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门弄斧议论文【优秀11篇】》
古代用“班门弄斧”批评那种无知却又好卖弄的人,而现今鼓励人们大胆地表现自我,敢于显露自己的本领,挑战权威,有时会说“弄斧必须到班门”。以下是细心的小编小月月给大伙儿找到的11篇班门弄斧议论文,希望对大家有一些参考价值。
内容导航
关于班门弄斧议论文5 篇1班门弄斧议论文 篇2班门弄斧议论文 篇3班门弄斧议论文 篇4班门弄斧议论文 篇5班门弄斧议论文 篇6班门弄斧议论文 篇7班门弄斧议论文 篇8班门弄斧议论文 篇9班门弄斧议论文 篇10班门弄斧议论文 篇11关于班门弄斧议论文5 篇1
从古至今,无论在字典里还是在人们口中,总认为“班门弄斧”就是在行家里手面前卖弄自己的才能,因而容易受到众人的鄙薄和否定。显然,社会上对班门弄斧的人总是排斥的,但是为什么非要把弄斧者往坏处想呢?我认为,敢在鲁班面前弄斧的人,一定是个敢于向权威挑战的人,其精神是值得称道的。
陈景润曾偶然发现华罗庚数学着作里的错误,写信给华教授,华教授真诚地接受了批评并及时作了改正,并且因此发现了这颗数学新星,为陈景润日后辉煌成功创造了十分有利的条件!这说明,敢班门弄斧者绝非平庸之人,在“弄斧”中他既指正了高手的不足也对自己的新学之物作了一些肯定与修改。事实证明,一个人若想要有所提高,也只有到“班门”那儿弄斧,才能求得“真经”。
《三国演义》一百二十回,“无名小辈”在关公门前使刀弄枪的数不胜数,最后一个乃是魏将庞德,他在关公风头最盛时请命出征,不时在关公面前使刀。其刀法令关公击节叫好,虽然最终关公在“温酒斩华雄”之类的丰功伟绩后添了一条擒于禁,斩庞德的赫赫武功,但世人从未耻笑庞德“不自量力”。可见,到班门去弄斧之人,是要有非凡的勇气的。自满者,不会去请教,因为他觉得没人可以去自己相比。自暴自弃者,亦不会去,因为他缺乏信心,太看轻自己,唯有自信且谦虚之人,才会去班门“献”艺。这种精神难道不值得颂扬吗?
英国人塞缪尔。约翰说过:“无愧于有理性的人生活,必须永远在进取中度过,”“弄斧”之人为求得真才实学敢于在班门面前“献”艺,这说明他们身上有一种不断探索开拓的精神。人类在发展中不断会发现新的奥秘,如果墨守成规,没有一种挑战精神,我们这个世界就不会进步。
在科学的发展史上,有不少伟人是“班门弄斧”而取得成功的。所以,我们要提倡“班门弄斧”,正是指要善于学习前人理论,而在此基础上,又敢于破除权威的影响,提出自己的见解。这样一种对待权威的态度是科学的、全面的。俗话说: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权威不等于科学,权威的理论更不是永恒不变的真理。就说木匠的祖师鲁班,他的手艺再高明,也不能和现代的科学工艺相比。我们又怎能总抱着“祖师”的牌子不放,不敢越雷池一步呢?
不敢“班门弄斧”,正是由于受权威的左右,失去了自我。不敢“班门弄斧”,就不能推陈出新,历史怎能向前发展,科学怎能更快的进步?
而“班门弄斧”,是不盲从、有主见的表现,是敢于发表自己的思想的`表现。这样的精神,正是我们社会所缺少的。
班门弄斧议论文 篇2
一。把不是分论点的句子说成分论点
例1 文题:留一道缝隙
大千世界,滚滚红尘,潮涨潮落,生生不息。面对名与利,面对个人与集体、寂寞与热闹、失败与成功、现实与未来,有的人为自己留一道缝隙,举重若轻,收获丰盈的人生,而有的人却不堪挤压和重负,羁绊于生命之重。学会留一道缝隙,这是生命的大哲学。(中心论点)
庄子为自己留了一道缝隙。(分论点一)
先秦诸子,谁不想做官?谁不想通过世俗的权力来实现自己的乌托邦之梦?但濮水之畔的庄子心如澄澈秋水,心如不系之舟。面对两个身负楚王使命的使者,他持竿不顾。权势于庄子并没有什么吸引力,真正吸引他的是清波粼粼的濮水。于是历史记录了他那至今还在茫茫天宇回荡的声音:“往矣!吾将曳尾于涂中。”一句话,便推掉了在俗人看来千载难逢的发达机遇,将许多人甚至愿意用生命来求取的相位扔进了濮水。
庄子守护着自己的灵魂,为心灵留下了自由舒展的空间,他的灵魂也成为一个神话,于是也就有了一棵孤独地在深夜看守心灵月亮的树。
苏轼为自己留了一道缝隙。(分论点二)……
福楼拜为自己留了一道缝隙。(分论点三)……
老师在给学生讲如何拟分论点时,把“庄子为自己留了一道缝隙”、“苏轼为自己留了一道缝隙”、“福楼拜为自己留了一道缝隙” 说成分论点,说它们都是论证中心论点“学会留一道缝隙,这是生命的大哲学”的。这是不妥当的。这三句话只是段前主旨句,有些主旨句确实是分论点,有些并不是。像这里的三句话就不宜说成分论点。判别段前主旨句是否分论点,关键要看它们与中心论点的逻辑联系。对中心论点“学会留一道缝隙,这是生命的大哲学”进行论证,主要的是解决“为什么”的问题,即“为什么说学会留一道缝隙,这是生命的大哲学”。围绕这个问题分点分条地来论证,就可能产生分论点;围绕这个问题一段段地举例,就只能是举例。
例2 文题:实话实说
开头:中央电视台《实话实说》栏目观众众多,得到观众的喜爱。这很难说是值得高兴还是让人悲哀。但可以肯定的是,我们要做到说实话(中心论点)。
分论点一:实话实说成为关注焦点和社会热点,究其原因,是现实生活中假话太多。当说实话不能为人带来什么,而说假话却可以带来实惠的时候,说假话就成为一种必然。(论据:周正龙因“虎照”引起全国关注;南京一老太太诬蔑一小伙子撞伤她,要求赔偿。)
分论点二:同时,实话实说这一话题受到关注,也反映人们并没有完全丧失说实话之心。在假话横行的社会,人们依然存在说实话的希望。(论据:巴金等)
分论点三:实话实说很大程度上说是一种个人修养与道德。我们无法改变整个社会风气,却可以改变自己。我们可以从自身做起,做到只说实话。(论据:社会生活,个人经历等)
