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校长演讲稿范文4篇》
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作为南开大学校长、学位委员会主任,现在,我宣布:
根据xx年6月23日南开大学学位委员会学士学位评定分委员会的决定,授予文学院、历史学院、哲学系、法学院、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外国语学院、经济学院、商学院、经管法试点班、马克思主义教育学院、数学学院、物理学院、化学学院、信息技术科学学院、生命科学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软件学院、汉语言文化学院、药学院、泰达学院的2805名本科毕业生,南开大学学士学位。祝贺你们!
同学们,在表达祝贺的同时,我还要特别向你们表示感谢。xx年,当我来到南开大学,你们是我迎进门的第一届学生。4年之后你们毕业了,而我这个校长还没“毕业”,还要不断努力做一名称职、能够受你们信任和欢迎的校长。
过去的4年,我们有了许多共同的经历。我们都在想办法让教书的安心把书教好,让读书的安心把书读好,让食堂把菜炒好,让我们的南开更好。我还记得你们给我打来的电话,发来的邮件,座谈会上的提问,还有贴在“我爱南开”上的留言。你们给我这个新校长出了很多主意,有的是客气的,也许有的是不客气的,但无一例外,都是珍贵的。就这样,我们一起变成了南开人,那种见到“河南开封”都会首先念出“南开”这两个的南开人。
此刻,站在这里,我有很多感言想要送给你们,最先想到的,是张伯苓老校长在那篇《对于南开校友的展望》当中说到的:“我希望我们南开的校友一齐燃烧起来,做事‘不自私’、‘肯为公’、‘持之以诚’、‘继之以勇’,努力于有益国家的事业!”
我希望今天的毕业生能够记住这句话,记住开学典礼时就讲过的“公”、“能”二,为了这个民族的复兴,去“燃烧”你自己。
去年,南开大学建校90周年,总理到学校对大家发表讲话,希望我们“坚持走南开的道路,坚持发扬南开的品格,坚持南开的精神”。
温总理说:“南开人总是把自己的命运同国家和民族的命运联系在一起。无论是在战争年代,还是在建设时期,这一点表现得非常清楚。”
同学们,今天是你们一段南开生活的结束之日,也正是你们把个人命运同民族命运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开始之日。
你们不能松懈。因为世上仍有饥饿、战争、伤痛、失学,因为中华民族仍未实现伟大复兴,南开人“知中国服务中国”的使命不会停止。
你们仍要进步。因为虽然在南开的本科学业已经结束,但新的学习刚刚开始。“无一事而不学,无一时而不学,无一处而不学”。
今天,我们庆祝你们从这个校园毕业了,我们也祝愿你们此后的人生没有不及格——因为“挂科”可以补考,人生只有一次。
在这里,我恋恋不舍地为你们送别。
我知道,南开留给你的不会只是光荣和快乐,一定也会有委屈和苦恼。但我相信,以后你会越来越想念新开湖畔的梧桐、图书馆前的灯影、马蹄湖里的荷花、大中路上的白杨,那是一种家的感觉。想家的时候,就常回家看看,不要跟家里断了联系。
亲爱的新校友们,请记得,南开的品格因你们而发扬光大,南开的精神因你们而生生不息!
90多年了,南开大学一直在这里。从1919年至今,南开录取过90届学生,总数不足16万人。但南开之所以受人尊重,就是因为这些学生的表现。今天,我不再重复历届校友中的那些熟悉的名,将来,你也是其中的一个!
加油吧,我亲爱的学生们。让我听到你们的好消息!
