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方法 > 初中学习方法 > 初一学习方法 > 七年级语文 > 初一语文《咏雪》教案正文

《初一语文《咏雪》教案》

时间:

  《咏雪》是《〈世说新语〉两则》中的一则,讲述的是晋朝著名文学世家谢氏家族里的一个故事。接下来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初一语文《咏雪》教案,希望大家喜欢!

  初一语文《咏雪》教案一

  《咏 雪》

  课 时 1课时 教材分析 《咏雪》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25课《世说新语》两则,是一篇讲读课文。本单元以感悟多样丰富的亲情组元,要求在整体感悟课文的基础上注意语言的积累和写法的借鉴。但是基于本文的体裁和题材,学习本课还要积累文言知识,赏析有意蕴的语言,挖掘古文的文学魅力。 学情分析

  我们之前已经学过《童趣》《<论语>十则》《山市》等三篇文言文,学生积累了一些文言知识,并且熟悉了我们学习文言文的步骤,本课先学了《陈太丘与友期》,学生对《世说新语》的风格也有了初步的感受,要读懂这个故事没有太大的困难。所以,我主要是引导学生整理归纳文言知识,挖掘其文化内涵,并努力创造氛围,让学生真切感受“咏雪”的情境,鼓励学生去想象。对于大多没有看过柳絮的学生来说,仅从文字上去感受还不够,因此要配以课件展示。

  教学目标 1.朗读文言文,了解文言大意,积累常用的文言词语;

  2.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3.通过研读,讨论分析文中的两个比喻句,学习摹景状物的手法;

  4.体会古人家庭文化生活的雅趣。 教学重点和难点 1.朗读文言文,了解文言大意,积累常用的文言词语。

  2.讨论分析文中的两个比喻句,学习摹景状物的手法。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行为 设计意图 ?一、导入

  ?出示刘禹锡的《乌衣巷》

  二、朗读课文,疏通文意?

  1.教师范读课文,要求学生注意字词的读音与节奏

  2.指导朗读

  指名读,自由读

  强调字词读音

  3.朗读、疏通

  小组分角色朗读。找三组试读,说明处理人物语气的原因

  通过问题,强调勾画重点词

  (1)人物之间的关系?

  兄子、亦

  (2)一家人在干什么?

  儿女、讲论文义

  (3)什么时间什么地点?

  内集

  (4)讲论的主要事件?主讲人出了什么题目考大家?何以有此考题?

  何所似、俄而、雪骤

  (5)答案分别是什么?

  拟、未若、因

  4.检查翻译情况

  5.根据板书背诵

  三、品评文质,体悟雅韵

  质疑:

  1.家庭氛围如何?为何要谈论诗文?

  2.比较文中的两个比喻句

  文中两个比喻句,作者认为哪个更好?你认为哪个更好?

  明确归纳:

  撒盐空中:形似

  柳絮因风起:神似(展示柳絮视频)

  白雪纷纷明明是严冬之景,却拟合了清新春景。

  中国文学讲究含蓄之美,意蕴之美

  四、拓展练笔

  展示例句,展示图片

  学生试着写一两句写雪的有意蕴的句子?

  五、小结、作业

  将练笔记录在摘抄本中 适当讲解,点出诗中的“王谢”家族。

  范读

  正音

  指导分组,明确要求

  简单评价

  初一语文《咏雪》教案二

  【教学目标】

  1、积累重点文言字词。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文言文,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3、感受到文化家庭和乐融融的氛围。

  【教学重难点】

  诵读课文,积累常见文言字词,能借助注释理解课文基本内容。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刘禹锡的《乌衣巷》,最有名的是后面两句:“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王、谢是当时最有名、最显赫的两个大家族,有“王与谢共天下”的说法。这两个家族人才辈出。而谢安无疑是一位优秀的政治家和军事家。历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争——淝水之战,就是时任东晋宰相的谢安指挥的。

  本课要学习的就是有关谢安与他子侄辈讲论文义的一篇文章,也就是《咏雪》。

  二、作家与作品

  1、结合课文注释1了解有关《世说新语》和刘义庆的知识。

  《世说新语》,魏晋南北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是南朝宋刘义庆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主要记载汉末至东晋士大夫的言谈、逸事。全书按内容分类记事,共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等36门。《咏雪》选自“言语”一门。

  三、整体感知

  1、初读课文,读准节奏: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教师指导读音。

  (2)听课文录音,要求听清停顿,注意节奏。

  (3)去标点读,读出停顿,培养学生的文言语感。

  2、再读课文,读懂文义:

  (1)借助课本注释,同桌口头互译。

  (2)学生回答,教师指导,强调重点字词。

  3、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时间:寒雪日 地点:家里 人物:谢太傅、儿女们 事件:与儿女讲论文义

  提问:家庭聚会的氛围怎样?从哪里看出来。

  明确:融洽、愉快、轻松和谐且文化气息浓厚的家庭气氛。 寒雪、“内集”、“欣然”、“大笑乐”等词语。

  初一语文《咏雪》教案三

  导入: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韩语《春雪》

  生自由读三遍。

  请一同学读。读准节奏,停顿。

  学生齐读一遍。

  幻:无标点文。

  个别读。评价

  学生齐读。

  师问:短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时间:寒雪日(寒冷下雪的日子)

  地点:内(家里)

  师:内集是什么意思?

  人物:谢太傅,及其儿女(子侄辈)【此处叫学生写】

  幻:谢太傅

  问:“儿女”?谢安好福气啊,一儿一女。

  问:不是吗?你从何而知?

  师:是子侄辈。

  师:不错,你懂得从从语境中中去寻找依据来进行猜测。了不得。

  师:你已经掌握了学习文言文一把钥匙——猜读法。(板书)

  事件的起因:讲论文义(讲解诗文)【此处叫学生写】,俄而(不久)雪骤(紧)【此处叫学生写】

  师:学习古诗文讲究炼字,今天我们一起来炼炼这个“骤”。

  幻:骤。

  问:“骤”的原意有人知道吗?拆测法,来测这个字。(边说边板书“拆测法”)

  问:我这个字写错了吗?如果我告诉你这就是我要写的字,你明白该怎么来测这个字的原意了吗?

  生:……

  师:有见地,“骤”的原意“马奔跑”。你的解释跟《说文解字》一样标准,很了不起。

  幻:《说文》

  幻:后来引申为“疾速”

  问:雪下得疾速,虽然翻译得挺正确,放在句子里也挺通顺的,但还是不够雅。不能表现雪特有的状态。

  幻:“紧”

  师:你说得好,真是善解我意啊。

  事件的经过:咏雪

  师:那我们就一起来“咏”吧,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 “欣然”是什么意思?

  生:……

  师:“高兴地”,很好。然后儿女的回答呢?

  生:……

  师:哦,兄子胡儿 曰:撒盐空中差可拟。谢道韫怎么说?

  生:……

  师:哦,兄女 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幻:《世说新语》“言语”

  师:看了这个资料,你有什么发现吗?

  生:……

  师:对,说明我们要好好研究人物的语言。看看大家能研读出什么东西?

  师:真正咏雪的是两个子侄辈的语言。下面我们先看“差可拟”和“未若”。

  幻:“差可拟”“未若”

  下面小组研讨一下。(全体学生站起来讨论。)讨论完就坐下。

  差可拟:(差不多可以相比)写出了胡儿一种不肯定有点心虚的特点。

  师:如果我们来补一下这个空大家会补什么?

  可以补:弱弱地、皱着眉头说、摸着脑袋说、抓耳挠腮地说……

  未若:(不如)写出了谢道韫写出了她对胡儿咏雪的评价觉得不太好,表现出她的一种自信和率真的性格。

  师:她对什么很自信?

  生:……

  师:如何才能有这种这种吟咏上“自信”?或者说为什么有这种“自信”。

  生:……

  师:有很高诗词造诣,才思敏捷,率真。

  师:大家从这7个字中看出了一个怎样的谢道韫啊?

  板书:一个诗词造诣颇高,才思敏捷,率真自信的才女。

  幻:人物的特点。

  师:老师不得不表扬大家的解读能力,非常有见地。

  师:如果空白处要你填补,此处你会填什么?

  初一语文《咏雪》教案四

  《世说新语》以语言清淡简练,辞意隽永为著称,鲁迅谓之“名士底教科书”。课文《咏雪》选自《世说新语·言语》,它言简意赅地勾勒了疾风骤雪、纷纷扬扬的下雪天,谢家子女即景赋诗咏雪的情景,展示了古代家庭文化生活轻松和谐的画面。文章通过神态描写和身份补叙,赞赏谢道韫的文学才华。于是,我将教学重点定在“咏雪诗”的语言运用和推敲上。课堂教学流程如下:

  教学目标

  ⒈掌握“骤、纷纷、因”等词语的含义。

  ⒉反复诵读,品味“未若柳絮因风起”的意境,体味情景交融的写法。

  ⒊感受和睦、轻松、融洽的家庭文化生活的雅趣。

  重点难点

  重点:结合语境,品味“未若柳絮因风起”的意境。

  难点:体味“未若柳絮因风起”的情景交融的写法。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雪融化了是什么?全体学生异口同声回答:“水”。于是,我肯定了答案:这是科学。接着,我启发学生用文学想象的角度回答这个问题,结果有一个学生说是“春天”。此时,水到渠成,导入课文。今天,让我们展开想象的翅膀,去品味“咏雪诗”吧!

