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方法 > 高中学习方法 > 高一学习方法 > 高一政治 > 高中政治知识点总结必修2(期末必背)正文

《高中政治知识点总结必修2(期末必背)》

时间:

高中政治课的编写的规律大致是主题的介绍,意义的讲解,然后提出要求这三大部分。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了高中政治知识点总结必修2,接下来随着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高中政治知识点总结必修2

《政治生活》复习方法---抓主体:国家、公民、政府、人大(或常委会)、人大代表、中国共产党、民主党派、人民政协、民族、宗教、当代国际社会、主权国家、国际组织、联合国、中国。

一、国家

我国的国家性质: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其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1.人民民主专政的最大特点:对绝大多数的人民实行民主,对极少数敌视和破坏社会主义事业的敌人实行专政。

2.人民民主的特点具有广泛性与真实性。广泛性的表现:人民享有的权利广泛;享有民主的主体广泛。

真实性的表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有制度、法律和物质的保障,人民能够自己管理国家;随着经济的进步,广大人民的利益日益得到充分的实现。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

二、公民

1、 公民的政治权利和义务(是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基础和准则)

(1)政治权利: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公民基本的民主权利,公民参与国家管理和社会管理的基础和标志);政治自由(是人民行使当家作主权利重要方式,但自由要在宪法和法律许可的范围内行使);监督权(包括批评权、建议权、检举权、申诉权、控告权)。

(2)政治义务: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遵守宪法和法律;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

2、 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原则:

(1) 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指守法和司法上平等,没有特权,立法上是不平等的。即指平等地享有权利、履行义务和适用法律。但不能说权利与义务是相同或一样的。)

(2) 坚持权利与义务统一的原则。

(3) 坚持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

3、公民如何有序参与政治生活:

(1)遵循法律、规则、程序参与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

(2)依法行使政治权利、履行政治性义务,正确处理权利与义务的关系。坚持权利与义务相统一和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结合原则。

(3)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遵循宪法和法律的规定,才能确保有序的参与。

4、我国公民政治参与的途径和方式: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

(1)民主选举

#FormatTableID_0#

我国的选举制度是直接选举与间接选举相结合的选举方式,并采取差额选举。

说明:人大代表的选举→县及县以下:直接选举;县以上(全国、省、市):间接。(各级人大代表的选举:差额选举)。乡及乡以上各级地方政府的领导人员→间接。居委会、村委会→直接。

(2)民主决策与民主监督

#FormatTableID_1#

(3)民主管理:

实行基层民主或实行村民自治与城市居民自治。机构:村(居)委会→性质是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

三、政府

1.我国政府的主干知识

#FormatTableID_2#

注:公民向政府求助或投诉的途径(开设热线电话,设立信访部门,推行电子政务,建立行政裁决、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制度(法律途径)。

四、人民代表大会

人大:全国人大和地方人大。

1.全国人大。性质:全国人大是我国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地位:在国家机构体系中居于最高地位。权力:最高立法权、最高决定权、最高任免权、最高监督权。

2.地方人大。性质:各地方国家权力机关。地位:在地方处于最高地位。权力:决定权、任免权、监督权。

五、人大代表

1.人大代表的法律地位: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是国家权力的直接行使者。

2.人大代表的权利与义务。

(1)权利:审议权,表决权,提案权(向人大提议案)和质询权(对政府机关工作可质问并要求答复)。

(2)义务:必须代表人民的利益和意志;与群众保持密切联系;听取和反映人民的意见、要求;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

六、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又称“政体”。

1、 性质: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2、 原因:由我国国体决定的,即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3、 组织和活动原则:民主集中制。

4、优越性。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无比的优越性: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保障了人民当家作主;动员了全体人民投身于社会主义建设;保证了国家机关协调高效运转;维护了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七、中国共产党

(1)性质:中共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2)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3)地位:中共是执政党,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领导核心。

(4)执政方式: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治国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基本方略。依法执政是执政的基本方式。

(5)执政理念:以人为本,执政为民。中共党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出发点和落脚点。

(6)指导思想: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

八、民主党派

(1)性质:各自所联系的一部分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拥护社会主义爱国者的政治联盟。

(2)地位:参政党。

(3)参政的基本点(参政权):①参加国家政权;②参与国家大政方针和国家领导人选的协商;③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④参与国家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

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1)简称:人民政协.

