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论文代发表最新30篇》
化学学科进入高中化学阶段,教学内容的深度、广度、难度显著增加,侧重于抽象思维的培养,在抽象思维基础上建立化学概念和规律,使学生主动地接受和自觉获取知识,发展智能。
内容导航
高中化学教学论文 1高中化学教学论文 2高中化学教学论文 3高中化学论文 4高中化学论文 5高中化学论文 6化学实验论文 7高中化学论文 8高中化学论文 9高中化学论文 10高中化学论文 11高中化学论文代发表 12高中化学论文代发表 13高中化学论文 14高中化学论文 15高中化学论文 16高中化学论文 17化学论文ppt 18高中化学论文发表 19高中化学论文 20高中化学论文 21高中化学论文 22高中化学教学论文 23化学教学研究论文 24高中化学论文 25高中化学教学论文 26化学论文发表 27高中化学论文 28化学教学研究论文 29高中化学教学论文 1
一、利用化学实验,帮助学生导入新的教学课程
高中化学实验不仅仅是学生学习化学的一种辅助,更是他们学习化学的一种精神动力。化学实验多表现为有趣、神奇的特点,能够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积极主动去探索知识。因此教师可以利用化学实验这个特点,将一些小的化学实验作为一个课前导入来引发学生的思考,然后再通过知识的讲解让学生明白其中的原理。特别要注意的是,化学实验课堂引入一定要具有客观性和可观察性,让学生由现象出发,去探究本质。这也就要求化学实验和问题教学法相结合,教师一方面提问问题,利用问题来引导学生思考。另一方面要将问题设置得有开放性,不能够随意抹杀每个学生的看法。甚至可以给出学生多个假设,发散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向着更多方向去思考。如果学生在理解实验主旨时出现偏差,教师要及时做出纠正。因为课堂导入本来就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如果出发点就是错误的话,那么就事与愿违了,甚至会导致不好的后果。
二、利用化学实验,要注重实验的生活实际性
在很多人看来高中化学实验有一层神秘的面纱,不敢让人靠近,别人也休想轻易地了解他。这种表面现象让很多人对化学实验“又爱又惧”。特别是对于正在学习化学知识的高中生,也许他们内心很想去尝试做化学实验,可是繁琐的步骤、复杂的实验原理、种类多样的实验药品都成为阻碍他们的因素。因此,教师在设计化学实验时,特别是一些用来帮助学生理解化学原理和记忆化学知识的一些实验,一定要简单化、生活化,如果能够让学生在自己的生活中就去做这些小实验,那是最好不过的。例如,在教学金属和非金属这一章节的时候,如果想要让学生对这两类物质有一个清楚的认识,就可以拿生活中最常见的铁和石灰石等来和酸做实验,然后通过反应现象的不同,或者是辅助产物验证的方法来将产物和现象做比较,从对比中对这两个知识都能够加强记忆。而且在做铁与酸反应的实验时,可能会因为铁锈的原因而出现不同的现象。而这又是一个很好的教学机会,让学生了解金属及其化合物的各种性质。最后要对这些实验现象做一个比较、整理、总结,这样才能够保证表观的实验现象成为学习的一种途径,成为积累知识的一种方法。
三、利用化学实验,要注重学生的创新精神培养
高中化学实验是辅助学生学习化学的一种途径,因此,它应该是轻松的、愉快的,也应当是具有一定自主性的。很多教师在使用化学实验教学时,容易忽略学生学习主体性这一特点,将多数的精力集中于学生学习知识和学习化学实验步骤之上。特别是教师对化学课本和实验方案的一些盲目遵从,让那些即使接受了实验教学的学生也特别缺乏实验探索能力。化学实验教学不是一种步骤的死死追寻,而应当是一种自我认识方法,用来检验或是推出化学原理。因此,教师在进行实验教学时,可以帮助学生去自己设计化学实验。有很多教材上的化学实验较为古老,一些新的仪器和药品也能够很好地完成这一实验原理的检测。因此,化学实验是在不断更新和改变的,教师也要尊重学生的一些想法。总之,高中化学实验教学是新课标的一个重要创新实践,更是化学教学史上的一大改革,是教师、学生都要深刻认识到的。在教学中践行新课改的要求,让化学实验教学更具创新性、实效性。
高中化学教学论文 2
科学探究是当下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而实验作为科学探究实施过程中的核心环节,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如何将实验教学的效果有效提升?如何进一步充分挖掘实验教学所承载的各项机能?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谈几点拙见,望能抛砖引玉.
一、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多创设分组实验
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是中学化学实验教学的两种基本组织形式.所谓演示实验是教师为学生演示,同时引领学生观察、思考.而分组实验是学生亲历亲为、既动脑又动手的实验过程.两者对比下来,孰优孰劣自然一目了然,分组实验中学生由被动变成了主动,由观众变成了主人翁,由走马观花变成了身临其境、融入其中,参与程度、存在感大大提升.故此,对于课堂实验,在确保实验安全前提下,应积极创设条件,尽量让学生分组实验.通过他们自己动手、亲身实践,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思维能力、逻辑能力以及动手能力.例如,在讲授《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氯》这节内容时,为了更好地探究氯气与水的反应,笔者将相关实验设计为如下过程:1.猜想假设如果不反应,氯水中只有氯气和水,如果反应,会生成什么物质呢?试从元素守恒的角度来猜测.如果氯气与水反应:猜测一:2Cl2+H2O4HCl+O2猜测二:Cl2+2xH2O2ClOx+2xH2猜测三:Cl2+H2OHCl+HClO(新物质)如何验证你的猜测?2.设计实验(1)证明Cl-:滴加硝酸银,再滴加稀硝酸.(2)证明H+:pH试纸;滴加石蕊试液.3.实验用品点滴板,注射器,软塑料瓶装氯水、稀HNO3、AgNO3溶液、pH试纸等4.实验方案和预期现象分工合作,及时、如实地记录实验现象.5.分组实验每个小组按本组实验方案施行,记录现象,讨论本方案的可行性,准备汇报交流.(1)产生白色沉淀.(2)溶液先变红,再褪色.6.分析结论(1)有白色沉淀,证明有Cl-,进一步证明发生了反应.(2)有H+,说明发生了反应,也否定了猜测二.褪色,说明有物质使有色物质褪色.实践证明,这样的分组实验使学生至始至终都能积极主动、全身心的全程参与探究活动之中,操作、观察、思考、分析、合作能力均得到有效加强,科学素养也随之提升.
二、充分挖掘实验的承载功能,多设计探究实验
探究实验和验证实验是中学化学实验教学的两种具体开展形式.验证实验是在目的明确、原理清晰的基础上对相关现象结论的验证,流程趋于固化、结论趋于同向,不利于创新和发散性思维.探究实验和验证实验则完全不同,通过提出问题来驱动,猜想假设来推进,设计并完成实验来完成认知的发展和逻辑体系的进一步完善.由此可知,探究实验更有利于发挥实验教学本身所承载的各项功能,全方位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造性.例如,在讲授氯水的漂白性时,将相关探究实验设计如下:1.猜想假设从元素守恒及电子转移守恒可知,氯气与水反应还生成了其他物质.氯水中有Cl2、H2O、盐酸、新物质.猜测一:氯气使有色物质褪色;猜测二:新物质使有色物质褪色.2.设计实验(1)在干燥的氯气中放入干燥的有色布条;(2)在干燥的氯气中放入湿润的有色布条或鲜花.3.实验用品彩纸、小药瓶、注射器等,塑料软瓶装氯气、蒸馏水4.实验验证友情小贴士:(1)氯气有毒,为了预防氯气泄露出来,请大家不要开启装有氯气的药瓶的瓶塞,拔针管时也要同样注意不要带出瓶塞.(2)取氯气1mL,注射时动作要缓慢.5.分析结论[设疑]注入氯气后,有的小组彩纸颜色变浅,从中你能得到什么结论?[引导]设计方案时须确保无水,应从哪些角度考虑,注意哪些问题?[小结]能漂白的物质是氯气与水反应生成的新物质.[讲述]科学家通过大量实验证实了新物质为次氯酸.6.总结归纳(1)氯气与水反应:Cl2+H2OHCl+HClO(次氯酸).(2)次氯酸有强氧化性,能消毒、漂白.(3)科学探究的步骤:呈现问题→猜想假设→设计实验→实验验证→分析结论.探究性实验过程中的提出问题、猜想假设、设计合理的实验方案、选择恰当实验用品进行实验验证、收集相关数据、解释现象并得出结论、总结归纳是符合科学探究的逻辑的.
三、认真反思实验中的异常现象,促进科学素养的升华
化学实验中常常会出现一些不合预期的异常现象.如果强制让学生勉为其难地接受,一方面势必造成学生认识的误区,另一方面还会使学生因此对实验失去信心和兴趣,对课堂教学造成负面影响.此时教师的正确引导和彻底解决尤为重要,找出根本原因,变“异常”为“正常”才能重塑学生的学习信心.教师不能避而不谈,应实事求是地坦然正视实验事实,引领学生深入分析发生种种异常现象的可能原因,运用已有化学知识去进一步探究,在发展认知体系的同时提高探究能力.通过师生的共同思考,改变原有的实验方法和手段,大胆采用新策略,最终完满解决问题并获得成功的体验,大幅度提升学生的实验知识、实验技能与实验意志力,从而真正实现实验教学的终极目标.西博格博士说:“化学是人类进步的关键”,而化学实验是学习化学的关键.有鉴于此,在科学技术引领社会发展的今天,教师应努力如何使化学实验教学顺应时代的要求,全方位地改变化学实验的教学手段与教学方式,努力使学生真正参与实验的全过程,在实验知识、实验技能、实验意志力等方面都得到大幅度提升.
高中化学教学论文 3
随着新课标的提出,高中化学教学不再是过去固定单一的教学模式。填鸭式教学已经逐渐退出历史舞台,教师更多地开始采用探究性教学模式,从而全面改善教学环境,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增强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笔者将在文中从不同角度,对新课标下高中化学探究教学进行细致分析探讨。化学作为一门理科类学科,学生在课堂学习中,不仅需要掌握化学知识,而且还有完全理解和运用所学知识。过去传统教育模式更加注重书本知识,学生无法将知识与实践相联系,学生的综合能力提升受到了限制。相比之下,探究性教学更加符合新课标素质教育的要求,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
1探究性教学的含义
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占据主导地位,往往是教师在课堂上滔滔不绝地讲解,学生只是单方面接受知识灌输。而在探究性教学模式中,学生成为了教学中的主角,学生自己通过自主学习获得知识。教师对学生进行辅导,与学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学任务。同时,学生在探索学习过程中,不断提高自己动手实践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等。在新课标的大环境之下,探究性教学更�
2高中化学探究性教学特点
2.1符合化学学科要求
化学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高中化学课程包含着大量实验,传统教学中,教师做实验的时候,学生只能观看,教师会把结论直接讲授给学生。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缺乏自我思考,对化学学科的学习兴趣也会因此大大打折。因此,高中化学教学模式急需转变,探究性教学更加注重学习与实践相结合,是更适合现在高中化学教学的一种教学模式。
2.2对学生有优势
以往教学模式只注重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学生得不到全面发展。探究性教学与之完全不一样,高中化学探究性教学会给学生更多自由发挥的空间,学生有机会亲自动手做实验。从实验结果进行思考讨论,从而得出结论,而不是之前的死记硬背。例如在高中化学课程《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实验中,学生可以通过自己做实验,收集反应生成气体,再将快熄灭的小木棒放到气体中,观察到木棒复燃现象。学生在实验后必然会受到启发,自己思考或者与同学讨论,对实验产生的气体进行判定。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学生的。动手能力会提高,独立思考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也会慢慢增强。判定结果正确的话,学生不仅掌握了知识,也会得到更多乐趣。探究性教学会渐渐培养起学生对化学的兴趣,让学生得到更加优质的素质教育。
2.3对教师是挑战
高中化学探究性教学实施后,教师的角色发生转变。不再是主导所有教学安排,而是对学生进行引导,与学生共同协作。教学地位的变化需要时间来适应,教师还需要及时转变教学观念,这些对教师来说都是十足的挑战。化学教师要及时理解探究性教学的含义,针对具体课程做出不同的教学计划,符合教学大纲和课程目标的同时,还有适合广大学生的学习习惯。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这就要求广大化学教师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尽快适应好新角色。
3高中化学探究性教学实施要求
3.1制定合适教学计划
由于教学时间、课程安排和学校硬件情况等的因素影响,教师需要制定定量的探究性教学内容,并非所有高中化学教学内容都可以进行探究性教学。这就要求教师合理制定教学计划。例如在高中化学课程《钠的化学特性》教学中,钠由于本身的高氧化性,遇水会有剧烈反应,教学中并不适合进行探究性教学,可以组织学生观看视频进行教学。总而言之,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大纲合理安排探究性教学。
3.2正确管理和引导学生
高中化学探究性教学大多以实验课方式呈现给学生,学生在自主实验过程中,一方面需要学生自己探究发现,另一方面需要教师引导教学。教师的管理和引导都要适度。化学探究性教学是开放性教学,学生做实验是在一个相对活泼的环境下进行,教师需要掌控课堂秩序,不能太严肃,亦不能太活泼。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探究能力有限,教师在学生做实验时要及时进行引导,但教师不能直接给出结论,需要对学生进行提醒,帮助学生得出实验结论。虽然化学教师的角色在探究性教学中不是主导地位,但是教师仍然在化学探究性教学中有着重大作用。教师只有在教学中正确管理和引导学生,高质量的化学探究性教学才可以服务于学生。
3.3互相交流,互相进步
探究性教学的重要一环就是师生之间的交流沟通。教师需要时间转变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学生也有适应化学探究性教学的过程。教师和学生互相磨合的过程中,交流是十分关键的。教师要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从而制定和修改教学计划。学生在与教师沟通过程中,一方面有利于掌握化学知识,另一方面学生也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制定不同学习方法来适应探究性教学。
4总结
探究性教学不仅有助于学生掌握知识,更能培养学生全面发展。新课标提出实施后,探究性教学更加有利于素质教育工作的展开。虽然对化学教师是较大的挑战,但只要探究性教学合理实施,新课标下高中化学探究性教学依然具有很大的实际意义,非常值得推广。
高中化学论文 4
摘要:化学课堂教学“生活化”能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化学与生活之间的关联性,提升学生的化学学习能力以及参与化学课堂与实验课程的主观能动性,增强学生在抽象思维、化学思维方面的能力。本文简要分析了高中化学课堂生活化教学的策略,期望能为相关化学教学人员的教学工作提供一定帮助。
关键词: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策略
在教育改革逐渐推进与发展的大环境下,基于化学课程内容的基本特点,高中化学教师在化学课堂上更多地联系生活中的各种元�
一、在高中化学课堂实施生活化教学的意义
1、将化学知识具体地加以呈现,增强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高中化学课程当中的理论内容较为抽象,其中的知识内容复杂多样,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经常会感到难以理解。在教育改革的影响下,仅仅利用教材当中的理论内容增强学生的化学学习能力以及综合素质难以获得理想的教学效果,高中化学教师需要更多地向学生提出与生活相关的现实问题,促使学生在生活当中的实践能力和化学知识应用能力得到提升,增强学生学习化学知识的主观能动性,使其能够具备良好的化学学习能力与素养。在高中化学教学过程中应用生活化教学方法,能够实现教学模式的多样化,将化学课程当中的抽象内容通过具体形象的方式加以呈现,增强化学课堂的活跃性、趣味性,使学生在学习化学知识时能够更容易理解其中的内容与原理,在头脑中形成生活与化学之间的链条,使其能够自然、灵活地应用化学知识分析生活中的现象与问题,全方位增强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2、增强学生在化学课堂上的主动性,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教育与生活,从本质上来讲有着极为紧密的关联性。生活是开展教育活动的源头以及根本目标。开展高中化学教育活动,并不是将化学知识灌输到学生的头脑当中,强硬地让学生对化学公式、原理以及概念等内容进行记忆,而是让学生将化学知识在头脑中慢慢消化,使学生能够有意识地改变自己在化学课堂上所处的被动地位,主动分析化学现象,探索化学原理,在实际生活当中观察事物的化学性质与反应,合理应用化学知识。生活化教学模式与化学课程的逐步融合,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传统的化学教学模式,对化学知识当中的生活元素进行了细化分析,提升了学生在思维方面的活跃性,增强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二、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策略探索
1、将生� 高中化学课程内容具备一定的综合性,涉及许多领域的知识,其中的重点与难点知识内容较为繁杂,并且与实际生活当中的事物、现象有着紧密的关联。基于此,高中化学教师需要将生活中的事物与现象作为开展教学工作的立足点,对生活中存在的各种化学素材进行细致挖掘,并将其与教学环节、教学方案进行融合,帮助学生形成更加完整的知识脉络与框架,改变以往“重知识,轻实践”的化学教育模式,打破化学教材内容对学生思维的局限性,增强学生学习化学知识、参与化学实践的主观能动性。教师要通过为学生创设具有生活化特点的化学教学情境,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对化学现象、化学知识的求知与探究欲望,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化学课堂与实践,从而有效优化学生的化学学习效果。例如,高中化学教师在讲解关于“乙醇”的知识时,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向学生展示一些生活中与乙醇相关的物体图片,如白酒、香精、燃料等,使学生能够直观感受到乙醇与生活之间存在的关联性,并提出相应的问题:“乙醇的分子式为C2H6O,同学们依照价键原理推理一下,它的分子结构是怎样的呢?”通过为学生设立相应的教学情境,可以有效提升学生在化学课堂上的专注力,将与乙醇相关的化学知识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入课堂。之后,教师可以联系生活中常见的乙醇产品与用途,引导学生表达自身对此种物质的认识,以及思考在生活中如何利用乙醇产品。这样不仅能够使学生对这节课的内容充满兴趣,还可以获得优质的教学效果,实现对化学课程内容的丰富与细化,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
2、引导学生在化学课堂上进行生活经验方面的迁移,增强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化学课程本身具有一定的完整性、系统性,学生在学习课程内容时,不能仅仅依靠教师在课堂上所讲解的内容,而是要逐步对化学课程内容进行自主学习与探索。基于此,高中化学教师需要仔细考察与研究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在课堂上更多地对化学知识进行迁移,使用多种多样的化学教学方法,对学生的思维进行训练,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高中化学教师应当将化学教材中的内� 应将学生的综合能力与素质培� 例如,高中化学教师在讲解“乙酸”方面的知识时,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妈妈在炖鱼时,在锅中加了点醋,鱼肉的腥味就被去除了,并且还变得十分鲜美,其中的化学原理是什么呢?”此时,学生会开始积极思考,联系自己在实际生活当中的经验来寻求答案。教师可在一旁进行适当引导:乙酸也可以称之为醋酸,而鱼之所以会存在腥味,是因为其中含有大量的胺化物成分,呈弱碱性,食醋当中含有醋酸,能够与鱼中的胺化物产生反应,� 针对这部分知识,教师也可以让学生探索乙酸能够被应用于教学实践生活当中的哪些地方,如去除水壶内水渍等用途,使学生能够将化学课程内的知识内容与自身的实际生活经验结合,深化学生对这部分知识的记忆与理解,增强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3、化学课堂回归生活,增强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学生开展化学知识方面的教育工作,其最终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将自身学习的知识内容以及实践方法合理、灵活地在实际生活当中加以应用,解决自己所面临的各种问题,增强学生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当前,教育领域更加重视学生的学科素养培养,在编排高考题目时,出题者经常将生活当中的事物与现象融入试题中,考查学生对化学问题的实际应用能力,最终目的是为了考查学生的学科素质。基于此,高中化学教师在开展化学教学工作时,要促使课堂能够回归生活,实现实际生活现象与化学课程内容之间的有机融合,将实际生活现象转换为化学教育资源,使学生能够把充足的热情与求知欲望投入化学学习中,增强学生分析化学问题、解决化学问题的思维以及实践能力。例如,高中化学教师在讲解“开发利用金属矿物和海水资源”这节课时,可以为学生讲解一些我国的金属冶炼历史。如,早在六千多年前,我国已经冶炼出了黄铜;在春秋时期,已经研究出了良好的冶炼铁金属的技术手段。通过讲解类似的知识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提高学生在化学课堂上的专注力。此后,教师可以进入正题,向学生提出疑问:“根据常识,大家熟知的冶炼手段与技术都有什么呢?大家生活中常见的哪些事物应用了冶炼技术呢?”利用提问的方式引发学生的思考。之后教师可以引出一些生活中的冶炼现象,并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探究,鼓励学生对这些冶炼方式以及原理进行详细的分析与推理,促使学生能够在此过程中感受到化学对于生活的重要意义,逐步提升学生的化学学习能力。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高中化学知识在本质上与生活有着极为紧密的联系,高中化学教师需要对学生的认知规律进行考察与分析,将生活中的事物以及现象引入化学课堂中,采取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从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分析能力等诸多方面对学生进行培养,深化学生对化学与生活关联性的理解,提升学生的化学学科素养,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王玉玲.生活化教学与高中化学课堂的有效融合策略分析[J]。考试周刊,2021:135-136.