结尾:也许说实话真的无法给你带来什么,但是真正的个人修养是不以利益为前提的。只有说实话的人才能坦荡从容地立足于世,只有说实话这个社会才能构建和谐,所以,我们要说实话。
一般而言,分论点是一句话。老师在课堂里把文章中间三个段落的前面两三句话都当作分论点,属误判。中心论点是“我们要做到说实话”,那么,论证的工作主要的就是:围绕它分点分条来论说“为什么”要做到说实话或“怎么样”才能做到说实话。老师所说的三个分论点其实就不是能够对中心论点进行论证的文字。本文不是典型的用几个分论点论证中心论点的议论文,老师却把段落前面的话都当作分论点,容易造成误导。
二。分论点中的关键概念互相交叉
例3 文题:这山望着那山高新解
分论点一:这山望着那山高,是一种永不满足的精神。
分论点二:这山望着那山高,是一种精益求精的精神。
分论点三:这山望着那山高,是一种进取开拓的精神。
分论点四:这山望着那山高,是一种力争上游的精神。
“永不满足的精神”、“精益求精的精神”、“进取开拓的精神”和“力争上游的精神”,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并列关系,它们之中存在因果关系、从属关系、交叉关系,从逻辑分类的角度看,属严重犯忌。
例4 中心论点:要善于班门弄斧
分论点一:班门弄斧,是一种积极进取的态度。
分论点二:班门弄斧,是一种开拓创新的精神。
分论点三:班门弄斧,是一种永不言败的激情。问题与上例相似。
例5 中心论点:贫困,是一本没有写字的作业本(有很多事需要做),但可以让人做满各种各样的作业。
分论点一:让人写上丰富多彩的文字。
分论点二:让人画上绚丽多彩的图案。
分论点三:让人记录生动感人的故事。
分论点四:让人倾吐真挚深沉的情感。
分论点三与分论点四是交叉关系,又一起从属于分论点一,逻辑不严谨。
例6 中心论点:作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领导者、组织者,党的各级领导干部尤其要做俭以养德的表率。
分论点一:领导干部俭以养德,是我们事业发展的现实需要。
分论点二:领导干部俭以养德,是广大人民群众的迫切愿望。
分论点三:领导干部俭以养德,是自身健康成长的内在要求。
分论点四:对于领导干部而言,俭以养德不仅是素质要求,也是一种精神境界。
分论点五:俭以养德,对于一个人的成长、对于一个民族的发展都至为重要。
分论点三与分论点四属概念交叉,分论点五中的“一个人的成长”与分论点三和分论点四是从属关系,“一个民族的发展”与分论点一是交叉关系,逻辑不严谨。
例7 中心论点:坚持就是胜利。
分论点一:坚持需要内在动力,即明确的目标。(生存本能,活着出去)
分论点二:坚持需要主观意愿,即意志力。(相信自我有能力,能面对,能坚持)
分论点三:坚持需要客观条件,即物质基础。(周围必须有最低要求的生存条件,比如水,比如氧气等)
分论点四:坚持需要他人合作,即不断在改变的其它因素。(鼓励与帮助,比如同事的鼓励,外面的救援等)
分论点二的“主观意愿,即意志力” 与分论点一中的“内在动力”是从属关系;分论点四与分论点三是从属关系。逻辑上不严谨。
三。分论点在表述时有语病
例8 中心论点:微笑是最美的符号。
分论点一:微笑是最美的符号,因为它能化解人们之间的矛盾。
分论点二:微笑是最美的符号,因为它能给人以自信,激起人们前进的火花。
分论点三:微笑是最美的符号,因为它昭示人们拥抱明天的太阳,战胜与自己对抗的一切。
“激起人们前进的火花”表意不清。
例9 文题:爱,用心来传递
分论点一:请露出笑容,把心澄静清澈,用真诚传递爱的心志。
分论点二:请道一声礼让,把心放宽飞翔,用宽容传递爱的感情。
分论点三:请伸出双手,把心焙烘加热,用帮助传递爱的信号。
没有“澄静”这个词,属生造,“把心澄静清澈”,表意不清;没有“焙烘”这个词,属生造,“把心焙烘加热”,表意不清。“把心放宽飞翔”表意不清。在拟分论点时,是要注意句子的整齐凝练,但这必须是以准确清楚的表达为前提的。以文害意,文理不通,就不好了。
例10 中心论点:坚持就是胜利(明确提炼分论点的角度。从“怎么样”角度展开构思)。
分论点一:坚持需要韧性。
分论点二:坚持需要不坠之志。
分论点三:坚持需要耐得住寂寞的孤独。
分论点四:坚持需要知其不可为而为的大智大勇。
可说“耐得住寂寞”,也可说“耐得住孤独”,但“耐得住寂寞的孤独”,显得重复。论点或分论点是文章关键的语句,它们通顺准确与否,不是小事。
四。一个分论点中包含了两个内容。
例11 中心论点:如何才能有涵养
分论点一:要有涵养,就要有一颗真诚善良的心灵,要有一种海纳百川的胸襟。
分论点二:要有涵养,就要培养健康的审美情感。
分论点三:要有涵养,就要高扬理想的风帆,乘风破浪前进。
分论点四:要有涵养,就要不断读书丰富人文素养。
分论点一中有两个内容:“要有一颗真诚善良的心灵”,“要有一种海纳百川的胸襟”。既然是拟分论点,并且把这种方法作为行文的基本方法,就应该条分缕析,整齐匀称。这也是逻辑清晰严密的内在要求。
例12 中心论点:不要轻易说“不”。
分论点一:不要轻易说“不”,可以使我们遭遇挫折时,更加理智更加坚韧。
分论点二:不要轻易说“不”,可以使我们面对苦难时,更加沉着更加勇敢。
分论点三:不要轻易说“不”,可以使我们更有信心更有力量。
这是一篇高考高分作文中的分论点,仔细分析起来,其实还是有毛病的。“遭遇挫折”与“面对苦难”属于交叉关系,“坚韧”与“沉着”、“勇敢”也属于交叉关系,不严谨。尤其是,每一个分论点都包含了两个内容,论述时未能都同时兼顾,造成分论点与论述分论点的文字脱节。这也是教学中的常见问题。
在拟分论点的教学中我们还可以见到其他的问题:各个分论点逻辑起点不同一,没注意分论点中的关键概念的逻辑层级关系,以及子项可以穷尽母项等等。
班门弄斧议论文 篇3
一、单字激活,赋予动态美