同学们、老师们,下午好。
我们这个世界,一直有一项缺憾:有经验的人缺少激情,有激情的人没有经验。而今天呢,有经验的教授和有激情的学生走到了一起,组织了这样一个“信息安全高校行”,从北邮开始,依次走向人大、北理工、清华和北大。然后还要推向全国。这么好的一个活动,我这个当校长的当然应该来祝贺。
大学的特点可以说就是经验与激情的融合。融合在一间间教室,融合在一组组实验,融合在一个个专利,融合在一篇篇论文。经验与激情之所以能在大学里融合,从而弥补这世界的缺憾,是因为大学校园里崇尚学术的自由和平等。
科学和技术的发展需要经验。经验是财富,不仅属于个人,而且属于社会。这也就是人们尊敬师长的缘故。一个大学、一个社会成熟的必要标志是尊重经验,善待学者。
逐年增长的经验,一不留心往往会掩埋激情,让暮气滋生。因此呢,在科学技术前沿冲锋陷阵的总是充满激情,开始积累经验的青年。一个大学、一个社会成功的必要条件是爱护激情,关怀青年。
激情的青年人人渴望拥有经验。然而,经验是真才实学,经验靠工作积累,应该懂得,学术态度的浮躁是取得经验最大的障碍。
上个月召开的第六届全国计算机应用联合会议,来稿 560 篇,录用 357 篇,这本来应该是很象样的会议,参会者应该大有收获,可惜注册参会人数只有 147 名,而最后到会宣读论文的仅仅剩下 78 人。
会议程序委员会主席还告诉我,他甚至接到两个电话,让人哭笑不得。一个要求更改第一作者名,原因是自己已有职称,拟定的新作者为了提职称需要一篇论文。第二个是说不会来开会,要求会议出具证明,说明论文已被录用并在第几页刊载。
学术界的浮躁,由此可见一斑。如果这样的浮躁学风蔓延,那么还谈什么建设一流大学?还谈什么建设科技强国。要说这学风浮躁根源,有历史的,官本位意识几千年;有社会的,按学历、身份支付薪酬的劳动分配制度;有管理的,把论文数目当作衡量人的标准;有文化的,狭隘的个人功利价值观。当然,我们的教育,也应该承担不可推卸的责任。
我想,一个大学真正的、非自我吹嘘的校风和学风,从她的学生教师参加学术活动、学术会议的表现就可以一目了然。因为在这里,没有应付上级检查的事先布置,没有班主任点名,没有任课教师提醒的目光,也没有成绩、考试和学分,这里反映的是真实的校风和学风,是对于科学和技术发展真正起作用的精神、态度和能力。
我今天很高兴,你们学生的协会自发组织参与了这次 " 信息安全高校行 " ,有这么多学生、这么多有名教授专家参加,而且还是在周末。你们的协会没有沾染上一点狭隘功利主义的色彩。你们组织的活动纯粹是为了学术、为了技术、为了社会的信息安全。我衷心祝愿“信息安全高校行”成功。也祝愿北邮 " 团结、勤奋、严谨、创新 " 的校训精神在你们的协会和你们组织的学术活动的推动下,蔚然成风。
谢谢大家。
亲爱的同学们:
激情的六月,热浪一浪高过一浪。近段时期,美丽校园的夜空,总会划过宿舍里传来的阵阵欢呼声,我不知道那是同学们在为所喜爱的世界杯劲旅摇旗呐喊呢还是在为毕业欢呼。我知道,球迷很多,还看到我们的女同学上报当“非女郞”(好像一个叫舒舒,一个叫刘荫是吧)。只是足球固然精彩,但与我们相距遥远,泱泱大国目前只有“呜呜祖拉”,无缘“大力神杯”。我们还是为自己欢呼吧,欢呼我们的胜利毕业!
今天我们在这里万人集会,以最隆重的场面、最热烈的方式为xx届毕业生举行毕业典礼。在这盛大的节日里,所有的欢呼、所有的荣耀、所有的祝福都归属于在场的每一位毕业同学!在此,我代表学校对圆满完成学业的同学们表示热烈的祝贺!向多年来为同学们健康成长付出辛勤劳动的教职员工表示衷心的感谢!向关注学校发展、关爱同学们成长的家长们表示诚挚的问候和深深的谢意!
时光如流,岁月如梭。年复一年,我们在这里送走了一届又一届毕业学子。年年岁岁人不同,岁岁年年情相似,心中既为你们的成才而欢欣喜悦,又为你们即将远离而依依不舍。你们在重大生活学习的点点滴滴,母校永远也不会忘记。你们面对百年不遇的干旱和高温天气,毅然挺进虎溪,虎溪校区因为有了你们而焕发勃勃生机;你们面对无情的汶川地震,虽心有惶恐却表现得井然有序,在救灾志愿者的队伍里出现了你们爱的足迹;面对来势凶猛的流感,你们镇定自若,积极配合学校的各项决定,让那肆虐的流感在我们校园未能得逞毫厘;不仅仅如此,你们还直接参与学校的建设,直接见证学校发展的历史,学校事业的每一点进步都凝聚着你们的青春汗水,学校前进的每一个步伐都留下了你们拼搏进取的印记;特别是80周年校庆,你们意气风发、激情满怀,所表现出的重大学子风范让海内外校友深刻记忆。在此,我要代表学校向你们道一声谢谢,感谢你们对重大发展做出的卓越贡献!
