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竞赛知识点总结(热门【12篇】》
写总结可以让我们更好地发现问题、改进工作。抓住关键信息和要点,突出重点和亮点,提炼出精华。如下是爱岗的小编帮助大家整编的12篇高中化学竞赛知识点总结(热门,欢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
内容导航
高中化学竞赛知识点总结 篇1高中化学竞赛知识点总结 篇2高中化学竞赛知识点总结 篇3高中化学竞赛知识点总结 篇4高中化学竞赛知识点总结 篇5高中化学竞赛知识点总结 篇6高中化学竞赛知识点总结 篇7高中化学竞赛知识点总结 篇8高中化学竞赛知识点总结 篇9高中化学竞赛知识点总结 篇10高中化学竞赛知识点总结 篇11高中化学竞赛知识点总结 篇12高中化学竞赛知识点总结 篇1
化学平衡状态:一定条件下,当一个可逆反应进行到正逆反应速率相等时,更组成成分浓度不再改变,达到表面上静止的一种“平衡”,这就是这个反应所能达到的限度即化学平衡状态。
逆(研究前提是可逆反应);。
等(同一物质的正逆反应速率相等);。
动(动态平衡);。
定(各物质的浓度与质量分数恒定);。
变(条件改变,平衡发生变化)。
(2)增加固体或纯液体的量,由于浓度不变,所以平衡不移动。
(3)在溶液中进行的反应,如果稀释溶液,反应物浓度减小,生成物浓度也减小,v正减小,v逆也减小,但是减小的程度不同,总的结果是化学平衡向反应方程式中化学计量数之和大的方向移动。
影响规律: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温度升高会使化学平衡向着吸热反应方向移动,温度降低会使化学平衡向着放热反应方向移动。
影响规律:其他条件不变时,增大压强,会使平衡向着体积缩小方向移动;减小压强,会使平衡向着体积增大方向移动。
注意:
(1)改变压强不能使无气态物质存在的化学平衡发生移动。
(2)气体减压或增压与溶液稀释或浓缩的化学平衡移动规律相似。
(四)催化剂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由于使用催化剂对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影响的程度是等同的,所以平衡不移动。但是使用催化剂可以影响可逆反应达到平衡所需的_时间_。
(五)勒夏特列原理(平衡移动原理):
如果改变影响平衡的条件之一(如温度,压强,浓度),平衡向着能够减弱这种改变的方向移动。
(一)定义:
(二)使用化学平衡常数k应注意的问题:
1、表达式中各物质的浓度是变化的浓度,不是起始浓度也不是物质的量。
2、k只与温度(t)关,与反应物或生成物的浓度无关。
3、反应物或生产物中有固体或纯液体存在时,由于其浓度是固定不变的,可以看做是“1”而不代入公式。
4、稀溶液中进行的反应,如有水参加,水的浓度不必写在平衡关系式中。
1、化学平衡常数值的大小是可逆反应进行程度的标志。k值越大,说明平衡时生成物的浓度越大,它的正向反应进行的程度越大,即该反应进行得越完全,反应物转化率越高。反之,则相反。
2、可以利用k值做标准,判断正在进行的可逆反应是否平衡及不平衡时向何方进行建立平衡。(q:浓度积)q〈k:反应向正反应方向进行;q=k:反应处于平衡状态;q〉k:反应向逆反应方向进行。
3、利用k值可判断反应的热效应。
若温度升高,k值增大,则正反应为吸热反应若温度升高,k值减小,则正反应为放热反应。
高中化学竞赛知识点总结 篇2
1.定义:
化学平衡状态:一定条件下,当一个可逆反应进行到正逆反应速率相等时,更组成成分浓度不再改变,达到表面上静止的一种“平衡”,这就是这个反应所能达到的限度即化学平衡状态。
2、化学平衡的特征
逆(研究前提是可逆反应)
等(同一物质的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动(动态平衡)
定(各物质的浓度与质量分数恒定)变(条件改变,平衡发生变化)
3、判断平衡的依据
判断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方法和依据
高中化学竞赛知识点总结 篇3