古人作文、写诗最讲究炼字造句,炼字在很大程度上就是精心挑选富有表现力的动词,很多的古诗词往往因为一个动词的妙用而意境顿出,这也就有了贾岛“推敲”的千古美谈,再看看“春风又绿江南岸”、“红杏枝头春意闹”、“稻花香里说丰年”这些诗句中“绿”、“闹”、“说”这三个动词的妙用,使得诗句的意境幽美而深远,诗意醇厚而浓香。
对于像“墙”、“桥”、“窗”、“路”……这样单个名词的话题作文,拟题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就是紧扣话题,精心选择一两个富有表现力的动词,文章的标题就会眉目传情,双眸生辉。例如:
1.以“墙”为话题:掀掉心灵之墙;打造“穿透”心墙之术;高墙内外的期盼
2.以“窗”为话题:擦亮你的窗口;别关上你心灵之窗
3.以“桥”为话题:搭起生命之桥;守住你精神家园的大门;理解,串起你我他
4.以“路”为话题:走好人生的每一步;路在你脚下;人生短暂,紧要处就几步
5.以“树”为话题:头顶烈日,脚踏大地;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匍匐大地,根深才能叶茂
6.以“灯”为话题:黑暗中的使者;点亮心灵那盏灯;来自灯的温馨;人生航行需要航标灯
二、巧借诗词,翻出新意美
古典诗词以其博大精深的思想、丰富的内涵成为中华民族五千年灿烂文化的瑰宝,借用人们耳熟能详的古诗词,不仅能唤起人们对古典诗词美好意境的回味,又能引发人们对当今现实的深刻认识。如:
1.教室里头夸先进,听取掌声一片
2.才气才露尖尖角
3.失败不是无情物
4.“减”学生苦,“增”学生苦
5.人生自古谁无搏?
6.我寄希望与明日
7.问君何能尔,努力能成功
8.师言抵万金
以上标题是以学生谈学习为话题的拟题,借诗的形象,翻出新意,给人耳目一新之感。
三、利用修辞,增强情趣美
修辞就像是一道大餐中的食盐,缺其不可。用好了修辞,就会使标题有新意,有情趣,从而熠熠生辉。如:
1.拟人:草原在哭泣;小鸟在呼唤;绿化,绣出一片新天地;归来吧,自信!;老鼠对猫的秘密挑战书
2.夸张:减负刮起“龙卷风”;千年等一回;师怒一声吼,地球抖三抖;千年月色,万年情
3.对偶:坐着读书,站着做人
4.比喻:诚信是金;尊重是张通行证;心灵是一棵会开花的树
5.对比:鲜花与荆棘;勤奋与懒惰
6.顶真:读书乐,乐读书
7.回文:“打假”岂能“假打”
8.反语:培养不孝儿女八招
这些标题运用了修辞,因而或生动形象,或含蓄深沉,或文采飞扬,就像一盘盘美味佳肴,脍炙人口。
四、巧卖“关子”,妙设悬念美
评书表演艺术家之所以能让观众、听众欲罢不能,除了故事精彩,情节生动,和其娓娓道来,妙语连珠的精湛技艺外,还在于他们对故事情节发展的节奏把握得恰到好处,他们总是在情节的最关键之处打住,给听众留下一个悬念。话题作文和材料作文标题的拟定,也可以翻新俗语或成语,以形成鲜明的反差,给读者留下悬念。如:理直“气”壮;班门弄斧又何妨;做“贼”心不虚;临时抱佛脚也管用;旁观者未必“清”;成人之美非君子;弄虚作假升级版;“破罐子”不破摔。
也可以巧卖关子,留点悬念,以吊读者的胃口。如:欢笑中的叹息;追求生活中的那截树枝;十六岁,老朽了;考试魔鬼定律;两个女孩一台戏;一只老鼠的手记;谁的眼泪在飞;我与168,不得不说的故事。
以上作文标题,个个都吊足读者的胃口。其实,在拟定文章标题方面,除了议论文的标题可以直露一点,直接表明作者的观点外,记叙文的标题大多可以含蓄一点,诗意一点,不把话说实说尽,给读者以“犹抱琵琶半遮面”的神秘感,这样的题目才更有吸引力。
五、巧用歌词诗词,转换意境美
话题作文的拟题,也可以根据话题的需要,正面模仿或反面模仿名句名诗、俗语或成语,为我所用,从而展示出文章标题独特的艺术魅力。请看:
1.“诚信”话题:众里寻它千百度
2.“思念”话题: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3.“环保”话题:我想有个家――一只小鸟的心声
4.“宽容”话题:风中有朵雨做的云
5.“理解”话题:对面的老师看过来
6.“亲情”话题:世上只有妈妈好
7.“读书”话题:爱你没商量
8.“学习”话题: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再比如巧借俗语、成语等:
1.君子动口不动手
2.当局者清,旁观者迷
3.弄斧定要到班门
4.道是无情却有情
5.有心本可贵,诚信价更高
6.酒香也怕巷子深
7.每逢佳节倍思“清”
8.“忠言”也要“顺耳”
六、巧用标点,构筑形式美
有人说,标点是“无声的符号,有声的语言”,此话不假。不少优秀的文章,精美的段落,总是巧妙地借用标点,“不着一字,尽得风流”,淋漓尽致地表达出自己的情感。正如鲁迅先生的《论雷峰塔的倒掉》最后一句:“活该。”一个句号,力透纸背,对法海之流予以辛辣的讽刺。此外,《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也创造性地使用了一系列的标点符号,巧妙而准确地表情达意。
在近年来的中考中,不少考场作文的标题也成功地靠妙用标点,巧配文字,给阅卷老师以耳目一新之感,增添了文章标题的形式美。如:
1.成功的伴侣――诚信
2.诚信,难道也要“出口”转“内销”?
3.那人,那山,那狗
4.生活――网?网!
5.,?!……与他
6.5〈2=0
7.?+。=!
8.爱?爱!
