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方法 > 高中学习方法 > 高三学习方法 > 高三生物 > 2023高中生物群落的演替教案大全正文

《2023高中生物群落的演替教案大全》

时间:

  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就叫做演替。接下来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0高中生物群落的演替教案大全,希望大家喜欢!

  2020高中生物群落的演替教案大全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必修三第四章《种群和群落》的第四节《群落的演替》,本课内容较简单,包括演替的类型和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两部分。前者是在群落层次上分析生命系统的发展变化,后者是探讨人类在这方面的作用,体现STS教育思想。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也接触过许多与此相关的自然现象,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兴趣也比较高。鉴于上述情况,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采用问题导学法,利用图解、课件和模型制作等加强教学的直观性,加强学生对微观内容的感性认识,使学生在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中完成重点、难点知识的学习,提高思维能力,形成相应的观点。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阐明群落的演替过程。

  ②?说明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

  ③?关注我国实行退耕还林、还草、还湖,退牧还草的政策。。

  2.能力目标:

  ①?通过群落演替的过程培养学生要用“动态发展”的观点来分析事物。

  ②?从生活中大家都熟悉的现象中来分析新的问题,从而培养学生仔细观察、全面独立分析问题的习惯。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从以前的围湖造田、毁林开荒到现在的退耕还林、还草、还湖,要让学生意识到环保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三、教学重点难点

  群落的演替过程。

  四、学情分析

  学生前面学习了有关群落的结构特征,在此基础上再学习群落的演替相对来说较为简单。对于群落的演替过程较难理解,需要教师指导并详细讲解。

  五、教学方法

  1.学案导学:见后面的学案。

  2.新授课教学基本环节: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情境导入、展示目标→合作探究、精讲点拨→反思总结、当堂检测→发导学案、布置预习

  3.多媒体教学

  六、课前准备

  1.学生的学习准备:预习群落的演替,完成学案。

  2.教师的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制作,课前预习学案,课内探究学案,课后延伸拓展学案。

  七、课时安排:1课时

  八、教学过程

  (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

  检查落实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了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了针对性。

  (二)情景导入、展示目标。

  教师:群落是一个动态系统,它时时刻刻都在发生着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在正常情况下,大多数群落中物种结构相对稳定。但是,当群落结构受到干扰或破坏,一些种群落消失了以后,总会有其他一些种群来占据这个群落的空间,经过一段时间,又会有另一些种群兴起,逐渐取得优势。群落演替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总是向着群落恢复相对稳定状态的方向进行。下面阅读教材P78[问题探讨]相关内容。

  设计意图:步步导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明确学习目标。

  (三)合作探究、精讲点拨。

  探究一:演替的概念和类型?

  学生阅读教材P78-79相关内容,查找演替的概念并尝试理解,结合教材图4-14,分析讨论完成教材P78下方思考与讨论中的问题,并总结光裸的岩地群落演替的过程。

  “弃耕农田上的演替”的教学可以让学生与“发生在裸岩上的演替”过程相比较,分析共同点与不同点。提示学生思考:农田是人类对自然群落进行改造的产物,在农田上群落的演替能否恢复为原有的自然群落呢?在学习了这两种演替类型后,引出“初生演替”与“次生演替”的概念。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观察图片并讨论,小组内进行探究,分析并总结演替的类型及特点。

  2020高中生物群落的演替教案大全二

  教学准备

  1.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⑴阐明群落的演替过程。

  ⑵说明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

  ⑶关注我国实行退耕还林、还草、还湖,退牧还草的政策。

  ⑷通过引导学生比较两个演替过程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掌握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

  2.能力目标:

  ⑴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语言组织能力。

  ⑵培养学生课前预习、全面独立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习惯。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⑴关注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认同我国实行退耕还林.还草.还湖,退牧还草的政策。

  ⑵确立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2.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群落的演替过程。

  难点:

  ⑴群落的演替过程。

  ⑵影响群落演替的因素。

  3. 教学用具

  多媒体

  4. 标签

  生物,苏教版,必修1

  教学过程

  (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

  检查落实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了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了针对性。

  (二)情景导入、展示目标。

  教师:展示教材中的“观察小型环境中生物群落的变化”的案例,分析实践案例:

  学生讨论:1.查阅有关水生生物类群的资料,根据7d内记录的实验现象和数据,分析小型环境中生物群落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哪些因子在影响这个群落的变化?

  教师:在进入今天要探讨的主题之前,我们先要明确什么是群落。各种各样的群落在地球上形成后,是不是一成不变的呢?

  课件展示草原生物群落,激活学生脑海中关于“群落”的原有知识,利用多媒体动画,让学生明白地球上有着各种各样的群落,得出群落不是一成不变的,会发生演替。

  1.生物是如何一步步地定居在新土地上的

  2.这一地区有可能恢复原来群落的结构吗?

  学生讨论以上两个问题,大致了解群落演替的过程。

  展示教材“发生在裸岩上的演替”。逐步层层分析:

  (三)合作探究、精讲点拨。

  探究一?生物群落演替的过程

  阅读课本P67-69相关内容,思考并小组讨论下列问题:

  〖问1〗在生物群落发展过程中它是不是永恒不变的?如果不是又发生着怎样的变化??【讲述】在生物群落发展变化的过程中,一个群落不是永恒不变的。其中一个群落会代替另一个群落的演变现象,这种现象叫做群落的演替。

  〖问2〗演替是怎样体现的?其主要标志是什么?

  【讲述】演替是群落长期变化累积的体现,主要标志是群落在物种组成上发生了变化;或者是在一定区域内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逐步替代的过程。

  〖问3〗如何理解群落演替的过程与特点?

