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气候的形成因素与气候的几个“极”》
中国的疆域辽阔,所以其中的气候多样性也很丰富,而且产生了很多极度的东西,你想了解吗?小编整理了相关资料,希望能帮助到您。
中国气候的形成因素
一、地理因素
1.经纬度对中国气候的影响:中纬度为主体,南北所跨纬度大,以中纬度气候为主体。
2.海陆格局对中国气候的影响:亚欧大陆的东部,太平洋西岸,形成了全球最典型的季风气候──东亚季风。
3.地形因素:中国山地众多且高大,走向复杂,对气团具有抬升、阻隔、分流等多种作用,致使气候分异复杂。
4.下垫面因素:中国地理空间下垫面环境复杂多样,且存在着许多性质较为均一的大地貌单元,形成了许多特征典型的地方性气候。
5.洋流因素:中国近海以黑潮暖流为主体,对过境气团有增温增湿的作用,加强了夏季风的势力。
6.青藏高原的影响: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最高的高原,地势高峻,平均海拔4000~5000米,有许多耸立于雪线之上、高逾6000~8000米的山峰。高原的外缘,高山环抱,壁立千仞,以3000~7000米的高差挺立于周围盆地、平原之上,衬托出高原挺拔的雄伟之势。高原面积250万平方千米,东西长3000千米,南北宽1500千米,跨15个纬度。而且高原几乎占冬季中纬度对流层厚度的1/3以上,成为中纬度大气环流中的一个庞大的障碍物。对中国气候的形成无疑起着巨大的作用。
(1)阻挡高原两侧冷峻气流的交换,扩大西风带的影响范围
巨大的青藏高原就像河流中央没有露出水面的大石头对河流的影响一样,使冬季500mb(3~4千米)以下的西风带发生分支、绕流,形成南北两支气流。北支气流一部分沿阿尔金山成东风吹入塔里木盆地,一部分沿祁连山成西或偏西北风吹入河西走廊,二者在高原东部汇合成西北气流,流线呈反气旋弯曲,形成动力高压脊,使高原地面冷高压进一步加强,并有利于冬季风南下。高原的约束使冬季风的势力较强。南支气流在高原西南面为西北气流,绕过高原南侧转为西南气流,流线呈气旋性弯曲,产生动力性低压槽,在槽前暖湿气流的影响下,我国南方与北方冬季气候有较大差异。南北两支气流在长江中下游汇合,形成北半球最为强大的西风带。青藏高原的存在使冷空气由于受高原地形的阻挡和挤压,向我国东部地区倾泻到更南的纬度。高原东侧的西南地区,地处高原西风带的背风位置,风速较小,天气、气候别具一格。
青藏高原的动力作用还表现在它对于近地面气流的屏障作用。东西方向上,它阻滞了随西风气流东移的天气系统,南北方向上它直接阻挡着我国西部对流层冷暖空气的南北交流。冬季高原阻挡冬季风南下,使南侧的印度与同纬度其它地区相比温度高,气压低,气温年较差小。同时西风带气压系统受高原阻挡在其西侧停留、减弱、消亡,而东侧的四川盆地一带则又相对平静,气流扰动较少,风力较弱。高原北侧又不易受南来暖湿气流影响。有利于冷空气堆积,进一步加强蒙古高压的势力,进而产生对我国东部地区的强寒流影响。而高原阻挡海洋湿润气流进入我国西北盆地,形成少雨的燥热天气,使我国新疆极端干旱,成为少有的少雨区和无流区。
(2)高原季风的出现,使我国季风性气候尤为突显
青藏高原表面的物理性质和同高度自由大气相比有很大差异。夏季高原成为热源,气流在高原面上辐合,形成青藏热低压,这个热低压从春季就逐渐发展、演化,到5、6月初基本形成,盛夏达到最强盛,它的形成破坏了北半球副热带高压带的连续分布。冬季高原面降温迅速,加上地势高,冰雪面积大,形成低温高压中心。夏季高原热低压的形成有利于高原面上气流的辐合,而冬季又有利于高原面上气流的发散。气压场的季节性变化引起了局部环流的季节性变换,夏季高原周围气流流向高原,冬季高原上气流又流向四周,从而形成高原季风。
冬季冷高压加强邻近地区气流的下沉,高原冷高压与蒙古高压的迭加使高原北侧的蒙古高压得以加强,势力尤为强盛,冬季风影响大半个中国。夏季高原热低压吸引大气向高原辐合,使高原南侧的印度低压进一步加强。与太平洋副高和南半球副高产生了更加强大的气压梯度,加强、加速西南和东南季风。冬夏季高原面上气压场的配置所形成的气流场与亚欧大陆冬夏季气压场及其所形成的气流场刚好吻合,从而加强了中国冬夏季风的强度。也改变了我国气压场的形势,增加了我国季风气候的典型性、广泛性和复杂性。
