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作文 > 作文体裁 > 读后感 > 读《莫高窟》有感(优秀8篇)正文

《读《莫高窟》有感(优秀8篇)》

时间:

指教科书中的正文,区别于注释和习题等,一般在语文或地理中出现。英语,有对话和短文。

读《莫高窟》有感 1

大漠茫茫,驼铃声声,千年风沙,却未曾将其埋没。余秋雨的这篇《莫高窟》我已经读过许多遍了。可每当夜深人静时,我总会翻开那有些泛黄的书本,去千年莫高,寻找一种心中的安宁。

余秋雨在这篇文章中写了他去参观莫高窟的所见所闻。但这仅是一小部分,更多的,是写了莫高窟厚重的历史背景与其不朽的精神。

他的落笔点就极为巧妙,没有直接描写莫高窟,而是先写了它的“映壁”三危山。未曾看到石窟,却先看到了这样一座雄厚的大山,确实给我一种心理上的震撼,也越发让我对神秘的莫高窟产生了几分期待。

我曾久闻在莫高窟边会有“佛光”,但却没有亲眼见过。但余秋雨,却用最简单的文字,描绘了最美的景色:“天地间没有一点声息,只有光的流溢,色的笼罩。”我也仿佛回到了一千六百五十四年前的那个傍晚,与乐樽和尚一起,欣赏这造化的安排。

因为某些特殊的原因,中国很少能有这种纯粹的艺术遗址保存下来。唐代的笑容,宋代的衣冠,端庄的佛像,灵动的飞天,全都安放在历史的角落里,只为在某一刻向世人展现他无限的美。读到它竟有如此深厚的历史,我也深深地为它感到自豪。它不仅见证了中国文明的发展,更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壁画上飞天衣袂飘飘、裙带飞扬。那些线条,似从灵魂的深处缓缓流出,给人一种深深的震撼。那种美,与黑眼睛黄皮肤一起,流进每个中华儿女的血脉里,生生不息。

余秋雨说:“莫高窟是一种聚会,一种感召;是一种狂欢,一种释放;是一种仪式,一种超越宗教的仪式。”千百年巨大的风沙,吹净了它美丽的外壳,只留下它最宝贵的东西,精神与灵魂。它,携着千万张美丽的壁画,是对美的追求;它,刻着千万个动人的佛教故事,是来自精神的自由;它,经历了数十个王朝,是中国的脊梁。

莫高窟,很美。但你可曾细细阅读近代关于它的历史?愚昧的王道士,将石窟内的部分塑像和壁画损毁,就连那些飞天,也都被掩埋在惨白的涂料之下。它向无数前来抢夺珍宝的“洋唐僧”亮起了绿灯。我,太恨了,太恨了!但,全是他的。错吗?似乎也不。“大清王朝”的子民们,全都被困在破旧的铁笼里,必定会眼界狭隘,轻信他人的谗言。错,错在国家。而国家,正风雨飘摇!这段悲痛的历史,如同一个不愿提及的伤疤,永远留在了中华民族的记忆之中。

莫高,这个奇妙的名字,穿过风沙,穿越千年,传承了灿烂辉煌的文明,也送来了刻骨铭心的警醒。无论何时,都不该忘记,我们的骨子里永远都有莫高窟的端庄华彩,我们的血液里,永远流着莫高窟的谦虚谨慎。

文化不朽,精神不灭。我们,都是飞天的后人。

读《莫高窟》有感 2

今天我读了《莫高窟》这篇文章,这一篇文章让我认识了举世闻名的艺术宝库——莫高窟。

通过阅读我知道了:敦煌莫高窟是祖国西北的一颗明珠。她坐落在甘肃省三危山和鸣沙山的怀抱中,四周沙丘林立,几个洞窟像蜂窝似的排列在断崖绝壁上。

莫高窟保存着两千多尊彩塑。这些彩塑个性鲜明,神态各异,有慈眉善目的菩萨,有威风凛凛的天王,还有强壮勇猛的力士。有一尊卧佛长达16米,他侧身卧着,眼睛微闭,神态安详。看到这一尊尊惟妙惟肖的彩塑,游人无不啧啧赞叹。

