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作文 > 作文体裁 > 演讲稿 > 演讲与口才 > 通俗练声高音(精选3篇)正文

《通俗练声高音(精选3篇)》

时间:

通俗练声高音(精选3篇)

通俗练声高音 篇1

通俗唱法的艺术特征

1.质朴的声音;通俗歌曲内容与形式的广泛性和平民化,使得其演唱者的普及程度亦十分高,也就是说,多为未受过专业声乐训练的人员。因此,通俗唱法的声间运用,大都接近自然形态,也就是一种质朴的本色的声音。即使在其发展过程中,吸收融合了多种声乐艺术的发声方法,并且自身也在变幻升华,但其基本特征仍是质朴的。在现代社会,许多专业性质的通俗歌手已把通俗唱法的水平推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但都十分小心地保持通俗唱法的这一重要的艺术特征,从而使之既有别于已形成成套科学理论体系的美声唱法,又有别于饱含着丰厚的文化积淀的各种类型的民族唱法。从某种意义上说,质朴的声音已不仅是一种天生的自然形态,也是通俗唱法为区分于其他唱法的一种刻意追求。

2.独特的韵味: 韵味独特亦是通俗唱法重要的艺术特征。在业余歌唱爱好者中,大多并未接受过声乐训练,嗓音条件一般,但演唱通俗歌曲时,仍颇具艺术感染力,这正是因为通俗唱法的平民化与广泛性,造成一种纯真动人的韵味。这种韵味,可以是歌曲演唱风格质朴率直的体现;也可以是其独特的声音技巧,包括声音的控制与放开、强烈与轻柔的对比以及气声、哑声、嘶裂声、喊唱声等等的灵活运用;也可以是情感表达的本色与自然。总之,是一种天然去雕饰的本色意韵。

3.夸张的表演:通俗唱法在表演中,除完成歌曲演唱一般要求节奏、音准及吐字清晰之外,还常运用声音或形体动作的强化来达到情感的表现,即往往借助于夸张性的表演,加上电声乐器的强力伴奏,更常把这种夸张的表演形式推至极致。这种表演所造成的氛围,已不仅仅是歌唱者自已投入,而是扩展开来,对周围的观众,具有极强的煽动性。这也正是众多的青年人为之倾倒的缘故。

4.自弹自唱,歌舞一体:通俗唱法的歌手一般都比较注意外部形体的表演。有的借助一样乐器(一般是吉它),自弹自唱,有的在歌唱的同时,配以舞蹈动作。舞蹈动作的选取或编排,都是根据歌曲的风格及情绪来设计,大部分通俗歌手,多只在唱的同时用手势或脚步的变化来辅助表演,而有的歌曲舞蹈性较强,就需要专门为之设计动作。通俗唱法的形体动作,多是借鉴现代舞的某些步态和身段,如霹雳舞、拉丁舞、的士高及太空舞等等。通俗唱法的这一艺术特征,最能吸引青年人的参与。 一.气息训练 将身体与精神放松一些,气息调整均匀,空气不要吸入过满,不要太刻意注意姿势及口、鼻吸气的动作,因为身体状况处于常态时,外界气压大于身体内压力,在完成正确的吸气息动作后,肺部即形成负压,空气自然进入肺部,这样在演唱时吸气迅速,在话筒前无任何杂音。

通俗练声高音 篇2

通俗唱法的发声起点是“让声带立即振动起来。”它和传统声乐在声音效果上的根本区别是:西洋传统唱法的“基音”是被“共鸣”所掩盖的,而通俗唱法的“基音”本色是完全“暴露”的。虽然说传统唱法建立在说话那样自然的基点上,但每个人说话习惯不都是一样的,有的人说话粗重,有的轻浮,有的甚至不用“真声”。那么通俗唱法要求的“说话”状态是何种含义呢?应该是指平时说话时的“最低音高”位置上,自我感觉好象嘴巴长在喉下说话。这和传统唱法要求的“喉头放下来”不是一个意思。

后者发音的喉音比通俗唱法“放下来”的喉位要低得多。不少学过声乐的人都可能知道“气泡音”。但他们发气泡音的目的是为了放松声带,其实目的正好相反,“气泡音”是声带积极起来的最佳起点。(它的声音效果也正好非常像摩托车的发动声)作为通俗唱法的入门方法,“气泡音”无疑是较理想的选择。因它就是最低音高。但这种“气泡音”怎样“过渡”到歌唱呢?在接触这个问题之前必需要先认识一下通俗唱法中最本质的发声特点----收缩声带。

接下来的工作是从“闭口”的Hm转为“开口”的Hm,再从开口的Hm过渡到e或o元音,再逐渐扩展到另外三个元音EH、AH、AW. 整个过程必需始终坚持这个原则----声带的压缩。具体的要求是把声音压缩成一个“点”。为了坚持声带振动这个前提,这个点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不能离开声带前闭幕式端这个核心位置。