[2]唐学宏.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策略研究[C]。华南教育信息化研究经验交流会2021论文汇编(三),2021:2122-2126.
高中化学论文 5
20xx年高中化学新课标指出,要培养能够适应新世纪科技和社会发展所需要的高层次、高素质人才,以此使学生在高中阶段就可以很好地理解科学、技术以及社会之间的联系,从而树立可持续发展的理念。绿色化学贯穿于整个人类活动与环境相互作用的全过程,化学家们在研究化学之前,应该先与环境交朋友,他们在研究环境和环保问题时,绿色化学应运而生。
绿色化学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尤其是在资源节约、污染防治、人类健康保障和安全方面。早在1996年,美国就设定了总统绿色化学挑战奖。日本也相继启动了新阳光计划,将绿色化学的环境无害制造技术上升为国家战略,从而大大减少了环境污染。从以上这些实例我们可以看出,绿色化学不但是企业家与学术专家的话题,而且政府部门也越来越关注它的研究与开发。推行绿色化学对我国的社会建设和经济发展来说,既带来了严峻的挑战,也获得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作为新世纪的高中化学教师,在实际的高中化学教学中,一定要将绿色化学的新概念、新思想以及新要求灌输给广大高中生,这是非常必要而且很有价值的。
一、课堂渗透的强化
教师应将化学课本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在课堂中加强对学生绿色化学理念的渗透。在高中化学课本中,涉及环境保护有关的内容特别多,因此化学教师应合理有度地参照有关知识对学生进行渗透。从化学层面的角度入手,给学生认真讲解污染的形成及其潜在的后果,使学生对污染有一个清晰的认识,从而知道如何保护环境。化学知识来源于日常生活,又为现实生活服务,与社会生活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因此,高中化学教师应从日常生活入手,对学生合理有效地进行绿色化学理念的渗透,从而让学生形成正确的认识。
现在的高中化学人教版教材,已经在原来的基础上加入了大量有关绿色化学方面的知识,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尽量多地涉及有关绿色化学的知识,给学生灌输绿色化学的思想。例如,教师在讲解“化学反应及其能量变化”这部分内容时,可以在讲解的过程中向学生提及一些关于新能量、能源开发利用方面的问题;在讲解“卤素”这一节时,教师可以向学生提及用氯气来进行自来水消毒的好处和坏处、氟利昂对臭氧层的影响等方面的知识。教师这种做法的目的就是为了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如何应用化学来解决实际问题,用绿色化学方面的知识来保护环境。
二、多媒体的有效利用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科学技术水平也得到了飞速的提升,并且在不同的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多媒体技术作为科学技术发展的产物,为广大教育教学工作者带来了新的希望和期待。因此,多媒体的有效利用在向学生渗透绿色化学理念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对于那些具有重污染、强毒性的化学实验,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不仅会对实验者造成危害,同时还会对环境产生严重污染,因此通常不会进行手动实验。教师为了按时完成教学任务,可以利用多媒体向学生进行直观演示,并要求学生仔细观察,这种实验模式既不会产生污染,又能让学生清楚地观察实验现象,教师还可以借助现代技术来放大那些时间短暂不易观察的实验现象,让学生反复进行观察,从而提高实验教学的效果。例如,教师在讲解氯气的化学性质时,由于氯气极具毒性,因此可以利用多媒体给学生进行直观演示,并向学生强调,一般的居住环境中氯气不能超过的含量。早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时候,德国就曾用氯气来袭击对方,如今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呼吁停止使用化学武器。
三、基于教材与生活实际的绿色理念的渗透
教师在化学教学过程中,应该充分利用课本知识,将理论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对学生进行绿色化学教育。在高中化学教材中,与环境保护密切相关的知识有很多,教师应该充分利用这些课本知识,将绿色化学理念渗透到学生的大脑中,让他们树立环境保护意识。教師应从化学的角度,给学生讲解污染产生的原因及其危害的原理,让学生认识到污染的源头,从而制定出解决和防护的措施。众所周知,化学原理源于生活,而实际生活中所遇到的很多问题又需要利用相关的化学知识来解决。因此,在高中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合理地引入一些基于实际生活的教学案例,培养学生将化学课本知识和实际生活相结合的能力,以此在生活中的每个角落,学生都能形成绿色化学的意识。
绿色化学已经融入到了现行的化学教材中,渗透在化学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为了使祖国的天空更加湛蓝,使我们共同拥有的地球变得更加美好,作为一名高中化学教师,我们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与义务去培养新一代,使他们更加具有绿色环保意识。
高中化学论文 6
摘要:化学计算类问题是高考化学试题中的重要题型,是考查学生对高中化学知识掌握熟练程度和学生利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重要途径。研究高中化学计算类问题解题障碍,对于提高学生的化学成绩和化学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计算类问题;解题障碍;高中化学
化学计算类问题是高考化学试题中的重要题型,是考查学生对高中化学知识掌握熟练程度和学生利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重要途径。在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高中化学教学要从定性和定量两个方面入手,提高学生对化学知识应用能力,将简单的运算融入到具体主题单元中,进一步提高学生利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化学计算问题就是落实高中化学课程标准要求的重要体现,是检测学生深入了解化学知识情况的重要途径。
一、高中化学计算类问题概述
高中化学计算类问题是高中化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在化学学科教学中需要掌握的一项必备技能。它将化学知识中的“物质”与数学学科中的“定量化”联系起来,与其他的化学问题有着明显的区别。从本质上来说,高中化学计算类问题就是以定量化手段来考查学生对高中化学知识掌握情况。相反,借助化学计算问题,能够帮助学生加深对物质变化规律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化学学习效果。整体上来看,高中化学计算类问题设计的基点在于不同概念之间的联系,学生想要顺利的完成解题,需要对相关的概念有一个全面的认识,这样才能够更好地理解题目进行正确的解答。相反,通过定量化的计算,还能够辅助学生加深对相关概念的理解和认识。高中化学计算类问题与数学计算相融合,学生在解题过程中要理清其中的量的关系,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要求较高,在审题初期需要学生具备较强的审题能力,能够理清题目中的已知条件和未知条件;在表征阶段,需要学生能够正确地对题目中涉及到的化学符号、化学语言和化学图式做出正确的表征;在列式解题阶段,需要学生能够应用正确的公式完成解题;在检验阶段,需要学生能够具备较强的反思能力,能够及时回顾解题方法应用是否正确,计算过程是否准确。因此,高中化学计算类问题的解题过程不仅是一个考查学生化学知识掌握情况的过程,还是考查学生综合能力的一个过程。
二、高中化学计算类问题常用解题方法
在高中化学计算类问题中,解题方法有很多,常见的解题方主要有以下几种:差量法、守恒法、极端假设法、平均值、关系式、公式法和图解分析法等。差量法主要应用于有关剩余物和气体成分的计算类问题中,是通过把寻找反应前后某种差量和造成这种差量的实质及其关系,进而列出比例式进行求解的方法。其中主要包括“理论差量”和“实际差量”两种情况,此处的差量主要包括质量差、体积差、压强差等,其实质就是数学教学中的“等比定理”。守恒法主要应用于题目中蕴含守恒关系的问题中,核心思想就是根据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守恒、电荷守恒、氧化还原反应中的的是电子守恒等关系,设立条件未知数,进而列出方程进行求解,这是化学计算类问题中较为常用的解题方法之一。平均值法主要应用于缺少数据的混合物的判断中(混合物是两组分且需要满足相应的混合计算规律),是根据两种或者多种物质的某一平均值来推断物质的范围的解题方法,其主要包括平均摩尔质量法、平均碳原子法、平均氢原子法和平均分子式法等。公式法主要应用于解决关于溶液和化学反应速率相关问题的计算,其主要就是通过化学原理和化学定律总结出的一般公式解题的一种方法,是化学概念原理的一种数学表达方式。图像分析法主要应用于化学平衡、物质的量方面的计算,是学生通过阅读题意,根据所学的知识作图求解的一种解题方法,其本质就是借助图形来表示化学反应原理和物质之间数量变化的情况,主要包括数据分析法、抽象图示法和平衡图像法等。
三、高中化学计算类问题解题存在的障碍分析
1。审题方面存在的障碍
审题是高中化学计算类问题顺利解决的保障和前提,审题方面存在的问题是导致高中化学计算类问题存在障碍的重要因素。首先,学生的审题意识不强,他们不愿意花费过多的时间放在审题上,最常见的就是通读一遍问题就开始下手,无法完整的挖掘出题目中蕴含的隐藏条件。其主要表现为旋风式的读题,拿到题目以后囫囵吞枣式的扫一遍题目就开始解题,导致漏掉部分关键信息,从而导致解题错误。另外,审题方法不当和审题信心不足也是导致审题问题的重要因素。很多学生在审题过程中不能够抓住关键词,仅仅是停留在单纯的读题和思考上,不能够利用纸笔将题目展开分析,这样审题的结果就是提取的信息较为有限,一旦出现综合性较强的题目就会导致审题错误。还有部分学生缺乏审题信心,一遇到题干信息较长的题目就开始出现抵触情绪,还没开始分析题目条件就开始打退堂鼓,但实际上这类题型则是“纸老虎”。
2。思维方面存在的障碍
首先,部分学生的认知结构不完善,无法将面对的问题同化为原来所接触过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他们拿到题目以后找不思路,有的问题刚刚做过,并且讲解过,但是依然会出现“断片”的情况。其次,部分学生定量思维欠缺,不能够从定量的角度来把握物质及其反应之间的关系,这就导致学生对于化学知识的学习,仅仅是停留在定性的描述阶段,不能够借助其中的数量关系来预测物质结构及性质,这就给学生的问题分析带来的障碍。例如,在高中化学学习中,学生能够从宏观的角度去认识化学反应,并且能够从微观粒子的角度去理解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行为,但是让学生从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存在的形式(分子、离子)和相对大小的定量的角度去理解难度就较大。第三,部分学生元认知缺失,在面对新问题时,虽然具备了解决问题的的相关知识,说那是不能够确定自己的解题方案。即使能够快速的找出一种解题方案,也不能够确定是否能够顺利完成解题。第四,思维定式影响学生的解题思路,当学生解决具体的化学计算类问题时,常常会用已经定型化了的思维去思考问题,依然机械套用以前的解题模式,进而导致解题失败。主要表现为麻痹大意,忽略问题细节线索,这主要与“题海战术”有关;部分学生一看到见过的术语就会套用相对应的公式,不管是否合适就开始解题,更有甚者只能够进行顺向思维,不能够进行逆向思维,这些都是思维定式导致的思维固着。
3。知识方面存在的障碍
化学计算类问题是化学问题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想要顺利进行求解,掌握扎实的知识基础和熟练地解题技巧是保障。部分学生知识基础掌握不够牢固,导致在计算类问题的解题中存在问题。例如,部分学生脑海中的化学知识是零散无序的,并没有形成完整的认知系统,当在解题过程中需要提取的时候,就会出现提取失败的情况,进而导致在解题过程中不能够应用相应的化学知识。在实际的教学中还存在这样一群学生,他们时常会抱怨“这么简单的问题,当时怎么没有想起来呢?”这就是知识记忆不牢固的结果。
四、高中化学计算类问题障碍的矫正策略
1。审题方面存在的障碍矫正策略
首先,要强化学生的审题训练,对于那些一看到问题就退缩的学生,教师要引导他们进行问题分析,寻找解题突破口,让他们认识到审题在整个解题过程中的重要性。其次,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审题习惯,教育学生拿到问题后不要盲目的去作答,要多想一想,引导他们养成边读题边思考的习惯。另外,教师再进行例题讲解的时候,要有意识的引导学生去全面分析问题,引导学生理清问题中各个条件之间的联系,教授学生寻找隐含条件的方法,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审题习惯。
2。思维方面存在的障碍矫正策略
首先,借助认知冲突,帮助学生构建完善的认知体系。例如,教师在化学教学中可以利用化学规律的适用条件来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在这个基础上引导学生整理思路,进行知识构建,进而优化学生的认知。另外,教师还可以借助化学计算题中的“特例”来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在此基础上对学生的认知进行转换和扩展,使原有的认知体系得到完善,甚至得到重建。其次,借助变式训练,增加思维的深度。借助变式训练,能够避免大量练习题给学生带来的思维定式的影响,提高学生灵活应用知识的能力。
3。知识方面存在的障碍矫正策略
教授学生灵活应用记忆策略,构建完善的知识体系。例如,在学习某一化学概念时,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使用复述策略,让学生在学习了物质的量浓度概念后,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重新描述这一概念,加深学生的理解。
参考文献:
[1]杨玉琴.化学计算的学科本质及其教学[J].化学教学,2013(10):6.
[2]吴良根.化学事实性知识教学中的记忆策略及其应用[J].教学与管理,2012(11):78.
化学实验论文 7
摘要: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是众多学院大学基础课程中最为重要的一门课程之一,如何能够更好的教授学生相关基础知识,帮助学生学习和掌握正确的实验操作和实验设计方法,是当下实验教学改革中重要的问题。
关键词: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实验教学;改革
无机及分析化学是很多专业如化工、材料等学生大学学习中非常重要的一门课程,同时也是加深学生的基础理论知识的必要环节。无机及分析化学这门课程将无机化学和分析化学融合为一体,在降低教学学时、减轻学生学习负担的同时,对于教师的考验也更加严格。教师必须在较少的学时中清晰、明确的讲授更多的专业知识,同时还需要保证教学的系统性和创新性。因此,对于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教学的现状、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是非常必要的,本文不仅分析了在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弊端,同时也提出了有效的改革措施。
1传统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在传统的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教学中,主要采取老师讲授知识时长较长、与学生互动少的教学方式。同时,传统的教学中主要注重理论知识的讲授,包括一些冗长的验证和复杂的说明等内容,容易造成学生提不起兴趣,注意力不集中等情况。此外,这种教学方式给学生提供的展示自我和提升自身能力的机会较少,学生在课堂中不能有效的提升化学实验方面的动手能力。对于规范的实验基本操作来说,传统的教学方法一般是由老师来讲授或演示,但是这些偏向于实践操作的技能,更加需要学生在不断自己操作中改善和加深记忆。其次,由于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这门课的特殊性,有些教师课堂内容可能会出现两者知识不融合,联系不紧密等现象,造成学生对该门课程理解不深刻,阻碍了学生对于无机和分析化学知识的更深层次理解。
同时,有很多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课堂上的实验设计限定较多,有些仅为了实验技能的训练而安排,缺乏多元化,同时不能对学生自主设计实验和独立思考方面的能力进行很好的培养。最后,由于这门课程是为了向同学讲授如何正确使用实验仪器和一些常见的实验操作。但是很多传统的'教学中,由于学生数量较多,导致老师演示操作很多同学看不到或看不清,导致很多同学对于知识的获取并不全面。[1]当然,有些同学对于学习这门课程的态度不够端正,在学习该课程前不进行认真的课前预习,对于课堂上要讲授的基础知识和要点没有一个清晰的认知,导致课堂上跟不上教学进度。在记录实验数据时,头脑不清晰,且态度不严谨,不能很好的保证数据的真实和可靠性。[2]
2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随着我国教育的不断发展,学生对于课堂教学知识量的需求越来越大,对教学方式的需求也要求越来越多元化。而传统的方式单一、内容固化的教学方式已经显然不能满足现今处于信息社会的学生的需求了。同时,为了响应我国高等学校化学专业对于本科教学的要求,课时在逐渐减少,但是讲授的内容和质量不能减少和降低。因此,我们必须思考如何能更好的呈现课堂内容,如何能更好的与学生进行互动以提升学生积极性,如何能更好提升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如何能培养学生的自主设计实验能力等问题。因此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的教学改革,提升教学趣味,加强实验绿色性,加强教学内容基础性是非常必要的。[3]
3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教学的改革的措施
3.1增加教学中实验的设计性
为了加强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中两者的联系,同时为了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和自主创新能力,应该增加实验课程中实验的种类。在对学生进行基本知识和基本操作的讲授之外,还需要对学生综合和实验设计能力的培养加以重视。同时在对学生进行评估时,也应该重视实验设计和独立创新性等方面的能力。
3.2提升实验的绿色化
由于课堂实验的多元化,使得课堂中使用的试剂种类繁多,且化学实验中使用的试剂大多不仅对人体有害,而且会污染环境。而很多初学化学知识的大学生对于这些试剂的危害认知不清,使用过后的废液会随手丢到下水道中,严重危害环境。因此,在教学中要对学生环保意识和对于试剂的危害性加以强调。同时,在设计实验时,提倡使用低毒性的试剂来代替剧毒试剂,以降低对环境的污染,同时减少实验产生的有害废弃物。
3.3改善教学方法
传统的教学方法主要依赖于教师的讲解,对于学生的独立思考和积极性重视程度不够。学生在课堂上被要求重复老师的操作,极大地局限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同时教师必须反思自我的教学方式是否枯燥乏味,应该更多的增加与学生的互动和教学的趣味性以引导学生对于知识更加深入的思考。此外,还需要对学生的实验过程和数据记录更加严格监督,以保证学生实验操作的安全性以及对于保证数据真实性意识的培养。
4结语
在新的世纪,面对教学的不断改革和学生需求的多样化,教师必须在不断完善自身对于基础知识理解的完善和深刻的同时,还要不断改善传统的教学方式,调整交些内容,突破自身局限,对更加有效和有趣的教学方式进行不断的探索,同时还要不断在教学中学会反思自我,努力提升教学水平,培养出具有更好实验操作能力和更强自足创新能力的学生,为我国不断输出综合素质更高的高水平人才。
参考文献:
[1]肖雪春,王毓德。材料类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教学改革实践[J].实验科学与技术,2016,14(1):153-157.
[2]柳娜,薛冰,郭登峰,等。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教学改革与探索[J].科技信息,(25):130-131.
[3]王丽红,朱团。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的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15):158-158.