(3)独特的高原气候
青藏高原在整个中纬度地区的大气环流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同时也使其所在地区形成了独特的高原气候,进而对整个中国乃至亚洲地区气候的形成产生巨大影响。
(4)青藏高原对中国气温分布的影响
受纬度、海陆分布和地势起伏的影响,我国气温分布总的特点表现为南暖北冷,温差较大,而青藏高原的影响,使我国气温分布产生极大的变化。
a.西部地区夏季出现了与南热北冷的纬度变化规律相反的南冷北热现象。夏季全国普遍高温,虽然等温线平行于海岸线,但仍有南热北冷的变化规律。而西部地区的青藏高原由于地势高峻,夏季原面平均气温低于北部的塔里木盆地。同时高原北部边缘山地又对塔里木盆地热量散发产生阻滞作用,使之成为夏季全国最热的地方。而高原地区却成为夏季全国的冷极。
b.高原东部的云贵高原由于处于冬季西风带的背风位置,出现“死水区”,南部又受西风南支气流北上的影响,冬季不冷,气温较高,天气别具一格。昆明有“春城”之称,很重要的一点就在于此。
c.高原地区气温受地形影响,表现出等温线与等高线明显吻合的特点,打破了冬夏季我国气温的变化规律。
d.高原地区由于地高天寒,长冬无夏,7月份平均气温仍低于8℃。全年活动积温<2000℃,≥10℃的持续期少于100天,部分地区全年日均温都在0℃以下,活动积温为零。可以划分为高原寒带、高原亚寒带和高原温带三个温度带。
(5)青藏高原对中国降水的影响
我国的降水主要来源于夏季环流的西南和东南季风,比较丰实,且在地区分布上具有由东南向西北逐渐递减的规律。
a.高原边缘山地的地形降水比较明显,南坡降水达2000毫米以上,东部地区200~400毫米,东南边缘地区400~800毫米。
b.高原阻挡西南季风和东南季风,使之无法进入我国西北内陆地区,所以塔里木盆地成为我国极端干旱的地区。大部分地区降水量在100毫米以下,部分地区在50毫米以下。
c.青藏冷高压建立的迟早和它消亡的快慢还直接影响到季风的强弱程度。冷高压建立早、强盛,冬季风迅速且大面积控制我国。消亡的迟,原面向外发散的气流阻挡夏季风北上,直接制约着我国东部地区的降水。所以青藏高原原面冷高压和热低压的变化在某种程度上也影响着中国大气的降水强度甚至旱涝灾害。
二、辐射因素
中国年总辐射分布约为90~180×4.1868KJ/cm2,见教材第192页图8.1。最大值在青藏高原,最小值在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居中,在110~120×4.1868KJ/cm2之间。
中国地面有效辐射总量约为35~55×4.1868KJ/cm2,全年总辐射量多的地区,有效辐射量也多;辐射量少的地区,有效辐射量也少。所以,最大值在青藏高原,最小值在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在35~45×4.1868KJ/cm2之间。
中国年辐射差额约为45~80×4.1868KJ/cm2,最大值在青藏高原,最小值在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在50~60×4.1868KJ/cm2之间。各季的辐射差额:各季的辐射总量,一般是夏季最多,冬季最少,依次是夏、春、秋、冬季。但有例外,比如,云南省的腾冲,由于夏季多数为阴雨天,夏季辐射量少于春、秋季,与冬季相当,辐射量依次是春、秋、夏、冬季。各季辐射差额及其温度状况,多数地区的辐射差额以夏季最大,冬季最小,春、秋介于两者之间。各季的气温也是如此,夏季最高,冬季最低,春、秋季介于两者之间。
三、环流因素
我国低层大气的环流方式主要是季风环流,支配季风环流的天气系统在一年各季中的表现是不同的。
冬季,支配我国大气运行的活动中心有3个:蒙古高压、阿留申低压和赤道低压。形成东低西高的气压形势,因此,我国冬季风从大陆吹向海洋,东北地区为偏西风,华北地区为偏北风。又由于我国南海上也有低压(赤道低压),我国南北也存在着气压梯度,有一部分冷空气会顺着海岸线南下,影响我国南方各省,这些地区的冬季风为偏北风。当阿留申低压较强时,冷空气大量东流,南下冷空气就较少,我国多数地区为暖冬;相反,阿留申低压较弱时,冷空气大量东流较少,南下冷空气就较多,我国多数地区为冷冬。
