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方法 > 小学学习方法 > 六年级方法 > 六年级语文 > (统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电子课本正文

《(统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电子课本》

时间:

语文是语言以及文学、文化的简称,语言包括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口头语言较随意,直接易懂,而书面语言讲究准确和语法;文学包括中外古今文学等。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统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电子课本,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统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电子课本

微信搜索关注公众号:5068教学资料

查看完整版电子课本可微信搜索公众号【5068教学资料】,关注后对话框回复【6】获取六年级电子课本资源。

六年级下册语文期中复习资料

1、《文言文两则》

《学弈》选自《孟子·告子》 。故事说明了学习应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

《两小儿辩日》选自《列子·汤问》 。故事体现了两小儿善于观察、说话有理有据和孔子实事求是的态 度。

课后第 3 题:

① 为是其智弗若与?曰: 非然也。

答: 难道是因为他的智力不如别人好吗?说: 不是这样的。

②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答:我认为太阳刚出来的时候离人近一些,而中午的时候离人远一些。

③孰为汝多知乎?

答:谁说你的知识渊博呢?

2、《匆匆》本文是现代作家朱自清写的一篇散文。本文围绕“匆匆”展开叙述,先写日子一去不复返的特点;再写自己八千多个日子来去匆匆和稍纵即逝,作者思绪万千,由景及人,叹息不已。 后,作者发出内心的感叹。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惋惜。

课后第 2 题:

“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

答:作者把自己过去的八千多日子比喻成针尖上的水滴,把时间的流比喻成大海。日记显得多么的渺小,消逝得那么快,无声无息,无影无踪。表现出作者十分无奈的愁绪。

3、《桃花心木》这是我国台湾作家林清玄的一篇散文。作者借树苗的生长,来比喻人的成长,写一个种树人让“树木自己学会在土地里找水源”的育苗方法,说明了在艰苦环境中经受生活考验、克服依赖性对人成长的重要意义。

课后第 2 题:

①不只是树,人也是一样,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炼出一颗 独立自主的心。

答:“不确定”是指生活中不可预料的一些坎坷、曲折、磨难。生活中的“不确定”,比如生病、 父母下岗、遇到自然灾难等。

② 种树的人不再来了,桃花心木也不会枯萎了。

答:因为种树人不定期、不定量地给树浇水,就是让树木适应环境,把很少的养分转化成巨大的能量,学会自己在土地里找水源,深深扎根,茁壮成长。所以种树人不再来了,桃花心 木也不会枯萎了。

6、《北京的春节》本人作者——语言大师老舍先生, 给我们描绘了一幅幅北京春节的民风民俗画卷, 展示 了中国节日习俗的温馨和美好,表达了自己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和喜爱。文章以时间为经线, 以人们的活动为纬线结构全文。作者先介绍北京的春节从腊月初旬开始了:人们熬腊八粥、 泡腊八蒜、购买年货、过小年……做好过春节的充分准备。紧接着,详细描述过春节的三次 高潮:除夕夜家家灯火通宵,鞭炮声日夜不绝,吃团圆饭、守岁;初一男人们外出拜年,女 人们在家接待客人, 小孩逛庙会;十五观花灯、 放鞭炮、吃元宵。 后写正月十九春节结束。

7、《十六年前的回忆》 本文通过李大钊被捕前到被捕后的回忆, 展示了革命先烈忠于革命事业的伟大精神和面对敌人坚贞不屈的高贵品质,表达了作者对父亲的敬仰与深切的怀念。除开头外,文章是按被捕 前、被捕时、法庭上、被害后的顺序来叙述的。被捕前写父亲烧掉文件和书籍,工友阎振三被抓,反映出形势的险恶与处境的危险;被捕时写了敌人的心虚、残暴与父亲的处变不惊;法庭上描写了李大钊的镇定、沉着;被害后写了全家的无比悲痛。

重点句子的理解 :

①父亲是很慈祥的,从来没骂过我们,更没有打过我们。我总爱向父亲问许多幼稚可笑的问题。他不论多忙,对我的问题总是很感兴趣,总是耐心地讲给我听。这一次不知道为什么, 父亲竟这样含糊地回答我。

答:因为当时的局势十分严重,不是同孩子谈心的时候,而且像防止革命的书籍和文件落到 敌人手里这样的事情, 也不是几句话能说清楚的。这里写出了李大钊同志对待亲人慈爱和善 与对待工作认真严肃两个方面的统一。

②“不是常对你说吗?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你要知道现在是什么时候,这里的工作多么重要。我哪能离开呢?”

