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堂吉诃德》有感(汇总三篇)》
读《堂吉诃德》有感 篇1
合上书、闭上眼睛,我仿佛也能看见那副生来就该是“游侠骑士”的滑稽身影——手持一柄生了锈的长矛、头顶着细铁丝围成的破了洞的头盔的消瘦乡绅,带着一匹老的已经不能再老的马和一个雇来的还算健壮的农民,嘴里高声宣告着“除强扶弱,打抱不平!”
初读西班牙作家塞万提斯的《堂吉诃德》这本书,我总是被堂吉诃德的疯疯癫癫,胡言乱语逗得忍俊不禁,一面感叹他的奇思妙想,一面又笑之庸俗无常——一个原本衣食无忧的乡绅,却被虚无缥缈的骑士梦迷的神魂颠倒、黑白不分。甚至还自封为骑士,把一个普普通通的挤奶姑娘想象成自己的意中人,总想着风风光光迎娶她,竟还带着家中的一匹老马和农民桑丘从此走上了“游侠骑士”的道路,沉入了漫无边际的想象之中去,他把巨大的风车当成巨人,把过路的美丽女人当成公主,把普通的小客栈当做城堡,学着骑士小说上那一套自言自语,傻里傻气的一次次与过路的人大打出手,又一次次被人打的瘫倒在地、动弹不得,直到临终前才意识到自己这一生的错误,悔不当初,这该是何等的荒谬!
可故事的真意仅仅是为了博读者一笑,讲述一个疯傻之人的滑稽一生吗?我不禁暗自沉思,在一遍又一遍的咀嚼之中,仿佛最开始我所知道的、笑话的一切又在堂吉诃德的话语中被重新认识——可笑与悲惨命运的背后,堂吉诃德并非一个简单的被讽刺者,而是一个隐藏在作者内心深处真正的讽刺者,他在用自己一切看似疯狂的举动讽刺这个已经被控制的黑暗腐朽的社会。
这个疯癫乡绅背后的整个社会是那么的黑暗——官场上的决疣溃痈,王公贵族的横行无忌,公爵夫妇的骄奢淫逸,每一个看似光鲜亮丽的外表下仿佛都隐藏着一只有着贪婪凶残本性的巨兽;这个可怜骑士背后的精神世界是那么的可悲——“游侠骑士”像一张巨大、难以透气的网笼罩着堂吉诃德的思想,致使其愚笨一生!
堂吉诃德并非一个在大部分读者眼中的跳梁小丑,相反,他是被塞万提斯当成了一个社会的觉悟、时代的英雄来歌颂,一次次的大打出手并非无端惹事,相反每一次战斗在他的眼中都是在与社会中的恶势力相抗衡;每一次对他的挖苦嘲笑的背后则是对他作为当时社会中少见的一股正义的赞扬!
堂吉诃德的悲剧不只是他荒谬一生的悲剧,更是当时那个时代永远的悲剧,若细细责问究竟是什么造成了堂吉诃德啼笑皆非的命运?正是当时无法冲破的世俗与顽固的精神!
正如堂吉诃德死后墓碑上的那段话一般:“生是痴呆疯癫,临终头脑清醒。”堂吉诃德临死前的觉醒,使他终于冲破了骑士小说的束缚之网,更使整个社会得到了一丝清醒!要论如何评价堂吉诃德?我只能说——他活着是个疯子,死了是个智者!
读《堂吉诃德》有感 篇2
书,读完了。
堂吉诃德,死了。
“高贵绅士,长眠于此;慷慨豪爽,英勇绝伦;锄强扶弱,行侠仗义;雄踞宇宙,功盖天地;生前疯癫,死后留名!”
