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作文 > 作文大全 > 人间至味作文(优秀9篇)正文

《人间至味作文(优秀9篇)》

时间:

在生活、工作和学习中,大家对作文都再熟悉不过了吧,借助作文可以宣泄心中的情感,调节自己的心情。写起作文来就毫无头绪?这里是细致的小编老李帮大家收集整理的人间至味作文(优秀9篇)。

人间至味的读后感 篇1

人说唯有爱与美食不可辜负,汪曾祺可谓是踏踏实实践行了这一美好信条的不二人选。

《受戒》 《大淖记事》 《人间草木》 《说说唱唱》 《浮生杂忆》里,细细品味,便极易体会到汪老用细腻温暖的语言勾勒出的人间最富温情的姿态,即便是遭受残忍的离别或是时光老去的遗憾,他也总会在某个角落给人希望。从这些淡而有味的文字里,你总能从天边、湖畔、草木间听到阵阵他为爱而吹响的号角声。悲伤时用温暖的文字抚慰伤口;幸福时,在笔下或远或近地演绎那平凡而温情的人间脚本。看似淡淡的字里行间流淌着的无一不是对浓墨重彩的人间生活的描画,对人间或深或浅的真善美的追逐。

《人间至味》则表现了汪老对美食的眷恋,除了舌尖与味蕾的痛快,笔下也如行云流水,将其对美食的记忆刻录进时光的书本里,分享所有他不能忘怀的人间滋味。这是一本读来能让人视觉、嗅觉、味觉与情怀同时灵敏起来的书。在这富有滋味的文字里,仿佛能让人看到汪老坐在你面前用筷子戳出那流油的鸭蛋,耸动着鼻尖闭眼嗅空气中糖炒栗子那甜香气息的模样,又或是拿着冒着流油的手把肉在北方的寒冬里大快朵颐,酣畅淋漓间呼出的白气总能让人感叹:活在人世间,能尝得诸多美味,也算没白走一遭。

一盏茶,一碟酥,一本书,能体味出这至真至美的人间滋味者,汪老可算一个。若你也有一副好胃口,有一双好眼睛,有一颗至纯的心,请去尝尽世间美味,去看尽人世山水,去爱尽人间温情,切莫辜负了这快意人生。

人间至味的读后感 篇2

大学毕业一年有余,前些天突然得到身在北京的朋友的消息,好久不见,已经快想不起来原来的样子和笑容。毕竟同窗共读三年过,所以心情还是为之振奋了一下。朋友推荐了几本书让我看看谈谈感受,我虽然不是个书痴,但平时也喜欢闲来无事舞文弄墨、搦管操觚,虽然时有掉书袋之嫌,但是知道我为人的也都不以为意了。

所以我就要了这本汪曾祺的《人间至味》来看,一晚上时间都沉浸在一帧帧秀色可餐的美文美文美色中。之前对于作家的了解,仅限于中学课本上那篇《端午的鸭蛋》,通过对于家乡端午风俗和鸭蛋的描述,表达了对故乡和童年生活的深深眷恋,对于家乡特产的那份自豪和喜爱跃然纸上。也让我永远记住了,高邮特产——流油溢香的双黄蛋。汪老毕竟是大家,走南闯北、纵横江湖多年,对列举的各种食物、菜肴都有详细的出处和点评,而又不乏自己的独特见解。所以对完这本书,我对汪老的敬佩之前油然而生。

酸甜苦辣咸,五味杂陈。说味道,也说的是人生。但是没有多年深刻的生活积淀,也绝对是写不出这样清淡却味隽的文章来,如一杯碧螺春,轻柔、舒展、回味无穷。萝卜青菜、土豆栗子,再平常不过的食物,也有细细的生活纹理在里面;对于各种豆类食用、别用详细的分析甚至都可

