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作文 > 高中生作文 > 高三作文 > 做事谨慎作文_做事需要谨慎作文高三(优秀3篇)正文

《做事谨慎作文_做事需要谨慎作文高三(优秀3篇)》

时间:

谨慎即是细心慎重,也就是对外界事物或自身言行密切注意,以免发生不利或不幸的事情。谨慎是智慧的长子,是进步之根,是和谐之本。一次深思熟虑,胜过百次草率行动。这次帅气的小编为您整理了做事谨慎作文_做事需要谨慎作文高三(优秀3篇),您的肯定与分享是对小编最大的鼓励。

做事需要谨慎的 篇1

有个小孩,小时候认为圆月像油饼。有一次中秋节,他父亲问他;宝贝,这月亮像什么啊?本以为儿子会说月亮像圆盘或是镜子,不料他儿子说像我们吃的油饼。他父亲非常生气,胡扯,明明像圆盘,怎么会像呢油饼呢?那个小孩委屈的哭了……

这是多么痛心的故事啊!就因为把月亮比喻成了油饼,被父亲骂了一顿,这值得吗?教育到底是什么?是使别人懂得更多的知识,还是囚禁别人思想的栅栏?我看是后者,要一成不变地按照前人的思想,没有一丝创新的空间。举个例子,月亮。几乎都是比喻成了圆盘和镜子,难道这么多人的想法都相同?当然,前人好的地方是可以做为参考,但是几乎人人都用,好像月亮除了叫月亮,只有叫圆盘了。太单调了,怪不得有这么多人不爱读书,也许就是因为学习太枯燥了。还有语文,语文的答案不肯能是的,有许多语文老师只认可参考答案上的答案和他自己做的,不允许学生有一字之差,那么考试是,与其说考试,还不如说是在默写答案,这样长期地压抑大脑开放的思维,那后果将不堪设想。中国的教育似乎一直是口上说一套,做一套。喊的是素质教育,实施的却是应试教育,学生的任务就是应付一场又一场无休止的考试,毫无乐趣可言。而国外的同龄孩子确是在快乐的度过童年,在玩中学,学中玩。

曾经流行过这样一句话:只要你小时候把基础打好,多用点功,将来你考上了大学就轻松了。似乎中国的教育就是小时候辛苦,长大后轻松。而国外就刚好相反,他们是小时候轻松,长大后辛苦,他们的理论是:小时候不懂事,应该享受属于自己的童年美好时光,而你长大后,就有责任去背负自己的学习任务,用功读书。

韩寒在他的《通稿20》里面谈到中国有一个概念一错错了几十年,那就是“全面发展学生”。在学校里,什么叫“全面发展学生”呢?首先你语数外理化应该学得不错,然后你的体育也凑合,补考能够及格,偶尔也有会乐器的(如果口琴,竖笛也算的话)。然后呢?没有了。其实在全面发展里,各种学科只算一项。说好听点就是“学科能力”,说难听点就是“考试能力”。想想这些“全面发展学生”也可怜,将来他们参加工作,看到别人什么都会,自己却一无是处。这也就是为什么那么多大学生毕业找不到工作的原因之一吧!

国外的教育在这方面做的很好,他们很注重培养素质教育的培养,从多方面培养人才,他们开设了各种各样的课程:例如陶艺课、游泳课……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来选择自己喜欢的课程,从中受益,真正的做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而在中国,却是固定、死板的按照固定的教科书给学生上课,既单调又枯燥乏味。国外的教育非常活跃,常常是布置一两道没有固定答案的题自己去查资料,学生往往是在图书馆里泡几个小时才能为完成作业。这同时增加了课外阅读量,使他们的知识面更广,思维变得活跃。中国学生的作业往往是老师费尽心思找到的习题或者试卷在做,虽然说在一定程度上是有一定效果的,但是这也就是为什么会出现那么多“抄作业”的现象的重要原因。而且这样显得很呆板,不利于学生的教育成长和智力开发。有人说,外国的学生把电脑当作工具,而中国的学生把电脑当玩具,这不是没有道理。

国外的教育中最注重培养孩子坚韧不拔、勇敢无畏、敢于冒险,团结友善的品质,他们甚至从小就开始打工挣钱,懂得不依赖父母,如何靠自己养活。这同时也让他们早日融入社会,更加能够理解父母挣钱的辛苦,从而学会勤俭节约。让孩子变得独立、坚强、成熟。中国由于计划生育,独生子女几乎都是家中的小皇帝、小公主。烫不得、摸不得,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上怕丢了。养成了自私,不为别人着想,懒惰等坏习惯,变得脆弱,像温室里的花朵,经受不起风雨的摧残。特别是一些父母的想法就是:只要孩子好好读书,什么事都不用做了。这导致了一些可笑的悲剧。例:一些“好学生”考上大学离开父母后什么都不会做,甚至连水都不会烧。可悲!就更别说自己养活自己了。他们心安理得的花着父母的钱,出手阔气得很。尽管从小到大,总有人在他们耳边唠叨要勤俭节约,然而这些话对于他们来讲或许感到很陌生吧。

有人说教育应该根据不同的国情而去实施,我并不是想去刻意地去崇拜国外的教育,只是就事论事,把中国的教育和西方的教育相比较,那么我们大家都很清楚我们的教育需要改进的是哪些地方?我们需要的教育又是什么?

可惜啊,漫漫的人生路上,印满了多少谨慎的足迹!