高中化学论文 8
摘要:为了不断提高高中化学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更好地解决教学相关问题,对高中化学青年教师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对高中化学青年教师教学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研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更好地认识到高中化学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培养的重要性,满足当前高中化学教育教学发展的要求。
关键词:化学教师;存在的问题;解决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3.8文献标志码:B文章编号:1674-8646(20xx)12-0095-02
1高中化学青年教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教学整体设计不足
根据当前高中化学实际教学状况来看,部分青年教师对于高中化学教学内容缺乏一定的认识和了解,不能很好的掌握教学内容的要点和真正含义,教学整体设计不足,教学问题设计广度和深度不够,缺乏科学有效的规划,层次不清。如必修二介绍有机化合物乙酸乙酯的制备时,大部分青年教师并没有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化学基础认知,只强调操作顺序,在教学中没有让学生参与实验过程,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极不牢固。
1.2青年教师的思维和知识有限
目前,虽然很多青年教师的专业知识能力是可以肯定的,但也受限于其思维和知识的局限性,很难帮助学生养成发散性思维。如钠在常温下会生成氧化钠,点燃或加热条件下会生成过氧化钠,有的学生 又如学生在回答运动员手上擦的镁粉其成分时,就回答是镁粉或氧化镁,甚至有人回答是硫酸钙或熟石灰,其实镁粉是碳酸镁的粉末,学生对这些问题的回答都反映出了高中化学青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思维和知识有限所导致的求同思维方式。这些现象与我们一直提倡的创新教育理念相违背,造成了学生在化学领域学习和实践的局限性。
1.3实验操作和设计不规范
由于青年教师缺乏一定的教学经验,不能很好的掌握高中生学习特点,致使某些高中化学实验教学超出了学生的能力范围,学生在实验操作中屡受挫折,手法生疏,很难体会到实验的关键点和要点,难以领略其中的含义。高中化学实验中常常出现一些学生实验操作不连贯、次序颠倒、装置安装不协调等问题,往往要开始实验了,还有很多问题没有解决,这样,很容易让学生产生消极情绪。实验过程中各种状况频发,实验台上往往是一片狼藉,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这与青年教师日常实验教学的随意性有直接的关系。
1.4现代化媒体设施应用能力不强
青年教师之前并没有从事过教育工作,缺乏教学问题设计经验,教学课堂规划能力不足,无法独立完成课件制作。虽然大多数青年教师都会多媒体操作,但仅仅是利用其将课本上的概念和习题照搬照抄,很难发挥先进教学软件在化学教学当中的作用,无法突出教学重点、难点,反倒被某些色彩斑斓的动画抢夺学生的注意力。并不能利用多媒体教学课件的优势挖掘学生的思维潜力,只是走马观花的进行幻灯片的切换,对于他们来说只是教学工具的逐渐丰富;有部分青年教师对课件和板书之间的关系仍协调不好。
2高中化学青年教师教学问题产生的原因
2.1满足现状,缺乏专业追求
目前,高中化学青年教师多是80后,他们有着鲜明的时代特征,对于生活工作的舒适要求很高,很多人都满足于现状,认为已有知识贮备已经能够应付当前教学要求,受限于高中教学内容,慢慢的他们就将曾经学过的知识遗弃到记忆的角落里。当然学习源有限,高中阅览室、培训体系等也没有给教师提供很好的自学条件。高中青年教师很少订阅专业理论图书,加之缺乏适当的专业交流和沟通机会,很难形成科学系统的教学认识。
2.2缺乏深入的教学研究
大多数高中化学青年教师对教学内容不求甚解,没有针对当前的高中化学教材展开深入的研究。青年化学教师认为高中化学知识过于浅显,认为对其内容早已烂熟于心,而且还在不断的重新讲解,完全不需要再费心思去研究其教学设计意图,没有领悟其真正的教育意义。有的青年教师甚至对教研活动反感,认为是形式主义,满足于集体备课,化学教学活动设计和组织一直沿用传统模式。
2.3缺乏基础实验机会和规范多媒体的使用
部分青年教师并未考虑到高中生的实际需求,反倒是从自己的角度认为基础实验太过简单,认为所有的学生都能够掌握,无须浪费时间和精力去做基础实验,这就造成了学生在实验操作中出现或多或少的基础操作问题。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备课时准备不充分,安于多媒体课件使用,而没有考虑到如何才能够发挥课件的辅助教学、挖掘学生思维的作用。
3高中化学青年教师教学问题的解决对策
首先,重视对青年教师教学基本素质和能力的培养。建立健全教师训练、考核制度,细化教师责任,贯彻落实各项教学教育措施,帮助青年教师树立明确的发展目标,订立岗位责任制。其次,培养青年教师专业研究兴趣,使其深入研读高中化学教材,认真比较新旧教材的差异,了解高中化学知识结构,形成科学系统的化学教学理念。再次,重视实验操作和研究,组织青年教师开展化学基础实验,提高其实验操作技能,增加青年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帮助青年教师了解这一阶段学生对基础知识掌握的能力。
参考文献:
[1]于幸汝。论高中化学实验中学生能力和素质的培养[J]。学苑教育,20xx,(4):67-68.
[2]张赞源。化学实验教学中学生环保意识的培养[J]。广东化工,20xx,(11):33-35.
高中化学论文 9
摘要:文章首先介绍了绿色化学理念的内涵,进而分析了高中化学教育中“绿色化学理念”融入的意义所在,最后根据绿色化学的特点以及高中化学的教学要求提出了高中化学教育中“绿色化学理念”融入的途径。
关键词:高中化学;绿色化学理念;理论教学;融入途径
在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化学相关的科学技术也取得了很大的发展,与此同时绿色化学理念也逐渐渗入到高中教学之中,并且受到了广大师生的重视,加之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在未来绿色化学理念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融入必然是大势所趋。在此背景下,文章围绕高中化学教育中的“绿色化学理念”为中心,分意义、价值以及途径三部分展开了细致分析探讨,旨在提供一些高中化学教育中“绿色化学理念”融入方面的理论参考,以下是具体内容。
1绿色化学理念的内涵
绿色化学理念其强调的是 在绿色化学理念中的核心点为提倡不使用有害、有毒的物质,同时更不能生产出有害、有毒的物质。是一种从源头上实现化学污染物质控制和防范的措施,也可以说其是一个更深次的化学理念,同时在绿色化学理念之中也存在可持续发展的内涵[1]。
2高中化学教育中“绿色化学理念”融入的意义所在
高中化学教育中“绿色化学理念”融入,其首先有利于培养学生辩证统一的学习思想,在传统的化学污染处理中,先污染后治理的思想一直长期存在,然而这种落后的思想导致了诸多环境问题的诞生,而绿色化学理念其强调的是以客观为基础,可持续的唯物主义观,属于一种辩证的化学学习思想;其次为有助于在化学教学中融入生命教学,在绿色理念下的化学教学,会对化学在应用中造成的污染问题进行详细的讲解,进而让学生认知到化学在使用中侵蚀的生命,也就实现了生命教学的目的;再者为有利于学生养成一个正确的发展观,在绿色化学理念下的高中化学,其强调的是在化学学习中不造成污染,在社会应用中,也不以污染环境为代价,故此绿色化学理念的融入,有助于学生养成一个正确的发展观念;再者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化学创新思维,绿色化学理念本身就是一种创新,因此以绿色化学理念以背景的教材,便也渗透了创新的成分,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充分应用,有助于学生养成化学上的创新思维;最后绿色化学理念也符合现阶段的时代要求,低碳经济、可持续发展是目前时代的主旋律,这和绿色化学理念也有着一定的重合之处,因此在高中化学理念下进行高中化学教学是符合时代要求的[2]。
3高中化学教育中“绿色化学理念”融入的途径
3.1强化师生的绿色化学意识
在高中化学中绿色理念的融入,首先需要在思想层面上,教师和学生都建立起绿色化学的理念,进而透过理念落实到切实的教学之中。对于教师而言绿色化学理念下的化学教学首先需要注重教材基础知识和实际生活之间的联系,例如在教材中医学垃圾、温室效益、食品污染等和生活有联系的教学内容,教师可以进行深层次的教学,将绿色化学的理念植入学生的脑海中[3]。
3.2注重绿化化学教材的编制和使用
就教育局层次而言,需要在高中化学教学的编制上,增加更多绿色化学内容,就教师层次而言,需要在化学教材的使用中,注意深度的挖掘教材中绿色化学的内容,进而通过这些绿色化学的内容,向学生传授绿色化学的理念。例如在有机化合物塑料一课时的教学中,教师可以以废弃塑料回收为切入点,进行绿色化学的教学,让学生自主进行讨论切实可行的回收途径和措施;再例如在化学反应能量一课时的教学中,教师可以以燃烧率为切入口展开绿色化学的教学,让学生进行高能燃料以及再生电池方面的探讨,认知到绿色化学理念在实际化学应用中的影响,培养学生的绿色化学思维。
3.3绿色化学融入理论教学之中
在化学教学中需要将绿色化学理念都植入其中。例如在氯气用途一课时的讲解中,可以加入二双氧水相关知识的讲解,虽然氯气的漂白效果更好,但是其污染更大,而双氧水的污染更低,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在该方面进行细致的延伸讲解,让学生认知到在工业中不同物质的使用其污染程度的不同,进而培养学生的绿色理念[4]。
3.4在化学实验中融入绿色化学
高中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因此在高中化学的教学中实验教学是不可避免,大量存在的。在化学实验中其通常会使用很多化学试剂和生产出一些化学产物,这些使用物以及生产物其都可能会对环境和人体造成一定程度上的影响,同时在使用量上也会存在很大的差异,因此在高中化学的实验教学部分,绿色化学理念的融入,其效果是最为明显的,教师在教学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其
4结束语
综上所述,绿色化学理念其强调的是 其在高中化学教育之中有效的融入具有利于培养学生辩证统一的学习思想、有助于在化学教学中融入生命教学、有利于学生养成一个正确的发展观、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化学创新思维、符合现阶段的教学时代要求等优点。根据绿色化学的特点以及高中化学的教学要求,强化师生的绿色化学意识、注重绿化化学教材的编制和使用、将绿色化学融入理论教学之中、在化学实验中融入绿色化学是切实有效的高中化学教育中“绿色化学理念”融入的途径,值得广大高中化学教师在教学中充分合理的使用。
参考文献
[1]李思慧,王明召。制备丙二醇的绿色方法——甘油催化氢解[J]。化学教育,20xx,35(16):6-9.
[2]曾春燕。“绿色化学理念”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渗透研究[J]。才智,20xx,24(29):63-63.
[3]吕芹芹。高中化学教学中的绿色化学理念的渗透研究[J]。高考,20xx,44(7):70-70.
[4]夏仁献。完善绿色化学教学模式,创设高中化学教学浓厚氛围[J]。新课程导学,20xx,32(2):2.
高中化学论文 10
摘要:基于教学评价与学生元认知能力的关系,引出了高中化学教学评价中学生元认知能力的培养措施,从丰富评价指标、主体评价、利用“复盘”、评价教学效果四方面阐释了元认知能力培养的方法。在教学评价中培养学生元认知能力可帮助学生转变学习方式,走出模仿学习的困境,让学生在认知的基础上发现认知边界,从而突破限制,从感知、记忆与思维的升华中提高学习成效。
关键词:高中化学;教学评价;元认知;培养措施
元认知由美国心理学家约翰·弗拉维尔提出,是对认知的认知,包含认知的知识、认知的调节、认知的体验、认知的结构。元认知与认知的区别在于,认知是人类对待事物的直观感受,元认知是基于认识事物的概念而形成的内在的抽象认知活动。培养学生元认知能力,需借助认知调节与情感认同,合理运用教学评价,最终促进学生思维的进化。
一、教学评价与学生元认知能力的关系
1、元认知能力习得过程。元认知能力强调认知主体对认知的整体过程的监控、调节与评价,是对认知主体的巨大考验,它要求认知主体可以从教学过程中掌握自己的学习状态,即懂得如何监控学习、计划学习与评价学习。按照功能性区分,元认知能力习得过程可分为理论知识教授、发挥主观能动性、掌握策略方案、认知学习过程、总结与反思五个环节。
2、教学评价对培养学生元认知能力的促进作用。评价是人类活动中一种特殊的存在形式,让人类的行为有目的性与方向性,任何人类活动都需要评价。从本质上讲,教学评价促进了学生各项能力的提升,有效提高了教学成效。元认� 教学评价通过评价内容、评价方法及特定的评价量表让学生在潜意识中塑造认知,对学生元认知能力的培养有导向价值。
二、高中化学教学评价中学生元认知能力的培养措施
1、丰富评价指标。现代化教育强调素质与成绩兼备,需做到二者权衡。传统以成绩为唯一指标的评价方式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需丰富评价指标,将学生主体发展与素质养成作为评价的要点,同时兼顾实操能力,这些评价指标是培养学生元认知能力的重要媒介。通过多元评测的方式,把握学生特� 案例分析:开展“显现思维”的活动,所谓显现思维就是教师将自身的思考过程通过图示表征的方式让学生了解与学习,然后转变思维,站在学生的角度同样运用图示表征的方法复刻学生思维。学生的任务是比对两种思考方式的异同,从而发现自身认知的局限。“显现思维”的训练可让学生了解到自身认知边界,让学生重新定位自身角色,并从体验中优化学习措施。
2、主体评价。评价是一个指正、激励或表扬的过程,传统评价模式的弊端在于单向性过强,缺乏学生的反馈与交流。高中化学作为实验教学占比较多的科目,教师很难给予班级学生全面关注,导致评价过于片面。为了解决此问题,需更改评价主体,推行主体评价的方式。案例分析:教学《化学反应的速率和限度》一课,由教师讲述实验最终目的,让学生发散思维自主设计实验流程,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完成实验操作。针对学生的总结汇报,先让学生自审。通过自我评价让学生对自身的认知活动进行思考,从情感、策略、知识框架等方面做出自省,同时采取与自身个性相匹配的调节措施。元认知因素包含自我评价的各个环节,引入自省可加强学生对自身学习能力的认知,有利于形成持久的智力思维模式。
3、利用“复盘”,引入笔记评价。复盘是一种高效的元认知能力,源自围棋,大意为:将下棋过程从头至尾重新复摆,总结每步棋的得失,从中总结经验。笔记评价可以用“复盘”指代,即通过课堂笔记融合新旧知识进行多次复习,从中总结经验,提升自身认知体验、丰富元认知知识。复盘是一种化抽象为具体的感性认知过程,它可让学生形成理性的逻辑思维。案例分析:教学《元素周期表》一课,教师可引导学生做好复习笔记,通过文字监控思维过程。通过整理笔记,汇总元素原子的电子层排布、化合价与原子序数变化的周期性关系、化学性质的内在联系等。笔记评价丰富了评价方式,让学生在挖掘、总结、再挖掘、再总结中不断优化思维模式,从而形成新的学习策略。
4、评价教学效果。元认知是对主体认知的辩证与升华的过程,监控着学生个体思维。作为思维整体结构的内在组织形式,承担着调节、提升与控制的作用。从高中化学教学视角分析,学生的感受就是对教学的监控,其反馈分为正向与反向,前者有利于调节,后者阻碍优化。基于此,需实现教学效果的实时反馈,让学生参与到化学教学的评价中,训练学生元认知能力。首先,教师需营造民主的反馈环境,让学生畅所欲言,引导学生对化学题一题多解的不同思路进行复述,从中选取最优解,让学生带着辩证思维进行学习,从而学会元认知的优化迁移,促进师生共同进步。本文围绕高中化学教学评价中元认知能力的培养进行研究,目的是释放学生潜力,取得最优教学效果。文章从受众、方法与角度进行了元认知能力的培养分析,实现静态的认知能力与动态的认知活动相结合,最终让学生学会调节认知,并形成情感认同。
参考文献:
[1]成圣华.高中化学教学评价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元认知能力[J].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2019(06).
[2]乐聪云.基于认知结构测定高中生化学认知障碍点的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20.
