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调查报告范文【汇编六篇】》
老年人调查报告范文(通用6篇)
老年人调查报告范文 篇1
七月份,我们按照省老龄办的工作部署,采取开会座谈、基层走访与问卷调查相结合的形式,对全市优待老年人和老有所为情况进行了一次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优待老年人情况
(一)基本情况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老龄工作和老龄事业发展,在致力于社会各项事业全面发展的同时,把做好老年人优待工作、促进老年人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当成构建和谐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来抓,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政策规定。1998年1月,市政府出台了《市优待老年人若干规定》(以下简称《优待规定》),并根据省优待规定,分别于20__年9月和20__年6月,两次对《优待规定》进行了修订完善,逐步扩大优待范围,提高优待标准。同时将老年事业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各级财政按辖区内每位老年人1元的标准设立老年事业发展专项资金,用于发展老年事业;将老年人优待工作作为老龄工作的重要内容列入目标责任制考核,确保落实到位,监督到位。在此基础上,各级老龄部门和涉老优待职能部门相继制定了具体的实施办法,加强管理,规范服务。为调动全社会关心、支持和参与老年人优待工作的积极性,我们一方面借助各级各类媒体广泛宣传《优待规定》,通过电台节目“桑榆茶馆”、晚报专版“夕阳红”等大力宣扬优待老年人的典型事迹和典型人物,与市慈善总会办公室、电视台配合制作了一期关爱老年人的公益广告;另一方面深入开展敬老爱老助老主题教育活动,通过“老年法下乡”、“老年文艺汇演”等形式以及开展敬老模范村居、模范家庭,敬老好儿女、好媳妇等评选表彰活动,在全社会营造出关爱优待老年人和敬老爱老助老的浓厚社会氛围。
(二)主要做法
1.发展养老事业,不断提高养老保障水平。一是加快社会养老保障制度建设。劳动部门采取有效措施,加大征缴力度,切实保障离退休职工的基本养老。截至去年年底,全市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企业共7478个,参保职工32.5万人,参保率达90%以上,其中,退休职工4.7万人;全市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机关事业单位共1713个,参保职工7.7万人,其中,离退休人员2.18万人,全部按时足额领取养老保险金。农村养老保险从1991年开始实行,20__年全市共收农村养老保险费4100万元,比20__年增长10.2%,共支出547万元,增长33.7%。二是在全市农村坚持开展签订家庭赡养协议书活动。目前,签订率已达到86%以上,兑现率达到95%以上,家庭养老的主导作用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另外,全市80%以上的村(居)将敬老养老纳入了村规民约,制定了具体的敬老措施和赡养老人的标准,规范了村民的敬老养老行为。三是实行了农民退休和养老补贴制度。全市共有900多个行政村实行了此项制度,少的每人每年100元,多的达5000元,近两年共为老年人发放生活补贴1000多万元。各级还大力支持发展农村养老基地,把一些荒山、荒滩和荒地无偿交给老年人开发经营,集体给予一定形式的帮助,收入归老年人所有。乳山市南黄镇南黄村20__年建成养老基地,老年人自愿参加“老头队”,经营50多亩土地和150多亩速生林及育苗基地,每位老人年收入3000元左右。目前,全市已建农村养老基地320多处,有近万名老年人受益。四是建立了以市、县、镇三级财政供养为主的农村五保供养新机制,从根本上解决了五保供养经费筹集难题。今年全市共有五保对象9736人,需五保供养经费1507.4万元,已全部纳入三级财政预算。五是大力发展老年福利服务设施。从20__年开始,全市大力实施“星光计划”,投资1亿多元完成“星光老年之家”项目65个,总建筑面积达7万多平方米。从20__年开始,市政府加大了敬老院建设力度,市级投资1500万元,各市区配套1000万元,对64处敬老院全部进行改、扩、新建,目前已有29处完工,新增床位5000张,预计11月底前将全部完成改扩建,基本满足五保对象愿进全进的需求。从20__年7月开始,我市开展了市属单位联系农村敬老院工作,64个市属单位分别联系1处敬老院。活动开展以来,各单位高度重视,将其作为联系基层、服务社会、关爱老人、改进作风的大事来抓,一年来共走访慰问敬老院260余次,到敬老院开展志愿服务、义务劳动100多次,为敬老院提供帮扶资金约70万元,各种慰问品折款约40万元,极大地促进了农村敬老院的发展。另外,市级财政为100周岁以上、具有本市常住户口的老年人,每人每月发放100元长寿补贴金,乳山市在此基础上每人每月加发50元。荣成市、文登市等市区还为100周岁以下的高龄老年人提供了不同程度的优待和补助。
2.实施医疗保险和大病救助制度,努力减轻老年人的医疗费用负担。20__年,全市参加医疗保险的企业共6668个,参保职工40.7万人,其中退休职工5.4万人。从20__年6月起,我市开始实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20__年又进一步加大财政投入,把参保标准由每人每年40元提高到50元,比国家、省标准均高出10元,目前全市农村参保人数共122万人,参保率达94.56%,全省最高,其中有21万农村老年人参保,全市9700多名五保对象全部纳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此外,各市区还根据自身实际,建立了大病救助制度,将城市“三无”老人、农村“五保”老人和城乡贫困老年人纳入其中,进一步减轻了医疗费用负担,文登市20__年为城乡老年人补助大病医疗费用30多万元;环翠区将391名贫困老年人全部纳入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并为36人提供了大病医疗救助。另外,全市镇以上医院还普遍设立了老年门诊和老年人家庭病床,县以上医院对前来就医的老年人普遍免收挂号费,对彩超、B超、CT、脑电图、心电图、化验等检查项目以及住院费、诊疗费、治疗费均实行了不同程度的减免。各级卫生部门还组织医护人员为老年人每年提供一次免费体检。
3.狠抓优待规定贯彻落实,倡导全社会关爱优待老年人。省、市优待规定出台后,我们采取有效措施,主动协调市直有关部门、单位和各市区、开发区不折不扣地全面落实各项优待内容。在候车(船、飞机)室设置老年人专用座椅;老年人在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优先进站、检票、上下车(船、飞机);65周岁至69周岁的老年人,半价乘坐公共汽车,70周岁以上的老年人免费乘坐公共汽车;65周岁至69周岁的老年人,独立居住的,有线电视初装费享受半价优惠;老年人免费使用收费公厕等。乳山市对持老年证乘坐出租车的老年人实行优惠:60周岁以上老年人半价,70周岁以上老年人2公里基本里程以内免费。全市所有收费公园对老年人免费开放,收费的体育健身场所以及风景名胜区、旅游景点和文化宫、图书馆、展览馆、纪念馆等公共场所一律对老年人实行半价优惠,70周岁以上老年人免费。同时,我们还鼓励支持全市各类服务行业根据行业特点,对老年人给予优待和照顾。从去年3月份开始,我们在全市广泛开展了商家关爱优待老年人活动,倡导商家对老年人实行优惠或免费服务,今年又为每个参与商家统一制作了“关爱老年人定点优惠服务单位”牌子,截至目前,参与此项活动的商家已超过百家,行业涉及钟表、眼镜、服装、干洗、布艺、摄影、理发、医疗、法律服务等各个方面,使全市老年人更多、更好地享受到了关爱和照顾。
4.做好老年维权工作,切实保障老年人的合法权益。20__年以来,市和各市区人大、政协先后两次对老年法规政策贯彻落实情况进行了检查和视察。各级司法部门把《老年法》和《条例》列入普法计划,普遍建立了老年人法律援助中心、老年法律咨询服务站、维护老年人权益小组、涉老纠纷调解小组等老年法律服务组织。我们与司法部门联合为部分老年人发放了“法律援助卡”。各级法院(庭)对涉老案件都坚持优先立案、优先审理、优先执行和缓交、减交、免交诉讼费原则,有效维护了老年人的合法权益。几年来,我市涉老案件和赡养纠纷结案及调处率均达到96%以上。
(三)存在问题及建议
一是老龄问题和老龄工作尚未得到全社会应有的'关注。有的单位和基层领导对老龄工作重视程度不够,关爱优待老年人的自觉性不高。二是落实优待老年人规定存有死角。一些公益窗口单位受经济利益驱使,执行优待规定打折扣,如老年人进入旅游景点应减免门票费用的待遇在有的地方还没有完全得到落实,个别公厕不执行有关老年人免费入厕的规定,一些老年福利服务机构在水电暖等方面还没有或没有完全享受到优惠政策。