答:他完全明白形势的险恶、处境的危险,但决不离开自己的工作岗位。这表现了他对革命 高度负责的精神。

③在法庭上,我们跟父亲见了面。父亲仍旧穿着它那件灰布旧棉袍,可是没戴眼镜。我看到 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

答:从这句话可以看出父亲虽受敌人的折磨,但依旧沉着、慈祥。“没戴眼镜”“乱蓬蓬的长 头发”说明敌人对李大钊施了重刑,“平静”说明李大钊经历残酷的折磨后依旧坚强,“慈祥” 充分体现了李大钊对亲人的爱。

课后第 3 题: 课文后三个自然段与开头的关系是首尾呼应。 这样可以使读者对事情的来龙 去脉了解得更清楚,得到的印象和感受也就更加深刻,更突出了作者对父亲深切的怀念。

8、《为人民服务》 文章开头就鲜明地 提出了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的宗旨——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然后结合当前的实际,从三个方面说明怎样才能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一是树立“为人民利益 而死,就比泰山还重”的生死观;二是正确对待批评,为人民的利益坚持好的、改正错的;三是搞好团结、克服困难、提高勇气、互相爱护,使整个人民团结起来。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固:本来。或:有的。于:表示比较。

课后第 3 题:因为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所以,我们如果有缺点,就不怕别人批评指出。不管是什么人,谁向我们指出都行。只要你说得对,我们就改正。你说的办法对人民有好处, 我们就照你的办。

答:这段话共有四句话。 第一句是讲我们要欢迎批评, 第二句话是讲我们欢迎任何人的批评,第三句话是讲我们接受任何人的只要是正确的批评。第四句话是讲你说的办法对人民有好处,我们就照你的办。句与句之间联系紧密,意思层层递进。

9、《卖火柴的小女孩》 这是丹麦作家安徒生的一篇童话,讲述了一个卖火柴的小女孩大年夜冻死在街头的故事。作者开头描写了小女孩的处境:大年夜的街头又冷又黑,天下着雪,小女孩还在街头卖火柴。接着,写了小女孩为了暖和自己,五次擦然火柴,在火柴的亮光中看到的种种幻象——暖和 的火炉,喷香的烤鹅,美丽的圣诞树,慈祥的奶奶,直至跟奶奶一起飞走。后讲小女孩冻 死在街头。

课后第 3 题:

① 飞到那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

答:这句话的意思是:小女孩离开了人世,在美妙的幻象中死去了。小女孩在这个世界

上, 只有寒冷,只有饥饿,只有痛苦。

② 她曾经多么幸福,跟着她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

答: 前一个“幸福”的意思是:小女孩临死前是在美好的幻象中度过的,是幸福的; 后一个“幸 福”的意思是:小女孩死了就没有寒冷、饥饿和痛苦了,就彻底幸福了。

10、 《凡卡》 这篇课文通过凡卡给爷爷写信这件事,反映了沙皇统治下俄国社会中穷苦儿童的悲惨命运, 揭露了当时社会制度的黑暗。 文章是按写信的过程记叙的。 开始叙述圣诞节前夜凡卡趁老板、老板娘和伙计们去教堂做礼拜的机会,偷偷地给爷爷写信;接着,凡卡在信中向爷爷倾诉自己难以忍受的悲惨的学徒生活,再三哀求爷爷带他离开这儿,回到乡下去,并回忆了乡下生 活的两个情景(一是爷爷守夜的情景,一是过圣诞节的情景) ;后写凡卡把写好的信塞进 邮筒里,在甜蜜的梦中看见爷爷正在念他的信。这篇课文是由作者的叙述、凡卡写信的内容 和写信过程中凡卡的回忆三部分内容穿插而成的。在表达式采用了对比、反衬、暗示的表达方法。

六年级语文重点课文知识点梳理

一、重点课文可能涉及到的考点

1、作者2、文章标题及含义3、文中重点问题4、蕴含的哲理(中心思想)

5、写作方法(包括文体)6、评价主要人物7、文章情节

二、六年级上册课文重点内容

(一)第一单元重点课文:《山中访友》《草虫的村落》

★《山中访友》

1、作者:李汉荣

2、标题含义:山中访友 运用拟人手法;访,拜访;友:指山中的一切自然界的朋友。

3、重点问题:

(1)说说作者在山中都拜访了哪些"朋友",想一想课文为什么以"山中访友"为题。

答:作者拜访的"朋友有老桥、鸟儿、露珠、树、山泉、溪流、瀑布、悬崖、白云、云雀、落花、落叶等一切自然界的朋友。作者以"山中访友"为题目是运用拟人的手法,将自然界的一切都称之为朋友,这样写更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2)读读下面的句子,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①啊,老桥,你如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在这涧水上站了几百年了吧?

