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论文(精选45篇)》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论文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论文1
一、前言
在今天这个人才竞争的时代,职业生涯规划开始成为在人争夺战中的另一重要利器。对企业而言,如何体现公司“以人为本”的人才理念,关注员工的人才理念,关注员工的持续成长,职业生涯规划是一种有效的手段;而对每个人而言,职业生命是有限的,如果不进行有效的规划,势必会造成生命和时间的浪费。作为当代大学生,若是带着一脸茫然,踏入这个拥挤的社会怎能满足社会的需要,使自己占有一席之地?因此,我试着为自己拟定一份职业生涯规划,将自己的未来好好的设计一下。有了目标,才会有动力。
二、自我盘点
我是一名专科生,家里对我最大的希望就是——成为有用之才,本人性格外向、开朗、活泼,业余时间爱交友、听看书、外出散步、还有上网。喜欢看小说、散文,尤其爱看杂志类的书籍,心中偶像是海子,平时与人友好相处群众基础较好,亲人、朋友、教师关爱,喜欢创新,动手能力较强做事认真、投入,但缺乏毅力、恒心,学习是“三天打渔,两天晒网”,以致一直不能成为尖子生,有时多愁善感,没有成大器的气质和个性。但身高上缺乏自信心,且害怕别人在背后评论自己。
三、解决自我盘点中的劣势和缺点
所谓江山易改,本性难移,虽然恒心不够,但可凭借那份积极向上的热情鞭策自己,久而久之,就会慢慢培养起来,充分利用一直关心支持我的庞大亲友团的优势,真心向同学、老师、朋友请教,及时指出自存存在的各种不同并制定出相应计划以针对改正。经常锻炼,增强体质,以弥补海拔不够带来的负面影响。
四、评估调整
职业规划是人才与职业进行配对的规划,它不但是人们对职业的选择,也是对事业的选择。在人的一生中,职业规划不可能一次就能完成,它可能会随着人的成长与认知的变化而不断出现,是人们经营自己未来的一项长期的战略工作。所以定期进行职业规划是时代与环境的要求。
我的评估主要由以下几部分组成:
A、设计自我评估表格
由于评估是系统性、规范性、长期性的工作,计划与实施结果对比的填写上去,进行量化积分,便于直观了解自己实施程度,结尾附上目前新调整的计划和成功实践的经验总结,日后也可以查询。
B、设计评估时间表
在职业生涯不同阶段,对职业规划评估的频繁程度不一样。到一些关键阶段需多次进行评估,在关键点也需进行针对性评估,所以要硬性设定评估计划及其执行实施情况进行的时间表,并确保对照执行。
C、汇报修正
由于个人制定的评估带有一定的主观性和不成熟,有时不仅不能改正错误,反而让目标偏离的更远。我们可以将自己的评估交给父母,辅导员或其他有一定社会阅历的人看一看,使评估具有远见性,精准性,明确性,这样的评估才能真正帮助自己少走弯路,早日实现既定目标。
五、结束语
计划固然好,但更重要的,在于其具体实践并取得成效。任何目标,只说不做到头来都会是一场空。然而,现实是未知多变的,定出的目标计划随时可能遭遇问题,要求有清醒的头脑。其实,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座山峰,雕刻着理想、信念、追求、抱负;每个人心中都有一片森林,承载着收获、芬芳、失意、磨砺。一个人,若要获得成功,必须拿出勇气,付出努力、拼搏、奋斗。成功,不相信眼泪;成功,不相信颓废;成功不相信幻影,未来,要靠自己去打拼!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论文2
【摘要】本研究将基于对职业生涯规划内涵,利用德国首创的目标导向项目管理理论(ZOPP)的问题—优势—目标分析方法,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归纳,并结合政策层面、高校层面、师资层面现有的优势,围绕提高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堂教学效果进行项目识别。
【关键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目标导向项目管理项目识别
1、职业生涯规划的内涵和国内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现状概述
职业生涯教育最早发源于欧美国家,我国古代基本上没有出现真正意义上的职业生涯教育理念,中华民国建立后,这一理念才逐渐从欧美国家深入到内地。关于职业生涯的概念,目前,学界的观点各有不同。大多数职业心理学家较为认同美国生涯理论专家Super的观点:职业生涯是生活里各种事件的方向;它统合了个人一生中各种职业和生涯的角色,由此表现个人独特的自我发展形态;它也是人生自青春期至退休所有有报酬或无报酬职位的综合,除了职业之外还包括与工作有关的各种角色。
职业生涯规划则是一个连续不断做准备、做决定、做评估的过程,通过对自我、机会、限制、选择与结果的了解,确立与职业生活有关的目标。并根据个人在工作、教育与发展方面具备的经验,规划出具体的履行步骤。
国家教育部早在2007年12月就颁布了《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要求》(以下简称《教学要求》),为各高校进一步规范职业指导课的开设,把握职业指导课程教学各个环节的基本要求,明确职业指导课应实现的教学目标作了详细的要求,是开展大学生职业指导课程教学的纲领性文件。
2、基于ZOPP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堂教学效果提升项目识别
2-1ZOPP及其问题—优势—目标分析简介
ZOPP是德语ZielOrientiertePro—jektPlanung的缩写,即目标导向项目规划。ZOPP始创于德国,是德国项目管理理论体系之核心。它是针对区域经济发展项目(以及其他项目),在其调查、分析、诊断、项目设计、项目规划、项目实施、项目监测与评估和项目管理,提出的一套理论体系、一套操作工具和一套工作技术。其应用程序为:问题分析—优势分析—目标分析—项目规划—项目选优排序—项目实施规划—项目实施。其中,问题—优势—目标分析正是整套方法最为重要的三个步骤。
问题是现存条件与人们的欲望之间的差异,要达到预期目标遇到的一个障碍就构成了一个问题。“树”的关系是描述问题间因果关系的最佳模式。运用“树”的关系以核心问题为出发点,寻找造成核心问题的直接原因和核心问题产生的结果,建立问题“树”。
优势与劣势就如同硬币的两个面,是相对的,又是每个问题都存在的。充分开展调查、分析,利用问题的固有优势,规避其劣势,将在有效利用资源的前提下保证问题的快速解决。
目标是对未来的描述,是未来打算实现的、解决问题后将达到的未来状态,是未来的方向。目标的确定离不开问题的存在,问题为目标的确定打下基础。在问题分析的基础上,将问题翻改为相应的目标,就产生了“目标树”。
2-2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堂教学问题—优势—目标分析
2-2-1问题树构建
如前所述,近年来,在工作实践的基础上和教育部统一部署下,鉴于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特色和内容需要,各高校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主要采取课堂教学的手段开展。笔者基于校基金课题——“A校ME学院本科生全程、全面的职业生涯规划课堂教学实施方案设计研究”,利用问题矩阵分析法,分析得出在国内大部分高校开展职业生涯规划课堂教学过程普遍存在的34个问题中,最主要问题是:职业生涯规划课堂教学效果不理想。
2-2-2优势分析
目前,各高校在组织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方面有诸多优势:职业指导理论与实践的发展正处于繁荣与发展期;国家教育部《教学要求》的颁布;各高校在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中积累的大量经验及可供借鉴的教学模式;由相对稳定的高校辅导员和相关学科专职教师构成的师资优势;社会网络资源、专业培训机构、测评系统等;以及大学生自身优势等。
2-2-3目标树构建
结合问题树进行问题和目标的转换,将问题“树”翻改成目标“树”。课题组研究表明,如要解决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34个问题,达到提高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堂教学效果的目的,实现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总体目标,就必须开展全程、全面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堂教学。
开展全程、全面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堂教学,重点在于突出其全程性和全面性。全程性指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应贯穿大学教育的全过程,这既是由职业指导课程教学目标所决定,也是课程改革的一个重点;全面性旨在针对学生进行职业意识、职业适应、职业选择、职业发展等全方位的教育。设计全程、全面的生涯规划教育课堂教学实施方案的意义在于:它是高校就业指导工作高效开展的需要;通过全程、全面的生涯教育可以帮助大学生避免盲目就业;通过全程、全面的生涯教育可以降低毕业生求职过程中的成本,增强大学生应对社会竞争的能力;通过全程、全面的生涯教育有利于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通过全程、全面的生涯教育有助于大学生对生活需求和工作需求进行恰当的调整。
在完成目标“树”逻辑关系分析后,将目标“树”中相似或相近的目标归类,就可建立目标“群”,一个目标“群”也就是一个项目:
项目群A:树立正确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理念项目
项目群B:明确课程定位项目
项目群C:课程内容模块化及教学方案设计项目
项目群D:本科生全程、全面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指导教师专业化建设项目
3、结论及建议
分析表明:要达到提高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堂教学效果的目的,实现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总体目标,就必须从树立正确的生涯规划教育理念、明确课程定位、课程内容模块化及教学方案设计、指导教师专业化建设等四个项目入手,开展全程、全面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堂教学。鉴于此,笔者将在后续研究中将秉承这一思路,也建议志在提高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堂教学效果的各地高校结合自身特色,沿着上述四个项目的方向不断实践下去,帮助大学生通过科学的生涯规划实现高质量的就业,并在职场上实现人职和谐。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论文3
摘要:阐述构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发展服务体系的重要意义、存在的问题以及有效途径,以为切实改善大学生培养质量提供借鉴。
关键词:职业生涯规划与发展;大学生;服务体系构建
大学生就业难是近年来高校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之一,如何破解就业难,成为社会、高校共同关注探讨的热点。可以肯定的是,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社会需要的高素质人才是其中的关键问题。因此,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发展服务体系的提出,对于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有着直接的指导意义。
1、构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发展服务体系的重要意义
(1)有助于提早确立学习工作生活目标,避免学习的盲目性和被动性。高等教育是一种“开放式”教育,除了“第一课堂”对于专业知识、政治素养的培养,对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更多依靠“第二课堂”。大学生职业规划与发展服务体系可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合适的人生目标,并为之奋斗。
(2)有助于职业目标的实现,通过从宏观上对实施策略予以调整和掌控,能让大学生少走弯路。职业目标、人生目标的完成,需要制定详细的实施策略,并根据不同阶段取得的成果,进行实时调控。在这个过程中,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发展服务体系就像一只“有形的手”,指引学生不断迈向成功。
(3)有助于激发大学生学习、实践的动力。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发展服务体系通过对大学生的指导,能够激发大学生为实现各阶段目标和终极目标而不断进取。
2、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发展服务体系存在的问题
(1)对职业生涯规划与发展服务体系重视程度不够。许多高校对职业生涯教育认识不到位,不论机构的设置、职能的发展、职业化和专业化队伍的建设,还是工作场所及经费投入,都存在问题,职业指导理论尤其是配套服务体系的研究较为欠缺。
(2)职业规划教育手段、方法单一。很多高校采用就业指导课、政策咨询等形式进行职业规划教育,内容也多是一些就业信息、求职技巧的传达,缺乏针对性的内容。许多学校尚未建立职业生涯规划服务体系,也没有纳入教学课程体系。
(3)缺少专业化的测评工具。职业生涯规划首先要有理性的自我认识和分析,但目前的测评题水平参差不齐。大部分测评工具是针对社会群体开发的,不适用于大学生群体[1—2]。
(4)专业人员配备不足。大部分高校未配备职业生涯教育的专职人员,大多数由辅导员、班主任兼任,缺乏系统专业的学习和训练。大学生没有实践经历,在关键时刻甄别信息需要专业人员的指导。
(5)大部分学生认识粗浅。被动接受职业生涯教育,不能清晰地评估自我和分析环境,造成对自身职业生涯发展潜力认知模糊,而职业生涯规划的模糊也导致了其职业生涯规划的不科学。多数大学生在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时,过于注重个人的自我感觉,很少考虑社会的实际需求和人生的发展规律。
3、构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发展服务体系的有效路径
3-1开发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发展教育系统的产品
(1)测评系统。自我认知测评系统可进行职业兴趣、职业人格、职业价值观、职业能力倾向性测试,通过即时测评、即时报告,既有助于学生有效认知自我,准确进行自我定位;也有助于学校及时有效地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学习热情和学习效果,从而为学校进一步开展工作提供客观依据。
(2)职业导航系统。职业导航系统可通过对社会各行各业的深入调查,为学生提供各类职业信息,对相应的职业岗位进行详细描述,有助于学生了解职业分类,洞悉行业与职业环境,把握职业标准,明确职业要求,从而为其职业发展提供科学参考。
(3)职业素养与能力提升课程学习系统。学习系统应包括基础理论知识、实践经验等内容。让学生了解职业生涯规划的本质和意义,掌握生涯规划的方法和工具。
3-2拓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发展教育服务体系的有效服务方式
(1)课程面授。组织培养一支专业的师资队伍,将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发展教育纳入教学体系,贯穿于学生从入学到毕业的整个培养过程。建设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体系,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改革教学内容。
(2)借助互联网技术。构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发展教育网络化辅助解决方案,通过网络学习的平台,与传统书面教材、课程面授有机结合,构建立体式的服务体系。
(3)个性化咨询与辅导。借助测评技术和方法,提高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发展教育的实效性。可针对某个特殊群体的学生,由学校组织相关教师或者邀请行内知名专家,组织专题讲座或单个咨询活动,对学生的困惑进行解答,从而使共性和个性问题都得到解决。
(4)开展职业训练和创业实践活动。学校应强化职业生涯规划与发展教育的教育效果,通过各种类型的实践活动,让理论指导实践,实践检验理论,同时让学生更清楚地认识自我,为下一步的学习和发展指明方向。
3-3构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发展服务体系的组织机构
(1)专业化、职业化的师资队伍和统筹协调机构。专业化、职业化的队伍是有效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的关键。这支队伍必须具备职业生涯规划的理论基础,同时还要了解其指导的学生专业和职业方向。除专任教师外,还应有辅导员、班主任、学生工作相关部门人员参加。在市场化高度发展的今天,应该有企业的参与协作与支持,尤其需要各行各业工作背景的人员为大学生提供各种咨询指导,充当职业辅导教练[3—4]。在可能的情况下,学校可以设立相应机构,制订工作计划,明确各方面人员的职责和任务,并建立严密的考察考核办法,统筹协调各方面人员的教育教学活动。
(2)学校就业指导服务机构。学校就业指导服务机构是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的重要部门,要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服务,为学生顺利就业创造良好的条件。学校就业指导服务机构应设置合理,权责层次明晰,既有院校级组织,也有系级组织,各部门之间要相互支持和相互补充。
(3)学生心理咨询机构。学生心理咨询机构可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提供重要的学生心理状况分析以及学生心理健康指导。心理咨询机构必须配备数量足够、质量达标的专业人员,他们中的一部分人可以兼授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在实施学生心理测试的指导中,选用测评工作,引导学生科学地认识心理测评结果。
(4)学校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研究机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是一项新的工作,在理论体系建构和实践环节形成等方面都是刚刚起步,为了提高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工作的实效,建立相应的研究机构配备必要的研究人员是十分必要的。要重点开展内容研究、方法研究、评价体系研究等。
4参考文献
[1]张俊.试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的问题与对策[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8(20):36-37.
[2]李华平.试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困境与出路[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08(22):204.
[3]巴玉玺.大学生就业指导中存在的不足及解决对策[J].文教资料,2007(15):64-66.
[4]尚恒志.大学生就业指导中存在的问题及出路研究[J].河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112-114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论文4
1、大学生对自己职业生涯的盲目性
前不久,在网上看到这样一则故事:有一个大学毕业生,重庆人,是河南省某高校工商管理专业2005年本科毕业生,英语过六级。因为考研,错过了找工作的好机会,去年8月,回到重庆找工作。经熟人推荐,进人江北一度假中心做销售代表,底薪600元。仅仅干了17天,就被“炒鱿鱼”,原因是专业不对口,也没有相关工作经验,整天呆在办公室里无所事事。不久,找到第二份工作,在一家生产眼科仪器的公司做打字文员。可每分钟打三、四十个字的速度还没来得及提高,又被“炒”了。去年11月12日,进人一家畜产公司做外销员,月薪800元。不过,可能是与另位外销员人际关系处理不当,没干多久,被公司无故就解聘了。来不及伤心和难过,有了第四份工作,在花卉园一家中介公司做中介,月薪800元。不久,主动“炒”了第四个老板。现在,我拼命学习各种知识,还在考导游证。我只有一个希望:下一个工作能干得长久一些。
据调查,有这样经历的大学生,在我国大学毕业生中不是个别现象。今年毕业的大学生中,不到半年已经有大约20%的人更换过工作。跳槽不是坏事,但盲目而频繁的更换工作,会使得刚毕业的大学生无法给自己准确定位,从而在频繁更换工作中迷失自我,失去自信,给相当一部分人造成了重大的人生损失!这种现象从一方面反映出我国职业教育的欠缺,学生对于社会缺乏必要的认识,对于外界的情况掌握的较少,对自身又缺乏足够的分析了解,这就造成学生们进人社会后,极其的盲目和不适应。因此,我们应该认真反思一下我们的教育,我们现在要做的,就是要改进我们教育中存在的不足,帮助我们的学生认识了解自己,强化自己的职业选择,从而增强竞争力。
2、职业生涯的定义及生涯规划的几个重要理论
职业生涯是指一个人一生连续从事和担负的职业、职务、职位的过程。职业生涯不仅仅是职业活动,而且包括与职业有关的行为和态度等内容。是以自我价值实现和增值为目的。职业生涯设计就是指个人和社会相结合,在对一个人职业生涯的主客观条件进行测定、分析、总结研究的基础上,确定其最佳的职业奋斗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目标作出行之有效的安排。职业生涯设计基本上可以分为确立目标、自我与环境的评估、职业的选择、职业生涯策略、评估与反馈等五个阶段。
下面介绍几个生涯规划的重要理论。霍兰德职业性向理论:职业生涯规划学科有一个著名的霍兰德职业性向理论。霍兰德认为,职业性向包括价值观、动机、需要等,是决定一个人选择职业或岗位的重要参数。他基于对职业性向测试的研究,一共发现六种职业性向,然后根据业者的心理素质和择业倾向划分为六种基本类型:
(1)实用型。倾向于从事包含着体力劳动并且需要一定技巧、力量和协调性才能承担的职业;这类人通常遵守规则,实际、安定,喜欢需要基本技能的基本活动,如操作工具,各种修理工作等。
(2)研究型。倾向于从事包含较多认知活动的职业,这类人通常内省,理性,创造,喜欢独立分析与解决抽象问题,如研究数学、物理等工作。
(3)艺术型。宜从事包含大量自我表现、艺术创造、情感表达以及个性化活动的职业;这类人通常想象丰富,做事凭直觉,冲动、无序,喜欢用艺术形式来表现自己的思想,如绘画、音乐、表演等。
(4)社会型。宜从事包含大量人际交往内容的职业;这类人通常乐于助人,喜欢与人合作,富有同情心,如教师、医生、咨询等社会服务工作。
(5)企业型。宜从事人量以影响他人为目的的语言活动的职业;这类人通常喜欢支配、劝导别人,自信,喜欢从事领导他人实现组织目标或获取经济利益的活动。
(6)常规型。宜从事包含大量结构性的且规则较为固定的活动的职业。这类人通常有条理,顺从、有序,喜欢有固定规则的工作,如秘书,会计,出纳等。
霍兰德认为,失业者职业性向类型与职业及岗位相关系数越大,两者适应程度越高,反之,则越低。他还认为人格类型与环境类型适配性越高,对所做的选择就越满意,对职业认同度也就越高。通过这个理论,我们可以了解自己的人格类型,分析自己的人格类型与所处的环境类型之间的匹配度,从而可以帮助我们减少选择职业的盲目性。
3、舒伯职业发展理论
美国的一位职业指导专家舒伯认为职业选择是一个发展过程。他把人的职业发展过程分为五个阶段:
(1)成长阶段(出生一14岁),是以幻想、兴趣为中心,对自己所理解的职业进行选择与评价;
(2)探索阶段(15——24岁),逐步对自身的兴趣、能力以及对职业的社会价值、就业机会进行考虑,开始进入劳动力市场或开始从事某种职业;
(3)确立阶段(25一44岁),对选定的职业进行尝试,变换工作,到逐步稳定;
(4)维持阶段(45—64岁),劳动者在工作中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维持现状,提升自己的社会地位;
(5)衰退阶段(60岁以后),职业生涯接近尾声或退出工作领域。在上述舒伯的生涯展阶段中,每一阶段都有一些特定的发展任务需要完成,每一阶段需达到一定的发展水准或成就水堆,而且前一阶段发展任务的达成与否关系到后一阶段的发展。他还认为,生涯发展可能是循环的而不是直线的,并用生涯彩虹图描述生命全程和生活空间。一个人一生中,在不同的生活空间扮演多种不同的角色,并且每一阶段都有其重要的角色。
透过生涯彩虹图,可以帮助我们具体而清晰地f解不同生命阶段中不同的角色是如何构建其特有的生涯类型,小同的角色如何在不同的发展阶段扮演其特有的内容,角色的组合如何合理安排才一能达到址佳的自我实现。
4、gottfredson的职业抱负发展理论
gottfredson的职业抱负发展理论被归属于生涯发展理论的一种,主要关注发展理论的发展问题。将心理学观点与社会学观点相结合,以性别类型、社会声望和职业领域作为研究职业抱负发展的3个重要纬度。gottfredson指出,职业抱负发展过程是一个不断缩小范围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人们逐渐淘汰和放弃那些不能接受的选择,建立一个自己认可可以接受的社会空间。个体有时会为了那些虽不太喜欢但更可能得到的机会,以妥协方法调整抱负以适应外部世界。妥协有两种,一种是预期性妥协,即个人根据自己对现实的知觉,意识到自己喜欢的选择不可能实现,于是调整自己的希望。另一种是经验性妥协,即个体在实施自己最喜欢的选择时遇到障碍,不得不放弃先前的选择。因此,在职业选择过程中,决策者要回答“如果我有几种理想的工作可供选择,我应该选择干什么?”和“如果我不能干我想干的工作,我应该干什么?”我们通过此理论,可以确定自己可以接受的职业选择的范围,在选择和妥协中不断的达到内外平衡,寻找合适自己的职业方向。
当然,职业生涯规划的理论还有很多。我们可以利用这些理论和专业测评工具充分分析自我,了解自我。职业生涯规划的理论,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整合自己的价值观、分析自己的人格类型、发现自己的兴趣、能力,挖掘自己的潜力,为我们今后的生涯决策奠定基础,提高对自己未来职业定位的承诺。否则,即使勉强就业,其获得的成绩和乐趣也远低于付出的辛苦。
5、生涯规划的必要性
准确定位,是职业生涯规划的第一步。大学生毕业求职的时候都会遇到定位问题,但是很多学生不会定位,经常出现以下的误区:跟风攀比,盲目追求;被动地把亲人父母的期待,当作职业选择的标准;只了解职业的一小部分,而忽视职业的全貌,草率地作结论;只了解职业可以带来什么,而忽视职业要求自己做些什么,等等。因此,我们经常会听到这样的话:“我花了很大的力气终于成功应聘了,可做了几个月后发现,每天做的工作我实在没有兴趣。”“上了四年大学,感觉发展方向很多,但又没有一个明确的目标。真不知道该往哪个方向发展!”如此种种,其实都是典型的缺乏职业规划的表现。从描述中我们也很容易看出他们的困惑对个人发展的影响,所以个人职业生涯规划是非常必要地。职业生涯规划的作用在于帮助我们树立明确的目标与规划,运用科学的方法,切实可行的措施,发挥个人的专长,开发自己的潜能,克服生涯发展困阻,避免人生陷阱,在“衡外情、量己力”的情形下,设计出符合自己特点的合理而又可行的职业生涯发展方向,最后获得事业的成功。
个人职业生涯规划是每个人都需要的,确定了职业发展的方向,会帮助我们少走许多弯路,实现职业的持续发展,还能帮助我们善用资源。有人将职业生涯比做一次旅行,而职业生涯设计与规划则是旅行中最不可缺少的工具—地图,也就是前进的指南,旅途的航标。因此可以说,职业生涯规划为我们提供了一条走向成功的路径。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论文5
一、职业生涯规划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
职业生涯规划就是在对个体的内在心理特征和外在环境条件进行评定、分析、研究的基础上,为其设定明确的长期职业发展目标,并制定相应的发展步骤和具体活动规划。职业生涯规划的目的不仅仅是协助个体找到工作,而是帮助个体真正了解自己,并结合社会环境等外部因素确定职业发展方向,拟定可行性的职业发展规划,以实现个体人生价值的最大化。
顾名思义,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就是针对当前大学生这个特殊的社会群体,开展的职业生涯规划,其希望达到的不仅仅是帮助大学生们找到一份工作,而是希望通过对其进行系统的职业生涯规划,能够帮助其进一步了解自我、了解当前社会就业形势与趋势、了解各种职业的特性与要求、拟定出符合自身特质、条件与需求的职业发展规划,并能够得以实施,从而最终达到实现其人生价值最大化的目的。
二、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意义
美国心理学家萨帕(D.E.Super)提出,职业发展具有五个阶段,而大学生正处于职业发展的探索阶段(15~24岁)与确立阶段(25~44岁),在这个阶段,大学生们开始尝试职业角色,认识不同的职业,不断改变对职业的期望,并将选择一种自己认为适合自己特点的职业,试图把它作为终身职业。
同时,大学生又具有很大的潜力、很强的可塑性,在其学习生活过程中,指导大学生认识自己,实现自我的准确定位,尽早地帮助他们确立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促进学生有目的、有方向地提高自己,有利于学生少走弯路,有利于实现个人与职业的统一,有利于帮助学生成功就业,有利于学生人生价值的自我实现。
三、当前我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存在的问题
20世纪初,我国的职业指导受到美国等四方国家的影响开始萌芽。但进入20世纪30年代至70年代,由于实行计划经济和就业的统包统配等多种原因,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问题一直是高等学校教育的空白。直到20世纪80年代才又慢慢开始酝酿探索,90年代中期重新起步。而真正现代意义上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提出和受到关注应该是从21世纪初开始的。到2001年,国内许多高校普遍开始增设就业指导课程或讲座,就业指导教材也相继出版,就业指导服务水平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
由此可见,我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经历了一个曲折的发展历程,其突出特点是,初期起步早,中断时间长,目前呈现出较为快速的发展势头。但是,在当前的快速发展过程中,依然存在着诸多的问题与不足值得我们去分析与思考。
1、广大学生、家长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未能引起足够的关注与重视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虽然在国内已经开展了十几个年头,各高校开展的各类指导、培训课程、讲座也越来越多,越来越普遍,但依然有许多的学生及家长对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未能引起足够的关注与重视。
在诸多家长看来,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是学校应该做的事,与家长的关系不大,特别是广大农村家庭,家长自身的文化知识普遍缺乏,对于职业指导、职业生涯规划等根本没有认识,对于如何给自己的孩子进行职业指导与职业生涯规划更是无能为力。另一方面,从大的社会趋势上看,高考考的是孩子,而毕业考的是家长,大学生的就业不仅仅是孩子自身的事,更是一个家庭的大事、要事,家长为孩子们托关系找朋友,忙前忙后,目的只有一个,给自家的孩子找到一个看似理想的“好”工作,因此人脉资源似乎成了大学生就业的关键与核心,至于职业生涯规划则显得不是那么重要了。
2、各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专业人员缺乏
目前,许多高校虽然设有就业指导中心,但还没有配备专门的职业规划师、职业指导师,大学生的职业指导工作往往是由做学生工作的老师或辅导员担任。而这些指导者虽然对就业指导具备一定的经验,但在学生的职业指导方面所能发挥的作用有限,往往仅能够给学生在就业上提供一些适当的建议与帮助,和学生分享一些其他学生及自身的经验,对于职业指导、职业咨询、职业生涯规划等方面不太熟悉或不尽掌握,加上缺乏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管理学等有关职业咨询与职业生涯规划的学科背景或系统训练,在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身与外部工作世界、科学规划职业生涯方面就显得力不从心,有时候设置会给予不恰当或者错误的指导意见,对学生的职业发展造成一定的影响。
由此可见,高校职业生涯规划专业人员的缺乏对我国当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乃至职业指导具有一定的影响,在一定层面上也制约了我国职业指导的发展与进步。
3、各高校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定位不清、实施起步太晚、落实成效不佳
职业生涯指的是个体职业生活的历程,在不同的年龄阶段,个体需要面临和解决的职业发展任务与问题均不相同。职业生涯的设计更是一个系统工程,是一个长期的连续过程,不是仅仅在某一个时间点、时间段开展就能取得成效,而需要早早的意识与启动,全程的跟进与调整,才能达到最终的目的与成效。
职业指导、职业生涯规划等相关课程、讲座的开展虽然目前在各高校并不少见,但却广泛存在着对职业指导、职业生涯规划理解不全面、定位不清晰、实施起步太晚、落实成效不佳的现象。
许多高校虽然在大一新生入学时就开设了学涯规划的讲座、课程,但课程的开设没能真正与职业生涯相联系,仅仅是就学习谈学习,至于为什么学,要学什么都没能很好的说明白、说透彻,到头来学生只知道要好好读书,但为什么要好好读书,该读哪一些书,读了那么多书有什么用,却没有多少人能说清其中的原由。还有许多高校在大四给毕业生开没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但为时已晚,因为他们忽略了当毕业生面临找,工作的压力时,常常会感到很焦虑,如果此时要静下心来做自我探索并不容易。有些学生觉得只要有个单位,有个工作就可以了,根本不会考虑到底适不适合自己。
四、做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对策
鉴于前面提到的当前我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存在的几点问题与不足,结合职业指导的相关理论与职业生涯规划的程序及方法,提出以下几点对策与建议。
1、增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关注度
为了更好的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真正帮助大学生开展职业指导,就应该增加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在高校乃至在社会的重要性与关注度。各级政府首先应通过各种媒体加强对于职业指导、特别是职业生涯规划重要性的广泛宣传,提高民众的关注度,提升大家对其重要作用的理解与认识。积极鼓励民间具有资质的机构创办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和培训机构,弥补目前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机构的不足。
同时,各高校要认识到职业生涯规划对大学生发展、对学校发展的重要性。并把它作为实实在在的工作来开展,而不是流于形式或者为了完成任务;其次是就业指导中心要做好宣传和教育的工作,让学生主动地、热情地、负责地参与到自己的生涯设计活动中来;再次是要做好学校与学校之间、地区与地区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工作,互相汲取经验,借鉴方法,更好地促进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在全国的各所高校中开展起来。
2、培养一支高素质的专业指导队伍
一方面积极培养,鼓励广大高校的辅导员、就业指导老师报考职业指导师,对其开展系统的专业技能培训,使其掌握职业指导、职业生涯规划的相关理论知识和实践指导能力,往科学化、专业化的方向发展。另一方面积极引入,通过专业人才的引进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如引进心理学专业人员或从事职业研究的相关人员,他们一般都具备职业生涯规划的知识与技能,不仅能够对广大学生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指导,而且还能帮助广大学生给予落实。
3、实现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系统性与长期化
在美国,生涯规划从幼儿园就已经开始,而我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往往到了大四才开始,不但显得起步过迟,且缺乏系统性,更无法做到全程的跟进与掌握。
因此,需要将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启动时间前移,不仅仅前移到新生入学,甚至更应该前移到小学时期。在小学时就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启蒙教育,在每一个孩子心中种下职业生涯规划意识的种子,在高中文理分科时就开始进行自我评估,结合自身的性别、气质类型、行为习惯、兴趣爱好、特长等方面开展。到了高考志愿填报时,对之前做的自我评估进行确认与调整,同时,要结合环境评估、理想职业选择、职业生涯路线选择等进行专业填报,要尽可能的选择自己主动想学习的,与兴趣爱好相符的,自己将来愿意把该专业转化成一份工作乃至一份事业的号业来填报。
进人大学后,在低年级时要进一步了解职业内容、了解自我,并通过基本的专业学习、技能实践、用人单位参观走访等确认是否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调整,做好大学期间的学习、实践安排与计划。在中、高年级时要力争根据之前制定的计划,全面了解社会需求,掌握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利用各种渠道收集就业信息,提升求职技巧,并确定自我的长期发展职业目标,为最终的就业做好充分准备。进入毕业班,则要将之前所积累的知识、技能、信息等资源与能力进行整合,真正踏人社会,面对用人单位,自信地走出职业发展的关键一步。
毕业后,还需要持续地实施职业生涯规划,结合自身实际工作情况与职业发展需求,对职业生涯进行调整与完善,进而真正达到自我人生价值的最终实现。同时,各高校如果有条件还应该做好毕业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后续跟进工作,掌握了解学生的职业发展情况,为学校的职业指导工作累积累一定的数据与资料,以便今后更好地开展职业指导工作。
参考文献
[1]钟谷兰,杨开.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与规划[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2]杨丽芳,大一新生[M].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10.
[3]常万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0.
