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榜样》节目观后感优秀9篇》
看完一部影视作品以后,相信大家一定领会了不少东西,是时候抽出时间写写观后感了。是不是无从下笔、没有头绪?
内容导航
《榜样》节目观后感 篇1榜样的力量榜样6观后感 篇2《榜样》节目观后感 篇3榜样的力量榜样6观后感 篇4《榜样7》观后感 篇5榜样观后感 篇62021央视专题片《榜样6》观后感 篇7榜样观后感 篇8榜样的力量榜样6观后感 篇9《榜样》节目观后感 篇1
1988年4月,杨善洲同志从保山地委书记的岗位上退下来后,主动放弃进省城安享晚年的机会,以“老牛拉车不回头”的精神一头扎进施甸大亮山艰苦创业,义务植树造林,一干就是22年,建成了面积5.6万亩、潜在价值达3亿元的林场,并将林场无偿移交国家。生命不息,奉献不止,从老书记杨善洲的身上我们看到了一位老党员的党性修养,他以为人民服务为宗旨,努力为群众办事。真正做到不计名利得失,不计荣辱进退,是一个无私奉献、一身正气的好党员。
作为大学生村官,我们应该以杨善洲同志为榜样,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利益观,以更加昂扬的精神状态,更加扎实的工作作风,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发扬爱岗敬业,艰苦奋斗,刻苦学习,不断创新,为党的事业甘于奉献自己一切的精神。
一、学习他永葆本色、矢志不移的坚定信念。杨善洲同志入党六十年来,时刻牢记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把“随时为党和人民的事业牺牲一切”作为自己的铮铮誓言,时时处处以共产党员的标准来衡量和要求自己。他坚信共产主义,牢记党的宗旨,立场坚定、意志坚强,始终保持共产党员的政治本色。
二、学习他无私奉献、先人后己的高尚情操。他时常对家里人说“过日子,吃处有个锅,睡处有个‘窝’就行”,却把个人大量的积蓄投入到大亮山义务植树造林上,他把价值3亿元的林场无偿移交给施甸县人民政府,县里要奖励他10万元,他坚决不要;市委、市政府奖励他20万元,他又把大部分捐献给教育等社会公益事业。这正是杨善洲老书记人格魅力的高大和高尚所在,他永葆本色、锲而不舍的精神,是我们党的宝贵财富,是我们学习的楷模。
三、要学习他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革命精神。盛年时期,他废寝忘食,夙兴夜寐,忘我工作;年事已高仍然老骥伏枥,志在千里,退休后把植树造林作为为党为人民服务的又一新起点。出于对他几十年卓着成绩的褒奖和关心,省委曾让他到昆明居住,并到省人大常委会工作,但他婉言谢绝,把“我要回家乡施甸种树,为家乡百姓造一片绿”一句话说得铿锵有力。向杨善洲同志学习,就要像他那样,永葆锲而不舍的精神,活到老学到老、拼搏到老、奉献到老,把毕生献给党和人民的事业。
通过此次学习,我将时刻以杨善洲同志为榜样,把他的精神落实到具体工作中,真正以党的利益为重,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做到以人为本,从小事做起,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以更加昂扬的精神状态、更加扎实的工作作风,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作出更大的贡献。
要想践行好群众路线,我想应该切实做到以下三点。