多元酸究竟能电离多少个h+,是要看它结构中有多少个羟基,非羟基的氢是不能电离出来的。如亚磷酸(h3po3),看上去它有三个h,好像是三元酸,但是它的结构中,是有一个h和一个o分别和中心原子直接相连的,而不构成羟基。构成羟基的o和h只有两个。因此h3po3是二元酸。当然,有的还要考虑别的因素,如路易斯酸h3bo3就不能由此来解释。
2、酸式盐溶液呈酸性。
表面上看,“酸”式盐溶液当然呈酸性啦,其实不然。到底酸式盐呈什么性,要分情况讨论。如果这是强酸的酸式盐,因为它电离出了大量的h+,而且阴离子不水解,所以强酸的酸式盐溶液一定呈酸性。而弱酸的酸式盐,则要比较它电离出h+的能力和阴离子水解的程度了。如果阴离子的水解程度较大(如nahco3),则溶液呈碱性;反过来,如果阴离子电离出h+的能力较强(如nah2po4),则溶液呈酸性。
3、h2so4有强氧化性。
就这么说就不对,只要在前边加一个“浓”字就对了。浓h2so4以分子形式存在,它的氧化性体现在整体的分子上,h2so4中的s+6易得到电子,所以它有强氧化性。而稀h2so4(或so42-)的氧化性几乎没有(连h2s也氧化不了),比h2so3(或so32-)的氧化性还弱得多。这也体现了低价态非金属的含氧酸根的氧化性比高价态的强,和hclo与hclo4的酸性强弱比较一样。所以说h2so4有强氧化性时必须严谨,前面加上“浓”字。
4、书写离子方程式时不考虑产物之间的反应。
从解题速度角度考虑,判断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正误时,可以“四看”:一看产物是否正确;二看电荷是否守恒;三看拆分是否合理;四看是否符合题目限制的条件。从解题思维的深度考虑,用联系氧化还原反应、复分解反应等化学原理来综合判断产物的成分。中学典型反应:低价态铁的化合物(氧化物、氢氧化物和盐)与硝酸反应;铁单质与硝酸反应;+3铁的化合物与还原性酸如碘化氢溶液的反应等。
5、忽视混合物分离时对反应顺序的限制。
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对化学反应原理提出的具体要求是:反应要快、加入的过量试剂确保把杂质除尽、选择的试剂既不能引入新杂质又要易除去。
6、计算反应热时忽视晶体的结构。
计算反应热时容易忽视晶体的结构,中学常计算共价键的原子晶体:1mol金刚石含2mol碳碳键,1mol二氧化硅含4mol硅氧键。分子晶体:1mol分子所含共价键,如1mol乙烷分子含有6mol碳氢键和1mol碳碳键。
7、对物质的溶解度规律把握不准。
物质的溶解度变化规律分三类:第一类,温度升高,溶解度增大,如氯化钾、硝酸钾等;第二类,温度升高,溶解度增大,但是增加的程度小,如氯化钠;第三类,温度升高,溶解度减小,如气体、氢氧化钠等,有些学生对气体的溶解度与温度的关系理解不清。
高中化学竞赛知识点总结 篇4
要养成预习的习惯,预习时先以章节为单位通读课本,了解大概内容,比如插图、插图下面的标题或解说、每页底部注脚等不要疏漏。对于无法弄懂的地方,用铅笔画上记号,上课时注意听老师讲解或课前找同学讨论。对于知识点繁杂的章节,可以在纸上列一个图表,分层次讲知识点列举出来。最好养成超前学习的习惯:一般在一个学期刚开始,甚至在学期开始前的寒暑假,就借来课本,进行预习。
听课时一定要跟上老师的速度。上课积极回答问题是一种非常好的锻炼方式,本来被动的听课变成了一种积极、互动的活动,双向交流有利于知识的吸收。上课时多问几个“为什么”,用主动的辩证思维去学习是很有用处的,下课后也要反思自己的问题。
要等到自己的知识相对完整的时候再进行复习,重点看自己不会的东西,不死记硬背所有知识,而是去抓住各知识点问题的实质,但不要忘记巩固自己已会的知识。
“三遍复习法”:每天晚上做作业后复习当天的东西;周末复习这周学过的东西;考前安排较多时间复习自己比较差的科目。“目录——内容——联想——目录”四部曲复习法。
每一科都有专门用来归纳的笔记本。对于语文,主要归纳诗词名句、成语俗语、文言实词、虚词、病句类型、作文写法等。数理化可归纳出整个知识结构图,记清楚所学公式。英语可以按照语法分、单词等问题分类。
把记忆的时间定在晚上,并且要在独自不受干扰的情况下。最好是睡前把背过的东西再回忆一遍,因为睡眠时没有新的信息输入大脑,刚刚记忆的东西就能不受干扰了。
高中化学竞赛知识点总结 篇5
1、白色固体,易潮解,溶解放热,强腐蚀性(使用中注意安全、称量时应注意?)
