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范文 > 工作报告 > 调查报告 > 企业的调查主题报告(实用3篇)正文

《企业的调查主题报告(实用3篇)》

时间:

企业的调查主题报告(精选3篇)

企业的调查主题报告 篇1

小微企业是我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是工业经济的重要力量和活力所在,在扩大就业、增加税收、改善民生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近年来,受国际国内异常严峻和复杂多变的宏观经济形势影响,小微企业经营难度加大,面临诸多困难。为全面了解我区小微企业发展现状,剖析发展障碍,探索发展对策,区人大常委会组成专题调研组,深入开展调研,听取各乡镇和区级有关部门的工作汇报,召开小微企业业主和人大代表座谈会8次,走访企业12家,发放企业调查表150份,其中小微企业100家、中型企业50家。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近年来我区扶持发展小微企业的主要做法及成效

全区小微企业共24786家,占全区企业总数的98.8%,涵盖了国民经济的主要行业。今年上半年,全区小微企业完成销售收入452.25亿元,实现利税22.89亿元,安排就业24.14万人,分别占到全区全部工业总量的66.5%、59.0%和83.2%。近年来,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小微企业发展,加大扶持力度,创新服务载体,优化发展环境,取得良好成效。

1、落实扶持政策,加大培育力度。积极应对宏观经济形势,及时制定出台《吴兴区进一步促进小微企业平稳健康发展的政策意见》,通过加强财税支持、搭建发展平台、推进企业兼并重组等措施,帮助企业度过难关,加快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步伐。取消、停止、返还、补助或优惠征收工程质检费、工程定额测定费等13个收费项目。加强对区级部门收费项目的清理规范和收费验审,取消各项不合理收费,切实减轻小微企业负担。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和省、市各级政府关于扶持小微企业发展的各项政策,帮助企业积极向上争取项目和政策支持。以实施“雏鹰计划”为载体,从资金扶持、创业指导、要素保障、人才培养、技术创新等方面,切实加大对成长型小微企业的培育力度,促进小微企业做大做强。

2、创新工作机制,缓解要素制约。努力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题,建立重点工业项目和企业资金需求库,向金融机构重点推介有资金需求的重点项目及成长性好的小微企业。全力帮助小微企业争取应急周转资金,共争取到企业应急周转金近5亿元,占全市一半以上。不断规范小额贷款公司的运作模式,努力拓宽小微企业融资渠道。切实加强对各类担保机构的监督管理,着力规范融资行为。积极主动应对民间借款纠纷,努力降低企业损失。大力推动小微企业创业基地建设,鼓励建设标准厂房,充分发挥吴兴科创园、多媒体产业园、织里中国童装城等平台在为小微企业提供创业指导、管理咨询、培训业务、项目申报等方面的作用,促进小微企业集聚发展。通过举办人才招聘会、人力资源交流大会等形式,帮助小微企业搭建人才引进平台。开展企业家培训交流活动,开拓视野,提升素质,推动企业管理和制度创新。

3、强化服务保障,优化发展环境。深入开展“进村入企”大走访活动,以“局长驻点工作室”为平台,深入小微企业摸实情、办实事、破难题、促发展。深入开展区级部门助推工业企业转型升级专项活动,牢牢抓住结构调整、科技创新、节能减排等重点,推动小微企业转型升级。深入开展“作风建设深化年”活动,不断增强服务意识,优化服务手段,提升服务效能,努力为小微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二、当前小微企业面临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一)从企业自身看,小微企业结构性、素质性矛盾尚未根本改变

1、产业结构亟待优化。我区小微企业大部分集中在纺织服装、机械制造等传统行业,全区小微企业中80%左右为纺织服装类企业,“低、小、散”现象难于改变,园区化程度不高,不利于企业规模扩张和产业升级。大部分小微企业属劳动密集型或高能耗、高污染企业,市场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比较薄弱。