一、扎根基层,融入群众。走进群众,贴近群众,走群众路线是我们的事业不断取得胜利的重要法宝,也是我们党始终保持生机与活力的重要源泉。去年的这个时候,我被县委组织部选派到油榨镇韩寨子村担任大学生村官一职。这两年来,我走访了村子的每家每户,询问并记录了他们的家庭情况和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大到修房、娶媳妇,小到孩子不听话,我都做了分类和汇总并总结了解决方案。农忙的时候,我和村民一起,深入田间地头,春天和他们一起栽菜苗,秋天和他们一道收水稻,努力掌握他们的生产情况,了解他们的农业收成,记录他们的生活轨迹。用真情实意倾听他们的呼声、关心他们的疾苦,努力做他们的知心人、暖心人。
二、耐心细致,热心服务。大学生村官始终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尊重人民首创精神,拜 要时刻树立“群众利益无小事”的思想观念。作为最基层的`干部,我们要将群众的每一件事情放在心上,自己能解决的尽量解决,自己不能解决的汇报给上级解决。同时,真心为群众的利益着想,怀着为民服务的深厚感情,重点解决好群众最现实、最关心、最直接的利益问题。
三、勤于学习,充实自我。新时期各种新情况和新问题不断出现,各种矛盾互相交织,各种思潮纷至沓来,对大学生村官的理论素质、知识水平和业务能力,提出了新的挑战。大学生村官要在与农民群众摸爬滚打的交往中吸取营养、增长智慧,要把自己的理想目标与现实实践结合起来,要把理论知识与农村实践结合。我们新时期的大学生村官要发挥专业优势,以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任劳任怨的工作态度、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工作精神,在农村放飞理想,实现价值。
榜样的力量榜样6观后感 篇2
观看完建党100周年特别节目《榜样6》的全程,我感触很多。通过一位位全国优秀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在基层,在自己的岗位上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故事,使我又在心中重温了一遍入党誓词,他们都是我学习的榜样!尤其是创办全国第一所全免费的女子高中的张桂梅老师,她满分作文网坚守梦想、矢志不渝,拖着患病多年的身体依旧坚守三尺讲台,践行了一位共产党员、一位教育工作者的初心与梦想,建校12多年来帮助1800多名女孩走出大山走进大学,我们要以张桂梅老师为榜样,以永不懈怠的精神和一往无前的奋斗投身于教育事业中,做新时代的奋斗者!
《榜样》节目观后感 篇3
绿军帽,棉衬衣,黑布鞋,一身布衣的老人在大山里一呆就是五十载,一忙就是半辈子。就是这样一位朴实平凡的老党员,年过七旬依然奋战在基层的一线,他带着群众治山治水、改河造田、开山架桥,一钎子一锤地在太行山里开辟出6个山洞、8座桥梁和20多公里高标准公路,用2400亩新造良田为狮豹头公社的村民开辟出一道“生路”来。他是吴金印,是被铭记于太行山之中的好儿子。
1966年24岁的吴金印放弃市区的职位来到穷山沟,没有盐的野菜泡汤刺痛了他的心,没有田地的困难切实摆在眼前,村民的温饱问题是压在肩上的难题。没有田就造一个田、没有路就修一条路,就是怀着这样无畏信念,他领着村民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凿山、炸洞拉碎石,一步一步掘进、一点一点推移,汗水打湿的不止是年轻的`脸庞,是太行蜿蜒的山脉,胸膛跳动的不止是炽热的心脏,更是狮豹头村民活下去的希望。就这样与山石搏击让太行山从一穷二白到现在的山青水绿硕果丰收,或许其中的辛劳只有吴金印一个人讲的清楚。再到后来调到唐庄乡任党委书记,他敢于创新敢于挑战最早建立起乡镇企业、种大棚搞果蔬基地,他带领村民扎扎实实走发展的路子,400元到10000元人均收入是吴金印最满意的工作成果也是他最开心最有成就感的事。
