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数学上册复习计划(汇总31篇)》
三年级数学上册复习计划(精选31篇)
内容导航
三年级数学上册复习计划 篇1三年级数学上册复习计划 篇2三年级数学上册复习计划 篇3三年级数学上册复习计划 篇4三年级数学上册复习计划 篇5三年级数学上册复习计划 篇6三年级数学上册复习计划 篇7三年级数学上册复习计划 篇8三年级数学上册复习计划 篇9三年级数学上册复习计划 篇10三年级数学上册复习计划 篇11三年级数学上册复习计划 篇12三年级数学上册复习计划 篇13三年级数学上册复习计划 篇14三年级数学上册复习计划 篇15三年级数学上册复习计划 篇16三年级数学上册复习计划 篇17三年级数学上册复习计划 篇18三年级数学上册复习计划 篇19三年级数学上册复习计划 篇20三年级数学上册复习计划 篇21三年级数学上册复习计划 篇22三年级数学上册复习计划 篇23三年级数学上册复习计划 篇24三年级数学上册复习计划 篇25三年级数学上册复习计划 篇26三年级数学上册复习计划 篇27三年级数学上册复习计划 篇28三年级数学上册复习计划 篇29三年级数学上册复习计划 篇30三年级数学上册复习计划 篇31三年级数学上册复习计划 篇1
一、指导思想
今年我们三年级数学教研组将继续以课程改革精神和素质教育思想为指导,坚持贯彻学校新学期工作部署精神。
抓住生活化数学教学改革的主题,努力追求课堂教学的生活性、实效性、趣味性,落实教学过程,追求教学质量,注重课堂的活力。结合学校工作重点及继教中心教学、科研,以课堂为中心,重构教与学的常规,深入研究生活化课堂教学的“六个特质”,努力提高师生学习生活质量。
二、反思工作
通过本教研组教师积极的反思与总结,以及学校领导的帮助,我们对上学期工作中还存在的一些不足进行了梳理:
1、在教学与教育、科研与教研的整合方面作得不够。
2、教师主动总结和反思自己的教学经验方面的意识不够强。
3、加强教研组建设,增强教研组学习意识和团队意识,建设学习型教研组。
4、课堂常规不太落实。
二、工作思路及目标
1、认真学习并贯彻学校新学期工作思路和各线条工作要点,深刻理解学校文化及生活教育内涵,促进生活教育的实践与探索。
2、再读“课标”,继续深入钻研新教材,关注学生学习与生活的有机结合,力求以高质量和务实、创新的课堂教学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
3、将每位老师获得的有效资源带入教研组,使教研组的每一位老师都充分享受成果的喜悦和资源的共享。注重教研组之间的横向和纵向合作和研究,建设可持续发展的教研组团体。
三、本学期主要工作任务及内容
(一)落实日常教学环节,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1、认真备课。
(1)备课时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驾驭教材,准确把握新教材,同时在备课是好要注意在领会编者意图的基础上创造性的使用教材,用活教材,在进行数学事实、数学概念等显性知识教学的同时,注意隐性的数学课程内容(如数感、符号感、空间观念、统计观念、应用意识、推理能力等)的渗透,使数学教学真正落脚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上。
(2)分课时制定详细目标和分课时备课,结合学情,较详细地预设师生课堂活动,把课堂作为提高教学质量的主渠道。
(3)常进行集体备课,对经典、重点课进行集体研究,设计出具有生活味的学科教学活动。
2、抓好常规,确保教学的高质高量。
组织教师认真学习教学常规部分,把学生的学习习惯养成当作重点工作来抓。加强组内老师的经验交流作好课堂组织、作业、考试测评等常规工作。
3、加强交流,形成学习型教研组。
教研组充分利用前期研究成果,在相关年级推广,形成教研组分合灵活,教研活动可分可合的教研机制。
4、加强对学困生的辅导工作。
学困生转化是教研组不容忽视的问题。本学期初开展学困生状况分析,对学困生的情况进行仔细的分析和排查,认真制定转化措施和计划,因材施教,做到有针对性、时间落实、目标落实、人员落实、过程落实。建立学生个人档案,转化记录注意跟踪观察,注重实际转化效果。努力转化学困生,争取将优生率和及格率再提高一个台阶。
三年级数学上册复习计划 篇2
一、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对一些基础性的数学知识有了初步的认识。学生已经比较习惯于新教材的学习思路和学习方法,大多数学生认识到数学知识无处不在,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这为学生对本册的学习打下了重要的基础,也为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和实践能力创造了条件。
二、教材分析
这册实验教材对于教学内容的编排和处理,是以整套实验教材的编写思想、编写原则等为指导,力求使教材的结构符合教育学、心理学的原理和儿童的年龄特征,体现了前几册实验教材同样的风格与特点。所以本册实验教材仍然具有内容丰富、关注学生的经验与体验、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鼓励算法多样化、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体现开放性的教学方法等特点。同时,由于教学内容的不同,本实验教材还具有下面几个明显的特点。
1、改进笔算教学的编排,体现计算教学改革的理念,重视培养学生的数感。
计算是帮助人们解决问题的工具,是小学生学习数学需要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本册实验教材的教学中有接近二分之一的内容是计算的教学内容(27课时),并且大量的是笔算的教学内容。当前的.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改革中,笔算是被削弱的内容,不仅"降低了笔算的复杂性和熟练程度",《标准》中还提出:提倡算法多样化、避免程式化地叙述"算理"等改革理念。本册实验教材在处理笔算教学内容时,注意体现《标准》计算教学改革的理念,在内容编排的顺序、例题的安排、素材的选择等各个方面都采取了新的措施。
2、量与计量的教学联系生活实际,重视学生的感受和体验。
3、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强调实际操作与自主探索,加强估测意识和能力的培养。
三、主要教学措施
1、重视教学情景的创设,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加强学生的操作活动,结合生活实际帮助学生建立有关的数学概念。
2、培养学生估测、估算的意识,重视培养学生的估测、估算能力。
3、让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来学习计算,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4、运用"迁移"法进行教学,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
5、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让学生体验探究的乐趣。恰当、适时地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重视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6、重视直观教学,充分发挥教具、学具的作用。
7、注重学生对计算过程和方法的理解,抓住重点,突破难点,使学生打下扎实的知识基础。
8、让学生充分经历猜想、实验、验证的过程,主动建构数学知识。
三年级数学上册复习计划 篇3
一、教学内容
本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位置与方向,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小数的初步认识,面积,年、月、日,简单的数据分析和平均数,用数学解决问题,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第一单元位置与方向
教材分析: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东、南、西、北等方向的知识已经积累了一些感性的经验,并通过第一学年的学习,已经会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本单元在此基础上,使学生学习辨认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和西南八个方向,并认识简单的路线图。本单元教材在编排上有下面几个特点:依照儿童空间方位认知顺序进行编排,提供丰富的生活和活动情境,帮助学生辨认方向。
第二单元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
教材分析:本单元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1)它是在二年级的表内乘、除法及三年级的一位数乘多位数、除法竖式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2)它为学生掌握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学习除数是多位数的除法奠定了扎实的知识和思维基础。
学生学习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也是按照先口算──再估算──再笔算的顺序进行编排的。因此,本单元分两个小节:先学口算除法(含估算),再学笔算除法(也含估算)。这样编
编排,和三年级上学期多位数乘一位数的结构是一致的,体现本套教材在逻辑结构上的一种对称美,易于广大师生从横向上把握乘除法之间的联系,以及学习方法上的迁移。
第三单元统计
教材分析:在前几册教材中,学生已经学会了收集和整理数据的方法,会用统计表(包括单式统计表和复式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一格表示一个或多个单位)来表示统计的结果,并能根据统计图表提出问题加以解决。通过这些学习,学生已经掌握基本的统计方法,建立了初步的统计观念。本单元在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之上,让学生认识两种新的条形统计图,并根据统计图表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教材还介绍了描述数据集中程度的一个统计量:平均数。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使学生理解平均数的含义,学会求平均数的方法。
第四单元两位数乘位数
教材分析:本单元是在学生能够比较熟练地口算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两位数乘一位数(每位乘积不满十),并且掌握了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单元主要内容有:口算乘法、笔算乘法。
本单元的口算乘法主要包括两项内容,第一项内容是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它是在口算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第二项内容是估算,即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它是在学生学过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和掌握了乘法的基本口算方法的基础上教学的。口算是笔算的基础,也是估算的基础。教材先安排口算,在扩大学生的口算范围的同时,为学生学习新的估算和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方法做好必要的准备。并且,在估算和笔算教学活动中,又可以进一步巩固口算。这样,有利于培养、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第五单元面积
教材分析: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初步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点以及它们的周长的计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包括以下内容:
1、面积与面积单位。教学时要充分利用直观,调动学生多种感官进行教学活动。
使学生理解面积的含义,对常用的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建立正确的表象。教材还特别安排了面积单位和长度单位的比较,以免混淆面积和周长的计算。
2、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这一部分内容很重要,它是学生以后学习其它平面图形积计算的基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着重引导学生动手操作,找出面积与边长的关系,从而总结出面积计算公式,让学生体验知识形成的过程。
3、面积单位间的进率。这里教材内容包括单位间进率和简单的换算,学好这个内容不但能加深学生对每个面积单位大小的印象,而且又能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公顷、平方千米。这一内容主要是介绍教大的面积单位,它常用测量土地面积,我们有时称它为地积单位。认识这两个面积单位,对以后的生活、生产劳动有很大的帮助。
二、教学目标:
1会笔算一位数除多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会进行相应的乘、除法估算和验算。
2会口算一位数除商是整十、整百、整千的数,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两位数乘整十、整百数(每位乘积不满十)。
3初步认识简单的小数(小数
部分不超过两位),初步知道小数的含义,会读、写小数,初步认识小数的大小,会计算一位小数的加减法。
4认识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和西南八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会看简单的路线图,能描述行走的路线。
5认识面积的含义,能用自选单位估计和测量图形的面积,体会并认识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平方千米、公顷),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会用公式正确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并能估计给定的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
6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知道各月以及全年的天数;知道24时计时法,会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
7了解不同形式的条形统计图,初步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了解平均数的意义,会求简单数据的平均数(结果是整数);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8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9初步了解集合和等量代换的思想,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10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
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1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三、班级学生情况分析
三(3)、(4)共有学生111人,。大部分学生学习态度端正,掌握基础知识比较牢固,学习目的明确,上课专心听讲,遇到不懂的问题能主动问老师。比如班里的章之涵、周加任、王哲骋、叶仪华等同学。部分学生在课堂只停留在认真、专心听,缺少主动参与的意识和习惯。比如班里的洪羽音、方思尹、解思涵等同学。但也有小部分学生基础比较差。上课听到的知识,课后又不会运用,作业的正确率低,个别学生不肯及时完成,喜欢拖拉作业。比如班里的何俊杰、黄丹阳、张哲益等同学。所以在本学期的数学课上,要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善于思考,乐于思考,不怕错误,具有问题意识,培养学生快乐学数学的心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相信学生会更上一层楼!