我不能忘记,你们在为重大发展做出杰出贡献的同时,也对我的工作给予了极大的支持和鼓励,也许对于你们大多数同学而言,我是一位“最熟悉的陌生人”,虽然我的讲话不是那么睿智,虽然我的歌声不是那么动听,虽然我打网球的动作不是那么标准,虽然我的工作还未达到你们的要求,但你们给了我最响亮的掌声,鞭策着我为学校贡献毕生的精力!对于我,你们可以选择“爱我或者不爱我”,而对于你们,我只能选择“爱你们或者更爱你们”!此般感情,是师生情,是朋友情,你们离开学校,变换的只是从学生到校友的称谓,但永恒的,是我们的情谊!再过20年,李晓红,一位七十岁的退休老人,依旧愿意在这里等你们,将去学点新歌,上台再为你们演唱祝福!
连日来,不管太阳多大、雨水多密,只要没有特别重要的工作安排,我都尽力参加各个学院的毕业合影。给每一个学院的学生照相是我的初衷,不拒绝在任何场合任何同学拉我合影是我的职责,但由于特殊原因,仍有动力学院和艺术学院等少数学院我未能参加合影留念,在此抱歉地向你们说声“对不起”。
几年前,同学们怀着对大学美好生活的憧憬和对科学知识的渴求,选择了重庆大学,在这里度过了你们人生成长过程中最为灿烂的流金岁月。大学生活是无比美好的,若干年后你一定还会记得,缙、云湖畔的晨读和民主湖旁的吉他,教室里占座的水杯和球场上激昂的叫声,宿舍里常年召开的“卧谈会”和考试前的“挑灯夜战”,难忘的英语四六级和那幸运的“425”及格线,还有思群广场上惊艳的“阿凡达”和知名度颇高的“国民校花”,外语角的邂逅、临江路上的等待、竹林里的浪漫,所有这些都将铭刻在你们的记忆。
当然,你们也一定还会记得食堂饭菜的“独特味道”,记得课桌、厕所里的“激扬文学”,记得操着一口“川普”的老教授,还有民主湖论坛上宣泄的“酣畅淋漓”,不过到那时,再提及这些你们一定都会泯然一笑,因为这就是母校!华中科大的根叔说:“什么是母校?就是那个你一天骂他八遍却不许别人骂的地方”,我还想再补充一句:“什么是母校,就是那个左看右看不顺眼,但还要回来看的地方!”
大学生活之所以美好,是因为毕业之后面临的社会非常现实。从明天起你们大部分同学就要离开校园,走入社会,临别之际,我作为校长,应当赠送你们临别寄语。在这里我不想用华丽的词语来堆砌赠言,只讲两个故事共勉。
第一个是关于不同大学文化培养出不同风格学生的故事。上司给下属布置工作,某著名综合性大学的毕业生听完后,还没动手开干就给上司讲了一大通“理论”,论证上司布置的工作有缺陷,建议上司应该这样,应该那样,老板对此极为不快,影响了这个毕业生的升迁和发展,不是炒鱿鱼就是被炒;另一著名理工科大学的毕业生,等上司交代工作完毕,立马表态保证在规定期限内完成任务,完成任务后才给上司谈他是如何创造性地完成任务,并提了很多创新性的建议,所以这个学生得到了重用,并且这个高校产生了很多大领导、大老板、大人物;我们重大的毕业生呢,接到任务后,任劳任怨、默默无闻、循规蹈矩地完成了所有工作,但做完就完了,没有把如何创造性的完成任务向上司讲,也没主动给上司提建议,所以重大的毕业生大多成了总工程师或副手,没有产生太多的大人物。讲这个故事,我是想提醒同学们,埋头苦干固然重要,但也不能因为埋头而默默无闻,淹灭了你们的创新意识和敢为人先的精神,希望你们既要传承“耐劳苦、尚俭朴、勤学业、爱国家”的重大精神,也要弘扬“求知、求精、求实、求新”的重大学风,甩掉第一个,赶超第二个,用你们改革创新的精神和敢为人先的胆略去展现新一代重大人的风采。
第二个故事是关于我自己的故事。我89年赴美国学习,刚去的时候每个月只有420美元的生活费,生活相当拮据。于是,我埋头苦干了1个月,完成了4篇研究报告,并且每天我坚持早起到实验室,导师每天晨跑的时候都看到我在工作。导师见我这个中国人如此刻苦,问我在美国生活有无困难,我如实说:“钱太少了!”,导师觉得找这么个助手不容易,立马决定从第二个月开始再给我每月美元的补贴,使我在那个年代一个月就成了万元户。我想告诉同学们的是什么呢?我想告诉同学们在任何岗位,首先要苦干做出一番成绩,有了资本后,要主动地寻找一种合适的方式提出自己的诉求,体现自己的价值。
亲爱的同学们,你们即将离开母校,各奔一方。“喊楼大战”上演最后的疯狂, “散伙宴会”两眼泪茫茫,“毕业留影”定格美好的回忆,“叫卖旧物”传承节约的风尚,无一处不流露出大家对大学生活以及老师和同的眷恋与不舍。一朝重大人,永远都是重大人。
请你们记住,无论你身在何方,无论你身居何职,当你成功时,请你告诉我们,母校会为你欢呼、与你分享;当你失落时,请你告诉我们,母校会为你分忧、为你祝福;当你思恋母校时,请你告诉我们,母校随时欢迎你,迎你回家看看。母校将是你们人生旅途中永远的港湾、坚强的后盾、温暖的家!