建议:一是继续广泛深入地开展尊老敬老宣传教育活动,用法制和道德的力量营造贯彻落实优待老年人规定的良好环境。继续把贯彻落实老年法律法规纳入全民普法宣传计划,把尊老敬老传统美德教育纳入党校教育、中小学教育、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和公民道德建设之中;结合敬老爱老助老主题教育活动,采取多种形式,大力宣扬敬老爱老先进典型;在报纸、电台、电视和刊物上办好老年人节目和老龄工作宣传栏目,做到刊物上有文章,电视上有形象,广播上有声音。二是建立健全党政主导、老龄部门组织协调、相关部门各司其职、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的工作体制和运行机制,定期召开有关涉老优待职能部门的联席会议,强化行政的、社会的和舆论的监督机制,督促有关部门和企事业单位不断加强管理,规范服务,确保各优待服务场所、设施和窗口按照《优待规定》的要求,设置优待标识,落实优待内容。三是积极探索多元化的老年事业投入机制,可以通过政府划拨一部分、福利彩票或其它方式资助一部分、社会捐助一部分的方式逐步增加对老年人优待工作的经费支持,大力开展老年福利服务设施建设,不断提高老年人的养老保障和医疗保障水平。
二、老有所为情况
(一)基本情况
在我市41万老年人口中,约有70%都是低龄健康老人。随着全市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老年人的养老观发生了明显变化,他们中许多人有知识、有经验、有潜力、有热情,也有很好的劳动习惯,不愿意赋闲在家,渴望发挥余热,多为社会贡献一份力量,“老有所为”已成为他们晚年生活的需要。我市各级党委、政府十分珍惜老年人“壮心不已”的精神,制定了一系列扶持优惠政策,坚持“党政主导,老龄牵头,社会参与,注重实效”的工作原则,鼓励各市区从本地区、本系统、本行业、本企业、本居住区的实际情况出发,探索新形式,充实新内容,为老年人创造宽松有利的环境和条件,把老年人的政治优势、经验优势、时空优势和年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从调研情况看,我市目前共有老年知识分子1.2万人,占老年人口总数的2.9%;有各类老年人才组织和团体216个;老年人常年参加企业生产经营和管理、科技开发、教育、医疗、社会服务、公益事业等方面的人数约27500人。这些老年人通过自发成立老年群众性组织、接受原单位和社会的聘用或者在涉老部门的组织指导下,积极参与经济、社会发展,不仅使晚年生活更充实、更有意义,提高了社会对老年人重要作用的认知度,而且推动了老龄工作的全面健康发展。
(二)主要做法
(1)发挥老年人政治优势,引导参与中心工作。为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谐的需要,真正体现党政领导“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精神,各级党委、政府不断加强和改进“老有所为”工作,各级老龄组织和涉老职能部门都把“老有所为”纳入日常工作范畴,组织和动员广大老年人,在关心下一代、净化社会风气、维护社会治安、宣传政策法规、技术经验传帮带等方面发挥作用。市委、市政府为发挥老干部、老党员、老英模的政治优势,引导他们积极参加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和社区精神文明建设,从20__年开始,对市区、乡镇领导班子进行年终考核时,在每个考核组里都配备了一位退休或退居二线的担任过处级以上领导职务的老同志,赋予他们充足的权力,鼓励老同志参政督查、建言献策,取得了良好效果。20__年进行《市优待老年人若干规定》的第二次修订时,市政府通过基层老龄组织在近4万老年人中开展了大型征求意见活动,使修订后的优待规定范围进一步扩大,标准进一步提高,更好地维护了广大老年人共享经济发展成果的权益。在先进性教育活动期间,我们充分发挥基层老党员的政治优势,在社区分别选派有文化、威信高、肯负责、有能力的老党员担任支部成员,参与社区工作,并定期组织辖区居民召开组织生活会、思想工作汇报会、民主评议等活动。截至目前,全市已有1万多名老党员参与了村(居)组织的学习教育、发展党员、民意收集、卫生监督、社区服务、再就业、参政议政等活动,成为影响和带动村(居)服务工作发展的中坚力量。
(2)鼓励老年人投身经济发展,促进社会物质文明建设。我们在大力提倡尊老、敬老、爱老,不断完善养老保障制度、维护老年人权益的同时,坚持从人力、物力、财力和政策上为老年人才发挥作用创造条件,支持鼓励有专长、有技能、有热情的老年人,退而不休,接受原工作单位或其他单位的聘任,为企业充当顾问,提供咨询服务,让老经验服务于新发展。部分市区的工商部门为鼓励老年人自我创业,专门制定优惠政策,为持老年证创办、领办经济实体的老年人免去当年的工商管理费,大大增强了老年人参与经济发展的自觉意识。20__年,我们发动全市企业和商家在老年人中开展了“四个一”活动,鼓励老年人争做政策宣传员、决策参议员、致富信息员、民情联络员,为我市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提出一条合理化建议,提供一条有价值的民情信息,挖掘一条争资立项的线索,引荐一个外地投资意向。一年中,来自各行各业的退休老人共引进外地投资意向28个,提供合理化建议500多条,其中有80%已进行了成果转化,直接或间接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创造了宝贵财富。不少离退休老干部、老教师、老科技工作者还自发组成宣讲团,采取入户座谈、文艺说唱等形式,走村入户宣传党的政策、科技知识和致富经验。
(3)支持老年人服务公益事业,推动社会精神文明建设。我们在各市区、各镇(办)以及青少年较多的村(居)老龄工作部门普遍成立了关工委组织,定期组织老年人为青少年开展革命传统教育、思想道德教育、法制教育、科普知识培训、扶贫帮困等志愿服务。我们还与市老干部局、老年体协、老年大学等涉老部门积极配合,大力加强“五老”骨干队伍建设,组织老科技工作者、老医学专家、老教育工作者、老艺术家们开展科技下乡、健康义诊、助学助教、文化下乡等活动,进一步丰富了农村精神文化生活,推动了和谐社区和新农村建设。今年,我市按照全国、省老龄办关于开展“银龄行动”的工作意见,在全市首次启动了“银龄行动”,坚持就近、方便、可行、实效、自愿的原则,广泛动员老年知识分子在关心下一代、净化社会风气、技术经验传帮带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并着手筹建老年人才数据库,为广泛、深入、持久、有效地开展“银龄行动”储备和集中人才。此外,还有不少老年人自发成立群众性组织,发挥优势和专长,分别成立了老年治安巡逻队、老年劝导队、老年便民服务中心、社区老年志愿者服务队等各种老年组织约280多个,活跃在车站、码头、旅游景点、医疗机构、居民社区等地方,为城市建设做着力所能及的工作。乳山市老年志愿者队伍,20__年5月成立以来,参与人数已迅速增至800人,他们通过开展维护社区治安、倡导公民遵守社会道德、关心教育下一代等活动,为全市三个文明建设做出了积极贡献。
(4)建立“老有所为”激励机制,扩大宣传和影响。为充分调动广大老年人发挥余热,关注城市建设,奉献公益事业,积极建言献策,我们在工作中注重发现、培育、宣传典型,并通过每年举行一次全市模范老人评选活动,大力表彰一批在“老有所为”活动中做出突出贡献的老年人,充分发挥好他们在“老有所为”活动中的示范作用、骨干作用和桥梁作用。去年我们同市委宣传部等六部门联合表彰了100名模范老人,今年计划再评选表彰“十大模范老人”。同时我们定期组织召开全市“老有所为经验交流会”,借助电台、电视台、报刊等媒体,广泛深入地宣传好经验、好做法、好典型。去年老人节期间,我们与市人事局、市人才服务中心联合举办了一次离退休人才专场交流会,为离退休人才和社会企事业单位搭建一个人才供需的信息平台,取得了良好成效。
(三)存在问题及建议
一是老年人社会参与的良好愿望与缺乏参与平台的矛盾比较突出。调研显示,我市80%以上的离退休老干部渴望晚年发挥余热,但付诸实践的不足30%。二是城乡差别大。城市老年人的“老有所为”活动无论是在参与积极性、参与机会方面还是在活动内容、活动形式、活动效果上都明显好于农村。三是老年人的整体素质有待提高。比如医疗、卫生、法律等行业的退休者、工厂的退休技术工人以及政府部门的退休干部由于知识水平较高,专业技能较强,社会关系较广,老有所为的机会明显大于其他老年人。社区中不少热情的“大爷”、“大妈”普遍存在着年龄偏大、文化水平偏低、理论功底薄弱、工作经验少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老有所为作用的完全发挥。
