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方法 > 各学科学习方法 > 历史学习方法 > 中职学生历史学习方法正文

《中职学生历史学习方法》

时间:

历史时间的连续性在一定程度上提示了历史发展进程的快慢,有助于人们从现象人手探明学习历史的本质。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中职学生历史学习方法总结,希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

中职学生历史学习方法【篇1】

分析的方法学习初中历史:

无论是人物的评价,还是事件的作用,或者是改革、民俗,所有的历史事件都不是偶然发生的,都是有前因后果的,善于寻找历史事件的前因后果,是学好历史的法宝,由于各个历史事件离我们都已是遥远的不可展现的东西,这极大地局限着我们对历史事件的亲身感受感,孤立的去背那些数不完的历史内,不仅不是学习历史的方法,也不是国家所乐意看到的,因此,现在的题型早已没了名词解释或是一些全靠复制的题型了,而分析则成了历史试题的主流。

抓错题的方法学习初中历史:

一定要对错是重视起来,而现在的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大都是喜欢作对题,因为对的题不费脑子,省事,又能显出自已的水平有多高,在自已已掌握的知识里来回的去埋头苦干等于浪费你的时间,要学会在错题中不放松,作错的题型一定要反复的去看,错题才是拉开你和其它同学分值的方法,初中历史不用浪费那么多的时间,紧盯着自已的每次作业中的错题就行了,把更多的时间留给“主科”也并不影响历史的成绩。

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的学习初中历史的学习方法

历史课不“散”,这是从它的主线非常明确这一点来说的,但历史课乱,由于小学时期并没有开设历史这门学科,而孩子在小学的学习习惯就是只依一本课完成学习,而初中的历史已经不是这样的了,它显很乱,有大事年表,有地图册,有插图、有注解,显复工杂笼无章,也有不少学生会把地图册放在家中,认为学习就是学课本的,因为他从小学一路起来就是这样,历历史的学习应该是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的“杂”学方法,把地图,大事年表,插图等等的历史工具要放在一起来看,用联系的方法去对初中历史进行学习,才是学习初中历史的窍门所在。

中职学生历史学习方法【篇2】

一、“线通”——构建知识网络,掌握基本方法

历年高考试题都注重对基本历史知识(即主干知识)的考查。每一学科也都有自己的学科特征和知识结构,而构建完整的、条理的知识体系是学习历史的基本方法。学习前首先了解本节、本章乃至本册书的基本框架,可以使自己对将要学习的内容有一个整体的、概括的认识,这样才能保证自己之后的学习是有的放矢。比如:必修一共包括七个单元,可归纳为三个大框架:古代的中国和世界(第一、二单元);近代的世界与中国(第三、四、五单元);当代的中国和世界(第六、七单元)。有了基本的框架,再在以后的学习中向其中填充相应的内容逐渐细化,最后,书本上的每一个知识点都在框架之中。

在学完每一个历史时期或阶段内容时,一定要及时将每一个历史时期或阶段的知识由点到线构建成一完整清晰的知识体系框架,注重对每一个历史阶段特征的分析和理解,把握历史发展的总体脉络,使知识系统化、条理化。同时注意分析归纳不同历史时期的时代特征、阶段面貌、历史趋势、经验教训,使繁杂的知识条理清晰,并从中总结出历史发展的基本规律等等。比如:必修一第一单元学完后可以这样进行单元知识总结,本单元实际包括两大知识体系: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第一课)和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与发展(第二、三、四课)。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体系简单,梳理出:夏(出现公共权力、王位世袭制)——商(内外服制度、神权色彩)——西周政治制度(宗法分封制)的发展演变过程。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与发展则抓住两条线索(君主__的演进和中央集权的发展)和两大矛盾(中央——地方;君权——相权)按朝代进行梳理就可以了。

在这样的总结梳理过程中就逐步形成规律性的认识:中国古代无论哪个朝代的变革都是围绕扩大中央集权和加强君主__权力进行的。其发展趋势:一是不断扩大中央权力、缩小地方权力,直至宋代中央在与地方分权的斗争中已处于绝对上风;二是不断加强君主权力,削弱宰相权力,直至明代废除宰相。