[4]吴秀霞.我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发展历程与发展趋向[J].理工高教研究,2008.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论文(精选45篇)
时间象奔腾澎湃的急湍,它一去无返,毫不流连,你是否每天忙碌,但成果有限,让我们做好职业规划,在今后的工作中奋勇争先吧。职业规划的开头要怎么写?想必这让大家都很苦恼吧,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论文(精选45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论文7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角色扮演;职业生涯规划
随着大学生就业模式的改革和社会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变化,高等学校要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就必须以职业指导为基础,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辅导,把培养个性鲜明和创新精神的大学生作为根本任务,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的辅导。高校辅导员是高校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高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是高校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重要力量。同时辅导员也是大学生职业生涯辅导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发挥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和引导作用。
1、当代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存在误区及存在原因。
(1)忽视职业生涯规划。
在校大学生缺乏职业生涯规划意识的现象比较普遍。此外,真正了解职业生涯规划的大学生更是为数不多。就我学院的同学在开设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前,据了解和统计很少数的学生系统地考虑过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
(2)把职业生涯规划等同于职业选择。
职业生涯规划是一个周而复始的连续过程,其过程包括确定志向、自我评估、生涯机会评估、职业选择、职业生涯路线选择、确定目标、制定行动计划、评估与反馈等八个步骤;而职业选择,单纯的讲就是找一份工作,实际上职业选择本身也是根据自身兴趣、爱好、能力等因素选择符合自己工作的一个过程。显然职业选择是职业生涯规划中的重要一环。
(3)职业生涯规划急功近利。
由于近年来就业压力越来越大,很多大学生一进大学就准备考研,所以在校与放假期间大部分时间都在学习,很少考虑工作的事情,社会活动也不想参加,怕影响学习;部分学生不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盲目的考证或参加培训;更有见异思迁者,一看到社会某种职业收入高就想从事该职业,看到别种职位收入高就又从事那别职业,把自己的规划抛到脑后。
(4)导致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误区的原因。
①社会原因。
其一,随着我国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变,就业由分配式向自主择业转变,学生人数激增,学校对学生的指导却难以深入细致;同时,高校和社会本身对职业生涯规划的认识和实行还不是很到位,所以导致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方面的知识欠缺、得不到有效指导。
其二,片面强调职业的经济收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经济因素开始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占据着最重要位置。人们在评价大学生就业情况时,往往以大学生从事职业经济收入的多少和地位的高低论,导致大学生容易急功近利。
其三,“出人头地”,“光宗耀祖”,“非公不选”等观念严重影响青年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
②自身原因。
其一,许多大学生的价值观发生很大的变化,由社会中心转向自我中心,追求享受,不愿奉献。
其二。自身重视不够,很多的大学生进入大学之后精力没有专注在自身的发展和职业生涯规划中,或者把时间浪费在上网、玩游戏或者谈情说爱上,或者把时间放在准备考研究生或者各种社会活动中,再草草搞一下职业生涯规划,之后却不再修正。
其三,青年大学生绝大部分时间都是学习,整体而言缺少社会经验,因而缺乏规划的宽广眼界。
其四,自我认识不够,不少大学生不清楚自己的兴趣、爱好,优势、劣势,要么自认为学识渊博,从政、经商、做学问轻而易举;要么自认为自身条件好,素质较全面,工作能力强;要么缺乏自信心和竞争意识,对进入社会感到胆怯,所以不能根据自身的特点进行趋利避害的进行职业生涯规划。
2、高校辅导员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的角色扮演。
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除专业教师的指导以外,各年级的辅导员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为高校辅导员要负责学生学习和生活各方面的指导工作,因此,与学生平时交流和晤谈的机会和时间比专业指导教师多,对于学生的个人兴趣爱好和个性特点较了解,能更好的指导学生对自身价值进行定位。而且高校辅导员通常都在固定的院系工作,对学生所学专业在专业的性质、相对口的职业、用人单位的招聘条件等方面都有一定程度的了解,能指导学生更准确的进行职业需求评估,确定自己的职业理想和发展目标。以下为就我学院及笔者参与的全程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工作谈谈高校辅导员在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中如何扮演该有的角色。
(1)高校辅导员要提高认识,高度重视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工作。
高校辅导员应清醒地意识到,在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同时,应明确地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列入辅导员的工作职责,将思想政治工作、职业规划辅导以及大学专业学习和校园生活等有机糅合,从新生入学伊始,到学生毕业为止,进行跟踪式的全程辅导。而高校也应当结合新形势的实际情况,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精神,按照《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规定》的要求,切实加强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由于辅导员在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工作方面由于种种原因未能系统性、理论性地对学生进行指导,所以辅导员要自我学习、自我提高,查找相关资料,充实自己的相关知识。并参加就业指导员及就业指导师的培训,提升自我的理论水平并取得就业指导师证书。经常性地参与兄弟院校的交流,从实践上充实自己的指导水平。
(2)高校辅导员要帮助学生确立全过程职业生涯规划指导计划。
一年级,首先是帮助大学生树立职业生涯规划的意识,参加职业生涯规划的教育及活动,充分地了解自我、认识自我;其次是让大学生了解学校、了解专业、适应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再就是初步确立职业目标并制定相应的实施措施。具体地说,就是参加学校的社团组织,融入大学生生活,锻炼自己与人沟通的能力,培养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利用业余时间开展大量的课外阅读,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学好基础课程,体验亲情、友情、爱情。加强情商修炼,学会如何做人、如何学习、如何与人相处、如何做事。并确立学生的就业梦想。笔者在对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上,首先让每位学生完成一份关于“我们为什么上大学”问卷调查,让学生思考上大学的意义和目的,然后完成一份五年内的梦想规划,并就五年内要扮演的角色进行分析,介入式地让学生树立起职业生涯规划的概念。
二年级,首先是更深入地了解所学专业,通过专业基础的学习,了解这个专业到底以后会从事哪些工作;其次了解所学专业与自己职业发展的关系,认清职业发展应该具备什么样的专业知识和相关知识,应该具备什么样的专业能力,以便为下一步学习做好准备;再就是根据大学二年以来的实践,更进一步地了解自我、了解环境,对职业规划进行修正,对实施措施进行调整。即继续拓展在职业规划方面的知识,认真掌握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及相关的知识,优化知识结构,通过网络、报刊等现代学习工具对专业知识进行拓宽加深,学会研究问题。参加社会调查、认识社会、了解职业,参加三下乡、志愿服务等活动,使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更加成熟。到与专业有关的组织去参观学习、适度参与兼职工作,参加诸如创业、理财、人文方面的培训。笔者通过霍兰德职业倾向测验量表和气质类型测试帮助学生了解自己职业倾向与兴趣倾向,以及和专业之间的关系,树立专业意识。并通过针对学生的职业倾向,有针对性地请资深的老师开设讲座给予指导。
三年级,首先要考虑自己的职业选择,选择几个自己比较感兴趣的职业进行比较分析,进行细化,看自己最适应于哪种职业;其次要深入了解所选职业和相应的岗位需要具备什么样的知识和能力,如何为之做准备,要利用假期到自己所想要选择的职业岗位或目标组织进行实习,亲身体验工作环境和组织文化,找出自己知识和能力方面的差距;再就是注意培养自己的职业适应能力,通过实习和兼职了解社会、适应不同的职业环境,学会与不同的人打交道,提高自己沟通能力,为以后融入职业环境做好准备;最后就是要决定是考研或是参加工作,这必须在大三时做出决定。笔者向在学生大三时向他们讲授了就业准备,让学生了解在大学时期自己该掌握的技能和知识,所应取得的证书,为就业做好硬件准备和软件准备。并带领学生参加招聘会,提前让学生感受用人单位的需求,并对照自己加以提高,改进。提前做好就业简历,通过做简历里了解自己缺少什么,迫使学生思考自己适合从事什么样的职业,自己还有什么不足之处,还能如何努力。
四年级,首先进一步确认什么样的工作对自己来说是可行现实的,通过各种渠道了解职业信息,向职业规划师、就业指导教师和其他专家请教;其次是参加求职招聘培训,了解求职应聘技巧相关的法律及当年的就业政策;再就是做好毕业论文,做好求职应聘书,到目标组织去实习;我学院组织学生参加模拟招聘,让学生提前感受招聘程序,体会招聘现场气氛,为正式招聘和面试及签约做好准备。
(3)高校辅导员还要注重开展个性化辅导。
个体化辅导主要是针对在职业选择方面个人心理准备不足的学生进行一对一的互动的辅导。辅导员在进行个别辅导时,应该充分了解学生心理状况,在这基础上,通过心理测验技术和心理咨询方法的运用,使学生增进自我认识、增强自信心,确定适合于自己的心理特点和能力范围的职业领域。
总之,在新形势下,高校辅导员应该转变观念,创新工作内容,高度重视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辅导,充分扮演好辅导员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辅导中的角色,利用自身的优势,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在大学生职业规划、社会实践和就业服务等方面发挥独特的作用,以实现当代大学生的成人、成才、成功。
参考文献:
[1]汪莉.我的职业我做主[M].中国华侨出版社;2007
[2]苏莹.浅析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J].职称
[3]梁国胜,燕雁.大学生就业遭遇职业生涯管理难题[J].中国青年报;2005(10)
[4]欧阳琰,赵观石.我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探新[J].大学时代(下半月学术教育版);2006(11)
[5]王翔.简论大学生职业生涯设计[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旬刊);2006(19)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论文8
大学生社团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丰富多彩的学生社团活动有利于促进校园文化多渠道、深层次、高质量发展。近年来,高校学生社团发展十分迅速,一系列切合社会热点、迎合学生兴趣的新社团蓬勃发展,这其中就包括职业规划类社团。随着大学生就业越来越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以提高就业能力、合理规划职业、服务学生就业的高校学生社团迅速成长。此类社团采取自我提升,服务同学的方式在高校学生职业素质教育方面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同时由于此类社团还处于起步阶段,在发展目标、活动形式、制度建设等方面都需要进一步探索、完善。本文围绕职业规划类社团的特点,针对其发展现状及存在的不足进行分析,提出相关解决思路,以期探讨此类社团的发展模式,为社团的发展提供相关建议。
第一,依托本校、本院资源,寻求专业指导。
如今高校对学生就业工作都非常重视,并鼓励员工考取职业咨询师、心理咨询师等资格证书,学校及学院也都拥有此类师资资源。职业规划类社团应该把握这个机会,充分利用专业资源,聘请专业的老师做为社团的指导老师,指导社团机制的建设及日常活动的开展,从而探索社团健康有序发展模式。同时也要注重与指导老师的联系,可以采用定期召开社团大会邀请指导老师到场等形式强化社团的专业性。
第二,拓展外部资源,加强与社会的联系。
社会资源是社团发展不可或缺的,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可以给社团解决经费来源问题、拓展活动形式,增强与社会的联系,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从而更好的实现社团服务于学生职业规划意识提高的目标此外,一些咨询公司为了自身的发展往往设立专门的机构扶持学生职业类社团如上海的浦莱科人力资源有限公司、鸿仁学堂等,都采用这种模式加强也高校的联系。此类公司拥有专业的职业规划培训讲师,并与各大公司、成功人士有紧密联系,因此职业规划类社团可以充分利用这种资源,与公司达成协议实现双赢。此外,社团还可以尝试与企业的交流联系,采取走访、寻求实习机会、邀请高端讲座等方式强化与社会的联系。但同时也要注意加强社团内部机制的建设,合理利用避免过度社会化。
第三,注重内部社员培训,提高社团的专业水平。
学生社团的一个重要特点是自我管理、自我发展、自我服务,这种自主性如果缺乏有效的引导,容易导致发展的盲目性。社团成员在自身职业规划意识不足的情况下难以为其他学生提供专业的服务,因此要有意识地对其成员进行职业生涯发展与规划、职场礼仪、求职面试技巧、就业政策等方面的培训和指导,使其朝着专业化方向发展;其次,要适当组织社团成员参与就业和职业方面的调研,提高社团成员职业规划方面的分析和思考能力。
第四,要加强与各高校同类社团的联合。
高校新兴起的职业规划类社团,在社团的建设及发展方面都存在着共性,因此要加强与同类社团的联系,避免闭门造车的现象,要开拓思路,取长补短,通过直接走访、互发简报或建立qq群、公共邮箱、在线论坛等网络平台的方式加强交流,促进社团的共同发展。
职业规划类社团成长对培养高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意识,提升职业素质,增强就业竞争力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高校要重视此类社团的建设与发展,作为新兴社团,职业规划类社团有着强大生命力,但在成长的同时也要加强自身机制建设,整合资源,以真正实现为在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服务的目标。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论文9
[摘要]随着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课程在各高校的普遍开展,由于学校情况不同、学生情况不同以及学生就业的领域不同等,高校在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中的一些问题也逐渐地显露出来,要解决好这些问题,高校必须把“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课程的基本原理与各校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校本化的发展道路。
[关键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校本化
在当前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与就业形势日趋严峻的情况下,做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工作意义就显得非常重要,但是我国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由于起步晚等诸多原因,仍然存在着“不及时、不到位、不合理”的现象,存在着针对性和实效性不足的问题。为了提高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我们必须立足我国高校的专业与学科特色、行业企业岗位的需要和学生的自身发展的需要,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校本化教育。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校本化研究要坚持以学生个性健全和发展为本的指导思想,遵循以学生为本、综合性和校本化的原则,避免学科化、形式化和平面化倾向。论文拟就当前我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校本化作一探索。
一、职业生涯规划与校本化
1、职业生涯规划的内涵
职业生涯规划(careerplanning)是一个由国外引进的全新的概念,又称职业生涯设计,是指个人对自己一生连续担负的工作职业和职务的发展道路做出规划和设计。
职业生涯规划包括个人一生中在各个阶段所选择的行业、在行业中具体从事什么样的工作、在职业队伍中担任什么样的角色,以及个人在一生发展阶段的职业变化和为实现职业目标而接受的各种教育和培训。个人的职业生涯规划不是一个简单的概念,它与个人所处的家庭环境以及社会背景存在着密切的关系。由于个人发展的环境等未来因素的不确定性,职业生涯规划也需要根据个人的实际条件和具体情况,留有适当的变通空间。
2、校本化的内涵
校本化为舶来品,英文为“school—based”,是以学校为本,起初源于20世纪中后期西方提出的校本课程的概念,后来运用到校本研究、校本培训、校本管理等。校本化理论的提出,丰富了高校办学思想,在促进高校自主办学、特色办学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论文所指的职业生涯规划校本化教育均是指以特定的高校为本对国家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标准的“改造”,以期更具实效性。
3、高校进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校本化的内涵与意义
高校在进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过程中,首先要坚持国家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基本要求,其次是对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进行校本化“改造”。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校本化的实施过程也就是高校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创造性地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过程。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校本化也是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开发必须立足于高校,从高校实际情况出发,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选择和开发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课程资源。
目前我国高校的正规专业分为哲学、经济、法学、教育、文学、历史、理、工、农、医等12大类,各高校存在着不同的培养目标、办学特色与条件以及学生资源,同时我国幅员辽阔,各地的经济水平发展很不一致,对人才的需求不一,这就要求我们各高校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课程设置上有所区别、有所侧重。因此,将校本化理论运用到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工作中,有助于解决当前高校存在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个性不足、针对性和实效性不强的问题。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校本化是以高校为本、以高校为基础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指立足于本校校情,在深入研究本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实际,充分挖掘本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资源,组合本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要素的基础上形成的具有高校自身特色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模式。它是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个性化,是校本化内涵的拓展和完善。
随着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在我国各高校的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校本化实施逐渐进入高校教育的实践领域,成为高校推进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创新、彰显高校特色的重要途径。在具体实践过程中,有两个因素对推进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校本化实施具有决定性的影响:一个是高校对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课程的整体规划,另一个是职业生涯规划·课教师在坚持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基本原理和方法的情况下,对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课程的“改造”。这两个因素对推进实践层面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创新具有重要的意义。与此同时,高校在推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校本化的实践过程中也存在一些误区,需要引起足够重视。
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校本化实施的策略
2007年教育部办公厅发出了关于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要求的通知,课程目标是通过激发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自主意识,树立正确的就业观,促使大学生理性地规划自身未来的发展,并努力在学习过程中自觉地提高就业能力和生涯管理能力。许多高校在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校本化实施方面进行了非常可贵的探索,既实现了大学生实施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基本目标,又充分彰显了高校自身的特色,满足了不同学生的发展需求。但是,在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校本化实施的过程中,也有一些高校存在认识上的偏差并由此导致行为上的误区,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高校没有很好地落实国家对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实施的要求,片面强调所谓的“校本化”,甚至过于强调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校本课程的“改造”。但是,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校本化实施,其前提还是国家对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基本理论与方法及实践要求的实施,而不是完全意义上的校本开发。因此,高校在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实施过程中,首先必须保证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基本内容、结构、课时、目标等各方面的落实,然后才能根据高校的特点,对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课程进行灵活化的处理。校本化实施决不是“另起炉灶”,而是对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基本理论、内容和结构等的调整和完善。
第二个方面是校本化实施没有体现高校发展的特色和学生发展的需求。不少高校在推进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校本化实施的过程中往往照搬他人的经验,没有充分考虑本校的各方面特点而盲目效仿,结果导致既没有很好地落实国家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目标,又没有实现校本化实施的效果。在进行校本化实施之前,高校主管部门和参与教师应该深入研究自己高校的教育情况,抓住高校的特点和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实施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校本化。
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校本化的实际操作过程中涉及到两个方面的问题:第一个是从高校方面来看,主要是主管部门如何对职业生涯规划课事务进行领导;第二个是从讲授职业生涯规划课的教师方面来看,教师个人在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如何对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课程进行“改造”。
(一)高校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整体规划
高校是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实施的场所,主管部门应该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实施负有决策、组织、安排以及监督等职责,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校本化实施是高校主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部门的重要内容。因为对具体高校来说,主管部门和教师要根据国家对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课程所规定的课程结构、课时数,以及每学年教育行政部门规定的课时总量,因地制宜、因校制宜地制定自己的课程计划和教学安排。对此,主管部门负有很大的责任,体现了主管部门对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实施的领导权。
因此,从高校层面上来看,为了推进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校本化实施,还需要做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明确高校自身发展特色与方向,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校本化实施找准契合点。高校在实施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过程中,需要结合本校的传统和优势以及自身所具备的特色和条件,使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实施更好地适应本校的实际情况。这就要求课程实施既要体现国家对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意志,又要适应和满足本校学生学习个性化的具体需求。高校不仅应该认真研究国家对职业生涯规划的要求,而且要分析本校各专业与学科的特点,制订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实施计划和管理制度,对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实施和学生发展进行深入和精确的评估,这样才能使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校本化取得较好的实效性。
2、深入研究和结合本校学生的实际情况,积极开发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课程资源。充分利用图书馆、网络室、校外实践基地等硬件条件,挖掘已有的可利用课程资源,使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校本化实施更具科学性和实效性。同时,高校还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引导学生利用自己的生活网络开发课程资源,从而提高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课程实施的个性化程度。
3、努力调动教师实施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创造性和积极性,形成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创新的氛围和合力。要让教师充分理解国家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意图和目标,深刻认识到增进师生之间交流以及实施个性化、创造性的教学对提高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校本化的重要性。
4、对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校本化实施过程进行有效的管理和控制。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课程实施的过程是一个不确定的过程,尽管对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课程实施的管理不可能也不应该完全做到规范化和程序化,但是为了落实好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目标,主管部门必须对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实施进行必要的管理和监控。主管部门在领导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实施的过程中,不能过于强调刚性的管理,如经常性地进行检查、通报等,而是要注重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管理的灵活性和弹性,尽力帮助师生解决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实施过程中的实际问题。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课程的主管部门要认真地在以上几方面提供必要的组织和制度保障,为推进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课程的校本化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和创造有利条件。
(二)教师对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课程的“改造”
讲授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教师是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直接实施者,教师对国家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课程标准的“改造”是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校本化实施的直接手段。由于各个授课教师有着不同的生活背景、不同的教学风格和不同的个性特点等方面的原因,导致教师对职业规划教育课程进行增加、删减部分内容变得较为普遍,所有这些“改造”大都是无意识进行的。因此,高校积极鼓励和倡导教师有意识地对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课程进行开发“改造”就显得尤为重要,这将促进教师对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课程“改造”由自发行为转变为自觉行为,同时形成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对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进行开发改造。
高校在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实施的具体过程中,对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基本内容进行框架之内的校本化“改造”也是教师课程运作的重要内容。各高校在进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实施之后,为了提高课程的适应性,让课程真正有利于促进学生了解职业生涯规划的基本内容,同时让学生开始对自己的未来进行合理规划,达到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目标,教师需要对职业生涯规划的部分内容进行灵活处理。由于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课程不具备像语文、数学等这些学科课程一样的知识逻辑体系,很多高校不知道如何去落实和实施,还是在沿袭以前进行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的教学方法。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就应该对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进行校本化的“改造”,针对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发展需要,结合高校的传统和优势,充分利用高校所能利用的资源,以灵活多样的方式予以实施。这样,教师不仅是在实施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这一课程,而且也根据高校自身的特点对其进行了校本化的处理。
当然,职业生涯规划教育高校层面的校本化实施和教师层面的校本化实施并不是截然分开的。一方面,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最终实施者是教师,高校更多的是为教师的创造性实施课程提供宏观指导和外部支持;另一方面,教师对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校本化实施也为高校层面的课程决策、课程规划提供了新的依据。
总之,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校本化实施可以使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更好地适应不同地方、不同性质高校的特殊教育条件和具体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可以更好地实现国家要求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意图和教育价值。此外,由于高校是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校本化实施的实践场景,因此,各高校以往在教育中的各具特色的创新方法和创新因素也可以很好地融入到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校本化实施当中,推动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校本化更好发展。一方面,高校落实了国家对高校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要求;
另一方面也是高校发掘自身资源优势,体现高校发展特色,丰富自身办学思想的过程。显然,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校本化实施这种“自下而上”的实践创新可以很好地弥补“自上而下”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变革的不足,为国家对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扎实实施、高校教育的个性化发展奠定了基础。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论文10
一、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过程中出现的三个认识误区
1.职业生涯规划等同于职业规划。其实不然,职业生涯规划是指规划从开始工作到退休的整个职业历程,它主要包括职业规划、自我规划、理想规划、环境规划、组织规划等,职业规划仅仅是职业生涯规划的一部分。
2.就业教育等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目前绝大多数高校只在大学生四年级的时候将就业教育列为大四学习的重点内容,且认为大四的就业教育是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就业教育等同于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认识上的误区必将影响毕业生和非毕业生今后的职业生涯规划。
3.职业生涯规划是个静态过程。职业生涯规划要受到规划者自身兴趣、素质和自身以外的多种因素的影响,我们在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时,要随时根据主客观条件的变化对我们的职业生涯规划做出调整。因此,职业生涯规划并不是一个静态的过程,而是个动静结合、交替的过程。
(二)职业生涯规划服务机构不完善
1.理念缺失。提供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服务是高校就业指导机构的工作内容之一。但目前高校就业指导机构的工作大多停留在如办理就业手续、提供需求信息和政策制度指导等简单工作上,高层次、个性化的职业生涯规划服务则严重不足。
2.机构缺失。大学生就业指导机构是实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主要载体。但目前我国绝大多数高校并没有成立专门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机构对大学生实施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仍旧靠就业指导中心几堂课、几场招聘会完成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3.专业教师匮乏。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最终要靠职业生涯规划教师来完成,而目前高校就业指导服务机构的工作人员和少数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教师大多来源于学校党务、政务部门,他们对学生就业和就业管理工作的要点掌握得比较好,但要他们运用职业生涯规划的相关理论对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教育,对于“半路出家”的他们来说还比较困难。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专业人员的严重匮乏和素质不高,严重影响了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工作的开展。
(三)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缺乏系统体系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活动应该贯穿于个人发展的一生。在西方职业生涯规划理念高度发达的国家,很多人从小学时代就开始了职业角度的自我探索,这种从小学到大学的长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使得他们的职业选择是能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及社会需求做出正确的选择。而在我国,学生只有在大四就业时,学校把就业指导和职业生涯规划服务同时开展,大学生接受到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十分有限。据新浪网教育频道推出的一项关于“你什么时候接受过系统地职业生涯规划服务”的调查显示:“从来没有过的”占80.98%,“大学期间”占15.9%,“高中期间”占3.12%。这就表明我国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没有形成系统,在小学和和初中阶段目前还是空白。
(四)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环境缺失
首先,职业生涯规划服务购买率低。据调查,社会上86%的人对职业规划有过了解,但仅有8%的人接受过职业规划服务,购买率仅为9.79%。其次,高校缺乏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氛围。在高等教育的“跨越式”发展背景下,高校关注更多的是“进口”和办学质量,对“出口”的关注却并不够,投入得也少,领导的不重视,影响了职业生涯规划机构及其工作开展的环境。最后表现在家庭教育上。在我国,家庭教育以灌输为主,以“严”著称。孩子从小就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所有的兴趣和价值观都是父母和社会强加的,在孩子最初成长的家庭环境里缺乏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启蒙环境。
二、完善我国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思考
对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个体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我国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笔者以为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高度重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加强舆论宣传
在我国现有的文化背景和氛围下,要顺利地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政府和高校必须高度重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加强对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舆论宣传。政府的首要工作是要把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及其工作的开展用法的形式规定下来,形成于政策或法规,使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有法可依;其次是鼓励民间机构创办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和培训机构,弥补目前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机构的不足;第三是利用官方媒体加大对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宣传力度。而各高校要把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作为学校的一件大事来抓,做好职业生涯机构的完善、课程的开设和咨询等与职业生涯规划相关的工作;通过校园网、校报、广播站、举办职业生涯规划讲座、职业生涯规划知识竞赛等方式或活动宣传职业规划的内涵、意义和作用,借助“第二课堂”,利用寒暑假开展职业生涯规划实践,丰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经历。
(二)树立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理念,正确理解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个新事物,人们对其理念、内涵和外延并不理解,以致于人们对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还存在认识上的误区。要正确理解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就必须树立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理念。笔者认为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理念应包含以下主要内容:第一,职业生涯规划是建立在正确认识主客观基础之上的一个长期坚持的自我探索过程。第二,职业生涯规划重在实践。职业生涯规划实践就是将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目标落实为实际行动,不断接受社会、企业组织和他人反馈的信息,对自身的职业体力倾向、职业能力倾向和职业个性倾向予以全面科学的衡量与评价,实现择业观从“我能干什么”的理想型向“我会干什么”“或我适合干什么”的现实型转变。最后,职业生涯规划的目的在于实现个体的和谐、可持续发展。职业生涯规划是要帮助个人正确认识自己,充分了解了内外环境有利和不利因素情况下,设计出合理且可行的职业生涯发展方向,使自己的规划符合自己的兴趣,符合社会的需要。
(三)构建系统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系,提高职业生涯规划工作的效率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作为一种系统、有计划的教育活动,不是就业教育内容的简单拼凑,它应该有自己的体系。大学阶段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主要是教会大学如何进行学业规划、如何开展自我评估、生涯机会评估、职业生涯路线和目标设计、制定行动计划与措施等内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高级形式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但它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它离不开小学和中学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铺垫,这就是说要成功地对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首先应在中小学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启蒙教育。笔者以为小学阶段职业生涯规划启蒙教育的内容主要是通过教育活动来培养儿童的职业意识和正确的职业理念,让他们对不同的职业有初步的了解,形成初步的职业理想。中学阶段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内容主要是帮助学生进行正确的自我认识、形成职业理想、制定实现职业理想的途径和方法。
(四)完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服务机构,加强教师队伍和课程建设。
1.建立和逐步完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服务机构
要指导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就必须进一步完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服务机构。首先是成立一批“第三者”非赢利性职业生涯规划服务机构。我们可以通过政府提供优惠政策,扶持社会力量建立一批“第三者”非赢利性职业生涯规划服务机构,以满足目前对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需要。这些第三者非赢利性职业生涯规划服务机构的存在:第一,可以依靠社会自身的力量,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师培训和对学生进行必要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第二,通过政府的资助开发职业生涯规划系统测评工具;第三,可以通过提供职业信息服务、开展职业咨询服务、进行就业市场指导等活动,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提供指导。其次是要完善高校就业指导中心的内部职能机构。
2.培养一批专业、高素质的职业生涯规划教师
对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教师培养非常关键。一个专业的职业生涯规划教师接受培训后,笔者认为应该具备以下专业素质:
(1)在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指导方面具有较广博的职业生涯规划知识和较开阔的视野以及一定的实战经验。
(2)具有良好的知识运用能力,主要表现在学习能力和工作能力两方面。学习能力体现在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总结的能力。工作能力主要是体现在能够创新,能够在工作过程中不断的研究职业生涯规划的相关理论,提出新的可行性的规划方案。
(3)良好的心理素质。良好的心理素质主要表现在具有充分的自信心、控制情绪的管理技巧、人际交往中的人格魅力以及应对压力的能力。
3.加快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课程建设
对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课程建设是核心。根据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目标和内容设置课程,形成一个完整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课程体系至关重要。首先,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课程设置要体现前瞻性、确定性、开放性、针对性、实用性、实践性的特点,高校可以依托自身学科门类齐全的优势,设置包括职业生涯规划理论大学科课程、实践活动课程、模拟实战课程、文化素质课程等教育课程,其次,高校和企业联合开发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课程,更新创业教育的内容。一个企业和企业职员的生涯规划经历、过程、经验和教训是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课程最好的内容。高校和企业联合开发课程,一方面可以使企业最新的生涯规划成果、经验教训、管理理念进入教科书,使学生获得最前沿、最实用的职业生涯规划知识。另一方面,通过与创业开发课程,高校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教师也得到了训练,有利于教师的成长。最后,对课程教学方法进行改革。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课程教学要改革传统的教师在讲台上讲,知识在黑板上写的“满堂灌”的教学方法,实行基础知识教学讲授法,环境意识教学调查法,模拟职业生涯规划教学实践法,比如写职业生涯规划计划书,社会实践等。案例教学法。
参考文献:
①蒋嵘涛,《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思考》,《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3期.
②梁国胜、燕雁,《大学生就业遭遇职业生涯管理难题》,《中国教育报》2005年10月26日.
③刘建新等,《大学生生涯辅导》,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6年1月第1版.
④周凯,《近六成学生对就业“没想清楚”》,《中国青年报》,2005年12月23日.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论文11
一、自我分析
我是一名大二专科生,性格偏内向,好强,爱沉默思考。比较重感情。业余时间爱看书,也喜欢听音乐,外出散步,聊天。
自我优势;做事认真,有条理,有计划,有责任心。
自我劣势;对于问题的考虑往往不够周到,做事有时太好强。
二、物流专业职业规划分析
wto使中国的大门逐步打开,跨国快递巨头们在中国的人才需求也随之剧增,而在物流行业的需求上,最缺乏的是中高级物流策划管理与营销人才,最好是既懂营销管理又懂得策划,还懂得如何运用现代技术去改善提升原有操作模式的。显然,我们刚毕业的大学生显然在工作经验上难以适应这些岗位。不过,经验总是要积累才能有的,我们可以通过在操作岗位以及低级别管理岗位上的锻炼来达到那个水平。
职业通路:操作人员→中层管理人员→高级管理人才
三、物流的发展趋势
提升物流行业的整体竞争力,很多物流企业都在积极引进和采用信息管理平台,对物流信息管理师的需求也相应增加。鉴于物流培训多是从知识普及方面出发从而帮助学员进入物流行业,而物流信息管理师是从解决实际物流管理问题出发,提高学员解决现代物流行业实际问题的能力,因而前景更为广阔。在目前的物流人才市场,这种既懂物流业务操作和管理又懂信息技术的复合人才非常少,物流信息管理人才将成为物流行业内紧俏人才,无论是业务操作人员还是一般管理人员或高层管理者,都必须掌握物流信息技术这一项物流核心技能。物流信息管理师将在物流行业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物流作为市场的基础,在今后十年甚至更长的时间都会快速发展,对物流人才的需要也会很大。因此我做一名物流管理员,今后的职业生涯发展空间必定非常广阔。
四、建立初步目标
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所学专业,在大学期间,应该会向国际贸易知识和实务方面发展。所以本人制订如下:
大一年度学业:充分利用校园环境及条件优势,认真学好专业知识,培养学习,工作,生活能力,全面提高个人综合素质,参加物流师资格认证,不断深入研究物流方面知识和实务,并一次性通过考试。
大二年度学业:努力提高英语口语水平,特别是商务英语,争取通过英语四级考试。
大三年度学业:开始接触社会,熟悉工作环境,积累人际关系,主要做好职业生涯的基础工作,加强沟通,虚心求教。初步找到适合自身发展的工作环境、岗位。
五、未来人生职业规划[毕业十年的职业行动计划]
1、XX-XX:在物流基础岗位工作,积累工作经验。在工作期间,充分利用空闲时间为自己补充所需的知识和技能。
2、XX-20XX:在原来企业做上一名中层管理者,成功管理自己的下属,加强与上级的沟通,充分利用自己的工作条件扩大社交圈,重视同学交际,重视和每个人的交往。
3、20XX-20XX:到一家外资物流公司,学习跨国企业先进的管理理念,丰富的管理经验和先进的科学技术,争取当上一名外资企业中级物流经理。
六、生涯的评估和反馈
我觉得只要我在大学里努力做到正确的目标,学习好各种知识,掌握好各种技术,上述人生职业规划可行的机会是很大的。如果毕业后找不到物流方面的工作,到时候我会根据市场的供需的情况而再次决定适合我的工作。不管周围环境及自己人生某一阶段出现何种的变化,都应该善于发现其中的各种机遇并驾驭这些机遇。
七、结束语
计划固然好,但更重要的在于其具体实践并取得成效。任何目标,只说不做到头来都是一场空。然而,现实是未知多变的,定出的目标计划随时都可能遭遇问题,要求有清醒的头脑。理想,信念,追求,成功,未来,一切的一切都要靠自己去打拼!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论文12
[摘要]本文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对新形势下广东农林专业女大学生求职择业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从职业生涯规划的角度切入,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
[关键词]广东农林专业女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对策
(一)调查背景
1.调查对象、范围及时间。2006年10月起,对华南农业大学、佛山科学技术学院、仲恺农业技术学院、广东海洋大学4所高等学校农林专业的应届女毕业生和往三届女毕业生的就业情况进行了抽样问卷调查。
2.抽样及结果分析方法。首先,按不同的科类、地区选取四所高校;其次,按专业选取农林类院系;最后,除华南农业大学农林专业女毕业生外,其他三所高校院系均以各班的女生名单为抽样框,随机抽取各班的女毕业生。这样,分别抽取2007届和往三届的广东省高校农林专业女毕业生构成调查的样本。
2007届应届毕业女生实际发放问卷数为600份,往届女毕业生问卷数140份,回收有效问卷分别为590份和120份,回收率分别为98.3%和85.7%。
(二)农林专业女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现状
1.职业生涯规划意识较强,但是实际操作能力差。从调查问卷统计结果可以看到,53.1%的被调查对象认为个人职业生涯规划十分重要;39.1%的被调查者认为比较重要;0.08%的被调查者认为可有可无甚至一点都不重要。其中,华南农业大学接受调查的农林专业女生中,有高达63.1%的人认为个人职业生涯规划十分重要。由此可以看出,接受调查的农林专业女生中的绝大部分人有着较强的职业生涯规划意识。
但是,调查统计的另一项数据则显示,受调查农林专业女生的职业生涯规划能力相对较差,也缺乏相应的执行力。当被问及“是否作过个人职业生涯规划并且以后都会继续做下去”的时候,40.8%的农林专业女生选择“是,以后会随着实际情况的变化不断完善个人职业生涯规划方案”;3.1%的女生选择“是,并且以后会坚持不懈地执行规划,没有考虑过要修改”;53.9%的女生选择“否,以后再根据实际情况决定做不做”;有2.3%的女生选择“否,觉得没有必要做,以后也不会做”。也就是说高达56.2%的被调查对象认为没有为自己做职业生涯规划设计。
2.职业发展期望过高,意向行业与自身专业不相吻合。在“毕业后的意向就业地区”这一多选调查项目中,高达58.7%的被调查对象选择毕业后意向就业地为“北京、上海、深圳、广州等大城市”;另有50.9%的被调查对象意愿前往“长三角、珠三角等沿海中小城市”就业。可以看出,大城市及沿海发达城市依然成为就业首选地区,在“意向从事的行业”调查项目中,有42.3%的受访对象首选服务业;37.5%首选金融保险业;另外房地产业、物流运输等也成为选择热点。而首选从事“与农林专业相关的行业”的受访者仅占了28.1%。在“意向的签约单位类型”调查项目中,88.9%的受访对象首选外企或国企、事业单位。在“对刚入职时候的期望月薪”调查项目中,72.3%的被调查对象选择期望月薪为2000~3000元人民币。对发达地区及高薪的期望,导致这些地区人才过分集中,而真正需要技术的发展中及欠发展地区的则出现人才荒。农林专业本是为农林事业设计的,不到农林领域的第一线去工作,只能使高新技术与实际生产的脱节或者高新技术的难以实施。另一方面,大量农林专业女生不愿从事本专业相关行业,造成该领域人才资源的极大浪费。
3.自我定位不明确,缺乏相关行业经验。对本专业相关行业缺乏必要的了解,与其他专业毕业生进行不科学的横向比较,使得大多数农林专业女生无法认清本专业及自身的优势,对本专业缺乏热情,而对热门专业趋之若鹜,表现出强烈的从众心理。
(三)对策
1、个人。
①主动认识并深入接触本专业,尝试着去热爱专业。很多农林专业女生选择其他不相关的行业就业,主要是因为农林行业工作环境相对较为不理想,且其薪资水平相对较低,这与女生生理条件的局限及追求时尚的心理相矛盾,因此,大部分农林专业女生最终选择了跳专业就业。但是在其他行业工作,因为专业限制,又非常容易遭遇事业瓶颈。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农林专业女生必须从一开始就主动认识并通过实习、进实验室体验等方式,深入了解本专业的性质,尝试着去热爱本专业。如果你经过一次次的尝试还是无法接受本专业,那就尽快转专业或提高其他方面的技能并将其发展为自己的谋职工具。
②拓宽个人交际网络,全面构建人脉平台。如果你热爱本专业,那就得争取在校的机会,把所有本专业的精英们都认识遍;如果你不打算从事本专业,那你更需要与专业精英们建立良好的感情基础,丰富的人脉资源也可能成为你在其他行业发展的助推器。
③学习、工作两相济,身体健康要顾及。女生的职业寿命相对男生较短,而且女生面临着生育等重大任务。在同等工作要求下,女性的压力要比男性大很多。只有保持健康的体魄、积极的精神,才能够在事业中充分发挥女性特有的特性,顺利发展。
2、校方。为了使职业生涯规划的概念深入人心,有必要在全校范围内开展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及相关赛事,以促进该观念在全校范围内的流动和交流,这样有利于农林专业女生接受更为全面的观点,从而进一步思索自己的去向。为了使农林专业女生能够结合自身专业热点及行业环境,合理设计个人职业生涯,校方有必要开展农林专业内部的职业生涯规划交流。最后,为了帮助农林专业女生做好个人职业生涯规划并在实践中更好的执行,校方须针对该学生群体开设专门的一对一的职业规划指导课,帮助该部分学生弄清职业规划概念,完善个人职业生涯规划并制定相应的执行措施。
3、社会。目前,整个社会对农林行业存在的偏见,是引发农林专业女毕业生就业难现状恶化的一大因素。农林行业属于基础生产行业,牵动整个国民经济的命脉。只有这一产业得到必要的支持,人才得到充分的尊重,才能保证该专业的人才不外流。媒体应该在行业教育方面,加强民众对农林专业的认知,提升农林行业就业人员的社会知名度。相关国家立法及执法机关,应该保护农林专业女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免受性别歧视,在工作中免受行业歧视。
参考文献:
[1]林惠科.农林院校大学生择业指导与服务浅议[J].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2007,(4).
[2]瞿振元.中国农村发展与大学毕业生就业[J],中国高等教育,2003,(24).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论文13
摘要:高校大学生在大学期间对未来职业生涯的发展做出科学的规划,以及合理的自我管理,是新时期大学生的必然选择。本文通过对高校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的涵义以及大学生职业生涯自我规划的重要性进行阐述,深入探索了大学生职业生涯自我规划和管理的具体方法,以期为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的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自我规划管理
一、在校大学生职业生涯概述
职业生涯是指一个人生活中的一切和工作职业相关系的行为和活动,以及个人的人生观、价值观、个人愿望等连续性经历的所有阶段及过程。而高校大学生的职业生涯是一个相对而言比较特殊的阶段,具有鲜明的特点。从职业生涯发展理论来说,高校大学生属于职业生涯的培训阶段,主要是学生对职业生涯进行认识、规划和探索,个人通过学校、社会活动及各种工作实践,形成科学的、合理的自我观念及职业角色,对选定的未来职业进一步的修正和能力提升。
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是大学生在大学时期客观的、理性的认识自己的能力、人生观、价值观及个人的兴趣爱好、个性特点等,深入的了解社会上各个行业、各种职业、社会环境的需求现状和发展趋势,以及成功的关键因素,经过自我认识、自我反省,进行自我修正,从而有效地提升在未来职业生涯发展中所需要的决策和应变能力,发展规范的、科学的、合理的个人职业生涯理论,并且制定有效的、可行的实施方案。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主要目的是探索适合自己的职业,制定适合自身发展的职业理论规划,有效地培养职业知识和职业观念,丰富未来职业发展的工作实践经验,从而提高在未来职业发展中的心理素质和工作能力,在未来职业生涯的发展中,提升自身的竞争力。
二、在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自我规划的意义
根据调查,目前在校大学生在了解社会、了解自我、对自我职业期望的理解等方面,在方法技巧上表现欠佳,因此,在校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具有重要意义。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对大学生职业生涯的发展具有导向作用。大学时期是学生人生中最美好、最珍贵的时光,学生正值青春年华,短短几年,显得尤其宝贵,经不起折腾和浪费。因此,大学生要在大学期间结合自身特点和实际需求,进行职业生涯的自我规划,使大学过得充实而有意义。在职业生涯的自我规划中,首先要认识自身的个性特点和兴趣爱好,明确自身的学习目的、学习方式以及如何进行自我发展,确立适合自己的职业理想和奋斗目标。经过对自身的条件、所学专业的特点的优劣势、就业形势以及社会需求进行全面、细致、深入地分析与研究,确立一个合理的职业生涯发展的目标,然后根据这一目标,提升自己的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以提升在未来职业发展中的竞争力。大学生职业生涯的自我规划对学生的职业生涯的发展具有导向作用,能够引导学生在大学生活过程中有目标、有计划地发展,避免和消除了学生在大学时期漫无目标、得过且过的生活,有效地提升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对未来职业的适应能力。
2.对大学生职业生涯的发展具有激励作用。现在在校园网站上流行一句话:有时候人不逼自己一把,就不知道自己有多优秀。高校大学生通过职业生涯的自我规划,设计出一个明确的职业方向和奋斗目标,然后就要朝着这个目标不断地前进,所以说,职业生涯的自我规划对大学生具有激励的作用。大学生在自我规划的过程中,分阶段分步骤不断地向规划出的职业理想和奋斗目标发展,激励学生自觉提升自身的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以适应社会和职业生涯发展的需求,使学生产生一种积极向上、坚持不懈的学习动力,从而有效地提升学生的竞争力和就业力。
3.对大学生职业生涯的发展具有鞭策作用。大学生职业生涯自我规划充分体现了高校以生为本的原则,是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最好体现。大学生职业生涯的自我规划充分体现了尊重学生、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及主观能动性的原则,提升学生的创造力,使学生在职业生涯的自我规划中找到合适的发展目标并且为之不断地奋斗。在这一过程中,使学生体会到成功的滋味,树立了学生在职业生涯发展的自信心和乐观心态,对学生走入社会、实现个人理想、发展职业生涯具有鞭策作用。
三、在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自我规划存在的问题
由于大部分学生都是首次制定职业生涯自我规划,而且在校大学生还没有真正地步入社会,所以在制定职业生涯自我规划过程中,存在着以下问题:
1.大学生职业生涯自我规划的目标不明确。有许多高校大学生在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时发现自己并不喜欢所学习的专业,因此找不到适合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对自己“喜欢做什么”、“适合做什么”感到迷茫,其主要原因是因为大学生在入学前自我认识不足,选专业时缺乏对职业兴趣和能力倾向的考虑。因此,在大学时期对专业的学习动力不足,学习的目的不够明确,甚至出现厌学现象,沉迷于与学业无关的事情中,这就直接导致大学生在职业生涯的自我规划时出现了目标不明确的现象,不利于以后的职业生涯的发展。
2.大学生职业生涯自我规划对职业的抉择能力不足。一些高校大学生因升学压力等因素,在大学所选择的专业与自己的兴趣爱好出现偏差甚至大相径庭,因此在职业生涯的自我规划中对未来职业的抉择出现了迷茫和犹豫,既想坚持自己喜欢的职业又想做专业对口的职业,缺乏对未来职业的抉择能力,严重地影响了职业生涯自我规划的合理性。
3.大学生在职业生涯自我规划中执行能力差。目前,高校大学生主要是90后,这一代人普遍具有依赖性强、过分追求自我、做事目标不明确等特点。90后大学生多为独生子女,在娇生惯养中长大,做事情的独立自主的能力差,因此在职业生涯的自我规划中的执行力差,做事不分主次顺序,没有时间概念,控制力差,是阻碍职业生涯自我规划实现科学、合理的重要因素。
4.大学生对职业生涯自我规划中价值观不合理。大学生在职业生涯的自我规划中,对自身及职业的认识不足,对职业的价值观出现偏差。在大学生的择业标准及择业态度中,大部分学生的职业选择基础是发挥个人专业特长和实现自我发展,因此对职业的期望值较高。对职业的期望与社会现实出现较大的偏差,不利于大学生职业生涯的发展。
四、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的自我规划和管理
基于当前的时代特征,针对在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自我规划中存在的问题和当前的就业形势,在校大学生在进行职业生涯自我规划中需注意以下几点:
1.认识自我,树立崭新的思维理念。认识自我是高校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自我规划的基本前提。首先要对自身的个性特点和兴趣爱好有所认识,性格和爱好也是职业选择时要考虑的重要因素;还有对自身的知识和技能有明确的认识,专业水平的高低是未来职业生涯发展的决定性因素;还要明确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也就是指大学生的生存方式问题,人生价值和意义要有正确的认识,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价值观能够影响职业发展的好坏。因此,正确地认识自我,树立崭新的思维理念,确立规划对职业生涯的重要意义,在规划中能够扬长避短,以提高职业生涯规划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2.树立目标,把握具体的规划要素。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自我规划主要是由职业理想、发展过程和执行策略等要素组成,其中职业理想是大学生职业生涯自我规划的核心,它是由学生根据自身性格特点、兴趣爱好以及知识技能为主要依据得出的比较科学的、合理的结论,也是大学生在大学期间的生活方式、学习动力的决定性因素。它有效地弥补了大学教育的缺失,使学生在学习上具有极大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从而有效地提高了职业生涯自我规划的质量,是职业生涯规划具体实践的行动指南针。
3.循序渐进,遵循科学的规划原则。大学生在职业生涯自我规划中,不仅要正确地了解自身的性格特点和知识技能,树立适合自己的职业理想,也要全方位、多角度地考虑社会因素。在当今社会,大学生数量与日俱增,大学生的就业压力也随之增大,大学生的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因此,大学生在职业生涯自我规划中,要客观地认识和分析社会环境,以及环境的发展趋势对自身的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对规划方案进行及时地、合理地修改和完善,遵循科学规划的原则,循序渐进,才能更好地实现的职业生涯自我规划的发展目标。
4.具体实施,实行有效的生涯管理。大学生职业生涯自我规划不是纸上谈兵,只有理论而不付诸实践。而是要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实践中丰富自己的工作经验,提高工作能力。在社会上,用人单位往往对有工作经验的求职者格外青睐,而一些大学生就是因为缺乏工作经验而被淘汰,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得不到充分的发挥,拥有高学历却被工作经验丰富的低学历者打败。这就要求大学生要勇于实践,可以利用寒暑假或周末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丰富自己的工作经验,将职业生涯规划付出行动,实行有效的职业生涯管理,以增长见识和才干,丰富自己的视野,更加了解社会企业的需求,增强在未来求职中的竞争力。
综上所述,职业生涯的自我规划对大学生在未来的职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是大学生自身的学习、发展计划,是为以后的职业生涯而建立的职业方向、发展阶段、行动实践的具体方案。在就业形势严峻的当今,高校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自我规划和管理,制定适合自身和社会发展需求的科学的规范的职业规划,是学生提高就业力、竞争力的实际需求,对大学生实现职业生涯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为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打开一扇成功之门。
参考文献:
[1]沈道海.论大学生职业生涯的自我规划[J].山西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11:38-39
[2]熊艳.论高校学生的自我规划及其管理.教育与职业,2008,9:149-150
[3]杨红艳.关于就业难形势下在校大学生自我规划的思考[J].经济研究导刊,2009,31
[4]吴萱,董俊.大学生自我规划、自主学习意识及能力培养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2006,8
[5]龙山红,何晓蓉,余绍军.论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J].当代教育论坛,2009,20
[6]王立,张浩玮,曾俊伟.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学现状及改进[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2,2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论文14
摘要:
正确的择业和创业是当代社会的需要,作为当代大学生,在择业和创业的时既要追求自己的职业理想,更要符合国家,符合社会的实际需要。
我国是人口大国,劳动力比较多,需要就业的人多,就业高峰持续的时间也就比较长。当前我国比较重视教育,各大高校积极响应国家的号召,在大规模扩大招生,我国的高等教育正在由“精英教育”转向“大众教育”,大学生就业与全社会就业重叠到一起,加大了大学生在就业方面的压力,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形势不容乐观。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我们要想成功,要首先明白我们的目标和详细的规划。只有合理的规划才能有一个正确的方向,我们才不会浪费有限的生命。
一、毕业生较多:
据教育部统计,2012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达680万人,比2011年增加了20万人,而全国高校毕业生总量还将继续增加,2013年高校毕业生将达到699万人,比2012年增加19万人。人力资源部和社会保障部对劳动力市场供求信息调查显示,当前我国宏观就业形势趋紧,使得大学生就业面临很大的压力。
二、热门专业人才过剩:
我国高等教育的学科结构和培养模式不尽合理。在我国大学生在选择专业的时候主要根据当时该专业比较好找工作、薪水较高热门而定,而没有可考虑随时间发展其专业在社会的需求。学校也是不断的增加热门专业,对热门专业无限量的招生,根本没有考虑学校现实情况,导致学校培养的专业技能与市场需求不相适应,导致企业需要的具有一定技能的人才找不到。而所谓的热门专业由于人员过剩而找不到工作岗位。其热门专业也就变为了冷专业,造成该专业大学生就要让压力大,人才有所剩余。
三、应届毕业生不受欢迎:
据调查,绝大多数招聘单位明确表明不要应届生,除了他们没有实践经验、缺乏社会知识外,对工作、对同事的态度是招聘单位拒聘的重要理由。而且现代应届毕业大学生心态摆的不够正很多应届毕业生频繁跳槽,流失率较高,使得企业自己花费精力和时间以及金钱培养的人才无法为己所用,给企业带来不必要的损失。
四、大学生就业观念不对:
现在多大学生找工作很不够实际,过高的估计自己的实力,总认为自己是佼佼者,在任何方面都很优秀,在找工作时一定是抢手的人才。在找工作时挑三拣四,眼高手低,以候补精英、候补白领自居,非大机关、大公司、薪金高不去。在找到后却对自的工作岗位根本不珍惜,根本不去踏踏实实工作,总是向往更好的工作,更高的薪水,更舒适的工作条件。从而对现有工作没有激情。这严重影响大学生的就业。
中国劳动学会副会长苏海南认为现在的大学主要是重知识培养,但是轻能力的锻炼,所以有学历没能力、有文凭没水平这种情况还是或多或少地存在。与此同时,大多数毕业生都想到大城市、大企业、大机关、大单位去就业,不愿到小企业、基层去就业。这是大学生就业一重要原因。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
由于造成大学生就业难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切实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题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用人单位、大学生、高校及社会共同努力。但是,归根结底,大学生自身才是主要原因。因此,我认为大学生需做好以下工作,为自己的职业生涯做好规划。
一、努力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大学生要争取知识广博,具备合理的知识结构,有一定的科学文化素养,具有创新精神,随机性、灵活性的思维方式,做到因人、因时、因事而异。有良好的心理素质,面临更加激烈社会竞争,能视变化为机遇,视困难为坦途,有顽强的自制力,坚定的信念,及对生活充满期望,充满热情。
二、要有良好身体素质:
健康欠佳会减弱人才的决策能力,因为如果要达到目标需要体力与耐力,一个人就可能因体力不支而放弃。身体健康是我们能够在事业上取得成功的前提条件,身体是我们革命的本钱。
三、注重能力培养:
能力才是判断一个人能否成功的最为有力的标准,只拥有一纸文凭在当今这个社会是难以的生存的,因此必须注重能力的培养,能力是一个人素质的外在表现,是在社会中直接产生作用的那部分内容,当前社会大学生必须尽可能培养自己处理信息的能力、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系统看待事物的能力、处理好人与资源的能力、运用技术的能力等。
四、加强社会实践:
利用假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相结合,提高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积累工作经验。
五、正确就业定位:
求职择业应当面对现实,根据市场实际状况更新观念,转换思路,到最适合自己的岗位上工作,而不应过分关注工资水平及地理位臵等,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最终实现人生价值。
六、设定调整方案:
在竞争如此激烈,生活节奏如此快,生活过于紧张的社会现实生活中,我们都知道社会在不断的进步,在不断的发展,人生也是一个动态,所以我们的职业生涯规划也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一个人要想在事业上取得成功就必须根据实施结果的情况以及因应变化进行及时的评估,不断地自我探索和对职业的探索,整个职业生涯规划要在实施中去检验,看效果如何,及时诊断生涯规划各个环节出现的问题,找出相应对策,对规划进行调整和完善。来修正和完美我们现在的选择及自己的职业规划。
合理规划职业生涯,以便创出一片属于自己的蓝天!