高中化学论文 11
摘要:自核心素养教育理念提出后,模型认知作为高中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组成部分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在高中化学课堂引领学生模型认知的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激发学生的模型意识;灵活导入概念模型,便于学生直观认知和掌握化学概念;重视模型检验,强化学生模型认知能力的应用效果。多措并举,不断提高学生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优化高中化学教学方法。
关键词:高中化学;模型认知;引领方法
近年来,我国教育事业快速发展,基于模型认知的高中化学教学研究工作逐渐深入,有效提升了学生在高中化学学习中的模型认知能力。但是,大部分高中生的模型意识、模型认知能力、模型应用水平仍然有待提升,亟待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加强高中化学中对学生模型认知的科学引领。由此可见,思考高中化学教学中对学生模型认知的引领方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以学生为主体,激发模型意识
高中化学教师要想培养学生的模型认知能力,端正学生的模型认知态度,要先激发学生的模型意识,让学生能以意识为内部驱动力,对模型产生好奇心和探索欲,自主认知模型,思考模型的构建与应用,参与到模型教学中,夯实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符合《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的要求,建设以学生为主体的模型认知教学模式。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教师可以创新、优化课前准备,让学生参与到课前预习中,将模型思想和模型建构融入预习过程中,便于学生课前思考教学内容中的各种模型,联系新、旧化学知识,强化模型意识,提出建模假设,在课上与教师和其他学生交流建模假设问题,进一步促进自己的模型认知能力发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例如,在教学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1必修》(以下统称“必修1”)“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氯”这节课前,教师给学生提出了研究问题“海水中的元素以哪些形式存在”,让学生围绕这一问题进行课前预 有的学生提出了海水中的元素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有的学生提出了海水中的元素以单质的形式存在。学生提出建模假设的过程中,模型意识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给模型认知带来了多种思路,避免了学生思维单一受限或者过于分散,强化了学生预习过程中模型思维的专注度,给学生形成与提升模型认知能力做好了基础铺垫。
二、导入概念模型,促进直观认知
分析高中化学教学内容可以发现,其中的抽象化、复杂化概念知识很多,一旦教师没有增加概念教学的直观性,很容易出现学生理解困难、学习受阻、掌握不到位等问题,影响教学质量,不利于学生模型认知素养的落实。因此,在设计化学概念教学活动时,教师要灵活导入概念模型,以其直观化的教学优势,利用符号、文字、图像等直观展示事物规律,突出事物特征,简化学生对化学物质形成及其应用的体会过程,便于学生学会解决问题和探究问题的基本思想和方法,提高化学思维品质。另外,教师还可以通过概念图呈现不同化学概念之间的联系,促进学生梳理化学知识结构,深入分析和掌握化学条件、化学元素具有的密切关联。例如,在教学必修1“化学物质及其变化”这节课中的“物质的量”时,物质的量的单位是摩尔,简称摩,符号为mol,在高中化学教育理论知识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是贯穿学生化学学习全过程的基本物理量之一。学生学会并掌握物质的量的概念,能够为许卫锋(甘肃省环县第四中学)教学思考物质的量的浓度、气体摩尔体积、摩尔质量的概念导出提供支撑,而且现代科学研究、工业生产、农业生产中物质的量应用也非常广泛,进一步体现了本节课教学的现实意义。为了让学生轻松理解物质的量的概念,对此形成相应的模型认知,教师将数量多且抽象性较强的“物质的量”知识以概念图的形式直观呈现在学生眼前。学生在观看后理清了各种变量存在的联系,在自己的大脑思维中构建清晰、系统的概念,掌握了物质的量和气体体积、质量之间的关系,提升了模型认知能力和应用能力,营造了轻松的化学概念教学氛围。
三、重视模型检验,强化模型认知
在引导学生构建与应用模型后,教师要及时组织开展模型检验活动,将其作为保证并最大限度地提升模型科学性的方法,让学生经过观察模型、验算模型后,及时纠正模型错误问题,强化对学生模型认知能力的培养。例如,教师可以采取自评与互评相结合的检验策略。一方面,促进学生自我反思模型的建构与应用;另一方面,促进学生模型认知中的合作学习,收到事半功倍的模型检验效果。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培养学生的模型认知能力是现阶段高中化学教学中的重要任务,对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与落实具有重要影响。在课堂上,教师要发挥自身的引领作用,设计并采取切实可行的策略,不断提升学生模型认知方面的综合能力,让模型认知为学生的化学学习和全面发展贡献更多助力。
参考文献:
[1]许文捆。“模型认知”思维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培养[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20(25)。
[2]陈花。基于模型认知素养能力培养的高中化学教学实践研究[J]。考试周刊,2020(25)。
[3]李鹏鸽,龚文慧,秦蕊,等。模型认知素养及其在化学概念教学中的落实[J]。教学与管理,2018(4)。
高中化学论文代发表 12
论做好高中化学和初中化学的过渡的对策
【内容摘要】在我们教学过程中,常常遇到这样的问题,学生从初中走进高中,面对课程的增加,知识内容难度的深入,课程内容的掌握和应用的不同,造成很多学生的学习障碍。这就需要老师正确的引导学生,帮助学生度过这个重要的过渡期,本文就初高中化学课程,深入探讨课程过渡的问题及解决的方案。
【关键词】化学 过渡期 探讨
一、初高中化学课程过渡的目的和意义
初中实施义务教育以后,初中化学教学大纲和教材在指导思想、编排体系上都有了更新,这就使初中化学和高中化学在教育思想、教学方法和教材内容方面存在的矛盾更加突出,它不仅在重点高中,而且在一般高中教师中反响都很强烈,其具体表现特征是高一新生过早出现两极分化现象。《纲要》、《教育法》的颁布实施为我们研究和探讨初高中化学课程过渡提供了理论基础和行动指南,初中化学义务教学大纲和教材的实施为研究和探讨初高中化学课程过渡提供了极好的素材。我们研究和探讨初高中化学课程过渡其目的是帮助广大教师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人才观和质量观,通过初高中化学课程过渡探索高中化学课程的设置和内容与素质教育的相关性,探索高中化学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途径与方法,如何与初中化学素质教育接轨,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二、初高中化学课程的过渡的层面
1.初高中化学课程的过渡
高一所学课程比初三多几门,课程增加,学生思考的容量增大,需要一个适应的过程。多数学科尤其是数、理、化、英的知识内容比初中的知识内容要相应深许多,目标要求要较高些,学生不但要熟知和理解记忆课本知识,还需熟练掌握灵活运用知识的本领,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掌握和应用要有一个适应的过程,即学习的磨合期。
就化学教材本身来说,高一和初三的化学教材就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区别:第一,从教材编排上说,初三以知识介绍为主,内容广泛,可读性较强,但对问题的揭示并不深入;而高一的教材以系统阐述知识为主,对问题的剖析较具体。第二,从教学要求上说,初三侧重于基本概念的理解,以实验贯穿始终;而高一除此之外,还需掌握知识网络和知识规律。第三,从教学目标上说,初三是义务教育,要求较低;而高一要较多地考虑能力要求。
2.初高中化学教学目标的过渡
初中化学属于公民素质教育,是一个入门学科。初中化学教材的内容是科学的、有序的,但并不追求逻辑严密和系统完整。新的教学大纲对初中化学内容做了较大幅度的删减,如单质、氧化物、酸、碱和盐之间的变化关系和相互反应等,但是一些初中化学所删除的知识点恰是高中阶段学习的必要台阶;而逻辑严密、思维灵活又恰是高中教学所需要培养、社会所迫切需要的学生素质。
高中化学教育是在九年制义务教育基础上实施的较高层次的基础教育,要全面贯彻发展的方针,着眼于提高学生的素质。高中化学教材同样是基础教材。高中化学知识的编排与初中化学相比,无论从理论水平、内容过渡、难度方面都提高了很大的一个层次。在九年制义务教育初中教材的基础上,使学生进一步学习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了解化学在实际中的重要应用,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能力以及创新精神,训练其科学方法,使他们能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和解决若干化学问题。
对于高一新生来说,既解决了学生的一些必要台阶,又分散了难点,避免了学生学习化学的“畏惧”心里。
三、初高中化学课程过渡教学一些做法
1.组织化学教师学习大纲要求
明确开展初高中化学课程过渡的教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帮助教师树立素质教育的观念;学习两阶段的现行教学大纲和教材,明确大纲和教材的编写指导思想和体系,初步确立过渡的内容(知识、能力、教法和学法)。
2.探讨过渡教学的原则和策略
通过学生的问卷调查和教师的座谈,分析归纳出初高中化学教学需要过渡的“三个主要因素”:(1)两学段在教学要求和内容上的差异性;(2)高中教学要求(现状)与学生实际水平的脱节性;(3)教师的教法与学生学法的不协调性。针对上述问题,采取以下教学措施:①以知识过渡为突破口,加强教学要素的整体过渡,在教学内容、教学进度、能力要求上体现出可接受性和循序渐进原则。②以课堂教学为突破口,实施教学方法的过渡。变讲演课为师生共同探讨课,注重师生思维的同步发展。③以学法指导为突破口,促进非智力因素的过渡。通过课内学生自主小结和课外教师专题讲座相结合的方法,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品质。
3.探讨实施过渡教学的结构和方法
过渡教学是以实施素质教育为目标的教学行为,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结构才能培养学生综合素质,通过以下“三个途径”进行探索:①从提高学生能力着眼,抓好整体过渡(课内与课外);②从优化课堂教学入手,抓好有效过渡(教法与学法);③从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出发,抓好和谐过渡(智能与情感)。
4.探讨实施过渡教学的课堂教学模式
构建课内外相结合的过渡教学结构中,关键是课堂结构,互动机制必须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的共振性和协调性,充分体现出每一课时教学中能力培养的目标性。教师准确把握目标的重点性和递进性,教师运用灵活的教法和手段引导学生主动思维、主动探究去获得认识品质上的飞跃。
四、结论
初高中化学课程的过渡教学涉及到多种因素,是初高中两学段构建实施素质教育的边缘领域,这是容易被人们忽视的“真空地带”。初高中化学课程的过渡教学,不应该是单纯的知识过渡研究,应该以实施素质教育为目标,以过渡教学为突破口,开展教学策略的全方位探索,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社会实践有机结合起来,才能形成实施素质教育的整体教学链。作为教师,应努力引导学生处于主动地位,通过不断努力,把化学学习的基础打好。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达到提高成绩、培养能力、培养人才的目的,完成培养适应现代化要求的数以亿计的高素质的劳动者和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的历史赋予广大教师的光荣而艰巨的任务。
高中化学论文代发表 13
浅谈高中化学课堂教学设计
摘要:通过“指导学生研读――引导学生合作探究――强化跟踪训练――提高自我反馈”的课堂教学设计,让学生会“研读”、会“动手”、会“运用”、会“思考”,成为学习的主体。
关键词:化学课堂;教学设计;研读;探究;训练;反馈
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战场,是体现教学效果的最重要场所,课堂教学中必须创建一种既发挥教师教学指导作用,又能充分发挥学生学习主体作用的教学模式。 在此谈谈自己的一些做法和认识。
一、指导学生研读
指导学生研读是教师指导学生研究和自读课本及相关学习资料,它能将学生阅读和研究有机结合起来,是提高学生这两方面能力的有效方法。
教师“指导”与学生“研究”成为一体是关键。化学课堂教学首要条件是“有的放矢”,而“研读”是必须准备过程。在教学中,首先要鼓励学生发挥研读的权利,可使学生居于学习主体地位。研读课本和学习资料所提供信息,既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知识兴趣,又可以培养学生分析理解能力。通过研读,学生可明确学习目的、找出重点、难点,可使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组织学生研读,要有意识培养学生分析、整合知识能力,因此要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学生研读。
1. 选择研读
开始尝试可选择元素化合物的物理性质、易由原有知识迁移而来的化学性质和物质运用等知识学习,可给出研读内容的框架,使学生有针对性完成研读任务。例如,高一氧化还原反应教学,结合学生实际,选择有得失氧的氧化还原反应化合价研读。给出内容框架:从得失氧研读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研读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的化合价――从化合价角度迁移研读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时间以5分钟左右为宜。
2. 重点研读
随着研读能力的提高,可选择重要的理论知识和重点掌握的化学知识,可设计出研读要求和思考题,让学生自主完成。例如高一氯气性质教学,可设计如下要求:
氯气的化学性质
①从氯原子结构分析氯气化学性质
②与金属反应:Ⅰ. 与金属钠、铜反应的方程式和现象、产物溶于水后颜色;
Ⅱ. 铁与氯气反应方程式及化合价变化特点。
③与水反应:Ⅰ. 反应特点及方程式;
Ⅱ. 新制氯水和久置氯水成分及对应性质;
Ⅲ. 次氯酸的漂白性、不稳定性、极弱酸性。
④与碱反应:可由氯气与水反应联系到氯气与碱反应、氯气制漂白粉、漂白粉久置空气失效反应特点及方程式。时间以8分钟左右为宜。
3. 整体研读
待时机成熟后,可选择整节内容供学生研读,给出研读内容知识纲要,设计综合性思考题结合学生学习自主性和学生学习时间紧张程度,也可安排课前研读,研读时间以10分钟左右为宜。
高二教材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可设计如下研读纲要:
①化学反应中化学键变化及实质――气体反应中分子分类――活化分子碰撞分类――化学反应发生的充要条件;
②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实验探究――分类归纳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实质探究:活化分子个数、活化分子百分数、活化分子有效碰撞变化分析;
③压强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一定量气体,压强、体积、浓度的关系――分类归纳压强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④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实验探究――归纳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实质探究:活化分子个数、活化分子百分数、活化分子有效碰撞变化分析;
⑤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实验探究――归纳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影响。实质探究――活化分子个数、活化分子百分数、活化分子有效碰撞变化分析。
设计一些思考题
①参加反应的物质是固体、纯液体、溶液、气体时,浓度、压强、温度、催化剂如何对其化学反应速率影响;
②气体反应物参加的反应,分别改变浓度、压强、温度、催化剂,活化分子个数、活化分子百分数、活化分子有效碰撞如何变化。
研读指导和要求设计,可把知识与问题串联起来,使学生在研读中解决问题、在探索中把握知识结构,可让学生体会到研读的乐趣,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二、引导学生合作探究
合作探究可使学生主动学习、协作学习,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
引导学生合作探究是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让学生主体利用集体智慧,有目的地解决问题。合作探究是学生在研读环节中形成的认识水平的检测和认识过程的重组,是学生获得知识的重中之重,结合教师针对性的答疑解惑,可在师生间、生生间的交流中开发学生认知能力。
合作探究的教学可按如下方式进行:(1)同桌合作,可由同桌间结合各自研读合作整合知识结构,也可由同桌间一问一答梳理知识网络,还可由同桌间合作剖析知识疑难。(2)分组探究,将前后左右四位同学分成一组,各选一组长,知识明确之处达到共识,知识疑难之处讨论分析,教师也可参与其中一组或几组探究,时间以5―8分钟为宜。(3)集中探究,每组推送一位同学发言人,由其中一组同学发表自己见解,教师需适时加以引导,结合此组学生见解,教师及时带领大家分析,不够完善之处可由其他组同学加以补充,疑难之处由教师剖析完成。(4)总结评价,可由教师实施或学生讲教师补充或全由学生完成。
例如,在“乙酸”教学时,在学生研读的基础之上,学生和教师共同提出探究流程:乙酸物理性质――乙酸表示及结构与官能团――乙酸化学性质。乙酸化学性质探究又提出三个讨论题:(1)请用事实说明乙酸具有酸的通性,设计一个实验证明硫酸、碳酸、乙酸的酸性强弱。(2)结合乙酸乙酯的制取实验,说明酯化反应的概念,反应规律及反应方程式的书写。(3)如何除去乙酸乙酯中少量的乙酸?学生先通过同桌合作探究形成初步认识,再在小组中边实验边讨论,气氛热烈,教师及时答疑解惑,更能激发学生探究兴趣,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集中探究则能集思广益,充分说理,同学间不同结构及认知水平的交流、碰撞、补充,往往会有一些独到发现,深刻理解疑难点。总结评价可促进学生完善知识结构,明确重难点。学生在合作探究学习中互帮互助,在实践中吸取知识、在交流中解决问题,强化了学习效果。 三、强化跟踪训练
跟踪训练可帮助学生巩固基础知识,培养学生将知识转化为能力的理念,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强化。
学生探究知识过程必须尊重认知规律,既有理解知识的过程,又有内化和运用过程。跟踪训练是内化知识、运用知识、形成能力的重要环节,理解知识和运用知识是在“实践――认识”的基础之上实施“再实践――再认识”。由此可知跟踪训练在前两个环节结束之后必不可少,而且必须强化。跟踪训练的习题设计,首先要有计划、有针对性根据探究知识来选择,紧扣学习内容,紧扣教材,不可盲目追求难度,也不可草草了事。其次要结合学生实际和知识特点来设计,即面向全体学生,又兼顾差、中、优生;既能巩固基础,又能强化运用;既有选择、填空,又有推断、解答;既可模仿熟练,又可创造提高。同时训练形式可以多元化,除笔练形式外,可以口头训练、实验操作、分组竞赛,还可以学生自己出题、交换作答,交换评价,课内训练和课外训练相结合。此外要严守科学性,训练题不能出现科学性错误,不能出现知识性、常识性错误,更不能前后矛盾,化学用语规范合理,答案明确清晰。最后选题应注重解决实际问题,多与生产、生活实际相联系。
多种形式的跟踪训练,是提高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途径和手段,学生通过训练可在理解知识、分析问题基础上,进一步强化综合评价能力,从而使认识水平达到一个新境界。
四、提高自我反馈
学生自我反馈可使知识系统化、条理化,可使学生深刻理解、强化记忆,也能让学生查漏补缺,提高认知水平。
经过“研读――探究――训练”三步教学,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了一定的理解和掌握,及时自我反馈可进一步对知识系统化、条理化,还能对学生进行评价,取长补短,为今后更好学习奠定基础。自我反馈的内容一般可以是:(1)知识反馈,反馈所学知识结构、挖掘知识联系、系统知识网络。(2)认识反馈,反馈学习得失,结合自身特点评价学习方法。(3)体验反馈,反馈学习感受,培养积极进取理念。
例如“共价键”教学时,学生常会进行如下反馈:
(1)梳理共价键形成及特点,归纳共价键分类及表示,比较共价键与离子键的异同,明确化学键实质及分类。(2)评价知识掌握情况,小结探究知识方法,确定以后完善之处。(3)感悟学习过程中情感变化,体会探究知识中难易相随,形成锲而不舍的进取精神。
丰富高中化学课堂教学,应在课堂有限的时间和空间内,让学生在“听课模仿”基础上,学会“研读”,学会“动手”,学会“运用”,学会“思考”,化学课堂教学中“学生研读――合作探究――跟踪训练――自我反馈”的教学设计,确实可起到积极推进作用,让学生学会学习、乐于学习、灵活学
参考文献
[1] 陈旭远。理解普通高中新课程[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7
[2] 江家发,阎蒙钢。高中化学课程评价[M]. 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6
[3] 雷洪,陈维新。高中化学新课程创新教学设计[M]. 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6
高中化学论文 14
摘要: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包含了很多与日常生活相关的科学理论。化学实验是加强学生理论知识学习的重要途径。结合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现状进行综合分析,并提出了解决策略,希望能为化学教学改革做出贡献。
关键词: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现状分析
化学实验是化学教育理论发展的基础。化学课程是一门对实践操作要求较高的实践科学,同时也是高中教育阶段的一门重要课程。化学实验教学的发展质量,对高中生学习化学课程具有重要影响。同时,化学实验教学内容与学生日常生活具有很大的关联性。加强化学实验教学,对于提高社会科学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一、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现状分析
1、实验教学重视程度不足
教师并没有对化学实验给予足够的重视,而且很多学校并没有将化学实验课从化学课中单独分离出� 很多化学实验教学,只是通过课堂上教师对化学内容的基本讲解来教学的。教师更加注重理论知识的教授,缺乏化学实验教学发展理念。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下,很多学生对化学知识缺乏思维上的灵活变换,对化学学习中产生的具体问题难以自主分析,导致学生没有拥有较好的化学实验操作作为理论知识学习的基础。
2、实验教学发展条件不完善
化学实验室是进行化学实验教学的重要场所。目前,很多高中化学实验室的配备数量十分有限,对于学生的化学实验教学难以具体落实,导致学生在化学理论知识学习的过程中感到枯燥乏味,感受不到化学实验带来的独特魅力。很多学校在进行化学实验教学时,由于受到课程时长的影响,只是由教师对化学实验进行操作演示,并对化学实验进行总结,就结束了化学实验教学课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并没有通过自身实践感受化学理论知识在实践中的应用。
3、实验教学方式单一
在传统的化学实验教学中,教师的授课方式比较单一,难以使化学课堂上的理论知识进行生动地展示,导致学生在学习时对化学知识没有兴趣。与此同时,高中化学课堂的教学课时较少,导致很多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只注重理论知识的教授,而难以将化学实验作为教学重点。
二、优化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的方式
1、重视化学实验教学
在教学改革发展的过程中,教师应该不断转变传统的理论教学模式,重视化学实验教学。在化学实验课堂上,教师主要起指导作用,提升学生的化学实验操作能力,指导学生独立自主地进行简单的化学实验操作,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另外,教师应该加强学生对化学实验器材的了解,体现学生在化学实验教学中的主体作用,丰富化学实验教学内容,以更好地调动学生化学学习的积极性。例如,在教学“使用托盘天平测量物体质量”实验时,教师应先指导学生初步认识托盘中的指针、分度盘、平衡螺母、游码等,同时告知学生测量时应该精确。教师要对托盘天平的使用要求进行具体指导,告知学生使用托盘天平时砝码不能混用,使用砝码时应用镊子夹取。干燥固体、易潮解和腐蚀的药品不能放入托盘天平中称量。只要学生在标准的使用范围内,便可自主操作。
2、创造良好的化学实验环境
良好的化学实验学习环境,有利于学生更好地参与到化学实验学习中。学校应该提高对化学实验室的段明霞(甘肃省庄浪县第一中学)发展建设,完善化学实验室的基础教育器材。与此同时,教师也应该加强对化学实验教学氛围的创设。在化学实验教学时,教师应该注重与学生的良好沟通。同时,要对化学实验进行正确指导,尤其对于化学实验操作能力较弱的学生,教师要给予耐心指导,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引导学生自主完成实验,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有效提升学生在化学学习中的综合能力。
3、提升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提升学生的化学实验动手能力,是化学课堂的重点内容之一。化学实验课不仅为了使学生完成化学实验任务,更是在做化学实验的过程中,使学生通过自主实践操作增强对事物的观察能力,在操作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同时,良好的化学实验课堂,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化学理论知识。因此,教师要提升学生的化学实验动手能力,弥补在化学理论知识中对知识点掌握的不足。良好的化学实验操作能力,可以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与发展。化学实验教学是高中化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化学实验操作能力的培� 在高中化学实验课堂中,教师应该更新传统的教学模式,通过调动学生在实验课堂上的学习积极性,提升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将化学理论知识与实验发展相结合,促进高中化学实验教学得到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孔玲芸。基于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现状的分析和思考[J]。化学教与学,2012(3)。
[2]杨远贞。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现状分析与建议[J]。教育观察,2018,7(2)。
[3]邵守灿。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学生主体性现状的调查及分析[J]。化学教育,2001(12)。
[4]孙隆芳。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现状分析与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18(46)。
高中化学论文 15
摘要:实验在化学学科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位置,通过实验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化学概念,掌握知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得到显著提升;因此,就需要对化学实验教学产生足够的重视。
关键词:高中化学;实验教学;解决措施
如今,开始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和实施新课程标准,教师越来越重视化学实验教学质量的提高;但是研究发现,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依然比较的薄弱,存在着诸多的问题;针对这种情况,就需要创新教学思路和方法,提升教学质量。
一、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没有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研究发现,如今化学教材按照集中和分散两种方法来设置实验内容,通过对专门和独立的实验化学模块进行设置,促使化学学科特征得到强化;并且借助于实验探究等多种形式,在化学与生活等模块中渗透。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往往是学习了本章节新课之后,方统一开展实验;这种方法存在着诸多的问题,无法将学生学习积极性给调动起来。
2、没有有效培养学生的相关能力
高中化学实验教学开展的目的,除了让学生们掌握相关知识外,还需要培养能力,如思维能力、想象能力等都是非常重要的方面。科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手段是思维能力,通过研究大量的科学事实,我们可以得知,只有拥有了正确的思维,方可以得出一些新发现。但是在很长一段时期内,化学实验教学没有培养学生的能力,教师往往演示实验,学生跟着操作。
二、新时期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的解决对策
1、增强实验探究性,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实验探究是化学学科的基本特征,因此,在化学实验教学中,也需要将这个特征给充分体现出来。在新课程理念下,需要边讲边实验,用探索性实验来替代过去的验证实验,教师要充分发挥能力,科学设计教学方案;如在原电池实验中,为了让学生们更好的理解反应原理,需要引导其将生活知识给结合起来,化学在转变为电能的过程中,需要怎么样的设计?为什么会有气泡产生于铜电极上?气泡属于什么气体等?通过这些问题的设计,让学生们积极探究,完成实验。
2、激发学生实验探究兴趣,提高实验教学质量
首先,将趣味实验增加过来;过去大多都是验证性实验,对已学知识的正确性进行验证,这样就比较的呆板和枯燥,没有学生发挥的余地,影响到学生实验的热情。针对这种情况,在如今的形势下,需要结合教学大纲要求,将一些趣味性实验给增加过来,水中花园、冰棍燃烧等都是非常不错的选择;这样学生就可以了解到化学知识的奇妙,将其求知欲望给充分激发出来。其次,对化学美感充分挖掘;化学这门学科主要是研究客观世界,化学的各个方面都体现了其美感,如外在美、内在美、神奇美、对称美等等。在实验过程中,物质是五颜六色的,仪器是晶莹剔透的,反应是千变万化的,无不将形象美给体现出来;元素周期表则可以将和谐之美给体现出来。总之,美处处存在于化学实验中,这样在操作实验的过程中,还能够感受到美感,对化学的兴趣自然可以增强。
3、增强环保理念,对实验教学环境有效改善
研究发现,很多学生不愿意参与化学实验的一个主要原因就在于有刺激性气味存在于化学实验室中。在化学实验中,接触到的试剂和气体难免会有一些刺激性,包括氨水、二氧化硫等。因此,就需要将环保理念贯彻到化学实验当中,开展绿色化学,对实验教学环境积极改善;首先,对实验内容或者装置进行改善,促使有害气体排放得到降低;在高中化学实验中,有很多实验都会出现一些有毒物质,那么就需要对其进行科学改进,更加合理的操作;如在铜与浓硫酸反应的实验中,会有污染产生,那么就可以合并二氧化硫使品红褪色的实验,以便减低污染次数,这样知识之间的联系可以被学生们所掌握,污染问题也得到了有效解决。其次,对微型实验大力推广,促使环境污染得到减少。相较于常规实验来讲,微型实验操作难度较小,只需要使用较少的用药剂量,且不需要较长的实验时间,这样药品消耗得到了减少,成本得到降低,实验危险性也可以得到减小;同时,实验过程的污染问题也可以得到减少,学生与实验接触的时间得到了显著缩短。对于部分实验,有着较大的危险性,或者有刺激性气味,那么就可以将现代教育技术给运用过来,借助于多媒体技术来仿真实验原理、装置和流程,通过文字、声音和动画的搭配,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对知识有效的理解和掌握,也可以避免污染物危害到环境。
三、结语
综上所述,现阶段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还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制约到学生能力的培养和提高;针对这种情况,在新时期就需要创新高中化学实验教学,增加探究式教学,增强环保理念,激发学生兴趣,激发学生化学实验的积极性,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也能得到显著提升。
参考文献:
[1]吴文刚。新课程下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策略探析[J]。读写算,20xx,2(10):123-125.
