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范文 > 毕业论文 > 论文范文 > 群众文化建设研究论文【精选15篇】正文

《群众文化建设研究论文【精选15篇】》

时间:

《群众文化建设研究论文【精选15篇】》由精心整编,希望在【群众文化论文】的写作上带给您相应的帮助与启发。

群众文化论文范文 1

模特艺术的最大特点,也就是为什么能兴起、发展的这么快,就在于具有浓郁的民族民间独特性。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所以各个地域的服装特色都不同程度地在模特服饰中有所表现。比如巴黎时装周的作品为什么能在全世界引起轰动,就是因为它的服饰是以本民族为基点,融合了其他民族生活、民族心理、民族情趣、民族性格等对模特服饰产生最直接的影响。中国的模特艺术在其发展过程中无外乎两个方向:第一,地域性民族性的继承、创新、发展。第二,还要不断接受世界上各国、顶尖国家的模特艺术的编排的影响。在整个群众文化模特的编排工作中,服饰和各种肢体语言非常重要。一部好的作品一定是整体展示和表演者的活力和服饰的完美,同时让整个画面更加美轮美奂,多姿多彩。如一场模特演出,其编排的技巧不但要注重外部的标志,更要注重内在的创作。模特作品具有生命写意性,动作写意性,服饰与意性等内在思想,还要注重内在感情的创作,这就要求我们在编排作品时,一定把握作品要表现的时代特征,编排者的独特精神思想。只有这样才能把作品编排的更加巧妙、更加新颖、更加前卫、更加时尚。

二、在模特编导过程中,怎样把握作品的灵活多样性

在模特作品的编排过程中,首先要有一套完整的构思、创作理念。1、出场的演员人数、年龄段、角色的分工。2、编排的动作,所要表达的主题,突出特长技巧、服饰的要求,肢体语言动作的编排。3、整个团队的基本步法。因为是群众文化队伍,所以动作都要以基本、基础的动作为主,大家必须在一定的时间内把作品完成,演员之间要有相互帮助、相互学习、共同进步的思想。4、不断丰富编排的方法,充实模特思维,积极讨论,请专家学者共同商量,对作品进行及时的修改。向其他不同艺术门类进行借鉴,一切成功的经验、表现形式、艺术风格、艺术流派等都应该是我们学习择取的对象。历史证明,凡是作品缺乏对本土文化的驾驭能力,缺乏对当今时尚、民族、历史、社会元素的掌握,必然形成作品没有思想,没有内容,不伦不类或落于俗套。与此相反,成功的作品往往在借鉴上恰到好处,为我所用,广采博纳,使自己的作品灵活多样,给人一种美妙无比和生命永恒的艺术享受。

三、在模特编导过程中,怎样巧妙选取音乐

作为一个编导,一部作品的成功与否,背景音乐是否选择的恰当是关键的关键。纵观模特发展史,每一部好的作品凝聚了作者的思想、情感和态度,寄托了编导的梦想、追求、希望。我们从不同的作品中可以看出不同音乐的编排,成为编导在作品中体现自我,追求生命轨迹,实现价值,突破自我的一部分,也是所为之奋斗的目标。因此,作为一个编导,要想整个作品完整、和谐、风格独� 音乐是我们的创作中一种既定的、可行的、予以变化运用的最基本的元素。

四、在模特编导过程中,怎样拓展编排思路

群众文化论文范文 2

基层文化建设和发展和群众的利益是有很大关系的,在发展过程中,是一项难度较大、耗费时间也比较长,同时对于文化发展和建设要求较高的工作内容,在基层文化开展活动和建设发展的过程中,只有加大对文化建设的宣传和教育活动开展,不断地推广科学理论知识,才能够充分地运用科学文化知识增强基层人员的科学素养培养,从而能够更好地推动我国社会的发展和文明建设的脚步发展。基层文化在构建过程中,必须要充分地利用我国基层群众文化发展和建设需要,紧跟当前发展的时代性和广泛性要求,能够有效地开展各种有益的文化建设活动,不断地加强基层群众思想教育活动的开展,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从而更好地促进基层群众素质的提升和培养。

二、基层群众文化建设与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基层文化活动多样性缺乏

在我国的基层文化活动开展过程中,样式比较单一,文化产品供应较少,与当前我国复杂的基层文化活动开展方式完全不适应,这些对于我国基层文化建设和发展进步起着很大的阻碍作用,严重阻碍着民众对于基层文化活动开展的积极性,使得我国基层文化活动的开展不能够很好地适应群众对于文化建设的需要。同时,形式化基层活动的开展,也使得基层文化建设在开展文化活动的过程中过于形式化,而不能够很好地进行发展,进一步加剧了基层群众和文化活动之间的距离。

(二)文化队伍建设比较薄弱

基层群众素质较低,很多文化队伍建设过程中缺乏有效的管理机制,使得工作人员在工作过程中,不能够达到较高的工作效率,很多文化队伍管理建设仍然存在较多的问题,很难获得较好的发展。

(三)资金支持力度不够

资金投入力度缺乏,基层群众文化群众建设和发展就变得纸上谈兵,再加上各个地区之间存在一定的经济差距,使得不同地区在开展经济活动的过程中,资金投入力度缺乏,使得文化队伍建设过程中各类配置不完善,经费不足,基层活动不能够顺利开展和进行。

三、基层群众文化建设发展策略及其发展方向探讨

(一)基层群众文化建设发展新策略

在基层群众文化建设过程中,需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努力做到切实为群众服务、谋发展。基层文化建设活动在开展过程中,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充分地考虑到群众的利益问题,以群众建设为出发点,充分发挥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使得其能够积极地参与到整个基层活动的建设过程中,并且更好地促进基层文化的发展建设。对于基层文化建设过程中,也需要加强基层文化队伍的构建,只有有一个良好的基层文化队伍,那么才能够更好地推动我国基层文化队伍的建设和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文化氛围,可以通过邀请专业的人员进行文化指导,制定各种文化制度相关的考核管理活动,不断地提高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和基本文化素质,建立合理的激励机制,从而明显改善工作效率,并且可以通过和高校合作的方式,引进高校管理模式, 在基层文化活动开展过程中,必须要增加政府的支持和帮助,政府不断地加强扶持管理政策,能够激发群众的积极性,确保基层经费能够满足基层群众文化活动建设的要求,从而帮助群众更好地开展基层群众文化活动。

(二)基层群众文化建设和发展方向探讨

在当前经济和和科技快速发展的时代,我们必须要全面地认识到基层群众文化建设和管理的重要性,能够积极地参与到基层文化活动建设过程中,加强文化之间的沟通和交流,能够使得更多的外来文化融入到基层群众文化建设过程中,我们需要充分地去了解和吸收国外先进的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能够从国外先进的基础文化建设过程中学习有用的知识,在学习外国文化的同时,能够在原有的民族文化基础上不断地加以改善发展,从而使得我国文化也能够更好地和世界文化之间进行相互交融。我们必须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文化发展理念,在当前的时代背景下,尤其是当前正处于构建和谐社会的发展时期,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全面发展,因为在发展过程中,和谐文化石非常重要的发展理念和发展依据,只有拥护和谐文化,拥有和谐理念,那么在发展过程中,才能够不断地以和谐文化为基础,建立适合的基层群众和谐文化,开展相应的基层文化活动,从而在不断地进步过程中推进基层群众文化建设,不断地创造满足人民群众发展,适应社会时展的文化。

四、结语

群众文化活动论文范文 3

关键词:群众文化活动;音乐审美;精神文明

文化作为一个民族的象征,其对经济社会发展有着强劲的推动力,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社会文明程度和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必然需要。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因此也越来越追求精神文化需求,而最直接、最普遍的文化活动就是群众文化活动。群众文化活动虽然不像精英文化活动那么正规,但却具有强劲的生命力,其包罗万象,既能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同时又可以间接的服务于我国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而音乐和舞蹈作为群众文化活动中最常见的两种形式,笔者现结合实际工作来谈谈音乐审美在群众文化活动中的重要性。

1 音乐审美的概念

通常我们所说的审美也就是对我们所观察或感受到的事物所持的态度和评价等,通过引导人们在生活中发现美、感受美、创造美,不仅可以使人们的心灵得到净化,也可以让人的思想境界得到提升。而音乐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其可以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让人们的内心活动发生改变,引导人们进一步的加深对大自然的探索,从而逐渐形成一种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从而激发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审美虽然是人们的内心活动,但并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其在群众文化活动中却有着实实在在的内容。而审美的标准也具有时代性,民族性等特点,不同年代不同民族的人的审美情趣是不一样的,因此有的优秀作品在某些人眼中却没有那么大的震撼力。

群众活动中最主要的表演形式就是演唱歌曲,首先需要歌曲的演唱者对演唱的作品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包括作品的时代背景、具体内容、需要表达的情感等。很多时候听众在对歌词进行回味的时候来感受音乐的作品所创造的意境,同时听众也会根据演唱者的演唱效果而让思想得到进一步的升华。审美过程是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的结晶,并感染、诱导、启迪、净化观众的心灵。观众只有做到将情感与认识合二为一,才能形成真实的审美意识。