参考文献:
1《就业指导》
2《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3有关数据从教育网和获得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论文15
论文关键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体系
论文摘要:在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体系的构建重要意义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构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体系的、目标及内容,途径、方法。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提升大学生就业竞争力、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一项重要举措。各大学在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同时,都在全面推进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系统化,努力构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体系。
一、构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体系的意义
构建系统、完整的职业生涯规划和职业能力培育的课程体系,是其中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环节。目前我国高校的职业规划和就业指导形式单一、内容零散,被动式、应急式和“零敲碎打”式,缺乏系统、完整的课程体系。大学职业规划和就业指导必须由过去单纯针对毕业生转向全体学生,并将就业指导纳入大学教育的常规内容。
1.是顺应现代社会发展的要求
随着高等教育制度改革的发展,为适应社会市场经济的要求“自主择业”成为新的就业理念。自主择业是人才与用人单位间的双向选择,目的是使大学生能够在毕业后找到适合于自己的工作,又能够让用人单位选到自己满意的人才,同时也适应了人才在全国范围内以及国际间流动的需要,达到资源共享的目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意义在于在大学期间帮助大学生逐渐发现自我潜能,学会挖掘自我潜能,认识当前社会的特征,合理规划自我生涯发展计划,不断发展自我、完善自我,以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立于不败之地。
2.是实现高效人才培养目标的需要
现代社会的人才观对传统的人才培养目标提出了挑战,拥有丰富的知识已经不再是衡量人才的唯一标准,复合型、创新型、善于交际等已经成为现代人才的主要特征。因此,目前各个高校要把素质教育与生涯辅导集合起来,使生涯辅导贯穿于素质教育的全过程,并贯彻素质教育的各个方面,可以使素质教育的目标更加明确,实施效果更加理想。
3.可以帮助大学生实现发展与成才的目标
大学生要成材,就必须在人生态度、情感方式、思维模式和价值等方面才能够传统的文化心理素质向社会现代化社会的文化心理素质转变,使自己的主体意识、平等意识、效益意识、创新意识得到充分的发展。根据大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征看,而大学生职业生涯指导可以帮助大学生克服心理弱点,使他们学会判断自己的能力,排解焦虑等消极情绪;帮助大学生建立稳定自我概念和工作价值观,依照自己的新股和能力发展自己;培养大学生的适应能力,学会人际交往,恰当处理人际关系。
4.提供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为学生从事理想职业打好基础
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可以让学生在入学就开始了解未来的发展趋势,分析认识个人兴趣及潜能,寻找适合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从而制定出个人生涯发展计划。在大学四年的学习生活中可以根据自己设计的职业规划,科学合理地安排学习和生活,学习贮备未来发展所需的各种理论知识,培养适合个人职业规划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
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体系的构建
1.目标及内容
生涯辅导是一个发展的动态过程,它伴随着个体的身心发展而展开,其内容十分丰富。生涯规划辅导课程的目标应该达到:让大学生了解本科系的学业要求、发展前景、社会需求,进而充分了解本专业各个方面,使职业生涯规划与所学专业相结合;让大学生了解自身应该具备的素质,为将来的职业选择打下良好基础;协助学生了解自我,提高自我评价能力,了解个人的兴趣、爱好等方面,并了解今后即将从事的职业世界;增进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能力,规划好以后几十年的生涯蓝图;协助学生步入职业生涯,做好求职准备。
2.途径、方法
⑴利用先进的IT技术健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体系,推动大学生职业教育信息化进程。
大学就业指导中心可以和科技教育机构合作,通过建立“职前教育网络学堂”将就业指导课程纳入教学计划,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和职业发展能力,创造与高等学历教育同步的就业指导和职业发展教育。该举措有效缓解了高校就业指导教师师资力量不足和专业化程度不高的瓶颈问题,为大学生“科学规划生涯,提高就业能力”提供专业指导,成为高校开展大学生职业发展教育与就业指导服务的有效工具和手段。
⑵建立专业化、专门化、科学化的职业生涯课教师指导队伍。
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开设对学生的未来发展很有帮助。但是,如何确保职业生涯规划师资力量的高质量是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针对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师资短缺和参差不齐的现状,大学可以和教育部相关部门紧密合作,开展全国高校就业指导人员系统培训活动。培训计划不要局限于选择少数人高端培养,而要立足于长远的师资建设。培训点面结合普及范围广,重点针对包括主管学生工作副书记在内的学生工作教师队伍。目前近百名辅导员教师都陆续参加了教育部和省级相关培训,多人获得专业资格认证。这些辅导员教师都成为各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教育的骨干力量,“授课教师+课外辅导员”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教师体系正在形成。
⑶建立职业生涯规划的服务管理网络体系,引进大学生职业生涯测评系统,结合网上咨询预约为学生提供生涯规划辅导服务。
各高校可以与著名职业生涯测评提供商如北森测评技术有限公司、时代英杰国际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等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师生们可通过校园网方便快捷的获取来自专业咨询机构的优质测评服务,这些项目广泛应用于学生职业规划、求职招聘过程中,有效提高了学生的求职竞争力。面对同学们在职业生涯规划中出现的困难,可以通过在线预约的方式提交登记表,就业中心会根据提交登记表的顺序安排专业咨询教师与同学“一对一”展开咨询,针对个案解决特殊问题。
参考文献:
[2]杨丽.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系的构建[D].复旦大学.2009,07.
[3]曾艳敏.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教学中思想道德素质教育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11.
[4]连慧.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D].湖北工业大学.2011,05.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论文16
【摘要】职业对于几乎每个人来说都是不可或缺的,而找到真正合适自己的职业,对于个体的自我实现以及未来的生活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职业生涯规划是一项熊工程,首先要建立有关职业生涯的基本概念,知晓职业的特性、要素、功能、了解职业与专业的关系,职业规划与未来生活的关系,大学生说对于未来的职业生涯的影响。
【关键词】职业、职业规划、自身素养、职业目标、实际计划
一、如何理解职业
以我目前的个人阅历和学历来说,是不可能完全理解职业的具体含义的,所以在此借用书中的一句话:职业是指具备劳动能力的个体,运用自身的知识、技能与态度从事社会生产或服务,为社会创造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并获取合理的个人报酬以满足自身的物质与精神需求的持续性活动。
社会中有着各式各样的职业,职业又是人们谋生的手段,所以人的一生离不开职业,也就是说,人的一生中,将有大部分时间在职场中度过,除了少部分自由职业者,大多数人会在各自的职业环境中生存。就是这种必然的生活环境的影响,产生了迥然不同的个性发展,每种职业都有独特的活动结构,对从事着的个性与心理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人们参与职业活动,完善者属于自己的个性。又因人的一生大多只能从事一到两种职业,这就表明了人不可能能一个人照顾到生活的全部劳动成果,人们将自己专属的职业劳动成果与他人交换,达到填充个人物质以及精神的目的。
二、职业生涯规划
规划之前必须了解生涯的含义,它是指个人通过从事工作所创造出的一个有目的、延续一定时间的生涯模式。既然这个职业规划是贯彻在生涯之中的,所以我们就按部就班的来分析如何完善的建立这个规划。
首先说这个延续一定时间的概念,这里的时间没有局限于具体明确的几年几月,而是考虑到职业对于个人一生的内外在影响力,这个时间也包含了对个人工作的某个特定的环境和生活结构的变化发展历程。所以规划时必须考虑到自身在将近40年的工作历程大致会发生的过程。从职业前期的学会适应职场的环境,学会如何工作,以及第一次获得在现实中成功或失败的真是体验,成为一名可以独立工作的合格员工的历程;期间对职业的选择,对职业发展目标的确立和自我心态的调整都是对初入职场的年轻人一种挑战。步入职业中期的阶段是,容易形成职业中期危机,这时的年龄段,基本已经在职场形成了一定的成绩,而面对更深一层次的挑战时,就可能翻一下抉择上的错误,这错误很可能会付出巨大的代价。所以中年职场要抗住压力,肩负责任,作出最优的判断;到了职业后期,基本上已经距离退休不远了,这时已经经历过了大风大浪,总体来说在职场是元老级别的人物,多年来的经验也使处事变得稳重得体,有掌握全局的判断力,所以只要不出现大的变故,稳定的走完自己的职业生涯是信手拈来的事了。
三、自我素质评价
认识自己的性格是认识自己的一个重要因素。性格是一个人在学习与生活过程中形成的较为稳定的对现实的态度和与之相适应的习惯的行为特征。
有一句话在哪都适用,就是态度决定一切。而态度又是由性格决定的,虽然性格是一种十分复杂的心理构成物,但只要合理分析自己的内心,认识自己的性格,把握性的的基本特征,就能客观全面的了解自己真正属于怎么样的人。
首先我对自己进行了一个大致的性格评定,经过多份性格测试报告的结论得出,我是一种活泼型的人,活泼型的人喜欢说,喜欢与人交往,害怕孤独,热情助人,不会算计别人,一般比较单纯,别人喜欢与之交往,情感外露,情绪化,有孩子气。热爱与人打交道的岗位或者是富于变化的工作,入销售、公关、记者、教师等。测试结果还说这类人着眼于工作的面而不是工作的点,如果要让他们在某一个点持久停留,入座研究分析或机械重复则缺少耐心或毅力。
这个测验报告个人认为大致是符合我个人性格的,我对自己的客观评价是,在某些道德方面比较注重他们的评价,所以道德约束感很好,会经常反思个人的行为对他人造成的影响,所以人缘关系不错。喜欢新鲜的事物,对新鲜的环境和周围的人没有很强的排斥感,但也没有很好的融合感。个人为人处事相对被动,因为我个人比较独立,所以很少会要求别人帮助我什么,能自己解决的事尽量自己克服,所以面对新同学或是新同事时,不会主动搭讪,但要是他们能主动开口向我表示友好,我定会热情无比。个人有个人的朋友交际准则,对不适合自己性格的人还是会慢慢淡出,对相符自己性格的人又会时时相处,即便分离,也不会减淡那份友谊。个人有竞争好胜心,但仅局限于自己有能力特长的范围内,如打篮球。而超出自己喜好范围的事物,都抱着可有可无的态度面对,因为即便在自己得到时,都会回头考虑考虑自己失去时该如何面对,所以没有很强的控制欲。
将性格与自己个人目前的专业相结合分析,自己还需要付出很大的努力。作为软件程序的一名学员,需要的是自学能力,以及面对困难有一颗钻研的有毅力的心。而自己喜好新鲜事,面对重重代码的压力,并不能很好的调整心态,利用各种途径查找资料去解决问题,往往面对困难要是没有同学或者老师的点播帮助,就会陷入学习的僵局。这原因主要是怕自己的努力得不到结果,是太在意自己的成果的表现。所以目前的自己时刻告诫自己,付出的过程是艰辛的,很有可能是少有回报的,但也只有付出过,才有一天会得到辉煌的成果。
四、职业目标与实际计划
从2010年数据显示的android操作系统超越十年霸主诺基亚的Symbian系统后,互联网的发展之路越来越向移动客户端靠近,所以IT行业的人员普遍认为之后几年的互联网发展路线将大力推进手机端移动通信。
结合自己的专业来看,就业前景相对其他专业来看,还是比较乐观,而且在收入方面有较大的优势。到大二目前为止,基本对将来的职业定位是从程序员做起,所以现在全力学习程序开发的知识。坚信只要自己能有一手程序开发稳定的能力,便能给自己一个步入职场的金钥匙。虽说在真正的职场里并不能用编程能力在站稳脚跟,与之对应的是人际关系处理,企业管理方面的知识,这些并不能在大学期间窥探到什么,必须等进入职场后,有过磕磕绊绊,自己实打实的增长经验才能将这类事处理好。而且现在身边的同学有创业计划,我也参与其中。创业又与入职是不同的概念了。
在这不能将创业的计划细说,只能从自身的打算定论,就是学好编程语言,组织身边有能力的同学,带着自己的技术,开发自己的项目。这个目标可以再之后两年内完全确立,只要团队成熟,便继续创业;要是项目开发失败,也不耽误自己开发程序能力的训练,还是有机会入职软件公司,找到自己就业的一片天地的。
这里还有大学的学业与职业目标相互冲突的问题,大学开设的学科,有几门是与自己将来的就业没什么联系的,如何处理好学习时间的分配,也是个人目前要做出的计划。暂定是与互联网行业完全不着边际的学科只求通过,不细钻研。与个人未来发展方向有帮助的科目,将细心研究。这个决定必会影响自己在大学的成绩,会错失各种奖项的评定和淡化个人在老师心中的形象。但不妨碍自己朝着心中目标计划的前进。
【总结】
对自己生涯前期的规划已经做好了充分的打算,并坚定不移的实施着。对职场中期及后期,还得之后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计划伴随着自己的一生,也随着一生的变化而变化。做好当下,为自己的人生拼搏一次,是我目前该做的,也是广大大学生应该做的。
【参考文献】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理论与方法》崔杰编著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论文17
1、职业生涯规划的概念简述
所谓职业规划,是根据大学生自身的实际情况,结合当前的社会就业需要,以帮助学生更好就业为目标而制定的就业指导方案书。根据社会的进步,现今的职业生涯规划还新加入了大学生的行为认知、兴趣爱好等具有较强个人主观的参考因素,各高校可以依据这些具体化的信息,为学生提供相应的就业指导和工作岗位的推荐,帮助初入社会的学生实现就业和规划发展。思想政治教育与职业生涯规划功能上相互补充,将二者进行结合,能更好的体现出学校的人文关怀。
区别于其它教育方式的是,职业生涯教育有三个特点:第一,职业生涯规划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其为了帮助大学生更好地、更全面地了解自我、掌握社会最新的求职动向、以及制定个人求职规划,而今社会的就业环境日趋严峻,教育过程中能明确职业生涯制定的目的,是帮助实现大学生就业的必要前提。第二,职业生涯规划作为一项连续性、动态化的工作。职业生涯规划区别于其他工作的是,它必须随着社会的更新而不断地进行自我内容的更新,原因在于它的內容变动是通过社会职位需求和大学生的个人发展相结合,处于连接学生与社会之间寻求动态平衡一个中间环节。第三,职业生涯规划同时也是一项复杂的、综合性的工作。对于应届毕业生来说,社会中任何岗位除了需要具备相应的专业理论知识,同时还要拥有一定的实践动手能力。
2、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的重要功能
综上所述,思想政治教育对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而言,思想政治教育是指导大学生就业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具体表现在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之前,以及职业生涯规划中予以指导,使职业规划的进行与制定更明确,更有效。
2.1具有预测的功能,能使大学生对就业的趋势有较为超前的了解
大学生在进行职业生涯规划之前要对未来的职业、社会和自身的发展有准确的预测,思想政治教育的超前性在这其中起到重要的作用。同时,思想政治教育的全面覆盖性,使其对各个行业发展趋势、走向也做出正确的预测和把握,及时了解国际经济一体化进程,国际经济发展强势领域以及最新动态给我国就业会带来的前景。这些都是大学生在进行职业生涯规划中必要了解和考虑的问题。让学生在了解社会状况和国家的形势的情况下,明确认识自己所处的社会地位,找出明确的自己的人生坐标。
2.2是大学生正确认识自己和进行职业定位的前提
所谓“认识你自己”得由来,是刻在希腊神庙的柱子上非常著名的一句话。只有正确地认识自己,才能在工作、学习中最大力度地发挥自己的优点,克服自己的缺点,保证工作、学习等活动的有效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者要帮助学生认识自己,同时结合不同职业的特点及差异指导大学生进行职业规划。思想政治教育直接影响着大学生树立个人的人生观、价值观,在一个正确的定位的基础上,做出最符合自身实际状况以及利于个人和社会发展的就业规划或选择。
2.3可以培养大学生具备和谐的人格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只教给人一种专门知识、技术是小够的,专门知识和技术虽然使人成为有用的机器,但小能给他以一个和谐的人格。最重要的是人要通过教育得到对于事物及人生价值的了解和感觉,人必须对从属于道德性质的美和善有亲切的感觉,对人类的各种动机、各种期望、各种痛苦有了解,才能和别的个人和社会有合适的关系”。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培养大学生具有和谐的人格,是有效提高大学生社会道德感和责任感的重要决定因素。人是道德的主体,任何行动必须在道德的底线之内,这就需要行为主体具有健全的人格,有家庭美德,职业道德,以及高尚的爱国情操,大学生也不例外。人格是指人的心理结构的一个相对稳定的组织结构,它深深地影响着一个人的思想、情感和行为。因此,人格对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也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大学时期是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形成的关键时期,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者一定要在这个阶段给大学生正确的引导,帮助学生养成和谐的人格,提高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在现在这个错综复杂的社会里,大学生属于初学者,很容易受外来因素和大学生自身的某些心理因素的影响,使大学生缺乏责任感的现象尤为严重和普遍。暂不提大学生对国家,对社会这类过于庞大的责任,就是工作的职业道德,对家庭的责任也被他们抛之于脑后,是典型的缺乏责任的一代。思想政治教育者在进行教育的过程中一定要用先进典型的模范作用帮助学生健全人格,建立正确的职业观,价值观和人生观。
3、结束语
随着时代发展的步伐,近年来应需而生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已初步形成,同时思想政治教育也迫切地需要更加深入发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方向一致,功能上二者互补,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让思想政治教育目标更为具体化,使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更加多元化,同时也丰富了思想政治教育方法。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论文18
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能帮助大学生拟定职业目标,明确奋斗方向。理想职业的选择,关乎学生一生的职业发展。但是很多学生受了传统思想的影响,追求的往往不是符合自身发展特点的职业,而是片面追求政府的“铁饭碗”工作,过分向往高薪职业,对发达城市无限热衷等等。殊不知,再好的职业,没有了兴趣的支撑,也谈不上“理想职业”。相反,如果能在大一阶段就形成了明确的职业生涯规划意识,科学的进行自我评价和批评,树立起正确的择业观,选择适合自己发展的职业方向,有意识的锻炼、培养自己的职业能力和素质,有利于最大限度地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朝着属于自己的方向迈进。
一、职业生涯规划的涵义
职业生涯规划是指个人和组织相结合,在对一个人职业生涯的主客观条件进行测定、分析和总结研究的基础上,对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特长、经历及不足等各方面进行综合分析与权衡,结合时代特点,根据自己的职业倾向,确定最佳的职业奋斗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目标做出行之有效的安排。在高等教育体系中,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一项重要的内容,具体包括职业心理测评、职业生涯规划、职业素质养成和职业实践锻炼等。职业生涯规划源于20世纪初的美国,如今已经成为心理辅导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旨在把现实的学习与未来的就业目标有机结合起来,以实践教育为导向,引导大学生不断地修正自我,调整自己的就业心态与就业目标,树立科学的就业观与择业观,提升他们的社会竞争力。
二、大学生职业生涯现状分析
我国大学毕业生普遍存在不能正确认识自我,缺乏指导,社会经验不足等问题,凸显出从主客观条件出发,科学、合理制定职业生涯规划的必要性。
(一)缺乏职业规划意识
在不断扩招的形势下,地方高校大学生普遍缺乏职业生涯规划意识,他们很少能够结合实际,针对自身的个性特点、能力倾向、社会实践经验和人际交往的具体情况合理制订职业规划,因而影响了就业的实际效果。特别是财经类专业的大学生,他们平时参与社会实践的机会相对比较少,生活的范围比较窄,基本上是三点一线,他们对自己所学专业缺乏深人的了解,有些学生甚至是得过且过,不愿意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进行规划,在学习和生活中没有明确的发展方向,有些学生稀里糊涂地度过了大学四年。还有一些大学生对自己的未来盲目地充满信心,以为大学毕业好歹会找到一份工作,在这种心理的支配下,他们直到毕业找工作时,才发现自己与社会对人才的要求相距甚远,导致他们无法顺利就业。
(二)职业生涯规划不科学、不合理
大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的模糊和不重视必然会导致规划的不科学性、不合理性,主要表现在:第一,规划缺乏计划性,很多学生在制定职业生涯规划的时候掺杂了很多个人意愿,比较注重自我感受,对社会需求方面的考虑较少,站位方向有偏差。在自身知识能力的构建规划上缺乏与丰十会需求卡廿协调。第二,缺乏透彻的了解。建立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足需要以对自身充分了解为前提,对社会行业、职位了解为基础的,将自身性格、兴趣爱好与社会职业相联系,找出差距,找出目标并进行段性分解。第三,缺乏连续性和修正性。由于规划的制定先于实践活动。所以在实践过程中可能会出现规划与实际脱节的现象,所以在实践活动中要对原规划的内容进行及时、随时地修陔与更正。
(三)学生就业方向不明确
由于没有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大部分学生没有明确的就业方向,考研还是就业是困扰很多学生四年大学生活的主要问题.不知道自己的职业兴趣,不能把职业的选择和自己的人生目标联系起来,容易受到同学、家长、社会环境的影响,加上很多地方高校的大学生来自于农村,使得他们产生了较强的自卑心理,觉得自己什么都不如别人。这种心态给他们带来了很大的心理压力,导致他们缺乏学习的动力,学习积极性不高,并对自己未来的发展缺乏正确的认识。在患得患失心态的支配下,他们浑浑噩噩地度过了四年大学生活,等到毕业时,才知道自己除了基本教材以外,什么部不懂;有些学生则过分地依赖社会和父母,导致自立能力较差,不能适应社会的需求。
(四)部分学生对自己定位不足
很多学生不能正确分析自己,对自己认识不足,不能准确自我定位很多学生就业的时候所面临的一个最大的困惑之一是:当面临抉择一个大企业中的小职位和一个小企业中的大职位的时候,要么过高估计自己的能力,盲目追求高薪、名企。这些企业通常人职门槛高,学生求职过程中屡屡碰壁,从而大受打击。要么不自信,低估自己的能力,入职后出现明显的“大材小用”,学生出现心理落差,从而选择跳槽或离职。
(五)职业价值取向受利益因素的影响较大
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当代大学生的就业观受到利益的驱使,导致绝大多数大学生的就业取向是以物质为中心的,他们只关注眼前的利益,待遇成为他们就业时首先要考虑的因素,他们普遍存在高就的心理,认为哪里钱多、活少,哪里就是天堂,他们很少会考虑到自己未来发展的问题,他们的职业目标总体上是比较模糊的。大学生平时谈得最多的话题就是毕业以后如何去挣大钱,希望自己在辛苦了几年以后能够好好享受生活,以弥补自己这几年的“损失”,而对于自己的整个人生发展,他们往往没有太多的思考。这种就业观直接导致边远省份、基层单位和中小民营企业无人问津。随着就业形势严峻程度的进一步加剧,就业难的问题更加突出,致使地方高校的毕业生在就业竞争中表现出自卑、羞怯、攀比和依赖等不良心理。
三、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对策
(一)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
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教师可在文化课教学中有意识地渗透,这对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有力的补充。文化课的教学内容通常都包含着丰富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材料,教师可利用文化课,与职业生涯规划教学同时进行。文化课是学生一直接触的,对学生来说,文化课是他们所熟悉的,不陌生的。文化课与职业生涯规划同时进行,拉近了学生与职业生
涯规划的距离,使学生感到职业生涯的规划不再是压力巨大的,目标虚无缥缈的。
(二)开设专职职业生涯规划指导部门。提高教师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水平
职业生涯规划关系到培养人才的质量。首先,高校要建立一支高素质的以职业指导教师、班主任及校领导和中层干部为主,心理咨询教师和其他学科教师为辅的职业指导师资队伍。对全体教师定期进行职业生涯设计培训,指导教师系统学习职业生涯设计理论,提高教师的职业指导能力。教师通过课堂教学、社会调查、主题班会等形式,使学生了解社会、了解就业形势、了解职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培养学生职业意识、就业意识、竞争意识;还可通过课堂教学、心理测试、咨询指导等形式,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职业兴趣、个性特点,使其选择适合的职业群或职业方向。其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具有全员参与性和全程性,要求普及到学校里的每一名学生和大学生活的每一个阶段。单纯靠教师课堂讲授很难完成,为更好的服务学生完成职业生涯规划,可以建立一支专、兼、聘相结合的多元化队伍。建立专门服务于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指导部门,加强面向个体的、个性化的、针对性强的一对一辅导。重视辅导员职业生挫规划指导能力的培养,为辅导员制定详细的培养和训练计划,提供学习机会.切实提高职业生涯规划的指导水平.充分发挥辅导员住学生群休中的影响优势。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加大聘请职业生涯规划专业人才的度。
(三)引导学生正确、客观了解自我
了解自我是认识个人与社会间的关系的一个重要方面,是选择职业的依据。了解自我,就是指的了解生理的自我、心理的自我、理性的自我和社会的自我几个部分。生理的自我包括性别差异、身体素质、身体协调能力等;心理的自我包括性格、气质、意志、情感、一般能力、特殊能力、兴趣、态度、理想与价值观等,这是自我了解的最重要的方面;理性的自我包括对自我思维的方式和方法、知识水平、道德水平等的评价;社会的自我是对自己在社会上所扮演的生活角色、职业角色,在生活中的责任、义务、名誉,以及他人对自己的态度和自己对他人的态度等。要让学生对自己的职业生涯有清晰的认识,首先就是指导学生正确自我分析。教师可以通过设问方式引导学生认识自我和各种职业性格测试。让学生发现自己的优、弱势,了解自己的个性、脾气、爱好,发现自己独一无二的特质。让学生充分挖掘自身潜能,发挥自己的强项,找到自信,从而帮助学生确定有利于自己的生涯规划。
(四)提高大学生的职业核心竞争力
对于在校大学生而言,正确的价值观和以职业核心能力为主体的就业核心素质是求职竞争、入职发展和晋职成功的重要影响因素。高校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自我分析能力,帮助他们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大学生在校期间应对自己的职业生涯做出科学规划,在学业、社会实践和社团活动中分配好时间和精力,锻炼自己的人际交往能力,提高自身的就业核心素质。
(五)深入了解社会职业
了解职业世界是大学生择业的关键,主要是指以下几个方面:
1、了解劳动力市场供求的一般状况。这主要包括全国与本地区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状况、就业机会等。
2、了解国家和本地区国民经济的发展情况、国家近几年宏观经济政策及对行业更新的影响、职业的种类及其分类特点,以及现代职业的发展趋势等。
3、了解各种具体职业的性质、资格要求(包括年龄要求、性别限制、专业及教育程度、身体条件及其他特殊能力等)、报酬、晋升机会,以及该职业对社会的贡献及重要性。
(六)提早了解职业信息
掌握丰富的信息是职业决策的重要条件,提早了解职业信息,就是在人才和社会之间架起了纽带和桥梁。由于供求信息经常处于变化之中,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不同的地区、不同的时间,职业岗位的空缺与求职者人数等情况都在发生变化。求职者迫切需要得到关于就业市场的供求信息,作为职业定向的现实依据。
(七)深入了解就业政策
就业政策是影响就业市场供求关系和个人职业选择的重要因素,近几年,我国就业政策及劳动人事制度,随着社会政治经济体制的改革而变化比较迅速,为此,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应及时、准确地了解关新的就业政策,正确理解并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就业制度和就业方式。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论文19
自1996年取消大学毕业生分配、1999年高校实行扩招政策以来,高等教育已由精英化走向大众化,大学生面临的就业竞争愈加激烈。中国社会科学网显示,2016年应届毕业生已突破760万,创历史新高。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上出现了“盲目择业”“高违约率”“高就业成本”等问题,用人单位缺少“想聘之才”、学生“无业可就”。职业生涯规划是对人才与职业进行匹配与再规划的过程,有利于促进大学生的充分就业与社会的和谐稳定,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对大学生本人、高校和社会都具有重要意义。同时,职业生涯规划作为一个具有时代性的概念,必须与时代背景相结合,才能发挥出与时俱进的实际效力。自李总理在2015年夏季达沃斯论坛上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以来,“双创”备受重视,“双创”不仅表现为一种行为模式,更是一种思维方式、一种时代精神。面对“双创”的新背景,职业生涯规划在发展的同时也体现出一些新的问题,相关配套措施亟待提出,以助益于个人、社会、时代的发展。基于对江苏省某211高校的调研,发现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在个人、高校组织环境、家庭等方面仍存在一定问题,尤其是缺乏与时代的对接,缺乏“双创”精神的融入,相关解决措施刻不容缓。
一、存在的问题
1.大学生规划意识差,自我认知不准确
调查结果显示相当一部分学生缺乏明确的职业生涯规划,部分学生视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为虚设,甚至出现严重的旷课现象,指导活动参率低,职业生涯规划意识薄弱。许多学生现有目标不甚明确,不少大三、大四的学生在考研、考事业编与进企业之间犹疑不定。很多大一、大二阶段的学生还保持着学生气浓重的思维方式,觉得职业生涯规划与自己关系不大,到了大三、大四阶段,由于职业生涯规划的不科学,职业意识、竞争意识的不足,很多学生难以适应从学生角色到社会人角色的转变,常因错失良机而造成遗憾。
在自我认知方面,许多同学的自我分析缺乏科学性,没有进行过MBTI性格类型分析等专业测验,对自身的性格、爱好、能力等情况缺少准确把握,这直接导致自我定位与职业环境衔接的错位,部分学生不能结合自身条件与专业能力作出最合适的职业选择,导致了专业优势的低效发挥或错发挥,这也是“就业难”与“用工荒”两大社会问题的主要成因。
2.规划与行动缺乏转化对接
职业生涯规划不仅包括测定、分析的过程,还包括对既定目标的执行,规划与行动之间的转接效果直接关系到规划的检验与调整。职业生涯规划最终目的是成功就业,在实践中脚踏实地完成阶段性目标是落实规划的根本方法,“沿着一个既定的职业序列进行升迁,才能走出一条顺畅、成功的职业发展之路。”[1]一些同学热衷于用考证来完善“装备”,将时间大量放在考证上,但以考证代替实践能力的做法需要矫正,实践能力直接关系到着手相关工作之后适应的速度和发展的质量,在前期也会影响到规划中目标的制定。实际行动对规划的现实性转化不仅可以帮助大学生积累经验,增强在相关领域的能力,及时补齐短板,更重要的是可以让自己进行一次“真刀真枪”的再发现过程,通过在不同工作环境中得到的各种工作经历来清晰地认识自我,同时注意自己的感受及对这些经验的反应,即时进行职业生涯规划调整,避免错就业、先就业再择业等问题。
3.大学生创新思维有待加强,学校指导措施相对传统
职业生涯规划作为一个历史的概念早已有之,但其作为一种现时的行为具有特殊的时代背景。“双创”、“互联网+”、工业4.0、信息化的迅速发展都展现了创新思维的生命力,李总理更是在公开场合发出“大众创業,万众创新”的号召,一切都昭示着这是个创新的时代,职业生涯规划必须注重创新思维。“‘双创’是经济新常态下国家的战略性政策,是创业者在创业过程中一种创新行为,更是一种思维方式,是未实施创业者的一种可被培育的创业潜质。”[2]创业精神既包含“创业”送种行为层面,更包含“精神”这种思维层面。目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存在扎堆现象,考研千军过独木桥,创业者显得寥寥,在某种程度上体现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创新思维的欠缺。
从学校层面来说,职业生涯规划体系整体已近完备,但若能更具创新性则可以更上一层楼,更有利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以就业指导课程为例,主要还是注重基础知识的传授,虽然学生的规划能力显著提高,但不免产生“千划一面”的局面。技巧性的讲授是应对择业问题的基石,创新思维的培养则终身受益。
4.校企对接仍待加强,家庭发挥作用有限
社会提供给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方面的帮助还有限,由于大学生与社会的接触较少,处在象牙塔之中的大学生缺乏接触社会的途径,校企对接本应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最佳途径,但当前的校企对接仍待加强,学校与企业在学生的培养模式等方面存在冲突,甚至学校培养的学生不符合企业要求,企业要求的员工难以在学校里便得到锻炼,加剧了学校与社会之间的脱节。
家庭因素对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时有着重要影响,但其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发挥的作用却有限。一则当前大学生常年在校,与父母交流有限,二则大学生往往自立意识较强,有部分受访者甚至表示自己在职业生涯规划时几乎只是通知父母而已,并没有与父母进行探讨,三则随着时代的发展,当前部分学生家长观念上也显得落伍,父母的择业观与孩子的就业观之间存在一定的代沟,种种原因使得家庭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难以发挥自身的独特作用。
二、解决的对策
1.加强职业生涯规划观念的普及,提高专业测评系统的使用效率
加强宣传教育,强化学生的规划意识。学生自身要广泛涉猎相关讯息,结合自身需求积极参与相关活动,主动加强个人职业生涯管理,确立适宜的职业目标;家庭应主动提供支持与引导;学校对于就业指导课程的开设应适当提前,避免毕业前临时突击,创新相关讲座与活动,推进导师制建设,提高学生的参与热情。
提高专业职业测评系统的利用率,虽然专业测评系统已在学校普及,但其利用实效有待提高。改善并推进网络平台测评服务,提升时效性和便捷度;为学生提供配套的精品化测试,使其能够第一时间了解就业创业动向,依据自身情况作出判断和选择;以职业测评系统为基础开展深入式疏导。职业测评系统虽然可以帮助学生获得对“人职匹配”的基本认识,但完全以数据为行动指南则就违背初衷了,指导教师要结合专业测评报告与学生实际情况作出分析、进行深入疏导。
2.提高规划与行动的契合度
在大体确定职业生涯规划后,大学生要注重规划向行动的转化,脚踏实地努力,避免眼高手低、计划与行动脱节的问题。首先,要学会对目标进行阶段性地拆解、划分,很多同学面对遥远的职业目标感觉无从下手,其实万事开头难,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要学会将规划细化,从而提高可行度,自然就不会望而却步了。其次,加强对信息的敏感度,关注校内外的实践岗位信息,比如校内顶岗实习、勤工助学,各学院校外合作企业等,要密切关注、善于利用这些信息,选择与自己职业生涯规划相匹配的实践岗位锻炼自己。另外,要学会在实践中检验和调整自己的规划,在行动中不断检验自身与职业的匹配度,及时作出修正。
3.注重创新思维的培育
创新思维的培育既有赖于个体日积月累的训练,也需要学校的重视和引导。
个人要打破对“双创”理解的误区,“双创”的灵魂是一种创新精神,不是创业者的专利。因此必须注重联系时代背景,培养自己的创新思维、自主意识。在认识事物方面,培养多角度思考的习惯,在千军万马的竞技中另辟蹊径;在信息获取方面,把准时代脉搏,培养自己适应时代的素质;在规划方面,树立自主意识,不要人云亦云;在规划的具体内容方面,要敢于对目标、要素、实现方式等方面作出创新。
学校在职业生涯规划指导过程中也要注意推陈出新,推進知识传导与精神培育双线并行,知识授予不是最终目的,精神熏染才是意义。这种创新体现在指导过程的方方面面,在指导思维方面,突破传统桎梏,注意时代性与个性化;在课程设置方面,除了传统的技能教授,要注意创新性内容的引入;讲座与活动方面,要增强互动性与启发性;尽量多提供一些可塑性强或者挑战性高的实践岗位,而不是简单的机械化操作。
4.促进校企对接,发挥家庭作用
社会要提供给大学生更多的实习岗位,在实践层面上帮助大学生更好地验证自身职业生涯规划的可行性,而不是大学生在象牙塔内闭门造车。企业主动走进校园,为大学生开展必要讲座,并给大学生提供相应的实习机会;学校则应欢迎企业的到来,允许企业开展各类活动,提供场地、宣传等方面的支持,使得企业能够在大学里招聘到合适的实习生,大学生也能有优质的实习机会进行实践,形成良性互动的局面,“学校和企业要紧密联系,相互对接,不断创新我国人才培养新机制。”[3]
进一步发挥家庭在职业生涯规划中的作用,从大学生自身而言,要加强与父母沟通,主动将自己的职业规划与父母交流,认真聆听父母的建议,获取其支持与鼓励,合力完善细节,改正不足之处。从父母来说,要改变传统观念,尊重孩子对于自身职业的规划,而不是简单地否定或代规划,要将自己定位为辅助角色,帮助孩子完善职业规划,耐心沟通,避免引发孩子逆反心理。
三、结语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作为人生规划的重要环节,是个人成长成才的关键,而大学生作为未来之星与民族希望,其职业生涯规划的社会价值亦不可估量。职业生涯规划这一老生常谈的话题在当前新背景下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必须相时而动,探讨与时俱进的新思路、新对策,焕发其新时代下推进个人发展与社会建设的新活力。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论文20
摘要:本文根据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存在的认识片面、精细化管理要求不够具体的现状,从大一新生刚一入学亟需解决的职业生涯规划的问题和解决办法入手,利用实证分析与理论分析相结合以及调查研究的方法,探讨解决问题的办法和途径。
关键词:精细化;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管理模式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是大学生在大学阶段客观认识自我、树立正确世界观的途径,是实现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关键因素。
一、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现状
(一)对职业生涯规划认识片面
许多大学生缺乏职业生涯规划意识,对自己的职业定位模糊,盲目跟风,听凭家长支配的现象严重。辅导员在工作中以开展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讲座为重点,缺少与学生一对一的沟通和指导。[1]
(二)精细化管理模式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要求不高
许多高校对作为思想政治教育重要一环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要求甚少,没有做到精细中的再精细。[2]
二、实施方法与过程
(一)因材施教,分类指导,做精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工作体系
新生刚来的第一个学期,我们会按照专业的不同,请权威的专业课老师进行专业思想教育。然后,再与每位学生做深入细致的交谈,根据他们的职业兴趣、性格、职业价值观的不同进行分类,对在交谈过程中发现的不够自信、家庭贫困、心理问题较大的学生,对其今后的职业生涯规划给予特别的关注,然后再根据每个人的具体情况做好职业生涯规划档案,日后还将补充他们的日常表现和奖惩情况,以便为将来的职业选择提供依据。[3]
(二)实践拓展,职业训练,做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职业定位
要想达到人职匹配度最高的有效途径就是参加素质比赛,通过实战,找到自己的兴趣和能力所在,进而确定自己未来的职业发展道路。具体做法是:在大一时,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种社团、学生会、演讲赛、写作比赛、规划大赛等,发现个人兴趣所在,开拓视野,培养各种能力;大二时,参加专业性的社会实践,增强动手能力,发现职业兴趣,进行生涯人物访谈;大三时,着重强调专业知识的重要性以及与之相配套的职业能力的培养,进一步树立择业理念,鼓励其到企业去实践实习,增强其社会适应能力;大四时,举办一次制作简历大赛、一场模拟招聘和就业心理调适讲座,让学生在身临其境中真学,真会,真用。[4]
(三)细致入微,方式多样,做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操作过程
大学生的性格、职业兴趣及价值观是长时间形成的,所以,要想真正发现并了解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更需要细致周到的工作。具体做法是,与往届生源相比较,找出共性和相同点;与学生进行充分沟通。利用微信、微博、QQ、博客、主题班会、走访宿舍等多种途径与学生进行充分的交流,对学生的兴趣、性格、价值观等充分地加以掌握,从而对其职业生涯进行有效的指导。[5]
(四)有的放矢,目标明确,做实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实际效果
定期深入课堂、比赛现场、宿舍等进行走访、调研,检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实际执行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尽早落实,使其由感性的接触上升到理性的判断和分析。定期与家长联系,检查其职业生涯的执行情况,让大学生的职业规划得以有效落实;以问卷、电话访谈的方式对毕业生的就业满意度、职业生涯情况进行调查,以检验大学四年的职业生涯规划效果。[6]
三、主要成效与经验
精细化管理模式下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为学生能够成功就业提供了保障,为其今后职业生涯的发展提供了方向。以本校软件学院2008届毕业生为例,据不完全统计,其初次就业率为90%以上,专升本的比例为15%,两年后一人考上中科院硕士研究生,近80%的学生通过规划成功转到非软件行业。
精细化管理模式下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并不能实现职业发展的一步到位,但它确实为在校大学生的大学生活提供了规范和约束,为其今后的职业发展提供了借鉴和标准,为其成功求职做了必要的心理准备,是其职业能力、应变和决策技能提升的关键因素。[7]
精细化管理模式下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要将职业生涯规划的诸多方面做精,做准,做细,做实;要将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实施全方位指导;要将面向全体与面向个别相结合,进行因材施教的指导。
四、加强和改进措施
(一)加强对大学生就业调查的指导,特别是在调查报告的选题,撰写方面要与专业相结合,请专业老师进行指导。要注重质量,讲求实际效果。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学生只有亲自动手动脑发现与专业相关的素材,接触与专业相关的知识、行业背景,才能更好地了解职业背后的诸多秘密,由表及里地看待问题,为进一步的规划做出准确判断。
(二)加强实践基地、实习基地、就业基地的数量和质量建设,给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实践平台。大二大三的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愿望强烈,但由于经验太少,对企业缺乏基本判断力,存在安全隐患。各种实践实习基地的增加可以为更多同学提供平台和锻炼的机会,使其大大增强了职业判断力,缩短了毕业后与新工作接触的磨合期。[8]
(三)增强亲和力,促进与学生的良好关系的建立。指导工作需要投入大量的感情,用心倾听他们的心声,不急不躁,宽厚仁慈,让学生充分地感受到自己的亲和力和说服力。所以,教师在工作中要不断提高自己的忍耐力。[9]
(四)创新工作方式,改进工作思路,提高语言表达水平,增强文字感染力。有些教师的微博、博客虽已开通,但点击率不高,这与发帖的内容不够新,工作方式比较陈旧有关,缺少吸引人的亮点,没有使其成为学生们经常光顾的主战场,因此,除了增加宣传外,还要充实一些学生们比较关心的热点问题,切实为学生们解决实际困难。[10]
(五)不断提高自己职业生涯规划课的讲课水平,用更好的表达感染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理论是做好职业指导的基础,因此,要加强理论学习,让自己更具职业眼光,对学生进行精准指导,最终实现预期的教学目的。
[参考文献]
[1]张氢.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探析[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9(9).