2、强碱,具有碱的通性:跟酸中和;跟酸性氧化物反应;跟某些盐反应生成沉淀;跟铵盐反应生成氨气。
3、氢氧化钠跟两性氧化物(al2o3)反应;跟两性氢氧化物[al(oh)3]反应
4、氢氧化钠与金属铝反应生成氢气和偏铝酸钠、
5、腐蚀玻璃、陶瓷等硅酸盐制品,特别是熔融态的氢氧化钠强腐蚀性。(保存中注意避免在有玻璃塞、玻璃活塞的容器中时间过长;熔化氢氧化钠的容器选择等)
高中化学竞赛知识点总结 篇6
1.同位素具有相同质子数和不同中子数的同一元素的不同原子。如氢有3种同位素:h、d、t。
2.同素异形体(又称同素异性体)由同种元素组成性质不同的单质,互称同素异形体。如金刚石与石墨、c60,白磷与红磷,o2与o3,正交硫与单斜硫。
3.同分异构体具有相同的`分子组成而结构不同的一系列化合物互称同分异构体。同分异构体的种类通常有碳链异构、位置异构、跨类异构(又称官能团异构)、几何异构(又称顺反异构)。
4.同系物结构相似分子组成上相差一个或若干个ch2原子团的一系列化合物互称同系物。
5.同量物通常是指分子量相同的不同物质。如co2与hchoh2so4与h3po4,no与c2h6。
高中化学竞赛知识点总结 篇7
多元酸究竟能电离多少个h+,是要看它结构中有多少个羟基,非羟基的氢是不能电离出来的。如亚磷酸(h3po3),看上去它有三个h,好像是三元酸,但是它的结构中,是有一个h和一个o分别和中心原子直接相连的,而不构成羟基。构成羟基的o和h只有两个。因此h3po3是二元酸。当然,有的还要考虑别的因素,如路易斯酸h3bo3就不能由此来解释。
酸式盐溶液呈酸性。
表面上看,“酸”式盐溶液当然呈酸性啦,其实不然。到底酸式盐呈什么性,要分情况讨论。如果这是强酸的酸式盐,因为它电离出了大量的h+,而且阴离子不水解,所以强酸的酸式盐溶液一定呈酸性。而弱酸的酸式盐,则要比较它电离出h+的能力和阴离子水解的程度了。如果阴离子的水解程度较大(如nahco3),则溶液呈碱性;反过来,如果阴离子电离出h+的能力较强(如nah2po4),则溶液呈酸性。
h2so4有强氧化性。
就这么说就不对,只要在前边加一个“浓”字就对了。浓h2so4以分子形式存在,它的氧化性体现在整体的分子上,h2so4中的s+6易得到电子,所以它有强氧化性。而稀h2so4(或so42—)的氧化性几乎没有(连h2s也氧化不了),比h2so3(或so32—)的氧化性还弱得多。这也体现了低价态非金属的含氧酸根的氧化性比高价态的强,和hclo与hclo4的酸性强弱比较一样。所以说h2so4有强氧化性时必须严谨,前面加上“浓”字。
书写离子方程式时不考虑产物之间的反应。
从解题速度角度考虑,判断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正误时,可以“四看”:一看产物是否正确;二看电荷是否守恒;三看拆分是否合理;四看是否符合题目限制的条件。从解题思维的深度考虑,用联系氧化还原反应、复分解反应等化学原理来综合判断产物的成分。中学典型反应:低价态铁的化合物(氧化物、氢氧化物和盐)与硝酸反应;铁单质与硝酸反应;+3铁的化合物与还原性酸如碘化氢溶液的反应等。
忽视混合物分离时对反应顺序的限制。
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对化学反应原理提出的具体要求是:反应要快、加入的过量试剂确保把杂质除尽、选择的试剂既不能引入新杂质又要易除去。
计算反应热时忽视晶体的结构。
计算反应热时容易忽视晶体的结构,中学常计算共价键的原子晶体:1mol金刚石含2mol碳碳键,1mol二氧化硅含4mol硅氧键。分子晶体:1mol分子所含共价键,如1mol乙烷分子含有6mol碳氢键和1mol碳碳键。
对物质的溶解度规律把握不准。
物质的溶解度变化规律分三类:第一类,温度升高,溶解度增大,如氯化钾、硝酸钾等;第二类,温度升高,溶解度增大,但是增加的程度小,如氯化钠;第三类,温度升高,溶解度减小,如气体、氢氧化钠等,有些学生对气体的溶解度与温度的关系理解不清。
1、你必须把课本上的知识背下来。化学是文科性质非常浓的理科。记忆力在化学上的作用最明显。不去记,注定考试不及格!因为化学与英语类似,有的甚至没法� 有不少知识能知其然,无法探究其所以然,只能记住。甚至不少老师都赞同化学与英语的相似性。说“化学就是第二门外语”,化学的分子式相当于英语单词,化学方程式就是英语句子,而每一少化学计算题,就是英语的一道阅读理解。
2、找一个本子,专门记录自己不会的,以备平时重点复习和考试前强化记忆。只用问你一个问题:明天就要考化学了,今天你还想再复习一下化学,你复习什么?对了,只用看一下你的不本本即可。正所谓:“考场一分钟,平时十年功!”“处处留心皆学问。”“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考前复习,当然是要复习的平时自己易错的知识点和没有弄清楚的地方,而这些都应当在你的小本本才是!