莫高窟不仅有精妙绝伦的彩塑,还有四万五千多平方米宏伟瑰丽的壁画。壁画的内容丰富多彩,有记录佛教故事的,有描绘神佛形象的,有反映民间生活的,还有描摹自然风光的。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那成百上千的'飞天。壁画上的飞天,有的臂挎花篮,采摘鲜花;有的倒悬身子,自天而降;有的舒展双臂,翩翩起舞……看着这些精美的壁画,就像走进了灿烂辉煌的艺术殿堂。

莫高窟里还有一个面积不大的洞窟——藏经洞,洞里曾藏有我国古代经卷、文书、帛画、刺绣、铜像等六万多件。由于清朝政府腐败无能,大量珍贵文物被帝国主义掠走,所以现在仅存部分经卷,现在陈列于北京故宫等地方。

通过阅读我懂得了:敦煌莫高窟是我们华夏民族流传了几千年的文化遗产,它见证了我们华夏民族朝代的兴衰,岁月的轮回,生命的存亡,是我们华夏民族的骄傲,是一个永久不灭的神话,作为华夏儿女,我们应保护或继承这一份经久不衰的神话。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有着许许多多的名胜古迹和古代劳动人民留下的宝贵遗产,我们要好好学习,掌握更多的科学知识,去探索更多的未解之谜。

读《莫高窟》有感 3

读完全文细细想想文章后的问题——莫高窟的存在价值?对于我们学生来说是不能够做出资深的回答的。也许,莫高窟是历史、宗教、道德与美的结合吧!是活了一千年的生命!也许这就是莫高窟存在的价值。

“色流”在文章后的解释中他就是一个很生动形象的词。然而,在本文作者的眼里“色流”不仅仅是一个词而是不同的朝代在莫高窟中的演绎。

北魏时期的色流“青褐浑厚、色泽浓厚,沉着得如同立体”。大家都知道北方人一般都高大威猛。古代多战争,在这般文化孕育之下的儿女作的画自然多了一分强悍,少了一分温柔。

隋文帝统一中国之后的色流却跟北魏大不相同了。战乱少了,天下有了一定的太平,文人、才子一一涌现,人们不在满足于过去的粗布衣服,毫无生气。于是“衣服和图案都变的华丽”那这时的色流当然就是“开始畅快柔美”了。

唐朝盛世,盛世唐朝。他比北魏少了些凶悍,多了些文雅。但是,又不缺豪迈。比隋朝少了些温柔,多了些激情,但是又不乏华丽。宫中歌舞升平,朝廷官员其乐融融;街上

喜气洋洋,天下百姓载笑载言;山间豪气升天,文人才子赋诗连连。在这样一个盛世,色流当然是“猛的一下涡旋卷涌”。

唐代已成为过去,五代已经到来,他已没有唐代的雄风,而是变得温柔了。于是“精细”成了这个时代的色流。

色流中少了鲜明的色彩,变得有点灰暗了。那一定是宋代了,国破家亡的滋味有谁尝过呢?在这个战乱多于太平的年代哪里还回有欢快的`整体气象呢?

色流中没有了红色,想必是到了元代了。

色流是活了一千年的生命的写照。

作者能够如此仔细的观赏莫高窟,从着一方水土中看出一千年的生命来;看出莫高窟存在的价值来,这实在是令人惊叹呀,想一想自己游览名胜古迹时马马虎虎,匆匆而过的情景真是惭愧呀!只有用动情的眼光,真挚的心才能够看得明明白白!