那么,怎样说明这一个基本功的完成呢?铁尺磨成针的比喻当然夸张了一些,但如果把声带前的这个“聚声音”练到小如针尖时,便达到了上乘功夫了。这时出来的声音中,始终“贯穿”着一根可感觉的细如游丝的“线”,这如同老式电灯泡中那根能发光的钨丝一样。发光时的灯丝,视觉上比原来粗上千百倍,其实仍细如毛发。歌唱的发声原理也一样,声源虽细如游丝,声音却如灯光一样能强弱控制自如,千万不要把看到的灯光的粗细,理解为灯丝本身的粗细。许多不知其理的歌唱者最容易进入的“误区”之一就是拼命“扩大声带的振动面积”来放大音量,结果不是高音更上不去就是唱坏了嗓子还不知为什么。在西洋传统唱法的训练中,这种方法也叫关闭----集中。目的是为了使声音通过声带压缩和气息的阻抗作用,使声音产生最大的穿透力,产生强烈的“亮度”。在通俗唱法中这种关闭----集中的方法被证明:在话筒音响效果的相互作用下,同样会产生出最佳效果。虽然通俗唱法不要求太强音量,也不需要传统唱法那样的具有金属光泽的声音效果,但在“集中”这个要求上却是完全一致的。在通俗唱法要求的“三感”中的“质感”,只有声音被压缩成针尖那样一个“点”时,才能被听者感觉到“磁性”。

通俗练声高音 篇3

1、爆发力技巧 所谓“强力度”从理论上讲就是气流冲击声带的力度较大。我们可以感受一下,生气时怒吼的状态,这个力度就是一种强力度。一般情况下,强力度的持续时间较短,往往都在瞬间完成。由于它的瞬间性,减少了气流冲击声带时的受力面,所以力量较为集中,因此这样发出的声音一般都是爆发性的,我们也可以将其称为“爆发力”,由于这种瞬间产生的“强力度”对于高音有着很强的推动性,因此对于处理高音具有很好的效果。

强力度的形成不但需要较强的气流(气息的作用),同时也需要将这股气流在瞬间沉入丹田,只有当气息在丹田形成支点后,声音才能获得根基,才能轻松的唱出高音。

练习歌曲: 《我很丑,可是我很温柔》(赵传)、《不见不散》(孙楠)、《听海》(张惠妹)、《剪爱》(张惠妹)、《想你的 365 天》(李玟)等。(尤静波/文 波普文化版权所有)

2、混声技巧 “混声”是一个专业声乐术语,通俗的解释,它就是介于真声和假声之间,半真半假的声音,即胸腔共鸣和头腔共鸣相结合的结果。对于一般人而言,对于混声的概念比较模糊,其实它就是一种“半虚声”。如伍思凯、顺子、陶喆等歌手在处理中高音区时都偏向“混声”。

混声的练习首先要以真声为基础,在真声的基础上掺进假声。比如在中音区唱一个“ i ”母音,我们要先在胸口的中心找到真声的基音,然后再寻找两眉之间的声音集中点。这样就使真声和假声得到了结合。练习歌曲:《大海》(张雨生)、《你爱谁》(伍思凯)、《 Melody 》(陶喆)、《别怕我伤心》(张信哲)、《回家》(顺子)、《约定》(周惠)等。

3、 假声技巧

“假声”从理论上讲它是指声带局部振动而发出的声音。通俗的解释,它就是一种“虚声”,但是它的这种“虚”并不是完全的虚,而是(声带)有控制的“虚”。假声的特点是音量较小,力度较弱,不易长时间的持续,而且需要充分的气息作支撑。虽然,这种声音在音量和力度上存在着一定的缺陷,但是从另一种角度来看,它却具有另一种魅力,因为它具有较强的难度,是一种技巧的象征,是声音表现力的展现。很多朋友由于缺少方法,唱到高音时往往都撑着脖子喊,其实高音并不一定要大声的喊唱,有时候用轻声的假声来处理也能得到很好的效果。

其示在假声的运用中,持续的假声演唱相对较为少见,一般都是采用“真假声转换”的技巧来处理。所谓“真假声转换”是指在真声的基础上瞬间换向假声,然后再及时地换回到真声区。这种方法对于解决个别“极高音”具有很好的效果。

当然,真假声的转换是需要一定技巧的,但是最重要的是先要排除心理障碍,排除以往对高音的恐惧,要大胆的尝试,试验多了,方法自然就慢慢形成了。练习歌曲:《爱要怎么说》(伍思凯)、《沙滩》(陶喆)、《认真的女人最美丽》(高慧君)、《红豆》(王菲)、《只有你》(黄绮珊)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