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范文 > 工作报告 > 调查报告 > 学校的调查报告【合集九篇】正文

《学校的调查报告【合集九篇】》

时间:

学校的调查报告(通用9篇)

学校的调查报告 篇1

摘要:对川、渝、云、贵四地817名参与校本课程开发的中小学教师做问卷调查,结果表明,多数教师对开发校本课程的必要性,校本课程特色和质量等问题有所思考,体现其开发校本课程的自觉性和责任感。大部分学校能够按照规范的程序开发校本课程并付诸实施,但也遇到了时间、精力、经费、资料不足,开发校本课程的知识和技术欠缺,专家指导不够等困难。要发挥校本课程对学生发展、教师发展及学校发展的促进作用,需要正确认识开发校本课程的价值,努力追求有特色、高质量的校本课程,不断完善校本课程的评价机制。

关键词:校本课程校本课程开发西南地区中小学

一、调查目的

当前,我国有关的课程政策已经把校本课程开发作为中小学课程改革的一项内容,并且在制度上予以了保证,但由于校本课程开发是一个新生事物,以往“高度集中”的课程制度使得广大教育工作者缺乏课程开发的经验,因此,在课程开发的实践中难免遇到一些困难和问题,本研究试图通过调查研究了解校本课程实践的基本情况,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避免课程改革“流于形式”和“盲目跟风”,为课程改革提供一些有建设性的意见,保证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切实推进。

二、调查对象与方法

本次调查采取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在四川、重庆、云南及贵州四个省(直辖市)中进行随机抽取样本,参加调查的对象是已经开展了校本课程实践的中小学。共有重庆20所中学和20所小学的400人,四川10所中学和10所小学的200人,云南10所中学和10所小学的200人,贵州5所中学和5所小学的100人。样本的抽取在保证代表性的前提下,也考虑了操作的可行性,故样本的大小在四个省市中有所差异。

本次调查采用的是自编问卷,是根据我们对校本课程开发已有理论与实践成果的总结,从教师对校本课程的认识和实践两个方面,如对校本课程的内涵、校本课程开发的价值、校本课程的特色等方面的认识,以及在校本课程开发中遇到的问题、困难和解决办法等方面来编制有关问题,在试测和征求专家意见的基础上形成正式问卷。问卷主要分单项选择题和多项选择题。为了广泛而深入地了解校本课程实践中存在的一些经验和问题,在单项及多项选择题中设有开放式选项。

调查实施时,我们以参加我校校本课程培训的领导及教师为访谈对象,讲清此次调查的目的、意义、方法及注意事项,并委托他们将问卷发放给他们各自学校的教师填写且给予寄回,本次调查共发出调查问卷900份,收回有效问卷817份,回收率为90.78%。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教师对校本课程开发及其意义的认识

1.校本课程的内涵

调查发现,教师对校本课程内涵的认识还存在一定的偏差及不够全面,43.1%的教师认为校本课程就是学校或教师自己编写教材,有26.6%的教师将校本课程等同于活动课程和选修课程,还有18.4%的教师认为校本课程是上级主管部门布置下来的一项工作。

2.校本课程的价值

82.1%的教师认为开发校本课程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好的课程;79.6%的教师认为可以改变学校领导和教师的课程观念;75.8%的教师认为开发校本课程的价值是能够提高教师的专业化水平;38.7%的教师认为是能够提高学校的知名度。

3.开发校本课程的必要性

有93.9%的教师表示有必要开发校本课程,只有3.4%和3.7%的人表示没有必要开发校本课程和不清楚。

4.校本课程的开发主体

调查结果表明,有43.9%的教师认为校本课程是由教研组或年级组开发,28.3%的教师认为是由教师自主开发,21.3%的教师认为是学校指定专门人员开发,也有6.5%的教师认为是专家学者开发。

以上问题反映出一线教师及教育管理者已经认识到开发校本课程对于学生发展、教师专业发展等的重要价值,因此对开发校本课程的必要性有比较一致的认识,但是对校本课程的内涵及开发主体的认识还存在着差异。

(二)教师对校本课程特色及质量的认识

1.校本课程的特色

调查发现,有93.3%的教师认为适合学校与学生实际的校本课程就是有特色的校本课程,也有4.3%的教师认为校本课程的特色是与别的学校完全不同的校本课程,只有2.3%的教师认为不清楚。

2.形成校本课程特色的条件

有90.8%的教师认为学校办学理念明确,全校上下达成共识有助于校本课程特色的形成;74.1%的教师认为学校有良好的校风传统有助于校本课程特色的形成;42%的教师认为学校有悠久的历史有助于校本课程特色的形成;46.1%的教师认为学校有良好的声誉有助于校本课程特色的形成。

3.校本课程特色应如何体现

有81.4%的教师认为应体现在课程的内容上,77.4%的教师认为应体现在课程的实施方式上;76.1%的教师认为应体现在课程资源的利用上;63.3%的教师认为应体现在课程的目标上;19%的教师认为校本课程的特色应体现在课程的名称上。

4.成熟的校本课程应具备的特征

有90%的教师认为校本课程要有明确的目标;86.4%的教师认为有完整的文本材料或其他材料;76.4%的教师认为有专门的评价标准和评价方式;67.3%的教师认为有固定的任课教师和教学时间;63.2%的教师认为有确定的名称。

5.好的校本课程应该具备的特征

有90.1%的教师认为受到学生的欢迎是好的校本课程;85.4%的教师认为教师愿意而且能够承担该课程的教学是好的校本课程;68.4%的教师认为应该得到家长和社区人士的支持;45.8%的教师认为应该得到专家的认可;29.1%的教师认为应该得到学校领导满意。

以上问题表明,目前大多数进行了校本课程开发的教师已经意识到校本课程特色和质量的重要性,重视课程目标、内容、实施方式的整体建设以及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思考了衡量校本课程质量的标准,体现出教师在开发校本课程中的自觉性和责任感。多数教师把适合学校与学生实际的校本课程看作是有特色的校本课程的重要指标,体现出“以学生为本”的指导思想,而凸显校本课程特色的关键在于学校办学理念的明确。

(三)开发校本课程的实践情况

1.参与者

关于所在学校参与开发校本课程成员的调查表明,有93.9%的人回答有教师;84.3%的人表示有学校领导;39.2%的人回答有专家学者;36.6%的人指出有家长和社区人士。

2.管理者

通常,学校主管校本课程开发的人主要有校长、副校长、教导主任、教科室主任和学科带头人。调查发现,选择校长或副校长为校本课程管理者的人占全部问卷人的48.3%,选教科室主任的占23.0%,选教导主任的占20.6%,选学科带头人的占8.1%。

3.对自身开发校本课程能力的估计

对自身开发校本课程能力的估计是教师对课程实施的把握度及自信的表现。调查表明,有66.0%的教师认为自己有能力开发校本课程,有21.1%的教师认为自己没有能力开发校本课程,也有13.0%的教师对自身能力于开发校本课程不清楚。

4.开发校本课程所做的准备工作

调查表明,76.9%的人表示所在学校调查了本校的课程资源;66.2%的人表示本校开展了掌握学校的师资力量的工作;63.6%的人表示本校分析了学校在本社区的地位和作用;58.4%的人表示本校进行了了解学校发展历史的工作。

另外,83.1%的人表示本校开展了了解学生兴趣和需要的工作,62.7%的人表示本校接受了专家学者的培训或辅导,55%的人表示本校征求了同行的意见;44.7%的指出本校征求了家长的意见。

5.课程资源的利用

调查发现,72.8%的人指出所在学校利用了本地区的风景名胜、民俗风情;66.8%的人指出本校利用了当地的文化设施;66.1%的人指出本校在利用课程资源时注重学校的历史传统;65.3%的人指出本校利用了学校的教学设施。