3、把平时做过的题,分类做记号。以备考试前选择地再看一眼要重视前车之鉴,防止“一错再错”,与“小本本”的作用相同。只是不用再抄写一遍,节约时间,多做一些其它的题。
理科的学习除了需要学生学习一些化学知识点之外,也需要学生根据知识点做出一些题目。化学的题目看起来非常的复杂,但是经过一段时间的推敲之后,学生当理解了题目主要考查的内容之后,学生只要寻找到一些正确的解题方法,学生就能够正确地作出化学题。
高中生高中化学学习好方法有哪些?学生需要掌握更多的知识点,只有全方面的掌握知识点之后,学生的学习成绩才能够得到提高。化学这门学科,除了需要掌握更多的化学知识点化学反应方程式之外,也需要了解更多的同类元素。
分析技巧。
不同的学科有不同的分析技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学生具备很多理论知识,也需要这些学生懂得一些分析题目的技巧。学生分析对了题目,学生就能够找对正确的思路,通过对这些题目进行分析,学生能够了解考察哪些知识。目前越来越多的学生可以通过寻找正确的方法,帮助自己提升化学成绩。
高中化学竞赛知识点总结 篇8
没有基础就根本谈不上能力;第一轮复习一定要扎扎实实,切勿盲目攀高,以免眼高手低。复习主要以教材为准,反复阅读深刻理解其中的知识点,形成点与面的知识网,使知识更加全面而又精准。同时,对基础知识的全面回顾还要形成自己的思维体系。
考生经过一年的学习应该注意到了,化学具有非常多的化学原理及规律。化学同物理一样是自然学科,他们一定会遵从自然规律。所以考生不要在庞大的化学方程式及原理面前怯步,只要找到其内在规律,不断的深入总结,舍弃表面追究其根本,其实也没有那么多东西需要记忆,做题时,不要做完题就没事了,应注重解题的思路。
化学和物理都是自然学科,都会注重其实验,化学更为优胜,近几年化学高考化学中,以实验为主线来命题的数量明显增多,所占的分数也越来越重。考生想要取得高分,一定不能放松对实验能力的培养。
在第一轮复习当中,另一个需要注意的重点就是加强经典题型的训练,训练的知识点应结合近几年的高考知识点来,深刻理解知识点,打好基础,适当的时候做下模拟试题或者真题。
在解题的过程当中,不仅要注重质量还要注重速度。选好适合的题目类型及数量,有助于加强思维的训练,减少再次做题的时间。做完题后,应注意归纳总结,反思解题的过程及技巧,长期坚持训练,解题能力一定会加强的。
由于复习的时间有限,且高三要复习的可门和知识点非常庞大,怎样在少量的时间里面做好复习,是考生们普遍关注的问题。其主要方法,就是突出重点,加强薄弱的突击。同时要对考试中出错率高的地方要即使做好反思,对此地段也要强化训练。每一次考试的错误点及练习的错误点,一定要做好详细的分析,分析其原因。
高中化学竞赛知识点总结 篇9
看上去都是oh组成的一个整体,其实,羟基是一个基团,它只是物质结构的一部分,不会电离出来。而氢氧根是一个原子团,是一个阴离子,它或强或弱都能电离出来。所以,羟基不等于氢氧根。
例如:c2h5oh中的oh是羟基,不会电离出来;硫酸中有两个oh也是羟基,众所周知,硫酸不可能电离出oh-的。而在naoh、mg(oh)2、fe(oh)3、cu2(oh)2co3中的oh就是离子,能电离出来,因此这里叫氢氧根。
2、fe3+离子是黄色的。
众所周知,fecl3溶液是黄色的,但是不是意味着fe3+就是黄色的呢?不是。fe3+对应的碱fe(oh)3是弱碱,它和强酸根离子结合成的盐类将会水解产生红棕色的fe(oh)3。因此浓的fecl3溶液是红棕色的,一般浓度就显黄色,归根结底就是水解生成的fe(oh)3导致的。真正fe3+离子是淡紫色的而不是黄色的。将fe3+溶液加入过量的酸来抑制水解,黄色将褪去。
3、agoh遇水分解。
我发现不少同学都这么说,其实看溶解性表中agoh一格为“—”就认为是遇水分解,其实不是的。而是agoh的热稳定性极差,室温就能分解,所以在复分解时得到agoh后就马上分解,因而agoh常温下不存在,和水是没有关系的。如果在低温下进行这个操作,是可以得到agoh这个白色沉淀的。
4、多元含氧酸具体是几元酸看酸中h的个数。
多元酸究竟能电离多少个h+,是要看它结构中有多少个羟基,非羟基的氢是不能电离出来的。如亚磷酸(h3po3),看上去它有三个h,好像是三元酸,但是它的结构中,是有一个h和一个o分别和中心原子直接相连的,而不构成羟基。构成羟基的o和h只有两个。因此h3po3是二元酸。当然,有的还要考虑别的因素,如路易斯酸h3bo3就不能由此来解释。
5、酸式盐溶液呈酸性吗?
表面上看,“酸”式盐溶液当然呈酸性啦,其实不然。到底酸式盐呈什么性,要分情况讨论。当其电离程度大于水解程度时,呈酸性;当电离程度小于水解程度时,则成碱性。如果这是强酸的酸式盐,因为它电离出了大量的h+,而且阴离子不水解,所以强酸的酸式盐溶液一定呈酸性。而弱酸的酸式盐,则要比较它电离出h+的能力和阴离子水解的程度了。如果阴离子的水解程度较大(如nahco3,nahs,na2hpo4),则溶液呈碱性;反过来,如果阴离子电离出h+的能力较强(如nah2po4,nahso3),则溶液呈酸性。
6、h2so4有强氧化性。
这么说就不对,只要在前边加一个“浓”字就对了。浓h2so4以分子形式存在,它的氧化性体现在整体的分子上,而稀h2so4(或so42-)的氧化性几乎没有(连h2s也氧化不了),比h2so3(或so32-)的氧化性还弱得多。这也体现了低价态非金属的含氧酸根的氧化性比高价态的强,和hclo与hclo4的酸性强弱比较一样。所以说h2so4有强氧化性时必须严谨,前面加上“浓”字。
7、盐酸是氯化氢的俗称。