[2]张益松。基于高中化学实验教学措施的分析[J]。数理化学习,20xx,3(133):44-46.
[3]李福娟。新时期高中化学新教材实验教学的优化改进[J]。现代阅读,20xx,4(13):144-145.
高中化学论文 16
摘要:农村学生在学习基础、学习态度、生活环境、教学设备等方面落后于城市,造成农村化学老师开展教学过程中的诸多困境。由此深入分析农村高中生的学习问题和个性发展,有针对性的改进教学模式,通过有效备课、营造宽松的教学情境、实行启发式教学等多种教学策略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提高其化学成绩。
关键词:高中化学;高效课堂;策略
文章编号:1008-0546(20xx)12-0068-03中图分类号:G632.41文献标识码:B
21世纪是科技的竞争的时代,归根结底将是人才的竞争,在这种环境的影响下,如何通过建立高效课堂的方式来提高农村学生化学成绩,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如今对于教师如何建立高效课堂的策略还没有明确的说明,相关理论也不尽完善,这就需要教师根据教学要求不断进行策略整改,以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主动学习、自主学习的能力,为以后的大学教育和终身教育打好基础。
一、农村高中学生的学习问题
为更好地提高农村高中生的化学成绩,从而提出切合实际的策略,笔者首先对高中学生的学习问题进行探讨,从而有针对性地提出教学策略,满足学生的需求,更好地开展素质教育。对于大多数的农村高中生而言,主要存在以下几个学习问题:第一,鉴于农村环境、师资、物资、文化等方面落后于城市,导致学生接受的知识课程少,知识面狭窄,相对应的文化基础比较薄弱,这些基础性问题都影响着高中化学课程的开展;第二,没有明确的目标,对于大多数高中生而言,不知道学习究竟是为了什么,导致学生盲目进行学习,缺乏科学素养,缺乏内生动力,进而相应的学习习惯也没有养成;第三,固有观念影响学生思维的发展,大多数农村学生胆小害羞,不善于在课堂上回答问题,比较“尊师重教”缺乏创新意识,缺乏质疑教学结果的勇气;第四,高中期作为学生的逆反期,容易造成学生思想波动,情绪稳定性差,缺乏自我控制的能力,不能持之以恒地进行学习。这些问题都对高中化学教师如何进行高效传授知识造成障碍,在充分考虑学生的这些学习问题基础上。提出有针对性的策略,将突破高中化学成绩低下的瓶颈。
二、高效课堂的科学定义
高效课堂的最终目的是实现三维目标,即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获得相应的知识和技能、形成正确的价值观,这三个目标在农村化学高效课堂中应得以充分体现,通过教师变革教学模式,来开展教学活动。就化学高效课堂而言其包括三个内涵:第一,化学老师应该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基础和学习态度的基础上,科学合理地设置本班级的三维目标完成的水平;第二,高效课堂必须发挥学生的主人翁意识,把学生当成教学的主体,变革传统的教学模式;第三,教师要通过多种反馈渠道,及时获得学生的学习信息以及学习状况,变革教学内容,以期完善和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在高效课堂的教学模式中,不仅教师接受学习成果的反馈,学生也在高效的教学模式中成长,高效课堂要营造宽松、自由、民主的教学氛围,通过师生的良好互动,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课程教学中来,发挥集体的力量,实现成绩的快速提升。
三、农村高中化学高效课堂的实施策略
1.有效备课
有效备课是建立高效课堂的基础,没有计划的讲授将错乱不堪,没有主题。有效的备课可以使课堂教学思路清晰,教学目标明确,抓住课堂教学的时间,提高教学效率。因此,教师在进行有效备课时要注意以下问题:第一:明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教师应该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综合教学时间等多种因素,规划每次课程的教学内容,使课程连贯起来,完成教学目标。具体而言,教师应该明确“教什么”,即课程的总体要求,教学框架等等,以此作为基础,巩固教学成绩。第二,教师应该明确课堂教学的方法,教师要综合考虑学生的智商、先前的文化基础、个性等多种情况进行考虑,选取大多数学生能接受的课堂容量进行教学,不能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忽略学生的接受能力,特别是农村高中生,对化学知识比较陌生,接受性相对较差,这就需要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充分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 第三,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化程度愈来愈高,这就需要教师在进行备课时,充分学习国内高中名校如何进行化学知识的传授。通过观看其他学校和老师的不同教学内容,来完善本班级的教学内容,并结合本班的实际情况,制成相应的课件,进行课堂的传授。第四,教师应该充分考虑到教学内容的性质,在哪些问题时学生不擅长的,会提出问题的,教师应该着重这些问题的解答,从而避免突发状况的发生,高效地利用课堂时间。
2.营造宽松的教学情境
教学情境指教师通过营造一定的教学氛围,来影响学生的学习过程,通常教师为了教学的高效性,会营造一种宽松、自由的教学情境。良好教学情境的设置具有以下特点:第一,情境教学不仅可以巩固先前的知识经验,还能通过知识经验的正迁移作用,促进新知识的重组与改造,帮助学生对知识进行同化,促进学生学习的热情,提高教学效果与学习效率。第二,培养学生的积极情感,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通过团体中的相互影响,更好地开展教学活动。第三,教学情境中可以融入现实生活中的种种因素,使得学生不再以学习知识为目标,改为以在实际中应用知识为目标,在这种目标的引导下,学生会积极探索问题的原因,以及物质的起源、发展和结果等,这些都有利于学生融入教师的课堂教学中,增加实践性,完善素质教学。高中化学是与实践息息相关的一门学科,教师在对学生进行知识的传授时,要充分融入生活的情境。比如在教授燃烧的条件时,先鼓励学生积极思考,通过学生的发言引导知识的传授,在问题的回答中,大多数学生都会说可燃物,而忽略了氧气的存在,在这种情境下,教师要强调氧气的无色无味,加深学生对于氧气性质的记忆,并引入生活中的小常识对燃烧需要氧气进行论述。此外,教师应该抓住学生的好奇心,创设与现实情况下人们对事物的认知不相符的教学内容,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培养农村高中生思维的全面性和变通性。如镁条为什么能在CO2中燃烧?CO2不是不能支持燃烧吗?激发学生去思考,去探究。
3.启发式教学
变革传统的“填鸭式”教学,对农村高中生进行启发式教学,这就需要老师根据学生的能力创设标准的问题情境,在问题情境的引导下,学生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而完成教学任务。农村高中生主动意识较差,学习的积极性不高,面对这种情况就需要化学教师在课堂上积极引导,在课堂上设置疑惑,让学生感觉“半生不熟”、“似会非会”的效果,才能最大限度地激起学生的兴趣,迫切地希望解决它。在具体的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要注重与学生的沟通,在课堂不能一直滔滔不绝的说,也要做到滔滔不绝的问,更要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思考。教师要巧妙地设置问题,不能提出学生当前能力所解决不了的问题,要采取问题情境的模式,设置一些学生可以通过积极思考而得以解决的问题,否则如果化学老师提出的问题,学生不能回答出来,会使学生丧失信心,不再认真听讲。教师要善于发问、主动发问、巧妙发问,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发展,增加学生思维的活跃性,才能营造活跃的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主动地进行化学课程的学习。通过教师的启发,使学生在知其然的情况下也知其所以然,
4.开展化学实验
化学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学科,不仅要求学生掌握相应的知识,更要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探究能力,因此教师在课堂中对化学现象的过程传授之后,要组织学生到实验室进行化学过程的验证,加深学生对于化学过程的印象,提高学习效果,这不仅是教学内容的要求,更是《化学课程标准》的要求。高中生情绪的稳定性比较差,通过化学实验的开展,可以培养学生持久的注意力以及情绪的稳定性,通过专注性很强的化学实验,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也会提升农村高中生的专注力。对于资源比较欠缺的实验,可以以分组的形式进行操作,在以小组进行操作的过程中,学生不仅掌握实验的知识、理论、结果,也在动手的过程中完善人际关系能力,因此开展化学实验对于高效课堂来说是非常必要的。教师应该扩大实践操作的教学时间,如果设备设施允许,尽可能每节课都在实验室进行教学,让学生边学边实践,边学边领悟,加深学习印象,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5.倡导预习
高中化学老师要倡导学生对课本知识进行有效的预习,在预习过程中,教师设置一些基础性的问题,让学生进行回答,在课堂开始之前,收回预习作业,教师通过学生作业的完成情况,对教学重点进行有针对性更改,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需求。化学教师在倡导预习时要注重以下几个问题:第一,预习作业应该有一定的难度梯度,较大部分为基础题,少量的拓展题,通过不同难度问题的设置,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第二,在设置问题时,题不在多而在于精,不能给学生设置大量的预习作业,增加其学习的负担,学生的主要精力应该放在预习上,而不是回答问题身上,不能本末倒置;第三,预习是为了更好地引导学生主动进行学习和探讨,对于预习成果好的学生给予表扬,及时激励。而对于未预习的学生,要给予鼓励,不能进行批判,更不能体罚,要培养学生的学习信心。
6.充分利用反馈信息
针对学生学习主动性不高,教师在高效课堂中应该对学生进行适时表扬和奖励。实验研究发现,及时对学生的作业进行反馈,有利于学习成绩的提高,一方面,学生可以根据反馈信息,明确自己的学习成果,找出知识中的不足之处,改进学习策略;另一方面学生为了取得良好的学习成绩,得到教师的夸奖,会避免再犯同种错误,增强学生学习的动力,保持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对于教师而言,充分利用反馈信息可以发现学生整体上的掌握情况,发现自身教学中的问题,从而有针对性地改进教学方法,提升教学效果。高效化学课堂的构建涉及教学的方方面面,它不仅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考虑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当前的学习水平,更需要教师完善教学计划,采取因材施教的策略,传授农村高中生相关化学知识,从而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其学习知识的兴趣,活跃学生的思维,从而更好地开展教学活动,提高教学效率,促使学生化学成绩的提高。
参考文献
[1]郅武强.浅谈高效课堂中导学案的编写与实施效果[J].学周刊,20xx,(36)
[2]邓冰洁.浅谈中学化学教学中有效问题情境的创设[J].中小学教学研究,20xx,(11)
[3]陈明清.新课改下如何进行有效备课[J].新课程(上),20xx,(10)
[4]周红玉.化学高效课堂的对策与方法[J].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20xx,(08)
高中化学论文 17
摘要:化学课程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化学史。为了提高高中学生的化学科学素养,教师要切实加强对学生化学史的教育。在化学史中,科学家的研究故事感人至深,化学史包含了很多教学哲理,对高中学生学习化学具有促进作用和深远影响。教师运用化学史开展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学生的化学知识储备,增强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提升学生的严谨思维品质。因此,化学史的运用是落实核心素养的前提。
关键词:高中化学;化学史;运用价值;运用方法
化学史简单来讲就是化学发展的历史,它记录了化学学科从无到有、从简单到复杂、从古代到当代的发展过程。化学史教学,能使学生从宏观角度思考化学规律以及研究化学的方法,而不是将眼光局限在某一个化学板块或者化学领域上,这对于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一、化学史的教学价值与意义
1、丰富学生的化学知识储备
化学史作为记录化学发展过程的一种方式,它可以向学生展现并揭示化学发展过程中所经历的各个阶段与过程,这些都有利于丰富学生的化学知识储备。化学作为一门理工学科,包含了各种原理、符号、公式和数字,这些都可以让学生感受到化学是一门严肃的学科。实际上,化学是一门与生活联系比较紧密的学科,如果学生仔细观察,就会在生活中找到化学的影子,而化学史就是将化学成果的研究过程记录下来。教师运用化学史进行教学,一方面,有助于加深学生对化学的认知与了解;另一方面,能拓展学生的思维,开阔学生的视野。
2、增强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
在学习化学史的过程中,学生会发现,化学家擅于观察与发现,敢于假设与猜想,小心求证与总结,这是创造性思维、创新性思维、逻辑性思维的结晶。在探究之路上,化学家遇到了许多挫折与挑战,但他们不惧困难,勇往直前,这些都是科学探究、科学发展的写照。学生可以从中领悟到什么是科学探究精神,如何增强科学探究精神。此外,化学史既能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又能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使学生学会辨别真伪。比如,受高中生欢迎的微博、微信、小红书等APP,其中存在着一些伪科学的内容,如果学生具备科学探究精神,就不会轻易地相信、模仿甚至传播虚假内容,而会做出正确的判断。
3、提升学生的严谨思维品质
学生从教材中学到的化学知识,都是化学家智慧的结晶。教材呈现给学生的是一个结论、一个成果,但学生在采摘“果实”时也应该知道这一“果实”是怎么来的,化学家是经过了怎样的探究而一步步研究出来的。如果学生能够对化学知识有一个较为完整、全面的认识,就会降低思维的局限性与片面性,避免“知其一,不知其二”“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学生只有通晓化学知识背后的原理,才能做到举一反三,进行推理论证。因此,学习化学史有利于学生养成严谨的思维品质。
二、高中化学教学中运用化学史的方法
1、以知识为话题补充内容
高中化学教材中并没有用专门的章节与篇幅来介绍化学史,为了使化学史内容更加自然地融入教学,教师可以以知识为话题来补充教材内容。以“金属及其化合物”这一章节内容为例,这一章节介绍了金属的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在相关实验中,燃烧实验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实验类型。化学史中有一个关于“燃素说的影响”,当时人们发现,致密的金属煅烧后得到的煅灰较多,但很疏松,这给人们带来了疑惑,即金属在煅烧的过程中,伴随着火焰的升腾,肯定有什么东西也随之消失了,否则无法解释这一现象。这个疑问一直伴随着冶金工业的发展,在冶金工业发展到较稳定的阶段后,人们便渴望打开这个“秘密盒子”——燃烧现象的本质是什么。1723年,德国哈雷大学的医学与药理学教授施塔尔在著作《化学基础》中提出,燃素存在于一切可燃物中,并在燃烧过程中释放出来,同时发光发热。后来,其他化学家在探究与实践中虽然证明了“燃素说”这一原理的错误性,但是他们通过大量的实验也积累了很多经验。其中的很多观点也为近现代化学思维的形式奠定了基础,如置放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等。因此,教师在“金属及其化合物”这一章节内容的备课中,可以将化学史巧妙地引入其中,与学生学习过的置换反应以及氧化还原反应相结合,让学生深入理解化学科学的发展过程。
2、以人物为对象探究事件
化学史的发展离不开众多化学家的努力。因此,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教师可以将化学人物作为讨论对象,引导学生学习化学史。比如,学生在进入高中后,最开始学习“从实验学化学”这部分内容,其中涉及“阿伏伽德罗定律及其推论”的知识点,它是以意大利物理学家、化学家阿莫迪欧·阿伏伽德罗来命名的,教师在讲解这一知识点时,可以以阿伏伽德罗作为讨论对象,为学生讲解与之相关的化学史。阿伏伽德罗的贡献是:在1811年,他提出了一种分子假说(后来被定义为阿伏伽德罗定律)。其实,当时在化学界享有权威并被认可的是另一名化学家提出的“电化学学说”。直到1860年,阿伏伽德罗假说才被普遍接受,并将其定义为阿伏伽德罗定律,这一定律对原子量的测定工作起到了推动作用。从时间点来看,阿伏伽德罗定律从1811年提出到1860年被认可,在这近50年的时间里,阿伏伽德罗从最开始遭到质疑与不信任,到慢慢被一小部分人认可,再到被大部分人用于指导其他科学研究,直到最后真正被定义,这一过程虽然是科学发展的必然,但却体现了科学家对科学研究的执着、坚持与追求,这种科学精神是非常值得学生学习的。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查阅与阿伏伽德罗相关的资料,与教师、同学一起交流、讨论。
3、以发展为主题思考过程
在高中化学中可供教师参考的运用化学史的方法,就是以化学发展为主题进行过程思考。比如,对于阿伏伽德罗定律,当时化学界普遍认同的是另一种学说,且这种学说也享有很高的权威。为什么这种学说后来被验证为不正确的学说,而在当时却被认为是正确的呢?面对权威,科学家为什么不惧权威,不盲从权威,而相信自己的判断,并大胆做出尝试呢?再比如,“燃素说”,虽然后来也被验证是错误的,但是当时对其他领域的确起到了正面影响,我们该如何客观地评价这些“后来被验证为错误”的理论与学说呢?同样,站在发展的角度上看,我们现在认为是权威的、正确的理论与学说,会不会在若干年后被证明是错误的呢?我们该如何正确看待科学发展的过程?对于科学结论,我们应该抱有怎样的态度呢?科学精神的完整内涵有哪些?通过对化学发展过程的思考与探究,教师应引导学生深挖科学精神的本质,提升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
三、结语
学习并了解化学史的过程,就像重新回到化学史发展的初始阶段,与历代科学家一起经历化学的发展。这个过程既有硕果累累的闪耀之光,又有艰难历程的黑暗瞬间;既有科学严谨的化学家精神,又有造福世界的美好追求。学生学习化学史,不仅能在思维拓展、知识储备上有所获益,还能在求学问路、终身学习的过程中有所收获,在探究问题、思考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有所启发。为了更好地在教学中发挥化学史的教学价值,教师在课堂上可以以知识为话题,对教材内容进行补充;以人物为对象,对其事迹进行分析;以发展为主题,对问题进行思考,让学生在学习化学史的过程中掌握学科知识,提升学科素养。
参考文献:
[1]孟献华。基于化学史教学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11.