[2]张瑞红.高校辅导员工作精细化管理的探索与实践[J].东方文化研究,2013(6).
[3]韦琨.辅导员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J].河南教育,2009(10).
[4]刘华利.构建“四位一体”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模式的探索[J].社会科学家,2009(5).
[5]余信丰.基于辅导员工作视角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研究[J].出国与就业,2010(10).
[6]毛剑.精细化管理应用于辅导员工作的几点思考[J].科学管理,2012(29).
[7]余玉湖.转型期地方性高校辅导员精细化工作路径[J].武夷学院学报,2011(3).
[8]陈国华.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模式探索[J].中外企业家,2010(4).
[9]姚伟龙.试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辅导体系[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9(2).
[10]康胜.论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有机结合[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08(10).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论文21
论文摘要:对贫困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现状进行分析,探讨团体辅导在贫困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所起的作用和具体应用,并提出了对团体辅导在促进贫困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的一些构想建议,以期为今后的研究起到一定的借鉴意义。
论文关键词:团体辅导;职业生涯规划;贫困大学生
近年来,我国大学生就业问题日益严峻,而贫困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更是让人担忧。据不完全统计,高校家庭经济困难毕业生的就业率一般要低于全校平均就业率约10个百分点。因此,高校越来越重视对大学生尤其是贫困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团体辅导由于其自身特殊优势已成为学校学生辅导工作的一个新趋势,本文将结合对贫困大学生开展职业生涯规划团体辅导过程中所积累的经验,对团体辅导在贫困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的应用进行探讨。
一、当前贫困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现状
职业生涯规划是指根据对自身的主观因素和客观环境的分析,确立自己的职业以及按照一定的时间制定相应的工作、培训和教育计划,并采取必要的行动实现职业生涯目标的过程。由于贫困大学生的特殊性,在职业生涯规划时往往存在一系列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自我认知模糊,职业准备不到位
职业生涯规划是建立在对自己充分认识的基础上,自我认识是个体进行职业生涯发展的基石。然而由于家庭经济条件的困扰,许多贫困大学生在对自我认知上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偏差。这种偏差集中表现在没有准确的了解自己的价值观、能力、个性、兴趣等要素,对自我认知十分模糊。如此,便对其职业生涯规划造成较多的障碍,许多贫困大学生不了解自己到底喜欢什么职业、适合什么职业,并不能结合对自我认知进行有针对性的学习和实践,导致日后就业时准备的不充分。
2.就业取向功利,职业定位不合理
受特殊成长环境的影响,贫困大学生大都肩负着整个家庭的希望,他们渴望用知识改变命运,对就业抱有较高的期望值。贫困大学生的就业价值取向功利,过分看重经济因素,有调查表明,贫困大学生多把职业目标放在“三大”(大城市、大企业、大机关)和“三高”(高收入、高福利、高地位)单位,而忽视了经济欠发达地区和中小企业单位。职业定位的不合理,反而会使贫困大学生失去了很多合适的就业机会,也影响了贫困大学生的顺利就业。
3.自卑心理严重,求职信心不足
由于家庭经济条件的限制,物质生活相对匮乏,贫困大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所具备的综合素质和社会资源处于弱势,许多贫困大学生出现了严重的自卑心理。近年来,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有着严重自卑心理的贫困大学生更是认为自己处处不如别人,对前途感到迷茫和无所适从,没有信心面对严峻就业形势的挑战,这对其顺利的求职就业带来了较大的阻碍。
4.缺乏针对贫困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相关指导
目前,我国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尚处于探索发展阶段,未能针对不同特质学生的需求制定相适宜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尤其缺乏为贫困大学生提供一套切实可行的就业指导方式和手段。在对大学生进行职业规划指导时,我国大部分高校都沿用传统的知识授课模式,这种模式不仅生硬单一,实效性和针对性较弱,也缺乏具备专业理论深度和实践应用的方法,职业指导效果不尽如意。
二、团体辅导的含义及其积极作用
团体辅导(Groupguidance)是在团体情景下进行的一种心理咨询形式,它通过团体内人际交互作用,促使个体在交往中通过观察、学习、体验、认识自我、探讨自我、接纳自我,调整改善与他人的关系,学习新的态度与行为方式,以发展良好的适应的助人过程。
职业生涯规划团体辅导是大学生职业指导的一种新兴模式。贫困大学生职业生涯团体辅导是在团体工作者的带领下,由一群在职业生涯规划方面有共同需要和问题的贫困大学生共同参与,通过一定的活动与人际互动,相互启发、诱导、支持、鼓励,令成员在互动体验中成长、学习并改进其观念、态度和行为方式的一种心理辅导形式。
团体辅导因其自身具有的优点,在对贫困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过程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团体辅导在贫困大学生职业生涯设计过程中的优点和作用表现如下:
1.勇敢直视贫困,正确接纳自我
许多贫困大学生都不能以正确的态度认识贫困,他们往往会认为这是自己的不幸,有的甚至会抱怨父母的无能、抱怨命运的不公,并在贫困的阴影下排斥自我,不愿意直视贫困。团体辅导通过将面临贫困的大学生聚集在一起,不仅可以让贫困大学生们在情感上找到共鸣,也可以汲取互相支撑的精神力量。同时,通过品学兼优贫困大学生的现身说法,帮助团体成员正视贫困、直面贫困、感恩贫困。
2.宣泄负面情绪,促进心理健康
贫困大学生要面对着比非贫困大学生更多的压力和挑战,所以在日常的学习、生活和求职就业过程中,更容易出现焦虑、紧张、抑郁、嫉妒等负面情绪,心理状态极不稳定,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团体辅导通过创造一个自由、安全、真诚、温暖的氛围,在开展团体辅导活动的过程中,通过相互的交流与彼此的理解与支持,使得贫困大学生可以最大程度的开放自己,宣泄压抑已久的消极情绪,使心理压力得到很好地释放,促进其心理健康发展。
3.准确自我定位,明确职业目标
职业生涯规划团体辅导可以帮助贫困大学生全面认识自我,矫正贫困大学生对自我认知的偏差,使贫困大学生真正认识到自己的兴趣,了解自己独特的个性特征,对自己的气质、能力、知识和技能等方面也有明晰的把握,准确的进行自我定位。在准确定位的基础上,以每个学期为单位制定具体可操作的目标,并为实现目标而做好规划。
4.提升综合能力,支持职业生涯发展
有计划、有步骤地按照不同的单元主题设置对贫困大学生开展职业生涯团体辅导,可以提升及培养贫困大学生的综合能力。在开展团体活动的过程中,培养贫困大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与人协调沟通的能力、时间管理能力等,不断挖掘自身的潜能,使其能更加符合社会的需要,为其顺利的择业就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贫困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团体辅导的应用设计
团体辅导不同于传统型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设计模式,其强调团体活动中人际互动对个体的影响。以大一学生为例进行团体辅导,通过八次团体活动来完成辅导,可以设计如下职业生涯规划活动方案。
1.组建团体
在此阶段,以自愿报名的形式组建贫困大学生职业生涯辅导团体,招募对象为一年级的贫困大学生,团体成员为8~14名。通过面谈,对其进行筛选,同时考虑到团体成员的广泛性,综合考虑性别及专业等因素,确认成员具备较强的职业生涯探索愿望,能够投入和融入团体。在团体组建以后,在正式开展团体辅导前,组织全体成员的见面会,介绍团体辅导相关知识及本次团辅的相关内容形式,促进成员间对团体的熟悉了解。
2.团体活动整体设计
贫困大学生职业生涯团体辅导是在心理咨询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团体活动、交流分享、角色扮演、量表测试、心理绘画、心理冥想、案例分析等促使贫困大学生更好的分析自我,了解职业。其总体目标是提高贫困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意识与水平,提高贫困大学生就业信心与能力,为未来的自我实现打下基础。团体辅导包括:开始阶段、中间运作阶段、结束阶段,本次团体辅导共分为八个单元,每周举行一次,每次时间为120~150分钟,每个单元都有各自的主题,以建立信任、自我认识探索、认识职业世界、选择目标、提高决策能力、潜力开发、制定规划、实际行动为主线,相互为基础,步步为营。
3.团体辅导具体进程
贫困大学生职业生涯团体辅导共进行八次活动,每次为一个单元,具体安排如下:
第一单元:未雨绸缪定航向。目标:主要是激发个人参与活动的兴趣、成员相互认识、建立互动关系、形成团体、澄清团体目标、建立团体规范并唤起成员对职业生涯进行规划的意识。主要内容和活动:滚雪球;棒打薄情郎;认识职业生涯规划;订立团体契约;秘密小天使。
第二单元:职业生涯面面观。目标:让成员进一步体会团体的力量、认识生涯与生涯发展、了解生涯规划的意义与重要性。主要内容和活动:兔子舞;职业大猜想;我的理想和专业;生涯的十字路口;分享生涯规划的意义。
第三单元:遇见未知的自己。目标:通过团体活动,让小组成员了解自我、认识自我,协助成员了解自己的气质、性格与职业兴趣类型,为未来职业的选择做参考。主要内容和活动:猜猜我是谁;我的柑橘;气质与气质量表测评;性格与MBTI测评;霍兰德职业兴趣测量。
第四单元:人贵有自知之明。目标:协助成员进行工作价值观探索,探讨工作对个人的影响,澄清成员的价值观,了解价值观与专业、兴趣的关系。主要内容和活动:蜈蚣翻身;价值观大拍卖;生存选择;人生的最后时刻;总结。
第五单元:天生我才必有用。目标:帮助成员肯定自己的能力,进一步肯定自己,加强生涯决策信心,协助成员自我了解,发现优点,提高成员的自信心。主要内容和活动:青蛙跳水;我的潜力有多大;同舟共济;优点轰炸;自我寻宝。
第六单元:一寸光阴一寸金。目标:帮助成员更有效的掌握及运用时间,在生涯规划上掌握主动,协助成员确定职业目标、规划大学生活。主要内容和活动:我的时钟;生涯幻游;自测管理时间的现状;我的时间表;ABC时间管理;如何管理我的时间。
第七单元:小荷才露尖尖角。目标:鼓励和协助团体成员积极挖掘自身资源,正确面对贫困和挫折,协助成员在知己知彼的基础上进行科学合理的生涯规划。主要内容和活动:松鼠与大树;命运之牌;感恩贫困;职业生涯规划。
第八单元:我的未来不是梦。目标:引导成员分享前面几单元的团体经验、评估团体效果、整理团体收获,学会利用现有资源感知幸福、笑迎未来,协助成员调整团体结束的心情。主要内容和活动:热座;揭秘秘密小天使;成长雕塑;真情祝福;大团圆。
四、团体辅导在促进贫困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的思考
团体辅导在贫困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其操作的方法也简单易行,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现实推广意义。通过实践总结,就目前团体辅导在贫困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的作用和现实状况而言,其应在以下几个方面发展完善:
1.不断提高职业生涯团体辅导人员的综合素质
团体辅导对组织者和指导教师的素质尤其是专业素质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指导教师专业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团体辅导在贫困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作用的发挥及结果的实现。具备专业知识功底、娴熟的辅导技术及丰富经验的团体指导者才能有效带动团体气氛,达到良好的团体互动效果。团体领导者是促进、活化和维持团体的重要角色,所以在实施职业规划团体辅导中,领导者应熟练掌握职业规划教育必需的人职匹配理论、生涯发展理论、MBTI职业性格理论等职业理论,并不断提升团体辅导技术,提高教师的自身综合素质,保障团体辅导的良好效果。
2.注重营造安全、温暖、团结的团队氛围
贫困大学生职业生涯团体辅导是希望帮助贫困大学生摆脱因家境贫困而带来的职业规划困扰,应努力营造团体安全、温暖、团结的氛围,使得团体成员能够感到自在和开放。团体辅导活动场地的选择应避免在户外及嘈杂喧闹且人流量大的地方,注重保障团队成员的隐私;团体辅导室的布置要整洁温馨,使得团队成员能很好的放松自我;团体辅导时,签署团队规则制度,强调保密性,使成员获得足够的心理安全感。良好的团队氛围有利于成员在活动中敞开心扉,袒露心理问题,获得成长。
3.合理安排团体辅导,有效提高辅导效率
要合理安排团体辅导,注重考虑辅导时间和人数,借以提高辅导效率。每次团体辅导的时间间隔不要太久,以每周一次连续进行较佳,一次团体辅导以120~150分钟为宜。要仔细掌握好时间,时间过短会使参与的学生感觉获益感不高,影响下一次参加的积极性;时间过长,会耽误学生学习时间、影响其生活(如晚上寝室熄灯)等,造成其焦虑不安,影响团队效果。团体辅导人数应控制在8~14人为宜,既可以有利于团体辅导教师对每位团体成员的有效关注,也可以产生良好的团体动力以互相支持。
4.加强追踪辅导,建立个别辅导网络
加强追踪辅导,建立个别辅导网络,有利于对团体成员进行进一步的追踪和干预。如成立团体辅导小组成员QQ群,便于团体辅导结束后持续追踪辅导和相互帮助,巩固成果和成员间的感情,也有利于持续追踪辅导。同时在团体辅导结束后的不同学期,应该安排与团体成员的面谈,了解成员的日常生活、学习、工作中的情况,给予成员持续的鼓励和支持,使得团体辅导的效果能够良好的巩固和持续。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论文22
1、引言
很多大学生在毕业的时候不知所措,不知道自己该如何选择自己从事的方向。在实际的工作中,管理者对这些刚毕业的新员工的选择与配置往往具有很大的主观性和模糊性,但却有着一定的合理性。对于一名大学生来说如何将这种看似将命运交给管理者来决定的方式改变成将命运掌握在自己的手中呢?这就需要做职业生涯规划。本模型依据几家世界知名500强企业的新进员工安排模式,通过模糊变换理论,得出毕业生最佳企业需求岗位。从而更加容易的让毕业生找到合适自己的工作。
2、数学模型
企业中任一岗位都要求员工具有相应的基本素质,而这些基本素质是否具备是非常关键的因素。用表示需要考虑的员工基本素质,Q表示基本素质集合,则Q={q1,q2,……,qn}而企业中不同的岗位根据其特点自身具有不同的基本素质要求。而一个毕业生往往程度不同地具备几个或更多的基本素质,即单个毕业生的素质集合可表示为一个Q的模糊子集。
2-1对毕业生进行较客观的评价
设学生在毕业前,由学校关人事专家对每一名毕业生进行评价。其中对毕业生A进行单因素评判,如表1所示。
2-2建立岗位素质需求矩阵不同的工作岗位
对于每一项基本素质的要求是不一样的。例如:“语言表达能力”这项基本素质指标,对于公关人员显得非常重要,而对于档案管理员不是很重要。因此,基本素质集合中的任一元素与企业中所设的每个岗位均有一定的关系,仅其程度不同。由于企业环境的复杂性,这种关系往往是模糊的,但又是可以被人明确判断的。本文将这种关系记为R(实际应用中由企业专家组、职位设计人员依据日常管理记录与企业特征制定或修改)。此矩阵的引入在较大程度上消除了在竞争上岗中个别人为因素的干扰。
2-3模糊数学
方法求解本文进行分析的目的是寻找该毕业生所适合的工作岗位次序(排序最前的为此人的最佳岗位)。数学提法为:已知R与A,求A与Ji的关系。记D={d1,d2,……,dK},其中(1,2,……,)idi=k表示岗位对员工A的需求程度,由模糊变换理论可知:
对此数学模型分析如下:在岗位分配中职位对学生的需求程度取决于若岗位对需求很大,则中所具备的基本素质的隶属度应很大,且此基本素质与岗位的关系程度也很大,若对的需求很小,则其他值依次应很小。此结论与实际工作是相符的。
3、应用实例
某学校对即将毕业的学生进行了人事考察。现设评判的基本素质集合Q={政策法规1(q),同学评价2(q),语言表达3(q),学习能力4(q),文字功底5(q),忠诚度6(q),健康程度7(q),五官相貌8(q),文化水平9(q),财务知识10(q)}现提供的岗位集合为V={一般管理人员1(J),公关人员2(J),秘书3(J),会计事务员4(J),接待员5(J),档案员6(J),维修人员7(J),电话操作员8(J),一般体力劳动者9(J),警务人员10(J)}。
3。1对毕业生A的较客观评价现对毕业生A由10个专家进行单因素评价,相应得到评判矩阵C:
3。2模糊数学求解由此可见,对于毕业生A最恰当的岗位是一般管理者(1J),其次是会计事务员(4J),最不恰当的岗位是秘书(3J)、一般体力劳动者(9J)和警务人员(10J)。这与实际工作中的情况是吻合的,能给高层管理者提供决策的依据。
4、结论
通过对以上模型的研究与实例分析可以看出,采用此模型可以很好地将企业管理中各管理者的日常经验与即将毕业的大学生正确对待自身素质有效的结合起来;在很大程度上消除了人为因素,既尊重员工个体特征又考虑到企业岗位特征,找到两者的最佳结合点,实现了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的有效结合,整个过程均可通过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实现,可操作性强。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论文23
伴随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进程,大学生就业难题日益加剧。在促进学生就业方面,高校在就业指导工作中要更加重视学生职业生涯教育,以增强大学毕业生就业所需的竞争力和适应性,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率。由于各种原因,许多大学生缺乏对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缺乏职业生涯规划的技巧,以致不能充分发挥职业生涯规划应有的作用。对此,建立和完善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一、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建设的重要意义
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建设对学生、学校及社会,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1)对学生而言。高校学生正处于从职业生涯探索阶段向确立阶段转换的时期,其主要任务是通过职业生涯探索,明确职业发展方向,并完成具体的职业规划和准备工作。
(2)对学校而言。职业生涯教育有助于高校树立自己的品牌,提高学校竞争能力。
(3)对社会而言。建立健全职业生涯教育体系,有利于满足社会对高等人才的需求,减少社会人力资本的浪费;有利于控制人才在市场上的高流动性及流动的无序性。
二、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建设的基本原则,主要有如下四个方面:
(一)全程化系统教育与阶段化重点教育相结合。职业生涯教育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应该有计划、循序渐进地开展。职业生涯教育不能仅针对应届毕业生,而是应该把职业生涯教育贯穿于大学全程,分阶段、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教育。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大致可分为新生入学教育、专业教育和毕业教育等三个阶段。
(二)理论教学与实践实训相结合。职业生涯教育具有很强的实践性,不仅要传授大学生一定的理论知识和思想观念,更重要的是指导学生具体应用所学知识规划与实践自己的职业生涯。
职业生涯教育应在学生的学习实践、校内实训和社会实践中进行,并在实践实训中得到检验与修正。
(三)群体辅导与个体辅导相结合。群体教学辅导主要起到传授理论知识的作用,具体到每个学生的人生定位和职业道路的选择时,则更需要有针对性的个体辅导。由于职业生涯教育的对象是大学生群体,群体教育既有共性的问题,又有个体的差异。
(四)全员化与专业化相结合。职业生涯教育全员化,是指在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过程中,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学生、学校、社会、用人单位及家庭共同参与的,多层次、全方位的教育体系。职业生涯教育既是一门理论性、实践性、操作性很强的学科,又是一项专业性和系统性很强的工作,这就要求有专业化的专家队伍来建设与实施。
三、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建设的具体内容
在坚持上述基本建设原则的基础上,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建设的具体内容包括如下五个方面。
(一)加强大学生职业生涯理论课程建设。高校职业生涯理论课程的开展,应该根据各年级学生的不同特点分阶段地进行。
全程化的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
1、对一年级学生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和职业生涯规划能力,为将来制订职业目标打下基础。
2、对二、三年级的学生进行礼仪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和励志教育,锻炼和提高个人素养,实现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和就业竞争力的提升。
3、第三阶段。对四年级学生进行创业教育与求职技能培养,有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各种专项指导,引导毕业生及时转变角色适应社会。
(二)搭建开展职业生涯教育实践实训的平台。高校应该重点培养大学生满足社会需要的实际操作能力、社交能力、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及自我发展的终身学习能力等。学生应该在学校的支持下,有意识地参加各种实践实训活动,理论联系实际地培养自己适应工作和社会的能力,为将来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职业生涯教育应本着人性化、个性化教育的原则,根据每个学生自身的特点,为学生参与实践实训搭建平台。
(三)积极开展大学生体验式生涯教育。体验式生涯教育是指教育对象亲身介入实践活动,并在实践过程中获得新的知识、技能、态度的教育模式。传统式就业指导大都把教学与实践割裂开来,学生往往只是被动的接受,未能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开展体验式生涯教育,为学生提供一个注重体验的学习环境,使学生能够在亲身体验的基础上学习、观察反省与总结领会。
(四)积极开展针对性职业生涯教育。积极开展针对性职业生涯教育,可以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
1、积极开展职业咨询活动。具体到每个大学生时需要有个性化的咨询辅导。
2、积极组织相关的职业训练。职业训练可以采取组织社会实践、访问校友等形式进行。
3、积极实行学生导师制度。在新生进校时就开始实行学生导师制度,导师及时帮助解决学生在学习、生活、工作中遇到的问题。
(五)建设专业化职业生涯教育体系。要建设专业化职业生涯教育体系,首先,必须加强职业生涯教育的教材建设和课程建设。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应该被纳入学校正常的教学计划,明确规定职业生涯教育为大学生的必修课程,并根据全程化系统教育与阶段化重点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建立起一个目标明确、循序渐进、针对性强的完整的职业生涯教育课程体系。其次,必须加强职业生涯教育的机构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应依托高校就业指导服务中心或教务处,积极组建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教研室,具体负责全程职业生涯教育教学工作,其中包括制订课程计划和教学大纲、编写教材、教学管理及职业资源库建设等。同时,要按照专业化、专家化、职业化的要求加强业务培训,积极推进职业咨询师认证工作,不断提高职业生涯教育师资队伍的素质和水平。
参考文献:
[1]成克坚.新形势下构建高校多元化就业指导体系的思考[J].教育探索,2007,(7).
[2]程肇基,赓萍蓉,陈发云.大学生体验式生涯辅导及其实施举例[J].青年探索,2004,(6).
[3]李兵宽,刘启辉.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体系建设当议[J].中国高教研究,2005,(1).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论文24
近年来,随着社会对高素质实用型人才的需求,民办高校对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也显得非常必要。职业生涯规划在大学阶段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它指导着大学生在大学期间的生活、学习、活动和爱情等各个方面,大学阶段是职业发展的准备期,它帮助大学生在了解自我的基础上确定自己的职业方向、目标并制定相应的计划,避免就业的盲目性,为个人走向职业成功提供最有效率的途径。
一、职业生涯规划的发展历史
职业生涯规划最早起源于美国,从最早期的职业指导逐步发展为生涯辅导,职业指导也由静态、一次性完成转变为发展的、多次完成的职业选择。有“职业指导之父”之称的弗兰克·帕森斯(FrankParsons)1909年出版了《ChoosingAVocation》(《选择一个职业》),提出了人职匹配理论,准确的讲述了职业选择的三个重要因素:一是完全了解自己的属性;二是应该清楚知道职业选择成功的各种因素,所需要学习的知识,和在各种不同岗位上的优劣势;三是上述两点的有效平衡。同时帕森斯也成立了职业咨询机构指导青年人了解自己,了解职业,让自己的特点和职业岗位要求匹配,从此,职业指导开始系统化
二、职业生涯规划主要内涵
著名管理学家诺斯威尔(Rothwell)将职业生涯规划界定为一个人结合自身情况及眼前制约因素,为实现一生的职业理想目标而确定行动的方向,时间和方案,并进行相关努力的过程。我国学界普遍认为职业生涯规划是指个人与组织相结合,在对一个人职业生涯的主客观条件进行制定、分析、总结的基础上,对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特点进行综合分析与权衡,根据自己的职业倾向确定最佳的奋斗目标,并为突破这一目标作出行之有效的安排。由此看来,国内外学者对职业生涯规划的定义虽不尽相同,但无论哪种,都明确了职业定位是决定职业生涯成败的关键一步,亦是职业生涯规划的起点。那么对于大学生而言,大学期间就是他们的职业探索期,也是他们职业定位的关键期,应予以重视。
三、民办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发展现状及主要问题
目前,多数民办高校都已经有了关于展开就业工作的部门,并有专门的就业指导人员,尽管从业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但是民办高校的就业指导工作还是得以顺利开展。但伴随着就业形势的严峻性,它对于民办高校的就业指导工作部门也就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因此,更要加大高校的就业指导和职业生涯规划方面的师资力量建设,培养专业化的高素质师资队伍。
对于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来说,各级部门和教师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在优化自身结构和提高自己的素质的时候,较好的完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的任务,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完成好自身的职业规划,另外,还应该加强校内和企业之间的合作,让学生在企业的实践中得到锻炼,教师也应该将企业的需求和目前就业形势信息及时的传递给学生,让学生及时了解社会企业动态,为自身的职业生涯规划提供引导方向。
四、当代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意义
1.对大学生学习、生活和成长的意义
现如今的大学生是生长在20世纪最后10年的一批年轻人,是有鲜明的时代特点的“一代新人”,他们出生和成长在中国社会重要发展的10年。在这期间,国内外经济政治局势复杂多变,这一代人很难建立一个相对稳定的核心价值体系,这也使得他们对理想和信仰的认同变得多虑、多疑和多元,职业价值取向也日益多元化。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大学生已不再是以往的天之骄子,同样面临着严峻的就业问题。解决就业问题的一大途径就是做好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而有的大学生对职业规划的看法模糊不清,乃至存在误区:部分大学生认为国内外的政治经济形势变化太快,没有条件和办法做职业生涯规划,对本身的职业生涯规划抱有一种“变化比计划快”的悲观情绪;这种认识上的误区影响了职业规划教育在大学生中的顺利实施。案例显示,当大学毕业生在得到自己的第一份工作后,有一半的人选择在不到一年内更换工作;两年内流失率接近一大半。引起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就是很多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不科学、不正确、不与实践结合。因为没有基础的职业规划,很多大学生毕业后频繁换岗“跳槽”,有的则为了就业放弃自己的本专业。这些现象对大学生个人成才及社会的发展都是一种“优质的可持续发展的资源”的极大浪费。因此做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就有很重要的意义:
(1)职业生涯规划有利于大学生科学地规划自己的成长与发展,挖掘自己的潜能。大学阶段是大学生进入职业生涯的一个过渡期。职业规划教育就是以帮助大学生客观地认识自我为目的,将学习新知识、发展自身素质、提高本身能力和职业价值观有效地结合起来。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介入,可以帮助大学生自觉、自主地做好职业预备。
(2)职业生涯规划有助于大学毕业生成功实现就业。在新的就业制度下,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无疑会帮助大学生用正确的价值观、职业观参与求职择业活动,增强就业的能力,提供准确的求职的技巧,从而为大学毕业生顺利就业架起桥梁、铺平道路。
(3)职业生涯规划有利于大学生人生价值观的自我实现。一个人的一生中绝大部分精力都奉献在工作上,如果所自己的职业与兴趣相关,与能力相符,就会很开心的完成,并且孜孜不倦的努力,在职业实践中发现自己的价值并且实现它。但是面临就业的选择,怎样找到令人满意的工作,已经变成部分毕业生思考的重点。而职业生涯规划正是帮助大学生解决这一问题的途径和方法,从而为大学毕业生将来的职业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2.对构建和谐社会的意义
目前,虽然经济迅速发展,但是随着社会环境的艰难导致失业率居高不下。目前中小企业难以生存,而大公司以及著名的外企而又难以进入,高门槛限制了绝大多数的大学生,使得大学生对就业前景普遍持着悲观的态度,所以职业规划教育越来越成为大学生个人、家庭及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社会问题。
就业不仅仅是经济方面的问题,同时也是社会和政治方面的问题。就业问题不仅关系着民生更关系着社会稳定。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就是做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因此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不仅对大学生的成长成才有重要的意义,同时对我国构建和谐社会、坚定广大人民群众走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也具有普遍意义。
(1)能够缓解社会的就业问题。大学生是一个庞大的就业群体,若能够缓解就业形势,则对整个社会的就业会有很大的影响,同时也能提供一定的参考。
(2)引领社会就业风气的改善。良好的职业观不仅有利于大学生自身的发展,也会对大学生周边的人产生良好积极的影响。每个人都追求家庭幸福美满,事业成功。追求事业的成功,最终就是要实现个人的全面发展的目标。而这种欲望会激励人们去学习,并受周边优秀人士的影响,追求自我超越,自然而然就会营造出一种良好的竞争氛围,从而改善整个社会的就业观以及就业风气。
五、小结
做好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是引导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就业观念的重要一步,职业生涯规划有助于全面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避免学习的盲目性和被动性;规划个人的职业生涯,可以使职业目标和实施策略了然于心,能让学生在职业探索和发展中少走弯路,也能少遇到些挫折;同时,职业规划也能对大学生起到一定的鼓励作用,让大学生不断为实现自我价值而进取。大学生首先要清楚的了解到到生涯规划的重要,职业生涯规划的实践将伴随我们大部分时间,拥有成功的职业才能实现自己的价值以及完美的人生。所以,职业生涯规划的意義很重大。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论文25
摘要:生涯人物访谈是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中的一种创新型教学方法,本文从生涯人物访谈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中的的可行性、操作要点和影响三个方面,阐述了生涯人物访谈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中应用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生涯人物访谈;职业生涯规划课;大学生
Keywords:careerinterview;Occupationcareerplanningcourse;college
随着高校毕业生人数的迅速增加就业形式的日趋严峻,大学生就业难已经不再是大学生的个人问题,逐渐演化成社会问题,引起社会、学校、家庭及学生高度关注。面对大学生就业难,2007年,教育部办公厅下发了关于《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要求》的通知,明确提出将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工作作为一项重要的日常性工作来抓,要求从2008年起所有普通高校开设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并作为公共课纳入教学计划,以提高大学生的就业能力。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是促进大学生成才的有效途径,对加强大学生的知识探索和推动高校就业工作具有重要的作用。职业生涯人物访谈是近年来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中越来越常用的一种创新型方法,它主要使大学生通过与一定数量的职场人士(通常是自己感兴趣的目标职业从业者)面谈而获取关于一个行业、职业和单位“内部”信息的一种职业探索活动。
一、生涯人物访谈的可行性
(一)打破传统的教学方法
生涯人物访谈这种教学模式打破了以往教学中填鸭式灌输的教学方法,从传统的教学授课模式转化为融入社会实践的教学模式,展开以“提出问题”“寻找答案”“反思问题”为核心的教学模式,从而加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的针对性、实践性和社会性。实践教学是培养高校人才的重要环节,人物访谈作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的实践环节,让大学生在亲身体验和直面交流中对职业产生直观的感受,在互动教学的过程增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的实践性,加深学生对访谈职业的认识。
(二)搜集职业信息的有效渠道
目前,老师上课的讲解或网上资料的搜集是大学生了解职业的主要渠道,学生没有输出信息,大多的是被动接受,所以导致流通信息不足。职业生涯访谈是学生自己通过与职场专业人士面对面的访谈,有效帮助他们检验和修正以前获得的信息,并了解与未来工作有关的特殊问题或需要,而这些宝贵的信息是通过其它渠道难以获得的。
(三)锻炼学生各方面的能力
生涯人物访谈法可以对学生各方面的综合能力进行锻炼,基于此种方法的过称较为复杂,需要学生自己想办法,通过利用各种社会资源联系愿意接受访谈的生涯人物,并需要学生通过各种途径、事先搜集访谈所需资料并列好访谈提纲,这些是准备阶段,做好所有准备后,更重要的是需要学生在访谈沟通中做好详细记录,并在访谈结束后对访谈结果的信息进行提炼加工和总结。这整体的过程可以说对对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社交能力、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概括和反思的能力等等都是一种锻炼。而且,由于访谈资源有限,学生多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访谈,可以让学生在访谈过程中在团队中学会沟通协作、增强团队凝聚力,并且互相分享心得、承担结果,充分体验团队学习的氛围和特点。
二、生涯人物访谈法操作要点
(一)访谈之前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探索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基本原则和理论基础是“人职匹配”,提高学生“知己知彼”的能力是课程的一个重要目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倡导大学生在认识自我基础上寻找适合自我的工作岗位。
生涯人物访谈是“知彼”的方法之一,要想真正实现人职匹配,知彼必须建立在“知己”的基础上,所以学生进行必要的自我探索是访谈成功进行的基础。只有通过深层次的自我探索和自我剖析,对自我有了较深刻全面的认识时,大学生在进行生涯人物访谈的过程中才能收放自如,交流时对症下药,把握和收集自身所需的职业信息,使得该方法对学生的职业规划真正起到现实性的指导作用。
(二)合理选择生涯人物
生涯人物的选择要结构合理,不仅要考虑个人兴趣和专业相关度,而且要思索年龄和职位的比例性,既要有刚入入职场的菜鸟,也要有一定工作年限并取得了一定成绩的资深人士,并且后者更重要。由于学生社会资源有限,容易选取一些与他们同龄的师兄师姐们作为访谈对象,这种访谈对象虽然有助于学生了解作为新人可能会遇到的困惑和某个职业的进入门槛等,但由于这些人在职场中都还处于适应和摸索阶段,对职业的认知可能不够成熟,因此他们提供的信息只能作为一种参考。所以,选择访谈人物时应该优先考虑行业中的佼佼者或者是经验丰富的资深人士,他们工作时间长,心智更成熟,有较全面的职业认知,给出的建议和意见也会更为理性和客观。
决定了访谈对象,进行正式访谈之前,教师应指导学生通过各种渠道搜集了解生涯人物的相关信息。信息的搜集可以帮助学生了解访谈对象,有助于访谈过程中的互动,使生涯人物在接受访谈时愿意积极主动地透露更多有用的职业信息。访谈结束时,还可以请访谈对象再给自己推荐一些其他相关的生涯人物,这样可以以网状的方式拓展自己的职业认知领域,并积攒不同的社会资源。
(三)要善于掌控访谈过程
作为一个采访者,对访谈过程的掌控是非常重要的,这样才能获得自己想要的信息。在实际操作时,部分学生会面临一个问题:访谈对象非常健谈,喜欢按照自己的思路接受采访,并且这些人的经历往往非常丰富和有趣,此时学生要么是听得忘了自己的目的,要么是根本找不到转入正题的时机。访谈过程中,最关键的是学生应非常明确生涯人物访谈的目的,并且在访谈过程中要牢记这个目的。事先认真列出访谈提纲,一旦发现访谈对象将话题扯远了,应对照提纲适时地将访谈拉回原有轨道。在访谈中,由于信息量较大,要善于抓住要点,做好记录,以便过后整理。
三、生涯人物访谈对大学生职业发展的影响
(一)重新审视自我,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
进行访谈前,学生需要重新认识自我,了解自己的兴趣爱好、性格和价值观等,由于人物访谈的对象一般是在职业生涯发展道路中比较突出的优秀人士,所以对于模仿欲较强、可塑性强、渴望成才、思想活跃却又缺乏人生经验的大学生来说,生涯人物访谈可从内部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使得学生以这些优秀的受访者为榜样,他们的社会阅历、创业历程、人生体验以及为人处事之道,对于在校大学生而言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说服力。正所谓: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决定着事物发展的方向、速度。这些访谈人物和访谈内容在不自觉的情况下将会成为大学生可借鉴的人生和职场资源。
通过实践教学方法的创新,使学生的学习状态由过去的被动接受变为主动探索,从而更好地接受知识。职业生涯规划要充分认识与了解相关的社会环境,评估社会环境因素对个人职业生涯发展的影响,分析其特点以及发展变化情况,把握其优势与限制,了解本专业、本行业的地位、形势以及未来发展趋势。
(二)增强职业认知,提高就业能力
职业生涯人物访谈能帮助学生进行职业探索和职业环境认识,有效进行职业生涯规划。这对于没有工作经验和社会阅历的大学生来说,是了解职业的一个比较好的方法。职业的认知,可以对从事岗位的信息更加了解,更应该包括对敬业、乐业的理解和发自内心的对众多普通劳动者的尊重,使初入职场的大学生拥有积极、乐观、自信的心态。大学生的就业资本包括人力资本、社会资本和心理资本,他们共同决定了个体的竞争力。通过生涯人物访谈,大学生了解了一些岗位所需要的知识、经验、所需证书、技能等方面,增加了获取就业机会的可能性;大学生还可以拓展社会关系网络,有助于获得更多的就业机会;更可以通过选取人物的自信、乐观、坚韧、勇于创新等良好心态对一些学生产生强烈的冲击力和感染力,激发了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自主意识,促使大学生理性规划自身未来的发展,并努力在今后的学校过程中不断自觉提高就业能力。生涯访谈是大学生积累就业资本的有效途径,是提高大学生求职竞争力的一种方法。
(三)优化学生求职状态,调适求职心理
就业是关系到高校毕业生个人前途和社会稳定的大事,是对大学生综合素质尤其是心理素质的一次考验。双向选择制度的确立,让大学生容易产生自负与保守两种极端心理。人物访谈有助于降低大学生上述的两种不健康心态,有助于学生对“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产生实实在在的体验。
当代大学生就业压力大也导致了毕业生一系列的心理问题,大学生处于人生发展的初期,求职心理容易在经历挫折后出现沮丧自卑的心理。生涯人物访谈是利用成功职业人士分享人生和职场经历,并现身说法的对职业生涯中所遇到的挫折、失败提出自己的观点,甚至分享自己曾经的失败经验,在培养了大学生良性求职心态的基础上,更加深了大学生对抵抗挫折的信心,避免了求职过程中异常的心理。
大学生群体比一般群体对自我有更高的要求,对于环境和自身的要求有时候难免过于理想化。当现实与理想生活出现差距时,相当一部分大学生不能正确调节好理状态,容易产生偏差甚至出现自杀的现象,这种现象也给我们带来警醒。人物访谈帮助学生在朋辈交流与榜样示范的作用下获得鼓励,激励自我奋斗,在职业生涯发展的道路上以积极、自信的心态笑对人生。学校应该重视与更多有能力的校友进行联系,特别是聘请在社会上做出一定成绩的校友来现身说法,以各种手段调动在校学生的生涯规划的意识,发掘存在学生内部潜在的内驱力,通过现场实践的教学,使他们对未来可能从事的职业发展更加的自信。
综上所述,采用生涯人物访谈法使得职业生涯规划课真正实现理论与现实的充分结合,将知识点的教学融入社会实践中,创新了教学方式,提高了大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在关注就业引导的基础上,更引导大学生健康、乐观、积极的求职就业心态,督促大学生及早进行自我审视和自我探索,提高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意识,促使学生从内由外的完善自身,依照社会和职场需要储备自身能力,促进就业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黄薇.浅析基于生涯人物访谈的大学生职业指导案例建设[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职业教育,2011,(9)
(2)黄晓梅.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体系建设的思考[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26)
(3)朱启臻.职业指导理论与方法[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论文26
摘要:由于大学不断扩招,现在的本科教育逐渐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变。因此毕业大学生越来越多,造成了很大的就业压力。是考研还是就业面对着两难的选择我们应该怎么做?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考研综合能力
时间转瞬即逝,不知不觉间来到大学已经三年多了,正面对在考验还是就业的十字街头,是考研,还是就业,我们都很迷茫,不过这个学期,有幸的是老师给我们大四学生安排就业指导课,学时虽然不多,但是感觉受益匪浅。回忆这几次课程,每一节课给了我很深的印象,看似平淡无奇的一句话里面里面实际上蕴含着大学问,大道理。
“就业还是考研”难取舍。由于大学不断扩招,现在的本科教育逐渐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变。因此毕业大学生越来越多,造成了很大的就业压力。如果现在选择就业,单单一个本科学历含金量实在不是很高,能否成功地敲开意向的用人单位的大门是一个很大的问题;面对越来越严峻的就业形势,相当一部分大学生都考虑到了用考研的方式来减少和规避就业风险。一份初步意向统计表明:在即将毕业的大学生中,有86%的人表示曾经考虑过要考研。就业指导专家他们解释道,虽然从2000年起,我国研究生招生规模不断扩大,数量也不断增加,但是如此快速的增长不可能满足更快增长速度的考研队伍,因为我国现有的研究生教育毕竟是高级别的精英教育,不可能成为一种大众化的义务教育。①这就意味着必定会有一部分一门心思想通过考研的大学生最终无法考上,从而也就错过了就业的机会。再者,即使有一部分人通过自己的努力考上了研究生,那么两三年以后他们所学专业的就业形式与现在一样吗?事物总在千变万化,这种变化谁也不可能很准确地预料到。第三,研究生毕业后即使起点高了,但社会经验和实践经验与已经就业数年的同行比起来,必定会显得单薄些,这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不利于就业。因此我们不能以考研为幌子来逃避就业压力。
2008年全国高校毕业生532万人,全国平均就业率为70%。而2009年中国高校毕业生人数再创新高——达到610万人,再加上100多万历年没有就业的大学生,加之金融危机导致部分企业发展失利,求职人数的激增、经济增长的放缓,使得中国应届毕业生在就业问题上面临着不同以往的难题,而去年不期而遇的经济危机使得原本就困难的就业形势雪上加霜,今年全国经济虽然好转,但是再加上去年的待业人员,就业形势还是很困难的。
②中国社会调查所最近在上海、北京、深圳、石家庄、郑州、成都、沈阳、武汉、厦门、哈尔滨、西安等地抽取一千位应届大学生进行调查显示,10年大学生就业率整75%,调查样本显示,就业者总体满意度为近三成八,有三成五的人认为工作一般,仅有约二成七的人表示对工作满意。对现有工作不满意的原因主要集中在工作性质及内容、薪金待遇、人际关系三方面。反映出所学与所用之间,学校专业设置与社会需求之间的矛盾,对人际关系的不满意反映学生初入职场时对社会的不适应,人际交往能力欠缺。此外,约七成一受访者认为当前就业形势严峻不好找工作。对于“对未来的就业前景是否存在焦虑情绪”的提问,有五成六的受访者表示非常焦虑。样本显示,最理想职业中,二成八的大学生选择国家机关,之后是国有企业、科研单位、学校这些较稳定的企事业单位;还有为数不少的大学生放弃继续求职碰壁,选择职业技能再培训。选择民营私企、自主创业的学生最少。
③面对这么两难的境地,不少专家称,“先就业再考研”也不失为一种两全其美的方法。在有较好就业机会的条件下就先就业,经过几年的职场历练后,就可了解目前的市场所需,市场缺什么样的人才,自己考研就有了一个明确的方向,不至于像无头苍蝇一样到处乱撞,造成人力资源浪费;而且此时自己已经有了一定的经济基础,不用太担心考研而带来的经济压力。究竟是选择考研好还是就业好呢,就业指导专家指出这一点要因人而异,每个人的学习、身体和经济等方面的条件都是不同的,关键是要根据自己的特点来作出适合自己的选择。而考研是否利于就业,至今也没有一个明确的定论。不过有一点需要注意的是,不管你是选择就业还选择考研,都必须要摆正自己的心态,认清自己的位置,只有这样才能得到有利于自身特点的结果。
④因此我们不管是考研还是还是就业都应该先提高自身的素质,不过对于自己的未来我们应该根据自己的情况,要有目的的选择应该提高的自己的哪方面的能力。
为了能够给在校大学生提供一个很好的参考在了解大量的成功人士后,将以后人生的所必须具备的能力总结出来,希望自己能够时刻注意,将自己培养成一个具备综合素质的人,也好在以后的工作和生活中立于不败之地。
一、解决问题的能力。每天,我们都要在生活和工作中解决一些综合性的问题。那些能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迅速作出有效决断的人行情将持续升温。
二、专业技能。现在,技术已经进入了人类活动的所有领域。工程、通讯、汽车、交通、航空航天领域需要大量能够对电力、电子和机械设备进行安装、调试和修理的专业人员,特别的是我们城市规划专业,只有拥有丰厚的专业知识,才能做出更好的作品。