茶馆纵情、故乡味道、南方犄落北方旮旯等各地的饮食风格穿插其中,满满的都是他们那一代人舌尖上的回忆,是现在的年轻人无法了解和触摸的文化断层,而且已经远离了市井生活和百姓生活。很多富有特色的小吃、饮食包括很多名字都会渐渐地消失在民众的视野中,不再是构成精彩生活的一片琉璃瓦,更多的是摆在商店的橱窗上或很多被抹掉的历史一样。随着这位资深食客的夹叙夹议、娓娓道来,各种味道仿佛也扑面而来,与自己的思绪杂糅组合,竟也像是一场饕餮的文化盛宴。

人间至味是清欢。当岁月真的洗尽半世的铅华,当你步履蹒跚地渐渐老去,我想在每个人的脑海里都会或多或少地回忆起自己走过的路、去过的地方。风俗不一的各地,除了南腔北调,再重要的不同就是吃的了吧。吃是学问,吃是风俗,吃是讲究,吃是品味。人生的很多哲学、俗语、谚语,也都在这个吃上。民以食为天。尝尽天下美味后,最中意的获取还是童年最初的那个味道。所以细细品味之下,越觉得人呐,就像是这各种菜。味不同,人生就不同。

人间至味的读后感 篇3

我以为永远不会读汪曾祺。

汪曾祺的文字多是些回忆的文字,我以为回忆必是今不如昔的悲叹,或今胜于昔的自怜,然而我错了。最近念旧得很,朋友说不妨读一下汪曾祺吧。

立秋时节,暑气渐退,极宜读书,我或在高远又细腻的晴空下,捧读一篇《一辈古人》,或端坐图书馆明净的几案前跟着汪曾祺回忆西南联大,就连吃饭的时候也不忘从背包里掏出一本《人间至味》,读入了迷,竟迟迟没有下箸,朋友嗔道:“书中滋味比桌上滋味如何?”我道:“但知桌上豆腐不如书中‘汪豆腐’。”

汪曾祺的文笔如苏菜一样,色泽淡雅,口味平和,像我吃惯了“鲁菜”的人,初读确实感觉口味偏淡,清汤白水的,没什么动人心魄的情景,也没什么邺水朱华之笔。汪曾祺就是这样近乎白描地叙述着,他写梦里的那个小英子,活泼俊俏,那一荡芦苇,仿佛是他亲眼见到的一般,无关情节,只有一种暖心之美——如果生在梦里该多好。他写大淖,景是萧条的,生活是穷苦的,但故事里的人却生气勃勃,他讲大淖里的挑夫吃饭,吃的是紫红紫红的糙米,大口大口地吞食,只在嘴里打一个滚,咕咚一声就咽下去了,仿佛世界上没有比这个饭更好吃的了,他还写挑夫的女人们,可以家里旁一个,外面再靠一个,娶嫁随意,甚至可以“倒贴”。他还写过吃肉娶妻的和尚,写过买菜兼职拉皮条的薛大娘,写过六针见效的兽医姚六针,在他的笔下,普天都是众生,和尚吃肉、有妇之夫私会情人……只要你情我愿,甚至不情不愿,都变得无关宏旨,他的文字就是这样真实地带着点自由主义思想的意味,把读者拉回到那个荒凉又生气勃勃的年代,展现给你一幅微观的风俗史。