几点建议:“老有所为”是六个老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积极老龄化的重要举措,必须常抓不懈。一是要大力宣扬“老有所为”的重要意义,创造老年人参与发展的良好社会环境,增强社会开发老年资源和老年人自我开发的意识。根据社会需要和自愿量力的原则,为老年人搭建施展才能的平台,积极争取当地财政的支持和帮助,将“老有所为”经费列入年度财政预算,鼓励和引导老年人从事教育传授、社会公益事业、社区服务和自我服务等活动。二是要以城市社区和农村村镇为重点,把“老有所为”落实到基层。基层是老年人生活和活动的主要场所,要把“老有所为”作为基层老龄工作的一项重点工作,认真组织实施,使其成为基层老龄工作的一个新亮点。城市社区要建立老年人才档案,为老年人参与社区服务提供信息,牵线搭桥;农村基层要充分发挥老年人在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中的作用,鼓励低龄、健康老人从事种植、养殖和加工业,积极参加“三个文明”建设。三是要将“老有所为”和“老有所学”有机结合,以老年学校、老年学习班、老年活动基地等为载体,组织老年人学习各种知识和技能,并定期开展各种文体娱乐活动,不断提高老年人的身体素质和文化素养,促使老年人老有所学,学有所为。
老年人调查报告范文 篇2
第一部分: 调研背景
社会背景
国际上通常把60岁以上的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达到10%,或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达到7%作为国家或地区进入老龄化社会的标准。 “以此标准,20xx年第五次全国普查时,我国的老龄化比例为7.0%,这标志着中国已经基本进入老龄化社会,到 20xx年第六次全国普查,60岁及以上人口占13.26%,比20xx年人口普查上升2.93个百分点,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占8.87%,比20xx年人口普查上升1.91个百分点。由,此可看出我国人口龄化的速度极剧加快。
我国人口老龄化的速度增长如此之快原因主要有两个:
其一是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也是老年人口数目最多的国家。因此,控制我国人口数量的快速增长成为国家的当务之急,20世纪末,我国实行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随着计划生育的实行和推广,我国的人口出生率逐步下降,最终到20xx年出生率下降至“严重少子化”程度。而中年人口数不变,且依然在衰老,相对而言,我国的老龄化阶段逐渐到来。
其二是随着社会的进度以及科技的发达,我国公民的生活水平提高,保健意识加强,医疗水平提高,公民的平均寿命延长,导致老龄人口数目上升。
二者共同作用,导致我国迅速进入老龄化社会。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一系列的社会问题也随之产生。如劳动力相对变少,劳动生产创造的财富要更多的分配给老年人,老年人的养老费用剧烈上升,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养老问题成为政府亟待解决的问题。 《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中提到“应让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为,老有所学,老有所乐”,那么城市和农村的家庭赡养情况是什么样的呢,这些要求是否贯彻落实了呢
一、城市老年人家庭赡养状况:
在人口老龄化加剧的背景下,城市的老年人赡养问题相对于农村并不严重。这不仅因为城市受教育程度总体水平比农村高,还因为城市的老年人保障机制比农村更为健全,实施更加到位。
中国的养老,无论在城市还是农村,目前主要还是以家庭养老为基础。无论商品经济发展到何种程度,无论人们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及家庭结构发生怎样的变化,中华民族传统
的伦理道德仍然是维系人们正常生活的基本准则。因为,在家庭中,由于长期共同生活而形成的融洽的亲情关系,是任何其他社会关系所无法替代的。
家庭养老是以家庭为载体的,老人们在家庭中所遇到的养老问题可归结于以下方面:
一、生活方面
城市的公民工作较忙,一方面要不耽误工作,另一方面要照顾孩子,最后还要照顾老人,生活节奏较快,生活压力大,因此日常生活照料就会出现照顾不周的现象。
二、医疗保健:
城市生活条件整体水平比农村高,医疗保健制度较为健全,老人们生活较为富裕,因此,医疗保健就成为老人们忽视的一个方面。
三、心理保健:
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心理素质逐渐弱化,表现出进取心差、风险承受能力弱、害怕估计、情感脆弱、容易灰心等心理症状。这些症状比寂寞更折磨人,如果得不到及时的派遣和慰藉,会导致老年人痴呆等一系列精神和生理疾病。
四、文化娱乐
城市的健身器材和设施相对农村较齐全,老人们健身运动的机会相对农村老人较多。另外城市的经济较发达,老人们在物质生活充裕的情况下有更多的精力去发展自己的'爱好,参与文化娱乐活动。
五、参与社会:
城市老人一般是上世纪老一代的知识分子,掌握着熟练的知识技能,是年轻一代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力和劳力去学习的东西,他们渴望发挥余热,因此还希望参与到社会的建设中去,因此老人们并不缺少精神上的补充。
六、权益保护:
城市老年人有较高的文化水平,对自身的权益有更高的认识,因此,老人们的权益保护更容易落实到位。
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增长的基本国策虽然有效地控制和解决了我国人口过快增长的问题和矛盾,但是也随之出现了家庭中“上有四个老人,中间有一对夫妻,下有一个子女”的家庭结构,给未来老年人和独生子女们的生活带来了许多困扰和众多压力。
二、农村老年人家庭赡养状况
近年来随着工业城市化的迅速发展,我国大量农村青壮年外出务工,留守老人急剧增加。由于体制和生活中的诸多原因,使得农村留守老人养老面临诸多问题:
家庭状况
(一)健康问题:
由于生理因素的影响,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各项技能随之下降,容易引发各种疾病,目前我国老年人中有70%以上患有各种老年疾病,其中15%患有严重疾病,生活不能自理。
(二)缺乏精神慰藉:
子女工作忙,没时间陪伴照顾老人。老人的精神文化生活单调,长期导致亲情上的疏离和心灵上的煎熬。
(三)传统的家庭养老保障弱化:
古代的“父母在,不远游”的思想已经极度弱化,受西方文化的影响,家庭赡养老人的意识薄弱,甚至逐渐淡化。
其他状况:
一、农村社会保障机制不健全:
农村的经济比较落后,社会保障制度不能像城市那样顺利地完成。另外农村社会福利、政府救济和低保投入出现严重不足的现象。
二、劳动经济负担大:
农村不仅要管理田地还要通过其他劳动来维持家庭的经济,劳动量大,导致生活上照顾老人不足;经济负担重,导致不能完全满足老人生活和医疗等其它方面的经济需要;两种因素综合起来间接地导致老人的生活幸福感不足。
三、老人自身的难题:
老人的平均寿命延长、患病率和伤残率上升,自理能力下降。还有些农村老人存在封建的家庭观念,老人必须有儿子抚养,且不愿接受社会的帮助,一旦儿子经济不足或赡养意识薄弱,老人的生活将陷入困境。
四、缺少社会的帮助:
农村老人存在的困难多,老人人口数量大,需要的社会帮助尤其多。
五、隔代教育心理负担重:
子女们外出打工,留下正在成长的子女陪伴老人,老人们就担负起教育抚养孙子孙女的责任和义务。由于祖孙间年龄相差较大,心理差异也很大,导致老年人照顾和教育孩子不到位,心理产生担忧和焦虑。
老年人调查报告范文 篇3
为认真的贯彻中消协“消费与民生”年主题,深入了解老年人消费维权的现状,进一步提高老年消费者的维权意识,根据省消协《关于开展“老年人消费者权益保护监督调查活动”有关问题的通知》的要求,XX市消费者协会高度重视,认真组织,联合XX市老龄工作委员会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老年人消费者权益保护公益调查问卷”活动。调查结果分析如下:
一、调查背景及基本情况