三、沟通能力。所有的公司都不可避免地面临内部雇员如何相处的问题。一个公司的成功很多时候取决于全体职员能否团结协作,城市规划的设计与创作都是一个团体的合作,只有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再能在整个团队中很好的承担起自己的作用。
四、计算机技能。如果你能够利用计算机满足某个公司的特定需要,那么你获得工作的机会将大大增加。因此,在现在计算机成为办公必备工具的时候,能够掌握良好的计算机能力,将使你拥有更多的机会。
五、培训技能。现代社会一天产生和搜集到的数据比古代社会一年的还要多。因此,能够在教育、社区服务、管理协调和商业方面进行培训的人才的需求量逐年增加。
六、理财能力。随着平均寿命的延长,每个人都必须仔细审核自己的投资计划以保证舒适的生活以及退休后的生活来源。
七、信息管理能力。信息是信息时代经济系统的基础,掌握信息管理能力在绝大多数行业来说都是必须的。
八、外语交际能力。现在全球的大量信息都是有英语进行印刷和保存的,因此想要更快更好的了解世界新的知识,必须掌握外语,工作后的与人谈判有时候也需要外语,因此掌握一门外语将有助于你得到工作的机会。
九、商业管理能力。生意就是生意,掌握成功运作一个公司的方法是至关重要的。这方面最核心的技能一方面是人员管理、系统管理、资源管理和融资的能
力;另一方面是要了解客户的需要并迅速将这些需要转化为商机。
总的归纳起来,我们要对自己练习两点:
1、练内功策略
2、练外功策略
试想如果你在面试时,外在的长相容貌端正,服饰打扮整洁,言谈举止优雅和待人接物温文尔雅,内在的包括知识修养非常高,思想品质端正,心理状态很好和工作能力突出,面对一个谈吐稳重、穿着得体、举止大方、沉着老练、谦虚谨慎、文明礼貌的毕业生,求职能不要嘛。同时,拥有良好的专业知识考研应该也是不费吹灰之力的事情。
⑤因此,不管是先就业在考研还是先考研再就业,先储备好自己的专业知识和综合技能是最为重要的。只有掌握了丰富的专业知识,不管事就业还是考研,前途都将一片光明现在我们的未来掌握在我们自己的手中。
参考文献:
①大学生全程就业指导王新文南京大学出版社;第1版(2009年7月1日)
②中国教育报.大学生就业现状面面观.丁义浩刘玉,2008
③联合日报大学生就业:观念决定前途.,王东升2005(2005-07-20)④大学生就业指导葛海燕高桥清华大学出版社;第2版(2009年4月1日)
⑤中国人事报大学生怎样提高就业能力云飞扬,2005.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论文27
1前言
毕业实习期是大学生学习生涯结束和职业生涯开始的交替时期,在此过程中,大学生合理地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正确地定位与发展自己,不仅有助于缩短其职业适应期,减少职业试错过程,且对其成功地走上职业生涯规划之路及今后的职业成功发展、社会贡献等方面都有很大益处。毕业答辩是高校毕业生完成大学学业,告别校园,走入社会,进行人生奋斗的另一阶段的开始。开启这一阶段的第一步,就体现在就业。就业,是大学生实现从学习到实践的过渡,更是开启其人生职业生涯的重要一环。拥有明确的理想目标,清晰的自身定位,良好的个人素养,端正务实的态度等是制定一份合理且切实可行的职业规划所必不可少的基础条件。于大学生而言,职业生涯规划不单是个人职业的一个选项,更是其锻炼自我、融入社会的必需生存手段。同样,就业不单是个人一份职业的开始,更是贯穿人生生涯中的一个系统的、可行的、巨大的社会化工程。大学生经过四年的理论学习和实践技能的训练,完成相关的检验与考核,初步具备了适应社会生存,满足社会需求的入门资格。在通往社会就业大门的必经之路上,大学生仍有着各种各样的未知的挑战。本文就《职业生涯规划对大学生就业影响调查问卷》活动所得结果展开论述与分析。
2研究目的
近年来,职业生涯规划的理念逐渐在国内高校传播,职业生涯规划愈发重要。此次调查活动主要是为了解南京高校大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在就业方面是否会产生影响的看法与态度,通过所得数据及相关资料的整理分析,对职业生涯规划基于大学生就业的影响度展开重要分析。
3研究对象与方法
3.1研究对象
本次调查主要在南京部分高校学生中展开,学生所读专业在文科、理工科、艺术及体育类方面均有涉及。按年级高低划分,高年级学生占总人数的78.52%(大四实习及已就业占总数的32.21%),低年级学生占21.48%。(如下图1)(图1参与人员年级划分)
3.2研究方法
3.2.1问卷调查法本次调查活动以现场及网络途径共向南京部分高校大学生发放400份问卷,收回有效问卷298份。3.2.2数据分析法对收回的有效问卷进行数据统计整合及对比分析。3.2.3文献资料法本次研究查阅了南京体育学院图书馆,浏览了中国期刊网、万方数据知识网,搜集并整理了大量与职业生涯规划等相关的资料。为职业生涯规划基于大学生就业的影响度展开深入分析,明确了本次研究的研究目标。
4研究内容
基于实际调查研究发现,南京部分高校的绝大多数大学生对于职业生涯规划的概念都较为模糊,理解也不够充分全面,因而本次调查将职业生涯规划划分为四个维度,从专业喜好、认知态度、执行程度和个人取向这四个方面展开,同时将四个维度分别进行细化,这样有利于大学生直观感知调查内容,同时也利于课题的充分开展。
4.1专业喜好
同择校一样,就业的首要步骤在于择业。择业,是就业的首要决定。大学生关于专业的选择、喜好程度及个人追求对其在职业规划及后期就业方面存在着较大影响,一份基于个人兴趣爱好的职业生涯规划对大学生就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过程中,父母的想法与喜好总是占据着较大的比重。在此情况下,对社会仍是多半未知与了解的大学生多是听从父母的建议与安排,个人对关于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更是缺乏兴趣与热情。4.2执行程度“众口难调”、“高不成低不就”……已是大学生择业就业的普遍现象。除上述个人关于就业态度的差异外,大学生就业前的筹备工作更是需要在已有的完备的职业生涯规划的指导下进行,顺利完成大学生个人从毕业实习生到职场新人的角色过渡。在已制定职业生涯规划的大学生中,保持严格执行的占14.09%,大致执行的占35.57%,没有但发展方向稳定的占32.89%,余下的则为“没有且无任何进展”。(如下图2)就实际而言,一直严格执行着职业生涯规划的大学生实属难得,但大致执行确是当今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主流现象;对于“没有但发展方向稳定”的大学生,考虑到社会就业形势多样性及易变性的实际情况,在此不做讨论与褒贬;而“没有且无任何进展”的一类大学生着实令人堪忧。
4.3个人取向
4.3.1工作追求从“毕业”到“就业”,中间的过程始终无法逃开“专业对口”这一关键要素,且在当今大学生就业的、相关度、适配度、满意度等评析对比方面占有较大比重。找工作时是否要追求“专业对口”?数据显示,绝大多数大学生的观点也存在着明显差异,表示要“专业对口”和“尽量专业对口”占比例之和为65.10%,表示“不重要,工作适合就行”则为34.8%。可知,追求“尽量专业对口”多于追求“专业对口”的大学生,“尽量”一词更是在无形中体现着大学生在职业生涯规划下对就业形势的客观看法。4.3.2因素倾向在决定就业重要性选项的排序上,南京部分高校大学生整体结果为:“综合实力(技能)”居首位,“学历”排第二,“人际关系”、“金钱地位”、“运气”依序次之。(如下图3)相比高考填写志愿时追求“985”、“211”类高等院校,“综合实力”当之无愧地成为大学生公认的关于就业选择的首要因素。在“金钱地位”“运气”等非客观因素面前,绝大多数的大学生依旧选择与接受“综合实力”这一评判标准。
5分析与总结
5.1分析
(图3决定就业的重要性因素排序)数据统计显示,南京部分高校大学生中虽有少数在认知理解就业方面存在问题,但不乏也有已制定出完备的职业规划且一直严格执行的部分群体。通过调查分析发现,多数大学生皆意识到职业生涯规划于就业有着极大的重要性,对制定完善的职业生涯规划更是表示出多方面的关注与重视。本次研究调查发现,南京部分高校大学生对于职业规划于就业的重要性持肯定态度,认为一份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对个人就业及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有着明确目标、提供方向的重要指导意义。多数大学生认为大学开设《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指导》的相关课程具有一定的必要性,且愿意向相关专业人员进行咨询。
5.2总结
通过四个维度的展开,在对大四学生的跟踪调查中发现,对专业的喜好程度较高的、对所读专业的职业方向、发展计划明确的、对职业生涯规划严格执行的以及对自身职业目标追求清晰的,在最终就业时,就业的质量相对而言都较高,就业的满意程度也较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是在指导大学生就业的基础上,使大学生在离开校园,步入社会前再次认识自我、了解自我、完善自我的一种宝贵地系统地指导。大学生通过设计自身的职业生涯规划,根据自身实际条件和现实情况,及时地做出调整、完善知识结构、提升素质能力、从容应对择业、就业。真正的职业规划是一个系统性的、可行性的、贯穿性的社会化工程,是大学生突破自我,主动选择、积极抗压、发展能力、提升自我的建设性工程。想要成功完成这一复杂的工程,强烈要求着大学生个人、高校、社会、家庭等多主体地参与,更要在就业观念、制度、政策等方面多管齐下,在帮助大学生全方位、多角度、客观地认识自己的同时,准确地选择与决定自己未来的职业,演绎出属于自己的社会人生。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论文28
我国在世纪之交进行的高等教育改革,促进了高等教育大众化。高等教育大众化一方面提高了整體国民素质,另一方面带来的就业压力同样不容小觑,大学生就业难已经成为当今社会、高校、学生都必须重视的问题。而引导当代大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对于解决就业问题非常关键。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仅能对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起到理论指导作用,而且有助于大学生的人格塑造,帮助其更好地进入社会、适应社会、融入社会。
一、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功能
1.知识涵养的功能
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课程教学要有政治导向和思想教育,但这种教育必须要以理论和知识为载体,并辅以大量的其他信息,这样一来才能保证教育的质量,思想政治教育在一定程度上不单单只是建立在知识内容和思想意识上的同一性,更是所倡导的知识性和价值性的合二为一,思想政治教育在为学生传授所需的基础知识之外,更要明确自己所处的功能定位,以此确立同其他专业课不同的教育功能,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也要使学生通过学习,逐渐发展出其他课程不能给予的政治敏感性和鉴别力等能力。其中具体可以表现在传授政治知识、道德知识和法律知识方面,而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更重要的功能则在于培养大学生形成正确的政治行为方式,也就是政治学习能力。
2.塑造人格的功能
简单来讲,思想政治教育对于大学生起到的作用主要通过传授知识以及培养能力两个方面来体现,然而更加值得重视的是思想政治教育对于人格的塑造产生的重大影响。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博大精深,各个发展阶段的代表人物所具有的特点和品质都是可以促使大学生不断成长。这些伟人所具有的刻苦学习精神、执着精神、无私奉献精神以及乐观精神等等都会对大学生的人格塑造起到引导作用。纵观当下局势,大部分大学生都是独生子女,普遍存在自我意识严重、集体观念淡薄、缺乏奉献精神、心理承受能力差以及对家庭和社会都缺乏责任感的情况。而思想政治教育就着力解决这些问题,其优势主要体现在对大学生人格的培养和塑造上。
3.道德培育的功能
现阶段,高校应着力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使大学生身处校园或步入社会的时候能够正确看待社会问题,妥善处理个人及他人的关系。先人后己、先集体后个人都是正确价值观的体现。思想政治教育对于大学生的道德培育起到重要作用,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对大学生进行道德价值的引导,从理论上去澄清各种道德上的是非,让大学生着重了解道德价值的意义。第二,时刻去加强大学生的道德规范,让大学生在概念上就有清晰的认识。进而对大学生进行道德人格的塑造,使大学生不仅能够作出合乎道德规范的行为,而且内在具有正确的道德品性和道德精神。最后,要对大学生进行道德能力培养,使大学生在道德层面理解各种社会现象,从而作出正确的道德判断和道德推理。
二、以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特性助力大学生做好职业生涯
1.决定职业生涯走向
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在一定意义上对大学生的职业规划起到决定性作用。因为一个人的价值观不是生来就具有的,它是在个体的成长过程中受到各种不同环境的影响而逐渐形成的,并随着时间的推移,在人生的不同时期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而不断发生变化。能够对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起到影响的因素有很多,自我认知就是其中很重要的一项。现如今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在人学之初就开始进行职业生涯规划,一方面说明大学生的危机意识在增强,但也存在很多问题。比如自我认识的程度比较浅,职业生涯规划的途径比较单一等。在职业选择上,绝大多数大学生只是根据个人的兴趣以及专业方向进行选择,并没有切实考虑到自身条件与职业的适应性与长久性。应该综合其他因素去着重考量的还有价值观问题,价值观对于职业规划起到重要作用,更是职业选择过程的一个核心因素。持有什么养的价值观,就持有什么样的就业观乃至人生观。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是全面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主课堂,可以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其主要目的就是指引大学生成才、成人,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就是要帮助大学生走出盲目择业的误区,以职业生涯为目标,设计学习计划,改变传统的学习方式、思维方式以及行动方式。让大学生在复杂多变的就业环境中保持清醒的头脑,找到真正适合自己的职业。
2.促进职业生涯多元发展
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能够有效促进大学生职业规划的多元化发展,就目前大学生对于职业规划的情况来看,普遍呈现出静态性的特点,这正是大学生职业规划需要调整的原因。然而青年大学生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刚刚形成的年龄段,随着人生经历的变化,在成长的不同时期,价值观念也会慢慢改变,这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多数大学生在职业规划上普遍存在认识单一、因循守旧的现象,不敢逾越常规,缺乏观念创新,很多大学生对外部世界的观察不够敏锐,例如科技发展、新经济的兴起对职业的影响这些问题,大学生普遍缺乏了解。第二,绝大多数大学生对所学专业或市场行情能够娓娓道来,但是对于自我认识还存在很大不足,不能根据自身的特点去思考就业的多样性,而且总是长于思考,却怠于行动,这是大学生就业困难的主要原因。第三,大学生对于职业环境缺乏认识,社会环境是复杂多变的,特别是在科技告诉发展的今天,更要求大学生主动把握动态环境,不断学习新知识,充实自己,根据人才市场的发展趋势去制定适合自己的职业规划,并能不断调整职业规划中不适宜或者不合理的部分,做到理论同实际相结合。
3.促进职业生涯成功实施
对于大学生来说,树立正确的职业观是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的关键。科学的职业规划,首先应制定一个合理的职业目标,其次才能根据目标制定一份切实可行的方案措施,以此来使个人理想和社会观念相契合,按照一定的时间表,借助一些辅助工具和方法,最终实现个人职业理想。而在实施的过程中,决定职业选择的核心因素应该是价值观,价值观不仅是群体衡量个体的一项标准,更是决定个人一生发展的生命线。
三、思想政治教育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影响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要阵地就是大学生课堂和日常生活。其中,思想政治理论课就是其中最有力的实施载体。思想政治理论课是每名大学的必修课,它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大学的本质以及办学宗旨。从国家层面来讲,对青年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就是要将大学生培养成为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接班人,从学校层面来讲,其目的无非就是使每个大学生都能顺利找到适合自己的职业。可以说,思想政治理论课对于大学生来说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仅能够激发大学生奋发向上的激情,还可以帮助大学生确立科学的职业目标,通过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帮助大学生实现人的社会化,进而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这不仅关乎大学生成人成才,更是国家长治久安的保障。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帮助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方面取得了不小的成绩,但是仅仅对大学生进行思想熏陶和品德培养还不能满足人才全面发展的需要。因此,思想政治教育之外,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必须由专业化的课程来辅助完成,目前我国仍然有许多高校没有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辅导教程,或者是将职业生涯规划辅导与临毕业前简单的就业指导混为一谈,又或者开设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却敷衍了事,没有深入进行课程建设,因此没有取得预期的效果。可见,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具有很强的个性化特点,需要思想政治教育和专业教育相结合。相辅相成,共同发力。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论文29
关键词:计算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人才培养
摘要:计算机行业的迅速发展,给高校计算机专业大学生带来了巨大的机遇和挑战。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有助于大学生在校期间为今后的职业生涯做更加充分的准备,帮助大学生更好地成长成才。学校和学生在思想上都要引起高度重视,通过实践的充分积累,把握好时间节点,科学合理地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从而帮助学生完成从学校到社会的无缝衔接,顺利实现满意就业。
中国经济社会正在以一种前所未有的发展速度向着互联网时代迈进。随着计算机产业的迅猛发展,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以及中国市场经济体制的深化改革,计算机专业大学生在毕业时,一方面,面对着就业形势严峻的挑战;另一方面,也面临着从事各种不同类别、不同性质的工作的机遇。帮助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有针对性的整合资源,为今后的职业生涯做更加充分的准备,对帮助大学生成长成材有着重要的作用。
一、思想上高度重视
职业生涯规划,不是一种个人行为,它需要家庭、学校、政府、社会机构以及企业等相关组织的配合与互动。从学生成长的外围环境和我国目前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发展的情况来看,高校是学生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最容易取得实质效果的场所。因此,与职业生涯相关的大学生本人、高校、家庭、社会,在思想上应高度重视,从各个方面予以推进。随着计算机专业大学生就业方向的多元化,和岗位要求的进一步专业化,计算机行业在人才培养上,更应该对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加以足够的重视,高校和学生本人,都应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高度重视,投入足够的资源,围绕有计算机专业针对性的职业生涯规划展开工作和学习。
职业生涯规划,对每一位大学生都有重要的意义。计算机专业学生的职业生涯蓝图规划和职业生涯合理定位,是学生在计算机行业整个职业生涯的重要起步。帮助学生结合个人情况,合理设计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是帮助他们奠定通向成功的基石。由于各行各业自主培养各种层次的计算机应用人才,各学科专业增开计算机课程,计算机专业毕业生在一些行业内的竞争优势逐渐减弱。计算机专业的许多大学生对就业形势的复杂性和严峻性有了初步的认识,但是他们缺少自己对计算机行业职业发展路径的清楚认识和计算机专业学生职业生涯的明确规划。而计算机行业创业机会相对较多,很多企业都会希望招聘的应届毕业生,在挑起专业技术的担子之余,有较好的组织能力和协调能力,成为企业将来的管理人才储备。刚刚走出校门的毕业生,自身综合能力和企业实际用人需求无法完成很好衔接的情况下,会频繁更换工作甚至转行。因此,高校有责任帮助计算机专业大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在掌握专业技术、提高综合能力的同时,在树立做一名计算机行业领导者的坚定信念。
二、实践中充分积累
1.低年级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
大多数学生在选择计算机专业时处于被动状态,仅仅因为高考分数较高,刚好能够填报某个知名高校的计算机专业,或者是因为家长对计算机行业就业形势的初步判断而不由自主的选择了该专业。学生对计算机专业及计算机行业的发展前景、自己今后如何在学校里学习计算机知识,如何在计算机行业中发展,进而实现自我价值等知之甚少。
大学是人生重要的转折点之一,低年级是开展职业生涯规划的关键时期。有没有开展职业生涯规划,职业生涯规划合理不合理,直接影响到学生在大学期间的学习效果,从长远来讲,更加会影响到求职就业甚至是今后在计算机行业发展是否顺利。针对计算机专业的低年级学生,最好由计算机专业的老师来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这些老师对计算机行业的过去、现状、发展趋势以及就业前景都比较了解,知道各类不同的计算机企业的用人标准,在教学中有针对性的将职业生涯规划与具体的计算机行业相结合,方便学生更加科学合理的制定规划并付诸实行。
2.开展计算机专业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
在学生系统的学习了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了解了职业生涯规划的要点和基本流程以后,可举行计算机专业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大赛。开展计算机专业职业生涯规划大赛,有助于帮助学生加强对自我的进一步认知和对计算机职业的进一步了解,也有利于大学生人际关系、信息渠道、沟通协调能力、应变能力等各方面的技能和综合素质的提升和拓展,对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有很大的帮助。
通过指导学生开展职业生涯规划大赛,可以引导学生在规划自身职业生涯的同时,把体现自身价值与利用计算机专业知识为社会服务相结合,把职业生涯规划方案作为一促进自己成长成材的具体计划,贯穿在整个大学学习生活中,从身边的小事做起,真正把书面的规划蓝图转化为现实生活中的实际行动,将来在计算机行业中有所建树,努力成长为国家需要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3.邀请计算机业内专家办职业生涯规划讲座
计算机行业内的专家,包括学者、政府官员、企业家等,一般拥有各自领域内丰富的计算机行业从业经验,了解计算机行业的现状与发展趋势,熟悉计算机行业的人才需求。计算机院校应该经常邀请这些专家给学生办职业生涯规划等方面的专题讲座,帮助学生了解最新的计算机行业情况,引导学生对今后的职业生涯进行思考,找到自己的差距和不足之处,从而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更好的为弥补这些差距做好积累和准备。
学生实现职业生涯规划的目标需要一定的时间,在这段时间内,行业的外部环境和学生的自身素质都会发生变化,计算机行业的更新速度更是快于其他行业。因此,邀请业内专家为学生做职业生涯规划报告,有助于让学生了解子行业环境的动态,并针对这些动态变化,重新对自我进行剖析和评估,对职业生涯的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进行及时的修订,从而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路线、合理调整各阶段的具体计划和目标。
三、时间上恰当把握
在学生大学4年的学习生活中,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在不同的时间节点,起着不同的重要作用。学校应该把握好时间节点,抓住几个关键时期对学生开展职业生涯教育,除了低年级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以外,单位实习前后以及大学四年级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都是重中之重。
1.在单位实习中分析思考,合理调整目标
单位实习,可以让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对今后可能的就业环境、工作内容、工作性质等方面都有较全面的理解。各级院校一般都会在大二或者大三暑假,要求学生到单位实习。通过实习,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在实习中身临其境的体验未来的职业生涯,从而更好的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工作态度,培养吃苦耐劳的意识,以及职业角色的认同感;另一方面,可以缩短学生毕业后走上工作岗位的适应期,尽快形成专业的职业素养,以更好的适应职业发展的需要;此外,实习结束后,学生通过对实习中发现问题的分析和思考,可以对自己原先制定的职业生涯规划做出合理的调整,使职业生涯规划更加符合实际情况。
2.在大学四年级明确差距,及时查漏补缺
经过前期的一系列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大部分学生在大四对自己毕业以后如何发展,都有了大致的理想规划,再通过之前的单位实习锻炼,也了解到了职业生涯规划的现实环境,此时可引导学生对之前的生涯规划准备做一个回顾:首先,审视是否已经确立了清晰明确的职业生涯目标,之前的准备是否足够充分,还存在哪些差距;其次,需要个性化的对学生进行专项指导,如可邀请计算机行业的人力资源方面的专业人士,为学生介绍行业人才需求,让学生有针对性的接受计算机行业的应聘技巧培训,同时组织学生参加各种招聘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查漏补缺,提高自己的就业能力;最后,要指导学生充分利用学校的资源,了解就业指导中心提供的各种职业测评软件,关注招聘信息,体验模拟面试等,查漏补缺,做毕业前最后的职业生涯规划冲刺。
综上所述,计算机专业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培养学生的德、智、勤、技等多个方面。针对目前高校培养出来的计算机专业大学生不能很好地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计算机专业大学生就业形势紧张的现状,大力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提升学生就业能力,对帮助学生完成从学校到社会的无缝衔接,顺利实现满意就业并最终实现大学生成长成才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论文30
一、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含义及意义
职业生涯,是指一个人一生的工作经历,特别是职业、职位的变动及工作理想实现的整个过程。职业生涯规划则是指个人结合自身情况、发展机遇,对决定个人职业生涯的主客观因素进行分析、总结和测定,确定其事业的奋斗目标,选择实现目标的职业,确定相应的教育、发展和培训计划,并对每一步骤的时问、顺序和方向做出合理安排。目前绝大多数高校的就业指导,仅局限于对毕业班开设就业指导课,介绍当年的就业形势与就业政策,从理论层面上提供一些面试技巧、择业心理、如何写求职书等浅层次的服务。而这些已经不能很好地解决毕业生就业难、职业发展错位等问题。事实上,学生刚入校时就需要针对职业方向做出多方面的调整,这涉及到个人对所选专业的学习动力和自我激励、制定适合自己理想的学习计划、专业与兴趣不符的调整等,从而掌握发展的主动权。要让学生从大开始就认清自己的发展方向,并在三年或四年内为目标而努力,为将来就业做好准备。
一个人一生所从事的职业按先后顺序可分为早期生涯、中期生涯和晚期生涯三个发展阶段。在这三个时期中,我们依据休普的划分,又可以将一个人的职业生涯分为四个阶段:探索阶段、创立阶段、维持阶段和衰退阶段。从职业生涯阶段模型中可以知道,职业生涯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而大学生正处在对个体职业生涯的探索阶段。在此期问,大学生的个体能力迅速提高,对自己未来的职业生涯应该有一个预期的设计,需要就自己未来的职业生涯做出关键性的决策。这一阶段职业的选择对大学生今后职业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职业生涯规划有利于大学生个人明确未来的切实可行的奋斗目标。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知道自己适合做什么,应该做什么,以及怎样实现自己的目标,自我定位,规划人生。职业生涯规划可以增强发展的目的性与计划性,提升成功的机会。
(二)有利于大学生更好地了解自己,进行自我定位。职业生涯规划将会引导大学生对其个人职业生涯的主客观因素进行分析、总结和测定,正确认识自身的个性特质,发现现有的与潜在的资源优势,帮助他们重新对自己的价值进行定位,引导他们评估个人目标与现实之间的差距,树立与自己主客观条件最匹配的职业定位。
(三)职业生涯规划可以提升应对竞争的能力。通过职业生涯规划,了解和认识自己以后,可以使他们学会如何运用科学的方法采取可行的步骤与措施,有针对性地学习,参加各种相关的培训、学习和实践,充分发挥个人的长处,努力克服弱点,挖掘潜在的能力,不断增强他们的职业竞争力,从而实现自己的职业目标与理想。
(四)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有利于社会的全面进步。高等教育以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大学生为己任,承担着重要的社会责任和义务。综合素质高的大学毕业生是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对于他们,理想的人生就是在谋求和促进社会进步与发展中实现个人价值,包括实现个人职业理想。合格毕业生是高校为社会培养的优秀“个体”,社会则要求“个体”能在立足于社会的前提下,带动和影响周围的人群,进而形成大小不一的促进社会发展的因素,从整体上有利于社会的全面进步。因而大学生就业绝对不能等同于简单的“找工作”,它必须是正确、科学的职业选择和有责任的职业理想规划与实施。从这一点来看,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社会意义巨大。
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现状分析
(一)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理念没有普及。目前,虽然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问题越来越受到各高校的重视,但真正普及的面还不广。调查显示,有61.7%的学生希望在大学期间获得有关职业生涯规划的服务,而有87.2%的学生对学校开展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感到不满意或仅仅是一般。高校并没有在大学期间经常对大学生进行关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方面的教育,造成大学生虽然对职业生涯规划方面的知识很渴求,但是并没有机会系统地学习相关知识。
(二)时间安排不够合理。职业生涯规划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而目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普遍存在在大学期间偶尔开展此类教育课程或讲座,而且大多是针对毕业班学生的。调查结果显示,在接受调查的学生中,仅有16.5%的学生表示所在高校从大一就开始经常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方面的教育。时间安排的不合理,使得职业生涯规划形同虚设,根本不能对大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
(三)缺乏专业的指导人员。目前,许多高校就业指导中心还没有专门的职业规划师,一般是由做学生工作的老师或思想政治辅导员指导,而这些指导者往往缺乏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大学阶段对于大学生来说是确定职业取向的关键时期,专业指导人员的缺乏对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影响较大。
(四)大学生自身的职业价值观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如对自身了解不够,职业准备不足,职业价值观模糊。许多大学生在求职时,将眼前的薪金待遇和地缘位置当作优先考虑的因素,而并没有把个人发展空间或者未来发展前景排在首位。大学生这种过于注重条件待遇的模糊的职业价值观,导致他们不仅不知道自己适合做什么工作,而且更加重了他们求职就业的压力和负担。具体表现在:
1.大学生职业理想的形成普遍较晚。职业理想是一个人在其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指导下,对自己未来从事的职业和发展目标做出的想象和设计,它直接影响个人的职业生涯规划和未来的职业发展。在“你的职业理想何时比较明确地形成”选项中,小学占2.5%,初中占5.5%,高中占26%,大学占47%,尚未形成的占19%。调查表明,大学生职业理想的形成普遍较晚,甚至还有近五分之一的毕业生尚未形成比较明确的职业理想。在“职业理想形成过程中,哪些外界因素影响最大”选项中,家庭占37%,学校占16.5%,地区占11.5%,社会舆论占27%,其他占8%。可见,对于独生子女占绝大多数的大学生群体,家庭因素在其职业理想形成中影响最大。在“你理想中的职业的相关因素”选项中,职务占41%,收入占41%,权利占7.7%,声望占13.3%,就业地区占37%,发展阶段占40%,其他占4%。可见,大学生理想中的职业,收入因素占首位,职务和发展阶段次之。在“你现实的职业与理想中的职业是否符合”选项中,基本符合的占6o%,不符合的占23.5%,很符合的仅占16.5%。这些充分说明我国教育系统对学生的职业指导工作还很薄弱,而大学教育对大学生职业理想的形成至关重要,这对我们如何帮助和引导大学生形成适合的职业理想提出更高的要求。
2.大学生受“学而优则仕”的官本位观念的影响依然较深。在“你联系工作的第一选择”选项中,前两位分别是:政府机关占40%,事业单位占36%,其他分别是:国有企业占4%,民营企业占4%,外企占7%,其他占9%。在“你对政府机关的看法”选项中,同意和完全同意“政府机关的工作人员社会地位很高”的占49%,同意和完全同意“如果我中意的政府机关和企业同时招聘我,我选择去政府机关”的占47.5%,同意和完全同意“政府机关是我就业首选”的占25%,同意和完全同意“父母非常希望我去政府机关”的占48.5%。调查表明,政府机关人员特殊的社会地位成为大学生“官本位”倾向的重要内在根源,而父母的愿望成为“官本位”观念得以存在和传承的重要外在影响。
3.大学生对经济待遇的看法出现新变化。当代大学生一方面受传统“官本位”观念的影响,另一方面又有其对经济待遇全新的看法。在“你理想的职业,其相关因素”选项中,选择收入的占59%;在“首先选经济发达、生活水平高地区的单位”选项中,不同意的占17.75%,中立的占28.25%,同意和完全同意的占54%;在“如果单位待遇好,专业不对口并不重要”选项中,不同意的占28.75%,中立的占31.5%,同意和完全同意的占50%,这说明当代大学生非常关注经济待遇。在“只要单位待遇好,即使对工作不满意也会干”选项中,不同意的占38%,中立的占35%,同意的占27%;在“个人能力高低只能用收入来衡量”选项中,不同意的占55.25%,中立的占31.5%,同意的仅占13.25%;在“收入高低最重要”的选项中,不同意的占42.75%,中立的占37.75%,同意的仅占19.5%。这说明大学生虽然非常关注经济待遇,但逐步形成了人生价值并非一定要通过收入来体现的观念,体现了大学生价值取向多元化的特点。
三、解决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问题的建议
(一)理念上的更新和统一。首先学校自身要认识到职业生涯规划对大学生发展、对学校发展、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性,并把它作为实实在在的工作来开展,而不是流于形式或者为了完成任务。其次是就业指导中心要做好宣传和教育的工作,让学生主动地、热情地、负责地参与到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活动中来。再次是要做好学校与学校之间、地区与地区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工作,互相吸取经验,借签方法,更好地促进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在全国的各所高校中开展起来。
(二)合理安排时间。从目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时间安排不合理来看,解决的关键是有针对性地进行。不同年级确立不同的目标,并开展不同的指导。例如,一年级时使学生认识到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初步了解职业内容,了解自我。可以在新生入学教育中强调职业的发展应从大学生人校开始,带领新生参观高年级学生的实习基地,了解未来工作的基本条件,组织新生与高年级学生座谈,听取高年级学生在学习和就业方面的建议和经验,邀请专家,举办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必要性方面的讲座,鼓励学生参加学生社团活动。学年末,建议学生写自我总结,剖析对个人能力和未来职业等方面的认识和体会。二、三年级时,力争使学生了解社会需求情况,掌握一定的求职技巧,利用多种渠道收集与就业相关的信息,初步确定自己长期发展的目标,可用的途径有: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辅导课、邀请社会上不同行业的人士来介绍本行业的发展趋势和对人才的要求等等。四年级时,通过各种职业生涯规划的教育指导,使大学生顺利就业或继续深造,可以督促学生对前三年的准备做总结,检验已确立的职业目标是否明确,准备是否充分,组织学生参加招聘辅导班,帮助学生完善求职材料,举办就业政策、就业程序的讲座,组织学生毕业实习等等。
(三)开发一套适合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系统。大学生群体的特殊性决定了他们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特殊性。因此,高校就业指导中心有必要选择专业化的评价工具,或者可以凭借内部专业人员的力量进行开发,或者联合外部的测评机构共同开发。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系统工具的开发是一项具有重大实际意义的工作,需要开发者从大学生自身的特点出发,注重专业性、实践性和经济性的结合。
(四)建立高素质的专业指导队伍。一方面可以加强对就业指导中心教师的专业技能培训,使他们掌握职业生涯规划的知识和程序,往专业化的方向发展。另一方面,通过引进专业人士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如引进心理学专业人员或从事职业研究的相关人员,他们一般都具备职业生涯规划的知识,不仅能够对学生进行指导,而且还能为他们进行实际的规划。
(五)加强对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就业形势教育和素质教育,引导大学生转变择业观念,树立科学的就业观念和成才观念。高校从1999年扩招以后,使我国高等教育迅速走人大众化阶段,大学生的就业市场由过去的“卖方市场”走向“买方市场”,大学生的就业也由过去的“精英”走向“大众”。这样,一部分学生会走向社会的精英岗位,另一部分学生将从事与大众化相适应的“蓝领工作”,成为高级蓝领。因此,我们教育工作者应教育引导学生深入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自觉地将个人的奋斗目标与祖国和民族的命运紧密相连。根据社会需求、所学专业、个人兴趣与能力特长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合理确定择业目标,克服盲目高攀、急于求成、眼高手低、择业观念淡漠、等靠要思想严重等错误观念,树立大众化的就业观念,引导大学生从认知、知识、能力、心理等方面作好充分的就业准备,尤其要提高自身的能力和素质,增强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论文31
摘要: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作为大学生职业指导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得到了高等教育机构的普遍重视。文章通过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选手的调查和走访,分析当前大学生在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时存在的现实问题及原因,并思考研究解决的对策。
关键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探索;实践
为了帮助大学生规划好自己的职业生涯,笔者所在学校举办了首届大学生职业生涯设计大赛。在为期2个多月的比赛中,全院11个系部的681名大学生参加比赛并提交职业规划作品。通过大赛,大学生职业规划设计日趋理性,让他们对自身、对职业、对未来有明确的认识,对个人的职业目标和实施策略了然于心,从实际出发分析个人现状、社会环境,合理设计,展现了丰富多彩的职业生涯规划。
一、我院大学生参加职业生涯规划大赛现状调查分析
本次现状调查采用问卷调查和个别访谈形式,分别在赛前随机发放调查问卷和在赛后在参赛选手中发放调查问卷,问卷分发时候注意学生的学科分布。赛前随机发放问卷600份,实际回收587份,有效问卷553份;赛后在参赛选手中发放问卷550份,实际回收538份,有效问卷515份。另外,本人在11个系部开展个别访谈共21人次。经过对调查问卷和个别访谈的分析,我院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具有的特点如下:
1.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具有良好的群众基础
由于大赛的宣传组织到位,参与率达到了在校生人数的23%。大赛一开始就得到广大学生的欢迎,很多学生纷纷前往咨询大赛的有关情况,踊跃报名参加。在随机问卷中,有43%的学生认为举办大赛非常有必要,49%的学生认为举办大赛有必要;有73%的学生表示会关注大赛,有61%的学生打算参加首届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接受调查的学生普遍对于学校举办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表示充分的肯定和认同,由此可见,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在我校的大学生当中是具有较好的群众基础的。
2.大多数学生能够认识到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意义
在随机调查问卷中,大部分大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意义认识到位,有92%的学生认为职业生涯规划重要,有91%的学生认为职业生涯规划对个人职业发展来说重要;大部分学生了解职业生涯规划设计的内容,有82%的学生基本掌握职业生涯规划的知识,有81%的学生做过个人职业生涯规划;有89%的学生认为参加职业生涯规划大赛有意义;有78%的学生认为自己今后需要继续学习职业生涯规划的知识。
3.大学生学习职业生涯规划知识的途径单一
经过统计,参加职业生涯规划大赛的选手多为大二和大三的高年级学生,大一的只有8名学生参加比赛。了解得知,我院在大学二年级中开设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大二大三的学生经过课堂学习,掌握了职业生涯规划的知识,而大学一年级未开设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在对参赛的大一学生的访谈中得知,他们是在高中的课堂上学习了职业生涯规划知识。在对参赛选手的调查问卷统计显示,学生学习职业生涯规划的情况是,64%的学生通过大学课堂学习,30%的学生通过中学课堂学习学习,4%的学生通过书本自学,2%的学生通过网上自学。
4.普遍参赛大学生期待通过职业生涯规划大赛得到更大的锻炼和提高
参赛大学生给予职业生涯规划大赛的意义充分认可的同时,也对大赛提出了较高的期待。在参赛选手调查问卷中,有93%的学生希望职业生涯规划大赛赛前应加强培训,在选择加强哪些方面的培训中,有41%的学生选择自我认识,37%的学生选择职业规划知识,20%的学生选择就业形势与政策和行业发展,2%的学生选择了其它方面;另外,100%的学生认为通过大赛可以提高职业能力、明确职业目标和更好地认识自我等。
二、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设计大赛的启发和思考
1.培养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思维能力是主要目的
职业生涯规划是一个长期动态的过程,要使职业生涯规划在个人的职业生涯发挥积极作用,就要不断提高个人的职业规划能力。[1]在本次大赛中我们发现,大学生通过参加大赛,进一步了正确的就业观念,实践了职业生涯规划知识。但是,要在短短的一个月的比赛和培训时间里面,使参赛的大学生能够迅速地提升职业生涯规划能力,显然是不太可能的。职业生涯规划能力和就业、职业能力的培养,更多的应该依靠他们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根据周围的环境和对自我的认识,经过不断思考和付诸行动来逐步提升的。所以,在职业生涯规划大赛中应该着重培养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思维能力,传播和普及职业规划理念,帮助大学生通过对职业生涯规划知识的实践,在比赛中积累经验,掌握职业规划的基本方法,认识到职业生涯规划对自身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需要不断地进行思考和调整。
2.把课程教学与大赛有机结合是有效切入点
课堂教学是是职业生涯教育的主阵地,主要指专业教师在课堂上介绍职业生涯规划基础知识、基本理论、操作与方法等内容为主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2]学生参与课程和大赛有不同的体验,可以取得不同的收获,从目的性来看,在课堂教学中主要是教授理论知识为主,而在职业规划大赛中,主要是培养学生思考与动手规划的能力为主;从过程来看,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先学习职业生涯规划的理论知识,然后再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实际操作,而在职业规划大赛中,学生先是动手进行个人职业生涯规划,递交作品后再经过指导和培训,进一步学习职业生涯规划的知识。所以,在课堂教学中应以为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打下坚实的基础为主,侧重培养学生的认知自我、认知社会的能力,教授目标确立、实施策略及评估修正的方法;在职业生涯规划大赛中应为学生提供展现自我、检验能力、学习交流的平台为主,侧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思维、动手操作和创新能力,把课程教学和大赛有机结合起来,使学生得到深入全面的指导和培训,牢固掌握职业生涯规划知识。
3.加强职业测评和指导培训是重要途径
职业测评有利于大学生在职业生涯规划中正确定位,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技能和特长,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职业环境,进行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通过职业测评,让学生对自己的职业兴趣、职业气质和性格等有所了解,并以此为依据扬长避短,进行准确的自我定位和职业选择,设计自己的职业生涯。如果学生能对自己的职业能力作出恰当的评价,就可以在学习和工作中,不断提高自己的职业发展力,主动发展和补充自己相应欠缺的能力,不断思考并调整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使自己能够不断适应社会,发展和提升自我。
职业生涯规划大赛的指导培训主要是针对于参赛大学生在设计职业生涯规划作品过程中,主办方或指导老师有针对性地进行的以职业生涯规划内容为主的指导和培训。可以通过三个方面的工作来提高职业生涯规划大赛的指导培训作用,首先,实行指导老师对参赛大学生全程性指导,使学生在参赛过程中不断得到具有针对性的指导和帮助;其次,合理安排比赛过程中的培训课程,不流于形式,一方面,做好与学生的互动,另一方面,做好与课堂教学的有效对接,把培训平台做成大学生设计职业生涯规划的“加油站”和“维修站”;再次,充分利用社会与企业资源,请站在时代与市场前沿的专家讲授就业的形式与政策、岗位胜任能力要求等大学生鲜为人知的内容。
参考文献:
[1].龚宇平.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探析[j].中国林业教育,2009(1):13-15.