汪曾祺就是这样,自由、不喜不悲。

人间至味 篇4

都说一日三餐不可缺,自然美食也数不胜数。但有些最简单的饭菜却能因为做与尝的人的不同,体现出它独一无二的滋味。

我最喜欢的家常饭菜要属酱油饭了。

它算得上色、香、味“俱全”。在闷好的白米饭里倒上些许酱油,再挖一勺米白的猪油,一通拌进饭中。当原本粒粒分明的白米饭被覆上油亮亮的浅棕色,便可以品尝了。

我总喜欢在吃前凑上去将猪油与酱油那种混合的,令人口水直流的香闻个够,再拿起勺子从碗的边缘挖上一勺,送入口中,让这种咸香在嘴中停留一会儿,最后满足地咽下。

其实酱油饭算不上一道真正意义上的饭菜,但是却是我童年深处承载着珍贵回忆的一道“美食”。

小时候在奶奶家里,一日三餐奶奶样样全包。但是儿时不懂事,总有满分作文网闹脾气的时候,如果恰好赶上饭点,那便赌气不吃饭,奶奶有时生气了会丢下一句:“你爱吃不吃。”,但那终归是说说而已,世界上有哪位老人愿意看着自己的孙子孙女挨饿呢?

每当我半夜饿的受不住,便会推醒奶奶认错。她总会摸摸我的头,到厨房为我拌上一碗酱油饭,我总会笑得合不拢嘴……

粮食、精神、情感缺一不可。当粮食带上了情,那又成了新的“山珍海味”。

如今过了许多年,每每吃到奶奶的酱油饭我也仍会露出小时候那般快乐的笑容,对奶奶竖起大拇指:“还是您的酱油饭好吃!”,再看向碗里,那盛的满当当的不正是我的童年吗?

好久未去看望奶奶了。这一刻,我想:去看看吧,再去吃一碗她的酱油饭吧……

那是童年的味道,更是家的味道。

人间至味是清欢作文 篇5

狄更斯曾说:“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在这个物欲横流、混乱喧嚣的时代,人们内心充斥着贪婪、嫉妒、欲望……不少人兴发感叹:“活着真累!”人们受尽了现实社会带给自己的痛苦,早已疲惫不堪。与其像这样浑浑噩噩地度过此生,不如转过身来,去品尝清欢的滋味。

清欢是什么?

清欢是一种生活方式。它要求人们活得简单、朴素、自由,在清贫的生活中寻求欢乐。例如孔子之徒颜回,只一箪食,一瓢饮,深居防止室之中,人们不能忍受这种清贫穷苦的日子,而他却沉醉其中。又例如唐代诗人刘禹锡,居陋室之中却大呼:“何陋之有?”享受与鸿儒之乐,无丝竹乱耳、案牍劳形的自在生活。清贫的生活已不再是他们这一类人的负担,而成为了他们领悟人生真谛的磨刀石。

清欢是一种雅趣。在清贫的日子里,人们常常会有所感触,则会用作诗、弹琴等方式来表达自已心中所想之事。例如苏轼苏东坡,经历乌台诗案后被贬至黄州的他,日子是过得相当艰苦只能“雪沫乳花浮午盏,寥茸蒿笋试春盘。”别看这诗写得清新淡雅,其实说白了就是吃野菜,但苏轼却发出感慨:“人间有味是清欢。”他曾与朋友做小舟二游赤壁,把酒言欢,任凭这小舟随江漂流,如同一位出世的仙人。在漆黑的夜晚,享受着江上的缕缕清风,山间的幽幽月光,好不快活!清欢,是多么令人沉醉与流连啊!

与苏轼不同,林清玄先生从清欢中悟出的,是心境。它是不讲求物质的条件,只讲究心灵的品味的一种心境,它不同于李白“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的自我放逐,不同于杜甫“吾厂独破受冻死矣足”的家国情怀,不同于李煜“问君能有几多愁?洽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延绵愁绪。它可以使人身处闹市而心无烦躁之气,身处红尘而心在远方,如架盛开的白莲,圣洁、清新、脱俗。借清玄先生一句话:“当一个人浊为欢的时候,就很难体会到生命清明的滋味,而在欢乐已尽,浊心再起的时候,人间就越来越无味了。”如此看来,人间至味是清欢。