  【讲述】群落演替的过程:群落演替的过程可人为地划为三个阶段:

  ⑴侵入定居阶段(先锋群落阶段)。一些物种侵入裸地定居成功并改良了环境,为以后侵入的同种或异种物种创造有利条件。

  ⑵竞争平衡阶段。通过种内或种间竞争,优势物种定居并繁殖后代,劣势物种被排斥,相互竞争过程中共存下来的物种,在利用资源上达到相对平衡。

  ⑶相对稳定阶段。物种通过竞争,平衡地进入协调进化,资源利用更为充分有效,群落结构更加完善,有比较固定的物种组成和数量比例,群落结构复杂,层次多。

  〖问4〗光裸的岩地上首先定居的生物为什么不是苔藓和草本植物,而是地衣?

  苔藓和草本植物无法直接从裸岩中获取养分,而地衣可以通过分泌有机酸而从裸岩中获取养分。地衣由真菌与蓝菌或绿藻所组成,其中真菌扮演着决定性的角色。首先是真菌提供一个保护层,这样藻类不至被晒或干死,藻类以其光合作用所获糖分除自用外还提供给真菌。

  〖问5〗地衣阶段为苔藓的生长提供了怎样的基础?为什么苔藓能够取代地衣?

  【讲述】通过地衣分泌有机酸加速岩石风化形成土壤,并积累起了有机物,这为苔藓的生长提供了条件。而苔藓生长后,由于其植株高于地衣能获得更多的阳光,处于优势地位,其结果是逐渐取代了地衣。

  〖问6〗在森林阶段,群落中还能找到地衣、苔藓、草本植物和灌木吗?

  【讲述】能找到这些植物。在群落演替过程中,一些种群取代另一些种群是指优势取代,而不是“取而代之”。形成森林后,乔木占据了优势,取代了灌木的优势,但在森林中各种类型的植物都是存在的。

  〖问7〗是不是群落的演替只能发生在光裸岩石的地区?有没有其他的可能?演替过程是否相同?举例说明。

  【讲述】不是。有其他的可能。演替的过程不同。如弃耕农田上的演替过程。

  〖问8〗总结以上问题4—7可知演替的类型有几种,各有什么特点?

  【讲述】群落演替类型比较

  探究二? 影响群落演替的的因素

  阅读课本P69-P70相关内容,思考并小组讨论下列问题:

  〖问9〗对比原生演替与次生演替,说说群落演替有哪些特点?

  【讲述】(1)演替是群落组成向着一定方向、具有一定规律、随时间变化的有序过程,因而它往往是可预测的。

  (2)演替是生物和环境反复相互作用,发生在时间和空间上的不可逆变化,但人类活动可使其不按自然演替的方向和速度进行。

  〖问10〗分析群落演替的过程及群落演替的特点,你能否总结出群落演替的原因?

  2020高中生物群落的演替教案大全三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了解群落演替概念及类型

  2.理解原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的关系

  3.理解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影响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小组讨论交流,对原生演替和次生演替过程进行分析对比,掌握解释群落演替的原因的系统分析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1.了解人类活动对生物群落演替的影响,从而引起对自然保护的重要性的认识 2.关注我国实行的退耕还林、还草、还湖及退牧还草的政策,认同可持续发展的观点

  教学重点 群落演替的概念和演替的过程。 教学难点 1.两种演替类型的区别。2.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 教学媒体 多媒体课件 教 学 过 程 复 备 栏 导入新课

  PPT图片展示:1883年8月7日发生在印度尼西亚的喀拉喀托火山大爆发事件

  师:同学们都知道,火山爆发是一种严重的自然灾害,火山岩浆温度高达几千度,火山岩上没有生命可以存活,但在火山爆发多年后,发现火山上出现了植物和动物,且随着时间推移,物种数目越来越多。这个过程是怎样发生的呢?

  进行新课

  一、群落演替的概念与类型

  展示:火山爆发后在火山岩上发生的生物群落的变化

  设疑:生物是如何一步步地定居在新土地上的?不同群落演替过程相同吗?

  学生交流、回答。

  展示:光裸的岩石上长出森林的几个阶段的图片。

  学生仔细观察,讨论以下问题:

  1.光裸的岩地上首先定居的生物为什么不是苔藓和草本植物,而是地衣?

  2.地衣阶段为苔藓的生长提供了怎样的基础?为什么苔藓能够取代地衣?

  3.在森林阶段,群落中还能找到地衣、苔藓、草本植物和灌木吗?

  4.此演替的过程如何呢?

  讨论交流,达成共识:

  1.因为苔藓和草本植物无法直接从裸岩中获取养分,而地衣可以通过分泌有机酸而从裸岩中获取养分。

  2.通过地衣分泌有机酸加速岩石风化形成土壤,并积累起了有机物,这为苔藓的生长提供了条件。而苔藓生长后,由于其植株高于地衣能获得更多的阳光,处于优势地位,其结果是逐渐取代了地衣。

  3.能找到这些植物。在群落演替过程中,一些种群取代另一些种群是指优势取代,而不是“取而代之”。形成森林后,乔木占据了优势,取代了灌木的优势,但在森林中各种类型的植物都是存在的。

  4.演替的过程:

  裸岩阶段 地衣阶段 苔藓阶段

  草本植物阶段 灌木阶段 森林阶段

  (一)初生演替:指在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彻底消灭了的地方的演替。例如:在沙丘、火山岩、冰川泥上进行的演替。

  展示弃耕农田上演替的过程图片,引入次生演替的概念。并提出问题:在裸岩上和弃耕农田上发生的演替有何不同?



2020高中生物群落的演替教案大全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