当前随着老年人生活条件的稳步提高,广大老年人的消费需求日益旺盛。但老年消费者是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相对于其他消费者或商品经营者,老年人在购买商品或接受服务时,由于受意识、知识、信息等方面因素的影响,仍处于相对弱势的地位,其合法权益更易受到侵害。此次调查问卷主要了解老年消费者的主要消费需求、消费行为习惯、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消费者权益受损状况以及维权支持体系等情况。本次共有29名老年人参与问卷调查,其中男性占31% ;女性占 69%;60岁以下老人占 38%;60岁-69岁老人占48.3%;70岁-79岁占 10.3% ;80岁以上占3.4%;从文化结构来看高中、中专占 51.7%;大专占27.6%;本科占3.4% ;初中及以下占17.3%。本次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29份,回收29份,回收率100%。
二、调查反映的老年人消费维权情况及分析
(一)基本消费、消费意愿及消费习惯情况
1、日常消费比较集中,与往常无太大变化。调查结果显示,在29份调查问卷中,在被问到“你用于自身的日常消费支出主要集中在那些方面”时限选三项,被调查者在十三项选择中前三项分别是食品占89.6%、医疗占51.7%、服装占44.8%。在被问到“你近一年内用于自身的一次性支出较大消费项目有哪些”时限选三项,被调查者在十三项选择中前三项分别是食品占82.7%、医疗占51.7%、服装占37.9%。这表明我市老年人日常消费和近一年内用于自身的一次性支出较大的消费项目主要集中在食品、医疗、和服装。
2、食品、医疗仍是关注热点,对商业宣传信任度较低。在被问到“你平常比较关注哪些方面的消费信息”时限选三项,被调查者在十三项选择中前三项分别是食品占82.7%、医疗占51.7%、营养保健占34.4%。在调查“你对商业广告的信任度如何”时,不信任占51.7%、一般占41.3%、非常不信任占6.8%。非常信任和信任为0。调查你是否知道应当有“国药准字”时,结果显示有86.3%表示知道,13.7%表示不知道。调查结果充分反映了老年消费者平常关注度最高的仍是食品、医疗、药品,同时也反映出个别商家的商业广告存在的虚假宣传问题已经产生不良影响,老年消费者对商业宣传信任度比较低。这同时也警示商家及相关政府部门,应当在规范商家广告宣传行为方面仍须规范和加强监管。
3、对旅游产品、保健品和上门推销产品持抵制态度,比以往警惕性有所提高。从调查结果显示看老年消费者对“旅游中购买商品后的感觉”,44.8%表示没买或很少买、34.5%的老年消费者有上当受骗的感觉,只有3.4%的老年消费者表示感觉还可以。在被问道“保健品能否治病时”,65.5%的老年消费者表示不能,认为可以辅助治疗的有31%,而认为能的只有3.4%。在受访的老年消费者中75.8%的人表示遇到过上门推销的情况但没有买产品,17.2%的老年消费者表示遇到过买了但是感觉受骗了,东西并不好用,而且比外面的贵。有3.4%的老年人表示没遇到过,而遇到过买了感觉推销的产品还行的也只有3.4%。调查结果充分说明了,旅游产品、保健品和上门推销产品这些在平时投诉就高居不下的新生行业。虽然大部分老年人对此持强烈抵制态度,警惕性和自我保护能力比以往也有所提高,但仍有17.2%的老年消费者购买了并感觉上当受骗了。这也说明我们老年消费者自我辨别能力和自我保护能力仍有待加强,并应引起社会的重视。
(二)维权情况及维权建议
1、近八成老年人遇到过消费权益损害。调查结果显示,在29份有效问卷中,有23位老年消费者在近两年遇到过消费权益受损,占被调查者的 79.3%,仅有6位老年消费者在调查中表示在近两年未遇到过消费权益受损,占被调查者的20.7%。可见,老年人在消费过程中权益受侵害的情况还是非常严重的。在被问到“你对维权结果是否满意”时,65.5%的老年消费者表示一般、不满意的占13.7%、比较满意的占6.89%、非常不满意的占 3.4%。通过以上数据可以看出:一方面老年消费者在消费过程中权益受侵害的情况不仅普遍而且非常严重,而另一方面65.5%的老年消费者对维权的结果表示一般、不满意的占13.7%。这充分说明在老年消费者维权方面的矛盾所在,我们仍需做深、做细消费维权工作。
2、政府部门需在多方面加强保护老年人消费权益方面的工作。在回答“在保护老年人消费权益方面,你认为政府部门应当加强哪些方面”时,被调查者占93.1%的老年人回答“加大惩治不法商家的力度”。86.2%的老年消费者表示要“完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律法规”,82.7%的老年消费者表示要“加强宣传,提高老年人辨别防范能力”,有79.3%的老年消费者回答“要严格审查违法、违规广告”。调查结果说明不法商家的违法行为已引起老年消费者的强烈不满,同时也警示政府部门对不法商家的惩治力度还需要进一步加强。老年人由于年龄、生活、环境等种种原因导致其辨别和防范能力相对较弱,也就给不法商家和违法广告提供了可乘之机,但调查结果显示大多数老年消费者已经认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并对政府部门提出了加大宣传和打击的力度的要求。
三、老年人消费维权的措施及建议
针对本次调查反映的.问题及成因,结合被调查者反映的老年人消费维权意见和建议,特提出如下建议:
(一)加强宣传,增强老年人防范意识和维权能力
由于老年人年龄大、行动不便、导致生活环境相对封闭,加上同情心强、渴求健康等原因很容易轻信虚假宣传,听信一些口头承诺而掉入消费陷阱。因此,首先应当加强老年人安全防范知识和基本消费知识的宣传,多对老年人进行消费产品真假鉴别的技巧培训,杜绝欺诈老年消费者行为的发生。其次,要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帮助老年人明确《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合同法》等法律规定的权利与义务,增强自我保护意识与维权意识。最后,通过报纸、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采取开设老年人专栏节目等形式,进行保障老年人消费合法权益的宣传教育和引导工作,弘扬敬老、养老、助老的传统美德,谴责侵犯老年人合法权益的行为。
(二)严格监管,净化消费市场环境
政府监管部门应当实施全方位、动态监管,严格审查违法违规广告,加大惩治不法经营者的力度,使违法行为无机可乘。一是严格市场准入,杜绝无照经营、无资质经营者进入市场;对商品服务中出现的夸大宣传、虚假承诺、强制服务、以次充好等不良经营行为要予以严肃查处。二是实行全方位动态监管制度,对老年人消费的主要市场食品及日用品从生产、进货、销售、售后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监督检查,有关执法部门应组织专门的稽查队伍,经常对商场的三无产品,假冒伪劣产品进行巡查。三是加快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对信用等级差的企业加强监管;文化监管部门应进一步规范电视广播广告宣传,严厉打击不实广告,特别是药品、保健品的广告必须经其批准才可以刊登。
(三)健全法律,规范对老年消费群体的特殊保护制度
老年人作为社会成员中的特殊群体,可以说是弱势群体,法律对其合法权益的保障必须要有特殊的规定,当老年人遇到消费纠纷时应受到法律的重点保护。据了解,当前的消费纠纷中,一般都是消费者对经营者的侵权行为进行举证,但老年人受到年龄、健康、知识面等各方面的限制,在举证上显得十分困难,尤其是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老年人即使被蒙骗也很难举出有效证据指出经营者的过错。对此建议,有关法律法规应当明确规定,老年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或接受服务过程中与经营者产生纠纷,应当由经营者进行举证,解决由于信息不对称使老年人遭遇消费侵权时难以就经营者的过错进行有效举证问题。当前除了现行的《老年人权益保护障法》之外,应建立相应的保护老年人消费权益的绿色通道。如设立老年人消费维权专用电话,或者设立专门的老年人消费维权投诉点。再是与法律部门建立联动机制,利用法律援助制度,无偿为符合条件的老年消费者提供法律帮助,XX市消费者协会已于20xx年成立XX市消费者法律援助联络站,主要是针对弱势消费者合法权益进行保护,社会反映良好。
当前,随着我国社会快速老龄化,老年人消费群体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热点,其合法权益受到侵害的情况时有发生,因此,关注老年人的消费需求,维护老年人的消费权益,正确引导老年人科学、合理消费,是提升消费维权工作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此次通过开展老年消费者消费维权问卷调查活动,旨在进一步加强对商品和服务的社会监督,营造安全、放心、和谐的消费环境,推动依法保护老年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不断向纵深发展。
老年人调查报告范文 篇4
老年人的行为习惯:
1。老年人都习惯早睡早起
-老年人的生物钟已经开始定点了!除非他更改睡觉时间!