2、经营管理亟待改善。小微企业的经营管理大部分还停留在家族式管理模式,企业内部管理落后,部分企业管理比较粗放,运作不够规范,财务管理等制度不够健全。行业管理不够完善,容易出现拼量压价的无序竞争。信息渠道不够通畅,对各级政府的优惠扶持政策掌握不全,往往符合优惠政策条件而没有积极主动争取。

3、创新能力亟待增强。小微企业中科技型、创新型企业偏少,技术含量整体不高。企业对科技研发投入较低,缺乏创新人才,在自主创新、产学研合作等方面进展缓慢。技术改造和新产品开发滞后,产品质量和档次不高,很多企业都是代加工或贴牌生产,普遍缺乏核心技术和自主品牌,处在“微笑曲线”的底端。

4、发展信心亟待提振。面对严峻形势,大多数小微企业都在坚持,甚至是苦苦支撑,调研中很多小微企业业主对当前宏观经济走势和未来经济预期持悲观态度,对企业生存和发展前景感到迷茫。不少创业多年的企业家反映,当前的经济形势是近年来最艰难的时候。对企业投资持更加谨慎的态度,个别甚至萌生退意。

(二)从外部环境看,复杂多变的宏观经济形势给小微企业带来严峻挑战

1、要素制约十分突出。一是缺资金。调研中企业反映最突出的问题是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小微企业往往缺乏固定资产抵押,很难争取到银行贷款。特别是去年爆发民间借款风波以来,小微企业相互担保的信誉度下降,很多担保公司受到牵连,陷入困境,银行大都不愿意与担保公司合作。政府应急周转资金确实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数量远远不够,不少小微企业仍需要民间借贷来解决周转资金,不仅成本增加,且一旦银行不再续贷,便会面临巨大风险。即便是争取到银行贷款,利率相对也比较高,调查的小微企业今年1-6月贷款平均月利率0.885%,比调查的中型企业平均高出15.8%,且不包括部分银行收取风险保证金,或要求企业将部分贷款用于购买银行理财产品等变相增加利率部分。二是缺土地。各级政府往往把有限的土地指标优先安排引进大项目、大企业上,小微企业很难争取。调研中发现一些小微企业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就是苦于缺少空间而放弃订单和发展机会。一些企业申请土地指标五年以上都得不到落实。个别企业设备都已购置,但因生产用地得不到落实而长期闲置。三是缺人才。小微企业经济实力、福利待遇和创业环境等均无法与大企业相比,存在难招人、难留人现象。调查的100家小微企业中有26家企业存在用工缺口,共缺655人。特别是劳动密集型企业,“用工荒”问题越来越突出。小微企业高端管理人才和技术骨干更是紧缺。调研中很多小微企业反映高端人才“难引进”、专业技工“难招收”,成为制约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2、市场形势不容乐观。一是成本上升。近年来,各类原材料价格波动大,影响了小微企业的正常生产。相比大企业,小微企业的劳动力成本增长更快,调查的小微企业今年1-6月职工人均月工资2198元,同比人均增幅12.2%,而调查的中型企业同比人均增幅为8.7%。同时随着劳动合同法的贯彻实施,小微企业劳动合同管理逐步规范,社会保险基金支出增加。二是销售不畅。很多企业出现库存增加、订单不足的情况,调查的小微企业今年上半年产品库存余额同比增加35.4%,增加幅度比调查的中型企业高出25.1个百分点;原材料库存余额同比增加23.5%,增加幅度比调查的中型企业低11.8个百分点;调查的小微企业中目前仅有29%的企业手持订单。特别是出口主导型企业,形势更严峻,很多企业开始转向内销。三是利润下滑。小微企业缺乏市场议价权,各类生产成本的上升进一步挤压了本已微薄的利润空间,不少企业通过压缩生产规模来保本经营,一些企业甚至放弃已有订单。与此同时,企业应收款大幅增加,调查的小微企业今年上半年应收款余额同比增加26.6%,比调查的中型企业高出14.9个百分点。企业诚信受到冲击,“三角债”等问题开始显现。