一位的学子,去掉了表示贵族身份的“堂”,取笔名“吉诃德”。他默默地穿上堂吉诃德的盔甲,提起堂吉诃德的长矛,独自一人(他找不到同伴桑丘·潘沙,也没有一匹罗西纳特一样的马),为了心中的“杜尔西内娅”,他忧郁地出发了。
他挺着长矛,杀进了教室,他的目标是手机。那些天真烂漫的或者生机勃发的孩子们,上课的时候听不进课,学不进习,却迷恋上了上课时间玩手机。发短信,聊天,玩游戏,甚至当着老师的面接打电话,几乎没有几个人,会借助手机查询资料,解决难题。“正在进行时”的,他抓住了三分之一,还有三分之一在孩子们的口袋里“待机”。他很想把这些电子垃圾,用手中的长矛捣个粉碎,却又担心家长索赔,闹出了乱子,校长会骂他疯子,学生们会骂他不合时宜。算了吧!“本学期放假,再到我那儿领取。”他说。第一次征险,吉诃德好像胜利了,但是他的心,却在流血。
他挺着长矛,杀进了网吧,他的目标是逃课上网的学生。其实,他反对的不是高科技,他反对的是孩子们沉迷于游戏,沉迷于单纯的感官的刺激,如果真有孩子热衷于电子科学的探索,我相信,他不但会收起长矛,还会对孩子们竖起大拇指。他本可以借助国家的法律,可是国家的法律颁布“未成年的孩子不能进入网吧”“进网吧要凭身份证”等等规定,已经若干年后,网吧老板赚钱的主要对象,依然是“未成年人”。他想把孩子们拽出网吧,但他知道,拽出来之后,他们还会再进去;他想惩罚网吧老板,可是这些躲过法律制裁的老板们,早不把一支长矛看在眼里。第二次征险,吉诃德要么无功而返,要么被网吧老板赶出门外,重重地摔在车水马龙的街道上。
他挺着长矛,杀进了书店,他的目标是盗版书和穿越小说。和一个高尚的人交谈,你就可能接近高尚;和卑劣的人为友,你也可能接近卑劣。他知道,堂吉诃德正是因为沉迷骑士小说才变得
疯癫;这些孩子们,如果沉迷于荒诞离奇、宣扬不劳而获、只想天上会掉馅饼的穿越小说,斗志和进取心,正直和善良,几乎所有的优秀品质,都将距离我们越来越远。如果把书店里的所有穿越小说扔出去,书架将会空出一半;如果把所有的盗版书再扔出去,书架将会空出百分之百。这会要了老板的命!所以老板会和他拼命!第三次征险,吉诃德一定会被打个半死。
他还设计第四次征险,杀进电视台,把那些宣扬享乐主义的泛娱乐化节目,从节目单中清除。可想而知,那么大的国家重要单位,几个保安就可以把他掀翻在地,甚至还会把他送进监牢。可怜的吉诃德,和他的老师堂吉诃德一样,死前也许才会明白,他到底错在了那里!
呜呼哀哉,我永远敬仰的堂吉诃德们!
读《堂吉诃德》有感 篇3
拿着这本“大悦读”版的《堂吉诃德》,我有一种想要一口气读完的冲动,终于用了三天时间读完了。(呵呵!我还要听课,高中的课,我可是一节也不敢落下呀!否则的话,一天时间,百分之百搞定了!)并且,这是我第二次读《堂吉诃德》。
读完之后,我就在想,好像第一次读人民文学版的《堂吉诃德》是厚厚的两本,那是上初中三年级的寒假,读的时候好像有很多的章节,感觉到索然寡味,为什么这一次阅读又兴味盎然了呢?
我找出原来人民文学版的和“大悦读”版的进行对比之后发现:“大悦读”版的《堂吉诃德》,删掉了全本《堂吉诃德》中那些枯燥啰嗦的有关次要人物的次要章节,而保留了有关主要人物的主要章节。比如有关牧羊人的牧歌和牧羊人讲的牧羊姑娘玛赛拉的故事,全本《堂吉诃德》用了四章,大约30页,与堂吉诃德的故事几乎无关,“大悦读”版把它直接删掉了;有关多罗特亚和堂费尔南多的爱情纠葛故事,全本用了十八章,近200页,绝大多数只是别人讲故事,与堂吉诃德关系不大,“大悦读”版只保留了与堂吉诃德关系密切的多罗特亚的故事,用了四章约20页。
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全部的原汁原味,并不一定是最好的。但是,如果把原本的小说,变成了故事梗概,又将会失去逼真的精彩的细节描写,也将让人兴味索然。“大悦读”做得很好,它保留了原书最精彩的描写,故事的衔接非常巧妙,不露删减的痕迹。真的很佩服“大悦读”的编辑们。
这种删减名著的现象,在我国的古代名著中,也很典型。金圣叹“腰斩水浒”,只保留原著前七十回,斩掉后三十回。近代学者胡适、俞平伯等人,通过“大胆假设,小心求证”,认为《红楼梦》后四十回为高鹗补缀,应从全本中剔除出去。保留精华,去其糟粕,是继承传统文化或借鉴外来文化的法宝哇,错不了!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其实也有更多的并非原汁原味的东西;我们的饮食,大多还是加工过的东西,正是因为这加工,味道才会更鲜美,更加丰富多彩。比如麻辣兔头,让人想想都直流口水;比如清炖鸡汤,也不是抱着一只鸡直接啃,也需要加工。清汤挂面有清汤挂面的好处,麻辣米线也有麻辣米线的优点。
即使做人,也并非都是“原汁原味”的好,与生俱来的许多缺点,需要通过学习来改正。所以孔老夫子说:“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意思是说,质朴(原汁原味)胜过了文饰(道德修养)就会粗野,文饰胜过了质朴就会虚浮(不实在),质朴和文饰比例恰当,然后才可以成为君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