做事需要谨慎的 篇2

做事需时时谨慎,不能在小河沟里翻大船。孟子说:“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就是要告诉我们平静之中蕴含着危机,时刻需保持警惕。

时刻保持谨慎态度,让战后日本迅速崛起。有位美国学者写了一本关于日本崛起的书。这在日本国内引起强烈震动。日本一些学者都纷纷出书反对美国学者的观点,而且还有人质疑美国学者写这本书是为了让日本人放松警惕。正是日本人时刻保持清醒的姿态,铸就了日本的强大。

时刻保持警惕,让我们在平静中意识到危机的存在,避免让我们陷入不利处境。象那只在不断加热中被煮死的青蛙,没有起落的生活方式,也许是最危险的生活方式,满足于小环境的舒适与习惯,一旦觉醒,已经大难临头了。

俗话说,谨慎无大错。正是因为诸葛亮一生惟谨慎,才被刘备临终托以大事,辅佐后主,寄以振兴汉室之望。在三国逐鹿中未思胜,先虑败,稳扎稳打,逐渐赢得先机。但智者千虑,终有一失。一时大意派马谡镇守街亭,造成北伐大局的被动。也正因为其“一生谨慎”使得敌军主帅司马懿不敢乘胜掩杀。

丧失谨慎,带来巨大灾难。以色列前国防部长因在二战中右眼受伤导致失明而被称为独眼将军。他在以色列与阿拉伯国家冲突中屡立战功。也许是以军的几次胜利让他觉得阿拉伯国家的弱小,不敢向以色列发起进攻。所以他在收到敌方即将进攻的情报后无动于衷。直到战前的几个小时才如梦初醒,但为时已晚,以色列在这次战争中遭受重大损失。

平静的水面下往往暗流涌动,我们不要被眼前的和平、宁静迷惑,透过表面的平静,洞察背后的危机,这样我们就可以化解危机,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曾国藩深居高位,最后能全身而退,这在当时是极为不易的。他做官做人处处小心:给家人的书信中告诫家人低调处事,勿自骄意满;平息天国之乱后遣散x队;朝廷赏赐往往谢辞而不居功。正是其谨慎小心,才打消了朝廷对他的猜忌,而没有出现兔死狗烹的结局。

谨慎,不是懦弱,不是不思进取,而是一种稳中取胜的智慧。

放松警惕,灾祸不断涌出,给我们带来人生的悲剧。

时刻保持警惕,小心行得万年船。

做事需要谨慎的 篇3

谨慎是勇敢的一部分,慎重对待问题就是智慧的一半,谨慎的人才能稳操胜券。

谨慎是保家之本,慎重则必成,轻发则多败。严谨慎重,是智慧之母。人生的许多遗憾,都是由一个一个的疏忽相加而成的。

谨慎是钻石。不谨慎自己的细小行为,最终会损害大的德行。办事前要调查论证,周密思考,办事才能成功,否则就会失败。

谨慎是人生的格言。诸事能考虑周到,则办事无不顺利,而幸运生焉;若醉生梦死,贪图享乐,糊里糊涂,办任何事都是失败,而祸患随之。“诸葛一生惟谨慎”,故能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世人称之神机妙算。

在各种诱惑和考验面前,由于不懂得“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结果“小不谨,则大事去矣”,终而至于付诸东流、不可收拾,甚至落到身败名裂、家破人亡的可悲下场。

慎重则必成,轻发则多败,凡事谨慎一点总不会错。在你下剪刀之前一定要量三次,谨慎的人在一切与完美相关的事情上总是前后一致的。

谨慎同其他美德结合在一起构成了所有品质中贵的品质,不谨慎同其他坏品质结合在一起也构成了所有品质中最卑劣的品质。学会谨慎忍耐,你将因此而受益无穷。当竞争与敌视同你比邻而居时,谨慎就会茁壮成长。

谨慎之人则常行荆棘之中矣。正是因为在生活中存在失败,我们才很谨慎,才很小心翼翼的面对。

谨慎的忍耐,就是有选择地控制自己的情绪,从而把握自己的行为。明智人凡事谨慎,在易犯罪的日子,必然小心而不犯罪。

谨慎你的言谈,就会有人支持你的说法;谨慎你的行为,就会有人追随你的做法。没把握的事,谨慎地说;没发生的事,不要胡说;做不到的事,别乱说;伤害人的事,不能说。

慎在于畏小,智在于治大。生活要畅所欲言随心所欲,工作要认真踏实谨慎小心。慎而思之,勤而行之;慎之又慎,才无遗憾。

不但工作要谨慎,而且生活要谨慎。走路朝前看,做事往后想,谨慎的人脑后有眼。对自己所不知道和有怀疑的事情要多听;对自己所知道的事情,说起来要谨慎,这样就可以减少错误。

人们的防御力量就是谨慎。谨慎,才能头脑清醒;谨慎,才能抵御风险。小船应当靠近海岸行驶,做事一定要认真、谨慎小心,一点也不能马虎。

永远谨慎一点,强过追悔莫及。对没有把握和有危险的事,要多看看;对有把握的事情,干起来也要谨慎小心,这样后悔的事就会少些。

参与什么,离开什么,接受什么,拒绝什么,正人君子都不会轻率为之。这就告诉我们,对于任何事物都应该采取慎重的态度。谨慎的人从来不傲慢地采取超出别人的姿态,在所有普通的场合,他宁愿把自己置于同他地位相等的人们之下,而不愿置于他们之上。

做到谨慎关键要加强学习,提高自身品德修养,修养有成,自然胸怀豁达,能容宇宙之荒,故能谦虚逊让,不傲于物;修养有成,则心地纯正,静能生慧,安稳不乱,故能思虑周详,达到谨慎之目的。

知盈虚之定律,明显晦之时宜,防微杜渐,预有所虑,除自立自强,戒骄戒躁,岂有它哉?所以,在人生漫长道路上,“谨慎”二字要放在首位。让我们一起去参悟谨慎的意义,谨慎做人,谨慎行事,谨慎将伴随每一位成功人士走过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