[2]金晨。基于化学史的科学素养培养策略研究[J]。化学教与学,2019(5)。
化学论文ppt 18
化学论文ppt
理科化学论文的ppt也可以很丰富,来个漂亮的背景衬托你的化学论文ppt。
化学论文ppt |
高中化学论文发表 19
浅析高中化学情境教学
摘要:2009年秋季学期云南省开始实施新课程改革。新课程标准的精神是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在教学中要求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 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 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 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学习兴趣以及学好化学的愿望。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动手、创新等方面的能力。为实现这一目标, 在化学教学中应创设灵活多样的化学情境, 把中学化学知识与生产、生活、社会实际紧密结合在一起, 以实现课程改革的教育目的。
关键词:高中化学 情境教学 示例 探讨
新课程的理念是:要培养能适应社会发展并具有动手能力、情感丰富、能面对挫折的人才,而不是培养没有独立思想的应声者。那么如何能够实现这一目标呢?特别是在化学教学中我们应该怎么做才能实现新课程的目标呢?本
那么我们的课堂情境都有哪些方式?如何创设的呢?根据化学教学的学科特点及教学的基本要求,可以从以下五点来创设教学情境:
一、利用生活创设情境教学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接触到的各类知识是比较局限的。因此教师创设的情境应力求与学生的生活背景和知识背景密切相关,同时又必须是学生感兴趣的素材。这样才能促进学生在自然和谐的学习情境中主动参与、积极实践和探索,体会化学知识的产生、形成和发展过程,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感受化学的价值。那么我们如何应用生活背景来创设教学情境呢?教师在课堂教学时可以充分利用生活中生动具体的事实或问题来呈现学习情境,其中包括日常生活中与所学内容有关的物品、现象以及与化学有关的社会热点问题等。
例:在化学必修一第一章第二节《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中学习的新的物理量—————物质的量,这是学生接触的首个关于微观粒子计量的物理量,课标的要求是学生能够应用物理量进行计算,并理解该物理量的意义。这时候就可以从生活中情境进行引入,可提出问题:家里取盐取味精等小颗粒物的方法,为什么不像取白菜、黄瓜等是数颗数?学生很容易得到答案和结论,通常用勺子取或称量,原因是盐、味精等颗粒太小不好数,而白菜、黄瓜等个体大容易数清楚,从而使学生认识到对于微观粒子是不能通过数其颗数来确定量的多少,从而激起学生的求知欲。然后又从生活中的例子,如:一打鸡蛋、一件啤酒等,让学生建立集体的概念,从而顺理成章引出物质的量这一表示集体的物理量。
在化学教学中通过生活创建情境的例子很多。通过生活来创设情境可以引导学生从化学角度、化学方法去观察和思考日常生活、生产、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及环境改善等方面的典型问题。
二、利用实验创设情境教学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因此,实验在化学中极为重要。化学实验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启迪学生思维、培养科学方法和创新能力均能产生积极有效的作用。通过实验来创设情境在化学教学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例:在进行氢氧化铝的两性教学中,设置如下实验情境:
氢氧化铝怎样制备?学生很容易想到利用铝盐和碱来制备,让学生按自己的想法来操作。
1、实验:制备氢氧化铝,学生分成两组
甲组:用氢氧化钠与氯化铝制备氢氧化铝
乙组:用氨水与氯化铝制备氢氧化铝
看哪个组制得的氢氧化铝多?(学生误以为加的药品越多,生成的氢氧化铝越多。)
2、实验中,加氢氧化钠溶液的那组学生发现,氢氧化钠多了,沉淀反而没有了,这是怎么回事?
探究:指导乙组学生向所得沉淀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结果发现沉淀溶解了。
归纳:很自然的让学生掌握了氢氧化铝的两性与氢氧化铝的制备。
上述情境的设计让学生从实验中得出问题,打破了学生的思维疲软,激起了学生思维的浪花。培养了学生的实验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体验了知识的形成过程。
探究性实验课是培养学生科学探究思想和科学探究精神的专题课和突破口。教师既要充分考虑学生的探究基础,又要考虑每一个探究性实验的教学目的——让学生在具体内容的探究过程中学会一种科学探究方法,领悟相关科学探究思想。探究性实验课是要求学生在教师的“适当”引导下自主进行的学习活动,教师对探究活动的准备和组织过程都比通常的学生实验课难度大、要求高。教师要充分意识到,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的反复、挫折、失败、成功、感悟等每一种体验,都是探究性实验课的探究结果和教学目的。
三、利用问题创设情境教学
心理学研究表明,只有当认知结构与外界刺激产生不平衡时,才能引发学习的需要。问题情境能够激发学生的探究精神,引发认知结构与知识结构之间的不和谐,从而产生认知冲突,这种冲突会让学生带着渴望去解决问题。
高中化学论文代发表最新30篇
上述问题情境的设计,利用了学生认知结构不协调,创设了一个有趣而矛盾的问题情境和良好的认知环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学习化学需要探究,而学生必须有问题可探究。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在课堂教学中,应充分考虑问题的设计与处理,做到教学目标、教学过程问题化。问题创设不但要联系学生实际,激发学习兴趣,更要能体现有效激发学生的化学思维,并能引导学生将思维聚集于情境内所隐含的化学知识、化学方法上。教师课讲得好,不如问得好,因为前者是以教师为主,采用传授式教学,而后者是以设置问题为主,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四、利用创设开放性问题创设情境教学
开放性的问题是一种探索性问题,学生并不能完全依靠所学的知识,或模仿教师所传授的某种现成方法就能回答,而是要求学生善于从多方位、多角度分析问题,善于打破常规思维寻找新的解决问题的途径,使思维活动具有独创性。
高中化学论文 20
摘要:使用化学用语不规范,描述实验现象不准确,不单单是学生学好化学的障碍,也是学生考试失分的重要原因。影响学生规范能力的因素是多种的,本文主要从教师层面分析,并探究可行的解决方法。
关键词:规范 化学复习 细节
无论高考还是平时测验,由于化学用语的表达不规范使考生失分的现象十分惊人,如将硫酸铝钾的化学式写成"KAlSO4";如何检查某溶液中含有Fe3+ 很多学生是这样表达:加KScom溶液;有些化学方程式不配平,条件状态未注明等等,这些学生明明能知道答案,但却会而答不全,会而答不对,而导致不必要的失分。高考越来越强调化学用语的规范表达,所以在总复习过程中,一定要高度重视化学用语的规范表达。
不少教师认为:学生规范能力的养成关键是在新授课中,高三学生已有一定的化学知识,对错误也是根深蒂固,再谈规范已为时过晚。笔者通过实践认为:若教师在高三复习课中重视以下几方面的细节,规范教育将为时不晚。
一、搞统计,作诊断,明重点——符合目的性
俗话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教师必须要了解学生,从学生的作业,试卷总结出他们哪些方面存在不规范,分析造成不规范的原因,这样才能在课堂上有针对性,而且高三复习时间紧张,只有充分了解学生,对症下药,复习课才会更有效。
例如有机化学题答题中的不规范主要表现为:
1,错别字方面:将酯化反应写成"脂"化反应,消去反应写成"消化"反应,羧基写成"酸"基,苯写成"笨",碳碳双键写成"炭炭"双键等。
2,化学方程式方面:分不清反应是用"=",""还是"→",一般的无机化学反应用"=",可逆反应,弱酸,弱碱的电离用"",有机化学反应用"→";没有注意生成物中"↑"和"↓"的正确使用;反应条件写错或漏写,反应漏写无机"小分子",酯化反应的生成物漏写"水";用分子式代替结构简式,乙醇脱水生成乙烯,这是一个很普通的化学反应方程式,发现比较典型的错误反应式有:
①C2H6OC2H4↑+H2O
②C2H5OHCH2=CH2↑+H2O
③C2H5OH CH2=CH2+H2O
④CH3CH2OHCH2=CH2↑+H2O
⑤CH3CH2OHCH2=CH2
3,有机物结构简式表达不正确:原子间的连结方式易写错位,碳碳双键,碳碳叁键等官能团不要简化,如COOHCH2CH2OH(羧基连接错),CH2CH2 (少双键);缺氢少氢现象严重等。
4,描述实验现象不全面:如怎样鉴别分子中有醛基 大多同学回答是,加新制的氢氧化铜(少了具体的操作和现象)。
二,精语言,求规范,给方法——讲究示范性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的语言修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效率。因为教师教书育人,言传身教,能起到感化学生的作用,学生尊敬老师,常模仿教师的言行,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如何操作进行实验,学生就按怎样的操作来做实验;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如何书写元素符号,化学式和化学方程式,学生就按怎样的方式进行书写。因此,为培养学生的规范能力,教师不仅要严格要求学生,而且还得严格要求自己,做到教学语言示范化,使学生有样可学。具体来说有以下做法:
1,教师的语言表达要严谨,科学,准确。
教师的语言应具有科学性,启发性,教育性和艺术性,做到准确,简练,有条理。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运用准确,科学的语言表达各种概念,原理和理论。例如"1摩尔水是18克"的说法就不够科学,而应该说" 1摩尔水分子的质量是18克"。又如有的教师在说有机分子式时,将"碳"元素读成英文字母"C",这种不科学的语言表明,化学教师注意严格的化学标准语言表达的训练是十分必要的。
在进行实验操作教学时,教师不仅要作出正确的操作示范,而且同时要用准确规范的化学语言进行表达。例如,不能把"试管"说成"玻璃管",不能把"蒸馏水"说成"清水"。另外教师必须语言精练,言简意赅,做到字字句句都有目的,如"取少许溶液于洁净试管中",焰色反应操作"取洁净的铂丝蘸取待测物"。
2,教师在板书时要规范。
①规范书写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等化学用语。
化学用语是国际统一规定的化学文字,它使用简便,又能表达确切的科学涵义;它具有形象直观,词简意赅的特点,既抽象,又严密。教师要规范使用化学用语,符号,书写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学方程式时笔画端正,不连笔书写,注意字母的大小写;并严格要求学生,让学生受到规范的,严格的教育和影响,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正确的知识。而不要以为高三学生是无所谓的,心理学告诉我们,人的模仿性是与生俱来的,其模仿能力也是很强的,高三学生也不例外。如在书写有机结构简式时,教师为了快速只写碳链:C4H10的同分异构体有C—C—C—C,C—C—C,而学生则在不经意间受到了这种"示范"的影响,在考试中就只写碳链而不配上氢。
②规范,完整写出解题过程和格式。有些教师对化学习题的解答特别是书写的重视程度不够,认为高三复习重要是对知识的梳理,教会学生方法和解题思路,而不必板演解题的过程;要么嫌麻烦,有意或无意的存在"偷工减料"的情况。
3,建构语言表达的有关模式。
很多情况下,学生已经具备了解决问题的知识,却不能将知识组织起来,流畅地表达自己的思想,观点。这是因为学生头脑中缺乏必要的句法结构,根据语法启动理论,需要教师帮助他们去建构语言表达的有关模式,给学生提供模仿,学习的范本,突破典型的问题。
例如:怎样鉴别稀盐酸和稀硫酸
答案:用试管分别取样,向试管中分别滴入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的原溶液是稀硫酸,无明显现象的是稀盐酸。
有关物质鉴别的问题的语言表达模式是:
如不这样强调,学生往往说成:向溶液中加入氯化钡,稀硫酸生成白色沉淀,稀盐酸没现象;或就回答加氯化钡。
又如,描述出稀HNO3 与Cu片在烧瓶中反应的现象
答案:Cu片逐渐溶解(固体),表面有气泡产生(气体),溶液变为蓝色(液体),烧瓶上方出现红棕色(气体)。学生往往只写了其中一方面,教师要强调回答实验现象通常应从固体,液体,气体各方面观察,做到全面规范地表达。
实验现象描述的表达模式:
溶液:
1,颜色由…变成…
2,液面上升或下降(形成液面差)
3,溶液变混浊
4,生成(产生) …沉淀
5,溶液发生倒吸全
6,产生大量气泡
7,有气体从溶液中逸出
8,有液体溢出
语言表达的模式,经过强化以后,被学生掌握,根据语法启动理论,今后如学生要表达类似的问题,他们会自动生成语法,产生相应的句法结构,组织出合理的句子。
三,创情景,激动机,唤欲望——增强情趣性
新课程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如何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课堂中来,教师要创造各种有利情景,寓教于乐,利用丰富多彩的活动采用各种形式加强练习,对学生进行多层次,多角度,多方面的训练,动手写,动嘴说,以提高说,写的能力,使学生形成技巧熟练化学用语。
1,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给学生"说"的机会。
教师都有这样的体会看过多遍不如教上一遍,其主要原因是"说"在起作用,从理论上讲是通过"说"对知识做了"精制",所以记得牢。因此,教师在复习中可以通过口头提问,板书口述,转译,学生讨论等做法,为学生提供"说"的机会,使学生在"说"的同时,提高了语言表达的规范性。
例如,有这样一个问题:新制氯水为什么要用棕色瓶保存。
正确的回答是:"防止氯水中的次氯酸见光分解"。而有学生却这样回答:"见光分解"。这样的回答很不具体,很不准确。教师可引导其他学生对其进行评价,然后及时纠正学生在表达过程中不准确或错误的地方。
2,回归课本,给学生"读"的机会。
在人们的观念中只有语文,外语等文科知识需要"读",像物理,化学等理科知识只要看懂,理解就可以了,其实这是一个误区,知识的载体——教科书,是教师传播知识的工具,是学生获得知识的重要途径,同时它又是学习化学语言很好的范本,通过读化学书,学生不仅可以掌握大量的化学术语,化学习惯用语,积累"化学词汇",还可以学习化学语言的表达习惯,表达模式。比如,怎样描述物质的性质,怎样叙述实验操作步骤等。化学用语的知识点,考点几乎全部出自课本,"年年题不同,岁岁题相似"。
在学生不会,争议,困惑时,教师引导学生要回归课本。如浓硫酸沾在皮肤上怎么办 先用"毛巾"还是直接"水冲" 人教版化学必修第一册第130页倒数第二段,明确指出"应立即用大量水冲洗"。
3,多种渠道,给学生"写"的机会。
俗话说,好记忆不如烂笔头。好多教师认为上课时间紧张,练不如讲,教师认为讲清楚了,学生肯定会了。其实学生只知意思,而不会用学科语言规范表达。教师从严要求,营造各种环境,激励学生多写,在书写中总结经验,形成规范。不但在课堂上要求"写",课后要有针对性的练习,在每一次练习或考试后,都要及时反思,及时纠正,究错,对差错做出深入的分析,找出错误的根源,每隔一段时间都要回头进行反思,确保在考试中做到"错过的不再错,会做的不失分"。
4,巧用"错本",给学生"练"的机会。
错本,是教师将学生所犯的错误摘录出来的范本。教师要充分利用好该资源,可改编成选择题等形式,作为例题或练习给学生练习,让学生能深刻认识到错误。
例在讲PH试纸的使用时,教师结合学生以前练习的错误,编了这道题:
测定白醋的PH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A、用玻璃棒蘸取少许白醋
B、用玻璃棒蘸取滴在试纸上
C、用玻璃棒蘸取少许白醋滴在PH试纸上
D、先将PH试纸湿润,用洁净的玻璃棒蘸取少许白醋滴在PH试纸上
E、用洁净的玻璃棒蘸取少许白醋滴在PH试纸上,然后与比色卡对照读数
5,抓本质,提能力,培规范——突出实效性
学生学习化学用语,记忆负担是较重的。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理解化学用语的含义,把符号,图式与物质的特征,化学反应发生和现象结合起来,以丰富联想为线索,减少机械记忆,增加理解记忆,从而减轻学生的记忆负担,提高记忆效率。
如装置气密性检查的教学:笔者第一次用"先总结再练习"方法教学。
设问:如何检查下列装置的气密性
于是笔者改变教学方法,即"给出两种方法——对比分析——总结——应用"。但用同样的习题,在对比分析上化了较多时间,引导学生思考:影响气体体积有哪些因素 两种方法有何共同点 何时检查 让学生在思考讨论中得出:首先形成密封体系(通过关塞或加水实现,所有的出气口均要关闭,但只有一头是"软"关)然后改变条件(温度或体积),使定量气体在前后有压强的改变,在"软"关一头产生明显现象,以达到检查气密性的目的;且检查气密性均在装药品前。这样学生明白其本质就是利用压强差,不管是何种装置,都是这样的。通过这样的分析,学生对图3,4,5都能轻松回答,在以后的练习,考试中,学生都能规范表达,因为他们理解了实质。
细节决定成败,在倡导"立足于学生适应现代生活和未来发展的需要,着眼于提高21世纪公民的科学素养"的新课程理念下,学生所学知识的难度要求普遍降低,但对解题的规范,实际的动手规范等细节方面的要求却逐步提高。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其规范的教学会使学生受益终身,教师应本着严谨治学的态度,注重教学各环节的规范性,使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 邹庆根。 化学教师应加强语言文字修。 化学教学。 2006.1
[2] 黄延旭。 规范化学用语 提高学科素质。 河北理科教学研究。 2006.3
[3] 江会照。 从"首因效应"看化学课堂教学的规范性 。化学教学2006 。8
[4]彭辉。 中学化学语言的初步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7.7
高中化学论文 21
一、做足课前准备工作
良好的开始意味着一半的胜利,高中化学教学亦是如此。化学教师应在课堂开始前把课堂中需要讲解的教材内容、问题都准备好,从而使学生能够进入乐趣无穷的化学学习中。尤其是在多媒体教学应用范围不断扩大的新时期,教师应抓住这一机遇,发挥这一教学方式的优势,积极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例如在讲解化学反应及其能量变化内容时,课堂开始前,教师需要大致掌握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如果学生已经熟记了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的内容,那么在讲解氧化还原反应时,可以借助已制作好的多媒体课件来向学生展示多个氧化还原反应,通过多媒体中的实验展示来向学生传授这一部分内容。教师在使用多媒体的过程中可以在氧化还原反应的结果揭晓之前向学生提问题,开发学生的自我思考能力,同时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并吸引他们的注意,进而大大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二、开展丰富课堂实验
对于物理、化学等学科而言,实验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内容。因此,化学教学中,教师必须意识到以理论知识� 例如,将“怎样去除水垢”“为什么铁放的时间长了便会生锈”等问题与化学知识联系起来。这就需要教师在化学课堂上根据教学内容准备相应的实验,提升学生的好奇心,增强他们对于化学实验的求知欲和兴趣。不仅如此,化学实验还有一种类似于人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魔术的神奇特点。如讲“强氧化性”时,可以用“魔棒点灯”,先做一个滴水着火的实验。这可以让高中生迷醉其中,从而展开对化学课程的自主学习与识记,优化课堂质量。除此之外,在实验准备过程中,教师应事先准备好所要提出的问题,并根据实验目标进行有针对性的提问,通过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实验来提升他们的探索能力与应变能力。同时,这还能有效避免学生因为单纯的兴趣而没有意识到进行实验的最终目标的情况,如此一来,在增强了他们的洞察力的同时又进一步提升了他们对化学课程的兴趣。
三、建立有效教学模式
新形势下的化学教学应不再受过去单一的教学模式的限制缓慢前行,而是应同时采用多种有效的教学模式来增强学生对化学课程的兴趣,从而提升课堂质量。例如在讲解金属及其化合物时,教师可以选择小组讨论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小组内敢于、善于提出自己的独特见解,并积极与其他学生进行交流学习,使学生能够在各个问题的讨论过程中加深对教材的理解与掌握,从而提升学习效果。例如,卤族元素——碘的教学中,可以采用“白纸显画”引入,先用淀粉溶液在白纸上作画,晾干后待用,上课时用稀碘酒处理显画。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在化学课堂上通过互动教学模式来增强学生对化学课程的学习兴趣。化学教学中师生互动能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有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与此同时,还可以加深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感情,有助于情感的沟通。最重要的是使学生对化学课程有了更多的兴趣,课堂效率得以提高。学习几种重要的金属时,教师可在备课阶段想几个问题让学生在课上进行探究交流,如“你对哪种金属的认识最深�
四、积极解决学生问题
实际上,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到处都能够看到化学原理,而这些原理通常可以很好地解答生活、工作中遇到的所谓的。“神秘”问题。教师要认识到这一现象,在化学教学中利用化学原理为学生解答他们在生活、学习中难以解释的问题,从而增强他们的化学学习兴趣。虽然学生可以在化学教学过程中掌握很多化学理论知识,但是他们难以将这些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有时甚至会觉得化学知识在实践中无用武之地。他们不了解的是,日常生活中的不少情况均能够利用已学的化学知识作出解释。所以,化学教师应尽可能地选择生活中较为普遍的现象、问题进行案例讲解,使学生认识到知识的用途,从而提升他们学习化学的主动性与热情。例如,在学习次氯酸性质时,教师可将84消毒液拿到课堂上供学生漂白实验,但不能告知其该液体的本质。之后,教师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同时给予学生自主讨论交流的机会,从而给他们留下深刻的印象,易于识记。
五、总结
总而言之,对于高中化学而言,学生的学习兴趣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化学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必须借助不同途径来培养、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了解遨游在化学海洋中的快乐。在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意使用先进性的教学模式,“多管齐下”,切实培养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同时,化学和学生的生活实践有着紧密的联系,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一点,将两者结合起来,使学生在课上和课下都可以接触到化学,减弱他们对“化学学习难度大”的认知,最终使学生主动投入化学课程的学习中来。
高中化学论文 22
一、高中化学情景教学的策略
1,借由实验创建情景
我们都知道,高中化学是比较抽象的,实验是化学的前提,很多的化学内容都是借由实验的方式获得真知的,因此,借由实验去创建教学情景,是高中化学教学的有效方式之一。比如教师在讲到硫与含硫化合物的转变的时候,能够先给大家展示一些由硫磺构成的东西,首先咨询学生这些是什么,知道学生的学习掌握情况之后,让他们对于这种物质的颜色与外表进行细心的记录,或是采用实验的方式让大家研究这到底是什么化学物质。如此一来,学生们对于这种物质就会印象十分深刻,也能够增强学生的探索真知的能力,这样取得的教学效果是十分不错的。教师借由科学实验的活动,能够让学生更加认真去研究这个实验,自然而然就能发挥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2、关注化学与生活的有机结合