  二、诵读课文

  由学生朗读课文三遍,并注意关键词:骤雪、纷纷、撒盐、柳絮因风。

  三、自主合作

  学生借助工具书,对照注释,理解字词,疏通文意,交流翻译,解决难译句子。(5分钟课堂讨论,巡视)

  然后,指名一二个学生翻译全文,教师可适当给予提示。用多媒体课件呈现重点词句。

  四、品读鉴赏

  学生齐读课文,启发学生探究课文重点内容。教师提出问题:

  把“雪骤”、“白雪纷纷”比作“撒盐”,比作“柳絮因风起”,到底哪一个好?

  于是,学生展开讨论,各抒己见。教师狠狠扣住“雪骤”“白雪纷纷”这些词点拨指导。

  生1:我觉得“未若柳絮因风起”这句比喻比较好。因为盐撒下来,与“雪骤”、“白雪纷纷”相比,盐下落的速度太快,雪当时却纷纷扬扬,处于“飘”的状态,跟“柳絮因风起”更像,而盐只能是“落”下来的状态!

  生2:我也同意这个观点。我还觉得雪会随风起舞的,而盐由于比较重,下落的路线太直,这样,就不符合当时“雪骤”、“白雪纷纷”的情境。

  生3:我也同意这个观点。我还觉得盐是“块”状的,它不会飘的,只会垂落下来。而柳絮是轻薄的,会因风起舞的,所以柳絮更像。

  师:肯定了学生的成绩后,又点拨:“撒”和“因”在这里用得怎么样?

  生4:撒盐的“撒”,用词不当,“撒盐”是人为的,人工的,落下来很不自然。而“因风”,是柳絮顺着风起舞,既自然,又符合“雪骤”、“白雪纷纷”的情境。

  生5:我认为“柳絮因风起”好。它给人表现着一种美的姿态,一种活的神气,一种春天即将到来的感觉,而且与文中“欣然”“大笑”“乐”的情景相合拍,表现出融洽、轻松、活跃、欢快的气氛。而“撒盐”似乎体现不出有这种气氛。

  师:好的诗句要有意象,意象是人的情感和客观事物的统一,用“柳絮”比喻,就好在有意象。(过渡后,师又问)“公大笑乐”该如何理解?谢太傅到底认为谁回答得最好?

  生6:我认为“公大笑乐”,是谢太傅在两人才华悬殊的对比中,而对谢道韫的才华表示满意和赞赏。

  生7:从“公大笑乐”和文末补充介绍谢道韫身份的前后文可以看出,谢太傅都是赞赏谢道韫的才华。

  师:还有不同的意见吗?

  生8:我的想法和大家都不一样,我觉得“撒盐空中”一喻好。雪的颜色和跟盐比较接近,而柳絮呈灰白色,在风中往往上扬,甚至飞得更高更远,跟雪的飘舞方式不同。写物必须首先求得形似,而后达到神似。

  师:(为学生的精彩发言所倾倒)鼓掌赞叹起来,真是一群可爱的孩子!

  师:你们学了《咏雪》后,肯定受到很大的触发,还有更好的形容雪的比喻吗?

  于是,学生们跃跃欲试,读了他们写的形容飞雪的比喻。

  生1:雪,像蒲公英,似鹅毛,如芦花,在天空中宛然飘飞!


初一语文《咏雪》教案相关文章:

1.鲁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咏雪》教案

2.初中七年级语文《世说新语》教案设计

3.初中七年级语文《世说新语两则》经典教案

4.初一语文世说新语两则教案

5.六年级上册语文《画蛇添足》教案

6.六年级上册语文《刺猬汉斯》教案

7.初中九年级语文《沁园春·雪》优秀备课教案

8.语文A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怀特森先生的课》教案

9.初中八年级语文《湖心亭看雪》备课教案级反思

10.六年级上册语文《挂两支笔的孩子》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