6.校本课程的实施安排

调查发现,84.8%的人表示所在学校安排了教研组或课题组研究;62.3%的人表示本校为校本课程的实施安排了专门的教师、时间、地点等;57.6%的人表示本校要求教师按事先安排好的方案进行教学,53%的人表示本校安排了领导同行的听课。

在学校实施校本课程的课时安排上,有48.1%的教师选择每周安排1课时,26.7%的教师选择每周2课时,8.1%的教师选择每周3课时或3课时以上。

7.校本课程开发中的主要困难及原因

关于校本课程开发中遇到的困难,76.5%的教师认为缺乏足够的时间精力;64.1%的教师认为缺乏相关的资料;62.8%的教师认为缺乏课程开发的知识和技术;50.1%的教师认为缺乏规范的评价。

分析困难和问题产生的原因,83.4%的教师认为影响校本课程开发的因素是经费的缺乏;70.4%的教师认为缺乏专家的指导。40.1%的教师认为是教师能力有限;15.4%的教师认为是领导不重视;14.8%的教师认为是家长不支持;

8.开发校本课程面临问题的解决途径

76.3%的人回答是通过查阅相关资料自主解决;75.6%的人认为教师相互研讨解决;69.5%的人回答向专家咨询解决;63.8%的人回答是借鉴其他学校的做法解决。

9.对开发校本课程过程的监控

调查表明,有72.5%的人表示所在学校为开发或完善校本课程组织过相关的教研活动,有49.6%的人指出本校通过现场课等方式对所开发的校本课程进行展示;49.3%的人表示本校有专门的校本课程的教材和其他学习资料;41.9%的人表示本校有专门的校本课程开发机构,37.9%人的表示本校已经有比较成熟的校本课程。

另外,对校本课程实践情况的考查,有75.4%的人指出所在学校采取了检查教师的教案及相关资料的方式;73.6%的人表示本校采取了任课者说课、专家或同行评课的方式;52%的人指出本校征求了学生的意见;45.8%的人认为所在学校是聘请专家学者予以评估。

10.校本课程的评价

关于校本课程的评价,有36.8%的人表示本校组织专家、管理者及相关人员对已开发的课程进行了评价,42.5%的人表示学校还没有进行相关工作,20.7%的人表示对此事不清楚。

调查发现,开发校本课程的学校基本上以一线教师为开发主体。部分学校能够按照规范的程序开发校本课程,表现为有专门的校本课程开发机构和明确的负责人,组织过相关的教研活动,开展了课程资源调查、校情分析、学生兴趣调查、专家培训等相关准备工作,注意了课程资源的利用,形成了比较成熟的校本课程,并通过检查书面材料、征求学生的意见、请专家学者评估等形式,对开发校本课程的实践过程及其效果进行监控。同时,开发校本课程的学校都能够将校本课程付诸实施,一般保证每周1-2课时作为实施校本课程的专门时间,安排了专门的教师,并有教研室或课题组的研究工作和听课评课活动。但是在校本课程实施中,不少学校也遇到了时间、精力、经费、资料不足,缺乏开发校本课程的知识和技术、专家指导不够等困难,其中部分教师对自己开发校本课程的能力估计不足,可能导致教师被动参与课程开发与实施、课程开发与实施不能深入进行、所开发的校本课程质量有限等问题。

四、讨论与建议

(一)正确认识开发校本课程的价值

当前,广大学校及教师已经认识到校本课程对学校发展、学生个性发展及教师专业成长等方面的重要作用。但是在访谈中发现,真正尝到开发校本课程“甜头”的学校不多,还是有学校开发校本课程是为了应付上级部门的任务,或者是为了“赶时髦”,“为科研而科研”,而不是为解决实际问题而开发校本课程。其原因既有校本课程在学校课程体系中比重小、地位低的原因,也有国家课程、必考课程任务重、压力大的原因,致使校本课程实践在学校中处在一个“时冷时热”的“尴尬”境遇之中。为此,正确认识并真正理解开发校本课程的价值是十分必要的。

首先,学校的发展、学校文化的重建是当前学校教育办出特色、办出水平所关注的核心问题。总结以往的经验教训,学校的发展不可能仅由考试分数、升学率、硬件设施等指标来体现,其灵魂和核心是学校的精神和文化品性。学校文化是指学校师生在学校生活中长期积淀所形成的具有独特凝聚力的学校面貌、制度规范和学校精神气氛等,其核心是学校在长期办学中所形成的共同价值观念。学校开发校本课程的过程既是挖掘和展现已有学校文化的过程,亦是进一步改造并提升学校文化的过程。校本课程作为一种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相并列的课程形态,其开发主体、开发模式等不同于国家或地方课程,需要一种新的制度予以支持,即民主的、自主的、合作的、协商的课程开发制度,这对于学校文化的重建无疑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其次,教师专业发展是当今教育改革的重要话题,其中包括教师职后的专业发展。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对教师素质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目前一些教师在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中表现出参与课程开发的意识模糊、知识储备不足、课程开发能力欠缺等问题,制约着校本课程的开发。为此,有必要更新教师的课程观念,增强教师参与课程开发的意识,转变教师在课程实践中的角色。鉴于学校工作头绪多、各项工作彼此分离会耗费更多时间和精力的实际情况,以开发校本课程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实际上是将开发校本课程的过程当作教师培训的过程,通过具体的教育事件,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找到一个合适的时机和途径,这样可以多方兼顾,切实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

(二)努力追求有特色、高质量的校本课程

形成和体现学校的办学特色,这是决定学校办学长久生命力的关键所在。有特色的校本课程是学校办学特色的一个重要“折射点”,是依照学校的办学思想、教育传统开发出来的一种课程类型;而开发校本课程并致力于形成有特色的校本课程的实践过程,也是不断思考、探索并形成学校的办学特色的过程。学校的办学特色,包括校本课程的特色,主要是由每一所学校学生的实际发展基础和需要、学校的办学思想、学校自身的课程资源等差异而决定的。

首先,明确学校独特的教育哲学和办学宗旨。一所学校的教育哲学和办学宗旨是体现学校办学特色的“核心”,通常是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包括教师学生的现实需求、学校环境和教育资源的特殊性、学校举办人的教育理想和理念等而确定的学校发展的方向和所要达到的目标,它既有与国家规定的教育目的、培养目标的内在一致性,又有适合于本校实际且不同于其他学校的差异性,是学校各项教育教学工作的指导思想。开发有特色的校本课程,必须以学校的教育哲学和办学宗旨为“圭臬”,努力使所开发的校本课程能够体现并实现学校办学宗旨。

其次,资源与优势评估。校本课程开发需要考虑学校的资源条件,以决定开发什么和作何种程度的开发。资源主要包括人力资源、信息资源和物质资源等。在资源评估的基础上,认清学校自身的优势所在。

再次,特色资源的开发。任何学校都处在一定区域内,学校的地理位置、自然资源、当地人的思想观念、地方传统、文化氛围等因素都会影响学校的发展及其课程建设。学校可以根据学校、社区环境,师生的独特性与差异性挖掘其潜在的课程资源,开发出特色的课程,以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因此,校本课程的开发应该从实际出发,选择个性化、多样化的课程开发模式。如重庆市某小学,因毗邻本地的一个气象站,多年来坚持开展名为“红领巾气象哨”的学生实践活动,让学生了解和采集一些气象知识,进而了解气象科技,逐步养成“爱科学、学科学”的精神。基于学校已有的资源优势和教育传统,该小学开发出独特的名为《气象与生活》的校本课程。