四、教学措施
1课前做好备课工作,不但备教材,还认真备学生,做到有的放矢。主动学习新课程标准,结合自己实际情况和学生实际情况展开教学工作
2关注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鼓励吃不饱的学生向更高的层次迈进,可以做一些有难度的题。
3、充分利用教材的特点,将计算融于解决问题的情境当中,让数学知识变得有味,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让他们感到学有所有,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多列举一些实际生活中常见的事例,比如:买东西和卖东西的例子,学生在实际生活中会算账,但出现在课本上时就不知道如何处理了。
4、让学生学得主动在课堂中建立帮困小组发挥每个学生的积极性共同提高数学成绩。
5、定时进行家访,经常与家长取得联系,共同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尤其像李涛这样的`学生,家长的配合至关重要,只要家长关心、关注他了,他的成绩就会跟上其他同学,而且学起来也有了信心。
6、补差内容:有些内容是难点,但教材中安排的习题与课时明显不足,在课后要及时反馈,让学生多做相应的练习,巩固所学的知识,达到预测的目标。培养他们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7、在课堂上一功夫,练习有层次性,课后个别辅导,利用自习课集中辅导,班内建立优帮差小组,努力使他们的数学成绩有提高。
三年级数学上册复习计划 篇4
一、班级基本情况分析:
我班现有学生47人。有10人左右学生的智力较好,很容易学会新知识,具备良好的学习习惯,但缺乏问题意识。20左右中等生学习知识比较扎实,能够自主学习,但思维不够灵活,缺乏创新意识。而学困生较多,这部分学生接受知识比较慢,学习兴趣不高,不善于独立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学习成绩不佳。总体来看,大多数学生已经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课上能认真听讲,积极回答,课后能按时完成作业,及时改错。但也有少数学生惰性强,课上不动脑筋思考问题,写作业效率低,不能主动及时改错。学生在作业上,部分学生较为浮躁,特别是在计算方面,粗心现象普遍存在,经常出现抄错数,写错符号,忘记进位,解决问题列式结果单位括号只写一半等情况。班内还存在独立解决两步应用题存在一定的问题,主要是由于不能完整地读完题目,导致不能很好的理解题意。另外还有少部分学生学习状态很不稳定,还需要老师和家长做好思想引导工作。复习过程中,应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在教学方面除了重视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还要注意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教材分析:
教学内容概要:本册教材共10个单元(其中包括总复习),主要学习以下内容:
1、数与计算:“动物的名片”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校园一角”是学习有余数的除法。“儿童乐园”是初步认识分数。“儿童公园”是学习多位数乘一位数。
2、空间和图形:在“校园一角”中认识四边形,在“走进新农村”中学习时分秒。
3、统计知识:“元旦活动”学习统计与可能性。
4、实践活动:通过“数学广角”的实践活动,培养学生探索规律与方法,学习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复习内容
1.万以内的加减法。
2.有余数的除法。
3.多位数乘一位数。
4.四边形。
5.时、分、秒,米、分米、厘米和千米和吨。
6.分数的初步知识。
7.可能性。
8.数学广角。
四、复习目标
1.使学生获得的知识更加巩固,计算能力和估算能力得到提高。
2.能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五、复习重点
1.万以内的加减法。
2.多位数乘(除)一位数。
六、复习难点
1.万以内加减法中连续进位加法和连续退位减法。
2.有余数的除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3.分数的含义。
七、复习方法
1.讲练结合,点线结合。(先各个知识点突破,再知识点综合,最后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2.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3.逐步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意识,复习时多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首先规范各个小组,教给学生如何进行小组学习。
4.进行习题练习时规范学生的书写,培养学生认真仔细书写、检查的好习惯,对速度比较慢的同学多鼓励,为他们订立小目标,逐步提高做题速度。
5.及时反馈,及时订正,使复习确实有效,使大部分学生有较大幅度的提高。
八、复习措施
(一)教师方面:
1.针对本班的学习情况,制定好复习计划,备好、上好每一节复习课。
2.采用各种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注意知识的整合性、连贯性和系统性,引导学生对已学过的知识进行归类整理。
3.在抓好基础知识的同时,全面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培养学生总结与反思的态度和习惯,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4.复习作业的设计体现层次性、综合性、趣味性和开放性,及时批改,及时发现问题,查漏补缺,做到知识天天清。
5.注重培优转困工作,关注学生的学习情感和态度,与家长加强沟通。
(二)学生方面:
1.要求在态度上主动学习,重视复习,敢于提问,做到不懂就问。
2.要求上课专心听讲,积极思考、发言,学会倾听别人的发言。
3.要求课后按时、认真地完成作业,及时进行自我反思。
转困措施
1.对各学困生的不同原因,对症下药,从态度、习惯、知识、方法入手,制定不同的目标,目标要小、细、实。
2.将课内课外转化相结合,采用“一帮一”的形式,发动学生帮助他们一起进步,同时取得家长的配合,鼓励和督促其进步。
3.时刻关注学困生,做到课上多提问,作业多辅导,练习多讲解,多表扬、鼓励,多提供表现的机会。
九、复习时间安排:20xx年12月15日至20xx年01月10日
教学进度:本册内容的复习课时具体安排如下:
(略)
三年级数学上册复习计划 篇5
一、班级实际情况
本年级学生共有59人,整体上看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浓厚,大部分学生能完成基本的`学习任务。但只有部分学生思维敏捷,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基础知识较好,思维比较发散,有初步的创新意识和能力,在课堂上能积极思维,主动参与学习活动。还有部分学生在学习习惯、思维方式等方面都不尽人意,有一小半学生不善于学习,不愿意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没有好的学习习惯,自我控制能力不够,注意力不集中。基础知识较差,口算水平,无论速度上还是正确率上,都有待提高;学习方法上,更要进一步加强,他们面对有难度的问题,只知道生搬硬套,不能举一反三,灵活运用。这样就形成了两极分化较为严重的现象。特别有3个学生在数学的学习上不知道怎么学习,基础知识很差,每次考试很难得到60分,经常不及格。另外还有极少部分学生学习状态不稳定,还需要老师和家长做好思想引导工作。因此,复习时要抓补差工作,让全体学生都学到有价值的数学。
二、复习的主要内容
1、混合运算和乘除法计算(第1、4、6单元)。这部分内容包括整十、整百、整千数学乘(或除以)一位数的口算;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乘除加减混合运算。
2、加和减的计算(第3单元)。这部分内容主要是三位数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的竖式计算,并能运用三位数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观察物体与周长的理解、计算(第2、5单元)。这部分内容包括根据具体的事物、照片、直观图辨认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理解周长的含义,能进行三角形、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测量与计算,并能根据周长的含义求多边形的周长;掌握长方形、正方形和三角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并能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解决问题。
4、年月日的知识(第7单元)。掌握年、月、日之间的关系,能正确判断闰年、平年、大月和小月;知道一年有四个季度及每个季度的天数;能运用年、月、日的知识解决简单生活问题掌握;24时计时法与12时计时法的区别,并能正确进行互换。
5、认识小数(第8单元)。借助元角分的情境初步理解小数的意义,能认、读、写简单的小数;掌握小数大小的比较方法;会计算一位小数的加减法运算,能解决一些相关的简单生活问题;能运用小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并进行简单交流。
三、复习的主要目标
1、引导学生主动整理知识,回顾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收获,逐步养成回顾和反思的习惯。
2、通过总复习使学生在本学期学习到的知识系统化。巩固所学的知识,对于缺漏的知识进行加强。
3、通过形式多样化的复习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复习活动中经历、体验、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
4、充分依托班班通设备,合理选用网络资源,努力提高复习课的课堂效率。
5、搜集一些题型,出4份单元复习试题,帮助学生复习巩固所学到的知识,了解常见题型的解题方法。
6、有针对性的辅导,帮助学生树立数学学习信心,使每个学生都得到不同程度的进一步发展。
四、复习的重点与难点
重点:混合运算、乘除法计算及生活中的实际运用、周长的测量与计算。难点:观察物体、年月日的知识、周长的计算。
五、复习的具体措施
1、错例让学生自己分析,设立错题小册子;
2、选择适当的练习题型与题量,帮助学生在练习过程中,打开思路。
3、重点抓好班级的后进生,力争期末时不让一个同学掉队。利用学优生的资源,成立“二帮一”学习小组。
4、统观全册教材,帮助对知识点进行归纳、整理,总结方法。
5、注意孩子细心方面的培养,养成良好的数学做题习惯。
6、复习以基础为主,同时注意练习、作业精心设计,以帮助优等生拔高,差生补基础。对重点难点增加课时量,要讲深入一些。
三年级数学上册复习计划 篇6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数学广角——集合》的内容之一。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在具体的情境中使学生感受集合的思想,感知集合图的产生过程。
2.数学思考目标:
能借助直观图理解题意,同时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集合的思想,进而形成策略。
3.问题解决目标:
(1).能借助直观图,利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渗透多种方法解决重叠问题的意识。
4.情感态度目标:
(1)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的能力。
(2)手脑结合、学中激趣,体验合作乐趣,养成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1.重点:体会集合思想,利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决简单的重叠问题,并且能用数学语言进行描述。
2.难点:对重叠部分的理解;学会用集合图来表示事物之间的关系。
教学方法:观察法、分析法、讨论法、操作法、直观演示法、尝试法。
学法指导:
1.借图观察、分析、讨论、交流、操作。
2.大胆尝试用集合图来表示事物之间的关系,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微视频、切换笔、可以活动的姓名卡片、直尺、磁铁、双面胶、5朵红花和5个五角星。一张大白纸。
学具准备:常规学具、彩笔、作业本。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激情导入,引出例题
师:上课之前,我们一起来欣赏一段视频,希望同学们认真仔细的观看,随后,要回答老师的提问。请看大屏幕……(课件出示奉献爱心、从小做起的微视频)
师:看完这段精彩而又让人感动的画面后,你有什么想说的吗?在今后的生活中,如果遇到需要帮助的人或事,你应该怎么做呢?(各抒己见)
师:同学们说的真好!那么,我们荔东小学的同学们也是一方有难、八方支援,非常有爱心。请看大屏幕:这是我校三一班其中一个小组同学向灾区“献爱心”的情况。请同学们认真仔细地观察这幅表格,你从中都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渗透奉献爱心、从小做起,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爱心教育。
三一班某小组同学“献爱心”的情况:
捐款
黄娜
董泽
李彤
张阳
任一
捐物
孟涛
李彤
任一
吴越
张恒
张旭
生1:我发现在这次“献爱心”活动中,有捐款的,还有捐物的。
生2:我发现捐款的有5人,捐物的有6人。
师:你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
生1:捐款的比捐物的少几人?
生2:捐物的比捐款的多几人?
生3:捐款的和捐物的一共多少人?
2.设问质疑,引发冲突
师:参加捐款捐物的一共有多少人?如何解答?
生:11人、10人、9人。
师:这么一个简单的问题怎么会有这么多不同的答案呢?
生:里面的同学重复了。
师:哪里重复了?(李彤和任一,课件闪动。)
看来这张表格不能让我们很清楚的看出一共有多少人?那你们能不能想想办法,在不改变题意的前提下,将表格中的名字作以调整,让人们很清楚的看出一共有多少人?为此,老师特意为大家准备了一个可以随意活动姓名的表格。请看黑板:(揭示黑板上的活动表格)
师:下面请同学们分组讨论,如何去调整表格?
二、小组交流,探究新知
1.分组讨论、调整表格。(各组代表汇报、操作、展示)
方案一:
捐款
李彤
任一
黄娜
董泽
张阳
捐物
李彤
任一
孟涛
吴越
张恒
张旭
师:你觉得你们组这样摆有什么好处?
生:把重复的两个同学摆在前面,能引人注意。
师:谁都赞同他们的摆法?请把最热烈的掌声送给这个积极探索的小组。你们组的摆法的确不错,可老师还是觉得,有时还会将总人数看成11人,哪一组还有更好的摆法?
(课堂生成:如果学生没有想到这个方案,可以启发:当我们读书的时候,眼睛从左往右看。那么,想引起人们的注意,应该把既捐款又捐物的人名移到左边。)
方案二:
捐款
李彤 任一
黄娜
董泽
张阳
捐物
孟涛
吴越
张恒
张旭
师:哇!你们的摆法很独特,说说你们这样摆有什么好处?
生:因为有两个李彤和任一,我们取下来一个李彤和任一,将剩下的李彤和任一放在中间,既表示捐款的人,又表示捐物的人,这样,很清楚的看出一共有9人。
师:你们组的摆法真的很有创意,他们组的摆法你满意吗?(生生评价)授予你们小组为“勇于创新小组”。同学们,掌声鼓励。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交流合作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积发学生的想象力,拓展学生的思维。
(课堂生成:如果学生没有想到这个方案,可以启发:当你和爸爸、妈妈上街的时候,你既想牵爸爸的手,又想牵妈妈的手,你应该走到什么位置?那么,同样的道理,李彤和任一这两个同学既捐了款又捐了物,他们应该放到什么位置?)
2.圈一圈。
师:请同学们观察这张调整后的表格,捐款的都有哪些人?捐物的都有哪些人?你能分别把它们圈出来吗?
设计意图:(不同颜色的粉笔圈出来更明显)为韦恩图的形成奠定基础。
3.探究韦恩图
师:为了让大家看的更清楚、更直观,请看大屏幕:
(1)取消表格。
表示捐款和捐物的人名单我们已经用线圈起来了,底下的表格已经没有用了,可以将它取消。
(2)捐款的移到左边,捐物的移到右边。
(3)线条歪歪曲曲的,将它画好就更美观了。(课件出现韦恩图)
设计意图:感受韦恩图的形成过程,让学生亲身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
(4)介绍韦恩图。
师:在很久以前,就有人给它起了个名字,叫韦恩图。(出现韦恩图三个字)你们知道为什么把它称作韦恩图吗?因为这是英国著名的数学家韦恩在19世纪发明的,后来,就把这样的图叫韦恩图,也叫集合图。今天,我们就一起探究有关集合的知识《数学广角》——集合。(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介绍课外知识,拓宽知识视野。
师:同学们,我们通过自主探究、动手操作、小组讨论,将一幅不能很清楚的看到“捐款和捐物一共有多少人?”的表格,经过旋转演变后,转化成这副既科学合理又形象直观的韦恩图,你们真的很了不起!师:请大家仔细观察大屏幕,回答老师的提问。
4.列式计算。
(1)课件分别出示韦恩图的五个部分,学生分别说出每部分所表示的含义,课件一一呈现数学信息。
师:同学们看懂韦恩图了,也真正领悟到了每部分所表示的含义,并且,从中发现了这么多的数学信息,现在,你能计算出捐款和捐物的一共有多少人吗?请同学们独立解答。
(2)计算板演。
方法一:5+6-2=9(人)答:捐款和捐物的一共有9人。(贴答数)
讨论:为什么要减2?(因为有2个人既捐款又捐物)
方法二:3+2+4=9(口答) 方法三:5+4=9(口答) 方法四:3+6=9(口答)
设计意图:发展学生思维,体现方法多样化。
三、实践应用,巩固内化
师:同学们,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学会了许多知识和本领,其实,利用韦恩图可以帮我们解决生活中的许多问题,我们来看看:
1.举一反三(4道抢答题)
4.思维训练
三年级有10名同学参加竞赛,其中,参加数学竞赛的有5人,参加作文竞赛的有6人。
(1)既参加数学竞赛又参加作文竞赛的有几人?
(2)只参加数学竞赛的有几人?
(3)只参加作文竞赛的有几人?
设计意图:有梯度的练习题有利于不同层次的学生均有收获。举一反三抢答题强调重点,内化知识;思维训练题求重叠部分,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总结质疑,自我提高
1.学生说这节课的收获并质疑
2.互相评价、共同提高(自评 互评 生评师 师评生)
师:同学们,你们课堂上,善于观察、认真思考、踊跃发言、敢于创新。表现得非常出色!通过自主探究、小组交流学到了很多关于集合的知识,下面,有请获得红花和红星奖励的小朋友上台。红花站左边、红星站右边。
引发冲突:两种都有的学生应该站哪?(中间)请观察这一排同学,回答问题:
1.获得红花奖励的指哪些同学?
2.获得红星奖励的指哪些同学?
3.既获得红花奖励又获得红星奖励的指哪些同学?
4.只获得红花奖励的指哪些同学?
5.只获得红星奖励的指哪些同学?
6.获得红花奖励和红星奖励的一共有多少人?