巧用标点,不仅增加了文章的形式美,也增加了标题的意蕴,使文章的标题更耐人寻味,引人入胜。如上面的《,?!……与他》,用文题中的四个标点写出了他“豆芽菜似的身材,爱发问的习惯,丰富细腻的情感世界以及广泛的兴趣爱好”,人物形象呼之欲出,产生了“领异标新二月花”的艺术效果。再比如《5〈2=0》,用文题中的数字和符号“〈”“=”组合,反映了当今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相脱节的情况:在学校五天的学习,比不上双休日里的放松,最终教学效果等于零。既形象、生动,又含有哲理,是一种有个性的创意。再如《?+。=!》,网瘾使“他”陷入困境,学业一落千丈,父母老师伤透了心,怎么办?最后经过家长、老师的一番开导,“他”终于结束了那场令人不堪回首的噩梦,句号用来表示悔过和醒悟。经过努力,“他”成功了,成了一名品学兼优的学生。
班门弄斧议论文 篇4
阎都督摆宴的目的,是想在众人面前显示一下他女婿的才华,让其女婿将早已精心准备好的文章背得滚瓜烂熟,届时假装即席而作,好在众文士面前炫耀一番。于是。酒过三巡之后,阎都督提议大家即席题诗作赋,以助酒兴。
在座的宾客,知道内情的纷纷谦让,不明就里的却一个个摇头晃脑,浅唱低吟,引得阎都督与其女婿暗自窃笑。正在兴头上的阎都督心想,久闻王勃大名,也看过他一些佳作,但不知他能否“七步成诗”、有没有即席作赋的真功夫,于是便请王勃当场献技。想不到王子安竟毫不谦让,拿起狼毫,饱蘸浓笔走龙蛇起来。这不仅使阎都督大感意外,就连在座的众宾客也都斜眼看着王勃,以为他写的也不过是些老生常谈的文字而已。好在阎都督也是精通诗文,颇有识才之能,惜才之德,当他看到王勃下笔如烟云,满纸皆繁丽,字字胜珠玑时,开始惊奇了。特别是当他看到“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等绝妙佳句时禁不住拍案叫绝,抚掌赞叹道:“真天才也,当垂不朽矣!”于是。阎都督当即示意其女婿不必再“班门弄斧”了,并诚心诚意地邀请王勃坐到自己的身边,命人将王勃的《滕王阁序》精心装裱,高悬大厅中堂;又命将此“序”刻石勒碑,让其与滕王阁共存同辉。阎都督这一慧眼识才,礼贤下士的举动,引来满堂的喝彩叫好声。
散席后,阎都督又把王勃请到自己的家里做客。让座献茶后,叫来夫人和孩子与王勃见礼。他亲自陪同王勃在都督府的后花园游览,时而饮酒赏菊,时而临池观鱼。时而谈诗论文,时而感叹人生,真有相见恨晚、忘年至交的味道。
班门弄斧议论文 篇5
论文摘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中学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在教学中,树立现代教育观念,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巧妙设疑、鼓励质疑,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创新,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是素质教育之核心。中学语文属基础教育学科,在传统的教学中,注重对传统文化的继承性学习,注重学习已经确立起来的观点、方法和原则。这种学习方式,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由于中学语文的学科特点,决定了它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过程中具有一定的优势,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应对此进行努力地研究、探讨,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方法,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实行创新思维教育。
一、创新精神的涵义
创新精神是一种勇于抛弃旧思想旧事物,创立新思想新事物的精神。具体说,创新精神是一种永远不满足已有成果,坚持与时俱进,永不停滞的精神。我国著名企业海尔集团提出创新是“创造性地破坏”,也就是说敢于破坏原有的框框,探索新的规律、方法;敢于根据事实和自己的思考,同书本和权威质疑,不人云亦云,说自己的话,走自己的路,新颖、独特、灵活地应用已有的知识和能力解决新问题。孔子云:“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句话辩证地阐述了创新精神。
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在中学语文的教学中,教师不仅要使学生获得必要的知识,而且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中学语文的教学目标之一就是要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灵活性和独创性。学习中学语文过程就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通过对中学语文的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逆向思维是创新思维的一种,逆向思维是一种打破常规的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式是从事物的相反方向去思考,提出与一般常理不同的观点。逆向思维训练,能够帮助学生突破思维定势,引导他们从新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如在写材料作文时,教师可引导学生运用逆向思维对所给的材料进行分析,打破传统思想的束缚,使材料出新。“班门弄斧”的故事,常用来批评没有自知之明的人,教师引导学生从逆向来思考,可确立“不要过于迷信专家、权威”,“要敢于向专家、权威挑战”,“要提倡班门弄斧的精神”的中心论点。这样,拓展了学生的思路,文章立意新颖,给人耳目一新之感。