最后,保障机制的建立。要形成有特色的校本课程,需要通过制度建设和评价措施的完善来实现。一方面,通过制定相应的政策和评估制度来予以保障。上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必须重视对校本课程方案的评价与监督工作,要有专人负责对开发校本课程进行经常性的指导与监督,明确校本课程方案评价的责权意识。如重庆市北碚区设立由教师进修学校、课程专家及学校教师代表组成的课程审议委员会,专门审议评估学校课程规划方案。上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和学校通过建立相应的评价制度,来规范和保障校本课程开发的品质,引导学校开发出有学校和地方特色的校本课程。另一方面,开发校本课程是学校自主进行的,每个学校都有自身的实际与特点,所以很难采用统一的评价手段来评价校本课程的实施成效。要保证校本课程特色的形成,学校必须有较为规范的自觉自律的内部评价与改进机制。学校围绕开发校本课程开展一系列常规的自我评价工作,不断反思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自我批评,自我激励、自我改进、保证校本课程开发的健康顺利运行。

课程特色形成机制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各个层次、各个环节的有机衔接,重视对校本课程特色的追求与打造,可以从根本上实现开发校本课程的真正价值,从而有效实现以校本课程促进学生发展、教师发展及学校发展的目标。

(三)不断完善校本课程的评价机制

校本课程评价是校本课程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校本课程评价制度的建立和评价体系的完善,在校本课程开发和实施中起着导向和质量监控的重要作用。

课程多层次评价体系可分为校本课程本身的评价和校本课程实施效果的评价两个方面。校本课程本身的评价又可分为校本课程开发过程的评价和校本课程开发成果的评价。但是,目前这种评价制度还不健全,不完善,操作起来存在一定的困难和偏差。调查发现,还有相当一部分已经开展了校本课程开发实践的学校,没有专门的对校本课程的评价;在评价主体上,多数学校忽略了同伴教师、教师自我及学生对校本课程的评价;在评价对象上,多数学校重视对有形成果,即作为校本课程开发产品──“文本化”校本课程的评价等,而忽略了对校本课程开发过程、校本课程实施过程的考查等。

要克服以上不足,首先应该把校本课程开发看成是一个民主、开放的动态过程,体现参与、互动、对话、合作、民主、多样性的原则。这就需要在评价过程中保证评价主体的多元化,使学校课程开发委员会、教师、学生以及家长和社区人士等共同参与评价。

其次,动态的课程开发过程需要过程性的评价,校本课程评价不仅要关注结果,而且要关注过程,要力求评价的动态化、连续化、日常化。一是关注开发校本课程的过程,校本课程开发活动作为一个整体,包括准备、编制和使用三个阶段。对校本课程开发过程的评价,要进行准备阶段的背景性评价、编制阶段的实质性评价和使用阶段的诊断性评价等。例如,对开发校本课程过程的评价,可以了解教师的参与程度,了解教师的知识能力能否保证课程开发工作的顺利进行,了解教师在开发过程中所获得的专业发展,了解开发校本课程的程序步骤是否完整和规范等等。二是关注校本课程的实施过程,特别是学生的成长发展状况,包括学生的学业成绩和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可以了解学生的兴趣需要能否满足,了解学生在校本课程实施中的体验与收获等。

再次,校本课程评价的功能要突出激励功能、反馈功能、改进功能。校本课程开发立足于学校社区特色资源开发及本校师生的成长上,所以课程评价应该充分尊重学校师生以及学校和社区环境的独特性和差异性,对校本课程的评价要避免用唯一的标准对不同学校的校本课程作简单的“优劣”划分,而应该以“适宜性”为原则,把切合本校实际、体现本校办学思想和特色、教师愿意承担并能够胜任、学生欢迎并有实际收获等,作为衡量校本课程质量的标准。校本课程建设是一个不断探索、逐步完善的工作,对校本课程的评价重在发现问题及时修正,以使校本课程不断完善,真正成为彰显学校特色的一个“亮点”。而开发与实施校本课程的过程,本身就是教师专业成长与发展的重要“舞台”,教师在此过程中,可以不断更新课程观念、充分课程知识、提升课程实践的能力,从而促进其专业化水平的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泰勒著,施良方译.课程与教学的基础原理[m].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

2.施良方.课程理论—课程的基础、原理与问题[m].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年版

3.崔允氵郭.校本课程开发:理论与实践[m].教育科学出版社.版

4.王斌华.校本课程论[m].上海教育出版社.版.

5.钟启泉等.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版

6.吴刚平.校本课程开发[m].四川教育出版社.版

7.李臣之.校本课程开发评价:取向与实做[j].课程.教材.教法..5

学校的调查报告 篇2

这次的实习,是我第一份工作,带给了我非常多的感受。作为毕业实习,我非常明白,这次实习意味着我将暂时脱离学生生活,而踏入工作岗位,与社会接轨。这次实习不单单是要求我把在学校中学习到的理论知识充分地运用于实践中,更是对我为人处世,应变能力等等综合素质的考验,只有在这里面得到充分的历练与学习,我才能具备真正的合格素质,学会如何工作。

“天下英雄皆我辈,一入江湖立马催。”从学校到社会的大环境的转变,身边接触的人也完全换了角色,老师变成老板,同学变成同事,相处之道完全不同。进入了一个新的环境,在这巨大的转变中,我有过彷徨,迷茫,无法马上适应新的环境。我曾担心自己看不惯企业之间残酷的竞争,无法忍受同事之间漠不关心的眼神和言语。很多时候觉得自己没有受到上层的注意,所干的只是一些无关重要的杂活,自己的提议或工作不能得到上层的肯定。回想在学校,有同学老师的关心和支持,每日只是上上课,很轻松,而在工作岗位,却是要天天面对巨大的压力。常言道:工作一两年胜过十多年的读书。半年的实习时间虽然不长,但是我从中学到了很多知识,关于做人,做事,做学问。

参加工作后才能深刻体会到平常老师让我们学会自习的意思。在超市的实习中我基本用不上在学校中学到的企业管理知识,只是作为一个92食超的小员工,每天做着加货理货的工作。虽然只是这样的工作,但在这一过程中,我通过认真的观察和认真的学习,初步了解了工作中的知识,了解了为处事的重要,这都将成为我实习过程中所获得的宝贵经验。

想到踏上社会,我们会与形形色色的人打交道。由于存在着利益关系,又工作繁忙,很多时候同事不会像同学一样对你嘘寒问暖。而有些同事表面笑脸相迎,背地里却勾心斗角不择手段,踩着别人的肩膀不断地往上爬,因此刚出校门的我们很多时候无法适应。环境往往会影响一个人的工作态度。一个冷漠没有人情味的工作环境,有些主管对我们小员工十分不友好,每时每刻都在找你不对的地方,天天训新人,而面对副总时就拍着马匹,笑面迎人。我也从中了解了社会竞争的厉害关系。

一直以来,我都是依靠父母的收入,而有些时候花钱也是大手大脚的。但在工作以后,我才真正体会到父母挣钱的来之不易。实习的工资微薄,每个月的生活费甚至还需要父母的不时接济。这样子的情况,若是在社会上独立生存,那是根本行不通的。所以自上班开始,我就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理财能力,努力改掉花钱大手大脚的习惯,在买东西之前都会精打细算一番,考虑考虑这是不是我必须要用的。我还控制自己的各项支出,连时不时的浪费习惯也改正了。这样的转变,连爸妈都感到有些惊讶,也十分开心,认为我在工作中成长了许多,也成熟了许多。

