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名著读后感800字(热门四篇)》
读名著读后感800字(精选4篇)
读名著读后感800字 篇1
书籍,就像一场江南的雨,而梦想,就是昨天播种的种子。
————题记
时光飞逝。再不似窗外雨景,苍凉,令人伤悲。再不似恬淡的晨光,落红.流水.碎蝶,只觉红尘如梦。
也许,只似那一分秋色,漾着金波,荡漾在水面上。槐树的叶呀,早已闪烁金光。六年级,离我那样近,就像一叶小舟,载着梦想带我去远方。
蜕变的过程中,有一本一直陪伴我的书。若你问我,因何如此珍贵?因为它的作者与我有共同的梦想,同样的目标与同样的哲思。
书中所写的,是她们心底至纯的流露。她们手中的笔写出本真的抒怀,她们是浪漫主义和现代主义的主义者。
书中,郑田的作品让人叹为观止。她用自己独特的`思想来写苏青,范莱丽雅,紫式部和李清照。用同感去描述昭君远嫁时的苦楚。同时,她喜欢雨果,用雨果的笔风写《风笛之殇》《断简残章》《柏林的灰鸽》。
陈心怡更是文如其人,富有强烈的古典美。她用华丽的文笔给思维,文章结构填色。虽然文段辞藻华丽,却不知从哪透出一种淡雅脱俗的美感。
叶丹丹对文字的驾驭更是传神,就像司机驾驭骑车一般。她是写生活,写心情的能手,能把一切描画得细致入微:悲伤,能看哭你;快乐,就能让你也欢笑……
她们对文字的敏感程度已达最极,洞察捕捉卓绝的灵感更是高上加高。
若我问伊,这是为何,你可知?
我莞尔。生活中,一旦有了感触就该记录下来。像她们一样,让灵感来源于至纯的流露,让哲思来自于景物本真的抒怀。
那么,让我们在文字的世界里等待发芽!
读名著读后感800字 篇2
这本昆虫生物学小说的作者是法国生物学家、文学家让·亨利·卡西米尔·法布尔,在书中,他妙趣横生的讲述了上百种昆虫的生活习性,其中作者将圣甲虫比作“面包师”,并夸赞这位面包师所制作的面包具有几何形完美;螳螂拥有所有昆虫中最强壮有力的手臂,是一位“捕猎专家”。这些昆虫在作者笔下被描写的活灵活现,让我们好像打开一扇大门,进入了内容记录“相映生辉”、细节论述“百花齐放”的昆虫世界中。
作者专注的创作精神尤其值得我们学习。他出身贫穷,多年来只能通过打工解决温饱,当时的法国科学家们看不起他的贫苦出身和自学学历,漠视、厌恶和傲慢逐渐在他们心中合拍成对法布尔的偏见,但法布尔从未因自己出身贫苦而妄自菲薄,也从未因这种厚此薄彼的偏见而自愧不如,他自始至终一心一意的投入在昆虫研究中,从而为后人留下了10卷极具科学价值的书籍,有力的回击了这种自视甚高的傲慢与好丹非素的偏见。
著名作家巴金也评价道:“它(昆虫记)熔作者毕生研究成果和人生感悟于一炉,以人性观察虫性,将昆虫世界化作供人类获得知识,趣味,情感和思想的美文。”
人们对于昆虫世界不真切的认识来源于人们对待陌生事物所具有的惯性——理所应当。这些文字的发表正是法布尔为了打破人们心中对昆虫的刻板印象,告诉了人们不能凭一贯的思维方式就妄下定论,要付诸于实践,用观察与研究去探寻真理,才能找到属于这个问题的真正答案。
小说不长,却意义深厚,这位生物学家将他坚持不懈的性格,披荆斩棘的品质与对昆虫和人性的研究融为一体,合成了这本流芳百世的书籍。如今,再翻开这本书,看到的不会仅仅是昆虫的世界了。
读名著读后感800字 篇3
母爱是一缕阳光,让我感受到无限的温暖;母爱是一盏灯,让身处黑暗的我看到了光明;母爱是一株大树,它无时无刻的守候着我,从来没有离开过我;母爱是一座山峰,让我有依有靠,又有勇气;母爱是一阵微风,它费尽心思,将我身上的泥土吹得一干二净,使我成为池塘中最美的荷花。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利用假期时间,我看了一部电视剧——《樱桃》。它讲了:在偏远的大山上,有一个叫艾村的地方。一天夜里,树林里传来了一声声婴儿的哭泣,女婴被遗弃了,她的哭声越来越弱,越来越弱,在她生命的危机关头,樱桃和葛望发现了。他们把她抱回了家,葛望为了让孩子能有爸妈,就和弟弟闹分家。随后她娶了樱桃,并将孩子命名为葛红。渐渐,葛红长大了,她嫌弃她的傻妈。可是,她的傻妈对她却是百般照顾,千般呵护。当她的山菊婶婶告诉她,她是她妈妈捡的时,她彻底明白了:傻妈是上天赐给她的'最好的礼物。最终,她找回了自己的亲生父亲——曲东升曲总。可是父亲却换了肝癌,而且还是晚期,樱桃的眼睛瞎了,需要换眼角膜。曲总为了补偿葛红,便把自己的眼角膜捐给了樱桃,移植手术很成功……
现在,樱桃对葛红深深地爱还无时无刻地震撼着我的心灵!母爱,是那样平凡,又那样伟大;母爱,饱含浓浓的情谊,饱含着美好的品质;母爱,让人的心感到甜,感到暖。世上没有母爱,就不会是多彩的世界,就不会是拥有人情味的世界。樱桃爱红红,天下的每一位母亲又何尝不爱自己的儿女呢?看了《樱桃》,我想哭!因为樱桃是那样的爱红红,她只为红红着想,根本不顾及别人与自己的感受。乍一看,樱桃是自私的,但用心去看,却可以感受到樱桃对红红那无微不至的爱!樱桃这位母亲,她所拥有的母爱只能用一个词形容——伟大,除了它,还有词吗?这位母亲也让我想起了自己的妈妈。在在我生病的时候,母亲连夜照顾我,一夜都没合眼;在我伤心的时候,她也陪我一起伤心;在我考了高分的时候,她陪着我一起欢笑。我的母亲,省吃俭用,只为了我;我的母亲,和别人争吵,只为了我;我的母亲,她早早陪我起床,送我上学,只为了我!在此,我只想说:“妈妈,我爱你!