三、巧妙设疑、鼓励质疑,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质疑就是提出疑问,质疑是创新的前提,对事物敢于质疑才能有所创新。教师要鼓励学生发问质疑,使学生在学习中不断引起疑问,获得新的发现。学生不但要敢于质疑,更要善于质疑。
目前,一些学生不敢质疑,其原因有三:第一,学生没有很好地掌握所学的知识,因为知识是质疑的条件和基础;第二,教育氛围不佳,没有形成敢于质疑的风气,个别教师不注重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对于敢于质疑的学生没有给予及时、恰当地鼓励;第三,一些学生性格内向,由于胆怯、缺乏自信心而不愿表达。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对学生要积极引导、积极鼓励,允许他们有不同的想法,尊重学生发表的意见,延缓对学生意见的评判,保护好学生质疑的积极性。
质疑要讲究方法,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采取批判的态度对待课文,把课文作为审视、研究的对象,对课文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技巧进行评判,发现课文的正误、优劣,发表个人独到的见解。教师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引导学生进行质疑:第一,从字、词、句入手;第二,从重点、难点入手;第三,从作者的写作思路入手;第四,从作者的思想感情入手;第五,从文章的表达方法入手。如在学习《师说》时,经过教师的积极引导、鼓励学生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其皆出于此乎?”一句,翻译时一般译成“原因大概都出在这里吧!”或“它的根源都产生在这里。”这个句子本是疑问语气,为什么在翻译时变成了感叹语气或陈述语气?这一问题的提出引起了全班学生的兴趣,大家纷纷议论,试寻找到一个合理的解释,有的同学找不到合理的解释,就提出了各种设想。这一问题的提出和解决,活跃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丰富的想象力和巨大的创造力,而学校教育正是培养具有丰富想象力和巨大创造力人才的摇篮。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树立新的教学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大胆质疑,引导他们善于从多角度看问题,养成求异创新的思维习惯,努力把他们培养成敢于探索、善于创新的合格人才。
参考文献:
班门弄斧议论文 篇6
首先,形式灵活自由。在杂文里,信件、广告、传单、药方、电视剧本、广播、演讲、应用文等,随时可以拿来借用,甚至网络BBS、新闻、采访、现场直播……都可以当作杂文的形式来实验。故而杂文总给人一种创新的印象。从2007年考试大纲来看,杂文可以以所有文体的面目出现。
其次,杂文最主要的手法是讽刺。杂文的针对性很强,只要这世上还有荒谬的事情,杂文就大有用武之地。在批驳的同时,给敌人以辛辣嘲讽,所谓“嬉笑怒骂,皆成文章”。
此外写杂文常常要通过贴切的比喻,或者运用类比、讲故事、成语典故来增强文章的生动性、趣味性、形象性。例如,鲁迅就将杂文比喻为“也照秽水,也看脓汁,有时研究淋菌,有时解剖苍蝇”的“小小的显微镜”,很生动地显示出杂文精悍的特点和战斗的作用。
综上,杂文表达自由,可谓变脸大师,但万变不离其宗,那就是一定要有内容、有主题、有思想、有感情。在此基础上,怎样更有利于表达,就怎样写。
高考作文使用杂文须结合高考作文要求,这里强调几点。我也学高考作文评分标准,将其分为基础等级和发展等级。
[基础等级]
立意有的放矢,形式有模有样
杂文创作只须针对社会现实,而高考作文首先面对60分的作文题。
杂文对文章针对性的要求比议论文高,不摆出错误的观点,不拉出嘲讽的对象,也就没有杂文。要牢记这个“的”――你要击中的作文题。
前面说杂文可以看成是文体中最具有创新精神的文体,是变脸大师。你可以写信件、广告、传单、药方、电视剧本……但写信件就是信件,写药方就得像个药方,这就叫“有模有样”。
[发展等级]
一、立意新与形式新并重
杂文欢迎创新的结构形式,而考场作文特别注重恰当的结构形式。
立意上求新则更为重要,即从新的方面认识事物、表现事物,言他人所未言,体现出自己的创造性。如和是清代臭名昭著的大贪官,近几年在电视荧屏上频频“亮相”,甘肃考生《致和的一封信》就以书信体与之交流,利用时空错位,亦幻亦真,亦庄亦谐,亦正亦反,以生动幽默的笔触,剖析了和肮脏的灵魂,使历史和现实巧妙地叠印在一起,给人以有益的启示。又如前几年福建考生的一篇为曹操“平反”之作――《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臣》,众人眼中的“白脸奸臣”,在作者笔下却成了一位才华盖世的“治世能臣”,侃侃而谈,有理有据,引人入胜。
二、知识性与幽默感并存
好杂文少不得引经据典,也离不开机智幽默。没有满腹知识,不懂幽他一默,杂文就杂不出水平和境界,杂文就缺少可读性和感染力。
名人格言、诗词歌赋,是杂文用典的极好内容,但用典提倡“推陈出新”。杂文作为针砭性非常强的文体,它必须立足于生动鲜活的现实;说古,也要取意于解决现实矛盾和人们密切关注的热点问题。如“班门弄斧”历来用于讽刺那些在行家里手面前卖弄本领的人。但时代变迁,一经思考,我们也许会有新的认识,其实“班门弄斧又何妨”?