那件30多个补丁的衣服见证了吴金印工作中的坚守和付出,那太行山上镌刻的名字是村民对他的满腔恩情。吴金印说过:“为人民而奋斗,是共产党人的责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是一辈子的事”他将这句话说了一辈子记了一辈子也干了一辈子。他还说:“老百姓怕我退休我就不退休,共产党员永不退休!”这个已是古稀之年的老党员用自己的一生诠释着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用自己的行动守住心中的热土。
“太行公仆”吴金印,用双手创造奇迹,用信念改变生活,扎根基层,无愧于民。
榜样的力量榜样6观后感 篇4
党庆百年,党史百年,百年征程,是千千万万共产党员用鲜血与青春不懈奋斗出来的。值此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颁授“七一勋章”,为向党和人民作出杰出贡献、创造宝贵精神财富的党员授予党内荣誉,指引前进方向,点燃红色初心。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需要靠每个人的不断努力,而不是“慷他人之慨”期望别人付出,而自身获利的小市民习气。这些勋章的获得者,很好的践行了自身的信念,去为社会、为人民不断的做贡献。他们实至名归,他们青史留名。而我们作为大学生,也要从我做起,向榜样靠拢,谨遵黑龙江大学的校训。
《榜样7》观后感 篇5
《榜样7》专题片中甘做航天梦想的“播种人”王亚平、用草木写传奇、以初心铸成就的林占嬉、为基层医疗卫生事业“绽放”一生的路生梅……他们无私奉献的精神、如磐石般坚定的信念深深感染着我。
作为一名高校行政人员,要以榜样为灯塔,见贤思齐,跟随榜样足迹、汲取榜样力量,坚定理想信念,用行动诠释初心,用担当践行使命,立足本职工作,履职尽责,为后勤业务工作的开展添砖加瓦。
榜样观后感 篇6
《榜样》给我最深的体会就是共产党员的责任担当来自于对百姓的关怀。作为一名基层干部,群众的基本利益能否得到保障、群众的合理诉求能否得到满足、群众的有效建议能否得以落实等,都是衡量我们能否心怀群众、担当作为的重要标志。
我认为在日常工作中,要加强与群众的联系沟通,面对责任不逃避,面对难题不胆怯,千方百计解决实际问题,让群众少碰壁、少走弯路,就是对群众负责任;要把脱贫攻坚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为施展才华、实现抱负的过程,以责任无处不在、担当义不容辞的情怀,对有利于发展经济、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事情,积极进取,不打折扣,不搞变通,就是对群众负责任。
人们常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这种力量不是靠媒体宣传、不是靠会议动员、不是靠发放文件,而是靠实实在在的言传身教。让我们大家以《榜样》为鉴,做到心正、身正、言正、行正,坚守平凡的岗位,以服务群众和责任担当作为使命,努力学习、加强创新,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2021央视专题片《榜样6》观后感 篇7
近日,《榜样6》专题节目在全国上下火热播出,把当代共产党人坚定信仰、心系群众、勇于担当、创新奉献的精神面貌彰显得淋漓尽致,让广大党员干部感受到了“榜样的力量”。
在媒体推动下,关于“榜样”的话题铺天盖地,榜样的力量瞬间“星”耀全国,“榜样”一词也成了一时热点。笔者认为,群众看的是台上的人物和故事,党员干部应该想到台下的行为和事迹,让榜样的一时“热”变成时时热。
庄子言,意之所随者,不可言传也。“榜样力量”光靠媒体宣传、会议动员、口头说教,普通群众可以感同身受吗?答案是否定的。党员干部要用行动说话,用事迹证明,常有“榜样包袱”,才能自觉在广大人民群众中塑造典型榜样形象。