人间至味的作文 篇6

喜欢玩过家家小孩子,运动场里驰骋跳跃的大孩子,提起奥尔良烤翅,哪个不会咂咂嘴,咽下几口满怀期待的口水呢?先把奥尔良酱料用水调匀,再拿牙签给鸡翅扎些小孔,将鸡翅和酱料搁在一起,用手轻轻给鸡翅按摩,让它们与酱料充分融合,最后将它们放进冰箱搁置一晚上。早上起来,单看着那粉里透红的鸡翅,就够让你丢下手中的一切事情,恨不得变魔法似的一秒让它变熟,再闻闻它的香味,满脑子想的就是要将它们啃得骨头都不要剩下一根。

今天,妈妈买回来一包新鲜的鸡翅,我欣喜若狂,连忙请求妈妈把它们做成那种餐馆里令人垂涎欲滴的奥尔良烤翅。妈妈却说:“哪里能这么快?今晚把它们腌好,至少要明天中午才吃得上。”

“哎!那么久啊?”我如泄了气的皮球,小声地嘟囔着慢慢离开了那堆鸡翅。

晚上,妈妈将鸡翅腌好便睡觉去了。只有我一人在床上辗转难眠:明天的烤翅,会是什么样的呢?是外酥里嫩,还是鲜美多汁呢?应该是油亮亮的金黄色吧?嗯,我吃的时候配上什么饮料呢?……

天终于亮了,我急忙穿好衣服,小跑到厨房里,打开冰箱,揭开保鲜膜——鸡翅经过一夜的浸泡,早已裹满了奥尔良酱料,身上变成了棕色,鸡肉的鲜美味伴着姜丝儿的清香味直窜入我的鼻孔,让我的期待之心更加急切。

妈妈总算在我的声声催促下起了床。她不紧不慢地用筷子夹出鸡翅,把它们在烤盘里整整齐齐地摆成了两排,再在上面刷上了一层光亮亮的薄油,这些“小家伙”们就像一个个整装待发的战士,浑然不知待会儿就会变成盘中美餐。紧接着它们被放入了烤箱,妈妈手一提,烤箱的门就被紧紧地关上了。妈妈又在烤箱上摆弄了一阵,设置了15分钟的倒计时。什么?还要等15分钟?想要吃上这美味怎么这么难啊!我也只好扒着烤箱继续耐心等待。

终于,烤箱上的数字跳到了14分钟,又跳到了13……

“滋,滋……”透过烤箱门,我看见那两排“小战士”竟有节奏地跳起了华尔兹,原来是油在高温下沸腾了,气氛过于热烈,它们不由自主地跳了起来。伴随着这如痴如醉的华尔兹,终于等到了倒计时,我好生欢喜。妈妈取出烤盘,直说着“烫,烫”,可我哪里能再等半秒钟,径直伸出手,抓起一个鸡翅,塞进嘴里。虽被烫破了嘴,但尝到了这珍馐美味,也不枉了……

餐桌上,鸡骨头在垃圾盘里堆成了一座小山,至于那盘同样美味的鱼香茄子,全家人也都奈何它不来了。

人间至味作文 篇7

“年年中秋,岁岁团圆。”每年中秋,忘不了与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围坐在桌旁,吃月饼,聊家常时的情景,而今年的中秋,过得别有新意。

中秋节前一天,正逢国庆放假,家人都休息,正当爸爸想去买月饼的时候,妈妈突然想出了一个新主意:今年中秋,我们全家一起动手做月饼。做月饼,我一听乐了,可又泛起嘀咕:“这月饼该怎么做啊?”妈妈见我犹豫,似乎猜透了我的心思:“彤彤,我教你做月饼,好不好?”好,说干就干。只见妈妈就开始张罗着准备各种做月饼用的食材。第二天,妈妈就备好了最新鲜的皮和馅,主要是:红糖、芝麻、果仁、花生和葡萄干等,一大早就忙碌开了。一窍不通的我只能在旁边看着,偶尔跑跑腿什么的。妈妈笑着说:“彤彤,别光看啊,妈妈教你。”于是,我就跟她一起做起月饼来。小心翼翼装馅,生怕倒了出来,慢慢地捏边,在装进模具一按,哈哈,一个月饼雏形就做好了,尽管有点歪歪扭扭的,但还是很高兴。有了成功的第一次,我又接着做第二个,第三个……我一看,妈妈做出来的月饼颜值都挺高,上边的图案就像雕刻家刻出来的一样呢!不久,我们的劳动成果终于全部完成,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