2。老年人习惯性便秘
-习惯性的在厕所里打发时间,非要大便不可!
3。老年人喜欢清闲着
-中意吃早茶,散步,找老朋友一起聊天,种花等等。
4。老年人行为举止有时或者常常表现得像小孩子
-老人开始功能衰退,固执、多疑、自私
老年期的心理特征:
人的心理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现象和过程,要研究老年人在进入老年期后出现的心理变化,首先应了解什么是人的心理。
人的心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是人的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的统称,那么,要研究老年期的老年人的心理变化状况,就要分别从老年人的心理过程和老年人的个性心理等角度来着手,研究老年人的感觉、知觉、记忆、智力、情绪、情感、性格、需要、兴趣、自我意识等方面的变化。
(一)老年人感知觉的变化
人的心理活动是外界刺激通过感觉器官作用于大脑的结果,没有感知觉接受外界的各种刺激,心理活动就成了无源之水。因此,感知觉是论述所有心理活动的出发点,老年期的心理变化也是从感知觉的渐变开始的。老年期感知觉变化的一般特征是:各感觉系统出现普遍的退行性变化,对外界刺激的反应的敏锐度下降,感知时间延长。在第二节中,我们已经详细介绍过老年人的感觉系统,包括视觉、听觉、味觉、嗅觉、皮肤感觉的生理变化,这里不再一一赘述,只举些例子来说明。
1、视觉老年人的视力水平,在60岁以后急剧衰退,据统计,70岁健康老人的视力超过0.6的只有51.4%,其中近距离视力比远距离视力减退得更为明显,出现所谓的“老花眼”,老人们读书看报时常常要将书报拿得远远的,或者需佩带老花镜(凸透镜)来纠正。
2、听觉听力上,老年人的高音听力比低音听力衰退得更显著,这就是为什么老人更喜欢听中音和低音音乐的原因所在;而且,老人对声音的辨别能力也在减弱,特别是在不良听觉条件下或有噪音背景的情况下,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有时会发现,与家人一起坐在客厅里看电视,旁边有人闲谈时,老人对电视情节的理解能力往往会下降。
3、味觉我们常听到老人抱怨现在的食品食之无味,事实上,食品的味道并没有变差,而是老人对甜、酸、苦、辣、咸五种味觉要素的敏感程度减退了,因此,老人往往错误地认为过去那些美味的食品现在都变得乏味了。老人对食物的抱怨还有一个可理解的原因就是嗅觉功能的衰退,老人对食物散发出来的香气的感受性变差了。
4、皮肤感觉老年人的皮肤感觉也逐渐老化。比如触觉,老年人的眼角膜与鼻部的触觉降低得较为明显,所以,他们对流眼泪或流鼻涕常常毫无知觉,需要别人加以提醒。在温度觉方面,老人对低温的感觉变得迟钝,因此有些老人在室温降低时也往往不觉得冷。
(二)老年人记忆的变化
记忆是指人们将感知过、思考过、体验过、操作过的事物的印象保持在头脑中,以后又在一定的条件下以再认、再现的方式表现出来或者回忆起来的心理过程。心理学家的研究认定了记忆和年龄之间存在这样的一种关系:假定18-35岁的人的记忆成绩为100,那么,35-60岁的人的记忆成绩就为80-85,60-85岁的人则为65。可见,人的记忆随着年龄增加而有所下降。
老年人的记忆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从记忆过程来看瞬时记忆(即保持1-2秒的记忆)随年老而减退,短时记忆(即保持1分钟以内的记忆)变化较小,老年人的记忆衰退主要是长时记忆(即所记内容在头脑中保持超过1分钟直至终生的记忆)。实证研究发现,老人对年轻时发生的事往往记忆犹新,对中年之事的回忆能力也较好,而仅对进入老年后发生的事遗忘较快,经常记忆事实混乱,情节支离破碎,甚至张冠李戴。
2、从记忆内容来看老年人的意义识记(即在理解基础上的记忆)保持较好,而机械识记(即靠死记硬背的记忆)减退较快。例如,老人对于地名、人名、数字等属于机械识记的内容的记忆效果就不佳。
3、从再认活动来看老年人的.再认活动(即当所记对象再次出现时能够认出来的记忆)保持较好,而再现活动(即让所记对象在头脑中呈现出来的记忆)则明显减退。
由此可见,老年人的记忆衰退并不是全面的,而是部分衰退,主要是长时记忆、机械记忆和再现记忆衰退得较快。以美国前总统里根为例,他在晚年时患有严重的老人痴呆症,记忆力急剧下降。当里根的养子去探望他时,里根常想不起养子的名字,只当他知道他是谁时,才紧紧地拥抱他。里根对他的护士说,他觉得前来探望他的前国务卿舒尔茨好像是一个大名鼎鼎的人物,但又记不起他叫什么名字。里根的这一系列表现说明,老年人记忆力的减退主要是信息提取过程和再现能力的减弱,而识记的信息事实上仍然可以很好地保持或储存在大脑中。根据以上生理规律,如果能够经常提醒老人回忆往事,是有助于减缓记忆力的衰退速度的。
当然,记忆力的下降也给老人的生活带来了许多的不方便。例如,有的时候眼镜明明架在鼻梁上却到处找眼镜,出门经常忘带钥匙,烧开水不记得关火,饭煮熟了却忘了关煤气,记忆不好在无形中甚至增加老人的危险。
(三)老年人智力的变化
智力是大脑的功能,是由人们认识和改造客观事物的各种能力有机组合而成,主要包括注意、观察、想象、思维、实际操作和适应等能力,其中以思维能力为核心,它保证了人们有效地进行认识和实践活动。智力是一种稳定的心理特点,它是在人们具体的行为活动中显示出来的。
老年人的智力是否衰退,这是老年人十分关心的问题。科学研究发现,人出生时的大脑细胞有140亿个左右,随年龄增长,人的脑细胞不断死亡。进入老年期后,脑功能逐渐衰退,但由于生存着的其它脑细胞的代偿作用,大脑的活动功能仍能维持,保持正常的智力。
老年人的智力并非人们所以为的那样会全面退化,只是在某些方面有所衰减。有学者认为,智力是一种综合能力,可以分为“晶态智力”和“液态智力”两种。晶态智力主要是后天获得的,它与知识、文化、经验积累和领悟能力有关。例如知识、理解力等,由于老年人阅历广,经验多,这种智力易保持(甚至会增长),只在80岁以后才有明显减退;液态智力主要与大脑、神经系统、感觉和运动器官的生理结构和功能有关。例如记忆、注意、思维敏捷性和反应速度等,这种智力减退得较早,也较快,一般在50岁以后就开始下降,60岁以后减退明显。以上两种智力的变化并不是平行的,也就不能笼统地说智力随年龄增长而减退。
老年人的智力是部分衰退而非全面衰退,还体现在老人的动作性智力下降得较为显著,60岁就开始衰退,而语言性智力则保持得较好,80岁以后才有明显地下降。例如,在舞台上看到许多老的相声表演艺术家,他们的口头语言表达能力到年迈时仍然“宝刀未老、威力不减”,但动作表演能力就难免有些“力不从心”了。
俗话说:“家有一老,如有一宝。”事实上,我们不能否认,老年人一生阅历广博,经验累积,具有丰富的智慧。老年人的分析能力、判断能力和思维能力的精细程度,对复杂事物的高度洞察力,与中、青年人的智力水平相比并不逊色。许多事例证实,很多人在晚年依然保持着旺盛的创造力。著名经济学家马寅初在古稀之年创立了“新人口论”,美国发明大王爱迪生在81岁时获得了他的第1033项发明专利,世界著名画家毕加索90岁时还在绘画雕刻,孙思邈在百岁高龄完成了他的第二部医学巨著《千金翼方》等等,不胜枚举。