2 音乐审美在群众文化活动中的具体表现

群众文化活动中的音乐审美也是一种综合的内心活动,其反应了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参与音乐活动的感知力,其能实现人们创造美的目标,当人们在接受某类具体的音乐作品时,首先要做到的就是通过自己的感知能力来准确的掌握音乐的具体表现形式,简言之也就是音乐的旋律、节奏等要素。当这些音乐要素经过表演者的整合与演唱后,就会与群众形成一种情感的共鸣,在心理上让观众产生一种的美的享受。音乐及其伴舞或其他乐器的伴奏可以让我们感知我们印象中的美好事物,让我们了解不同的文化、不同的历史。如《红军阿歌慢慢走》这首歌,它是电视剧《井冈山》的主题曲。中间有一段客家山歌的原生态演唱,演唱者江满凤的爷爷就是当年创作这首歌的老红军。这首歌表达了红军妻子对丈夫的思念和对革命胜利的期盼。深情、朴实、缠绵的客家民歌让人回想起在硝烟弥漫的革命岁月中的红色凄美的爱情故事和缅怀那些无数为革命献身的英雄先烈。音乐带给我们的这些背后的故事都是由于音乐让受众者的内心产生了共鸣。

音乐也是声音艺术的最直接表现形式,人们可以尽情的通过音符来自由自在的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同时受众者的思维也可以跟随着音乐的节奏跳跃,从而在音乐的节奏中来感受音乐所要表达的情感。例如在演唱《毛委员和我们在一起》时,我们可以感受到这首歌曲调欢快、幽默、风趣,贴进生活的同时又洋溢着红军革命斗争中的乐观主义精神。

3 提高群众音乐审美能力的必要性

音乐审美是人们获取审美愉悦和审美享受的一种有效途径。对于音乐创作者来说,他们在面对客观世界时,能将自身对客观事物的内心真实感受通过音乐的形式展现出来,因此音乐就成为一种情感的载体。而一旦音乐所寄托的情感同观众的经历相呼应时,就会给观众带来一种欣喜和满足,此时观众就可以称之为审美者。

通常情况下,我们在面对自己所熟悉的事物时,就会加深对它的理解,且理解难度有所降低,此时我们便会产生愉悦的心情,这都是审美经验在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音乐审美活动会让我们对自己喜欢而不熟悉的音乐编程自己喜欢熟悉的音乐。对于广大的人民群众来说,白天通过一天的工作劳动,因此需要通过一定的方式来缓解每天的生活压力,而参加群众活动是一种极为有效的方式,而只有当群众拥有了一定的音乐审美能力之后,才能真正的体会到群众活动的乐趣。

4 音乐审美能力的提升和培养

音乐审美能力,是人们对音乐作品的感知和理解能力,是人们在长期的音乐活动过程中感受、鉴赏和创造实践所培养出来的一种能力。而感知能力的培养,它包括对美的欣赏能力和想象力。通过作品的音乐风格、作者的创作意图、作品的旋律、作品所使用的乐器和歌词的内容等等,去加入欣赏者和表演者对作品的情感。而在感知能力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就是听觉的培养。作曲家说:我们必须把耳朵和心灵带去听音乐。声音,它展示给你的不仅仅只是耳朵所听到的,它还是有情感有画面人。而理解能力的培养,包含了对音乐知识的学习、理解作品所要表达的情感、作品的创作背景和作者的创作风格等。

良好的审美意识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而是一个逐渐积累的漫长过程。首先需要对音乐艺术有一个比较深刻全面的认识,并尽可能多的接触各种类型的优秀音乐作品,通过多种途径来开阔自己的音乐审美视野。这也正好印证了马克思所说的一句话,即一个人要想感受到艺术的魅力,那么他自己就必须拥有良好的艺术修养。任何人的音乐审美意识都不是先天而来的,而是通过先天的基础之上,通过后天的努力来形成。因此在群众文化活动中,我们应该想法设法的来提升其艺术修养和文化底蕴,只有这样才能够让广大人民群众的审美能力得到显著提升,同时还应注重引导群众的审美观念向更高层次迈进,最终实现我国文化事业蓬勃发展。

5 结语

本文主要探讨了群众文化活动中的音乐审美,具体的分析了音乐审美的概念、群众文化活动中的音乐审美具体的表现形式、提高群众音乐审美的重要性,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我们今后工作的努力方向,希望能促进我国文化事业取得更大的成就和进步。

参考文献

[1] 李小凤。文化馆如何开展群众文化活动[J].大众文艺(理论),2008(4).

[2] 周秀侠。群众文化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J].科学大众,2008(4).

群众文化活动论文 4

关键词:声乐艺术;群众文化活动;发展

一、积极投身于群众文化活动中

群众文化活动要发展,需要大量的专业人才做指导,尤其是群众声乐活动要展开更需要专业型与优秀的专业声乐艺术家参与到群众文化活动的发展与建设之中,这些优秀人才与专业人士的介入对于群众声乐文化的普及与开展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事实上,专业人才参与到群众文化活动之中,不仅使得声乐艺术在群众文化的发展中更具有一定的稳定性与专业性,也使得声乐艺术在群众文化中的发展具有一定的针对性与适用性,这对于提高声乐活动在群众文化中地位也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从当前的情况来看,我国在开展的各类群众性的文化歌唱活动中,很多群众团体声乐演唱与艺术的表达上已经有所进步,这与各地区的文化馆的优秀的专业人士的指导,有着必然地联系,正是这些专业工作人员的引领,才使得群众声乐活动不断取得进步。文化馆的优秀的技术人员在群众进行密切的交流与指导之后,无论在教学方法还是实践经验尚也可以得到一个质的提高。基于声乐在群众活动中的发展尚有一些不足,为此作为专业人员在日常指导工作一定要耐心、细致,要用自身高质量的教学素养与饱满的教学热情去激发与带动学生学习声乐的兴趣。对于缺乏声乐基础的群众,要从最基本的音符和节奏学起,以便使得其可以掌握更多的理论和实践知识,并在文化馆工作人员的帮助下不断提高自身的音乐素养与声乐水平,以便更好融入到群众声乐活动之中。

二、培养群众性的声乐艺术人才

文化馆在新时期担负培养艺术人才的重要职能,而群众文化活动的开展需要大量有专业特长的艺术人才来进行指导工作。但是我国目前专业艺术人才匮乏,无法达到文化活动所需的人才储备。尤其是随着城市人口的剧增,许多文化馆由于专业人才的缺乏,根本难以展开正常群众文化教育工作。一些文化馆甚至处于半停顿状态,无法满足群众日益高涨的文化需求。在这种情况下就产生了群众自发性的合唱团体的组织,但是由于自身经费的不足以及缺乏专业人员的指导,这些合唱组织往往成为他人雇佣演唱进行比赛的对象,这使得群众文化活动陷于一种鱼龙混杂的困境,难以达到高雅艺术的文化要求。正是由于文化馆这种人才储备的缺乏导致群众文化活动较为紊乱,也极大地制约了群众文化的发展,为此作为地方主管部门要对这个问题进行深刻的反思,要推进大力推进群众文化,首先要从文化馆的建设与发展做起,不能让文化馆成为一个摆设出现一些工作停顿的状况。要积极进地加大对文化馆的专业技术人员的培养,以便更好地让这些专业技术人员可以更好地服务群众。与此同时,作为文化馆的工作人员也要清楚地认识到自身的职责与义务,要用饱满的工作热情向群众进行文化的教学与传承,从根本上改善当前群众文化活动不良的一些现状,要以专业的技能和合格的职业操守为群众文化活动训练和培养专门的声乐人才,使其投身到活动的建设当中,为我国的群众文化活动发展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三、将声乐艺术根植于群众文化活动

文化馆在群众文化建设中具有标杆式与指向性的作用,是群众文化活动的阵地而声乐艺术在众多的音乐艺术表现形式中,最具有号召力与影响力,它能够唤起群众的共性并且完全的感染群众。为此声乐艺术要发展,就离不开群众文化活动这块基本的土壤,只有让广大群众参与到声乐的学习与演唱之中,声乐活动才可能在群众活动中取得长足的进步与发展。然而目前一些艺术家们将声乐的位置定位较高,使得一些声乐作品过于的专业,如果没有扎实的音乐基本功,就根本无法很好地进行声乐的演唱,专业的歌唱人员都如此,更无从让普通的群众去演唱这些专业的声乐,无法将这些声乐艺术应用与推广到群众活动之中。从群众文化发展的角度来讲,过于炫技的歌曲是无法达到理想的传唱效果,只有一些朗朗上口、旋律优美的歌曲才能活动群众广泛的认同与喜爱。因此在群众文化活动中可以将这类歌曲改编成合唱曲目让群众进行传唱,这样的声乐作品才可以更好体现群众活动中体现出其感染力与影响力,为声乐艺术在群众活动中发展树立良好的典范。而要达到上述效果,这就需要文化馆的技术人员可以充分地认识到声乐在群众活动发展的所面临的困境与现状,要积极、正确地发挥自身在群众文化中的指导作用。让声乐艺术更好地扎根与群众文化的土壤。与此同时,文化馆的也要发挥自身功能,要有效地促进和推动声乐艺术在群众的发展与健身,以便从根本上使得声乐艺术可以在群众的沃土之上茁壮的成长和发展

