以发现,谋略主体不外乎三类:己方,敌方,友方。难怪毛泽东在《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中一开篇就直接写道:“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这是革命成功的首要问题。”

同样,对于企业家而言,分清谁是敌人谁是朋友,堪称为企业发展的首要战略问题。因为不管商界风云如何变幻,也不论企管理论如何层出不穷,己、敌、友永远都是用来对商业主体进行区分的标签。这三者都是战略思维框架中万变不离其宗的主体因素。在全球商界,围绕着己、敌、友,一幕幕商业喜剧在上演,一幕幕商业悲歌在落幕。说到底,商务就是如何处理己、敌、友三者之间的交易··关系,尽管有时看上去并不总是表现为三者之间的关系,而只是两者之间的关系。

三十六计总共由六套计策组成,依次为胜战计、敌战计、攻占计、混战计、并战计、败战计,每套计策都归在一个字的名义之下,六套计策就归在六个字的名义之下。六字依次为:胜、敌、攻、混、并、败。 其实,这六个字就是六大核心原则。从根本上看,这些原则是对战略形势的高度抽象与概括。 这六大原则系贯穿《三十六计》始末的一条思维主线,它不仅稳定了《三十六计》的宏观结构,而且还是《三十六计》微观结构排布的内在线索。

总而言之,孙子兵法与三十六计既是一本军事奇书,又是一本商战典据,作为后人,我们有责任也有义务精心的去研读它、发扬它,希望有朝一日当我们中的任何一个处于商业竞争中时,都能想到当年我们曾选修的这门课,都能想到老师当年的详细讲解和各种实例,真正应用它到我们的生活中去,用计策得来的成功绝不卑鄙,因为无论是战争还是商业竞争,都在考验我们的智慧,都是大脑的一次博弈,胜败在于你能不能看穿全局,掌握主动权。

参考文献:《三十六计与商战实例》(张广明)

有关孙子兵法论文 篇5

这本书是本学期初新教师培训上,一位有多年经验的班主任给我们这群“菜鸟”新教师推荐的。虽然我在这个学年没能担任班主任一职,但是冥冥中觉得这本书对我在今后与学生的相处交流会有很大帮助,所以我找到了这本书来阅读、来学习。这本书中的观点给人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认真研读了这本书,收获颇丰。

《班主任兵法》是一本介绍班主任工作和学生管理的一本书,此书的作者是万玮老师。它记述了作者在担任班主任期间与学生之间“斗智斗勇”的教育故事。我读过之后,觉得许多做法操作性强,有借鉴意义,收获很多。 这本书主要是把古代的《孙子兵法》恰到好处地运用在教育教学管理上,用兵法里的精髓来诠释班主任工作的点点滴滴。作者把兵法运用于班主任管理实践中,这种做法很创新。 这本书一共分为二个篇章,上篇:理论篇:自保第一、攻心为上、战略战术、阵地战、游击战等篇。又给我们生动地诠释了一些班主任工作的理论,幽默风趣,独到精辟。下篇:实践篇,书中的每一个标题,都是四字词语:倒转乾坤、一声叹息、当头棒喝、敲山震虎、顺水推舟、一石二鸟等,新颖的题目带着我们走进几十个动人心魄的故事,他以爱学生为前提的,想学生之所想,急学生之所急,想方设法去教育学生,去引导学生,去影响学生,真正关注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发展。

读书的时候回想到一些发生在我自己身上的事情,时时对照自己的做法,发现自己还有很多的不足:一次语文老师跟我们分享学生的作文,作文主题是学生眼中的老师。从她口中我得知自己原来在学生眼中是一个“没有威严”的“和蔼可亲”的“大姐姐”,学生们表示一点都不“怕”我。书中提到,“对一名新教师而言,与学生保持一定距离是自保的一条途径。因为新教师还不太懂教育的规律,与学生太近,很容易被学生所伤。这就好像与敌人作战,如果敌强我弱,那还是与敌人离得远一点比较好。与学生保持距离,可以弥补新教师经验的不足,因为离学生太近,被学生一眼看出虚实,从此对你没大没小,甚至称兄道弟,这教师的威信可就一点都没有了。很多有经验的老教师,是绝对不会让学生靠的很近的。学生对他们可谓既敬且怕,一些平日里不苟言笑对学生冷若冰霜的教师偶尔露出一点笑脸,学生会觉得特别温暖。作文里都会写上。而新教师即使对学生笑得再灿烂,学生可能还不会买账。”