设计意图:内化集合知识;实现评价方法的多元化和评价方式的多样化;渗透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思想教育。
五、作业布置,知识升华
我是小小设计师。(课后作业)
请以讲台前获得红花奖励和红星奖励的学生人数为题材,用今天所学到的知识,设计一个集合图。大胆尝试吧!只要我们能在知识的海洋里成风破浪、历练出一身好本领,一定会设计并创造出一个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
设计意图:给学生一个开放的空间,以讲台前获得红花奖励和红星奖励的学生人数为题材,用今天所学到的知识,让学生自主探索,自己设计出集合图。充分地利用韦恩图,让他们明白韦恩图在平时生活中也是非常有用,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创造能力。
六、板书设计,凸显重点(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三年级数学上册复习计划 篇7
班级情景分析:
一、基本情景。
总人数55,男生28,女生27
二、学习情景
大部分学生对数学比较感兴趣(如郝苏湘、周叶凡等),理解本事较强,学习态度较端正;也有部分学生自觉性不够(如郭冲、郭加林等),不能主动去学习等,对于学习数学有必须困难。所以在新的学期里,在端正学生学习态度的同时,应加强培养他们的各种学习数学的本事,以提高成绩。
以前对知识掌握较好部分是:
1、学生的基础的知识、概念、定义掌握比较牢固。
2、学生的口算、笔算验算及脱式计算较好。
3、学生解答文字题和应用题的思路和步骤清楚。
4、学生能很好的解答几何画图形方面的题目。
5、学生书写较工整美观。
不足之处:
1、学生粗心大意忘写答案。
2、运用知识不够灵活,表此刻已掌握的知识,做题目时不能灵活地运用。
教材分析:
这册教材包括下头地些资料:百分数的应用、圆柱和圆锥、比例、确定位置、正反比例、解决问题的策略、统计以及小学六年来所学数学资料的总复习。本册教材的这些资料是在前几册的基础上按照完成小学数学的全部教学任务安排的,着重使学生认识一些常见的立体图形,掌握它们的体积等计算方法,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进一步构成统计的观念,掌握用扇形统计图表示数据整理结果的方法,提高依据统计数据的分析、预测、确定本事;理解比例、正比例、反比例的概念,加深认识一些常见的数量关系,会用比例知识解答比较容易的应用题。然后把小学数学的主要资料加以系统的整理和复习,巩固所学的数学知识,使学生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比较简单的实际问题;结合新的教学资料与系统的整理和复习,进一步发展思维本事,培养思维品质,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本册教材中的圆柱和圆锥、比例都是小学数学的重要资料。首先,认识圆柱和圆锥的特征,掌握圆柱和圆锥的一些计算,既能够为进一步学习其他形体的表面积和体积及其计算打好基础,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也能够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逐步增强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意识和本事。最终学习好比例的知识,不仅仅能够增强学生用数学方法处理数学问题的本事,并且也使学生获得初步的函数观念,为进一步学习相关知识作初步的准备。所以,让学生认识这些资料的概念,学会应用这些概念、方法和计算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是教学的重点。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应用百分数解决实际问题。理解税率、利率、折扣的含义。
2、使学生在经历观察、操作等活动的过程中认识圆柱和圆锥的特征,能正确地确定圆柱和圆锥,理解、掌握圆柱的表面积、圆柱和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会正确地进行计算。
3、使学生结合实例认识扇形统计图,理解众数和平均数。
4、初步掌握用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
5、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的过程中,学会用转化的策略寻求解决问题的思路,并能根据具体的问题确定合理的解题方法,从而有效地觯决问题。
6、使学生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解比例;认识比例尺,会看比例尺,会进行比例尺的有关计算;理解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能够确定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或反比例,理解用比例关系解应用题的方法,学会用比例知识解答比较容易的应用题。
7、使学生经过系统的复习,巩固和加深理解小学阶段所学的数学知识,更好地培养比较合理的、灵活的计算本事,发展思维本事和空间观念,并提高综合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本事。
本册中在关各项的具体要求,初步拟订如下表:
教学措施:
1、加强计算本事的培养,口算做到算得对算得快,笔算做到计算仔细,养成自觉验算的好习惯。
2、把教学应用题做为本册的一个教学重点来抓,异常是圆柱、圆锥和比、比例方面的应用题,着重教学生理解题意,经过题目会自我分析数量关系,列出算式。
3、重视学生数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培养,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并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本事。
4、抓好针对优等生的“奥数”教学,提高解“奥数”难题的本事。对于潜能生,我将加大个别辅导时间,让他们也能提高。
5、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动手画图,发展学生动手本事。
6、引导学生在课外进行实际调查研究,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力。
7、加强与学生家长的正常联系,及时了解学生在学习上存问题。
8、利用现代多媒体手段进行教学,提高教学效率。
9、针对本册资料努力钻研教材,认真学习教学大纲,加强自身学习,坚持不懈的探索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教学方法,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三年级数学上册复习计划 篇8
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三年级一班共有46名学生,经过训练,大部分学生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有了较大的进步,上课能知道怎样听讲,知道按教师的要求完成作业,能上课积极举手回答问题,同学之间互相帮助,互相学习,互相团结。但个别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知识的掌握较差,有些学生现在还不会阅读课本,注意力不集中,理解能力较差,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注意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等。
二、教学的经验:
1、认真学习教材教法,做好充分的教学工作
⑴认真做好课前的准备,每一节课都是经过认真构思和计划的。
①本人认为既然站在了讲台上就不能随便,作为一名育人工作者,我们的一言一行直接影响孩子,所以本人认真钻研教材,全面掌握本册的教学目标、了解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了解教材的结构,重点与难点,掌握知识的逻辑。适当的补充相关资料,让学生在课堂能学到有些书本没有提及到但是又是必须要掌握的知识,保证教学的顺利进行。
②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技能的质量,他们的兴趣、需要、方法、习惯,学习新知识可能会有哪些困难,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上课的时候发现学生某些以前已经学过的知识掌握得不稳固就适当及时进行补充复习,让学生重新回忆已学知识同时在原有的知识基础上进行新的知识拓展学习。
③考虑教法,根据不同的知识特点用不同的方法把已掌握的教材知识传授给学生,包括如何组织教材、如何安排每节课的活动。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采用比赛的形式来上课。让学生多动手,积极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从而引出结论,在教学里让学生思考发现规律和引出结论。为了激发孩子们对数学的兴趣,我常尝试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比如,他们喜欢比赛,我就抓住这个特点,把全班分成四个大组,一起比赛,上新课时比赛看看哪个组最快发现规律和结论,练习课就比赛看看哪组的同学最快全部做完而且是又快又准确。平时上课都尽量能穿插和该节学习内容有关的小活动。比如该班学生的反应比较慢,口算能力比较差,为此每天上课之前都抽几分钟抢答。而这些小活动也使学生热情高涨,喜欢上数学了。
(2)、课堂上的情况。
组织好课堂教学,关注全体学生,注意信息反馈,在课堂上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调动学生的有意注意,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学得愉快,注意精神,培养学生多动口动手动脑的能力。
2、做好课后辅导工作,注意分层教学。
本班的学生爱动、好玩,缺乏自控能力,常在学习上不能按时完成作业,有的学生抄袭作业,针对这种问题,在课后,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相应的辅导,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同时加大了对后进生的辅导的力度。对后进生的辅导,并不限于学生知识性的辅导,更重要的是学生思想的辅导,提高后进生的成绩,首先解决他们的心结,让他们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之对学习萌发兴趣。这样,后进生的转化,就由原来的简单粗暴、强制学习转化到自觉的求知上来。
3、注重学生的思想教育
虽然本人班级辅导员,但是我觉得每一位教师都有义务去教育好每一位学生,教育好学生并不仅仅是班主任一个人的工作。所以,除了引导学生学习书本的知识的同时我也很注意学生的思想变化,及时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厚爱差生,我真正做到以情动人:首先做到&“真诚&”二字,即我在学生面前不敢有丝毫虚伪与欺哄,做到言出必行;其次做到&“接受&”,即能感受差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各种心理表现和看法,如对学习的畏惧、犹豫、满足、冷漠,错误的想法和指责等,信任中差生,鼓励他们自由讨论。最后做到&“理解&”二字,即通过学生的眼睛看事物。
小学生的思想容易受环境影响,辨别是非的能力比较薄弱,做教师的有义务随时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及时进行适当的教育。发现了问题我会对他们进行思想教育,同时会告诉班主任,班主任也会适当进行思想教育。在这方面我个人认为课任老师和班主任的合作很重要。
三、存在的不足之处:
1、一部分学生对学习的目的不够明确,学习态度不够端正。上课听讲不认真,家庭作业经常完不成。
2、个别同学知识掌握不够扎实,学习习惯有待于培养,改进与提高;整体知识整合不够,学生分析问题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有待提高,知识的形成不够系统。
3、有些家长对孩子的学习不够重视,主要表现在:学生家庭的不配合,造成了学习差。
4、还有一部分是,反映问题慢,基础太差,是造成了不及格现象。
四,今后努力的方向:
1、针对我们班学困生比较多的特点,我主要是课上多提问,课下多辅导,和家长取得联系,争取家长的配合,继续抓好常规管理,使学生明确学习的目的和意义,以便更好的把全部精力投入到学习中去。
2、加强知识运用的综合性,灵活性与实践性;注重将知识积累与动手操作,生活实践紧密结合。
3、注重知识的全方位整合与综合运用,分析;在知识学习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知识回顾与反思的习惯。
4、在知识学习的过程中;注意能力的培养及习惯的养成
5、结合教学内容进行德育渗透。在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年级数学上册复习计划 篇9
我们备课组共有四名教师,我们互相信任、互相帮助、互相学习、互相探讨、互相研究、互相提高。一学期以来,我们三年级数学备课组在教研组的带动下,全组教师坚持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积极参加各教研活动,完善和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为提高我校的数学教学质量出了一份力。
一、坚持理论学习,优化课堂教学
集体备课的第一个环节就是由主备课人选定课题,主备课人的任务是首先熟悉教材,确定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等内容,书写教案初稿,并作好充分准备发表全面观点。同时预先通知各个成员,每个参加者本着积极参与的精神,充分挖掘和分析教材,并通过各种手段搜集各种有用信息,在备教材、备教法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为发言作好充分准备。在教学中,我们对选材、教法、教学用具的分析与研究。选材方面,一定要突出新、特、优。教法方面,争取作到思想性、趣味性、知识性、科学性相统一。
为加强修养,提高素质,我们认真学习教研教改知识,每月一个主题,并且积极撰写教学反思,了解教研教改信息,善学才能善研,善研才能善教,已成为全组教师的共识,不光如此,我们还注意用教学理论指导教学实践,加强课堂改革。
二、积极参加和开展教研活动
我组老师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教研活动,还坚持除了组内的上课听课,这一学期备课组每人开了1节公开课。在活动中学到了新一轮的课改的新理念,新的教学方法、策略,受到了很大的启发。
我们学期初备课组活动有计划,学期末备课组活动有总结。为了改革课堂结构和教学方法。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我们坚持开展互相听、评活动,且把这个活动做为一个重要的教研活动。我组教师十分重视听评课活动,听课前认真备课设计教案,互相切磋;听课后认真评课。如教学内容安排是否恰当,难点是否突破,教法是否得当,教学手段的使用,教学思想、方法的渗透是否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对老师的教学基本功等方面进行中肯、全面的评论和探讨。听评课活动促进了教学水平的提高。
三、在课余时间经常交流教学经验、体会
由于办公室的特点,我们数学备课组的老师经常坐在一起,除了每次的备课组活动,平时我们在教学中有什么好的方法、点子,有什么疑难的问题都会及时地在办公室进行交流。其实备课组的活动不一定都是要统一一个时间坐在一起讨论,任何时间只要大家有想法都可以进行交流。
本学期我们备课组还组织了学生作品展、数学竞赛等学科活动,增强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当然备课组有收获,但也有做的不够的地方。比如开展活动没有周期性,在培优和补差方面还没有发挥团队精神,在下学期会努力改进。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们任重而道远。希望在新一年的工作中,全组成员通过努力,继续发扬团结无私协作进取的精神能够在培优补差这方面取得更大的突破,培养真正学有所得,学有所长的小学生。
三年级数学上册复习计划 篇10
一、指导思想:
复习的目的既要帮助学生整理知识,使知识条理化,形成体系,又要适当进行技能的训练,以培养学生一定的解决问题的能力为目标。在此过程中,重点是帮助学困生,查漏补缺,解决他们在知识与技能上的缺失。
二、复习目标:
1、计算:
(1)熟练进行整十、整百、整千数乘、除一位数的口算;
(2)正确进行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
(3)正确进行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除法;
(4)能对乘、除法的结果进行适当的估算;
(5)能正确进行乘除法的两步混合运算。
2、常用的量:
(1)对常用的质量单位:千克、克、吨,有正确的概念,并能根据实际情况,选用合适的质量单位;
(2)能正确对千克、克和吨进行换算;
(3)能正确进行千克、克、吨之间简单的计算;
(4)掌握年、月、日之间的关系,能正确判断闰年、大月和小月。
(5)知道一年有四个季度及每个季度的天数;
(6)掌握24时计时法与12时计时法的区别,并能正确进行互换;
(7)能运用年、月、日的知识解决简单生活问题。
3、空间与图形
(1)观察由三个(或更多的)正方体所搭成的图形,能正确分辨不同角度所得的图形;
(2)理解周长的含义,并能根据周长的含义求多边形的周长;
(3)掌握长方形、正方形和三角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并能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解决问题。
4、统计与概率:能对事情发生与否作出合理的判断,了解事情发生的可能性有大、小之分。
三、复习重点
1、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笔算;
2、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笔算;
3、运用乘除法知识解决相关两步计算问题;
4、运用周长知识灵活解决简单生活问题;
5、年、月、日之间的关系,如何判断闰年、大月和小月、24时计时法与12时计时法的互换。
四、复习措施
1、错例让学生自己分析,设立错题小册子;
2、选择适当的练习题型与题量,帮助学生在练习过程中,打开思路。
3、利用学优生的资源补差,就是由来已久的“二帮一”学习形式。
4、统观全册教材,对知识点进行归纳、整理,总结方法。
五、具体安排:
周次课时内容措施目标
1.11~1.156课时1:整十、整百、整千数与一位数的乘除法口算;
1、说说口算的方法;
2、口算练习(复习册);
3、卡片口算练习、抢答;熟练进行口算
课时2:两、三位数乘一位数和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乘除法两步混合运算。
1、明确算理;
2、错例分析;
3、巩固练习;正确进行笔算
课时3:运用乘、除法知识解决简单问题
1、准确把握题意的方法指导;
2、巩固练习准确把握题意,并正确解决问题。
课时4:专项检测。
课时5:错例分析课时6:灵活
1.18~1.192课时1:复习常用的质量单位:千克、克、吨;
1、说说生活中哪些物体分别用千克、克、吨作单位;
2、千克、克、吨之间的换算;
3、解决简单的质量计算问题
1、有正确的千克、克、吨的概念;
2、能进行正确的换算
课时2:年、月、日的相关内容。
1、说说对年、月、日的认识;
2、复习24时计时法与12时计时法的区别,指导进行时间的计算;
3、解决简单问题。掌握年、月、日之间的关系,能准确判断闰年,正确计算经过的时间。
1.20~
1.275课时1:复习周长的含义,长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1、说说周长的含义,分析错例;
2、说说多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3、说说长、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
4、巩固练习能运用适当的方法正确进行多边形周长的计算
课时2:运用周长知识灵活解决生活问题
1、把握题意方法指导;
2、专项练习准确把握题意并解决问题。
课时3:综合练习
课时4:查漏补缺课时课时6:灵活
三年级数学上册复习计划 篇11
一、学情分析
本学年本人担任三年级五班和六班的数学教学工作,现对各班学生情况作如下分析:
三年级5班共有76名学生,其显著特点是两极分化严重,其中30%学生是学习态度非常好;思维敏捷;对新知识的接受能力强;接受的速度也比较快;而且对学习过的新知识能学以致用。完成作业的效率高,在平时的测试或者练习中,经常达到优秀甚至满分。如:韩世杰、刘成篪、邵子涵、吴思雨等。有50%的学生一直处于中等水平,他们的智力也是不错的,只是由于各种原因,如: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兴趣不高;自信心不足;懒散等毛病,导致成绩上不去,很少或难得可以达到优秀,一直处于中间水平。他们的身上,可以挖掘的潜力其实还是有的,需要教师去发现,去挖掘。还有20%左右的学生是在学习上还暂时处于困难的学生,他们的成绩只有七、八十分,甚至还会出现六十几分,在班级中是属于差的,严重地影响了整个班级的总体水平。这些同学身上的缺点就是:上课开小差;做作业速度慢;偷工减料;碰到难题不肯动脑筋,爱依赖老师或家长;学习的兴致不高;自信心不足等。我们班还有2个特殊的学生,张扬林子和耿超然,由于特殊的家庭情况和自身的智力问题,每次测试都只在50分以内,对于他们来说,成绩要上去,真的有点困难。
三年级6班原有77名学生,现有2名正处于病假当中。本班大部分学生特别活泼好动,一般来说,活泼好动意味着聪明,但是聪明却不扎实,成绩不稳定。虽然本班每次成绩的优秀率和及格率都还不错,但高分不够多。对比平时的检测可以发现成绩稳定的在90分以上的较少,基本能达到20%。本班的学生大部分家长比较负责任,家庭教育较好,只是部分孩子缺少严谨的思考习惯和专心的学习态度。
二、指导思想
在期末复习时,我们要紧紧围绕《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和基本要求,结合青岛版教材内容和学生自身实际,优化复习内容,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因材施教,让学生在轻松、愉快地整理与回顾中,形成对所学的数与计算、空间与图形、统计知识的理解、掌握与运用。全面落实三维目标,注重查漏补缺、提优辅差,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热情,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三、复习内容
本学期主要有以下几块教学内容:
1.数与计算
数与计算主要包括:万以上数的认识;年、月、日;小数的初步认识;计算器;三位数乘两位数;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