四、加强群众性声乐艺术的宣传普及

文化馆的一项基础的工作就是展开丰积极向上的群众文化活动,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可以说群众文化活动的发展与文化馆的支持与指导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尤其在构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推动群众文化发展上文化馆更应该首当其冲,多为社会为群众提供及时、有针对性的服务与指导。作为声乐艺术在群众得到广泛的推广与发展。就需要文化馆的从业人员要积极加大对群众声乐艺术的普及与宣传,要加强与群众声乐有关活动的支持,并对一些群众进行声乐知识的专门培养与学习。而要推动群众声乐的发展,不仅需要当地政府从资金与宣传上对于群众声乐文化予以支持,还需要相关的从业人员积极地发挥自身作用,要广泛深入到群众之中对群众声进行普及与宣传,让群众真正了解到学习与参与声乐的意义与重要性,如此才可以不断推动与促进声乐在群众活动中的健康发展。综上所述,声乐艺术在群众文化活动中要得到有效的发展,作为当地政府首先要对群众的文化活动提供资金与政策的支持,其次作为文化馆要发挥其引领群众文化的作用,积极推进声乐艺术在群众文化中宣传与培训,如此声乐艺术在可以在群众文化中不断发展与壮大。

参考文献:

[1]邢东平。谈声乐演唱在群众文化中的作用[J].戏剧之家(上半月),2012(4).

[2]刘哲日。群众声乐辅导浅议[J].戏剧之家(上半月).2011(8).

[3]王丛。论中国民族声乐发展的思想导向[J].黄河之声,2011(22)

群众文化论文范文 5

1.基础设施有待提高

受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我国在群众文化基础设施的投和广大群众的需求相比还有一定的距离。图书馆、文化馆、美术馆、电影院等艺术文化场馆的建设还不够多。在北京、上海等发达城市,人均文化设施建设还十分不足,在广大二三线城市和农村地区,群众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更是十分落后。很多县城一个县都没有一家像样的电影院,没有一个图书馆,有的也只是图有虚名,常年不开放,甚至没有一个公园。人民群众文化活动的场所严重不足,基础设施建设严重落后。

2.社会支持仍需加强

群众文化活动大多是群众在生活中创造出来的艺术形式,因其贴近群众,十分接地气,有些时候显得没有那么高雅。这就使得一些人对于这些群众文化的形式比较难以接受。举例来说,广场舞是一种十分受群众欢迎的舞蹈,很多大妈通过这种形式娱乐了身心锻炼了身体,但是广场舞却因为音乐声比较吵,引起很多人的抵制,甚至发生了一些冲突。这些都是群众文化活动不被理解和支持的例证。

3.从业人员队伍急需补充

在文化届,越来越多的从业人员将目光聚焦在高雅艺术,而对下里巴人的群众文化十分不屑。在建国初期,各个县都有歌舞团、剧团、文艺表演队,这些团体的从业人员推出了一系列深受群众欢迎的作品,极大地丰富了群众的生活。但是现在剧院、剧团等文化组织已经消失,在县城和农村地区,从事群众文化工作的队伍十分有限。一些乡镇文化站、农村文化室根本没有专人管理,很多文化馆还是老一辈的文化馆的人员,年轻人在这方面的精力投入很少。群众文化从业人员队伍急需补充新的力量。

4.群众文化经费需要提高

文化活动的开展需要一定的物质保障。现如今,国家对文化的建设日益重视,很多大城市对于文化的投资也越来越多。但是在县级城市,群众文化活动的经费还严重不足。很多城市依然把发展经济放在重要的位置,而对文化的建设极为忽视。这种思想上的不重视就导致财政投入的不足,群众文化处于经费拮据的尴尬境地。

二、群众文化的发展路径

1.重视群众文化的发展

群众文化对于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幸福生活指数的提高都具有重要的作用。政府一定要从思想上深刻认识到群众文化发展的意义。重视群众文化的发展,采取多种渠道引导群众文化建设,举办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丰富群众的文化生活。

2.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基础设施是文化活动顺利进行的前提和基础,只有有了文化活动的场所和设施,文化活动才能够顺利进行。政府要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如建设公园、图书室、剧院、娱乐场等一些基础设施,为群众文化的开展提供保障。

3.增强社会的理解和支持

群众文化是一种接地气的文化,可能形式比较简单,也没有太强的艺术含金量。但是群众文化却是一种文化的表征,有着其自身的魅力。社会各界要对群众文化给予更多的支持,一是增强对于群众文化的理解,不能因为“小苹果”等曲目比较通俗就对其予以排斥,更不能因为广场舞比较吵就号召社会予以抵制。二是要加强对群众文化的投入。对于群众文化来说,因其发源于群众,在群众中盛行,所以决定了其艺术性稍差,文艺界的人士要加强对群众文化的指导,提升群众文化的艺术品位。

4.加强从业人员队伍建设

群众文化队伍不足,影响着群众文化的发展。因此一定要加强群众文化队伍建设。一是提高群众文化工作者的综合素质,二是吸引更多有知识有专长的人参与群众文化工作。对于群众文化来说,其发展和繁荣必须依靠文化从业者的推动,加强群众文化从业队伍建设,能够进一步促进群众文化的覆盖范围和影响空间。

5.提供群众文化经费保障

文化建设建立在经济基础之上,发展群众文化,需要一定的经费保障。政府应该在财政上,加强对于群众文化建设的投入。一方面要加强文化场馆和设施设备的建设,另一方面要加大对于文化作品和文化活动的投入。在经费保障上,县级城市尤其需要加强,通过提供群众文化的经费保障,促进群众文化更好的开展。

三、结论

群众文化活动论文范文 6

一、群众文化的定位、含义及特点

(一)群众文化活动的基本定位

群众文化活动主要指的是人民群众在自身职业外所进行的自我娱乐和自我开发的社会性文化活动。其以群众活动为主体,以自娱自教为主导,以满足群众精神生活为主要目的,以各种文化娱乐活动作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历史现象。其一,群众文化活动主体是群众,客体是各种文化活动;其二,群众文化活动内容主要以各种文化娱乐活动为主;其三,群众文化活动是群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群众文化的含义

所谓群众文化,主要指的是社会实践的主体根据美的规律进行自我完善的客观需要,这种客观需求在满足社会化的过程中所逐渐形成的文化。群众文化顾名思义就是人民群众作为主体地位,在文化方面彻底解放的表现,群众文化的主要内容是一切积极向上的文艺娱乐活动,主要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生活需要。群众文化是人们表达思想感情的重要形式,它从人们的生产劳动过程中得以出生又在这个过程中逐渐发展。而正是由于人民群众的积极参与,群众才能通过各种文化活动进行自我教育,获得美的享受,在文化活动中获得心灵的陶冶和审美情趣的提升,这也是群众文化的社会功能所决定的。

(三)群众文化的基本特点

第一,群众文化以道德意识作为引导。群体性的文化活动或多或少都具有社会性的独特功能,与人民群众的共同道德意识相符合。民间的小型文化活动,大多都与具有当地特色的庆祝活动相关;第二,群众文化以经济作支撑。社区的作用让社区文化活动得到了飞速发展,同时加上当地政府的资金支持,一些群众文化活动广场、活动基地相继的建设起来,社区文化活动有声有色,人们的文化活动水平日益提升,促进了当地的文化发展;第三,群众文化以活动作为基础。群众文化活动的主要内容是群众日常生活的体现,正是因为与群众的实际生活息息相关,群众文化才具有极强的生命力,如果脱离了生活实际,群众文化活动也失去了自身的功能性。群众文化活动的形式丰富多彩,都是以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内容展开的,脱离群众的文化活动注定会随着文化发展所淘汰。

二、群众文化活动的要素分析

从群众文化的基本特点分析我们可以得知,活动是群众文化的载体,适时的开展多种形式、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才能够更好的丰富大众的文化生� 因此,各级地方政府和机关部门、民间组织,都应该积极的举办一些群众文化活动,深入开展群众文化活动,无论是谁组织开展的何种形式的群众文化活动,都应该有积极正确的目的,没有目的的群众文化活动是无法开展的。而活动的主要内容通常都是由组织单位的意图体现、活动所需求的资源以及要达到的质量、群众的参与度和认可度这几个因素来制定的,活动的形式一般是由组织者的目的所制定的,一些比较新颖的文化活动形式也是组织者经过长期的实践发展而来的。