毕业实习是每个大学生必须拥有的一段经历,它使我在实践中了解社会,让我学到了很多在课堂上根本就学不到的知识,受益匪浅,也打开了视野,增长了见识,为我以后进一步走向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矗这次实习,让我更加充分地了解了这个社会,与工作中所需要具备的各项素质,从而对自己的将来充满了信心。相信通过这次的实习,我能更好地胜任我将来的角色,在自己的工作学习岗位上发挥出自己的实力。

学校的调查报告 篇3

一、我校少先队工作现状:

自开学以来,我校少先队工作坚持“以人为本,以德为先”认真贯彻落实《少先队辅导员工作纲要》的精神,进一步解放思想,与实俱进;加强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狠抓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把教会学生学会生存,学会服务,学会创造作为我校少先队的工作目标。

(一)有健全的组织与制度。

1、我校领导对少先队工作一贯非常重视,有专门负责德育工作的。现共有中队12个,少先队员400余名,中队辅导员12名。学期初,学校的工作计划能够对少先队的工作加以统筹规划,指名方向,大队和中队也制定好工作计划,如期开展工作。

2、学期伊始,我校要求所有的队员要佩戴好红领巾,队里的干部要戴好辅助员的标志,做到职责分明;重视学生的礼仪规范,礼仪小分队做出了特色;成立“礼仪小分队”,队里的干部每天分成两组,一组负责巡查校园内不文明现象,并作好记录,每天课间操及时公布检查记录,促使全体少先队员遵章守纪,效果十分明显。另一组分队是负责检查全校学生的仪表佩戴情况,及时反馈在每个班的记录纸上。

3、坚持每周一的集中主题升旗仪式。根据各班队员遵规守纪、清洁卫生完成和保持情况、队员的标志佩戴等常规,各年级分别评出三星班级、二星班级、一星班级。集中升旗时,中段,高段的学生轮流每周派代表负责进行国旗下讲话,每周一个主题,进一步激发学生爱国的热情和奋发向上的精神。

4、大队干部演讲上岗。开学时,组织有志为学校、为大队部作贡献的少先队员进行竞争性的演讲,通过几名辅导员对队员的演讲评价的结果,选任大队部的成员。通过这样选出来的大队干部,个个工作能力强,办事效率高。

(二)以活动来全面提高少先队员素质。

育人是少先队工作的基础目标,少先队活动围绕提高少年儿童的基本素质来开展,这是工作的前提,本学期,我们主要进行了以下几项活动:

1、鼓励学生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净化校园环境,促进行为习惯的养成。

2、丰富多彩的少先队活动。在活动中,我校开设了一些画画比赛、手抄报比赛、体育吉尼斯活动等,活跃了校园的`和谐文化,提高了队员的艺术品味。

二、少先队工作存在问题以及分析

1、少先队工作缺乏科学评估激励机制。现今,少先队工作没有一个严格的量化考核制度,无法全面、科学评价学校少先队工作,少先队的评估奖励机制跟不上形势的发展。激励机制的缺失造成少工干部、辅导员对少先队工作的热情难以长久,最后发展到只应付上面布置的工作,没有自己的思考和创新,活动内容形式落后,与少先队员需求不符。辅导员只是把“雏鹰争章”看作是少先队组织的一种活动,忽视了它对体验活动的检测、评价、激励作用。

2、少先队辅导员承担了繁重的教学任务,无法保障开展少先队工作要求的时间,从事少先队的精力受限。以至少先队工作根本不能纳入正常的学校教育教学日程。

3、少数中队辅导员思想上认识不足,思想认识有待进一步提高。新形势下学校教育已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逐步转轨,要求学校更多地开展各项主题活动,但校领导对少先队工作仍没引起更大地重视,他们更看重学生的学习成绩,对少先队工作往往是喊得响、做的少。

4、活动场地不足,无法开展大型活动。学校课室不足,造成队室被占有,连独立的队室都没有。活动是少先队工作的生命线,活动开展的多少是衡量少先队工作活跃与否的标尺,因为没有活动阵地,能够开展的少先队活动十分有限。

三、对策以及建议

1、建立有效的少先队工作机制。少先队工作作为一项重要的系统工作,是保证少先队工作开展的前提。要制定专门的少先队工作制度,建立完善少先队工作机制,实现少先队工作的正常化、制度化、专业化。要制定专门工作意见,对基层少先队工作形成统一的工作部署,进行专业的工作指导,要将此项工作纳入有关单位的年度工作考核范围。

2、建立稳定的少先队工作者队伍,提高少先队辅导员的素质。稳定的辅导员队伍是少先队工作的基础,要广泛借助社会力量,充分发挥人才聚集的优势,建立一支既懂得少先队专业知识,又掌握现代教育手段、具有丰富法律、心理学知识和开拓精神的专业辅导员队伍。要进一步激发辅导员的工作积极性,学校要充分认识到少先队活动对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将辅导员工作纳入考核,使辅导员力有所值,要把辅导员的政治、经济待遇落到实处,切实调动和保护辅导员的工作积极性,提高全体教师参与少先队工作的积极性。并定期对辅导员进行必要的培训,增强辅导员业务技能,强化辅导员队伍建设。

3、充分利用我们学校的文化底蕴,以学校名人苑为阵地,以名人文化建设为契机,结合各个名人中队深入开展学校名人文化建设,让我们的少先队组织真正传承蕺小的精髓。

4、丰富校园文化。开放学校图书室、鼓励学生订阅报刊、儿童读物;相互借阅,资源共享。充分发掘校内外资源, 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引导学生了解家乡灿烂文化,促进学生科学、历史、人文意识的培养。如:开展我爱我的祖国征文、“快乐互助和谐融入”、“感恩亲人感恩社会”主题班会等。

学校的调查报告 篇4

今年1月,我局根据政务公开领导小组办公室发布的32、20xx号文件精神,组织工作人员深入基层学校,调查中小学校务公开的情况和存在的问题,重点是教育政策的透明度、“三事”(政务、教务、财务)公开、教师代表大会建设、中小学收费公示等。通过座谈会和走访群众,我们掌握了一些基本情况,肯定了成绩,找出了差距,为新形势下开展校务公开工作提供了新的依据。

一、基本信息

近年来,我市教育系统在实施“三项制度”改革同时,把校务公开作为促进学校发展、加强民主管理的核心工作。目前,乡镇以上中小学在加强校务公开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而村级小学的公开推进缓慢,有些地区甚至是“盲点”。

20xx月,我局下发《关于推进校务公开的通知》,市教育局调整更换校务公开领导小组领导。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也继续成立领导小组,成立工作机构,全市中小学校务公开工作逐步走上规范化道路,校务公开工作顺利实施。

二、我市学校事务的成绩

(1)校务公开的基本内容

我市中小学校务公开的内容包括“三明”、“三服务”、“三点”。

“三明”是:

1、政策透明,即把有关教育政策法规、高等教育行政部门的有关规定、重要文件及时向社会公开,向学生家长、广大教职工公开。

2.标准是透明的。也就是说,涉及教职工利益的相关标准,如先进模范标准、工资标准、晋升标准等的评定,对教职工是公开的;所有与学生利益相关的收费,以及学生对贫困生的评价和推荐标准,均向社会公开。

3.财务透明。学校经费和各种收费的决算向教育工作者公开。

“三项服务”是:

1、政务公开,即学校发展规划和学校相关政策的落实。

2.开放教务,开放学校教学运行,教育日常检查。

3、财务公开、学校财务、工会财务、会费、团费和中小学收费。

“三点”是:

1.“重点”是指学校发展的长期规划和短期规划,都是公开征求教师意见。

2.“困难”是指学校在一定时期内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应及时向教职工公布,并寻求解决办法。