[2].时皓.基于岗位胜任特征的高职院校职业生涯教育体系的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论文32
摘要:生涯人物访谈是近年来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中新兴的一种教学方法。本文将从生涯人物访谈的有效性、操作要点和影响三个方面,阐述生涯人物访谈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中应用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生涯人物访谈;职业生涯规划课;大学生
大学是人生中最宝贵的时光,更是职业生涯的重要准备期。掌握职业生涯规划的知识和方法,合理规划好大学四年的时光,不仅能够大大提高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而且还能够帮助大学生科学选择职业发展道路。
据统计,目前约70%的大学生对未来缺乏合理规划,对自我和工作世界缺乏足够的了解,其结果是就业竞争力不强,就业的盲目性较大,难以实现人尽其才和人职匹配,就业后的离职率比较高。面对这种状况,2007年教育部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要求》的通知,通知明确提出将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作为一项战略性和日常性工作来抓,要求全国所有高校开设就业指导必修课或必选课,以提高大学生的就业能力。而职业生涯访谈是近年来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中越来越常用教学方式之一,是通过与拥有一定职场经验的人士面谈而获取关于一个行业、职业和单位“内部”信息的一种职业探索活动,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一、生涯人物访谈的优势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旨在为大学生选择未来就业提供更多的方法,为未来的职业生涯打好基础。生涯人物访谈作为作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体系中新兴的教学方法,简单地说就是你设法找一个职场人士(通常是你感兴趣的职业的从业者)进行采访。
(一)打破传统的教学方法
生涯人物访谈打破了以往填鸭式灌输的教学方法,变被动为主动,能帮助大学生检验和印证以前通过其它渠道获得的信息,并了解与未来工作有关的特殊问题或需要,如潜在的入职标准、核心素质要求、晋升路径和工作者的内心感受,这些信息是书本知识所不具备的。通过生涯人物访谈,在校大学生还能正确认识自己的优势和不足,从而制定更加合理的大学学习、生活和实习计划,对未来的职业规划有了立体感,更有助于规划职业生涯。
(二)提升学生实践能力
生涯人物访谈是一种访谈式的教学方法,他要求学生确定访谈对象、采访访谈对象并在访谈后进行总结。这一些列过程对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社交能力、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概括和反思的能力等等都是一种锻炼,通过实践采访使学生对职业选择、职业意识、职业能力或职业发展有了更深的了解。
二、生涯人物访谈的流程
(一)寻找采访对象
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一个重要目的是提高学生“知己知彼,人职匹配”的能力。在进行生涯人物访谈前必须寻找采访对象。在寻找的过程中,“知彼”变成了访谈成功的基石。在了解成功人员职业生涯的过程中,自我反思,自我探索,达到“知彼”的效果,对自我有较深刻和全面的认识后,大学生才能在生涯人物访谈过程中,有的放矢地进行交流,收集自身所需要的职业信息。因此,在职业规划课上完成自我探索的教学任务之后可布置关于生涯人物访谈的相关作业。
(二)采访对象的确定
对生涯人物的选择除了要考虑专业和兴趣问题外,最重要的是结构合理,既要有初入职场的人士,也要有工作了一定年限并做出了一定成绩的资深人士,后者更重要。由于学生社会资源相对较少,容易将一些与他们同龄的职场新人师兄师姐们作为访谈对象,这种访谈对象虽然有助于学生了解某个职业的进入门槛,以及作为职场新人可能会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等,但由于这些人自己在职场中都还处于适应、摸索和调整阶段,对职业的认知可能不够成熟,因此他们提供的信息只能作为一种参考。所以,建议在选择生涯人物时应该优先考虑一些行业中的佼佼者或者是经验丰富的资深人士,他们工作时间长,心智相对更成熟,对职业的认识较全面,给出的建议和意见也会更为理性和客观。
决定了访谈对象后,进行正式访谈之前,教师应指导学生通过各种渠道搜集有关生涯人物的信息。信息的搜集可以帮助学生了解访谈对象,并且有助于访谈过程中的互动,使生涯人物在接受访谈时愿意积极主动地透露更多有用的职业信息。访谈结束时,还可以请访谈对象再给自己推荐一些其他相关的生涯人物,这样可以以网状的方式拓展自己的职业认知领域,并积攒不同的社会资源。
(三)采访内容的准备
作为一个采访者,对访谈过程的掌控是非常重要的,这样才能获得自己想要的信息。在实际操作时,部分学生会面临一个问题:访谈对象非常健谈,喜欢按照自己的思路接受采访,并且这些人的经历往往非常丰富和有趣,此时学生要么是听得忘了自己的目的,要么是根本找不到转入正题的时机。访谈过程中,最关键的是学生应非常明确生涯人物访谈的目的,并且在访谈过程中要牢记这个目的。事先认真列出访谈提纲,一旦发现访谈对象将话题扯远了,应对照提纲适时地将访谈拉回原有轨道。在访谈中,由于信息量较大,要善于抓住要点,做好记录,以便过后整理。
三、生涯人物访谈对大学生职业发展的影响
(一)重新审视自我,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
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决定着事物发展的方向、速度。人物访谈的对象一般是在职业生涯发展道路中比较突出的优秀人士,进行访谈前,学生需要重新认识自我,了解自己的兴趣爱好、性格和价值观等。对于模仿欲较强、可塑性强、渴望成才、思想活跃却又缺乏人生经验的大学生来说,人物访谈可以让他们以优秀人物作为榜样人物进行示范传播,可以为大学生提供可供借鉴的人生资源。他们的社会阅历、创业历程、人生体验以及为人处事之道,对于在校大学生而言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说服力,会成为在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生动素材。通过实践教学方法的创新,使学生的学习状态由过去的被动接受变为主动探索,从而更好地接受知识。职业生涯规划要充分认识与了解相关的社会环境,评估社会环境因素对个人职业生涯发展的影响,分析其特点以及发展变化情况,把握其优势与限制,了解本专业、本行业的地位、形势以及未来发展趋势。
(二)增强职业认知,提高就业能力
职业生涯人物访谈能帮助学生进行职业探索和职业环境认识,有效进行职业生涯规划。这对于没有工作经验和社会阅历的大学生来说,是了解职业的一个比较好的方法。职业的认知,可以对从事岗位的信息更加了解,更应该包括对敬业、乐业的理解和发自内心的对众多普通劳动者的尊重,使初入职场的大学生拥有积极、乐观、自信的心态。大学生的就业资本包括人力资本、社会资本和心理资本,他们共同决定了个体的竞争力。通过生涯人物访谈,大学生了解了一些岗位所需要的知识、经验、所需证书、技能等方面,增加了获取就业机会的可能性;大学生还可以拓展社会关系网络,有助于获得更多的就业机会;更可以通过选取人物的自信、乐观、坚韧、勇于创新等良好心态对一些学生产生强烈的冲击力和感染力,激发了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自主意识,促使大学生理性规划自身未来的发展,并努力在今后的学校过程中不断自觉提高就业能力。生涯访谈是大学生积累就业资本的有效途径,是提高大学生求职竞争力的一种方法。
(三)优化学生求职状态,调适求职心理
就业是关系到高校毕业生个人前途和社会稳定的大事,是对大学生综合素质尤其是心理素质的一次考验。双向选择制度的确立,让大学生容易产生自负与保守两种极端心理。人物访谈有助于学生对“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产生实实在在的体验。
当代大学生就业压力大也导致了毕业生一系列的心理问题,人物访谈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的充分运用可以帮助大学生培养良性求职心理,避免异常求职心理。人物访谈中的成功职业人分享人生经历,对于在职业生涯发展中的挫折、失败等往往会提出自己的观点,大学生处于人生发展的初期,求职心理容易在经历挫折后出现沮丧自卑的心理。
大学生群体比一般群体对自我有更高的要求,对于环境和自身的要求有时候难免过于理想化。当现实与理想生活出现差距时,相当一部分大学生不能正确调节好理状态,容易产生偏差甚至出现自杀的现象,这种现象也给我们带来警醒。人物访谈帮助学生在朋辈交流与榜样示范的作用下获得鼓励,激励自我奋斗,在职业生涯发展的道路上以积极、自信的心态笑对人生。学校应该重视与更多有能力的校友进行联系,特别是聘请在社会上做出一定成绩的校友来现身说法,以各种手段调动在校学生的生涯规划的意识,发掘存在学生内部潜在的内驱力,通过现场实践的教学,使他们对未来可能从事的职业发展更加的自信。
综上所述,生涯人物访谈使得职业生涯规划课充分实现理论与现实相结合,将知识点的教学融入社会实践中,增强学习效果,创新教学方式,更好地引导关注就业,及早进行个人职业生涯规划的意识,促使学生积极完善自身,储备内化只是能力,促进就业能力的提升。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论文33
摘要:有用的职业生涯方案教导,关于协助高校学生树立精确的择业观,为作业做好常识的储藏和心思的准备,解决作业难疑问,具有首要的效果。这篇文章就此做一讨论。
关键字:高校职业生涯方案
这些年,跟着中国大学毕业生人数的激增,大学生作业难疑问已逐渐变成全社会关注的热点疑问。高校学生因为对作业和自我的合理知道和定位,作业决议方案和挑选才能缺少,一些毕业生通常难以找到理想的作业,迫切期望得到有用的职业生涯方案教导。
一、职业生涯方案及其含义
职业生涯方案是指对职业生涯甚至人生进行继续的系统的方案的进程,是在对自个职业生涯的主客观条件进行测定、剖析、总结的基础上,对自个的喜好、喜好、才能、特色进行归纳剖析与权衡,联系时代特色,断定其最佳的作业奋斗方针,并为实现这一方针做出行之有用的组织。生计方案的意图更首要的是协助自个真正了解自个,为自个定下作业大计,谋划将来,并依据主客观条件方案出合理且可行的职业生涯展开方向。
职业生涯方案对其作业的挑选和往后作业的展开有十分首要的含义。
(1)方案能协助自个断定作业展开方针。职业生涯方案首要的即是对自我的剖析。经过剖析,知道自个,了解自个,估量自个的才能,评估自个的才智,承认自个的性情,判断自个的心情,找出自个的特色,发现自个的喜好,清晰自个的优势,衡量自个的距离,经过剖析,断定契合自个喜好与专长的生计路线,精确设定自个的作业展开方针。
(2)能鞭笞自个尽力学习和作业。职业生涯方案的一个首要功用即是供给了自我评估的首要手法,能够依据方案的展开状况评估现在获得的成果。能够说,职业生涯方案既是学生尽力的依据,也是对学生的鞭笞。拟定职业生涯方案也有助于学生依据轻重缓急组织日常学习和日子。一起,方案能协助学生尽可能地表现潜能。
(3)方案关于学生求职的首要效果。从人力资源的视点动身,用人单位也十分垂青新员工是不是有职业生涯方案,是不是与公司的展开相一致。公司在简历挑选和面试中对毕业生是不是有职业生涯方案也十分注重,有的学生因为在简历或面试中论述了自个的生计方案,让用人单位觉得求职者的求职意向是经过深思熟虑的,这也标明用人单位关于大学生在求职时清晰写出职业生涯方案的做法是给予充分肯定的。
二、高校学生职业生涯方案中存在的疑问
1、对职业生涯方案知道不清晰。在校学生关于职业生涯方案没有满足的注重,遍及缺少职业生涯方案意识,有的把职业生涯方案等同于作业方针和学习方案,有的把职业生涯方案等同于找作业,以至于把作业方案当成了短期作业培训。大学生对自个的展开方案不清晰,不能运用作业方案理论,严重影响了学生对作业的提前准备和准断定位。
2、作业展开期望过高。一些学生过错地认为“文凭等于才能”,故而在自我评估和作业展开方面期望值过高,不少学生作业展开期望过高,不考虑本身条件和社会实习需求。在择业进程中遍及向往高收入的作业,倾向于闲适舒服的环境,倾向于大中城市,不愿意去条件艰苦的区域和底层。
3、作业方案不切实习。作业方案是一个连续性和期间性的进程,起点是不是精确,方案是不是合理,直接影响着职业生涯方案的结果。因为对职业生涯方案的知道不到位,一些学生在职业生涯方案方面存在应急性、片面性和盲目性。有的对自个不了解,盲目从众,有的过火注重自我方案,我行我素,不关心社会对作业的需求,终究自个的方案都难以实现。
三、完善高校学生职业生涯方案的主张
1、展开职业生涯方案教学课程
大一是习惯、探索期间,要让学生开始了解自个、了解社会、了解作业,特别是了解自个将来所期望从事的作业或许与自个所学专业对口的作业,做出决议方案。因而,各高校应该在大一独立开设职业生涯方案课程,导致学生的注重。大二时,要经过一些作业心思测验,让学生深化自我知道,评估自个的中期学习方针,进一步加深对作业的考虑,使作业方案作业落到实处。大三或大四时,学生的首要方针是成功作业,要让学生强化自个的求职技巧,了解用人信息,积极参加各项招聘活动。详细施行层面而言,各高校能够依据自个的实习状况,编写并出版一些有关职业生涯方案的教材或许讲义、事例供学生运用,使学生知道、了解自个,找出自个的作业倾向,了解作业、了解公司和雇主、了解市场环境等,断定自个的作业方针。
2、健全有关组织,充分作业部队
展开职业生涯方案是一项专门化的作业,是一门学识和艺术。现在,有不少高校因为知道上的不到位,在实习作业中,存在着组织不健全、部队不安稳、从业人员本质不高级疑问。健全的组织组织和专业的人员装备,包含专门的施行设备、满足的资金投入,是展开好职业生涯方案的条件和保障。为此,必须加强职业生涯教导组织和部队建造。一方面,清晰高校学生职业生涯方案作业在高校作业中的地位,完善专门组织建造,构成全体教职工一起参加的教导大部队;另一方面,打造一支以专职老师为骨干、相对安稳、本质较高的生计方案教导部队,一起加强对从业人员进行定期培训和办理,不断提高生计教导的专业化和作业化水平。
3、树立鼓励保障机制
第一,将作业方案教学规范化。校园可经过拟定有关方针,使其归入校园全体教学方案并给予经费支撑。第二,每年定期举行学生职业生涯方案竞赛,关于在不一样等级竞赛中获奖的学生和教导老师给予精力或物质奖励。第三,将作业方案教学作为第二课堂的一项首要内容。高校应鼓励大学生使用节假日从事社会兼职作业,展开作业实习活动,并将作业方案内容归入社会实习阅历和大学生本质拓宽评估系统中。一起,应展开职业生涯方案网上教导,引导学生依据本身职业生涯方案的需求,有挑选地使用网络资源。有条件的高校能够树立职业生涯方案网站,在网站上供给历届毕业生职业生涯方案的成功事例,供给职业生涯测验东西下载,并经过MSN、QQ等方法树立职业生涯方案沟通群,为在校学生与之沟通、沟通发明路径与方法。
总归,职业生涯方案是一项长期的工程,大学期间的方案只是一个起步,却对学生将来的展开有着至关首要的影响。因而,高校应把职业生涯方案教学作为高级教学的一项首要内容贯穿于各个期间,树立相应的职业生涯方案咨询组织,从多方面临大学生将来的作业方案供给科学的教导。
参考文献:
[1]姜军保.浅谈大学生职业生涯方案[J].江西电力作业技术学院.2007(2)。
[2]谢一风.高职院校学生作业方案研究[J].职都论坛.2007(4)。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论文34
摘要:社会就业压力大是我国目前的一个重大困境,大学生自主创业作为解决大学应届毕业生就业的有效办法,使创新创业教育成为各高校的重点发展项目。科学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对于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的培养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针对职业生涯规划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培养的作用进行了一些探讨。
关键词:职业生涯规划创新创业意识
一、职业生涯规划的背景、含义及意义
1.职业生涯规划的背景。职业生涯规划,起源于1908年“职业指导之父”弗兰克·帕森斯针对大量年轻人失业提出的“职业咨询”概念,而我国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源于1916年清华大学校长提出的就业指导。我国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理论最初是由翻译别国的职业生涯规划理论、着作等开始发展的。在20世纪,我国专家们对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研究持续增多。
近几年,职业生涯规划教育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国家下达了大量辅助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发展的相关政策。2015年5月中国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中表明各高校为促进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有机融合,根据人才培养定位和创新创业教育目标要求,调整教育课程设置,开设就业创业指导方面的必修课和选修课成为我国目前各高校落实创新创业教育政策的主要任务。
2.职业生涯规划的含义。职业生涯规划是指通过对一个人主客观条件如兴趣、特长、能力、时代环境等进行测定、分析、总结出最适合其的行业倾向及职业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科学目标,对其自身的职业生涯乃至人生进行系统地计划过程。通过这个方案计划帮助学生明确发展方向,有效的选择自己的职业发展道路。
3.职业生涯规划的意义。大学生通过在校期间的职业生涯规划,根据自己的特质,对自己未来的职业生涯有一个准确的方向定位和发展目标。以发展目标为指向标,设立自身的职业生涯规划的详细计划。让大学生对自己的未来职业有明确的方向和职业发展道路,帮助学生挖掘自己的潜能,认识到自己的个性特点、潜在价值,将自己的综合优势和劣势进行对比并综合分析,增加自己的职业竞争力,提高未来求职就业时成功的几率。
二、创新创业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社会就业形势严峻,毕业生就职面临这巨大的竞争力。求职岗位供给和需求失衡不对等的情况下而自主创业作为一条能缓解就业压力的有效途径,是目前高校教育中加强推广的教育项目之一。而就目前大学生的创业情况而言,大学生真正选择通过自主创业的方式作为自己未来职业发展目标的却少之又少。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各高校的大学生创新创业中还存在的很多的问题。
首先,大学生缺乏敢于拼搏的勇气,对自己缺乏自信。不敢面对创业中可能存在的风险。其次,大学生缺乏支持自身自主创业的专业知识与创业能力。在大学期间,大学生对创业仅限于书本上的概念,而缺乏现实中的实践经验,以至于大学生的创业想法与实际的创业实施的对接相差甚远。而近年来,许多高校引进创新创业训练项目通过实践促成学生自主创业,而实际上培养大学生实行自主创业的结果仍是不理想。究其根本原因主要有:
1.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淡薄。首先,当前社会中,坚持素质教育一直只是个很响亮的口号,而实际上,应试教育才是目前国内教育的根本形式。学生在校学习知识为了应试,且学生迫于应试压力,只能将大量的精力时间花费在做各种真题和模拟题中,而忽视了学动手实用能力的培养。学生们的习惯于知识的学习和获取,但是在动手能力以及创新创业能力上十分欠缺。习惯使然,大学生在面对创新创业教育时,会倾向于理论上的学习,而缺乏实际上应有的创新创业意识。其次,家庭教育对大学生的创业意识也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在很多家长眼里,只有学习才有出路。家长为了让孩子专心于学习,为孩子包办一切,导致孩子在很多生活能力上都有所欠缺。除此之外,家长不断地为孩子们灌输他们认为的好前程的思想——寻求稳定安稳工作。家长将自己的思想强加在孩子身上,忽略了孩子自身的个性发展,限制了孩子创新创业意识的培育。学生长时间接受这种熏陶导致学生自身对创新创业意识的缺乏。
2.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不坚定。目前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学生成为新时代创业人才。但往往在中国传统的家庭教育下,而今的大学生在意志上不够坚定,家长们给予孩子的过度保护,让孩子们抗打击能力上不够强大。因此在大学生创新创业时,他们面对创新创业过程中出现的困难和磨难,一直生存在父母的保护伞下的他们极易产生退避心理。更甚者,在创新创业初期计划阶段,对于未来可能发生的困难或是父母的不赞成,便让他们放弃了创新创业的想法。
3.个人发展缺乏计划性。高校大学生长期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一味地接受知识的授予,遵循着家长和学校要求而成长。进入大学后,对于自己的人生发展缺少目标、缺少计划,在意识上依旧处于被动状态。而在就业创业时,没有计划性的学生一味盲目地参与,没有明确的规划,创新创业意识不强,在时间和实际发展的把握上,缺少科学合理的安排,以致就业创业的最终失败。
三、职业生涯规划对创新创业意识培养的作用
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有益于帮助大学生明确自己的职业定位,确定自己威力职业发展道路。而创新创业是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紧密联系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有着重大作用。
1.心理调节。首先,职业生涯规划,究其根本,实质上属于心理学中的一部分。这是个学生自我认识并助力学生自我发展,个性塑造的过程。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融入大学的课程当中。让各高校大学生在大学期间就能明确自己定位。并且帮助大学生在创新创业方面,培养一种创新创业意识,树立创新创业精神。对于现在的大学生而言,被他人认可是大学生自信心最大的源泉。职业规划是决定职业生涯成败的关键一步。在创业之前通过职业规划让学生了解创新创业的重要性,并融合创业教育可以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
2.明确创业目标。职业生涯规划针对学生职业选择时的主客观因素进行分析和测定,引导学生确定自己的创新创业目标,进行创新创业意识上的塑造。确定正确的创业目标是成功创业的关键因素。在创业教育中通过理性的思考、科学的分析和职业发展的认知是确立创业目标关键流程。各高校的大学生都处于学生就业上岗的准备阶段。在大学期间通过校内专业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育,帮助大学生结合自身特点明确职业定位,辨明创业未来的发展方向,确立自己的个人发展目标,并制定一系列行动计划,充分发挥自身的潜能,在创新创业教育中加强学生创新创业意识。
3.提升个人竞争力。职业规划可以帮助学生确定自身的职业目标。现今社会竞争激烈,如若想在这职业竞争的狂流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根据自身的职业目标规划好自身的职业计划。有目标、有规划地进行行动。跟着制定好的职业生涯规划系统地、有计划地行动,逐渐累积学生的个人经验和增强职业技能。系统的职业生涯规划有利于学生专注于自己的优势并且实际所需适时地、不断地发展自己,在关键时刻更好的安排工作任务的先后顺序。由此个人竞争力也得到增加。
四、结语
创新创业教育使我国目前一项重任,各高校都在积极落实这项任务。而目前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中还存在着很多不容忽视的问题,如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淡薄、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不坚定等。而职业生涯规划有助于学生根据自身条件及客观因素挖掘自身潜能,帮助学生确立职业目标,增强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
大学生通过在校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育,根据学生个性明确学生自身的创业目标及日后的发展方向,完善就业前准备。并帮助学生对自我、客观环境等进行正确的评估,在内心素质方面进行强化和调节。由此利于学生创新创业意识的培养并避免了创新创业中学生创新创业意识的不坚定。
参考文献:
[1]胡涵锦.创新人才培养与管理的调研及对策.东华大学学报,2011(3).
[2]万琼.高校创新人才培养影响因素及其优化.硕士学位论文,2008.
[3]蒋琴雅.创业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视角.职业圈,2007(24).
[4]桂南岭.论高校创新教育与创业教育的关系株洲工学院学报,2005.5.
[5]刘景宏.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创新与创业教育,2011,VOL2(3).
[6]党瑛瑛.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现状及其对策分析.华章,2011(14).
[7]张正华.试探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新模式.生涯规划,2011(13).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论文35
学业和职业可以说是每个人必经的两个阶段,不同的只是在这两方面的成就大小,在我们的学业生涯我们学习知识和技能的同时要考虑职业的导向作用,在学生阶段就应该有一个清晰的职业规划和理想,对于以培养职业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高职生来说更要认清这一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论文。
一、学业是职业的基础
人的许多本领和能力不是天生的,是在学习积累中逐渐形成的,知识是能力的前提,能力由知识转变,为了有一个更好的职业之路我们现在应趁着大好时光努力学习知识,我们是高职生,高职教育的目标就是培养适应一线生产需求的,既有一定理论知识又有实践动手能力的技术应用型人才,对于职业性很强的高职教育来说,理论知识是必不可少在,上面的三业中,学业是第一位。在学业中许多学到的东西可以为我们的职业服务,可以为我们的就业提供一个更好的机会
新学业论认为,学业是按照学校学制规定、修业年限、具体培养目标的要求,以及教育教学计划,在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下,有系统、有组织的掌握知识、技能和行为规范的过程,是促进身心结构健全、智慧才能开发、品行人格完善的过程。
从培养目标的角度来看,学业包括学德、学智、学体、学美、学劳的全部过程;学业包括学业成绩、学业行为、学业特长和综合素质的整体提高和全面发展的过程。“十年寒窗苦”,就是为了完成学业,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成为21世纪所需要的有用人才。
二、确定一个适合的职业理想
所谓职业理想,简单来说是指人们对未来的专业、工作部门、工作种类以及事业成就大小的向往和追求。它应该建立在个人的专业知识与能力、兴趣和职业激情的基础上,只有三个圆重叠的部分,才可确立为自己的职业理想。
有人说,现在找工作赚钱就行,尤其是在就业形势非常严峻的情况下,没有必要再谈职业理想了。这种看法是不对的。实际上,在任何情况下,一个人都应该有一个长远而又切实的职业理想,在实际生活中,现实往往与职业理想发生矛盾。很多人不能按照自己的理想标准选到合适的职业,于是有的人索性不就业,坐等理想职业的出现;有的人随便谋个有收入的职业混日子;也有的人对与自己的职业理想不相符的工作怨天尤人,无所作为。这些现象发生的根源,皆在于择业者没有能正确认识职业理想与现实的关系。
其实,在大学生毕业后的头两年,大多数人都会感觉到现实与自己职业理想的落差非常大,这段时期被我们称做“职业探索期”。在这段时间里,职业理想与现实发生冲突非常正常。我们应该用这段时间积累经验,同时通过增加对自己兴趣、能力等各方面的认识调整自己的职业理想,积极寻找机会,从而为自己的长期发展奠定基础。而我们高职生也应对确定合适的职业理想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第一,要认真地分析一下自己的职业理想定得是不是脱离实际、过高;自己的职业素质符合不符合你所选择的职业要求。职业理想虽然因人而异,没有绝对的标准。但是,有一点必须指出的是,理想职业必须以个人能力为依据,超越客观条件去追求自己的所谓理想,是不现实的。这就要求大学毕业生在选择职业之前一定正确估价自己,给自己一个合理的定位。
第二,我们把职场分为“天堂团队”、“人间团队”、“地狱团队”,很多人以为不能进入“天堂团队”,就是不理想的。实际上,很多真正有能力的人是从“人间团队”,甚至“地狱团队”走出来的。因为当一个人的职业生涯并不是一帆风顺的时候,往往反而可以使一个人的多方面能力得到更好的锻炼。
第三,要懂得职业理想不等于理想职业。一般认为当个人的能力、职业理想与职业岗位最佳结合时,即达到三者的有机统一时,这个职业才是你的理想职业。只要你的职业理想符合社会需要,而自己又确实具备从事那种职业的职业素质,并且愿意不断地付出努力,迟早会有一天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而理想职业却带有很大的幻想成分。
第四,如果你所选择的职业岗位已无空缺,而你又需要立即就业,那就先降低一点自己的要求。因为如果没有工作,即意味着没有实现职业理想的可能。而就业以后,可以在主观的作用下向自己的职业理想靠近,例如对自己的兴趣、爱好进行一定的调整。确定合适的职业理想一定要综合考虑,不能盲目。
三、在就业中体现自身价值
有了一定理论知识和职业理想,就要积极就业,在就业中体现自身价值。
就业就是工作,在工作岗位上我们应在职业理想的指引下,运用自己所掌握的知识及能力,尽自己的努力,搞好自己的工作。不过在就业中我们还应注意几点,对于个人来说,主观的因素更为重要,现在的许多学生,最善长的是考试,因此当面对工作、面对社会时,尤其当客观因素让找工作如此难时,我们宁愿逃避,选择自己所擅长的考试,如果能考一辈子,或许真可能选择这样的道路,当然这里面肯定也有一部分研究型人才,他们是自愿选择这样的道路。要表现出自己价值,还应该把心态放正,敢于去闯、去尝试,然后才是方法。
对于我们来说,企业雇佣你,是因为你能为企业创造价值。或许你现在创造的价值不多,但是你能够迅速成长,有可塑造的潜力,因此在找工作之前,肯定要思考自己能为企业带来什么?