三、如何有效的组织开展群众文化活动

(一)分散活动与集中活动同步推进

新时期下群众的文化需求已经不同于以往,文化活动的主题开始凸显出个性,从以往的主要以文化馆、文化站、社区来组织开展文化活动到目前群众自发的依靠各种设施来开展文化活动。对于目前的情况,文化馆应该积极转变工作模式,通过实地调研分析,与群众经常进行文化活动经验交流,做好角色转变工作并对群众自发的分散活动进行科学引导,促进分散活动向健康向上的方向发展。在群众分散进行文化活动的同时,各级文化单位也要认真的履行自身职责,定期的组织一些质量较高的集中性活动,为群众的分散活动提供一个交流促进的平台和展示的机会。在群众文化的新形式暂未普及的情况下,文化单位应当积极的推广集中的文化活动,同时在普及活动的基础上进行宣传,发挥推动作用,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二)充分发挥先进示范带动作用

作为群众文化管理的主要阵地,阵地活动起着群众文化活动示范带头的重要作用,也是群众文化活动的主要示范窗口。而目前来说,很多文化馆、文化站所举办的阵地活动比较单一,无法带动群众参与,也不能充分发挥示范带动功能。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时期下,文化馆及其它文化单位必须要深刻认识到自己所担负的职责,而不是仅仅搞自我建设,要尽最大限度接纳更多的文化活动人员,尤其是要通过一切方法来将阵地活动搞好搞活,提升文化单位活动的档次和质量,提升文化单位在人民群众心中的地位以及影响力。因此各级文化单位必须要将组织具有思想性、娱乐性,融入当地特色风俗的高质量、高档次的群众文化活动纳入日程,同时随着文化活动项目的不断创新,各种设备设施的不断升级来更新文化活动形式。积极发挥文化阵地活动的示范性、向导性以及带动性,将最新形式和最新内容的文化活动传递给人民群众。

(三)积极争取领导支持和群众参与

作为做好群众文化活动工作的两个关键因素,领导支持与群众参与是必不可少的。如果缺乏政府的支持,群众文化活动所需要的一切资源就失去了物质基础,也无法开展大型的高质量的文化活动;而领导支持后,群众的参与度低,文化活动脱离生活实际,也不能很好的来开展,因此此二者是缺一不可的。文化馆等文化单位要积极充当群众贴心人的角色,与民间活动团队和一些文艺积极分析多沟通,多交流。在吸收中青年文化活动人员的同时,也要着重吸收老年人,让老年人也能够参与到群众文化活动中来。为此,文化单位可以组织建立一些老年秧歌队、舞蹈队等,将老年人对文化活动的热情调动起来,让他们也能够在群众活动中找到乐趣,让所有年龄段的群众都能够积极的关注群众文化活动并参与其中,为我国的群众文化事业发展添砖加瓦。

四、结语

综上所述,新时期下开展和组织群众文化活动是一项惠及千家万户的利民工程,各级政府以及文化组织部门要提高群众文化工作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在我国当前文化政策的正确引导下,把握好文化大繁荣的发展机遇,结合本地发展实际,积极举办形式多样、喜闻乐见的群众文化活动,走具有当地特色的文化道路,让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日益丰富。

没有文化滋润的土地只会是一片贫瘠的沙漠;失去文化的城市也只称得上是钢筋铁骨的水泥;不懂文化乐趣的人注定只有一颗毫无生机的心灵。新时期下,文化逐渐成为我国经济建设中的重要内容,只有重视文化建设,才能够在当前日益竞争的国际形势下获得一席之地,占据主动地位;只有理解到群众文化的内涵,认识到文化发展与经济发展之 间的相互关系,才能将文化的潜在作用充分的发挥出来,促进社会经济稳步前进,为产业结构的优化发展和我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参考文献:

[1]郑莉华。浅谈如何组织有效的群众文化活动[J].大众文艺。2012(09):P58.

群众文化活动论文 7

由于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以农耕立国,小农意识在民众心中根深蒂固,因此民间美术的传承方式大多是以家庭传承或师徒传承,这样的自身的狭隘和封闭的方式,随着时代的变迁,特别是在现代工业的挤压下就会呈现出了衰退的态势。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逐渐的融入了国际社会。资本主义文明大量的涌入,对传统的中华文化形成了极大的冲击,其中民间美术首当其冲。今天,人们的活方式、生活习惯、生活节奏乃至人们的审美口味和标准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像皮影、农民画等民间美术也由于民间文化生存土壤遭到严重的破坏而日渐消失,民间美术已经与人们的生活渐行渐远。人们对民间美术的关注与喜爱更多的是一种猎奇式的怀旧情结。随着时间的流逝,很多地方的民间美术伴随着老民间艺人的陆续谢世而销声匿迹,民间美术缺乏后继乏人,原汁原味的东西正逐渐的减少,这对于每一个热爱民间美术的人来讲都是很心痛的。市场化的大潮持续进行,商品经济迅猛发展,虽然近年来政府已经注意保护传统美术,但是为了追求所谓的市场效益,民间美术逐渐地被标准化、大众化、批量化的现代工业产品所代替,失去了原有的价值和魅力,民间传统的乡土意味丧失殆尽,有些地方是指造出了一些“伪民俗”的东西来混淆媒体的视听,总之民间美术正在逐渐的脱离了民俗,失去了淳朴率真的灵性。

二、民间美术在群众文化活动中的作用

群众文化活动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作为群众文化活动的一部分——民间美术的表现形式也可以说是丰富多彩的。民间美术在群众文化活动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的两个方面

1.开阔群众视野,增加群众的认同感审美在是美术活动比不可少的内容,而审美的目的在于提高人们对美的追求,深化与净化人们的思想与心灵,这些都必要要求人们有着开阔的视野。民间美术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演变过程,“言传身教”是民间美术传承中最普遍的一种方法。群众文化活动中,通过举办展览与民间艺人亲临现场表演的方式,必然会导致人们围观。人们怀着好奇,对这些不多见得艺术赞不绝口,在无形中开阔群众视野,增加群众的认同感。

2.极大的丰富的群众文化的内涵对于普通的人来讲,美术活动貌似一种很高雅的活动,而民间美术则是以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为主,贴近生活、贴近实际,是一种级高雅又通俗的大众文化。同时,民间美术又是一种集功用和审美为一体的艺术创造,是所在区域的文化发展的产物与历史发展的见证,它的出现都有其合理存在的社会基础和独特的价值。民间美术在发展过程中与社会学、文艺学、美学、心理学、经济学、民俗学、考古学等都存在着或多或少的联系,更加突出了真、普、美的统一,从大门的门画、对联悬挂的灯笼到农作的工具、斗笠、风筝、小风车,从儿童的剪刻、泥木玩具到人们祈求神灵的泥塑等等,都沉淀着很深的韵味。每当群众文化活动中出现的民间美术,都会让观赏的人们驻足而立,这又在潜移默化中给人们上也一节有关传统文化的课程,这极大的丰富的群众文化的内涵。

三、民间美术在群众文化活动中的传承与创新

1.善于搭建平台,挖掘更多的民间艺人开展群众文化活动的潜在目的是吸收更多的人才,以便于丰富群众的业余生活,虽然民间美术在现代社会受到了强烈的冲击,但是我一直坚信民间依然是人才济济。群众文化活动本身就是一个平台,但是要想挖掘更多的民间艺人就必须要创新这个平台的表现方式。例如通过各种媒体举办全民才艺大赛、民俗文化欢乐行,给潜在民间的高手更多的表现自我的机会,鼓励文艺爱好者大胆登上“舞台”。实践证明这种方式可以让销声匿迹多年的、最原汁原味的民间美术重出江湖。

2.不断的完善机制,让民间美术的发展有所保证为了充分调动文艺工作者,特别是民间艺人创作的积极性,建立完事的机制是保证群众文化活动发展的基础。例如文官馆等主管部门可以建立优秀文艺作品创作、选拔和推广激励机制,鼓励、引导民间文艺人才创作反映本土特色、群众喜闻乐见、具有时代特色的优秀作品。通过竞争来激发活力,通过比赛来提高质量,这样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进一步丰富城乡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3.管用结合,充分发挥好艺人的才能依托群众文化活动的资源,完善类民间艺术人才的艺术档案资料,尽量不仅不干涉民间艺人的创作,而且还要给予民间艺人最大的发挥空间,鼓励他们要创作出民间美术的精品。例如曾经一度流行于北方一种民间木版——天津的杨柳青木版年画,其题材内容包括戏曲故事、神话故事,其中最长见的是美女、胖娃娃等,这些代表着喜庆、吉祥之意。而在绘画人物的表现手法上多是以粉、金晕染,从整体上来看构图丰满,笔法匀整,色彩鲜艳,风格独特。要创作出如此的上乘作品就需要管用结合,充分发挥好艺人的才能。