3.“热点”,即不同时期教职工和学生家长关心的敏感话题,应及时向社会公布,并征求相关意见。

(2)教师代表大会建设

近年来,各中小学进一步加强了学校教师代表大会工作,将教师代表大会建设作为实现民主决策和科学管理的重要举措。大多数学校可以定期召开教师代表大会,并将相关的学校改革计划、发展规划和财务决算提交教师代表大会审议批准。学校制度、干部选拔、职称评定、奖金发放等涉及教职工利益的重大事项,经教师代表大会同意行使否决权。

(3)建立干部民主评议制度

大多数学校都建立了干部民主评议制度,每年的年终评议都是通过民主评议产生的。广大教师根据政治思想、廉洁自律、业务能力、工作方法、工作作风、工作成效等进行综合评价,加强了对教师的科学合理评价。

三、存在的问题

1.我市学校事务进展不平衡,城市中小学进展顺利,教师代表大会制度;一些村级中小学的校务公开没有得到真正的推进,教师代表大会没有成立,广大教职工的合法权益得不到保障。

2.一些学校领导对这项工作不够重视,教师代表大会制度流于形式,师生员工关心的“热点”和“难点”问题没有得到解决,学校事务透明度不够,学校行政领导缺乏民主监督和约束。

四、对未来发展的几点建议

1、进一步完善中小学校务公开制度,推进学校管理科学化、民主化。

2.推进校务公开,应以教师代表大会为基本形式和主要方式,进一步落实教师代表大会的职能,实行学校行政领导可以由教师代表大会民主评价和监督的制度。

3、教育行政部门在今后工作中,对教育“听证制度”和“评估制度”的热点、难点问题。

学校的调查报告 篇5

一、课题基本情况介绍

二、调研情况介绍

三、课题考察归纳总结

1.课题存在的突出问题

2.课题设计上应注意的问题

四、主题思想定位

五、参考文献

调研报告

导 言 “西点”是中国人对西式甜点的统称。英文名词为Baking food,主要的意思是烘焙食品。它同中华烹饪一样,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声誉。受西方文化影响,如今,在快节奏生活方式中面包牛奶已经代替豆浆油条出现在中国人的早餐桌上。但是,中国西点消费的市场远远没有饱和,随着国外知名烘焙企业的大军压进,带动了国内烘焙市场品牌化方向发展。西饼、蛋糕房如雨后春笋般地越开越多,其中的一些连锁品牌已经拥有了一定的市场知名度和稳定客源。西点市场的发展,必然会促使烘焙企业加强西点品种和西点屋环境、服务的创新和发展,挖掘研发适合国人的西点美食,即营养又丰富并且适合各个层次西点爱好者的口味,店内环境优雅,装饰简约而浪漫,成为休闲短歇的理想之地。同时引进世界先进的快餐管理模式,从餐品制作到店面管理,每个环节都实现,系统化,标准化。

在这个食品质量安全十分重视的今天,不可否认的是,新鲜食品更是现代人们的最爱, “西点”也已经成为了一种时尚的生活趋势。

调研时间:

调研地点:

郑州市国贸360广场,万达生活广场。

调研方法:

实地考察、网络搜集、阅读文献资料。

考察内容:

西点房企业文化以及企业的表现方式、经营理念。

调研目的:

1、了解西点行业的市场现状及具体状况,同时分析该行业在城市的整体情况。

2、收集一些西点房的市场分布,销售价格、销售状况,销售人群以及销售方法,并对其进行分析,以此找寻西点房在企业形象上的最佳突破点。

3、了解西点在消费者心中所存在的主要档次及消费理念,以及消费者对其他品牌的主要认知度和对品牌的喜爱度。

4、了解消费者的喜好、习惯、年龄层次,确保能更好的定位西点房整体形象的设计效果。

5、观察同等西点房的不同企业理念和经营方式,了解它们各自的优势及销售情况,以及能更好的把它们的优势运用到自己的设计当中,以寻求更好的设计理念。

6、为圆满完成自己的CIS企业形象设计课程做充分的市场调研和充足的准备。

一 课题基本情况介绍

如今在城市繁华的商业街区,常常可以看到各种装饰典雅的面包房、西饼屋、蛋糕店等,这些西点房由于环境优雅,干净卫生,产品琳琅满目,深受消费者的青睐。而这次我选择的课题是西点房整体企业形象设计即VIS,通过自己的市场调查和收集的资料独立创作完成一个系统化的突出企业精神为出发点,运用整体形象传达的现代化设计的西点房。新鲜美味的食品是现代人们的最爱,它已经成为一种时尚生活趋势。由于都市压力大,很多人会常常很紧张地或在诸多顾虑下吃东西。唯有在愉快的心情下,才能把它当作一种享受,所以好的销售环境也是十分重要的。我的具体内容是通过对西点一些文化背景了解和现代人们对于西点房环境的一些要求和喜好,结合西点房整体的理念和文化设计出西点房的整体形象,考察市场上的西点房有很多在色彩方面采用绿色做为企业的标准色,我希望能够对市面上的西点房整体形象有所创新,设计出大多数消费者能够接受并且喜欢的西点房,简约而不简单同时设计出我自己的特色。

二 调研情况介绍

我去郑州的.商场实地考察一些知名的西点房,收集相关资料,以及了解了各个品牌文化理念,并且和一般的西点房进行比较。在仟吉西饼考察的时候,店员告诉我们“仟吉”的产品是定位于注重生活质量和时尚品味,注重健康饮食的消费者市场,为消费者营造一个良好的生活品质和对时尚生活的追求,在为消费者带来方便生活的同时,更注重产品的质量,仟吉的企业主色调为墨绿色,代表仟吉环保、低碳的时尚潮流,辅助色为金色和白色。金色代表仟吉提供给每一个客户尊贵的服务;白色代表着仟吉按照质量管理体系的要求从事生产、销售,保证产品的安全和卫生。在商场里,考察了唐恩都乐的糕点屋,它是一家出售以面包圈为主的烘烤甜点以及咖啡等食品的快餐店,与仟吉和好利来相比,没有仟吉和好利来适应大众消费者,它的企业形象主要就是用鲜活绚丽,和缤纷诱人的色彩,容易被小朋友识别和喜爱,在选址的时候也要选择适合企业发展的位置,周边环境对企业发展也有很重要的影响。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餐饮市场的快速发展,西式的面点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欢迎,市场需求量也越来越大,所以企业在注重产品质量的同时也要注重企业文化,考察仟吉西饼之后,又去了面包心语,和85°C和好利来等西点房,

它们的糕点包装形式都有不同,为了更好的识别西点房,每个西点房会把标志辅助图形印在包装袋,杯子,餐具上,糕点的造型也各具特色,色泽鲜艳,造型可爱的糕点容易吸引青少年,而且每段时间出新品,什么样的节日出什么样的蛋糕,老人不爱吃甜品,所以很多西点房做的糕点有专属老年人的,但是总体来看,去西点房的消费人群还是以青年和上班族居多,现代社会很多青少年和工作者追求高质量的生活,一般的西点房和有企业形象设计规整的西点房比,消费者还是会选择后者,企业形象也是一个企业向前发展必不可少的条件,尽管它的产品价格会比同类产品的价格贵,但是消费者愿意去购买,这就说明一个企业的形象对消费者也有很大的影响。

这段时间所有的见闻和所得的关于这次课程设计方面有关的内容做了梳理和总结,希望这份调研报告能够完整的体现我这次CIS设计的课题的设计意图和创作必要。在本次调研中我主要是实地考察,搜集资料进行比较,鉴赏和学习。了解市面上的西点房的企业形象和经营模式、目标消费人群,通过自己的调查,我更加深对自己所要创作对象的内容、性质、特点 和消费者对象等等作出正确的判断,了解西点房的形象实质。