2.空间与图形
空间与图形主要包括:观察物体、平行与相交。
3.统计
统计主要包括:条形统计图。
四、复习的重、难点
复习的重点主要是三位数乘两位数;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以及解决问题。
复习的难点是24时计时法、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积的变化规律、商不变的规律、平行与相交以及解决问题。
五、教学目标
1.通过系统回顾整理全册内容及完成综合练习,进一步理解、巩固本学期所学的知识,熟练相关内容。
2.经历整理与复习的全过程,初步学习归纳、整理知识的方法,加深理解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在参与对知识整理与复习的活动中,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和成功感,逐步养成回顾和反思的好习惯。
六、方法与措施
1.引导学生体验分类整理知识的必要性,加强对回顾与整理方法的指导,初步掌握复习的方法。
本册的知识点比较多,学生在回顾整理时,充分利用综合情景图中的内容为线索,对本册知识和形成这些知识的过程与方法进行回顾整理,提倡方法和思路的多样化。复习时,遵循教学规律,充分考虑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结合他们的认知特点和积累的生活经验,设计富有情趣的数学活动,使学生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在整理知识的过程中,教师可一边引导,一边示范,借助分知识板块的形式,帮助学生初步学会按知识体系整理知识的方法。
2.采用独立回顾整理、小组合作交流的复习方式。
课前回顾整理,使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回顾获得知识的过程和方法,系统整理所学的知识,在课堂交流汇报的过程中,完善各自回顾整理的内容。对学生自己喜欢的方式要加以鼓励、表扬,并对学生的整理方式提出和理化的建议,使每个学生都有提高,以激发学生对回顾与整理知识的兴趣和主动性。
3.灵活运用综合练习题,提高复习效率。
复习时,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突出重点,不能平均用力,做到既全面、系统,又重点突出。对于教材中的综合练习题,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处理,既可以打乱顺序,也可以适当的调整、分解、改动和补充。例如,计算课,精讲算法,引导学生用高效的方法进行计算,并提高计算速度;概念课,加强对学生的理解能力的培养,用举例、画图、联系实际、结合生活经验等方法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和掌握,并促使学生做到灵活运用。空间与图形,可以通过实物观察、比较、操作,掌握图形的一些特征,并能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并能正确的画垂线和平行线;统计知识的教学可以利用学生熟悉或喜欢的事和物进行分类统计,掌握条线统计图的方法和作用。
4.注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帮助学生查漏补缺。
在回顾整理和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在方式、方法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方面存在有差异,应对暂时有困难的学生加以引导,并进行适当的帮助,及时查漏补缺,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有所提高。
5.注意发挥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作用,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积极参与复习,注意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
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以学生为主;讲与练的关系——以练为主;提高优生与辅导学困生的关系——辅导学困生为主。
(二)内容及时间安排
根据本学期时间和内容,复习约安排12天左右的时间,各班可根据实际情况把以下内容和时间进行适当调整。
复习内容
时间安排
平行与相交;观察物体
6月17、18日
年、月、日;小数的初步认识;
6月21、22日
统计;计算器
6月23日
三位数乘两位数与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
6月24、25、28日
6月29——7月2日
三年级数学上册复习计划 篇12
一、教学目标:
1.理解面积的意义。
2.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初步形成这些单位实际大小的观念。
3.学习选用观察、重叠、数面积单位,以及估测等方法比较面积的大小。
二、教学重点
:建立1平方米、1平方分米、1平方厘米的实际大小。
三、教学难点:
1平方米、1平方分米、1平方厘米的面积大小建立过程。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1、“涂颜色”比赛。
教师在黑板上随手画出两个不规则的平面图形。
(1)要求学生把黑板上两个平面图形涂满颜色,看谁先涂完?
(2)讨论:为什么右边的这位同学先涂完?(生:因为右边的图形小,左边的图形大。)
2、导入。
刚才老师画的是图形一周的长度,是平面图形的周长。而这两位同学涂的,是平面图形的大小,也就是平面图形的面积。今天这节课我们就学习有关面积的知识。
板书:面积和面积单位。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物体的表面。让学生闭起眼睛,把数学书和课桌的表面摸一摸,说一说有什么感觉。教师揭示:物体的表面有大有小,课桌的表面要比数学书的表面大。
2、平面图形。投影出示两个大小不等的正方形,让学生比较这两个正方形哪个比较大?哪个比较小?
3、揭示面积概念。物体的表面或围成的平面图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
4、比较面积大小。物体表面或平面图形有各种形状和大小,有规则的也有不规则的。像刚才两位同学涂的平面图形就是不规则的,请比较下面各平面图形面积的大小。
提问:
(1)第2图与第4图相比,哪个面积大?(2)怎样比较图1与图3?(3)第5图与第6图的形状差别较大,不能用重迭的方法,怎样来比较它们的大小呢?
5、导入面积单位。上面我们用数方格的方法比较了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哪个图形包含的方格多,哪个面积就大。可是方格有大有小,(出示下图)看,这个图形的形状与图
5的一样,它们所包含的方格数也相等,但是由于方格大小不一样,所以它们的面积也不同。这说明,单靠数方格还不准确。因此就要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就是说测量面积要用面积单位。常用的面积单位教科书上介绍了一些,请同学们自学教科书第73页。
6、认识面积单位。
提问:
(1)课本上介绍了哪几个常用的面积单位?板书:(2)怎样的大小是1平方米?(出示1平方米的正方形白纸)怎样的大小是1平方分米?(出示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蓝纸)怎样的大小是1平方厘米?(教师将1平方米、1平方分米、1平方厘米的三张正方形纸摆成如下图形,让学生看到三个面积单位的大小。)
(3)要测量操场或房间地面的大小,你们认为用什么面积单位比较恰当?
(4)要测量课桌面的大小,用什么面积单位比较合适?要求学生用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量一量课桌面,看一看大约有多少平方分米。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做一做。数方格比面积大小。
2、根据下面的测量要求,说出用长度单位还是用面积单位?
3、用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拼成面积是8平方厘米的正方形和16平方厘米长方形
4、在横线上填上适当的单位名称。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在这堂课上你学会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五、板书设计(略)
三年级数学上册复习计划 篇13
一、本学期教学的指导思想:
1、重视以学生的已有经验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具体情景,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2、增加联系实际的内容,为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注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习体验。
4、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气氛中学习。
5、把握教学要求,促进学生发展适当改进评价学生的方法。
二、学生情况分析:
通过开学几天的观察与接触,我对三年级一班和二班的同学有了初步的了解。从性格方面分析,大多数同学性格开朗,爱好广泛,喜欢和别人交往是他们的特长。从学习方面看,大多数同学能按老师的要求积极做好课前准备,并能认真完成家庭作业,学习态度端正,学习习惯良好。总体来说,班里同学相对比较听话,继续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兴趣和习惯,是提高成绩的关键。
三、教材分析:
三年级数学上册内容主要包括: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笔算,有余数的除法,多位数乘一位数,分数的初步认识,四边形,千米和吨的认识,时、分、秒,可能性,数学广角九个单元的学习内容和一个总复习单元,其中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笔算、多位数乘一位数以及四边形是本册的重点。在数与计算方面,这册教材安排了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笔算、多位数乘一位数、有余数的除法以及分数的初步认识;在空间和图形方面,安排了四边形的认识;在量的计算方面,安排了长度单位千米、质量单位吨以及时间单位分、秒;统计方面,让学生初步学习可能性。此外,教材还安排了"数学广角"和两个数学实践活动。
教材的编排特点:
1、改进笔算教学的编排,体现计算教学改革的理念,重视培养学生的数感;
2、量与计量的教学联系生活实际,重视学生的感受和体验;
3、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强调实际操作与自主探索,加强估测意识和能力的培养;
4、提供丰富的现实学习素材,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
5、逐步发展学生的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注重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四、教学目标:
1、会笔算三位数的加、减法,会进行相应的估算和验算。
2、会口算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数;会笔算一位数乘二、三位数,并会进行估算;能熟练地计算除数和商是一位数的有余数的除法。
3、初步认识简单的分数(分母小于10),会读、写分数并知道各部分的名称,初步认识分数的大小,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4、初步认识平行四边形,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会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知道周长的含义,会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并会进行测量。
5、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初步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千米=1000米;认识质量单位吨,初步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知道1吨=1000千克;认识时间单位秒,初步建立分、秒的时间观念,知道1分=60秒,会进行一些有关时间的简单计算。
6、初步体验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能够列出简单实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能对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做出描述。
7、能找出事物简单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和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0、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采取的教学措施:
1、课堂教学中体现数学教学改革的新理念,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主要培养学生的分析、比较和综合能力;抽象概括能力;判断、推理能力;迁移类推能力;提示知识间的联系,探索规律,总结规律;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敏捷性。
2、注重沟通知识间的相互联系,加强学生学习内容的理解。
(1)加强直观演示,加深学生对分数的初步认识和理解。
(2)加强开放性,培养学生灵活的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加强联系实际,从现实问题情境引出数学问题,得出数学知识。
3、根据三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教材特点,备好每节课的教案,做到因材施教,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4、优化教学方法,设计丰富的、现实的、具有探索性的活动,让学生在现实背景下感受和体验有关的知识,经历探索和发现的过程。
5、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做到教学民主,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6、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设计学生喜欢的游戏,培养学生动手、动口、动脑和敢于创新的能力及实践能力,培养学生探索数学、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欲望。
7、对待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不歧视,拉近与学生的距离,树立他们的自信心,分层设置作业,尽最大能力提高学习成绩。
8、加强书写训练,定期进行优秀作业展览,培养学生认真作业的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
六、教学重点: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笔算、多位数乘一位数以及四边形是本册的重点。
七、教具与学具:
学生直尺、卷尺和测绳、七巧板、钟面、转盘等。
八、教学进度(见附表)
九:课时安排:
(一)、测量(7课时)
千米的认识————————————4课时
吨的认识—————————————3课时
(二)、万以内数的加减法(二)(9课时)
加法——————————————3课时
减法——————————————3课时
加法和减法的验算————————2课时
整理复习了————————————1课时
(三)、四边形(6课时)
(四)、有余数的除法(5课时)
(五)、时、分秒(3课时)
填一填、说一说————————————1课时
(六)、多位数乘一位数(13课时)
口算乘法————————————————3课时
一位数乘二、三位数———————————5课时
中间、末尾有0的乘法——————————4课时
整理和复习了 ———————————————1课时
(七)、分数的初步认识(5课时)
(八)、可能性(4课时)
(九)、数学广角(3课时)
掷一掷———————————————1课时
(十)总复习了——————————————1课时
三年级数学上册复习计划 篇14
一、教学内容
本单元的主要内容包括四部分:面积和面积单位,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面积单位的进率,常用的土地面积单位。这部分内容的结构如下:
这些内容的教与学,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并会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小学生从学习长度到学习面积,是空间形式认识发展上的一次飞跃,学好本单元的内容,不仅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提高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而且还能为以后学习其他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打下基础。
二、教学目标
1、结合实例使学生认识面积的含义,能用自选单位和测量图形的面积;体会引进统一的面积单位的必要性,认识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平方千米和公顷,建立平方米、1平方分米、1平方厘米的表象;熟悉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2、使学生探究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获得探究学习的经历;会应用公式正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能估计给定的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
三、教学重点
1、正确理解面积的含义,初步形成面积单位实际大小的表象。
2、比较面积单位的大小,及面积单位与长度单位之间的辨析。
3、指导学生整理学过的面积知识,使学生形成完整清晰的知识结构,并能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难点
1、恰当选择面积单位,估计物体面积的大小。
2、给学生留有探索的空间,让学生在探究中学习,在探究中体验。
3、在整理中构建面积知识之间的联系,正确地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五、突破重、难点的措施:
1、变概念的机械学习为有意义的学习。
2、加强直观教学,丰富学生的直接经验。
3、让学生探究,主动获取结论。
4、重视估测能力的培养。
六、课时安排
1.面积的认识....................................................1课时
2.面积的单位....................................................2课时
3.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2课时
4.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公顷、平方千米................2课时
5.检测与讲评....................................................2课时
三年级数学上册复习计划 篇15
复习内容:
一、数与计算:
1.万以内的加减法(笔算)
2.多位数乘一位数(口算、笔算)
3.有余数的除法
4.分数的初步认识
二、量与计量:
1.测量(毫米、分米、千米、吨)
2.时、分、秒
三、空间与图形
:1.四边形
2.周长
四、统计与概率:可能性
五、数学思想方法:数学广角(排列与组合)
六、实践活动
复习目标:
1.会笔算三位数的加减法,会进行相应的估算和验算。
2.会口算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数;会笔算一位数乘两、三位数,并会进行估算;能熟练地计算除数和商是一位数的有余数的除法。
3.初步认识简单的分数(分母小于10),会读、写分数并知道各部分的名称,初步认识分数的大小,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4.初步认识平行四边形,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会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知道周长的含义,会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并会进行测量。
5.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初步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千米=1000米;认识质量单位吨,初步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知道1吨=1000千克;认识时间单位秒,初步建立分、秒的时间观念,知道1分=60秒,会进行一些有关时间的简单计算。
6.初步体验有些事物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的;能够列出简单实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能对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做出描述。
7.能找出事物简单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和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0.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年级数学上册复习计划 篇16
教学目标
(一)知识和技能方面
1、会正确笔算三位数的加、减法,会进行相应的估算和验算。
2、会口算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数;会笔算一位数乘二、三位数,并会进行估算。