对学生如何保持距离,是不是意味着就要远远的离着学生呢?这显然也是不合理的。与学生“近身战斗”,首先要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走进学生内心教师首先得敞开自己的心灵,这需要老师很高的技巧。这个技巧需要我在今后的学生工作中不断的实践积累。

言传身教是老师影响学生的最重要的方式之一。身教也是自保的重要途径。现在的学生和家长维护自身权益的意识很强,对于教师和学校的一些做法,部分家长会选择投诉。平时的言行举止不要太过随便,自己觉得是不拘小节,但是在学生眼里他们会想“老师这么做,是不是意味着我也可以”。上学期末晚自习坐班的时候,一个学生向我请教问题,我给他作了解答,等解答完毕时我发现许多同学在交头接耳。当我让大家安静下来的时候,他们告诉我自己在问问题,并且老师你也在给人解答,问什么我们底下就不可以?当然,夹杂在中间,事实上还有很多浑水摸鱼聊天的同学。这种情况就是我没有起到言传身教的作用。

与学生相处,想要获得学生的喜爱,比较好的做法还有要保有一些自己的“绝活”。比如有的老师有特殊的技能。和我搭班的一个老师,会弹吉他,并不一定谈得特别棒,但是军训期间,他就凭借这手绝活,俘获了班级学生的认可。比如专业知识非常渊博,如果一个老师在学生问问题时都回答不了,那又如何让学生信服?如果有这种情况,也许就该多看专业书,多做练习题了。

幽默感同样是不可或缺的。同样水平的老师,有幽默感的那个一定是更容易与学生拉近距离的老师。如果幽默感实在太差,还有一个好办法,就是多参加体育活动。更学生一起打个羽毛球,一起讨论一下篮球比赛。也许,在学生心中这样的老师一定更受崇拜。

书中提到:南宋抗金名将岳飞,以善于用兵著称。他的军队,常常以少击多,以五百人、八百人打败金军几千人、几万人,金兵哀叹曰:“撼山易,撼岳家军难!”岳飞治军,除了严之外,更强调“恩”。部下如果生病,岳飞会亲自参加探望亲自熬汤煎药,部下将领中如果有人远征,岳飞就派自己的夫人去探望他们的妻子,帮助解决生活上的困难。部下战死,岳飞亲自参加葬礼,凭吊死者。所以从普通士兵到将领,无不感恩戴德,愿意以死相报。战斗中,人人向前,从来没有怕死退缩的。在对待下属中,岳飞是把他的“恩德”做到了极致,在教育工作中,班主任如果也能这样对待学生的话,他不成功都很难。普通任课老师如果也能这么做,他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能受到更多支持。

好的老师应该是刚柔相济的。该刚的时候要刚,该柔的时候要柔。他可以为维护教师自身的权威而对班级不良风气进行大刀阔斧的处罚,也可以在学生情绪激烈之时审时度势,稍作退让。而总体来说,老师对待学生的基本原则应该是既有要求又宽大为怀。老师在对学生严格要求的同时,要体谅学生的难处,要设身处地地为学生着想,学生犯了错,要尽量原谅他,学生没有取得预期的进步,要有耐心,永远给学生机会。这样的老师学生自然信服。既要把谈心看作是心理沟通的过程,更要把谈心看作是感情交流的过程。谈心不是教师单方面的说教,而是为了达到教育目的和学生的一种互动。谈心要交流思想,但首先要交流感情,只有在相互平等、相互尊重的基础上,最重要的是,在谈心的过程中要学会聆听,听学生的想法,听学生的心声!才能建立良好的谈心氛围,才能谈的拢、谈得好。