有人对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等各个领域内的名人进行过年龄统计分析,结果显示,60岁以后出成果的人数比例从高至低依此为:哲学、医学、美术、文学、自然科学等。可见,凡与人生阅历和实践经验(即晶态智力)关系密切的领域较多出现大器晚成的学者和科学家。换句话说,老年人的智能有着很大的可塑性和提升的空间,活到老,学到老,是可以增进老人的智力水平的。通过持之不懈的学习、锻炼和积累,往往可以使老年人的智力水平发挥得更好、更充分。
(四)老年人情绪、情感的变化
情绪、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和体验。人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与周围环境不断互动,与现实事物发生多种多样的关系,对现实事物也会产生一定的态度,这些态度总是以带有某些特殊色彩的体验的形式表现出来的,如喜、怒、哀、乐、惧、爱、恨等,情绪、情感指的就是这种内心的主观体验。
进入老年期后,随着老年人生理机能的老化和健康状况的衰退,离退休后脱离了原有的工作岗位,家中子女又逐渐独立并成家立业,老年人的生活环境和角色地位发生了较大改变,因此,老年人的情绪和情感也呈现出新的特点:
其一,老年人关切自身健康状况的情绪活动增强。随着年龄增长,健康状况日益下降,老年人变得更加关注自己的身体,对于疾病较为重视。尤其是老年女性,怀疑自己患病和有失眠现象的显著多于男性。
其二,老年人对于自己的情绪表现和情感流露更倾向于控制。老人在日常生活中常常会掩饰自己的真实情感,如遇喜事,他们不再欢呼雀跃,如遇悲事,也不易痛苦流涕。
其三,消极悲观的负性情绪逐渐开始占上风。例如,提及社会中的腐败和不道德现象,老人就常抱怨世风日下,今不如昔;谈到舒适享受,老人往往只感叹“只是近黄昏”。一项调查显示,在描述自己情感的用词中,老年人用以表达喜悦情绪的用词明显少于中青年人。
一般来说,老年人比较多地表现出下列消极的情绪和情感:
1、失落感失落感即心理上若有所失、遭受冷漠的感觉。离退休后,老年人的主导活动和社会角色发生了改变,从工作单位转向家庭,他的社会关系和生活环境较之以前显得陌生,加上子女“离巢”,过去那种热情、热闹的氛围一去不复返,对新的生活规律往往又不能很快适应,一种被冷落的心理感受便会油然而生。
2、孤独感从客观上讲,由于子女逐渐独立,老年人又远离社会生活,自己体力渐衰,行动不便,与亲朋好友的来往频率下降,信息交流不畅,因此容易产生孤独感。在主观方面,老年人具有自己既定的人际交往模式,不易结交新朋友,人际关系范围逐渐缩小,从而引发封闭性的心理状态,这是老年人孤独情绪形成的重要原因。有专家曾对13693名城市老年人调查,发现40%的老人有孤独、压抑、有事无人诉说之感。
3、疑虑感尽管年岁日增,但老年人常常自觉经验丰富,才能不凡,一旦退休就无从发挥,自尊心受挫,大有“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感叹,于是空虚、寂寞、受冷落之感袭上心头,往往误以为自身价值不复存在,久而久之就会低估自己甚至看不起自己,这种自卑感一旦形成,老年人就会经常对自己产生怀疑,忧心忡忡,表现出过分的焦虑。
4、抑郁感以上失落、孤独、自卑、疑虑的情绪情感对于老年人的心理都会产生负面的影响,而且老年人在现实生活中容易遭受挫折,不顺心、不如意之事时有发生,例如,遇到家庭内部出现矛盾和纠纷,子女在升学、就业、婚姻等方面有困难,自己的身体又日趋衰落,疾病缠身,许多老人就会变得长吁短叹、烦躁不安、情绪低落或者郁郁寡欢,这些都是抑郁的表现。
5、恐惧感随着身体的老化,老年人变得越发害怕生病,一方面是担心生病后自己生活难以自理,给家人和晚辈带来麻烦,变成家庭的累赘,另一方面,一旦生病,特别是重病,老年人似乎就感觉离死神不远了,因此,老年人对疾病和死亡通常会产生恐惧感。
(五)老年人需要的变化
人的需要可以分为生物性的需要和社会性的需要两种,一般来说,进入老年期以后,人的生物性需要降低,表现在老年人对衣、食、住、行等方面的物质需求缩减,性欲也有所减弱,但在社会性需要或心理需要方面,却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我们把老年人的心理需要归纳为以下几点:
1、老有所养《论语》有云:“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老者安之”,即让老人过上安定的生活,使之老有所养。老有所养是指人年老后丧失全部或部分劳动能力和经济来源时有子女等后代赡养和照顾。具体来说就是无衣食之忧,无住行之虑,生活上有人给予照顾和扶助。老有所养是老年人最基本、最低层的心理需求。
2、后继有人在中国人的传统观念中,儿孙满堂被认为是老人幸福的标志之一,即所谓“多子多福”,相反,“无后为大”,无后为不孝之最。在当代老人中,仍有不少人希望家庭人丁兴旺、枝繁叶茂,而且,随着年龄的增大,越接近生命历程的尾声,这种愿望就越强烈。这种愿望常常反映在许多民俗之中,例如,在儿孙结婚时必备红枣、花生、桂圆、莲子,取其“早生贵子”的谐音。自从计划生育政策实施以后,“多子多福”的传统观念已在逐渐改变,许多老人更注重于后代的素质,而不再是数量的多少。因此,不少老人在退休后甘为照顾下一代而充当家庭教师和保姆的角色,虽操劳辛苦,但乐在其中,他们希望能给儿孙以最好的照顾和教育,希望他们长大后能有出息,以实现其后继有人的心愿。
3、老有所归按照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人作为一个社会性的存在,有归属的心理需求。青少年时,家庭完整,父母在世,这种需求表现为对家庭的依恋和对父母的依赖;而进入老年期后,子女纷纷“离巢”,家庭的完整性被分割,老人的孤独感油然而起,这时的老人需要的是一种精神上的归属感以排解孤独。正所谓“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许多老人在退休后都渴望回到自己的家乡,安度晚年。这体现的就是老年人叶落归根的心理。
4、老而有爱爱是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一种重要的表现形式,体现了老年人的一种精神追求。从夫妻关系来看,老年人对爱情的需求并不比年轻人少,只是他们用老年人特有的更深沉的依恋方式取代了年轻人那种轰轰烈烈的热恋。俗话说:“少年夫妻老来伴”,对于老年人来说,爱情在老年夫妻之间更多地表现为相敬如宾、相互扶持和照顾。当然,老年人不仅需要夫妻之爱,也需要子女的关爱。子女过于投入自己的事业和小家庭,疏忽了老人,往往会使老人产生孤独感和失落感。充分享受天伦之乐,拥有亲情的精神支持,是老人最大的幸福和欣慰。
5、老而受尊老年人都有受他人尊重的心理需要,但与中青年人那种因能力、业绩、财富而受他人羡慕和认同的心理需要不同,老年人更需要的是别人能够听取他的意见、看重他的经验、肯定他的过去。实际上,这种尊重经常反映在日常生活的各种礼仪中。例如,出门让老人先行,坐车为老人让坐,赴宴时让老人就上座等,对于这些照顾,老人其实可能并不真正在乎,重要的是从这些细节中老年人获得了一种受人尊重的心理满足。但是,老人也应该正确对待自己和尊重年轻人,不能倚老卖老。
(六)老年人兴趣的变化
兴趣是人们对事物、特别是新事物表现出的热情探究的一种心理倾向。老年人兴趣方面的心理变化主要表现为对事物的淡化、对事物的关注面趋于狭窄,对新事物缺少激情。由于老年人见多识广、经历复杂,加之高级神经活动反应的减。
老年人调查报告范文 篇5