挂在枝头那红彤彤的樱桃,红红的樱桃代表着世界上所有母亲的爱,也代表着她们那颗发热的心!
读名著读后感800字 篇4
《共情的力量》是一本心理学疗愈书籍。作者亚瑟.乔拉米卡利先生,意大利裔美国学者,哈佛大学医学院教授,美国心理学会成员,著名心理学家。他首次将共情能力与认知疗法结合,吸引了很多慕名而来的学习者,引导人们在生活中发现运用共情的力量,影响广泛。许多专家学者、美国心理学会都力荐此书。
在书中,作者以极大的勇气和真诚向读者披露了自己痛苦曲折的心路历程及自我救赎的故事。作者出生于一个普通的移民家庭,全家人和睦友爱。不幸的是弟弟大卫大学退学、从军不得志、与不良少年结伴染上毒瘾,最后卷入抢劫案异国自杀。作者及其父母一直都没有放弃大卫,极力想挽救他,结果事与愿违。作者是最后与弟弟联系的人,这一结果使他深深地陷入自责中不能自拔,几乎毁掉自己。当时作者已经心理学专业博士在读,了解所有心理学理论,知晓各种治疗技术。事后反省使他意识到心理治疗中贴标签、模型化治疗的不足。随后用了25年时间去探索一条心理治疗方法——“这就是共情之路,这也是我所知道的唯一一种能够把我们从绝望带到希望、从怨恨带到宽恕、从害怕自己的软弱带到相信自己潜能的途径"。凝聚25年心血,怀着“跟那些正在遭受痛苦,奋力想从绝望中找到出路的男女老幼一起工作"的善意,写成一本“让读者看得懂的书。"
本书一条线索两部分。主线索是大卫染毒自杀使自己陷入自责的故事;第一部分“我们为什么需要共情”,讲述大卫的故事及自己的对共情的思考与探索;第二部分“共情,你真的做到了吗?”作者给出了具体的训练方案和方法。
作者认为每个人都有共情的潜能,“共情是一种与生俱来的力量”,“共情是理解他人特有的经历并相应地做出回应的能力”,“共情的实质就是把你的生活扩展到别人的生活里,把你的耳朵放到别人的灵魂中,用心去聆听那里最急切的喃喃私语"。“通过共情,我们能够克服恐惧,学会相互之间重新建立连接,这就是心理治疗的过程。”读后感每次读到这里,深深感受到共情的力量。通过共情,能够提升自己,能够和谐亲情,改善夫妻关系、亲子关系及家庭各类关系;通过共情,能够和睦友情,优化各种人际关系,避免生活阴暗面的影响,为自己和他人创造一个温馨优雅的心理生态环境。
如何将这种潜能发挥出来呢?作者认为,共情的能力可以通过学习和训练获得。第二部分详细介绍了诚实、接纳、宽容、感恩、信念、希望和宽恕等八种行为训练来获得共情能力。方法也很简单,看一部电影,读一本书,了解“自己是谁,又知道自己不是谁”,诚实地对待自己接纳他人……
书中分享了作者与家人、朋友及工作对象的一系列故事,既有专业描述又十分生活化,极具可读性。值得一提的是,共情也有两面性。心怀善意的人用共情回应帮助人,实现共同成长。心怀功利心或邪恶的想法,共情则会带来深深的伤害,最典型的就是诈骗行为。为此作者提醒人们“共情不是好人的特权,也可能被恶意利用。”
总之,本书是一位心理学家探索治疗人类痛苦的创新实践,也是一位心理学教授对人性的深刻思考,更是一个教人们如何陪伴爱的人度过悲伤,无助,迷茫和绝望时刻的实用指南。
“共情就是那束光,能穿透痛苦和恐惧的漫漫黑暗,找到我们生而为人的共通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