杂文是文字的漫画,杂文一般都含有幽默和讽刺的因素,幽默和讽刺能使杂文更充分地释放思辨的理性力量。真的幽默,毫不造作,常从平淡中揭示崇高、于荒诞中提示理智、在任性表达中提示警策真理。对于不公、对于丑恶、对于阴暗,幽默的言辞往往比严肃的抨击更有杀伤力。
三、把握分寸,激浊扬清
高考作文常有道德指向,考生的价值观全在其语言的分寸感里,对付敌对势力,如李登辉、陈水扁的“台独论”以及伪科学,须抓住其要害尖锐地“冷嘲加热讽”,务必穷追猛打而后快;对普通老百姓中存在的缺点和不足的讽刺,是诤谏性的,既要一针见血地指出其消极作用及其思想根源,又要注意把握分寸,抱着与人为善、治病救人的态度。
班门弄斧议论文 篇7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寓言故事的基本情节及其表现方法,熟悉其配画、插图的画法风格,进一步了解文学与艺术形式的联系。
过程与方法目标:用丰富的绘画手段表现单幅或者连环画面,在合适的机会利用学生的寓言配画作品与其他学科相联系进行策划、制作表演与展示,培养学生的理解力、创造力和综合实践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体会寓言和神话故事中蕴含的深刻道理,增强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领悟传统文化所蕴涵的人文精神。
教学重难点:
重点:把握住寓言和神话故事的中心寓意,并选择恰当的情节把它表现出来。
难点:寓言或者神话故事中最能体现寓意情节的选择以及画面绘画艺术的个性化设计。
课前准备:
教师:寓言、神话资料,范作,学生作品等。
学生:寓言、神话资料及颜料、彩纸等绘画工具。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角色表演(狐狸和乌鸦)
师:你知道这什么故事吗?选自世界上最古老、影响最大的寓言《伊索寓言》。由于形象生动、寓意深刻、富于哲理,在全世界流传两千五百余年而经久不衰。
师:
今天我们来学习如何为我们熟悉的‘寓言和神话故事’配画上插图。(揭题)
二.新授
1.欣赏壁画、石画(出示古老的石画)
师:寓言和神话是人类最早的文化产物之一。人类很早就会使用这种极古老的文学形式,北魏敦煌莫高窟第257窟九色鹿本生故事距今已有一千多年了;二千多年前的汉画像砖上画神话故事。都是人类生活智慧和艺术想象力的结晶。
2.什么是神话?说一说你熟悉的神话故事。
神话:通过对各色神话人物的塑造表达了古代劳动人民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和渴望。
(《女娲补天》《后羿射日》《沉香救母》《嫦娥奔月》《精卫填海》……)
3.什么是寓言?说一说你熟悉的寓言故事。使人趋向聪明、理智、沉稳。
寓言:通过简洁幽默的小故事来表达深刻的道理。
(《狐狸和乌鸦》《龟兔赛跑》《揠苗助长》《班门弄斧》《疑人偷斧》《杯弓蛇影》……。)
4.看图区分寓言和神话,进一步了解寓言和神话的区别。
5.师:下面就让我们来做个游戏,怎么样?(看图猜故事)
师:你是怎样猜到的?(引导学生说出画面创作的要素)
生1:
我是通过故事中主人公特点看出来的
师:(板书:主人公的特点)
生2:还要看故事的主要情节与场景
师:(板书:情节与场景)对啊,每一个故事都有一个或几个非常重要的故事情节,只要抓住这个主要的故事情节和主人公的特点,就会很容易的表现这个故事了。
师:比如说揠苗助长,我们应该抓住哪个故事情节
生:农夫乐呵呵的正在往上拔禾苗。
师:狐假虎威呢?
生:……
三.欣赏优秀学生作品
四.合作与互助
创作表现
1.小组讨论
师:我们可以用什么方式来表现寓言和神话呢?现在让我们分小组讨论一下,在讨论之前呢,老师给你们一个小小的建议,你们首先来选择一个故事,再来分工合作,看看故事适合哪种方法来表现。
生:(讨论)
2.学生汇报
师:哪个组先来说说?
生1:我们组每三个人又分成了三个小组,每个小组画一幅画。
生2:我们几个商量了,XX、XX和XX画背景。XX、XX和XX主要人物,最后我们几个一起来表演。
师:你们组太有创意了,让我们给他们掌声,鼓励一下,好不好?还有哪个组想汇报一下?
生3:我们想用彩泥来表现《
》。
生4:我们组想画寓言故事《龟兔赛跑》,一共画4幅连续的画。
师:那能说一下,在这个故事中你们要抓住那四个主要的情节画呢?
生4:第一幅是起跑的时候、第二幅是兔子跑在乌龟的前面、第三幅是兔子睡着了,乌龟超过了它、第四幅兔子在奋力的追赶,而乌龟却取得了这次比赛的胜利。
师:看来你们所有的同学都有了自己的任务,那老师就期待着你们的作品了。
3.学生分小组创作
五.表演与展示
快乐评价
1.欣赏学生作品
师:(完成的作品粘贴在黑板上)欣赏各小组作品,说出你最欣赏的作品,在选择一幅说出应该改进的地方。
生:……
2.第二小组运用做好道具,上台表演。
生:(表演)
师:同学们,他们表演的好不好?