现年82岁家住上海北京西路1565弄的顾久震是个电脑迷,1998年,花9100元捧回奔腾100电脑,又添置了打印机、扫描仪、刻录机等,1999年将原有电脑更换成奔腾3,并增加了硬盘和内存。他担任上海老年大学静安分校电脑提高班班长,一个礼拜老年大学要去好几次。
顾久震只是静安区老年人中的一个影子。静安区户籍总人口为309762人,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72247人,占总人口的23.32%,静安区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比例排名全上海第一。近日,在交通大学的支持下,静安区老龄委办公室开展了有关“静安区老年人生活质量”的大型问卷调查,对XX年的千名接受过调查的老年人进行跟踪调查。
本次调查对象有偶的人数比例占近三分之二,三分之一的老人为单身。在无偶的354名老年人中,女性占80.6%,男性占19.4%,其中只有3人表示想结婚,占所有无偶老人总人数的0.8%。
◎真正用于文化娱乐的只有每月30.57元/人
在950名退(离)休人员中,退休金在1000元以下的有509人,占53.6%。除退休金外的其它收入水平。退休后继续工作的老年人有34人,占调查总人数的3.4%。老年人其他收入的来源:104位老年人的其他经济收入来源最多的为“子女、亲属补贴”,其次是“再工作报酬”和“投资收入”。
被调查老人的平均每月消费支出为970.33元。饮食仍然是日常生活中消费比重最高的部分。被调查老人家庭所拥有的电视机、冰箱、电话的拥有率都超过了90%。
调查显示,1000位被调查老人的平均每月消费支出主要用于饮食、医疗和公用事业费,难以积蓄。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提出的以恩格尔系数判定生活发展阶段的一般标准:60%以上为贫困,50%-60%为温饱,40%-50%为小康,40%以下为富裕。调查中计算出1000名老人每月消费支出之和为964656元,饮食消费之和为438858元,两者相除得到恩格尔系数为45.5%,据此,静安区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处于小康标准,但是这样的计算方法具有较大的缺陷,由于恩格尔系数没有把医疗费用计算进,所以就算在表面上看来老年人的生活已达到小康水平,但是实际上老年人除了饮食以外的其他支出也是主要花费在医疗保健和公用事业费等方面,真正用于文化娱乐的只有每月30.57元/人,某种程度上反映了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并不高。
本次调查的老年人大多数在上个世纪70、80年代退休,退休金较少,虽然近年来上海市多次为退休职工加工资,但是由于退休金基数太小,加退休金并没有显示出明显改善他们生活的优点,只是起到一个拉平退休金的作用,老年人的收入相对于全社会来说仍然处于中低阶层。
◎纯老人家庭目前生活中最大困难是什么?
调查中,纯老人家庭的老人对目前生活中最大困难是什么进行了选择?选择“寂寞”32人,选择“看病”119人,选择“购物”42人,选择“烧饭”63人,选择“洗衣服”69人,选择“打扫卫生”164人,选择“维修”110人,选择“收入少”49人,选择“邻里不和睦”6人。
调查中,知道街道有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或老年生活护理服务社的老年人占大多数达到63.7%。在回答是否需要得到街道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或老年生活护理服务社的帮助时,仅有50.4%的老年人回答希望。
在397名希望得到小时工性质的家庭服务员入户服务的老年人中,其中希望得到吃饭服务的有88人,洗衣服服务的264人,打扫卫生服务的348人,护理服务的85人,洗澡服务的73人,陪送看病服务的106人,购物服务的64人,聊天、读书报服务的30人,其他服务的35人。大部分老年人每天需要的服务时间在1-2小时之间,占到需要帮助老年人总数的80.1%。能承受每小时6元的占69.3%,每小时8元的占4.3%,每小时10元的占2.2%。有24.2%希望得到服务的人没有经济承受能力。
在297名希望得到社区站点形式的日间照料服务的老年人中,其中希望得到吃饭服务的有192人,洗衣服服务的178人,洗澡服务的127人,理发服务的166人,购物服务的71人,维修服务的201人,聊天、读书报服务的80人,文化娱乐活动服务的60人,日托服务的`43人,其他服务的33人。在经济承受能力方面,有56名老年人表示可以按照市场价格接受有偿服务,占18.8%,196名老年人表示希望按成本价格接受低偿服务,占66%,45名老年人没有能力,希望无偿服务,占15.2%。
在207名希望得到邻里志愿性质服务的老年人中,需要安装求助电铃19人,需要聊天、读书报的106人,需要定期上门探望的74人,需要代购物品的43人,需要陪送看病的69人,需要其他服务的64人。
在调查中发现,目前仅有158名老年人即占到本次调查15.8%的老年人接受了社区提供的服务,而其他绝大多数老年人没有能够享受到社区提供的服务。本次调查的1000位老年人中,仅有17位老人享受居家养老补贴,2人享受百岁老人补贴,4人享受95岁以上长寿补贴,总体来说接受补贴的老年人比例很低,补贴面非常狭窄。
负责这次问卷上门访谈的人员在他们的上门访谈过程中,遇到一些事例证明有相当部分的老年人由于生大病等原因实际生活非常困难,但是他们的退休金收入超过了政府规定的范围,就无法享受到政府的补贴,使他们的生活更加雪上加霜。
其中一个较为典型的事例是:四平居委会有一对夫妇,没有子女,男主人60多岁,患有癌症,女主人50多岁,先天性心脏病,他们两个退休工资加起来超过XX元,不符合政府的补贴条件。但是由于女主人整日要卧床,一动都不能动,所以必须要请全天的保姆。这样一来,他们的退休金收入其实是远远不够的,此类不符合补贴条件但是又实实在在存在困难的空巢家庭或孤老在静安区并不鲜见。
这次调查显示,空巢户老人占四成。随着住宅建设的发展,这种趋势还将继续发展。这些老人的日常生活无法得到家庭成员的帮助,特别是高龄老人和健康状况欠佳的老人,生活将陷入困境。
◎千名老人中有201人愿意进养老机构养老
调查显示,千名老人中有201人愿意进养老机构养老,其中家中无人照料是愿意进养老机构养老的主要原因。
愿意进养老机构的老年人经济上能承受的水平在600元以下的占9.5%,600-799元的占20.9%,800-999元的占38.8%,1000元以上的占30.8%。
在不愿意进养老机构养老的251名中,有18.7%是因为经济负担不了。此外,有7.9%老年人认为不适应集体生活,32.6%老年人认为家里养老能更享受天伦之乐,26.6%老年人不愿意离开熟悉的环境,还有其他原因的13.9%。
对“以房养老”认同度。在关于老年人是否愿意通过房屋倒按揭或出租的形式来以房养老的调查中发现,仅有7.7%的老年人愿意采用这种方式,18.1%的老年人明确表示不愿意,而绝大多数占74.2%的老年人表示没有考虑过这个问题,说明这种新型的观念没有得到很多老年人的认同,而老年人对此的熟悉度也相当低。
在354名拥有住房产权的老年人中,有9%的老年人愿意“以房养老”,可见是否拥有住房产权对于老年人选择“以房养老”会有一定的影响,老年人不愿意采用“以房养老”的原因较为多样,其中最多的原因是没有个人产权证和家里有人照顾。