首先,是硬指标。譬如实实在在的技术就是绝对的硬指标,因此我们高职生,如果成绩到位,实践、实习认真做了,技术学好了就绝对能找到合适的工作。一般来说,英语、计算机也算硬指标中之列。对于文科学生,貌似也有些证可以支撑,不过就弱了许多。接下来,是软指标,这类的指标很难体现,即便遇上很优秀的面试官,也不能保证将“对企业最合适的人才”尽收囊下,毕竟面试是一个很主观的东西。因此大学生需要在面试的时候主动展示。
相信我们搞好学业职业就业的关系,在自己的不懈努力下,一定会很好完成我们的学业,并在以后的工作中实现我们的职业理想,体现出自身的价值。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论文36
论文关键词:
大学生;职业指导;职业生涯规划
论文提要:目前,全国高校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使得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职业生涯规划尤显意义重大。本文从实际出发,在分析当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现状的基础上,对当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思考,并提出具有可操作性的对策建议。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用人机制市场化、经济体制转轨和产业结构调整以及社会整体就业压力的加大,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问题日益成为高等教育和社会。近年来,大学生就业面临十分严峻的局面。20XX年大学生毕业人数为495万人,20XX年更将达到559万人。因此,在未来就业形势仍比较严峻的情况下,大学生很有必要及早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科学认识就业环境,树立明确的目标,在四年有限而宝贵的时间里掌握有效的知识和技能,发挥个人特长,找到适合自己的职业。
一、职业生涯规划的涵义及其意义
职业生涯是指在一个人的一生中,由于心理、社会、经济、生理以及机遇等因素相互作用所造成的工作、职业的发展变化。职业的发展是个人发展中的一个最主要的方面,它跨越人的整个一生并涵盖个人的自我概念、家庭生活,以及个人所处的环境、文化氛围的方方面面。
职业生涯规划是指个人发展与组织发展相结合,对决定一个人职业生涯的主客观因素进行分析、总结和评定,确定一个人的事业奋斗目标,并选择实现这一事业目标的职业,编制相应的工作、教育和培训的行动计划,对每一步骤的时间、顺序和方向作出合理的安排。开展职业生涯教育对于大学生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首先,有助于大学生了解自我、了解社会,在就业时做到心中有数,避免无的放矢。通过开展职业生涯教育使学生正确认识自身的特性和潜在优势,根据自身的性格、兴趣、能力进行合理的、全面的定位,并紧密结合市场对人才的需求状况,寻找适合自己发展的平台。其次,职业生涯规划能够让大学生实现自我超越。大学生在充分认识自己,客观分析环境的基础上,科学树立目标、正确选择职业,并运用适当的方法、采取有效的措施,克服职业生涯中的困难和阻力,避免人生陷阱,从而获得事业的成功。再次,职业生涯规划可以帮助大学生扩大自己所需要的人生资源,并将不同的人生资源进行合理的整合与规划,实现动态的发展。
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存在的问题
1、职业生涯规划的理念还比较淡薄。目前,虽然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但真正普及还远远不够。大部分在校大学生没有进行过职业生涯的思考和规划,尚未认识到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和对自己人生发展与就业的意义。他们在大学里除了读书和参加相关活动之外,对“将来如何发展”、“怎样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等问题从未做过认真考虑,面对竞争激烈的就业市场,缺乏认真的准备。有些大学生把希望寄托于学校、老师和家长。另外,一部分高校对职业生涯规划的相关知识和重要性没有向大学生进行有效的宣传。
2、高校缺乏完整的职业生涯辅导工作体系。大学生职业生涯辅导,是一个系统工程,要将个人的自我规划和学校、社会的职业生涯指导结合起来进行,不是仅靠几个指导教师和几场讲座就可以完成的。目前,有些高校还没有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按比例投入资金和人力来发展职业生涯教育。而是把工作重点放在就业政策宣传、就业安置、派遣等层面上。由于缺乏对学生的系统培训和教育,使学生把职业规划与求职技巧、参加招聘会等同起来。
3、缺乏专业和有针对性的测评工具。测评是职业生涯规划中一个很重要的项目,它包含了对个体的生理、认知以及情感的测量和评价的过程,是一种复杂的、跨学科的技术。职业测评能使大学生在一定程度上了解自己的兴趣、爱好、气质、性格、能力等多方面的特点,作为学生未来职业规划的参考。目前,市场上大部分测评工具是针对社会群体开发的,并不适合大学生这一群体。国内的测评,也主要是引进欧美职业生涯规划系统,这种“引进”会因东西方文化、价值观差异和翻译偏差而产生问题,但本土化的修订还远远不够,一些测评软件中的常模也并不完全适合我国学生的特点。
4、缺少专业化、职业化、长期稳定的工作队伍。全国大部分高校从事就业指导工作的人员,一般是由从事学生工作的副书记、辅导员来进行的,专业化水平有限,缺乏相应的知识背景和专业技能。专职的授课教师比较少,进行相关理论研究的专门人员尤其严重不足。呈现出从事就业指导实践工作的没有系统的理论研究,从事理论研究的没有从事就业指导的实践工作,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现象。由于部分高校辅导员工作的专业化、职业化还没有普遍推开,在从事一定时间辅导员工作后就会面临“转岗”的局面,也造成了这支队伍的不稳定。
三、解决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存在问题的对策
1、树立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理念。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社会的发展深深影响着我们生活、工作的方式,进而影响我们对职业的规划和追求。作为社会剧变的产物,生涯规划已成为每个人都不得不面对的重要任务。首先,高校要认识到职业生涯规划对大学生和学校发展的重要性,树立一种注重学生全面发展,开发学生潜能,以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为第一要务的教育理念。其次,学校就业指导中心要做好宣传和教育工作,让学生主动地、热情地、负责地参与到自己的生涯规划中来,更好地促进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在学校和广大学生中开展起来。
2、构建系统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系,将职业指导贯穿于大学教育的全过程。把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作为就业教育的重要内容列入教育计划之中。由学校就业指导中心、科研机构等机构,学校领导、专业工作者、兼职辅导员、班主任和专业教师等人员组成,各类人员齐抓共管,共同发挥作用,适时地为学生提供职业生涯规划的辅导和咨询,并结合工作实践开展研讨活动。重点推行四年职业规划项目。从学生一进校就进行职业教育,第一年帮助学生对就业市场的状况进行接触和了解;第二年要帮助学生发现和了解自己的特性、兴趣和专长;第三年要帮助学生收集企业、用人单位资料和市场需求,参加社会实践,使学生对选择职业有直接的感受;第四年指导学生进行写求职信,参加面试等专题训练,帮助学生收集就业信息,举办各种就业市场活动。这种就业指导贯穿学生的大学生涯,对学生形成正确的就业观,增强就业能力和做好就业准备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3、加快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课程体系建设。对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课程建设是关键。高校可以依托自身学科门类齐全的优势,针对不同的专业,编写相应的就业指导教材,设置职业生涯规划理论、实践活动、文化素质等教育课程,课程的设置要有前瞻性,使学生了解学科相关职业最前沿的动向与发展。可以使企业最新的生涯规划成果、经验教训、管理理念进入教科书,缩减学校教育与社会应用之间的差距。改革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式,实行基础知识教学讲授法、环境意识教学调查法、模拟职业生涯规划教学实践法以及案例教学法。
4、选择和开发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系统和测评工具。大学生群体的特殊性决定了他们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特殊性。因此,高校应充分认识到职业测评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管理教育和职业选择中的作用。挑选和引进合适的测评工具,凭借内部人员或与外部的测评机构共同开发。通过科学、完善的测评手段,给予所有学生而不仅仅是毕业生完整、科学的自我认知。高校在选择和开发适合的测评工具时,应从大学生自身的特点出发,注重专业性、实践性和经济性的结合。
5、加强队伍建设,培养一批专业强、素质高的职业指导教师。对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教育,根本在于教师。一个专业的职业指导教师应具备以下素质:在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指导方面具有较广博的职业生涯规划知识和较开阔的视野以及一定的实践经验,具有良好的知识运用能力。要通过加强管理和培训,提高就业指导人员的素质。对他们进行职业生涯设计理论和实践、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人才测评与统计、就业求职心理研究、劳动人事制度及相关法律法规等方面的专业培训。使他们熟知大学生就业政策、就业管理业务、就业教育方法。同时,教师还应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从而为学生提供更为专业的就业指导和职业生涯规划服务。
6、加强大学生跟踪调查和信息反馈,完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管理体系。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是一个循序渐进、动态发展的过程。作为学校组织,一是要加强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跟踪调查,比较他们的修正规律,总结实践经验,积累案例;二是要加强对毕业生的后续跟踪,收集就业信息,为学校教学工作反馈信息;三是要做好用人单位的回访工作。了解毕业生的实际工作状况和单位对毕业生工作的评价意见;四是邀请各阶段毕业的校友回校交流。通过报告会、座谈会,向在校学生讲述他们不断调整个人成长与社会发展相匹配的过程,加深在校学生的印象。通过比较研究,探寻大学生在校期间及毕业之后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规律性,为学校开展职业指导提供科学的依据,不断完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管理体系。
大学生就业是一个综合性的问题,涉及到国际国内宏观就业环境、经济结构调整、劳动力市场、教育结构调整和改革等诸多因素。目前,大学生就业也越来越受到社会、学校、家长和大学生的普遍关注。“狭路相逢,勇者胜;职场竞争,规划者赢”。因此,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应该树立远大理想和抱负,确定合理的择业目标,做好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为将来的就业打好基础,实现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论文37
在大学教育走向大众化阶段的时候,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已经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一方面大学生普遍缺乏工作经验,就业期望值过高、知识结构不合理;另一方面,他们职业生涯准备不足、职业定位不科学,致使在择业中屡屡碰壁,不能顺利就业。据国内各大城市举办的大型人才交流会统计,多数学生参加人才交流会都有一种“赶集”的感觉,没目标、没准备,全凭碰运气,交流会对接成功率一般在30%。职业生涯准备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制约了市场配置成功率。因此,如何加强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帮助学生发现、培养自我的潜能与创造力,从根本上提升毕业生就业能力,这已经成为每所高校就业指导工作所必须面对的一个现实课题。
1、目前高校就业指导中的问题
高校就业指导的目的是为指导学生获得一种就业能力、面向社会的生存能力,不仅局限于为毕业生实效就业提供必要的帮助,更要为大学生提可持续发展的终身就业能力,并使他们有能力管好自己的职业生涯,不断谋求更适合自己的职岗位,而当前就业指导工作中的问题却影响着业指导工作的目的性。
1.1就业指导的重点是毕业生的工作安置,强调一次性就业率
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主体意识薄弱,具体表现在:一是求职过程中较多依赖学校老师及家长等,求职准备和主动性不够;二是缺乏职业生涯规划意识,对自身没有客观理性的认识,求职目标模糊、应聘思路不够清晰;三是就业自主能力不足,表现在创业意识欠缺,创业期望值过高,创业能力不足。在对近600名2006届毕业生进行调查中,有近25%的同学“对未来的目标不清楚”,近15%的同学“暂时未考虑”,有创业意愿的同学不到0.5%,而对近几届毕业生创业进行跟踪调查显示,发展的速度及质量还非常有限。"
1.3大学生就业指导的专业化、科学化程度不高,没有贯穿整个大学教育
以提供就业信息为平台,以就业安置为目的,以就业政策与技巧为主要指导内容的现行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模式专业化、科学化程度不高。上课的老师大多是半路出家,没有受过专业训练,或是缺乏理论基础,就事论事;或是上课的老师本身对就业的实际情况并不了解,空谈理论;缺少对大学生整个职业发展的规划。
一个学生接受高等教育的目的是获得更高的就业能力和更多的就业机会。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目的就是让大学生一入校就在学校有关部门和专家的指导下积极主动的进行职业目标的确立。并根据这一目标安排自己的学习和培养相应的素质、技能,进而找到较为理想的职业。如何选择职业,如何找准自己的职业定位,如何成就一番事业是很多大学生一进大学校门就密切关注和思考的问题。
2、职业生涯规划对拓展大学生就业能力的作用
成功的职业生涯规划将使大学生对自己的职业科学定位,正确认识社会竞争和自身在社会中的价值,能够比较顺利地解决就业问题,施展自己的才华,促进个人进步和社会发展。
2.1职业生涯规划的含义及内容
职业生涯规划又叫职业生涯设计,是指一个人对自己未来职业发展历程的计划,具体是指个人结合自身情况、面临的机遇和制约因素,为自己确定职业方向、职业目标,选择职业道路,确定学习计划、训练计划和发展计划,为实现职业生涯目标而确定行动方案。
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在通俗意义上就是帮助学生回答“我是谁?”“我要到哪里去?”“我怎样到达那里?”三个问题。解答这三个问题要涉及学校各职能部门、教学环节,是一项系统的工作。需要开设系统的职业生涯相关课程,配备专职辅导教师。对于大学生而言,正处在对个体职业生涯的探索阶段。这一阶段职业的选择对大学生今后职业生涯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2.2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能力的关系
就业能力即就业力,是指学生获得和保持工作的能力。包括学习能力、实践能力、专业能力、创新能力、思维能力、应聘能力、心理素质等。就业力不足,直接影响到学生能否把握机会找到理想的工作,找到工作能否尽快进入角色,胜任这一工作。因此,如何提高学生的就业力,有效的职业指导教育和符合个人特点的职业生涯规划是最关键的因素。
俗话说:“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是迈向成功的第一步,可以帮助他们更早地意识到自己的目标,并根据个人优势、劣势、兴趣以及环境因素,设计出合理可行的职业生涯发展方向。就业指导工作做得到位与不到位,必将影响学生的就业质量和毕业后职业生涯规划的成功与否。"
事实上学生良好的就业能力,是不可能在毕业前的就业指导中一蹴而就的。大学生在择业中表现出的问题在择业期间是很难得到解决的,它是渗透在职业兴趣的培养和职业生涯教育长期的实践过程中。学生的就业与此前的学业、此后的职业和事业都是一个整体,要进行系统的指导,缺乏其中任何一个环节都会影响学生一生的职业发展。
2.3职业生涯规划对大学生就业能力提升的影响作用
西方国家的就业指导从学生上小学开始,在高中阶段就进行了职业启蒙教育,在大学阶段,学校设立了职业生涯规划咨询和辅导中心机构,并在各层次的教育管理中把学生的学业和校园生活与职业生涯发展相结合,提供必要的条件帮助学生为实现个人的职业生涯规划作好全面的准备。这一教育管理模式使这些国家的人力资源得到了充分开发,为其科技进步和创新不断注入新鲜血液,在国家的经济发展中发挥了关键的作用。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论文38
摘要:
目前,对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已成为大多数人的共识。但在该学科的重视程度、职生涯规划教育的基础、课程教育的“本土化”程度、教学方式等方面还存在一定的不足,这就急需通过加强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宣传和师资队伍建设、探索适合我国大学生特点的职业测评体系、建立多样化的教育模式等途径来进一步完善,以提高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实效性。
关键词: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职业规划职业生涯规划
自教育部颁布《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要求》以来,为了帮助大学生理性规划人生,不断提高就业能力和生涯管理能力,各高校积极探索“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体系,取得了良好效果,得到了学生的高度认可。北京大学学生就业指导中心的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课程的总体满意度超过了80%,约90%的学生能够在规划书中对自我进行客观分析和认识,仅有15.7%的学生表示收获不明显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开设,对学生确立更加理性的职业定位.增强学生个人职业发展的自信心,进一步明确自我目标,以理性和科学的态度做好自身的职业规划起到了积极作用。但由于各高校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同,基础各异,教学效果有很大差别,因此深入研究当前我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中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建议将对改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实用性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
一、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一)高校对该学科的重视程度不够。
一是在教师配备和进修学习上,很多高校没有专职的师资队伍,多由本系辅导员或年轻教师兼任,缺乏相应的理论指导与科学的操作技巧,没有接受过专门的业务培训。据邱慧青老师调查,59.19%的学生认为当前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中存在的最大问题是“缺乏有理论和经验的指导教师”;二是课程设置不合理,部分高校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仅安排在新生入学第一学期,开课时间短,学生只能从理论上完成简单认识,不能在实践的过程中去思考、去学习;三是措施落实与监督管理不到位,虽然几乎所有高校都开设了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但很多高校并没有把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与专业课、公共基础课进行同步管理,对教师在该课程的授课方面疏于监督,对上课的效果很少过问。
(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基础薄弱。
早在20世纪60年代,美国高校就开始将职业生涯教育纳入到课程体系中,系统开设“职业规划课程”。从美国职业规划课程的整体结构来看,其内容详实,结构严密,由浅入深,南表及里,贯穿大学生活的全过程,有效地避免了大学生到毕业时才开始考虑就业的“临时抱佛脚”现象,能够帮助他们顺利完成大学时代的职业规划周期,实现从学习生活到工作生涯的过渡,打下终生受益的职业发展基础。J丰目比较而言,我国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意识淡薄,社会关注度低,起步相对较晚。就目前来说,我国的中学阶段还是以应试教育为主,学习和教学以升学为中心,以提高考试课程的学习成绩为目标,没有开展相关的职业规划教育,学生疲于考试竞争,在填报志愿时很少或没有考虑过自己的兴趣与能力倾向,职业生涯规划意识比较缺乏。进人大学后,对职业生涯规划认识不到位.认为学和不学一个样,即使在课堂上学习职业生涯规划的课程,也只是把这一课程作为拿学分的手段,不能用学到的知识去规划和指导自身未来的发展。
(三)教学方式比较单一,专业针对性不强。
在美国,其职业规划课程教学方式丰富多彩,包括案例分析(easeanalysis)、团体训练(wor—shops)、网上支持(web—supporting)和阅读指导(readingguidance)。丰富的教学方式克服了传统讲授法的枯燥和抽象,营造出浓厚的集体氛围,有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因材施教,也极大的提高教学效果。怛目前我国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形式多为大班集中授误,对学生的教育也仅仅局限于教师“满堂灌”式的单项教学方式,缺少联系实际和个性化指导,案例分析不充分,学生参与性不强。据了解,圾少高校为指导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实践安排教师、场地、课时、服务网络,大学的现有资源在数量和质量上都没有满足学生差异性的实践需求,不能有效帮助学生完成从“学校人”向“社会人”的转化与过渡。宋慧敏老师对此做过一个调查,在回答“教师授课时所针对的专业”这一问题时,有37.9%的同学认为所针对的专业是“大学所有专业”,32.2%的认为是“大学主要专业”,只有14.6%的认为是“本学校专业”和14.2%的认为是“本学校部分专、。HI(四)课程教育“本土化”程度不够。职业测评作为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首要环节,关系到整个课程实施的效果与成败,而目前我国高校所使用的测评体系大多源于国外,有的甚至照搬照抄,缺乏与我国社会和大学生个性特点相匹配的测评体系,在实际测评中,导致很多测评结果脱离我国的实际,从而影响学生与授课教师对该课程的认识。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材以及授课方式很少考虑到“本土”学生的实际特性以及专业特色,在授课过程中存在着物是人非、不伦不类的感觉,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授课的质量。
二、思考与建议
(一)加强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宣传,树立科学的职业规划理念一方面,相关部门要通过各种媒体和多种途径加强对职业生涯规划重要性的宣传,提高学生、家长和高校等相关群体对职业生涯规划的认识,逐步形成社会高度关注、学生及早着手和科学制定职业生涯规划的良好社会氛围。同时,建议在县级以上行政区域建立和健全公共的、开放的职业测评机构,随时满足人民的测评需要;在中学阶段开设基本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养成其及早树立人生理想,合理规划,科学奋斗的习惯。另一方面,高等院校要做好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指导和教育。在新生入学教育时,辅导员或班主任要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使他们充分认识到未来决定于自己手中,提高其科学合理制定自己的职业规划的主动性。同时,把整个大学期间作为一个开放性、实践性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来指导,使学生在校期间全面接受职业生涯规划理论和实践教育,通过合理规划自己的大学生涯,在实践中不断锻炼自己,提高自己,最终实现自己的奋斗目标。
(二)加大支持力度,加强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师资队伍建设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要实现快速发展,必须加大对该课程的投入力度,在硬件上建立与之相配套的咨询辅导室、信息查询室、面试模拟室等,满足该项课程顺利开展的基本需要;在软件上,通过专、兼、聘等多种形式,建立一支专兼结合、专业互补、相对稳定、素质较高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师资队伍。同时,积极做好教师队伍的管理,定期对他们进行职业生涯设计理论和实践、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人才测评与统计、就业求职心理研究、劳动人事制度及相关法律法规等方面的专业培训,确保一线教师的专业知识及时更新、文化素质稳步提升、工作方法不断改进,使其能够结合时代特征、地方性差异、学生的不同特点开展针对性教学与指导,实现教学能力和水平的全面提升。
(三)建立多样化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模式生涯与职业意识的培养、就业能力的提高、求职过程的指导是所有大学生的共性,而在自我认知、职业定位、生涯规划方面学生的需求各有不同,所以,在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中应坚持普遍指导和个性化辅导相结合的原则。根据共l生安排相同的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内容,在形式上可以采用集中讲授、专题报告等形式对其进行生涯与职业意识的培养、就业能力的提高等教育;根据专业、个性等个体差异,对学生的职业定位、自我探索、职业生涯规划的制定等方面进行分散的小型辅导、一对一个性化咨询,使共性与个性协凋发展,从而达到更加理想的效果。
另外,还可以结合学校办学特点,邀请校外经验丰富的职业生涯规划专家、人力资源管理人员、校友等,不定期举办专题讲座、经验交流会等活动,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设计、心理测验、创业教育等方面的指导。同时,充分利用网络让学生了解名校铝师、名企名家对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方面难点问题的剖析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的实况,进行全方位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四)积极探索适合我国大学生特点的职业测评体系国家和有关部门要加大对我国职业教育测评体系建设的支持力度,设立专项资金,成立科研攻关小组,推进我国职业测评体系尽快实现新突破。相关学者要在借鉴外国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国情、社会发展客观要求及当代:赶学生的特点,通过实践论证,不断创建和完善基础性的职业测评体系,不同高校要根据学校的定位和学生的特征,对基础性测评体系进行实用性改良,积极推进测评体系的特征化、个性化发展,在教学过程中,对不同种类、性格、区域的人群,有针对性的采用相应的测评体系,以提高测评结果的准确性,实现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目的。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论文39
摘要:本文回顾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相关内容,重点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存在的问题等进行了概括总结,进一步提出大学生在职业生涯规划理论与实践的研究展望。以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提供一定的借鉴与启发。
关键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回顾展望
1.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概念界定
职业是依靠自己的知识与技能,创造社会财富,获得一定报酬,以实现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的一种工作。职业生涯即与职业相关并贯穿于人一生的所有经验与活动。职业生涯规划即职业生涯的设计,是一系列的职业目标的实现活动。
为此,笔者认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是指大学生这一主体在整个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背景下,大学生结合自身实际情况,确定自己的职业目标,并制定相关的学习和培训计划,不断增强所选职业所需素质的一个过程。
2.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理论基础
2.1职业发展理论
有许多种类的职业发展理论,我们选择介绍金兹伯格和舒伯的职业生涯发展理论。金兹伯格(Ginzberg)认为职业发展不是一个短暂的决定,而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职业发展理论探讨了影响个人职业发展的因素,并进一步把青年人的职业发展分为空想期、尝试期和实现期。舒伯(Super)在上述的基础上,提出个人的职业发展可以分为成长、探索、建立、维持和衰退5个阶段。
2.2职业选择理论
职业选择理论中最具代表性的是霍兰德的人格类型理论。霍兰德(Holland)认为人格有6种类型,分别为实用型、研究型、艺术型、社会型、企业型和事务性。与此同时,工作环境也有6个类型与人格类型相匹配,人的职业发展由二者的交互作用而决定。
2.3职业锚理论
施恩(Schein)提出了职业锚理论,他认为当一个人必须做出抉择的时候,他怎么都不会放弃自己职业中那种至关重要的东西或价值观,就是职业锚。人们如何在未来发展自己的事业,职业锚起着重要的作用[1]。
以上三种代表性理论分别从职业发展、职业选择、职业锚的角度,对人的职业生涯发展做了简单地分析与论述。这三种理论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接下来,本文重点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相关研究进行详细的分析与探讨。
3.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相关研究回顾
3.1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近年来,关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研究很多,笔者选取了几篇代表性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总结,发现大学正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存在的问题有:
(1)大学生缺乏对职业生涯规划有足够的认识;
(2)大学生对于自身与相关的环境认识不够;
(3)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相对盲目,缺乏相关的方法与对策;
(4)关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不够[2][3]。
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以往的研究主要从个人、高校和国家几个角度提出了相关的对策,来帮助大学生形成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意识,正确认识自我与周围环境,为将来更好的择业、就业提供有利条件。
3.2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能力
能力是个体或团体成功完成某一活动或事件的心理特征。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能力即大学生能够成功完成职业生涯规划的一种心理特征。强化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能力是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应有之意,也是大学生提升自我、实现自我的重要内容。
裘开过(2008)的研究表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能力可分为:认识自我、认识环境、确定目标、制定计划和反馈修正。而且各种能力在性别、年级、生源地和专业方面存在显著差异[4]。为此,根据不同的性别、年级等特征有区分、有计划的提升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能力很有必要。
3.3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教育体系与培养机制的研究
杨丽(2011)的研究从指导机构、专业队伍、网络服务、课程体系和测评体系几个方面介绍了教育体系的建构,同时认为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要注重个性、市场和大学生职业生涯整个过程的发展[5]。该研究既尊重了职业生涯规划的动态性、也尊重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特殊性,还很好的结合了我国市场经济的现实性,对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培养与教育有着重要的意义。
建立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培养机制也十分重要。建立良性的培养机制既可使大学生在职业生涯规划过程中能够有规可循,也可使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得到进一步提升。刘兆平(2007)的研究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从办学理念、学生管理、课程建设、校园文化、社会实践和师资队伍建设等角度阐述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培养机制的相关措施[6]。从宏观的办学理念到微观的社会实践师资队伍建设,这种全方位、多层次的培养机制的建立值得我们借鉴。
3.4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是实效性研究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实效性可以看作是大学生在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对大学生职业生涯意识、大学生职业生涯选择等的影响。实效性越高说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越能落到实处。何泽彬(2012)认为时效性的考察应从教育理念、教育内容、有效方式、队伍建设和有效评价五个方面[7]。在实际考察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实效性以上五个方面值得借鉴。
4.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研究与实践展望
4.1努力增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能力,合理进行职业生涯规划
大学阶段是一个增长知识与技能过程,职业是将这些知识与技能实现价值并转化为社会财富的一种途径。大学生要正确认识自我与周围环境,确定和实施合理的目标,并根据结果对以上环节不断跟新、进步。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可从学业规划和结业规划两方面入手。学业规划可根据SWOT分析方法在大一到大四制定不同且有针对性的计划。就业规划要实时关注就业信息,不断增强就业知识与技能,结合自身兴趣等,进行合理的就业规划。
4.2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培养机制不断完善与发展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培养机制仅从理论上的建构是不够的,还需要实践的检验,这样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培养体系才会不断完善。为此,高校应当把学生管理、课程建设、校园文化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投入到实践中去,在实践中检验与发展,并更新理论。只有这样的循环往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才能跟上时代发展的脚步,才能为大学生乃至整个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本文还要特别强调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网络服务的建设的重要性。近年来,微博、微信公众平台等在发布信息等方面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我们应加以有效利用。
4.3大学生职业生涯的实效性将越来越受重视
我们可以把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实效性看作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出发点与落脚点。如今有些高校虽然开设有职业生涯规划课,但指停留在课堂的讲授、期末的考试等事项,而没有把职业生涯规划这一重要内容落到实处。这就需要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实效性的研究制定更有效的评估工具和方法,学生也应该发展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意识。
4.4关于大学生就业的研究与实践进一步深化
由于大学生扩招等各种因素对大学生就业影响巨大。大学生就业既是热点也是难点,大学生应对就业的相关政策进行详细的了解。例如:基层在教育、医疗和农工业技术等方面还比较欠缺,大学生应响应国家号召,去基层就业,在基层尽情的施展自己的才华。另外,大学生创业也是值得深入了解与发展的内容。国家在大学生创业方面有诸多的优惠政策。大学生选择创业既可缓解我国严峻的就业压力,也有利于大学生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自由发展。
参考文献:
[1][5]杨丽.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系的构建[D].复旦大学,2009.
[2]常万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0.
[3]刘咏宝.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
[4]袭开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能力的结构及现状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
[6]刘兆平.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意识的培养机制研究[D].苏州大学,2007.
[7]何泽彬.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实效性研究[D].西南大学,2010.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论文40
摘要: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开设已经得到了越来越多的认可,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根据自身特点开设了《事业与人生》课程,通过问题式学习法和实践导向法的教学方式,取得了较好效果。
关键词: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建设
20XX年,教育部印发《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要求》,明确要求高校开设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同年,北京大学学生就业指导服务中心开设了全校性选修课《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20XX年,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开设了选修课《事业与人生》,立足于有专业特色的大学生生涯规划教育,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和尝试,取得较好效果。
一、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开设背景
(一)开设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课程具有必要性和紧迫性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我们要想培养能够与全球优秀青年竞争而立于不败之地的优秀大学生,就必须清晰地认识到大学生的特点和职业生涯教育工作的价值和意义,从而全力投入,高效产出。生涯规划教育是让人通过内省、测定和分析,对自己的兴趣、能力、性格和价值观进行总结,结合时代和组织特点进行权衡优化,为自己的事业和未来发展选择合理的方向并设计出可行的步骤。可见,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生涯规划教育是培养富有竞争力的青年人才的重要手段。
欧美等发达国家很早就开始重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并在财政和法律上予以保证,美国前总统尼克松曾宣称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由政府创办的一种最有前途的教育事业”。更为重要的是,发达国家将其作为系统工程看待,注重在人的不同发展阶段开展相应的教育,并将小学、中学和大学的教育有机衔接。在发达国家,小学往往通过开展“职业日”等方式,邀请学生家长到学校介绍和扮演各种职业,培养小学生对职业的感性认识。中学则会进行专业的生涯规划指导,英国的《雇佣和高等教育》规定学生从高中一年级开始接受职业咨询顾问的指导,然后根据兴趣选择大学的专业和方向。
①美国大学考试中心(ACT)在考生填报大学志愿之前,还会先让学生进行兴趣测试并据此对专业选择提出建议。
②当前,我国的普通教育还是以应试教育为主,导致与考试无关的职业思想教育和职业能力培养受到一定程度的忽视。
③目前,一些中学也进行了有益的尝试,比如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开设了生涯规划课程。
④但就覆盖面、深入度等方面来看,我国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差距。笔者在与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20XX级学生的深度辅导访谈中了解到,在高中阶段接受过生涯规划课程教育的学生不到10%,做过正式或非正式自我认知测评的也不到50%,且几乎都只为高考志愿填报。
由于缺乏系统教育,多数学生的生涯规划还停留在传统的理想、信念教育,对生涯规划不重视、不了解,甚至误解,导致大学期间问题凸显。这个问题,只靠学生自己摸索,或者仅通过学校开展的就业指导活动来弥补,无论从广度还是深度上都不够。通过开设正式的生涯规划课程,可以让学生树立正确的生涯规划理念,掌握基本理论和技巧,也必将提升学生对生涯规划重要性的认识。
(二)以院系为平台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具有特殊优势
学校在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方面做了很多工作,但仍存在一些不足。一是针对专业各异的学生需求,全校性选修课可以做到对学生生涯规划意识的启蒙,但却难以指导他们针对现实做出科学选择;二是松散的教学关系无法实现持续指导,无法督促学生把积极的想法落实到行动;三是在提供与专业、校友等联系紧密的资源、信息方面,难以覆盖周全。
相比较而言,由院系来开设生涯规划教育课程则具有一定优势。首先,从师资力量上,《事业与人生》课程教学团队由接受过专业生涯发展理论和实践培训的院系学生工作教师组成,他们对本专业相关的信息、资源掌握最为充分,对学生的关注也会持久长效,能实现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的结合,并利用学院资源邀请一些优秀校友参与;其次,课程教学目标可以更加贴近选课学生本身的个性化需求,从而能为学生提供更专业化的服务。
1.解释学生在校面临的困惑
一般来说,在中小学阶段,学生只要学好知识,就会被认为是“好学生”,并在升学时占有优势。这一阶段对学生的评价往往采用单一标准,大家的区别只是因分数不同而引起的高低分层。上了大学之后,如果仍然采用单一标准看待问题,就会面临很多困惑。当升学不再是大学毕业后的唯一选择,学生们便开始问自己,读书读到什么程度才是头?毕业后哪一个职业才是自己适合的?如何实现?“只要学好知识就行”这一过去屡试不爽的风向标变得不再可靠,而且不再有人能告诉他们到底还要学些什么就够了。
大学期间,教学和生活环境的急剧改变带给大学生普遍困惑,同时学科的不同也会使得各院系学生具备不同的特点,因此,以院系为平台开设课程有助于聚焦重点。
2.有助于大学生重建自我发展的评价体系
根据美国学者舒伯的生涯发展理论,15~25岁是人生职业探索期,大学生正处于这一年龄段。大学期间不再只是学习的延续和知识能力的提升,更重要的是完成从未成年人到成年人的转变,从单纯学习知识到考虑知识、能力结构与未来职业发展的接轨,从学生向职业人、从子女向持家人的过渡。能否适应大学生活并完成这些转变,将直接影响到大学阶段的学习,乃至未来的事业发展和个人幸福。
是留在本专业还是转到别的专业?转往哪儿?这是很多学生入校后遇到的第一个需要自主决策的生涯发展问题。而毕业后学生们面临的各种职业的性质更是千差万别,难以取舍。笔者根据深度辅导统计结果,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2010级本科生110人中,希望将来从事生物科研或生物产业的占46%,打算转行的占23%,没有明确想法的占31%。在近两年访谈的92名研究生中,未确定发展方向的达42%,其中完全没有想法的达13%。很多学生从来没有科学地关注过自身的特质,对未来的发展感到迷茫,面对各种选择表现得无所适从。因此,帮助学生重建自我发展评价体系,是帮助学生学会科学决策的先决条件。让学生自主地量体裁衣般建立起适用于自身发展的评价体系,是课程的重中之重。院系掌握关于学生现状和发展路径的第一手数据,能给学生提供积极有效的重要参考。
3.有助于大学生积极完成学业
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有助于大学生的就业,但又不能简单地将它看成是就业指导课,这是一门对学生价值观、责任感和能力素质多方面进行教育和提升的综合性培养课程。与中小学相比,大学的教学、管理模式有着极大的不同,大学生面临课程、专业和人生发展方向等一系列的选择。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开展能够帮助大学生理解并正视大学的情况,协助他们做好学业规划,将有助于他们更好地完成学业,为高校的人才培养服务。
在普通教育阶段,由于是以打基础为主,学校一般比较强调各科目全面发展,升学一般也都是按照考试总分划定录取线。于是,好学生们通常会将很大一部分精力集中到“补短板”上,避免原本不擅长的科目拖后腿,而对于擅长的科目则往往满足于课本要求的内容,不愿意“浪费时间”按照兴趣去探索。进入大学之后,是否具有某方面的特长和特点变得更加重要,而且因为学习方向的多元性和知识范围的开放性,几乎没有人能做到多方面齐头并进应付自如。只有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在学业上有的放矢,才能在精力分配上有所侧重,使自身各方面素质的培养与事业发展需求协调一致。
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学进程组织和教学方法
(一)课程教学进程组织
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教学内容主要分为建立生涯与职业意识、职业发展规划、提高就业能力、求职过程指导、职业适应与发展、创业教育等6个部分。由于学分和学时的限制,我们根据学院实际情况,开设了2学分的《事业与人生》课程,安排了32课时的教学和实践。课程采取理论讲授、名家讲堂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形式,力求做到将能力培养融入到课程的每一个环节,使学生掌握基本的生涯规划知识和技能,在培养初步职业意识的同时,增强自我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同时,根据课程的目标进行了详略不同的安排。理论部分仅讲授经典易学的理论,重在启蒙,有兴趣的学生通过课后自学的方式深入。对普通学生而言,经典理论的提示也足以引发他们思考,指导他们实践规划。
在名家讲堂模块中,课程邀请不同领域、不同经历的代表人物与学生见面,讲述他们的成长经历、思想观点或自身的感悟,并回答学生在学术或生活、思想等方面的问题,帮助他们更好地选择未来的专业与人生道路。
社会实践部分则指导学生用自己的眼光去进行社会观察,谋定而后动。生涯规划的意义就在于把规划转化为行动力,从而让生涯得到积极发展,所以在课堂上安排了大量的讨论,把一个接一个的问题抛给学生,使其充满兴趣和好奇。课程还特设了大量的实践课,保障学生可以亲手去实践自己的设想,让学生分组走进社会去寻找一个个活生生的例子,去勇敢地尝试自己有意向的方向,并发展协调好各种职业素养和能力。学生在实践之后,又返回课堂,和同学们分享,讨论并分析总结,为自己的长远发展提供决策依据和热身训练。
(二)课程教学方法
在课程中,我们注重采用问题式学习法和实践导向法,取得了较好效果。问题式学习法是将学习置于复杂的、有意义的问题情境中,通过让学习者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共同解决复杂的、实际的或真实性的问题,来学习隐含于问题背后的科学知识,以促进他们解决问题、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能力的发展。实践导向法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老师的角色由编导者变成活动的引导者、辅导员和主持人。通过一些环节的合理设计,学生在有限的课时中培养了团队精神、小组讨论技巧、随机应变能力、交往能力、答辩技巧和守时意识等。主要活动有:
1.建立团队
根据兴趣岛游戏将全班分成几个小组,并设计自我介绍和快速民主选出组长环节。此后的课堂活动均以小组为单位来组织,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
2.无领导小组讨论
为让学生感受到有无领导的差别,在某次讨论环节要求所有组长轮转到下一组担任观察员。
3.情景模拟
安排一名教师扮演团队负责人,某个小组的学生扮演团队成员,进行现场表演。
4.意外事件
在“备战备荒”游戏中,突然宣布因为意外事件而改变规则,检验和培养学生随机应变的能力。
5.生涯人物访谈
每个小组自行查找资料,确定并联系好访谈人物。在正式访谈之前要求提交访谈提纲,由教师进行适当指导。
6.现场答辩
分小组进行生涯人物访谈的现场答辩时,将会场组织工作交给学生。开场时老师介绍答辩规则和注意事项,此后只作为旁观者倾听。答辩会取得圆满成功,学生表现个个精彩,且没有超时。
7.撰写生涯规划书
根据所学知识,撰写个人职业生涯规划书,让学生全面梳理课程上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同时促进学生思考自己的发展。
三、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学的效果与意义
《事业与人生》课程从职业生涯规划理论出发,认真剖析每个独特的个体,提供具有重要参考价值的他人经验、社会观点,引导学生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做出正确的选择,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学生修课之后开始具备正确职业意识,在做出选择和判断时,会通过职业兴趣、性格、价值观和能力等维度来剖析自我,通过探索外部世界的方式分析,并利用适当的工具帮助决策,做到对自己负责,并进而实现对社会负责。学生在社会实践的环节中,学会团队合作,并至少深入地了解一个自己感兴趣的职业,对社会和职场做出基于自身考虑的分析,自我管理能力也得到了锻炼。学生的团队合作和独立决策等核心能力、自我管理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的提升,有助于他们求职,更有助于他们实现事业的成功和人生的幸福。曾有一名学生很想学医学,但因为父母反对一直犹豫不决,为此很苦恼,通过课程学习和探索,最终下定决心转专业,并利用课堂所学知识成功取得父母的支持,最终如愿以偿。
此外,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在课程中也力求将多种能力培养融入课程。一般来说,人的能力分为三种:专业能力、自我管理能力和可迁移能力。专业能力主要来自日常的课程学习,而对自我管理能力和可迁移能力,几乎没有课程特别设计,但正是这两种能力往往影响甚至决定了学生事业发展的走向。在职业生涯指导课程中后两种能力的训练成了必不可少的内容,被融入到每堂课中。在北京大学教务部组织的课程评估中,本课程取得了总平均93.6的好成绩,有学生留言说,课程“联系实际,给我们很大的收获”、既能“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又能锻炼团队合作意识”。
开设正式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是几场生涯规划报告和讲座无法取代的。而根据学生个性化的需求和专业的差异,采用院系开课、小班教学模式的生涯规划课程是最有成效的形式。当大学生们对自身思考得比较清楚,有困惑知道如何排解时,必将会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专业学习和科研之中。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论文41
一、开展职业生涯规划的必要性
1、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现状
目前,高校大学生的就业压力越来越大。这一方面来自于扩招带来的大学生毕业数量的绝对增长,一方面来自学校就业指导部门指导滞后,停留在只为毕业生提供单一的就业指导,缺乏全面的系统指导三是大学生对个人和职业了解不够,没有实施职业生涯规划。据中国人民大学近年进行的一项调查,目前52.9%的高校在大四才进行就业指导,只有17.6%的高校从大一就开始对学生进行就业指导。仅为就业准备的就业指导显然不能满足大学生就业的需要。由于大学生很少接受职业生涯规划的教育,也很难将职业生涯规划理论用于个人职业发展需求上。问卷调查显示,205位大学生中不知道、不了解职业规划理论的有125位,占61.3%。这种状况不利于大学生就业。
2、职业生涯规划的必要性
职业生涯规划又叫职业生涯设计,是指个人与组织相结合,在对一个人职业生涯的主客观条件进行测定、分析、总结的基础上对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特点进行综合分析与权衡,结合时代特点,根据自己的职业倾向,确定其最佳的职业奋斗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目标作出行之有效的安排。西方国家的就业指导从学生上小学开始,其成功经验告诉我们,完全意义上的大学生就业指导应是以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为中心的全方位的就业指导,即与学生的个性相结合,与社会的发展需求相结合。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对大学生来说是非常必要的,其对大学生树立职业理想,了解自我及职业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二、以职业生涯规划促进大学生就业指导
(一)丰富就业指导形式
传统的就业指导限于就业服务,侧重就业政策、面试技巧等,强调就业观的重要性,属于被动的感知,很难体现学生的主动参与,远离职业生涯规划。因此,应建立职业生涯咨询室,为学生提供职业生涯咨询服务。职业生涯咨询是学生心理辅导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解决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的实际问题。同时,还应建立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网站,提供求职、择业信息,论坛交流等,引导学生根据职业规划的需要,有选择地利用网络资源。
(二)规范就业指导的内容
常规的就业指导内容局限在政策性的指导,缺乏深入的人力资源开发和职业生涯规划,不能真正体现“以学生为本”的“个性化发展”教育理念,也不可能实施科学的就业指导。因此,我们应该在充分认识职业生涯规划重要性的基础上,积极创造条件开设专门的课程。开设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课程,让学生了解职业生涯规划的理论、知识与策略。
(三)完善职业生涯规划体系
1、构建职业生涯教育体系
目前,大多数就业指导只针对毕业生,对非毕业生以及就业之外的环节缺乏指导与帮助。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要贯穿大学教育的全过程,针对不同年级明确目标,突出重点,逐步形成比较完善的职业指导体系。对于大一新生,应着重就业形势的认知及职业生涯的认识和规划,对于大二、大三学生,应着重基本技能的培养,让他们对涉及就业方向的相关知识和技能有一个全面的了解,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特长和技能。同时还应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使他们接触社会。对于毕业生,侧重就业形势、政策、方针的宣传和择业技巧的指导,做好就业前的心理调适,从容面对挑战。
2、建立科学的测评体系。
大学生只有对自我进行科学的测评、客观的评价,才能冷静地设计自己的职业,确立正确的职业定位和发展目标。因此,建立科学的测评体系是非常重要的。在具体操作过程中,我们可以借鉴国外通行的某些测评项目和方法,再结合本校实际,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测评体系,教育和帮助学生实事求是地找出自己的优势,并正视自己的不足。
最新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论文论文
3、加强专业化队伍建设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随着社会的发展,对理论和技术的要求越来越高,这需要学校培养一支专业化和专家化的队伍,为学生提供符合个性发展需要的职业规划。一方面,要加强对就业指导中心教师的专业技能培训,使他们掌握职业生涯规划的知识和程序,使其向专业化的方向发展;另一方面,要通过引进心理学或从事职业研究的专业人士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这些专业人士不仅能够对学生进行科学的生涯规划指导,而且还能帮助他们制定实际的职业生涯规划。
三、结语
综上所述,大学生就业指导不仅是指导大学生如何找工作,而是要指导学生如何根据个人特性进行职业选择,更注重帮助学生发现、培养自我潜能与创造力。因此,在当前的高校就业指导工作中,应加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教育,使大学生能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职业发展方向进行学习,在顺利进入人力资源市场后,能持续稳定的发展自己,贡献社会。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论文42
[论文关键词]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师资
[论文摘要]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在我国高校越来越受到重视,笔者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探讨:给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一个正式的“名份”;提升师资队伍专业素质,加强师资培训;课程的设置与测评工具应进行“本土化”改良;不同年级的学生授课方式和内容要有所差别;加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理论建设。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设置的相关理论起始于20世纪60年代,90年代从欧美国家传入我国,在各大企业引起广泛的重视。近年来,由于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以及社会发展的需求,许多高校开始重新审视这一门课程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开始大力推进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但由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在我国起步较晚,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育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问题,例如高校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设置界定不明确;师资队伍专业素质薄弱;课程的设置与测评工具缺乏“本土化”改良;课程考核方式不合理;等等。针对这些问题,笔者提出以下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实施策略。
一、给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一个正式的“名份”
很多高校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设置界定不明确,没有给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一个正式的“名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模糊设置,必然导致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毫无计划性。目前,多数大专院校对于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设置大多是“时隐时现”,界定不明确,导致许多大学生对于这门课程的重要性质认知严重不足,对于自身的职业生涯规划漫不经心、毫无计划性。只有对这门课程做一个非常明确的界定,例如属于全校性选修课,还是必修课,或是限选课等;学生修完该门课程后可以得到几个学分;学时是如何安排的;等等,学生和老师才会对该门课程的性质有一个明确的认识,上起课来也才有的放矢。例如云南财经大学就是采用必修课程的形式来开设这门课程的,所有学生在大学一年级第一学期开设《生涯规划与“三生教育”》课程,大学一年级第二学期开设《职业发展与创业》课程,每周2学时,属于必修课,1学分。据笔者的调查,修完课程的大部分学生都认为受益匪浅。
二、提升师资队伍专业素质,加强师资培训
目前高校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师资队伍的专业化水平普遍不高,而且,大多数高校的职业生涯规划师资队伍来源于党务、政工、学生工作管理领域,且大多没有职业指导师职业资格,他们虽然有一定的知识基础和教学经验,熟悉学生情况,但专业化程度较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针对性不强,尤其是对社会上企业的用人情况及人员发展道路缺乏全方位的了解,使得该课程的主要内容仅停留在做职业测评和讲解就业政策等较低的层面上。
针对上述问题,我们应该建设高质量的职业指导教师队伍,建立必要的教学组织(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研室或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工作坊),同时提升师资队伍专业素质,加强师资培训,使我们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师具备相应的专业素质——心理学、社会学、人力资源管理、教育学等专业知识,经过经常性的专业培训,通过职业指导师从业资格考试,具备职业指导相应年限的工作经验。担任该课程的教师不仅需要对职业生涯规划有专门研究,而且应与学生的对口单位有紧密的联系,了解这些行业对用人的要求以及人员发展道路。因此,学校应建立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教师的培训制度,让担任该课程的教师到校外进行考察、学习,推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指导水平。此外,学校还可以考虑聘请校外的人力资源负责人员兼任该课程的教师,甚至参与教材的编写,以此提高课程的适用性。据笔者对云南省五所有代表性的高校的调查结果显示:在“如果学校开设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课程,最主要的内容应包括哪些方面”这个问题上,49.7%的学生选择市场需求和行业动态仿真。由此可见,该门课程内容的适用性是绝大部分学生都很看重的。
三、课程的设置与测评工具应进行“本土化”改良
目前,我国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材以及授课方式等,很少考虑到“本土”学生的实际特性以及专业特色。如目前我国使用的测评工具很多是从西方引进来的,很多测评脱离我国的实际,导致测评结果的科学性被怀疑,学生在使用过程中经常感觉到与自己的实际特点不相符。
职业测评是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中的重要内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改革应以测评建设为首要切入点。职业测评是运用现代心理学、管理学及相关学科的研究成果,通过心理测验、情境模拟等手段,对人的能力水平、个性特征等因素进行测量。我国大多数测评体系来源于国外,甚至照搬照抄,缺乏与我国大学生个性特点相匹配的测评体系,对于个体的“自我”测评正好是职业教育的首要步骤,因此做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测评体系建设,对于我国现阶段发展水平而言显得尤为重要。
四、不同年级的学生授课方式和内容要有所差别
许多院校开设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存在不合理性。没有充分考虑学生的年级、专业差别,授课时各个年级与各个专业的学生“一锅端”,脱离实践谈理论,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学生对自我、专业、职业的模糊认识问题,亦无从谈起对职业人生的合理规划。
大学一年级:初步了解职业生涯规划的意义。把就业指导与国防教育、入学教育、专业介绍相结合,侧重专业感知和职业生涯设计,帮助学生确立职业理想、奋斗目标。许多新生进入高校后对自己的专业与未来十分迷茫,要想做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就要从入学起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首先,引导学生认识自我。结合职业测评系统,帮助学生建立个人职业生涯规划档案,全面了解自己的职业兴趣、能力、性格等个人特质,初步树立职业规划意识。其次,由相关教师开设系列讲座帮助新生了解大学生活、大学环境及人际环境。第三,向新生介绍所学专业的课程设置和内容,以及相应的工作领域及其发展方向。
大学二、三年级:培养和提高职业所需的基本素养与修养,使大学生熟悉自己的专业与行业的发展,做到心中有数,确定职业生涯发展目标。对职业的熟悉包括以下3个方面:一是对该行业性质特点及其发展前景的掌握,使规划者对职业具有宏观的认识;二是了解行业内各种职能的分工及其发展道路,使规划者对职位的认识进一步具体化、细致化,助其明确自己的职业发展目标;此外还有对职业操守、人际沟通技巧、社交礼仪等职业交际能力方面的掌握,使规划者全方位地了解职业的特点,做到既懂“做事”,也会“做人”。这样,规划者结合对自身及职业的了解,更易于作出适合自己的职业定位,以及规划出日后的职业发展道路。
大学四年级:辅导相关求职技巧。面临找工作的毕业生在最后一年应结合前三年的职业规划,加强求职技巧的训练。就业指导老师应对毕业生开展简历制作、面试技巧、面试礼仪、现场应变能力测试等相关讲座,帮助学生成功就业。
五、加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理论建设
由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相关理论是新近引入的理论,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对这一理论比较陌生。只有加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理论方面的建设才能做好其他的相关工作,它是普及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知识的必由之路。职业规划课程建设,包括课程的基础建设、课程资源库的建设,选择合适的职业生涯规划教材、编写教学大纲和案例集、制作相关教学课件。同时,探索现代化的授课方法,设立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网络辅助教育平台,提供职业规划指导课程实施的优势资源,包括发展和强化职业指导机构、设置信息化和网络化互动平台、配置专业化的职业指导人员、引进科学的职业心理测试工具。
在加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理论建设的时候,还必须考虑到该课程的考核方式的问题。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是一门传授方法的实用性课程,应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其切实地了解自己、职业以及社会,获得实实在在的求职、工作经验。这种教学目的决定了该课程的考核需要开创灵活、实用的方式,并争取使考核具有实践意义。切忌成为背概念式的测量考核,偏离了课程的实用意义,也增添了学生的学业负担。
参考文献:
[1]李舒怡.高等院校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思考[j].高等农业教育,2009(10).