班主任是班级工作的管理者和引导者,是学校与学生、家长之间联系的纽带和桥梁。教师要让每一个学生都成为“金子”,让每一颗“金子”都闪闪发光,让每一个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展现自己独特的风采。书中关于新教师应该如何对待学生,如何处理好师生关系的部分对我的指导意义是会非常重大的。

有关孙子兵法论文 篇6

一、谈判前的充分准备

(一)确定谈判态度

在法律谈判中,我们所面对的谈判对象多种多样,要笃而论之,不能拿着一种态度去对待任何人。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世界上没有两片一模一样的树叶,也没有一模一样的人,我们需要根据谈判的对象和所期待的谈判结果来选择我们谈判时所要采取的态度。

当我们谈判所遇到的对象是对我们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的人时,这就显示出维持关系的重要性了,在谈判时,我们对人和问题,就要采取较为温和的态度,适时做出一定的让步,有时候在牺牲自己的部分利益的前提下也要促成合作,这也就是软式谈判。在遇到对方态度十分强硬时,可能我方也会情不自禁地采取较为极端的谈判方式,这属于硬式谈判。但在很多情况下,谈判过程中不会单一地选择谈判态度,要根据实际情况不断改变自己的态度。

法律谈判过程中所期待的谈判结果也会影响到我们的谈判态度,如果谈判的结果对我方并没有任何实质性的影响时,可能更多的是采取让步的心态,有一种放任的态度。但如果谈判的结果对我方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时,我方就会采取积极竞争的态度去参与谈判。很多情况下,可能期待的谈判结果都是双方所需要的,那么就持友好合作的态度去进行谈判,争取达成共赢的场面。

(二)法律谈判的情报收集与整理

古话说得好,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对有关谈判对手的情报,应该尽可能地详细,了解得越多,我方就能把握更多的主动权,争取在谈判过程中占据优势地位。在很多谈判人员的眼里,很容易忽视的是“知己”,在了解对方的情报之外,也要对己方的情况了如指掌,对己方条件进行客观分析,做好充分准备,这有助于了解己方在谈判中的优势和薄弱环节,从而有针对性地制定谈判方案与策略,使己方在谈判过程中能够扬长避短,促成更完美的谈判结果。

搜集谈判对手的情报我们说,最佳的策略来自于对情报的把握,真实有效的情报可以给我们的谈判带来巨大的帮助。谈判对手的情报包括很多内容,比如说谈判当事人的资信情况,一方面是确认其是否具有签订合同的合法资格,另一方面是打探对方的资本情况、信用水平和履约能力,谈判人员可以根据公共会计组织对对方企业组织的年度审计报告或者根据银行、资信征询机构出具的证明文件或其他渠道提供的资料对其进行查明。对对手的谈判意图的把握,理解对方真实的谈判意图,所期望达成的协议,对我方的信任度和对谈判结果的迫切度等,这些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谈判的进行,对方的合作意图越强烈,己方的优势地位就越明显。了解对方谈判人员身份、地位、年龄、经历、职业、爱好、性格和谈判经验也十分重要,尤其是对方谈判人员中的首席代表的情报,通常而言,首席代表的谈判态度、意见倾向在整个谈判团队中占主要地位。[1]所以对谈判人员来说,搜集谈判对手的情报对整个谈判过程己方所期待的结果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能促使己方占据主导地位,让对方受到己方的压迫,从而促使谈判结果朝己方预料所进行。

在搜集谈判对手情报的同时,也应当对己方的情况进行充分了解,掌握的信息资料越全面,就越容易驾驭谈判的进程。熟悉己方的经营状况、财务状况、参与本次谈判的人员的组成情况、己方谈判人员的水平情况、本次谈判的结果对己方的影响及重要性等,通过这些能有助于了解双方在谈判中的地位,对所处立场有个清醒的认识,从而胸有成竹地与对方在谈判桌上进行谈判,永远不去打没有信心的仗。

(三)营造和谐的法律谈判环境

谈判不是在真空中进行的,它是受到一定的法律制度和某一特定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影响而进行的。这些环境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谈判,因此,在谈判正式开始前,谈判人员就应该认真分析这些环境。