3、创业环境还需改善。一是扶持政策难于到位。目前各级政府出台的有关扶持小微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不少,但调研中很多小微企业对相关政策了解不多,信息不对称现象普遍存在。部分政策门槛过高,大部分小微企业难于达到申请条件。有些政策缺乏明确的操作细则和配套措施,以致难于贯彻实施。二是企业负担仍然较重。很多小微企业尤其是微型企业上交的是定额税,应该说在生产正常、经营良好的年份,这部分企业的税费负担是相对比较轻的,但在当前市场不景气、效益下降的情况下,不少企业反映税费负担较重,而且这部分企业往往难于享受到税收优惠政策。三是服务力度仍需加大。部分基层领导和政府职能部门对小微企业的服务意识尚需增强,一定程度上存在“重大轻小”、“重数据、轻服务”的思想。政出多门、多头管理的现象仍然存在。区金融办等工作机构职能不全,力量配置薄弱。各乡镇企业服务中心人员的年龄和知识结构亟待优化。

三、周边地区扶持小微企业发展的创新做法

调研组专题赴德清县和宁波市镇海区、宁海县学习考察,他们在扶持小微企业发展方面的一些经验和做法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1、关于拓宽融资渠道方面。德清县在县农商行专门设立小微企业贷款中心,规模3亿元。并引进中国台湾微贷技术,建立了信用贷款新模式;探索组建民间融资规范管理服务公司,推进民间融资阳光化试点;将财政性存款与金融机构对小微企业贷款挂钩。宁波市镇海区鼓励有条件的镇、街道商会建立转贷互助基金,根据转贷互助基金规模和服务绩效,给予转贷互助基金每年20-50万元的经费补助。宁海县对小额贷款公司缴纳的所得税地方留成部分和营业税三年内由同级财政给予全部返还。

2、关于扶持科技创新方面。宁波市镇海区对研发投入在100万元以下且占当年销售收入4%以上的小微企业按比例给予10万元以内补助,对小微企业开展产学研合作的,按技术交易额的20%给予补助;区财政从20xx年起每年安排中小微企业发展专项资金1000万元,用于支持中小微企业技术创新、产业集聚、金融支持、创业基地、人才培训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等。宁海县实施“抓大壮小扶微”计划,通过税收优惠等政策奖励,鼓励小微企业做大做强。

3、关于构建创业平台方面。宁波市镇海区鼓励镇、街道、村及社区建设工业标准厂房用于小微企业创业,从20xx年起,对新投入使用的出租工业标准厂房面积累计在5000平方米以上,且出租给小微民营企业的面积不低于总出租面积70%的,给予产权所有者每年每平方米20元的奖励,政策有效期三年。

四、进一步促进小微企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发展小微企业是实现“两富”总目标的重要渠道,对于增强我区工业经济发展后劲和活力具有重要作用。针对当前我区小微企业发展中面临的主要困难和问题,提出以下四点建议:

1、强化政策保障,大力提振发展信心。一是注重宣传引导。要通过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各项优惠扶持政策,提高政策知晓率。引导企业正确应对困难,善于在挑战中寻找发展机遇,增强发展信心。二是完善政策体系。要进一步细化各项政策措施,提高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指导、帮助企业积极向上争取政策,通过项目包装、抱团申请等形式,让更多的小微企业享受到优惠政策。三是突出重点扶持。研究制定小微企业评价评估办法,重点扶持一批有发展潜力的创新型企业和有发展优势的成长型企业,淘汰那些高能耗、高污染、低产出的小微企业,确保有限的资源向优质小微企业倾斜。