同学们,千言万语,难以诉说心中深深的离别之情;万语千言,难以表达心中真挚的祝福之意!我相信,今天,你们以母校为荣;明天,母校一定因为你们而骄傲!
再见了,同学们!祝你们一帆风顺,鹏程万里,一生平安!
亲爱的同学们:
激情的六月,热浪一浪高过一浪。近段时期,美丽校园的夜空,总会划过宿舍里传来的阵阵欢呼声,我不知道那是同学们在为所喜爱的世界杯劲旅摇旗呐喊呢还是在为毕业欢呼。我知道,球迷很多,还看到我们的女同学上报当“非女郞”(好像一个叫舒舒,一个叫刘荫是吧)。只是足球固然精彩,但与我们相距遥远,泱泱大国目前只有“呜呜祖拉”,无缘“大力神杯”。我们还是为自己欢呼吧,欢呼我们的胜利毕业!
今天我们在这里万人集会,以最隆重的场面、最热烈的方式为xx届毕业生举行毕业典礼。在这盛大的节日里,所有的欢呼、所有的荣耀、所有的祝福都归属于在场的每一位毕业同学!在此,我代表学校对圆满完成学业的同学们表示热烈的祝贺!向多年来为同学们健康成长付出辛勤劳动的教职员工表示衷心的感谢!向关注学校发展、关爱同学们成长的家长们表示诚挚的问候和深深的谢意!
时光如流,岁月如梭。年复一年,我们在这里送走了一届又一届毕业学子。年年岁岁人不同,岁岁年年情相似,心中既为你们的成才而欢欣喜悦,又为你们即将远离而依依不舍。你们在重大生活学习的点点滴滴,母校永远也不会忘记。你们面对百年不遇的干旱和高温天气,毅然挺进虎溪,虎溪校区因为有了你们而焕发勃勃生机;你们面对无情的汶川地震,虽心有惶恐却表现得井然有序,在救灾志愿者的队伍里出现了你们爱的足迹;面对来势凶猛的流感,你们镇定自若,积极配合学校的各项决定,让那肆虐的流感在我们校园未能得逞毫厘;不仅仅如此,你们还直接参与学校的建设,直接见证学校发展的历史,学校事业的每一点进步都凝聚着你们的青春汗水,学校前进的每一个步伐都留下了你们拼搏进取的印记;特别是80周年校庆,你们意气风发、激情满怀,所表现出的重大学子风范让海内外校友深刻记忆。在此,我要代表学校向你们道一声谢谢,感谢你们对重大发展做出的卓越贡献!
我不能忘记,你们在为重大发展做出杰出贡献的同时,也对我的工作给予了极大的支持和鼓励,也许对于你们大多数同学而言,我是一位“最熟悉的陌生人”,虽然我的讲话不是那么睿智,虽然我的歌声不是那么动听,虽然我打网球的动作不是那么标准,虽然我的工作还未达到你们的要求,但你们给了我最响亮的掌声,鞭策着我为学校贡献毕生的精力!对于我,你们可以选择“爱我或者不爱我”,而对于你们,我只能选择“爱你们或者更爱你们”!此般感情,是师生情,是朋友情,你们离开学校,变换的只是从学生到校友的称谓,但永恒的,是我们的情谊!再过20年,李晓红,一位七十岁的退休老人,依旧愿意在这里等你们,将去学点新歌,上台再为你们演唱祝福!