(2)性质:是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合作的组织形式;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具有广泛代表性的爱国统一战线组织;是我国政治生活中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

(3)职能: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的职能。

(4)主题:围绕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

★政协是协商式民主形式,人大是选举式民主形式。

十、我国的政党制度

(1)我国的政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2)地位:是我国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

(3)基本内容(特点):

①政党关系:通力合作的友党关系。

②多党合作的首要前提和根本保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③多党合作的基本方针: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

④多党合作的根本活动准则:遵守宪法和法律。

⑤多党合作的重要机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简称人民政协。

注意点: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这是我国多党合作的首要前提和根本保证。民主党派拥护和接受中共的领导,是多党合作的根本标志。中共与民主党派在政治上是领导与被领导关系,法律上平等,组织上独立,社会主义事业上通力合作。

(4)优越性:

①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②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和文化;

③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④有利于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共产党执政、多党派参政,共产党领导,多党派合作(我国政党制度的特点)的政党制度,它绝不是西方宣传的所谓一党制,也根本区别于西方的多党制。

十一、民族

1、我国的民族关系: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民族关系

2、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

3.民族政策: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地位:是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政策,也是我国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2)前提和基础:民族区域自治以领土完整、国家统一为前提和基础。

(3)范围: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

(4)民族自治地方:自治区、自治洲、自治县(旗)三级。

(5)民族自治机关: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自治地方的法院和检察院不是自治机关)

(6)核心内容:自治权。实质:保障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

(7)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原因

①必然性:适合我国国情----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适合我国国情的必然选择,是我国的历史特点和现实情况决定的,具有坚实的社会基础和政治基础。

②优越性: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安全;有利于保障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得以实现;有利于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有利于促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蓬勃发展

十二、宗教

1.全面理解我国宗教政策:

(1)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一项长期的基本政策。国家既保护信仰宗教的自由,又保护不信仰宗教的自由。国家保护正常的宗教活动。

(2)依法管理宗教事务(政府依法对涉及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的宗教事务进行管理)

(3)坚持独立自主自办原则。(我国宪法规定“宗教团体和宗教事务不受外国势力的支配。”这是宗教事务在主权问题上的体现)

(4)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2.弘扬科学精神

要遵循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以科学的态度对待宗教。

l 我国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制度

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为了保障人民当家作主,我国建立了一系列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这些是我国发展进步的政治制度保障)

l 对于民族问题、宗教问题,问“为什么,怎么做”,答题时常用的知识点:

①坚持党的领导;②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政权,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保障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③巩固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新型民族关系;坚持平等、团结、共同繁荣的原则;④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⑤贯彻落实宗教信仰自由政策;⑥公民自觉履行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义务。

十三、主权国家

(1)地位;主权国家是最基本的成员,是国际关系的主要参加者。

(2)分类:按国家性质划分;按经济发展程度划分。

(3)构成要素:人口、领土、政权、主权。其中最重要的是主权,主权作为国家统一而不可分割的最高权力,是一个国家的生命和灵魂。它对内表现为国家最高权力的至高无上性,对外则表现为国家最高权力的独立性。

(4)权利:独立权、平等权、自卫权、管辖权等。

(5)义务:不侵犯别国、不干涉他国内政、以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等。

十四、国际组织

(1)地位:国际组织也是国际社会的重要成员。

(2)分类:按是否正式划分;按区别范围划分。

(3)作用:促进国家之间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的交流与合作;协调国际政治、经济关系;调节国际争端,缓解国家间的矛盾,维护世界和平。

十五、联合国

(1)地位:当代国际社会最具代表性的世界性、政府间的国际组织。

(2)联合国的宗旨: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促进国际合作与发展。

(3)联合国的原则:各会员国主权平等,履行宪章规定的义务,以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不得对其他国家进行武力威胁或使用武力,集体协作,不干涉任何国家内政

(4)联合国的作用:在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以及实行人道主义援助等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但是联合国也有其局限性。

(5)中国在联合国发挥的作用:中国作为联合国的创始国和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在一系列全球问题上发挥重要作用,对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十六:国际关系

1.含义:国际关系包括国家之间、国际组织之间以及国家与国际组织之间的关系。其中最主要的是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关系。

2.内容:政治关系、经济关系、文化关系、军事关系等等。

3.形式:是多样的,竞争、合作和冲突是其基本形式。

4、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国家利益

(1)国家利益是国家生存与发展的权益,维护国家利益是主权国家对外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2)国家利益是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国家合作的基础,而利益的对立则是引起国家间分歧、摩擦乃至冲突的根源。

十七、国际形势

1.时代主题:和平与发展。

2.和平与发展问题的主要障碍: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3.解决和平与发展问题的有效途径: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改变旧的国际秩序,建立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的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国际新秩序。

4.世界多极化不可逆转是当今国际形势的一个突出特点。

5.当前国际竞争的实质: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世界多数国家都以发展经济和科技作为国家的战略重点,努力增强自己的综合国力,力图在世界格局中占据有利地位。

十八、我国的外交政策

1.我国的外交政策是: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2.我国外交政策的决定因素:我国的国家性质和国家利益决定了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3.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点(基本内容)