夏季,东南海面上的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和我国西南方向的印度低压,形成了东高西低的气压形势,所以我国多数地区的夏季风为东南风;此外,夏季还有从我国西南孟加拉湾吹来的暖湿气流,因此,有时会吹西南风或偏南风。
同时,我国气候还深刻地受到北半球西风带的影响。
中国气候的几个“极”
1夏季“热极”
吐鲁番全年气温高于35℃的炎热天气,平均为99天;高于40℃的酷热天气,平均为28天;极端最高气温曾达到49.6℃,这是我国现有气象记录中的气温最高值。素有“火州”之称。
为什么这里夏季气温这个高呢?(1)纬度较高,夏季日照时数长;(2)降水较少,大气削弱少,太阳辐射强烈;(3)植被稀少,荒漠广布,下垫面气温上升快;(4)地处盆地,四周高,中间低,散热性差
2夏季和全年“冷极”
五道梁1月平均气温-16.2℃,7月平均气温为6.0℃,全年平均气温仅-5.1℃,是除高山区外有人居住地区的全国最低值。
为什么五道梁这么冷呢?关键就是海拔。五道梁位于藏北高原,海拔在4500米以上。
3冬季“冷极”
漠河市是中国最北、纬度最高的市份,素有“神州北极”的美誉。漠河市的冬季漫长,可达8个月,冬季的历史极端最低气温曾达零下52.3℃,零下40℃以下的低温更是家常便饭。
为什么漠河会成为我国冬季气温最低的地方?(1)纬度位置高,冬季正午太阳高度角小;(2)冬季日照时间短;(3)受冷高压和冬季风影响大。
4冬季和全年“热极”
三沙全年为夏季天气,热量和气温均为全国之冠,年平均气温摄氏26.5度,一月最冷,平均气温摄氏23度。
三沙为何成为冬季和全年均温最高的地方?最主要原因是三沙纬度低,正午太阳高度角大,冬季光照时间长。
5中国“雨极”
火烧寮多年平均降水量为6 557.8毫米。1912年,创下8408mm的降雨量,至今仍是台湾乃至东南亚年降雨量的最高纪录,也是全国的“雨极”。
火烧寮为何能成为我国降水最多的地区?(1)位于东北季风、东南季风的迎风坡,降水充沛;(2)受台风影响大。
6中国“旱极”
托克逊年降水量5.7毫米,蒸发量3171.4毫米,是我国降水最少的地区。托克逊最长连续无降水日数达350天,出现 在1979 年9 月28 日1980 年9 月11 日,也为全国之冠。
为什么托克逊成为中国降水最少的地方呢?(1)深居内陆,远离海洋,受海洋水汽影响小;(2)位于吐鲁番盆地,四周高山环抱,水汽影响更小了。
7中国“光极”
青海的冷湖镇年光照时数3550.5小时,日照百分率超过80%,是亚洲日照最多的地方,在全世界排名第三(仅次于撒哈拉沙漠和南美洲安第斯山)
冷湖成为中国光照最充足的地区是什么原因呢?(1)海拔高,平均海拔2800米,云层薄。(2)降水少,年降水量14.9毫米,晴天多,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小。
8中国“阴极”(光照少)
四川盆地西部的宝兴年日照时数为791.3 小时,即平均每天仅有 2 小时 10 分钟的日照时间。
为什么宝兴日照时数这么少呢?(1)位于四川盆地,海拔低,云层厚;(2)降水多,晴天少,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多。
9中国“蒸发极”
新疆哈密淖毛湖镇从1961 年至1980 年平均为4401.3 毫米,是中国蒸发量最大的地区?
为什么淖毛湖会成为中国蒸发量最大的地区呢?(1)纬度高,且位于天山与阿尔泰山之间的深陷盆地,夏季光照强,热量不易散失,气温高;(2)降水少,年均不足30毫米;(3)大风日多,平均大风天数100天。
10中国“风极”
新疆西北部的阿拉山口年平均大风日数超过160天,是西北地区大风最频繁发生的地方,平均不到3天就有一次大风天气。
(1)离冬季风源地近,气压梯度大,风力强。(2)阿拉山口是一个西北一东南向的狭长谷地,地形的狭管作用;(3)植被覆盖率低,风阻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