3、初步认识简单的分数(分母小于10),会读、写分数并知道各部分的名称,初步认识分数的大小,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会解决简单的有关分数的实际问题。
4、会区分和辨认四边形,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会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正方形;知道周长的含义,会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并会进行测量。
5、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和千米,初步建立1毫米、1分米和1千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厘米=10毫米、1分米=10厘米、1千米=1000米;认识质量单位吨,初步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知道1吨=1000千克,会进行简单的换算,会恰当地选择单位;认识时间单位秒,初步建立分、秒的时间观念,知道1分=60秒,会进行一些有关时间的简单计算。
6、理解“倍”的意义,掌握“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和“求一个数的几倍”的实际问题的方法。
7、学生会借助直观图,利用集合的思维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数学思考方面
1、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初步体会集合思维,逐步形成空间的观念。
2、结合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灵活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3、结合具体情境,通过直观操作,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体会学习分数的必要性。
(三)解决问题方面
1、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
3、有与同学合作解决问题的经验。
4、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四)情感与态度方面
1、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教学活动。
2、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
3、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习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4、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够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
5、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6、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教学措施
1、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多采取游戏式的教学,引导学生乐于参与数学学习活动。
2、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多一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问题,而不是一味的难、广。应该考虑学生实际的思维水平,多照顾中等生以及思维偏慢的学生。
3、尽量布置一些比较有趣的作业,比如动手的作业,少一些呆板的练习;另外,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布置难易程度不同的作业。
4、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联系,适当教给家长一些正确的指导孩子学习的方法。
课时安排
略
三年级数学上册复习计划 篇17
教学目标:
1、掌握比较容易的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会用这种方法计算相应的小数除法、
2、培养学生的类推能力、发散思维能力、分析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教学准备:
小黑板
教学重点:
正确计算小数除以整数教学难点:理解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情景图引入新课:同学们你们喜欢锻炼吗?经常锻炼对我们的身体有益,请看王鹏就坚持每天晨跑,请你根据图上信息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出示例1:王鹏坚持晨练。他计划4周跑步22.4千米,平均每周应跑多少千米?教师:求平均每周应跑多少千米,怎样列式?(22.4÷4)板书课题:“小数除以整数”。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教师:想一想,被除数是小数该怎么除呢?小组讨论。分组交流讨论情况:
(1)生:22.4千米=22400米22400÷4=5600米5600米=5.6千米
(2)还可以列竖式计算。
教师:请同学们试着用竖式计算。计算完后,交流自己计算的方法。
教师:请学生将自己计算的竖式在视频展示台上展示出来,具体说说你是怎样算的?
小数点位置与被除数小数点的位置有什么关系?
引导学生理解后回答“因为在除法算式里,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商就写在哪一位上面,也就是说,被除数和商的相同数位是对齐了的,只有把小数点对齐了,相同数位才对齐了,所以商的小数点要对着被除数的小数点”。
教师:同学们赞同这种说法吗?(赞同)老师也赞同他的分析。
教师:大家会用这种方法计算吗?(会)请同学们用这种方法算一算。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练习“做一做”:25.2÷634.5÷15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谁能说一说应该如何计算小数除以整数?
师:生活中除了买东西时需要用到计算,还有很多情况都需要用到计算知识,所以希望咱们的同学能真正学好计算。
三年级数学上册复习计划 篇18
一、复习目标:
本册教材是第一学段的最后一册教材,通过总复习,使学生获得的知识更加牢固,提高计算能力,使其数感、空间观念、应用意识等得到发展,能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获得学习成功的体验,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全面达到本册教材和第一学段的教学目标。
1、通过总复习,使学生获得的知识更加巩固,进一步提高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
2、通过归纳、整理和练习,使学生的计算能力、数感、空间观念、统计思想,以及应用意识等得到提高与发展。
3、使学生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获得学习成功的体验,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复习重难点、关键
(一)复习重点:
有关除法、乘法计算、统计知识、面积以及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复习难点:
能运用所学知识正确分析、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以及统计观念、空间观念的培养加强。
(三)复习关键:
启发、引导学生在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中学会分析、思考。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复习内容:
(一)数与代数
1、 万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数位的含义以及比较大小。
2、小数、分数的初步认识,以及加减的运算。
3、两位数与两、三位数的乘法;一位数与两、三位数的除法及混合运算
(二)空间与图形
1、简单图形的的初步认识,了解其基本特征。
2、图形周长的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
3、面积意义的认识,能用自选图形单位估计和测量图形的面积,体会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体会并认识面积单位,会进行简单的面积换算;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能估算给定的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
(三)统计与概率
统计与可能性,通过丰富的实例,了解平均数的含义,体会学习平均数的必要性,会求简单数据的平均数,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能和同伴交换自己的想法;能够列出简单试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对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做出描述,并和同伴交换想法。
(四)实践活动
结合生活中的事例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形成一定的解题策略。
四、复习具体措施:
全面、综合了解和分析本年级学生的掌握各部分内容的基本情况。再针对各班实际情况有的放矢,有点有面的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复习计划。
1、计算部分:
A、口算:坚持经常练,每节课都安排3分钟时间练,练习的方式尽可能的多样,如听算,视算,看谁做得又对又快,同时让学生在计算过程中运用。
B、乘除法计算:先要复习计算法则以及应注意的地方,重点讲解两位数与三位数之间的计算策略和方法。
2、解决问题部分:着重引导学生分析题里的数量关系,并联系、对比结构相似的题目,让学生看到题目的条件。问题变化时,解题的步骤是怎样随着变化的。
3、图形几何部分:引导学生归纳,整理,帮助学生分清这几种图形的区别和联系。
4、计量单位部分:多联系生活实际,加深学生对它们的认识和运用。
5、注重学困生的转化工作,在课堂上要加强关注程度,多进行思想交流,并和家长进行沟通,最大限度地转化他们的学习态度,争取借助期末考试的压力,让这部分学生有所进步。
6、注意针对学生复习过程实际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调整复习计划。
三年级数学上册复习计划 篇19
一、学生掌握知识情况:
本班有学生15人,两年来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上课时能积极思考,积极发言,作业认真按时完成.大部分同学能够熟练地口算表内乘法,能提出并解决生活中一些简单的数学问题,对位置、图形、统计等方面的知识也能较好地掌握。但个别学生还没达到计算正确、迅速,今后要加强辅导。
二、教材分析: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测量、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笔算,有余数的除法,多位数乘一位数,分数的初步认识,四边形,千米和吨的认识,时、分、秒,可能性,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笔算、多位数乘一位数以及四边形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在数与计算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笔算、多位数乘一位数、有余数的除法以及分数的初步认识。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笔算是小学生应该掌握和形成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也是进一步学习多位数笔算乘、除法的基础。例如,两位数的乘法中要把两个部分积加起来,实际是计算三、四位数的加法,两位数除法中每次试商后通常要做三位数减法。同样,多位数乘一位数也是学习两、三位数乘法的基础,因为不论因数是几位数,在计算过程中都要分解成用几个多位数乘一位数。有余数的除法是表内除法学习的继续,也是学习多位数除法的基础。分数的初步认识是数概念教学的一次扩展,学生理解掌握会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本册出现的内容是最初步的,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具体实例使学生理解一些简单分数的具体含义,给学生建立分数的初步概念,初步学会用简单的分数进行表达和交流,进一步发展数感,并为学习小数和进一步学习分数做好铺垫。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四边形一单元,这是教材的另一个重点内容。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让学生认识平行四边形,掌握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了解周长的含义,学会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等。同时使学生通过直观、操作,进一步感知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促进空间观念的发展。
在量的计量方面,这一册安排的是认识长度单位千米、质量单位吨以及时间单位分、秒。这些内容的教学可以进一步发展学生的质量观念和时间观念,并通过实际操作与具体体验,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和时间长短的意识。
在统计知识方面,本册教材让学生初步学习可能性。通过对周围现实生活中有关事例的感受和体验以及实际活动,使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存在着不确定现象,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激发学生探索生活中的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本册教材安排了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继续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找出事物简单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培养学生观察、操作及归纳推理的能力。
本册教材根据学生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三、教学目标:
这一册教材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
1、会笔算三位数的加、减法,会进行相应的估算和验算。
2、会口算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数;会笔算一位数乘二、三位数,并会进行估算;能熟练地计算除数和商是一位数的有余数的除法。
3、初步认识简单的分数(分母小于10),会读、写分数并知道各部分的名称,初步认识分数的大小,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4、初步认识平行四边形,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会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知道周长的含义,会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并会进行测量。
5、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初步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千米=1000米;认识质量单位吨,初步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知道1吨=1000千克;认识时间单位秒,初步建立分、秒的时间观念,知道1分=60秒,会进行一些有关时间的简单计算。
6、初步体验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能够列出简单实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能对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做出描述。7、能找出事物简单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和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0、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措施:
1、以学生经验为基础,设计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2、充分利用教具和学具、远程教育资源进行直观教学。
3、加强导优辅差工作,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
4、多设计一些探索性操作活动,培养实验能力和创新精神。
此外,由于三年级学生仍以形象思维为主,教学中教师应该加强直观教学,因此应制作和收集一些教具和学具,如计数器、方木块、小棒、钉子板、卷尺和测绳、七巧板、钟面、转盘。
五、教改实验专题:让学生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六、教学进度:
一、测量(7课时)
千米的认识4课时左右
吨的认识3课时3课时左右
二、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9课时)
加法3课时左右
减法3课时左右
加法和减法的验算2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1课时
三、四边形(6课时)
四、有余数的除法(5课时)
五、时、分、秒(3课时)
填一填、说一说1课时
六、多位数乘一位数(13课时)
口算乘法3课时左右
一位数乘二、三位数5课时左右
中间、末尾有0的乘法4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1课时
七、分数的初步认识(5课时)
八、可能性(4课时)
九、数学广角(3课时)
掷一掷1课时
十、总复习(4课时)
三年级数学上册复习计划 篇20
一、复习要求
1、梳理知识,使知识系统化。按复习内容把学生已学的知识按四块进行整理。达到数学知识.
(1)掌握运算顺序,熟练进行万以内加减两步混合计算,提高正确率。
(2)能运用加法运算定律和加减法的关系熟练求未知数,简便计算,速算和估算。
(3)掌握两步计算应用题,分清条件和问题,弄清每一道题的数量关系,正确解题。掌握较简单的三步计算应用题,分清求积和求商。
(4)掌握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和千米。掌握重量单位吨,形成体系。
2.复习阶段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途径。要力求“发展为本,主动参与,重在思维,合作成功,探索创新”的五大目标。
(1)在梳理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认真、仔细良好的学习习惯。
(2)在梳理知识和巩固知识中让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3)关注学生差异,保证每个学生学习活动的时间和空间,鼓励发挥每个学生各自的特长,发掘每个学生的潜力,促使知识的广度和深度不断提高。
(4)复习时要抓主“知识点”,连成“知识连”,形成“知识网”。
(5)复习时在学生“求同”的基础上,鼓励“求异”。例如提供数据让学生自己设计不同的问题,自己解答;提供条件,让学生自己选择条件,组成各种问题;联系生活由学生编制数学问题。
二、复习重难点
1、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笔算;
2、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笔算;
3、运用乘除法知识解决相关两步计算问题;
4、运用周长知识灵活解决简单生活问题;
5、24时计时法与12时计时法的互换。
三、复习策略:
1、重视从学生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中学习和理解数和计数知识。要通过大量图片,实物模型,进行操作、观察,归纳知识。
2.复习中要实中求活,让学生主动复习。扎扎实实打好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同时要重视学生创性精神的培养。
3、把握好教学要求,不偏高,使学生都在原来的基础上有所提高。精选习题,不搞题海。
4、改进对学生评估,错了自己订正可以加分,促使学生检查、分析错误,不断提高。
5、积极辅导差生,让基本的大纲要求必须100%的实现达到。出一些富有思考的题,让学习较好的学生达到满足。
四、关注学困生:
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年级的教师就非常关心这些孩子的学习,主动与这些学生的家长取得联系,与学生家长共同制订孩子的成长计划,确实保证孩子的学习质量。在期末的练习中知识的横、纵建构更是他们的新难点,因此辅差更是重中之重,除了认真批改,复习练习更要督促对错误的纠正,甚至反复练习直至掌握。
三年级数学上册复习计划 篇21
教学内容:亿以内数的读法。(课本第5页例2及”做一做”,第8页练习一的第2~5题)
教学目标:
1.掌握含两级的数的读法,能正确地读出亿以内的大数,并体会,理解读数的规则。
2.通过具体的教学情境,培养学生对大数的感受,发展学生的数感。
3.培养合作,探究精神。
教学重点:含两级的数的读法。
教学难点:数位上出现0的读法。
教学媒体:实物投影、数位顺序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1、数位顺序表知识
(1)从个位起,第几位是万位?第几位是千万位?