连日来,不管太阳多大、雨水多密,只要没有特别重要的工作安排,我都尽力参加各个学院的毕业合影。给每一个学院的学生照相是我的初衷,不拒绝在任何场合任何同学拉我合影是我的职责,但由于特殊原因,仍有动力学院和艺术学院等少数学院我未能参加合影留念,在此抱歉地向你们说声“对不起”。
几年前,同学们怀着对大学美好生活的憧憬和对科学知识的渴求,选择了重庆大学,在这里度过了你们人生成长过程中最为灿烂的流金岁月。大学生活是无比美好的,若干年后你一定还会记得,缙、云湖畔的晨读和民主湖旁的吉他,教室里占座的水杯和球场上激昂的叫声,宿舍里常年召开的“卧谈会”和考试前的“挑灯夜战”,难忘的英语四六级和那幸运的“425”及格线,还有思群广场上惊艳的“阿凡达”和知名度颇高的“国民校花”,外语角的邂逅、临江路上的等待、竹林里的浪漫,所有这些都将铭刻在你们的记忆。当然,你们也一定还会记得食堂饭菜的“独特味道”,记得课桌、厕所里的“激扬文学”,记得操着一口“川普”的老教授,还有民主湖论坛上宣泄的“酣畅淋漓”,不过到那时,再提及这些你们一定都会泯然一笑,因为这就是母校!华中科大的根叔说:“什么是母校?就是那个你一天骂他八遍却不许别人骂的地方”,我还想再补充一句:“什么是母校,就是那个左看右看不顺眼,但还要回来看的地方!”
大学生活之所以美好,是因为毕业之后面临的社会非常现实。从明天起你们大部分同学就要离开校园,走入社会,临别之际,我作为校长,应当赠送你们临别寄语。在这里我不想用华丽的词语来堆砌赠言,只讲两个故事共勉。
第一个是关于不同大学文化培养出不同风格学生的故事。上司给下属布置工作,某著名综合性大学的毕业生听完后,还没动手开干就给上司讲了一大通“理论”,论证上司布置的工作有缺陷,建议上司应该这样,应该那样,老板对此极为不快,影响了这个毕业生的升迁和发展,不是炒鱿鱼就是被炒;另一著名理工科大学的毕业生,等上司交代工作完毕,立马表态保证在规定期限内完成任务,完成任务后才给上司谈他是如何创造性地完成任务,并提了很多创新性的建议,所以这个学生得到了重用,并且这个高校产生了很多大领导、大老板、大人物;我们重大的毕业生呢,接到任务后,任劳任怨、默默无闻、循规蹈矩地完成了所有工作,但做完就完了,没有把如何创造性的完成任务向上司讲,也没主动给上司提建议,所以重大的毕业生大多成了总工程师或副手,没有产生太多的大人物。讲这个故事,我是想提醒同学们,埋头苦干固然重要,但也不能因为埋头而默默无闻,淹灭了你们的创新意识和敢为人先的精神,希望你们既要传承“耐劳苦、尚俭朴、勤学业、爱国家”的重大精神,也要弘扬“求知、求精、求实、求新”的重大学风,甩掉第一个,赶超第二个,用你们改革创新的精神和敢为人先的胆略去展现新一代重大人的风采。
第二个故事是关于我自己的故事。我89年赴美国学习,刚去的时候每个月只有420美元的生活费,生活相当拮据。于是,我埋头苦干了1个月,完成了4篇研究报告,并且每天我坚持早起到实验室,导师每天晨跑的时候都看到我在工作。导师见我这个中国人如此刻苦,问我在美国生活有无困难,我如实说:“钱太少了!”,导师觉得找这么个助手不容易,立马决定从第二个月开始再给我每月美元的补贴,使我在那个年代一个月就成了万元户。我想告诉同学们的是什么呢?我想告诉同学们在任何岗位,首先要苦干做出一番成绩,有了资本后,要主动地寻找一种合适的方式提出自己的诉求,体现自己的价值。
亲爱的同学们,你们即将离开母校,各奔一方。“喊楼大战”上演最后的疯狂, “散伙宴会”两眼泪茫茫,“毕业留影”定格美好的回忆,“叫卖旧物”传承节约的风尚,无一处不流露出大家对大学生活以及老师和同的眷恋与不舍。一朝重大人,永远都是重大人。请你们记住,无论你身在何方,无论你身居何职,当你成功时,请你告诉我们,母校会为你欢呼、与你分享;当你失落时,请你告诉我们,母校会为你分忧、为你祝福;当你思恋母校时,请你告诉我们,母校随时欢迎你,迎你回家看看。母校将是你们人生旅途中永远的港湾、坚强的后盾、温暖的家!
同学们,千言万语,难以诉说心中深深的离别之情;万语千言,难以表达心中真挚的祝福之意!我相信,今天,你们以母校为荣;明天,母校一定因为你们而骄傲!
再见了,同学们!祝你们一帆风顺,鹏程万里,一生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