(1)基本立场:独立自主。

(2)基本目标:维护我国的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3)宗旨: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4)基本准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包括: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核心基础)、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保证)、平等互利、和平共处(目标)。

☆我国是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的积极因素和坚定力量,是促进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高中政治万能答题模板

高中政治分为: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生活与哲学以及国家和国际组织五个部分。下面有途网小编整理了主观题(非选择题)的答题思路及模板,欢迎参考阅读。

1、经济结构的内涵:包括产业结构(含农村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农业结构、所有制结构、地域结构、城乡结构、劳动力结构、收入分配结构及家庭消费结构、国际贸易(商品)结构等。

2、调整经济结构的原则:要以市场为导向 , 以效益为目标 , 以企业为主体 , 以科技为依托 , 劳动密集和技术密集产业相协调 , 传统产业和现代产业相协调 , 地区经济相协调。

3、具体措施

(1)巩固农业基础地位,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农村中的二、三产业,发挥其对农村经济的促进作用。(产业结构见前面)

(2)面向国内、国际两个市场,应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开发、生产适应市场需要的产品。

(3)依靠科技,因地制宜,保护耕地,保护粮食生产能力,积极发展经济作物,使种植业、林业、牧业、副业、渔业协调发展,并发挥其比较优势。

(4)巩固公有制主体地位,发挥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积极引导并支持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

(5)统筹区域发展,实施西部开发、东北振兴、中部崛起战略,发挥各自比较优势,发达地区积极援助,国家大力扶持,促进各地区协调发展。

(6)统筹城乡发展,加快城镇化进程,以工业带动农业,增加农民收入,转移农村人口,缩小城乡差别,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

(7)努力提高劳动者的科学文化水平和职业技能水平,培养创新型人才。

(8)完善分配制、坚持效率与公平相统一;完善所有制,拓宽就业渠道;完善社保制度,综合利用经济等手段进行宏观调控,严防收入差距过大;

(9)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改善消费结构,提倡适度消费、科学消费、物质与精神消费相协调。

(10)应用科技,提高工业制成品在对外贸易中的比重,充分发挥我国在国际竞争中的比较优势。

1、围绕一个目标:资源优化配置和提高经济效益

2、本着一个理念: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即实现“五个统筹”的目标。

3、贯穿一条主线:优化经济结构

4、发挥三种动力:科技创新、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

(1)科技创新。宏观(国家):完善国家创新体系。微观(企业):采用先进科技,加大技术改造力度等。

(2)深化改革。体制创新: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诸内容。制度创新:所有制结构、分配制度、社会保障制度等。管理创新:企业内部管理——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法人治理结构等。

(3)扩大开放:完善涉外经济体制,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提高对外开放水平。面向国际市场,利用国际资源。

5运用两种手段:市场调节和国家宏观调控。【具体分析时,要根据试题要求,分清行为主体,分别进行回答,如企业(农户)应该怎么做,政府部门应该怎么做,等等。】

◆充分发挥市场调节的基础性作用。即微观主体:生产者(企业、农户等)、经营者、消费者、劳动者、投资人、纳税人等怎么做。

①生产者(企业、农户等):按价值规律办事;改进技术、加强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合法、诚实经营;素质;企业信誉、形象;树立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转换经营机制;现代企业制度(股份制);面向市场进行产业、产品结构调整,生产适销对路的产品;效益、品牌;竞争机制与竞争力;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农业;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发展循环经济,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环境效益相统一。

②经营者:地位;素质;处理好两个关系;遵循市场经济规律;交易原则;WTO规则;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坚持独立自主、平等互利原则,维护国家经济安全;树立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的经营理念。