2、推进转型升级,努力增强发展后劲。一是提升传统产业。鼓励小微企业实施差异化竞争策略,在细分类别产品市场做精做专,赢得市场竞争力。大力淘汰落后产能,腾出发展空间。深入开展织里童装产业转型升级专项行动,紧紧围绕“减量提质、做优做强”的发展战略,着力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产业层次,完善产业配套功能,全力打造全国品牌童装的先进制造中心、设计中心、营销中心和产业示范基地,加快“童装大镇”向“童装强镇”转型。二是培育特色产业。重点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尤其是成长性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关键核心技术的小微企业,引导小微企业向技术含量高、能源消耗低、经济效益好的行业转型。发挥好大企业、大项目的龙头带动作用,围绕龙头企业的配套带动,延伸产业链,促进龙头企业与小微企业配套发展,互利共赢。三是引导自主创新。建议设立创新扶持基金,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扶持力度,鼓励小微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研发机构建立合作关系。支持小微企业自建或联合建立产品研发中心、检测中心等机构。引导小微企业加快技术设备更新,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和品牌创建,努力拓展中高端市场,不断提高产品的核心竞争力和附加值。

3、缓解要素制约,合力破解发展难题。一是合力破解资金要素制约。积极构建政府、银行、企业之间的沟通平台,成立金融协会,完善金融工作例会制度。积极探索农房产权、林权等抵押形式,鼓励和支持金融机构在贷款方式上拓宽可抵、质押资产范围。不断完善信用贷款机制,引导企业健全财务制度,重视诚信建设,扩大信用贷款覆盖面。积极争取、运作好政府应急周转资金,落实小微企业贷款风险补偿配套政策。强化日常监管,规范运作模式,引导小额贷款公司和担保公司健康发展。加大对地下的钱庄的打击力度,积极防范民间借贷风险。二是合力破解土地要素制约。重视小微企业发展需求,帮助企业积极争取土地指标。总结推广八里店镇尹家圩经编园区建设经验,推动小微企业集聚发展,促进块状经济向产业集群提升。鼓励创建小微企业创业孵化基地,建设一批适应产业导向、符合小微企业发展实际的标准厂房。三是合力破解人才要素制约。组织开展对小微企业业主和业务骨干的培训,提升企业经营管理水平。通过定向培养、定期培训等形式,加强小微企业与本地大专院校的合作。努力改善人才创业和生活环境,切实让人才“引得进、留得住”。

4、优化服务手段,着力改善发展环境。一是增强服务意识。各级各部门要高度重视小微企业发展,加强联系指导,提供优质服务。把服务小微企业列入“进村入企”大走访活动的重要内容,开展“千名机关干部结对千家小微企业”等活动。建立由区发改委牵头、有关部门密切配合的工作机制,加强对小微企业发展的统筹协调工作,及时协调解决项目实施和企业发展中的实际困难。二是构建服务平台。建立覆盖全区小微企业的公共服务平台,为企业成长提供资源和信息应用服务支撑。扶持发展各类社会服务组织,完善有利促进小微企业发展的中介服务体系,建立有效的行业自律机制和监督机制。三是提升服务效能。重视各乡镇企业服务中心建设,优化工作人员年龄和知识结构,强化业务培训和工作考核。加强部门沟通,简化审批手续,减轻企业负担,努力为全区小微企业发展壮大创造良好环境。

企业的调查主题报告 篇2

一、大学生群体

1、 大学生对当前社会道德现状的认识与评价调查

2、 大学生上网情况调查

3、 大学生就业状况调查

4、 大学生学习动机状况调查

5、 大学生恋爱观(行为)调查

6、 大学生消费观(行为)调查

7、 大学生课余生活内容调查

8、 大学生理想、信仰、信念现状调查 9、 大学生择校择业情况调查

10、大学生创新创业观念(行为)调查

11、大学生考研“热”调查

12、独生子女大学生与非独生子女大学生群体差异性的调查

13、家庭经济条件对大学生思想观念、气质个性影响的调查研究(农村与城市、富裕与贫困)

14、女生性在学校里表现总体优于男生的现状调查与原因分析

二、医学生培养

1、对医生这一职业的认同度感知度调查

2、医学院校开展职业道德教育的情况调查

3、医学生培养方式与培养模式的调查(如5年制,7年制)

4、医学生理论基础知识培养的现状调查

5、医学生临床动手技能培养的现状调查

6、中医类院校衍生的西医专业发展现状调查

7、用人单位对医学毕业生的需求调查

8、医学生就业竞争力组成与培养方式调查

9、医学生教学满意度调查与分析(理论教学、实践操作)