读《莫高窟》有感 4

读了《莫高窟》这篇课文,我心中燃起莫名的“怒火”。

莫高窟是我国著名的佛教圣地。莫高窟是历经很多朝代的建设,花费了几百年才慢慢建成的,但是因为斯坦因的到来,令莫高窟变得不再那么完整,因为他用刀将很多精美的壁画刻了下来。王道士发现的藏经洞,洞内珍藏的经卷、文书、帛画、刺绣、铜像等六万多件珍贵文物,大部分都被斯坦因拿走了,只有剩下的很少一部分陈列于北京故宫处。如果你去过莫高窟,你会发现壁画都是残缺不齐的。

不过,唯一令我们感到欣慰的是,这些被抢走的文物,在国外依然被保存的完好如初。而国内如今的莫高窟由于游客不断增多,造成环境污染等,壁画的颜色逐渐变得深了。

一想到大量的文物被盗走,我心中就充满了愤怒。然而愤怒解决不了问题,总不能跑到国外和别人再打一仗将文物拿回来吧。我们要让后代看到我们国人智慧的结晶,虽然壁画残缺不齐了,但是如果我们通过学习,可否找到方法将残缺的壁画恢复,将原来变深的`壁画颜色恢复到原来的样子,让我们的后代看到一个“崭新的”莫高窟,让后代知道中国人的信仰是不会破灭的。

另外我们也要学习国外如何才能更好的保存历史文物,让历史文物能够历经千年而不变,让更多的后人可以欣赏前辈们的智慧成果。我们在参观旅游景点和欣赏历史文物的时候,要努力保护景点的环境,不乱扔垃圾,不乱吃零食,让景点和我们自己的家一样干净美丽。

与其无用的“怒火”,我们不如用行动来改变这一切,从我开始,从现在开始,让莫高窟重新昔日辉煌。

读《莫高窟》有感 5

我喜欢的课文有:《师恩难忘》《成语故事》《伊索寓言》……其中我最喜欢的一篇课文还是——《莫高窟》。

《莫高窟》这篇课文让我们了解到了敦煌莫高窟坐落在甘肃省三危山和鸣沙山的怀抱中,是祖国西北的一颗明珠。这里保存着两千多尊个性鲜明,形态各异的彩塑;还有四万五千多平方米宏伟瑰丽的壁画。壁画的内容丰富多彩,最引人注目的,还是那成百上千的飞天。仙女们“有的臂跨花篮,采摘鲜花;有的怀抱琵琶,轻波银弦;有的倒悬身子,自天而降;有的彩带飘拂,漫天遨游;有的舒展双臂,翩翩起舞……”那行云流水般的优美姿态,让我感受到了古代劳动人民只会的结晶和伟大的创造力,感受到了我国古代文化艺术的'辉煌。

我喜欢《莫高窟》这篇文章,那是因为其结构严谨,做到了首尾呼应,条理清楚;作者为了使文章语言生动优美,大量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还多处采用了整体描写和局部描写相结合的方法,如:课文第2自然段,作者先以排比句式对彩塑来具体描写,让人感觉其规模宏大,然后抓住其中有代表性的一尊彩塑来进行局部描写,“有一尊卧佛长达16米,他侧卧着,眼睛微闭,神态安详。”这句话便写出了其彩塑的特点。这样把整体描写和局部描写结合起来,不禁让人感受到莫高窟的宏大,有感受到了其艺术的瑰丽

课文《莫高窟》不禁让我体会到“艺术宝库”莫高窟在世界文化史上的地位,而且增强了我的民族自豪感。我为中华民族而自豪!

读《莫高窟》有感 6

莫高窟以余老的游踪做线索,表现了莫高窟独特的文化。

初读一遍有些迷茫。怎么,莫高窟有这么复杂,那不就是飞天画吗?再读一遍,才稍稍有些头绪。首先,我无不被余老渊博的文学和史学功底所震撼,当然还有那独特的见解。

线条色彩这些都是莫高窟壁画表现中华古老文化的方式。北魏是色泽厚沉得如同立体,笔触奔放豪迈得如同剑戟,隋的统一让色流开始畅快柔美了,唐代则开始使色彩猛地一下涡旋卷涌,喷射出人世间能有的色彩。五代使线条更趋精细,到少了几分炙热与狂放。不断改变,持续创造,这正是我国古代遗迹突出的特点。所以,莫高窟成了一种时间的蜿蜒。