三 课题考察归纳总结

这次市场调研我主要去了知名度较高的西点房,仟吉西饼、85°C、面包新语、元祖等...这些连锁的品牌的西点房在选址方面都有相似的特点,都是在交通枢纽人员流动大的街道,学校密集区和入住率高的高档社区。这里的消费群体大多是学生、小孩,上班族,他们大多的习惯是把西点当作早餐,快餐,零食等,其消费特征有几方面:崇尚知名品牌,大多数消费者买糕点和面包时首选知名的西点房,而一般的面包店西点房市场占有率不大,主要原因一方面是品牌的知名度较高,另一方面这些知名西点房的环境优美,企业形象的识别系统鲜明,大多数西点房为了更多的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人性化的在西点房配置了休息区并且提供无线网络,但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西点房也在不断发展,但是其发展中也存在一定的缺陷,没有很好的满足消费者的需求,需要不断的改进,提高消费者对西点房的满意程度,只有这样西点房才能更好的立足和发展。

四 主题思想定位 我想做的西点房是以极具区隔力的清新绿色,给人新鲜、健康、时尚的氛围感受。店面和店内一律选用白色和绿色,使店内看起来干净、整洁、舒适。店内所有餐盘、杯子、桌椅、服装等,上面都有西点房的标识,使顾客加深对本店的认识,西点房的企业形象设

学校的调查报告 篇6

我带领市政府办的有关同志,对**区中小学校布局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通过调研,我们认为**区中小学校布局亟需调整。

一、学校布局的现状

**区目前共有普通中小学校32所,在校学生45380人。其中,普通高中5所,在校学生9584人;初中10所,在校学生13782人;小学17所,在校学生22014人。

随着旧城改造的加速、城区容量的扩大,**区学校的布局已与城市的发展不相适应。29所公办普通中小学校,主要分布在老城区人民路、建设路沿线。以洞庭大道为界,大道以南有小学13所,在校学生17679人,校均规模1359人;大道以北只有小学3所,在校学生3335人,校均规模1112人。洞庭大道以南有初中学校6所,在校学生9400人,校均规模1567人;大道以北只有2所,在校学生20xx人,校均规模1019人。城市的扩大、学校布局的过于集中,给部分学生的就学带来了极大的不便。据了解,火车站附近的学生,不少要到育英、常蒿路、紫桥等学校上学,路程最远的约有5公里。

二、调整学校布局面临的问题

1、市城区学校建设规划未纳入城市发展总体规划。这对今后学校的新建、扩建带来了诸多的问题,会造成学校建设成本增大,甚至无地可扩、可建。现在正在开发的水榭花城、九重天小区,其周边难以找到一块可以新建学校的地方。市一中、四中、北正街小学等中小学,今后如需在原址扩建,成本会很高。

2、在房产开发中新建学校的政策没有兑现。《湖南省义务教育实施办法》第十条规定:“各城市新建4000居民以上的住宅区,必须配置小学,

8000居民以上的住宅区,还必须配置初中,其基建经费应纳入该区的开发计划。新建扩建4000居民以下的零星住宅区,必须缴纳教育设施配套费。”但是,这一政策一直没有落实。目前,老城区房产开发非常火爆,一些新建小区住宅套数多的达到几千,也没有按规定配套学校。如滨湖公园周边开发的水榭花城,三期规划建设住宅4000多套,入住人口1万多人,规划时没有规划建设学校。其附近的北正街小学,现在已经爆满,班额严重超标,且学校已没有进一步扩展的空间。因此,今后该小区学生上学问题,将会变得十分突出。

3、学生就学压力越来越大。**区16所公办小学,一年级至六年级,分别有学生2958人、2933人、3010人、3320人、3433人、3546人;10所初中一至三年级,分别有学生4063人、4234人、4500人;5所普通高中学校一至三年级分别有学生3475人、3153人、2950人。据分析,今后几年,生源将呈现如下变化趋势:小学生源近两年相对稳定,今后缓慢上升;初中生源近几年缓慢下降,从长远看初中有资源紧缺问题;高中生源从今年起,今后几年快速增长。当前,**区学校存在三个突出问题:一是小学班额过大。现在小学平均班额为62.1人,普遍超额。尤其是一些办学条件较好、质量较高的学校,班额严重超标。比如常师附小平均班额73.9人,东升、育才、常蒿路、育英、北正街平均班额都在65人以上。二是初中学生分布不平衡。有的学校学生爆满,有的学校资源富余。市六中、五中、四中在校初中学生人数分别为1479人、2606人、1523人,平均班额均在60人以上,长怡实验中学有学生20xx人,平均班额达到64.9人。而市十一中、十三中只有1023人、1015人,平均班额44人、42人。这两所学校经过近几年的改造,基本办学条件已有较大改善,但由于招生难,生源不足,师资、教室等资源都有较大浪费。武陵区东郊中学,房地产已经开发到附近,全校只有学生196人,而且去年因生源不足,已经停招了初中一年级。这与该校的办学条件和质量有关,大部分学生都拥向了临近的市六中、四中。三是高中学位严重紧张。现在高中学校均已饱和,平均班额达到53.7人。根据目前初中在校学生数,如果按照55%升入普通高中学校常规偏紧的比率测算,后三年普通高中学生入学人数将分别达到4025人、3682人、3410人,均超过现有高中相应年级的规模。比如今年初三学生是7319人,按55%的比例,升入普高的学生人数将达到4025人,而今年高中毕业年级空出的学位只有2950个,其中还包括芷兰的360个学位,净差1075个学位。

4、债务包袱较重。据初步统计,目前市直5所公办高中学校累计负债达1.22亿元,其中市一中4155万元、七中3010万元、六中1898万元、三中1720万元、二中1354万元。沉重的债务不仅使学校持续发展受到制约,而且学校每年的学杂费用于教育教学的比例也很低,没有教学方面的大投入,学校很难获取高质量。另外,部分初中学校的内部条件较差,也亟待改善。目前,城区有的初中学校虽有漂亮的房子,但在信息技术、远程教育、图书仪器等方面比农村初中学校还差,整体水平比较低。

三、几点建议

1、将市城区学校建设规划纳入城市发展总体规划。市教育局会同武陵区政府拿出了近三年以及到20xx年、20xx年学校建设规划,应搞好与市规划局的衔接,纳入城市发展总体规划。

2、分期新扩建一批中小学校。20xx-20xx年期间:新建白马湖完中、荷花塘初级中学。今年完成白马湖完中的征地工作,明年开始启动建设。20xx年前完成荷花塘初中的征地工作。扩建北正街小学,今年置换学校内三栋宿舍,临校征地七亩,明年工程完工。扩建育英北校,今年完成校内两栋教师宿舍楼的拆迁工作,明年新建一栋教学楼。扩建东升小学,将学校临街25米内的居民住宅楼征用拆除,新建一栋教学楼。扩建七里桥小学,今年完成征地工作。维修扩建东郊中学,规划部门要作好用地安排。20xx-20xx年期间:新建柳叶湖中学,武陵区改建南坪九年制实验学校。扩建沙港小学、戴家岗小学,完成德山中学配套建设。20xx-20xx年期间:按城区人口20xx年达到85万计划,拟新建中学3所(含九年制学校1所)、小学6所。

3、加大教育投入。一是城市教育费附加要全额用于学校建设。今后市本级的投入,除新建学校外,应把投向重点从外部环境改造转移到内部设施装备、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教育均衡发展、有利于教育公平上来。对市十一中、十三中等学校予以重点扶持,改善其内部条件,提高教育质量,增强吸纳功能。待条件成熟后,剥离市七中初中部,逐步缩小长怡初中规模。武陵区的教育费附加要全额用于城区教育,不能挤占挪用。二是落实房产开发建校政策。鉴于省里没有出台相应的收费标准,在土地挂牌拍卖时,可以设置前置条件,让房产开发商承担相应社会义务,以减轻政府负担。三是出台支持学校建设的优惠政策。今后在市城区新扩、改建中小学,除劳保基金外,其他报建费用一律全免。四是加大教育融资力度,积极支持民办教育发展。