四、总结

群众文化论文 8

模特艺术的最大特点,也就是为什么能兴起、发展的这么快,就在于具有浓郁的民族民间独特性。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所以各个地域的服装特色都不同程度地在模特服饰中有所表现。比如巴黎时装周的作品为什么能在全世界引起轰动,就是因为它的服饰是以本民族为基点,融合了其他民族生活、民族心理、民族情趣、民族性格等对模特服饰产生最直接的影响。中国的模特艺术在其发展过程中无外乎两个方向:第一,地域性民族性的继承、创新、发展。第二,还要不断接受世界上各国、顶尖国家的模特艺术的编排的影响。在整个群众文化模特的编排工作中,服饰和各种肢体语言非常重要。一部好的作品一定是整体展示和表演者的活力和服饰的完美,同时让整个画面更加美轮美奂,多姿多彩。如一场模特演出,其编排的技巧不但要注重外部的标志,更要注重内在的创作。模特作品具有生命写意性,动作写意性,服饰与意性等内在思想,还要注重内在感情的创作,这就要求我们在编排作品时,一定把握作品要表现的时代特征,编排者的独特精神思想。只有这样才能把作品编排的更加巧妙、更加新颖、更加前卫、更加时尚。

二、在模特编导过程中,怎样把握作品的灵活多样性

在模特作品的编排过程中,首先要有一套完整的构思、创作理念。1、出场的演员人数、年龄段、角色的分工。2、编排的动作,所要表达的主题,突出特长技巧、服饰的要求,肢体语言动作的编排。3、整个团队的基本步法。因为是群众文化队伍,所以动作都要以基本、基础的动作为主,大家必须在一定的时间内把作品完成,演员之间要有相互帮助、相互学习、共同进步的思想。4、不断丰富编排的方法,充实模特思维,积极讨论,请专家学者共同商量,对作品进行及时的修改。向其他不同艺术门类进行借鉴,一切成功的经验、表现形式、艺术风格、艺术流派等都应该是我们学习择取的对象。历史证明,凡是作品缺乏对本土文化的驾驭能力,缺乏对当今时尚、民族、历史、社会元素的掌握,必然形成作品没有思想,没有内容,不伦不类或落于俗套。与此相反,成功的作品往往在借鉴上恰到好处,为我所用,广采博纳,使自己的作品灵活多样,给人一种美妙无比和生命永恒的艺术享受。

三、在模特编导过程中,怎样巧妙选取音乐

作为一个编导,一部作品的成功与否,背景音乐是否选择的恰当是关键的关键。纵观模特发展史,每一部好的作品凝聚了作者的思想、情感和态度,寄托了编导的梦想、追求、希望。我们从不同的作品中可以看出不同音乐的编排,成为编导在作品中体现自我,追求生命轨迹,实现价值,突破自我的一部分,也是所为之奋斗的目标。因此,作为一个编导,要想整个作品完整、和谐、风格独� 音乐是我们的创作中一种既定的、可行的、予以变化运用的最基本的元素。

四、在模特编导过程中,怎样拓展编排思路

模特的美除了它本身所具备的肢体语言的流畅,步伐的韵律美,风格的多样化外,模特舞台表演编排的动、静结合,作品的主题思想,舞台造型、台步的设计以及肢体语言动作技巧等体现,多样的模特队形编排无疑是拓宽编导的思路,在演出的编排设计中,一场模特秀的表演应当以现场演出的舞台的场景为基本要素,音乐的选材、服饰的变化、灯光的变幻、舞台布景和舞台造型都以展示编导的编排思路,表演、服饰、舞蹈、音乐等综合元素的应用无疑不是为了表达编导的主题思想,给作品提供独特的创作理念。总之,模特艺术是一门综合的艺术。之所以能发展得如火如荼,是因为它是各种艺术的综合体。作为群众文化艺术模特编导,如何在模特编排中恰到好处地植入各种艺术手段,提高模特审美功能、自娱自乐功能、自教自乐功能、以此来满足人们愉悦身心的要求,让更多群众加入进来,大大提升她们的表现力和美感,因此,如何在模特编排中恰到好处地表现群众文化生活,加强模特艺术的多元化效果和感召力是一个值得我们模特编导应该探讨的问题。

群众文化活动论文 9

【关键词】 组织与开展 群众文化活动 研究论述

随着物质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精神文化生活有了更高的追求,文化不断繁荣的同时带动了群众的文化活动。群众文化活动是人民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文化活动的发展还存在着许多困难,对于组织与开展文化活动紧密联系到基层群众的利益,文化活动的开展是一项需要长期坚持的活动,通过文化活动有效的提高群众的文化素质。

一、组织与开展群众文化生活的重要意义

(一)在满足群众教师生活方面起到重要作用

群众文化活动不仅是单一文艺表演,更能丰富基层群众生活,在提高群众文化生活质量的同时,更满足了群众的精神需求。

(二)有利于宣传党政方针

开展群众文化活动有利于群众之间的信息传播,方便了党政方针的宣传。有关部门可以在群众文化活动中加入积极的思想宣传,树立良好的活动形象,有效的实施党政的宣传。

(三)在构建和谐社会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我国拥有着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开展群众文化活动有利于民族文化的传播。民族文化的有效传播,积极的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将我国的由古至今的精神文明文化扩大到各个领域,帮助党和国家建立更好的和谐社会。

二、群众文化的内涵

(一)群众文化的基本定位

想要做好群众文化必须了解群众文化的本质是什么。经济是改变一个国家的关键,随着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群众文化活动也会受到很大的影响。由于市场经济不断深入到群众的生活中去,群众的文化生活也被带入市场经济中,许多文化馆、艺术馆为了跟随市场经济的脚步,吸取了商场中的不良风气,搞一些不切实际的噱头,失去了原本的社会地位和功能。文化对于群众来说是不能被其他事物所取代的,群众文化的特殊地位和社会功能不

(二)群众文化的意义

群众文化是民众以娱乐方式为主要内容的一项关乎群众自身的文化,能够满足群众对精神生活的需求。群众文化与群众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可以表达群众的基本情感,群众文化的发展和产生贯穿着人类的劳动生活全过程。正因为群众文化与群众密不可分,群众才会主动参与到其中,自愿接受文化的熏陶,培养正确的审美观,提高群众的文化艺术修养。

(三)群众文化的特点

目前群众文化活动的特点为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群众文化活动开展的地方存在于社会的各个角落,在各个公共场所都可以展开群众文化生活。从活动分类上来讲,群众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分散的选择喜欢的项目进行活动,也有兴趣不同的群众选择一起统一的活动。群众中既有进行的集中活动,又有以个体形式出现的分散活动,确保了群众的个性发展。

三、开展群众文化活动的具体措施

(一)群众文化活动中有效发挥政府的作用

想要更好发展群众文化活动,需要得到政府的大力支持,各级政府在组织文化活动中起到良好的引导作用,包括乡镇与农村也要重视群众的文化活动。政府需要在资金方面大量投入,在建设群众文化活动中提供资金的支持,加速群众文化活动的开展,提高群众参加文化活动的积极性。各级政府需要丰富文化活动的形式,增加群众参与的热情,不论是公办、民办组织活动,政府都给予一定的资金奖励,增强各种组织方的积极性。各级政府在各个方面给予帮助,提供专业的指导意见,帮助提高群众文化活动的质量,提高群众的文化素质和道德水平。

(二)群众文化活动中搭建群众文化设施和活动平台

群众文化建设需要基础文化的支持,基础文化设施是群众文化顺利开展的重要条件,想要更好的开展群众文化活动,就要加强基础文化建设, 基础文化不仅局限于图书馆等文化中心,还需要建设适合群众活动的场所。许多地区的公共活动场所由于长期无人管理,造成了活动设施损坏,降级群众的活动热情,政府要在管理方面加强管理力度,尽可能的提升群众参加活动的积极性,让群众在文化活又刑逑肿陨淼募壑怠

(三)有效提高活动管理部门的队伍素质

群众文化建设管理是发展群众文化活动的关键,要加强管理部门自身的管理力度,提升管理部门的专业素质。管理部门在挑员工时就需要对员工的各方面素质进行考核,选拔具有专业素质的优秀员� 在群众文化活动的发展过程中,要不断提高管理部门员工的专业素质,要定期进行专业素养的培训活动,确保管理部门在文化活动中的关键作用。对于那些做出积极贡献的员工要进行相应的奖励,促进员工发挥文化建设的积极性。

结束语: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上,政府不仅要重视群众的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更要注重满足群众的精神生活。想要更好的提升群众的精神文明素质,就要将群众文化活动深入到群众的生活中。在群众文化活动的建设上加大力度,各级政府提供多方面的扶持,才能将群众文化活动开展的更加完善,激发群众参与文化活动的热情。群众文化活动是我国社会主义发展的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群众文化论文 10

1.基础设施有待提高

受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我国在群众文化基础设施的投和广大群众的需求相比还有一定的距离。图书馆、文化馆、美术馆、电影院等艺术文化场馆的建设还不够多。在北京、上海等发达城市,人均文化设施建设还十分不足,在广大二三线城市和农村地区,群众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更是十分落后。很多县城一个县都没有一家像样的电影院,没有一个图书馆,有的也只是图有虚名,常年不开放,甚至没有一个公园。人民群众文化活动的场所严重不足,基础设施建设严重落后。