随后,妈妈把做好的月饼拿到烤箱里去烤,我就在一旁等着月饼出炉。在期盼声中,我们DIY的月饼端上了餐桌。妈妈做的月饼是我们全家最喜欢的桂花瓣的样子,我一看就已经迫不及待了,不等它凉,就直接吃了,结果烫到嘴了,真是“心急吃不了热月饼啊!”“慢点吃,你这馋猫。”妈妈笑着说。吃着自己做的月饼,真是别有一番味道啊。

到了傍晚,爸爸买了好多田螺回来,准备晚上煮来吃。我又给他当起了下手:要把田螺洗干净。我拿出一个专门洗菜的盆,把田螺倒进去,然后倒些水,用刷子认真挨个刷过去,不能留一丁点泥沙。洗好后,爸爸用大钳子,把田螺尾部的一小部分钳掉。我疑惑地问爸爸:“为什么要把这个小东西钳掉啊?”他耐心地说:“不钳掉就很难把肉吸出来!”我恍然大悟地点了点头。田螺清洁工作完成后,妈妈开始展现真正的厨艺了,只见她开好煤气,点燃灶子,往锅中倒入适量水,倒入“发光”的田螺,开始煮了。当水被煮的没剩多少时,加入适量的油煸炒,然后依次倒入酱油、辣椒,再炒会儿,一盘又香又辣的。炒田螺出锅了。

晚上,我们一大家子一边吃饭,边聊天,看电视,最好吃就是炒田螺了,田螺不是很辣,用牙签弄出田螺肉,吮吸那美味的酱汁,多么惬意的晚餐啊!其它菜也很美味,西红柿炒鸡蛋是我做的,虽然没妈妈做的好吃,但我已经很努力了。晚饭后,我们还吃了柚子,柚子是中秋必备品之一,“柚”与“佑”谐音是希望月亮保佑的意思,也表达着团圆的意思啦。

晚饭后,搬了凳子在外面赏月,吃着自己做的月饼,心里美滋滋的,同样的中秋节,我觉得今年的中秋过得最有味道。与家人在一起,品美食,过佳节,至味在我家,幸福在心间。

人间至味作文 篇8

俗话说得好:民以食为天。美食就是我的天!妈妈说我是小吃货,我美其名曰“美食家”。东坡肉、糖醋排骨、红烧大鲤鱼……我都喜欢,但唯有姜葱炒花蟹是我的至爱,想起来就让我垂涎三尺。

夏秋螃蟹正肥的时节,妈妈总会从菜市场挑选一些花蟹,到家后先将他们养在清水盆里,花蟹在水里十分灵活可爱,它们争先恐后地爬上同伴的背上,好像对外面的世界充满好奇。我蹲在盆边,不怀好意,嘿嘿,你们没有机会看到明天的太阳啦,马上就 我催促着妈妈赶快炒蟹,可是妈妈不紧不慢地用小刷子仔细地清洗每一只螃蟹的外壳,再剥去肚子上的三角盖,然后剥开蟹壳,去除白色的腮,掰下蟹钳,用刀背拍碎蟹钳,并将每只螃蟹对半两次切开,妈妈说这样切成四块便于入味。

