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作文 > 作文体裁 > 观后感 > 《1921》观后感(精彩3篇)正文

《《1921》观后感(精彩3篇)》

时间:

当品味完一部作品后,从中我们收获新的思想,是时候静下心来好好写写观后感了。那么你真的懂得怎么写观后感吗?

《1921》观后感 1

1921年对于中国来说是具有跨时代意义的一年。一群中国热血青年在南湖红船上做了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中共一大召开。

电影《1921》以李达、王会悟这对革命夫妇视角中的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全过程为主线,聚焦发生在1921年前后的故事,重现了百年前开天辟地的历史时刻--来自五湖四海的热血青年们,突破国内外黑暗势力的阻挠,克服重重困难聚集上海,召开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告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影片中最触动我的,是李达和妻子王会悟天台聊天一幕。李达回忆当年他曾组织救国团抵制日货,把日本制造的东西成堆烧掉。他拿起火柴划着的瞬间,却尴尬地发现,火柴也是日本造的。他说到这,忽然哽咽,嘴角颤抖,声音里带着一丝愤怒:“偌大的一个国家,我们连自己的火种都没有!”

鲁迅先生在《且介亭杂文二集·“题未定”草[九]》中说“张岱又说:‘忠臣义士多见于国破家亡之际,如敲石出火,一闪即灭,人主不急起收之,则火种绝矣。’(《越绝诗小序》)他所指的‘人主’是明太祖,和现在的情景不相符。石在,火种是不会绝的'。”

百年前的优秀青年们就是那迸发出火焰的石,由他们激荡而生的火种生生不息,跨过春夏秋冬,越过崇山峻岭,一往无前,是他们坚定不移的信仰、渴望改变的激情、对自由的向往造就了一个伟大的奇迹,造就了一个伟大的政党--星星之火,足以燎原!

参加一大的十三位代表平均年龄28岁,最小的刘仁静只有19岁,年长的何叔衡也只有45岁。百年前的1921年,他们正是青春年少,有着与今天的“90后”“00后”一样年轻的面庞,这群新青年高举马克思主义思想火炬,为风雨如晦的中国苦苦探寻民族复兴的道路。崇高的信

如今的我们作

会议制定了党纲,通过了工作决议,选举了党的机构,陈独秀为中央局书记,宣告了这个改变亿万国民前途命运的政党正式成立。从此,中国出现了完全新式、以共产主义为目的、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行动指南、统一的工人阶级政党,中国历史进入了新篇章。

电影《1921》真实再现了这一开天辟地的历史事件,讲述了首批中国共产党人,在风雨如磐的日子中担起了救亡图存重任,让中国革命前途焕然一新的故事,探索了先辈们不断前行的精神力量。

“一百年前,中国共产党的`先驱们创建了中国共产党,形成了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这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

《少年中国说》中有一段话:“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历史的接力棒已经传到了我们这一代手中,我们要努力学习文化知识,敢于实践,勇于创新,为现代化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牢记使命,继承先辈的遗志,传承红色基�

《1921》观后感 2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转瞬之间,中国共产党已经走过100年的风风雨雨。在党的100岁生日之际,我们每一个中国人的心里,除了激动,就是感激。在期末考试结束的第二天,也是7月1日建党节下午,我和同学一起去观看了这部献给建党百年的电影--《1921》。

这部电影主要讲述中国共产党从建立之初,在国家风雨飘摇的日子中成立,并担当了救亡图存的重任,并带领中国革命渐渐走上焕然一新的故事。

观影室看这部电影时,我脑海中的记忆大门正缓缓向我打开。1921年7月,浙江嘉兴南湖的一艘红船上传出巨人的呐喊,犹如春雷唤醒了沉睡已久的东方雄狮,拔开了数百年来笼罩于千万仁人志士心头的迷雾,亮出了共产主义的'伟大旗帜,点燃了神州大地上的星星革命之火。从此,炎黄子孙们的理想有了归一,有了值得托付的领导人--中国共产党。悠悠长夜下终于亮起了一颗耀眼的启明星,它照亮了黎明前的黑暗,指引着前进的方向。

不知多少年前,作为中国革命的一个转折点,漫漫长征让中国共产党人摸索找到了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道路。

建党与长征--中国革命的两件大事穿越历史的时空,启迪着我,昭示着未来。

红旗飘飘,党旗猎猎,祖国欣欣向荣,经济蓬勃发展,人民安居乐业,国际地位空前居高,中国人民正满怀喜悦和希望,朝现代化目标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