看上去,两者的化学式都相同,可能会产生误会,盐酸就是氯化氢的俗称。其实盐酸是混合物,是氯化氢和水的混合物;而氯化氢是纯净物,两者根本不同的。氯化氢溶于水叫做氢氯酸,氢氯酸的俗称就是盐酸了。
8、易溶于水的碱都是强碱,难溶于水的碱都是弱碱。
从常见的强碱naoh、koh、ca(oh)2和常见的弱碱fe(oh)3、cu(oh)2来看,似乎易溶于水的碱都是强碱,难溶于水的碱都是弱碱。其实碱的碱性强弱和溶解度无关,其中,易溶于水的碱可别忘了氨水,氨水也是一弱碱。难溶于水的也不一定是弱碱,学过高一元素周期率这一节的都知道,镁和热水反应后滴酚酞变红的,证明mg(oh)2不是弱碱,而是中强碱,但mg(oh)2是难溶的。还有agoh,看ag的金属活动性这么弱,想必agoh一定为很弱的碱。其实不然,通过测定agno3溶液的ph值近中性,也可得知agoh也是一中强碱。
9、写离子方程式时,“易溶强电解质一定拆”,弱电解质一定不拆。
在水溶液中,的确,强电解质(难溶的除外)在水中完全电离,所以肯定拆;而弱电解质不能完全电离,因此不拆。但是在非水溶液中进行时,或反应体系中水很少时,那就要看情况了。在固相反应时,无论是强电解质还是弱电解质,无论这反应的实质是否离子交换实现的,都不能拆。有的方程式要看具体的反应实质,如浓h2so4和cu反应,尽管浓h2so4的浓度为98%,还有少量水,有部分分子还可以完全电离成h+和so42-,但是这条反应主要利用了浓h2so4的强氧化性,能体现强氧化性的是h2so4分子,所以实质上参加反应的是h2so4分子,所以这条反应中h2so4不能拆。同样,生成的cuso4因水很少,也主要以分子形式存在,所以也不能拆。(弱电解质也有拆的时候,因为弱电解质只是相对于水是弱而以,在其他某些溶剂中,也许它就变成了强电解质。如ch3cooh在水中为弱电解质,但在液氨中却为强电解质。在液氨做溶剂时,ch3cooh参加的离子反应,ch3cooh就可以拆。这点中学不作要求。)。
10、王水能溶解金是因为王水比浓硝酸氧化性更强。
旧的说法就是,浓硝酸和浓盐酸反应生成了nocl和cl2能氧化金。现在研究表明,王水之所以溶解金,是因为浓盐酸中存在高浓度的cl-,能与au配位生成[aucl4]-从而降低了au的电极电势,提高了au的还原性,使得au能被浓硝酸所氧化。所以,王水能溶解金不是因为王水的氧化性强,而是它能提高金的还原性。
“张冠李戴”
1、干冰是固态co2的俗称,它并非是固态的水——冰;因为当它挥发变成气态的co2时,没留下任何“湿”的痕迹,外表又似冰,故把它叫做“冰”。
2、“白铅”是锌而不是铅。因其断面银白,硬度与铅相仿所致。
3、“黑金”是铅的误称,因其断面灰黑且具金属光泽所致,并不是金。
4、“银粉”是铝粉,因其粉末为银白色误称。
5、“金粉”是铜锌合金粉末的误称,因其合金有金黄色金属光泽所误。
6、“石炭酸”并非是酸,它是有机物苯酚的俗称,因它最早从煤焦油中提取又有酸性而得名。
7、“水银”不是银是汞,因其常温下呈液态且为银白色而得名。
8、过磷酸钙是ca(h2po4)2和caso4混合物的商品名称,其各化合物结构中并无过氧键。
9、纯碱na2co3是盐而非碱,因其水解,溶液呈碱性且水解产物中有naoh而得名纯碱。
10、铅糖并非糖,因其有甜味而得名,它有毒,不可食用,其化学名称叫醋酸铅。
1l、甘油不是油,是多元醇(丙三醇),因其无色、粘稠、有甜味,外观似油而得名。
12、水玻璃并不是玻璃,而是na2sio3水溶液的俗名,因其无色粘稠,既有粘性(矿物胶)又不能燃烧、不受腐蚀而得名。
13、发烟硫酸并不发烟,而是形成的酸雾。(so3吸收水分形成的小液滴)。
14、不锈钢不是绝对不生锈,它也能因盐酸等强酸腐蚀而“生锈’。
15、酚醛树脂不是酯,而是由苯酚跟甲醛发生缩聚反应生成的高分子化合物(一种俗称电木的塑料)。
16、王水不是水,而是由浓盐酸跟浓硝酸以3:1的体积比混合的一种能氧化金、铂的强氧化剂。
作为分类依据是不科学的。其实,就性质而言,凡属芳香族化合物的物质大多无香味。
18、有甜味的并非都属糖,如糖精,是一种食品添加剂,因其甜度远远大于糖类中的单糖而得名;其化学名称是邻磺酰苯酰亚胺。糖类并非都有甜味,如纤维素、淀粉等。
19、铝与强碱溶液反应置换出的是h2o中的h2;na2o2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不是2na2o2+h2o=4naoh+o2,应为2na2o2+4h2o=4naoh+2h2o+o2,还原产物应是生成物中的水。
20、甘汞不是汞,而是hg2cl2。
21、王铜不是铜,而是cucl2?6?13cu(oh)2。碱式氯化铜。
22、臭碱不是碱,而是na2s?6?19h2o,因其水溶液显碱性(水解)且有h2s生成而得名。
23、某溶液中加入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再加稀hci,沉淀不溶解,此溶液中不一定含so42-,也可能含有ag+,若加入ba(no3)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再加稀hno3,沉淀不溶解,此溶液中了一定含有so42-,也可能含有so32-。
24、某气体遇nh3有白烟产生,并不一定是hcl,可能是hno3蒸气或cl2。
25、电石并不产生电,因其在电炉内高温至2500℃左右时由c和cao合成而得名。
26、某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石灰水变浑浊,该气体不一定为co2,可能为so2。
基本概念的学习。