常有“榜样包袱”,就是要常观照。“知史以明鉴查古以至今”,党员干部要多观照历史,注重汲取和运用历史经验,科学把握和正确运用历史规律,正确借鉴历代治乱兴衰的经验教训,把自己放在“历史长河”里度量自己的作为。
要和倡导“民本清议,士志于道”的国神比干、以死相谏的伍子胥、鞠躬尽瘁的诸葛亮、“视民如伤、爱民如子”的朱德等等勤对照,常找差,把每一件群众事、国家事都办出“榜样感”。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党员干部还要多观照群众。用好人民群众这座宝库,这一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工作“素材库”。党员干部在做工作时,要集聚群众的智慧,学会群众的语言,站在群众的角度,做通群众的思想工作,做既接地气又通天线的榜样型干部。
常有“榜样包袱”,就是要常作为。“行胜于言,表率胜于表态。”光说不做假把式,真正的榜样不是塑造出来的,更不是描绘出来,而是用一个又一个的事例证明出来的。大事难事看担当,顺境逆境看襟怀。
在革命战争年代,无数优秀的党员干部抛头颅、洒热血,战死疆场,谱写了惊天地、泣鬼神的历史篇章。在和平建设和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广大党员干部做到了哪里有困难、哪里有危险,哪里就有共产党员。
而在危急关头,一句“共产党员留下”,一句“共产党员跟我上”,把危险和困难留给自己。当今时代,党员干部时刻拥有“榜样包袱”,勤作为,善作为,在这个时代作出利民爱国之事,才会在群众中有威信、有魅力,才能真正成为一个榜样。
榜样观后感 篇8
她是燃烧的红烛,闪耀着灿烂的光辉;她是护花的春泥,浸润着土地的芬芳;她和千千万万山村教师一起,托起了深山孩子梦想的翅膀。36年的山村教育梦,载满了支月英满满的爱。
事迹说明
36年,她走得最多的路,是崎岖、坎坷的山旮旯的小路;
36年,她想得最多的人,是天真、可爱的山旮旯的孩子;
36年,她做得最多的事,是寂寞、艰苦的山旮旯的教学;
36年,她心中始终笃定的一个目标,那就是坚持在山旮旯里教孩子,教好孩子,教好每一个孩子······
她就是2011年中央文明办授予的“中国好人”、2012年江西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2014年“全国模范教师”、2015年“全国师德楷模”——江西省奉新县澡下镇泥洋村白洋组教学点的女教师支月英。
坚定的信念,执着的追求
在白洋山村,支月英与一双双渴望知识眼睛相伴。她教孩子们读书识字,唱歌跳舞,认识大千世界。但贫穷的山村并不是世外桃源,山村的教育更显落后。但艰苦的条件并没有难倒支月英。刚参加工作时,她的工资只有几十块钱,有些孩子交不起学费,家长不让孩子上学,支月英� 她既要承担教育教学任务,还要做好教学点的管理服务工作。
穷山村的学校破烂不堪,她买了材料,把教室修好,把冬日刺骨的寒风拒之窗外,学生在教室里暖洋洋的。学校不通班车,每逢开学,孩子们的课本、粉笔等都是支老师和其他几位同事步行二十多里的山路肩挑手提运上山的,一趟下来,腰酸腿疼,筋疲力尽,浑身酥软。山村的家长重男轻女,不让女孩读书,支老师走门串户,与家长促膝谈心,动员家长把孩子送来学校,没让一个山村孩子辍学在家。
母亲从老家来学校看她,看到女儿步行二十多里到山下接自己,心疼不已。支月英对母亲说:“这里山好,水好,村民朴实善良”。母亲心疼地说:“你就净说好!”她只是望着母亲笑。其实她心里装满了对亲人深深的愧疚,她何尝不想尽享天伦之乐,但她更愿意把爱意播撒在这青山绿水,让这份爱生根发芽,承载起贫瘠山村的绿色希望。
神圣的使命,动力的源泉