(2)个级含哪些数位?万级含哪些数位?
(3)万级中各个数位对应的计数单位各是多少?
2、个级的数的读法.下面这些数怎么读:
543240002
让学生说一说有什么体会?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教学例2。投影出示数位表:
千百十万千百十个
万万万
位位位位位位位位
然后对照数位写上数字
(1)个级的数的读法,写出2496
(2)万级的数的读法.写出24960000
①先让学生尝试读法
②比较24960000和2496在数位上的区别。
③启发:引导24960000的读法。
说说各个数位上的数表示什么?
读作:二千四百九十六万,并在黑板上写出(或电脑显示)这个数的读法。
①讨论:2496与26960000读法的联系与区别。
②联系:“2496”不讨在个级还是在万级都读二千四百九十六。
区别:万级上的数表示多少万”,读数时要添上“万”字,而个级上的数表示多少”1”,读数时就不读这个1。
③即时训练.读一读:50000180
(3)两级的数的读法.写出6407000
①引导观察6407000与24960000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②老老师;万级,个级上都有具体的数字该怎么读?
③先让学生尝试读一读,然后有教老师总结说明;先读万级上的数(多少万)再读个级上的数
④即时训练.读一读:
(4)每级中见有0的数的读法.写出85000300
①讨论,尝试读法
②要求按读数的步骤进行;
启发:每级中间有0的应该读零正确读法:八千五百万零三百
③即时训练.读一读: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课文第5页的”做一做”
2、课文第8页第2题
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不体会:同样的数字放在个级和万级的读法不同。
3、课文练习一的第3~5题。
第3题呈现了一个情境:小组同学交流不同的读数方法,探索比较方面的读法,体现了由学生自主先哲合适的读数方法。
第4题呈现三幅北京景观的图片,让学生正确地读出图下面的数,进一步加深学生对亿的内数读法的理解,提高学生读数的能力。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由学生自己来说说这节课体会和总结含两级的数的读法:先读万级的数,在读个数的数.万级的数按照个级的数的读法来读,再在后面加上一个”万”字.每级中间有0的应该读零(联系两个0或着三个0的只读一个零),没级末尾的0不读。
三年级数学上册复习计划 篇22
一、复习时间:
20xx年11月19至20xx年1月6日
二、复习内容:
克、千克、吨的认识、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三位数乘一位数、两位数除以一位数、位置与变换、长方形、正方形的认识和周长计算、分数的认识和相关的简单计算、简单的统计和统计与可能性。
三、复习目标:
总目标:通过对本册知识点的系统复习,使学生理清脉络,掌握知识要点和规律,巩固基础知识,形成基本技能,使学生进一步理解知识间的相互联系,提高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体会数学的价值,增强数学意识,发展数学思考。
教学目标:
1.学生对简单的分数有进一步的认识;对千克和克有进一步的了解;提高运用学过的数表达和交流信息的能力,进一步增强学生的数感。
2.学生对本学期学的计算,在正确率和速度两方面都能达到基本的要求,使计算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
3.学生进一步学会观察物体,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认识周长的含义,解决有关周长计算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4.进一步认识简单的条形统计图,认识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体会收集、整理和分析数据的统计过程。
四、复习策略:
1.认真引导和组织学生对本学期学习内容和学习情况进行回顾,促进学生对学习自我反思、评价,使每一位学生在总结、自主评价中有成功的收获,发现自己数学学习的薄弱。同时便于教师了解学生对某个学习内容的兴趣和态度、掌握的情况和存在的问题,以便在复习时有的放失,提高复习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2.认真研究复习题的内容。不仅要弄清习题本身所涉及的知识内容和技能要求,更要弄清它在数学思考以及解决问题等方面的价值,适当补充相应的习题。
3.注重在总复习阶段温故知新、拾遗补漏和培优补差。比如沟通知识之间的联系和区别,让学生在分析、讨论和交流中,进一步提高学生对原有知识的认识。
4.给学生提供充分的动手实践和相互合作的机会。比如统计的复习中,组织学生分小组操作、记录、整理数据,完成相应的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
五、具体安排:
11月19日前 在复习课开始之前,组织学生对本学期学习内容和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回顾,促进学生对学习反思。
11月19日 认数、千克和克
11月20日 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三位数乘一位数、两位数除以一位数
11月21日 位置与变换
11月22日 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
11月24日 长方形、正方形的认识和周长计算
11月25日 分数的认识和相关的简单计算
11月26日 简单的统计和可能性大小
11月27日~ 12月5日 综合练习卷
12月6日 考前指导
三年级数学上册复习计划 篇23
一、学生基本情况:
本班共有学生71人,男生40人,女生31人。上学期平均分62。66。及格人数39人,不及格人数25人。但90分以上的却只有1人,总体成绩不理想。本学期人数增多,但学生积极性较高,希望本学期能有所进步。
二、教学内容:
除法,认数,千克和克,加和减,24时记时法,长方形和正方形,乘法,观察物体,统计与可能性,认识分数,整理和复习。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方面。
1、数与代数:
(1)认识“万”,知道10个一千是一万,了解万以内数位顺序表。理解10000以内数的意义,掌握数的读、写方法,能在具体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
(2)会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整百数加整百数及相应的减法,整千数加、减整千数,两位数除以一位数(每一位都能整除)及整百数乘一位数。
(3)能正确估计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得数是几十多,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商是几十多,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积是几位数,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积大约是多少。
(4)能正确列竖式笔算两位数除以一位数、三位数乘一位数,知道0与一个数相乘得0,会验算除法。
(5)结合具体情境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分母不超过10),能读、写分数,在具体材料的支持下能比较两个几分之一或两个同分母分数的大小。能正确计算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6)在现实的生活情境里感受并认识千克和克,通过动手实践知道1千克=1000克。
(7)了解24时记时法,能进行普通记时法与24时记时法的换算。
2、空间与图形:
(1)了解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点,了解长方形和正方形相同的地方。知道长方形的长与宽、正方形的边长。
(2)理解平面图形周长的含义,能正确计算长方形、正方形和其他简单平面图形的周长。
(3)知道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知道从一个角度观察长方体形状的物体,最多只能看到三个面;能指出从正面、侧面和上面观察到的由三个同样大的正方体摆成的物体的视图,能根据视图摆出相应的物体。
3、统计与概率:
(1)能用比较有效的方法搜集、整理数据,会用表格或简单的条形图表达统计的结果。
(2)理解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有时相等,有时大些或小些。会用“偶尔”、“经常”等词语描述可能性的大小。
(二)数学思考方面。
1、经历“在计数器上表示数→分析数的组成→探索数的读法与写法→比较数的大小”等一系列学习万以内数的过程,以及把一个物体或图形平均分并用分数表示其中的一份或几份的过程,用具体的数描述现实世界中的简单现象,发展数感和符号感。
2、在探索口算、笔算和估算方法的过程中,进行简单的归纳和类比,发展抽象思维。
3、在观察常用物体并把几何体与其相应视图进行转换的过程中,在通过折、量、比,探询长方形和正方形特点的过程中,在动手围、量、画、算平面图形周长的活动中,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形象思维和推理能力。
4、在摸球、抛小正方体等活动中,经历分类收集信息、整理数据,用数据描述现象以及判断可能性大小等过程,发展统计观念。
三年级数学上册复习计划 篇24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建立1毫米实际长度的概念,知道1厘米=10毫米
2、使学生能用毫米作单位估计、测量物体或线段的长度,以及用毫米作单位画线
教学重点:让学生认识长度单位毫米
教学难点:建立1毫米实际长度的概念
教学准备:直尺、一元硬币、大头针、铅笔芯、正方形纸片、长方形纸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用实物投影仪出示两条同样长的垂直相交的线段
让学生猜一猜:图中两条线段哪条长哪条短。(学生发表不同的意见)
师:你有什么好方法确定吗?(学生:用尺量)
2、师:老师这儿有两把尺,你量量看。
教师提供自制小尺:一把是一格1分米的,一把是一格1厘米的指名学生到前面用教师提供的尺分别量两条线段
师:量得准吗?你有没有什么好建议?(学生:用我们自己的尺量)
(依据新课程中以“问题解决”为中心来设计这一环节。由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尝试解决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自然地提出了细化测量单位的要求。真正体现了“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这一教学理念。)
3、师:请你把自己的尺拿上来量一量,是厘米带小格。
指名到前面量,并报出测量结果:都是9厘米带3小格
师阐述:原来两条线段一样长。这说明光靠眼睛看是不行的,还要动手量一量。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感知1毫米
师:看来同学们的尺作用真大。观察自己的直尺,它和老师的两把尺有什么不同?
全班讨论交流:老师的尺格子很大,而我们的尺有很多的小格子,能量得很准。
师:直尺上每1厘米之间都有很多小格,每一个小格的长度是1毫。(板书:1毫米)指名到投影仪下找一找1毫米,其他同学在自己的尺上也找一找。(全班交流:学生说出自己找到的1毫米)
师:你能用一个字来说出1毫米的特点吗?(学生自由说1毫米的特点)
2、探索1厘米=10毫米
(1)演示课件,让学生在截取的`1厘米上找找1毫米,数一数1厘米中有个小格也就是毫米。指名学生到电脑上找一找,数一数
(2)请学生任意选直尺上的相邻的两个数字即1厘米中间数一数有几毫米,可以用笔尖指着数。(学生自由数)
集体交流,根据交流发现规律。
师:你发现了什么?(学生:1厘米中有10毫米)
课件出示:1厘米=10毫米
师:把你的发现悄悄告诉同桌。
3、找一找,画一画
师:你能在直尺上找到20毫米吗?指名到前面找一找
师:你还能在哪儿找到20毫米?
学生在尺上找出不同区域的20毫米,如4厘米到6厘米,8厘米到10厘米。
师:你能找到40毫米吗?指名上前找
师:很好!你能画一条40毫米的线段吗?
学生在实物投影仪下画,其余同学观察画法
师:请同学们画一条33毫米长的线段。
学生画好后,互相检查,选几个画得比较规范的进行展览。
4、量一量,读一读
(1)课件出示回形针图片,
师:你能读出回形针的长是多少毫米吗?
生:27毫米
师:你是怎么看出尺上是27毫米的?
生:是2厘米带7小格
(2)课件出示铁钉图,
师:你能读出铁钉的长是多少毫米吗?
生:39毫米
师:你是怎么看出尺上是39毫米的?
生:是3厘米带9小格
师:你有不同的方法吗?
生:40毫米少了1格就是39毫米
师:你的观察方法真独特,值得我们学习。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量一量长方形、正方形纸片每条边的长度。集体交流,指名到前面量
2、估一估
师:请你估计一下自己的拇指宽多少毫米。
学生大胆估计后,指名到前面量一量,看谁估计得最接近。
3、两人合作测量信封中的物品(大头针、铅笔芯、一元硬币),并填写资料卡
(1)先估计每一个要测量的数据,并填在表中
(3)然后两人合作测量,完成数据表
估一估量一量
数学书的厚度毫米毫米
大头针的长度毫米毫米
铅笔芯的长度毫米毫米
一元硬币的厚度毫米毫米
集体交流后,提问:一元硬币的厚度你是怎么量的?(学生到投影仪下汇报测量方法并演示)
4、联系生活,巩固新知
课件出示题目:
(1)小鸣的身高是12米。
(2)豆豆的铅笔长16毫米。
(3)毛毛一下子能跳14厘米。
(4)欢欢的牙刷长15分米。
(5)匆匆数学本上的日期格长4厘米。
(6)我们的新教学大楼高11分米。
指名口答,改正题目中不恰当的长度单位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1、今天这堂课你学到了什么本领?你有哪些收获,你能在生活中应用这些本领吗?