4、支持武陵区新扩建学校。考虑到武陵区今明两年新扩建5所学校的投入大,约需资金4000万元左右,建议市政府采取以奖促投的方式,适当予以支持。

5、规范招生行为。原则上实行划片招生,确保市十三中、十一中、武陵区东郊中学的生源基本满额,缓解城区其他初中学校的压力。针对今年城区高中学位严重不足的问题,职业学校要尽量多招城区学生,不要与县市抢生源,更不要花钱买学生。同时,提高城区初中毕业生上职高的比率,以缓解普通高中的压力。

学校的调查报告 篇7

一、总体概况

本院现有社团41个。这些社团目前是以兴趣学习型为主的社团、旨在消化专业学生所学专业知识,丰富大学生业余文化生活。其中,心舞阳光社,物流协会等获下沙优秀社团殊荣。

二、存在问题

1、社团经费筹措问题,影响社团的日常运行。

2、学校社团管理正式规定未能及时出台,社团内部机构不健全和不完整,人员分配不合理,规范化管理亟待加强。

3、社团负责人及内部管理人员没有进行专业培训,严重缺乏社团经营理念,社团管理人员及参加社团人员凝聚力不足、团队合作意识不强、责任心不够。

4、社团负责人推广与宣传意识不足,品牌与精品意识不够,开展有影响的校内外活动很少,且内容形式单一,影响广大兴趣群体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5、社团新老交接、交流不充分,影响社团正常的过渡和长久发展。

6、社团指导教师日常课时量大,时间不定,机房和多媒体教室设备有限,影响正常的授课和指导。

三、解决思路

1、希望学校能够重视校园社团建设,加大社团建设的扶持力度,给予社团政策和资金上的充分支持。设立社团专门管理机构,建立健全社团管理制度和规定,实现社团的规范化、正规化、科学化和长效化管理,加强校园社团文化阵地建设,繁荣校园社团文化、增强学校在社会的影响力。

2、对社团负责人及社团管理人员进行专门系列培训,参观学习外校先进的社团管理及运营理念,加大社团的推介、宣传的.力度,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内外社团活动,积极参加校内外相关社团竞赛和汇演,加大社团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吸引更多兴趣爱好者参与学习,形成社团长久运行的造血功能。

3、建立健全校系管理两级平台和考评机制,加强校系两级对社团的宏观管理和领导,逐步做到权责利明确、清晰,构建和谐的社团管理机制。

4、制定灵活的政策,充分调动社团负责人和管理人员发展社团、繁荣校园文化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制定合理的奖酬办法,充分调动社团指导教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倡导社团指导教师的奉献精神。

5、争取校系社团授课时间和地点的稳定化和常态化,

四、展望规划

1、本院所有社团皆为兴趣学习型社团,根据学校社团发展规划要求和紧密结合自身专业特色,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在和相关人员协商后,下一阶段拟筹立“计算机爱好者协会”,改变系部以前的以兴趣学习型社团一统天下的局面,构建学术性和技能型社团为主体的系部社团格局。也可服务于广大师生。

2、引导以前两个学习型社团向学术型、技能型社团过渡,参加各级相关的比赛,增强系部的知名度。

3、下一步社团建设意向:

学校的调查报告 篇8

调查目的:了解我校食堂服务的整体情况,进一步提高食堂的工作质量,营造和谐的就餐环境使师生们能够得到更好的饮食服务为收集并解决广大高中生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普遍问题,营造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

调查范围:校内

调查对象:学院全体师生

调查内容:主要食堂环境,附加饭菜价格、饭菜质量、食堂卫生、食堂服务、就餐时间、剩菜剩饭的浪费等

调查时间:x年xx月xx日

调查步骤:市场考察、食堂实地调查、调查归纳和总结、提出解决方案取样、调查方法:抽样、问卷调查法,样本量为50份

一、调查问卷的设计

从学生的角度、以学生的眼光评判**市第二中学的服务质量水平,审视**市第二中学服务质量存在哪些问题,目的是确定学校食堂服务中引起学生不满的主要因素。调查问卷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

1.您觉得我校食堂环境如何? A.良好 B.一般 C.较差

2.您曾在食堂饭菜中吃出异物么A.经常 B.偶尔 C.从未

3.您觉得食堂环境是否够整洁A.很好 B.一般 C.很乱

4.您觉得我校食堂环境需要提高么? A.很有必要 B.还行 C.没有必要

5.您曾经因为我校食堂环境问题而外出就餐么? A.经常 B.偶尔 C.通常 D.几乎不

您对我校食堂环境问题还有什么好的建议和意见么

二、调查结果分析

1.学校同学调查结果分析。

本次研究共发放“饭店服务质量调查问卷50份,收回有效问卷40份。

统计结果表明,绝大多数同学对我校的设施环境水平比较不满意,认为我校地理位臵较优越、价格较为也合理并能给予优惠;可卫生状况不好。

我们可以直观地看到同学认为最主要的问题是我校环境问题的

归纳引起同学不满意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大部分同学认为我校食堂环境一般,但也有少部分认为良好

2.大部分同学从未从饭菜中吃出异物,还有一部分偶尔吃出异物,但也有少部分经常吃出异物

3. 大部分同学认为我校食堂环境一般,不太整洁,有部分认为很乱

4.部分同学认为食堂环境需要提高

5.大部分同学经常外出就餐。

现在的现象应该严重引起我们的重视 还有同学提建议:

①:食堂卫生管理不规范,责任心不强,清洗力度不够

②:用餐间异味较浓

③:工作人员在上班是没有按照规定穿工作服,戴口罩,衣服太脏

④应该改善伙食,增加有营养的食物。应该再增加些窗口以便同学们更方便

⑤:还应该增加管理人员

⑥:应该多打扫食堂

⑦:加快做饭速度

应对措施

(一)食堂部分

1.改善饭菜质量,提高服务水平

不在食堂就餐的同学也是因为不满十食堂饭菜质量和服务态度。希望学校后勤能够重视这一问题,督促十食堂改善饭菜质量,提高服务水平。饭菜的质量不高主要体现在菜的品种不够丰富、品种更新慢、量少,服务单一等方面,望食堂加强多元化经营,增加服务的质量。另外,消毒碗筷不应该收费,对比五食堂就做得很好,只收取一次性碗筷的费用,有利于促进环保。

2.建立沟通反馈渠道

学校应不断建立并完善食堂的沟通反馈渠道,及时了解同学们的意见。将已有的意见簿真正落到实处,建议食堂可以一星期开展一次经理接待日,由经理负责接待同学的来访并解除大家的疑惑,加强食堂和学生间的交流。

二、食堂管理人员经常和学生打交道,住在一栋宿舍里,彼此之间比较了解,为了有一个好的居住环境,及时了解同学们对食堂方面的问题,可以不妨设臵意见簿,将同学们的问题和建议记录下来,同时定期让入住学生填写对宿舍管理人员的工作表现考核表。