谈判环境主要指谈判对方置身其中的所有客观因素。英国谈判专家p-d.v.马什对谈判环境因素作了系统的归类。马什总结得比较全面,他把与谈判有关的环境因素概括为:①政治状况;②宗教信仰;③法律制度;④商业做法;⑤社会习俗;⑥财政金融状况;⑦基础设施与后勤供应系统;⑧气候因素。[2]

在综合戴勇坚老师的《法律谈判的理论、策略和技巧》,在吸收两者的思想前提下,我做如下简单叙述:

政治法律环境,科特勒( koteler)认为,“政治与法律环境是由法律、政府机构和在社会上对各种组织及个人有影响和制约力量的压力集团构成的”。政治法律环境不仅关系到谈判结果能否成立,而且关系到谈判协议履行的效果。法律谈判中的政治状况,包括政局是否稳定,政府间的关系是否影响谈判,政府对商品进口是否进行国家管制,政府的政策倾向是否影响谈判等。在谈判前也应当了解相关的法律制度,法律谈判毕竟是一种法律行为,所以应该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进行,保证谈判行为的合法性和谈判结果的有效性。

对社会文化环境的研究便于谈判者更快更好地理解对方的谈判行为,避免因价值观念不同而引起不必要的冲突和误会。这告诉我们谈判人员,在做谈判准备工作时,要充分了解对方的宗教信仰、商业习俗和价值观念等。首先要先清楚对方的宗教信仰,并且熟悉日常生活中的禁忌与喜好,在充分了解的基础上给予对方宗教信仰的方便(比如有的穆斯林时间一到,不分场合的进行祈祷),当对方对方感觉你尊重他的宗教信仰的前提下,谈判的成功率会大的多。由于环境、文化、历史等各种原因,双方谈判人员习惯遵循的商业习俗也就不一样,比如美国人性格较为奔放,他们善于在法律谈判中运用策略,而且办事不会拖泥带水,行动干净利落,所以与他们进行谈判要体现出果断利落、运筹帷幄的风格,作为一名合格的谈判人员,在谈判前应该事先了解对方的风俗习惯、商业习俗等,促使谈判能够顺利进行。价值观的不同主要体现在人们应处理的社会关系中,谈判双方在时间观念、审美观念、决策方式等方面的差别,充分了解价值观的不同,能够避免在法律谈判中可能发生的分歧与冲突,消除因文化不同的差异所带来的误解和障碍,从而为己方争取更大的利益空间。

(四)制定多种谈判方案

如果在谈判过程中,始终都是一套方案的话,就很容易被对方牵着鼻子走。谈判双方都希望谈判结果是对自己最有利的,但是达到真正意义上的两全其美是非常困难的,谈判最终的结果一定是通过双方互相磨合、协商、变通所达成的。为了不被对方带入误区迷失自己的意愿,从而损害了己方的利益,最佳选择就是在正式谈判前多准备几套合理的谈判方案。在与对方进行磋商时,首先拿出对己方利益最优的方案,因为双方都希望通过谈判获得最大利益,所以谈判就是互相磨合的过程。在达不成协议的时候就拿出次一等的方案,根据实际的发展情况,不断变更己方的方案,确保不让谈判结果偏离当初的最低目标。

二、法律谈判的策略与技巧

法律谈判就是一种博弈,局势瞬息万变,如何在错综复杂的谈判中占据主导地位,实现利益的最大化,很大程度上依靠于预先制定以及运用的谈判策略。占领了有利的位置就能让自己坐得舒服,所以熟悉谈判策略有着举足轻重的位置。

(一)扬长避短,发挥所长 在很多时候谈判双方都不是有绝对优势的,所以在谈判过程中,我们应该竭尽所能,发挥其长,充分运用谈判策略,促成合作。当己方有优势地位而对方处于劣势之处时,要争取掌握主动权,在谈判准备工作做得比较充分的条件下,即深入研究了对方的经济状况、财务状况及平常惯用的策略,己方谈判人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直接或者间接婉转地向对方显示自己的有利地位,给对方造成压力。浑水摸鱼策略也是一种能给己方带来不少利益的策略,它被戏称为“炒蛋”策略,[3]是指在己方优势地位明显的情形下,打乱谈判的顺序,将问题一股脑地一次性在谈判桌上提出,使对方心生怯意,自乱阵脚。我个人比较倾向于更能体现团队精神的策略,比如说消磨策略,利用己方的时间优势,而对方时间较为紧凑,己方谈判团队轮流上阵,消磨对方的时间与耐心,让对方感觉如果这样下去将是一场持久战,从精神方面让对方处于超负荷的状态,从而使对方做出妥协。[4]“到什么山唱什么歌”,在法律谈判中没有一成不变的方法,要与时俱进,审时度势。