答:作者把"老桥"比喻为"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站"是拟人的用法,不但写出了桥的古老,而且也突出了它默默无闻为大众服务的品质,充分表达了作者对桥的赞美和敬佩。

②走进这片树林,鸟儿呼唤我的名字,露珠与我交换眼神。

答:拟人化的手法,形象地表达了作者和鸟儿、露珠这两位朋友和作者之间的默契和亲密的情谊。

4、中心思想:作者与"山中朋友"互诉心声,营造了一个如诗如画的世界,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无限热爱。

5、写作方法:构思新奇、富有想象力的散文,采用比喻、拟人、排比等手法,使文笔生动活泼,很好地表达了对山中"朋友"的那份深厚感情。

★《草虫的村落》

1、作者:郭枫

2、标题含义:比喻句,指虫子们的快乐天地。村落:森林边缘的小丘。

3、重点问题

(1)想一想随着作者的目光,你在"草虫的村落"看到些什么。

答:我们和作者一道在草虫的村落看到了街道、小巷、来来往往的"村民们"、花色斑斓的小圆虫、庞大的蜥蜴、甲虫音乐家们、搬运食物的"村民们"、气象观测者、建筑工程师。

(2)填空:作者看到一只孤零零地在草丛中爬行的小虫,把它想象成了(一位"游侠" ) ;看到花色斑斓的小圆虫,把它们想象(成"南国的少女" ) ;看到振动翅膀的甲虫,把它们想象(成"音乐家" ) ;看到推着食物行走的甲虫,把它们想象(成从远方归来的"劳动者" )

4、中心思想:作者以奇异的想象,追随着一只爬行的小虫,对草虫的村落作了一次奇异的游历,从中反映了作者对大自然、对小生物的喜爱之情。

5、写作方法:这是一篇散文,它在表达上颇具特色。作者充分发挥丰富的(想象) ,运用(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将一个草虫世界生动地展现在大家面前。

(二)第二单元重点课文:《詹天佑》《怀念母亲》

★《詹天佑》

1、重点问题:

(1)课文是从三个方面来叙述詹天佑主持修筑京张铁路的过程:(勘测线路)、(开凿隧道)、(设计"人"字形线路)。

(2)詹天佑开凿居庸关采用的是(两端同时向中间凿进法)开凿八达岭采用的是(中部凿井法、两端凿进法)。

2、中心思想:课写了我国杰出爱国工程师詹天佑克服重重困难主持修筑京张铁路, 表现了詹天佑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卓越才能,反映了中国人民的智慧和力量。

3、人物评价:詹天佑是一个(不怕困难,勇于挑战,工作严谨,热爱祖国)的人。

★《怀念母亲》

1、作者:季羡林

2、标题含义:怀念两个母亲:亲生母亲和祖国的母亲。

3、重点问题

(1)"我的祖国的母亲,我是第一次离开她。不知道为什么,我这个母亲也频来入梦。("频来入梦"是什么意思?你知道祖国的母亲"频来入梦"的原因吗?)

答:"频来入梦"的意思是祖国的母亲经常到梦中来。作者远离故土,身居异国他乡,尤其作者是第一次离开祖国,犹如孩子离开母亲的怀抱,心中无限思念。日有所思,夜有所想,所以"祖国的母亲"不断在梦中浮现。

(2)然而这凄凉并不同普通的凄凉一样,是甜蜜的,浓浓的,有说不出的味道,浓浓地糊在心头。(为什么我在想到故乡、老朋友时,心里感到凄凉,却又是甜蜜的?)

答:凄凉是因为作者身在异国小城,心中有忧愁、有思念;甜蜜是因为回想起故国的亲朋好友,感到他们无处不在,他们是那样牢固地烙印在自己的记忆深处,在作者孤寂时陪伴着他,心中自然又多了一丝安慰。

4、中心思想:本文表达了作者对亲生母亲永久的思念和悔恨,对祖国的母亲不变的爱意和崇敬。

5、写作方法:课文以(回忆)的形式,介绍了作者对两位母亲--(一位是亲生母亲,一位是祖国的母亲)

(三)第三单元重点课文:《穷人》《的听众》

★《穷人》

1、作家作品:这是(俄国)作家(列夫o托尔斯泰)写的一个(短篇)小说,主要作品有《安娜·卡列尼娜》、《战争与和平》、《复活》等 。

2、重点问题:

段落:她忐忑不安地想: "他会说什么呢?这是闹着玩的吗?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是他来啦?……不,还没来!……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顿也好! "

问题:这一段采用了什么写法?解释词语忐忑不安的意思,并分析桑娜当时的心理?