10、全校各专业教学满意度比较调查与分析

三、学校国家社会发展

1、我校学生对校情校史认知情况的调查

2、我校学生对学校进一步发展的'意见、建议征集并调查

3、我院学生对学院专业(临床医学、口腔医学)建设的认识和看法调查

4、我校学生对医改新方案的认知情况调查

5、高中同学进入不同层次大学导致的差异性调查研究

6、大学生党建调查研究(入党动机、学生党员先进性发挥、党校模式等)

7、我校学生平时对国际国内时事的关注度调查(包括数量、途径、效果等)

8、我校学生参与社会公益事业的调查

9、滨江高教园区大学生生活满意度调查

10、我校在社会上的知名度与美誉度调查

企业的调查主题报告 篇3

为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十一届六次全会精神,近期,市政协企业家联谊会由孙忠焕、张鸿建、何关新、陈必凯等领导带队,围绕市委、市政府推进“改革创新年”、“项目推进年”、“优化服务年”主题,分4组赴企业走访调研,虚心听取意见建议,同时在走访过程中,积极牵线搭桥、政策解答,力所能及地开展服务。本次调研涉及旅游业、高新技术、建筑业、环保产业、制造业、专业市场等领域20余家企业,现将走访情况及意见建议整理汇报如下:

一、企业总体情况

通过实地上门走访,我们了解到,相关企业在杭州发展平均年限在十年以上,发展形势总体良好,对杭州发展大环境是满意的,对未来发展充满信心,并形成了自身的特色,其做法和经验值得肯定。

1、以高科技为支撑。相关企业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基础,注重自主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具备较强的市场竞争力。比如,源牌集团承担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20余项,获得国家专利和软件著作权40余项,获得省部级以上科技进步奖10余项,参编国家及行业标准8部,已研发成功的蓄能空调技术、变风量空调及其建筑能源与环境协同控制等产品通过住建部的科技成果鉴定,研究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多项技术通过了国际认证,不但是国内首创,还填补了相关空白。又比如,华三通信通过十年的自主创新和对IP领域的持续专注,截止到2019年,研发人员占55%,累积研发投入95亿元,申请专利4851件,达到人均1件,有效发明专利量国内排名第六,2019年完成销售收入108亿元,纳税9.21亿元,十年累积纳税60亿元,成为国内最具创新精神的自主知识产权企业。

2、注重本土化发展。作为杭州本地优秀企业的代表,相关企业一直立足杭州、扎根杭州,依托杭州的人才、资源和市场发展起步,为杭州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并逐步从杭州走向全国、迈向世界。比如,杭州汽轮机股份有限公司自1958年创办以来,成为我国最大的工业汽轮机制造企业,是国内工业汽轮机研究和生产重要基地,也是国内唯一能按用户的特殊需要,非标准设计制造工业汽轮机的厂家。在融合了国外设计制造技术基础上,通过自主研究开发,走出引进技术与自主创新相结合之路,产品逐步迈入高端市场。再如,祖名豆制品股份有限公司是生产豆制品的传统企业,年加工大豆能力5万吨,成为国内最大的和最先进的豆制品生产加工企业之一,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产品进驻大型连锁超市,还出口美国、英国、加拿大等欧美发达国家和地区。

3、发展前景广阔。相关企业把握低碳、环保、自动化等产业趋势,具备领先的研发能力和技术水平,拥有良好的发展前景,对杭州未来发展具有积极意义。比如,浙江奥强再生资源利用技术有限公司,依托领先的固废循环处理技术,致力于发展循环经济、绿色经济、可再生资源回收、加工和再利用,初步形成了节约资源、生态环保、变废为宝的格局,积极推动环保产业发展。再比如,拓峰科技专业开展智能传感器、工业自动化控制系统、机电一体化装备和信息化平台设计、研发、制造、集成和服务,不断提升国际化能力,与西门子等国际知名企业建立了合作伙伴关系。又如,杭州信核数据科技有限公司是提供云存储与数据保护服务的企业,产品广泛应用于军工、政府、金融、教育、能源、医疗、公安、生产制造、公共事业等多个行业的数据中心,具备良好的成长性和发展潜力。