在谈判过程中,双方有着实力悬殊也是常见的,这也就要求谈判人员应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有意识地将己方不利的条件包装起来。“言多必失”是自古以来传下来的训诫,言语多了自然也就有漏洞了,在日常生活中,“老江湖”在我的印象里话就不是很多,他们不会急于要去表达自己的看法,不会给对方留下可挖掘的空间,所以在己方处于劣势地位时,可以少说话,沉默寡言会让对方找不到突破口,给对方造成一定的心理压力。权力有限是老师教的很实用的方法,它有时候并不是真正的没有权限,而是一种谈判的策略,为了使对方降低条件,做出让步,这不失一种良策。古人说,“伸手不打笑脸人”,在谈判过程中,我们可以更加圆滑一些,将笑容挂在嘴边能营造一种较为和谐的谈判氛围,也可以表达自己的难处,博取对方的怜悯之心。在己方处于劣势,而谈判结果对己方又较为重要时,谈判人员一定要表现出诚恳的态度,在语言方面较为温和,在行为方面较为坦率,这就如同放风筝,在把握住那根弦的基础上,对“风筝”收放自如。

(二)制造和打破僵局

所谓僵局,是指在谈判过程中,双方因暂时不可调和的矛盾而形成的对峙。出现僵局不等于谈判的破裂,它在谈判中是一种比较客观和正常的现象,僵局并不可怕,更重要的是要正确认识和对待它。

人为制造僵局又称为策略性僵局,谈判的一方有意识的制造僵局,给对方造成压力而为己方争取时间和创造优势的延迟性质的一种策略。由于僵局而导致的暂停,可以重新审慎地回顾己方的出发点和着眼点,维护己方的合理利益,同时给予双方时间空间去挖掘共同利益。

对于打破僵局充满了学问,孙子曰“以迂为直”,我们可以换一种方式去突破它。除了要了解僵局的产生原因外,还要了解僵局的具体内容和原因,要搞清楚谈判双方在哪个环节产生了分歧。突破僵局的关键是找出关键的问题和关键的人物,虽然参与谈判的人员可能很多位,但是起着举足轻重作用的人往往是特定的,所以因人制宜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为了突破僵局,谈判双方应该力求做到客观,很多时候尽管双方有很多共同利益,往往会在具体的问题上出现利益冲突,这就要求谈判人员要站在客观的角度去思考下一步应当是否为合作做出些许让步,站在利益的角度去考虑问题,很多事情就能得到有效解决了。为了打破僵局,要避免情绪化,情绪不能替代原则,也不能带来利益,要做自己情绪的主人,管理自己的情绪,不能意气用事。寻找替代方法打破僵局,所谓“条条道路通罗马”,法律谈判的过程不可能一帆风顺,在遇到僵局时创造性地提出可供选择的替代方案就能掌握主动权,比如说,中美在恢复外交的谈判中,在关于中国台湾问题的表述中,如果中方执意用“中国台湾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那就不可能顺利谈成,当措词为“中国台湾海峡两边的中国人”时,双方的冲突就得到了有效缓解。克劳塞维斯将军说,“到达目标的捷径就是那条最曲折的路”,在为了突破僵局的时候,我们就应该不怕艰险,采取有效的策略去打破僵局。

孙子兵法相关论文 孙子兵法论文3100字 篇7

《孙子兵法》是春秋末期大军事家孙武所著的一部经典军事著作,也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兵书,世界上最早的军事著作。被誉为“兵学圣典”,这部书不仅是中华文化的重要遗产,更是华夏儿女的智慧结晶。