学校的调查报告 篇9

一、调查背景。

以女大学生为例,虽然他们和社会有一段距离,但社会上的潮流也能影响到她们,追求时尚,高档服装,化装品,减肥品等,都要花很多钱。

作为新世纪的大学生,是我们最先触碰到时代的前沿;也是我们,心跳和着民族的脉搏;更是我们该去担起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根据我小组的调查所知,在我国大学校园里,不少同学对自己的校园生活不满,这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因为这不仅反映出学校的相关工作做得不到位,而且同学们也会因对校园生活的不满产生消极情绪,甚至做出消极行为。本应受到重视的这一问题,却在如今的社会上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可以肯定地说,尽管之前已有零星的专家学者对其进行研究和分析,但是学校对这一问题的关注程度仍不大。大学生满意度是指大学生对大学学习、生活一种总的心理感受与个人看法,它具有很强的个体差异性。了解大学生的满意度不仅可以看出学生对在校学习的态度与倾向,而且可以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学校相关工作的绩效及改进方向。大学生对校园生活的满意度又是大学生满意度中较为重要的一项指标。

对象:笔者对华南理工大学、暨南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华南农业大学、汕头大学、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广东商学院、广东工业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珠海校区等面向全国招生的普通高等院校的大学生进行随机性匿名问卷调查和访谈。接受调查共320人,平均年龄20。8岁,平均年级为2。1年级。

城乡卫生服务差距表现在应就诊和未就诊,应住院而未住院的患者比例上,20xx年全国第三次卫生服务调查显示:中国城乡居民患病应就诊而未就诊的比例城市为百分之五十七,农村为百分之四十五,患者应住院而未住院的比例城市为百分之二十七,农村百分之三十,在出院患者病情未痊愈就主动提出要出院的占百分之四十三,自己要求出院患者农村百分之六十七是由于经济困难而城市只有百分之五十三,尽管中过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但仍然存在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当前最紧迫最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城市医疗卫生服务和城乡居民健康状况的差距,这些差距有桑重要的根源:

二、调查目的。

笔者对华南理工大学、暨南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华南农业大学、汕头大学、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广东商学院、广东工业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珠海校区等面向全国招生的普通高等院校的大学生进行随机性匿名问卷调查和访谈。接受调查共320人,平均年龄20、8岁,平均年级为2、1年级。

我国在校大学生是一个庞大的群体,特别是近几年,随着高校的扩招,我国越来越多人能够上大学。上大学是很多人的梦想,他们都憧憬着大学校园的生活,然而当他们进了大学后才发现大学生活并非所想的美好,取而代之的却是对校园生活的不满,大学生是十分宝贵的人才资源,他们对校园生活的体验和感受,与他们的学业和成长密切相关。我们通过对他们的大学生活满意度的调查结果向有关部门提出建议,并希望能引起学校对这一系列问题的关注,最终希望大学生对其大学的满意度有所提升,从而能够更好的学习。

三、调查问卷的分析。

加强对学生交通法规和交通安全常识的宣传教育。利用校园广播、宣传栏、黑板报等阵地教育宣传交通安全知识,提高学生交通安全意识。

1、调查对象:二工大学生。

通过此次调查,我们可以欣喜地看到农村中小学校园安全防范工作取得的成绩:校园危险建筑正在不断从我们的视线中消失;宽敞、平坦的操场成为孩子们玩耍嬉戏的安全地带;一排排的灭火器成为校园安全的守护神;日光灯、各种教学电器设备走进了教室,让孩子们享受到了科技乐趣;学校的餐厅也总能吃上放心饭;各个学校针对安全工作都成立了相应的组织机构;宣传教育工作也做得有声有色。

2、地点的选择:上海第二工业大学。

3、调查对象选择:以学校为单位,随机抽取30名同学(男女个半数)进行调查;调查的方法:以问卷的形式进行网上作答或在校园进行问卷调查

4、调查方面:食堂、晨跑、教学工作、硬件设施、规章制度、老师沟通、学习氛围8交通设施(校外)、大学生的心理问题。

5、调查的结果。

在莘莘学子的眼中大学是一个神圣而富有朝气蓬勃的地方。当然,学校是以教学为主、培养多方面人才的地方。反观此次的学生调查中,除了在学校设施上的不足,我们还看到学生与老师之间不仅存在着价值观与人生观上的差异,最重要的是我们之间也缺少了师生间的情谊。正所谓“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现今社会是什么让我们的距离变得如此的遥远。以下是根据调查所分析的一系列问题所在。

在平时的课堂上我们很少能够达到互动的效果,特别在大课堂上。而在一些有关理论知识的科目,课堂上的学生要么缺席要么对它毫无兴趣。

评估是评学校人力、物力、财力资源作用的效域和效度,其中一项就包括评价学校办学条件和设备的效用,对办学条件和设备进行考察。评价的目的在于促进学校和主管部门加大投入,提高效率,使办学条件和设备不断改善,使其投人产出比不断优化,充分发挥办学条件和设备的可能性效用和现实性效用,提高其对教学需要的适应度和满足度。根据调查报告显示(二工大),二工大的硬件设施总体上来说是比较完善的,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具体表现如下:

学生宿舍。我们学校的学生宿舍分成三部分,河东、河南及小高层。河东宿舍的特点是每个厅有两个热水器,但晚上12点会准时断电到第二天早上六点。

1、河南宿舍及小高层宿舍则24小时都保持通电,但没有热水器,学生洗澡要到澡堂。对于那住在河南宿舍及小高层宿舍的学生来说,冬天或者下雨天洗澡就特麻烦,许多学生都希望在这一方面,学校条件若允许的话应给予注意。

2、学生分配不合理。有大部分学生反映学生宿舍人员分配不合理,主要是学校没注意到外地生与本地生的情况。学校有四人间宿舍和六人间宿舍,大部分外地生住的是六人间宿舍。相比较而言,外地生的行李物品会多于本地生的行李物品,而外地生又住六人间则显得宿舍空间过于窄小,因此,希望学校能在这方面给予注意。图书室外围(上网处)。说到图文楼,这是我们学校一处非常好的学习地方,个方面的设备都很完善,但有许多喜欢在外围上网的同学反映,2楼外围上网的地方夏天上网光线过强,还很闷热,主要是因为楼顶的玻璃装置。机房。学校机房的机器比较陈旧,反映也不是很好,包括实验室机房的机器,反应比较缓慢,这些都需要学校在有条件的情况下进行改进。自习室。

据一些同学反映,自习室冬天过于寒冷,不利于学生静心自习,图文楼在冬天的学生则过多。希望学校同样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在个别自习室安装空调。交通。每到星期五的时候你总会看到学校周边的公交站台上有满满的人,如果你也是要回家,那么看到如此景像你会作何感想,其实造成我校公交车拥挤的原因是临近周末,许多上海的同学都准备回家,不仅是我们二工大的同学还有杉达大学还金融大学的同学共同乘坐公交车去地铁站,这样就形成了周末公交的压力。但是面对这种压力学校却看不见同学们的烦恼,每到这时候我最羡慕坐校车的老师了,不用挤公交,我希望学校可以看到我们的烦恼,建议学校可以同其他二所大学商量出更好的办法以缓解交通压力。

大学的校园就犹如一个“小社会”经常会举办一些多姿多彩的活动,在这小社会里每个人都可以尽情的发挥,展示自己的才华与能力。同时,也可以锻炼学生社会交往能力,处理突发事物的能力等等。据我们调查统计有58%的学生都乐意参加学校各类型的活动她们认为在活动中,不仅能锻炼自己的勇气,还增加了自己的社会交往能力,自己的交际圈也变得越来越宽广。但有近21%的学生却对于这些活动不予理会,认为这些都是些没有意义的事,不如将这些时间用在其他的事情上。

3、生源地域歧视。

不少用人单位考虑到本单位的业务情况与当地联系紧密程度,希望招聘的大学生熟悉当地方言及风俗,甚至有一定的人际关系网等,选用人才时优先考虑本地人才。甚至一些地方招聘时也存在生源地域歧视,实行地区保护主义,不利于大学生公平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