2.社会支持仍需加强

群众文化活动大多是群众在生活中创造出来的艺术形式,因其贴近群众,十分接地气,有些时候显得没有那么高雅。这就使得一些人对于这些群众文化的形式比较难以接受。举例来说,广场舞是一种十分受群众欢迎的舞蹈,很多大妈通过这种形式娱乐了身心锻炼了身体,但是广场舞却因为音乐声比较吵,引起很多人的抵制,甚至发生了一些冲突。这些都是群众文化活动不被理解和支持的例证。

3.从业人员队伍急需补充

在文化届,越来越多的从业人员将目光聚焦在高雅艺术,而对下里巴人的群众文化十分不屑。在建国初期,各个县都有歌舞团、剧团、文艺表演队,这些团体的从业人员推出了一系列深受群众欢迎的作品,极大地丰富了群众的生活。但是现在剧院、剧团等文化组织已经消失,在县城和农村地区,从事群众文化工作的队伍十分有限。一些乡镇文化站、农村文化室根本没有专人管理,很多文化馆还是老一辈的文化馆的人员,年轻人在这方面的精力投入很少。群众文化从业人员队伍急需补充新的力量。

4.群众文化经费需要提高

文化活动的开展需要一定的物质保障。现如今,国家对文化的建设日益重视,很多大城市对于文化的投资也越来越多。但是在县级城市,群众文化活动的经费还严重不足。很多城市依然把发展经济放在重要的位置,而对文化的建设极为忽视。这种思想上的不重视就导致财政投入的不足,群众文化处于经费拮据的尴尬境地。

二、群众文化的发展路径

1.重视群众文化的发展

群众文化对于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幸福生活指数的提高都具有重要的作用。政府一定要从思想上深刻认识到群众文化发展的意义。重视群众文化的发展,采取多种渠道引导群众文化建设,举办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丰富群众的文化生活。

2.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基础设施是文化活动顺利进行的前提和基础,只有有了文化活动的场所和设施,文化活动才能够顺利进行。政府要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如建设公园、图书室、剧院、娱乐场等一些基础设施,为群众文化的开展提供保障。

3.增强社会的理解和支持

群众文化是一种接地气的文化,可能形式比较简单,也没有太强的艺术含金量。但是群众文化却是一种文化的表征,有着其自身的魅力。社会各界要对群众文化给予更多的支持,一是增强对于群众文化的理解,不能因为“小苹果”等曲目比较通俗就对其予以排斥,更不能因为广场舞比较吵就号召社会予以抵制。二是要加强对群众文化的投入。对于群众文化来说,因其发源于群众,在群众中盛行,所以决定了其艺术性稍差,文艺界的人士要加强对群众文化的指导,提升群众文化的艺术品位。

4.加强从业人员队伍建设

群众文化队伍不足,影响着群众文化的发展。因此一定要加强群众文化队伍建设。一是提高群众文化工作者的综合素质,二是吸引更多有知识有专长的人参与群众文化工作。对于群众文化来说,其发展和繁荣必须依靠文化从业者的推动,加强群众文化从业队伍建设,能够进一步促进群众文化的覆盖范围和影响空间。

5.提供群众文化经费保障

文化建设建立在经济基础之上,发展群众文化,需要一定的经费保障。政府应该在财政上,加强对于群众文化建设的投入。一方面要加强文化场馆和设施设备的建设,另一方面要加大对于文化作品和文化活动的投入。在经费保障上,县级城市尤其需要加强,通过提供群众文化的经费保障,促进群众文化更好的开展。

三、结论

随着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群众文化也呈现出一片新景象。群众文化日益丰富多彩、群众文化影响力越来越大。社会生活水平的提升对于群众文化的要求和需求也越来越多。在此背景下,政府必须进一步重视群众文化的建设,通过增加基础设施建设、增强群众文化工作的人才队伍等多种方式和手段提升群众文化的影响力。群众文化的创建和发展需要群众的参与和努力,各地群众也要进一步提高对于群众文化的参与度,努力提升群众文化的水平和质量。

群众文化活动论文 11

1.开展群众文化是构建基层和谐社会文化的重要手段。

在当代社会中,群众文化已成为建设和谐文化的重要组成环节。所以,想要构建和谐文化,首要解决的是,建设和谐社会。建设和谐的社会文化,究竟意义何在?很简单,它能够引导广大群众的主流文化方向,以道德教育为例,群众文化能够以特有的方式渗透进广大群众的思想中,它的教育价值是任何方式都无法比较的。在建设和谐社会的过程中,群众文化活动对社会道德建设的作用非常关键,它的社会价值对全民道德建设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2.群众文化的突出亮点:推进精神文明的建设。

结合多年的社会实践经验,从文化建设工作角度来观察,基层和谐文化的独特作用:第一,它为精神文明活动的广泛宣传提供了广阔的平台;第二,它为团结友爱、充满生气的社会氛围提供了有力的原动力;第三,它有利于维护社会秩序的有序推行、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原则的积极推行。

二、群众文化中的广场文化

广场,指的是户外开阔的活动空间,是城乡较大的平整场地。文化活动,指的是以艺术文化为主开展的活动。广场文化活动,顾名思义,以广场为阵地开展的文化活动。广场文化活动的开展,符合广大群众的需求,这为广场文化的蓬勃发展提供了契机。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得到了显著的提高,因而人们开始追求更高层次的精神文化。结合多年的社会实践经验,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逐渐推进了群众文化的蓬勃发展。这种群众文化的蓬勃兴起大大提高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水平,进而使我国的精神文明建设向前迈了一大步。作为群众文化之一的广场文化,在社会中引起了广泛的关注,这不失为城市文化中的一道吸引眼球的风景。搭建什么样的文化活动的新型舞台?又该如何促进一个城市或地区的精神文明的建设?近几年来,伴随着政府广泛社会主义新文化建设工作积极开展,广场文化渐渐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而这种情况也正体现着一个地区的文化发展状况良好和精神文明建设成果丰硕。广场文化活动的开展迎合了广大群众的需求,这为广场文化的蓬勃发展奠定了夯实的基础。在当前的新形势下,依托广大的人民群众,不断打造广告文化品牌,使得群众文化中的广告文化走上一条繁昌盛的道路。历史告诉我们,广场文化的非凡意义在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由于经济条件的限制和文化发展水平的落后,这一时期内,人民群众的广场文化形式比较简单,主要以集会、庆典等形式的表现出来,真切地反映出这一时期的文化发展的特征。后来,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广大的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水平得到大幅度的提升,与之相追随的是精神文化生活需求的快速增长。随着群众文化的不断发展,在群众中出现了广场文化,而且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伴随着群众文化的不断发展以及党和国家对精神文明的建设的加深,广场文化得到了快速发展,呈现出耀眼夺目的光彩。总而言之,为了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广告文化为之提供了一个广阔的文化平台,这对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拥有不可低估的作用。

三、广场文化在群众文化中的作用与地位

1.广场文化有利于民间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广场文化以不同的形式出现在劳动人民的劳动生活中,使它以民间文化的形式出现,并在不同文化中得到广泛的交流与融合。根据我的工作经验,发现广场文化会随着地域的不同,而拥有着不同的特色。民族文化特色也通过广场文化这个载体,得到充分的展现,并得以发扬光大。根据有关传统文化遗产的研究表明,广场文化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广场文化不仅为不同特色的民间文化提供了广阔的宣传和保护平台,而且使得不同的民间文化得以交流与融合,进而进一步提高。

2.广场文化有助于形成和谐的社会风气。

党和国家要求我们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弘扬社会主旋律,通过多种多样的表现形式,将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民间特色文化结合到一起,使得不同性质的文化得到交流与融合,从而,体现出广场文化的丰富内涵以及包容性。在民间广泛的文化主题活动中,广场文化真正意义上做到了符合广大民众的意愿。它不仅能够容纳不同形式的艺术与表演,而且还囊括了不同理念的文化活动主题。这样,它能够吸引到不同阶层,不同文化水平,不同趣味的群众积极参与到其中。最终,推进和谐社会的建设进程。

3.广场文化创造出丰富的文化财富。

纵观中外,广场文化创造出不可小觑的文化财富,同时,它也以独特的方式创造出丰富的人才。众所周知,广场文化的内容丰富多彩,涉及的范围非常广。因而,在这样的深厚文化底蕴之下,使得广场文化能够不断地推陈出新。据统计,在广场文化的活动中,参与者涵盖了牙牙学语的幼儿到年近古稀的老人,而说到广场文化的形式,有现今流行的广场舞,有演奏现代乐器的,有展示民间艺术的,形式之多,内容之丰,难以想象。这样的文化组织形式影响空前,意义非凡。它实现了不同年龄、不同层次的人可以自由自在地展示自我,同时使得不同文化得到了全方位的提高和进步。

四、小结

群众文化论文 12

1.基于审美角度的群众基础

人们将照片作为回忆过去和寄托情感的一种工具,照片能定格过去的某个时刻和场景,以此表达拍摄者的情感。所有人都有权利摄影,摄影艺术这种贴近群众的特征促使广大群众愿意选择摄影技术记录过去,表达思想情感。由此可见,基于审美角度,摄影艺术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2.基于审美对象的群众基础