清洗完毕,接着妈妈开始准备配料,姜切片、蒜切末,葱切小段。开始架锅,加油烧热,加入姜片和蒜末爆香。倒入切成块的螃蟹,转大火翻炒,不一会儿,螃蟹就逐渐变成红色,这时加入拌匀好的调料翻炒均匀。再倒入适量水,转中火盖上锅盖焖煮五分钟。姜葱炒花蟹终于出锅了!蟹肥膏满,色香俱全,夹一块蟹肉,先吮吸一口汁液,咔嚓一声咬开蟹壳,舌头一探,一块白嫩鲜美的蟹肉就进入口中,我闭上眼睛,摇头晃脑,发出满足的哼哼声,不一会儿,风卷残云,妈妈的第二道菜还没上桌,一盘炒花蟹就进入了我的腹中,虽然肚子圆鼓鼓的,但若是再来一盘,我也绝对不会剩下半条腿!

姜葱炒花蟹,真是无上美味啊!

人间至味是清欢作文 篇9

人世间最有滋味,最值得回味的往往不是那些壮大宏伟的事物和场面,反而是那些清淡、素雅、令人幸福的细微时刻。在汪曾祺先生的笔下,我就体会到了这种人间至味是清欢的意境。

在他的心中,故乡的景物还有故乡的食物是他心口的朱砂痣,心头的白月光。他在书中提到了很多景,都带着对家乡的眷恋:带着雨珠的缅桂花使我的心软软的,不是怀人,不是思乡。雨,有时是会引起人一点淡淡的乡愁的。而故乡的食物就拿咸菜茨菰汤来说,茨菰少有人识,在读《人间滋味》之前我尚不知道它是个什么东西,且用作者自己的话来讲:我小时候对茨菰实在没有好感,这东西有一种苦味,民国二十年,我们家乡闹大水,各种作物减产,只有茨菰却丰收,那一年我吃了很多茨菰,而且是不去茨菰的嘴子的,真难吃。所以辗转异乡多年他也丝毫不想。直至有一年汪曾祺去沈从文老师家拜年,重尝其味才幡然想起,久违而深情。文中汪曾祺买茨菰而无人识的淡淡苦涩在我心头久久徘徊,无法褪去。他对故乡朦胧地追忆以及那种刻在心头的念想让茨菰汤成为家乡的代名词。我很想喝一碗咸菜茨菰汤。我想念家乡的雪。到底道尽了多少愁思。那样如影随形怀念着的不仅仅是吃食,更是儿时在家乡的过往。

诸如此类的文章还有许多篇,浅淡的语言中藏着人间烟火。在汪曾祺先生的笔下,他的家乡是极美的,家乡的食物是极令人难以割舍与忘怀的。透过他的文字,我对高邮充满了向往之情,高邮咸鸭蛋嘎吱冒油的画面在我的脑海里出现了一遍又一遍。汪曾祺先生好吃,也同样善吃,更难得的是他对吃食的描写真实到位、引人遐思。因他对各地风俗情况与历史背景都了如指掌,故处处有独属他本人的对吃食的心得体会。如果在饥饿时读汪老的文章,真是一种自我折磨。

在汪曾祺的文章中,除了描写家乡之食,还有全国各地大大小小的地方小吃,都是家常饭菜,让人心中更有亲近感。汪曾祺对美食的热爱是刻在灵魂与骨子里的,那种美好足够在任何一种生活中绽放光彩,这也是我觉得他无论在何种处境之中都能保持乐观向上心态的根本缘由。保持一颗平常心,尝试去热爱一样或多样事物,为它们付出努力,相信生活一定会有所不同,且最终我们会在时间的磨砺下活成我们最希望活成的样子。

一个人的口味要宽一点、杂一点,南甜北咸东辣西酸,都去尝尝。对食物如此,对文化也应该这样。汪老对食物与文化的包容态度令人印象深刻,其文章的别样魅力吸引着我一篇一篇地往下读,爱不释手。文字里那种浅淡清新又带着不容抗拒的柔情着实令人着迷。我想,任何一个人都不会忽略那令人垂涎的食物描写背后的无限意蕴。人间至味是清欢,简单质朴的生活,才是人世间最珍贵的欢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