4、培育企业文化。相关企业结合自身实际,注重发展企业文化,以文化团结、凝聚和引领员工,不断增强企业的归属感。比如,浙宝集团拥有包括畲族、土家族、壮族、布依族、苗族、白族、彝族等在内的37位少数民族员工,在杭州市成立了首家非公企业“少数民族之家”,对少数民族职工实行优惠优先政策,开展民族团结联谊活动,促进企业民族关系和谐发展,打造民族特色文化品牌,使全体员工感受到温暖。又如,华三通信虽然是一家外资企业,但仍然保持了原有管理团队、源代码和自主知识产权等不变,现有员工5000人,平均年龄仅31岁,且所有人才均来自国内,坚持100%国内的自主创新研发和生产制造。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一个外资企业,中共党员占了25%,切实发挥了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二、企业发展需要重视的问题和相关意见建议

在走访过程中,通过深入交流,企业提出了发展中面临的问题,并谈了真实想法。我们感到,这些“成长的烦恼”具有普遍性,需要党委政府在相关问题上,给予更多关注、支持和帮助。

(一)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促进本土企业发展。如何在杭州新一轮深化改革和经济转型升级中,明确自身发展定位,实现可持续发展,是企业普遍关注的问题。在加大对本土企业的扶持力度方面,有企业提出,在杭州发展多年,对这座城市有很深的感情。希望政府在注重对外招商引资的同时,能够一视同仁,对好的本土企业给予更多鼓励和支持。特别是在“退二进三”过程中,不能搞“一刀切”,而是要重视实体经济,适当放宽搬迁政策,对有成长性和贡献度的制造企业,要帮助考虑今后企业持续发展的扶持政策。在建设行业农民工工资保证金问题上,有企业提出,市建委、市人力社保局联合下发通知,要求本市市区的建设工程,在领取施工许可证前,建设单位和建筑施工企业应按规定缴纳农民工工资保证金。如同一企业在其他城市有工程,也必须重复缴纳保证金,这给企业加重了资金压力。建议相关部门对农民工工资保证金问题进行统筹考虑和专题调研,使制度设计更为科学合理。在惠企政策方面,有企业提出,作为全市第一批煤改气实施单位和“菜篮子”工程企业,已按照政府要求,全部完成改造。但在目前实施工业气价的情况下,产品按现价销售会出现亏损,建议政府在气价或税收上给予一定优惠,并在贴息贷款、冷链建设等方面给予扶持。

(二)发挥示范带动效应,帮助企业开拓杭州市场。市场规律表明,企业在家门口树立高水平的示范项目,十分有利于打响品牌,赢得客户的信任,扩大企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不少企业提出,其总部落户在杭州,且都有实际过硬的产品和重大工程项目的资质及经验,不少企业的产品和工程能力分别参与过国内如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及香港等地的境外地区的应用和系统项目建设,但与国际大品牌竞争中还处于品牌弱势地位。希望有机会将首台套落户在杭州,将优质产品应用到杭州城市建设,特别是在全市重大工程中发挥引领示范效用。不少智能和环保企业希望政府能支持在杭企业参与杭州地铁项目、钱江新城建设、智慧城市建设等重点领域和示范项目的建设,在同等条件下优先考虑本地企业、本地产品,鼓励支持本地企业在杭树立示范项目作用,为杭州经济转型升级做出贡献,从而以实际行动提高本土企业和本土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减少“墙里开花墙外香”的状况。