摄影艺术的创作对象通常来源于群众的日常生活,所以,广大群众可以生活中的琐碎小事、生活场景以及随时可能出现的情感流露等为摄影对象,把最贴切、最朴素的日常生活呈现在照片上,这无疑消除了摄影艺术和广大群众间的障碍,使欣赏者能从心灵层面欣赏照片。借助照片记录生活,不仅形象生动,表达事实也更加直观和方便,便于欣赏者了解。由此可见,基于审美对象,摄影艺术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3.基于摄影工具的群众基础

科技发展带来的便利为摄影艺术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群众基础,加之手机产品的不断更新,摄影像素从几十万到几百万再到现今的上千万,手机摄影的像素基本上能满足群众对摄影艺术的要求,而且手机携带方便,体型小巧,质量轻,只要人们有需要就可以随时进行拍摄。

二、摄影艺术对群众文化的推动作用

1.进一步展现民族文化

利用摄影艺术能将这些文化以图片和影像的形式记录下来,记录的不仅仅是这些事物的表象,更是这些事物蕴藏的民族文化。仅凭语言文字无法做到这一点,不仅是因为语言文字不够直观,还因为在记录过程中很容易出现漏洞。为此,必须借助摄影艺术对其作进一步诠释和完善,给人们以强烈的视觉和心灵冲击,充分激发人们的想象空间。也就是说,摄影艺术能将民族文化更深刻、更全面地呈现在人们面前。

2.强化群众生活艺术感

摄影艺术展现特定的情感,不仅具备非常真实的艺术性,还较为朴素,充分体现了“艺术来源于实际生活”这一理念,强化了群众实际生活的艺术感。也就是说,摄影艺术提升了群众文化的层次,也提升了群众的文化生活水平。

3.拓展群众审美角度

在摄影艺术中,照片属于载体,欣赏者有权利基于自身的理解和认知对照片展开评论。摄影艺术不要求人们用统一的审美标准和规定评价照片,无形之中就拓展了人们的审美角度,同时也让摄影艺术自身更加普及化、群众化和通俗化。一张照片不仅能为群众诉说故事,还能通过照片突显的境界对群众心灵进行有效净化。如果说眼睛是心灵的窗口,那么照片就是个体面向世界的大门。也就是说,摄影艺术拓展了群众的审美角度,使摄影与群众的关系更加紧密。

4.还原客观与真实历史

作为拥有5000多年历史的文明古国,我国的文化财富是十分丰富的。鉴于过去没有摄影的条件,所以不能详尽、有效地记载民族历史的有关内容,这对我国文化遗产而言是较大的损失。但随着摄影技术诞生以及科技的不断发展,这种情况就得到了巨大改变。影像和图片能更全面、具体地记录民族历史和文化,作为历史存在的证据逐渐传承下去。相较于传统意义上的语言文字,这些影像与图片更能将真实和客观的历史还原在群众眼前,还能为群众提供丰富的想象空间。同时,借助摄影技术保存和备份历史资料是很便捷的,通常不会造成文化流失或资料丢失。也就是说,摄影艺术使得群众文化更加全面、具体和丰富。

5.传承民族民间文化

新闻摄影借助自身独特的摄影技术,全面、真实地记录了国内城市化发展以及现代化发展过程中涌现出的民间文化,并在其中融入思考元素。这样一来,广大读者通过新闻影像资料就能品味出其中蕴藏的民间文化精神与内涵,并将这种文化传承下去。这就十分有效地传承了民族民间文化。结合当前形势,民族民间文化热是热点问题,这� 这样便将很多普通群众的日常生活提升到了民族民间文化传承的高度。也就是说,摄影技术使得民族民间文化的传承更加广泛和全面。

三、结语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以及数码相机和手机的诞生,摄影艺术不再是资深艺术家的专属,普通群众只要有一部手机,就能拍照摄影。对群众而言,摄影艺术不再那么高不可攀,摄影艺术能有效推动群众文化的发展,两者的关系更加紧密。

群众文化活动论文 13

摘 要:品牌是一个产品质量、价值、市场的竞争力及群众的认可度、社会的美誉度等方面的反映,群众文化活动也必须打造品牌,要增强品牌意识,凸现群众文化功能。打造群众文化活动品牌要坚持持续性,要体现特色性;打造群众文化活动品牌要创新发展,打造群众文化活动品牌需要引进奖励机制。

关键词:群众文化 活动 品牌 打造

[中图分类号]:G1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2)-02-0222-01

品牌是一个产品质量、价值、市场的竞争力乃至企业的形象和诚信度、消费者的认可度、社会的美誉度等方面的反映,它是该产品具有号召力、持续生命力的重要基础。群众文化活动以丰富的内容和多样的形式满足了群众对文化生活的需求,人们也对群众文化活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群众文化活动也必须有品牌意识,要努力培育打造群众文化活动品牌,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丰富多彩的高质量的群众文化活动产品,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生活需求。

一、增强品牌意识,凸现群众文化功能

群众文化活动,是当地文化主管部门和群众文化单位为丰富群众业余文化生活,满足群众精神文化需求而实施的重要手段,也是人民群众享受基本文化权益的重要途径。随着社会经济的向前发展,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也越来越高,在这种趋势面前,群众文化活动不可能停留在一般的层面上,作为组织开展群众文化活动的相关单位,必须有强烈的品牌意识,着力打造群众文化活动品牌,真正形成群众喜欢、形成规模、经得起时间考验,质量高、参与广,持续性举办的群众文化活动品牌,那是真正令群众喜欢的文化大餐。因为是品牌,人们的认可度高,社会影响大,对群众的吸引力强,参与群众文化活动的人员就多,群众文化的功能也必将进一步凸现,群众文化的社会效益也就更大,反过来必将更加繁荣群众文化活动的开展,这是群众文化活动品牌的魅力所在。

二、打造群众文化活动品牌的途径和方法

1、打造群众文化活动品牌,要坚持持续性

群众文化活动品牌的打造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它不是靠举办几次活动就可以实现,而是要依靠活动的持续性,注重活动的质量和效果,不能因外界条件的改变而改变,这是关键。当打造群众文化活动品牌的目标确定以后,就要制定相应的目标,定下举办群众文化活动的内容,活动可以每年举办一次,固定活动的时间和地点,要有一定的规模,要考虑到活动的地方特色,要讲究实效,注重群众的认可度和参与性,咬定目标持续举办下去,在此基础上不断调整,不断提高活动的质量和档次。不断地扩大影响,经过几年的努力,就可以打造成群众文化活动的品牌,如绍兴县的“鉴湖之春”广场文化月活动,从2005年起已连续举办七届,已成为绍兴县群众文化活动的一个著名品牌,声誉日隆,影响日广。

2、打造群文活动品牌,要凸现特色性

作为群众文化活动品牌,并不只体现在规模、形式和内容上,实际上能作为群众文化活动品牌,除了以上的诸要素之外,更为重要的是体现在活动的特色上,这才是群众文化活动能成为品牌,得以繁荣发展的关键所在。因此,打造群文活动品牌,一定要立足本地,根据本地的群众文化资源,因地制宜,扬长避短,不盲目跟风,去选择、确定群众文化活动的样式和载体,要根据当地群众文化活动的基础和长项,体现本地的文化资源,不断挖掘当地群众文化活动的内涵,强化凸现群众文化活动的特色,通过持续不断的活动,提升群众文化活动的档次,真正以有个性、有特色的群众文化活动品牌奉献给群众,不断满足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

3、打造群文活动品牌,要创新发展

群众文化活动品牌的打造,是一个实践和发展的过程,传统性的群众文化活动往往有深厚的群众基础,能赢得大量观众,但容易出现雷同的现象,别人也在搞这样的活动,无论内容和形式在同小异,没有优势可言,这里没有排除相互间的学习和借鉴,这种相互间的学习和借鉴是十分必要的,但是不等于模仿,必须有所创新。即使在一个地区,作为群众文化活动品牌,你也不能年年老样子,在品牌的精心打造中,要不断完善,完善就包含着创新,与时俱进。要在活动的区域,活动的内容、活动的形式、活动项目等方面进行拓展、延伸,赋予其新的内容。守旧是容易的,创新才是根本,它带给人耳目一新感受,也更受群众的欢迎。更能凸现品牌效应,也更能收到好的效果。

4、打造群文活动品牌,需要引进奖励机制

群众文化活动论文 14

群众文化活动主要是人民群众参与的文化活动,能够满足大家的精神需求,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从而达到身心愉悦。人民群众既是群众文化活动的主体,又是群众文化活动的获益者。他们在群众文化活动中是带有多个身份的,这就需要激发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引导他们全程参与群众文化活动,享受群众文化活动带来的发展成果和精神满足。群众文化品牌活动,不同于一般的普通的群众文化活动,是指连续举办的有规模、有影响、有价值、有特色,能吸引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参与的重大群众文化公益性活动。