2、测量生活中的小物体并以毫米为单位记录下数据。
三年级数学上册复习计划 篇25
三年级学生,对一些基础性的数学知识有了初步的认识。学生已经比较习惯新教材的学习思路和学习方法,大多数学生认识到数学知识无处不在,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这为学生对本册知识的学习打下了重要的基础,也为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与实践能力创造了条件。
一、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时、分、秒;笔算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测量;倍的认识;多位数乘一位数;数字编码;长方形和正方形;分数的初步认识;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这侧教材对于数学内容的编排和处理,是以整套教材的编写思想、编写原则为指导,力求使教材的结构符合教育学、心理学的原理和年龄特征,体现了前几册教材同样的风格和特点。所以本册教材仍然具有内容丰富、关注学生的经验和体验、体现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鼓励算法多样化、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体现开放性的教学方法等特点。同时,由于教学内容的不同,本教材还具有下面几个明显的特点:
1、改进笔算教学的编排,体现计算教学改革的理念,重视培养学生的数感。
2、量与计量的教学 联系生活实际,重视学生的感受和体验。
3、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强调实际操作与自主探索,加强估测意识和能力的培养。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笔算、多位数乘一位数、倍的认识以及分数的初步认识;
2、教学难点:时分秒的认识、长方形与正方形、测量。
三、教学目标
1、认识时间单位秒,初步建立分、秒的时间观念,知道1分=60秒,会进行一些有关时间的简单计算。
2、会笔算三位数的进位加、退位减法,会进行相应的估算和验算。
3、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初步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千米=1000米;认识质量单位吨,初步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知道1吨=1000千克;
4、会口算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数;会笔算一位数乘多位数进位乘法,并会进行估算。
5、初步认识分数,会读、写分数并知道各部分的名称;初步认识分数的大小,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能运用分数的初步认识解决实际问题。
6、初步认识四边形,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会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正方形和四边形;知道周长的含义,会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
7、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经历集合思想的形成过程,初步理解集合知识的意义。能结合具体情境体会用“韦恩图”解决有重复部分的问题的价值,理解集合图中每部分的含义,能解决简单的有重复部分的问题。
8、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选择解决问题策略的重要性,养成善于思考的良好习惯,体会数学的严谨性,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9、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本学期提高教学质量的方法、措施
1、按计划、保质、保量地完成本期的教学工作,在教学时要注意认真进行备课,上课以及批改作业等各个环节,保证教学质量稳中有升。
2、认真整顿课堂纪律,狠抓学生的常规教育,让孩子有良好的听课习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3、注意引导孩子独立思考、合作交流,让学生体验探究的乐趣,适时恰当的运用小组交流的方式,重视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密切关注学困生,从态度、兴趣、习惯、方法等各方面入手,从课上到课下,把握各种时机帮助辅导,努力让他们在原有水平上能进一步的提高。
5、注重学生对计算过程和方法的理解,抓住重点,突破难点,使学生打下扎实的知识基础。
三年级数学上册复习计划 篇26
一、情况分析
(一)班级情况分析:
本学期,我任教三(1)班的数学科。本班学生有57人,其中男生有32人,女生有25人。本班学生在经过了两年的数学学习后,在数学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一定的水准,对学习数学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学习活动中去。特别是一些动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学习内容都比较感兴趣。但是,有一部分学困生在遇到思考深度较难的问题时,有畏缩情绪。只有课堂和数学学习的活动中,才能充分的体现一个孩子学习的真实状况。因此对这些学生,我应该关注的更多的是使已经基本形成的兴趣再接再厉的保持,并逐步引导思维的乐趣、成功体验所获得的乐趣中。再加之有一些学困生的基础比较差,计算能力、思维能力还需要进一步提高,一些数学学习中的良好习惯还有待于加强,对于这些学生要在本学期的教育教学中培养孩子的良好学习习惯,增强孩子的自信心,探寻良好的学习方法,采用各种激励机制,让孩子迎头赶上。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所包含的内容有:时、分、秒,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测量,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倍的认识,多位数乘一位数,数字编码,长方形和正方形,分数的初步认识,数学广角──集合,总复习。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的口算笔算、多位数乘一位数,长方形和正方形,分数的初步认识,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二、教学目标
本册教材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
1、会笔算三位数的加、减法,会进行相应的估算和验算。
2、会口算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数;会笔算一位数乘二、三位数,并会进行估算;能熟练地计算除数和商是一位数的有余数的除法。
3、初步认识简单的分数(分母小于10),会读、写分数并知道各部分的名称,初步认识分数的大小,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4、初步认识四边形,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会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正方形;知道周长的含义,会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并会进行测量。
5、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初步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千米=1000米;认识质量单位吨,初步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知道1吨=1000千克;认识时间单位秒,初步建立分、秒的时间观念,知道1分=60秒,会进行一些有关时间的简单计算。
6、能找出事物简单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和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7、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8、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9、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年级数学上册复习计划 篇27
一、学情分析
我班共有46名学生,经过两个学期的学习,学习能力与习惯有了显著的提高,从平时的课堂观察和学习效果反馈来看,两极分化现象比较严重,成绩差别较大。整体来看,其中50%学生是学习态度非常好;思维敏捷;对新知识的接受能力强;接受的速度也比较快;而且对学习过的新知识能学以致用。完成作业的效率高,在平时的测试或者练习中,经常达到优秀甚至满分。有30%的学生一直处于中等水平,他们的智力也是不错的,只是由于各种原因,如: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兴趣不高;自信心不足;懒散等毛病,导致成绩上不去,很少或难得可以达到优秀,一直处于中间水平。他们的身上,可以挖掘的潜力其实还是有的,需要教师去发现,去挖掘。还有10%左右的学生是在学习上还暂时处于困难的学生,他们的成绩只有七、八十分,甚至还会出现六十几分,还有10%的学生在班级中是属于极差的,测试考察很少及格,严重地影响了整个班级的总体水平。这些同学身上的缺点就是:上课开小差;做作业速度慢,课堂学习效率低;偷工减料;碰到难题不肯动脑筋,爱依赖老师或家长;学习的兴致不高;自信心不足等。
二、指导思想
在期末复习时,我们要紧紧围绕《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和基本要求,结合青岛版教材内容和学生自身实际,优化复习内容,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因材施教,让学生在轻松、愉快地整理与回顾中,形成对所学的数与计算、空间与图形、统计知识的理解、掌握与运用。全面落实三维目标,注重查漏补缺、提优辅差,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热情,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三、复习知识体系梳理
本学期主要有以下几块教学内容:
1、数与代数
数与代数主要包括:万以上数的认识;小数的初步认识;{数的认识}。计算器;三位数乘两位数;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数的运算}。年、月、日{常见的量}。
2、空间与图形
空间与图形主要包括:观察物体、平行与相交;{图形的认识}。
3、统计
统计主要包括:条形统计图。
四、复习的重、难点
复习的重点:主要是三位数乘两位数;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以及解决问题。
复习的难点:24时计时法、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积的变化规律、商不变的规律、平行与相交以及解决问题。
五、复习教学目标
1、通过系统回顾整理全册内容及完成综合练习,进一步理解、巩固本学期所学的知识,熟练相关内容。
2、经历整理与复习的全过程,初步学习归纳、整理知识的方法,加深理解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在参与对知识整理与复习的活动中,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和成功感,逐步养成回顾和反思的好习惯。
六、方法与措施
1、引导学生体验分类整理知识的必要性,加强对回顾与整理方法的指导,初步掌握复习的方法。
本册的知识点比较多,学生在回顾整理时,充分利用综合情景图中的内容为线索,对本册知识和形成这些知识的过程与方法进行回顾整理,提倡方法和思路的多样化。复习时,遵循教学规律,充分考虑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结合他们的认知特点和积累的生活经验,设计富有情趣的数学活动,使学生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在整理知识的过程中,教师可一边引导,一边示范,借助分知识板块的形式,帮助学生初步学会按知识体系整理知识的方法。
2、采用独立回顾整理、小组合作交流的复习方式。
课前回顾整理,使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回顾获得知识的过程和方法,系统整理所学的知识,在课堂交流汇报的过程中,完善各自回顾整理的内容。对学生自己喜欢的方式要加以鼓励、表扬,并对学生的整理方式提出和理化的建议,使每个学生都有提高,以激发学生对回顾与整理知识的兴趣和主动性。
3、灵活运用综合练习题,提高复习效率。
复习时,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突出重点,不能平均用力,做到既全面、系统,又重点突出。对于教材中的综合练习题,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处理,既可以打乱顺序,也可以适当的调整、分解、改动和补充。例如,计算课,精讲算法,引导学生用高效的方法进行计算,并提高计算速度;概念课,加强对学生的理解能力的培养,用举例、画图、联系实际、结合生活经验等方法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和掌握,并促使学生做到灵活运用。空间与图形,可以通过实物观察、比较、操作,掌握图形的一些特征,并能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并能正确的画垂线和平行线;统计知识的教学可以利用学生熟悉或喜欢的事和物进行分类统计,掌握条线统计图的方法和作用。
4、注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帮助学生查漏补缺。
在回顾整理和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在方式、方法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方面存在有差异,应对暂时有困难的学生加以引导,并进行适当的帮助,及时查漏补缺,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有所提高。
5、注意发挥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作用,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积极参与复习,注意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
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以学生为主;讲与练的关系——以练为主;提高优生与辅导学困生的关系——辅导学困生为主。
七、具体安排
(一)复习课课堂教学模式的实施方式:
课前复习-归纳整理-小组交流-全班汇报-梳理勾通-形成网络-综合应用。
(二)内容及时间安排
根据本学期时间和内容,复习约安排19天左右的时间,根据实际情况也可能进行适当调整。
三年级数学上册复习计划 篇28
一、指导思想
根据我校整体的工作安排,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开展复习工作。根据学校的新要求,精心设计复习计划,在查漏补缺的基础上进行系统复习,有目的、有计划,有进度、有针对性地开展复习工作,全面提高复习质量,为期末考试和检测成绩的提高打下基础。
1、引导学生主动整理知识,回顾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收获,逐步养成回顾和反思的习惯。
2、通过总复习使学生在本学期学习到的知识系统化。巩固所学的知识,对于缺漏的知识进行加强。
3、通过形式多样化的复习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复习活动中经历、体验、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
4、有针对性的辅导,帮助学生树立数学学习信心,使每个学生都得到不同程度的进一步发展。
二、全册知识点概括
1、全册知识中学生掌握比较好的部分、薄弱部分
比较好的部分:第二单元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第三单位置与变换、 、第一单元千克、克、吨 第八单元可能性
薄弱部分:第五单元图形的周长 第六单元分数的初步认识 、 第四单元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
2、各部分知识进行概括和提炼
(一)乘除法计算(第2、4、6单元)。
1、口算:坚持经常练,每节课都安排3、5分钟时间练,练习的方式尽可能的多样,如听算,视算,看谁做得又对又快。同时让学生在计算过程中运用。
2、乘除法计算:先要复习计算法则以及应注意的地方。重点练习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题目、连续进位的乘法竖式计算和商中间、末尾有0的题目。
3、混合运算:通过练习,进一步掌握混合运算的顺序,并能熟练计算。
4、能联系生活实际,解答一些简单的乘除法应用题。
(二)计量单位的理解与换算(第3、7单元)。
1、通过各种不同形式,强化学生对计量单位的理解,特别是对吨、千克、克的理解。
2、通过各种不同的的练习形式,熟悉计量单位之间的换算,特别是经过时间的计算。
(三)位置变换与周长的理解、计算。
1.理解周长的内涵,能通过测量、平移等多种方法计算出不规则图形的周长,能熟练计算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及平行四边形的周长。
(四)可能性、生活中的推理及物体搭配问题。
1、通过课件给学生提供一些问题情境,让学生进行一些可能性的练习及推理练习。
2、通过些找规律的题型练习,引导学生学会在推理过程中小结规律,提高学生推理归纳能力。
3、自己复习时候的侧重点。(含学生易错内容)
(1)计算的速度与准确性的提高。先要复习计算法则以及应注意的地方,重点讲解上中间和末尾有0的除法。
(2)解决问题的策略与方法。着重引导学生分析题里的数量关系,并联系、对比结构相似的题目,让学生看到题目的条件。问题变化时,解题的步骤是怎样随着变化的。
(3)联系生活实际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引导学生归纳,整理,帮助学生分清这几种图形的区别和联系。
(4).计量单位部分:多联系生活实际,加深学生对它们的认识和运用。
三、本班学生的学情分析
(1)班级整体状况
学生整体学习兴趣浓厚,在课堂上积极性高,表现欲强。大部分学生学习较为主动,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基础知识比较扎实。但也有部分学生数学基础知识较差,每次作业都难以完成;学习中注意力差,书写普遍差。全班学生整体较为浮躁,特别是在计算方面,粗心大意的现象普遍存在,经常出现抄错数,写错符号,忘记进位等情况。班级有5名学生对于独立解决两步应用题存在一定的问题,主要是由于不能很好的理解题意导致。。另外还有极少部分学生学习状态不稳定,还需要老师和家长做好引导工作。
(2)班级本学科知识、优势薄弱点
比较好的部分:第二单元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第三单位置与变换、 、第一单元千克、克、吨 第八单元可能性;薄弱部分:第五单元图形的周长 第六单元分数的初步认识 、 第四单元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
三年级数学学习计划总结篇三
新课程的教学工作现已结束,为了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积累知识,提高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综合运用的能力,为了学期末统测学生取得较好的成绩,特拟定出以下语文复习计划:
一、本班学生情况分析
我班有39名学生,学生的知识结构水平参差不齐,学生学习水平在中等层的学生居多,优等到学生较少;有3个学困生和7个后进学生。因此本次复习计划决定从学生自己的出发,以学生的学习能力为主导,来进行组织复习教学工作,注重课本知识扩能力的把握。让学生能在这段复习的时间里,能更好地掌握所学的知识,能够灵活地运用所学的各种知识,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争取在期末统测中取得一个好的成绩。
二、复习内容