③消费者:地位;权利与义务;维权意识、途径;消费观念

④劳动者:地位;权利与义务;提高职业技能、职业道德;合同与社保制度。

⑤投资人:储蓄;债券;股票;商保。

1、公民为什么做一件事?怎么做一件事? ⑴公民为什么要自觉参与......? 必要性:我国国家性质、人民地位、公民权利 重要性:①对公民---有利于增强主人翁意识,提高政治参与热情、能力,真正行使(实现)自己 的民主权利 ②对社会或国家---有利于保证人民当家做主的权利和地位,促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和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发展,现代化及各项事业的发展 ⑵公民如何参与......(仅以生态文明建设为例) ① 通过多种途径,参与民主决策和民主管理,微生态文明建设献计献策 ② 依法行使监督权,参与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监督,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有序开展 ③ 树立生态环保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自觉维护国家集体的利益 ④ 遵守法律和道德,保护生态环境,自觉抵制破坏生态环境的违法行为 2、政府为什么做一件事?怎么做一件事? ⑴政府为什么要做一件事? ① 国家性质决定和政府性质决定 ② 是政府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贯彻对人民负责原则的需要 ③ 是政府某种职能(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公共服务)的内在要求 ④ 是政府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践行“三个代表”的需要 ⑤ 是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需要 ⑵政府怎样做一件事? ① 履行职能:切实履行好自己的职能,把该管的事真正管好。 ② 坚持原则: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政府应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工作态度,树立求 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 ③ 依法行政:坚持依法行政才能提高行政管理水平。 ④ 接受监督:建立健全制约和监督机制,自觉接受人民监督。 ⑤ 民主决策:审慎行使权力,坚持科学、民主决策。 3、 党为什么要做一件事?怎么做一件事? ⑴党为什么做一件事? ① 党的性质(两个先锋队)和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等决定; ② 党的执政地位(执政党、领导核心)决定的; ③ 党的作用(三个只有.....才能......)决定的; ④ 是党加强自身建设的需要; ⑤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需要。 ⑵党怎样做一件事? ①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指导地位; ② 完善三种执政方式(依法、科学、民主执政); ③ 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④ 坚持党的领导方式,加强党的建设,提高党的执政能力; ⑤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⑥ 坚持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 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的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走共同富裕的道路,促进人全面发展,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人民共享

①是什么:现象的性质;②为什么:a.原理/内容分析;b.正面意义/反面危害及实质;③怎么办:举措(书上+材料)

政治学科解题方法(哲学常识)

一、解题三部曲:世界观→方法论→联系实际。

二、注意答题范围:

①(辨证)唯物论、(唯物)辩证法、(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人生观与价值观、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

②哲学道理(世界观+方法论)、哲学原理(世界观)、哲学依据(世界观)、哲学启示(方法论)的区别。

三、注意答题角度

1、是什么:

①体现了什么哲学道理或运用哲学道理分析上述材料:哲学原理(名称+内容)+方法论+联系材料。

②运用具体哲学道理分析:哲学原理(名称+内容)+方法论+联系材料。

③哲学启示型:方法论+原理名称+联系材料。

2、为什么:

①哲学依据(哲学原理);②书本中的含义、地位和现实意义;③归纳材料,提炼要点。

3、怎么办:

①含义;②书本要点;③提炼材料,作为要点。

4、谈认识、谈看法(辨析题):

①下判断(正确、错误和不科学);②正确的部分要论证(运用正确的哲学道理);③错误的部分要纠正(a、摆出正确的道理内容;b、指出错误的实质及危害);④总结一个正确的结论。

高中政治知识点怎么快速背下来

一、 将知识整理成知识结构

比如说哲学唯物论的基本观点就是两性三原理(我是四川的也许老师归纳的不一样 但方法一样)就是运动静止的关系,物质意识的关系,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规律,自然界的物质性,规律的客观与普遍性 打问答题时不要慌先看清知识范围 在享有哪些要点 逐点答出

二、 关键词连缀法

政治背起来很繁琐 有时只需要记住关键词 再自己连成句子 比如物质意识关系关键词就有 1本质 决定 实际出发2能动作用 改造认识 正确积极 错误消极 树立正确 克服错误 这个方法需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提炼关键词

三、 化整为零法

不要堆起来一次性背 可以分开背 比如一个课间背一个小知识点 当你一天下来 你会发现自己已经背了很多了

四、把政治书本的目录背下来

这样就形成体系了,然后在纸上默写出体系,再根据体系回忆知识点,重点的原理要争取做到原话一字不漏的记住。

五、读书的方法

早上保证半个小时的时间读政治,就是读课本就好,一字不漏的读,读慢一点,资料。例子和引言都要读。这样有助于记忆。

从高一开始,课上要认真听讲,尽量把老师讲的可以理解 ,早读呢要多读,并且一定要把老师要求该背的背会的课本上的内容都要背会,这样考试就没什么问题了 。很多同学一学期过去了就不复习了、这样到高三你就基本上有的重新来一遍了其次,每年暑寒假适当地复习一下这一学期的东西,即使全记不住,肯定也记住一部分,而且也会有印象。不然到高三一轮复时任务又繁重了许多。所以要认真学习,别忘了复习。这样这样政治学起来就不会感觉这么枯燥,到高三在去重新背,真的是任务很重。

其次要做的是,在学习政治时,可以吧课本上的知识与与与这些时事政治相结合。学会把知识融汇贯通,这样有利于理解问题,记住记住课本知识。所系最重要的就是融会贯通,尤其到高三那些高考政治大题,综合性很强,所以当看到新闻时,想想是否与学过的知识有联系,有什么联系,这条新闻体现了所学的哪条知识,多提问 ,多思考,多联想。这样政治学起来也轻松很多。从一开始就应该养成结合自己所学的知识去分析社会中的一些问题现象、这样学起来就不会那么枯燥了。


高中政治知识点总结必修2(期末必背)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