余老记到,有很多人去莫高窟游玩。听故事,学艺术,探历史,寻文化,都未尝不可。这就是莫高窟丰厚的景深。所以咱们称中国的旅游景点还叫文化景点。去那个地方应该都能感受到它内在的文化,且是多元化的。如莫高窟,可以是单纯的美术,放在历史上它又是一种历史的彰显,还能是一种思想精神的凝聚。所以你可以通过不同的角度看它而有所感悟。岳阳楼大观能激起你忧国忧民的。思绪,茫茫大漠能让你感到当年马蹄哒哒的历史沧桑。

我也该想想了,我去过很多旅游景点,我是去干什么的呢?余老一探莫高窟,他就能有所收获,看到了莫高窟所表现的文化。他感受到了这是一种聚会,一种感召。自己的人性神化,有了圣洁的沉淀与永久的向往,一次灵魂的洗礼,让他对这美留下的思念与珍惜。

而我,不过虚访了一次精神圣殿,刚到门口就回去。当你走近它了,就不要再忙着拍照,抓住景点就拍,应学会伏在草木旁细细凝思,楼房檐下用心观望。

读《莫高窟》有感 7

这星期,我们不仅了解了丝绸之路,还领略了莫高窟那辉煌的一幕。在历史悠久的丝绸之路上,有一颗璀璨的明珠,那就是——敦煌的莫高窟。她(莫高窟)坐落在甘肃省三危山和鸣沙山的`怀抱中。莫高窟内保存着两千多尊惟妙惟肖的彩塑,它被称为佛的世界,也被称为千佛洞。莫高窟内现存有四百九十二个洞窟。莫高窟不仅有彩塑、洞窟,还有四万五千多平方米宏伟瑰丽的壁画。

在这一个个奇迹只,我最欣赏的是莫高窟的壁画了!莫高窟只的壁画内容非常丰富:有揭示着一条条哲理的图画;有反映古代人民过朴素生活的图片,有描摹自然风光的,也有描绘各种社会情况的-------

在《沙海明珠敏、莫高窟》中,最后一段是这样写的:“啊!我多么渴望做一抹色彩,点缀在祖国的画廊里!”这一段是作者韩素情走出莫高窟时由衷的心意。我虽然没有到过敦煌莫高窟,但是我反复地读《沙海明珠莫高窟》,莫高窟的景色已经深深地刻在了心理。

莫高窟,文化艺术的宝库,中华民族的历史瑰宝,将永远留在人们心中。

读《莫高窟》有感 8

人们的未来,便是要在这里颗星体上创建一种相关真、善、美的宗教信仰,找寻一种皈依人的本性至纯的信仰,摆脱一条通往心里崇高净土的朝圣路!

莫高窟给予大家的,并不是佛教故事,并不是艳丽色条,更并不是佛教圣地的知名度。如同余秋雨老先生说的'它好像也要深得多,繁杂得多,也奇妙的多。它是一种聚会活动,一种感召,一种欢乐,一种释放出来。源远流长的佛家理义被孤独舞者演译得酣畅淋漓;上千年的宗教史和文化史在身人相融中述说和传送;虔敬的信仰,为美的信心在偶遇的一瞬间暴发。经历了这类仪式的人,一定不容易忘掉仪式的清洁与精湛。

要是还有机会,我一定会投靠这类仪式,接纳神明的洗礼和陶冶,清洁填满冲动的身体和生命。走在分别的朝圣道上的信男善女也一定会时刻仰头,仰望正前方金光闪闪,千佛显圣。

不一定有哪些宗教信仰,但一定要有一种信仰,坚信真心实意始终击败邪惡,聪慧始终战胜愚昧,心里的造物主始终在朝圣道上引导着大家,一步一步跋涉到天堂。

我们都是飞天的后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