领导的关心让支月英感受到组织的温暖。奉新县委书记张家良,奉新县教育局长黄晓珍,澡下镇党委书记李百强等领导多次亲临教学点慰问支月英。考虑到支月英的困难,组织上多次给她调动的机会,但支月英都婉拒了,她何尝不想过上舒适的生活,但她的心里舍不得山里的娃娃,他们聪明活泼,对知识如饥似渴;她舍不得这里的乡亲,村里人把她当成了自己的女儿;孩子们只要听说支月英会走,便会抱住她,眼眶里噙满泪水问,“支老师,您不要走吧!”,支月英摸着他们的小脑袋说:“不会,我怎么舍得你们?”孩子们脸上才洋溢着甜蜜的微笑;有时乡亲们看到支月英下山开会,担心她离开这里,总会问“支校长,你还会回来吗?”她告诉他们,“开完会,我立即就回来!”乡亲们脸上才灿烂起来。
一人一校的工作特别辛苦,支月英经常累得头晕眼花。她血压偏高,导致视网膜出血,只有一只眼睛正常。更让人揪心的是,2003年10月18日上午,正在讲课的她身体剧烈疼痛,几位家长迅速把她送往医院,医生诊断她身患胆总管胆囊结石,并马上进行了手术。住院的几天,她心里一直惦记着她的学生。刚刚出院,就立刻回到了学校。
艰苦的环境,朴实的担当
2012年2月,组织上考虑到支月英年纪偏大,身体欠佳,决定调她下山到中心小学任教。正在此时,一个距离泥洋村十多里的更偏远山村—白洋村(澡下镇最远山村)群众联名请支月英到白洋村任教。她的家人考虑到她年龄大了,身体又不好,不赞同她去更远更艰苦的地方,她苦口婆心说服家人:“白洋村的家长要求我去那儿当老师,我不能让白洋村的孩子不读书!”在家人的理解和支持下,她打着行李奔赴大山更偏远的山村白洋教学点任教。
2012年春,久雨低温,支老师一到那儿,就在泥泞的山路上接送学生,学生李小军上学困难,她每天去接送,还要辅导他做作业。孩子们进步很快,令家长们赞叹不已。
2012年暑假,为了解决白洋村教学点校舍破旧问题,上级教育部门决定新建校舍。支月英就起早摸黑,一边教学,一边照料施工,帮工人做饭,将丈夫也拉来帮忙。整个暑假,支月英都是在校建工地度过的。如今崭新的校舍宽敞明亮。乡亲们看到崭新的校舍,感动不已。
既是校长、老师,又是保姆,上课教书、下课照应学生玩耍。家里人担心他的身体,总是说:“你也年过半百了,身体又不好,别的老师都往山外调,而你还往更远的深山里钻。”她乐呵呵地说:“如果人人都向往山外,大山里、山旮旯里的孩子谁来教育,山区教育谁来支撑?”各级领导关心她,几次要给她调换工作,但她每次都婉言拒绝。
大山的女儿,赤诚的守望
36年前,从支月英站上讲台的第一天,就笃定一个理想:做一棵大树,守望这片山区,教好每一个孩子。支月英常常思量人生的价值,得失两衡,她觉得自己虽然没有别墅,没有宝马,但她感到自己活着心底比千万富翁还舒坦,当在千里之外创业的学子来看望她,亲切拥抱她的时候,这种幸福感有多少人能够品味到,这才是价值无限的享受,这才是永动心弦的韵律,这才是青春奉献的报偿!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支老师虽然身体状况有时力不从心,但她还是执着坚守岗位,她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奇迹,只是在山旮旯的小学平平凡凡地工作了36个春秋,支月英的故事感动着大家,她先后获得全国模范教师、全国师德楷模、全国岗位学雷锋标兵、中国好人,省师德标兵、“三八红旗手”标兵等荣誉。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她是山村老乡的女儿,像一支燃烧火焰的山村红烛,闪耀着灿烂的光辉。
榜样的力量榜样6观后感 篇9
建党百年,怀着激动的心观看特别节目《榜样6》。主持人的阵阵演讲词,振奋人心,也让我向这一位位默默无闻的英雄产生了敬畏之心。节目中我看到了50多年� 时代更替中,始终不变的是他们的身姿;历史坐标上,始终清晰的是他们的步伐。信仰是激发千万颗红心向党的强大引力,信仰是激励我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强大动力。我们不仅要把榜样的精神写进生活,更要把他们作为我们的奋斗目标,我们同样都是新时代的接棒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