概念反映事物的本质和内在联系,准确深刻地理解基本概念是学习和掌握化学知识的基础。化学基本概念大体上可以分为以下几类:有关物质组成的概念,如元素、单质、化合物、酸碱盐等;有关物质结构的概念,如原子、分子、化学键等;有关物质性质的概念,如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等;有关物质变化的概念,如化合与分解,取代与加成等;有关化学量的概念,如原子量、分子量、物质的量等。
掌握化学概念要经过感知、理解、巩固和运用的过程。首先要通过生动的直观感知,可以利用实物、模型、图表、电教手段等,注意观察和想象。理解概念是中心环节,例如通过个别实验感知了化学变化,要经过分析、比较综合概括出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要准确地掌握概念的定义,内涵是什么?外延是什么?有些概念容易混淆例如电解和电离,就要注意比较,掌握概念之间的区别和联系。概念也有一个由浅入深的发展过程。例如:氧化还原概念,在不同的学习阶段其深广度就有所不同。
最后,要通过复述、复习、练习、计算、实验等多种方式巩固和运用概念,以达到准确理解熟练掌握的目的。
化学基本理论的学习。
学习化学基本理论可以从本质上认识物质的结构、性质和变化。掌握物质之间的内在联系和规律,正确理解和灵活运用化学概念,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中学化学基本理论主要有原子结构、分子结构、元素周期律、化学反应速度和化学平衡、氧化还原、分散系等。
基本理论较为抽象、逻辑严密并有很强的思想性。在学习时要充分应用直观教具或形象比喻使抽象的理论具体化,形象化。如电子云模型、原子、分子结构模型。要抓住最基础、最本质的内容,分清主次。例如电解质溶液理论,讨论了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电离度、电离常数,水的离子积、盐的水解等。其核心是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抓住它,其它内容就容易理解。还要注意基本理论的内在联系,使之系统化。例如:氧化还原理论、元素周期律都与物质结构理论有关,要把它们紧密联系起来,才能融汇贯通。应该在适当阶段进行归纳总结,或列出表格以加深印象。最后,掌握理论的目的是指导实践。所以要注意理论知识的灵活运用。例如学习化学平衡理论就可指导学习电离平衡、水解平衡等并解决一些相关的具体问题。
据化学事实,即具体的化学物质及化学变化来学习,这样才能印象深刻、正确掌握,不出生编乱造的差错。作为一种工具,加强训练是十分重要的,要经常地、反复地读、写、用才能加深理解,熟练掌握。在学习过程中,特别是初学时,制卡片,编韻语、做游戏、搞竞赛等都是有益的辅助活动。
化学事实的学习。
化学事实一般指元素与化合物知识,是化学基础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化学概念,化学理论形成,理解与运用的基础。中学化学元素化合物知识是按从个别元素到元素族到周期系;从无机物到有机物的顺序编排的。内容面广,量多。一般感觉“易学易忘”,“难记难用”。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是正确处理理解与记忆的关系。首先要抓住知识之间的有机联系。例如知识与理论之间的联系,以理论为指导把知识串联起来。具体物质的结构、性质、存在、制法、用途之间的关系。各类有机物之间的衍生关系等等。其次要重视实验。通过实验观察,分析推理不仅能获取感性认识,加深印象,也能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再次要学会运用分析对比的方法。抓住共性,注意个性,举一反三,就便于掌握,不易混淆。还应及时进行归纳小结,如元素族的通性,有机官能团的特性等,或列表或画图均可。最后,元素化合物在生产生活中应用广泛,如能经常密切联系实际,就可以生动活泼地学习,取得良好的效果。
有机化合物知识的学习。
有机化合物和无机化合物在元素组成、价键结构等方面有自己的特点。这类知识种类繁多,反应难记,初学时常感困难。对于有机化学的基本概念如异构现象、通式,同系物、系统命名等一定要准确掌握。例如,若对甲烷分子的立体结构认识得清楚,对于二氯甲烷是否有异构体的问题就不会产生错误判断。对于同分异构概念有清晰的认识、在推导可能存在的有机物结构时就不会出现遗漏或错误。其次,要掌握各类有机物结构和性质之间的关系。有机物的性质由结构决定。特别是官能团,是应应的中心。所以只要了解化合物的结构和官能团,就可以大致判断它应有什么性质,提供区分各类有机物的特征反应。例如分子中有碳碳双键,就可推测能发生加成、氧化、聚合等反应。当然也要注意化合物的特殊性(个性),例如,甲酸能发生银镜反应。
再次,要掌握各类有机物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这是有机制备的基础。学习的目的在于应用。有机物种类繁多,掌握了相互转化关系,就可以熟练地解答制备问题,甚至可能提出几种合成路线。最后,要注意做好实验,加深感性认识,充分利用模型,培养空间想象能力。有机物在生产生活中有广泛应用,在学习过程中若能经常联系应用,将有助于加深认识和记忆。
系统复习。
可分为阶段性复习和终结性复习。前者是指在一章、一个单元、期中、期末进行的复习;后者主要指初中或高中学业结束时的总复习。系统复习可以使平时学习的知识系统化、规律化,进行分析综合,从而得到深化和提高。系统复习之前要确定内容、制订计划,拟出提纲,以做到有针对性,有系统性,有计划性。在实施时要注意:
(1)综合运用,发挥理论的指导作用。例如,在元素化合物部分复习时特别要紧紧抓住物质结构和元素周期律。
(2)要注意能力的培养。不是只靠大量做题,要通过做题培养思维能力。注意进行归纳综合,可以采取列提纲,制表格等形式。
(3)不同学生学习基础,学习能力有差别。在系统复习时,要从实际出发,在力争达到统一要求的前提下,要针对自己的实际情况,提出具体目标,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提高。这就要特别注意在教师指导下,发挥自己学习的主动性。
(4)要注意系统复习不只是单纯为了巩固已有知识,还有再提高的任务。系统复习具体方法很多,可以拟提纲,列图表,可以做练习、可以做实验。如有条件还可利用展览、电教等手段。
高中化学竞赛知识点总结 篇10
(3)在溶液中进行的反应,如果稀释溶液,反应物浓度__减小__,生成物浓度也_减小_,v正_减小__,v逆也_减小__,但是减小的程度不同,总的结果是化学平衡向反应方程式中化学计量数之和_大_的方向移动。
2、温度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
影响规律: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温度升高会使化学平衡向着__吸热反应__方向移动,温度降低会使化学平衡向着_放热反应__方向移动。
3、压强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
影响规律:其他条件不变时,增大压强,会使平衡向着__体积缩小___方向移动;减小压强,会使平衡向着___体积增大__方向移动。
注意:(1)改变压强不能使无气态物质存在的化学平衡发生移动
(2)气体减压或增压与溶液稀释或浓缩的化学平衡移动规律相似
4.催化剂对化学平衡的影响:由于使用催化剂对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影响的程度是等同的,所以平衡__不移动___。但是使用催化剂可以影响可逆反应达到平衡所需的_时间_。
5.勒夏特列原理(平衡移动原理):如果改变影响平衡的条件之一(如温度,压强,浓度),平衡向着能够减弱这种改变的方向移动。
高中化学竞赛知识点总结 篇11
(1)氯酸钾热分解(二氧化锰催化)。
(2)高锰酸钾热分解。
(3)过氧化氢分解(二氧化锰催化)。
(4)电解水。
(5)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
(6)浓硝酸分解。
(7)次氯酸分解(光)。
(8)氟与水置换反应。
(9)过氧化钠与水反应。
(10)光合作用以上1~3适合实验室制取氧气,但一般所谓“实验室制取氧气”是指1、2两种方法。工业用氧气主要来自分离液态空气。
(1)锌、镁、铁等金属与非氧化性酸反应。
(2)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3)硅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4)钠、镁、铁等金属在一定的温度下与水反应。
(5)钠(钾、镁、铝)与醇类反应。
(6)苯酚与钠反应。
(7)焦碳与水高温反应。
(8)一氧化碳与水催化反应。
(9)碘化氢热分解。
(10)硫化氢热分解。
(11)电解水。
(12)甲烷高温分解。
其中(1)、(2)适用于实验室等少量氢气的制取;(7)、(8)、(12)可用于工业制氢;(11)可能是未来清洁能源的来源。
(1)氯气与大多数金属反应。(与铁、铜等变价金属反应时,生成高价氯化物)。
(2)氯气与磷反应3cl2+2p==2pcl3pcl3+cl2==pcl5(白色烟雾;哪种生成物制敌百虫?)。
(3)氯气与氢气反应(纯净氢气在氯气中燃烧;混合气爆炸;卤素的活泼程度比较)。
(4)氯气与水反应(跟其它卤素比较:氟的特殊性;溴,碘与水反应的程度)。
(5)氯气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残余氯气)。
(6)氯气与氢氧化钙反应。
(7)氯气与溴化钠溶液反应。
(8)氯气与碘化钾溶液反应(卤素相互置换的规律如何?氟置换其它卤素有何特殊?)。
(9)氯气与甲烷取代反应(条件?)。
(10)氯气与乙烯的反应(反应类别?)(乙烯通入溴水使溴水褪色)。
(11)氯气与苯的取代反应(条件?)。
(12)氯气与氯化亚铁溶液反应。
(13)氯气与硫化氢溶液反应(现象?)。
(14)氯气与二氧化硫溶液反应(溶液酸性变化?漂白作用的变化?)。
(15)氯气的检验方法———淀粉碘化钾试纸(单质碘的检验方法如何?)。
(1)浓盐酸被二氧化锰氧化(实验室制氯气)。
(2)氯化钠与浓硫酸反应(用于实验室制氯化氢;温度的影响;溴化氢及碘化氢制取的不同点)。
(3)盐酸、氯化钠等分别与硝酸银溶液的反应(盐酸及氯化物溶液的检验;溴化物、碘化物的检验)。
(4)盐酸与碱反应。
(5)盐酸与碱性氧化物反应。
(6)盐酸与锌等活泼金属反应。
(7)盐酸与弱酸盐如碳酸钠、硫化亚铁反应。
(8)盐酸与苯酚钠溶液反应。
转载自
(9)稀盐酸与漂白反应。
(10)氯化氢与乙烯加成反应。
(11)氯化氢与乙炔加成反应(制聚氯乙烯)。
(12)浓盐酸与乙醇取代反应。
(13)漂白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
(14)hf,hcl,hbr,hi酸性的比较。
(15)hf对玻璃的特殊作用,如何保存氢氟酸?