(1)、测量:建立1毫米、1分米、1千米的长度观念和1吨的质量观念,并能根据实际选择恰当的单位,同时能用不同的工具和方法进行测量。
(2)、万以内的加减法:多位数加减多位数的计算方法,包括口算、笔算和估算和笔算的验算(特别是中间或末尾有0的计算)。
(3)、四边形:认识平行四边形,会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4)、乘法:把握倍的认识与计算;掌握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特别是连续进位的计算),能解决相关的乘法问题。
(5)、时分秒:建立时、分、秒的时间观念,会进行一些有关时间的简单计算。
(7)、分数的初步认识:初步认识分数的意义,会计算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会比较分数的大小。
(8)、数字的编码与集合的认识。
三、复习的重难点
1、扎实抓好学生的计算能力与习惯。尽可能保证学生在计算上不出错。
2、强化学生解决问题的训练与指导,对于易出错的问题加强练习。
3、学生综合性知识的运用与练习。
四、后进生及优秀学生培养措施
(一)是互帮互学,优化组合。课内,我们主要采用互帮互学的形式,优等生与学困生搭配,发挥学生之间的团结协作精神;课外,主要采用优优组合的形式,让同一层次的学生自由配对,发挥学生之间的竞争、激励机制。
(二)是注意学生的信息反馈,让学生质疑问题,摸清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
以便及时矫正或查漏补缺。
(三)是情绪的保持。积极的情绪是复习质量的保证。复习期间合理安排一些调节,通过创设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让学生能保持积极的心理状态。
(四)是灵活辅导:
(1)对于优生:让他们进行一些新题型的训练,鼓励他们主动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同学。
(2)对于学困生:
1、组成“一帮一”小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增强学习的信心。
2、练习面批面改,及时改正错漏。
三年级数学上册复习计划 篇29
一、教学内容
本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位置与方向,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小数的初步认识,面积,年、月、日,简单的数据分析和平均数,用数学解决问题,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第一单元 位置与方向
教材分析: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东、南、西、北等方向的知识已经积累了一些感性的经验,并通过第一学年的学习,已经会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本单元在此基础上,使学生学习辨认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和西南八个方向,并认识简单的路线图。本单元教材在编排上有下面几个特点:依照儿童空间方位认知顺序进行编排,提供丰富的生活和活动情境,帮助学生辨认方向。
第二单元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
教材分析:本单元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1)它是在二年级的表内乘、除法及三年级的一位数乘多位数、除法竖式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2)它为学生掌握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学习除数是多位数的除法奠定了扎实的知识和思维基础。
学生学习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也是按照先口算──再估算──再笔算的顺序进行编排的。因此,本单元分两个小节:先学口算除法(含估算),再学笔算除法(也含估算)。这样编排,和三年级上学期多位数乘一位数的结构是一致的,体现本套教材在逻辑结构上的一种对称美,易于广大师生从横向上把握乘除法之间的联系,以及学习方法上的迁移。
第三单元 统 计
教材分析:在前几册教材中,学生已经学会了收集和整理数据的方法,会用统计表(包括单式统计表和复式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一格表示一个或多个单位)来表示统计的结果,并能根据统计图表提出问题加以解决。通过这些学习,学生已经掌握基本的统计方法,建立了初步的统计观念。本单元在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之上,让学生认识两种新的条形统计图,并根据统计图表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教材还介绍了描述数据集中程度的一个统计量:平均数。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使学生理解平均数的含义,学会求平均数的方法。
第五单元 两位数乘位数
教材分析:本单元是在学生能够比较熟练地口算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两位数乘一位数(每位乘积不满十),并且掌握了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单元主要内容有:口算乘法、笔算乘法。
本单元的口算乘法主要包括两项内容,第一项内容是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它是在口算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第二项内容是估算,即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它是在学生学过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和掌握了乘法的基本口算方法的基础上教学的。口算是笔算的基础,也是估算的基础。教材先安排口算,在扩大学生的口算范围的同时,为学生学习新的估算和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方法做好必要的准备。并且,在估算和笔算教学活动中,又可以进一步巩固口算。这样,有利于培养、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第六单元 面积
教材分析: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初步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点以及它们的周长的计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包括以下内容:
1、面积与面积单位。教学时要充分利用直观,调动学生多种感官进行教学活动。
使学生理解面积的含义,对常用的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建立正确的表象。教材还特别安排了面积单位和长度单位的比较,以免混淆面积和周长的计算。
2、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这一部分内容很重要,它是学生以后学习其它平面图形积计算的基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着重引导学生动手操作,找出面积与边长的关系,从而总结出面积计算公式,让学生体验知识形成的过程。
3、面积单位间的进率。这里教材内容包括单位间进率和简单的换算,学好这个内容不但能加深学生对每个面积单位大小的印象,而且又能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公顷、平方千米。这一内容主要是介绍教大的面积单位,它常用测量土地面积,我们有时称它为地积单位。认识这两个面积单位,对以后的生活 、生产劳动有很大的帮助。
第八单元 解决问题
教材分析:本单元是在学生学过多位数乘一位数、两位数乘两位数、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以及万以内的加减法的基础上编排的。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有:运用乘法(或除法)、乘法和除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运用乘法和加法(或减法)、除法和减法(或加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
第九单元 数学广角
教材分析:在九年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试行〉》中指出重要的数学概念与数学思想宜逐步深入本册教材注重体现这一要求,教材除了在有关单元渗透相应的数学思想方法以外,专门编排了数学广角这一单元来介绍集合和等量代换这两种数学思想方法,使学生运用这些数学思想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或数学问题。教材包含集合和等量代换。
二、教学目标:
1.会笔算一位数除多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会进行相应的乘、除法估算和验算。
2.会口算一位数除商是整十、整百、整千的数,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两位数乘整十、整百数(每位乘积不满十)。
3.初步认识简单的小数(小数部分不超过两位),初步知道小数的含义,会读、写小数,初步认识小数的大小,会计算一位小数的加减法。
4.认识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和西南八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会看简单的路线图,能描述行走的路线。
5.认识面积的含义,能用自选单位估计和测量图形的面积,体会并认识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平方千米、公顷),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会用公式正确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并能估计给定的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
6.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知道各月以及全年的天数;知道24时计时法,会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
7.了解不同形式的条形统计图,初步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了解平均数的意义,会求简单数据的平均数(结果是整数);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8.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9.初步了解集合和等量代换的思想,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10.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1.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三、班级学生情况分析
三(3)、(4)共有学生111人,。大部分学生学习态度端正,掌握基础知识比较牢固,学习目的明确,上课专心听讲,遇到不懂的问题能主动问老师。比如班里的等同学。部分学生在课堂只停留在认真、专心听,缺少主动参与的意识和习惯。比如班里的洪羽音、方思尹、解思涵等同学。但也有小部分学生基础比较差。上课听到的知识,课后又不会运用,作业的正确率低,个别学生不肯及时完成,喜欢拖拉作业。比如班里的何俊杰、黄丹阳、张哲益等同学。所以在本学期的数学课上,要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善于思考,乐于思考,不怕错误,具有问题意识,培养学生快乐学数学的心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相信学生会更上一层楼!
三、教学措施
1. 课前做好备课工作,不但备教材,还认真备学生,做到有的放矢。主动学习新课程标准,结合自己实际情况和学生实际情况展开教学工作.
2.关注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鼓励吃不饱的学生向更高的层次迈进,可以做一些有难度的题。
3、充分利用教材的特点,将计算融于解决问题的情境当中,让数学知识变得有味,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让他们感到学有所有,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多列举一些实际生活中常见的事例,比如:买东西和卖东西的例子,学生在实际生活中会算账,但出现在课本上时就不知道如何处理了。
4、让学生学得主动.在课堂中建立帮困小组发挥每个学生的积极性.共同提高数学成绩。
5、定时进行家访,经常与家长取得联系,共同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 尤其像李涛这样的学生,家长的配合至关重要,只要家长关心、关注他了,他的成绩就会跟上其他同学,而且学起来也有了信心。
6、补差内容:有些内容是难点,但教材中安排的习题与课时明显不足,在课后要及时反馈,让学生多做相应的练习,巩固所学的知识,达到预测的目标。培养他们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7、在课堂上一功夫,练习有层次性,课后个别辅导,利用自习课集中辅导,班内建立优帮差小组,努力使他们的数学成绩有提高
四、课时安排
三年级下学期数学教学安排了59课时的教学内容,各部分教学内容教学课时安排如下:
1、位置与方向(5课时)
2、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13课时)(1).口算除法(3课时)(2).笔算除法(9课时)
整理和复习(1课时)
3、统计(4课时)(1).简单的数据分析(2课时)(2).平均数 (2课时)
4、年、月、日(5课时) 制作年历(1课时)
5、两位数乘两位数(8课时) (1).口算乘法(3课时) (2).笔算乘法 (4课时)
整理和复习(1课时)
6、面积(7课时)
7、小数的初步认识(5课时)
8、解决问题(4课时)
设计校园(1课时)
9、数学广角(2课时)
10、总复习(4课时)
五、进度安排
周次 时间 教学内容 课时 备注
一 2.18 除法 1
二 2.21至2.25 除法 5
三 2.28至3.5 除法 5
四 3.7至3.11 除法、机动(2)位置与方向(2) 5
五 3.14至3.18 位置与方向(2)、机动(1)统计(2) 5
六 3.21至3.25 统计(2)、机动(2)年、月、日(1) 5
七 3.28至4.1 年、月、日(5) 5
八 4.4至4.8 乘法(4) 4
九 4.11至4.15 乘法(4)、机动 5
十 4.18至4.22 期中测试、面积(1) 5 期中测试
十一 4.25至4.29 面积(5) 5
十二 5.3至5.6 面积(1)、机动4 5
十三 5.9至5.13 小数 5
十四 5.16至5.20 小数机动(2)解决问题(3) 5
十五 5.23至5.27 解决问题(4)设计校园(1) 5
十六 5.30至6.3 数学广角(4) 4
十七 6.6至6.10 月测试(3) 总复习 5
十八 6.13至6.17 期末复习(5) 5
十九 6.20至6.24 总复习 5
二十 6.27至6.30 期末测试、期末工作总结
三年级数学上册复习计划 篇30
一、指导思想
不歧视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不纵容优秀的学生,一视同仁。根据优差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学习方案,比如优秀生可以给他们一定难度的题目让他们进行练习,学困生则根据他们的程度给与相应的题目进行练习和讲解,已达到循序渐进的目的。培优计划要落到实处,发掘并培养一批语文尖子,挖掘他们的潜能,从培养语文能力入手,主要目标放在阅读、写作中,训练良好学习习惯,从而形成较扎实的基础和阅读写话能力,并能协助老师进行辅差活动,提高整个班级的语文素养和语文成绩。学困生的主要目标是放在课本知识的掌握和运用上。提高优生的自主和自觉学习能力,进一步巩固并提高中等生的学习成绩,帮助差生取得适当进步,让差生在教师的辅导和优生的帮助下,逐步提高学习成绩,并培养较好的学习习惯,形成语文基本能力。
二、学生情况分析
三年级从上学期的学习情况及知识技能掌握情况看,大部分学生学习积极性高,学习目的明确,上课认真,各科作业能按时按量完成,且质量较好,如、等,且担任班干部能起到较好的模范带头作用,但也有少部分学生如、等,基础知识薄弱,学习态度欠端正,书写较潦草,作业有时不能及时完成,因此本学期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外,我准备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上下功夫,通过培优辅潜的方式使优秀学生得到更好的发展,潜能生得到较大进步。
三、定内容
培优主要是继续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话能力。介绍或推荐适量课外阅读,让优生扩大阅读面,摄取更多课外知识,尤其是习作方面,多给他们一定的指导,提高写话水平,定时安排一定难度的练习任务要求他们完成,全面提高语文能力。
辅差的内容是教会学生敢于做题,会做题,安排比较基础的内容让他们掌握,写话至少能写得出,可先布置他们摘抄。训练差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堂上创造情境,让差生尝试说、敢于说、进而争取善于说。
四、培优补差对象
根据学习进程和学生情况定人。
五、主要措施
1、认真备好每一次培优辅潜教案,做好学习过程的趣味性和知识性相结合。
2、加强交流,了解潜能生、优异生的家庭、学习的具体情况,尽量排除学习上遇到的困难。
3、搞好家访工作,及时了解学生家庭情况,交流、听取建议意见。
4、沟通思想,切实解决潜能生在学习上的困难。
5、坚持辅潜工作,每周不少于一次。
6、采用一优生带一差生的一帮一行动。
7、请优生介绍学习经验,差生加以学习。
8、课堂上创造机会,用优生学习思维、方法来影响差生。
9、采用激励机制,对差生的每一点进步都给予肯定,并鼓励其继续进取,在优生中树立榜样,给机会表现,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成功感。
10、充分了解差生现行学习方法,给予正确引导,朝正确方向发展,保证差生改善目前学习差的状况,提高学习成绩。
三年级数学上册复习计划 篇31
一、学生情况分析
本年级共有学生50人,从学习情况、知识技能掌握情况以及日常行为规范情况来看,只有少部分同学学习积极性高,学习目的明确,上课认真,数学课兴趣浓厚、动手能力强,各科作业能按时按量完成,且质量较好,自我要求严格,特别是班干部能起到较好的模范作用。但同时,仍然有大部分学生学习不够认真,纪律生活方面比较懒散,自我控制力不强,出现上课讲小话、搞小动作、不做作业、等现象。
二、指导思想:
本年级的学生相互之间学习及纪律情况参差不齐,为提高优生的自主和自觉学习能力,进一步巩固并提高中等生的学习成绩,帮助差生取得适当进步,让差生在教师的辅导和优生的帮助下,逐步提高学习成绩,并培养较好的学习习惯,形成基本能力。培辅计划要落到实处,发掘并培养一批尖子,挖掘他们的潜能,从培养能力入手,训练良好学习习惯,从而形成较扎实基础,并能协助老师进行辅差活动,提高整个班级的素养和成绩。特制定本学期培优辅差计划如下:
三、培优辅差对象
①学业成绩优秀及表现积极(优生)培养对象
陈思彤、张慧敏、储子钰、潘慧
②辅差对象
陈露红、曾盟智、陈玟琪、陈庆禾
四、具体措施:
1、在日常教学的分层练习中有的放失地注意对优生的培养。
2、采用激励机制,多给点差生表现的机会,让他们树立起学习的信心和勇气,克服自卑的心理。
3、充分发挥优生的表率作用来影响差生,改变差生,在学生中形成“赶、帮、超”的浓厚学习氛围。
4、对差生进行多鼓励、少批评、多谈心,进行心理沟通,提高他们的自我判断与控制能力。
5、充分利用早早读和午静时间进行面对面辅导,讲解练习。
6、做好每日清工作,包括题题清,课课清,人人清。争取做到当堂知识当堂清,不留后遗症。
7、对差生实施多做多练措施。优生适当增加题目难度,并安排课外作品阅读,不断提高做题和写作能力。
8、采用激励机制,对差生的每一点进步都给予肯定,并鼓励其继续进取,在优生中树立榜样,给机会表现,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成功感。
9、充分了解差生现行学习方法,给予正确引导,朝正确方向发展,保证差生改善目前学习差的状况,提高学习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