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7月学习部工作总结》
一直不愿意动笔写总结,总觉得写了后就好像真的划断了与这个组织最后的联系。现在静下心来仔细回忆我在学生会的日子,发现我所做的依然有许多的遗憾。
从第一天成为负责人起就了解了我所肩负的责任,这与做班委的感觉完全不同,做班委的时候还可以偶尔的懈怠或是放松但是在这里,几乎每根神经都是紧绷的,第一天我就牢记了要守时和保持健康。招新后我接到的第一个大任务就是分系召集学习委员和教务部的老师在一起开会,一连6天基本上都在重复同样的内容。在那时同学习委员的接触中面对他们集中的尖锐的问题,我学会了调解与沟通,我知道在他们面前我的角色只是组织者、记录者,要想配合老师把教学、学风这块的工作做好我还有更多的要学习,比如查课形式、教学月卡的整理、学风建设开展的方式等等,这些都可以改进的更好。
这之后就紧接着是运动会,在运动会上我负责的是宣传稿这块。当信息部的同事出去拍照、收集资料后我所要做的就是根据赛场形式来宣扬我们学院,在这过程中就发现了许多的漏洞。由于事先的疏忽,等开幕式完了后在我们的驻地里依然没有用于写宣传稿的桌椅,班级分区的管理也没有到位,在现场也难得找到各项负责人,都比较混乱,建议在以后的活动中要全方位的考虑详尽,大型活动可以与上一届的同学多讨论。但是总体而言,运动会是我们第三届学生会的第一次对外亮相,我们都尽着最大的努力,反映也还不错。
紧接着就是举办的两期读书工程,第一期举办时是属于摸着石头过河,当时的借鉴意味也很重具体的活动包括读书王的评比,书法大赛、知识竞赛、改编名著、征文等等。就我个人看来,读书工程这个活动的提出是应该建立在有浓厚书卷氛围的基础上的,但是当时我们学院在这点上有着很明显的欠缺。虽然老师给予了充分的支持,但是当时正赶上学校迎接本科教学评估不能放宣传板所以外在的宣传力度太小了,这也是我们当时不成功的一个因素。
我觉得,我们办读书工程不可能要求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即不可能让大家马上都热爱看书,我们的目的是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让大家在一个大氛围下习惯性的走进图书馆而不是电脑、游戏前。那么在举办过程中就不可避免的要加进一些以书籍知识为主的趣味性质的知识竞赛,还有读书王的评比等等,并且知识竞赛的参与方式可以以班级或专业的集体参加,任何事情只要涉及到集体大家都会因为共同的荣誉感而积极参加的。这样无形中也扩大了影响力,也就能够从避免活动人数不够时内部人员凑的情况。当然,书读了就必定会留下属于自己的东西自己的想法,这样读书笔记、读后感也就很简单了,读书工程活动下有征文比赛就理所当然了。但是我想说的是,在这个征文比赛四处泛滥的校园里,无论是学生会还是社团只要是活动就必定有征文,这让许多同学甚至一说到征文就有一种厌恶感和排斥感。其实只要有感情就一定会有感想,写文章也就应该很简单只是我们所要做的工作就是让他们分辨哪些是能够锻炼自己的平台,哪些活动能够让他们有更大的挑战,更值得参与。
这样就又会有一个配合的问题,我觉得我们都属于学生会,都属于管理技术学院。因此在办活动的时候没有必要限制的很死,不能说08级办一个活动07、06级就不能参加,一则是这样影响力有限可能会导致很多人到活动完了后都不知道曾经有过或者是不知道其内容,二则是这样浪费太严重也会让大家觉得眼花缭乱,同样是学生会的征文或是演讲比赛挤在一起,导致很多参赛选手都不知晓自己参加的到底是年级学生会的还是院里的。我认为办活动的时候大家可以3个学生会齐心协力一起办好,即使活动少但质量一定要精,办出品牌活动。不要很多的活动挤在一起但最后一直都没有很拿的出手很响亮的活动。
第二期读书工程也是如此,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并没有保存第一期效果好的活动反而是新瓶装老酒的新开了两个活动,效果一直不理想,依然在摸石头过河。甚至有点丧失了“读书工程”号召的“读书”的本意,所以在整个活动过程中虽然我们都尽力了但效果依然不理想。因此我觉得以后再办读书工程的时候可以和班级团支部建设上所要求的内容结合起来,鼓励大家多读书、多看书;并且多举行以班级或专业为基础的比赛诸如辩论赛、知识竞赛、演
讲比赛等等;对于征文可以进行一个长期性的活动,可以在院刊《学艺园》上建立一块读者感悟专栏专门刊登大家的优秀文章,只要大家坚持写,看到自己的文字变成铅字就是一个很大的鼓励很好的宣传效应。这样就起到了读书工程所倡导的意义,我也一直认为我们学院有很多优秀的人才,只是我们没能提供足够的舞台给他们,所以我们只能每次用固定的人,我们每次办活动的目的就是希望能够扩大影响力,但是由于各种欠缺不能达到十分的效果,这就仍然需要我们的继续努力。