高中化学的情景教学一定要和现实生活有机结合在一起,才可以让学生将学习到的化学知识用在现实的情况中。比如,用什么东西能够很好地除去水中的污垢,答案当然是醋,那么这其中包含着什么化学原理,借由这些生活中常见的问题能够让学生产生求知欲望,能够让学生积极地去学习化学知识。教师通过生活中碰到的问题来创建教学情境,能够让学生在生活之中就能轻松掌握化学知识,把握好化学内容和实际之中的练习,吸引学生对于高中化学内容的好奇之心,能够有效提升教学质量,增强高中化学的教学主动性。
3、借由旧知识创建情景
高中化学的教育要关注学生学习的连接,教师要依据学生已经学习过的内容去安排好新的化学知识的教学,因此创建教学情景也要根据学生对于化学知识的学习能力。比如在盐类水解的实践中,教师能够依据学生已经学习过的内容,让学生猜想某些盐类水解之后的酸碱性质,然后依据学生的回答了解学生对于化学知识的把握情况,接着使用ph试纸去做酸碱性测试的实验,在这个时候学生们就会看到某些盐水解之后是呈现酸性的性质,某些则是呈现中性的性质,不免就会猜想为什么会是这个结果,化学老师再根据学生们提出问题进行耐心的分析。
二、结束语
在高中化学的教学活动中使用情景教学的方式是非常正确的,因此教师们要学会使用合理、适当的情境教学手段,让课堂的学习氛围变得轻松一些,吸引同学们的好奇之心,让学生认真学习并且理解高中化学的内容,实现情景教学的教学目标,增强高中化学教学的主动性。
高中化学教学论文 23
【摘要】目前,教育体系改革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当中,在新课程的教学背景下,高中化学教师方式应该做出应有的转变,进而将新课程背景下的教育理念充分凸显出来。传统的化学教学理念已不在适用于现在的环境,相应的教学衡量指标也随之提升。本文将重点分析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化学教学方式,并针对当前教学的现状提出相应的转变途径,希望本文对更多的高中化学教师有所启发。
【关键词】新课程背景;高中化学;教学方式;转变途径
前言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化学教学必须要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观性、积极性和自主性,充分发挥现代化教学方式的优势,进而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理念和方法,让学生在面对化学难题时能够坚定不移的去克服。教师则应该立即转换自己的教学理念,定制更加科学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推动教学高效化的发展。
一、高中化学教学方式转变所面临的问题
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化的背景下,教学方式的转变必将受到多方因素的阻碍。我国多数高中化学教师都具有丰富的实践教学经验,并且有属于自己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体,而新课程却要求教师将学生作为课堂和教学的主体,这就对教师造成的一定的冲击,无法快速适应当前的教学形式。另外,高中化学教师还要面临高考这一多数高中生都要面临的人生难题,教师都希望自己的学生能够得到更多的分数,通常会将一些新课程背景下的新知识点和老知识点结合起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进而给学生添加了较大的学习负担和精神压力。根据笔者深入实践教学调研发现,部分高中化学教师往往会因节约课时或院校实验设备缺失等原因,不让学生进行化学实验操作,化学理论教学占据了大部分的教学实践。
二、高中化学教学方式的转变途径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俗话说得好“兴趣才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因此,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应该将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作为教学的重点。高中生在经过几年的学习之后将会面临高考,日常学习负担和压力均比较大,而在面临化学这一门理论和实践均复杂的科目时,必定会产生消极或厌学的情绪,甚至是产生畏惧心理。高中生已有了自己的主见和学习观念,往往会对自己感兴趣的事物上心,进而产生积极的态度,积极的学习态度非常有利与提高学习效果。所以,在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活动,化学教师应该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化学教学过程中探究化学与魔术之间的关系,通过视频、图片和故事的方式让学生了解到一些魔术表演其实也与化学知识有关,从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多种教学方法的综合使用,能够让一些较为抽象的化学知识更加形象化、直接化和具体化,便于学生的理解,让学生在学习化学时有一定的自信心。
2.转换自身的教学角度和观念。新课程改革的出现,意味着教师就必须转换自身的教学角度和观念,学生的综合素质必须得到重视,让学生能够对化学问题有一定的见解,进而激发学生学兴趣。把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充分发挥学生主观性学习的优势,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积极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分析、归纳和总结化学知识的能力,并且还应该重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在教学过程中,针对一些较难的问题,教师则可以让学生分组进行探究式学习,注重对学生在分组活动中的综合能力,时刻关注小组的学习状态。当学生面临难题是,教师应该给予适当的点拨,进而让教师的职能优势被充分发挥出来。对于学生的学习评价,应该尽量从多个角度出发,甚至还可以邀请家长参与到评价活动当中,从而提高学生的自我学习水平。针对日常化学教学的特点,应该看重学生的人文学习理念和科学探究精神,进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学习观和人生观,保证学生能够保持一个健康的心理在学习。
3.注重化学实验。化学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学科,高中化学更是如此,通过化学实验能够让学生一些理论化学知识的实际状态,进而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例如,当教师在讲解“乙醇和钠、钠和水”的反应时,则可以组织学生走入实验室,开展化学实验,对当中的一些问题加以探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学生的总结归纳能力,不仅保障了教学质量,还体现出了新课程教学的核心理念。
4.做好师资强化工作。教师教学水平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到教学的最终效果。新课程理念指出,学校的师资力量必须顺应时代教学需求的发展,随时间推移而不断的加强。高中化学教师更应该不断提高自身的知识面,基于新课程教学理念,突破传统教学环境下的教学屏障,遵循新时代的教学原作者,对一些较难的学术问题进行不断的研究,根据当前的教学需求和进度制定新的教学方案,树立坚定的、正确的、时代的教学观念,不断优化自身的教学理念,保障教学质量,甚至是成为学生会去学习的榜样。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新课程的大教育背景下,高中化学教师的教学方式必须得到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和理念早已违背当前的教学环境,新的教学方案和途径已逐渐凸显出它的优势,因此,高中化学教师必须从自身出发寻找新的教学途径。
参考文献:
[1]张继昱。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化学教学方式及其转变途径研究[J].考试与评价,20xx.12.
[2]纪启梁。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化学教学方式及其转变途径研究[J].理科考试研究,20xx.01.
[3]杜红权。高中化学教学方式及其转变途径研究[J].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20xx.07.
作者:结锁 单位:内蒙古兴安盟科右前旗第一中学
[1]张继昱。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化学教学方式及其转变途径研究[J].考试与评价,20xx.12.
[2]纪启梁。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化学教学方式及其转变途径研究[J].理科考试研究,20xx.01.
[3]杜红权。高中化学教学方式及其转变途径研究[J].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20xx.07.
作者:结锁 单位:内蒙古兴安盟科右前旗第一中学
化学教学研究论文 24
【摘要】针对《化工设计》课程知识面广、工程实践强等特点,本文以学生参加化工设计大赛来推动该课程的教学改革,展示了该方法的具体实施过程,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同时也指出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和相应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化工设计。
化工设计大赛。
改革实践
《化工设计》课程是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一门必修的专业课程,它系统阐述了化工厂整体设计的基本原理、程序和方法,
它既要求学生掌握化工专业基本知识,同时还应具备计算机辅助设计以及相关专业知识。
目前,高校化工设计课程分为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两个部分,地方普通高校更多注重理论教学,部分高校未能安排实践教学环节,导致人才培养质量与社会对化工专业人才要求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
笔者以我校《化工设计》课程教学改革为例,分析以学生参加化工设计大赛来推动该课程的教学改革。
1问题的提出
化工设计是以建设或改造化工厂生产装置为目的,综合运用物理化学、化工原理、化工热力学、化学反应工程等专业知识,
在确保技术、经济、环境和安全的前提下,设计最佳的工艺流程路线,通过化工软件的模拟分析,确定优化的工艺流程、工艺条件、设备选型及其它非工艺专业等内容[1,2]。
它既要求学生系统掌握专业知识以及熟练掌握AutoCAD、Aspenplus等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同时还需熟悉化工设计系列标准。
然而,在地方普通高校讲授《化工设计》课程其效果不尽如意。
主要原因如下:(1)学习难度大,学习兴趣不高。
为适应“宽基础、宽口径的教育新模式,《化工设计》课程学时压缩严重,我院化工设计课程总学时为64,分为理论课时32与实践课时32。
可见短时间内要求学生完成一套小型生产装置的设计,包括基础数据的搜集、工艺流程的确定、物料衡算与能量衡算、
设备的设计计算与选型、主要设备条件图的绘制、自控方案的确定及带控制点的工艺流程图的绘制、车间及设备的平、立面布置设计及设备平立面布置图的绘制等难度非常大。
此外,没有实际工作经验的学生也感受不到这些学习内容的实际应用价值,往往表现出学习兴趣低,被动学习。
(2)实践机会少,动手能力差。
化工设计是化工专业学生的一项最重要专业技能,然而,地方普通高校也面临“双师型教师短缺、实践教学场地不够等问题,导致学生实践机会少,动手能力差。
即使学生通过课堂面授理解了有关知识,也很难做到有机会实践,更谈不上灵活运用。
2学生参加化工设计大赛在化工设计课程中的改革与实践
全国大学生化工设计竞赛由中国化工学会化学工程专业委员会、教育部和中国化工教育协会共同主办,面向全国高等院校化工专业的学生,是国内化工类级别最高、参赛队伍最多、影响最大的比赛[3]。
化工设计竞赛是以生产�
化工设计竞赛的主要内容涉及产品市场调研、设计可行性分析、工程设计和经济分析与评价等[4]。
自以来,我院将化工设计大赛分为院级、省级与全国化工设计大赛三个层次。
针对《化工设计》课程的特点,以学生参加院级化工设计竞赛为目标,我院对《化工设计》课程进行教学改革尝试。
整个教学改革包括四个部分:
2.1项目的选择
《化工设计》课程由于课时有限,我们在确定课程设计项目时充分考虑以下几个特点:(1)真实性。
项目主要来源于教师科研项目或企业生产实际。
(2)覆盖性。
项目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实现项目所涉及知识和技能涵盖本课程的全部教学内容。
(3)操作性。
项目能根据课程进度安排分解为适合教学的工作任务,具有可操作性。
本课程以院级化工设计大赛为基础,项目选择来自岳阳某化工企业“煤制10万吨甲醇的生产工艺设计为学习载体。
该项目基本覆盖了《化工设计》课程的各个步骤和内容,同时该项目大小与难度适中,又可以分成若干工作任务,按计划实施,操作性强。
此外,通过将本课程教学与实验竞赛有机结合,能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2.2课程单元分解
课程单元依据具体任务确定有明确的单元目标,包括能力目标、知识目标和素质目标。
《化工设计》课程被分为8个单元,包括查阅资料书写产品综述、工艺方案设计、物料衡算与热量衡算、绘制带节点控制的工艺流程图、设备计算与选型、车间布置设计、管道布置设计、典型设备布置设计等。
教学内容就以“煤制10万吨甲醇的生产工艺设计为实例来组织,要求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完成上述8个单元任务。
2.3课程的实施
(1)通过实例设计进行理论知识讲授。
教师在理论教学过程中以“煤制10万吨甲醇的生产工艺设计为实例,将设计说明书内容引入课堂,通过引导学生对具体设计
说明书的分析与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深度掌握化工设计的原则、国家标准与行业规范。
(2)布置设计任务。
本课程开课之初将院级化工竞赛的项目名称及注意事项交代给学生,要求学生5人一组,每组选择一名组长总体负责。
此外,强调学生提交竞赛作品作为本课程的主要考核依据。
高中化学论文 25
摘要: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学生“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的培育是核心素养培育的重要内容之一,此维度教育教学工作的有效开展,可以为新课改工作奠定良好的基调。因此,高中化学教师应严格以2017年版化学课程标准为依据,建立知识链接,夯实学生的化学知识理论基础;创设更加丰富的化学学习情境,增强学生的化学学习体验;尽可能地完善评价机制,促进教学行为的良性发展。
关键词:高中化学;核心素养;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2017年版)对于各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进行了界定,据此引导各个学科的教育教学工作朝着核心素养的方向发展。高中化学教学具有“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五个维度的核心素养内容。“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作为核心素养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了解、认识、解决化学常见问题的基础,每年的高考试题也常常围绕该核心素养来考查学生。为此,高中化学教师需要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落实学科素养的培养。
一、建立知识链接,夯实基础理论学习
高中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必须要更加深入,如果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较低,就会出现这样的情况:相同理论情境下条件如果隐蔽,就会出现各种错误,这是化学基本理论内涵掌握不到位的集中体现,而在这样的背景下,教师很难实现“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的渗透。在学习对应化学概念时,教师可以以学习迁移的方式来进行,高中化学零散知识较多,学生学习起来如果没有一定的系统性就会很吃力。例如,学习“物质的量”这一概念时,它是高中化学的基础,阿伏加德罗常数是历年高考命题的热点。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将之前学生学习的长度或者质量等物理量作为参考,使学生意识到物质的量就是一种物理量,用NA来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判断和计算一定量的物质所含微粒数的多少。由此,新知识与旧知识之间形成密切的联系,学生此时的认知也提升到了更高的层次:意识到这些量都是物理量,实现了新知识和旧知识的全面整合和归结,对物理量的认知更加深刻。当然,教师还可以采取归纳推理和演绎推理的方式对化学概念进行诠释,这样的基础知识学习有探究性的意味,对于学生进入深度学习状态是有利的。再如,以“离子反应”这一概念的学 此过程将概念与情境融合了起来,是知识链接的重要手段。在高中化学中,这类问题与实际联系较为紧密,当前的新高考题型多样,但基本都是对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的测试,教师在平时复习时应加强这方面的训练,提高学生的应变能力和应试能力。教师的课堂教学要以课程标准为依据,找到知识链接的切入点,实现理论知识学习过程的优化设计,鼓励学生以科学探究模式、分组探讨方式、迁移类比方式、演绎归纳方式进行基础概念的学习。当高中学生对基础概念有了深刻的认知,自然能够更快地理解“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的深刻内涵。
二、创设丰富情境,形成良好基本观念
主动探究的科学精神是学生“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锻炼的前提和基础。但在实际的高中化学教育教学中,灌输式教学模式依然存在,学生习惯于等待教师告诉自己解答问题的思路,而不是主动探究,一旦这种科学探究的习惯没有养成,“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的培养就处于“无米之炊”的状态。为此,教师要构建更加多元化的情境来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在教学中渗透“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例如,以“铝和铝的重要化合物”这一知识点的学 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完成对应的实验探究任务,主要是Al2O3与酸和碱发生反应的实验,构建实践性情境,鼓励学生在实验对象变化的过程中,思考两性氧化物的化学性质:既可以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又可以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接着教师鼓励学生使用对应的化学药品来进行探索,汇报对应的结果,使学生初步了解氢氧化铝的性质。最后教师播放斯达舒的广告视频,为学生展现斯达舒胶囊的说明书,继而使学生意识到其主要成分也是两性氢氧化物。上述情境创设得比较多,探究性很强,在获得一个结论后,教师很快引导学生进入知识认知的矛盾点,鼓励学生打破思维定式,使用实验进行探究,直到获得对应的结论。学生在层次递进的探究格局中,不断强化对知识的认知,“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得到了良好的锻炼。由此足以证明,情境创设法在高中学生化学核心素养培育中的价值。
三、完善评价机制,推动教学行为优化
在高中化学学科中,“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的培育,需要建立完善的教育教学评价机制,这对于引导实际高中化学教学朝着更加优化的方向发展至关重要。首先,在学习对应课程知识点时,教师在设计教学目标时要将“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渗透其中;接着,在布局对应教学内容和选择教学策略时,教师要思考这是否有利于“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的培养;最后,在课程结束后,教师要反思实际“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锻炼的效果如何,是否达到了预期的目标。以不同条件下的物质与相关属性参数之间的关系探究为例,纯水在25摄氏度的条件下,pH一定大于在80摄氏度条件下纯水的pH,这样的题设考查的就是纯水pH与温度变化之间的关系,如果学生对这样的变化没有清晰的认知,就可能在这样的题设情境中出现失误。教师在发现学生在这种判断题上出现错误之后,就明白学生此知识板块中的变化意识并没有得到树立,此时教师就需要采取针对性的措施进行改善,引导学生以实验探究的方式去测试对应的pH,由此更加深刻地理解pH与温度之间的关系。在这样有针对性的探究中,学生开始意识到变化是无处不在的,条件的变化会引起内部的变化,也就是说宏观现象和内隐的微观变化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而化学学科就是关注这种变化现象的学科,因此,学生要学会以变化的视角去审视各种现象,并不断探求其中的规律。教学评价对于教师来说就是反思上一堂课程中存在的问题,教师可以依靠对应的测试了解学生“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的培育情况,并据此创设更有针对性的教学情境,改变之前教育教学中存在的缺陷,这就是教学评价机制构建的价值所在。综上所述,高中化学“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的锻炼,并不是想象中那么简单的,高中学生要在更加理想的化学知识体验、化学知识探究、化学问题解决、化学实验操作中去认识变化和平衡,这对于实现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全面培养至关重要。作为高中化学教师,在高中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过程中,要考量多个能力培养的诉求,不仅要关注交互性还要关注独特性,继而制订更加有效的高中化学教育教学方案。
参考文献:
[1]王后雄。基于“� 中国考试,2018(1)。
[2]吴星。对高中化学核心素养的认识[J]。化学教学,2017(5)。
[3]兰萍秀。高中化学核心素养导向下的核心概念教学——以“化学平衡”教学为例[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8(2)。
高中化学教学论文 26
摘要: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要更新高中化学教学评价理念,加强对于高中化学教学评价的认识,促进高中化学教学评价多元化的发展.
关键词:新课改;高中化学;教学评价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传统的高中化学教学模式已无法适应新课改的需要,必须进行改革和创新,采取新的教学评价方法,从而提高教学效果.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就新课改下高中化学教学评价谈点体会.
一、新课改下高中化学教学评价的内容
1.新课改下高中化学教学的目标.新课改下高中化学教学评价的目的是,为了发现高中化学教学目标是否与新课程改革的教学要求相同,从化学知识、方法以及技能等方面来体现.同时,要了解学生所掌握的化学基础知识方法和技能水平以及是否能够从多种角度对化学知识进行归纳与总结.制定有效的教学目标,必须与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水平相互结合.
2.新课改下高中化学教学的内容.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教师应该调整教学的内容和模式,加强师生互动交流.同时,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例如,在苏教版的化学知识专题中主要的内容是获得并且应用有机化合物“有机化学基础”,第二个单元是食品的有机化合物.而通过对于前一个单元的学习,学生对于有机化合物的概念已经有了基本的掌握,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于日常所见到的含有有机化合物的食物进行思考,并且对于此类食物是否存有有机化合物加以证明.