全区愿意进养老机构养老的老人超过一万五千人,这对静安区机构养老服务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而目前养老服务设施严重不足,全区床位数不足老年人的1%。而地处市中心的静安区,地价房价居高不下,也很难大面积的发展养老机构。
◎老人普遍反映无法承担高额的医疗费
调查显示,参加医保的占90.3%,没有参加医保的占9.7%。1000名老年人中有876人参加了退休职工互助医保,占总人数的87.6%,另外124人没有参加,占总人数的12.4%。没有参加医保的原因是:不是退(离)休职工50.5%,外地单位40.2%,其他9.3%。
千名老年人中有36%的老年人感到医疗费用支出有困难。一年个人医疗费用支出500元以下的32.1%,500-999元的14.4%,1000-1499元的18.0%,1500-1999元的7.5%,-2499元的9.1%,2500-7000元的16.2%,7000元以上2.7%。XX年一年人均个人医疗费支出为1708.8元。最高个人承担数额为60000元。
调查中老年人普遍反映无法承担高额的医疗费用,一年人均个人医疗费支出为1708.8元。有36.0%的老年人感到医疗费用支出有困难。在座谈中大家也谈到,由于医保规定的报销费用过低,很多老年人都需要自己支付相当部分的医药费,加上现在医院将许多药都被归为自费药,使得老年人更感到负担有困难。很多实际的事例反映出来的问题是,一些老年人收入处于中等,不够政府的补助条件,因此怕生大病,所以平时也不敢在其他方面多花钱,都要留着负担医疗的开支。特别是一些从外地退休回来的老年人,在医疗费用支出和医疗报销方面的困难明显。
三里坊居委有一位从外地退休回来的孤老,由于退休前是教师,所以退休金在外地相对来说算比较高,超过1000元,不符合上海市和静安区规定的补贴标准,但是该老人由于身体不好,所以确实存在钱不够用的情况,并且由于老人没有上海的医保,生了病要去外地报销,报销周期长报销金额又少,更为老人造成了经济上的压力和生活上的不便。调查中老人普遍呼吁能够得到政府社会的更多帮助和照顾,在医疗费用方面再给予更多的优惠措施。
◎老年人每天时间分配首位是看电视
调查显示,绝大多数老年人都有兴趣爱好。兴趣爱好前五位的项目是,看电视电影、看书看报、闲聊、体育运动、戏曲。
除睡眠休息和吃饭时间外,老年人每天时间分配首位是看电视,其次是做家务。各类活动时间安排与老年人的兴趣爱好基本一致,每天花在看电视上的时间最多。
参加老年大学状况。调查显示,17%的老人参加老年大学的学习。参加老年大学的学员在性别、年龄、文化上有一定差异,女性高于男性,女性为63.5%,男性为36.5%;文化程度高的多于文化程度低的,大专及以上参加的为49.1%,文盲参加的为8.1%;年龄越低参加的人越多,70岁以下的为47.4%,71-80岁的为35.7%,81-89岁的为10.2%。
老年人调查报告范文 篇6
一、调查目的
为了进一步了解和改善老年人的生活水平情况,让社会各个阶层的人对老年事业有所关注,使老人的生活质量得到提高,健康医疗等方面得到充分保障,我们对连云港市老年人进行了整体生活状况的抽样调查分析。
二、调查背景
1、调查对象
连云港市老年人(包括各个街道、小区、路边、敬老院等)
2、调查方法
大多数情况,我们调查小组自设问卷,但考虑到多数老年人的文化水平有限,无法动手完成问卷调查,因此,在随机走访的过程中,我们对能清楚表达自己思想观点的老年人做一对一的谈心调查,即访谈式调查,我们以和老人聊天的方式将问卷中所涉及的问题在此过程中问及,调查员同时记录下谈话的大体内容,回到学校后进行整理归纳。对于那些不能清除表达思想观点的老人,我们则采取询问其监护人的方法,例如在走访敬老院时,我们主要是对敬老院的负责人(院长)询问,从其口中了解敬老院每位老年人的'整体生活状况。
3、调查样本分布
此次调查样本总量35份,汇总显示:被调查样本涉及各个阶层、各个文化水平老年人,年龄段介于60岁至90岁,其中老爷爷占62.9%,老奶奶占37.1%,
三、发现问题
在老人饮食生活方面,院长告诉我们,工作人员会经常变动饭菜类型,会给老人买水果或其他休闲类食品。过年过节都会做相应的饭菜和他们一起过节,而且平时自己也和老人生活在一起。今年物价上涨对他们的生活质量有很大的影响,饮食方面自然会有所下降,但总体还是保持的很好。
关于老人生活费问题,大部分老人是有儿女供给的,还有部分是靠自己的退休或者离休工资,还有孤寡老人是靠政府补贴和自己的资助来生活的。
其他方面:从院长那我们了解到在这儿的老人凡是有儿女的,儿女都算是孝顺的,拥有不同文化水平的老人给人的总体感觉也是不同的,老人们随人都老了,但有很多时候他们还是在意自己的一些比如形象、生活环境、饮食等方面的东西。老人彼此之间有相互照顾的,也有彼此看不顺眼的,就像大家说的像小孩,有时候会很固执的坚持一个想法。
四、原因分析
对于敬老院里的老人,他们大多数在自己生活上不能自理,而家里人又都忙于工作,没有时间照顾,而且现在生活条件好的家里都装修的很精致,怕有老人在家麻烦;另外还有历史造成的原因,比如来自中国台湾的那位老人;最后可能真的犹豫本身已是孤寡老人,只能把敬老院当成自己的家。但住在这家敬老院的老人大多身体或者心智在存在问题,所以他们的业余生活相对而言也比较枯燥无味。
对于住在小区里的老人们,他们的公共娱乐场所就比较多,适合老年人的休闲娱乐健身场所也不少,这些老年人因为生活很富足,空余时间较多,所以他们平时的业余生活也比较丰富,生活很满足。
最后,对于那些还在劳作的的老人们,他们的子女固然孝顺的居多,大多尽了赡养义务,却仅仅满足于维持老人生活的温饱水平,老人们在精神上缺少慰藉,没有什么心思玩乐,令可在劳作中充实自己。
五、解决问题的办法
对于敬老院,我想我们可以呼吁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这个老年群体,引起全社会的关心,使得老龄事业得到较快发展,从而进一步了解和改善敬老院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生活状况,对养高养老机构服务质量提出建议,进一步实行规范化管理,提出相应管理办法及改革措施提供科学的依据,使得敬老院的老人们过上更好的生活。
对于那些生活条件相对而言较好的老人群体,我们仍然需要呼吁社会给予更多的关爱,让他们时时刻刻感受到温暖,不会觉得孤独.
对于那些生活在底层的老人们,我们则更需要时时刻刻都关爱他们,在每一个瞬间,在每一个路口,每一个拐角处,哪怕是报以一个微笑.让他们能真真切切的感受到,关爱他们的人无处不在。
六、结论
通过此次为期一周的社会实践调查,从整体上说,我们的收获还是有的,我们看到,连云港市绝大多数老年人的生活状态还是比较乐观积极、健康向上的,老有所终,而且连云港市养老保障能力,医疗保障能力,老年活动场所、设施建设,社区老年服务建设等均有比较大的改善,然而,当中仍就存在一些不足,比如老年人整体文化程度不算最高,健康状况偏差,老年人社会参与热情以及愿意给他人提供帮助方面表现相对较差。大部分老年人都替子女着想,在家庭关系、自我权益方面,老年人家庭都比较和睦,子女孝顺。在护理照料方面,都以家庭成员提供照料为主。总之,我们应该清楚认识到优势和劣势,让连云港市的老年事业得到长足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