生:好
师:让我们把最热烈的掌声再一次送给第()小组。
同学们,故事伴随着我们成长,神话让我们有一双飞翔的翅膀,寓言让我们懂得了生活的道理,那么老师也希望,在今后的每一天一比一天过得更美好。
六.拓展与延生
激发兴趣
1.欣赏运用其他材料和方法表现的故事作品,拓展学生的创作思维。
2.自行设计主人公,自编自演一个寓言故事。
板书
寓言和神话(造型大胆夸张)
班门弄斧议论文 篇8
自古以来,世间都流传着这么一个成语——班门弄斧。意思是什么已经不言而喻,一般这种情况下人们都会感到相当尴尬、难以收场。为什么?因为没有对方强大而感觉自己丢了面子,这是一种自尊心受损的表现。但是我却不这么认为,我觉得,“弄斧”就应该到“班门”。
每当我们开始接触一个全新的领域时,往往会不得要领,从而展现出来的就是笨手笨脚。事实上这并不代表什么,既不能说明人家笨,也不能说明别人就是不如自己,这只是刚刚拿起一件新事物时的人们的统一表现罢了。但当一些别有用心的人给这一表现冠上了“菜鸟”“笨蛋”等贬义词之后,这仿佛就变成了一件见不得人的事。一般“班门弄斧”指的是在鲁班门前舞弄斧子。比喻在行家面前卖弄本领,不自量力。但是我们换一个角度去思考,在一个领域取得的进步,都是在失败中总结出来进而慢慢成长的。有一句话在作文中大概已经被用烂了——“失败乃成功之母”,在一件事情失败的同时,我们要知道,这也在无形之间告诉我们一条错误的道路,从而去避免这一错误的再次发生。也就在一定程度上指明了正确的方向,所以人们才会给“失败”加冕为王成“成功之母”
如果我们在这一领域上通过失败取得了某些小小的成果,并且再也难以在短期内再次通过失败取得进步的话,不妨去“班门”前摆弄一番斧头。我们万不可尝到了一点甜头就沾沾自喜,只知道拘泥于自己的一亩三分地里占山为王,要知道“人外有人,山外有山”,你永远不知道你占的这座山头到底是哪位神通的一角。
所以很多时候,在真正的强者面前,我们才能暴露出自己真正的缺点,从而取得一个很大的突破。
举个例子,比方说练字。大家都知道,练字是一件必须要有惊人的耐心和毅力,通过天长地久的积累才能小有成就的事情。它能帮助我们陶冶情操,在生活中的应用也是多种多样。都说“字如其人”,一手好字往往可以给人留下一个不错的印象。但很多人都表示,明明自己买的字帖已经不计其数,各大名家的字帖都练了个遍,甚至可以将现代著名书法家的名字倒背如流了,自己的字原来什么样,现在还是什么样。为什么?这其中就暗含着弄斧到班门的道理。字帖,往往都是在例字上覆盖一层半透明的膜,然后再让我们去照着例字描。这样子养成肌肉记忆基本是不可能的,为什么?因为我们这样只会拘泥在描摹这一层面上,描一遍而已,试问谁不会呢?我们要做的是在白纸上照着例字一笔一划地学,学间架结构,学笔画顺序,学一个字的力度和灵魂所在!
字帖就好比是上文所说的占山为王的山,白纸则是山外的另一番天地,只有跳脱出这座山,才能看见自己身上的缺点,从而用更高的标准去要求自己,用全新的视角去审视自己,才能有更高的眼界,更博大的胸襟。
再比如说,一个学生本来在一个学校里读书,这个学校在这个省排的是倒数。学习风气很糟糕,这个学生在这里很上进,跟身边的同学比起来已经相当努力,于是他在这里基本都能取得年级第一的好成绩。在中考的时候,他勉勉强强挤进了重点中学,才终于发现自己以前的眼界是多么的狭窄。在好的重点中学里,有优秀的同学,有人跟自己竞争,学习风气的优良,压力的陡增,可以说,在这里,没有人是不优秀的。为了一个更高的成绩,这个学生就不得不继续努力,比以前更加努力,有一天,他跟以前的同学聚会,听到他们只考了个三本就已经沾沾自喜,才惊觉二者之间的差距。这就是环境塑造一个人的完美事例。以前,这个学生跟比自己弱一些的学生相比较,如今,他到了真正的强者面前去争斗,正是因为对手的强大,才造就了这个学生现在的优秀。
所以说,不要惧怕跟高手比较,而是应该自豪,自己能与强者一较高下,“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这才是真正的目的。
班门弄斧议论文 篇9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联想拓展法
这诗句本意是描写情人之间的默契,而在写作构思时,题目中的信息(材料、要求等)与平时积累的信息之间也需要这份默契。而要把握住这点“灵犀”,就要学会打开写作思路的方法——联想。联想,是指根据事物的特征,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事物联系在一起。联想的内容可以是人、事、物,也可以是某种概念、观点等。联想建立在对事物的观察和事物之间内在联系的把握上。
对于有些事物,孤立地去谈,容易显得平淡、枯燥。如果展开联想,由当前事物联想到与之相关的其他事物,在它们的相互联系中,去突出事物的特征,揭示事物的本质,这样不仅使议论更深入,而且可以使思路变得开阔。
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
——分类组合法
这词句本意是抒发对春天逝去的感叹。我们把它用在写作中,在打开思路的时候,特别是面对比较抽象的论题,如果笼统地谈,文章内容往往拘于一隅,很难展开。这时候,我们可以考虑将所要讨论的事物予以分类,各个击破。
分类的依据有多种,或按时间,或按空间,或按逻辑,因文而异。分类,不仅能打开思路,而且使人看到深层的问题。由此看出,分类法是从各个角度来认识事物的性质,把抽象的论题具体化的一种方法。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层层递进法
