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作文 > 作文体裁 > 演讲稿 > 升旗仪式演讲稿 > 2017年开学第一周升旗发言稿正文

《2017年开学第一周升旗发言稿》

时间:

2017年9月3日。

这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日,亦是全国人大常委会以立法形式确立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后的第二个纪念日。

中国有句老话,知史明鉴。这话如果翻译得更直白一些,恰如前西德总统魏茨泽克的名言,“对历史闭上眼睛者,望不见未来”。

中国还在逐梦的路上,尽管有自信、有自觉,仍在筚路蓝缕,风雨兼程,尤不能数典忘祖。今年2月17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七次会议经表决通过了两项决定,分别将9月3日确定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将12月13日确定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最近,为隆重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9周年,经党中央、国务院批准,国务院发出通知,公布第一批80处国家级抗战纪念设施、遗址名录;民政部发出公告,公布第一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从申请南京大屠杀为世界记忆遗产,到发掘并公布日军侵华新档案,再到解禁战犯笔供等……凡此种种,无不彰显了中国政府不忘历史、矢志和平的信念。

说,“历史就是历史,事实就是事实,任何人都不可能改变历史和事实。”

这里包含三重含义:从唯物论来看,忠于历史,就是忠于我们的民族记忆。如果说,“奥斯维辛之后,写诗是野蛮的”。那么,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以及人类浩劫般的惨烈代价,即便是一个健忘的民族与国家,也会在肌体上烙印出惨烈的痕迹。据不完全统计,战争期间,中国军民伤亡3500多万人。按1937年的比值折算,中国直接经济损失1000多亿美元,间接经济损失5000多亿美元。这样的记忆,虽然近乎梦魇,但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到1945年日本法西斯投降,这段颠簸不破历史,何以敢忘、何以能忘?

从辩证法来说,尊重历史,就是对未来最好的守望。“以胜利之名纪念,是因为鲜血和生命写下的历史不容亵渎;以法律之名牢记,彰显了中国捍卫胜利成果以及维护世界和平的信念绝不动摇。”今天的纪念,当然指向一种警醒、一种不安。毋庸讳言的是,二战后,军国主义复活的逆流一直在日本国内蠢蠢欲动。在全面否认侵略历史、全面复活军国主义意识形态的狂热中,日本当局悍然突破宪法和相关法律的约束,先后解禁对外武器出口和集体自卫权。从“历史问题战争”到“日本复兴”的谎言,尤其是安倍执政以来,右翼势力暴戾多端,严重威胁亚洲及世界安全。强调历史不容改变,即是强调国人对侵略本心不能掉以轻心。

读懂历史,铭记历史,更是为滋养国人的价值理念。“历史是过去传到将来的回声,是将来反映过去的倒影。”120年前积贫积弱的中国已经一去不返,今日的中国,更深刻理解了当年战争的苦难、胜利的荣光。尽管在69年前,日本侵略者签署了投降书,不过,纵使时光再是流过一个又一个69年,斑斑血泪的屈辱,总难以从国人心中轻易抹去。主权独立、领土完整,和平与发展,自由与法治,正义与公平,人性与尊严……需要在是非观的基础上,激扬起共识中的力量。

勿忘国耻。不挑事,不怕事。国力强大之后,也许才能真正捍卫家国、话语铿锵。也许,今天的铭记,是为了走向未来的脚步更清醒,更稳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