二、群众文化建设打造品牌活动面临的问题

群众文化建设要从很高的标准来打造品牌活动,不仅要有较好的思想内涵,还要有较高的艺术品位,并且要受广大人民群众的欢迎。现实中,很多群众文化活动没有形成自己的品牌,主要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

1.思路受限制,理念较守旧。出于各种目的,政府、社会机构都经常举办各种群众文化活动,较多的活动是带有引导性的目的,或者是为了丰富大家的业余生活。不可否认,这种活动在一定程度上还是受到了欢迎,但是,某种程度上,部分活动忽视了时代的变化,忽视了人民群众的需要,社会接轨的现实。所以,很多时候活动形式还是有一定的局限性。

2.优势不明显,特色不鲜明。要形成品牌,群众文化就要开展具有自身特色的活动。大部分群众文化活动都是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量身打造,期望能够做成优势项目。现实情况是,大部分群众文化活动由于活动形式类似、内容雷同,难以做成精品活动,也就无法扩大影响。要做到这一点,需要坚持“人无我有,人有我精”,依托专业优势,瞄准需求,就地开发。如宁德市“魅力闽东”文艺演出,其传统项目大型畲族歌舞《凤凰到此》就是基于宁德市畲族歌舞团的天然优势及专业的训练,并长期表演,才深受群众喜爱,形成了自己的品牌影响力。

3.转型难度大,创新力度少。群众文化的传统活动有一定的群众基础,在一定程度上还是受到群众喜爱的,但是不见得能够完全跟上潮流,得到更多的群众欢迎。如果要跟上时代潮流,那就意味着转型,加大力度创新。转型能否成功,这是需要市场考验的。组织方一般不敢轻易尝试,只能维持现状,更别提创新。

三、群众文化品牌活动的发展路径

群众文化品牌活动是在一定范围、具有一定水准、有较大影响力、有较高层次的群众文化活动,在群众文化建设中打造有影响力的品牌活动要立足人民群众的需求。只有被人民群众所喜爱、认可和接受,这样的品牌活动才是成功的。

1.全民参与,措施得力。当前,人民群众从事群众文化活动的场所相对庞大的需求来说较为有限。大家普遍利用公园、广场甚至部分空地来开展活动,一是人员众多,场地较小;二是部分场地车来车往,给活动开展带来不便;三是活动会给周边的居民带来困扰。比如,近来深受广大人民欢迎的广场舞就遇到了较多的麻烦,场地的限制使喜爱这项活动的人民只能在广场、居民楼之间、公园跳舞,活动时间普遍是晚上,这些场所的居民较多在家,声音较大时就造成了影响。近期,广场舞活动者和周边居民的冲突时有发生,个别甚至有武力发生。由此看来,需要政府、社会和广大人民都参与进来,形成良好的机制,采取一定的措施,群众文化活动才能较好地开展。政府要在尽可能的基础上,开辟较多的场地用于人民开展活动,保证大多数人能够从事文化实践。社会机构引导人民利用合适的地点在合适的时间开展活动,避免引发冲突,以便活动能够顺利开展,并长期存在。人民也需要配合政府、社会机构,结合实际情况,利用有利条件创造性地开展活动,找准切入点,形成特色,以期形成品牌。

2.继承传统,创新发展。活动品牌的一个优势就是立足本地、借助本土文化资源,走别人无法简单复制的道路。传统文化传承历史悠久,深受当地人民群众的喜爱,只是因为时代的发展,没有与时俱进,以致人民群众不够喜爱,部分传统丢失。我们需要在传统文化中挖掘较好的、适应新时展的群众文化,不断探索,多次开展相应活动,找到人民群众喜爱的方式,并在此基础上再次创作,保证传统文化能够与时代同进步,让人民群众能够一直喜欢。一旦达到这种地步,群众文化活动就形成了本地特色,贴近人民生活,才能提高活动档次,才有可能形成品牌,才能满足广大人民的精神需求。

3.借鉴他人,融会贯通。品牌是需要一定的积累、文化的沉淀,并长时间坚持才能提高影响力。本地的资源总是有限的,群众的喜爱又是多样的。如何满足不同的需求呢?除了让当地的特色活动开展的更好、优势更加明显,其他可向别的地方取经,借鉴好的经验,并将他人的活动融合当地的特点开辟出新的活动方式。一个活动在一个地方具有较好的口碑,具有较大的影响力,说明这个活动是有好的群众基础的。但是这个活动移到另一个地方,能不能得以延续生命,并发扬光大,这就需要群众文化工作者有清晰的思路、较强的理论和较多的实践经验,才能融会贯通,形成自己独特风格,也就变成了当地的本土活动了。这种活动开展到一定地步,就能形成品牌,甚至能影响其他的本地活动,相互促进,相互进步。

群众文化论文 15

1.文化建设的资金不足。

在新中国刚成立的时候,我国在人力、物力和财力方面明显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在文化方面更是无暇顾及。为了解决人们的温饱问题,我国将大量的资金用于经济建设,在文化方面的发展并没有投入太多的精力。文化建设的资金不足体现在文化设施在建设的质量以及数量方面达不到要求,在这种情况之下,我国广大人民的精神文化需求就得不到满足,就不能促进我国和谐文化的建设,难以提高我国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2.文化活动不够新颖。

在文化活动这一方面,部分地区并不注重文化创新,导致人们对文化活动不够积极热情。文化活动不够新颖主要体现在文化设施的更新频率低,文化活动的创新性达不到人们的要求。也存在很多人没有追求高雅的文化生活,而是追求低俗的文化生活,比如说等,这些不良的文化生活应该被禁止。

二、群众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1.服务方向有所偏离。

群艺馆所服务的对象是人民群众,服务宗旨是引导人民群众开展一些积极的群众性文化活动,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进步。随着我国各类产业的商业化发展,一些文化单位开始忘记了自身的工作宗旨,一味地追求利益,而不是一心一意地为人民服务,这都是文化单位服务方向偏离的现象。

2.专业化程度较低。

近几年来,部分群艺馆不重视自身的整体专业化程度,一方面,大部分专业工作人员由于年老而退休后,不能及时引进足够的新型专业人员,出现了专业人员严重缺乏的现象;另一方面,部分群艺馆的专业门类不够全面,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参差不齐,任务繁重,不能有效地完成自身的任务;最后,重学历而轻专业也是一个较为严重的问题,有一些新引进的员工的专业与群艺馆相差甚远,不能有效地完成专业任务。

3.专业力量不足。

长期以来,群艺馆内部的某些艺术门类之间缺乏配合,都只干自己的事,导致力量不够集中,不能形成良好的团队力量,这对群艺馆整体的服务功能有着很大的影响。同时,部分专业人员忙于自己的工作,满足于个人成绩,而不愿意为人民群众服务,缺乏工作上的热情,使得专业力量十分缺乏。

4.群众文化工作针对性不强。

文化可以供人们欣赏,同时也可以通过环境影响人们的思想及行为。若想做好群众文化工作,就必须深入了解群众所喜爱的群众文化活动类型,并且做到不断改进创新,使群众对文化活动充满热情。但是有一些群艺馆的调查深度不够,所开展的群众文化活动不具有时代特征,得不到群众的认可。

三、有效加强群艺馆建设的措施

1.加强对群艺馆的建设。

建设群艺馆作为群众文化建设中的重要部分之一,在推进群众文化的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基础设施的建设方面,要坚持低成本高效率的原则,文化设施作为群众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必须得到很好的建设,这样才能够不断满足人们对精神文化的需求,增强人们生活中的幸福感。在地点的选择方面,应当坚持交通便利的原则,这样人们才能更加方便地参加文化活动,增加自身对文化活动的热情。群艺馆周围的环境应当给人们一种宁静和谐的感觉,可以多加种植树木,增加绿色的气息。

2.工作人员应当恪尽职守。

在建设群艺馆的过程之中,工作人员起着指导的作用,高素质的工作人员有利于群艺馆的专业队伍建设,所以工作人员必须拥有较高的专业素质,要加强对自身能力的培养,要有良好的协调应变能力,针对人们对于文化生活当中的需求,要积极找出解决的措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树立为人民服务的工作态度,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和业务水平。在群艺馆的建设方面要注重对传统优秀文化的继承和发展,针对人们在文化生活当中所出现的错误,工作人员要加以指导,督促人们改正不良的文化习惯。

3.做好群艺馆的管理工作。

群艺馆建成之后,还要加强对其的管理,否则很有可能偏离正确的文化方向,给予人们错误的文化指导,必须避免这种情况的出现,所以要加强对群艺馆的管理。第一,加强对群艺馆基础设施的维护,群艺馆的基础设施作为传播文化的基本载体,为丰富人们的文化生活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如果群艺馆的文化设施遭到了破坏,将会对人们的文化生活产生不利的影响。第二,工作人员不仅仅要对人们的文化生活进行一定程度的指导,还要主动去了解人们的文化需求,对群艺馆进行必要的改造,要做到这些,就要和人们进行深入的交流,并且对人们的文化生活提供一些好的建议,丰富人们的文化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