这诗句原意是指,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这是欣赏景致的方法,是追求人生境界的途径,也是写作构思的一种技巧。我们在议论文写作过程中会碰到一些比较抽象的概念,如果只就概念本身来谈,就很容易使议论空泛、肤浅。这时候,可以考虑采用递进法,层层深入地对概念进行透彻地分析。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反弹琵琶法
这是别开生面、推陈出新的一种构思方法。在议论文写作中,有些看起来已有定论的问题,如果从另外的视角去观照,就会发现未必如此。这就需要我们拿出破旧立新的勇气,推翻传统的看法,提出新的见解。这种运用逆向思维出新意的方法,我们称之为“反弹琵琶法”。
科学地进行“反弹”可以使我们的思维上升到较高层次,会给人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如“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是千百年来流传的名言,似乎是不可改变的真理,但仔细研究一下就会发现,这个观点意在强调环境对人的影响,而外因总是要通过内因起作用的,因此,在一定的条件下,这句话是有一定局限性的。这样,我们就可以写如《近墨者未必黑》这样的文章来阐明观点:每个人都应加强自身修养,做到“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班门弄斧”通常比喻在行家面前卖弄本领,其讽刺意味是很明显的,而华罗庚却主张“下棋找高手,弄斧到班门”,意义就更深刻了。“艺高人胆大”的道理不言自明,而“胆大人艺高”也有一定的道理,因为胆大的人会勇敢地对高难度动作进行探讨,从而不断创出新招。有意识地培养这种思维习惯,将使我们的作文创出新境界。如果使用得巧,则可以收到出奇制胜的效果。
不过,在运用此法时,不能刻意地为了标新立异而忽略事实根据,那样就成为哗众取宠了。逆向求异应在一定的语言环境或特定的社会背景中进行,只有严格遵循客观规律,准确把握事物的本质,才能避免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
——辩证思考法
要想对素材进行分析,就离不开辩证思考。辩证思考往往需要用发展的眼光、联系的观点,一分为二地看待事物。
班门弄斧议论文 篇10
相传,李白死后葬在采石江畔,来往的文人墨客总爱在他的墓前提诗。一日,一位名曰梅之涣的文人经过,见此情景,便愤然在墓前提曰:“采石江畔一坏土,李白诗名传千古。来来往往一首诗,鲁班门前弄大斧。”其是在讽刺那些自不量力的人,这便是班门弄斧的典故。我对梅之涣的认识不敢恭维。
我认为敢于在名家前面显示才能、提出异议的人往往自我意思强,能大胆的表现自己。老子说过“自胜者强”,现代革命家也说:“人就是应该有顽强表现自己的精神。”伯乐当年发现千里马,不也就是千里马不凡的一声长嘶吗?《史记》写毛遂自荐时,面对平原君的不信任,毛遂的一番论述颇为精彩:“这是因为我到今天才叫你看到这锥子,要是你早点把它放在袋里,难道光露个尖儿吗?”毛遂自比冒尖的锥子,而他正是具有了这种自我意识才赢得了展示才能、留名青史的机会。反之,若不敢在鲁班门前耍耍“大斧”,就没有了出人头地的机会,岂不碌碌一生?
同时,“班门弄斧”贵在于有认真的科学态度,向权威提出质疑,不人云亦云。富兰克林就敢于向权威挑战,以风筝试验了巴黎皇家学院罗勤院长的观点,证实打雷是一种放电现象。我国女科学家修瑞娟也是如此,敢于提出不同观点,最终她的微循环机制得到了世界的公认,被称为“修氏理论”。其实,“大斧”到底“耍”得是否完美并不重要,至多在高手面前露个破绽,贻笑大方,总比那些怯懦保守而又自高自狭的“老朽”强上千倍万倍。
班门弄斧议论文 篇11
――《道德经・第五十六章》
前日打开电视,正好李义道长在讲课,其中提到老子的《道德经》中的一句名言,叫做“知者不言,言者不知”,意为,知道的人不说自己知道,而不知道的人则说自己知道。确实,有很多人说“我知道”,其实什么都不知道,而那些内涵很深的人,外表看不出来,却什么都知道。但是仔细想想,却又有些茫然,老师是知者,难道说自己不知道?看来上列解释不尽其意啊!
又一日,与女儿说起这个问题,闲聊之下倒有几个解释。
中国的文言文含义很丰富,表达却很简短,比如说这个“言”字,我常常读经,看到有“须菩提白佛言”,意思是须菩提尊者向佛主说,又见到“佛告须菩提”,也就是说佛主对须菩提尊者说,不要“言”而用“告”。通常大家很熟悉的《论语》用“子曰”,意为孔子说,而不见用“子言”,可见“言”是用在一定的范围的,而非同于今日的说。古代的官员用“进言”皇帝,黄帝曰如何如何,没有见到“曰”皇帝,皇帝“言”如何如何的。如此判断,“言”用在下级对上级,学生对老师,晚辈对前辈,凡夫对智者,而反之用“曰”,或者“告”。
我们回头来看“知者不言,言者不知”,可以解释为在比自己懂得更多的人面前,我们不能说自己懂了,自己知道,如果你在班门弄斧,则说明你无知。
而对于学生来说,老师比他们懂得多,当然要说,要教育他们,但不是“言”,而是用“曰”,或者“告”,如果在无知者面前都不说自己知道,那就大错特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