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国旗下讲话:爱祖国(汇总三篇)》
四年级国旗下讲话:爱祖国(精选3篇)
四年级国旗下讲话:爱祖国 篇1
亲爱的老师、同学们:
书是我忠城的朋友,是我无声的老师,它带给我无穷的快乐。我不是音乐高手,也不是植物专家,但我却是一个不折不扣、被大家嘲笑的“书虫”。
遨游书海,我感到无比的快乐!三岁时,妈妈问我,你最快乐的事是什么?我毫不犹豫地回答:“是爸爸送我书。”后来,我就越来越沉迷于书,无论何时何地,一有时间我就钻进书的海洋,寻找乐趣。有时在昏暗的路灯下看书,有时在公交车上看书,有时一边上厕所一边看书……上学后,课间休息时,大家都在外面玩耍,我却在教室里陶醉在故事中。
为了看书,我甚至变成了一只狡猾的“狐狸”。有一次上课时,坐在第一排的我,把课本竖起来,下面却藏着一本课外书,当老师叫我回答问题的时候,我却浑然不知。老师非常生气,让我在走廊上反省,但我却跑到图书馆继续遨游书海……
但是,看书也有一定的好处。有一次,大家学到了李白的古诗《赠汪伦》时,老师问道:“汪伦是怎样请李白到桃花村的?”教室里顿时鸦雀无声,我却脱口而出:“‘先生好饮,我这儿有万家酒馆;先生好赏,我这儿有千里桃花。’王伦用上面这句妙语请李白的。”老师非常惊讶,“你怎么知道?”我却不以为然的说:“从课外书中学到的。”这时,全班同学都用羡慕的眼光看着我,老师也情不自禁地表扬我:“爱阅读是个好习惯,你能学到很多知识。但是你也要注意看书的时间和地点,这样你一定会获得更大的进步。”那一刻我激动不已,也把老师的话铭记在心。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籍是我永恒的精神食粮,阅读不仅让我获得知识,学会思考,还带给我许许多多的快乐。
四年级国旗下讲话:爱祖国 篇2
大家好!
能够在学校这次周一的升旗大典上要给同学们带来我的演讲,我的心情是激动的。这是我第一次面对全校师生进行演讲,我的内心不仅是激动更多的是紧张,我今天给大家带来的演讲主题是——热爱祖国。
你有仔细注意和观察其他人是怎样爱国的吗?我们聆听过歌颂祖国的歌曲、我们背诵过赞誉祖国的诗集、我们也看过展现祖国风采的舞姿……我相信我们学校所有同学和老师都是热爱祖国的,因为我们胸口这与国旗颜色一般鲜红的红领巾便是我们最好的证明,有写人是无声的在心中爱国、有大声赞扬祖国的热爱、同样也有人用实践表现对祖国的热爱……那么你们又是怎么热爱祖国的呢?
热爱祖国不仅仅只是热爱她的繁荣昌盛,更是热爱她不断发展壮大的过程。我们现在的祖国国力强大,但是我们祖国不是一直是这个样子的,我们祖国也经历过低谷灰暗的时期,这是一个艰辛又漫长的过程,我们祖国现在的繁荣昌盛是靠我们热爱祖国的几代人的奋力推动。祖国的美丽不仅仅是我们国家的大好山河,也不仅是我们祖国现在一片繁荣的景象,更是我们祖国这努力成长壮大的身姿。所以热爱祖国不仅仅知识热爱她的繁荣昌盛,更是热爱她不断发展壮大的过程,让我们怀着对祖国过去的感慨,以及对祖国未来的祝福,将我们这种热爱深植我们心中。
我们还不能只看到祖国欣欣向荣的一面,更要看到祖国还需要努力的方面。我们祖国在取得这显著发展的成绩是让我们身在祖国里每一个人都感到无比欣慰和自豪的。但是我们祖国还四有很多方面需要继续的努力,比如贫困山区的孩子依然不能喝我们一样在校园里自由的享受学习、依然还有很多的家庭不像我们现在一样丰衣足食、依然还有很多向我们这样的孩子在遭受苦难等。这些不仅是需要祖国的努力,更是需要我们这代人的努力。我们热爱祖国,更要为祖国的这些方面而努力,我们现在可以学习努力、向贫困地区的需要我们帮助的孩子们献上自己温暖的物质、给需要帮助的人伸出我们可能还算稚嫩的双手,我们是祖国的花朵,是以后我们国家的希望,热爱祖国让我们的颜色更加鲜艳。
我的演讲到此完毕,谢谢大家!
四年级国旗下讲话:爱祖国 篇3
又走进这片树林,又看见这苍挺的树。千千万万的树,就像千千万万的人。性格、本质,有所不同。这些树,也让我悟出一些别致地道理……
杨树;高大、挺拔,这是它给我们的第一印象。不管何时,它那身躯,总给人一种舒服、踏实地感觉。酷暑,它宽厚的叶子挡住炎阳,留下一片清凉。严冬,又在霜雪傲立,不屈,不挠。我曾见过一棵树,树身弯曲着,但它的翠绿,甚至压过了其他树。
柳树;春天,一个百物争艳的季节。作为树中的佼佼者,柳当然也展一展自己的魅力。一排排整齐的树叶,一条条嫩黄的柳枝,使它拥有“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的美誉。柳的生命力也很强,只要在合适的时间插上一段枝,它就可以长成一棵树。它对环境没有特殊的要求,只有适应环境的决心。
竹;竹,可以说是一个奇迹了。它和梅、柏那一起被人们称为岁寒三友。初生时,它和草一起钻出土地,就那么一节笋。然后,笋慢慢长大,生出枝干。不过这时,它的枝干还和草一样脆弱。是环境的压力,才促使它慢慢变硬、越长越高,冲向云天。
柏,也是那么的神奇。苍劲的身躯,配上小小地、刺似般的叶。但是,正是它那高傲的姿态,显得有点不平易近人了。
很多人,很多树,有很多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