《孙子兵法》全书一共十三篇,包括《计篇》《作战篇》《谋攻篇》《形篇》《势篇》《虚实篇》《军争篇》《九地篇》《行军篇》《地形篇》《九地篇》《火攻篇》《用间篇》。其中《计篇》讲的是庙算,即出兵前在庙堂上比较敌我的各种条件,估算战事胜负的可能性。曹操评论此篇说:“计者,选将、量敌、度地、料卒、险易、远近计于庙堂也。”作为《孙子兵法》的首篇,《计篇》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视为孙子军事思想的集中体现,它从宏观上对政治军事等条件进行分析和研究,并对战争的发展进行预测,其中的“慎战”思想是古代最早的战略概念,“兵者,诡道也”则指出了用兵的要领:运用智谋。这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孙子兵法》全文的核心内容和主要思想。

《作战篇》讲的是作战前的准备和筹划,并着重分析了战争与经济的关系,其主要内容便是“取用于国,因粮于敌”,即作战物资由国家供应,生活物资由敌人供应,从而在最大程度上利用国家的现有资源并减小对经济的损失。“胜敌而益强”,在战争中不断扩充自己,增强自己的实力。而“兵贵胜,不贵久”也体现了孙子“速战速决”的进攻战略思想。

《谋攻篇》则进入了作战谋划阶段,讲用智谋克敌取胜。“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从这里可以看出,孙子并不主张用战争解决问题,“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能用其他手段解决问题就绝不发动战争,这也与其“慎战”的思想相吻合。“知彼知己,百战不殆”也出自于此篇,这也说明孙子所提出的谋略是建立在敌我双方力量的基础上的,这也是《孙子兵法》的高明之处,它不是单单强调谋略诡道,而是强调实力与谋略兼备,不能一味地追求高明的计策,而忽视对自身硬实力的培养。

前三篇是战略运筹阶段,《形篇》《势篇》《虚实篇》则讲的是作战指挥,即如何利用各方面的因素获得战争的胜利。《形篇》中“胜可知,而不可为”说明有充足的准备,胜利可以预知,这也说明客观因素的重要性,但如果没有取胜的形势也不能强求。《势篇》则强调主观能动性,即使客观因素并不占上风,通过改变兵力的配置、士气的勇怯等主观因素也能取得胜利。《虚实篇》则进一步提出“胜可为也”,强调通过主动的技巧取得战争胜利。“行千里而不劳者,行于无人之地也”,合理地进行战略运筹,对战争具有很大的帮助。

《军争篇》《九地篇》《行军篇》讲的是战场机变。其中《军争篇》讲如何夺取会战的先机之利。“疾如风,徐如林,假掠如火,不动如山”“三军可夺气,将军可夺心”“以逸待劳,以近待远,以饱待饥”等思想说明战争中要掌握主动权,先于敌人造成有利态势和制胜条件。而“高陵勿向,背丘勿逆,佯北勿从,锐卒勿攻,饵兵勿食,归师勿遏,围师遗阙,穷寇勿迫”也成为指导用兵打仗的基本原则。但《九变篇》又提出战术并非一成不变,而要根据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战术。“君命有所不受”正说明在战争复杂多变的环境下,不能固执拘泥、不知变通,而要随机应变,即使君王的命令也不一定要听从。这三篇都提到了地形对军队作战方式的影响,遵循《作战篇》中的“利害”原则和《军争篇》的“迁直”原则,提出不同地形下的作战规律,并强调地形是用兵的辅助,善于利用地形优势以事半功倍。在《行军篇》最后孙子提出了用兵的原则:兵不在多,而在于用兵之法的得当,做到不轻敌冒进,并集中兵力,判明敌情,取得部下的信任和支持,也就足够能取得战争的胜利。

最后一部分则是讲一些特殊战法。《火攻篇》讲火攻之法,在冷兵器时代火攻是最有效的战法,因此《孙子兵法》单用一章来讲火攻,这也体观了火攻在古代战争中的重要性。最后一篇《用间篇》讲的是获取情报的方法和间谍的运用,基本上囊括了当时运用间谍的所有方式。历史上有无数明君贤主合理地运用间谍,赢得了战争的胜制,虽然时代不同了,但这些运用间谍的方法仍值得我们学习和研究。