答:(1)本段写法:(心理描写),省略号的连续运用,表明桑娜当时的心理活动时断时续,逼真地写出了桑娜的(不安)。(2)"忐忑不安"形容心神不安定。桑娜抱回孤儿后,面对自己的五个孩子,她紧张、担忧,她不知道丈夫会说什么,a觉得自己这样做给丈夫增加了负担,觉得对不起他;她担心丈夫突然回来,b不知道怎么告诉丈夫自己把孤儿抱回家的事。c但是她宁可让丈夫揍一顿,也要收养孤儿。

3、中心思想:赞扬了桑娜和渔夫宁可自己吃苦也要帮助别人的美好品质。

4、人物评价:桑娜是一个(勤劳能干,爱护家人,善良,富有同情心)的妇女。渔夫是一个(朴实善良,毅力顽强,热爱生活,爱妻子)的丈夫。

5、文章情节:课文记叙了一个寒风呼啸的夜晚,桑娜与渔夫主动收养已故邻居西蒙的两个孩子的故事。

提高语文水平的秘诀

1、基础知识的积累与运用。

基础知识的内容重在积累,关键是运用。包括:汉字的形音义,标点符号及词语的使用,辨析并修改病句,扩展语句、压缩语段、续写句子,选用、仿用、变换句式,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使用常见修辞方法等。对于这一部分,同学们应该在老师的指导下积极主动的学习,日积月累,定会得到高分。

A、养成查字典的好习惯

B、可以把平时自己常易错的字记录在错题汇集簿上,定时集中纠正,还可以进行形似字,同音字的组词练习。

C、每学新课,先要将自己不会的词语画出来,通过查字典再结合语境理解词语,不能死记硬背;在具体语境中有的词义发生变化,一定要加强理解这部分内容。

D、课本中正文下面的注解及课后练习的词语部分应是重点。

E、学习词语应坚持“长流水,不断线”,根据自己情况,每天都要学习和积累一定的词语,到一定时期,特别是阶段性考试之后,将还不熟悉的词语用过筛子的方法挑出来,再次复习,直至越来越少。

2、文言文阅读。

文言文提高着重要关注的是诵读、翻译、理解和背诵。针对这些老师提出了一些相关的要求。比如在翻译中要求信、达、雅等。在背诵和理解方面也提到了分小段各个击破,借助联想,不断复习等方法。

3、怎样写应试作文

作文的开头和结尾要写好,题目要拟写的恰当特别。卷面整洁,可以大胆的引用诗词等要求。这些都有助于学生取得好成绩。

语文考试词语积累

1 曾几何时:表示过去没有多久。常误用为曾经不知何时。

2 不学无术:指没有学问才能。不能在其前加上整天整月等修饰词语。学为名词,常误作动词。

3 不可理喻:指无法用道理使之明白,常误用为不可思议。

4 不以为然:指不认为是正确的。常误用为不以为意,表示不放在心上无所谓。

5 守株待兔:贬义词,指不主动努力,心存侥幸,希望得到意外的收获,常误来形容公.安干警的机智。

6 耳提面命:褒义词,形容师长殷切教导。常误用为贬义词。

7 不忍卒读:不忍心读完,形容文章的悲。常误用为形容文章写得不好。

8 鼎力相助;敬词,指对别人对自己的帮助。常误用为表示自己对他人的帮助。

9 蹉跎岁月:指虚度光阴。常误用来形容岁月艰难、艰苦。

10 名噪一时:指在当时很有名声。常误用为贬义词。

11 始作俑者:指某种坏风气的创始者。常误用为贬指。

12 不胜其烦:贬义词,指不能忍受其烦琐。常误用为不厌其烦。

13 脑无城府:指为人坦率,褒义词。常误用来形容贬义词,贬义词。

14 身无长物:指人贫困。常误用来形容没有特长。

15 目无全牛:指人的技艺高超,得心应手,易误作缺乏整体观念。

16 鬼斧神工:形容人的制作技艺高超,常误用为形容自然景观。相类似的还有巧夺天工。

17 求全责备:指对人苛求完善,后面不能带宾语,与此类似的还有漠不关心。

18 充耳不闻:塞住耳朵不听,形容不愿听取别人的意见。易误用为形容人专心,没有听到。

19 瓜田李下:形容容易引起嫌疑的地方。易误用为形容田园生活。

20 卓尔不群:形容非常优秀,超出常人。易误用为形容人的性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