有了基本的知识框架之后,不妨深入思考一些问题,逐步培养自己的问题意识和探究意识,明白这个世界没有什么事情是无缘无故发生的,进而去探究某一重大事件的前因后果,就会发现前一事件和后一事件都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这样你的知识就不是在机械地记忆、罗列这些历史事件,你的知识网络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二、“点透”——准确把握历史现象的本质

历史线索如同人体的脉络一样,而各个历史阶段又有着不同的历史现象,由此可以体现出不同的历史阶段特征。那么,如何对历史发展线索中每个历史现象(即“点”)准确把握呢?

首先,我认为最关键的一点就是要抓住其核心——即它所属历史阶段的历史基本特征。____年新课标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强调的“时空观念”也即如此。比如:如何理解春秋战国时期的种种历史现象呢?就要抓住其历史阶段特征:社会大变革时代。这一时期的所有历史现象的发生都源于当时以铁器牛耕为代表的生产力的进步,在社会上发生了一系列连锁反应:经济上,井田制崩溃、土地私有制产生,小农经济逐步成为中国古代最基本的经济形态;政治上,随着井田制崩溃,宗法分封制必然走向瓦解,郡县制开始在一些诸侯国实行;随着周天子失去天下共主地位,社会发生剧烈变化,春秋战国时期思想空前活跃——思想上出现“百家争鸣”现象。再比如:掌握19世纪中期世界的发展历史,必然要紧紧依据本时期的基本历史特征——工业革命时代。工业革命后的资本主义各国为扩大市场,疯狂对外扩张,而非资本主义国家或相对落后的国家则沦为工业国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以资本主义工业国为主体的世界市场初步形成。所以,我们在分析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时,就必须紧密结合此历史阶段特征才能抓住事件的本质和要害,才能明白鸦片战争爆发的必然性——其根本原因是工业革命后的英国急于打开中国市场。

中职学生历史学习方法【篇3】

对于重大历史事件的把握,无非就是三要素:事件起因、事件过程或历史内容、事件影响等,在这儿将不再赘述。

学会寻找规律,建立公式化思路

历史规律包括对历史的规律性的认识(属于世界观的范畴)和学习历史的规律性的方法(属于方__范畴)两种。

(一)注意总结历史规律,并形成一定的理论修养

____年新修订的高中历史新课标中,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排在第一位的就是唯物史观,唯物史观是揭示人类社会历史客观基础及发展规律的科学历史观和方__。人类对历史的认识是由表及里、逐渐深化的,要透过历史的纷杂表象认识历史的本质,科学的历史观和方__是非常重要的。唯物史观使历史学成为一门科学,只有运用唯物史观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才能对历史有全面客观的认识。其中,常用到的主要观点有: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需要;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一定的经济基础要求相应的社会上层建筑与之相适应;社会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有着很大的反作用。适应于经济基础的上层建筑对社会发展起到推动作用,落后的或超前的社会上层建筑对社会发展起着阻碍作用;一定时期的文化是一定时期的政治经济的综合反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历史是不断进步的。符合历史发展潮流的就是进步的,反之就是反动的等等。

(二)注意总结学习历史的规律性方法,建立公式化思路

立足高考也是我们学好历史的关键,高考要求我们分点作答、列点明确、采点充分。但很多同学在答题过程中都存在漏点现象,不能够按照题目要求充分答题。出现这个问题的原因,一方面可能是因为对材料阅读理解不够,另一方面是同学们回答问题的规律化思路没有建立起来。如何建立公式化思路呢?