二、新课改下高中化学教学评价的现状
1.在认识上存在误区.有些教师认识到开展高中化学教学评价的意义与重要性,但是依旧有些教师对于高中化学教学的评价在认识上存在一定的误区,其认为教师的主要任务就是开展化学教学活动,没有必要在教学评价活动上浪费过多的时间与精力,而且他 教师要善于创设探究情境,激发探究兴趣;制造认知冲突,激发探究兴趣;构建民主范围,鼓励大胆质疑。
【关键词】高中;化学;探究式;教学;策略
高中化学这一学科,新课改倡导学生学会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着力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并且通过科学探究让学生体验自己探究的过程,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促进学习方式的变革。在这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让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让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都能得到培养,也让学生在化学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科学探究过程中与科学研究方式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诸方面得到全方面、和谐的发展。探究式教学无疑就成为了高中化学学科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也是新课程改革所提倡的重要教学理念之一。通过探究式教学,实现让学生独立自主学习,学会合作讨论,依照客观规律,结合所学教材内容,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当中。
一、创设探究情境,激发探究兴趣
毫无疑问,学生需要有对问题解答的好奇心与兴趣,才会愿意去进行探索。问题是探索的第一步,发现和提出问题是探索式教学的开端,在教学中,教师一定要善于创设问题,通过阅读教材、实验、观察等各种途径引导学生发现问题,以问题为中心组织教学,将新知识置于问题情境之中,使获得新知识的过程成为学生主动提问,并对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的过程。而创设情境的具体方法,就是要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感受到化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毕竟化学与我们的衣食住行都息息相关。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当中一定要充分利用这一特点,把化学在实际生活和社会当中的运用作为切入点,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锻炼学生的探究能力,利用这个过程最终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比如,在进行对“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这一知识的研究时,教师可以先提出问题,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都知道,食物在夏天会比冬天更容易腐烂,这是为什么呢?通过这一现象能得出怎样的结论?通过学生对这一问题的深入讨论与探索,学生最终可以得出结论:温度是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之一,温度越高,反应速率将会越快。当用化学知识解决一些日常生活的问题之后,可以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他们的学习情趣,最终达到他们主动学习的目的,让学生更乐意逐步关注生活、关注社会,还能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二、制造认知冲突,激发探究兴趣
课程内容被转变为问题,是将本来以“定论”形式陈述的材料,进行转化,变成引导学生探究的“问题”形式,变被动为主动的探究式学习。当然,关键是真正挑起学生认识上的矛盾,形成一种“认知冲突”,让学生的求知欲得到激发,对所要探究的问题产生浓厚的兴趣。只有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做实验,实验结果又令学生感到困惑的时候,已有知识与眼前的事实发生了冲突,对这些情况感到困惑,才能使学生产生很强烈的学习动机,进而对问题的本质进行进一步的探索与研究。比如,在“探究氢氧化铝的两性”有关内容的教学中,先让学生回忆在初中曾经学过的有关碱的性质,学生都能一下子回忆起碱可以与酸发生酸碱中和反应的知识,然后让学生进行氢氧化铝与盐酸反应的实验。在实验过程中学生可以观察到明显的现象,那就是白色胶状沉淀消失。接下来可以再提出这样一个问题:氢氧化铝这种碱能否与碱发生反应呢?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肯定 之后教师布置实验的任务,提出探究内容,即“氢氧化铝能否与碱发生反应?”然后学生们自己动手做实验,实验结果让学生们非常困惑,白色的氢氧化铝沉淀居然最终消失了。这与学生的经验与认知是相矛盾的,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能够感受到学习化学的各种趣味性,以及科学是不能一概而论的,一定要严谨,不断进行对真理的探索。
三、构建民主范围,鼓励大胆质疑
科学探究活动不适合在严肃的氛围中进行,一个自由而轻快的气氛无疑对科学探究活动的进行奠定一个好的基础。所以,在探究活动中,要给学生充足的自由时间和空间以及活动的自由,帮助学生克服内心的恐惧,不敢发言、害怕出错和失败的心理,不断激励学生积极参与到探究活动当中来。并且,在探究活动中,教师要努力建立与学生之间的、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积极、平等、协作的关系,真正使学生感受到教师也是学生的探索合作者、指引者,教师要充分肯定和赞赏学生在探究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兴趣与热情,对学生的研究行为和结论进行恰当的指导和帮助。比如,在研究与大气污染有关的问题时,就可以将探究问题提前公布给学生,让他们去进行相关的研究,具体可以是“酸雨的形成与危害以及防治措施”,当学生对这个问题通过查阅资料解决问题之后,要鼓励学生提出内心的疑问,对酸雨形成的原因提出更多的疑问。让学生勇于提出自己的问题,然后大家一起进行讨论和分析,让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体会探究性学习的乐趣,更加愿意主动地进行探究。总而言之,在新课改的大环境下,教师要充分利用各种渠道与方式,对学生的探究过程进行帮助与指导,让学生体会探究活动的乐趣。教师可以指导学生从互联网上寻找信息和材料为探究学习服务,另一方面,还可以指导学生运用某些计算机软件对探究的数据进行处理。为了鼓励学生们进行探究性学习,还可以鼓励他们到专门的探究性站进行注册,选择感兴趣的探究课题,促使学生利用资源投入到探究式学习中。
化学论文发表 27
《教师博览》 jsbl@jx
《教师之友》 jszy@
《教育参考》 jyck2002@
《文汇教育家》 wbl@
中国教师报(论坛) gaoying@
中国教师报(新课程) zhaijy@
中国教师报(对话) machaoh@
中国教师报(创新课堂) ywg@
中国教师报(综合实践) xfu@
《人民教育》(教学平台) chengsh@
《人民教育》(班主任) baiht@
《中小学教师培训》 jshpx@
《现代教育报》(总编) xwb@
《成才导报》(南北) jybnb@
《成长导报》(于国宁) yuguoning@
《北京教育》 bjjybjb@pu
《教育文汇》 jywenhui@
《教学与管理》 jxygl@
《继续教育》 jjxhx_bjb@
《中小学管理》 zhxxgl@z
《湖南教育》 huangyhedc@
《辅导员》(下半月刊) fdylove@
《扬子晚报》教育话题 jyht@
《光明日报》(教育版) 2002@
《教育时报》 jysb@
《教师报》(教研) jiaoshibao@
《教书育人》 jyyr@
《人民教育》、《中国教育报》编辑部 1—10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文慧园北路10号
邮编:100088
《中学教育》杂志社 地址:华东师范大学内(200031)
《教学与管理》杂志社 22—103
地址:山西省太原市黄陵路西巷5号
邮编:030031 电话:(0351)7125475
《班主任之友》编辑部 38—64
地址:湖北省武昌阅马场
邮编:430060 电话:(027)88867432
《物理教学》编辑部 4—284
地址:(上海市中山北路3663号)华东师范大学内
邮编:200062 电话:(021)62232813
《物理教师》编辑部 28—77
地址:江苏,苏州大学内
邮编:215006 电话:
《中学物理教学参考》编辑部 52—31
地址: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内
邮编:710062 电话:(029)5308684
E-mail: phy@
《中学物理》编辑部 14—79
地址:哈尔滨市和兴路50号
邮编:150080 电话:(0451)6329557
《物理教学探讨》杂志社 78—75
地址:重庆北碚西南师大物理学系
邮编:400715 电话:(023)68253274 68252386
《数理天地》杂志社 82—538
地址:北京中关村大街37号
邮编:100080 电话:(010)62514245
E-mail: Mpw91@
Mpw91@
http: //
《中学生数理化》编辑部 初中版:36—67
地址:郑州市顺河路11号
邮编:450004 电话:(0371)6324557 6324926
《中学课程辅导》编辑部 22—92
地址:山西省太原市东岗路253号
邮编:030012 电话:(0351)7076784
《中学生学习技巧》杂志社 48—91
地址:广西玉林市东校路117号
邮编:537000 电话:(0775)2805935
《江苏教育研究》编辑部
地址:南京市中央路46号
邮编:210008 电话:(025)7712038
E-mail: jsjyyj@publicl
《江苏教育》编辑部 28—1
地址:南京市草场门石头城9号
邮编:210013 电话:(025)3714155
《初中生世界》、《成才导报》(原江苏教育报)编辑部
地址:南京市草场门石头城9号
邮编:210013 电话:(025)3715847
E-mail: ccdb@
《苏州教育》编辑部
地址:苏州市迎枫桥弄13号
邮编:215006 电话:65100105
E-mail: sjbjb@
《苏州教育科研》编辑部
地址:苏州市迎枫桥弄13号
邮编:215006 电话:65100105
E-mail: sjjkybjb@
《苏州教研》编辑部
地址:苏州市慕家花园3号
邮编:215003 电话:65226877 65153155
《教师报》编辑部
地址:西安市药王洞119号
邮编:710003 电话:(029)7310866 7331290
《吴江日报》教育专版
E-mai: uuwjwbgs@public
《教育现代化》编辑部
地址:北京国际关系学院内
邮编:100091 电话:(010)62861818
E-mial: jyxdh@
《实验教学与仪器》编辑部 42—87
地址:长沙市赤岭路9号长沙电力学院内 网址
邮编:410077 电话:(0731)5210253
《现代中小学教育》编辑部 12---146
地址:长春市人民大街138号(东北师范大学学术期刊社)
邮编:130024 电话:(0431)5269326
《中小学管理》杂志社 82—327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德外什坊街2号
邮编:100011 电话:(010)82089176 稿件查询
E-mial: zhxxgl@
E-mial: zhxxgl@z
《学校管理》编辑部
地址:南京市北京西路77号(江苏教育学院内)
《素质教育大参考》编辑部 4—288
地址:上海市永福路123号
邮编:200031
E-mial: sephzzjy@
《教育参考》编辑部
地址:上海市长宁路491弄36号
邮编:200050 电话:(021)62525555—363 陈斌
E-mial: jyck2002@
《数理化学习》编辑部 14—188
地址:哈尔滨市和兴路50号
邮编:150080
《中学生理化报》编辑部 41--41
地址:湖南省长沙市左家垅桃花坪1号
邮编:410012
电话:(0731)8826071 8826692 8826492
政治
思想政治教育 自办发行 100007 北京张自忠路3号 64015080
思想政治课教学 2—78 100875 北京师大校内 62012288—2559
政治教育 4—288 200031 上海永福路123号 64318820
政治课教学 32—75 310012 杭州文三22号浙师院 8846561
中学生时事政治报 35—57 450004 郑州顺河路11号 6322295
中学政、史、地 36—128 475001 开封市河南大学六号楼 5950116
中学政史地(初中) 36—51 475001 开封河大六号楼 5950116
中学政治及其他各科教学 自办发行 100007 北京张自忠路3号 64015080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 52——20 710062 西安陕西师范大学 5251429
语文
汉语学习12—36 133002 延吉市公园街105 2715921—711
蒙古语文 16—45 010051 呼和浩特市麻花板八一路 6962277—8345
全国中学生优秀作文选 28—122 210009 南京湖南路45号
少年作文辅导 42—54 410005 长沙东风路附1号 4422059
世界汉语教学 82—317 100083 北京海淀学院路15 62017531—2680
说写月刊 82—484 100053 北京白广路18号 63014150
写作 38—63 430072 武汉武昌珞珈山武汉大学
修辞学习4—458 200433 上海复旦大学语言研究所 65492222—2307
学语文 26—27 241000 芜湖市安徽师大内 3869402
应用写作 12—59 130022 长春市卫星路7号 5385932—2276
语数外学习(初中版) 38—161 430060 武汉武昌开珞路9 8916244
语数外学习(高中版) 38—162 430060 武汉武昌开珞路10 8916244
语文报 041004 临汾山西师范大学 2051238
语文报(初中版) 21—15 041004 临汾山西师范大学 2014432
语文报(高中版) 21—3 041004 临汾山西师范大学内 2014432
语文建设 2—200 100010 北京朝内南小街51 65253380
语文教学通讯 22—45 041004 临汾山西师范大学 2104432
语文教学与研究 38—53 430070 武汉华中师大内 7878444—3263
语文教学之友 18—97 102849 廊坊市廊坊师院 2013963
语文教学之友 065000 河北廊坊师范大学 2119930
语文世界 82—719 100010 北京朝阳门南小街51号 65251017
语文天地 14—243 150080 哈尔滨市南岗区和兴路50号 6305120
语文学刊(汉) 16—52 010022 呼和浩特市新城区朝阳路内蒙古师大 4964444—765
语文学习4—253 200031 上海永福路123号 64318820
语文研究 22—7 030006 太原市并州南路282号省社科院内 7055852
语文月刊 46—88 510631 广州石牌华南师大中文系 85516911—3603
语文知识 36—97 450052 郑州大学培训楼 7443056
语文周刊(初中版) 17—89 050091 石家庄市红旗大街105号 3828671
语文周刊(高中版) 17—90 050091 石家庄市红旗大街106号 3828671
语言教学与研究 100083 北京海淀学院路15 82303608
语言文字报 81—5 100010 北京朝内南小街51 6513035
语言文字应用 82—576 100010 北京东城南小街51 65130351
阅读与写作 48—41 530004 南宁市文西大学中文系 3833442
中国语文 2—46 100710 北京王府井大街36 65255575 zgynbjb@lingui
中文自修 4—372 200031 上海淮海中路1045 64375550—8053
中文自学指导 4—411 200062 上海中山北路3663 62549677
中学生优秀作文 12—157 130021 长春市人民大街124号 5642730
中学生语数外(初三版) 6—116 300020 天津市(和)张自忠路189号 27116728
中学生作文指导 12—64 130024 长春市人民大街110号 5664370
中学语文 38—48 450062 武汉市武昌保集安一号 6814267
中学语文 430062 湖北武昌湖北大学人文学院 86701211
中学语文(初中) 36—9 475001 开封明伦街85号 5955240
中学语文(高中) 36—124 475001 开封市河南大学办公楼内 5955240
高中化学论文 28
【摘要】劳动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劳动是人维持自我生存和自我发展的唯一手段,随着我国教育改革不断深入,劳动教育也被放到了很重要的位置,可是不少高中生劳动意识淡薄,不愿吃苦,怕累怕脏,生活自理能力欠缺,不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加强中学生劳动教育迫在眉睫,笔者积极创新劳动教育方式,拓展劳动教育途径,探索在高中化学教学和知识应用实践中融入劳动教育,并取得了良好的实践效果。
【关键词】高中化学教学;劳动教育;实践研究
一、研究背景
高中化学论文代发表最新30篇
二、高中化学教学中融入劳动教育的可行性
劳动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是学生成长成才的必然要求。教育部部长陈宝生提出,在设立劳动教育必修课程的同时,其他课程、其他活动也要结合学科特点、活动特征,有机融入劳动教育内容,确保劳动教育全方位融入。化学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转化及其应用的一门基础学科,化学研究过程需要大量高水平精细化的实验操作,来获取实验现象、实验数据进行研究和分析。许多化学基本理论、基本原理和研究成果都是通过研究者的反复实验和论证才能获得。化学实验在实施过程中本质上就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每个实验操作都必须严格按照实验要求和规程来完成,每个实验方案的确定都必须由实验者进行多次的探究和试验,在这个过程中,会多次出现实验的现象和数据不理想,甚至实验失败。但是,通过化学实验反复操作的磨练,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劳动习惯、科学的劳动方法和坚韧的劳动品质。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它起源于人类的生产劳动,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如何渗透劳动教育,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课题。
三、高中化学教学中融入劳动教育的途径
(一)在追溯化学史中融入劳动教育
化学知识的形成、化学的发展经历了漫长而曲折的道路,化学史上的每一个重大理论成果的提出都是科学家辛勤劳动的结果。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教材中“化学史话”栏目素材对中学生进行劳动教育。据笔者统计,苏教版高中化学教材中,设置有“化学史话”栏目的共有11处,其中《化学1》有2处,《化学2》有1处,《有机化学基础》有4处,《物质结构与性质》有4处。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其中3处涉及到化学家维勒。案例1:在进行有机化学基础中《有机化学发展与应用》授课时,介绍化学家维勒通过蒸发氰酸铵水溶液得到了尿素,尿素的合成揭开了人工合成有机物的序幕。案例2:在进行物质结构和性质中《金属晶体》授课时,笔者向学生介绍了人类对晶体结构认识的历程,在17世纪,物理学家惠更斯发现了矿石具有规则的几何外形,经过长时间的观察和思索,他猜想晶体的规则几何外形是因为构成晶体的微粒是有序排列的。后来,在德国物理学家劳厄猜想晶体是能衍射X射线的三维光栅,之后劳厄通过大量的实验探究和论证,终于在1912年获取了晶体的X射线衍射图,从而揭示了构成晶体微粒的排序方式,也证实了惠更斯的猜想,这在固体物理学中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劳厄也因此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正是无数科学家背后的辛勤劳动,才有今天化学学科的不断发展,可以说,一部化学发明史就是贯穿着无数化学家牺性精神、创造精神和刻苦精神的劳动史。每一项发明创造,化学家都付出了不可估量的劳动,通过辛勤劳动,化学家创造了促进人类发展和科技进步的劳动成果,像这样在追溯化学史中有机融入劳动教育可谓是“润物细无声”,同学们纷纷表示,“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来之不易的,是靠辛勤劳动创造出来的,我们一定要勤奋学习,艰苦奋斗,将来为国家和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二)在课堂教学中融入劳动教育
课堂教学是文化教育的主阵地,而教材是教学施教和学生学习的基本依据,因此充分挖掘高中化学教材内容中的“劳动教育”素材,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劳动教育是最直接有效的劳动教育方式。笔者从苏教版高中化学教材中选取了部分内容进行了初步的渗透劳动教育的尝试。案例1:《碳酸钠的性质与应用》,课前让学生观看电影《少年侯德榜》,网络检索侯德榜的成长事迹和“侯氏制碱法”的发明过程。课堂上在讲授由氯化钠制备碳酸钠的实验原理时,让学生来介绍侯德榜的生平,与同学们分享侯德榜的艰难制碱过程,最后由教师进行归纳与点评:通过了解侯氏制碱法的发明过程和侯德榜的成长事迹,我们不仅要掌握碳酸钠的工业制法,特别是要学习侯德榜的艰苦奋斗的劳动品质、爱岗敬业的劳动精神、严肃认真的劳动态度。丝绸是中国的特产,正是古代人民的辛勤劳动,才开启了丝绸之路。案例2:《蛋白质》,蚕丝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以蚕丝丝绸的生产工艺引入新课,而“一带一路”建设给中国劳动者带来了大规模的就业岗位,这些劳动者用青春和奉献助力“一带一路”建设。课的结尾,介绍我国化学家不断探索合成条件和改进生产路线,于1965年首次成功地合成了具有生物活性的蛋白质———结晶牛胰岛素,结晶牛胰岛素的人工合成不就是科学家辛勤劳动的成果吗?
(三)在化学知识应用中融入劳动教育
化学知识的掌握包含三个环节:理解、巩固和应用。化学知识应用的过程就是一个劳动的过程,因此在化学知识应用渗透劳动教育顺理成章。案例3:在讲授完化学1中《碳酸钠的性质与应用》后,布置家庭劳动体验活动,应用所学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和用途的化学知识,体验用热的纯碱溶液去清洗家中厨房的油烟机,用含有小苏打的发酵粉去做面食。案例4:在学习完化学2《酯油脂》后,布置家庭实验:用植物油,如橄榄油制手工肥皂,并用制得的肥皂去清洗自己的衣物。在下次的化学课堂上笔者请部分学生代表上台展示自己制得的肥皂,并举办一次最美的手工肥皂评选比赛,同学们纷纷表示,原来化学这么有趣,生活是如此的简单美好,我爱化学,我爱劳动,这样的教育形式深受学生热爱和追捧,贴近生活的化学知识应用实践与劳动教育的有机融合,既激发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又巩固了所学的化学知识,通过知识应用实践体会了劳动的快乐,切身感受到了劳动的价值和父母的艰辛,并懂得了感恩父母。综上,加强新时代中学生劳动教育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迫切要求。高中化学教师要努力拓展劳动教育途径,创新劳动教育方式,积极探索在教学活动中融入劳动教育,培养高中生的劳动意识,让学生在学习化学知识的过程中体会劳动的快乐,感受劳动的价值,养成爱学习、爱劳动、爱科学、爱生活的优秀品质。
化学教学研究论文 29
摘要:
研究性学习是一种能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的教学模式,其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将其运用在高职化学教学当中,
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提高化学教学效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从而达到提高化学教学效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目的。
关键词:
研究性学习。
高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