(三)积极实施名牌战略,支持企业打造品牌。随着企业的做强做大,品牌不断产生市场价值,占据越来越重要的位置。培育和创造品牌的过程,也是企业发展创新的过程。在加大对民族品牌的保护力度方面,浙江宋都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提出,他们已成功收购了老字号“致中和”品牌,并投资近10亿元建设生产基地,并成立健康食品研究院,希望政府相关部门继续加大扶持力度,落实老字号企业的扶持政策,以更好地保护、传承和利用好民族品牌,扩大社会影响力。在重视传统产业品牌创建方面,有企业提出,打造品牌非常不容易,希望政府在重视高新技术产业的同时,也要重视服装等传统产业,注重市场的规范化建设,加大品牌培育力度,对于规范经营的企业要更加支持,推动企业产品“借船出海”。在打造汽车服务品牌方面,杭州新奇特车业服务有限公司提出,将解决国外经营模式,致力于新的汽车服务,在杭州发展200家连锁门店是企业发展的目标,希望得到政府的重视和支持。在优化行政审批制度方面,有企业提出,政府在严格规范审批制度的同时,要给予企业足够的发展空间。如在申请浙江省著名商标时,对于不同法人企业生产的同种产品的申请,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应以偏概全。

(四)降低创业成本,优化企业发展环境。良好的外部环境是企业发展的重要条件。在留住在杭人才、降低生活成本方面,有企业提出,要加大引进人才力度,对在杭就业人员给予适当补助,对刚毕业的大学生给予住房补助,降低杭州生活成本,以更好地留住人才。关于大力支持环保产业发展,有企业认为,杭州市工业污染和城市生活污染情况还十分严重,建议针对环保企业出台相应的倾斜政策,大力支持环保产业发展,让企业参与工业废弃物、城市废弃物处理,减少城市污染,加快再生资源循环利用,促进“美丽杭州”建设。

(五)优化城市环境,完善基础设施配套。关于解决交通拥堵问题,有企业提出,杭海路人车密集,交通十分拥堵,不仅阻碍了城市交通,也给市场的消费者、经营户造成了极大不便。建议在杭海路上建立休闲平台,实行人车分流,楼上为休闲平台,供人流通过,楼下为汽车行驶通道。关于建立完善配套设施方面,有企业认为,四季青周边缺乏大型餐饮机构,难以满足大量消费者、经营户的日常就餐需要,希望允许市场顶楼开设拥有自助餐、茶吧、书吧为一体的职工食堂。但我市明确规定专业市场不能开设食堂,致使项目无法落地,希望相关部门深入研究,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关于提高消防安全意识、增强消防安全保障,有企业提出,目前很多房地产企业、业主对消防安全不够重视,开发商只求降低生产成本,片面要求消防设备的低价格,而忽略了质量的重要性,把消防设备放置在较偏的位置。有四季青市场企业要求,所在市场人流量大、经营户多、市场密度大,存在一定消防安全隐患,希望政府部门支持企业自行出资购买消防设备,组建民间义务消防队。

(六)加强政企联系,加大服务力度。加强政府与企业的联系沟通,有助于政府职能部门优化服务,帮助企业了解相关政策,营造更好的发展环境。在开展政企对接方面,有企业提出,搞研发是自己的强项,但找客户推销产品或到市场融资是弱项,希望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到企业对接,主动加强政企联系,为企业开拓市场、寻求资金支持牵线搭桥。在简化行政审批手续方面,有企业提出,目前,国家对环保企业的准入门槛较高,对环保项目都有硬性规定。地方政府对环保企业倾斜的政策很少,即使有政策,真正落地的也很少。希望杭州采取措施改变这一现状,促进环保产业健康持续发展。在加强政企沟通方面,有文创及高科技企业希望与萧山区领导要加强一些沟通。目前,萧山区缺少滨江区、余杭区高科技产业发展的政策环境和氛围,规定对高科技企业的扶持不能超过该企业税收,这与成长阶段的高科技企业发展需求不相适应,建议萧山区在重视传统产业发展的同时,也应重视对高科技产业的发展。在重振杭州工业经济方面,有企业提出,目前杭州工业发展对重大项目的前期投入、公共平台建设不够,区域性合作很少。希望政府支持企业争取更多国家级项目,加强政府与大型国有企业间的联系联络,引导重大产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