《孙子兵法》渗透了许多辩证思想,辩证法是《孙子兵法》的灵魂。孙子指出,无论攻守、强弱、奇正、远近、虚实等战争中的对立双方,都是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比如防御时,“备前而后寡,备后则前寡,各左则右寡,备右则左寡,无所不备则无所不寡”。顾此失彼,不可能天衣无缝,总有弱点,若能避实击虚,则能处于上风。所以孙子说:“故逸能劳之,饱能饥之,安能动之。”这种矛盾转化的思想,无疑有很强的进步性。另外,孙子还指出,一切事物都处于不断变化之中,“无穷如天地,不竭如江海”,天地万物都不断发展。《虚实篇》中形容说:“夫兵形象水”“兵无常势,水无常形”,战争与水一样,没有固定的格局,都在永恒变化着,《势篇》也指出:“乱生于治,怯生于勇,弱生于强”。治与乱、勇与怯、强与弱不是固定的。“五行无常胜,四时无常位,日有短长,月有死生”,总之,在战争中,一切皆变。在强调主观能动性时孙子说:“胜可为也。”强调客观因素时,又说:“胜可知,而不可为。”这两者看似矛盾,却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智慧。

《孙子兵法》也处处体现了道家的哲学。老子说:“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为事天下。”孙子继承了老子这个观点,提出了“以正合,以奇胜”的主张;老子认为“上善若水”,孙子也阐述了“夫兵形象水,水之形,避高而趋下”的观点。老子本就强调“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功成而不居”的无为之功,“上士得道于三军,中士得道于都市,下士得道于山林”,一代兵圣孙子功成身退,世莫知其所踪,这俨然一派老子遗风。但孙子与老子的思想又有着明显的不同,孙子强调的“先发制人”和老子强调的“后发制人”始终是中国古代兵学文化中两条相对独立的重要线索,中国古代的兵学著作都遵循着其中一条线索。“先发制人”的最大优势是先入为主,使自己处于主动优先的境地,首先掌握战争的主动权,但缺点是容易暴露自己的缺陷与问题,容易被对方抓住把柄;“后发制人”的优势是稳健、周全,等待敌人的失误或更好的时机进行行动,但反应太软弱也容易使自己处于被动,或被别人利用。由此可见孙子的兵学思想虽然很完善,但也只是提供了一种基本思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不同的战略战术,才能百战百胜。

《孙子兵法》的意义,不完全在兵法本身,几千年前的军事著作,在今天在军事上虽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但作用是很有限的。《孙子兵法》之所以流传千年仍被关注和学习,更多是因为它蕴告了丰富的文化与思想,而这些思想对我们为人处事,都有很大的帮助。《孙子兵法》虽为兵书,但其与《论语》《老子》一样历经千年仍然生生不息,给后世以无限的思考与启迪。

《孙子兵法》强调全局意识,战争的根本目的是达到最终的战略目标,因此无论何时都要顾全大局,目光短浅的人即使侥幸取胜,也只是暂时威风,真正的名将一定有很强的全局意识。在生治中也是一样,真正能够做成大事的人都是目光长远、顾全大局的人。但全局意识又不代表面面俱到,重点意识也很重要。“备前而后寡,备后则前寡,无所不备,则无所不寡”。重点突出,主次分明,才能处于上风。孙子虽然追求全胜,但在实际操作时不能求全,否则瞻前顾后,患得患失,会错失良机。做任何事都是一样,必须要找到重点和关键,才能成功。另外则是变通意识,“涂有所不由,军有所不击,城有所不攻,地有所不争,君命有所不受”,在任何计划实施之前都要准备多种变通之道,做事时随机应变,方能把握机遇,取得成功。

学《孙子兵法》,不是要将其供奉在庙堂之上,而是要用其指导现代的实践,它不应被看作教条的标签,而是要灵活地运用《孙子兵法》中的思想与精神,培养应有的素质和能力,这才是学习《孙子兵法》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