[2]龙庆华,宋余庆.大学生全程化就业指导模式的探索[j].高教高职研究,2007(9):154-156.
[3]李剑文.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改革雏议[j].传承,2009(9).
职业生涯规划的定义
职业规划就是对职业生涯乃至人生进行持续的系统的计划的过程。一个完整的职业规划由职业定位、目标设定和通道设计三个要素构成。
职业生涯规划是指针对个人职业选择的主观和客观因素进行分析和测定,确定个人的奋斗目标并努力实现这一目标的过程。换句话说,职业生涯规划要求根据自身的兴趣、特点,将自己定位在一个最能发挥自己长处的位置,选择最适合自己能力的事业。职业定位是决定职业生涯成败的最关键的一步,同时也是职业生涯规划的起点。
职业生涯规划是指一个人对其一生中所承担职务相继历程的预期和计划,包括一个人的学习,对一项职业或组织的生产性贡献和最终退休。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论文44
论文摘要:
大学生毕业后国家统一分配的政策已于1895年前后结束了,这种结束是计划经济下的不问市场人才需求的结束,这种结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标志之一,是由计划包办制向市场燕求制的转变。这种转变是市场经济进程中的必然选择,是中国自身国情、经济发展的韶要,是今后很长时间内所要坚持的政策,也是大学生不愿意面对但又不得不面对的客观现实。
面对这样的市场.大学生必须调整好心态、规划好自己的职业生涯、设计好自己的职业选择安排好自己的明天和未来这对大学生来说极具战略意义和现实意义是迈向社会、必须完成好的第一课。
一、就业市场的现状
二、进行职业生涯规划设计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设计是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重要手段之一。何谓“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设计“,一般认为:大学生结合自己的具体情况并经过分析、测评后对自己未来的一生中所承担的职业职务和相应历程所做的中长期的预期规划与具体设计。
事实上在高校中,大学生真正知道要进行职业生涯规划设计的人不多很少人真正在进行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设计。西方发达国家的经验和研究成果是值得我们吸取的。西方许多国家的职业生涯规划设计从小学便开始。在一种没有压力、不马上兑现的氛围下进行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设计的早期熏陶和培养这时的教育是潜意识的、游戏式的其教育的形式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和’‘兴趣“。西方国家非常注重学生的社会实践经历和实际动手能力的具备和培养,鼓励年满14岁的学生利用业余时间到校外进行各种打工锻炼这种打工对于家长或者学校来说并不是让学生要挣多少钱,而是培养他们“早期的职业意识“。这种意识本身就是一笔宝贵的财富。而到了初中和大学阶段的学生主要通过打工来满足自己基本生活、学习所需。
所有这些与我国传统的教学模式是完全不相同的。对于职业或者职业生涯规划设计往往是在学有所成之后才能考虑。国家在这里充当的是一个就业责任的主体,学生充当的是一个就业责任的客体。但是现在国家已经从就业责任的主体变成了就业责任的客体,学生则从就业责任的客体调换成了就业责任的主体。这种变化是一种历史性的变革,在这种重大深层次、历史性的变革面前我们的家长学生、学校没有跟上这种变革的步伐我们的教育体制没有随这种变革作相应的改革。最突出的表现就是人们的职业意识就业观念未改变;没有把职业兴趣、职业设计意识从小培养。最终所导致的问题就是:大学生面对现实普遍都不适应茫然、仿徨恐惧、失望,他们感到困惑。这种困惑表面上看是大学生本人在就业上的困惑,实质上是一个家庭的困惑,是一个社会的困惑。所以面对目前的就业市场我们不得不作深入地思考。"
三、几点思考
1、建立学校和社会的专业服务机构提供完善的职业生涯规划设计服务。据在我校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设计”抽样调查的数据得知:大部分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设计的服务“不满意”有相当多的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设计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学生在校期间主要是专业知识的积累对社会的变化和人才需求了解甚少而职业生涯规划设计本身又是一个持续、复杂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单凭个人的经验或者感觉是很难实现目标的.因此.进行规范、持续、专业的职业生涯就业咨询、指导或者设计是非常必要、非常重要的。笔者认为这项工作学校有义不容辞的义务和职责对在校学生进行高质量的职业生涯规划设计应该是学校整个教学工作中当然的一部分。目前学校缺乏“一对一”“个性化”的职业生涯规划设计服务。这也是出现学生“不满意‘’和“认识不足”的重要原因之一;与此同时政府应该发挥自己管理职能在政府引导下建立专业的职业生涯规划设计机构这种专业机构所进行个人的职业生涯规划设计是学校职业生涯规划设计的自然外延和补充。学生可以在学校内得到指导也可以在社会上得到指导。
2、重视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设计中的相关问题。学生在职业生涯规划设计工作中普遍存在的相关问题也必须引起我们的注意这对我们顺利地开展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设计工作十分重要。它主要表现为:一是自我定位不准。现在很多高校毕业生在就业时不管自己专业水平高低、职业对自己的专业是否合适、自己的工作能力是否能胜任只要薪酬高都可以接受。不能客观地评价主观的自己和客观的职业结果往往是事与愿违。与此同时一些学生缺乏勇气对比较有把握的事情总是信心不足、大胆接受对一些自己能胜任的职业缺少竞争的勇气从而丧失实现理想的机会这两种表现都是自我定位不准所致。其次要剖析自己的个性特征。例如做一些职业性倾向测验,看看我是属于现实型、研究型、艺术型、社会型、企业型还是常规型。二是职业目标模糊。不少大学生在大学时代甚至更早就已经形成了对未来职业的一种预期但是他们往往忽视了自己的年龄、经历、专业知识和发展的考虑,设定的目标过高、过于理想化、情绪化。不顾个人的性格和职业兴趣。在过分强调这些的同时却把真正属于自己职业目标淹没了。
职业生涯规划设计是一个系统的、持续的工作需要社会、家庭、学校、学生共同努力。在人生的历程中我们必须尽量少做出错误选择,而职业生涯规划设计正是我们少走弯路有力的手段。我可以不知道我能做成什么.但我必须知道我能做什么这才能实现我们自己的人生目标。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论文45
【摘要】从探讨项目教学法对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作用出发,基于创新创业教育视角分析项目教学法与应用型人才职业能力培养之间的联系,并积极探究应用项目教学法提升应用型人才创新创业能力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项目教学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应用型人才;创新创业教育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7年度上海应用技术大学教学改革立项项目“项目教学法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中的应用研究——基于应用型人才的创新创业教育视角”(编号:10110T170018)的研究成果。
作为一种实践性很强的教学方法,项目教学法能够在激发学生实际行动的同时,提高学生专业实践技能,在向学生教授理论知识和操作技术的基础上,对学生职业能力进行重点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强调服务于行业企业的技术进步,侧重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强、具有鲜明行业特色的人才,应用型人才的职业能力培养更加要求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的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工程的对接。项目教学法通过设置与行业企业技术技能需求实际相吻合的主题,利用项目任务驱动,能够将应用型人才的专业技能学习与职业发展相结合,提升与岗位知识体系需求相适应的能力和素质,有利于培养行业企业所需的复合性应用型人才。因此,项目教学法适用于应用型人才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课程,对于将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紧密结合,开展应用型人才现代科学知识教育和工匠精神培育及工程师文化渗透有很好的作用。
一、项目教学法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中的应用
项目教学法基于人本主义、建构主义与行动学习法理论开展项目教学活动,教学模式是根据教学项目进行科学设定,教师发挥其引导、组织作用,发挥学生主导作用,激发学生主观能动性,最终营造出教师引导,学生主导,以学生为中心的具有创新性、协作性的教学氛围。由此,引领学生提高自主学习能力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參与项目活动与项目合作时,提高学生互助能力、协调能力与合作能力。
项目教学法在我国高等教育中的应用起步较晚,利用项目教学法开展教学活动在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综合能力、职业素养等方面已取得了显著的教学效果,愈发受到高校教育学者的重视。项目教学法的基本操作路径是教师通过研讨设定一个符合教学目标和学习阶段要求的教学实践项目,将教材知识分解成若干有联系的实践项目,让学生参与其中,以教学项目为中心,开展教与学的项目组织活动。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中应用项目教学法,能够促使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融入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总目标中,形成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合力。
1.选择并确定项目
实施项目教学法的第一步是选择符合教学实际和教学要求的实践项目,构建紧密结合当前的就业形势和大学生的就业需求,设定出难易适中、科学合理的项目课程,将其应用到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中。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应重视项目的趣味性,可采取场景模拟等方式。教师要合理引导学生,帮助学生形成对行业企业职业岗位的正确认知并不断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
2.划分项目小组
划分项目小组时要综合衡量班级的综合实力,按班级整体为单位进行分组,每组6~8人,每一个项目小组确定一名组长负责整个项目实践过程的实施,在整个项目实际过程中,教师要充当协调和引导者的角色。
3.制订并完善项目实施方案
教师首先要制订好整个项目的实施方案,项目方案确定以后教师应和学生进行充分的交流,充分考虑学生需求,合理地采纳学生的意见,对项目进行进一步的补充完善,并制订考核方案,全方位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升项目实施效果。
4.按照计划方案开展项目
组长要发挥好自身职能,统筹安排项目内容,做好小组成员的分工,提高组员的执行力和协作水平。组长要实时监控组员的项目实践情况,及时纠偏,若遇到无法解决的问题,应积极向教师反馈和求助。教师要提高指导的针对性,耐心地帮助学生掌握和吸收相应的知识。
5.汇报结果与总结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课程的重点在于帮助学生形成对求职的正确认识,并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为了提高项目教学法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中的应用效果,应制定出科学的考核标准,从学生的专业技术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分析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创新能力等出发评估各小组及小组成员的能力水平。还应该开展多种形式的项目结果汇报工作,考核学生的项目学习效果,小组组长作为重要汇报人要将本组的项目实践结论进行充分汇报,并解答其他小组和教师的疑问。教师在汇报完成后要进行总结点评,帮助大家认识自身存在的问题并加以改进。
二、项目教学法与应用型人才创新创业教育的联系
创新创业教育是一项多样化知识和综合能力的教育,项目化教学法是一种整合多方面的知识体系、为综合能力培养搭建综合载体的教学方法,应用项目教学法有利于创新创业教育在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课程体系内进行独立课程的展示与体现,有利于建立跨院系、跨学科、跨专业交叉培养的新机制,加强跨学科的教学组织和跨学科的教学资源建设。
1.切入点
伴随着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信息技术飞速进步,社会对人才的要求更加多元化。在时下愈演愈烈的社会竞争环境下,各个行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精细化”,应用技术型大学作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基地,应顺应时代发展要求和当前市场发展和行业企业技术进步的需求,着重提高学生的技术特长和创新创业能力;将创新创业教育纳入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中,并基于此,做好项目教学,对课程体系、教学模式和方法等进行适度调整,以有利于提高项目教学法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成效,并有利于建立与岗位知识体系需求相适应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
2.结合点
其一,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创新创业教育教学体系中融入地方区域经济发展动态、特点等教学内容,以行业企业技术技能需求为导向,将创新创业教育理念贯彻到专业教育和通识教育中去,有效衔接实践与教学、企业与课堂的互动,提高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科学性与实效性。其二,引进企业资源,探索校企共建的实践体系,推进校企人才培养工作室,校企共建课程、实验和教材,企业实习基地、工程教育实践中心等建设,与当地政府进行科技文化项目产业的对接,鼓励学生参与其中,建立起社会对创新教育积极支持的社会氛围。其三,将具有行业企业工作经历或实践经验的“双师双能型”教师引入项目教学法的师资队伍中,重视大学精神的凝练,积极探索适应人才培养特色的工程师文化,构建“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并举、知识能力与职业素养并重、课内教学与课外实训互补、校内学习与企业实践互融”的一体化培养体系。
三、项目教学法在应用型人才创新创业教育中的应用措施
1.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平台
(1)紧紧围绕主导课程开展项目教学,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紧密结合当前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的教学目标,在项目教学法中设定渗透创新创业的实操性教育项目内容,校内教学结合校外实践,课堂理论结合项目内容,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创造多元的教育场所,使创新创业的价值取向成为学生的自觉追求,同时有效渗透专业课内容。如,在项目教学中体现创业基础、职业规划及就业指导内容,将通识课程的相关教学内容渗透到项目中去,同时要重视项目创新。
(2)将隐性课程融入项目教学之中,构建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环境。隐性课程是指高校校园文化及环境的营造,可在项目教学法中适当地增添帮助学校构建良好的学校文化的课程以及帮助学生认同学校文化的课程。在项目教学中,可将主题设定为丰富素质教育内涵和学校文化,并且深入贯彻应用型人才培养教育理念,设置不同的子项目,包括素质拓展模块、创新创业教育模块等,要求学生积极参与。还可以为学生建造创业园区,激励学生进行自主创业,选择优秀的创业项目进行公示,帮助学生的个性养成。
(3)将实践课程引入项目教学之中,以项目为牵引开展创新创业实践。将实践课程和项目教学法有效结合可大大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实践能力,以丰富的创业项目为牵引,激励学生投入到项目实践中去,增强互动,将实践课程作为项目推进的重要手段。项目运作需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创新能力,目的在于进一步推进学科协同、校企协同、师生协同,以培养出符合行业企业人才需求的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
2.创新创业教育实践与孵化
项目教学法的有效实施还需要校企间进一步加强合作,企业为高校提供多样化的实践平台,和高校共同开展教育和实践活动。高校可借助和企业间的合作,开展更加丰富的项目教学实践活动,包括专门的创业创新教育项目、专业的职业入职培训项目、专业的技能操作项目等。企业还可以和高校合作设立专门的创业班,进行有针对性的培养,真正落实创业创新教育体系,为项目教学法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中的应用提供适宜的发展平台,提高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实效性。
四、项目教学法在应用型人才创新创业教育中的实例分析
以某高校为例,分析其应用项目教学法开展应用型人才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中的具体内容。该高校在应用项目教学法进行应用型人才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教学时将课程内容分为七个项目进行教学,在此过程中要求教师给予详细指导,注重对学生职业规划能力与职业素养的培养。教师在开展和分配每一个项目之前都需要向学生讲解项目的具体要求,学生在此基础上认知自我需求,根据自身实际构建项目框架体系。接下来教师对项目进行分配,并分好小组,组间自主学习和讨论,并进行自评和互评,选取优秀产品进行共享。
1.项目一:制作创业计划书
创业计划书的制作和项目教学法对培养应用型人才以及提高人才的创新创业能力直接相关,因此在进行项目教学时教师要将职业生涯规划及就业创业内容结合起来作为学生制作创业计划书的理论支撑。每个学生根据符合自身实际的职业生涯规划内容制作自己的创业计划书,制作完成后可进行项目展示。
2.项目二:在创业计划书中規划职业发展路线图
创业计划书中需要有和职业生涯相关的清晰明了的规划线路图,帮助学生按照清晰的产品框架和设计思路开展创业项目实践活动。学生需要具备基本的专业技能功底,充分掌握职业生涯规划整体内容,为真正创业提供线路指导,体现产品特色。
3.项目三:创业计划书中要进行“自我分析”
“自我分析”项目侧重于帮助学生更全面深入地认识自己,包括自身的优缺点、兴趣、行为习惯等,以此形成对自我的清晰认知有助于学生更科学地匹配职业需求。在实施该项目教学活动时,要将每一个维度分解开来,让学生获得充分的认知自我的途径,对学生每一个维度的评估均可借助相应的工具——测试量表,以提高学生自我分析的精确度。
4.项目四:结合整体环境制作创业计划书
分析外界的环境是帮助学生了解家庭、学校环境、社会经济和职业、行业大环境,提高学生对社会职业变化的敏感度,并结合自身实际做好创业计划。在实施项目教学活动时,同样可以对每一个子项目进行深入分析,帮助学生了解当前创业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结合自身的发展能力和目标充分利用可用的优质资源,规划自我创业发展道路。
5.项目五:确定职业目标,引领创业计划
职业目标的确定对学生求职有重要的引领作用,能有效引领学生进行创业。当前毕业生就业率低的重要原因之一在于没有明确的职业追求,因此,应该重视对学生职业目标选择重要性的灌输,并开展相应的实践教学项目帮助学生认识自我需求,制定好阶段目标和长远目标,并积极做好未来就业的心理、知识、能力准备。该项目可将项目分解为“长远目标确定”和“阶段目标确定”两大子项目,并丰富每一子项目的实践内容,确保项目实践课程对学生有成效。
6.项目六:严格执行创业计划书中的项目
在确定职业目标之后,学生应严格执行创业计划书制定目标实施措施,以确保目标的达成。目标确定以后,学生应结合自身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目标实施措施。根据目标项目的子项目确定该项目教学中的子项目,措施的制定要包含任务(含方法)、标准、时间三方面的限制标准,措施应尽量具体、有针对性和较高的可执行性。为了提高阶段措施的实际成效,学生可借助文字、图像等使项目各实施阶段措施更加清晰。
7.项目七:对创业计划中的目标和措施进行评估与调整
结合创业计划书的目标对职业发展目标和措施进行预评估与调整,这个项目的作用在于帮助学生可预见性地发现职业发展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和变化,从而及时地采取调整措施。社会是变化的,职业的变化性要求学生根据变化来调整自身计划,从而更好地适应职业发展要求,这就需要学生能深入分析行业需求,结合自身的求职需求,分阶段采取措施以实现自己的职业目标。因此本项目可分为两个子项目,包括“规划的评估”和“规划的调整”。教师要引导学生从评估时间、评估主体、评估的内容等方面做好项目设计,并根据评估结果进行项目规划调整。通过项目教学法,学生能获得对职业的深入认知,经由创造性的学习提升自身的创新创業水平。
参考文献:
[1]张显悦,郗婷婷.应用型人才培养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路径[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5,(1):147-149.
[2]游义兰,刘毅.项目教学法在职业生涯规划教学中的应用探索[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6,(3):181-182.
[3]何代钦.应用型高校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刍议[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6,(10):82-83,86.
[4]梁川,滕翠.应用型本科院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思考与实践[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6,(11):138-139.
[5]何东轩.项目式教学法在《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创业》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江苏教育研究,2017,(12):51-53.
[6]郭玉伟.项目教学法在《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中的应用[J].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5):58-59.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论文46
摘要:对大学生就业倾向与职业生涯规划的关系进行了探讨,分析了职业生涯规划对大学生就业倾向的引导作用,以及大学生就业对于职业生涯规划落实,甚至整个职业生涯的影响,进而结合中国社会现实和大学生自身问题,提出了切实可行的职业生涯规划建议。
关键词:职业生涯规划;职业生涯;社会契约;利益共赢
一个人要在职业生涯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一定要有一个良好的自我成长规划;而企业要最大限度地开发和利用员工的潜能,为每位员工提供不断成长的职业发展机会,需要完整系统的职业生涯规划,因此,研究职业生涯至关重要。就业是一个人职业生涯的起点,随后职业生涯将伴随终身,但职业生涯规划的起点并不是就业,而是始于一个人心智成熟之时。一份成功的职业生涯计划中就业前的准备工作一定是重点之一。当今社会竞争激烈,大学生如何合理地进行自身的职业生涯设计对整个职业生涯规划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大学生的初次就业作为承接就业准备与职业生涯的转承点,在职业生涯规划中扮演着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
一、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对就业倾向的影响因素及原因分析
调查发现,大学生的择业意愿主要受三大因素影响;环境因素、个体客观因素和个体心理因素,而且研究发现,改善环境因素对于有效地指导大学毕业生正确择业具有重要作用。其中,地域是影响大学生就业的一个重要因素。希望到西部大开发地区与人才紧缺经济落后的边远地区工作的大学生分别仅占总被访大学生的4.98%和3.48%,其余有50%以上的学生愿意选择到沿海城市工作。行业的发展前景成为大学生择业的重要考虑因素,81%的上海大学生认为产业未来的发展性重要或者非常重要。而且许多学生都表示,工资收入高低,也是他们考虑进入什么行业的一个重要因素。大多数学生在择业时会首先选择父母作为主要参考意见的来源。职业指导员对大学生择业所能起的作用微乎其微。[1]在大学职业生涯规划中就业的地理位置(或物理位置)、进入行业都是关键组成部分,有怎样的职业生涯规划直接影响着有怎样的就业倾向。
1、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对于就业倾向的影响因素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对于就业倾向的影响因素很多,概括起来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大学生生涯发展信念的树立。生涯发展的信念是事业成功的基本前提。没有积极向上的信念,事业的成功也就无从谈起,俗话说“有志者事竟成”。立志是事业的起点,反映着一个人的理想、胸怀、情趣和价值观,影响着一个人的奋斗目标。所以,在制定生涯规划时,首先要确立的便是人生志向,期望人生取得更大发展,这是制定职业生涯规划的关键。二是大学生自我评估。自我评估的目的是认识自己,了解自己。只有认识了自己,才能对自己的职业作出正确的选择。所以,自我评估是生涯规划的最重要步骤之一。一般来说,自我评估包括自己的兴趣、特长、性格、学识、技能、智商以及组织管理、协调、活动能力等。三是生涯机会的评估。生涯机会的评估主要是评估各种环境对自己生涯发展的影响。每一个人都处在一定的外界环境之中。所以,在制定个人的职业生涯规划时,要分析环境条件的特点,环境的发展变化情况,自己与环境的关系,自己在这个环境中的地位,环境对自己提出的要求,以及环境对自己有利条件与不利条件等等。只有对这些环境因素充分了解,才能做到在复杂的环境中避害趋利,使自己的生涯规划具有实际意义。如组织环境因素评估包括组织发展战略、人力资源需求、晋升发展机会等等。
2、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对于就业倾向影响的原因分析
现在整个社会、媒体、专家等等各种单位都一直在宣传“先就业,再择业”[2]。但是根据职场发展的现实情况来看,这种说法有失偏颇。相信现在很多在职场上发展不顺的朋友,多半也和第一份工作有关系。俗话说,“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第一步错了,以后就会经常犯错。为什么第一分工作这么重要呢?原因有三:
一是先入为主的观念影响。具体是指,先听进去的话或先获得的印象往往在头脑中占有主导地位,以后再遇到不同的意见时,就不容易接受。举个最简单的例子:通用电气公司(GE)是世界上最大的多元化服务性公司,同时也是高质量、高科技工业和消费产品的提供者。从飞机发动机、发电设备到金融服务,从医疗造影、电视节目到塑料;通用汽车公司(GM)是全球最大的制造公司,它在全球50多个国家都拥有汽车制造、销售、仓储管理及技术服务中心。假如有一天我们看不到“GM”logo的电气元件和“GE”logo的汽车,我们是否会有些不适应呢?这也就是所谓的先入为主。对于求职的大学生来说,这一观念同样会影响以后的发展。第一份工作会对以后的工作产生影响,跳槽时,新雇主也会通过第一份工作经验来判断求职者是否能够胜任这份工作。
二是职业生涯不允许从头再来。如果公司招聘的是有几年工作经验的老员工,一定要求是“相关经验”,这一点至关重要。因为这样的员工一般不需要培训,可以直接上岗,会很快为公司带来最大的效益。如果是工作几年以后再打算转行的应聘人员,一般不会受到重视,一是不会给公司直接带来效益,二是培训起来也比较困难,思维已经固化。与其这样,倒不如招一名应届生,可塑性强,发展起来潜力更大。所以,一旦有了工作经验之后,再想转行从头再来,难度相当大。
三是时间成本不允许。步入职场的前三年,是一个人职业成长的最重要、最关键的时期。如果这时候还把工作的重点放在骑驴找马式的转行上,则会浪费最宝贵的青春,成长也因此比其他人慢一步,而很多晋升的机会将因此而失去。所以,对待第一份工作,一定要慎重。[3]
在梅奥、马斯洛、赫茨伯格和麦格雷戈等所倡导的“社会人”假设的管理理论中,认为“社会上活动的员工不是各自孤立存在的,而是作为某一个群体的一员有所归属的“社会人”,是社会存在。人具有社会性的需求,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组织的归属感比经济报酬更能激励人的行为。“社会人”不仅有追求收入的动机和需求,他在生活工作中还需要得到友谊、安全、尊重和归属等”。[4]
大学生初次就业的目标实现情况直接影响着其今后的忠诚度,显而易见企业与员工的职业生涯契合度也直接影响着员工的归属感。
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建议及对策分析
职业生涯规划对于大学生就业倾向有以上几个重要的影响,同时也直接影响了大学应届生的整个职业生涯。良好的职业生涯,建立在完善的职业生涯规划基础上。
1、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几点建议
想建立良好的职业生涯规划,首先就要改变观念,正确引导就业观念。
一是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人才观、就业观,正视现实,正视自身,确定一个切合实际的职业目标,重点是制定切实的就业决策和策略。主要做好两方面的工作:一是了解职业,二是了解自我。
二是明确专业与职业的关系。专业是对学习而言的,职业是对工作而言的。专业学习是职业的基础,是为职业服务的,任何职业都需要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因此,要熟悉与自己所学专业对应的职业或职业群,认识专业学习的重要性。要让学生知道只有学好专业,完成学业,才能找到职业,没有一技之长,就是最普通的职业也难以胜任。
三是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要摒弃只有正规就业或端“铁饭碗”才算就业的传统观念,树立职业平等和劳动光荣的观念,摒弃把工作岗位分为高低贵贱的不正确观念;树立只要依法从事有一定报酬的劳动,对社会发展做出贡献,就是就业的思想;打破陈旧的身份观念,改变就业当干部的传统观念,转变那种以企业所有制性质,从业人员身份、工资收入形式等作为判断就业标准的陈旧观念。鼓励到中小企业,私营个体企业就业或自主创业。学生在求职择业时,要正确把握自己的职业期望值,不能眼高手低,好高骛远,选择自己力所能及的工作。打破专业对口的限制,宽范围选择自己的职业,适合自己的工作就是最好的工作。
2、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几点对策思考
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要合理分析自己的优劣长短,做到,“上应天时,中占地利,下有人和”。一是“上应天时”――结合社会背景,立足现在、着眼未来。人才的成熟,同果实的成熟一样,也可以分为前成熟期、成熟期和后成熟期三个阶段。显而易见,抢在前成熟期就开始摘取果实,果实的利用率最高,损耗率也最低。每个人,都有他一生中的最佳时期。在这最佳时期中,又有一个对其健康成长最为有利的“起用”时机。大学生要明确自身才能的现状和潜力挖掘进度,充分利用最佳时期,以最大限度地开发资源,尽力避免和防止自身“时”的浪费。二是“中占地利”——合理分析招聘企业,实现利益双赢。职业生涯规划的各项活动,都要由组织与员工双方共同制定、共同实施、共同参与完成。职业生涯规划本是好事,应当有利于组织与员工双方。但如果缺乏沟通,就可能造成双方的不理解、不配合以致造成风险,因此必须在职业生涯开发管理战略开始前和进行中,建立相互信任的上下级关系。建立互信关系的最有效方法就是始终共同参与、共同制定、共同实施职业生涯规划。[5]三是“下有人和”――合理评价自身优势与略势。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就是在明确自己兴趣、爱好的前提下,在认真分析个人性格特征的基础上,结合自己专业特长和知识结构,对将来从事工作所作的方向性的方案。大学生在走向社会前,将现实环境和长远规划相结合,给自己的职业生涯一个清晰的定位,是求职就业乃至将来职业升级的关键一环。职业生涯规划的意义在于寻找适合自身发展需要的职业,实现个体与职业的匹配,体现个体价值的最大化。为此,必须明确职业生涯规划的任务,做到有的放矢。
参考文献:
[1]杨金梅,胡冬梅,张楠.影响大学生就业因素的研究[A].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研究会第九次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7).
[2]曲艳.企业人才需求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D].天津大学,2005.
[3]GuoYan.ShouldCSRBeIgnoredDuetotheEconomicCrisis[J].China'sForeignTrade,2009,(6):11-12.
[4]王双正.经济增长、通货膨胀与就业关系研究――兼论西方菲利普斯曲线在中国的适用性[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9,(10):17-18.
[5]凌巧.基于战略人力资源管理的招聘应用研究[D].河海大学,2006.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论文47
一、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定义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是指大学生在校期间系统地对未来职业进行有效规划的过程。它包括了大学生自我认知、专业认识、确定求职目标、选择职业发展道路等过程。及时有效地开展职业生涯规划,能够帮助学生将自身兴趣、特长、专业技能恰当地融入个人发展计划中,从而确定出最佳的职业奋斗目标,并为之作出具体安排,进一步为学生顺利就业以及全面成长成才夯实基础。
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意义
1.大学生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随着社会多元化发展,就业市场对求职者的要求越来越偏向于“个性化”。“能力”的体现不再聚焦于应试教育下由分数体现的“成绩”,更多的融会了个人素质、思维、学识等方面因素。而一份针对于个人良好的职业生涯规划就能从“个性”出发,帮助大学生更全面正确地认识自我,同时帮助学生选择自己擅长并能够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相对固定的培养方向,有的放矢,可以有效地减少大学生跨出校门后对社会的“茫然无知”感。我国高校教育普遍存在一个问题就是重能力、重分数的教育,而轻兴趣、轻素质等方面的引导,大学生个体的“个性”差异得不到有效体现,会对学生的社会生存能力、思维创造力产生较大阻碍,许多毕业生拿着高分的成绩单却得不到企业的认可。
2.帮助大学生发掘自身潜力
钱云瀚等人[1]曾对武汉地区高校大学生进行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现状调研》,他指出,当代大学生在自我评估上普遍存在偏差,同时对职业信息的了解过多集中在“职业是否适合自身”方面,却忽视了“自身是否满足职业要求”。在面临求职问题时,不能提前、主动地开展培养计划,个人潜力得不到最大的挖掘。而职业生涯规划能够利用学生在校时间,帮助那些在个人能力认识上存在误区或盲区的大学生正确进行自我评估,将个人的兴趣爱好、性格特点以及特长等与专业知识结合起来,发掘出个体能够适应社会需求的一些潜力,从而培养起相对稳定的职业志向。
3.提升大学生应聘竞争力
我国大部分大学生都是从“填鸭式”的基础教育中成长起来的,学习过程中都是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缺乏主动汲取知识的意识,因而缺乏“特点”是当代大学生最大的缺点。特点的缺乏就会导致一种“趋从”心理,即使到了求学环境相对自由的大学,这种心理也普遍存在。“趋从”心理下的大学生不仅无法培养自己的兴趣、特长,甚至在找工作中也只能以“大家都想要的岗位”来作为自我挑战的目标。通过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科学地对每位大学生进行测评,结合个体的兴趣爱好、特长优势进行专业的综合分析,帮助大学生确定职业倾向,确定其最具发展潜力的职业奋斗目标,并帮助大学生拟定出一套行之有效的计划。同时,帮助大学生逐渐走向自主化,有意识地寻求个性的发展,进而对个人的求职方向进行不断的优化和调整,结合专业知识确定职业生涯发展方向,从而有目的性地进行个人能力的培养,提高求职竞争力和职业匹配度。
4.优化配置我国人才市场
大学生臨时抱佛脚的求职状态往往导致其盲目就业,为了就业而就业,造成人才与岗位匹配度低,大学生就业满意度下降,人才资源得不到优化配置。这样的情况不但不利于大学生个体和用人单位的发展,还会造成人才市场的混乱。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能够较早地介入大学生个人发展中,引领学生找到正确的求职方向,提高入职匹配度,合理优化人才流向,进而帮助理顺人才市场。
三、我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现状
1.重视力度偏低
相关调查结果显示:我国90%的高校都很重视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2],却严重缺少职业生涯规划方面的教育。部分学校仅仅将其作为应届毕业生就业指导的一部分,因此职业规划也往往与平时开设的课程脱节,使得职业规划独立于其他学习内容,往往得不到学生重视。大多数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意识淡薄,存在自我认知的片面性,在求职时目的不明确,极易随遇而安。调查数据显示[3],大学生对自身兴趣、能力很清楚的只有667%,且这些特质并不完全能够与个人发展规划结合起来。如果没有兴趣作支撑,在求职时也就缺乏了主动竞争的积极性,往往抱着“试一试”的态度应聘。这样的心态也容易导致职业选择功利化,因为对个人能力和特长缺乏深刻清晰的认识,最终只能以工作环境、工资待遇等功利性的条件来作为择业依据。
2.缺乏专业指导
职业生涯规划是一门需要严密计划的教学内容,要在充分了解社会需求的情况下,结合学生自身特点来制定有针对性的教育。而目前我国高校在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方面投入的人力、财力、物力不足,许多职业规划指导都是由辅导员来执行,作为辅导员一项附属工作来开展。而大部分高校辅导员本身并不具备提供专业指导的能力,甚至不是专业的授课教师,自身的水平存在较大欠缺,无法站在宏观的角度分析大学生应该如何挑战社会就业现状,无法根据学生个体差异提出有针对性的指导意见,达到的效果也微乎其微。大部分高校对于建立专业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机构还存在严重的滞后性,无法提供专业的指导。
3.时间安排不合理
时间安排的滞后性是当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面临的最大的问题之一。“规划”不同于“计划”,前者应该具有更宽的时间跨度。职业生涯规划应从学生大一进校时着手开展,让大学生一入高校校门便能建立起职业生涯规划的概念,从而进行自主的培养,对自我的职业生涯进行清晰的'规划。学生对职业规划不清晰,容易在大学期间存在一段漫长的“迷茫期”,不能很好地利用大学时间开展兴趣爱好、特长的个性化培养。很多高校大学最后一年才将职业生涯规划作为一门课程推向学生,其意图就是作为就业前的一次短期培训,这样“临阵磨枪”对就业可能有一定效果,但是却忽视了职业生涯规划更重要的是应该作为一个动态、系统、分阶段的引导过程,最终目的是通过规划让大学生发挥出潜能,找到与自身匹配的职业方向。
四、对策及建议
1.设立专业的规划指导队伍
各高校可成立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办公室,配备专业指导教师,驻点接受学生的电话、当面咨询,为大学生提供科学性、人性化的指导和服务。确保学生在自主选择接受教育的时间下,指导教师能够及时提供合理的引导和指导。对专业指导教师的管理施行激励与考核相结合的模式。高校不仅要把职业规划指导教师放在与其他专业理论教师一样重要的位置来对待,还应该给予职业规划指导教师精神上的鼓励,使其能够对个人职业产生荣誉感和使命感,进一步提升他们对学生指导的责任感。同时,对专业指导教师进行技能考核,建立“学生考核教师”的制度,根据学生反馈和学校领导班子意见,对专业指导教师进行综合测评,施行考核上岗,根据考核结果决定教师的职务晋升,对考核不合格的教师取消其上岗资格。
2.帮助学生建立生涯规划理念
提前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植入学生的课程表,结合思想政治教育课、专业课等将职业生涯规划潜移默化到学生的学习生活中,逐步建立起学生规划的理念,让大学生能够从大一开始就对未来职业有规划意识,引导大学生自主培养、个性规划。定期面向不同年级的学生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讲座。学校还要开设相应的选修课,选修课要着力提升职业生涯规划的系统性,从大一到大四分别设立不同的课程,在内容上突出针对性和连贯性,让大学生从大一开始接受系统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
3.因材施教地开展个性化培养
相关调查显示[4],大三、大四学生比大一、大二学生明白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在对未来职业认知和探索方面比大一、大二学生相对成熟,但是低年级大学生对未来就业的期待却远远高于高年级。因此,必须对不同年级学生施以不同的培养。对大一、大二低年级学生要以意识培养为主,鼓励其多参加相关讲座、讨论会等,培养起自主规划的意识。同时,要引导低年级学生培养个人兴趣,通过职业生涯规划正确认识自己,发掘自身潜能。对大三、大四学生要以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培养为主,提供专业的职场需求信息和专业的就业指导等,提高大学生在求职和工作过程中的竞争力。
4.配套开设相关课程或者社团
大力发展校园文化,开展第二课堂。比如为有从政志向或兴趣的学生开设公文写作、时政解读等选修课程,为有翻译兴趣的学生开设专业翻译的选修课,为有志从事律师职业的学生成立模拟法庭社团等。将职业规划与课程、业余活动结合起来,让不同的学生接受不同的培养。
5.多手段强化大学生社会实践
实践是理论的支撑,只有实践才能让理论发挥出效果。高校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要结合时事、当前就业形势、国家发展形势等为学生提供充分的实践机会,将实践课作为必修学分纳入学生成绩考核中。积极鼓励学生在寒暑假期间开展实习,可以考虑按照学生实习时间长短折合成不同的学分,将实习经历作为选修课程来考核,强化学生自主实践的积极性。同时,学校要积极主动与企业建立人才输送的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实习和就业的绿色通道,通过实践建立起企业—学生之间的互惠关系。
6.重视大学生创业积极性的培养
将创新创业课程逐步纳入学生必修课和选修课范围,通过讨论式教育、启发式教学等形式,在课堂上让学生进行创新创业的“头脑风暴”,相互碰撞、相互激发,提高大学生创业意识。同时,政府、高校要主导建立起创新创业信息共享平台,在高校、学生、企业间形成三方交流平台。
五、结语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是一个长期且复杂的过程,它贯穿大学生的整个求学生涯乃至职业生涯。在高校中营造良好的职业生涯规划的氛围,帮助每位大学生建立职业生涯规划的理念,通过职业生涯规划帮助每位大学生正确认识自己,认识专业,认识求职环境,从而帮助其全面成长成才,顺利完成学生到职业人的蜕变,提高社会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