比如:历史背景的分析规律用公式来表示:历史背景=国际+国内(经济+政治+文化……),其中,经济背景=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结构+经济格局等;政治背景=政局+制度+体制+政策+阶级+民族+外交+军事等;文化背景=思想+科技+宗教+教育等。不过在运用这些公式时,要注意变通,要有灵活性,针对具体问题有所取舍。例如:五四运动背景:1.国内:经济——“一战”期间,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进入“短暂春天”;政治——一方面北洋军阀政府对外投靠帝国主义、对内掠夺、军阀混战、人民困苦;另一方面,伴随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无产阶级力量壮大,成为五四运动的阶级基础;思想——新文化运动促进了民众觉醒。2.国际:“一战”期间,日本加紧侵华;__十月革命指明方向。

除此之外,历史原因、历史影响的分析都有规律可循,只要你善于寻找和总结,你会发现规律化思路的运用实际无处不在。例如:通过第一次工业革命最先发生在英国的原因分析,可总结归纳出工业革命的产生需要一个政治前提和资金、市场、劳动力、技术、资源等条件,把此上升为方__,进而就可分析出第二次工业革命出现的原因:前提——资本主义制度在欧美各主要国家的确立和发展;条件——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殖民掠夺提供了资金、市场等物质条件,第一次工业革命后,科技不断进步,积累了丰富经验技术为启蒙思想的广泛传播提供了思想基础。还可进一步归纳总结出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前提条件……

中职学生历史学习方法【篇4】

11、归纳、拓展法:

先把繁杂的历史知识归纳为几个字,并写到稿纸上,然后看着归纳的知识点进行拓展,联想课本上的相关内容。

如《南京条约》的内容可归纳为割地、赔款、通商、协(定关)税四个小点,然后再拓展具体割占的地名、赔款额……

12、各个击破法:

坚持每天复习一个要点,日积月累来积累历史知识。

13、谐音记忆法:

(1)1785年,日本人所绘的地图证实钓鱼岛属中国领土(该时间可谐音为“一起跳八舞”)

(2)1492年,哥伦布发现新大陆(该时间可谐音为“医师救儿”)

(3)1519年麦哲伦开始著名的环球航行;同年著名绘画大师达芬奇病逝(该时间可谐音为“医无医救”)

14、口诀、顺口溜记忆法:

如果把某些历史知识编成口诀或顺口溜,读起来琅琅上口,就会在短时间内记住它并保持长久不忘。

(1)清朝的皇帝:(奴尔哈赤、皇太极)顺康雍乾嘉、道咸同光宣。

(2)《南京条约》开放的中国第一批通商口岸:广、厦、福、宁、上。

(3)《天津条约》中的通商口岸可记为:汉口、九江,南加镇;沿海营,烟加汕;岛上还有琼台淡。

(4)中国各朝代的顺序:三皇五帝夏商周,春秋战国乱悠悠。秦汉三国东西晋,南朝北朝是对头。隋唐五代又十国,宋元明清帝王休。

15、课堂记忆法:

利用上课短暂的40分钟,尽量把老师所讲的知识当场记下来,不应让40分钟白白流逝,以减轻课后复习的负担。而课后复习重点看那些没记下的就可以了。

中职学生历史学习方法【篇5】

1、笔记记忆法:

记笔记很重要,把每一次的笔记总结起来,就组成了一个知识网络,学习就容易多了。

2、错题本记忆法:

准备一个错题本,将考试、练习中做错的或不清楚的题抄下来,每周将答案盖住重做一遍,避免以后再错。(出错的地方往往是不熟悉课本,或对某个知识点不理解造成的,通过错题可以了解自己复习的不足。)

3、纸片记忆法:

将历史课本的一些重要知识点整理到小纸片上,随身携带,一有空旧拿出来扫描一下,加深记忆。

4、“蔑视”记忆法:

对于一些很重要的知识,如果产生一种“一定要背下来”的想法,将会给自己带来很大的心理压力,读来读去都记不住。我们应看轻它,并联系实际,认真读,这样便可以很快记下来了。(这才是最佳的心理战术!)

5、临时抱佛脚法:

临到考试猛看几天。(对于平时不注意复习的同学,这一方法也许比较适用,起码说明你还是比较看重你的历史成绩的,但学习哥要提醒这部分同学,注意上课做好笔记,否则临到考试你连佛脚都没的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