(16)溴化银的感光性。
(17)用于人工降雨的物质有哪些?
(18)氟化钠在农业上有何用途?
1。氯水的多重性质。
(1)cl2的强氧化性。
(2)次氯酸的`强氧化性。
(3)次氯酸的不稳定性。
(4)盐酸的酸性,次氯酸的酸性。
2。氯水反应时反应物的处理。
(1)作氧化剂时,如果cl2能发生反应则主要是cl2反应,氯气不能发生的反应则认为是次氯酸的作用。
(a)氯水与碘化钾、溴化钠、硫化钠等溶液反应是cl2反应。
(b)氯水与氯化亚铁反应是cl2的反应。
(c)氯水与so2溶液反应是cl2的作用。
(d)氯水的漂白作用是次氯酸的作用。
(2)氯水中加agno3是盐酸的作用(即cl—)的作用。
(3)氯水与强碱(足量)反应时,盐酸和次氯酸共同作用生成氯化物和次氯酸盐。
高中化学竞赛知识点总结 篇12
化学知识的结构和英语有某些类似之处。
我们在学英语的过程中知道,要懂得句子的意思就要掌握单词,要掌握单词就要掌握好字母和音标。打个不太贴切的比喻:化学知识中的“句子”就是“化学式”:“字母”就是“元素符号”:“音标”就是“化合价”。
这些就是我们学好化学必须熟练掌握的基础知识,掌握了它们,就为以后学习元素化合物及酸碱盐知识打下良好的基础。
要讲究方法记忆。
俗话说“得法者事半而功倍”。初学化学时需要记忆的知识较多,因此,只有掌握了良好的记忆方法,才能使我们的化学学习事半功倍,才能提高学习效率。下面介绍几种记忆方法。
(1)重复是记忆的基本方法。
对一些化学概念,如元素符号、化学式、某些定义等反复记忆,多次加深印象,是有效记忆最基本的方法。
(2)理解是记忆的前提。
所谓理解,就是对某一问题不但能回答“是什么”,而且能回答“为什么”。例如,知道某物质的结构后,还应理解这种结构的意义。这就容易记清该物质的性质,进而记忆该物质的制法与用途。所以,对任何问题都要力求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记忆。
(3)以旧带新记忆。
不要孤立地去记忆新学的知识,而应将新旧知识有机地联系起来记忆。如学习氧化还原反应,要联系前面所学化合价的知识来记忆,这样既巩固了旧知识,又加深了对新知识的理解。
(4)谐音记忆法。
对有些知识,我们可以用谐音法来加以记忆。例如,元素在地壳中的含量顺序:氧、硅、铝、铁、钙、钠、钾、镁、氢可以编成这样的谐音:一个姓杨(氧)的姑(硅)娘,买了一个(铝)(铁)合金的锅盖(钙),拿(钠)回家(钾),又美(镁)又轻(氢)。
(5)歌诀记忆法。
对必须熟记的知识,如能浓缩成歌诀,朗朗上口,则十分好记。如对元素化合价可编成:“一价钾钠氢氯银,二价氧钙钡镁锌,铝三硅四硫二四六,三五价上有氮磷,铁二三来碳二四,铜汞一二价上寻”。又如对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实验要点可编成:先通氢,后点灯,停止加热再停氢。
要重视实验。
做好实验是学好化学的基础,因此要认真对待。每次实验前首先要明确该次实验的目的是什么,然后牢记实验装置的要点,按照操作步骤,细致认真地操作。
其次要学会观察实验,留心观察反应物的状态、生成物的颜色状态、反应的条件、反应过程中出现的现象……才能作出正确的结论。如做镁的燃烧实验时,不但要注意观察发生耀眼的白光和放出大量热等现象,更要注意观察镁燃烧后生成的白色固体。因为这白色固体是氧化镁,是不同于镁的物质,因此镁的燃烧是化学变化。
此外,做好实验记录,实验完毕写好实验报告,都是不可忽视的。
要注重小结定期复习。
“化学易学,易懂,易忘”,很多初学化学的同学都有此体会。要想牢固掌握所学的知识,每学完一章或一个单元后要及时小结,系统复习。
做小结时,首先要把课堂笔记整理好,然后进行归类,列出总结提纲或表格。例如,初中化学第一章小结提纲如下:1、基本概念;2、重要的化学反应;3、重要的反应类型;4、重要的实验;5、化学的基本定律;6、重要的化学计算。
在做好小结的同时要注意定期复习。复习是防止遗忘的最有效的手段,最好趁热打铁。也就是说,当天的功课当天复习,这样遗忘的程度小,学习效果好。对于前面学过的知识,也要不时抽空浏览一遍,“学而时习之”,这样才能使知识掌握得牢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